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品发展历程

2024-09-16

中国小品发展历程(8篇)

1.中国小品发展历程 篇一

1978年以前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

一台使用封闭式压缩机的冰箱。1956年,沈阳、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始生产冰箱,供医院及科研单位使用,并试产了集团用洗衣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天津712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制造的显像管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标志着当时中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水平。

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洗衣机。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712厂诞生,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大幕,但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

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随后,波轮式套桶洗衣机在无锡洗衣机厂试制成功。

1978年~1983年 1978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轻工业部同纺织工业部分开。为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了五金电器工业局。同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计委)计委决定,由轻工业部统一归口管理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家用电器工业,并将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列入国家和部管计划,同时对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家用电器零配件和原材料(如冰箱压缩机、洗衣机定时器、ABS工程塑料等),由国家列入进口计划,轻工业部统一分配,解决了重要零部件配套问题,这对促进各地主管部门重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国家还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79年4~5月,以轻工业部部长梁灵光为团长的中国轻工业代表团访问日本。在考察期间,同日本著名家电公司洽谈引进冰箱心脏部分——压缩机项目,该项目于1984年正式列为国家重点项目。7月,轻工业部五金电器工业局在苏州召开了全国家用电器发展规划座谈会,此次会议被称为“家用电器发展誓师大会”。会上规划重点省市二轻系统集团所有制机械修配厂、五金厂、工具厂转产洗衣机、冰箱、电风扇和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产品定点生产工作,利用集体经济资金发展家用电器生产,并对转产的家用电器生产的供产销和基建投资技术改造措施费用,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进行了综合平衡,妥善安排;会上同时制定了1979年~1981年3年发展规划。为了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和制定统一标准,1979年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日用电器工业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

1981年,中国家用电器工业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家用电器工业局从五金电器工业局独立出来,主要负责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10月,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中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3年,轻工业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对市场需求变化预测的指示精神,对全国421个家用电器企业、192个商店(商场)和20196户城市职工和农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家用电器产销调查和预测。这一年洗衣机产量由1978年的400台上升到365万台,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热潮,大约有40多个厂家先后从洗衣机技术先进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引进技术60多项。从1983年起,中国开始引进冰箱压缩机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1984年~1986年

1984年2月,电子工业部做出了加快彩电国产化步伐的决策,开始实施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

1985年3月和9月,计委、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经贸委)、轻工业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冰箱、洗衣机专业会议。这是国家对家用电器工业发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最后形成了国务院以国发[1985]77号文件,批转计委、经贸委、轻工业部《关于加强电冰箱行业管理,控制盲目引进的报告》,确定了“七五”计划期间42个定点厂,引进规模为842万台。9月,电子工业部承建的23套卫星电视接收站全部开通,实收效果良好。年底,第一批采用国外技术设备生产的冰箱压缩机投放市场。

1986年,广州建成了从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与此同时,北京也建成了从飞利浦设在意大利的“伊瑞”公司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这两个冰箱压缩机厂对保证发展冰箱国产化起到了重要作用。7月30日,经贸委等8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落实三包的规定通知》,对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和收录机这6类家用电器(包括进口零部件组装的家用电器)的三包办法做出了统一规定,1986年10月1日起实行包修、包退、包换。10月,国家决定把彩电国产化作为重大项目列入“七五”计划。12月底,颁发洗衣机生产许可证大会在上海召开,首推生产许可证制,当时共计43家企业和43个产品领取到生产资格证明。

1987年~1989年

1987年3月,彩电国产化的工作方针被确定为“引进、消化、开发、创新”。7月,中国彩电(北京牌8308型PS47cm彩电)首次获国际金奖。同时,为表彰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家用电动洗衣机及其安全要求”国家标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级重大奖励。这一年,首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展览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以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参展团的300多个家电制造企业参加了展览,由此拉开了中国家电业会展文化和会展经济的序幕。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空调—KF-19G1A“雪莲”在华宝空调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一个新时代,这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空调行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同年,琴岛—利勃海尔四星BCD-212升双门冰箱,上菱四星BCD-180升双门冰箱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这是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质量最高荣誉奖。10月,第二届全国彩色电视机质量评比结果揭晓,熊猫、金星、牡丹等58种型号的18英寸彩电和海燕、金星、宇航的3种型号22英寸彩电获一等奖。这次评比结果表明,中国自己生产的彩电从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已接近或达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1988年国家机构进行改革,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于12月13日在北京正式成立;12月19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

1989年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从该年2月1日起对彩色电视机实行专营管理,并开始征收彩电特别消费税和国产化发展基金。8月,机械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在京发布《彩电综合标准》,总共包括344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73个,行业标准171个,它的贯彻实施标志着中国家电的质量和可靠性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11月,北京市利用外资建成的最大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举行开工典礼,该公司是中国第一个被认证向美国出口的显像管生产企业。

1990年~1993年

1990年1月,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录像机生产线在南京无线电厂投入试生产。5月底,“第二届全国家电产品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20世纪90年代家电行业最为宏大的展览会,展示了许多名优新产品,小家电品种数量占绝对优势。7月份,广东珠海压缩机厂生产的空调压缩机成功出口,这是中国压缩机行业首次打入国际市场。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于11月在南京成立,至此,中国“七五”期间规划的陕西咸阳、北京松下、上海永新、南京华飞4个项目全面投产,中国彩电生产配套能力大大提高。11月,“全国电子工业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会议”和“全国第五次彩电国产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991年,众多家电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杭州冰箱厂率先研制成功替代氟利昂的新型冰箱制冷剂R500,并推出具有“除臭保鲜”功能的冰箱。截至1991年,已有23个企业的24个产品获得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认证。10月底,轻工业部召开“房间空调八五发展规划座谈会”。会议讨论和编制了中国第一个房间空调发展规划。自此之后,尤其是90年代初突破定点生产之后,中国家电业进入全面快速增长期。年底,企业调整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北京的白兰、白菊电器公司合并,成立兰菊电器公司;同月,琴岛海尔集团公司成立。

1992年1月,由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单位研究开发的集成电路CAD熊猫系统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它的研制成功对中国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CAD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组团参加“德国科隆家用电器及用具展”,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参加德国科隆展,共有10个企业参加,中国展区引人注目。4月,青岛冰箱总厂经过DNV国际专家严格审核,率先在行业内通过ISO9001认证。5月,“全国集成电路设计(ICCAD)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研究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确定了集成电路定点设计单位的基本条件等。6月,青岛冰箱总厂上半年冰箱出口量达8万台,成为世界级供应商,同时成为亚洲地区出口德国市场冰箱最多的厂家;天津空调公司与土耳其合资兴建的一家空调工厂在土耳其建成,该厂技术设备全部由天津空调公司提供,这是中国空调生产企业首次在境外建厂。

1993年,电子工业部提出实施“大公司战略”,加快了彩电行业生产向大公司、大集团集中的过程,提高了彩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这一年,中国研制出氟利昂替代品CFC-11,解决了冰箱行业发泡剂替代难题。家电产品的开发也突出了科技的先导作用,许多企业在开发低氟产品、加强电脑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在国际组织的支援下,万宝、海尔、长岭、华意等公司纷纷推出低氟冰箱产品。琴岛海尔集团推出变频式空调。11月初,“北京国际家用电器产品及技术装备展览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首次主办的国际家电行业大展。12月初在河南新乡召开了“全国家用制冷CFC替代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国家用制冷行业CFC替代总体思路和战略。1994年~1996年

1994年,外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生产其名牌产品的基地。小天鹅公司与德国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11月11日正式签约合资建立博西威家电有限公司。12月5日,北京雪花电器集团公司同美国惠而浦电器公司合资成立北京惠而浦雪花电器有限公司。到1994年底,已有20多家企业与国外家电生产企业合资。这一年,为保护大气臭氧环境而在冰箱行业开展的CFC替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约有30家冰箱、冷柜生产企业获得或申报了蒙特利尔多边基金项目,不少企业推出了无氟或低氟产品。洗衣机行业中,由济南洗衣机厂独家生产滚筒洗衣机的局面已被打破,依靠引进技术,小天鹅、海尔、美菱和兰菊等企业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波轮式洗衣机向大容量发展,容量已达5.5公斤。空调产品日渐成熟,有8家企业年产量超过10万台,名牌产品正在形成。上海日立和沈阳华润两个压缩机项目在这一年投产,使空调主要配套件——空调压缩机的国产化配套能力大大增强。1995年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和电子工业部联合发表公告: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大屏幕彩电已经达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际同类产品水平,部分产品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同类产品水平。3月底在北京开幕的“1995北京国际家电展”集中展示了中国家电业的整体实力。1995年,中国家电制冷CFC替代工作进展迅速,全年家用制冷行业削减ODS物质比例达13.1%。5月,科龙公司宣布,容声全无氟节能冰箱技术通过国家科委鉴定。海尔、长岭、科龙、万宝等公司也已采用替代技术实现批量生产。利用微电脑技术武装家电产品成为潮流,继模糊控制技术成功运用于洗衣机中之后,华日推出了模糊控制智能冰箱。同期,第一台全塑外壳全自动洗衣机、洗衣脱水烘干三合一的滚筒洗衣机在海尔诞生。1996年1月8日,杭州西冷集团撤出“解百”和“新天龙”两大商场,在各方引起极大反响,有媒体用“专业市场和大商场叫板”来报道此事,反映出家电销售业态开始发生变化。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4月,国家“八五”重点特批建设项目河南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正式投产,年产玻壳达到1100万只,产品质量和规模都进入国际前列。7月,TCL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成立了TCL王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TCL电器(惠州)有限公司和TCL(香港)电子有限公司。康佳集团先后与黑龙江牡丹江电视机厂、陕西西安如意电视机厂、安徽滁州电视机厂联合,组建了康佳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此后,广东惠州TCL集团与河南新乡美乐集团实施资产重组,四川长虹集团与长春电视机厂、南通三环电视机厂开展合作。其他企业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及企业的兼并、重组势头也十分明显,科龙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先后在成都、营口建立冰箱生产基地;长岭集团和黄河机器制造厂联合组建长河集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兼并江苏黄河纽士威电器公司。

1997年~1999年

1997年2月,中国家电协会再次组团赴“德国科隆家电及用具展览会”参展,成交近5000万美元。这是中国一流家电企业首次在国外集体亮相,充分展示了中国家电业的实力。中国首次“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于4月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展览会有24个省份展团、617个企业参展。6月,“全国家用电器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企业共同提出《中国家用电器行业文明竞争公约》。7月28日,国家计委发布了彩电工业的发展状况和“九五”发展规划目标,宣布中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彩电工业体系,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名。10月,中国自主开发设计的首台超大屏幕(87cm)彩电在康佳集团通过了电子工业部主持的国家级设计生产定型。11月,16英寸彩色等离子显示屏由电子工业部55所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月,彩虹集团公司生产出中国首批40cm彩色显像管。

1998年,全球数字化浪潮已席卷到中国。年初,国产第一代全数字彩电投放市场。2月,中国第一条自主开发设计的超大屏幕背投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投产。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中国家电企业出口带来压力,但中国稳定的投资环境及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许多跨国集团注资中国,第二次合资热潮再度兴起。家电业出现了向IT业注资的现象,成为股市一个新鲜话题。

1999年1月底,14个家电企业在武汉联合发表《自律宣言》,抵制近年来家电市场上出现的乱搞“排行榜”、“市场占有率”等变相评比行为,呼吁有序竞争。7月,“1999家用电器电子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家电业首次召开该领域的研讨。同月,国家环境护总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签订了《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氟利昂替代广泛商业化障碍消除项目》(GEF项目)。9月,“1999中国家用制冷工业CFC/HCFC替代及节能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这是家电行业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召开该专题的研讨,标志着中国冰箱、冷柜、冰箱压缩机行业的替代工作已经进入尾声。10月1日起,国家轻工业局禁止生产浴用直排式热水器。年底,“第五次维也纳公约缔约国保护臭氧层会议”以及“第十一届破坏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公约缔约国会议”在北京召开,就保护臭氧层问题签署了《北京宣言》。1999年,信息家电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与彩电业密切相关的“机顶盒”产品,可上网的冰箱、微波炉等新产品话题不时出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联合开展了农村家电市场调查,农村家电市场备受关注。

2000年

进入新千年之际,一股投资互联网的热潮在中国大地兴起,家电行业表现得甚为积极。海尔、美菱、美的、春兰、TCL、乐华、科龙、小天鹅、长虹等纷纷宣布介入互联网,进军电子商务。新千年的家电价格战如火如荼。3月,海信空调首先降价引发大战;随后,海尔、格力、科龙、美的等6家空调企业组建反价格战联盟。而刚到5月,科龙就宣布大幅下调空调价格,6大空调企业反价格战同盟瓦解,空调价格陷入混战。与此同时,彩电价格也一降再降:6月,康佳、TCL、创维、海信、熊猫等国内9家彩电企业发起首届中国彩电峰会,制定彩电最低零售限价。7月,厦华、熊猫纷纷突破最低限价,彩电联盟不攻自破。8月,规范彩电市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彩电联盟的限价行为与《价格法》相抵触。随后,康佳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大幅降价,彩电价格战愈演越烈。6月,中国9家彩电企业决定联手应诉欧盟反倾销。9月,在上海举行的“2000年中国家电技术大会”在业内引起积极反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2000年有23家家电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

2001年

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数字电视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专项中列入了“数字电视标准研究制定专项”,数字电视标准制定进入实质阶段。

10月,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成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年底,信息产业部召开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会议,成立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标准工作组。2001年,洋品牌家电加紧向中国战略转移,松下、日立、东芝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日立、东芝、松下、LG、三星、A.O.史密斯等跨国家电企业纷纷宣布将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或转移生产线。而且,几乎所有洋品牌开始大幅降价,抢占中国家电市场份额。一键上网、数字电视、网络冰箱、智能家庭、蓝牙技术、蓝色家电、家庭数码、MP3、宽带、数码相机等信息家电成为家电新品研发重点,信息家电已取得明显进展。以连锁专营为基本业态形式的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国美、苏宁、三联为代表的“家电渠道大鳄”四处跑马圈地,抢占地盘。

2002年

2002年中国的家电企业频遭专利之困。3月,以汤姆逊为代表的1C、以飞利浦为代表的3C、以东芝为代表的6C等多家DVD制造商结成联盟,向中国DVD企业索要专利费,继而欧洲汤姆逊要求中国彩电企业支付专利技术费用。3月,信息产业部召开彩电企业座谈会并出台《关于促进我国彩电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彩电行业发展指明道路。国内外彩电品牌开始将经营重心转向高端的平板电视市场。长虹继续打造自己的背投帝国,TCL、创维几乎同时宣布将PDP电视价格大幅下调,随后LG、三星也跟进;液晶电视也不断突破尺寸和价格的极限,上广电宣布制造出40英寸的液晶电视。市场和消费者开始对平板电视高度关注。4月初,“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推广会”召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将原有认证制度统一为“中国强制认证”(简称CCC),进入统一目录的产品将于2003年5月1日起强制实施CCC认证。2002年,家电行业内的重组和整合趋于活跃,企业间资源共享的合作在加强,非国有资本显得非常活跃,国有资本在家用电器行业的比例在减少,外资的独资倾向在增强,民营资本的扩张在加剧。

2003年

2003年,钢材价格大幅度上涨,家电成本上升。SARS病毒肆虐,引得健康家电风行。5月1日起,根据国家规定,绝大多数家电产品开始实行CCC认证,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未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未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中国彩电在这一年遭受美国反倾销挫折。5月,美国五河电子公司与电子工人国际兄弟会及电子产品、家具和通讯国际工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和马来西亚向美国出口的彩色电视机的反倾销诉讼。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中国和马来西亚彩电出口美国对美国彩电产业造成“实质性侵害”做出了肯定性初步裁决。11月,根据初裁结果,国内彩电企业海尔、海信、康佳、创维、长虹、SVA、TCL、厦华等企业的税率为27.94%~78.45%不等。6月,格林柯尔成功入主美菱。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下调了出口退税率。11月,《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实施,将冰箱按能耗分为5个等级。2003年月12月,经民政部批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废旧电子电器再生利用分会成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浙江省、青岛市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试点省市,并且开始着手起草制定《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2004年

中国家电业在2004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并购风潮。3月,南京斯威特集团入主小天鹅集团;9月,斯威特收购小鸭集团洗衣机主业;9月,格力电器收购母公司珠海格力集团公司持有的下属4家子公司的股权,结束了格力集团和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父子之争”;10月,陕西彩虹集团入主厦华电子,新加坡丰隆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接盘新飞;11月,美的电器成功收购华凌;12月,美的集团收购荣事达中美合资公司股权。这一年,其他方面也并不平静。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裁决从中国进口的特定种类彩电确实对美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美国商务部发布行政命令,开始正式向中国有关彩电企业征收反倾销税,中美反倾销诉讼以中方败诉告终。2月,格力与国美之间的对峙引发国内最大规模家电企业和连锁渠道之间的争战。5月,在“2004年中国国际家电展”上,几乎所有中国主流家电品牌及著名外资品牌同台较量,展示了最先进的家电产品和技术。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起草并公布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同时在网站公开征求社会意见。12月11日,WTO规定的中国零售业保护期结束,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国家对部分进口薄板征收反倾销税,令进口冷轧板价格普涨。2004年家电生产资料供应状况全面紧张,塑料、钢材、铝材、铜材价格全面上升。成本上升、能源紧缺和激烈的竞争让家电业进入微利时代,家电企业明显分化,部分无力维持的企业开始退出市场。2004年,中国生产的空调、冰箱、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6种家电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2005年

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冰箱、空调产品开始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人民币汇率与美元直接挂钩,人民币对美元约升值2%,这一政策及其日后的升值预期令利润微薄的家电企业有些担忧。8月,欧盟WEEE指令生效,对中国家电出口带来新的压力。6月,为应对即将于8月生效的欧盟WEEE指令,“中欧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技术交流会”在京召开。DVD标准之争愈演愈烈,2月23日,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EVD为中国电子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然而仍有长虹、夏新宣布支持HD-DVD阵营。5月,蓝光阵营在东京召开第二次全体大会,蓝光阵营的索尼称正在和HD-DVD阵营东芝就新一代光盘标准进行谈判。这一年,格林柯尔系分崩离析,顾雏军受到指控。4月,科龙电器公布了亏损6000万元的2004年年报后,证监会开始对科龙电器立案调查,格林柯尔旗下的五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与其划清界线。科龙于9月被海信收购,美菱于11月被长虹收购。渠道方面,7月,上海永乐收购灿坤国内32家门店,成为与国美、苏宁平起平坐的全国性电器连锁企业,家电连锁企业三强鼎立格局形成。2005年被称为“平板电视年”,平板电视销售开始爆发,进入普及阶段。能效标识管理制定的实施,也让2005年的冰箱、空调市场成为“节能高效”年。前几年历经惨死竞争的空调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格力、美的、海尔等主流品牌纷纷扩大生产能力。

2006年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提速。4月,信息产业部公布了与数字电视相关的25项电子行业标准,其中包括液晶、等离子、液晶背投、液晶前投、背投阴极射线管、阴极射线管等6项数字电视显示器类高清标准。企业成为国家标准制定的主体,5月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家电业公开征集8个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此外,一系列家电相关法律法规出台。8月,商务部正式对外发布了《零售业同业损害评估方法草案》并公开征集意见;同月,中国能效标识专家委员会和能效标识诚信企业联盟成立。10月,多部委联合发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同月,第二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出台,洗衣机和单元式空调等将于2007年3月1日开始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7月1日欧盟RoHS指令正式生效,要求在八类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6种有害物质,并规定了在均质材料中的最高限量。同时,行业整合继续。5月,国际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控股五星电器。7月,国美完成对永乐电器的收购。12月,无锡仲裁委员会裁决南京威斯特集团收购江苏小天鹅集团的行为无效,无锡国资委收回小天鹅集团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年底,54款EVD新品上市,EVD产业联盟发表《北京宣言》,宣布“2008年EVD基本替代DVD”。12月20日,GEF中国节能冰箱项目在北京隆重举行总结大会。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统计,经过该项目的实施,中国冰箱产品能效水平提升了28.7%,大大超过了原计划10%的目标。2007年

节能环保成为主题。1月,5部委联合签发的“禁氟令”7月1日正式实施。3月,洗衣机被要求粘贴能源效率标识,否则将不允许上市。同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实施。中国家电业在其他方面也取得发展。4月,长虹集团与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等离子显示屏生产线,这是中国第一条本土投资的等离子屏生产线。6月,中国大幅下调家电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接近50%。12月,国美电器通过独立第三方,取得了大中电器的独家管理和经营权以及对大中电器股权的独家购买权。12月1日,《平板电视售后服务实施意见》实施。12月底,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宣布,为扩大内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拟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展开“家电下乡”试点。曾经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的白色家电行业,2007年上演了一场翻身大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收入的提高,使2007年家电内需市场快速增长,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及相关产业尤其红火。2008年

1月,“家电下乡”正式启动,海尔、海信、长虹、康佳等品牌成为该计划的首批中标企业。同月,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积极支持数字电视相关企业发展。1月底,第三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发布,冷水机组、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等五类产品6月1日开始必须粘贴能效等级标识才可以销售。3月,国美电器曲线收购三联商社。4月,《节约能源法》正式实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推出与之配套的46项国家标准。同月,美的电器成功收购小天鹅。5月,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7月,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用电器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和家用电器可靠性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成立。

中国家电发展历程及其启示(2009-09-24 09:39:14)转载 标签: 家用电器 发展历程 技术委员会 小家电 中国 杂谈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一台冰箱;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家用洗衣机;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 1981年,中国家用电器工业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国家成立家用电器工业局,主要负责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

1983年,轻工业部对全国421个家用电器企业、192个商店(商场)和20196户城市职工和农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家用电器产销调查和预测。

1987年,首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由此拉开了中国家电业会展文化和会展经济的序幕。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空调“雪莲”在华宝空调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一个新时代。1988年12月13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12月19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1990年1月,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录像机生产线在南京无线电厂投入试生产。1992年2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组团参加“德国科隆家用电器及用具展”,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参加德国科隆展。

1993年11月初,“北京国际家用电器产品及技术装备展览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首次主办的国际家电行业大展。

1994年,外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生产其名牌产品的基地。到1994年底,已有20多家企业与国外家电生产企业合资。

1997年中国首次“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于4月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6月,“全国家用电器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企业共同提出《中国家用电器行业文明竞争公约》。1998年,全球数字化浪潮已席卷到中国。年初,国产第一代全数字彩电投放市场。2001年,洋品牌家电加紧向中国战略转移,松下、日立、东芝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日立、东芝、松下、LG、三星、A.O.史密斯等跨国家电企业纷纷宣布将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或转移生产线。一键上网、数字电视、网络冰箱、智能家庭、蓝牙技术、蓝色家电、家庭数码、MP3、宽带、数码相机等信息家电成为家电新品研发重点。以连锁专营为基本业态形式的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国美、苏宁、三联为代表的“家电渠道大鳄”四处跑马圈地,抢占地盘。2004年,中国生产的空调、冰箱、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6种家电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2005年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冰箱、空调产品开始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2006年,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提速。2007年,节能环保成为主题。

2008年7月,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用电器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和家用电器可靠性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成立。从中国家电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

1、小家电是发展的趋势;

2、节能是发展的趋势;

3、环保是发展的趋势。

相比利润越来越低的大家电,小家电市场前景很大。国内一些业内人士估计,未来几年内,我国小家电市场容量将有望突破3000多亿元。

2.中国小品发展历程 篇二

鸦片战争后,大量西方人入境,同时带来西方的文化艺术,中国人开始接触西洋歌剧。20世纪初,在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的推动下,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结合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中国歌剧的萌芽及初步探索时期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黎锦晖先生在1920年创作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是我国第一部歌剧作品,黎锦晖先生也被称之为是我国歌剧的开拓者。他创作的作品注入了歌剧的思维,具备了歌剧的雏形,是歌剧的萌芽阶段。

与此同时,音乐界、戏曲界的一些进步人士,也对中国歌剧进行探索。闫述诗独创的《高山流水》、《梦里桃源》等抒情歌剧,是我国早期歌剧的一株新枝。1934年,田汉、聂耳创作的《扬子江暴风雨》开创了我国歌剧革命现实主义之路,在我国歌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1937始),全国各地的歌剧创作多以抗战题材为主。如,1938年“鲁艺”创作的《农村曲》、《军民进行曲》等。

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诞生,为中国歌剧的第一座里程碑。“歌剧《白毛女》在秧歌剧基础上飞跃前进了,大大提高了。其综合戏曲、话剧、外来歌剧等因素优化组合的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折射出的动人心魄的现实生活内容,给予所有看过它的观众以巨大的心灵启示和审美的艺术享受,是中国歌剧史无前例的。人民群众称它是新型的歌剧,简称新歌剧

二、中国歌剧的繁荣发展时期(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歌剧在和平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这个时期的歌剧创作者沿着《白毛女》开辟的新歌剧道路继续前进,通过深入群众生活,在民间音乐及传统戏曲的基础上,谨慎地借鉴西洋歌剧创作的经验,中国歌剧的创作出现了新面貌。

在这个时期,以1957年召开的“新歌剧讨论会”为界,分为前八年和后九年两个时期。“十七年的歌剧不仅创造了一个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流的英雄歌剧时代,同时又是民族歌剧逐步发展提高走向繁荣的时期”。

前八年为歌剧创作的初步繁荣时期,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歌剧。如,《星星之火》(1950年)、《小二黑结婚》(1953年)、《红霞》(1957年)等,这些歌剧都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歌剧艺术家们不懈努力使歌剧在后九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其中,《刘三姐》(1960年)将我国歌舞剧艺术推向高峰,《洪湖赤卫队》(1959年)和《江姐》(1964年)为这个时期的两部优秀代表作品,是继《白毛女》之后的又两部优秀歌剧创作。

三 、 中 国 歌 剧 的 荒 芜 和 复 苏 初 期(1966-1981年)

文革十年浩劫,歌剧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在江青认为“京剧即歌剧”思想的干预下,曾获得重大成就的作品也受到了批判,如,《江姐》、《白毛女》等,大部分歌剧遭到禁演,歌剧创作走入低谷。歌剧《矿工的儿女》,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一部大型歌剧创作。

1976年粉碎“四人帮”,政治形势的好转使歌剧创作焕发生机,中国歌剧开始复苏,复苏初期大约五年的时间里,创作出了一批新歌剧剧目。如,《海娘》(1977年)、《蓝花花》(1978年)、《彭德怀坐轿》(1980年)等,其中《启明星》、《星光啊星光》等作品获得国庆三十年文化部颁发的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四、中国歌剧呈现多元化时期(1981年至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歌剧创作进入多元化时期,这个阶段一直延续至今。

(一)八十年代歌剧创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歌剧艺术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这个时期歌剧题材进一步拓宽,其中,对西洋古典歌剧的追寻,如,《大野芳菲》、《天朝风云》等。向革命民族新歌剧回归的作品,如,《沂蒙儿女》、《老八路》等,也被称为“红色歌剧”。富有现代创新意识的歌剧,如,《伤逝》、《原野》等。音乐剧《芳草心》、《搭错车》等。

(二)九十年代歌剧创作

九十年代后的歌剧创作沿着多元化的趋势前行,对西洋古典歌剧的借鉴和对革命民族新歌剧的执着成为这一时期歌剧创作发展的主流,前者有《马可.波罗》等,后者有《党的女儿》、《焦裕禄》等。其成就与影响力比较大以《张骞》、《苍原》、《党的女儿》为代表。

五、结语

3.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篇三

2013年11月18日,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公布,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美国的“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再度登上榜首。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京时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知识链接】

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先秦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水稻了。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粟了。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春秋时期,我国留下了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并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扁鹊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他被奉为“脉学之宗”。

2.秦汉时期。

西汉早期已经出现了用麻做的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欧洲在公元12世纪以后才使用纸。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西汉的耕犁已经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东汉科学家张衡制造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东汉医学家华佗制成了用于全身麻醉的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民间药方,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这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南朝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内容,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4.隋唐时期。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隋朝时,建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该运河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药的发明引起武器的革命。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药武器传人阿拉伯,后来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5.宋元时期。

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了四个多世纪。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人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受教育的状况)。

北宋时,我国劳动人民制成了指南针并将其广泛用于航海事业。13世纪,指南针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北宋时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一书,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他创制的“十二气历”,与农业气象紧密结合,是当时先进的历法。

南宋时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6.明清时期。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航海,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日》,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而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不仅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二、中国近代科技成就

1.师夷长技。

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掀起“向两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endprint

2.不辱使命。

1905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他率领工程队克服重重困难,于1909年将京张铁路全线贯通。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纯碱。他还撰写《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之于众,打破碱业的垄断。他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降低成本40%。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1937年,茅以升在克服种种困难后,终于主持建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桥,为国人争了一口气。

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奋力追赶。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次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研制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爆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70年,我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我们把“两弹一星”事业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称之为“两弹一星”精神。

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日新月异。

1986年,我国制定了“863计划”。随后,《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1994年三峡水利工程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水利工程,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1999年,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如期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该计划对揭开生命奥秘、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第三次载人飞行,突破和掌握了出舱活动相关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神舟飞船的第四次载人飞行。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创中国载人深潜新记录。

2012年9月,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结束了中国有海无防的历史。

【练习巩固】

1.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古代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技术产生于 (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鲁迅曾经说过:“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古代却用它看风水。”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A.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D.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能否发挥作用

3.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 )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一定的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这句话是指我国一位农业科学家,他被誉为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他应该是 ( )

A.钱学森 B.李四光 C.邓稼先 D.袁隆平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材料三 空中客车中国公司2012年4月13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全方位参与全球最畅销单通道飞机空客A320系列飞机制造。全球每2.5秒钟就有一架A320系列飞机在世界各地起降,其中“中国制造”无处不在。

材料四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60000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三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四所述情况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可得出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4.中国股市发展历程 篇四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

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从静安证券交易柜台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的股市就此已经走了28年。

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开业,但“开业”前面加了个“试”字。挂牌企业有:深发展、深万科、深安达、深金田、沈原野。

1991年4月22日深市出现零成交,中国股市第一次政府救市,深圳市政府筹资2亿元拉动深发展托市。

1991-08-28 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股市交易价格开始尝试由市场引导。仅仅3天,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5月21日,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在全面放开股价的利好刺激下,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8月狂潮。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9月13日的1052.94点,累计涨幅215.33%。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终于扼住了涨势的咽喉。当天,沪深两市均跌满10%,大部分股票被巨大的卖单封死在跌停板上。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发。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要坚定信心,发展股市,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6月25日,两市成交量竟达830亿元,创历史纪录。随后,管理层还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当天大盘跳空高开,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涨幅6.59%。

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2001年10月-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很快,1500点“铁底”岌岌可危。“10月22日,股市的神经越绷越紧。下午3时,周小川像唐·吉诃德一般拎长枪跨瘦马直奔国务院。晚7时周回府。晚9时,中央电视台宣布,国有股减持办法暂停。”由五部委联合调研,由财政部主持的国有股减持办法,实行了3个月就被证监会一家宣布暂停了。

5.中国期货的发展历程 篇五

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属商品交易所开业

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宣告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以期货交易所形式进行期货交易的交易所,同年9月28日推出的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标准合约——特级铝期货合约。

1992年9月,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同年底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开业。标志中国期货市场中断了40多年后重新在中国恢复。

1993年5月2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实现由现货到期货的过渡。

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要求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中国期货市场规范整顿工作由此开始。

1994年3月30日,国务院发文,禁止境外期货代理业务,并将期货经纪公司的审批权由国家工商局转移到中国证监会,从严控制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参与期货交易。

1994年4月6日,国务院开始关停一些大品种,停止钢材、食糖、煤炭期货交易。同年9月29日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

1994年4月28日,第一部地方期货法规——《河南省期货市场管理条例》出台。

1994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国务院证券委《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的请示》,开始了对期货交易所的全面审核、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参与期货交易的严格控制、对各种非法期货经纪活动有严格查处。

1994年10月,国务院授权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11家期货试点交易所。1995年1月,天津、长春两家联合试点期货交易所诞生。1995年4月19日,上海商品交易所成为第14家试点交易所。

1995年5月,国债期货“3·27事件”和“3·19**”导致国债期货交易被暂停。

1995年4月,上海物贸因在上海商交所9505和9507胶板合约中严重违规成为第一个被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会员单位。

1995年9月,中国证监会要求各期货交易所着手进行会员制改造。

1995年10月24日,中国证监会要求各期货交易所控制风险,禁止资金T+0结算。

1995年10月31日,中国证监会责令长春联合期货交易所停业整顿半年。

1996年2月23日,国务院发文加强期市监管,金融机构退出期市。

1997年2月底,中国证监会严厉查处天津红期货操纵案。

1997年3月1日,李鹏在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规范证券、期货市场,增强风险意识”。由此1997年被中国证监会确定为“证券期货市场防范风险年”。

1997年7月上旬,中国证监会对期货经纪公司开始进行年检工作,并公布第一批不予通过1996年度年检的11家期货经纪公司名单。

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要求中国证监会对期货市场再次进行力度较大的治理整顿,对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进行了数量、质量上的调整,改变了整个期货市场的格局,将原来的14家期货交易所合并为大连、郑州、上海三家。

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中国证监会《证券监管机构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确立中国证监会统一负责对全国证券、期货业的监管,一个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初步形成。1998年11月24日,中国证监会批准重新修订后的大豆、小麦、绿豆、铜、铝、天然橡胶等六个合约,11月27日新修订后的小麦、绿豆合约上市交易。

1999年6月2日,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与之相配套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和《期货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也相继发布实施,从而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监管,为期货市场的进一步清理整顿和规范运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期货市场由此进入了试点新阶段。

6.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 篇六

一、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1.赋税制度

①内容

A、“相地而衰征”:春秋齐国管仲实行,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是默认土地私有。

B、“初税亩”: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用法律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田亩收税,实质是默认土地私有。

C、编户齐民:两汉实行编户制度管理百姓,在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向国家交纳赋税,服徭役、兵役,或交纳更赋代役。

D、租庸调制:隋唐实行。即向农民征收田租、人头税,并可纳绢(或布)代役。E、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实行,改变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F、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募役法实质是纳钱代役,方田均税法实质是按亩纳税。

G、一条鞭法:明后期实行,把田税、徭役和杂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H、地丁银:清朝雍正帝在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基础上,实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特点

A、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比例越来越小。

B、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C、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D、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发展为可以纳银代役。

E、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

F、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课以重税。

2.重农抑商政策

①表现

强调以农为本,商业为末;

抑制土地兼并,防止农民破产;

强调户口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对商人进行诸多方面的限制,课以重税。

②认识

重农抑商政策是由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的。农业是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纲领。

在封建社会前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促进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并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后期,在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该政策限制商业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经济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经济重心的演变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过程:

A、先秦到东汉: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农业区居全国经济中心地位。

B、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大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江南的农业得到开发,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C、隋唐时期: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的出现为标志,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E、元明清时期: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②认识

经济重心的迁移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关系密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基本是在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时期。

人口的迁移是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因素。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转移有密切联系,但不完全同步。

2.近现代经济重心

①概况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洋务运动的开展,使东部沿海和南方地区的民族工业形成并发展,东部地区首先开始以工业为特征的近代化。

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的经济建设主要放在东部沿海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的建设重心置于东北地区,形成重工业基地。但全国经济中心仍在东部沿海。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兴起,东西部差距扩大。目前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的崛起。

②认识

近代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保持了我国经济重心地位。其原因有:

近代东部沿海地区开放较早,外商企业集中;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人们思想观念较开放,文化先进,有利于经济发展

国家对东部地区投资较大,政策优惠

自然条件较好

三、中国近现代的工业化历程

1.中国近代的工业化

①近代前期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阶段)

②近代后期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但相继受到日本侵华和美国资本的冲击,以及官僚资本的排挤,发展艰难。

③认识

中国早期工业化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排挤,发展缓慢,经历曲折最初由洋务派领导,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未能掌握现代化的领导权

缺少必要的资本积累,技术、人才准备不足,主要动力来自于外部

发展畸形,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

2.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化的探索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规定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总任务。

①1949-1956年

A、工业化成就:

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置于东北地区,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B、经济体制:

内容: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原因:苏联的影响;重工业建设的需要。

影响:对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过积极作用,但日益显露出严重的弊端。②1956-1966

A、工业化成就:工业产值大幅度增长,建成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实现石油自给,电力工业增长很快。

B、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加强。

③1966-1978

受“文革”干扰,经济建设损失巨大,但仍有一定成绩。

④1978-1992

A、工业化成就: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

B、经济体制

内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原因: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作用:增强企业活力,解放生产力,工业成就显著。

⑤20世纪90年代以来

内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原因:决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

作用: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迈向21世纪。

四、中国近现代重要土地政策

1.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

①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建立“人间天国”。②评价:

A、革命性:突出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B、空想性(落后性):绝对平均无法实现;剥夺农民对剩余产品支配权,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固定小农经济,排斥商品经济。

③未能实行的原因

A、没有安定环境(客观、直接)

B、空想性(主观、根本)

2.民族资产阶级:民生主义

①内容: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②评价:

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①民主革命时期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

目的: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的基本任务;调动农民支援革命战争和进行根据地建设的积极性。

核心措施: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作用:巩固根据地,支援革命战争。

B、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目的: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克服根据地困难。

核心措施: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减轻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C、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

原因:抗战胜利后,农民迫切需要获得土地。

核心措施: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作用: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②建国后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核心措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作用:巩固政权;解放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1953-1856年:农业合作化

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核心措施: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核心措施: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

作用: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D、改革开放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措施: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作用:极大地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城市化发展。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时期及特征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发展,处于分散的手工工场阶段(简单协作)。

②手工工场时期(16-18世纪):即集中的手工工场时期,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过渡的准备时期。

③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前):从英国开始的、以蒸气机的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生产时期(蒸汽时代或自由竞争阶段)。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垄断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⑤动荡与调整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整。

⑥当今世界和信息时代(二战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

I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除美国外的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的发展。

II 20世纪50-70年代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联邦德国和日本速度最快。III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和滞胀后,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恢复。IV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明显地呈现出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两种趋势。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①前提:社会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②条件

科技:如三次科技革命。

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资本:如资本的原始积累;普法战争赔款对德国经济的促进。

二、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

1.基本史实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由英国扩展至欧美各国。主要有棉纺织机器、蒸汽机和交通运输工具等重大发明。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表现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和化学工业的建立。③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50年代开始):表现为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及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出现。

2.共同条件

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稳固

②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③市场的扩大导致社会对技术革新的要求迫切

3.影响和后果

①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②导致生产关系的巨变:如工厂制、垄断组织

③对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④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影响巨大

⑤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含义

世界市场是指通过国际间的买卖而使各国国内市场得以联系起来的交换领域。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国际贸易从区域性贸易发展为世界性贸易的过程。

2.过程

①16-18世纪:开始形成时期。

14、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重要条件。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海外殖民扩张从此开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形成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西方加紧殖民扩张,许多国家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证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最终形成时期。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主导世界市场的国家

①16-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先后占据主导地位。②19世纪前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占据主导地位。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美共同主导。

④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主导世界市场。

⑤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4.认识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动力。

②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③新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发明与创制,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条件。

④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7.中国通信产业发展历程分析 篇七

1 1949年—1978年通信产业探索阶段

这期间我国通信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服务于党政军各部门的通信需求展开的, 普及范围非常有限。1949年, 全国仅有长途电路2800条, 7.6万多公里, 全国电话用户只有26万, 电话普及率仅为0.05%;1978年, 当时约占世界1/5人中的中国拥有的电话机数还不到世界话机总数的1%, 电话普及率仅0.38%, 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0%, 在世界185个国家和地区中, 人口第一的中国居然排在了161位, 甚至不如一些非洲国家。

2 1979年—1985年解放思想, 通信发展起步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改革开放初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 通信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但由于我国通信建设起步较晚加之长期以来对通信历史定位不准的错误思想认识, 导致基础薄弱、技术落后, 在当时形成严重的供需失衡状态, 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当时对通信的建设大多采取的是查漏补缺式的应急建设。在此期间, 我国从上到下对通信高度重视, 掀起了以“通信定位”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 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和深层次的讨论研究, 使人们充分认识到“邮电通信是社会生产力”, 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优先发展通信的政策、措施, 奠定了我国通信产业“高起点、大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1984年2月24日, 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发展经济、搞现代化, 要从交通、通信入手, 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4月1日, 第十七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提出了“邮电通信是社会生产力”的观点。这次会议标志着通信开始由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向为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手段的转变。

这期间, 我国研制出了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光纤, 在北京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移动通信实验, 引进了中国第一套万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 把我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送入赤道上空的轨道。并从1984年开始, 我国通信发展速度开始超过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3 1986年—1995年通信产业快速发展阶段

这期间是我国通信产业快速起飞发展的阶段, 也是变化最大的阶段, 几乎所有的通信基础设施都来自于这期间的建设和发展。

至1995年底, 全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8510万门, 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通信网之一;数字微波线路超过7万公里, 卫星通信地球站21座;移动通信网发展迅速, 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363万户, 无线寻呼用户数达到1743万户, 基本实现全国联网、漫游;数据通信网初具规模, 公用分组交换网、公用数字数据网的端口容量已达到15万个, 可通达700多个城市。

我国电信网完成了人工网向自动网的过渡, 基本实现了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长途干线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国范围开展大规模的光缆干线建设, 建成投产了南沿海、郑西成、西兰乌、京汉广、京沈哈、 (杭) 福贵成、京呼银兰、京太西、汉渝等长途光缆22条, 达到3.7万公里。实现了国家规划的“八纵八横”中“三纵五横”规划目标。到“八五”末长途传输数字化比重和局用电话程控化比重分别达到了94%和99%。

4 1996年后通信业务发展百花齐放

4.1 移动通信的发展

1987年11月, 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首批用户只有700个, 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服务的开始。1988年, 中国移动用户突破3000户, 1990年达到1.8万户, 1994年激增到157万户。

1994年10月, 广东开通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1995年, 中国正式全面启动数字移动通信。2001年7月底, 中国移动用户增至1.206亿户, 超过美国1.201亿户而跃居全球第一。2001年12月31日正式关闭了模拟移动电话网, 从此, 中国移动通信进入全数字时代。2002年底, 中国电信业实现了向世界第一大网的跨越, 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 达4.21亿户。2003年底, 我国移动用户达到2.6亿户, 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数量, 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的国家之一。截止到2011年底, 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2725万户, 达到9862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3.6部/百人。

4.2 互联网的发展

1994年中国才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 但全国范围的公众互联网在1996年1月才开始提供服务。此后, 中国互联网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到2008年底, 全国网民数净增0.88亿人, 达到2.98亿人, 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 首次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21.9%) 。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数达到5.13亿, 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其中, 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 比上年增长17.5%。在互联网接入方式上, 手机上网使用率正不断逼近台式电脑。据非政府组织宽带论坛 (Broadband Forum) 最新 (2012年4月) 发布的报告, 2011年全球宽带增长达到了新高, 中国

大型俱乐部中央空调安装质量控制方案探析

师彪

(咸阳市秦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 各种大型俱乐部涌现, 对中央空调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使系统既能高效、经济地运行, 又能达到一定的精度, 中央空调一般采用自动控制方式。本文就将从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中央空调的安装、安装质量的控制等方面详细探讨中央空调的质量控制方案。

关键词:中央空调;质量控制;大型俱乐部

中图分类号:TU758.7;TU831文献标识码:A

1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

中央空调制冷原理一般有压缩式和吸收式两种。主要有定频多联机和定、变频一拖多两种安装类型。定频多联机有独立的冷媒系统, 至多有三台压缩机。但是有如果发生电器局部短路会导致整套机器无法运行的缺点。定、变频一拖多主要有1-2台变频压缩机。分为定频冷热水机或变频冷热水机。

冷热水机组的基本工作过程是:首先由室外的制冷机组对媒水进行制冷降温 (或加热升温) , 再由水泵将降温后的冷媒 (热) 水输送到安装在室内的风机盘管机组中, 由风机盘管机组采取就地回风的方式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室内空气处理的目的。

风管 (道) 式机组的基本工作过程是:通过室内外的制冷机组和制冷剂进行压缩或吸收来输送制冷气体。室内机组通过布置在天花板上的回风口将空气吸入, 进行热交换后送入安装在室内各房间天花板中的风管 (道) 内, 并通过出风口上的散流器向室内各房间输送空气。各机组自动调节压缩机的工作状态, 以满足室内冷热负荷的要求[1]。

2中央空调系统的精度控制

为配合国家“低碳排放”的战略策略, 产品节能和产品智能化方面已成为我国制冷空调行业的重大课题。为实现“低碳”目标, 国内外的大小型企业在选择中央空调是都会选择COP。COP是指制冷量除以输入功率。中央空调的COP能效性高, 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由微电脑控制, 系统根据实际负荷做自动化运行, 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和运行费用。

空调系统的精度取决于空调系统本身及自动控制两个方面。自动控制要保持稳定和湿度的要求, 这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加以保障。硬件方面, 选用精度高、性能稳定的传感器与控制器, 这样能达到始终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设定值范

宽带用户数达到1.58亿, 位列全球第一, 年增长率为20.35%。

4.3 无线增值业务的发展

无线增值业务, 是建立在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上的, 既除了语音以外的那些数据服务。如, 短信、彩铃、彩信 (MMS) 、M.Music无线音乐、GPRS、飞信、手机银行等。

我国无线增值业务发展迅猛, 用户数字不断刷新, 目前约有80%以上的手机用户都在使用无线增值业务。其业务收入增长水平早已超过其他电信业务的增长水平。

据统计, 我国短信业务在2002增长最快, 增长率达到373%。2006年后, 短信业务增长逐渐趋于平缓。但是WAP、彩信、无线游戏、IVR等增长迅速, 成为发展的热点和方向。截止到去年, 电信业务收入中, 增值电信业务收入1982亿元, 同比增长9.0%。其中, 移动增值业务收入1744亿元, 增长10.0%;

文章编号:1673-1131 (2012) 04-0256-02

围内。软件方面, 根据需要对系统配置进行编程, 而当系统联络出现故障时, 要保证控制器能单独进行控制。并且用户可以自行对历史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 这就要求软件均有先进性和智能性。

2.1控制系统构架

依据“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则, 控制系统采用由管理信息级 (监控主机) 、监控控制级 (网络控制器) 、过程控制级 (DDC控制器) 的多层次控制模式。这样就可以避免监控模式过于集中, 又能做到分散控制的易管理, 实现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优化。

根据空调系统设备分散的特点, 一般选用8输入/输出的就地数字控制器。为计量各空调使用点的能耗等运行参数, 可增加自动记录仪。对系统的控制点数要做详细统计, 一般采用如下所示的列表形式。

2.2空调系统的控制

首先是对于空调机组的启停控制。为检测风机的工作状态, 要按照风机设计的架构来设定空气压差开关。安装空气压力采样管, 通过利用过滤器的压差来判断过滤器是否通畅。

然后是对温度与相对湿度的控制。一般空调的冷热水调节阀会根据热源来进行控制, 并不会同时工作。比如在温度低的环境中, 调节器设定为反作用, 当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 将调节器设定为正作用。这样通过由空调机加热器后的温度传感器来控制空调机的热源调节阀的开度。在使用电加热器制热

固定增值业务收入238亿元, 增长2.4%。

5 结语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等新概念的提出, 我国通信业正由传统业务向虚拟化宽带化融合化的网络业务转变, 由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向提供综合服务的信息服务商转变, 由单一的维护网络向经营网络转变。今后一段时期, 我们将以“宽带战略”为契机, 以“三网融合”为着力点, 大力促进通信产业的融合发展。

摘要:中国通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一穷二白进入到现在业务种类丰富多彩、服务质量节节高升的时代, 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通信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并根据其发展状况, 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通信产业,移动通信,互联网,增值业务

参考文献

[1]大跨越——中国电信业三十春秋[M].人民出版社, 2008, 11

8.浅析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历程 篇八

关键词 农业经济;原始农业经济;传统农业经济;现代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0;F8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02

1 原始农业经济

1.1 原始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背景

原始农业经济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考古学研究表明,原始农业最早出现在距今10 000 a左右。当时社会生产水平极低,人类的生存能力也十分脆弱,自然界的变化对于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大。

1.2 原始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

原始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其一,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采用极其简单的石器、木棍等作为农业生产的生产工具;其二,原始农业产生的标志是稻谷和陶器的出现,最为显著的技术成就是驯养了野生动植物为自己所用;其三,原始农业的耕种方式为粗放型,采取最为原始的刀耕火种方法;其四,农业活动的形式为简单的集体劳动,以保证维持低水平的生活。原始农业经济发展遇到最大的挑战即是环境灾害问题[1]。大禹治水等诸多故事表明,自然灾害对于农业的危害之大。

2 传统农业经济

2.1 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背景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传统农业经济即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采用人类劳动、畜力、铁器、手工工具等为主的劳动方式,倚靠世代相传的传统耕种技术来满足自给自足的生产目的,以封建租佃和小农生产为经营方式的相对稳定静态的经济。传统农业经济主要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2]。

2.2 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特征与不足

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主要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土地流转频繁,且土地经营方式长期不变。土地流转即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我国传统农业土地产权私有化出现比较早,但是对于土地的管理却依旧不够发达。人们根据利益要求更换地权,加之以农户家庭为主的经营方式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第二,工商贸易交往与农业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部分人可以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来从事非农行业,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工商业的发展为农业扩大再生产和提高农业技术提供了条件[3]。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多而耕地面积小,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完善,使得农业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化配置。农业与工商业相互联系发展时,风险大成本高,且缺乏技术创新.

3 现代农业经济

目前,全世界的发展处于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逐步过渡到知识经济阶段。对我国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已不再适用,于是我国顺应新的环境,提出了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知本农业。

“知本农业”概念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建立在知识农业,资本农业基础之上,不断总结不断发展而来的。这里先探讨一下知识农业,资本农业的相关理论,并对其进行简单评价,再介绍“知本农业”的概念。

3.1 知识农业

自人类发展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后,“知识农业”概念被提出。

3.1.1 主要内涵

从狭义上讲,知识农业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新型农业,是产量和农产品品质上的极大提高。知识农业主要依靠科学技术,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运用科学技术对农业进行优化。创新发展是其重点,且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配置。从广义上讲,知识农业是对生产力的又一次极大发展和解放,是农业生产关系的革新,可以全面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改变农业经营思路。

3.1.2 发展知识农业的途径

快速提升农业质量,发展知识农业的途径主要有:第一,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第二,加大对农业经济科研的投资;第三,建立农业经济发展实验园区、示范区;第四,促进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进程;第五,进一步加强农业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3.1.3 发展知识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知识农业是先进的农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仍旧有待改良和完善。其中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过于重视知识农业发展的目标而忽略了中国农业现状;第二,知识农业的规划是好的,但是细节处仍旧有许多地方没有得到落实,如如何加强农民教育;第三,在落实农业政策方面,地方政府工作不到位,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面对市场的敏感性,一些地方政府表现出明显滞后性,无法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灵活发展。

3.2 资本农业

3.2.1 主要内涵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有限,传统农业增加农业产量主要倚靠粗放型加大对劳动力的投入,而产出的农产品又被大量劳动力所消耗。这样剩余农产品量就非常低,从而导致了低效农业。单单倚靠土地和劳动力这量大生产要素,无法摆脱低效农业的。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来,从而有效提高农业产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3.2.2 知识农业与资本农业的关系

知识农业与资本农业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知识农业更加侧重于理论性的指导和目标的科学确立,而资本农业则更倾向对农业具体发展的实践性的战略思路。知识农业是资本农业应用和发展的目标,资本农业是实现知识农业的基础,二者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战略思路。

3.3 知本农业

知本农业是基于在新时期对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又一新的认识策略,是农业发展的新道路,是我国跻身于世界农业经济强国的必要战略思路。现今中国知本农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在国内外大量的农业研究文献中以知本农业(含知识农业和资本农业)为主题的研究文献还很少[4]。知本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新课题,需要加强研究,应进一步推进中国农业经济学界与农业企业界关于知本农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韩方明.知本农业(第一辑)[M]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

[2]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张遂,马慧琴.中国三农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上一篇:蚂蚁和蝈蝈 教案教学设计下一篇:2005年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