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活习惯教案

2024-07-27

中学生活习惯教案(通用9篇)

1.中学生活习惯教案 篇一

富安中学班级初三4班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量化分细则

本学期你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态度情况我班将进行分数量化。得分的细则:1.每天在班级学习时间足时的得0.4分每天,在班学习时间是有效的得0.8分每天,在宿舍能抓紧的得0.2分每天(走读生这项得分由家长打)。2.在学校的常规得分1.5分每周(有违反常规的不得分,有两次以上的请家长到校协助教育)3.责任感得分:每完成一轮值日工作,不出问题得1分,较好的得1.2分。4成绩效果得分:月考进步分(4次考试,首次15分,进步幅度大于20%的得20分;二次进步的得25分进步幅度大于20%的得30分;三次进步的得35分;四次进步的45分。(成绩退步的扣有效学习时间的得分10分每次)每周的得分在后五名的请家长再送接孩子时到班一起制定整改计划。每周学习情况通过校讯通发送,敬请关注。本学期的得分总和作为毕业和升学的定等依据。

2.中学生活习惯教案 篇二

中学生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并共同生活在学校环境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自控能力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中学生更易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学校卫生的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保护、促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是学校卫生的宗旨。通过对几所中学和家长的走访调查、问卷调查、QQ聊天调查,了解到大部分中学生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一、不良睡眠习惯的危害

充足的睡眠可使生理功能、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好的睡眠不仅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还要有足够好的睡眠质量,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 身体就可能出现亚健康状态。目前中学生学业负担重,家庭作业多,熬夜时间长,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由于学习压力大,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他们经常处于紧张、抑郁、焦虑状态,而这又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有研究表明,睡眠生理与人体心理特征关系密切,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成正比。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网络或手机依赖症,引发出一些心理问题。长时间的上网,不仅挤压了他们大量的睡眠时间,而且影响睡眠质量。若长时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可导致学生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生理和智力发育,甚至造成各种疾病的发生。

所以,为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影响睡眠的各种因素及其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戒除网络依赖和手机依赖,增加学生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时间,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

(一)不吃早餐

早餐是一天中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 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一种健康行为。研究表明,在智力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吃早餐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高于不吃或少吃早餐者。这是因为不吃早餐会营养缺乏,血糖降低,大脑营养和能量供应不足,出现大脑功能障碍,产生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易疲劳,从而导致智力下降。

不吃早餐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每天晚睡早起,来不及吃早餐或者随便吃几口, 午饭必然吃得多,且进食速度快,神经系统的反馈慢,当有饱感时,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正常的饭量。长此以往,会引起胃溃疡、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还会引起体内胆固醇增高、肥胖、便秘、胆结石、女生痛经等。

(二)暴饮暴食和节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餐餐必备,有的还爱吃肉和甜食,进食量多,进食速度快,导致肥胖发生率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迅速升高。据有关中国学生体质和健康调研结果显示,1985~2010年的25年间,学生超重与肥胖的发生率成爆发式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而引起。 肥胖不等于健康,进食量大不等于营养不缺乏。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苗条体形的无限追捧,不少青春期女生为追求所谓的“魔鬼身材”, 盲目采取节食减肥行为,造成机体营养缺乏,在减去脂肪的同时也抑制了骨骼的正常生长。因为适量的机体脂肪,可以通过生化作用转化成雌激素,从而增加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的形成, 预防骨折的发生。

(三)喝冷饮,吃冷食

中学生大多喜欢喝冷冻饮品,吃冷冻食物。 经常喝冷饮,吃冷食,会伤及身体正气,损及机体阳气,降低机体免疫力,使人体不能有效抵御外来的疾病侵袭,更不能供应人体正能量,容易引起牙龈萎缩、胃炎、胃溃疡、肠痉挛、女生痛经等疾病。

(四)吃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是指不健康的食品,往往含有致癌物质、激素、添加剂、香精和色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添加成分,长时间食用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比如洋餐、方便面、油炸食品、辣条、膨化食品等,都是中学生最喜欢吃的食品。这些食品的过多摄入,将会影响学生正餐食欲和食量,造成营养失衡,代谢紊乱,不仅增加了患肥胖症或贫血的几率,而且会成为慢性病的诱发因素。

(五)喝碳酸饮料

中学生大多喜欢喝碳酸饮料。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常喝碳酸饮料会影响机体对钙的吸收,降低骨密度,抑制骨骼的生长,加大中学生骨折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喜欢喝碳酸饮料者,骨折的几率是不喝碳酸饮料者的3倍。研究人员的解释是,碳酸饮料不仅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加快钙的流失;喝碳酸饮料过多, 喝牛奶过少,使机体的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摄取量不足,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针对中学生诸多不良饮食习惯,学校应通过卫生课或举办专题讲座,普及相关常识,使学生认清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教育学生转变不良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防止疾病侵袭和体质下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不良卫生习惯的危害

2013年和2014年,国家卫计委监督局和疾控局联合在部分省市开展中小学卫生监督监测,主要针对学校传染病和常见病防控、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学校生活环境卫生、教室环境卫生等进行监督监测,为建立学校卫生监督监测体系提供依据。本次调查发现,龋齿与牙周疾病、沙眼、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手足口病是中学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个人卫生习惯有很大关系。因为学生群体人员密集,细菌、病毒容易通过各种途径在学生中传播,引发疾病的流行。龋齿与牙周疾病的诱发因素是没有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以及不吃生冷有刺激性食物的卫生习惯。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播疾病,是容易在学生群体中流行的传染性疾病。感染性腹泻是因为食品和饮用水被细菌污染,或餐具不卫生、饭前不洗手而引起。在观察中发现,很多寄宿生没有养成饭前洗手和食品卫生的习惯,下课后直奔学校周围的小餐馆去吃饭,这样会带来很多致病因素:第一,在学习过程中,手会触及到很多物体和学习用具,会感染很多细菌和病毒,如果进餐时不洗手会随着食物进入肠道引起感染性腹泻;第二, 学校周围的小餐馆食品卫生和餐具卫生的监督管理有时还不到位,还存在一定的致病危险。

开展学校卫生知识教育,做好学校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预防和控制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四、不良运动习惯的危害

据统计,近20年来,全世界学生的体质均呈下降趋势,中国学生的体质下降程度更是严重,这与中国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占用了课外活动时间。有的学校不但没有早操和课间操,甚至连每周1~ 2节的体育课,也常常被其他文化课所挤占,学生静坐多于活动,室内多于户外,导致肥胖率持续升高,体质明显下降。

体育是提高学生体质的根本,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体育可以使人学会运动技能,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身体的柔韧性与协调性,减少机体脂肪,增强机体肌力,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帮助学生养成团队合作、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永不服输的精神,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最近教育部针对体质下降问题推行“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活动”。“以校园足球带动学校体育工作”,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良好抓手。学校应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扎实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首先要把学校体育课开好、开齐、开足;其次要坚持开展早操、课间操和眼睛保健操;第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活动。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运动场, 运动的强度要到位,运动的方式要合理,运动的时间每天要超过一个小时,运动的地点要到户外。要运用科学正确的锻炼方法,达到强身健体远离疾病的效果。

摘要:探讨不良生活习惯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普及生理卫生知识,教育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卫生保健观念,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和运动习惯,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中学生活习惯教案 篇三

关键词:生活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45-01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珍贵的资源和财富,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之一。马克思把健康称为人的第一权利;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少年儿童的健康素质是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健康素质离不开健康的生活习惯。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在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习惯一般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习惯等。

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其他习惯养成的基础,主要包括健康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劳动习惯、睡眠习惯、作息习惯以及健康的心理、行为等。

通过对我校一、三年级253名学生调查问卷发现: 30.4%的被调查者没有勤剪指甲的习惯,58.9%的被调查者不会自主收拾自己的房间、叠被褥,78.7%的被调查者没有自己清洗书包的习惯。30.8%的被调查者爱乱花钱,31.2%的被调查者有不爱惜粮食、挑食、偏食、浪费的现象,39.9%的被调查者不能坚持锻炼身体,36.4%的被调查者没有健康看电视的习惯,38.7%被调查者不爱吃粗粮杂粮,30.4%的被调查者有暴饮暴食的习惯。针对学生的这些不健康习惯,我们制定了如下培养策略。

一、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班级通过星级评比(学习之星、阅读之星、书写之星、文明之星等9种星),在评比中促进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定期与家长共同商讨养成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策略;同时对于在行为习惯出现反复的同学做好家访,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及时纠正;与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发挥好社区的帮教功能,以取得社会力量的配合。针对实验学生建立健康成长档案袋,建立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社区平价和老师评多位一体的健康评价机制。

二、营造教育氛围,深化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借助以“美”为核心的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我校校园里,草木传情,栏墙对话,寓健康教育于校园文化之中,处处洋溢着清新自然、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息。走进校门,“笙生不息 美传天下”、“做最美的自己”、“认识美、创造美”的校风、校训、学风立即映入眼帘。“我运动、我健康”、“快快乐乐学习 健健康康成长”、“生命至上 请靠右行”“随时弯弯腰”等涵盖文明礼仪、交通安全、学习生活方面的提示语,塑造学生“文明、勤奋、健美、创新”的精神风貌,全校师生随时随地接受着健康的启迪,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健康气息。2012年起,更是细化习惯培养,分别就师生仪容仪表、言行举止、劳动纪律、生活习惯、实验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的坐姿、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学习用具的摆放等15项)进行干预培养。在这样积极健康的文化熏陶中,全校绝大部分学生已形成健康习惯意识,形成了“认识美 创造美”的学风,人人争“做最美的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开展多种活动,践行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

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表扬先进,树立榜样,无疑会对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促进引领作用。

学校德育办每学年开展一次“健康生活习惯展示”的亲子游园活动,聘请街道、居委、家长委员会成员做评委,评出“年度最健康家庭”、“小巧手”、 “体育小标兵”、“节俭小标兵”、“我最整洁”“五彩饭碗”“环保小卫士”等最健康的家庭和个人。每年定期组织 “六.一文艺汇演”、班级篮球赛、“12.9”活动、学生冬季运动会等全校性活动。成立“红领巾保洁队”对校园周边、社区、街道进行清扫,建立公共卫生意识;组织学生周末上街参加小交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开展“先进班级”和“文明班级”评比,“健康生活”、“做最美的自己”、“争做小雷锋”、“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主题班会进行班级管理;针对学生个人我们开展“进步之星”、“文明标兵”、“小巧手”、“体育小标兵”、“节俭小标兵”、 “我最整洁”等评比活动,并为获得此项荣誉的学生佩戴奖章,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构建育美课堂,升华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学生主要工作是进行学科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的训练。课堂上教师尽力挖掘学科中蕴含的丰富教育素材,把课堂作为健康习惯培养的有效阵地,把高效课堂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2011秋,经过总结提炼,形成了我校特色的“1234育美高效课堂”框架:一个核心(以课堂实效为核心)、两个充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三动三会”(课堂上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学会、会学、会用” 、“四个关注四个当堂”的总体要求(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疑难问题、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当堂训练、当堂消化、当堂检测、当堂纠错 )。明确地把健康生提到习惯纳入了课堂中。经过这两年的推广使用证明,课堂效率高,教育教学效果好,更有利于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张洪波.《改变孩子一生的好故事》.吉林.美术出版社

4.中学生活习惯教案 篇四

主题目标:

1.建立真正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了解值日生的工作职责,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日常工作,并能严格要求自己。

2.在参与集体劳动时,学习分工与合作。

教学重难点:学会担负值日的责任,在值日中能与同学分工合作,认真完成值日中的各项工作。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了解班级值日工作的内容和当日的值日生情况,以及有关学生值日中遇到的难题。

2.学生集体准备一个“难题箱”,并分组自制一个六面体的趣味骰子或六张写有点数的纸牌,以备玩值日跳棋时使用。

活动过程:

1.谈话开课:

我们每天都有同学进行值日,值日生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做好清洁,是集体的小主人,也是老师的好帮手。今天,我们班是哪位同学担当值日生?

2.询问当日值日生:你佩戴值日袖章时是怎样的心情?(神气、自豪)

3.哪些同学当过值日生,值日生都做些什么?(讨论、表演)

4.班上的值日生是怎样轮换的?除了在班上担任值日工作,同学们还担任过哪些岗位的`工作?大家为集体做事时,是怎样的心情?

5.评选班级“最佳值日生”。(学生举手表决)

6.过渡语:在值日时,我们会遇到一些难题,瞧,东东就遇上了(教科书第59页),大家愿意帮他解决吗?

7.学生自主选择:你愿意帮他解决哪一个难题?请和小组同学商量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

8.在你担任值日生的时候,遇到过哪些为难的事?或者你曾和值日生发生过哪些不愉快的事?小组交流后写在纸条上,投进“难题箱”。

9.各组组长在“难题箱”中任意抽取一个纸条,和组员共商解决办法,全班交流。

10.说说在做清洁值日时,清扫次序是怎样的,应注意什么?读一读教科书第61页的儿歌。

活动拓展:

5.中学生活习惯教案 篇五

实施方案

贺进镇岳庄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文明社会,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国民,构建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对国民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教育无疑应当成为国民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明确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这些方针政策为本课题的提出、研究与实验指明了方向。这对我们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校地处武安市贺进镇偏僻的桃源沟后八村,走读的小学生突然寄宿就读,他们都来自农村,由于受到原来居家生活小环境的影响,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大相径庭:他们懂礼尊师,朴实厚道,珍视友谊、崇尚劳动,热爱学习。但是普遍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缺点。生活能力差表现为:一是宿舍卫生差。走进学生宿舍,一片混乱,他们不会打理床铺,床上乱七八糟,地板难于下脚,床底杂乱无章,分不出那些是垃圾物品,哪些是生活用品。二是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把脏衣服打包回家,让人代洗。他们生活习惯不好表现为:就寝时间随意性强,有的早晨不愿起床,晚上不愿入睡,不但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其他人;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饮食习惯不好,互相攀比,践踏花钱,食堂里倒掉的饭菜多,某些学生甚至有吸烟酗酒现象;公共意识差,浪费水电,践踏草坪,涂刻课桌、乱画墙壁,高声喧哗,购买饭菜不自觉排队,上下楼道左冲右撞。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卫生习惯差等现象。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生活习惯。对寄宿学生不仅仅要对其学习进行教育,还要对其生活习惯进行教育,这关系到他一生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铸就人生。生活行为习惯上的陋习,不仅损坏了学生的健康,损毁了学生的文明形象,降低了自己的人格,而且污染了公共环境,玷污了学校的形象。这无疑给我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学秩序正常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阻碍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由于如此,我们深感到培养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德育处也就重任在肩。为了让学生尽快步入正轨,适应我校的教育要求,从而接受良好教育环境的熏陶,我们确立了这一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涵义阐释

养成教育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文明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是良好品德形成的标志。“行为”是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外部表现。“习惯”是指由于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自然需要的行动方式。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行为,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内在需要。

针对寄宿制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这一宗旨着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整合学校德育教育资源,优化德育

教育方法,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导向与理论依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为我们提供了政策导向。

2、前人的一些正确的教育学专著与相关方面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与要点

(一)总体目标

依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我校寄宿学生在生活行为习惯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管理经验,进一步整合学校德育教育资源,按照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寻求培养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促进学校校风、班风、学风发生较大好转,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构建有效而积极的德育教育评价模式,使学生成为具备良好习惯,拥有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二)具体目标

1、探索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新模式,完善德育常规硬件。

2、促使农村小学学生形成文明、节约、自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3、探索农村小学品行后进生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新途径。

(三)研究要点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对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重点培养学生以下三个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1、文明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讲卫生、爱卫生、护环境的习惯。

2、节约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珍惜时间、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3、自立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养成会自我管理,懂独立生活的习惯。

四、课题的组织管理

1、组建课题组

由德育领导组全面负责,教导处、少先队、学生会、班主任密切配合,联合攻关。

2、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杨建强

组 员:郭书伟 李江龙 王金来 刘晓娟

3、课题研究小组

主研人员:郭书伟 李江龙 王金来 刘晓娟 杨建伟 姬建国 吕燕华 武丽娟

(组长:郭书伟)

五、课题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实验所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行为习惯形成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

2、实践性原则。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创设各种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主动修身,内化感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科学性原则。坚持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科学性,遵循青少年行为教育的一般规律,注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4、知行统一的原则。认知和行为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指导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并达到知行统一之目的。

5、创新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要在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验,更多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探索,突出时代特色和理论创新。

(二)实验所采用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科学研究方法。

1、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搜集整理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校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通过行动研究法①、个案研究法②、观察研究法③,分析我校目前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分阶段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进行分析总结。

六、课题研究步骤与措施

(一)课题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09.11-2010.3)

选题论证,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研究重点及措施。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0.4-2010.12)

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进行个案分析,制定阶段计划,操作方法验证,中期成果汇报和鉴定。

第三阶段:深化提高阶段(2010.1-2011.6)

进行反思,总结中期成果并推广,加大覆盖面,在全校实践推广。结合实际,查验效果,总结全校推广经验,并进行成果汇报展。

第四阶段:巩固总结阶段(2011.7-2011.12)

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加强总结,汇编成果专辑,撰写结题报告,召开自查研究会,申请课题验收。

(二)主要研究措施

1、加强《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有效规范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两部重要文件,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我们以此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内化,让其深刻领会主要精神,经常利用晨会课、班会课,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守则》和《规范》,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常规,引导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以下几项常规制度: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生活常规、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学生劳动常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七十条,同时编印资料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有“法”可依、照章执行。学校积极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这些常规成为学生的习惯并永久地保留下来。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加强检查评比功能,建立评比考核制度,在检查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凭简单的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任何行为习惯的养成总要在实践中得以训练和体现。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表扬先进,树立榜样,这无疑会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班级我们开展了“常规管理先进班级”和“文明班级”评比,并授予流动红旗;对于学生个人我们开展了“学习进步”和“文明标兵”评比活动,并为获得此项荣誉的学生佩戴奖章,在学生中形成了一个争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4、进行学科渗透,强化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在各学科中都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丰富内容,如思想政治、语文等学科。因此如何挖掘这些学科中的教育资源,强化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加强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此我们坚持做到了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渗透对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教书育人的统一。

5、加大自我教育力度,营造学校教育氛围,深化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我们利用少先队、学生会活动,举行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加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力度,形成共识。弘扬正气,通过板报和校园广播加以宣传;成立曝光台,对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进行及时通报批评,矫正不良行为。

6、加强班主任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班级体的育人作用。

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班主任在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应发挥核心作用,学生很多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班主任的教育和班级体的影响而形成的,这就要求加大班主任的工作力度言传身教、以师育生。同时,通过班主任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典型,积极示范、感召全体,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7、加强校内外联系,整合社会资源,巩固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6.中学生活习惯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让家长了解小学和初中学习生活的差异。

2、让家长学会帮助孩子建立信心,适应初中的新环境。

3、教给家长帮助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的策略。教学重点、难点:

家长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的策略。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升入初中了,家长们难免有这样的焦虑:“我的孩子能适应初中的生活吗?”“我的孩子能与新同学相处好吗”“孩子的学习会不会跟不上?”“他能考上重点高中吗?”……这些问题成为了家长关注的焦点。那么,孩子到底能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呢?答案是肯定的。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健康的孩子,他们有这个适应能力,只不过在适应时间上,有的快一点,有的慢一点,当然也有的会在一开始出现一些不适应,这些都是正常的。即便有些孩子在刚进入初中时出现一些不适应,家长也不要一下子就定性为孩子出了“问题”。要知道,孩子是处于一个成长的过程,他们是发展的,变化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提前预防好过麻痹大意和坐以待毙。

二、了解小初差异,积极应对。

小升初是孩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总的来说从小学到初中有以下几点差异:

1、学习方法不同——从传授性到理解性。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眼看、手写、记住,而初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并用思维去分析知识。建议:培养孩子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的学习习惯。

2、学习要求不同——从指令性到计划性。小学主要依赖老师安排,初中则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建议:学会预习,提高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应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3、学习行为不同——从随意性到目标性。建议:家长应培养孩子制定一周学习计划和安排一周学习任务的习惯。

4、学习强度不同——从短时间到长时性。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基本上是“4+1”,即在学校4个小时学习,家里1个小时。初中以后,学习时间就要变成7+2建议:培养孩子的耐性。

5、学习内容不同——从单纯性到多样化。建议:别偏科,辅导书不宜太多,最好每科不超过一本,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

6、学习成绩不同——打满分或高分的次数由多变少。建议:理性看待成绩,注重过程。

7、孩子生活习惯不同——从自由到自律。建议: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理解“适应”的内涵

适应:是指孩子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学习的要求,通过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能够符合已变化的环境和学习的要求。

如何提前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包含两点:心理适应和学习适应。

心理适应上,大部分初一新生都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家长要引导孩子相信新的老师,友善对待新同学,教会孩子与新同学沟通技巧。

学习适应则因为教与学都发生质的变化,习惯养成,方法指导是成败关键。初中阶段科目增多,阅读信息量大,要求理解的知识增多,所以不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综合能力的培养。小学课程相对较少,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很多聪明的孩子都能轻松得“优”。而中学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老师不再紧盯紧跟,如果不改变学习方法,会很快就掉队。

四、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

(一)教孩子主动与同学交往,适应新环境。

反面案例:升入初中后孩子总是念叨原来的学校好,原来的老师好,空闲时间总是找小学时候的同学玩。这种抱怨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苦闷自闭,情绪低落,影响学习。

正面案例:升入初中后,和一个学习差的同学分到了一桌,主动给同桌讲题,谁有不明白的就给谁讲解,主动和其他好学生交流自己做难题的思路。结果不但成绩非常优秀,在班里也交了很多的朋友,自信案例解析:

由此可见,适应新同学对初一学生适应新生活十分重要。进入初一后,他们的同伴意识增强,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喜欢和成人在一起,而更渴望与同龄人交往,一起活动。家长在这一阶段应该及时引导,促使孩子尽快的融入到新集体当中。

具体做法:

1、给孩子输入正面信息

首先家长不要把自己的焦虑强加在孩子身上,相反,要经常告诉孩子:初中会有更多的伙伴,你可以见识各种教学风格的教师,如果你能尊重别人,真诚的对待别人或者主动地帮助别人,那么一定会有同学愿意和你交往……正面引导可以让孩子直接抵消负面的消极因素的影响,树立适应新生活的信心。

2、跟孩子谈论新同学,引发孩子的交往兴趣。

家长利用接送孩子上下学或者餐桌上的几分钟,询问:班里哪些学生和你谈得来?他们有什么优点?谁经常和你在一起玩或者上下学的路上和谁在一起走?你们最爱谈论的话题是什么?你觉得班里哪个同学最适合做你的朋友?他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有意无意的关注自己的同学,并结交合适的作为朋友。

3、教给孩子与同学交往的方法

(1)主动与新同学打招呼,自我介绍,同时记住对方的名字。(2)当同学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3)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要卖弄自己。(4)善于赞美别人,学会欣赏别人。(5)展示自己的才艺,确立自己的领先优势。

(二)帮助孩子转变学习方法,适应中学多学科的学习由于初一学习科目增多,除了语、数、英这三门课以外还有史、地、政、生四门。而且单科的知识量大,不仅需要背诵、理解还需要运用。这些变化要求学生必须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家长自读书中案例2 从两个家长的做法对比中可以看到:如果家长对孩子升入初中学习方法不重视,不给于必要的指导,那么就会使孩子因为不适应而导致成绩下滑。

2、家长进行学法指导

(1)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合理安排各学科学习时间,安排好学习与娱乐放松、锻炼身体的时间,确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任务;

(2)培养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学习的保证,也是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基础。在哪些时间段学习理解性知识,在哪些时间段学习识记性的知道,大块时间怎样使用,零散时间怎样使用,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哪些方法学习到怎样的深度,在初中阶段应该形成一个大致的框架;

(3)逐渐总结提炼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在单位时间内学会、掌握更多的知识,对同一知识点才能比别人记得更快、用得更好。

(三)帮助孩子适应中学多位老师的教育与管理

1、引导孩子适应中学老师教学风格与要求。多与孩子谈论每个授课教师的优点,不要在孩子哪科成绩低的时候总是首先抱怨老师不好,找老师的原因。(举例:学生因为讨厌某一科的老师而厌学这一学科,最终影响了整体成绩)

2、家长要与各科老师保持联系和沟通,以便随时解决出现的不适应问题。

(四)帮助、教育孩子勇于竞争,适应班级中的位置

案例:小学时的班长升入初中以后没有竞聘上班干部,内心失落,成绩一落千丈。

分析: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说明了家长没有帮助孩子从心理上调试过来。在新的集体里完全有可能不受重视,因为没有人了解你,原有的地位失去了,名誉不在了,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教孩子怎样去面对。

方法:

1、正确面对竞争,告诉孩子一切的挫折都只是暂时的。鼓励孩子用行动证明自己行。

2、让孩子完善自己,只有让自己更强才有可能被认可

五、总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通过您及时而耐心的疏导,正确而持之以恒的指导,让孩子调整了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初中新生活的挑战,那么无疑你的孩子已经在新的人生起点领跑了。抓住初中一至两个月的关键期,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态及学习习惯,您将事半功倍、一劳永逸。

六、布置作业

7.生活中常见的错误生活习惯知识 篇七

容易造成肝功能不良、肝硬化,甚至肝癌。健康对策是饮酒不过量,并多食用含维他命B群的食物。

错误八:嚼槟榔

容易患口腔癌。健康对策是:除了戒除吃槟榔外,并应多吃蔬果,补充抗氧化物。

错误九:连续使用计算机三小时以上

长期沉迷在计算机中,对眼睛和身体会形成很大的压力。健康对策是:使用计算机时每30分钟让眼睛适度休息,并活动四肢,平日则增加户外活动量,补充维他命A及叶黄素。

错误十: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

睡眠不足容易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变差,情绪不稳定等。健康对策是:卧室环境保持安静,每天睡足六至八小时,睡前尽可能不喝咖啡和茶。

错误十一:每天睡眠超过九小时

睡眠太长可能使大脑皮质抑制时间过长,进而影响大脑功能,也会影响血液循环的顺畅。健康对策是: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尽可能保持清淡。

错误十二:刚睡醒立刻下床

银发族突然变动姿势容易引发姿势性低血压,导致眩晕,进而可能造成跌倒。健康对策是:睡醒时先活动四肢再慢慢坐起,避免立刻下床,也不妨多补充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及钙质。

错误十三:未经医生处方而服用中心成药

容易损及肝脏及肾脏。健康对策是:避免服用成药及来路不明的药物,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错误十四:便秘时过于用力排便

排便时用力过度可能使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溢血。健康对策是:养成每天定时如厕的习惯,多喝水,多吃蔬果及高纤食物,培养运动的习惯,并补充纤维素及益菌。

错误十五:如厕时阅读书报

如厕的时间过久,容易导致直肠静脉曲张,引发痔疮。健康对策是:固定排便时间,保持排便顺畅,同时最好不要带书报进厕所阅读。

错误十六:缺乏运动

8.中学生活习惯教案 篇八

知识目标:懂得道德具有时代性;知道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明确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懂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价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思想观念侵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传统美德与党的优秀革命道德的认同感,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践行“八荣八耻”,树立科学的道德观

【教学重点】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基本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及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对话,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导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科学文化建设这一重要内容和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中心环节。关于科学文化建设在上一节课刚刚学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思想道德建设相关内容。

(导框):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是不可忽视的。教材分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今天这一框侧重于从国家角度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处理:P104探究

1归纳:他们都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国家关系时,舍己为人,公而忘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今社会的道德典范。

老师:大家能否再列举一些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模范人物?

学生:任长霞、焦裕禄、谢延信„„

处理:P105探究

2归纳:中华美德代代相传。大家还能举出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吗? 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渡):正如经济建设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一样,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心环节的思想道德建设,也需要一定的资源为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秀革命道德,就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两大宝贵资源。

1.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⑵党的优秀革命道德

(过渡):大家再深入思考下一个问题:在今天我们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其必要性是什么?我们试着从“道德自身”和“社会现实”两个角度来思考。

(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

2.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⑴道德具有时代性(理论依据)

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往往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时代在发展,道德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因此要求我们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⑵培育“四有”公民的需要(现实依据)

当代中国,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要实现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就必须紧密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过渡):上一目我们明确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和必要性,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内容。

3.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地位)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是一个社会大系统工程,其中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这个工程的基础,而思想道德建设则是这个系统的中心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⑵集中体现中国持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作用)

我们所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指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精神文明的先进性质和前进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思维拓展:

如果让你来回答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该如何组织答案呢?(必要性 + 重要性)

4.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⑴核心: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⑵原则:集体主义(这是同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义为原则根本对立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主义是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重要原则)

⑶重点:增强诚信意识(这是我国当前信用状况决定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⑷基本要求:五爱(祖国、人民、劳动、科学、社会主义;从道德层面做到“有道德”就是要做到“五爱”)

⑸着力点: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⑹“四基”教育:基本理论、路线、纲领、经验(思想政治建设)

⑺理想三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过渡):以上我们从不同角度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这一部分理论性较强,希望同学们用心去理解体会。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5.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

处理:P106探究

3归纳: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一个人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⑴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①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地位)

我们生活在21世纪,几千年前的一句格言却对我们民族的性格和品质产生深远的影响。“知荣明耻”的道德格言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我们生活的学校和社会,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都混淆不清,没有明确的标尺,邪气就会上升,坏人就会横行,必然人人自危,最终受害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因此,知荣明耻十分重要。

②能在全社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会遭遇“两难选择”。在解决道德冲突时,社会主义荣辱观给予了最佳的选择标准。

③提供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作用)

(引导学生看教材P106相关链接)

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八荣八耻

要求:①准确记忆;②八个方面各自反映社会生活的哪个领域或者哪个方面;③如何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总结):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有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要穿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众,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过渡):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十六大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目标。为建设好这个体系,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的提出反映了三个基本要求。

⑶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

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当前信用状况决定的。

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法律)

“法治”与“德治”相互区别,但又相辅相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治更有助于推动法治的实现。

③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历史资源)

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中的精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批判地继承了古代荣辱观的基础上,又大胆地注入时代精神,实现文化创新。

(过渡):为了巩固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下面我们来分组讨论四种观点。

处理:P107探究

4归纳:⑴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动力的经济,但是,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所谓个人利益最大化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观点一是片面的,观点二是正确的,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交易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进取精神等大大增强,而因循守旧,闭关自守,轻视知识等观念有所减弱,这些都说明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正在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道德境界,因而观点三是正确的。

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不断完善中,诚信缺失,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现象仍呈蔓延之势,这与市场经济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一定关系,但是并不意味着搞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各种负面现象,必然会得到有效的遏制,因此观点四错误。3

能力提升:

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是两重性,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既要吸取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利的思想道德因素,又要克服其消极因素。

(过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我们熟悉吧,能准确说出来吗?

⑷反映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分为十个方面,贯穿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五爱”,涵盖了“四德”,体现了我国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教后反思】

9.中学生活习惯教案 篇九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1、培养内容:

(1)早睡早起。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至少应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帮助孩子掌握看电视的时间,适当让孩子观看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少儿节目;

(2)科学进餐。不偏食是健康学习生活的保证,身体的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尤其是孩子的早餐不能马虎应付。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杜绝挑食偏食。

(3)少吃零食,不乱花钱。饮食无规律,容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吃零食不卫生。

(4)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主要有保持口腔清洁、保护牙齿、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有条理放置自己的生活用品等。

(5)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休闲活动的习惯。让孩子给花浇水,参加游泳、跑步等活动。

(6)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采取示范、讲解、训练、表扬等手段,应注意指导孩子随时用良好的习惯去克服不良的习惯,家长要做出榜样。习惯靠训练、重复,不易养成,也不易改变,因而在培养良好习惯与克服不良习惯的关系上,要把精力放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上,要抓得早,抓得紧,一旦发现孩子不良习惯,马上就要批评指正,耐心开导,不可轻描淡写而不加制止。孩子刚入学,在生活习惯上还有一段适应期,在这期间,我们的家长既要全面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又要抓重点,那就是帮助孩子制定一份较科学的作息时间表,把早睡早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生活有规律作为训练的重点,以保证孩子以充沛的精力参加学校的各项学习活动。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确培养

1、学习习惯内容

(1)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教育孩子要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这是最为关键的,从小养成上课开小差的坏习惯,这样的孩子到了高年级就有可能成为学习的困难户。

(2)爱提问题好思考的习惯。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很强的,他们面对上课的内容几乎每天都要发现新大陆,总有提不完的问题,追根溯源的“为什么”是孩子爱动脑筋的表现,家长应有极大的热情,鼓励孩子的探究,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为什么,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泯灭孩子智慧的火花。

(3)爱读书报的习惯。书籍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因此要教育孩子爱读书、会读书,养成放学回家,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将明天的内容看一看想一想的习惯。

(4)按时认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使孩子养成集中时间和注意力学习的习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防止拖拉作业,最后草草了事的习惯的养成。

2、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以身作则,作出榜样。(2)讲清意义,讲明要求。(3)有意训练,坚持不懈。(4)经常鼓励,善用表扬。(5)家校联系,密切配合。

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抹杀孩子的个性。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抹杀孩子的个性,培养循规蹈矩的孩子,不是让孩子成为习惯的奴隶。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把握问题,我们不能把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对立起来,把孩子培育成学习生活的机器人。因此,家长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个性特长因材施教。

2、要尊重孩子的发展。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尊重孩子的发展,不能要求太高,要循着孩子的目标达成习惯,与孩子一起商量探讨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一起制定落实的措施,千万不要操之过急,用外部压力强加于孩子的过分要求。应该让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孩子自己的原动力。

3、要及时督促检查。

上一篇:心理学电影赏析第课下一篇:肚子里的战争趣味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