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2024-11-16

我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共11篇)

1.我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篇一

《我是最弱小的吗》说课稿

争胜小学王丽燕

一、说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小学语文S版第四册第28课的内容,本文讲述了五岁的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虽然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里行间,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发人深省,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围绕训练重点,依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自觉保护弱小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要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教法:

1、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文中的重点句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入情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深入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在情感体验中受到美的熏陶,把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2、启发引导法: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我”的行为、言语、心理和情感,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借助读、议、说、写等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使学生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享受到美的乐趣。

3、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借助教学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雨前蔷薇花的美丽和雨中花儿的娇嫩脆弱,从而理解萨沙保护弱小的的行为是可贵的,并真正获得思想启迪。

三、说学法:

让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把读,议、说,写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巩固,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抽同学读,开火车读,完成摘苹果的游戏。

2、出示课题,请同学读课题,让学生读了课题后质疑:“我”是谁?“弱小”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文中谁是最弱小的?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质疑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习自觉性。】

环节二品词析句,体会思想

一、图文结合,学习一、七段,感受野蔷薇的“美”与“弱”:

1、出示课件,显示大森林中野蔷薇美丽的画面,同时,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夏季的一个假日里,天气闷热,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和哥哥托利亚在父母的带领下,一起到大森林中去游玩,森林景色很美。

请小朋友在文中找出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谈谈体会。

野蔷薇开了一朵粉红的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那么娇艳。

“娇艳”一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在教学时,我采用两种形式让学生感悟。第一种用让学生给娇艳找出近义词,(美丽、好看、鲜艳„„)然后换读,体会娇艳的妙;第二种(出示课件)从图入手,“你能从图中找到野蔷薇和铃兰花吗?”学生虽然从未见过野蔷薇和铃兰花,但却能根据文中的描写感觉出大片盛开的是铃兰花,而被这大片铃兰花所包围的正是野蔷薇。第一次感受野蔷薇的弱小。

学生先闭目想象眼前的景色。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仿佛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要读出什么语气?(愉快、开心)

二、感受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品质

1、他们一家在森林里怎么玩的?(聊天、看书)假如你和妈妈在一起是怎样聊、天的?(创设情境练习说话)爸爸看书看得怎么样?(聚精会神什么意思,你能用聚精会神造一个句子吗?)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一家人?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天气有了什么变化?突然,响起了轰隆隆的雷声,掉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哗哗哗地下起来。(出示课件)你想到了什么?你要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句话?(着急,扫兴)一场突然而来的大雨,他们一家认识怎么做的?(哥哥托利亚赶忙从背包里拿出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萨沙穿上。)五岁的萨沙对妈妈的做法很不理解,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有了一场对话。

2、再次默读课文,找出对话,请用“——”画出妈妈的话,用“﹏﹏”画出萨沙的话。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领悟角色心理,读出不同语气。(课件演示三次对话,全班同学领悟对话的深刻含义)

第一次对话“妈妈,托利亚把雨衣给了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呢?” 抓住“不解”一词,引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呢”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作风的心理。理解妈妈的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在朗读中体验到父母对萨沙的影响是多么深刻,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你要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次对话?(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示范。萨沙:疑惑不解;妈妈:理所当然)

在学生理解了妈妈的话后,教师问:大家发现了没有,在雨衣的传递过程中跳过了一个人,那就是:托利亚,猜想假如妈妈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亚身上,她会怎么做?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托利亚的微笑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有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的品质。

第二次对话“那我是最弱小的吗?” “你谁也保护不了,不就是最弱小的吗?” 通过与上句的对比“如果刚才是因为不理解妈妈的做法而提问,现在又问,表达了萨沙的什么想法呢?”引导学生体会萨沙不相信、不甘心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示范。注意读出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不服气。妈妈:反问句,问句本身就是答案,语气上扬,表示强调。)

3、萨沙发现谁比他更弱小?(课件出示)

(2)大雨已经打掉了蔷薇花的两片花瓣,花儿无力地低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纤弱。

(这一句抓住“大雨、低垂”等词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的无助,再让学生回过头来再读第一段,问:“再读,你有没有读出和刚才不同的感觉?”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怜爱之情。)

学生会顺其自然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萨沙,生发出“这么美的花,多么可怜。”、“多么需要帮助呀!”的情怀。这种设计,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与体验中还原文字所描绘的情景、意向、画面,为学生体会文字意象背后的“意旨”打开一扇走向无限的窗口,是阅读具有参差性。

【充分、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词句内容的深切感悟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既切实有效,又情趣生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4、、假如你就在这朵弱小的野蔷微的旁边,你想说点做点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萨沙是怎样说怎么做的吧!找出有关语句。

5、出示句子: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萨沙在大雨中把自己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的动人情景。再读句子,找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谈谈体会。

第三次对话“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哦,现在你是强者了。” 先指名读,问:“这时萨沙还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吗?”学生答“他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然后师生分别扮演妈妈和萨沙,让萨沙用肯定的语气告诉妈妈:“妈妈,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通过句式的变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萨沙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6、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引导学生体会萨沙的自豪、自强与自信。

环节三总结全文,感悟升华

1、在倾盆大雨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面:托利亚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萨沙又把雨衣盖在了纤弱的野蔷薇上,他们一家保护弱小的品质真令人感动,更值得赞赏的是萨沙小小年龄就具有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你想对萨沙说什么?对他们一家人说什么?

2、、萨沙不愿做一个弱小者,并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是弱小的”,你们也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你们愿意做一个弱小者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经历或自己知道的有关事例。请用“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练习说话。

3、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同学们像文中的萨沙一样,自觉保护弱小者,那时,我们不仅给予他人快乐和幸福,还可以使自己更加懂得爱的真谛,我们的世界也将因为关爱而更加美好!让我们带着自信、坚强,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引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应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我的板书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语言简洁,条理清晰,把握重点,表明中心,便于学生理解。

2.我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篇二

一、反思记录得失

教学过程中那些诸如预设教学目的、引导课堂共振等做法, 课堂中一些随机应变的措施, 各种教学思想变通应用的过程,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创新的细节等等, 详细完整记录下来, 对以后教学时在此基础上有效完善、推陈出新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而记录下课堂教学中那些疏漏失误、有失偏颇之处, 对它们进行梳理、反思, 并对其作深刻的探究和剖析, 可使得我们对自身教学习惯有更深的认识。

在《画里阴晴》的教学设计上, 把抽象的观点用作者自己的画作进行匹配, 比较容易理解, 是一个由浅入深实现快速有效引导的成功之处。但是在对第一段的解读上, 对“湿”这一字的重点抽读上, 只是停留在对写法的分析, 没有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意境美, 从而显得和下一段过渡的生涩。

由此想到, 之前上过的选修文本《氓》时的情景:

本课时整体感觉比较满意。总结起来有两点成功之处。

(1) 镜头设计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研读文本的积极性。镜头设计要考虑故事情节、人物、背景 (景、物) 、设计意图说明, 要求学生说明或描述设计内容及设计目的, 能激发学生把握这首诗的情节、人物性格、 情感心境。让学生尝试当导演, 符合高一学生的表现欲望, 能使他们的才情与创造性得以发挥。

(2) 古代民歌与当代流行歌曲交相辉映。《氓》是反映爱情的民歌, 是选读课文。它包括了一个记叙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婚变、 被抛弃的完整过程, 在不同阶段适当地联系当下流行的爱情歌曲, 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另外, 引用了王国维、纳兰性德等人的诗词, 也丰富了课堂内容, 增添了语文课堂的诗意性。

二、反思记录真知

我始终尊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他们总会迸发出一些让教师始料未及的认知火花, 无论成熟的或是玩笑的, 只要是有益于课堂的, 教师都应当予以充分肯定。这既是对学生的赞赏也是对课堂思维活动的激励。很多时候学生的这些见解也恰好会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顺着这些思维教学有时候会更有效达成教学目的, 反之亦然。比如在比较东西方画作的异同时, 有学生从气势的角度进行分析, 与教师预设的角度 (笔调和色调) 不相符合的时候, 如果一味固执引导学生沿预设去思考, 而没有认真接受甚至考虑学生的观点, 则很容易会导致课堂思维的中断, 从而产生被排斥感而降低学习兴趣。

又如: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 当老师讲到, 李白一生“云游四方”“酷爱隐居”时, 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见解——

我不同意余秋雨《梦西湖》中对古人隐居的看法。所谓文化的浪费, 应是指文化的消耗, 与其说隐居者“影响了文化的突进”, 不如说是“保留了文化底蕴”;与其说他们“把一切埋进了一座座孤山”, 不如说是“把文化的火种隐藏到了世俗到不了的地方”。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清风朗月般的美丽, 他们在独善其身中进, 在繁芜喧嚣中退, 进退都没有被红尘的玷污与湮没。他们是喧嚣世间中冷静的灵魂, 为燥热的社会注入的一抹清凉。在一定意义上说, 他们是在创造着文明与文化。

这些比较独到的见解虽然与教师的预设有一些不调和, 但这些恰恰是最珍贵的学生的思维创造, 应该值得珍藏并加以赞扬。

三、反思记录再创作

中学阅读教学要求师生对教学文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也发现要让师生一个文本的阅读者转变为文本的对话者, 必然要经历二度创作的过程。“二度创作”的形式有转换文体的“二度创作”、转换内容的“二度创作”、模仿句式的“二度创作”。在每一次课后反思中, 详细记录下学生的理解和创作点滴, 既有利于当次教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也可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照。在教《画里阴晴》时, 有学生结合导读中的“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一句和作者的课文插图创作了关于雨后江南的诗句, 并赋题《烟雨江南》:

斜雨青烟绕方畦

墨撒苍穹泪未滴

灰石白壁静安卧

共享江南多雨时

又如, 在上学期的林清玄的《好雪片片》中, 课后练习中, 有学生写下了这样的小诗:

那纷飞的雪片那久违的笑容

那细密的脚步那明镜的善意

是心底的声音

从陌生到熟悉

从厌恶到欢喜

那每一个眼神

都是一次心灵的对接

让我们在爱的世界里

感受雪花的明净

可能这些文字都比较稚嫩, 但是学生的二度创作的最美丽的果实, 应该加大学生对这方面能力的积累和操练。

四、反思记录巧妙瞬间

具体课堂实践中, 随着师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断深入, 各种不同思考方式和情感体验的交织, 往往会因为一两个很小的思维点而瞬时产生智慧的“火花”, 这些“火花”常常在随机教学环境下突然而至, 也会因时过境迁早早被遗忘。如:学习《琵琶行》时我就记录下了这样一个瞬间。

这一节课, 整体上符合课前预设。但在鉴赏“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曲中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时产生了分歧:有学生认为此处高亢、激越的旋律, 是琵琶女沉思后, 找到生命出口, 重拾生活信心的表现;有些学生否定这种观点, 认为这是琵琶女对重色轻才的社会的抗议, 是自己愤懑情绪的迸发!这种争议是我始料未及的! 让人很兴奋!

到底哪种观点更有道理?在学生陈述完自己的理由后, 我引导学生重读文章, 分析哪种观点更合理。在对文章一番梳理, 尤其是分析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后, 学生理解到:诗人同情琵琶女的遭遇, 联系自身境遇, 洒下伤感同情之泪, 就连诗人自己也未曾照到生命的出口, 何谈琵琶女的觉醒呢!

五、反思记录新思路

以新课程的基本主张为参照, 及时记录教学过程甚至教学目标的相关得失, 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结合实际学情, 对教学设计再加工, 可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长期保持教学反思的习惯是短时间提升教学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如:学习《我与地坛》时, 我再两个班级分别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个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相对较高的班级, 从事先了解的作者进行课堂导入, 让学生在课前对生命和亲情的有所感悟, 把文本、作者经历、读者自身通过自学的形式获得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而另一个语文水平相对较弱的班级则通过以相关的事例来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或者所知的类似事例, 通过回忆与分享, 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上, 首先要明确的是教学内容, 也就是“教什么”。《画里阴晴》教学亦如是。所以我认为应该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上, 决不宜急于求成, 要求达成多个的目标, 应该始终以一个主题为教学核心, 由浅入深, 画轴式自然展开。

2.教学方法上, 切不可不顾教学内容和学情, 为了方法而使用方法, 这是最低级的错误。应选择最适合所教授学生思维特点的, 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循序渐进, 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3.教学设计上, 加大有效教学的力度, 利用高效的教学理念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争取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 让更多学生达到“我要学”的学习觉解。

4.课堂延伸上, 一是要坚持衔接原则, 所有的延伸都应以课堂为基准出发点, 既不能是课堂的重复, 也要讲究延伸的度。我这节课的作业就题论题, 仅是要求学生寻找中国画里的相关画作及关于雨的古代诗歌作品, 没有做到有效的课堂延伸, 需要反思再设计。

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篇三

1.强化初读,使学生有所知

感知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实践、自觉朗读来完成的。完成这一过程教师应有意引导,让学生对课文的含蕴有所感知。在教学中,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弄明白文章所写的事情。在学生了解本文所写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读书中对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2.精读揣摩,使学生有所悟

在初读的基础上,精读的重点首先应放在深入领会“妈妈”两次说话的用意上: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意在教育萨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护弱者;第二句话“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是在激励孩子。可变换形式反复朗读,然后进行句式练习:“妈妈”说的第二句话还可以怎样说?(①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②要是你能保护别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让学生理解“妈妈”对萨沙的良苦用心。同时,联系前文一家人递让雨衣的情景,让学生对“妈妈”的话有更深刻的感悟。其次是重点读好萨沙说的三次问话:第一句“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指导学生体会萨沙不懂他们为何这样做的心理,读出天真幼稚的语气;第二句“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揣摩萨沙不甘为弱、也想保护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萨沙把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之后说的话,“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这一句要指导学生体会萨沙的自豪感,因为他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够保护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了。这样,通过学生不断深入地朗读,不仅培养了语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3.赏读激情。使学生有所得

这一环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萨沙一家人的高尚品质,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萨沙家庭中的一员,在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的同时,赏读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萨沙一家人行为的描写,让人物的言行有一个无比美好的背景:广大的森林中间,宽阔的旷地边缘,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披盖着梅红色的雨衣,一家人在滂沱大雨中谈笑风生、情深意浓……伴着优美的音乐,在人情人境的朗读中感情得到升华,人物的品质行为得到内化。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讲的是国外的一个故事:一个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哥哥托利亚,弟弟萨沙)来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场大雨袭来,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给了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五岁的弟弟萨沙,妈妈还告诉萨沙: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可萨沙不这样认为,他以自己的行动(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这篇课文中内容比较浅显,因此我首先把读通读顺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抓住萨沙的几句话感悟人物心理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我通过预习、范读、指读等方法完成此教学环节,然后抓重点语句,体会萨沙的心理,从而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在本节课中,我还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萨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我先让学生从找句子、读句子再到悟句子,去体会人物不一样的心理变化,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并通过指名表演,小组表演,男女生分组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角色体验。最后,我参与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表演,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表演得一次比一次成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后,我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在平时,你都保护过谁?为什么?学了这篇课文后,今后你打算怎样做?使学和说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和物,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4.《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反思 篇四

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

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引出蔷薇花以后,再对比着读读蔷薇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状态,使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然后以此引入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这样的设计,看似顺水推舟,但实际上从蔷薇花的弱小到妈妈和小萨沙的对话,在教学环节上有些脱节。经过思考,我觉得可以作如下的修改:读题后,先让学生谈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追问:谁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呢?(妈妈)由此引出妈妈和小萨沙对话,教学环节上更加紧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说:当教学在滂沱大雨中弱小的蔷薇花的时候,我设计了“在滂沱大雨中,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会说些什么?”来引导学生进行想像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能较好的站在蔷薇花的立场,说出蔷薇花无奈,沮丧,希望得到帮助的心情。使蔷薇花弱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印迹。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设计了“当蔷薇花受到了萨沙的保护,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并能以此为快乐。

5.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篇五

面对这两个题目,很明显“保护”一词是关键词。如何理解保护?怎么保护?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这是一种爸爸心中的那种“保护”,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妈妈的那种“保护”,萨沙把雨衣给了蔷薇花,这是萨沙心中的“保护”。这种“保护”在传递着。所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题目,其实就是思考保护、传递保护。

生活中,这种传递是存在的,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拥有过这种“保护”,但为什么没有写成这样的文章?也许是因为太普遍了,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到这种保护是一种“应该”,也许是因为我们在传递上做的不够,缺少着思考。萨沙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创造,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启迪,或者说是唤醒。因此,这一课的教学,除了引导学生完成这篇文章的任务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传递,思考如何创造性地进行传递。我个人认为,这是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一笔,不可忽略。

6.我不是最弱小教学反思 篇六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是课文中萨沙所说的一句话,萨沙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给妈妈看,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我更弱小的蔷薇花。这篇课文语言浅近却喻理深刻。课文中的几处对话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感悟。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从生字“弱”入手,让学生用“弱”组词,引出“弱小”一词,让学生理解“弱小”和“最弱小”的意思,再引入课文。我让学生在初读以后,说说课文描写了几个人物和几种花,再根据以上问题的答案,通过填空的形式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故事,有了老师的提醒,通过填空的形式,学生很快就能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对于低段的小孩子概括能力不强的这一弱点,填空的形式很适合他们。在学习课文中妈妈与萨沙的对话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妈妈和萨沙说的话,在让他们读一读萨沙说的话,有什么特点。他们想了一下后就发现了,萨沙说的话都是问话。同时这三句话是萨沙不同心情下所说出来的,我就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来感受当时萨沙说话的心情,首先是疑惑的,接着是不甘心,最后是高兴的自豪的,同时让他们说一说疑惑什么,为什么不甘心,最后又为什么会觉得很自豪,这样自然而然的他们读懂了对话的内容,同时在教学妈妈说的话时,让他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最后,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你保护过弱小的吗?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质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7.我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篇七

一次偶然给了我不小的启示。

我经过一个班级门口,有一个学生问我下节美术课上什么内容,我想了一会儿说:“你们想上什么课?”他回答我:“手工课。”我一惊,这叫我怎么办?还有两节课的时间,而我现在一点准备都没有。我急忙回办公室,着手准备。想了一会儿,我决定让学生学习剪纸。剪刀比铅笔更敏捷,一剪在手,就可以轻松随意地表现自己心中的想法,可是凭空剪出一幅图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8.我是最棒的作文 篇八

从前,有一个动物王国,里面住着可爱的熊猫妹妹、苗条的长颈鹿姐姐、聪明的牛叔叔、快乐的蜗牛弟弟……各种各样的动物都汇集在这个人们永不相信的地方。有一次,动物王国要举行激动人心的选美比赛。

熊猫妹妹既开心有失落。开心的是,选美比赛又开始了。失落的是她太胖了,参加不了选美比赛。过了好些日子,没几天选美比赛要开始了。熊猫妹妹突发奇想:“我既然想参加选美比赛,干嘛不问问长颈鹿姐姐和山羊阿姨变苗条的秘诀呀?”于是她收好了喜爱的蓝背包,像山羊阿姨的家进发。她走呀走呀,翻过了大山,穿过了沙漠。终于来到了山羊阿姨的家,她谦虚的问:“山羊阿姨,您能告诉我,为什么您能如此的苗条呢?”山羊阿姨听到有人赞赏她,便骄傲起来。她傲慢地说:“苗条?哈哈,我天天都只吃几株嫩草和几口泉水,怎么不会苗条?你看看你,体积那么胖,天天都吃那么多的竹子,那么多的泉水。能不胖吗?”熊猫妹妹听后答谢了山羊阿姨,就就回家了。可是熊猫妹妹不但没瘦下来,还非常无精打采。于是她想:“看来这方法不好。我得赶快去树林找长颈鹿姐姐。”

于是熊猫妹妹又踏上了路程去找长颈鹿姐姐。因为熊猫妹妹的家里长颈鹿姐姐的家很近,没过多久,熊猫妹妹就到了长颈鹿姐姐的家。她紧张地说:“长颈鹿姐姐,我不久前向山羊阿姨问怎么变苗条,山羊阿姨告诉了我,可是不管用,你能告诉我吗?”长颈鹿姐姐抚了抚熊猫妹妹的头:“呵呵,变苗条?你只要跟我一样,天天吃树叶就可以啦!”“真的吗?”熊猫妹妹轻轻地问。“当然!”长颈鹿姐姐温柔的回答道。熊猫妹妹很开心,向长颈鹿姐姐告别后回到了家。日子一天天过去,熊猫妹妹越来越没精打采了。这时候,她向好朋友牛哥哥询问:“牛哥哥,我想变苗条,于是我问了山羊阿姨和长颈鹿姐姐,她们教我变苗条的方法。可是,我现在反而无精打采的了。”牛哥哥笑着说:“哈哈,我的好朋友呀,就算你不苗条,可是你难道不快乐吗?所以,做好最真实的自己,让别人说去吧!”熊猫妹妹顿时领悟,她开心地说:“谢谢你好朋友!”之后,熊猫妹妹再也不会无精打采了。

9.我是最棒的叙事作文 篇九

在家里,我经常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按摩,捶背,所以手法十分熟练。爷爷经常称赞我按摩按得好,以后可以当按摩师,或者自己开家按摩店,店的生意一定会红红火火,说不定还能一铺养三代。听了这些话,我心里比吃了密还甜。所以,我在家里便成了名副其实的按摩师。在读二年级的`时侯,我还给班主任按摩过呢!那天,胡老师已经连续上了三节课,还要给我们班上两节课,这怎么受得了呀!等她再给我们班上了一节课时,她已经累得不行了,走到椅子边,坐了下来,说:“好累啊!”老师的这句话被耳尖的我听到了,我立刻飞奔到老师身边,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我来帮您按摩吧!”胡老师听了我的话,脸上流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但过了一会儿脸上就出现了昔日的微笑,说了声:“好!”示意我给她按摩。我就先从老师的肩膀按起,再按左手,左手按完按右手,最后捶背。我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帮老师按摩,一直按到上课。课上,看到胡老师精神抖擞地在讲台上讲课,我心里美滋滋的,因为这里有我的功劳,我的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从那以后,我便经常给胡老师按摩,胡老师也和爷爷奶奶一样表扬我按摩按得好。在期末考试的成绩单上,胡老师给我的评语是这样写的:你是班长,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当老师不在时,你总是把学生的纪律管得很好。班里的任何小事,都是你主动帮老师办好,根本不用老师操心。体育方面你也很有天赋,在校运动会上,你的铅球成绩总是拿第一名、第二名回来,为班级争光。许多老师都羡慕我有你这么一个小老师,希望你以后能够再接再励,加油!从那以后,我就把胡老师的话放在心里,争取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做一个最美的学生。

我不但尊敬长辈,还十分爱幼呢!学校食堂每星期五都会有牛奶分,但我从来都不会自己把牛奶喝了,而是带回家给弟弟喝。有一次,学校分了一瓶“营养快线”,我看见别人都在喝,而且闻到了牛奶的香味,此时,我多么想喝啊!我想:这“瓶营养快线”这么大,里面牛奶这么多,我喝一点没关系的,当我要拧开瓶盖时,又想到:如果我喝了,弟弟看到牛奶少掉了,说不定会哭呢,我可不希望他哭。于是,我便没有打开瓶盖。最后,我把没有打开的“营养快线”交到弟弟手里,可是他竟然说跟我一起分享,他这可是第一次!这一定是我的爱心打动了他,使他长大了,懂事了,懂得跟人分享了!

我更是一个有金子般心灵的好学生。有一次,我们一家四口要去磐安玩,去之前要先去加油站加油。爸爸在加油时,我去上厕所,发现在洗手池边有一个红红的钱包,打开一看,里面都是百元大钞,我看了一下周围没人,无法归还失主。当我再次打开钱包时却发现了一张身份证,我就毫不犹豫地拿着钱包和身份证去问正在给别人加油的一位阿姨。阿姨看了一下身份证上的照片,对另一位阿姨说:“小芳,这是你的吧?”那位阿姨接过钱包看了看说:“是的,是的!是谁捡到?我得谢谢她!”她从刚才那位阿姨那里知道是我捡到的,想向我道谢,我却早没了踪影。

10.我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篇十

《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是浙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三单元《劳动最光荣》的第一课,其主要教学目标是“懂得国家建设和人们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尊重并感谢各行各业劳动者”。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如下资源:通过“我们一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哪些人的辛勤劳动?”讨论让学生理解劳动者值得尊敬;通过学习掏粪工人时传祥和水电修理工徐虎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劳动不分贵贱;通过调查采访身边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果实的好品质。我讲授的是第一课时,当今部分少年儿童劳动观念比较谈薄,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思想上存在轻视劳动,尤其是轻视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生活上不爱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本课内容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劳动教育,与有关的内容有:一年级上册有“让我自己来吧!”的内容,一年级下册有“今天我当家的”内容,二年级下册有我们生活的地方(社区)的内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七彩的社会生活”中的第一课“生活中的你我他”关键词在于职业。三年级下册 “可爱的社区人”,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中“了不起家乡人”,这些都是从自己生活的地方、身边的事渗透了劳动光荣、劳动者受尊重的情感教育,而六上则扩大到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这里体现了一个螺旋上升的教学目标。

细细地品味这堂课,我有得有失,我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每一环节,体现课堂的实用性。但讲授完问题也有很多。

1、“社会需要各行各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这个道理不需要很多的讲解,学生就会明了,况且在浙教版三年级《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中也有这样的教学目标。但事实上,即使非常明了这个道理的成人,也并不是“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尤其是一些最普通的行业的劳动者,相反,不少的人都存在轻视、甚至鄙视这些行业的劳动者的状况,几乎很少有人以从事这类行业为荣。

2、虽然很少有人公然认为我们目前的.劳动有贵贱之分,但是不可否认,现代行业在社会上、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有高低。在职业的选择上,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优势行业”。况且学生选择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和是否认同“劳动不分贵贱”没有必然的关系,也就是说,当我们认同“劳动者人人平等”这一理念,并不能要求学生未来需要从事某一行业。

3、“劳动光荣”一般相对于“不劳而获可耻”而言的,当大家都是劳动者的时候,如何感受光荣?——尤其是“弱势行业”的光荣?当我们撇开“人格平等”这一纬度来谈论“尊重各行各业的人”时,又怎样让学生感受弱势行业的人们真正值得尊重?显然,该课的教学,一方面需要让学生重新认识各行各业、尤其是弱势行业的“光荣”之处,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在情感上进一步悦纳弱势行业的劳动者,从而在心里真正尊重每一个行业的劳动者。

11.《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学反思 篇十一

我为什么要用《往前走一步,就是创造》这个题目来思考这一课呢?今天早上,骑车到学校来,一直思考这一课该怎么去理解。我们知道,这一课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最美的,是萨沙理解他**的话之中所做的行动。可以这么说,他妈妈也不会想到会有这种结果,这就是萨沙这位四年级学生的创造。而这个创造就是萨沙往走了一步。

课后的第四、五两题是这样的:

读读想想,说说“‘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及“‘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两句话的意思。

你遇到过比你弱小的人吗?说说你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面对这两个题目,很明显“保护”一词是关键词。如何理解保护?怎么保护?其实就是往前一步。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这是一种爸爸心中的那种“保护”,是爸爸的`那一步,妈妈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的那种“保护”,萨沙把雨衣给了蔷薇花,这是萨沙心中的“保护”。这种“保护”在传递着。所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题目,其实就是思考保护、传递保护。

生活中,这种传递是存在的,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拥有过这种“保护”,但为什么没有写成这样的文章?也许是因为太普遍了,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到这种保护是一种“应该”,也许是因为我们在传递上做的不够,缺少着思考。萨沙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创造,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种启迪,或者说是唤醒。因此,这一课的教学,除了引导学生完成这篇文章的任务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传递,思考如何创造性地进行传递。我个人认为,这是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一笔,不可忽略。

怎么去引导?一是让学生想像自己被父母或者他人保护的事,写成短文。二是引导学生思考着自己如何面对未来新的保护。三是懂得一种感恩,明白爱的存在。因为接受保护本身就有着感恩,就有着爱。妈妈接受爸爸的保护,心中爱着爸爸,我接受**的保护,心中当然爱着妈妈。蔷薇花接受着萨沙的保护,同样也有爱,花也爱着萨沙,这种爱在哪里?这就是第二段所写“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母亲和孩子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

也许有的学生会说,萨沙这样做不好。我觉得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为学生补充一下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定会有爱的回报。过去,我读过日本一博士的研究成果,这位博士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现,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你对一杯水说好话,水的结晶体就非常美,你对一杯同样的水说不好听的话,唱难听的歌,结晶体就非常丑陋。孩子对蔷薇花这么好,蔷薇花一定会感动,一定会把美丽还给人间。如果人们都不理它,它同样不会理人类,它会让你讨厌这个世界。

上一篇:社会治理新体系下一篇:给自己一些鼓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