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做好选材复习

2024-07-16

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做好选材复习(精选9篇)

1.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做好选材复习 篇一

如何指导学生做好中考总复习,我的观点是:“把握一个原则,实施五个抓住”。

一个原则是:“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原则,什么意思呢?中考三册物理书知识块总计59个,属于“了解”水平要求的是135个,属于“理解”层次要求的21个,基本实验技能20个,三册物理书基本公式总计26个,这些知识不记住行吗?记不住,就学不会!

“先死后活”指该记的必须记住,记不住就不能理解,更不可能灵活使用。“不死不活”是指死的记不住,灵活运用知识根本谈不上。“死去活来”是指该记的记住了,在理解的基础时才会慢慢地加以灵活运用,才可能在中考中取的较好的成绩。初中知识有70%靠的是记忆,总之,记住是前提,理解是过程,能力提升是结果。

五个抓住是:

(1)抓住中考说明,把握中考走向;(2)抓住物理课本,落实基础知识;

(3)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4)抓住网络建立,形成知识体系;

(5)抓住题目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第1点:认真研究中考说明,把握中考走向。

第2点:回归课本,狠抓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中考物理,读书破三本考试定有准。中考试题有60%以上的题目来自课本,因此认真阅读物理书,对于提高得分率很关键,据我调查,中考考生中平时有认真阅读物理书习惯的不足学生总数的10%,课本是知识的源泉,我们的物理知识90%以上来自于课本,因此认真阅读物理书,对于中考基础题不丢分、少失分至关重要。优等生中考失分的往往不是难题,而是基础题,中差生丢基础分更是比比皆是。有的学生拿起课本,不知怎样读效果才会好,我认为:阅读物理书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叫“通读”,所谓通读就是原原本本,一字不差的将书中涉及的问题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

举一例,课本上有一个图,即活塞式抽水机,很少引起学生关注,但是中考试题就出现这样考题“请你说出图中与所学物理有关的问题”,许多人望图兴叹,不知所云。

认真分析至少可说出四种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1)基本原理:大气压的作用

(2)手柄:杠杆原理

(3)出水口水流出:重力的作用

(4)手柄往下压活塞打开:非平衡力的作用

第二步:精读,将公式、概念、定义、规律、重要实验,该记的必须记住,保证基础知识不丢分。在记忆的同时才能加深理解。

第3点:课堂复习是根本,复习质量有保证。

要重视学校内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有不少学生对常规复习课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我们对要加深对学生的情况的了解,有针对性的进习复习,准确把握重点、难点,认真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复习课一要让学生认真听,二要让学生手、脑、耳并用,让他们做到边听边记边想,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并加快解题速度。课堂复习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查缺补漏,有问题要及时解决。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有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越问越少,这样才能保证每节课的复习质量。

第4点:夯实基础,构建网络

中考总复习不是一般的复习,而中考考试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能力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要求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由点到线、由线成网,设法让学生弄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复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

第5点:抓住题目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没有一定数量的物理题作保证,就不能确保中考题做得熟练。熟能生巧,见多才能识广,在让学生做题过程中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摸清思路、提高能力,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经桥梁,没有几百道题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一定要注意:多练真题,即最近两年北京和全国中考试题,另一类是近两年黄冈市各区模拟试题,尤其是2013年黄冈市各县市模拟试题。但反对题海战术,有的放矢,让学生做精做好。

2.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做好选材复习 篇二

一、立足《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

每一年的中考命题都立足《新课程标准》和本地市的《中考考试说明》。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就要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在中考复习时更不能脱离这根指挥棒, 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 把握好课改改革的总体方向, 回归教材, 钻研教材, 抓住课标, 抓住中考试题的命脉, 对课标里要求的重要词汇、词组、重点句型及语法要点都熟练掌握, 准确理解, 灵活运用。

二、重点从词汇、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方面复习

复习时抓住主要知识点, 面向全体学生, 把握好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1.词汇复习。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 学生词汇量不达标是阅读理解与完形填空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决定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单词的记忆决定词汇量。复 习阶段, 应抓好单词记忆, 考查单词的记忆方法就是每天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课标里要求的黑体字、白体字和重点短语、句型进行听写测试, 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过关, 扎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每个话题考查后, 要求学生把这些词汇、词组、重点句型连起来写一些短文, 进一步巩固加深记忆, 学以致用。过好词汇关, 是取得好成绩的先决条件。在梳理课本基础知识时, 对常用的词、词组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复习think这个词时, 引导学生把初中以来所学课纲要求的与think有关的用法知识点都联系起来。think—thought (过去式) —thought (过去分词 ) 。thought作为名词用时 , 意思为“思想、观点”;one’s thoughts (某人的观点) , ; 归纳think引导的短语 (think it/them about) / (think/it/them over) ;think of it/them. 这样纵横复习线交错, 不但有助于加深记忆理解,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思维能力。

2.阅读理解的复习 。阅读理解的分数在每年中考中都占有大的比例, 从40分一直增到了50分, 所占的比例不但增高, 而且阅读理解成为拉开分数档次、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阅读理解的复习不是搞题海战术。 大量练习, 固然可以提高分数, 但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 我们绝不能把学生搞得疲惫不堪, 这不但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而且影响了其他科目的复习。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对阅读题型、阅读体裁及素材的要求, 认真精选一些符合《考试说明》要求的、富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语言地道、语言水平不超过初中毕业生所学的知识范围, 而且生词率不超过2%的短文进行操练。根据对阅读理解测试的主要要求:1) 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细节, 又要理解抽象的概念, 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 理解其深层意义;2) 理解文章的内涵、作者的写作目的, 针对某个问题的观点、态度及其内容引申出来的有关信息, 对这些精选的短文适当地改造一些题目与选项, “有的放矢”, 做到精选、精改、精练。

研读了2014《中考说明》后, 我大胆地做了推测, 2014年的任务型阅读题型是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五个问题, 这五个问题大致为:第一个考查一般疑问句;第二个考查特殊疑问句;第三个考查选择疑问句;第四个考查推理判断句;最后一个为概括性的问句。对于任务型阅读这块题型, 我着重从这五种问句上加以引导、复习、操练, 引导学生找关键词, 准确捕获信息, 并给出简短回答。

3.完形填空复习。 完形填空题是主要考查语言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测试形式。命题是文章中留出10个空白, 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既有对语法规则、习惯用法和词语搭配的考查, 又有对文章内容的通篇理解。一般考查三个方面的内容———词汇、语法、结构。教师除了课上复习 外, 还要指导解题技巧, 教导学生如何应答此类题。首先, 把文章通读一篇, 千万不要看一句填一句, 因为所给题的选项很多都是有上下文联系, 与语境有关联的, 从单句看选项有可能可取, 但从全文看, 未必可取, 要瞻前顾后, 逐步填答。在全部解答完后, 还要从头到尾再阅读一遍, 检查文章是否连贯, 情节合理与否, 语法结构是否正确, 认真推敲和调整文章。

4.语法复习。语法复习要抓住主干, 复习时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关联性。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考点, 一切以不脱离《考试说明》里对语言的要求为准。重在于少讲精练, 不做怪题、偏题, 不搞题海战术, 方向和目标要准确, 讲练结合。另外, 要求学生经常看, 做错题本反复练, “熟能生巧”,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3.如何做好英语后阶段中考复习 篇三

关键词:初三英语;中考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121-02

中考英语复习到了后阶段,如何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准确性,是每一个毕业班英语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以点带面,注重基础和教材的整合

复习阶段,教师要继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再次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在教学中很好的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对复习课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整合。可以以话题为主线结合教材板块复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话题涉及的知识,便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也可根据中考测试的要求进行听力、语言基础知识,完形填空,阅读和写作的复习。这种以测试为主线进行的复习可以使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无论用那种复习方式,在后阶段复习时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仍是复习的重点。由于中考试题的难度结构是由易到难(8:1:1),基础分大约占总分的70﹪,这就决定了学生不能好高骛远,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由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分散在教材不同的册次或单元中,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中阶段各个知识点进行准确的定位后。对学生教学要打破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有计划,按步骤,分门别类的对各册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归纳和对比,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设计出对学生行之有效的反馈练习,提高学生复习效度。要求设计的练习应有一定的代表性,连贯性和层次性。不能过分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训练,而应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语境,设计在一定的语境下灵活运用英语的练习,让学生达到大纲中要求的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英语的目的。在复习过程在中,复习课本往往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这时应把教材中相关内容进行编排后使用;专项复习课可以采用“自学检测—感知反馈——指导小结——巩固运用”的方法,试卷讲评课则采用“小组讨论——答疑——矫正——析题小结”的方式。针对语法,要将分散在教材各个部分的语法进行集中复习。把教材复习和语法复习纵横结合起来。语法是有规律的知识,善于总结并用自己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记忆它,会将语法掌握得更加熟练。将语法编成歌谣口诀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实义动词一般现在时我就给学生编了口诀:单三人称,单三动词,Does提问,Doesn′t否定,后跟动词原形。非单三人称,动词原形,Do来提问,Don′t来否定,后跟动词原形。这样简单易懂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复习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立足课堂,精讲多练

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来自课堂,课堂复习效果是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关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所以每堂课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找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程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后再确定复习的起点、梯度、方式和容量。对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式的复习模式,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根据小组的状况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发展,相互进步,相互竞争,同时老师一定要合理补充指正。这样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避免教师一言堂造成的枯燥无味。对英语基础薄弱的班级,教师可以采用导学案来指导复习,就是教师把每节课需复习的内容以导学案的形式提前发给学生,导学案是教研活动时集体备课的智慧结晶,设计全面同时适当留白,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自省空间,即是学生的自学帮手也是学生练习进步的框架扶梯,最主要的是减轻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为难情绪。其次,复习课不仅是知识与方法的复习再现,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纵横联系,深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解题思路和方法更加准确和迅速。因此立足课堂,精讲多练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这段复习过程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命题趋势,将语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适应教学规律,既要帮助学生框架式的掌握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主要知识,同时给予适当的专项练习和综合练习,对中考常考题进行分类练习。这类训练,要针对不同的题型,掌握不同的方法。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只有方法得当,才不会使学生陷入无休止且效率低下的题海中去。因此选择的练习一定要精而有具体,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形成灵活的解题思路。要使学生注重题后反思,明白对与错的原因,关注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能掌握规律,穿透实质,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再次,由于复习课肩负着温故知新的链接式桥梁的重要任务。所以教师在实施课堂活动时要在注重进度的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练习,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不仅要关注优秀生学习状况的同时还要关心爱护学困生的发展成长。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回答的时间,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课堂复习都有所获。

三、查漏补缺,全面提高

通过几次模拟练习使学生尽快摸清自己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做到有的放矢,缺什么,补什么。同时不断总结和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完善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复习中既要全面系统的梳理知识,不留死角,又要适当突出重点。按照《考试说明》对知识内容的不同层次要求,全面系统的复习,切实抓住“基”来学习,形成知识网络,以求融会贯通。同时抓考查的重点,使学生全面发挥自己的应试能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卷面分数,提高成绩。

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和考试技巧

要培养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考试心理素质,学生要不断通过模拟考试总结自己,正确应对考试和成绩,养成良好的心态对待考试。

4.中考作文指导:如何做好选材复习 篇四

认识:中考就是一个战场,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胜利。

目标:100分

措施:

1.从现在就开始行动,把目标记在心里,时刻鞭策自己。面对中考目标,要有勤奋的态度,勤能补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还要有刻苦、进取的态度;告诉自己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做题时每一步都要有经过,不跳跃,不丢步;做错的题找到原因,总结错误原因。从现在起 做到:认真听数学课,不能知其一,弄不明白的问老师或同学,别把问题积攒,抓紧每一秒、练准每一题,把握住基本题,做对基础题。

2.要在心中竖立一块倒计时牌,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将全部精力、全部时间用到学习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认真学,不该看的书,一页都不看,戒除一切与学习及考试无关的活动,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做数学题时要规范、要速度、练技巧、练能力。要突破解答计算题、填空题前8个一定作对不丢分,做到审清题、思路明确、步骤清晰。提高做题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而且一定要保证会做的题目要拿满分。然后练重点题型,熟练掌握这些内容的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理解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

3.请父母检查错题,并督促我反复练错题。

4.考试时别烦、别着急。

时间安排:

2月份跟老师走,完成家庭作业,把错题理解,再做错题,直到不出错。

中考数学没有具体安排,跟学校复习内容走。查缺补漏,复习过程巩固牢记公式。父母检查我的作业做题改正,及时反馈。

梓桥家长:

盯住孩子作业完成质量,及时改错,按学校复习内容走,和孩子利用周末复习已学过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方程和不等式(强调)、函数及其图象(重点)、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几何部分再练习),把学探诊上的相关题进行练习,抓实抓细,突破重难点。

5.如何复习备考中考英语作文 篇五

罗显菊

贵州省贵定县城关镇贵定县第三中学

【摘 要】写作是一项能够充分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英语写作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但实际上在平时练习或正式的考试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英语写作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所以写作也成了英语中考中失分较多的题型。不同的写作题材,写作的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却基本一致。英语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针对中考英语作文中常见的错误,采取应对策略,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写出优秀的英语短文。

【关键词】英语写作能力;中考英语;写作问题;综合能力;应对措施。

近年来,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写作教学,随着中考写作分数的逐年增加,英语写作也越来越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英语写作也是中考中学生看似简单而难得高分的题型。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在考前认真分析学生平时写作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针对这些问题找出有效可行的应对措施,学生的写作会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的。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英语写作题,题材通常是用日记、书信、通知、对比议论、写人、写事等。一般来说,不同的写作题材,写作的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却基本一致。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和期末评卷中,曾多次参与英语作文的评卷工作,从中发现诸多学生的作文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不少学生平时在练习英语写作时不得法,又苦于找不到提高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学生在中考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写作的措施。

一、英语句子“中国式”表达

很多学生写作时,由于受母语思维的影响,不能顺利地用英语思维,经常出现中式英语,一些学生喜欢用中文表达习惯去套英文写作,结果写出令人费解的语句。如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句子:My family has three people.In China have different places of interest.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英语习惯表达法的了解,也没有养成学习英语时经常用英语思维的好习惯。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多创设情景和机会,让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引导学生多用英语想东西,多用英语与学生交流。

写作的基础是词汇。词汇是表达思想的基本要素。英语中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冠词和连词。在中考复习中我们可以将这些词汇分类,找出最常用的几百个或更多,要求学生要做到四会,即听得懂,说得出,会认读,能拼写。学习一个词汇不仅要知道它的意义,而且要知道它的词性。只有掌握好每个词的词性,才能正确运用。例如: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每一个句子都少不了谓语,而担任谓语的是动词。对于一个很活跃的动词,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的读音和拼写:听得懂,说得出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正确读音,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正确的拼写才能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

(二)掌握其基本意义:一些单词与不同的词搭配后貌似相同,其实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

(三)掌握常见搭配:我们所说的搭配,不仅包括动词与介词﹑副词的搭配,而且包括与名词搭配的意义。以动词make为例。make的基本意义是“制作”,而make beds意思是“整理床铺”,make use of意思是“利用”,make money意思是“挣钱”,make faces意思是“做鬼脸”等等;

(四)掌握现在分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等形式:因为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各种时态。因此,熟练掌握一些常用词的不同变化形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用词不恰当,拼写错误较多

要准确表达思想就要正确的选用词语。我们选用词语的原则是:使用有把握的、会写的词语,但其含义、用法一定要符合题目意思。很多考生选用词语的错误常表现在:

1、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由于自身词汇量较少,掌握词汇的基本功不扎实,单词拼写错误占一定的比例;

2、用词不当、词义(类)混淆,这是由于学生完全依赖中文字面释义,不顾词性内涵、前后搭配等张冠李戴。其中用词不当是最主要的问题,短语搭配不当现象也相当普遍。

三、所写文章语法错误较多

学生在写作时,语法上也有较大问题,如时态错误、主谓不一致、词法搭配错误等,在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基础语法比较薄弱。学习语言的关键是学以致用,所以在书面表达中用好、用对语法知识是保证写好英语作文的一个重要前提。初中英语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主要表现在:

(一)时态错误、语态用错。一般来说,特定时间、背景下的时态总是相同的。在日常训练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学会判断要写的文章主要用哪种时态。如:介绍人、事、物的现状常用一般现在时为主;写日记、记叙文常要介绍过去的情况,以一般过去时态为主;写信或邀请函常用一般将来时。

(二)语法结构不熟练,使用混乱。初中英语作文中经常可以见到情态动词后面加上动词-ing形式的写法。部分学生对情态动词后面应该加上动词原形的结构非常不熟悉。又如:书写进行时态的句子,常常漏掉助动词be现象。教授完这些基本语法结构后,教师需要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小结,并通过大量的口头和笔头训练,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些基本语法结构,并活学活用。

四、句子结构不正确,句式千篇一律 由于许多学生缺乏必要的英语句法知识,尤其是对句子基本结构、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和常见的同义句句型等不熟悉,在造句时就容易出现语序混乱、句子结构不完整的错误。虽然现在考试淡化语法,但不等于教师不讲语法。因此,笔者认为,教会学生英语五种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和结构还是很有必要的:

(1)S+V(主语+不及物动词)例句:They study hard.(2)S+V+O(主语+及物动词+宾语)例句:We love our motherland.(3)S+V+P(主语+连系动词+表语)例句:His skirt is beautiful.(4)S+V+IO+DO(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例句:My father bought me a bike.(5)S+V+O+C(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例句:We must keep our classroom clean.有句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课本是学生学习的根本,课本给学生提供了基本的句型、语法知识、词汇等。在复习每单元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其中的重点句型找出来,经过反复练习,熟记于心。平时,可以多做一些句型变换的练习,为写作储备足够的句型。告诉学生,写作时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要灵活地用完整的简单句将句意表达清楚,表示同一个话题时,尽量使用不同的写法。这样既能做到结构完整,又能使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同时又避免了句式呆板、重复引用,从而使文采显得更生动。教师对于学生能正确的运用和掌握好句子,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的进行训练。有些学生英语基础很差,甚至连最起码的朗读能力都没有,不少学生根本不会写句子。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过用组词造句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就是把相关的词组合成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让学生从熟记单词、单句表达,过渡到串词成句、组句成文。这种训练对于这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是行之有效的。然而,组词造句也不能孤立地进行。很难想象一个对所学语言知识不了解,或者了解很少的人能用所给的几个词组成一个完整的没有错误的句子。因而,重中之重的是在进行叠加的训练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简到难,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要把中学时学到的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复习一下,因为基础差,严重地阻碍了教学训练的正常进行。比如说用know,I,do,not组句,有的学生就会合成为I not know do。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笔者就从训练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讲起,尤其是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助动词的用法以及所处的位置,等等。还要训练学生清楚地描述事物的能力。我们以go这个词为例,先要学生往上加词,表明谁去,Will you go with me ?为使意义完整,再加上时间:When we get out of school today , will you go with me ? 为了使思想内容更丰富,再加上去的地点:When we get out of school today.Will you go with me to the movie ? 总之一句话,就是先有框架,再有内容。就象画一棵树一样,不是先画叶子和果实,是先画树干和枝条。还象画一个人,先勾勒基本骨架线条,再填充肌肉。英语句子起码要保证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词性用对了没有?名词变为复数形式了没有?动词的单三形式有没有体现等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们的组词造句能力可以从简单句提高到复合句。而不是整篇文章从头至尾都是单句。

(二)口头造句训练:有了第一步组词造句的训练后,教师再充分利用精读课文中出现的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短语,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进行口头造句。教师一堂课从头讲到尾,而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一味地记笔记,根本没有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这种教学形式的结果是学生只获得了一定的感性知识,而没有理性的体验。因而记得不扎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所讲的东西也就忘得差不多了,而现场造句无疑避免了这一弊端,听完就练,老师再就学生口头说的句子进行讲解,会使学生不易忘记,所学的东西也就非常理性地印在脑海中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经过第一轮词汇的复习训练,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就会有了明显提高。

(三)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的训练对于学生有效提高写作水平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外语教学中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决定着学生整体水平的高低,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现有的条件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精读课每课练习中的翻译句子(汉译英)练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利用的素材。因为,这些句子都是根据每课的内容及出现的生词、短语提出的,学生通过翻译这些句子既复习了课文,又锻炼了写作,也可以说更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知道翻译不同于写作。写作时,作者可以任意选题,自由发挥,而翻译时译者则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忠实于原文、原句。故此,这种训练比组词造句又进了一步,要求也更高了,所以说翻译是写作,更是一种再创造。然而,学生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还是出现句子往往残缺不全,缺少主语或谓语动词等。遇到这种情况时,笔者就先把原句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确定主语、谓语、宾语等,然后判断句子属于什么句型,最后根据原句的意思确定句子所说的事件或者动作发生的时间再来确定用什么时态。经过反复引导、反复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其中的要点,做起来也感觉不太难了,准确率也提高了。遇到有争议的句子大家进行讨论,遇到几种意义相近的句子,而用词不一样时,老师再进行对比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教师的讲解有了针对性,具有启发性。改变了以往翻译练习只在课后做作业,然后交由教师评改的做法,这种当面批改,大家讨论的方式,使大家都有紧迫感,讲别人写的句子,自己也受到了启发。

五、粗心审题,背离要求

部分学生在写作前不认真审题,没经过深思熟虑就动笔写,写作时没能扣紧主题,故而造成离题、偏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得分也较低。而且由于一些学生忽视了各种体裁的写作特点,从而导致文章体裁格式不正确。如:将写信的日期写在信末;写请假条不写署名等。审题是书面表达的第一步,学生在真正开始写作之前,必须舍得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做写前阅读、思考等准备工作。只有审准了题,并弄清楚题目要求,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具体来说,审题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审体裁。根据情景提示首先要弄清写何种体裁的文章,是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还是议论文。无论提供材料的方式是通过文字描述还是图画或表格,但要求文章的体裁是唯一的,尚若体裁不对,评分时会被相应扣一些分,所以动笔前认真审题至关重要。

(二)审格式。学生在进行短文写作训练时,教师应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讲明各种文体的要求,如日记、便条、书信、通知的格式等,并给予必要的提示。一定的体裁气特有的格式,例如书信、日记、通知、便条等都有特定的格式,不能随便写。其中书信最复杂。根据试题的要求要注意信得开头,称呼、主体、结尾、签名这五个地方(教师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大部分的考试作文开头已写好,这样学生要接着内容写不能重复,但不要忘了结尾)。

(三)审内容。要点齐全是得分的基本保证,漏掉要点就会降低档次评分,要想书面表达得充分,内容全面和不跑题,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考生在审题时要弄清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哪些详细写,哪些该略写,学生要在规定的字数内把文章内容表达完整。尤其是图画式书面的表达题,考生应注意不能把图中的所有内容都表达出来,要学会连贯性,读懂图的意思,要分清那些是主要内容,那些是次要内容。总之,所写内容既要符合图画所描绘的情景,又要连贯通顺,自圆其说。如写记叙文,要抓好问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其他一些要素。

(四)审人称。审人称即弄清书面表达要求用何种人称,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来写,中考书面表达阅卷中非常重视人称,出现人称错误要扣除相应分数。所以学生在审题时千万不要忽略人称的正确使用。

(五)审时态。即根据所给材料信息确定短文的基本时态,一般说来,一篇特定的短文,它通常有自己特定的基本时态。如通知常用将来时态,日记常用过去时态等等。另外,由于每个句子都涉及时态问题。所以学生在写作时千万不要忽视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在写作中常用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教师在训练学生句子时,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初三英语作文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迎战中考,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特别是话题作文题,之前多有一段导语,这些导语也是审题的关键,他们或激发想象,或启迪思维,或优美精粹,或含蓄深刻,能撩拨学生的写作激情,初三学生在英语作文练习时,可别小觑这些导语,它们也是作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理应对此引起足够重视。

六、文章层次杂乱,没有或乱用连接词、过渡词

许多学生的作文几乎是单句的任意堆砌,他们不擅长借助连词来衔接语篇,使句子之间和文段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连贯,影响了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效果。有时还有较多逻辑错误,在做书面表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拿到考题慌慌张张开始写,在写作之前没有构思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内容应该详写,哪些内容应该略写,而是一边写一边构思,从而导致整个文章逻辑不清,层次感不强,整篇文章不知所云。许多考生没有意识到文章中句与句之间、上下文之间不同的关系,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不注意过渡词的运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显得句式单调、文采呆板据。调查了解,他们平时在写作中对连接词和过渡词等词语的使用不大注意。众所周知,要写出清晰流畅的文章,需要把文章中各部分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为了使句与句之间过渡顺畅、上下连贯、逻辑关系严谨就需要灵活运用一些过渡词。这样可使文章自然而别致,并能层层展开主题句,完整地表达中心思想。而过渡词是连接这些部分的纽带。过渡词是一种关系指引词,一般由副词或起副词作用的短语承担。此外,代词、连词、上下文的近义词等也可作过渡词。过渡词能使文章启、承、转、合,融会贯通,连成一体。有的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过多简单句,成了简单句堆砌;有的写复杂句时,动辄用so,and,then,but,or,however,yet等,非但达不到丰富表达方式的目的,反而使句子结构松散、呆板。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过渡词,不仅能够丰富句型,而且还能够把思想表达得更清楚,意义更连贯。英语写作当中,过渡词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而且可以使内容的表达层次分明,自然流畅。英语写作测试题的特点是篇幅简短但思想内容丰富,因而过渡词的使用便成了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使过渡词运用得正确恰当,我们按照它们的使用频率和功能归类如下: 表示时间顺序:and, then, next, after that„

表示对称: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表示递进:and, besides, what’s more, in addition„

表示转折:but, yet, however, in fact, instead„

表示因果:so, therefore, as a result, in that case„

表示总结:in one word, in general, in all,in a word等。有了连接词的承上启下,结构更紧凑,语篇的逻辑感也强了。

除上述学生在写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教师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外,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在听、说、读教学中渗透“写”的训练

《新课程标准》采用话题大纲和结构—功能大纲相结合的体系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展开听、说、读、写的四项技能的实践,突出了先输入后输出的特征,有利于开展写作教学。

1.加强听力训练,夯实写作基础

“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由此可见,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外语学习中是基础中的基础。笔者认为,加强听力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信息,从而为写作表达打下基础。

2.创设说的平台,以“说”促“写”

“学生的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笔者在写作教学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和丰富口头表达技能,因为口语中常包含许多书面语的结构。

3.加强朗读,注重拓展阅读,以“读”促“写”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过朗读,不仅可以增强语感,而且可以积累大量有用的词汇,在进行书面表达时能做到信手拈来。广泛的阅读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对英语写作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料,结合报刊、媒体、网络等资源,通过设计互动交流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写作训练。

(二)科学批改、及时讲评,及时反馈信息

抓好习作讲评课,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教师的批阅点评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很多教师批阅点评学生的习作不够及时,且较多关注语法错误,对写作内容、语篇结构、写作技巧分析较少,对普遍出现的问题要认真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讲解、分析、讨论来加以解决;个别问题则要以面批改或让学生互评方式解决。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应避免告诉学生答案,而采用简单符号或标记,让学生自己动手改错后再给老师看。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改正错误,印象会更加深刻,从而使写作能力提高更快。教师也可采用现场作文方式训练学生,每次发完材料,教师可与学生同时撰写短文。规定时间一到,学生立即停笔,听教师读范文。教师的范文不仅要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给学生树立样板,而且要考虑到英语的多种表达方法。学生在经过一阵紧张的思维与写作之后,及时听到一篇比较规范的答卷,比较一下自己的作业,可初步衡量出自己的答题的准确度,找出差距,及时查出作业中的毛病。

(三)背诵范文

背诵也是学习英语的基本手段之一,重视背诵,尤其是课文中的重点句型,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语感的增强,指导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适当使用英语佳句,可令文章增色不少。任何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都有模仿的过程,而模仿必须先有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必须以丰富的目标语言材料积累为基础,英语的学习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丰富的、自然的目标语言材料及其有关知识的输入,没有大量的输入,英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源头则无法进行信息输出,只有大量输入语言信息,在目标语材料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习者才能输出信息进行模仿,形成自然流利的语言表达,背诵就是集中大量强化输入输出语言信息的有效手段。快速提高英文的写作能力的方法就是背诵英语范文,通过背诵英语范文既能记住英文的表达习惯,又能熟记文章的组织机构。笔者认为由于临近考试,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里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背诵一些有代表性的范文。如日记、书信、通知、邀请函、写人、写事等文体。

(四)沉着考试,注意书写

近年中考作文的评分大都采用总体评分法,包括整体印象、语言表达、词数规定以及卷面情况、语言流畅性等几方面内容。中考第三轮复习主要以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为主。两个小时完成一份150分的中考英语试题,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容易导致学生考试时出现紧张的心情而影响答题质量。尤其是书面表达,作为最后一项,经常是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匆匆完成,写出来的作文易失水准。因此,对学生进行适应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质量,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好文章,是第三轮复习的要点。教师除了通过模拟考试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考场里的答题技巧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考试时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考试心理。我们平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要准确写出有效的信息点,争取加分点,不要过度自由发挥而乱加额外的信息点,考试时充分利用草稿纸对作文初稿进行修改,要尽量避免因粗心大意、卷面不整洁等原因造成扣分。

通过以上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掌握相关的英语写作技巧,巩固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英语写作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只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平时多注意两种语言的异同性,抓住写作要点,多写多练,在中考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同样可以妙笔生花,写出精彩的英语作文。这样一来中考中的书面表达也不再是令师生头痛的难题了。参考文献:

6.中考作文指导:选材新颖别致 篇六

一、撷取时代“浪花”,选材鲜活典型

考生要及时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锐地撷取时代的“浪花”,选择鲜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据对社会的观察,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事迹,选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选取不为人知的新鲜事物,选取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使文章内容能牢牢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选取动人镜头,选材真实感人

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最能拨动读者感情的弦,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根据写作需要,认真选择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间、动人镜头和感人画面。

三、大胆转换视角,选材新颖别致

“干花不如鲜花美。”选材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由于考生生活阅历浅,不是每个考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这时,可以大胆转换视角,弃故纳新。有些内涵丰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转换视角,从新的角度来挖掘,必能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避开人云亦云,选材独特创新

人人皆知的材料,众人都关注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考场作文选取的材料越典型越独特,文章就越能产生强大的说服力。考生如何在选材上做到典型独特,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呢?这必须要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选择突出自己体验的材料,经过几轮精心的`筛选,留下那些典型独特的材料,则能使文章在选材上“以一当十”,收到震撼读者的效果。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找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求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试题解读

绍兴卷作文题的独特之处是将学生视角引向“自我”,发现自我之美,自我之长,抒写自我之价值,这是对引导学生关注外在世界的传统教学思维的一种突破。

从作文题的形式上看,20和一样,回归到命题作文这一传统的考查方式。从命题思路和风格上看,题目贴近学生,引导学生审视自己。而且文学色彩较浓,富有诗意,这也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

7.怎样做好中考议论文复习 篇七

根据《语文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 我将复习内容规为四个专题:一是基础知识;二是文言文阅读;三是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四是写作。下面我主要谈谈在复习议论文时自己的做法。

一、通读《语文课程标准》和《中考学科说明》, 做到复习不盲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区分观点与材料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 ,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010年中考《学科说明》中对于议论文的要求是: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 理清文章思路;

3.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态度、观点;

5.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6.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7.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和材料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 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判断。

纵观近五年河北省的中考试卷, 总结出考点如下:

1.对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

2.对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

3.对论证思路、结构的考查;

4.对论据的考查 (作用、补充论据) ;

5.句子仿写;

6.重点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7.对词句含义的体味、理解;

8.修辞的作用;

9.筛选并提取阅读材料中的信息;

10.结合议论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二、在《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科说明》的指导下, 制定严密的复习策略

我在总结考点的基础上严把选材关。观察近几年的中考阅读材料, 我们发现议论文阅读材料的选择, 内容主要集中在人生的信念、人格修养、读书学习等方面, 其中以人格修养的比率最高。命题者考虑到了中学生的学识、阅读积累、生活阅历与感受等方面的特点, 所以我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也多关注这些问题, 并且在每篇阅读材料中尽可能多地体现考点。

三、适量做题, 寻找思路, 注重归纳总结

训练阶段很重要, 考试和练习都是必要的组成部分。我的做法是:求精不求频, 重讲评不重分数, 从内容到形式都努力贴近中考, 强化方法, 归纳思路, 强调形成性训练。阅读能力的提高尽管取决于平时的学习与训练, 但并不是说不用复习。俗话说:临阵磨枪, 不快也光, 关键是如何“磨”。复习时间非常紧张, 搞题海战术很容易有抓不住重点的感觉, 但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不做题。在可能的情况下, 适量做题是应当的, 也是必须的, 关键是做题的目的要明确:不猜题, 不押题, 而是寻找做题的思路。所以要适量做题, 要讲究做题的质量。通过做题, 注意总结:什么样的题目, 该如何去考虑, 从哪些角度回答, 而且最好是能够结合一些题目的评分标准。做的题多了, 我们就会总结出一些规律。

(一) 辨识中心论点的方法

1.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 (1) 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如《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2) 论点在文章的开头:A.开宗明义、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如《谈骨气》;B.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中心论点;C.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归纳出中心论点;D.根据自己的经历归纳出中心论点。

2.通过分析各段作者的观点 (或分论点) , 从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从“论据”到“论点”反推法。 (结合每篇阅读材料的第一小题)

(二) 把握文章论证思路的方法

首先要明确问题中所提及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是什么;其次是结合文章对论点论证的具体内容, 分析先说了什么, 后说了什么;再次是明确论证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论点进行论证;最后要考虑论证的角度, 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 (结合08河北第二小题;08青岛15小题)

语言表述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 再用……的例子或名言加以论证, 最后得出……的结论。

(三) 对于论据的考查

1.考查论点和论据之间关系的题型的答题方法:首先是要知道“论据证明论点”的基本作用;其次要明确论据直接证明的是中心论点还是分论点, 提高答题的针对性;最后要知道使用“论据”是为了使论证更充分、有力。 (结合08漳州市4小题;08山东青岛16小题)

2.概括或补充事实论据:…… (人) …… (事) , 形成主语、谓语同实具备的完整句式, 落脚点放在论点上 (司马迁惨遭宫刑, 著成《史记》)

(四) 四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举出……的 (事实) 事例,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格言、俗语等, 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对比论证:作者把……与……进行对比,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 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 使论证浅显易懂, 易被接受。 (结合08漳州2小题)

(五) 对议论文语言的理解品味 (结合08河北3小题)

1.从“准确严密”特点品析角度。

(1) 从限制性词语 (状语、定语) 的使用分析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2) 利用关联词语间的逻辑关系, 增强语言的逻辑性, 内在联系密切, 论述的道理更严密、准确, 富有说服力。

(3) 明确代词的指代范围, 正确理解代词的指代作用。

2.从“鲜明生动”特点品析角度。

(1) 从修辞 (比喻、拟人、排比等) 的角度品析语言的生动性特点。

(2) 从句式的多样与变化所体现的论辩力量和表达的语势方面加以品析。

(3) 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动词、形容词、副词) 的角度品析语言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六) 分析一段话的作用

看位置:

1.开头:引出论题或论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2.中间:承上启下。

3.结尾部分:对论点补充论述, 强调了……使论证更严密。或者是:总结全文, 深化论点, 发出号召。

(七) 开放性题目 (结合08河北4小题;08漳州市5小题)

1.补充事实论据:选择典型事例, 概括叙述, 紧扣主旨。

2.请您就本文论点谈一点看法:用自己的语言将原主旨深化, 展开联想, 补充事例加以论证或阐述。

议论文阅读, 似难而实易。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 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8.如何搞好中考作文复习 篇八

1.思想上不重视。很多人认为,作文有啥复习的?会就会,不会就不会,平时写不出什么好文章的,你再复习也是白搭;反之,一直会写的,即使不复习也不会手感冰凉,无从下笔。能写文章,能写好文章,那是天生的,为什么曹植能七步成诗?其他人却不能,就是这个道理。总而言之一句话:作文无需复习。

2.投入上太惊人。复习作文不爽快,又是审题,又是立意,又是开头,又是结尾……每个方面都要看很多的范文甚至要背下来,花费时间太多了,况且考试时用得上用不上还存在问题。而复习阅读题就简单多了,每篇课文就那几个问题,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全搞定。因此一个人如果连这点都拎不清,还谈什么学习啊,那不是太傻了吗?

3.效果上不明显。现在迫于考试、升学的压力,学校、老师、学生、家长都很实际,考试要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学;花时间少而效益大的就多学,花时间多而收获不明显的就少学,这叫资源配置最优化,人就要放聪明一点,否则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而作文复习费时费力又不讨好,为什么要多花时间呢。

既然作文复习存在上述问题,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作文复习,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赢得较大的复习效益呢?笔者以为可用下列方法。

1.针对学情,分出层次。作文复习,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时间段:期中考试前、期末考试前、升学考试前。在这三个时间段内,各科复习、各类复习接踵而至,任务重,时间紧,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复习出最大的效益呢?首先要在每一个阶段都设置一个目标和主题,三个时间段要求不一样。具体点说,就是第一个时间段侧重于积累,第二个时间段侧重于细节,第三个时间段侧重于写作技巧与应试技能。这三个时间段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其次按作文水平的高低给每个学生排座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复习要求。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对作文复习充满信心,都深信自己能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佳高度。概括起来说,就是两个要求:低层次要讲“实,不跑题”,高层次要讲“精,不一般”。化开来说就是: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学生老老实实写作,不搞什么花头,务必拿到基本分,争取得到“额外分”。而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则要精雕细刻,精细写作,力争让老师眼睛一亮,打高分毫不手软。

2.针对风格,分类施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写作风格完全相同的人。我们的学生个性各个不同,写作风格各个不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各个不同,如果硬性地规定学生按某一种风格写作,那只能生产出一批批规格相同的文学产品、文学垃圾。作文复习时,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定类,按学生的写作风格定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风格,有的学生爱叙述,有的学生会抒情,有的学生善说理,不一而足。因此定类大体有三:叙述类、抒情类、说理类。这样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使学生的作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定好类,复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其实做这道工序,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老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备不同的教案,到课堂上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讲不同的招数。可以说,有了针对性的训练,学生作文的提高将不再是奢求。

3.针对要点,循序渐进。考场作文评分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结构、内容、语言。那么,我们在复习时就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不离不弃。当然这三方面也有难易之分,相对来说,最易达到的是结构,最难达到的是语言。在复习时可按照结构——内容——语言的顺序进行。

结构上要创新。独到新颖的结构,就好像给作文穿一件华美亮丽的“外装”,能使文章跳出美不胜收的舞姿,能给阅卷老师带来新与美的享受。独特的结构大体有如下形式:日记式、剧本式、标题串联式等;内容上要精选: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尽量让学生不受拘束,“戴着镣铐跳舞”,允许他们写自己关心的、想说的话。

语言上要锤炼。语言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作文水平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同样,语言也是作文三要素中最难达到的,是需要水磨功夫的,语言功夫不是短时间内所能练成的,但是有些优美的语言还是可以在短时间内“速成”的,能使学生的文章在短时间内更上层楼。这时就要给学生适当地“进补”、“恶补”、“大补”,甚至“下猛药”,如猛记一些名言,猛记一些诗词歌赋,还可有意地记一些佳句,成语、谚语、俗语等。

当然,这些复习不能太心急,不要妄想一蹴而就,要有梯度,要循序渐进。相信,只要经过相对较短时间的复习,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的。

9.品读中考作文得分要点(选材) 篇九

【得分点要诀】材料丰富,精当具体

1.得分点概述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在作文时一定要认真对待。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类文要求材料精当,二类文要求材料具体,材料贫乏者判为三类以下”。

2.得分点策略

选鲜活新颖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你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的是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含的是健康的心态。《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体验》、《上帝也困惑》、《走进桃花源》、《让嘴角轻轻上扬》等中考满分作文,透过题目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其所选材料的非凡活力。

选情感充沛的材料。在考场作文中,情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考生若能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乐的琴弦,溢出感动的泪水,何愁得不到高分?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描绘出人物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感受,力求做到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选底蕴深厚的材料。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采飞扬”之效。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从诗词方面选材。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所未知,以知出新。如写景,不妨引用“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似水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写勤奋,可以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少用陈旧句子,力争以精取胜,以新引人。

3.失分会诊

选材失误主要在于三方面:

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目光。写老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课本衬托下苍白的脸色,放学后循循善诱的促膝深谈;写同学,无非是一件小小的珍贵礼物,一次难以说清的美丽误会,搬家与转学引起的终身遗憾。

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有的材料本身很不错,只是用的人多了,也就失去了材料原有的光彩。《一只小木船》是小学课本里的精美之作,说的是朋友不小心摔坏了自己的小木船,朋友之间因此产生误会,后来朋友要走了,送“我”一只新的小木船。有同学不假思索,将这种构思方法从小学用到初中,从课堂上搬到考场上,依葫芦画瓢,写出了《一把小雨伞》、《一个文具盒》等文章。由于材料缺乏新意,评分往往偏低。

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如果过于依赖,一味简单模仿,容易陷入“抄袭”的误区。如《关于“诚信”条件的实验报告》是前几年的一篇考场满分作文,不少同学只将“关键词”略加改动,其他内容照搬,于是便出现了《关于“责任”条件的实验报告》等让人啼笑皆非的“创新歪篇”。这种邯郸学步的文章,常常被阅卷老师“枪毙”。

4.提升要诀

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观点、新认识、新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

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避免材料“撞车”,方法其实很简单:当你拿到作文题时,马上想到的材料不要写;稍加思索后想到的材料,最好也不要马上写;你应该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一下,自己要写的材料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憾心灵的情感。

【考题回放】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月1日,风和日丽。杭州某景点游人如织。人们泛舟于纵横的河道,穿行于青翠的丛林,徜徉于碧绿的田野,陶醉这优美的自然风景。游人之中,一对父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手拿塑料袋,不时地拾捡着路旁被人丢弃的食品包装袋、废纸、果壳……人们见了,不禁驻足,纷纷弯腰拾捡废弃物。啊,好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2.请以“走近”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作文展台】

1.失误文剖析

心灵深处的风景(三类文)

想到那个洪灾泛滥的季节,我感动的泪水便会夺眶而出。(开篇简洁,下笔有情。)

由于家乡地处近湖区,洪魔早早地把爪牙伸进了它的心脏。(比喻形象,形势危急。)我们一家四口在解放军战士的援助下,上了山上的避洪区。父亲很倔强,在楼房顶上死活不肯上船。母亲用生命威胁,他才慢吞吞地上了船。此时父亲的脸色煞白,眼睛痴痴地望着那已成汪洋的远方,我们清楚,水里淹没的是他一辈子的家产。(透过人物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到洪水给村民带来的灾难。)

在山上避洪的日子里,父亲辗转不安,我和哥哥夜里时常听到父亲和母亲的低语:“他娘,这水不久就该退了吧,他哥俩还要到外地去读书,学费可高着哩!”不久,便听到父亲低低的带着试探性的话语:“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好,家里又没有多少积蓄,本想靠那几亩地……我身子骨还可以,你看——”“不行,你都五十多了,能出去干什么:不如我回娘家看看,我哥也许能帮上忙。”母亲把话抢了过去。“那哪行啊,你哥刚能糊口过日子,能帮上什么忙?”父亲说,“就这么定了,我明天动身,干万别让孩子们知道。”(抓住一个细节,突出父爱的深沉。)

次日清晨,父亲提着那破旧的旅行包走了,那微驼的背影消失在晨雾中。不久后的一天,突然传来噩耗:父亲被砸断了一条腿。从此,全家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阴影,父亲则躺在病榻上整日整夜地责怪自己。(这类材料出现在文幸中,显得不真实。)

我很想帮家里解决一些困难,可出去了几次,都没有找到工作,反而还花去了几百元钱。(这个材料作用不大。)

洪水退下去了,全家人却没有一点笑容。就在我极度失望的时候,村长带着一个人进来了,原来是前来慰问灾民的客人。家里不但领到了粮食,还拿到了1000元慰问金。那一天,母亲感动得眼泪直流,父亲也早已泣不成声。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和哥哥又重返了校园。(写政府对家庭的关照不是不行,不过由于材料角度太大,难以写出真情实感。)

【失分会诊】

失分点:(1)主要失分点:本文写“洪水发生”,无新意可言;写“面临失学”,是平常之事;写“得到帮助”,也是普普通通。这种不假思索、随意取材的做法,容易让材料“撞”到一块。选材上的失误,是本文最大的问题。(2)次要失分点:切入角度太大,情感做作,显得不真实,更谈不上感人。

提升点:先是在材料的取舍上下工夫,建议删去“我外出打工”的情节,修改“爸爸断腿”和“政府慰问”两个情节。“爸爸断腿”这一情节,不妨改一下,改成“受伤”或者“无助”等内容,这是文章的重点,应该重点写,只有将生活的“苦”写得淋漓尽致,后面的情感才会“真挚感人”。结尾的内容,可以用抒情的笔调,借助肖像、景物等描写手段,增添语言的魅力。

2.一类文解析

走近美丽的诗歌

我喜欢在落雪的深夜,泡一杯热茶,捧一本诗集,陶醉在满屋书香的氛围中。把茶叶放进铮亮的茶杯中,热茶一冲,那干瘪的茶叶就在滚沸中翻腾舒展,碧生生地还原出生命浓缩的绿色。浓香的茶,浓香的书,就那么源源不断地灌输到我的生命里来了。只觉得字里行间,皆为层叠之青山,潋滟之绿波。(这段文字虽美,但作为文章的开篇,显得不太合适,最好在前面添一段精美的导入语。)

慢慢地,我开始体味诗的意境。我欣赏陶渊明的闲适自然,读他的诗,余味悠长;我偏爱王维的明快清朗,诵他的诗:意深情浓;我也喜爱李白的奇特思绪,激情飞跃。天地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似乎尽在那淡墨浓彩之中。(整齐的排比句,增添了文章的气势,也巧妙地显示了小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特点。若能引入几句相关的诗句,会更美。)

进入这个美丽的世界,我还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在风和日暖的春日,我看见乌云收到阳光的亲吻后变成天上的鲜花,便不再拥被于床,起来体验“燕草如碧丝”的美景,拥有“雨中春树万人家”的快乐;在萧瑟的秋风中散步,忽见老杜招手,举杯邀月,太白潇潇洒洒地走来,让我与他一同体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壮志豪情。我并不健谈,也缺少知心朋友,但诗歌给我带来了新的乐趣。从诗歌中,我懂得了珍惜友谊,懂得了关爱父母,懂得了尊重老师,懂得了热爱祖国;从诗歌中,我读到了自尊,读到了自信,读到了人生的梦想……(历史人物了然于心,古典诗句信手拈来。考场上能写出如此文采飞扬的句子,令人羡慕!)

朋友,在如歌的青春岁月里,加入一些诗歌来点缀吧,它不仅可以洗尽我们心灵的尘埃,提升我们的高度,更会在你的心中亮起一盏不灭的明灯。(以比喻句收束全文,情感美不胜收。)

【说长道短】

作文50分,本文评48分。

得分点:(1)主要得分点:莘莘学子大都为书而恼,作者却用自己读诗的经历,道出了一份难以抑制的欣喜与感激,这种感悟在当今这个时代显得非常宝贵。文章通过读诗时体会到的优美意境,道出了诗歌给自己营造的美不胜收的生活,这得益于作者巧妙的取材。(2)次要得分点:诗句信手拈来,比喻、排比处处皆是。句式美丽,文采飞扬,读来令人激情澎湃。

提升点:建议开篇加入一段精美的文字,这样结构会完整些,如可以这样写:“’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每每读到清代诗人张潮的这句诗,我总是抑制不住兴奋,这种兴奋,是诗词赋予我的神奇力量。”另外,写自己对诗人们的欣赏时,可以结合具体诗句,如写陶渊明,可引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王维,可引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

3.【满分文解密】

(一)走在历史的画廊里

蒙眬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边挂满了图画。我迈开步子,观赏起这些多彩的图画来。(简要总起,带出下文。)

第一幕

人声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位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里跳动着火苗。(寥寥数语,便将布鲁诺为“坚守真理而遭致被焚”的惨景描绘了出来,不过,字里行间充满的不是“悲伤”,而是“壮丽”。)

“说!地球才是中心!”一个黑长衫教徒朝他威胁道。

“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语言虽简,不同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火焰顿时在青年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

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为历史添上了一道火红的风景。(概括简练,议论含情。)

第二幕

白色的病床上,一个小女孩艰难地用小木棒翻着书。由于高位截瘫,她只能通过镜子吃力地看书,字是反的,她会因此不停地流着眼泪。但她并没有抱怨,她坚持了下来,她为此露出了多少次发自内心的微笑。当她坐在轮椅上,拉着手风琴低唱着“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时,她已经瞳得了生命的真谛。

张海迪,一张苍白的脸,却为历史添上了一道五彩的生命之景。

(抓住“苦读”与“低唱”两个画面,展示了张海迪不向命运低头、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第三幕

烈日当空,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伯正在田间忙碌着。低头,弯腰,又站起。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一连串动作,观察着那一株株水稻。突然,他眼睛一亮,笑容顿时写在了他的脸上:“找到啦!可找到你啦!我找了你十年啊,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说着,他弯下身去,小心翼翼地将那株水稻连根挖起,欣喜若狂地带着它往远处的房子跑去。他就是袁隆平,养活了几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农民,坚持了十年,他终于在中国的历史上画上了一道金黄的风景。(抓住在田间里深入研究的一幕,写出了袁隆平教授严谨的科研作风,“低头”、“弯腰”、“观察”、“笑”、“挖”、“跑”等词语,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尾声

睁开眼,天已大亮,枕头旁放着的书仍翻在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风景。(卒章明志。)

【满分解密】

满分点:除了形式新颖、构思独特外,本文在材料上的特色也极为鲜活:(1)材料横贯古今。文章运用“蒙太奇”手法,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古今人物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展示了布鲁诺、张海迪、袁隆平独特的“人生风景”。这种形式,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约束,给人以明快、简洁、大气的感觉。(2)材料情感浓郁。考生选取的三个故事虽“老”,但作者用善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境遇中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坚守。(3)在表现手法上也各有侧重,写布鲁诺重在背景的烘托,写张海迪重在内心情感的铺设,写袁隆平重在人物言行的描写,从而使三个人物都显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征。读者透过文字可以触摸到这些人物的美好心灵。

(二)走近那张“牛皮癣”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那些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落到马路上,落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一片雪白的世界里。(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见下笔引人之效。)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是为了维护市容,保证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

天还没亮,雪还在飘。一位清洁工正在清理着一面墙。他四五十岁的光景,穿一件军大衣。衣袖上带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袖口的补丁,皮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他用力地撕着墙上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像火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比喻形象,人物勤劳、善良的性格一下子展现在读者面前。)麻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墙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水一遍又一遍地擦洗着墙。天逐渐亮了,墙上的纸只剩下了最后一张。清洁工抬起右手正准备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最后,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这张纸为什么不撕去呢?设臵悬念,吸引读者目光。)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来到了这里。一路上的景色令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漫天的大雪——在这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么,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一夜之间,每一面墙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在清洁工刚清理过的那面墙前,他停住了。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是哪个粗心的清洁工把它忘了。”他一边念着一边伸出手,去撕那最后的一张纸,可刚撕下一个角就停住了。他也摇了摇头,走了。(老人“刚撕下一个角”怎么又“停住了”呢?文章再次荡起波澜,情节进一步激起读者想了解事情原委的念头。)

天已经亮了,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上背着浅蓝色书包,她同样被那张纸吸引住了。她细细看了一会儿,就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才被撕下的那个角粘了回去,然后又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这个小学生的举动更让读者如坠云雾。这种一抑再抑的写法,让文章充满了一种神奇的色彩。)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事”。(结尾简洁,四个大字揭开谜底,人物情感之花顿时得到了绽放。)

【满分解密】

满分点:本文选取的材料真可谓出人意料,美不胜收:一是材料的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表现出相同的态度,不由让人惑由心生。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出原因,情感似喷井突然爆发。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物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二是材料的情感美。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被这张纸感动而停下了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时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透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应该感受到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

【模拟演练】

1.苦与甜是相对的,苦与甜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些从小肯于吃苦的人,往往三十而立,因为有了真本事,后大半生便可以享受相对甜美的生活。而从小泡在蜜罐里不肯吃苦的人,且不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甜,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真本事,一生也摆脱不了心灵上的苦难。正如俗话所说:“能吃苦的人吃半辈子苦,不能吃苦的人吃一辈子苦。

读完以上材料后,请以“苦与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路点拨:写记叙文,可以讲述自己、亲人或朋友“苦尽甘来”的故事,展开时,对“生活之苦”要泼墨如云:对“生活之甜”则可一笔带过;写议论文,则可以以李时珍、李四光等人不同寻常的苦难经历作为素材,提出“在苦难中走向成功”的主题,为充实文章,写作时要巧妙地引用一些诗词格言,让观点水到渠成。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反面取材,有句话说得好:“自讨苦吃会增加生命的高度,历尽忧患方能挥洒生命的昂扬。”从反面切入,内容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目光。

2.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神奇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日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背地里大肆抨击卡耐基。当卡耐基站在人群中听到他高谈阔论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使得宴会主人非常尴尬。而卡耐基却安详地站在那里,脸上挂着微笑,等到抨击他的人发现他的时候,那人感到非常难堪,卡耐基的脸上依然堆着笑容,走上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完全没有听见他讲自己的坏话一样。后来,此人成为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请以“微笑”为话题,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上一篇:银行旺季营销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出口退税账户托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