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活动记录

2024-07-15

网络教研活动记录(7篇)

1.网络教研活动记录 篇一

关键词:PCMD,CDR,CDT,导频污染,网络覆盖

一、概述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用户对网络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移动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怎样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感受度也成为网络运营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用户的通话详细记录-话单数据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真实地反映了用户的实际通话状态,同时通过对用户话单数据的深入地分析,不仅可以指导业务规划、资费政策、销售策略、网络规划、还可以在定位网络问题、提供客服支撑、主动客户关怀等方面提供支持。因此用户话单数据越来越收到各大运营商的重视,在网络运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话单介绍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话单和传统意义上的话费详单(话单)有本质的区别,应该称作通话详细日志更确切些,这里所说的话单主要是指基站系统采集BSS无线侧手机呼叫过程中产生的详细参数数据,包括呼叫建立过程的详细数据、呼叫释放过程的详细数据,以及通话过程中切换的数据等。

·话单的产生

话单数据是通过话单收集模块或者通话处理器单元采集通话过程中每个技术细节和测量报告消息组成原始的话单数据,这些原始的话单数据通过以太网处理单元上传到OMC或OMP服务器形成话单数据。我们就可以通过FTP下载服务器来采集这些数据并通过话单分析工具来得到分析结果。

·话单内容

话单数据为我们分析网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崭新的数据源。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分析网络问题主要利用网络性能数据、告警数据和路测数据等,这些数据的分析单元都是网元(扇区、基站、BSC、MSC等)。相对于传统的数据源,话单数据的分析单元是每次通话或数据业务服务,因此话单数据的分析更能体现用户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

话单数据源能够提供的主要信息和参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呼叫信息:用户号码、ESN、IMSI、呼叫开始时间、呼叫结束时间等;

2. 终端信息:Mobile厂商、版本、终端协议版本和本次通话的鉴权消息等;

3. 接入消息:通话接入的扇区、基站号、相关的服务类型、呼叫类型、系统类型等信息;

4. 终止消息:最终的扇区、基站号、释放原因;失败原因等;

5. 资源消息:通话占用的信道资源、传输资源、载频、功率等;

6. 无线环境消息:通话的导频个数、导频相位、导频强度、接收功率和RSSI情况等;

7. 切换消息:最初和最终切换的导频个数、导频相位、导频强度等;

三.话单的应用领域

话单数据的内容十分丰富,对网络话单数据深入的发掘和分析,能够有效提升运营商服务和营销水平,同时对网络运营维护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话单数据的分析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在网络运营中应用比较多是话单CDR、CDT和PCMD。下面主要从客户服务和网络优化两个领域的应用加以阐述。

·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全网分析

1)群体用户分析

群体用户分析主要是统计整个网络、特定范围内用户群体(大客户群、集团客户等)业务行为习惯。通过对整个网络话单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各种业务类型(语音、数据、短信等)的时间分布和比例分布,通过对全网话单数据的定位分析得到业务地域分布情况,通过对特定用户群的话单分析,就能及时地掌握这些客户群体的活动范围,主要的业务类型,业务分布特征情况。

图1就是某地2010年11月20日全网(1X)业务话单分析统计结果,从图中可以情况的看到:

整个网络的主要业务是语音(REQ0+REQ3)约占业务总量的65%,数据业务(REQ33)约占业务总量的21%,短信业务(REQ6) 12%,以及一些其他业务约占2%。

1天中网络业务的时间分布情况,上午11点、1 2点,下午的4点、5点是整个网络的最忙时,而凌晨3点、4点是系统最闲时。

网络中正常业务占99.05%,掉话为0.19%,接入失败约为0.7%。

通过话单详细字段可以对通话地点进行定位(现在的定位精度大约为100米左右,具体的定位算法在这里不作介绍)。分析得到整个网络和大客户群的分布区域和活动范围。下图就是某地语音、数据和短信业务地域分布情况的话单分析结果。从图中基本可以看出,用户的通话行为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周边的郊县的县城(如图2)。

网络和大客户群分析可以了解整个网络和大客户业务分布状况,通过业务拓展、网络问题的解决为市场的增长、发展用户、保持大客户群提供帮助,提高运营商的整体竞争力。

2)终端分布分析

终端激活率分析主要是统计网络中各种终端的使用情况和比例以及各种业务中终端的使用情况。

用户的话单记录中有用户的相关信息,如ESN号、用户号码、IMSI号等,同时在话单中还包含终端类型的信息。虽然现在大部分厂家终端类型测量消息没有打开,但我们仍然可以终端的ESN号、用户号码、lMSI号结合用户购机信息对网络中终端使用情况做一个大致的分析。同时还可以分析各种业务(如EVDO数据业务)终端使用情况等(如图3)。

通过用户的使用终端习惯分析,不仅可以了解现在市场上哪种终端市场占有率最好,最畅销、还可以掌握哪种业务最适用的终端类型。从而推出市场上最有性价比的终端,为运营商的终端业务市场发展提供帮助。

·局部分析

1) VIP客户保障

重点客户保障主要基于分析单个用户通话行为,进而对其使用的通信服务进行保障。通过对重要的VIP客户或投诉用户的话单跟踪分析,及时地了解用户的通话习惯、业务类型、活动区域和通话失败的原因和地点分布情况。下面的案例就是某个用户10月份的通话记录分析的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整个10月份:用户通话423次,其中语音通话341次,短信业务73次,1x数据业务9次,DO数据业务0次。通话集中时间在上班时间和晚上的7~8点。用户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办公室、家里以及陆家嘴附近等。用户的通话失败4次,掉话两次、接入失败1次,短信发送失败1次。

通过单个客户特别是VIP客户的话单分析,可以很好的了解客户的业务使用情况,从而可以根据使用习惯合理为用户定制一些服务项目,及时解决一些影响用户使用的网络问题,树立运营商的服务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

2)客服支撑

话单分析可以支撑前台客服人员及时了解网络现实状况:网络覆盖状况、投诉热点地区基站的运行状态、设备故障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同时能够通过结合历史投诉信息的查询来及时回复用户投诉,提高投诉解决时效性,提升用户感知度。

2.网优优化

用户连接失败、通话的过程中的掉话、信号切换失败的原因何在,是信号覆盖问题,无线干扰还是网络资源不足。利用对话单数据筛选,可针对每个呼叫作详细的分析,结合其他的分析数据如性能数据、网络的告警数据等可以迅速的找出导致各类问题的根本原因。

话单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网分析和评估

话单还可以通过宏观分析,应用于对整个网络业务趋势、覆盖状况、话务密度等综合评估。网络评估一方面可以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话务分布和业务发展趋势等,同时网络分析评估可以为网络规划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1)网络发展趋势分析评估

网络发展趋势评估主要是通过对话单数据长期分析,统计出整个网络各种业务量的增长趋势并做出相应的预测,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为制定整个网络的发展方面提供分析依据。

2)网络覆盖情况评估

我们对网络覆盖的评估是建立在DT和CQT基础上的,也就是通过模拟用户的通话的场景来测试,因此不能真实反映网络实际覆盖情况,同时测试道路和测试楼宇层数的限制,我们测试数据都是离散不全面的。另外对网络进行大量的DT和CQT测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效果也不一定很理想。相对来说用用户的话单来分析网络的覆盖情况具有明显的优势。

●话单中信号强度的信息,反映了用户当时实际信号质量;

●整个网络用户的统计数据,全面真实;

●数据采集、分析时间短,节省资源;

●除了能够统计网络整理覆盖状况,还可以通过话单的定位功能实现覆盖弱区、覆盖盲区、超覆盖区域的定位。

3)话务密度分析评估

话务密度分析是通过统计各种呼叫(语音呼叫、1x数据呼叫、DO数据呼叫)等数据,对这些话单数据进行定位,统计出在一定面积内,各种呼叫的次数、话务、流量的大小,分成不同的级别,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不同的等级。最终形成整个网络的呼叫或话务密度图。

呼叫和话务密度图能真实反映网络业务的分布规律,可以应用于网络规划、业务发展等各个方面。

话单分析在网络评估上的应用还有如:网络的切换分析、网络移动用户数分析、漫游分析等等。

4)网络规划

根据现网网络覆盖质量、话务量分布情况、资源配置等数据,结合优化分析结果以及市场业务发展需求,对现网的站点分布、网络资源调配、覆盖评估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后期网络发展的用户数量、话务模型、基站分布等做出预测,提出网络规划整体建议方案。

●网络扩容

通过网络话单评估分析,我们能很清楚的了解网络的真实覆盖情况,哪些地方有弱覆盖、哪些地方超覆盖。这样我们在网络扩容的时候就能够这些信息合理增加新站解决网络中的覆盖弱区。同时通过话单话务密度的分析及时掌握网络的业务分布为网络的载频扩容提供建议,如:载频的边界设置、增加数据载频、语言载频,还是DO载频等。

●合理调配网络资源

话单分析不仅可以统计各个小区的话务量大小、信道占用情况还可以统计网络的拥塞数据。结合各个小区的资源配置数据(CE、传输、功率等)。分析得出网络中忙小区比例,超闲小区比例。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合理调整这些资源在网络中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5)网络问题定位

通过对一段连续时间内全网话单统计分析,找出网络中掉话、接入失败、短信失败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可以分析这些问题中,哪些站点、哪些用户的问题相对集中,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解决方法,从而提高网络的整体指标,提升网络品质。下图就是根据某地PCMD话单网络问题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引起网络掉话的主要问题有:系统释放确认失败和无线掉话;引起接入失败的原因有:切换到别的MSC和被叫放弃;引起短信失败的原因有:无寻呼响应、无法找到终端和不支持短信业务。我们可以对根据这些主要原因结合具体基站、用户有针对性的解决。

2.网络局部分析

1)单个网络问题分析

通过用户话单相关信息的分析也可以间接的得到网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弱覆盖问题、掉话问题、越区覆盖问题,导频污染问题、邻区漏配等。

导频污染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手机的Ec/lo在-9~-14dB之间并且导频的数量在4个或4个以上。导频污染极易引起通话状态下的频繁切换、话音质量差,严重时会引起掉话。

我们通过导频污染的共性从海量的CDR数据中提取符合共性的扇区的统计数量,确定其导频污染的程度。同时这种方法可以指导路侧,定位导频污染问题,节省人力物力,做到事半功倍。下面是CDR数据导频污染分析案例。

CDR数据:LAST PSMM

采集的字段:

1)主导频小区的标示码、导频相位、导频强度;

2)激活集导频个数;

3)各个激活集导频的小区的标示码、导频相位、导频强度;

下图是某地区导频污染话单分析结果

2)用户或网元问题分析

话单分析还可以应用于对单个用户或小区网络问题的分析。例如可以针对某个特定的用户(VIP用户或投诉用户),查询用户失败的话单,对失败的详细地点进行准确定位,结合话单、性能数据、告警数据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用户通话失败的原因。同时也可以针对网络中某个特定的小区(如最差小区)进行分析,查询一段时间内该小区的所有失败的通话话单记录,根据话单记录失败时信号质量、覆盖情况、失败原因从而定位该小区的问题产生的根源。

3)网络监控

我们通常的网络监控都是通过网路性能指标的监控来发现网络中的问题以便优化工程师或网络监控人员及时解决。但由于网络指标一般都是小时级别的,再加上数据采集、处理等过程,延时较大。因此不能迅速的监控到网络异常情况,从而拖延问题处理的时间。而我们知道,用户的通话记录是及时产生的,我们可以提取用户的及时话单,通过分钟粒度的话单指标来完成对网络的实时监控。提高网络安全运行系数。话单的监控一般应用于一些重要的场所(如亚运会、世博会等)的实时监控。下面就是世博会话单监控的应用实例:

1)话单采集、分析展示粒度:2分钟;

2)准实时展示各种业务(语音、数据、短信)在世博场馆的地理分布;

3)准实时展示各种失败通话(掉话、接入失败等)地理分布;

4)监控世博基站组的各种指标(接通率、掉话率、拥塞率等);

5)实时处理世博基站组的话务情况,提供预测和提前告警;

6)实现对重要VIP客户、客户组的实时保障。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话单数据在网络运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话单数据的应用也有着很多优点,主要表现在:

1. 相对性能数据、告警数据提供网络设备运行情况(间接的反映了用户的网络感受),话单数据它真实直接地反映了用户的通话状态和实际感受;

2. 话单数据的采集简单易行,数据的分析也很方便不需要增加大量的硬件设备;

3. 对网络覆盖的分析来源用户,比DT/CQT模拟测试更能反映网络实际覆盖状态,同时也节省来大量的人力、物力;

4. 相对其他类数据,及时,没有时延,更方便于实时监控。

2.科学活动记录例谈 篇二

一、猜想: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为了了解幼儿关于“什么纸适合做风车”的原始想法,我们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什么纸适合做风车?”幼儿不仅选择了自认为最适宜做风车的纸,还说出了很多理由,如“我们每天喝的牛奶袋是锡纸做的,很滑,很结实,做风车一定很好。”“我们家的挂历纸不厚不薄又光滑,用它做风车一定转得快。”“报纸做的风车应该转得好吧,我家有很多报纸。”“绉纸又轻又软,风轻轻一吹它就会动,所以,绉纸应该最适合制作风车。”“我觉得手工纸结实,一定适合制作风车。”

幼儿的猜想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他们记录猜想的内容,以便他们根据猜想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那么,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呢?虽然绘画是常用的科学记录形式,但在本次活动中,如果要幼儿将猜想的绉纸、宣纸、手工纸、报纸等画下来却很难,即使画出来,其他人也很难分辨。于是,我们选择了实物记录的方法,即将猜想的纸张贴在个人试验记录的猜想栏中(如图)。用实际的纸作记录,不仅具体形象地表达了猜想的内容,还减轻了幼儿记录的压力。

在将个人猜想记录汇总到集体猜想记录时,我们也同样运用了实物记录的方法(如图),统计选择各种纸的人数。结果,有人选择宣纸,有人选择手工纸,有人选择挂历纸……那么,到底哪种纸最适合做风车呢?

二、幼儿个体探究和记录:我猜想的纸最适合做风车吗

每个幼儿都根据自己选择的纸采用同样方法制作了风车,风车摆得琳琅满目。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问:“你用什么方法证明你选择的纸最适合做风车呢?”幼儿说:“我们从操场的这头起跑,一起停下来后,如果哪个风车转的时间最长,哪种纸就最适合做风车。”于是,幼儿站在起跑线上,教师一声令下,他们一起跑起来。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的绉纸风车怎么一点都不转啊?绉纸太软了,风叶都折到后面去了。”“奇怪,我的瓦楞纸风车怎么不转啊?”“我的也不转,是不是瓦楞纸太硬了?”“牛奶袋锡纸风车也有些硬,跑快了才转,跑慢了就不转了。”“宣纸风车太软,纸太薄,有时转,有时不转。”等孩子们一起跑到终点时,只有手工纸和挂历纸制作的风车在继续转,其他纸制作的风车都已经停止了,有些风车如瓦楞纸风车、报纸风车甚至都掉在地上了。

孩子们重新试验了一遍,结果还是手工纸和挂历纸做的风车转的时间最长。探究结束后,我请幼儿将自己的试验结果记录在个人记录表中。那么选择什么方法来让孩子记录呢?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们想,如果采用绘画记录让幼儿画一个能转动和不能转动的风车,一是所需时间比较长,而且幼儿停下来绘画会打断探究过程;二是风车转动的状态也不好表现,受幼儿绘画水平的局限,可能有的幼儿画不出转动的风车,或者画出来的风车只有幼儿自己明白,其他人就看不懂了。这样的科学记录不仅不能帮助幼儿客观真实地记录探索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不能交流分享同伴的经验,还会成为幼儿的负担。于是,在该环节中,我们引导幼儿运用符号记录的方法,即用打“√”表示试验成功,选择的纸张适合做风车,用打“×”表示试验没有成功,选择的纸张不适合制作风车。

活动结果证明,这种符号记录的方法既形象直观,又便于幼儿观察和记忆,还减少了记录的时间,保证了探究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三、小组记录:什么纸最适合做风车

虽然在个人探究环节中,幼儿已获得了手工纸和挂历纸做的风车转的时间最长的经验,但这个环节主要还是验证和记录幼儿个人的猜想,孩子们的经验并没有得到分享和提升,大家对于什么纸最适合做风车也还比较模糊。为了对比各种纸制作风车的效果,从中发现规律,我们在每个幼儿试验后进行了小组探究、记录及经验共享活动。

我们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人当组长。孩子们先以小組为单位分散探索,然后进行小组记录。组长负责将幼儿的试验结果汇总在小组记录表上,在最适合做风车的纸的试验栏中打“√”,在不适合做风车的纸的试验栏中打“×”,结果第一组幼儿的汇总表表明手工纸和挂历纸最适合做风车,而其他的纸都不适合。而第二组的探究结果则是手工纸、挂历纸和报纸三种纸最适宜制作风车。

四、集体记录:发现问题,反复试验,解决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为了共享经验,我们将两组不同的结果合在一起进行集体分享。如我们所料,幼儿在分享中果然出现了新问题。第一组幼儿认为报纸不是制作风车最适宜的材料,因为它太软。而第二组幼儿则认为报纸也是做风车最适宜的材料之一,因为它能转很长时间。那么到底哪一组的结论正确呢?于是我们请两组选派代表重新试验。试验的方法是用报纸、挂历纸、手工纸制作风车,然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跑向终点,看报纸风车是不是和其他风车一样转的时间很长。试验结果证明报纸风车转的时间很短。

那么第二组幼儿的结论又是怎么来的呢?经过了解我们得知,因为第二组的小组长从一开始就猜测报纸是最适宜做风车的,而在他制作和试验报纸风车时,报纸风车也确实转得较好,所以他就记录报纸最适宜做风车。这样的记录结果带有幼儿的主观意愿,但教师并未直接点破,而是引导该幼儿与其他幼儿一起再次试验,以事实来说明问题。

在两组幼儿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幼儿进行全班集体记录。集体记录仍然运用实物记录和符号记录相结合的方法,在每种纸张下面用“√”“×”表明它们是否最适宜制作风车。我们还引导幼儿在“最适宜做风车的纸“一栏中贴上手工纸和挂历纸这两种材料。

3.教研活动记录 篇三

活动内容:如何巧妙地设计问题,让音乐课堂更有效 会议主持:丁洁

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活动就是需要以问题为载体进行的。问题的设计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更是音乐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我们在音乐课上会有很多问题需要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所以巧妙地设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越来越不爱回答问题,尤其是中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的问题设计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为了单独点拨一下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有时,除了回答问题的孩子,剩下的学生就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思考,甚至注意力开始不集中。这样,问题设计的目的和作用就不乐观了,也违背了我们设计问题的初衷。

邓哲川:

问题的巧妙设计确实是音乐课上颇为重要的一环,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音乐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该深入浅出。缺乏意义和深度的问题不要提,要设计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问题。尹慧:

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一些思考的空间。比如,如果问“这首歌曲好听吗”,学生就会机械的说好听或不好听。如果问“通过聆听,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就会调动自主性和主动性来思考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丁洁:

问题的设计应该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来提问,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请基础较好的孩子回答,简单的问题可以请胆小、基础欠佳的孩子回答。既能满足基础较好的同学,又能兼顾较差的孩子逐步赶上。李湘怡: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要准确的把握住提问的时机。比如说老师问“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后,可以紧接着问“歌曲为什么好听,说说你的见解”,就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去向更深入的层次去考虑问题。

活动主题:怎样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活动过程:

孩子们对他们心目中理想音乐课的描述,是在与我们敞开心扉地交流,笔端流露出对音乐的真情,渗透出对美好音乐课的渴望。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无愧于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对于明天的音乐课我们必须给予重新的思考,学生心中喜欢的音乐课应该具有下列基本特点:

1、教学民主

提倡教学民主,是形成师生宽松、和谐的伦理关系和健康而亲密的情感关系的前提。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才能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才能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和相互关爱,才能使学生在个体的解放中体会到“我能行”的自信;才能使学生敢想、敢学、敢说、善学。

2、强调审美

即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审美体验,体验音乐教师的仪表美、语言美;体验音乐艺术的形式美、情感美和内容美。

3、实事求是

音乐教学的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教学的实际条件出发,从教师的个人实际素质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以求得教学过程设计的科学性、实施的可能性、结果的实效性。

4、情感积极

音乐教学过程离开了师生共同情感的积极参与,教学的审美价值就不存在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先有音乐之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用心去触摸音乐,用情去体验音乐,最后实现以音乐之情感感染人、塑造人。

5、回归生活 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和美化生活。立求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表现生活、认识生活,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与生活共融,这样学生的音乐学习就会更有亲切自然之感,有亲近难舍之情。

6、师生互动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本质就是交往与互动,没有师生互动,教学就等于没有发生,即使发生了也是形式而没有实际意义。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对于一首歌曲如何去演唱等,都要通过师生有效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使之更深刻、更形象、更具艺术表现力。

7、坡度适宜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存在着一个高度差,要讲究循序渐进,解决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桥”的问题,教学过程要做到坡度适宜,以保证全体学生顺利过“桥”。

8、角度全面

教师展开教学过程,必须从角度意识出发,从学生的音乐知识与能力素质到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从音乐的诸多方面到学生听、唱、视、记、奏、创、动的实践方式,以保证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就必须做到有爱心、善解人意、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相互交流、相互勾通,让他们真正地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你的音乐课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主题:如何上好高年级音乐课 活动过程:

在对高段学生关于对音乐学习的调查中,多数学生这样回答:老师教的那些歌太难听、太难学了;我们喜欢唱一些好听的歌曲,而老师讲了很多乐理,我们不喜欢;老师让我们听的那些曲子我们不喜欢;我们喜欢流行歌曲等等。总归一句话,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有隔阂。按照目前的方式和教学内容去给学生上课,其实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学生更好更系统地掌握一些技能。但是却没有和我们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达到很好的衔接,是脱离现实的教学,与课改相背离的。音乐教师如何结合学生实际和教纲要求,在既符合教纲要求又要满足学生需求情况下来组织教学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课改后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人的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了想上音乐课和更想唱歌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孩子愿学,乐学。因为有感才有受,有感才有智。否则再简单的技能技巧训练,也只能成为机械的操练,呆板的重复。例如:律动是一种技能,它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传统教学中,律动教学以模仿为主,教师在讲台上示范,学生在座位上模仿,教师和学生都着眼于动作,学得会做得像就达到了要求。为了学会这一技能,使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做整齐,师生一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以至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2、结合实际根据学生需求,让“流行音乐”进课堂。

既然课上教的学生不爱唱,那么就把学生爱唱的在课上教;与其让流行歌曲成为学生课外热衷演唱的音乐品种,不如堂堂正正地引进课堂:音乐课的最后10分钟,安排一个教学环节,和同学们一起听一听、聊一聊流行音乐,进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并掌握一些相关知识。没想到第一节课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也没有同学心不在焉,这让我们感到既惊讶又感到高兴,惊讶的是学生怎么变化那么大。因周杰伦在08年到重庆来演唱过,学生比较喜欢他演唱过的歌曲,当时我们就可以准备周杰伦的《稻香》,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谈起了歌曲的作者、节奏、旋律和歌词,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同学还意犹未尽。于是我让同学们以后把想和大家分享的音乐事先告诉老师,让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也让我们的“流行音乐十分钟”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3、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就必须要了解、关注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的备课,备好每一个环节!因为备课是一个教师上好音乐课的根本,只有备课了,才知道一节的重点难点进而去解决重难点;只有备课了才能找到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素材穿插到音乐教学和课堂里来,把枯燥的音乐课上得有趣生动!.学生的兴趣有时也很简单,激发学生兴趣还需要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去做,可以把难懂的节奏练习变成好听的儿歌;可以把枯燥乐理知识变成有趣的游戏;把难唱的歌曲在律动舞蹈中学会;把难以理解的管弦乐曲在动画片中得到体会„„有了这些法宝,学生们的兴趣肯定会高起来。

音乐组教研11 时间:11月25日

地点:本部二楼音乐室 主持人:李伊莹

参加人员:肖文红、彭燕、劳心、李伊莹 主题:教学常规检查 活动过程:

1、互检教案

2、针对教案中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重难点要突出,如何突破重难点的环节要清晰、明确。

3、针对学生课堂演唱进行讨论,如何把握音准、节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完整的演绎歌曲。

活动主题: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 参加老师:李伊莹 肖文红 赵莉 彭燕 劳心

活动过程:1.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③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f即兴创作。④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让儿童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游戏中去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游戏模式既是唱游课的教学模式,也是唱游教学的过程,这模式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紧扣,循环发展。这一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还可引伸到中年级。⑤唱游课教学评估,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审美情趣进行测试,并评定“优、良、中、差”。

2.小学的中、高年级及初中,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

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 “导入”包含复习及基本训练,如节奏游戏、听觉训练、识谱练习等。“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培养学生的自学、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创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创作,包含二度创作及一度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还应在“导入”及“活动”中得到体现。“表演”、“评议”是指将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3.由于高中的音乐课刚刚起步,还缺乏较深入的实践与思考,但基本模式的思路是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索、讨论、创作、评价等,以进一步发挥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现高中阶段的教育特征,具体的教学 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归纳与总结。

主题:课堂评价的艺术 教研过程:

近年来,美国著心理学家加德纳进一步揭示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即语青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督能、体态智能等,并且指出每个个体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方向及其发展水平都存在着差异。因此评价目标应设多种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每个个体在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才能使每个个体发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因为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用宽容的心态去鼓励性评价。2 以发展为目的鼓励性评价。高年级音乐识谱教学的新尝试 活动过程 :

9月30日全体音乐教师在本部的音乐教室进行教研活动 本次的教研活动的主题是“高年级音乐识谱教学的新尝试” 我们就识谱教学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中高级的识谱难度较大,对此我摒弃了以往先识谱、后唱歌的学习,大担地实验,对于识谱中跨度大的音符演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部分歌曲采用先识谱、后唱歌,而对于较难的歌则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通过实验,归纳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让学生分析歌谱、识谱、填词唱歌等过程,使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歌曲的演唱更加准确,达到能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

4.音乐教研活动记录 篇四

时间:2011年9月3日

地点:音乐室

人员:音乐教研组成员

内容:

本次我们音乐教研活动认真讨论了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围绕学校教育课程的研究,以新教材研究为发展,理论向实践转化,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学科中创造性的实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师素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及人文素养。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文艺活动,浓厚学校艺术氛围,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出认真备好每堂课,要求课中有重、难点,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特别要注重在课中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我们的课更加生动、新颖、富有时代气息。此外课后应该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做到针对性强,措施可行,针对自己的教学及时改进。

针对本学期的指导思想,教研组要求每一位成员能在课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愉快、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教研组活动记录

(二)时间:2011年9月23日

地点:音乐室

人员:音乐教研组成员

内容: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大家经过讨论都认为,评价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不能弱化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是要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学生在愉悦的过程中感悟与理解音乐。以审美为前提,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尊重教材使用好教材,又能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的、科学合理的组合或调整好教材。目标适当,具体明确,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 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关注全体学生,教和学有机结合,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创意。学生主动思考、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兴趣浓厚,气氛热烈。养成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

音乐教研活动记录

(三)时间:2011年10月14日

地点:音乐室

人员:音乐教研组成员

内容:

在周三的教研组活动中,我们音乐组成员主要针对教研时间,集体备课,研究教案,促教学发展进行了讨论。为了加强我们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体现同伴互助、互学的精神,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我们研究了集体备课是按“备前研讨——形成教案、课件——教案调整、实施教学——课后反思、总结”这几个环节进行的。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教师加强了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了解到备课改革应该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备课为上课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组内教研,做好听课评课工作,使组内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认真备课,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为上课做好准备。认真执行学校的上课、听课制度,并通过听课使本组教师在教学能力上有所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以新的课程改革精神为指针。改进教学方式,使本教研组的课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音乐教研活动记录(四)

时间:2011年11月25日

地点:音乐室

人员:音乐教研组成员

内容:

本次我们音乐教研活动认真讨论了实施“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围绕学校教育课程的研究,以新教材研究为发展,理论向实践转化,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学科中创造性的实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师素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及人文素养。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文艺活动,浓厚学校艺术氛围,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出认真备好每堂课,要求课中有重、难点,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特别要注重在课中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我们的课更加生动、新颖、富有时代气息。此外课后应该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做到针对性强,措施可行,针对自己的教学及时改进。

针对本学期的指导思想,教研组要求每一位成员能在课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愉快、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

2011年——2012年音乐教研活动记录(上学期)

5.美术教研活动记录 篇五

主题: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活动目的:通过该研讨促进老师对欣赏课教学的钻研,在学习与交流中改变目前美术欣赏课上学生不参与,教师一言堂之局面,让美术欣赏课教学真正发挥美育作用,让今后的美术欣赏上充满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活动过程:

主持人:小学美术欣赏课往往会由于教师一个人的自唱自弹或者乏味的幻灯片展示,而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缺乏真正的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只能浮于表面,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如何改变这种只有形式而没有实际意义的欣赏课的现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组内成员根据根据自己对美术欣赏课的理解,结合目前个人的教学现状谈一谈各自的对策。

冯晨:我认为上好欣赏课的前提是掌握好不同欣赏课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欣赏教育。目前来看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美术作品,根据他们在美术教学中的侧重点不同又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校效率不高。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 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 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因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去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同学们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会;(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5)采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融入故事。小学生很喜爱听故事,很多美术作品,都有一段故事,我们有选择地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即使是没有故事的,我们也可以编撰一些故事。

2、随堂欣赏课

随堂美术欣赏是某一技法的角度进行的示范性美术欣赏,使学生较直观地了解这一美术种类的特点和表现技巧。为提高教学,教师应将此欣赏渗透于日常教学全过程。这种欣赏方 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很多,比如:在版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加明白版画的制作方法,可版画制作范画,这就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学生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的激烈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

3、现场欣赏课

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 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杨海燕说:在我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会关注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好奇心

以五年级的《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为例,青铜器不同的风格、韵味、意境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等,都是需要学生“细嚼慢咽”的。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充分参与便是关键所在。因此,我设计了一堂集欣赏与综合活动为一体的欣赏课:在学生对欣赏作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后,安排了一个“现场拍卖会”。每叫一次价,说一个喜欢这青铜器的理由。拍卖同一件作品的学生为一组,每组推荐一个拍卖师,进行拍卖活动,人人参与,充分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说、评、欣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教师为奖励“买”到作品的学生,赠送一些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卡”,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整个活动,学生始终参与其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活动中体验作品的价值。

2、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要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用 “构图均衡稳定、造型形象生动、色彩丰富”进行分析,学生便感到索然无味,没有什么意义。授课方式呆板,教师即使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早已昏昏沉沉,不知所云了,那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兴趣了。

3、重视欣赏过程中的评价和创造

在欣赏《蒙娜丽莎》后,有一位学生评价到:“我很喜欢毕加索的立体画派的画,我要把这种画法运用到《蒙娜丽莎》这幅画上,让她变得更现代、更时尚。”这位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表示出他对原作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消极的,而是在批评中有新的设想,同时又出现了新的画面。可以看出,再评价这一过程是不可低估的,它为下一步再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冰说:在我的美术欣赏课中,我会关注以下几点

1、穿插游戏加深印象。

我会在美术欣赏课中穿插一些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欣赏美容。在“中国民间玩具”这一课中,我课前收集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玩具。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游戏,通过学生的游戏、观察,每一组派代表说说玩具的特点:有的甚至边说还边把玩具的特点演示给大伙儿看,惹得学生都乐开了怀。经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有了更深的印象。因此,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对我们的美术欣赏课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堂好的欣赏课有时就像一个优秀的故事,在开头设下悬念,然后在过程中将问题一一解决。在美术欣赏课中,通过分析、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一步步完成对作品的欣赏和认知,最终达到对于美的理解和感知的目的。在“我也是艺术大师”一课中,我特意准备了一幅毕加索的“和平鸽”,不用老师解释学生都知道这幅画的名称,但没人知道它的来历,我就提问:为什么要用白鸽来象征和平?它出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表达了画家当时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结果大家对此都很感兴趣,经过小组讨论,大家踊跃发表意见:有的说鸽子的白色代表纯洁,象征和平;有的说画家一定是个爱好和平的人;有的说此画出现以前可能刚打完仗(此画是在二战结束后产生的)。最后由我补充:这是毕加索在50年代为在巴黎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创作版画,以鸽子为题材,被人们称为“和平鸽”。毕加索还是一位雕塑家,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的探索精神,给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以很大的推动。在整个一堂美术课上,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敏捷,而且个个神情专注。由此可见,提问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一种有益尝试,能引导学生对问题探个究竟,增强对课程的注意力,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实地考察法。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欣赏学习中,我先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到明孝陵实地考察,再回来交流所感所悟。问题有:石像的主人是谁?它们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学生实地,有目的地对这些庞大古老的石像群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并且在自己感兴趣的石像旁还留了影。经过学生实地的考察,大家都各抒己见:有的说,武士的石像刻划得惟妙惟肖,尤其是微闭的眼神给人一股凛然正气;有的说,巨大的石头大象给人以安定和睦的感觉,它代表着皇权的稳固与威严;而有的说,明孝陵里边的文臣武将的石像表明皇帝死后还想独揽大权,让大臣来敬畏他,保护他;还有的说,各种石像掩映在山林之间,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让后人为古人这种独特的安排而感叹不已;还有的说,一些漂亮的石兽是古代人民臆想出来的,如麒麟、辟邪等,我对古人这种伟大的创意敬佩不已,等等。经过大家的各抒己见,我从学生自信的言语中感到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学生完全能将书中所要刻意传授的东西转化为自身对于作品的理解力,这远比教师枯燥的说教来得更加有益,也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通过操作促进理解。

有时要让学生了解被欣赏的作品,光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产生的印象不仅肤浅,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如在欣赏“非洲雕刻艺术”这一课时,如果光就形体的讲解,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就会离实现教学目标相差甚远。因为非洲在学生的印象中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概念,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对作品的实际模仿与操作,我们才可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非洲人民的勤劳、智慧与非凡的想像力。我引导学生在模仿中了解非洲作品的一些风格和特征,使他们知道人物塑造时变形夸张的特点,体会非洲人民浓郁的民族特征和生活气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还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譬如:有的不纯粹是人物形象,它既是人像又加入一些动植物的造型,这可能是他们崇拜的国王或图腾造型;有的将人物和动物造型揉在各种生活用具中,使用具更加美观、富有创意;有的则表现一家人和睦相处的生活情节。通过学生自己的制作,使他们更了解非洲的民间艺术,也是他们打开世界艺术之门的金钥匙。

6.网络教研活动记录 篇六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目前, 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大脑扫描系统能够像磁大脑扫描仪一样记录人脑内容, 期间要求使用者戴上一个“智能帽”, 该系统通过探测连接大脑LED灯传输的光线, 以及捕捉脑组织色彩的变化, 从而记录人脑的活动性。

研究人员指出, 这种新型光学手段可适用于体内安装电子植入器的儿童和患者, 例如:心脏起搏器、电子耳蜗, 以及用于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深度大脑刺激器。

核磁共振成像 (MRI) 的磁场经常破坏植入电子装置的功能或者安全性, 研究人员最新采用了光散射成像 (DOT) 技术, 虽然DOT技术已应用10年以上, 但仅限应用于大脑较小区域。最新DOT设备覆盖了头部三分之二区域, 首次能够成像大脑处理多元化处理和大脑工作网络区域, 该区域负责语言处理和造梦。

这项技术通过探测智能帽上LED灯的闪烁, 以及捕捉人脑组织色彩的动态变化, 最终记录人脑活动过程。DOT技术作为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替代方法可潜在应用于医学领域, 可成像绘制人脑功能性。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通过血流变化可记录大脑活动性, 也可用于诊断和监控大脑疾病。相比之下, DOT技术并不使用放射线, 不仅可监控患者脑部损伤、发育失常, 还能记录人脑社交活动产生的交互性, 有助于研究全身麻醉状态下大脑活动性。

该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通过它能够掌握到大脑皮层1厘米深处区域的信息, 这部分大脑区域最为重要, 负责处理许多大脑功能, 例如:记忆、语言、自我感知意识等。

(中国科技网)

7.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交流与记录 篇七

一、幼儿乐于交流,体验交流带来的乐趣

不愿说或不敢说是大多数幼儿的普遍心理。其实,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纲要》提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事实如此,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中,支持是帮助孩子实现交流的保障。而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交流活动的积极性。

二、不同的交流对象和多种多样的交流形式

在科学活动中,老师在鼓励幼儿交流的同时,也积极地引导幼儿寻找不同的交流对象。其中,同伴是他们最喜欢的交流对象,因为他们之间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而且,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基于各自不同的兴趣点,会无意识地形成不同的交流圈。

老师也是幼儿最重要的交流对象。老师既要倾听、关注孩子们的问题和疑惑,又要鼓励孩子继续去尝试和探索,不断有新的发现。当然,家长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交流对象。当孩子把自己探索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告诉家长时,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应答,让孩子拥有充分表达的机会,从而充分挖掘孩子探索的潜力。其次,作为“做中学”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记录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记录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记录会帮助幼儿确立任务意识,促使幼儿更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对幼儿来讲,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无意学习,记录则会使这种无意学习转化为有意学习,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益。

三、对实验过程的记录,有助于幼儿尊重客观事实

在现阶段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满足于传递科学知识给幼儿,这种知识的传递是单向的、是教师一相情愿的。借助于科学实验则使学习变成主动建构的过程,记录则帮助幼儿顺理成章地得出合理的结论。记录有助于培养幼儿求实、严谨、条理、细致的科学学习态度,使幼儿受益终身。

四、《纲要》中倡导幼儿同伴互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记录是一个使幼儿的学习过程具体化的过程,所以,记录也有助于幼儿同伴之间的交流,并帮助幼儿理解科学的实际意义。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的记录提供具体帮助。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做记录,比如幼儿说教师用文字记录,或者教师帮幼儿拍摄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从组织形式上看,小班比较适合全班记录,即由老師负责用简单的图画、图表、文字记录大家交流的内容、实验操作的结果。中大班幼儿一般可以自己做记录,但是,教师仍要给予具体的帮助,例如给出符号或图画的样子,或在前面有一张针对全班的综合记录纸,尤其是幼儿刚开始学习做记录的时候。

上一篇:初中英语作文周记下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