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独具特色的每周新闻话题评论性节目)

2024-08-05

新闻周刊(独具特色的每周新闻话题评论性节目)

1.新闻周刊(独具特色的每周新闻话题评论性节目) 篇一

一、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历史概述

(一) 第一次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开办浪潮 (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初)

1970年中央电视台专题部成立, 1980年5月中央电视台开办《观察与思考》, 这是我国第一档新闻评论节目, 这档节目以记者的现场述评、各方人士以及主持人参与讨论的形式让人们耳目一新, 随后节目改名为《观察思考》。1993年5月1日开办的杂志型新闻节目《东方时空》, 是中国电视新一轮改革发端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在加强新闻评论性节目这方面迈出了一大步。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 它的出现标志着国内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迎来发展历程上的第一个春天, 《焦点访谈》被《纽约时报》评价为“每天吸引三亿人”的节目, 影响一时。1996年推出了周刊型评论节目《新闻调查》, 大量采用调查报道的方式, 对重大新闻事件或案件展开调查, 探讨点评。

这一时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已初具模型, 基本上包含了新闻性、说理性和电视性三个基本要素, 并且该类节目朝着稳定的态势发展, 为后来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第二次评论节目开办浪潮 (20世纪初至今)

2003年, 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频道, 同时开办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节目, 如《新闻会客厅》、《国际观察》等。2008年, 中央电视台在之前评论节目的良好基础上又陆续开办《新闻1+1》、《今日观察》等新型评论节目。我国评论性电视节目迎来了第二次开办浪潮。

这一时期的新闻评论节目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评论节目功能的广度与深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 节目形态与样式更为丰富, 同时这类节目竞争的日趋激烈, 其中也潜藏了一些危机, 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健康发展敲响了警钟。

二、我国当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分析

(一) 选题以贴近群众为原则

选题是电视新闻制作的第一步工作, 也是整个工作最重要的环节, 选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节目的成败与否。

广播电视评论、特别是电视评论的兴起, 使评论群众性得到了拓展。在这一过程中, 话语权转移到了公众手里, 这就决定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要以群众为出发点, 要关心群众所关心的话题。著名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节目的成功一半要依托在选题上, 该节目的选题原则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这三点的重合意味着选题的成功, 三者的错位意味着选题的偏失。

(二) 坚持舆论监督, 坚持真理

“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对消极腐败现象进行的批评揭露。电视评论节目所进行的揭露性报道就是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 并且以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为节目的宗旨。记者在评论报道中旗帜鲜明, 敢于亮明观点, 坚持真理, 给观众以明确的态度, 对观众产生正确的导向。

舆论监督的这一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不仅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 而且督促了一些个人和部门及时纠正其违纪违规行为, 使整个事件朝有利方向发展。

(三) 用事实说话

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必须有事实过程的展现, 意见性信息发出者的议论, 以及采访对象情感变化的展示等等。而这一过程的事实的展现与再现, 正是节目自身所产生的舆论监督的力量的来源, 也就是说, 事实的真假程度决定了它所发挥的舆论监督影响力的大小, 而新闻评论节目中的用事实说话, 是指不仅是整体真实, 而且每个细节都是真实的。事实的真实性是评论节目的生命, 更是新闻的生命。

(四) 述评结合的表达方式

“述评结合”的表达方式是新闻评论节目最大的特点, “述”是指对事件缘由的追踪、采访和调查的过程, “评”是指记者现场评论、主持人点评或解说、旁白等。

电视评论节目中的“述”是利用电视独有的声画结合的表现手段来展现事件, 相对客观的一种表达方式, 观众在记者调查采访的过程中能产生强烈的带入感, 节目中所用的反映事件的客观事实来逐步引导观众, 把观点都蕴含于内容选择上, 使评论观点易被理解和接受。

电视评论节目中的“评”则是体现出某种人文情怀的表达方式。在主持人评论节目中, 主持人常常把个人的经历与感受带进节目之中, 评论借助于有感情有性格、有语言有表情的实实在在的“人”发出, 使电视评论类节目增添了一种人格化魅力。

(五) 节目模式多样化

样式是内容的载体,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除了在内容上出新以外, 还开创了评论节目的独特样式。

1. 三段论式

三段论式即“主持人引论”+“新闻时事展现”+“主持人总结性评论”。这一模式的代表节目是《焦点访谈》, 它的节目模式具体是:首先是介绍新闻事件及背景, 然后记者现场追踪采访, 以采访加叙述来逐步推理展现新闻事实, 期间穿插议论, 最后由主持人作总结性点评。

2. 访谈式

访谈式的评论节目是由主持人在演播室或现场与谈话对象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访谈, 以对话为主要形式。

在这类模式的评论节目中, 主要是以持人以提问的方式来推进整个事件进程, 谈话者则是回答问题, 表明态度, 发表评论等, 其访谈对象多为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某方面相关的专家。这类评论通常作为新闻节目中的一个板块出现, 最大的看点就是各种观点的相互碰撞, 现场交流感非常强, 引导观众在访谈嘉宾的观点较量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漫说式

这类模式最初在凤凰台运用最为广泛, 漫说新闻式评论是一边放着新闻录像, 一边告知观众事件的经过, 一边还要对事件作及时的评论, 告知事件的过程与评论的过程紧密融合在一起。这种模式在民生新闻方面最为适用, 例如江苏卫视的《南京零距离》, 在漫说式评论模式中, 评论者用不紧不慢的语调缓缓道来, 更像是拉家常一样, 将繁杂的生活琐事慢慢理清, 让人感觉舒心。

摘要:电视本身的魅力令人们感到新奇, 而作为真正让人们参与其中、感同身受的电视评论节目的魅力更是不言而喻。本文通过论述对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焦点访谈》,节目特色

参考文献

[1]张永德, 李成.《城市电视台评论节目的定位与运作》.《新闻爱好者》, 2003年4月.

[2]周陆军.《论电视评论中的现场述评》.《电视研究》, 2000年第6期.

上一篇:俞敏洪托福词汇串讲注释版下一篇:《FLASH动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