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动为题材的作文

2024-11-11

以感动为题材的作文(共14篇)

1.以感动为题材的作文 篇一

以人生为题材的作文

哭着来,笑着离开,方不负人间走一遭,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面对人生,我只是期许,能够用生命的长度,去拓宽人生的尺幅。

人生不是为了走向何方,但是一定要明白,自己追寻的是什么?有些人的意识是一种天生的感觉,也不是为了被谁铭记,只是不甘心被遗忘于历史的烟云。若是只顾眼前的成败,却忽略了头顶的蓝天。那岂不是因小失大,反而得不偿失吗?远方的朋友。命运它总要走向生活,得失不过是一时,我们不需要过分地执着。既然上天让我们降临人间,就一定有我们存在的意义。相信自己,更要相信未来。

人生的幼年时期更多的时侯是一种选择,而我们的选择至关重要。是坚强还是懦弱,全凭自己的选择。生活需要坚强的面对,而不能选择一味的逃避。当你屈服于黑暗,就无法拥有明媚春光,我们不能总是选择懦弱。对于常人,受伤越多,则越是注意保护自己。而对于战士,受伤越多,便越是冲锋陷阵,越是坚定向前。好比以前,面对旧中国的满目疮痍。有的人选择了在沉默中默默死去,有的人却选择了拿起文学的匕首与投枪在战斗。而至如今,当年选择沉默的人,已经永远的沉默;而当年选择战斗的他,虽然死了,却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因为每个人的选择各不相同,所以最后的结果就不同。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人生。

人生逢青年绝不应无视,那盛开于青春的花朵。年轻的心是最美,青年时期又是人生最美的时光,也是最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年龄。那时的生活有多美,就好像绿树它盛放的红花;碧海它遇上澄澈的蓝天。美好的事物常有,只待用心灵的眼睛去发现,我们不应该踌躇。不惧怕悲伤来袭,心胸就要足够坦然。包容的了多少,便能够收获的了多少。哪怕我们总是忙忙碌碌的生活,却依旧碌碌无为。也无需感伤,因为人生应学会憧憬。迷失于黑夜的时候,就要能看见繁星。冬天尽管严酷,可要相信还有春天的温暖。不要有太多的忧虑与彷徨,会生活的人总是能透过苦痛与煎熬的屏障,看见幸福那欢快的身影。哪怕不是天资聪颖,哪怕时运不济,也不要总是怨天尤人,嗟叹生不逢时。我们应该相信,那勤奋的汗水,总能浇灌出生命最美的花朵。

人生至中年更需一颗平静的心,若止水,生命方显空灵。当命运青睐中年时的你,事业好似已经如日中天的时候,也不要庆幸的过早,而忽视了背后所潜藏的危机。因为,当你得到了多少的同时,也许就要相应的失去多少。当你完成了事业,很有可能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而这就好像是人生的悖论,不可避免,也几乎没有人可以跳出。总之没有谁可以保证,自己就一定是人生的赢家。当你成功的攀上了命运的顶峰,生活就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无声哭泣;当你享受着成功带来的喜悦时,生命却蜷缩于黯淡的夜空中苦恼;当你以为得到了一切的时候,其实失去的也是最多;当这一切的一切堆叠起来,弄人的命运就与你不期而遇,这就是人生的心酸之处。要知道无限风光的`身后,孤立的却是险峰。当自己真正看穿一切,而幡然醒悟之时,死亡的阴霾却早已悄悄笼罩在生命的上空。若是自己能够早早就学会放下,或许人生早已绿树成荫。这是一种禅境,能够修行多少,全看个人的悟性。

人生达暮年时应不在乎拥有多少,而应当在乎当生命逝去之时,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烟云总有散去的时间,生命总有终了的时刻。是非成败转头空,只留下迷失的自我在独自嗟叹。当我们老了,青春随流水而去,时光再无法逆流的时候,也不需要惆怅。有鲜花盛开的时候,就有枫叶红于二月花的金秋。这是自然的规律,万物是同样的旅程。我们不必急躁,只待用一颗平常心去接纳。夕阳西下,余晖更能温暖人心。

当生命即将逝去,繁华褪去之时,我们也不必恐惧。因为死亡,不过是生的另一种存在。就像黑夜不离开,黎明又怎么能够到来。生命既然出发了,就自有抵达终点的时候。一切随缘,何必忧郁呢?而我们应当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而我觉得,珍惜当下就是给未来的自己最好的馈赠。对我而言,幸福就是不要给人生留下太多的遗憾。而对我来说,仅此而已就已经足够。或许,你自有自己的选择......

面对人生,我只是憧憬:当黑夜包围了一切黑暗,我心却点亮了满天繁星。

2.以感动为题材的作文 篇二

一、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1.根据结构确定化合价

【例1】 在稀H2SO4酸化的H2O2中, 加入乙醚后液体分层, 再加入少量的K2Cr2O7溶液并振荡, 在乙醚层中出现深蓝色, 这是因为反应生成的CrO5所致。CrO5的结构为, 上述反应为:Cr2O72-+4H2O2+2H+=2CrO5+5H2O。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分析,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Cr2O72-被氧化成CrO5

B.H2O2被还原成H2O

C.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此反应可以用于检验Cr2O72-

解析:判断A、B、C是否正确, 关键是确定CrO5中Cr的化合价。从结构看, Cr形成六键, 故为+6价, 与Cr2O72-中Cr的化合价相同, 因此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所以A、B是错误的, C是正确的。该反应存在着颜色变化, 故D是正确的。因此答案为C、D。

2.根据化学式确定化合价

【例2】 某元素的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该元素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 则该元素R的化合价可能为 ( ) 。

A.2A-B28B.2A+B28C.A-B14D.A-B62

解析:设元素R的化合价为x, 相对原子质量为M

①若x为偶数, 则R的硝酸盐与硫酸盐的化学式分别为R (NO3) x和R (SO4) x/2。

根据题意得:

{Μ+62x=AΜ+48x=B

解得:x=A-B14, 所以, 答案为C。

②若x为奇数, 则R的硝酸盐与硫酸盐的化学式分别为R (NO3) x和R2 (SO4) x

根据题意得:

{Μ+62x=A2Μ+96x=B

解得:x=2A-B28, 所以, 答案为A。

综上所述, 本题答案为A、C。

3.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确定化合价

【例3】 24 mL浓度为0.05 mol/L的Na2SO3溶液, 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 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 。

A.+6 B.+3 C.+2 D.0

解析:由题意得:Na2SO3被氧化为Na2SO4, 设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 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得:24 mL×10-3L/mL×0.05 mol/L×2=20 mL×10-3L/mL×0.02 mol/L×2 (6-x) , 解得x=+3, 故答案为B。

二、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例4】 某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XO2n-1, 试确定元素X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 ) 。

A.X2O7 B.XO2 C.X2O3 D.XO3

解析:确定元素X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关键是确定元素X的化合价, 设元素X的化合价为a,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可得:n+a-2 (2n-1) =0, a=3n-2。

讨论:

①当n=1时, a=+1, 则元素X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2O。

②当n=2时, a=+4, 则元素X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2。

③当n=3时, a=+7, 则元素X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2O7。

④当n≥4时, 解得a的值不存在。

故本题的答案为A、B。

【例5】 将KCl和CrCl3两种固体混合物共熔制得化合物x, 将1.892 g x中Cr元素全部氧化成Cr2O72-, Cr2O72-可与过量的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2.667 g I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r2O72-+6I-+14H+=2Cr3++3I2+7H2O

如果取溶有1.892 g x的溶液, 加入过量的AgNO3, 可得4.5 g AgCl沉淀, 则表示x组成的化学式为 ( ) 。

A.K3Cr2Cl7 B.K3Cr2Cl5

C.K3Cr2Cl9 D.K2CrCl4

解析:如果采用题给数据进行计算, 则掉入了命题者制造的陷阱中。其实本题只要注意排除题给数据的干扰,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就可直接判断出答案为C。

三、确定原子序数

【例6】 有两短周期元素X和Y, 可组成化合物XY3, 当Y的原子序数为m时, X的原子序数为①m-4, ②m+4, ③m+8, ④m-2, ⑤m+6,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 。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应用讨论法。

(1) 若X、Y的化合价分别为+3、-1, 则

(1) X在IIIA族, 为B、Al;Y在VIIA族, 为F、Cl, 可得X的原子序数为m-4、m+4、m-12。

(2) X在VA族, 为N、P;Y在VIIA族, 为F、Cl, 可得X的原子序数为m-2、m+6、m-10。

(2) 若X、Y的化合价分别为+6、-2, 则X、Y分别为S、O, 故X的原子序数为m+8。

(3) 若X、Y的化合价分别为-3、+1, 则X在VA族, 为N、P;Y为H, 可得X的原子序数为m+6、m+14。

(4) 若X、Y的化合价分别为+1、-3, 则X为H, Y为N, X的原子序数为m-6。

综上所述, 本题答案为D。

引申:

若将上题中“可组成化合物XY3”改为“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3的化合物”, 结果如何?改为“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2或1∶1或2∶3的化合物”, 结果又如何?

解析:X和Y可以形成XY3、X2Y6、Y3X等化合物, XY3型化合物上题已经讨论过。若为X2Y6, 则可能为C2H6、B2H6等, 故X的原子序数为m+5、m+4。若为Y3X, 则可能为Li3N、Na3N, 故X的原子序数为m-4、m+4。

【例7】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 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 。

解析:本题可以用上题的方法讨论得到, 但这样做的缺点是既费时又容易漏掉一些物质, 造成多选。若根据个数比联想到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则可使问题简单化。由题意知, 设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2B3, 则A显+3价, B显-2价, 因此A的原子序数为奇数, B的原子序数为偶数, 故两者的原子序数之差一般来说应为奇数, 不为偶数, 所以答案为D。

四、进行简单计算

【例8】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克,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升, 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

A.锌B.铁C.铝D.镁

3.如何执教以爱情为题材的课文 篇三

一.直面现实,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编者能把以爱情为主题的文章审编到课本中,足以说明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人们的心理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追求不再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物质生活而是高于之上的精神生活,而爱情生活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层面。爱情是人类在成长中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可是生活中人们对于爱情的认识、理解、表达却千差万别。

中国的孩子提到爱情两个字,往往很害羞,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说爱情两个字难以启齿。这不能怪孩子,这和我们的民族文化有关系,因为,中国是一个很内秀的国家,历来以儒雅来标榜自己。从现在的孩子来看,有这种心理其实是很不正常的,这会让孩子错误地理解爱情,影响到他们将来对爱情的表达。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爱情是人类社会中最美好的感情,它是至高无上的,崇尚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表达。如果人的一生中,只有亲情、友情而缺少爱情,那这样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在成长中,小时候需要亲情的呵护,长大了需要友情的相助,成年就需要爱情的相扶,没有爱情的人生就像一个人的马拉松,单调乏味。这样的回答会让学生明白:原来爱情在人类的生活是如此的不可缺少,也就解除了对于爱情的不正确认识,为下一步解读这一类的课文做好了准备。

二.解读文本,品析爱情的高尚

有了对学生进行课前引导,教师通过解说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教育因素,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让学生体会平凡人生的美好情感,进而发出赞许的声音。

初中课本中,有一篇名为《麦琪的礼物》的课文。课前,我先给学生朗诵中国古代诗歌中表达爱情的诗句,让学生了解,对爱情的歌颂自古就有,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接下来,就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学生自读了课文之后,我找学生讲述课文的故事情节,接着让学生展开讨论,课文中贫穷的夫妇俩为什么会那么幸福?你认为他们的情感世界里,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学生们在生动的情节中,体会到了丈夫的心中一直有着妻子,妻子的心中也一直有着丈夫,面对贫苦的生活,他们却愿意为对方舍去自己心中最好的东西。这时,我趁机问学生他们彼此之间的这种表达是什么感情。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爱情。就在学生认同的时候,我又趁机讲述:一只金表,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地位的象征,也是财富的象征;一只美丽的发夹,对于女人来说,既是美丽的象征,也是气质的象征。可是生活极度贫困的他们为了爱情却愿意如此表达,难道说爱情不是高尚的感情吗?这段话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纯洁而又高尚的情感世界。

至此,我坚信,学生们已经从这篇课文中读出了感动,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共鸣。他们已经发现这类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同时学生也消除了原来心里的那些顾虑,及时地把自己引到正确的感情轨道上来。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对于学生已经形成的某种心理偏向,作为老师不要觉得不可扭转,要有自信心,找到适时的机会,放手去做,只要时机成熟,方法得当,就能给学生以强烈地感染,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健康的情感世界。

三.适时引导,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利用所执教的课文,老师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爱情的引导,要清楚地认识到爱情观不是在成年的时候形成,其实孩童时期是爱情观形成的关键期。

借助课文情节,告诉学生,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爱情的构建靠的是两个人的相知、相爱。惊涛骇浪是最能考验两个人感情的,真正的爱情应该共同搏击风浪,即使受伤也要去做,哪怕到达终点时奄奄一息。而在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人为物质而活,经不起风浪的考验,半道上就把对方给抛弃了,这就是不懂爱情的人。最后再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忠于爱情的故事,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到爱情的伟大。不知不觉中,已经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积累了一些理论上的认识,对于爱情题材的文章,我们要敢于面对、放手解读、适时引导,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4.以趣事为题材的作文 篇四

我“精挑细选”,终于找到了一个“胖”萝卜。我挽起衣袖,抓住萝卜的叶,闭住眼,使劲儿往上一提,我感觉萝卜被我拔起来了,可睁眼一看,啊呀!只有萝卜叶拿在手里,萝卜却还像个老爷一样窝在“府”里没出来。我气冲冲地走到萝卜面前,把周围的泥土扒开,再抓住萝卜的顶端,用力一提,萝卜就出来了。我把萝卜提在半空中,得意地说:“小样儿,跟我斗,你还嫩了点儿!哼!”说完,就把萝卜放进盆里,继续去搞定其他的萝卜。

拔了一会儿萝卜,我就开始切萝卜叶和萝卜须。我大喊一声:“升——堂——!”“威——武——!”我自呼自应,拿出小刀,在空中胡乱比划了几下,又大喊:“大——刑——伺——候——!”我从盆里拿出一个萝卜,用小刀先刮掉表面的萝卜须,然后把小刀放在萝卜和萝卜叶的衔接处,用力一切——“偶,买伽得!”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竟然切到一小块儿萝卜!ON!我只好忍痛割爱,用小刀把它切掉了。接着,我又切了几个,可还是切得奇形怪状。怎么回事?妈妈见状,走过来,拿出一个萝卜,拿过小刀,对我说:“孩子,你得把萝卜放在地上,一只手摁住,一只手切萝卜叶,就像这样。”妈妈给我做了示范。我重新学着妈妈教的那样去切,真的不会再切到萝卜了!我一口气把盆里的萝卜给切完了。

该洗萝卜了。我端着装萝卜的盆,兴冲冲地走到池塘边,取出一个萝卜,开始给萝卜“洗澡”。我洗各非常仔细,一点点儿污垢都没留。噢,不!我一不留神,萝卜调皮地从我手中“溜”走了。我心急如焚,还好,萝卜竟然自己浮上来了!真是天助我也!我一只手抓住旁边的一棵小树,一只手伸各老长去抓萝卜。近了,又近了,还差一点儿……我努力伸长胳膊。终于抓到了!继续洗萝卜,终于洗完了,我擦了擦头上的汗。

5.以生日为题材的作文 篇五

你知道吗,号称“万家团圆日”的中秋节是我的生日哦!今年妈妈特别给我定了个大蛋糕,因为这天下午有艳x、x、荣x、志x、鑫x来给我过生日,我都兴奋得说不出话来了。

我从早上开始就坐在椅子上发呆,想着等一下他们会怎么给我庆祝。“叮铃铃,叮铃铃”听到这个声音我立马知道是他们来了,于是迫不急待地把他们迎了进来。

他们进来后妈妈就把蛋糕拿出来切。在吃之前x心怀鬼胎地说:“在吃之前大家是不是因该把奶油涂在寿星脸上啊?”x一说,他们手沾点奶油就往我的脸上涂,结果我一照镜子,都快被我那“大花猫”的怪模样吓晕了。在被他们的一顿耍后终于要吃蛋糕了,我们像一群猪似的`没几下子那块大蛋糕吃完了。

蛋糕吃完后他们说要举行什么“唱歌比赛”。第一个唱的是荣森,当他开口唱的时候,大家禁不住捧腹大笑;第二个唱的是x,还是他唱得好听,虽然他唱完了,但我们仍就沉醉在他那美妙的歌声里……最后,经过我们举手表决,我宣布:“本次陈xx生日杯歌唱比赛冠军是陈x同学,恭喜!”我一说完,现场就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6.以苹果为题材的作文 篇六

小时侯,我很喜欢吃苹果,最美的苹果作文。我还清楚地记得爸爸为我削苹果的样子。他左手拿着苹果,右手拿着水果刀,只见刀在苹果上飞快地跳起舞来,如同燕子点水般轻巧。不一会儿,一只苹果就削好了,那苹果很圆,完美地如同一个雕塑品。夕阳把余辉照进厨房,爸爸拿着苹果,我被那温馨的场面感染了。爸爸把削好的苹果切成块放在水果盘里,插上牙签递给我,这时的我会乐得合不拢嘴。

如今,爸爸工作的繁忙,再加上我学习的紧张,我已经很少再吃到爸爸削的苹果了。

那天,爸爸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了,因为工作的劳累,他的脸上已没有了笑容。此时已是傍晚,爸爸的几丝白发在夕阳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我鼻子一酸,突然觉得应该为他做些什么了。

我拿起一个苹果,用刀小心翼翼地削去了苹果皮,就像爸爸那样,再切成块,插上牙签。

我把苹果递给了爸爸,爸爸望着那苹果,笑得合不拢嘴,就像以前的我一样。爸爸吃着那个苹果,脸上露出了笑容,他陶醉在苹果的美味之中。夕阳又一次把余辉照进厨房,爸爸手里拿着苹果,沉浸在温馨的夕阳之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7.以感动为题材的作文 篇七

以少数民族为创作题材的工笔人物画自产生以来就凭借其特殊的审美趣味占据了重要地位。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新疆、西藏、贵州、云南等都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尤其是广西地区,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民族种类繁多、民族文化多样,有着独特的民族情结,当这些进入到艺术审美层面时,它们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因此,与少数民族相结合的工笔人物画自然而然地有着其自身的艺术特色和内涵,尤其是在意象性特征表现上,更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内涵丰富的线条和色彩,在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路数中形成了重要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趣味。

一、不拘现实、“工”“写”兼备的造型观

从中国绘画的传统进程来看,对于所绘对象的形象塑造无疑是最先受到重视的,工笔人物画更是如此。尤其是自魏晋时期画家、理论家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针对人物画所提出的“以形写神”之论:“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为人物画中形象的刻画做了初步的既定规则,且影响深远。

然而顾恺之的理论也并未将“形”之于“神”的作用过分定性,且随着画家对艺术实践的不断深悟,尤其是现代工笔人物画发展以来,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观在以形写神、以形达意方面有了更多元化和更丰富的变化,工笔人物画家们将“意象性”融汇灌注到绘画之中,借用所描绘的对象表达自身的情感抒发。对此,少数民族题材的工笔人物画表达得更为明显和深刻。少数民族文化中的舞蹈、风俗、劳动,甚至是原始的图腾、巫术文化,都成为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取材范围,且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形象塑造素材,这种方式契合于该民族特色,是独一无二的。

以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为创作题材的工笔人物画家们往往亲自深入大山民寨之中,感受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内容,形成画家对少数民族人物的理解,这个过程中,画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则往往不拘泥于现实的真实样子,而是在画面人物呈现上带有主观艺术处理,用夸张、变形、工写兼备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征,如广西著名工笔人物画家魏恕于1985年创作的《夫与妻》就采用了略显夸张的手法描绘“夫”与“妻”以及休息的牛的形象,但这种变形又不会使画面产生怪异之感,相反会让观者感受到丈夫的力量与勤劳、妻子的认真与仔细,画面中一种别样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由此而生。这些形象来自于真实的现实生活,却又不同于现实中的真实形象,这种意象性的造型观念不仅是画家内心情思的表达,也恰是广西少数民族独特民族精神的有力表现。

二、随“意”赋彩的色彩观

对于中国绘画中的色彩讨论,有南朝宗炳所提出的“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有谢赫“六法”中所言的“随类赋彩”,但归根结底都是源于绘画实践中对所见、所描绘对象色彩观念的阐述。对于工笔人物画而言,对色彩的把握与上文所提到的对造型的要求同样重要,如果说少数民族的舞蹈、劳动等可以为画家的创作提供造型上的启示,那么来自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成百上千年积淀中的民族色彩则为画家们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敷色参考。因此,画家们所要做的不仅是要将这种民族色彩传承和发扬,更多的是要在创作中随“意”赋彩,由此而来的色彩观才是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和民族情怀的,而这也正是工笔人物画中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意象性”特征的直接体现。

广西地区分布的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色彩搭配,尤其是在民族服饰、民族装饰等方面的色彩更是五彩斑斓。在以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画家们自然而然地将这些民族服饰、民族装饰的色彩融入到他们的绘画创作中去,在画面表现中既能够表现出少数民族的强烈情感,也能表达出少数民族的细腻情怀,不同的画面呈现既来自于画家随“意”赋彩的艺术处理,也受到民族色彩多样性的有力影响。呈现出少数民族传统色彩文化与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的相互结合,在增加画面艺术性的同时,更多地还能反映出少数民族文化中对色彩的理解。广西著名人物画家郑军里早年曾创作了很多以广西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如1984年创作的《盛夏图》,就将他自己对广西地区少数民族色彩的理解融入到画面人物形象的表现中。画面中他对人物、牛队的刻画并没有刻意遵循其本身的颜色,而是通过对对象的意象性分析,减弱了少数民族浓丽华艳的色彩表现、省略细部,以一种清新淡雅的色彩格调构建起一幅宁静、和谐、不温不火的盛夏一景,然而这并没有削弱画面对少数民族色彩精神的表现,十分生动地呈现出他对少数民族色彩的理解及艺术处理。

三、主客相合的构图观

如果说上文所述有关于造型及赋彩方面的讨论还更多基于和受到现实生活影响的话,那么对于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中构图的思考则更多是建立在画家主观设计、组合的基础上的,有着更为深刻的主观意识。现实的场景为我们提供了最原始的人物、景色组合,但往往却并不能完全表达出画家对主体意识的输出。因此,这些最终还要经过对画面要素规整、重组等步骤后才能建立起来,这也代表了古代绘画理论中所说的“经营位置”之“经营”的含义。少数民族题材的工笔人物画创作即是如此。我们所要呈现的是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和少数民族的文化精神相融合的,“意象性”的画面特征,要从画家以及描绘对象的心灵意趣出发,强调画面布局在画面效果呈现时的独特传达方式和呈现效果,运用意象性的思考方式,将画家的主体情思与表现对象相结合,进而寻求一种最佳的构图方式,以此完成对“画外之意”的生发。

魏恕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苗女纺线图》就表现出她在以少数民族生活为创作题材时对画面构图的独特思考。画面中描绘了一位苗族姑娘正在举起双手认真纺线的场景,而这样一个十分生活化的场景在魏恕的置陈布势下有了更多内涵和意趣。她通过对画面的重新安排和组合,纺织的苗族姑娘将手微微后扬,为观者在视觉上引出了一个动态的方向,而一条横出的黑色织布又以同样的方向加深了这种动势的表达,整个画面的构图疏密错落有致,形式感极强,使人们既能体会到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少数民族日常的亲切,又能感受到由画家主观处理而来的少数民族情感的输出,这种意象性的构图,产生出了来自于生活却比生活更具感染力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题材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相关创作的逐渐增多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加强,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中的意象性特征已愈加明显。当然这种意象性特征不仅表现在广西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中,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题材都有其最具特色和最具潜力的艺术传达。工笔人物画的意象性与少数民族精神、画家的主观意识三者的相互融合不仅为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找到了发展空间,也成为工笔人物画在新的发展阶段中能够形成自身时代特征的重要体现。

摘要: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自其产生以来,就凭借特殊的审美趣味占据了重要地位,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多样,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本文即将视点集中于此,以广西地区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为例,探讨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的意象性特征表现。

8.以动感为基因,感动全世界 篇八

吴敏霞6岁开始练跳水,1994年进入上海跳水队,1998年入选国家队。在第14届亚运会上,与郭晶晶组合轻松摘取女子三米板双人项目金牌,还以609.15分,获得三米板单人银牌。2002年的第13届世锦赛,吴敏霞获得单人三米板亚军、双人三米板亚军和团体冠军。另外,她还夺得当年国际跳水大奖赛加拿大站单人三米板及双人三米板金牌和美国站单人三米板冠军。

2004年,吴敏霞在她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上和郭晶晶一起夺得了三米板双人冠军,她还夺得单人三米板亚军,成为中国跳水队又一个奥运冠军。雅典奥运会后,吴敏霞曾一度因状态原因被拆散和郭晶晶的金牌组合,但是她以坚持不懈的训练终于回到了第一线。她和郭晶晶的双人三米板是中国跳水队最稳定的夺金点之一,另外吴敏霞继续为自己的首枚单人三米板金牌而奋斗。作为中国跳水队的领军人物,吴敏霞和郭晶晶搭档出征女子三米板双人项目,几乎包揽所有大赛金牌。在单人项目上,多次不敌队友郭晶晶,只能屈居亚军;但在近两年的世界杯上连续两次击败郭晶晶取得该项目金牌,在2006年世界杯女子三米板摘取的金牌是中国在跳水世界杯上的第100枚金牌。

某种程度上说,上海游泳馆所处的位置造就了一个奥运冠军。吴敏霞5岁那年,舞蹈班与跳水队同时向她发来邀请。最后,父母替她做主:跳水。原因很简单,练跳水的上海游泳馆离她家更近些。于是,一个梦就这样开始了。

Q:你十几年坚持跳水,遇到瓶颈和困难的时候一直坚持下来,没有放弃,一直支持你做这件事情的理由是什么?

A:我觉得就是一种执著吧,对于跳水以及对于我自己梦想的一种执著,不想放弃。小时候从电视里看到那些大哥哥大姐姐能够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的时候,也会很期待自己能有这一刻。困难和问题肯定会出现比较多,比如伤病等等,人天生能力都会有不同的,我觉得有天分的运动员,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勤奋和努力。

Q:你觉得在长时间进行跳水训练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对我来说,能系统地坚持下来每一天的训练,这对于运动员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你身体情况不是每天都能保持很好的状态,总会有低潮、伤病、疲劳出现。在你的思想里,你有放弃和坚持两种思想斗争。人总是不知道怎么去选择,但是你有时候想想你的梦想或者你想去实现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想去坚持。实在不行,有时候就做一些调整。其实如果有时你真的去硬撑的话,如果把伤病扩大更严重的话,反而影响后面的事。

Q:你现在已经实现大满赛了,再次接着训练比赛,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A:我已经把我自己奥运会单人的梦想实现了,未来,我觉得更多的是对于跳水的不舍以及对于跳水的热爱。现在我觉得自己希望去享受之后跳水比赛的过程,我觉得已经熟悉了这样一种生活以及队里的气氛以后,—下子想去放弃和退出是很难的。所以从心里,有时候也可以去挑战—下自己,说不定还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也是人的一个过程,有些东西你坚持,可能对于你人生的意义也会非常大。

Q:2012年你迎来了自己的时代,27岁,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时代来得稍微晚了些?

A:没有,其实我已经突破了自我,已经超越我原本心里面的位置了,所以现在更多的就是去享受这个跳水的过程。很多时候你一定要去争什么,反而会给自己心里很大压力。我有过这样的时候,觉得这样对于每天训练来说很累,什么都看得特别重,对于我们体力的恢复也不利。对于训练来说,情绪的变动也很不利,所以我觉得一切就是你通过努力,老天也会被你感动,它是会帮你的。

Q:宝马会赞助奥运六年,你对宝马这个品牌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A:我觉得宝马给人比较动感、时尚的感觉,很多年轻人对于开车,都喜欢追求驾驶的乐趣,宝马的动力感觉会比其他车更好。外观上我觉得跳水和宝马都是以那种美、那种曲线,带来都是一种优异的艺术感。

Q:有很多女性跟很多男性选择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内饰方面,你有没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样式呢?

9.以趣事为题材的作文 篇九

记得我小时候,的别喜欢和韩亚琪玩,我们渴望的,是像大人那样拥有结婚的权利。一天,我到幼儿园去,正好看见亚琪和几个大姐姐玩游戏呢,我也跑过去看了看,亚琪看见了我,说:“韩欣怡,我们结婚吧,这几位大姐姐是我们的见证人。”我说:“好啊好啊”随后,我们要开始‘结婚’啦!我带着一条小手帕,亚琪则用布条弄了一个小‘领巾’我和亚琪走着,几位大姐姐在那里欢呼,我们走了很远,知道走到了一位大姐姐身边,大姐姐说:“亚琪,请问你是否要娶欣怡为妻呢?”亚琪很激动:“我当然愿意”大姐姐又问我:“欣怡,请问你是否要娶亚琪‘为夫’呢?”“我很愿意”大姐姐清了清嗓子说:“双方互换戒指”可我们没有戒指啊,就随便找了个石头放到了手指上。姐姐又说:“好,祝你们结婚愉快!”“耶”我和亚琪异口同声地说。最后我们结婚成功了,就很高兴地玩转圈圈的了。当我们回家后,都告诉了自己的家长,爸爸妈妈笑的前仰后翻。到了现在,爸爸妈妈还用这个取笑我呢。

还有一件事是我和宁宁姐姐玩,我负责买菜和挖菜,姐姐负责煮菜。买菜就是找一个很多的地方挖菜,我就挖呀挖后来我想:还不如连根拔起呢,这样多省事啊。当我连根拔起一棵草的时候,突然看见这个东东好像人参,我就把姐姐叫来:“姐姐你看,这个多么像人参呐”姐姐却说:“恩,可是人参可是很少见的。”“少见也是说也有发现的嘛,我们可能就是其中一个发现人参的人啊”最后,我跟姐姐商量,要把它洗洗直接吃了,可洗完后,谁都不想吃,因为这个味道实在太难闻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还把“人参”拿出来给爸爸妈妈看,爸爸笑着说:“这个不是人参,是草根呐”“什么?”我和姐姐都不可思议。爸爸笑着说:“人参是特别想人的身体,所以才叫人参的,你们挖的草根只有身子没有头,怎么可能是人参呢?”哦,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这个‘人参’的味道怎么怪怪的呢!

10.以趣事为题材的作文 篇十

那是两年前的一个暑假,我们全家到珠海的长隆水上乐园游玩。那天天气十分炎热,能在水里玩耍是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我兴奋地在园里东逛西窜,一会跳进夏威夷水城,享受被那那倾盆而下的瀑布冲击的快感;一会跑到急速竞赛的滑道上,从上面往下俯冲,体会着心脏蹦出嗓子的刺激。

玩着玩着,我突然发现还有一个最刺激的项目——“眼镜蛇王”,那是一个从10层楼高的顶上,顺着左旋右拐的滑道往下,然后从大概三层楼高的“眼镜蛇”口中飞出来,落在底下的U形水池中,看着就无比的刺激。

但这个项目要两个人一起才能玩,我叫老爸陪我一起玩,老爸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答应了。我知道老爸有“失重恐惧症”,从来不敢玩过山车之类的项目,不过为了我,他显然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滑道的入口,我们坐上了滑板,我坐前面,老爸坐后面。“出发喽!”我兴奋地喊道。滑板顺着水流,在重力的作用下,越滑越快,并开始左右摇摆起来,听着耳边呼呼的风声,我的心脏又跑到嗓子眼了,“啊——”我疯狂地大叫着,准备好最后的凌空一跃。

突然,我感觉滑行速度变慢了,越来越慢,最后竟然停了下来。我奇怪地回头一看,只见老爸面如土色、满头大汗,双手紧紧地抓着滑板,两只脚却叉得开开的,紧紧地撑着滑道的两侧。我明白了,老爸因为害怕,不自觉地用脚在“刹车”,硬生生地把我们的滑板给刹住了。唉!看到老爸那囧样,我又生气又好笑……

看我们卡在滑道中间不上不下,工作人员只好把全部设备停了,又派了两个人把我们拉了上去,还奇怪地问我们怎么会停下来的,因为从来没有发生过此类故障呀。我“噗嗤”一下笑出声来,老爸只好十分尴尬地不停跟他们道歉,也给我道歉……

这件事虽然过去两年了,可每次想起老爸当时的囧样,我都觉得很好笑,不过我深深地明白,为了让我能坐上了滑板,满足我的心愿,老爸是克服了多大的心理恐惧。

11.以感动为题材的作文 篇十一

《真正男子汉》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湖南卫视联合推出的大型国防教育特别节目。节目记录6位有年龄跨度, 性格各异的明星, 深入一线部队, 在不同军兵种经历4次5天4晚的真实军营体验, 于2015年5月1日起每周五22︰00播出。导演组也将实行“零干预”, 在部队中一切听从指挥, 导演只负责记录, 而且训练过程中也是真枪实弹。《真正的男人》由韩国MBC电视台的出品, 以24小时真实体验军队为基础, 展现团队生活的全部, 让艺人深刻体验军队高强度的训练和简朴的生活。2013年4月开播的《真正的男人》凭借新颖的题材从开播初期就广受观众瞩目, 收视率也节节攀升。

一、节目本土化

“本土化”一词, 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领域已经流行近20年。本土化又称为本地化, 本土化是显示各种异质多样性和特定情境要素的过程, 资源本地化的最佳效果是既能适应本地要求, 又尽可能地保持资源原有的特定情境含义, 本土化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 更不是族群的对立, 而是放眼国际, 展望未来。

具体到电视传播领域, 胡智锋教授在《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本土化”的战略目标与对策》一文中提到:“什么是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简单说来, 就是依据中国的特殊国情, 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 按照中国电视媒体自身的运行规律, 遵循中国电视观众的接受习惯与实际需要, 组织、制作与传播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气派、风格、口味的电视节目。”外来节目根据我们本土社会的环境加以改造, 能够被本地居民接收, 使节目的作用和效果能充分发挥, 并彰显自身特色。

《真正男子汉》引进韩国综艺《真正的男人》的版权, 湖南卫视《真正男子汉》整个节目严格按照原版节目要求和标准制作。该节目与原版的节目模式相似度很高, 但《真正男子汉》也根据我国的电视业环境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从节目风格来看, 韩国的《真正的男人》与中国的《真正男子汉》有很大的差异:《真正的男人》是一档非常严肃的励志类节目, 展现的是在高强度的训练中, 团队成员的成长。韩国有着非常严格的长幼尊卑秩序, 在《真正的男人》里面展现出来的是对命令的绝对服从, 展现出了军人训练的艰苦和强烈的紧张感。《真正男子汉》训练不严格, 整体气氛不够紧张, 甚至在剪辑的过程中加了很多特效, 后期做出来的效果比较有电影的镜头画面感。

两者之间的差异更体现了中韩两国不同的国情和文化。首先, 中国正处于和平时期, 而韩国和朝鲜的局势比较紧张。其次, 是韩国的兵役文化。朝鲜战争 (1950~1953年) 的爆发, 致使朝鲜半岛南北分裂。作为世界上残留的最后一个冷战地带, 朝鲜半岛至今仍维持着南北对峙的状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韩国所有的男性成人公民只要身心健康, 都必须在一定时期内, 入军队应征国防义务, 即“服兵役”。而在中国, 由于人口众多, 政局稳定, 并没有这种强制性的兵役制度。韩国几乎每家都有人参军, 所以韩国人对军队都有一定了解, 而在中国没有这样的环境, 中国公众对军队的了解有限。不仅仅是参加节目的明星没有这种身为军人的意识, 受众也对真正的军训缺乏了解。《真正男子汉》正是基于我国国情, 适时做出改编的。

二、“轰炸式”宣传

湖南卫视的重头娱乐节目在播出前一定会有一段高强度轰炸式宣传。开播前, 预告片反复播放, 强势造就“饥饿效应”;到《我是歌手》最后一期中, 几位明星“新兵”的现场坐镇, 已经吸足观众眼球、吊足了观众胃口。再加上湖南卫视善于利用报纸、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介与受众进行互动。在节目开播之前, 利用粉丝文化、明星的绯闻制造噱头。同时, 青春军旅题材的真人秀节目能够满足受众对军营的“新鲜感”。在观看一部已经写好剧情的电视剧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好奇心的情况下, 军旅真人秀节目便应运而生。尤其是有关特警的野外生存等军事训练, 相当一部分观众带着猎奇的心理去看。韩国的《真正的男人》收视率非常好, 在中国很多热衷《真正的男人》受众对中国版的《真正男子汉》有非常浓烈的期待心理。所以《真正男子汉》在节目开播前, 早已将观众收入囊中了。

随着节目的正式播出, 一大波节目粉丝迅速聚拢。虽然节目以打造“阳刚”自居, 但从受众分布情况看, 观众几乎能够达到男女平均的比例。截止第二期节目播出, 微博话题阅读量竟突破11亿多, 这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每期节目形成的舆论焦点。人物上, 第一期节目中暖男班长王金武、霸气教官谢添;第二期节目中帅气副班长孙文泽、最美女军官以及全程六位明星所展现出的真实性格吸引了众多想成为军人和军嫂的人, 这也是女性观众增多的主要原因。事件上, 严肃神秘的部队展现出来的家一般温暖、战友之间浓厚的感情成为广大受众共同的话题。热点舆论, 不断刺激着网络与社会。传播效果的形成要经过认知、判断、行动三个过程, 以目前的舆论来看, 受众的认知与判断可见一斑, 对绿色军营的正向宣传作用也非常好。

三、制作精良

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全力支持, 以及湖南卫视完善的综艺制作流程和丰富的制作经验, 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制作团队, 都使得该节目质量有了绝对保证。从选角方面来看, 节目中所选的六位明星, 或多或少都与部队有一定的联系:有的当过兵, 有的演过兵, 有的渴望当兵。加之年龄层次清晰, 性格多面齐全, 以及真人秀所真实反映出的立体“魅力感”, 使得整体节目的剧情不拖沓, 而是有节奏、有曲折地向前发展。基于中国娱乐性很重的受众文化, 整个节目笑点泪点充足, 看点论点丰富。

部队是非常讲究保密的单位, 而这样一个国防教育特别节目必然是要直面部队的训练、生活、装备等内容。从审核报批到节目播出, 可以想象有多少难处, 每一个流程都必然不易。受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 制作团队的艰辛也是他们考量的一个因素。节目的所有场景都是在真实的部队单位内拍摄, 全程真实地将现代部队的面貌向观众一一展示, 这也正是“真人、真事、真情”吸人眼球的重要原因。而且节目中介绍了不少部队专用名词——“下连”、“内务”等等, 同时也还原了部队的一日生活, 虽然这些并不是节目的主要内容, 却在潜移默化中清楚地让每名观众都知道部队在干什么、是什么样。国防教育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走入受众心里, 不仅符合传播规律, 更与当下潮流十分契合。

四、受众心理与主流价值观的融合

中国观众现在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综艺方式, 因而完全照搬韩版可能无法被广泛接受。周五晚上10点, 结束了一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之后, 观看一档轻松且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是最佳选择。韩国观众对于平淡的事物充满耐心, 对于细微的变化能产生反应, 总体来说比较敏感, 但中国的观众则更倾向于节目中有力的刺激。节目以市场为导向, 受众的需求是制作方的立足点, 在《真正男子汉》中, 制作方除了呈现训练生活之外, 也涵盖了非常多的娱乐化因素, 符合我国的受众心理。

但是, 节目必须自觉坚守主流价值导向。我国的电视台的性质决定了除了追求商业利益之外, 也要服从主流意识。制作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市场力量从无到有, 日渐成熟, 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也要逐步跟上, 自觉坚守主流价值。《真正男子汉》在庄重严肃的部队与轻松欢乐的内容之间激情的碰撞, 节目的形式淡化了生硬的部队宣传, 部队的正能量也通过娱乐节目得以有效传播。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真正的社会教育者在传媒那里, 而不是在传统的学校和教会;媒介在轻松的视听享受中教育人, 甚至改变人。”电视的影响力之广超出了之前的所有媒介, 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 是对数以亿计的观众新风尚的培养和熏陶。明星真人秀节目不能一味迎合观众, 这样只会让节目走入媚俗的误区。明星本身不仅要在舞台上展现自我, 更要以自己的影响力有效引导, 否则只会让电视娱乐节目陷入过于低俗或是过于死板的极端中。

参考文献

[1]李冬梅.网络时代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容生产与营销创新[D].山东大学, 2010.

[2]刘玮.明年真人秀军旅题材扎堆[N].新京报, 2013-12-27.

[3]胡智锋.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本土化”的战略目标与对策[J].当代电影, 2001.

[4]波兹曼 (美) .娱乐至死[M].章燕, 吴燕莛, 译.广西大学出版社, 2009.

[5]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 译.译林出版社, 2011.

12.以雷锋叔叔为题材的作文 篇十二

今天我看了《雷锋》这部电影,我看见雷锋叔叔做许多好事。其中让我最深刻的是雷锋送老大娘和她的孙子回家的事。那一天,雷锋在刚出差回部队的路上,他看见一伙工人在建学校,雷锋马上过去帮忙运砖,一直到傍晚,雷锋一声不出,没留下名字就走了。在回去的路上看见一个老奶奶带着一个小弟弟冒着大雨艰难走着,雷锋马上过去帮忙,他抱过小孩,送他们回家,他一口水也没喝就走了。

雷锋叔叔热心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以雷锋叔叔为题材的作文_学生作文大全】

13.以超越为题材的初一作文 篇十三

当听见《头文字d》的主人公藤原拓海说了一句:“我怎么觉得时间变的这么慢?是不是因为我太快了?”的时候,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大门,让我回到了一个月前,学校第八十五界运动回的赛场,因为我也有过同样的感受。

比赛就要开始了,我紧张极了,眼前一片空白,耳边的喧哗、欢呼、狂叫都化为翁翁的符号,我的手紧紧握住绳,汗,从手心冒出来。这是,有位老师向我走了过来,伸出手,只是在我的肩上轻轻拍了拍,他脸上鼓励的笑容,化作一股巨大的力量,通过手心传递到我的心里,我信心顿时增加了许多。“预备~~开始”话音刚落,我就像一只上了发条的兔子,疯狂的.跳着,心里默默的数着:“1、2、3、4、5……”心跳急剧加速,手脚发麻,全身酸痛,这是大汗淋头的我想:“为什么我觉得一分钟如此的长呢,我都快累死了!对了,是不是我的速度很快呀?”当我快要崩溃的时候,裁判的一声“停――!”让时间“定格”了,这是我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趴在地上,“一百六十一个,恭喜你。”记数的老师报到,然后对其他老师说:“这孩子可以!不错一百六十一个!”,“啊?不会吧?”我惊奇的叫到,“老师,你没数错吧?”“没有呀?没数错!”那个老师一脸茫然,原来我的速度有这么快呀!

我可是班上出了名的“老徐”,所以我希望我做其它任何事情的时候速度都这么快!而且不断的超越自我、超越现实。

14.以感动为题材的作文 篇十四

一、两则新闻评论比较分析的内容

(一) 标题制作比较

标题制作是报纸新闻评论研究的重点之一, 也是体现同题材新闻评论差异的指标之一。社论标题的句式比较长, 而且官方语言很浓, 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正统, 一般不会使用修辞手法[3]。而个论的标题制作则不拘泥于社论的形式, 不仅可以使用修辞手法, 还可以使用标点符号加强语气。在标题制作上, 《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和《弘扬温暖, 救赎冷漠》都使用了修辞手法。《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在标题制作上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和问号, 看似征询读者的意见, 带有平等交流的味道, 实则批评人们将道德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而不付诸行动的行为, 具有居高临下的宣传说教性, 更倾向于社论;而《弘扬温暖, 救赎冷漠》的标题制作使用了对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情理兼备, 观点明确, 既饱含真挚感情又不失理性, 既古道热肠又善意批判, 既冷静看到问题又提出相关建议, 更倾向于个论。这种呼吁建议式标题增强了亲和力, 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进而吸引读者继续阅读评论的内容。

(二) 切入角度比较

新闻评论通过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 或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及发展趋向, 或对新闻事实做出政治判断、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 从而给人以思想和舆论引导[4]。新闻评论的竞争在实质上是观点的竞争。新闻评论以观点出新闻[5]。论出新观点, 讲出新道理, 言近而远旨, 这是新闻评论的灵魂, 也是新闻评论具有思想性和一定高度的前提[6]。如何使新闻评论具备思想性, 如何让评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高度?这需要评论的作者既要从宏观上对新闻事件进行整体把握, 又要在微观处找准评论的切入点, 从思想上下功夫, 在观点上出新意。同一事件的新闻评论往往会因为切入角度的不同而产生观点的高低之别。从切入角度上看, 《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对“小悦悦事件”的把握仅仅停留在众所周知的宏观层面, 就事论事, 对社会上出现的“冷漠”行为进行谴责, 对人们的道德仅仅停留在口头层面进行反思, 其观点与《南方都市报》的《小悦悦事件, 你我都不是无辜者》和《羊城晚报》的《街头血泊中的女童击中社会之痛》有重复雷同之感。此外, 仅仅依据“小悦悦事件”就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和良知水平进行质疑并对未来失去信心的观点在逻辑上有失偏颇, 在思想上也不能给受众以正面的引导。《弘扬温暖, 救赎冷漠》的作者则敏锐地注意到了新闻事件中的一个细节, 即目睹小悦悦被车撞倒碾压在地的18名路人中有一位是做出了自己的行动的。因此, 这则新闻评论在叙述完小悦悦事件的经过后, 以这一细节作为切入点, 由此阐发出“小悦悦事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人性良知的差距和单纯的道德范畴问题, 它折射出我国应急教育的欠缺, 一味地对路人的“冷漠”行为进行道德谴责未必就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良知的救赎和推动社会的进步。最后, 文章建议“只有更加理性和全面的认识这一事件以及事件中路人的‘冷漠’, 在进行道德谴责时, 也能看到社会的温暖并大力弘扬, 才不失为对社会的真正救赎”。这则新闻评论跳出了单纯进行道德谴责的窠臼, 以鲜为人知的细节作为切入点来阐发独特的观点, 讲出了常人想讲却讲不出、讲不深甚至完全想不到的道理来, 在立意上具有相当的高度和深刻性, 因而具有了很强的说服力[7]。同时生动形象的细节也增强了这则新闻评论的新闻性和实效性。

(三) 信息含量比较

新闻评论的一大特色是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8], 通过对某一事件发表“虚”的意见或看法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而新闻评论作为一种新闻文体也应该在有限的篇幅内告知读者更多“实”的信息。这些信息含量越丰富, 对论点的支持力度就越大, 文章就会更加宽广、更加吸引人[9]。如果缺乏“实”的内容或无法提供丰富的信息, 单是讲一通道理, 堆砌一堆华丽词藻, “虚”的意见或看法将会是抽象枯燥的情感堆积和宣泄, 文章就会显得单薄无力, 陷入泛泛而谈的境地, 给读者一种大而空的感觉。在信息含量上, 《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和《弘扬温暖, 救赎冷漠》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服从于论证观点的需要, 以观点裁削事实信息, 事实信息只是用作由头、论据或背景, 呈现出意盛事凋的局面。整个评论分为五个部分, 按照“三段论”的模式展开, 除第一部分叙述“小悦悦事件”外, 其余部分都是围绕这一事件展开论证。在论证的过程中, 文章没有引入新的事实信息对“小悦悦事件”进行说明。这种事实信息单一、事实和观点相对松散的评论会让读者感觉内容贫乏, 言之无物。

《弘扬温暖, 救赎冷漠》除了通过亲和的标题制作、独特的切入角度加强评论的冲击以外, 还注意在论证的过程中以环环相扣的设问方式不断引入新的事实信息, 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戏剧张力和推动力, 引导读者随着评论一步步缓缓前行。这种信息多元、事实和观点紧密结合的评论让读者觉得内容饱满, 言之有理。

(四) 评论逻辑规则比较

不同逻辑规则在新闻评论中的运用会导致评论内容所呈现的面貌特色出现明显的差异。新闻评论典型的逻辑规则表现为以观点为轴心进行论证的逻辑规则和以事实为轴心进行论证的逻辑规则。以观点为轴心进行论证的逻辑规则强调观点对事实的统帅, 试图让观点为受众所接受并成为受众行为的准则;以事实为轴心进行论证的逻辑规则强调事实对观点的影响, 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事实, 让受众在接受事实的过程中接受观点。

《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运用以观点为轴心进行论证的逻辑规则展开评论, 意在理论教导。文章首先对“小悦悦事件”中18名路人袖手旁观的行为作出价值判断, 进而将其提升到道德伦理的理论高度予以解读, 最后指出人们的道德良知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层面, 还应落实在行动层面。这种逻辑规则所表达的理论层面较高, 关照面较宽, 便于把握大局与方针, 适用于一般性的指导。但是, 它离现实生活较远, 在一些具体事件上因针对性不强而容易出现大话、空话、套话的弊病, 不便于受众从经验上去把握和理解[10]。

《弘扬温暖, 救赎冷漠》则注重运用以事实为轴心进行论证的逻辑规则, 旨在事实引导。文章对18名路人的行为进行了超越道德伦理层面的事实解读, 认为18名路人在紧急事件发生时的袖手旁观行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人性良知的差距, 也不再是单纯的道德范畴的问题, 它还与人的本能、所接受的应急教育和社会氛围等客观事实有关。整个评论的立足点在事实, 观点的阐发与事实的陈述并肩而行, 受者通过接受传者传递的事实进而接受观点。以事实为轴心进行论证的逻辑规则的运用让《弘扬温暖, 救赎冷漠》这则新闻评论紧紧抓住社会生活中与“小悦悦事件”相关的事实, 从叙述事实中引出观点, 从理解事实中升华观点。这种很少远离叙述事实主航道的论证方式会让读者很自然地接受评论既有的观点。

(五) 评论语言风格比较

新闻评论的语言风格是指新闻评论综合运用遣词造句和架构谋篇等语言手段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气氛和格调[11]。新闻评论语言风格的差异往往会影响评论文本的交流感。在对“小悦悦事件”的评论上, 《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和《弘扬温暖, 救赎冷漠》展示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倾向于使用抽象枯燥、生硬严肃的宣传性语言。具体体现在:第一, 评论在叙述事件时常使用带有性质判断的词语, 而在论述观点时多使用集体词汇、灌输性词语和体现观点的中心词。同是叙述“小悦悦事件”, 与《弘扬温暖, 救赎冷漠》进行比照, 《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出现了诸如“惨”、“仅”、“难以理解”、“竟然”等对叙述对象做出性质判断的词语。而在论述观点时, “我们”、“所有人”、“大多数人”等集体词汇反复出现在文章中。仅“我们”一词在这则只有783字的新闻评论中就出现了17次。“就是”、“应”、“一定”等灌输性词语也多次出现在文章中。体现观点的中心词“道德”在正文中出现了9次, 使整个评论紧紧围绕观点展开, 是对既有观点的一种强化。第二, 评论在句式选择上侧重使用排比长句。如“心痛, 但是无能为力;咒骂, 然后旋即忘却;指责别人, 却放过自己———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这种事情的心态”。第三, 评论在修辞手法上讲求炼意, 多用深奥晦涩的比喻。如“这场‘死神来了’的游戏还远远没有结束, 它将贯穿于我们的有生之年, 像一个梦魇一样挥之不去”。由词语、句式以及修辞构成的语言风格充分融入了官方的视角和立场, 使得这则评论过于严肃, 缺乏贴近性和交流感。

《弘扬温暖, 救赎冷漠》倾向于使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如针对有人一味地谴责社会的冷漠, 评论有这样一段论述:“在小‘悦悦’的不幸事件中, 不也同样有‘拾荒阿姨陈贤妹’传递给社会的温暖人情和人性闪光吗?且事件发生以后, 地方政府、热心企业和社会人士纷纷前往看望慰问助人为乐的陈贤妹和不幸的小悦悦的父母, 不也同样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持守和弘扬吗?”。这种真挚而热烈的情感表达直接、生动、有血有肉, 仿佛朋友般的亲切。同时, 评论也保持了应有的理性, 认为从超越道德范畴的角度分析18名路人“冷漠”的原因“并无片面地美化社会, 只是想说, 合理的谴责和反思固然是必要的, 但是若反思仅止于一味地道德谴责, 未必就能更好地促进良知的救赎和推动社会的进步”。整则评论用通俗自然, 浅显易懂的语言将观点娓娓道出。这种语言风格所流露出来的平等语气和谈话口吻在无形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二、两则新闻评论比较分析的总结

从标题制作、切入角度、信息含量、逻辑规则和语言风格五个方面对《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和《弘扬温暖, 救赎冷漠》两则新闻评论进行分析比较, 不难发现:

《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采取了以观点为轴心进行论证的逻辑规则, 从宏观叙事的层面切入, 着力于理论教导, 试图追求观点的普遍认同, 评论的观点往往会因切入角度缺乏针对性而容易出现同质化的倾向。在这一逻辑规则的主导下, 评论往往只围绕一个中心事件 (“小悦悦事件”) 展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段论式”论述, 而这一中心事件有时为了服从观点的需要会被削减到只有倾向性的概貌, 因而呈现出信息单一、内容贫乏的特点。为了突出理论教导的特征和强调权威性, 评论过分讲究炼字炼意, 在标题制作和语言风格上呈现出内敛、严肃的文风, 语言枯燥抽象、生硬沉闷, 说教性强而交流性弱, 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采取了以事实为轴心进行论证的逻辑规则, 既从宏观叙事的层面着眼, 又从微观叙事的层面切入, 着眼于事实引导, 力图让受众在接受事实的过程中接受观点, 评论的观点往往因切入角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新颖独到。在这一逻辑规则的主导下, 评论除了通过新颖独到的观点增强冲击力外, 还注重在评论中提供增值的相关事实信息以及具有戏剧张力的引述, 观点的阐发和事实的陈述并肩而行, 因而呈现出信息含量丰富、内容饱满的特点。为了突出事实引导的特征和增强亲和性, 评论追求大众化的风格, 在标题制作和语言风格上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文风, 语言通俗自然、浅显易懂, 交流感强而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对于报纸的新闻评论而言, 相较于《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 《弘扬温暖, 救赎冷漠》代表了新形势下新闻评论改进的方向, 具体而言:新闻评论要找准切入点, 增强新闻评论的针对性;新闻评论要注重内容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新闻评论注重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 实现论证逻辑规则和论证结构框架的转变。新闻评论要转变现有以观点为轴心进行论证的逻辑规则, 采用以事实为轴心进行论证的逻辑规则, 让受众在接受事实的过程中接受观点。同时, 新闻评论要转变现有的“三段论式”的结构框架, 实现框架结构的灵活多样;新闻评论在标题制作和语言风格上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受众, 实现新闻评论的“悦读”。

参考文献

[1]张若渔.发表完道德演说以后怎么办?[N].佛山日报, 2011-10-17 (9) .

[2]点戈.弘扬温暖, 救赎冷漠[N].佛山日报, 2011-10-18 (10) .

[3]陈少华, 李冲.不同报纸评论的特征分析及比较——以《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和《燕赵都市报》为例[J].新闻与写作, 2009 (11) :22-24.

[4]杨丽丽.运用新闻评论正确引导舆论——《长江日报》和《长江商报》新闻评论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 (9) :63-65

[5]喻季欣, 李琴.让点睛的话语伤心悦耳——新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评论写作[J].新闻与写作, 2011 (6) :85-87.

[6]喻季欣, 周文辉.更快、更高、更有立场——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新闻写作[J].新闻与写作, 2011 (5) :84-86.

[7]刘太福.从细节中寻找评论的切入点[J].中国地市报人, 2011 (9) :123-124.

[8]黄浩铭, 宫玺, 徐昭.《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J].新闻世界, 2011 (2) :24-25.

[9]蓝晖焰.中美新闻评论比较研究——以《人民日报》《新京报》《纽约时报》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10]顾建明, 王青.中美报纸新闻评论表达方法的比较[J].新闻大学, 2011 (2) :97-101.

上一篇:盛桥镇东岳初级中学学校工作计划下一篇:人力资源三级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