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4-09-27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共10篇)

1.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一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李芳清/文

俗话讲:开卷有益!只要每天都能打开书本,就会有知识的收获,所以,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爱读书,如果,一个学生看见书就烦了,怎么能有阅读的能力呢?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要让孩子们读一些故事性的文章,因为孩子们都喜欢故事性的东西,当书中的故事能吸引他们时,那么这样的书本也就吸引了他们。他们看过一本会想着看第二本;看过小故事,就会想着看大故事,这样,孩子们和书本就有了亲密的接触,当他们养成习惯以后,看见书本就想打开看一看,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对书本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我曾记得,我小时候,摸着一本故事书,看得觉都不睡,饭都不知道吃,就是大人批评着,偷着也得看,非把一本书看完才能甘心。后来,看见书就想翻翻,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看书,而且把书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常常废寝忘食,夜不能寐,看书竟然成了自己的.一种嗜好。

对于那些不爱看书的孩子们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在晨读时间,适当地给予一定的奖励,谁爱读书,老师就奖励谁!有的不爱读书的孩子,为了能拿到奖品,也装模作样地读起书来,如果他们每天早晨都能读一会书,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慢慢地就产生了读书的兴趣!

第二,教会孩子们读书方法。我每次让学生读课文时,都告诉学生,先把笔准备好,一边读,一边画,画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画自己不理解的语句,画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等。等读完后,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工具书,可以向成绩好的学生请教,也可以问老师。()对于那些优美的词语、句子可以抄在笔记本上,熟读熟记,以后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恰当地有借鉴地使用,这样,时间长了,学生读书的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

第三,小组合作读书。有的孩子,一个人不想读,但是,要是几个孩子一起读,他受环境的熏陶,他跟着跟着就养成读书的习惯,提高读书的能力了。

第四,带着读。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总是不愿意读书,自己也读不好书,像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呢?这样可以带着读。由老师带着读,或者小老师带着读,多读几遍,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第五。倡导孩子们多读课外书,拓展他们的阅读面。

第六。随身携带工具书。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随时查阅,随时清除拦路虎。

第七,教会孩子们借助电脑网络查阅资料。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读不懂的知识,如果,不在老师爸妈身边,没有可以询问的人,孩子们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会有一知半解,囫囵吞枣的现象,这样的阅读没有太大的意义,像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必须教会他们上网查资料,网上什么都有,面面俱到。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顺利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有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引导,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二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阅读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成绩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提高阅读量,掌握更多的词汇。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为了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师必须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与研讨,使小学生喜欢阅读,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并在阅读后进行合理的反思,在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通过合理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由于小学生对一些事物没有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对新鲜的事物也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然后让他们到课文中去搜索答案,他们自然就会充满兴趣,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知识内容,最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有利于学生找到正确的谜底。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 学生才会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紧跟教师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找到学习的关键,最终使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感,让他们具有正确的情感。教师可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知识的密切关系。例如,在学习《扁鹊治病》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朗读相应的话语,运用合适的语气、语速与音调,找到更好的阅读技巧,体会到不同的情感与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事物或事情形成正确的认识与理解,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人或事,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他们具有传统的美德,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通过举办竞赛促使学生反复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举办学习竞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更能使他们热爱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这篇课文的生字、生词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然后让他们进行写作,并将自己的写作内容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他们为了使自己的阅读过程更加顺利,就会反复地进行阅读。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总而言之,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是每一位具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应具备的能力,语文教师应从小学生阅读时的面部表情、阅读的声调、阅读速度等方面进行观察,时刻鼓舞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语文成绩,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有着显著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的阅读学习是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并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掌握学生的学习特征,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对症下药,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使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课程的整体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阅读量

小学语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知识内容,语文知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这门课程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使他们能更好地识字和写作。在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使学生掌握阅读的要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阅读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成绩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提高阅读量,掌握更多的词汇。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为了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师必须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与研讨,使小学生喜欢阅读,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并在阅读后进行合理的反思,在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通过合理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不断进步。由于小学生对一些事物没有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对新鲜的事物也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然后让他们到课文中去搜索答案,他们自然就会充满兴趣,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知识内容,最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有利于学生找到正确的谜底。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才会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紧跟教师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找到学习的关键,最终使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感,让他们具有正确的情感。教师可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知识的密切关系。例如,在学习《扁鹊治病》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朗读相应的话语,运用合适的语气、语速与音调,找到更好的阅读技巧,体会到不同的情感与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事物或事情形成正确的认识与理解,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人或事,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他们具有传统的美德,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通过举办竞赛促使学生反复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举办学习竞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更能使他们热爱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这篇课文的生字、生词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然后让他们进行写作,并将自己的写作内容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他们为了使自己的阅读过程更加顺利,就会反复地进行阅读。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总而言之,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是每一位具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应具备的能力,语文教师应从小学生阅读时的面部表情、阅读的声调、阅读速度等方面进行观察,时刻鼓舞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心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语文成绩,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磊.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技视界,2015(02).

4.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篇四

鹏辉小学

蔡丽娟

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因此我们的研究策略是: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多说——练就语文技能;多读——读中感悟;多写——加强语文应用。

1、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叶圣陶老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

在实际生活里,说和听的需要越来越广大了,新课程理念说和听越来越强调了,而语文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听的环节却越来越少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培养听话习惯;边听边思,掌握听话方法;听说结合,提高听说能力。

①耐心倾听,培养习惯。一个人的听觉器官是与生俱来的,而听说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是后天培养的。引起鼓膜振动的主要音符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听的能力其实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

在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学会倾听”。在每一学段的目标中都有“听”的目标。在听话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时暗暗地提醒听话走神的学生。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往往没等同学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把双手举得高高的要作补充说明,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时我们不仅要专注地听同学把话讲完,还要暗示其他同学耐心倾听完同学的发言,再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从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开始。

②边听边思,掌握方法。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听话方法。要实现听人说话达到了解主要内容,抓住要点复述或转述的目标,必须学会边听边思,掌握听话的基本方法。一方面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时要边听边思:即一边专注地倾听同学的发言,一边思考:他的发言主要讲什么?说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值得你学习和欣赏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你的感受如何?有何不同的意见?一方面根据课文内容适时增加听话的内容,提高学生听话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太阳》一文时,上课前让学生倾听教师关于地球知识的一段叙述,听了以后让学生说说:听懂了什么?你是怎样来领会的?用什么方法来边听边记的?学生在听懂了地球的特点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太阳》,学生就很容易地能自读了解太阳的知识和特点。

③听说结合,提高能力。听和说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有听就有说,有说就

有听,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说是听的效果和能力的反映。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段都有“口语交际”的具体目标。阅读教学中注重听说结合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必要途径。为了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口语交际水平,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增加听说训练内容。一方面是在日常的阅读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精心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具有思维量较大的话题,提供学生听说训练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听说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发表自己不同的建见。一方面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听说环节,如:学习《少年闰土》,让学生说各自的儿童趣事。一方面根据听说训练的内容,增加相关的听说训练,如:学习听说训练《说说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校广播操比赛时,学校要求每人都穿白球鞋。而正式比赛的那一天,六年级前排的小青没有白球鞋,还是穿着一双以黑色为主的旧旅游鞋,站在前排显得特别醒目。六年级最后排的小王妈妈给他买了一双新的白球鞋,心理很高兴。有学生提议,为了班级和学校荣誉,小王和小青的脚大小差不多,是否换一双鞋子。结果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大家都说了各自的不同看法。

2、多说——练就语文技能。说话是一种技能,凡属技能,都必须及早训练,尽快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要从小培养、并有严格要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中小学毕业生往往羞涩不肯开口,开了口又含糊不清晰,没有条理,又喜欢学说人家说烂了的话的缺点。”叶老还认为:“他们出了学校不善说话,甚至终其身不善说话。”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任务。

①说课文内容,培养概括能力。阅读让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说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中学生说话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说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在其中,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特别是对于语言文字浅显易懂,但篇幅比较长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说说故事的梗概。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课文,学生都看过有关的电影、电视、书籍,也听过大人们所讲的此类故事,因此,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故事、评故事。尤其是讨论评价故事中的历史人物。通过听说、评价、讨论,就达成了课文的理解和评价的阅读目标。

②说感受体验,提高理解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了体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多元”而“独特”,让学生多说说体验感受。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让学生看插图,反复朗读移情体验:“„„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

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有的学生说:“一颗火星溅到手上痛得我连忙甩手又跺脚,邱少云在火堆里烧了半个多钟头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的情景简直无法想象。”有的学生说:“邱少云是人,不是物,课文为什么没有描写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的本能反映的语句?”也有的学生说:“课文插图邱少云烈火烧身的表情不能表现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这时抓住学生对人的本能和邱少云表情等不同的领悟,巧妙地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去体会邱少云的伟大。

③说人事物景,培养运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说课文内容外,进行说话内容的迁移训练。根据所学课文内容的人、事、物、景,让学生仿说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既丰富了说话的内容,又提高了说话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如:在学习《嘱咐》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嘱咐我们的,你从母亲的眼神中体会到了什么。学习《葛洲坝工地夜景》,要求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杭千高速公路,国裕灌桩厂夜间施工的壮观场面,积累说话素材,帮助学生领会“人民万岁”的含义。

3、多读——读中感悟。

新大纲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由读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读是最重要的训练。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读的策略,以读为主线,通过朗读、默读、速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接触文本语言,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①悟遣词造句之妙

字、词、句是构成语言,表情达意的基本材料,遣词造句是构成语言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生成、发展语言的“活力细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比较、揣摩、玩味那些有点睛意义的字词,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真正达到读有所悟,读有所得,如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有一句名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有学生在读中生疑:“异”是意思?我顺势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请他们再读感悟。一生说:“异”就是他人的,别的。我没有到此为止,继续引导学生作深层次感悟: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异客,称所在地为异乡呢?你从这个词感爱到了什么?经过再读,讨论,学生不仅感受到诗人孤单寂寞,还感悟到“异”字用在这的妙处。至此,我再紧追一步,让学生看看这首诗中,还有哪些字用得巧妙。这样,将训练巧妙地融入感悟中。

②悟布局谋篇之美。

每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千姿百态的,它的对称美、递进美、并列美等等,不一而足。从经验上讲,人们读了一篇文章,有人问你怎么样,往往是整体感觉,这自然少不了文章的结构问题。可见,结构之于文章,是何等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感悟并掌握文章结构之美呢?直接告诉学生,未尝不可,但若想让学生真正地“悟其神,感其形”,我想最好让他们扩大阅读,在读中悟,在读中

比较,这应该不失为一种“验方”。如教学《赵州桥》一文,我根据总分的结构特点,及时补充几篇结构相同的课外读物,读后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读中感悟到几篇文章结构上的相似,结构美赫然入目。此时,让学生选择一处景物,及时进行仿写,这样,学生不仅悟到了,而且做到了,感悟就落到了实处。

③悟“情理意味”之味。

课文的情理意味是一种深刻的内涵美。打动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恐怕永远都是这种内涵美,它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读书只要让学生与文本共呼吸,共体验,共感动,以一颗完整的心灵去感悟、去体验、去升华,方能达到一种境界。引导学生在读中渐入佳境,内化语言,感悟生命中的情理。教师可通过“导悟”,或点拨,或调侃,或质疑,或总结,将文本情境,文本经历巧妙嫁接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身同感受,让感悟伴随课文走进孩子的心灵。

4、多写——加强语文应用。

在电脑时代的今天,写同样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相反,学校素质教育要加强写的教学,书面表达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

①书写汉字。热爱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学会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写出漂亮的汉字,体会汉字的结构美,字体美,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书面表达的起步。在年段目标中写字的目标更具体:低段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中段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高段要学会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每天有书写练习的时间,每堂课有书写练习的内容,每月进行一次作业书写评价统计,每学期进行一次全员参与的写字比赛。通过强化写字训练,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高段学生的书写已很有书法味。

②抄写词句,积累语言素材。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积累的程度与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成正比的。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尽管是广种薄收,但毕竟厚积才能薄发。无论是说话,还是写话,如果缺乏语言积累,一旦需要表达就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即使要表达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事,也无法表达生动、具体形象,很难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其表达的效果只是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材料苦涩,欲炊无米”之感。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一方面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字词和句段,在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时读读写写各自喜欢的词句,课堂上让学生读读写写课文中精妙的句段,课后让学生找找、读读、写写类似的描写句段。一方面建议学生每人设立一本课外阅读摘记本,班级开辟课外阅读交流栏,以达到学习资源共享之目的。

③练写片断,强化语言运用。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语言文字的吸收、内化和运用的过程,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更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运用,光是局限在每学期7-8次的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篇范文,文体多样,形式规范,语言优美,不仅是学生朗读的语言材料,更是学生练笔的范本。其练笔的形式有仿写、扩写、补白等。如学习《南泥湾开荒》,以《清扫大操场》为题材进行练笔;学习《小珊迪》让学生以“假如小珊迪来到我们中间”为题材进行续写„„通过读写结合,不但强化了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而且有助于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进一步领悟。

5.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 篇五

山西省陵川县崇文教办城东明德小学教师

张瑶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而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阅读能力的培养则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精神与心力。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笔者就从对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入手谈谈在这方面的感想,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课堂 阅读方法 能力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有明确的说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这五项内容中,阅读与写作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指的是在教师知指导下,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用的课时最多,我们在阅读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也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完满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关系到语文教学的全局。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就从对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入手来谈谈在这方面的感想和做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爱上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阅读,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突破口,更新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1.设疑激趣。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我问学生:“秋姑娘是谁?都给谁写了信?信上写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初学课文非常积极主动。接着,我拿出枫叶制成的信,让学生抽取一张来朗读,学生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不知不觉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我又提出疑问:

“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还会写些什么呢?”学生有的说给农民伯伯写信,让他们快点收获庄稼;有的说给我们写信,让我们多穿衣服,不要感冒„„这一课,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达到了设疑激趣的目的。

2.生生互动。低年级的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讲述自己知道的故事,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使学生主动去阅读。

3.表扬鼓励。对于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要肯定他们的付出,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切忌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小错误妄加批评指责,这样会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不良影响。

二、教给阅读方法,学会阅读

要让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不仅教学生爱读书,还要教学生会读书,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读书。阅读方法的采用是根据阅读目的和内容来确定的,获取信息,了解课文大致情况采用略读、范读方法;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进行鉴赏就要用细读、精读方法。例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我一般采取下列方法:先读课题,讲课题,请学生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接着请学生听范读,自学生字、词,思考字、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最后练读课文。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让学生清楚如何去做,应该做什么,而不是盲目乱读,这样,低年级学生可初步学会怎样阅读。

三、养成阅读习惯,受用终身

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由于低年级学生维持兴趣的时间比较段,因此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阅读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辈子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会读就够了。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尽可能增加学生的读书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环境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使学生读出感情,在读的基础上选择性的让学生背诵。

四、课外广泛阅读,积累运用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在教材上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课外阅读弥补了课堂阅读的 2

不足,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眼,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他们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课堂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必须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可以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所以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文质兼美、有利于学习的文章或书籍来读。如优秀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科普类书籍以及对他们学习有帮助的工具书等。

阅读有利于积累。在阅读中,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美的段落摘录下来,整理归类,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看看,以加深记忆,把自己的感悟写成心得体会,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不会再出现“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阅读的积累就是一个吸取与融会的过程,也体现了语文学习读写结合的原则。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更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从而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要实现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标准的总目标,我们必须加强课内阅读教学,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思考探索更有益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生的阅读经历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不断发展个性,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6.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六

课题提出的背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日益突显其重要性。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就我校当时的阅读现状看: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资源。通过调查发现:有73.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有55.0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有36.05%的认为可以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学生认为是休闲娱乐;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每天看书不足30分钟;从阅读途径来看,较少的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可见,农村小学生虽然在读书意识上有一些重视,但阅读途径单一,阅读面较狭窄,阅读深度不够等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校于2009年9月成立了“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组。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题组研究讨论,确定以“新课标”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工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和趣味教育,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指向课本以外的校内外各个场所。

研究过程与成果

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提高读书能力的途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作以总结: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读书方法

乐于读书,善于阅读,是成功者重要的品质。所以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总结和体悟读书方法。

1、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书方法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往往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却不注重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读书依赖于教师,不会主动去感知课文,不会主动思考,造成学生低能现象。其实,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送给学生自能读书的金钥匙。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时做到:字准句通,了解课文大体内容,能汇报出自己从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教师的点拨、引导,同学的帮助,媒体的诱发等)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体会文中蕴含的意思。最后对课文中有积累价值的语句加以记忆积累,对阅读及习作有帮助的典型语例进行迁移练习。学生处于主动感知语言的学习氛围中,既使他理解有偏差、有错误,可以引导学生在精读和品读中再通过议论、探讨解决。经过反复指导和训练,学生读书方法掌握了,课外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2、指导阅读方法要注意的问题(1)先扶后放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要给以指导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训练阅读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使其成为独立的高效率读者,但这并不能一挥而就。在训练开始之际,教师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随着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则应该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放手。(2)先易后难

读书指导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做到由易到难。一般而言,阅读材料中生字词不超过字词总数的5%。在题材上,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为辅,意义明了、朗朗上口的短诗、儿童诗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小学生喜欢的。另外也可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小新闻。(3)先短篇,后成本

有时教师抱怨自己的学生读书不能坚持,一本书读个开头就搁下了。其实,让小学生硬着头皮攻读“大部头”原本就是不恰当的。“大部头”中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连贯能力,否则读到后头忘了前头,始终一团乱麻。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便坚持读完,也免不了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应让小学生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小学生读简本巨著或“大部头”某些章节。(4)先精读,后略读

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式。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

基础,所以要精读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5)多多益善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相当一部分教师倾向于小学生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学生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文”。

二、培养良好读书习惯

一个人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就会养成某些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各种良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习上认真阅读的习惯也是这样,必须从一年级就开始注意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哪里入手呢?

1、认认真真看书,一字不漏朗读

培养学生认认真真看书,一字不漏朗读的习惯是得花大气力的。开始时,宁可多花一些时间,也一定要把习惯培养起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册课文的特点是篇幅短小,一篇文章只有几句话。一年级小学生记忆力很强,他们往往只要听老师或同学读就能随声附和地读起来,读着读着也能把课文读得流利。但是,由于没有认真读书,课文里的字却不一定都认识,这样读书,好比“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为了培养学生认认真真看书朗读的习惯,首先要学生做到正确地读。

读“正确”就是每个字读准确,每个词、每句话读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第一学期开学初,让学生用手指点着字边读边想,逐字逐字地认清、读准。训练一阶段后,就不要再让他们用手指点着读,而是要他们“眼看口读心想”了。这样的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体会词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几个词连在一起组成句子。在学课文时,要让学生体会几个句子连在一起就是一段文章,所以读词、读句、读文章的时候,在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有适当的停顿。遇到学生读错、漏字、添字、重复字句时,一定要求学生加以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

2、指导学生用心去默读

一般说来,经过这样的严格训练,第一学年以后,学生就能初步养成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读书习惯,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了。在这个基础上,便开始进行默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默读时用眼睛看,使字、词、句在脑子里留下印象,不出声,不动嘴。开始训练时,学生会感到不习惯,他们有的会轻声地读,有的虽不出声但嘴唇在动,实际上仍旧是“朗读”,教师要随时提醒,随时纠正。

默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在默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字里行间钻研语言文字的含义并提出问题,用自我设疑、释疑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及内在联系。例如,初读文章时就要求学生自己注意文章里的生字,了解新词的意义,想一想文章讲的什

么事,有哪些疑问,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和想。开始是在课堂里进行训练,随着学生默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课外用心读书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3、带着问题读

教师要把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跟思考、提问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阅读习惯。我们要求学生读课文或阅读课外读物时,经常问自己,是不是全懂了?还有什么疑问?有疑问必须努力弄懂,不能含糊。

开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时,必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发现了问题,自己不认真思考,就把问题提出来,要求别人帮忙解决。其实,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必须自己要先想办法解决。当然,不是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自己解决的。有的问题经过努力仍旧解决不了,或对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没有把握时,还是应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在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的时候,要求学生注意养成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习惯。听别人发言时,要问问自己,他的意思自己同意吗?对在哪里,不对在哪里?如何修改自己的意见。

三、开展大语文读书活动

为了增大学生的阅读量,课题组研究在充分利用现有学校图书室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

1、创办班级图书角

小学生年龄小,再加上家庭条件的制约,学生个人很难有大量图书阅读,而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也不够方便,因此,创办班级图书角便是适宜之举。

图书由教师捐一些,学生每人捐几本,这样便有近百本书。而后又发动学生多买书存入,图书角逐渐充实。图书角的管理和借阅分工负责,定出系列的管理与借阅制度,完善管理。此举既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阅读的天地,又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图书角每隔一段时间到学校图书室借一批图书,供学生借阅。看完一批图书,归还之后再借一批。这样既保存好了图书,又解决了许多现行图书借阅的不利之处。

2、订报订刊

学生每人订阅一份小报或刊物,是阅读活动的又一组成部分。学生订的报纸有:《小学生语文报》、《作文报》、《山东少年报》等,刊物有《少年天地》、《中华少年》、《当代小学生》、《我们爱科学》等等。

这些报纸刊物是学生大量阅读,并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渠道。

3、开设阅读课

把学生的阅读活动纳入日常的语文教学,进入课堂是必要而且可行的。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学生阅读自己选择的书籍报刊,边看边写读书笔记,并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读书行为进行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与提出的问题,教师也给予必要的引导或解答。

4、读书交流会与读书节

为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班级每周一次读书交流会,每月一次读书节。在交流会上,学生拿出自己的读书笔记,互相传阅。介绍自己本周重点读了哪本书,以及读后的收获和感想;在读书节中,举办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推荐好书,介绍读书经验,交流读书所得,评选“读书标兵”等。

5、利用网络阅读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适合小学生阅读,并且较有价值的文章。有的在网上直接阅读,有的打印后供学生传阅。

实验效果与反思

我们以“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研究”为突破口,带动了学校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学校对教师、班级和学生的实行“学生读书习惯”专项评价。课题组在实验期间编写了《小学生读书方法指导》、《美文选编》等材料,对学生的课外读书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习惯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有了较高的阅读能力,基本能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学生参加处、区级读书竞赛,均获一、二等奖;学生作文和表达水平也大大提高,语文学科成绩提高很快。学生语文综合及格率由2009年的72.6%上升到2009年的96.2%,综合优秀率由2009年的30.7%上升到2010年的60.9%。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名师、骨干教师,两年内我校有30多篇教师论文在各级教育报刊上发表或获奖;有5项市区科研课题结题;有30多篇学生作文在区市报刋上发表或获奖。

7.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是培养学生说话、识字能力的主要途径, 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 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词句训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字组成句, 句连成段, 段形成文。字句的理解是理解课文的钥匙, 读一篇课文只要理解了其中的词语和句子, 就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在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 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一篇课文或一段话, 不能让学生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 而应布置预习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 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 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 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 让学生带着问题, 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 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 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这样, 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 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提高其阅读能力

培根说:“有的书只读其中一部分, 有的书只须知道其中的大概即可, 而对于少数好书, 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在教材中, 编者为我们安排了精读和略读两类文章。略读是对文章进行粗略的、快速的阅读, 包括文体、作者、说明等。其目的是明确背景, 抓住主线, 了解文章梗概, 把握文章主旨。而精读则是对全文的研究。精读时要注意结合语境, 全面理解;要理清思路, 把握文意;要理解文章深层次含义。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写体会、摘录等精读方法。如:引导学生批注阅读。对课文的不解处、重点字词句、作者写作方法、写作顺序、课文主要内容等通过阅读教学加以批注, 并做好笔记, 这样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有序、有效开展, 提高其阅读能力。

三、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培养学生的个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培养学生个性。既然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铺设了个性化的平台, 重视个性化解读文本,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 来判断, 那就要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 培养学生的个性。例如, 在教授小学语文《跳水》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船长的这个办法, 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可以救孩子?”学生顿时议论纷纷, 于是我就指导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去阅读这篇课文, 通过阅读再说出自己的想法, 从而感受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然后让学生朗读船长的话, 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读, 把真实的情感读了出来。体现学生个性, 张扬个性, 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不仅能培养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重视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不得少于95万字, 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 是指学生独立的阅读活动, 是课内阅读的补充, 也是丰富和深化课内阅读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课外阅读的作用

通过深处阅读, 可达到以下目的: (1) 有效地弥补了课堂阅读的不足。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阔视野, 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现代知识信息。 (3) 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陶冶情操, 提高个人修养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2. 内容和方法

阅读课外书籍对学生的益处很多, 但要让学生识别书的好坏, 让学生读一些思想性、知识性、文艺性较好的、积极向上的书籍。教师应提供他们参与书目的范围。题材上, 如:名人轶事、历史传记、民间故事、寓言、童话、幽默小品、史地常识及科普文章, 并且篇幅要适当、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生词较少。农村条件差的地方, 班里可以成立“小小图书室”, 收集全班同学的课外书籍, 以便于交换阅读。

课外阅读不必像课内阅读那样仔细, 可根据爱好、篇幅和需要, 进行浏览、略读、精读。阅读过程中可做一些笔记, 如名人名言、格言、谚语、优美片段的感受、体验等, 不但使之学习知识不断积淀, 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分析、写作能力。

总之,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教师只有努力研究阅读方法, 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 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 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爱萍.《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研与幼儿教育, 2001 (5) .

[2].宋正义.《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 (2) .

8.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67-01

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水平的高低,从而影响到人文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正是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能力,学生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合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句的学习,重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例如,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和爱惜有什么不同,并让他们分别运用到句子中去,在两个短短的词语之中便能感受到差别,这样一来,他们在阅读时就会比较容易的分辨形近词的意思,就能够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意思。

二、培养阅读能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正处于比较敏感的阶段,尚未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注意力比较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所以一般他们所进行的都是被迫的阅读,自然达不到我们所要的效果。但是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进行了积极阅读,那么便会觉得阅读是一种乐趣。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启发学生善于质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要做到这些,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同样可以情景假设,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就是主人公,将自己融入进去;或者有一个竞赛活动……这一系列的方法都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阅读,感受到阅读乐趣,从而将乐趣扩大化为兴趣,逐渐养成阅读的主体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阅读能力。

三、培养阅读能力,教师要教授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阅读知识,更应该教的是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体包括精读、略读、浏览 三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精读、略读、浏览是综合运用的。这些方法就需要教師在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将抽象枯燥的学习方法直接灌输给学生,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让其自己摸索。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创设思维情景,浸润阅读方法。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在师生的共同实践和探索中,使学生领悟阅读方法。

四、培养阅读能力,学生要广泛阅读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这样一来,可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从阅读内容来说,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也都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帮助他们推荐,比如,小学生要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容易引起兴趣的并且容易理解的书籍,如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此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激发兴趣。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推荐一些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如《爱因斯坦传》、《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等。目标旨在通过这些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份,所以,小学教师必须把阅读教学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放在显眼的位置。教师应该注意基础教学,字词句的教学与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授阅读方法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引他们进行积极阅读。

参考文献:

[1] 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2):65-65.

[2] 王利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9):180-180,181.

[3] 彭建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研版),2014,(7):201-201.

9.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九

当前,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并没有发挥其应当具有的作用。教师不是把英语阅读教学当成一般课文教学,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不厌其烦分析语法等,过分地重视了词汇和语法教学,忽略阅读训练;就是与其相反,把阅读教学变为课外阅读,解释一下生词,划划词组,对对答案。如此走过场的教学非但时间上得不到保证,而且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也成了一句空话。

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要做的确实很多。如何切实培养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能力,帮助其夯实英语阅读的基础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增加趣味,贴近生活的原则

阅读材料,尤其是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其选材标准应以趣味性为主,并且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最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兴趣需要动力来维持。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追求知识的需要,这种认知需要成为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我们曾选择过一篇名为Fly Soup的阅读材料给学生阅读,它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苍蝇和汤之间的故事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另外,在众多的精选阅读材料中,有学生们喜欢的动物故事,The donkey and the salt, Two friends and a bear ;有常识性的小短文, Roses, Be healthy; 有诙谐有趣的小幽默,The French student;有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情,A naughty bog, A letter, A birthday present;也有发生在以前,能让他们了解过去的人和事的小笑话, To be modest, A big orange and a gold cup等等。各式各样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只要学生们有兴趣去阅读,都可以被我们列入考虑范围之内。

2.难易适度,循序渐进的原则

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心理与情感。而它往往又和生词量有关,生词太多,学生读不懂阅读材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并且还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而放弃阅读,给进一步的阅读教学造成障碍。其次,文章体裁的不同也会对阅读材料的难易产生影响。故事、童话、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阅读材料往往比较适合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们首先挑选的全部是熟词的材料,但里面的词语是重新组合搭配的,让学生在熟词的新环境中理解体会。

随后,生词量一点点递增,使学生逐渐能阅读含3%-5%左右生词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们跳一跳,品尝到甜美的葡萄。

3.练习适宜,形式丰富的原则

目前的阅读教材可谓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练习却少有突破,比较单一,一般都只在内容和词汇两个层次上做阅读材料,其形式也是以是非题、选择题、一般疑问句为主。其实,把篇章知识纳入阅读课教材的练习中也是非常有必要。而且,其种类和形式亦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完成的对阅读材料整体理解的工作单,个人独立完成的习题,以及组际挑战所提出并回答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二、在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

1.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策略

阅读课常被称作为泛读课,顾名思义,泛既是广的意思,其宗旨就是让学生进行大量广泛地阅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这并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所能解决的。因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阅读以理解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教师应该做到精泛结合,使之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课的效率。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对词汇和句型的适度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学习环节。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目前,单靠我们的课堂内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足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我们就给学生的阅读任务做定时定量的要求,以每周两篇阅读材料为底线。在要求学生定时定量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注意阅读的质量。教师每月挑选出一、二篇较好的阅读材料,对阅读材料的句子结构、用词、习语、词语搭配等进行简单的讲解,以达到扩充学生语言知识的目的。对于特别精彩的阅读材料,还可以要求学生复述和背诵。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才可使学生时时处处接触到英语阅读。

3.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相结合的策略

阅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育心理学认为,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习和其他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构成要素有知识、技能、熟练、习惯、态度和意志等。英语的阅读能力包括了快速的浏览能力,巧妙的猜词能力,独立的分析能力及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

学生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在阅读中会游刃有余,事倍功半。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亦是不容忽视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会给今后的进一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开始我们在课堂上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指定的阅读材料;随后再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教师定时抽查并与其分享有关阅读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持之以恒。

三、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1.词语积累的方法

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就如同建造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就得学会积累词语。课堂上的识记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后阅读时,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当然是查词典了,然后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有空时,就拿出这小本子背诵记忆,这样做不费时不费力,效果却会意想不到的好。反复的记忆,词汇量能增加得很快。

2.整体理解的方法

我们自己在阅读时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后对阅读材料印象却不深,这就牵涉到对阅读材料内容和框架结构的整体理解。学生也会遇上此类的问题。那如何学会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呢?首先,要重视阅读材料的题目和首句。题目就是阅读材料的主题,阅读材料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是阅读材料的导入,点明阅读材料的时间、地点、意图,背景等,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且,我们在阅读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见了阅读材料的题目,要停顿一下,想一想,猜一猜,这篇阅读材料大概写什么,然后你便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接着在往下阅读时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并用心记往,在读完全文时清晰地将全文的主要内容像看电影似的一幅一幅地印在脑中,记忆很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论点、论据,又学会了作者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技巧及整篇阅读材料的框架结构,而这是写阅读材料最重要的,也就是阅读材料的构思。

3.提问互动的方法

从教育学普遍原则的观点出发,提问是检测理解与否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问可以是单向的,它也可以是双向的。它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亦或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 提问可按目标分阶段进行。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读前提问、读中提问和读后提问。读前提问的原则是围绕主题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一般以“wh”问题为主,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有关背景图式,同时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这是学习动机的一个主要驱动力。读后提问将学生的理解引向高级阶段,即在获取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判断、评价性问题,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4.读诵结合的方法

10.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十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好,而且学的轻松;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多数成绩上不去,学的还挺苦。因此,我在教学时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有那些呢?

1、认读能力。认读不是孤立的读出字音,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认读时,必须要逐字逐句的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

2、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的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学生往往偏重对阅读材料表面含义的理解,而忽视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教儿童逐步获得理解字、词、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阅读能力。

3、感受能力。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简单的说:我喜欢这篇课文或者我讨厌这本书。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童心”。儿童常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当他读到有关小主人公说的或做的事时,只要他能够理解或认为反映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就会读的十分起劲,甚至读上数遍,完全被书中的人和事吸引住了。这时就与书中主人公的感情沟通了。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记诵能力。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达到背诵。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背诵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

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

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这些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

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阅读的兴趣呢?

首先,针对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读物,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朗诵、猜谜语、成语接龙、歇后语对接、讲故事比赛;还可以开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会,读书心得、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其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句式整齐,韵律感强,琅琅上口,易读易记,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的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对每首诗词拓展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其中“见”、“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现,也是语感的初步生成。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也就形成了。

第三,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选好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很重要。

大量的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非常重要。

(l)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因人而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4)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课程标准》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三、授人以渔

古人授之以渔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学生已激发的阅读兴趣要保持、稳定、持

久,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教师应该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应着重教会以下几种方法。

1、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要还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发现,探索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这一点上,我是尽量多地留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来阅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只要一有空就会拿出他们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来读,考试成绩也进步了不少。

2、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

让学生独立地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再抓重点词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在不少小学生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己我评价习惯等等。

4、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

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

5、学会积累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如孔子主张“博学于文”;荀子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近现代的学习理论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就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因此,规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这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中,要经常给学生讲积词的好处,告诉他们“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有了积累本,就向有了个词汇小仓库,写起文章来再也不愁没词了。在积词中,有些学生可能辨别不出那些是该积的好词,我们就应该选读几篇短文,告诉他们那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他们的鉴赏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在上课回答问题或平时交谈中,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课外书或积累本上的新词,应立即予以表扬鼓励。学生在作文时运用了所积的好词语我们就加上红圈圈,并在班上朗读。要求学生不但要写得出,写得快,还要写得通,写得美。

6、阅读教学后进行仿写、叙写

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然后进行仿写、叙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好时机。如在读完《风儿在哪里》后进行续写,读完《师恩难忘》后仿写一篇《我的老师》,学完《莫

高窟》后仿写一篇游记。总之,学完人物篇仿写人物,学完景物篇仿写景物,学一类,仿一类,让学生有样可照,仿的轻松练的愉快。从学到仿,然后是创造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7、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设友公社文章阅读

小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热情。

(1)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的阅读。

(2)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通过举行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3)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4)结合一个话题,开展有趣的辩论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巩固读书成果,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上一篇:国企和外企面试时你应该要注意什么下一篇:婚宴来宾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