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案设计

2024-08-30

一剪梅教案设计(共8篇)

1.一剪梅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解读文句,品味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难点 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 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反馈(3分钟)

二、导语设计(2分钟):

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让学生回忆接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师小结(见背投),引出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明确李清照的诗词内容。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40分钟)

1. 听视频朗诵《一剪梅》,同时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研读作品。

3.齐读这首词,提问: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全词抒发词人什么感情?

明确:上阕写人物行动,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4.自由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之后教师作小结。各句的分析总结大体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作品首句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感情色彩。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而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3).研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提问:这句词按照逻辑顺序应怎样排列?

明确: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谁寄锦书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句词的优美意境。

词句中的“谁”显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所以遥望云空,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子空回,锦书全无,所以有“谁寄”之叹,实际是无人寄书,心中愁绪平添一层。

5.研读下阕。这部分词人直抒胸臆,按捺不住的愁绪尽显于字里行间。(1).品味“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

提问: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从中我们能看到女词人与丈夫之间什么样的爱情? 明确:此句是说身在异地的丈夫和自己怀有一样的相思之情,直接点明了夫妻二人的两相恩爱,足见双方情爱之笃以及彼此信任之深。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是词的主旨句,在写愁绪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句词赋予愁绪以运动之感,使人仿佛看见词人眉头的若舒若蹙,而愁从眉间藏到心间,更使人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引发无限的遐想。

(四).诵读并背诵全词。对比赏析《一剪梅》与《声声慢》,小结李清照词作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总结:清新典雅,温婉细腻,婉约词的代表,世人称之为“易安体”。

(五).欣赏歌曲《月满西楼》的flash,加强审美印象。

课后习题 布置作业:

搜集李清照的有关作品,进一步体会“易安体”的艺术风格。

2.一剪梅教案设计 篇二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一剪梅,任务单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人文素质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包括知识应用在内的全部人类行为的价值判断根基。”引领学生扬人性之善,惜万物之美,求宇宙之真,这是大学语文课程固有的属性,也是新时代赋予大学语文课程的使命。然而,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却处于学生漠然,教师倦怠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学生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观念,教师的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理念,教学体制或死板或松散等方面。本文将从教师层面出发,探究大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

一、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目前,专业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程的改革却门庭冷落。一些教师在科研任务的压力下,在晋职评级的驱动中,在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改革、教材编写方面进行些许的探索。但是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却鲜有问津。出现了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单一的状况。大学语文教学中不重视对教学模式、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很多教师还是沿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甚至采用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采取一言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更多的是强调知识性传授,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的容器。在语文教学中对字、词、句讲得过多,对文本内容进行零碎的肢解,对作品的精神内涵、时代背景等讲得不够,缺乏应有的感染力与吸引力,缺乏对大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逻辑思维、审美鉴赏、写作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塑造,不能很好地结合大学生对大学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和兴趣,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也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任务单导学法及任务单。

任务单导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学原则,以任务组织教学,采用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等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前提前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流、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特别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增强学习动机,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单是将教学问题前置,由教师和学生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在课前设置的,是学生学习的导航图,方向标。

三、《一剪梅》简析。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作,隽永灵秀,情思婉转。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佳作。词中表达了她对丈夫出外求学后思念的心情。李清照把真挚而深婉的感情倾注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并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出来,使之成为非常具体、非常容易为人理解的情怀。词中以作者的真实感受为基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毫无扭捏,磊落大方。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四、《一剪梅》任务单设计思路。

任务单设计的总体思路: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三差异的教学原则,即: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大学语文学习任务单

课题:《一剪梅》姓名:专业:班级:日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词。

2、解读意象,体会情感。(重点)

3、比较阅读,感受词风。(难点)

文学常识链接

1、字号籍贯: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

2、生平经历: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3、作品诗风: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出版。

4、地位影响:宋代著名女词人。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5、题解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6、婉约派词作特点

题材内容:离愁别怨;语言特色:清丽典雅;艺术风格:婉转含蓄。

学习任务分解

1、口语训练:说说李清照。

2、课前试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找出韵脚。

3、找出你喜欢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4、复习:李清照<声声慢>,能背诵。

5、请你结合所学诗作举例赏析意象“雁”、“水”。(选做)

本课疑难问题

解决措施

自我评价

收获

其中,学习任务分解、本课疑难问题环节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解决措施、自我评价与收获部分则要求学生当堂或课后完成。

参考文献

[1]、刘彦超.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2)

[2]、王海英.大学语文古典诗词解读新尝试[J].前沿. 2009(01)

[3]、石望东.大学语文教学的瓶颈与破解途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4]、张跃.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01)

3.一剪梅教案设计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86-02

【学情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对于对称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玩一玩(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轴对称图形),从观察中发现,从实践中感知,从感知中归纳,再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从而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一只蝴蝶)

(1)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只蝴蝶,它两边的翅膀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2)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蝴蝶的两只翅膀(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教师板书)

2、师:这只蝴蝶还会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动态蝴蝶)

(1)学生观察蝴蝶飞起来的时候,两只翅膀的特点。

(2)小结:蝴蝶的两只翅膀不仅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而且对折后,两边还能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蝴蝶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以观察“蝴蝶两边翅膀”的特点引入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而且蝴蝶对称的特点比较明显,学生容易观察比较。

二、感知轴对称

(一)拼一拼

1、这几个图形宝宝你认识吗?(课件出示: 3个直角三角形(2大1小)

那你能不能用这几个图形来拼一拼,拼出具有蝴蝶翅膀这样的特点的图形来?

请从老师给你准备好的信封中,拿出这几个图形,赶快动手拼一拼吧!

2、学生动手拼,教师巡视、指导。

3、请学生上黑板拼图形。

4、观察学生拼的图形,它们和蝴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那它们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吗?

小结:像这样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并且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5、揭示课题:轴对称图形(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从事先准备好的3个直角三角形中(2大1小),选2个拼成具有蝴蝶翅膀的特点的图形来,看似一个简单的动手操作,但其实需要学生先进行思考,因为选取的2个三角形必须是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的,否则所拼的图形就不具有蝴蝶翅膀的特点。拼好图形后,让学生观察总结,进一步理解对称的特点,由此揭示出课题。

(二)剪一剪

1、师:小朋友们,我们平常见过的爱心、树叶你知道是怎么剪出来的吗?其实啊,它们都是通过对称剪出来的。

今天老师来露一手,剪个礼物送给大家,好吗?(教师示范剪爱心)

2、猜一猜,老师剪的是什么? 那这颗爱心有什么特点呢?

3、那你想不想也来剪一剪呢?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介绍操作方法:用长方形的纸,先对折,再画一半的图案,最后剪出图形。

请你从桌子上拿出一张彩纸,赶快动手剪一剪吧!(学生剪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4、把学生剪的图形粘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比较。

5、小结对称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剪爱心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让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

生动手剪对称图形,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

三、教学对称轴

(一)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1、利用爱心的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2、教师示范对称轴的画法。(边画边讲注意点)

3、找找黑板上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剪对称图形时留下的折痕,自然而然的引入到“对称轴”的教学上来,学生易学易懂。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第1题(判断轴对称图形),教师巡视、指导。(1)全班交流反馈。(2)五角星有5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后,安排了一道练习题,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其中五角星的对称轴有5条,绝大部分学生无法找全,教师可适当提点一下。

(二)会数对称轴

1、(课件出示)图形宝宝: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又有几条对称轴呢?

2、学生折一折、找一找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是学生早已熟知的基本图形,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折一折,找一找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分别有几条。

四、找轴对称图形

1、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的轴对称图形,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的教室里或日常的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是轴对称图形?

2、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其实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大,你们想不想开开眼界呢?

(课件展示对称物体——播放音乐)

3、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不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课件出示的一系列的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领略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神奇之处,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最后一组图片,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不对称现象,也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几点思考】:

本课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日常生活的事物为媒介,使教学内容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几何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身边。

4.一剪梅教案 篇四

大渡口中学

李再青

教学目标: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

教学方法:联想法 比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教程:

一、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 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

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显示课题)

二、知人论世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婚前婚后都生活再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李清照的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厚,是宋代婉约派的典范。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三、解题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四、诵读指导: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韵脚(秋、舟、楼、流、愁、头)帮助记忆。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个别朗读:1 ~ 2名学生演读。听配乐朗读后集体朗读。

在朗读诗歌过程中,初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1)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愁。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愁绪?

明确:①意象:红藕香残、兰舟、锦书、雁、圆月、西楼、落花、流水

②直抒胸臆的句子: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五、具体赏析(意境美)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衬托)。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玉簟秋”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

明确: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雁传书信,故可暂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词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满西楼”不正是“西楼望月几回圆”吗?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4、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5、领略词人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明确: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词的主旨句的落实。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又“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愁锁眉间,是感情的外露;愁思在心,才是感情的根源。先下眉而后上心,似乎不合常理,但正表现了作者极力排解愁思,要舒展愁眉却令心头更觉愁苦的情态。

一“上”一“下”,加上“才„„却„„”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解的无奈。字眼平常之极,却给读者留下无止境的遐想。

六、扩展鉴赏:试比较《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提示——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以一个“愁”字收束全篇,却用反问形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愁”之深重。

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个人不幸遭遇的动人词篇。《声声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结:《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七、探讨婉约词风格:

(提示)刚才复习和学习的三首词在风格上有一个共性,即都是婉约词。试说说婉约词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大胆发言,凡是能挨边的说法都予以肯定,然后由教师小结)

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题材较为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

八、音乐欣赏:

多媒体播放《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李清照词所创设的优美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九、布置作业:课外延伸阅读语文读本上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记梦》

十、小结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们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再者,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句话说得好“一剪梅花万首诗,一段材多角度”,诗词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品,对于本词的内涵,我更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不同的新意,这才是“学诗之道”。

十一、板书设计

一剪梅 李清照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

红藕香残:以点代面 独上兰舟:背面敷粉 云中锦书:相关联想 月满西楼:生发想象

下片: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

花飘水流: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

一种/两处:直抒胸臆

无计可消除: —— 情之深、重!

5.《一剪梅》 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李清照词中思想感情

2、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3、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

二、教学设想

1、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出诗人的艺术风格

2、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3、要让学生快速背诵,尤其要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要求,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淡淡的忧伤

二、背诵这首词

三、赏析这首词

1、让学生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

2、引导学生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先借意象:秋季,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云中锦书,飘零的花,自流的水,

最后直接抒情:无计可消除

四、扩展阅读

1.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

如梦令两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补充阅读: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 总结词风

真挚细腻,深婉动人,语言清新典雅,浅易自然。多写个人遭遇,心灵深处的“愁”,而这些愁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

3. 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恐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又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总结写“愁”用的手法:

用形象的事物来比愁,可触、可视、可感,从而能引起共鸣(前两句)

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第三句)

让学生举出此类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五、欣赏歌曲《声声慢》

六、让学生背诵李清照的诗词

七、总结本课

提示学生李清照的诗词中有没有豪放风格的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八、布置作业

学唱《一剪梅》和《声声慢》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认识到教学上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弥补这些不足

诗词的美和意绪靠发掘和用心体会,深度鉴赏才能达到教学上普遍存在的浮光掠影之弊,在这堂课中也可见一斑,这是造成学生对古典诗词缺乏兴趣和热爱的原因之一怎样做到既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不至沦于浅薄,这是我今后应该思考的问题

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学生的心胸是一弘泉水,只要找到源头,领悟的泉水就会汩汩长流语文不是讲得太难,而是讲得太简单,那是对孩子智力的低估和创造力的抹杀,也是对神圣语文的亵渎应该呼唤深度语文课堂

6.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篇六

李清照的《一剪梅》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

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

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

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

1、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

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

1、经典阐释法;

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 作者介绍 → 词体介绍 → 字词释音、释义 →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再之后学生集体读、整体感受感知→听邓丽君《一剪梅》歌乐,引入情景→疏通、鉴赏 →板书小结,陈清线索→特殊句式、语言特色、手法分析→鉴赏短评 → 课堂小结 → 音乐感知收束→布置作业。(结合考点,强调分析重点)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

(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

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2、作者介绍:

学其诗,就得知其人!(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体年月史料缺乏,难以确考),她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由于当时豪放词派大家辛弃疾字幼安,也是济南人,人们共称他们为“济南二安”。她贤惠多才,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为妻,夫妇感情深厚。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北宋灭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她颠沛流离于江南,在孤寂中度过晚年。由于身世及时代变化的缘由,她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她兼擅小令和慢词,往往能别出心裁,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她的词集名称是《漱玉词》。她还写有《金石录后序》和《论词》等散文。

3、整体感知:李清照是:历北宋晚期而经南宋初期的女词人,她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同时也是所有文人中最有性情的词人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古代的学者都极力推崇用诗歌来言志抒情、吟咏性情,所以用性情来写诗的诗人,一般都是好的诗人、受人同情尊敬的诗人。举个大家都不陌生的例子,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即就是像这样的亡国之君、酒色孱弱之身,他的词作也被后人大力赞赏,吟咏不绝!那么,对于咱们的李清照呢,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学习易安词,就必须明白,易安其人她是一个性情中人。

那么对于作者的介绍,咱们到此为止。下面我们来看教材,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4、《一剪梅》是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其词体特点是,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

5、我们再看词中的一些字词,注意一下它们的读音和意义:

红藕:荷花的别称。

香残:这里指荷花的香味已经快要消散了。

玉簟:(dian)光洁似玉的竹席,席子的美称,簟的本义是竹席。

罗裳:(chang)丝织的下衣、摆裙。

兰舟:木兰树做的船,船的美称。

锦书:前秦人窦滔的妻子苏惠思念丈夫,就用锦织成回文诗赠给他。后来便称夫妻间的书信为“锦书”或“锦字书”。这是作者用的一个典故。

雁字回时:是指大雁排成人字或者一字的形状飞行,称作雁字。雁字回时就是说大雁排成一行往回飞。

6、听朗读:好!在理解了基本字词的基础上我们来听一段朗读录音,从整体上感受一下本诗的内容。老师范读、提点学生自主读、大家一起读,适时点拨!再听邓丽君音乐进入情境,顺理成章进行诗意的讲解……

7、正文讲解:

同学们,宋词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象征之一,人们在评价词这种文体的时候,以有意境为最高的标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词的意境。

这首词是作者在丈夫出行在外,寂寞难耐之际写下的性情之作。我们看“红藕香残玉簟秋”——

作者说:荷花已经凋谢,它的香味也点点离散,那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秋凉。这首句便清秀不凡,作者着一“秋字”而境界全出,为什么这样说呢?诗人刘禹锡有一句诗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显然秋天是四季中最为悲凉的岁月,这里用一个秋字,不仅点明了节气时间,而且指出了就是这样一个萧瑟之秋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写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如此,首句便先声夺人,写凄凉而不见一“凄凉”字,含蓄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时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即就是“凄凉哀愁”。

作者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瑟的景象,就免不了要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一般,当人们经受愁苦的折磨的时候,总是要想办法排遣一下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垂泪啼哭,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于是她就自然而然的——

“轻轻解下罗裳,独自登上兰舟……”然而,曾经是和心上人双双泛舟,今天却独自拨桨击水,于是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并不能排遣郁闷。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紧接着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我们想,作者在雁字飞回之际,不见锦书,只好系舟归来,“无言独上西楼”,然而“月光如此皎洁美好,却只能独倚栏杆”,眼前有景赏不得,她所能做的就只有独自发愁。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个“愁”字呢?作者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里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又是一处绝笔。我们想,作者为什么在写“闲愁”之前,凭空来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呢?这其实就是周杰伦《菊花台》中唱的“花落人断肠”、刘禹锡诗中的“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李煜词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写是为了承上启下,用自然界没有情感体验的落花流水来衬托、暗示作者心中的“闲愁”,因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感,油然自作者心头升起。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心头又开始烦乱。这“是离愁”,他——剪不断,理还乱,它,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确实是一句完美的收尾,其流连哀思,一唱三叹,令人回味不已。

※写景抒情线索分析:(板书部分)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先是站在室内,看到了窗外的红藕香残,视线触及凉席,顿生愁情;于是为了排遣愁情,她又去泛舟游玩,笔锋一转,转而写起了室外所见所感;然而流水落花总无情,作者终于还是没能摆脱一个“愁”字,其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形象跃然而出。

8、作者情感分析:

很明显,作者主要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哀愁之情,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第二种情感?我们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如此肯定地说“只有一种相思”,必然有“两处闲愁”,可见易安和丈夫赵明诚之间是心心相印的,她很肯定丈夫也在因为见不到自己而发愁,这是不是一种面对男女之情的“自信”呢?显然是。那么换句话说,假设如果是“一种相思,一处闲愁”的话,那么就是单相思了,由此可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妙味所在。

另外,词中还透露出处了合情合理的一个事实,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个事实就是“他们两人是相当恩爱的”,试想,如果他们两个天天呆在一起吵架,那么分开之后肯定不会“明月千里寄相思”的,说不定赵明诚出去就到秦楼楚馆里搞外遇了,李清照也会偷偷乐道:杀千刀的,终于走了。正是由于爱得深沉,才会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悱恻。

9、手法分析:

(板书)同学们,短短六十个汉字,却写出了如此丰富的.意蕴,不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是不会有如此效果的。我们看作者在词中都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首先是首句的含蓄,再其次是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的倒装,第三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映衬,第四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上眉头却下心头”的对偶。最后,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说席子时不说席子,而说玉簟;说小船时不说小船,而是说兰舟。这是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陌生化,来营造诗词所具有的特殊意境。

作业布置:

同学们,学习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的,那老师这里就介绍给大家两种基本的方法:抓关键词法(可以是关键动、形容词等如“独”字等);和意象分析法;解释过程略。那么老师留给大家两个作业,一是分析此词中的关键形容词谈谈你对词中作者情感的体会;二是找出词中的基本意象,分析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或者它们都有什么象征意义!各写文章不少于200字!

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们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再者,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句话说得好“一剪梅花万首诗,一段材料多角度”,诗词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品,对于本词的内涵,我更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不同的新意,这才是“学诗之道”。

下面我给大家放一段音乐,在音乐声中让我们结束本课的学习。

板书:

室内秋簟、室外残荷——→登舟排遣,见:雁字飞回、期盼锦书,只有月满西楼——→看落花流水——→愁上心头。(愁中有自信)

作者情感:哀愁、自信、真诚。

7.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 篇七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剪梅李清照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李清照词中思想感情

2、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3、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

二、教学设想

1、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出诗人的艺术风格

2、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3、要让学生快速背诵,尤其要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要求,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淡淡的忧伤

二、背诵这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赏析这首词

1、让学生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

2、引导学生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先借意象:秋季,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云中锦书,飘零的花,自流的水,最后直接抒情:无计可消除

四、扩展阅读

1.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

如梦令两首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补充阅读: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总结词风

真挚细腻,深婉动人,语言清新典雅,浅易自然。多写个人遭遇,心灵深处的“愁”,而这些愁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

3.总结李清照词中写愁的名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只恐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又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总结写“愁”用的手法:

用形象的事物来比愁,可触、可视、可感,从而能引起共鸣(前两句)

用意象来渲染愁绪,多个意象共同构成抒发愁思的意境(第三句)

让学生举出此类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五、欣赏歌曲《声声慢》

六、让学生背诵李清照的诗词

七、总结本课

提示学生李清照的诗词中有没有豪放风格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八、布置作业

8.《一剪梅》教学设计 篇八

一、执教者、专业、课时

1、执教者:赵县职教中心:

2、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3、时间:一课时

二、设计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学常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材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清新典雅,温婉细腻。鉴赏时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为拓展材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李清照的诗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

四、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做出过多的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诗词鉴赏的积极性。

五、授课类型

新授课六、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过程目标:在诵读过程中品味诗歌意象、意境,把握易安词婉约的风格

3.情感目标: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解读诗句,分析诗歌意象

学习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八、教学方法

运用直观教学法激情引趣;歌曲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朗读法感知文本;读写结合,发散学生思维。

九、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

教师: 搜集李清照和《一剪梅》相关资料,制作幻灯片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歌曲导入)(3分钟)

播放邓丽君演唱的《一剪梅》,引起学生对于学习这首诗词的兴趣。

展示一张与梅花相关的图画

师:邓丽君演唱的这首歌曲动听吗?

生:好听。

师:其实这首歌曲是根据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诗词改编的,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李清照的名篇《一剪梅》(屏幕显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7分钟)

1、简单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先由学生回答,然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补充,最后幻灯片展示)

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富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1127年,靖康之乱,金兵入侵后,李清照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之词,以南渡为界.南渡之前,多写少女少妇的悠闲生活,明快清新,感情真挚;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大改,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悲叹身世,哀婉动人。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长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2、学生自由朗读1~2分钟

3、感知: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愁

背景插入: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4、朗读指导: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请全班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

情感:语速缓慢,音调低沉,语气绵延悠长,把握轻重缓急。

5、示范朗读:播放录音

6、个别朗读:请1位学生演读,另一位学生点评,并试读。

(三)深入品析(25分钟)

1、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相思之愁的?

(学生自由理解诗歌,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拓展想象)

(1)“红藕香残玉簟秋”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明确: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雁传书信,故可暂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词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满西楼”不正是“西楼望月几回圆”吗?

(4)“花自飘零水自流”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词人百无聊赖地划着小船,一阵微凉的风吹过,水边的花瓣随风飘零,又随着流水消逝了。此时,她在想着什么呢?一个“自”字道出了花开烂漫而无人欣赏,只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香消玉殒的失意怅然。

眼前之景:花落水流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无可奈何花落去

水流无限似侬愁

(5)“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明确: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名句赏析)(“无计”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明确:此一句统摄全诗,又将相思之愁推向了高潮。“无计”意为“没有办法”,可见词人白日的泛舟游湖,夜晚的登楼望月,都是遣怀之计,可依旧无法消除这种情怀,它时时刻刻萦绕在词人心头。可见情之深,情之重。而人在愁苦中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才„„,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以平实的语言捕捉转瞬即逝的情绪波动,更见得心思之细腻敏感。达到了平字见奇的艺术效果。

2、教师小结:

作为一个有着文学艺术修养的大家闺秀,李清照抒写相思之愁自是不同。它叙相思之愁而不带一丝闺怨,含蓄典雅,婉约而又真切。体现了词人前期的创作风格。

3、比较鉴赏:

我们以前学过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词《如梦令》(PPT展示),试比较《如梦令》和《一剪梅》有什么不同?

景物时令——前写夏景 后写秋景

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

后为少妇时期

感情基调——前首愉快开朗

后首哀婉动人(幻灯片展示)

4、通过分析李清照的著名诗篇,请总结婉约词的风格。

语言: 清新典雅

浅易自然

感情:真挚细腻

婉转缠绵

题材:较为狭窄

多写男女欢恋之事

5、作业布置:课堂作业(幻灯片展示)

十、教学评价方案

根据学生现场表现,随机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分学生平时表现,主要以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和主动回答两个方面。

提醒不认真的学生应该加强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

十二、教学反思

上一篇:领导智慧讲座下一篇:小班家长工作怎么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