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时评类作文(精选5篇)
1.最新时评类作文 篇一
合肥高铁女子扒门事件
2018年1月5日,在由合肥站开往广州南的G1747次高铁列车上,永红路小学教师罗海丽为等候爱人,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要求列车员通知检票员放行其爱人,列车员和乘客多次劝解无果。
对阻拦高铁女子别“一棍子打死”
这两天,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性旅客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拦高铁车门关闭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显示,当时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最初的新闻报道是,这名旅客的行为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但最终确定,该趟列车因天气原因,进入合肥站时已晚点,该女子的行为并未造成网传的导致列车延误4分钟。
尽管没有造成列车晚点,但舆论并没有因此停歇,因为据合肥当地官方确认,该名女子为合肥市某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她的工作成绩更是斐然,据其所在的小学官方网站信息显示,从2009年至2011年,她多次获奖,最好的成绩是阅读录像课获得安徽省录像课一等奖。
一时间,针对她的“教师”身份,以及她以往获得的成绩,网民的各种指责铺天盖地,将“被家长宠坏”“泼妇”“无赖”等帽子相继扣到她的头上,不仅对她的个人素养和工作成绩提出质疑,有的甚至还上升到地域攻击,大有把她淹没在“口水的海洋里”之势。
诚然,这名女子强行阻拦关门的行为是愚蠢的,她的无知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铁路公安已介入调查处理,合肥市庐阳区教体局也对其作出停职检查的处理决定。相信这些部门会做出合理处置,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案。
同样的,不少网民对她进行人身攻击也着实不应该。如今,“网骂”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网络疾病,不管什么事件,一些网民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爆粗口,然后上升到人身攻击,甚至地域攻击,把一件件原本不算太大的事情推到很极端的境地,最后难以收场,让当事人猝不及防,一下子跌进舆论深渊。
这位堵门旅客,她是一位教师,从她的工作履历和工作成绩看,一直以来她肯定不是一个胡作非为、罪大恶极的人,而这次堵门,可以说是突发事件,并不是蓄谋已久,从视频看她也没有什么恶意,所以从这件事本身来说,我们不必抹杀她的过去,更不应该将她“鞭尸示众”。《史记·殷本纪第三》记载这样一件事,帝太甲(商汤之孙)为君三年不明事理,为政暴虐,不遵守国家的法度且道德败坏,因此遭到放逐。放逐期间,太甲悔过向善,于是三年后又被迎接回来继续称帝理朝。从此后太甲加强德行修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治理国家,使得诸侯都归服于殷朝,百姓安居乐业。几千年前,人们都能善待犯错的太甲,把他重新迎接回来称帝理朝,而高度文明的今天,人们竟以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将一个顶多称得上“犯糊涂”的人“一棍子打死”,实在不近人情。
中国有句古话叫“君子慎独”,意思是越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在独自做难以被人觉察的事情时,越是小心谨慎。如今网络喧嚣,年轻人容易情绪激动。因此,越是在网络表达缺乏监管的真空地带,越应该注意自己的“言值”,时时告诫自己多一点理智,对别人多一点宽容,不要得了“网骂”病,也不要动不动就“一棍子打死人”。
无视规则的人必须付出代价
近日,在安徽省合肥火车站,一名女子“高铁扒门”的视频在网上热传:高铁要发车了,该女子以等迟到的家人为由,用身体霸占高铁车门入口阻碍发车;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取证,依法进行处理——责令其认错改正,同时处以2000元罚款。
“你的行为犯法了,知不知道?!”在事件发生之时,就不乏工作人员和乘客的劝阻和警示。不过,该女子仍然撒泼拦车,不仅突破了公民的道德底线,更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根据我国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禁止实施下列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铁路运输指挥调度机构以及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对照相关规定,该女子的行为显然突破了规则的底线,最终,也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该事件中,不少网民批评,该女子的阻拦行为不仅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还可能造成火车线路的全面调整,波
及的范围不仅局限于该女子同次列车的乘客……的确,在公共生活中,人们只有遵守法律规定的既定行为模式,才能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从而保证社会运转的有序和有效。而这,也正是法律规则的首要意义所在。
每一位公民都有遵守规则、遵守法律的义务,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公民主张和维护自身权利的意
识不断增强,不过在社会生活中,部分公民的尊法守法的规则意识不强的问题,仍然值得关注。比如,法院执行中存在的老赖问题等等。这个破坏规则的个案,也是当事人规则意识欠缺的生动反映。
在该事件中,还有不少人质疑,执法人员现场处理是否过于柔性和疲软?实际上,这也是社会公众能否理性表达、遵守规则的另一个维度的反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公众对执法机关的监督更为便利,一段视频就能让执法不规范曝光;与此同时,面对网络视频传播中存在信息不全的情形时,也存在舆情偏离事实真相,部分网友不能理性表达从而对执法者形成舆论压力和苛责。
个案就是法治的试金石,这次也不例外。越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越应成为普法的最佳时机。面对热点事件中,能否及时处理回应,形成良性互动,让热点变成法治教育的时机,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法治能力;能否理性表达、遵守规则,则考验着社会公众。
勿让女子拦高铁的闹剧再次上演
喜爱诗词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唐朝韩愈的《调张籍》一诗中的名言——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试想,像蚍蜉一般身体极其弱小的爬行动物,竟然想要撼动大树,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上演了一幕蚍蜉撼大树的戏码。上海铁路局合肥火车站官方微博和各媒体发出的新闻、视频,让广大网民不禁扼腕。气愤之余,也引发了网民及相关交通部门对类似事件的思考。如若下次再出现类似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依旧像这次一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后摊手,无奈的看着肇事者继续“表演”吗?
对此,笔者想说,对待类似无理取闹、无赖撒泼阻碍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运营,置数百名旅客利益于不顾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说不。作为公共交通工具,高铁以安全正点率和舒适温馨的乘车环境而受到广大旅客的喜爱,也因此得以在短短几年间达到2.5万公里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武广、京沪等热门线路白天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趟高铁列车发出,一趟高铁晚点,可能对后面的多趟高铁产生影响,如若处理不及时,还可能导致相关线路瘫痪的严重后果。
还记得在学校时老师总是说:“你们一人浪费一分钟,一节课就这么过去了。”而一列高铁少则百人、连挂列车人数更多,耽误的又何止是一堂课的时间。面对舆论沸腾,该女子“主动”到合肥站派出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然而,也有不少网民对此表示疑惑,是什么给了该女子栏高铁车门的勇气,在列车乘务人员轮番劝阻下依旧以自我为中心的撒泼耍赖,需要多大的“私心”?
好在在社会各界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和该女子所在单位的配合下,此事以大多数人满意的结局告终,该女子受到了罚款2000元的处罚,也对后人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警示。高铁安全不容忽视,公共秩序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希望随着此事在公众视野中慢慢淡去,公众能够永远记住对待此事的那份正义感,抱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让类似事件在我们这个和谐社会中永远消失。(作者:岳阳君)
“女子拦高铁”事件:规则意识培养任重道远
近日,一则“女子为等丈夫上车阻拦高铁关门”的视频不断发酵。视频显示,在由合肥开往广州南的G1747次高铁列车上,一女子以等老公为
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提出让检票员放行等要求。近4分钟的拉扯,让不少网友表示“气炸了”,也不禁为行车安全揪心。
“太自私了”“包车了吗”“拉入黑名单吧”……尽管事件并未造成列车的进一步晚点,但该女子的行为还是受到了网友的一致谴责,不少人更是给出事件的“最优解”:要么劝阻乘客赶不上高铁迅速改签下一趟,要么列车乘警迅速采取强制措施保证优先发车。无论如何,以任性对抗规则,对违规束手无策,暴露出规则意识在培养和执行两个层面的不足。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一个人对规则的漠视,往往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中,当事人无视园区警示和工作人员提醒,导致悲剧发生;八旬老太为了祈福,向飞机发动机扔硬币致航班延误,令人后怕……同这些人一样,拦高铁的女子为了一己之私“绑架”全车乘客的做法,都存在侥幸心理。在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社会,总有一些人觉得遵守规则就是吃亏,只有到了生死一瞬的时候,才打心底里生出对规则的敬畏。
身为父母,在孩子眼里当言传身教;身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当做表率。显然,拦高铁的女子的做法,有违父母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凸显责任之匮乏,守规之淡薄。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列车需要按照轨道行驶,社会秩序必须遵循规则。某种意义上来说,列车车厢构成了一个微型社会,将个人凌驾于公共秩序之上,就逾越了权利的边界,构成了对公共利益的侵犯。面对违规之举,法律也要有尖利的牙齿。我们固然提倡执法要有温度,但对待“越轨”的行为更要有力度,决不能止于批评教育,更不能畏手畏脚。更进一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也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让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更新速度,跟上国家社会的改革发展速度;让社会治理水平满足人们的公共生活需要,这是现代化目标的应有之义。
距离2018年春运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8亿人次。每年一次的大考,是对铁路、民航、高速公路的全面检验,也是对乘客素质和规则意识的温馨提醒。维护一个安全有序、文明祥和的旅行环境,是每一名乘客的权利和义务,而营造一个法治理念至上、规则意识先行的公共生活,又何尝不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使命
2.例谈时评类材料作文的评论角度 篇二
时评类材料作文行文要求考生对事件进行评论,但至于如何评论大多数考生却很茫然,以至于文章思路不清、内容空洞。其实时评类材料作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评论便可轻易夺取高分。
【2016年高考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会上指出:“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财富。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中国年人均阅读纸质书仅4.56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以色列的64本。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读书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写作指导】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读书人一贯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认识。读书,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就是为了做官、发财、享乐。这种思想并未因历史及文化的发展而有多大的改变。有些人觉得自己有了钱、做了官就掌握了人生至理,接下来的生活就是无尽的享乐,无尽的霸占,无尽的挥霍。所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追求“金钱”上面,想挤出一点儿读书时间也确实是一件难事儿,于是乎道德沦丧,信仰缺失,凡事向“钱”看。在此背景下,全民阅读已成为一种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试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李克强总理对阅读作用的阐释,第二部分是中国的阅读现状,这两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探讨了一个话题——阅读,所以考生只要围绕“阅读”话题联系现实展开评论即可。
【技法指导】
考生围绕“阅读”话题联系现实可从以下角度展开评论——
角度一:锁定结果探原因
运用示例——
的确,现代人很忙,忙着上班,忙着上学,忙着交际……忙来忙去,忙得连看书的时间也没有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仅为13.43分钟。13.43分钟,这是一段短得可怜的时间,每天只用这点时间来读书,难怪我国成年人的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6本。但奇怪的是,没时间读书的中国人,却有时间看电视,有时间逛大街,有时间打麻将,更有时间玩手机……既然有时间,那又为何不愿读书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没有读书的习惯。资料显示,我国国民有阅读习惯的人只有5%,换言之,我国高达95%的民众没有阅读习惯。
不管是读书时间少,还是没有阅读的习惯,归根到底都说明国人不重视读书。在许多人看来,读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充电,否则的话,不读也罢。而这种看法,恰好说明国人并不了解阅读的本质意义。阅读确实可以增长知识,但更大的意义还在于,阅读能滋养心灵,阅读能拓展视野,阅读能开阔心胸,阅读能提升境界。简而言之,阅读可以让一个平常的人变成“大写的人”,而这才是阅读的最大价值。但可惜的是,阅读的这种价值,往往为人所忽视,忽视的结果,就是不重视阅读。
——《我们为何不读书》片段
本段可谓运用锁定结果探原因之法的典范。作者锁定国人不读书的结果先探究出国人不读书的原因是没有时间,接着探究没有时间的原因是没有阅读习惯,最后探究没有阅读习惯的真正原因是没有认识到阅读的价值。如此推论,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说理深刻。
角度二:锁定结果看影响
运用示例——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国民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而以色列的犹太人更甚,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可达68本。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时间虽短,但诺贝尔奖获者就有8个,而诺贝尔获奖者中犹太血统的人占18.5%。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因为不仅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民阅读,而且人类的发展也离不开阅读。而当今的中国,年人均阅读纸质书仅4.56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放眼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虽说是科技的竞争,但实质上还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靠什么培养,一个人均阅读量如此低的国家能培养出多少优秀的人才?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我们靠什么实现“中国梦”!因为“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阅读的力量》片段
本段文字,作者锁定国人不读书的结果与以色列和匈牙利国民的阅读量进行对此,在对比中既论证了阅读的重要性,更表达了对阅读量极低的中国未来发展的担忧。
角度三:锁定结果寻办法
运用示例——
阅读是人们求知、立身的基本途径,是进步的阶梯,是个人发展的精神源泉。如果不阅读、不学习,则难以思想进步、启发智慧,更何谈个人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繁荣。所以,推动全民阅读势在必行。
推动全民阅读从小就要提升孩子对阅读的关注与兴趣,培养读书“童子功”。伦敦市中心的查宁阁图书馆的高级馆员助理罗宾·马汀女士说,英国很多家长都有睡前给孩子念书、讲故事的习惯,而家长自身的读书习惯,更能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本,上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回家前都会去幼儿园里的“太阳图书馆”借本图画书,睡前让爸爸妈妈给他们“讲书”。每过几个月,图书馆就会向家长报告孩子都借了什么书,并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荐不同的书目。而幼儿园的藏书,主要由市政府拨款购买,也有部分书籍来自社会团体和家长的捐赠。
nlc202309081550
推动全民阅读,政府需要提升公共服务意识。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区,虽说面积不大,却有着大小图书馆12个。行走在英国各地的小城市里,你会发现,每城必备的设施,除了教堂,一定就是图书馆了。这些星罗棋布的图书馆,大多服务意识很强,经常定期举办各类活动,真正起到了知识“充电器”的作用。
推动全民阅读需要出版社给国民提供有品位的书籍。盘点新世纪中国人的阅读史,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好书太少。从被无数中国人动来动去的“奶酪”,到《穷爸爸富爸爸》;从张悟本的绿豆,到各类健康枕边书;从马云的商战心路,到乔布斯的商战;从各类家居风水大全,到星座运程……回头看看才恍然大悟: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人皆知却根本不值得读的书啊!
——《全民行动方能推动全民化阅读》片段
本段文字,作者先从需要推动全民阅读的原因写起,接着提出推动全民阅读的三个具体措施。从此角度展开评论,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角度四:透过现象看本质
运用示例——
中国人不读书,几乎不约而同地认为是因为时间少。那么,我们把时间都花在哪儿了?原来学生忙于学业,上班族忙于工作,商人忙于谈客户,官员忙于应酬……为什么我们都愿意把大把的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学生说不努力学习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进而改变命运吗?上班族说不加班能加薪吗?商人说不谈客户能多签订单吗?官员说不应酬能升迁吗……放眼望去,似乎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事情国人都有时间去做,而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阅读理所当然也就没有时间去做了。所以,说到底,国人人均读书量低的本质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在扭曲,那就是急功近利、利益为先的观念早已霸占了现代人的思想。所以“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这些短期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观念统统被抛在了一边。
——《阅读决定民族未来》片段
本段文字,作者可谓眼光深邃,观点犀利。不仅通过全民不阅读的结果探究出了原因,而且还看到了这个原因的本质——社会的价值观在扭曲,那就是急功近利、利益为先的观念早已霸占了现代人的思想。此观点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角度五:锁定材料广联想
运用示例——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中国年人均阅读纸质书4.56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犹太人的64本。2013年10月,一名印度工程师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但震惊之余,我们拿起书阅读了吗?答案当然是没有。不然各麻将馆为何人员爆满?低头族为何一直抬不起其“高贵”的头颅?学生为何教辅书以外的知识全然不知……究其原因,我们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将阅读当成一种信仰。
1940年10月22日,英国伦敦肯辛郡,有一座图书馆几乎被炸成废墟。这座名叫“荷兰屋”的图书馆,屋顶已被炸塌,钢筋、水泥、瓦砾遍地。在硝烟弥漫的时刻,有三名绅士站在图书馆的废墟里静静地读书。这些严谨的英国人,在最残酷的岁月里,仍然神色坦然。在废墟中,在大书架前,他们安静地阅读,犹如老僧入定。1940年,这三位读书人,向我们展示了某种信念的存在。
二战时,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法西斯在对犹太人进行残酷折磨和疯狂屠杀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犹太人在那种极其艰难的时刻,在随时就要失去生命的时光,他们随身携带的竟是几本书。除了《圣经》,还有一些科学、自然、地理、文学方面的书。面对黑洞洞的枪口,许多人走向刑场时,手里还紧紧地拿着一本书。因为在犹太人看来,阅读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它能抵御尘世间任何艰难险阻,能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和信心。对于犹太人的做法,连纳粹法西斯的士兵也不禁喟然长叹:“这是一个真正不可战胜的民族。”是的,他们强大的内心力量,足以抵挡射来的子弹。
——《让阅读成为一种信仰》片段
本段文字,考生先引述试题材料,接着探究中国人阅读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对阅读没有信仰,最后用废墟上的阅读者与走向刑场的犹太人两则经典素材论证之。如此行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有力。
3.最新时评类作文 篇三
盲目追逐速度的第一,而轻视质量和安全的第一,必然会埋下悲剧的伏笔,这么多年,因过于追求速度、过于赶工期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可谓举不胜举。可以说,如今“勇夺第一”已异化为一个巨大的发展陷阱。
剥茧抽丝之后,真相一旦呈现出来,总让人感到残忍和愤怒。山西“3·28”透水事故,震惊国人,赶工期或是事故重要诱因。据报道,为了能早日产煤,华晋公司董事长武华太曾提出“花钱买进度”的理念,要求尽一切可能加快工程建设。看来,金钱真是万能的,不仅能买到生活必需品,原来还可以购买进度。
无独有偶,王家岭矿难抢险总指挥、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也表示,“王家岭矿难就坏在这个‘勇争第一’上。”此前,负责施工的华晋焦煤公司于3月5日召开王家岭煤矿项目按期投运推进大会,要求“加快王家岭煤矿项目建设”。
当惟速度马首是瞻,速度成了指挥棒,就必然潜伏危机。根据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当一味追逐速度,就必然罔顾其他。比如,相关部门不仅誓师、表态,还与各施工单位签订节点考核奖罚协议。悠悠万事,速度为大!
“速度上来的背后,生命成为了牺牲品。”有网友如此哀叹。斯诚不谬!当把速度放在了第一位,质量和安全就等而下之了。在这种语境下,最该重视的生命反倒不重要了,生命成了完成目标的工具,不发生事故才怪。
难道“勇争第一”、“花钱买进度”只存在王家岭一地吗?当然不是!曾几何时,“勇争第一”成了响彻神州的流行口号。应该承认,刚从大锅饭的年代走过,在过度强调公平而忽略效率的语境中,安于现状的懒汉思想要不得,没有紧迫感的拼搏意识是不行的。“勇争第一”在当时是必需的,否则就无法后来居上,也不能在短期内改变落后面貌。简言之,“勇争第一”既是对以往的矫正,也是主动奋进的一种自勉,比如深圳速度就曾一度成为佳话。但遗憾的是,发展到最后,“勇争第一”走向了另一个极端,GDP崇拜其实也是“勇争第一”的异化。盲目追逐速度的第一,而轻视质量和安全的第一,必然会埋下悲剧的伏笔,这么多年,因过于追求速度、过于赶工期而发生的安全事故,可谓举不胜举。可以说,如今“勇夺第一”已异化为一个巨大的发展陷阱。
“慢慢走,欣赏啊!”这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到的。一个人应该保持相对的慢生活,长期的快节奏、高负荷生活不仅损伤身体,也易导致人性的扭曲。慢不是停滞
不前,而是更讲究质量,这质量对人而言是生活的质量,对工程而言是建筑的质量,对国家而言是科学发展。其实,中央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早些年,提倡经济发展“又快又好”;前些年,则提出“又好又快”;再到如今,则提出“好字当头”,在好的前提下加快发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清晰的认知脉络显示,决不能盲目追求速度,速度绝不是第一位的。
当然,还需一提的是,赶工期、盲目追求速度,只是事故的重要诱因,不能把事故板子完全打在速度上,否则就遮蔽了其他人祸,比如监管不严,比如执行不力,比如《煤矿安全规程》成了一纸空文。此外,尤需追问的是,为何一些人、一些部门忙于赶工期、追求速度,除了邀功心切、或谋取更大利益,难道与上级部门的施压无关吗?“花钱买进度”是该摈弃的,“勇争第一”潜伏着巨大的发展陷阱,但是不从根本上破除数字迷信、速度迷信、GDP崇拜等等,不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无济于事的,就无法从根子上摈除“勇夺第一”的流毒。
脱贫最需要“自我革新”
珍惜并善用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项扶贫政策,让贫困不再生长,当成为贫困地区干部的政治自觉
3月19日,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公布。因此前“高调炫贫”的湖南新邵县未列其中,这则简单的新闻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新邵“高调炫贫”事件发生于一个多月前。今年1月30日,新邵县城一些醒目的电子宣传牌上,“热烈祝贺”其被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国家级贫困县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并非一回事,新邵未列其中也并不意外。舆论的关注,除了对新邵的揶揄,更有对国家扶贫政策的期待,希望扶贫资金能有效地投入到真正的贫困地区,踏踏实实地落在百姓头上,而不是被一些地方当成“来之不易”的政绩,助长一些地区“以贫为喜”、“以困为荣”的等、靠、要思维。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投入。据报道,2011年国家综合扶贫投入227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逾40%;专项扶贫投入27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1.56%。这些投入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扶贫投入增长之下,有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喜悦,有勤勉奋进、攻坚克难的精神,却也有乱作为、穷折腾的怪相,甚至出现干部超编、形象工程、奢侈腐败的丑闻。
像新邵这样以“雷人”方式进入公众视野的国家级贫困县,并不少见。有大手笔投建市
政工程,有一鸣惊人的天价接待费„„错误的政绩观,走偏的扶贫思维,把本应是造福贫困地区的国家扶贫政策,弄出一地鸡毛来。
扶贫,扶助谁?怎么扶?扶贫制度设计的原则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在参加一些西部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句话很值得那些努力“跑部钱进”、争抢“贫困帽子”的地区深思。脱贫不只是要资金、要政策,只有明确了科学的发展理念、找到了适宜的发展思路,资金、政策才能激活贫瘠的土地,才是可以额手称庆的事。
贫困地区要发展,除了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更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除去贫困的“细菌”,这些细菌隐藏在官僚主义的思想温床上、权力寻租的制度漏洞里。当公开、公正的原则被遗忘,扶贫资金和政策使用落实难免在暗箱操作中流失殆尽;当“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信仰被抛弃,肌体将失去抵抗贫困的免疫力。
我们早应走出以贫为荣的时代,贫困县、特困区不是一组冷冰冰的数字,数字背后站立的是一家一户因贫而困的生活。珍惜并善用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项扶贫政策,让贫困不再生长,当成为贫困地区干部的政治自觉。
高铁工程不容“小算盘”
建设领域问题不断,表明监督工作有效性还需不断提高,更需避免有制度不坚决执行、有程序不严格遵循的现象
近日公布的京沪高铁审计结果让人有些吃惊,这让人想起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显示,工程建设领域仍是腐败高发地。
京沪高铁是国内外高度关注的国家标志性重大建设项目。据悉,3年建设周期中,平均每年都有100多名审计人员、花100多天时间扑在现场进行审计,防范之严,前所未有。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包括审计在内的各种监督工作,不仅起到了利剑高悬的威慑作用,对被审计和监督的单位,也是一种及时必要的提醒和实实在在的帮助。如果没有如此密集而严格的审计,恐怕漏洞会更多。
还应看到,概算2000多亿元的超大型工程项目,时间压缩成3年建设周期,空间涉及7省市,施工单位和人员浩瀚庞大。如此特大型工程项目,难免会让人钻空子,就此否定京
沪高铁的全部建设工作,不客观也不公正。但无论如何,作为国家重大工程,特别是人命关天的高铁工程,发生如此严重的资金违纪违规现象,都必须认真反思、高度重视。无论是中央要求,还是群众期待,都无法容忍这样的大事业存在任何个人和部门的“小九九”。高铁审计中查出的问题,相当部分属于部门利益、集体违规。现在“潜规则”里有一种解读,认为只要不把钱放到自己口袋里,违点纪犯点规,都不算什么。
这样的想法和行为极其危险。这次查出套取、截留、挪用征地拆迁资金近5亿元的“公罪”,破坏性一点不比个人贪污受贿的“私罪”小;同时,因为“私罪好问,公罪难罚”,往往会因法不责众而使相关部门和领导“脱罪”。这显然而且必将危害我们的大事业。
一旦打起“小算盘”,往往会在工程设计、规划建设时不再把遵循科学规律放在必须、不再把“安全重于泰山”置之首位。比如,审计查出有关方面擅自取消部分路段风屏障的问题。风屏障是确保高铁在大风状况下正常运行的重要防线,取消之后,可能会节约成本,但安全隐患却增加了,“速度风险”也提高了。遭遇这样的小算盘,“世界第一”的水平也被打了折扣。
在预防工程建设腐败问题方面,我们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措施、规则、制度,实行了纪检、审计前置、全程跟踪监督等多种方式,对抑制建设领域腐败高发现象起到积极作用。但更应看到,建设领域问题不断,表明监督工作有效性还需不断提高,更需避免有制度不坚决执行、有程序不严格遵循的现象。尤其是像高铁这样的重大工程,不仅要避免失范,相反更应成为遵纪守规的示范。
我们应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有事”就有责任人;处理责任人时,要防止失之于软,避免罚酒三杯式的轻描淡写。要让每个人,特别是负决策责任领导,既不敢自己伸手,也不敢因部门利益而在大事业中存“小心思”,打“小算盘”。
空心化农村如何“养活中国”
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对农业的发展来说,都可能是致命问题
有一组以“缺席者”为主题的照片,发人深省:田间水渠边,老人独坐,旁边是两张空椅子,留给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农家小院中,老两口带着孙子,全家十余口人出外打工或上学,留下一地空板凳„„
照片反映的劳动力流失后农村空心化现象,近日为15名两院院士所关注。他们指出,若不从战略上研究并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的问题,人口大国将面临无人种地的局面。刚刚结
束的全国两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忧心忡忡:青壮年劳力、有文化的劳力都进城打工了,将来谁来种地?
这不是20年前“谁来养活中国”问题的升级版,而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去年,我国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而据统计,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也下降到38.1%。“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应该说,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大部分国家都会经历的过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这对于社会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发展不无裨益。从另一方面看,农民“洗脚进城”也是用脚投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过程可能倒逼出农业的转型升级。以日本为例,1955年到1975年间,农业人口减少近一半,然而农业组织化程度、生产率等,也都在这一阶段取得长足进步。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农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然而,空心化农村的照片隐藏着很大的挑战。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2.5%。而据媒体报道,中西部一些地区80%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更有院士指出,我国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竟高达95%。农村劳动力的短缺,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对农业发展来说,都可能是致命问题。而这,不仅关乎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经济稳定、长治久安。
在一些地方,农民与农业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虽然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多,然而在调查中,20岁以下的农民工中高达61%的人愿意留在城市。而同时,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撂荒的耕地近3000万亩。没有人,农业发展不起来,进而造成劳动力和人才进一步流失,几成怪圈。
打破怪圈,同样需要双向着力。一方面,需要遏制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的趋势,提高农民收入、加强相关培训,同时更多引入社会化力量,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走出农村人才荒;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用政策杠杆、税收杠杆等,推动农村建设、农业发展。
4.时评类作文讲解 篇四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点
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相当于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对时评而言,引述的事件应该有出处和来源。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事件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围绕材料议论的最佳手法
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探因分析法的好处是,一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绝不会发生越扯越远的偏离题意现象,二是完全符合“不偏离材料的中心”这个高考作文的考点;第三,增强了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三、探源本质,哲理思辨延伸拓展议论空间
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 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 “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论点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缘其事,析其理,可明得失,辨真伪。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在这一段落中,考生可以引经据典,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知识面,深挖根源,以及社会影响,对材料和观点进行拓展延伸,使观点深化。
四、联系现实,旗帜鲜明——以小见大,广泛涉猎
(一)联系现实部分在全文中出现的位置
联系现实部分往往在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也可用于全篇。我们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也可以在全篇都联系现实中鲜活的事例,而不涉及历史,这种情况很少;多数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在旁征博引古代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名人名句之后,又联系到当今社会中鲜活的事例;还有的仅仅在文章的结尾之前,联系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证中心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
部分联系现实,出现于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
五、提出办法,解决问题——假设分析法见真功
假设分析法即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经典实例——《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假设分析法可以多用几个“试问”“试想”的问句,并且注意多角度阐述材料,紧密联系中心论点,就可以使分析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假设分析法是专门针对材料作文的提出解决办法而设定的,在行文过程中特别受到阅卷者的亲睐。
六、归纳总结,发人深省——三言两语简捷有力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掌握,不在作详细的分析。
熟悉
生活如美人的脸,总是半遮半掩。没有人生来就对生活熟悉。我们在生活的小路上对事物总是由不熟悉继而变为熟悉。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我们就应该只掌握熟悉的,放弃一切新的事物而止步不前?
答案是否定的,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新鲜的,熟悉的事物只会让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因此,让我们果断地放下熟悉的事,去挑战新的事物,去迎接新的自己。
以前的生活对于伊辛巴耶娃来说,可能再熟悉不过了。从小,这位俄罗斯女孩一心为了金牌,为了这梦想坚持不懈地去练体操,就在自己技艺很好的时候,一个残酷的现实等待着她接受——身高已不适合体操锻炼了。可她不放弃,从此改为撑杆跳运动员。时间一天天过去,原本对她很陌生的项目如今已是她的骄傲,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世界记录,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摆)试想,如果她固执于自己已经熟悉的项目,而没有挑战自己,她又怎会有如今的成功?(析)
又如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他之前,美国总统一向都是白色人种的领地,黑人总统别说没有,就是想也不敢想。这对于世人也许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了吧。可是,这位年轻的黑人小伙子偏偏不会就此罢休。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从著名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位,为将来竞选总统做了准备。生活总是爱喜欢挑战的人,他终于如愿,成为美国历史上目前唯一的一位黑人总统,为了打破这“熟悉”的社会现状,他终于成功了。
又如在早年时的孔子,一心从政,可是他却处处碰壁,终于没有
成功。于是,孔子毅然地放弃从政的初衷,开始整理和收集古时名作佳篇,自己从中吸取知识。皇天不负有心人,因为孔子毅然放弃自己熟悉的从政之路,挑选了适合自己的文学大道。终于,孔子成为了一代宗师,成为了古今闻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给中国乃至世界不小的影响。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对生活熟悉。渐渐地,我们所熟悉的事物越来越多。此时,不妨放下熟悉的事情,去挑战新的事物,让自己的人生不在熟悉而无味中度过,而描绘出自己不一样的多彩人生!
总之,同学们在写作中,要使自己的文章新颖而充满活力,就不要忘记联系现实生活材料,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日要不断积累材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可以找一本本子,建立“素材库”,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等,每天往“素材库”里记录一件新鲜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久而久之就会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让自己的作文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让自己的作文写出新意,富有现实意义。
这一部分的写作,字数不要太多,以上只是给大家一个联系现实的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议论时时时扣住材料,与材料进行对照,才能更好地做到不偏离材料。
明星代言的是与非
在商品经济思想深入人心的今天,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商家追逐的目标。为了树立品牌,企业不惜重金,把橄榄枝纷纷抛向了明星。随之而来的是明星广告代言的是是非非,这些值得人们深入地思考。
商家:利益与信誉,孰重孰轻
如今,品牌成了人们购物的导向。明星代言是商家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通过明星代言,商家获得了滚滚财源。但商家是否扪心自问一下:“明星代言真的能掩盖产品的质量问题吗?”当年晋商富甲天下,靠的是一个“信”字。如今,企业要做大做强,靠明星代言是不行的,靠的应是以“信”为中心的文化底蕴,是以“信”为保证的产品质量,是以“信”为光荣的良心。否则,像“三鹿”这样的大企业,以靠明星代言为手段打开市场,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以获取金钱为目的,忽略了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坑害了消费者,夺取了无数婴幼儿的生命,终将害人害己,自取灭亡。可见,信誉重于泰山。
明星:身家是百姓给的,回馈给社会的是什么
明星靠代言获得豪宅、名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明星,就是生活在百姓的信任中。诚然,有很多明星本着自己的良心,给消费者一个正确的导向。但在其中,也不乏利欲熏心而不落马者。当年的蚁力神集团叱咤风云,产品品牌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赵本山等人。但明星代言在法律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在集团欺骗饲养户被曝光的同时,赵本山等人也公开道歉,承诺退还所有代言费。但消费者要的仅仅是返款吗?业户上当受骗谁人负责?那“良心何在”的疑问,将永远横亘在明星心里,成为永远的道德拷问和良心的鞭挞。明星,你的代言,需要慎之又慎啊!
政府:让百姓用得舒心,吃得放心
在明星代言问题越来越多的今天,有更多的人声讨政府监督不力,惩罚力度不够。的确,我们的法规制度存在很多漏洞,但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不正体现政府保一方平安的魄力与决心吗?问责制的深入进行,不正展现了人民公仆的风采吗?只要我们给政府以希望与信心,政府一定会还给我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企业讲诚信和公信,明星讲良心和责任,政府讲监管和法律。给百姓以诚信和责任,看到的将不仅仅是财源滚滚,更是会心的微笑,民众的安康,社会的和谐;给公众以良心,听到的不仅仅是粉丝们山呼海啸的呐喊,更是心灵的沟通与公信;给人民以一个讲责任、讲法律和有作为的形象,将拥有更加宽广的胸怀。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是和谐的社会,人民将会幸福地生活,国家将是永远祥和与富裕,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阅卷感言】本文文体鲜明,符合规矩,讲究章法。1.结构独具匠心。开篇直切主题,结合材料抛出问题。三个分论点直接对应明星代言问题的三个主要方面,思路严谨,层次分明,布局合理。
2.富有辩证色彩。在对分论点的论证过程中,态度鲜明,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叙述简洁,分析深刻,或正面说理,或反面警示,叙议结合,析理辩证,很有说服力。
3.语言朴实流畅。文章的语言在平实中见出理性思考的力量,中肯里透露思辨的深邃,行文气韵连贯,详略得当。【档次评分】一类上。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57分。【提升点】文章的题目虽然扣住了材料主旨,但是观点不够鲜明,最好在开篇时就表明立场,或赞成,或反对。文章尾段收束略显缓慢,不够自然,略有“喊口号”的嫌疑。
让报刊亭点缀城市
报刊亭,夹着多少市民甜蜜的回忆。他是下班路上的休憩站,是上学途中的加油站,是你我共享时事,关注社会的一方静地。然而,不过几月,421间报刊亭便消失在郑州的街头巷尾,徒留议论与叹息。有人言,报刊亭是城市的负累。然而,为何不让报刊亭点缀城市,成为新的风景线呢?
报刊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它是部分市民工作的小窝,是他们留恋并赖以生存的“圣地”。他们并无年轻人的朝气与力量,也无文化人的思维与能力,他们有的只是让报刊传递社会的心以及他们挣钱养家的愿。报刊亭拆除后,他们的心,他们的工作,又将何去何从?况且,报刊亭可谓城市文化的驿站,报刊零售也可谓是城市的一份事业。拆除报刊亭,这种事业便若涸辙之鱼,奄奄一息。城市的文化也便失去了一块重要的拼图,显得残缺。当然,光临报刊亭亦是一些常年奔波忙碌的白领人士了解社会,体验人世的惯用渠道,若失之,便若失去心的一方皈依。故此,报刊亭之于城市,确然不可或缺。
然而,拆除报刊亭同样有其苦衷。正因经营者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及管理不善,报刊亭滥建成为影响城市建设的严重问题。各种交通要道旁,总可见到报刊亭,如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站立在那,与城市的繁华格格不入。也正因这样一个个的报刊亭仿佛“城市补丁”般接连不断,郑州及某些城市也才选择了拆除报刊亭这样的极端措施。
所以,报刊亭应成为鲜花,点缀城市;而并非补丁,影响城市。让报刊亭成为鲜花,首先便是提高报刊亭经营者的素质,应选择让拥有一定城市建设意识的人担任经营者,并限制经营人群。其次,城市管理人员也应对报刊亭做好规范管理,拆除部分不合规定的报刊亭,而非用极端手法拆除所有报刊亭。北京的古巷尽头,坐落一古典报刊亭,典雅端庄,若一秀丽美人,点缀这座老城;上海大道尽头,坐落一流线型报刊亭,大方简约,若一现代青年,映射出这座新城的蓬勃朝气。真正成熟的城市,即便是简单的报刊亭,也自有其独特的味道。
愿在清幽的小道旁,再见精致的小报刊亭,手捧纸页,眼前心中便是大千世界;愿不只在遥远的回忆里,看见有半分熟稔又有半分新鲜的小报刊亭,轻嗅纸香,秀耳旁,灵魂间,不断的,是那娓娓道来的,我和城市的故事。
让报刊亭点缀城市,让报刊亭回归城市,这是你我的愿望,也是我们身为城市中人,应当为城市做的一点小事。
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
一考生
校服作为一间学校的统一服饰,被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被潇洒飘逸的明星签名,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感慨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各式校服涂画的背后藏着中学生何种诉求?
依我之见,学生在整齐统一的校服上涂画,实则表达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强烈渴望。他们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在服饰里寻得了突破口。
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为了杜绝学生间的穿戴攀比,二是为了保证整齐划一的笑容,熟不知这“整齐划一”的理念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
在如今讲求个性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齐和谐”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要。他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拒绝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拒绝千篇一律的校服校鞋。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沦为几十个学生中平庸的一员。当教育使个人独特性丢失,学生们欲图寻找方式挣脱“整齐划一”,防止自己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疑似“克隆”的商品,避免“相同的短发,相同的校服,相同的校鞋”复制出“相同的人”的尴尬场景出现。究其根源,校服涂画不过是中学生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式罢了。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确实,整齐划一的校服难以满足中学生个性审美的需要,不符合现今时代多样化的审美标准。
康德曾写道:“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某种程度上来说,统一的校服遏制了学生自由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时代,学校却要求学生重拾“千人一面”的审美标准,未免有忽视学生审美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自由之嫌。当西方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地点时,中国学生依然在为整齐划一的校服发愁,这不得不引起人深思。
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等涂画内容必须使我们警惕。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但似乎学生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尚未对美和个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歌手明星,这种审美认识难免有些肤浅鄙陋。
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会学生欣赏美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发现美”才是学生“活得好”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张扬,绝不能仅限于解决校服涂画一事。
清人赵之谦梦见自己进入了鹤山,仰头一看,空中有一千二百只鹤。梦醒恍然,鹤即是书。一千二百七十九只鹤的激越之美,亦是智慧的聚舞。
追逐个性,尊重审美,亦是智慧的教育。〖简评〗
5.时评类作文写作方法 篇五
一要学会就事说理。就是要求旗帜鲜明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或褒或贬,或弹或赞,实话实说。写时评,最需要的是集中精力对所评之事作出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评事可以有多种思考,如评事的对错,评事的成因,反思此事的教训。评“事”以不限于一点或一个角度上,可以多点或多角度,但需记,所评所说,必须与所评之“事”密切相关,不能游离于“事”高谈阔论。
二要为自己的评判写出分析和理由。时评,不但要写出自己怎么看,还要写出自己这些看法的依据和理由。评事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才能评得文明,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辨是非、明事理的效果。能把看法说清楚,又能将看法的依据和道理写深写透,这样的时评才是好时评。评者,可以评,可以争,也可以谏、可以讽、可以怨,可以嬉笑怒骂,甚至可以作楚狂之歌。它时评不应该只是新闻的延展,它的主体态度可以更宽厚一些。
①叙事议论不蔓不枝。
举例新颖,最后一句分析回扣中心。确定一个中心句,并阐明确定中心句的依据。
②论点方面。要做到论点明确,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才能有的放矢。
③论据方面。关注身边最新的时事要闻,热点的科技动态等等,论据新颖,为论点服务。
④论证方面,论证时必须叙议结合,即结合事例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条件分析法,意义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辩证分析法。做到叙议结合的论证才是有力的论证。
⑤语言方面。中学生要有属于自己的真的语言。真的语言,应该能让人感觉到一个“活”生命体存在。作为中学生这个特殊年龄阶段的群体,要有一种青春的气势,褒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⑥行文要规范。行文的规范指的是一篇文章大体上应该是第一部分是引证,也就是提出问题的部分,最好在引证部分把观点亮出来,不要再等到结尾再提。本论部分里面,应该把握几点。第一,用正面的事例来支撑观点。第二用反面的事例,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第三除了正反事例以外,要联系现在生活的实际。第四是深。我们用正例、反例,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要注意时评是说理文,我们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是深层的要求,拿正例、反例和生活实际不断和中心论点挂连起来。
(2)基本思路: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提醒: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3)几点要求
①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写时评没有激情,温吞水是不行的。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而不能是温良恭俭让,或是吞吞吐吐、半推半就的,更不能是像挤牙膏、挤胶水一样地硬从软管里挤出来的。那样是写不出更写不好时评的。大凡我们写文章,尤其是写作时评一类的文章,总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问题、现象等等东西。
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这是非常必要的。时评说到底还是讲道理的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②时效性。从新闻评论的传播来看,时评的时效性要求应该更高、更严一些,大都是随新闻事件或新闻报道而随时播发的,有的甚至还会早于新闻报道播发,以抢占舆论引导的制高点。总之,就是要求能及时、随时、即时发表评论。
③针对性。就是所论何来?是冲着什么来的?是否有的放矢的问题。要求是“缘事而发”“抓住新闻事件,紧扣时代脉搏”“针对性强”。
时评类作文例文
“信春哥”这个词语自2009年起从网络兴起,至今已流行了一年多,李宇春等人所刮起的“超女风暴”使全国无数群众疯狂,但是,这充其量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然而,“李宇春上北大讲坛,师生追星近2小时”这条新闻使我一时语塞、惊讶、乃至愤怒,北大,作为全国最好的学府,你没有理由去“信春哥”。
首先,我想问,李宇春何德何能,居然能登上北大讲坛?北大的百年讲坛,理应是研讨学术的圣地。不可否认,娱乐也算是一种文化,但登台讲演的必是大师。北大百年讲坛以前也的确出现过不少娱乐界“玩家”,诸如梅兰芳、周星驰等,但是他们不同,他们有自己的成就,自己的人生观、艺术观,他们在讲演时已被人们认为是“大师”。而李宇春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只会唱几首歌、扭两下屁股,离大师还远着,她没有资格上北大讲坛。
其次,我想问,北大是拥有严谨学风的学术圣地,还是供娱乐明星开演唱会的地方?喜欢或崇拜一个人,对于任何个人来说,永远无可厚非,但北大讲坛作为一个学术天地,却为了眼前的经济目的,而不惜糟蹋自己,实在让人悲哀。远在大洋彼岸,有一个叫常春藤的学术联盟。LadyGaga红了与他们无关,他们不管;MJ死了,全美乃至全世界为之一动,他们却纹丝不动。没错,他们需要钱、需要社会的捐赠来维持学校的日常运作,但是,他们没有靠娱乐明星来吸引眼球,他们的科研成果、严谨学风已赢来无数口碑。
看到没有?这就是世界名校与中国名校的区别!面对如此大的差距,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这靠的是真材实料,不是明星效应。一级几尺见方的讲台上,在这里,曾站着将北大变为新文化中心的蔡元培,他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这里,曾站着主张启蒙中国人民思想的陈独秀,他说:“觉悟吧,中国人。”在这里,曾站着中国的马列主义先行者李大钊,他说:“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没有他们,中国的历史将改写,但李宇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