关于接待外宾礼仪

2024-08-05

关于接待外宾礼仪(精选4篇)

1.关于接待外宾礼仪 篇一

接待内容与程序基本相同,主要内容和注意点为:

迎送。

安排迎送陪同人员和译员,要有与外宾身份相当的对口、对等人员迎送。

对身份较高的外宾,事先应在机场(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并备有饮料。

会见会谈。

会见会谈的时间、地点、双方人员名单应至少提前1天通知对方,并尽量不改变计划;会见时,我方主要人员要高于或等于外宾身份;会谈时,身份一般对等。

我方人员应提前到达,并在门口迎送。

对会见会谈场所、座位事先精心安排,留定座位。双方人员较多、场所较大时,宜装扩音系统,桌上放置中外文座位卡。

会见的座位排列:外宾在右边,我方人员坐左边。团长安排在我方主谈人右手第一位,副团长坐第二位,其他外宾可依次随便落座。

会谈时用长桌的,中外各一方,请外宾坐上方,我方主谈人坐自己一方的中间位置。

如有合影,事先安排合影图。合影一般主人居正中,按礼宾次序,以主人右手为上,主客双方间隔排列。

宴请。

有宴会(早宴、午宴、晚宴)、招待会(冷餐会和酒会)、茶话会、工作进餐。

举办何种宴请活动,根据活动目的、对象、经费开支等因素确定。

文艺晚会。

根据活动目的、外宾兴趣、接受能力,安排和选定节目,根据客人身份安排好座位,一般以第七、八排座位为佳。

参观游览。

根据来访目的、性质、外宾意愿和兴趣,选择有针对性的游览项目,安排身份相当的陪同人员和解说员、导游。

2.关于接待外宾礼仪 篇二

从宏观上来看,形象可分为人的形象与物的形象两大类别。在人的形象中,个人形象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个人形象,一般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形成的公众印象,以及社会公众由此而对其产生的基本看法和作出的总体评价。要求接待人员维护形象,首先就要求其在接待工作中认真维护个人形象。就具体要求而论,接待人员维护个人形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重视个人形象;二是要规范个人形象。

一、重视个人形象

重视个人形象,是接待人员维护个人形象的第一步。没有对个人形象的高度重视,不仅谈不上规范个人形象,更不可能维护好个人形象。

要求接待人员重视个人形象,实质上就是要求其对个人形象问题认真予以对待。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接待人员在思想上对个人形象问题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从理论上讲,接待人员必须重视个人形象,主要基于以下5个方面的原因:

(一)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客观上展示了其对待外宾重视与否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一个人的穿着打扮等涉及个人形象的问题,纯粹属于个人私事,任何人都完全有权利“我行我素”,而根本不必介意别人对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所谓“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而人们在交往应酬中,也往往被告诫“不可以衣帽取人”,即不得过分地关注他人的外在形象。可是,这一习惯在接待工作中却不能被引申沿用。在国际社会里,通行的看法恰恰与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相反。人们普遍认为,在正式场合,特别是在国际交往中,每一名参与者的个人形象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教养和素质,而且与其对外宾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

也就是说,接待人员需要谨记:一个人在接待工作中如果形象甚佳,就会被视为对外宾极度重视;一个人在接待工作中如果形象欠佳,则会被视为对外宾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真实地体现着其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教养与素质的高低,既是一个人能否立足于社会的一项基本条件,又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品位、能否获得尊重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因为如此,每一个现代人都希望自己具有良好的教养与素质。

所谓素质,通常是指一个人在文化、品德方面的修养;所谓教养,则是指人们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人修养及其所达到的一定水准。显而易见,一个人的教养与素质不仅与其个人经历、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直接相关,同时也受到自我要求、社会风尚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当人与人初次相见时,人们都会对其交往对象的个人教养与素质倍加关注,甚至往往还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可以说一个人的素质与教养是其个人形象的核心部分之一,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人的个人形象真实地体现着其自身的素质与教养。

例如,一名合格的接待人员,在穿西装时是不可能不知道提前拆去袖口上的商标的。若是不谙此道或者明知故犯、将错就错,其个人教养与素质在外人眼里就会大打折扣,其个人形象就会严重受损。

(三)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客观地反映了其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大千世界之中,人们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风貌既有其个性,又存在着共性。接待人员也不例外。由于每个接待人员的个性不一样,心理素质不一样,生活条件不一样,工作岗位不一样,因此,接待人员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风貌显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这一点,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不值得小题大做。

但是,作为从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合格的接待人员,在其生活态度与精神风貌方面,也必然存在许多的共同之处。具体而言,作为一名合格的接待人员,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应当是认真、负责,充满自尊、自信,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其精神风貌,应当是热情开朗、豁达大度、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唯其如此,接待人员才会在接待工作中真正为人所信赖,受人尊重。也只有这样,接待人员的公众形象才会具有一定的魅力,并能持续地保持这种魅力,这是对接待人员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风貌的基本要求。

(四)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直接地反映出其所在单位的整体形象

在人际交往中,当人们不能确定某个人的具体归属时,即使其在交往中存在着一些缺陷,也最多会被视为其个人的问题。然而人们如果确知其归属于某一个具体单位,甚至拥有某单位代表的实际身份时,则往往会将其个人形象与其所属单位的形象直接画等号。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当一个人的具体身份可以明确时,其个人形象实际上就是其所属单位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一名接待人员均须牢记,在正式活动中,自己的个人形象绝不是单纯的,而是多重身份的集中展示:在本单位内部,每一名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代表着他所在的具体部门的形象;在与外单位打交道时,每一名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代表着他所在的单位的形象;在为人民群众服务时,每一名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代表着他所在的政府部门或所在机关的形象;在与外地人进行交往时,每一名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代表着他所在地方的地方形象;在同外国人相处时,每一名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则代表着他所在国家、所属民族的国家形象与民族形象。

作为部门形象、单位形象、机关形象、政府形象、地方形象、民族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具体代表,每一名接待人员当然毫无任何理由对个人形象掉以轻心。

(五)良好的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客观地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

一般而言,接待人员通常都是本单位的“精英”。作为“精英”,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实际上也是其单位的一种极其宝贵的无形资产。

良好的接待人员个人形象对一个单位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1.形象是一种效益。如果每个接待人员都拥有良好的个人形象,那么,不仅可以宣传其所在单位的形象,而且还可以直接为本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形象是一种宣传。接待人员个人形象上乘,实际上就是一种最为直观可信、最具有说服力的宣传。其功效往往要比“纸上谈兵”强过百倍。

3.形象是一种服务。如果接待人员个人形象好,他所提供的个人服务往往就易于为其服务对象所接受,反之则不然。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实际上也影响着其服务效果。

二、规范个人形象

重视个人形象,是对接待人员提出的一项总体要求。接待人员须将此项要求确实落到实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规范个人形象。

一般而言,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令他人印象与感触最深的地方,往往包括其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为人等6个具体方面。它们通常被称为构成个人形象的六大要素。

与其他工作相比,外事工作显然具有其特殊性。外事工作的这种特殊性,自然也会体现在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上。要求接待人员规范个人形象,实际上就是指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应符合其职业要求。具体而言,要求接待人员规范个人形象的内容包括:

(一)规范举止

与他人相处时,人的肢体动作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个人的肢体动作,通常被称为举止。在正式场合,特别是在接待工作中,一个人的举止,经常会被外宾视为一种充满寓意、表达一定信息的“肢体语言”。当人们在跨国交往中遇到难以逾越的语言障碍时,“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一般状况而言,接待人员个人举止的基本规范是适度与从俗。接待人员要着重注意自己手臂的动作,除此之外,还要对自己在站立、行走、就座、工作时的肢体综合动作予以重视。

所谓举止适度,主要是要求接待人员在接待工作中有意识地控制肢体动作的幅度,并适度减少肢体动作,从而使自己的举止不至于让人感到夸张或者被别人曲解,给人以教养良好、稳重成熟之感。

所谓举止从俗,对接待人员而言主要有三项基本要求:一是要求其举止动作合乎本国的习惯;二是要求其举止动作合乎交往对象国的习惯;三是要求其举止动作合乎国际社会的习惯。至于究竟要合乎其中的哪一种习惯则应视具体场合而定。

(二)规范表情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要对自己的交往对象察言观色,即关注其表情。所谓表情,通常是指一个人在面部所表露出来的其内在的思想、感觉与情绪。从本质上看,它是个人情感最真实、最自然、最直观的流露,往往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感受。

在接待工作中,接待人员的基本表情应当是和蔼、亲切、友善。接待人员对自身表情的关注重点,应当是眼神与笑容。要求接待人员表情和蔼,是指其在与人交往中态度应当温和,不粗暴、不严厉,使人感觉易于接近。要求接待人员表情亲切,是指其待人要热情,令人感到一见如故,没有距离,容易与之亲近。若态度冷漠、沉重、呆板、做作,甚至充满怀疑、敌视之意,是绝对不会令人感到亲切的。要求接待人员表情友善,通常是指其要对人友好、和善,要善于关心、体谅、照顾或帮助别人,同别人和睦相处。

(三)规范仪容

当一个人与外界交往时,其个人仪容通常都会备受关注。所谓仪容,一般是指一个人的仪表与容貌的统称。简单地讲,一个人的仪容,实际上就是指其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即其外表与外貌。

在接待工作中,对接待人员个人仪容的基本要求是干净整洁、略加修饰。其中要求修饰的重点是接待人员的头部与手部。

所谓干净整洁,是指接待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其日常仪容必须做到无异味、无异物。若是浑身汗味、烟味,眼角、口角、耳孔之中的分泌物没有清理干净,其个人卫生状况岂能令人恭维?

所谓略加修饰,则是指接待人员依照常规对个人仪容进行必要的修整、装饰,使之美观而得体。比如说,接待人员不仅要经常理发,而且还应及时修剪鼻毛、耳毛、指甲、趾甲等等。

(四)规范服饰

服饰,或称穿戴,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所穿着的服装与所佩戴的饰物。规范服饰,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在接待工作中,对接待人员个人服饰的基本规范是应己、应人、应景、应时,此谓“四应”。其重点规范的是接待人员在正式场合所穿着的正装。

所谓应己,主要是要求接待人员在选择个人服饰时,首先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兼顾自己的性别、年龄、性格、高矮、胖瘦、肤色等等,要善于扬长避短,重在避短。

所谓应人,主要是要求接待人员在选择个人服饰时,必须兼顾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具体关系。在正式场合,上下级之间、宾主之间、主角与配角之间,服饰理应有所区别。所以,接待人员的个人服饰不宜一厢情愿,而需要与自己的交往对象相适应。

所谓应景,主要是要求接待人员在选择个人服饰时,务必要考虑外事活动场合的具体地点和具体环境。根据具体地点、具体环境的不同来选择不同服饰,以求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

所谓应时,主要是要求接待人员在选择个人服饰时,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观念。服饰要具有时代感,并根据季节和一天之中不同的时段而有所变化。

(五)规范谈吐

任何有良好教养的人,都应对自己的谈吐有所要求,训练有素的接待人员更应如此。在接待工作中,一个人的谈吐不仅直接反映着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反映着其待人接物的风格与态度,而且往往直接影响着交往双方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在接待工作中,对接待人员个人谈吐的基本规范是用词谨慎,应答自如,少说多听,其着重规范的是在口头交谈时的措辞与态度。

1.用词谨慎。是要求接待人员在与外方人员交谈中要养成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措辞严谨、表达审慎的良好习惯。切不可在交谈时词不达意,信口开河。

2.应答自如。是要求接待人员在与外宾交谈时,应当有来有往,有问必答。不仅如此,接待人员的应答还应力求委婉含蓄,出口成章,对答如流。

3.少说多听。主要是要求接待人员在与外宾交谈时,一定要有所控制,勿忘“智者善听,愚者善说”之古训。宁肯多听,也不宜多说。切忌只说不听,甚至滔滔不绝,不给他人发言的机会。要避免言多语失、喧宾夺主,给外宾造成不够稳重、不够谦逊等不良印象。

(六)规范为人

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表现,直接体现着其做人的基本原则。

所谓为人,通常指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其具体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待人的态度,二是律己的态度。任何一位有教养的人士都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待人以宽,律己要严。

在接待工作中,对接待人员的为人的基本规范是宽厚、正直、谦恭,重点规范接待人员对待外宾的态度。

1.为人正直。为人正直,是指一个人公正而坦率。处理问题,应当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表明立场时,应当诚实直率,坦坦荡荡。

2.为人谦恭。为人谦恭,通常是指一个人在与任何人打交道时,都应当态度谦虚,处处不失敬于人之意。在接待工作中,接待人员为人谦恭,一要坚持一如既往,二要力戒形式主义。

3.接待外宾须知 篇三

一、迎接

迎接工作的一般步骤是:(开始)准备→欢迎→安排生活(结束)

1.准备

(1)准确掌握客人(团组)抵达的时间、地点、所乘交通工具以及给予的礼遇等。

(2)迎接前检查预定客房、车辆及餐饮。

(3)通知宾馆、车辆等部门做好准备;重要来宾以及重要团组的接待,根据需要通知保卫、新闻、卫生、机场、车站等部门做好准备。

(4)通知并组织有关领导和部门按预定的时间、地点前往迎接。

(5)做好其他准备工作。

2.迎宾

(1)准确掌握抵达时间。提前到达以示欢迎与尊重,不让客人久候或自寻目的地。

(2)出示接站牌。因初次见面和迎接地点拥挤喧闹,为便于识别,高举接站牌、横幅、小旗等迎接,使客人能从远处看到,主动前来接洽;应礼貌地问清客人情况,不要接错人,既保证接站顺利,又增加客人的自尊、自豪感,增进双方感情。

(3)热情相迎。主动上前打招呼、握手、问候以示欢迎;自我介绍或递名片(可由身份最高者将迎接人员介绍给来宾,接着介绍来宾,先介绍身份地位高的人);主动与客人寒暄,征得同意后帮客人提皮箱、行李,引领至车上。

(4)帮助客人与机场或车站联系签票、领取行李,组织装运行李。

3.安排生活

(1)将客送至住地,先让其洗浴更衣,以解旅途疲劳,再安排客人就餐。

(2)及时向客人提供《接待手册》,并征求客人对日程安排的意见和要求(如客人对日程安排提出变化要求,应报告有关领导同意后迅速通知各有关部门)。问客有无私人活动(探亲访友、购物)需帮助安排。

(3)分手时礼貌道别,并交待下次会面地点、时间、联系方法。

二、送客

送客是公务接待工作最后一环,可适当馈赠礼品,提醒别忘所带物品。送客的一般步骤是:(开始)准备→欢送(结束)。

1.准备

(1)核实客人离境的准确时间、地点、所乘交通工具;商定集合、出发的时间。

(2)通知宾馆、车辆等部门提前做好准备;重要来宾以及重要团组的接待,根据需要通知保卫、新闻、卫生、机场、车站等部门提前做好准备。

(3)通知并组织有关领导和部门按预定的时间、地点前往欢送。

(4)组织装运行李,检查客人是否有遗漏物品。

2.欢送

(1)为表隆重,参加接待服务的人员可在客人住地列队欢送。

(2)送客人至机场(车站、码头)。

(3)挥手告别并配以关切牵挂的道别语,待飞机起飞(车船开动)后再离开。

三、注意事项

1.严格照接待方案安排和组织迎送。

2.准确掌握客人抵离时间、地点和所乘交通工具,及早通知全体迎送人员和有关部门。如有变化,应及时通知。

3.接站人员应提前到达机场(车站、码头)迎候客人,以示欢迎与尊重;送客要待飞机起飞(车船开动)后再离开。

4.根据需要事先安排贵宾休息室;对首次来访、彼此又不认识的客人,应事先准备好接站牌。

5.客人抵达住地后,不宜马上安排活动,应稍事休息,给对方留下更衣时间。

6.在迎送过程中,应热情周到,服务规范,善始善终,文明礼貌。

4.关于接待外宾礼仪 篇四

一、接待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目标

熟悉接待计划的主要内容。

(二)拟定接待计划

接待来访者,特别是接待来访团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拟定出切实可行的接待计划。接待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接待方针,即接待的指导思想。

2.接待规格。针对不同的客人采用不同的接待规格。第一种是对等接待,即陪同人员与客人职务、级别大体一样,大部分接待都是对等接待。第二种是高规格接待,即陪同人员比客人职务要高,适用于比较重要的接待。第三种是低规格接待,即陪同人员比客人职务要低,主要适用在基层。

3.接待日程安排。接待日程安排应当制定周全,尤其是接待活动的重要内容不可疏漏,比如安排迎接、拜会、宴请、会谈、参观、游览、送行等事宜。接待日程安排还要注意时间上的紧凑,上一项活动与下一项活动之间既不能冲突,又不能间隔太长。

4.接待形式。

5.接待经费开支。

(三)相应知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制定接待计划和接待工作时,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下面简单介绍部分少数民族礼仪、习俗情况,供接待少数民族来访者时参考。

二、熟悉接待工作具体事项

(一)学习目标

熟悉接待工作的具体事项,更好地制定接待计划。

(二)熟悉接待工作具体事项

1.首先要了解清楚来宾的基本情况,包括所在单位、姓名、性别、职务、级别及一行人数,以及到达的日期和地点。

2.填报请示报告卡片,将来宾情况和意图向有关领导报告,并根据对方意图和实际情况,拟出接待计划和日程安排的初步意见,一并报请领导批示。

3.根据来宾的身份和其他实际情况,通知具体接待部门安排好住宿。

4.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好来宾用车和接待工作用车。

5.在国家规定标准的范围内,尽可能周到地安排好来宾的饮食。

6.根据来宾的工作内容,分别做好以下安排。

如来宾要进行参观学习,则应根据对方的要求,事先安排好参观点,并通知有关部门或单位准备汇报材料,组织好有关情况介绍、现场操作和表演、产品或样品陈列等各项准备工作。

7.根据对方的工作内容,事先拟订出各个项目陪同人员的名单,报请领导批准后,即通知有关人员不要外出,并作好准备。

8.根据来宾的身份和抵达的日期、地点,安排有关领导或工作人员到车站、机场、码头迎接。

9.来宾到达并住下后,双方商定具体的活动日程,尽快将日程安排印发有关领导和部门按此执行。

10.在合适的时机按照大体对等的礼仪原则,安排有关领导同志看望来宾,事先安排好地点及陪同人员。

11.根据领导指示或来宾要求,作好游览风景区和名胜古迹的安排。

12.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来宾安排一些必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电影、地方戏剧、晚会、书画活动、参观展览等。

13.根据来宾要求,安排好体育活动,通知体育场馆作好场地、器材等准备,并安排陪同人员。

14.来宾如有重要身份,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则应通知有关新闻单位派人进行采访、报道,负责介绍情况,安排采访对象谈话,并受领导委托对稿件进行把关。

15.事先征询来宾意见,预订、预购返程车船或飞机票。

16.来宾离去时,安排有关领导或工作人员到住地或去车站、码头、机场为客人送行。

(三)相应知识

为制定好接待计划,必须熟悉接待工作的具体事项,同时也要熟悉接待来访者的见面礼节。

1.见面礼节

(1)致意

致意是用语言或行为向别人问好,表示自己的慰问。致意是社交应酬的最简单、最常用的礼仪。例如:见面时问好、点头、举手、抬身、脱帽等都是致意。

打招呼是两个已经认识的人见面时的礼节。一天中首次见面,或一次活动中初遇,应问好,对方主动问好时,一定要相应回答。

打招呼是构成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一双坦诚的眼睛,一副面带微笑的面容,声音热情地向人打招呼,是一个成功的秘书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握手

握手是表示友好的举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礼貌行为。当两个陌生人被人介绍相识时需要握手,朋友见面时需要握手,告别时也需要握手。它还是一种表示祝贺、感谢、慰问相互鼓励的善意行为。

通常双方相见时,主人,年长者,职高者,女士应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男士可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后立即随应再握手。

行握手礼时,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两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齐,拇指张开向受礼者伸出,在齐腰的高度与对方恰到好处地认真一握,一般3-4秒,礼毕即松开。如初次见面,握手时间不宜过长;如老朋友意外相见,握手时间可适当加长,以表示不期而遇的喜悦。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应较短。

一个人与多人握手时应遵守先高后低,先长后幼,先主后宾,先女后男的原则。多人同时握手时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后再伸手,也不可同时伸出双手与两人握手。

2.引见介绍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在没有中介人的情况下,树立自己的形象和价值的一种重要方法与手段。

通常本人要镇定,充满信心,亲切自然,友善可掬,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单位,并可随之递上名片。自我介绍要根据交往目的、对象来决定介绍内容的繁简。

(2)介绍他人

为他人介绍时,介绍顺序为先把年龄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先把宾客介绍给主人;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在双方的地位和年龄差不多时,应该先把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引见给另一方。如果把一个人介绍给众多人时,首先应该向大家介绍这个人,然后再把众人逐个介绍给这个人。集体介绍可以按照座位次序或职务次序一一介绍。

3.递接名片

(1)递送名片

名片的递送,要讲究礼仪。通常是在自我介绍后或被别人介绍后出示的。

递送名片时应起立,上身向对方前倾以敬礼状,表示尊敬。并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握住名片的前端,而为了使对方容易看,名片的正面要朝向对方,递时可以同时报上自己的姓名。

(2)接收名片

对待名片应像对其主人一样尊重和爱惜。若接名片,要用双手由名片的下方恭敬接过收到胸前,并认真拜读,此时,眼睛注视着名片,认真看对方的身份、姓名,也可轻轻读名片上的内容。接过的名片忌随手乱放或不加确认就收入包中,这是很失礼的。

(四)注意事项

礼节的一般关系。表面看来礼节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形式,但礼节的方方面面要求中都渗透着一定的人文道德观念。如:

1.讲究态度。尊重他人态度。

2.弄清关系。不同关系,就有不同的礼仪规范。

3.把握分寸。礼节之美就体现在分寸上。

上一篇:哲理的经典说说下一篇:八年上册课文《核舟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