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路散文

2024-09-17

大学之路散文(精选10篇)

1.大学之路散文 篇一

启程回家之路散文

每天我们都忙忙碌碌,为了工作和事业,为了家庭和生活,为了老人和孩子,为了自己的梦想辛苦劳累打拼。到了年终岁尾,每个人心里都有最想要说的话。我最要说的就是感谢我的老公,感谢这些年,他对我毫无保留的付出和支持、理解和包容。在我辛苦工作和外出的时候,是他默默的毫无怨言的承担这个家的责任,在工作之余还要忙里忙外的帮着我做家务,照顾年迈的公婆。我还要感谢我的公婆,特别是婆婆这么多年一直把我当作她的女儿一样看待,无论我怎样,她从不说一个不字,望着她日渐苍老的.容颜和不再灵活的身躯,感受到她对我的依赖,我只能祈求上苍,让时间在她那里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好让我能多些时间来陪伴她,能再多给我几次牵着她的手过马路的机会。我还要感谢我的亲人们!是他们给了我浓浓的亲情,我珍惜亲情。亲情,是世间最圣洁、最美好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没有别的可以超越这种与生俱来的伟大。亲情也许是平凡的,没有友情的豪气冲天,没有爱情的轰轰烈烈,正由于他的平凡,亲人一个问候,一句叮嘱,一声呼唤,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深情。春节将至,朋友们,请和我一起启程,那条温暖而幸福的回家之路!

2.大学之路散文 篇二

一、创业型大学的由来与发展

20世纪中后期,急剧变革的经济社会衍生出各种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其中创业型大学给大学传统职能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一种新的大学组织和功能形式迅速向全球扩展,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一)创业型大学的诞生

创业型大学是在大学与企业的交叠处产生的,有着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文化,同时也更多地表现出企业组织的特性。1998年,美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在《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的转型途径》一书中,提出了创业型大学的概念,标志着现代大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创业型大学的内涵

如果把研究型大学看作是大学第一次学术革命的产物,使得科学研究进入大学,一批研究型大学从知识传承机构转变成为科学研究机构,那么完全有理由把创业型大学视为大学第二次学术革命的成果,进而促进了创业科学的诞生。从此出发,笔者把创业型大学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将创业精神和企业运作方式引入大学,从学术化转向市场化,不断探索新的组织变革路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知识资本化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这两种手段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创业型大学的使命

创业型大学是大学功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产物,其实质是大学的三大职能在更高层次上融合发展,三者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尤其是创业型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改造和创新了大学第三种职能的形式与内容,提升和扩大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导致了大学理念的一系列根本性变革:以提高国家竞争力以及民族创新创业精神为己任,以发展高科技和开拓新产业为手段,承担起发展经济创造工作机会的新使命,突出强调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以其实质性贡献引领大学发展的新方向。

二、创业型大学的特征

创业型大学与众不同,它是一种集成的全新的大学理念和实践。创业型大学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生产率,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创业创新精神为己任,以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水平为目标。

(一)创业型大学的“研究”

创业型大学不是无本经营,它的创业也不是无本创业。它是依靠“知识”来经营和创业,而前者正是基于大学自己的研究。因此,创业型大学首先是研究型大学;当然,反过来说就未必能够成立。

(二)创业型大学的“服务”

把“社会服务”视为大学的第三项功能,也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首创,现在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为人熟知的“威斯康星思想”或“威斯康星精神”是大学服务功能的一种形象概括和描述。一百年前的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率先走出“象牙塔”,步入现代社会生活向公众传播知识,为当地工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技术服务,并以此为立校之本。此种做法在上个世纪的美国已渐渐成为风气。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技园区的建立与发展把“威斯康星模式”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虽然仍可视之为“社会服务”,但它开始表明著名大学利用自身的科技资源优势积极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服务。

(三)创业型大学的“教学”

创业型大学因为扮演了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新角色,它的传统学术概念也因此发生变化。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活动在洪堡改革后就受到了研究的影响,从简单的知识传授扩展到通过参加研究获得知识,包括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对现存知识的重新解释。现在,教学活动又受到第二次冲击,它被要求必须让学生在“真实世界环境”中运用和检验他们的学术知识。

三、高职院校在探索创建创业型大学中进一步转型

我国创建创业型大学已有了初步的物质条件和实践基础,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已从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转变,办学职能也从单一的教学功能,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相互结合协调发展转变。高职院校探索创建创业型大学之路,可借鉴发达国家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做法,但不必拘泥于已有的模式,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增强创新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原有从事学历教育的院校基础上,通过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加快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创业型的人才,促使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突破传统学术形态束缚和制约,努力从大学边缘走向社会中心,是增强创新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二)提高可持续发展力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种前提下,高等职业教育走出传统学术教育压缩饼干模式成为历史的必然。高等职业院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两个选择:一是全面转型,创建创业型大学;二是提高办学层次。这两种发展模式的选择都要求高职院校要提高可持续发展力,走特色化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施晓光.大学——三种意义上的释读[M].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3.

3.河北大学发展之路 篇三

关键词:河北大学;汕头大学;发展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23-01

在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振兴河北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对于发展中的河北大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这一特殊机遇的背景下,抓住机会,奋起直追,勇争上游,成为所有河大人最为关注的问题。

河北大学是河北省内唯一的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办学成,但是经过1958年院系调整以及迁校,加上后来一系列政策方面的影响使河北大学逐渐落后于其他省份的兄弟大学之后,虽然几代河大人共同奋斗,学校的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人才与成果共同丰收。但是,近几年学校的发展逐渐放缓,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如何继续促进河北大学的发展,河大人内心不断追问:“河大,你走向繁荣与兴盛的道路,又在何方?”

汕头大学是是全国唯一一所长期得到李嘉诚基金会捐资支持,广东省属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在汕头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他走出了一条独特发展之路。學校围绕“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育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短短三十年的时间汕头大学走完了其他大学百年的发展路程,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本文试图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汕头大学的发展和改革的先进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河北大学的发展之路。

一、大学谓“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在其清华校长的就职仪式上讲了这样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的真正发展需要的是具有高尚品德和深厚学问的大师,以“学”字为中心是大学的一切。

汕头大学在李嘉诚基金的支持下,积极扩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聘请了一批世界级大师和知名学者为名誉、客座或兼职教授,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杨振宁、詹姆斯.莫里斯等,莅校开设课程式讲座,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同时,在拥有国际化师资的汕头大学新闻学院:拥有来自欧美、香港、、东南亚、国内重点高校和传媒业界的教授团队;外籍教师比例达50%;5年以上媒体经验教师超50%。

在河北大学的发展史上也曾聚集了一大批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在校任教,并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 。如著名学者理源、桑志华、裴百纳、侯仁之、高镜莹、齐思和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河北大学应充分利用环京津、环渤海的区位优势,加强人才的引进,同时借京津人才为我所用,同时努力培养一批我们自己的专家学者,重现河北大学的辉煌。

二、大学谓“有大校长之谓也”

一流的大学靠的是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靠的是一流的学者,一流学者作用的充分发挥靠的是一流的校长:靠校长一流的理念吸引一流的学者。作为一个学术组织的大学,要想吸引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好的校长;如果没有好的校长,即使有了好的大师也不能人尽其用,留不住。华中科技大学的迅速崛起离不开老校长朱九思的贡献。如果没有“终身校长”钱伟长的贡献,上海大学也不能能够进入“211工程”大学。

在这些大学校长身上都具有共同的精神:他们具有教育家的素质与追求;具有良好的个性与权威;具有锐意进取的品格与胆识。

在汕头大学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李嘉诚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仰对,汕头大学的设立,李嘉诚先生希望它能为国家的教育前途做出好的开始,将来还会有千千万万间作育人才的学府出现,使国家的文化科学生机勃勃,民族机运欣欣向荣。因此学校建立之初就以国际化为导向,聘请外籍人才担任执行校长、副校长、院长等职务,利用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积极推进一系列改革。

三、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汕头大学至诚书院的设立

至诚书院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本科四年全程住宿学院,至诚书院里面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也促成了学生间更多的话题交流,帮助学生拓展了人际关系,使学生的人格、品格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是一种非正式、非约定性思想交流。书院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性以及社会责任感,真正的让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为目标,因此学院开设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传统文化学习营、心理拓展训练营、在体能拓展训练(除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之外,还有一天一夜的紧急救援、野外训练、求生等训练)、职业拓展训练(请很多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政府官员来到书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书院深刻贯穿了李嘉诚先生的教育理念:“我们培养学生,要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能参与国际竞争,但是一定要让他们记住‘回家的路’。”这就是我们一直关注的培养学生一定要让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铭记自己是中国人。”

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汕头大学实行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年薪制改革,这是保障教师能够全心投入教学,人事分配向教学倾斜的舞台。

汕头大学进行了学分制改革,取消了科研发表文章获得经费,按学时课时计算工作量。现在申请经费需要配套,而且整个分配体制与年薪制相配套。

汕头大学进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设立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进行层次化培养,包括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所谓宏观层次就是校级层面;中观层次就是院级层面,中观层次的整个改革都是从目标到课程到目标的细化,甚至到每门课对目标的贡献;微观层次是指课堂教学是教改的主战场。

总之,跻身国内一流大学,使河北大学走向兴盛与繁荣的道路需要脚踏实地,是一个分步骤、分阶段、有选择、有重点的过程,是从物质条件、数量指标到质量要求、制度建设再到精神塑造、文化复兴的过程,也即从“形似”到“神备”实现形神兼备的过程。我相信,只要河北大学对这些方面有了透彻的认识,并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河北大学兴盛与繁荣的道路就在前方。

参考文献:

[1]梅贻琦.就职演说[J ] .清华《校刊》341号,1931-12-4。

[2]叶赋桂.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辩证思考[J].江苏高教,2010-1。

[3]张楚廷.大学:一个大写的“学”字[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4.职业之路的散文 篇四

从20**年10月底一路走来到今,近一年,在这不算太长的时间里,我走过几步弯路,对毕生有所启示,略记,斯以自警。

一、泰康之缘,保险之缘

去年10月下旬,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承德中支到我们学校来招聘组训-准确的说,是到我们文秘专业,我们班-班委传达给同学们这个消息,鼓励报名面试。在好友的鼓励下,我填了一张简历,当时很不自信:我这么普通的条件,会得到伯乐们的注意吗?心想:无所谓,尝试和锻炼总没有坏处的!就是从那时,我接触到了“组训”“内勤”“编制”这些词,初步知道它们是怎么回事了:组训,就是保险公司的组织训练老师,负责新业务员的培训辅导和督促业务,负责为部门为公司召开晨会,是保险公司和代理人的中间人;内勤,相对外勤而言,是公司的内部员工,不用象营销员那样开拓业务,但要帮助解决业务中的问题,还有协助领导处理工作问题等;编制,有了编制就意味你是公司的正式员工,很正式很严肃的…虽是初步,但已经让我受益很深了。面试有11人,二男九女,当时我硬撑着自己的底气,与六位领导对视而谈,把以前那些在假期在学校的浅薄经历讲给领导们,倒也有点效果。中间那位大领导(后来才知是公司总经理李占军先生)很和善的介绍工作的性质:组训,内勤,有编制…出来后,后面等待面试的同学都问我回答了哪些问题,我很激动,几乎浑身颤斗,一个也想不起来,就是“自我感觉良好”!

果然,两天后,有个女的电话打给我,说是泰康办公室的,让我在学校开个学历证明,准备一套正装,准备去泰康省公司(在石家庄军创国际大厦)参加面试,我那个兴奋啊!当时有一件事不赶巧:去省公司面试的那天正好是礼仪课考试,与我一同被录取的女生都放弃了面试,我矛盾啊…找专业的主管老师求情,主管的刘老师、任课的何老师给我开了绿灯,让我面试回来再考。中支总经理指导我们4个“准组训”到省公司后说话要自信、声音宏亮等。满怀期待的到了石市军创大楼17层-泰康人寿河北分公司,等了二个多小时才轮到我面试。自我介绍完毕后,考官问:“你毕业证呢?”我说:“我还没毕业,但已经到了实习期…”对方用一种不容商量的口吻说:“对不起,我们只招毕业生我们的人员是在编的。明年再来吧。”我心里一咯噔,无奈的出去了,然后给承德那边的负责人发短信说情况,片刻回电。当时我们已经走到热闹的.大街上,喧噪的人声让我听不清电话,那边大意是问:“你没有说明你的情况吗?你出来了吗?考官是谁?”大势已去,我无功而返。回来后,那位通知我录取消息的大姐为我遗憾。就这样,来回2000多里,事情草~收尾…我心想:老总告诉我还来学校招“银行保险”,是不是还有机会进泰康?于是,等到了11月中旬。

5.我的散文之路 篇五

鉴于这些年来我勤奋地涂抹了不少的散文短章,且在媒体上走得也比较好,是故,他们便赶着鸭子上架,硬生生地要我就这个话题来谈点肤浅感受,这可真是让我窘迫不已。说老实话,散文之于我来说,也仅仅是在写作的过程中逐渐的喜欢上了它这种体裁而已,对它,我并无丝毫程度探索与研究。象我这样一位上世纪七0年代未的普通师范生,哪里谈得上来能够去做学术研究呢,如果让行家们听了,那岂不要笑话我是天方夜谭式的浪漫?

0六年,我刚刚起步习练写作的时候,总是信马由缰地瞎写乱涂。各种文体均皆有涉猎,像诗歌、小说、议论,想到就来,决不懈怠。而后来的我偏爱上散文这种文体,则是缘于我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地喜欢上了它的随意、散淡、自由收放与张驰的个性,它符合我的性格。

我向来是个独来独往,自由散淡惯了的人,说话也是个直肠子,不会带拐弯的,就像那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的,率性而为。所以,我为文时,其实那也不叫做为文,只是用文字记录下自己当时的心情而已。而散文则正好迎合了我这种臭脾性,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与它便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既然我与散文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那我就把自己的身心完完全全地交给了它。把我的忧愁与悲苦,快乐与欢笑,狂放与不羁,郁疑与彷徨,放纵与癫妄,全部融入到了我的那些文字中,透过文字你可以看见我笑,看见我哭,看见我闹,看见我走,看见我跑,看见我跳......总之,我的一切生活形态在这里裸露无遗,几乎到了无以遮体的地步。

我写散文,就从来没有去先拟草个什么题目或者自定义个框框条条来设计它,给它量体裁衣穿上漂亮的外套来妆点它。我只是就身边熟知的人和事来谈自身的感知感受。感受浅时说得少些,感触深刻时就议论得多些,文字的组织就厚实些。等把这些个小方块码得停当了,便再在其中择一综义而给它定个题目算了,所以,我是涂划到哪算到哪,没有定法。

如果在前一个短章里我觉得还有些事情没有说清说透彻的话,我便会接着另涂一个短章继续下去,哪怕就是不上床睡觉都行,非得固执地把心底里的一些观点晾出来晒了才觉着舒服。所以朋友们在浏览我的文字时,不难发现我的那些个东东,几乎是呈系列状态的排列出来的,前后文的间隔时间也很短。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我总共涂抹了近千个短章,虽然文有优劣,但都是一些我的性情文字,是我最真实的再现而已。亦可说是我的本真文字!

从我已经出版的明然三部曲心路弯弯蠡水深处芗草青青三个集子来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我觉得我经历了三个阶段。

心路弯弯的.创作可说是我的作品中最稚嫩的,但也是所表露的情感至真至纯的一部。在这里我所写的也仅仅是将自己的一些生活过往,片断式地记录了下来,没有矫饰,没有做作,是普普通通、朴朴实实的文字,也可说是真真正正的性情文字。它说的是身边事,叙的是儿时情,吐露的是一颗久己在生活风雨中因煎熬疲累而发出的心声。

蠡水深处则较心路弯弯来说,文字显得灵动了些许,字里行间无意识地多了些对世俗的思考。这也许是我在写作的实践过程当中,在逐步的习练中得出来的结果。因为对于文字来说,我知道我并非接受过专业学习的人才,爱上写作亦不过是出于对它的喜好和遣兴罢了。所以,从文字的表面上来看,蠡水深处较之心路弯弯来说,它要显得灵动飘逸了许多,文字的内在张力也强了些许。这是我自己都能感觉到的。

而到了芗草青青的时候,它内面的文字不仅兼容了前两册心路弯弯蠡水深处的所有优点,但同时对事物的视点亦发生了变化,变得要冷静深刻得多。这是我自已都能清楚地感觉得到的。这里的文字虽然还是一如先前的朴素翔实,但是它体现了一个为文者敢于自觉、自动地承担起对社会、对历史的责任担当精神和对历史的某种使命感。这也许是那些有责任心的作者们,普遍经历的一个共同过程吧?

说到我手上那待字闺中的散文集子岁月像白水一样流过以及撰写了半部以上的散文集子雪白的岁月,我觉得我的步履是踏实的,也是更加充满自信的。鉴于我写作与交流得多了的缘故吧?这两个集子较前面几个集子来说,无论是从文字语言的叙述,还是文章的立意都比前面的要强过百倍。虽然我的风格没变,但是文字的质感强了,美感柔了。也许有人会笑话我,你就在这里吹呗。其实我不是显摆,说的是大实话。

首先因为我是个先天不足,营养不良的文学爱好者,所以在注意后天的锻炼、培养等方面我是下了番苦功夫的。我是抱着拳要打,字要写的古训而信奉勤能补拙这四字真言来努力创作的。机遇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就看你有没有勇气去挑战它,捉住它。我把我的那些文字贴到博园上,竟然就有某些纸媒的朋友们前来采摘,真是让我激动得快乐无边。我在想,我的辛勤劳动和挥洒的汗水,到今天终于盼来了社会对我的肯定与回报,这是我的荣幸与自豪!

6.平凡之路的优美散文 篇六

一路行走,一路思考,一路拾起,一路失去。

自从寄心文字起,便只因着生命原始的驱动和人生的挣扎,不为风雅,只为苦痛。

不知从何时起,养成了从背影判断一个人能否与之交的怪癖。始终觉得,那呈现在光影里的轮廓是最真实不加伪饰的,那里面承装着无限的岁月风尘和喑喑呓语。喜欢有故事的人,并执拗的认为,那些故事,都熔铸在一个背影,或苍凉或清癯或孤寞的姿态里。一次次从一些人的身后走到面前直至触及内心,那些交游的相契的日子多半成了怀念,那些有故事的人,也在继续着他们或欢乐或凄然的故事。而我,仍然保留着这个习惯,并且记得,那个蓝天为幕,时袭清风的日子,曾看着一个临窗的背影,流下泪来。

这或许是如今我唯一愿意承认的自己的“文人气”。

说到“文人气”,这或许又是一个思绪杂乱说起来无止无休的话题。

与我而言,思考的过程,是那些轻薄的浮沫被拨开的过程,前行的过程,亦是那些所谓才气一点点剥落的过程。

遇到过很多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人,可惜,多是于世有纠缠,笔下昆仑蓬莱足迹踏遍,龙蛇腾雾风雷齐动,心中却愁绕情牵身为形役,惶惑困顿不得逍遥。十几年来,一直在想到底是文字让人敏感痛苦,还是本就是孤独之人,只在文字里才可得到安稳和救赎?

前几天看了一本萧红的传记。这又是一个灵魂独立刚烈,情感细腻柔软的女子,其实寄情文字的人特别是女子,大抵如此。而这种矛盾恰恰便是痛苦的来源。把文字建构在自己的生命上,代风尘喟叹的,无论缠绵迤逦还是苍凉悲戚,皆是一种决绝的体验,是对生命的自愿的榨取。其文字的`深刻不是因为才华亦非思想,而是,与对痛苦的注目度和苍凉之眼投射的范围成正比。它是性格的外化,这种性格,固然与经历有关,我却更觉得,是生来带有的。

只是,有的人在这种性格中沉沦,也许因为这种东西难以改变,也许是生活的屡屡打击加深了生命的孤独感所以愈发偏激,而那一颗真心的固执又不肯改变,情感的深挚更加深了出离感。笔下的文字往往蕴于极深的孤寞,那一手好文章并非什么才能,不过是逼不得已把生命和压抑熔铸成另一种形式而已。而另一些人能从这种性格里走出来,文字的份量轻了,温润平静的力量却重了。

我终于不再忧虑于笔墨一天天的生涩,我想这是在恨了十几年,悲了十几年以后终于开始走向另一条我更想要的路。我内心仍体味得到更深深承认生命的苍凉感,但更认可在这段苍凉生命中的爱与希望。无数次的回望,都能欣然的发现,是原始的悲伤感和人生的苦难让记忆如此性感。正因为现世里目光的转圜,借以发泄痛苦和郁闷的文字才减弱了。从前看到那些不同地方不同时代却同样用生命摆出苍凉姿势的人总是有同病相怜的身世之叹,而现在却是掩卷时的一剪沉默和一星浅淡的庆幸。同样的性格却有不同的命运,成名于文字的敌不过命运洪流,疏懒于文字的却在真实的生活里奋斗欣然于平凡之路上的闲云舒卷春花开落。确乎是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命运始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就看你如何塑造你的性格。其实生生死死,离离合合,男男女女,纠纠缠缠,无数条路,无数种幸与不幸,到头来都无所谓孰悲孰幸,亦何来谁对谁错,完全只在乎各人对命运和性格的,自愿的选择而已。

想过很多大的话题,比如血缘,生死,黑夜。对它们日渐不同的体验也促成了今昔不同的认识。像许多人一样不得答案,想了很多,却像麻纱扯不出头又收不了尾。在生命漫长甬道上,人都在一次次推翻过去的自己,并觉得现在想的就是对的。其实要是真能自由来回于过去与现在未来之间,我想,多半是过去的讨厌现在的自己,现在的又讨厌过去的自己,再加上未来的自己也来凑个热闹,带着不同经历不同希冀都来否定和劝诫,得到的绝不是共识,而是足以击溃你的嘈杂。

还是认为,无关乎对错。不必否定过去也不必推翻曾经,毕竟那些是这一生亲历的真实。虽然这一条路是通的,从生通到死,从无通到有再通到下一个无,实则其间却是很多小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体悟,不同的追求,不同的目光,无论是年少轻狂少年老成还是年老沧桑,生死之间的距离说长不长,说短可就太短了。蛰伏过,傲笑过,我曾经无限狂念想如何才能活得高于世人,傲视群雄众生,现在想来,也许最好的生存状态便是把过去抛脑后,对现在一点头,向未来轻招手。

高中亲见了几次生死大事。而且给我的震撼一次比一次大,触痛和感受也一次比一次深。也因之无数次在夜里想着,这不知道结束于何时的一生,究竟应该以何种面目示人?这一生,说平凡,却有如是多的波澜起伏心潮壮阔,说不凡,却面对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折磨情智考验无可奈何。一直在路上,很美,怕只怕,一直在遗失。包括,生命,包括,梦想。

我听到人说,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

我在暴风雨里张开怀抱,歌得慷慨。远方的雾影楼台,一片孤帆,可能等到,西天的远游客和梦想的失路人的归来?

会被一段文字或一段旋律将思绪丢到远方,仿佛看到重叠在时光深处的幽微人生,目光也变得渺茫起来。

是谁说,听过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所以,还是不讲道理了吧。谁又知道,何谓真理,何为好坏。

终究,这一段路,还是得自己走,只有双脚真正的碰着地面,才能感受到千百代人踏在上面留下的纹理,也许那是唯一的证明,提示你仍是一个真实的生命存在。

卡尔维诺说,我以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四处游荡流亡,其实只是掩饰至今没有找到愿意驻足的地方。

翻转过来看,也未尝不好。至少生命没有停歇,无论是因为孤寞还是不甘。能始终以自我的名义在这世上走,无论是以流亡还是悠游的姿态,都是值得祝祷的了。

听一首歌,尝一些苦,读世间书,行天下路。

这世上只有一种普世理想。

7.绘画专业大学生毕业创作之路探索 篇七

一、收集素材和感悟生活

艺术创作是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 塑造艺术形象, 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 需要用心感悟生活, 不能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在过去主题先行的年代里, 大学生毕业创作一定要到少数民族地区, 或边远山区去体验生活、收集素材, 用很长时间与那里的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画大量速写, 以极大的热诚创作, 最后创作出反映那里人民生活情况的作品, 比如:陈丹青的《西藏组画》, 王文彬的《夯歌》, 温葆的《四个姑娘》, 王霞的《海岛姑娘》等等, 都是当年富有时代精神特征的优秀毕业创作作品。

历史发展到21世纪, 绘画专业大学生毕业创作题材选择范围非常宽泛, 可以画历史画、现实画、人物画、肖像画、军事画、风景画、静物画, 也可以画风俗画等。要充分认识到生活的真正含义, 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各个阶层, 有各自的生活范围和生活背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情趣和喜好, 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需要自己去用心感悟。毕业创作前, 一定要收集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情的创作素材, 要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最想表达的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创作者最大的热忱, 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创作者自己的潜能, 才可能创作出感人的艺术作品。收集素材还要考虑到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客观条件。比如:大同大学坐落在大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有驰名中外的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等等, 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 当地大学生应悉心研究和考察这些美术遗迹, 向传统艺术遗产汲取营养,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 用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毕业创作。

二、创作方法和题材选择

关于创作方法与题材选择的问题, 我们倡导现实主义思想和创作方法, 既鼓励弘扬主旋律, 也提倡内容多样化,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内容和深入完整的艺术语言表达, 坚决杜绝污秽低级内容和荒诞怪异现象出现。毕业创作教学以创作题材的广泛性, 形成风格的多样性, 个人表现的独创性相结合, 给学生极大的创作空间, 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现学生的专业创作水平。学生毕业创作的选题, 是决定创作作品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一步, 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必须认真把关。艺术就是个性, 在艺术创作的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 要一对一与学生交流谈话, 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 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所在,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不断调整思路, 注意自身条件, 扬长避短, 根据不同的创作个体制定出不同的创作方案。

比如: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学生, 他的毕业创作原本准备画荷花。荷花是圣洁的代表,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故而, 中国人民都以荷花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当然可以表现, 但该学生是地道的北方人, 从来没见过真实的荷花长什么样, 对荷花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不具备收集荷花素材的客观条件, 缺乏成功的必备条件。我让他先画一个小稿试试, 然后再做决定。两天后, 学生拿着他的小稿找我说:“老师, 我的确画不了。”在与该生的深入沟通中, 我了解到他从小就喜欢家乡的古建筑, 尤其对古建筑上颇富特色的窗棂造型图案更是情有独钟。对他来说具备了表现古建筑的情感因素, 有生活体验。同时也具备了很容易收集到表现素材的客观因素, 他对那些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 收集了大量图片资料, 从传统美术样式中受到了启发、获得了灵感。通过不懈的努力, 最后该同学创作出一幅有文化内涵、有现代语境的艺术作品, 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这幅作品还被刊登在《今日中国》杂志上, 为他日后走上工作岗位赢得了职场竞争的优势。该同学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找准了定位, 在创作的过程中, 丰富了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 提高了艺术修养, 同时还为他毕业论文的撰写找到了研究方向和理论依据。

三、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法

艺术审美和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引申出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艺术创作中吸收本民族艺术精华, 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向外国优秀文化艺术学习, 经过自己的消化和分解, 在学习中进行创造。从浅层面来说, 传统创造了很多样式、技法和符号等, 这些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但更重要的是创造这些样式、技法和符号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智慧, 我们更应该去体会、挖掘和发扬。著名画家吴冠中倡导艺术无国界, 油画民族化, 国画现代化, 他在油画民族化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创造了许多中国式的油画作品。吴先生说, 造型艺术除了“表现什么”之外, “如何表现”的问题实在是千千万万艺术家们苦心探索的重大课题。吴冠中先生的画注重形式美, 形式美更多是带有画家个人情感、更具个性的抒发。他通过点线面表现一种美的韵律, 表现他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形式与表现手法取决于对创作内容的表现上, 内容和形式要完美结合。大学生毕业创作的形式与表现手法应鼓励多样化, 古典与现代、具体与抽象、综合材料与传统绘画相结合等等, 都可以探索和运用。我指导的2011届大学生毕业创作, 其中学生在《中华龙》系列油画创作中借鉴和运用了肖像画的表现形式, 运用综合材料的表现手法, 创作出了有传统中国文化内涵、有艺术魅力, 让人耳目一新的油画作品, 在全面呈现和汇报教学成果的毕业画展上, 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五幅作品全部被学校永久收藏。学生们在毕业创作中画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弘扬了民族精神, 还与地方城市建设相联系, 加强了学校美术专业与城市文化建设的互动, 起到了宣传地方历史文化的作用。

8.大学出版的创新发展之路 篇八

[关键词]大学出版;发展;发展优势;发展平台;

[作者简介]王雅卓,石家庄经济学院;王国棉,河北师范大学。

知识经济带来了社会和时代的飞速变革,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与科技的大发展。在这场以知识和人才竞争为特征的时代变革中,大学无疑肩负着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和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使命,这也为大学出版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高等教育事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无论从高校的办学规模还是高校的办学水平都呈现出大幅度的提升,在校生的数量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大学出版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对大学出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大学出版的发展优势:扬长避短

集团化已经成为众多出版社抱团发展的趋势,然而这并不是大学出版社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由于大学出版社多年来一直背靠大学,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并不是大而全的出版,重要的是办出特色,办出品牌。不过,在某种程度上,集团化发展是可以的,但不能成为一种趋势。因为有些大学出版社比较弱小,没有名牌大学作为支撑,资金又有限,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出版社可以通过差异性的整合进行资本合作,将资源有效地利用,能够达到“1+1>2”的效果。笔者认为,大学出版社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面对风云突变的市场。大学出版社的優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大学出版社资源丰富,人才优势明显。图书市场的竞争是出版社的竞争,出版社的竞争本质上又是出版社队伍素质的竞争。大学出版社以专业化图书出版为主,人才优势在同类出版社中较为明显。 而且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通常和高校教师保持着密切联系,有的可能甚至本身就是高校教师出身,因此,他们对一些学科的研究动态和热点问题把握比较准确和及时。不少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也都热衷将自己的学术研究著作交给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会让他们的著作更被行业所认可。

第二,大学出版社品牌优势显著。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国内不少大学出版社凭借其特色品牌,已经在出版界占有一席之地。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这些出版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均已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长线图书品牌,在业内影响力已经不亚于国内的知名大社。不少大学出版社对图书品牌进行有效管理,建立产品大类专管制度,市场策划部门各指派一人,负责一个产品或一个产品大类的营销。品牌意识已经成为各大学出版社发展的重点,如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书系、复旦大学出版社博学系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等已经成为市场中家喻户晓的图书品牌。

二、大学出版的发展平台:服务教育

随着出版业市场化的推进,大学出版社在出版行业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专业出版属于小众市场,但发展潜力巨大。知识经济的到来,整个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必然导致专业出版的市场会越来越大。笔者认为,大学出版在未来的发展中,服务教育将是其发展的主要平台。

第一,科研成果发布的平台。众所周知,无论是名牌高校还是普通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都是学校的两项中心工作。尤其是在名牌高校,这些高校的定位往往是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的数量和等级直接影响学校的综合排名,因此学校对科研工作相当重视,很多学校为教师规定了每年需要完成的科研任务。对教师而言,做科研不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科研工作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晋升评聘的考核指标。科研工作的最终成果要以论文或学术著作等出版物的形式公布于世,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出版的作用尤为突出。

第二,教材和教辅出版的中坚力量。在高等院校教科书、教辅材料出版方面,大学出版社拥有更为雄厚的实力和更便捷的条件。大学是传播知识的圣殿,也是学术思想碰撞最激烈的地方,教师和学者要想把自己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全面深刻地阐述出来,仅靠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教科书和教辅材料就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延伸思考的有效途径。于是,大量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就从教授的笔下诞生。这些教材和教辅资料不仅可以供本校学生学习和参考,还可以供外校学生和社会人士选择使用,既服务了课堂教学,也推动了知识的社会传播。大学出版社由于和教师联系紧密,又能及时掌握学生需求,理所当然地成为出版教材和教辅资料的中坚力量。

第三,为师生提供教学服务平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大学出版社已经不满足于被动等书稿、再版教材等,而是开始主动挖掘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把目光转向服务于教师教学全过程以及学生的长期学习规划。一些大学出版社非常注意收集教师对教材的反馈意见,会定期和教师进行电话或上门沟通,听取他们的使用心得和改进意见,还把一些新出版的专业书籍推介给教师参阅。许多大学出版社还利用网络为教师提供电子课件服务以及师生互动平台,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有的大学出版社还设立读者沙龙和俱乐部,俱乐部成员不仅可以享受书籍的折扣优惠,还可以免费参加沙龙活动,获得一些课程信息和资料等增值服务。

第四,国内外高等教育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高校的学术视野也越来越宽,教师和学者越来越重视对外来文化思想和学术思想的关注和了解,而大学出版社又是把这些理论和著作引进国内的一个最便捷、快速的通道。大学出版社在引进学术著作方面也迈出了积极主动的步伐,一些国外的畅销书、反映最新学术动态的书籍往往能够被大学出版社很快引入国内,满足了国内研究者的需求。

三、大学出版的未来发展:创新与走出去

大学出版社改制之后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董事会,责权明晰,很多棘手的问题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得到解决,提高了出版社的整体效率。中国出版的集团化是大势所趋,这让大学出版社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国内外资本运作的手段和方式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数字出版浪潮对传统出版业态的冲击……这些全新的外部环境,也给大学出版社提出全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应对改制带来的变化?如何应对公司化管理的新挑战?如何抓住数字出版的机遇?在未来的大学出版发展中,创新和走出去成为大学出版社发展的重点。

第一,走选题创新之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的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也开始进行调整和优化。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我国的本科专业目录也有一些新变化,一些专业被合并、整合,还增设了一批社会急需的新专业。专业的调整使得原有教材显得陈旧和滞后,及时出版一批适应新专业教学要求、反映最新专业动向的高质量教材成为当务之急。这对大学出版来说,是一次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大学出版社应抓住新一轮高校教材改革的机会,积极参与学校的教材建设,广泛征求高校对教材改革和教材编写的意见和需求,组织学科、专业骨干力量,编辑出版一批具有一流水平的、能够反映学科优势以及出版社品牌和特色的精品教材。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对电子阅读情有独钟,大学出版社在教材的出版上可以多开发一些配套的光盘、课件等。

第二,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我国大学出版虽然发展历史不长,但是也有了长足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总体趋势下,大学出版社要想化被动为主动,就要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主动出击,应对挑战。我国高校大多都与国外大学有互访交流或友好合作关系,大學出版社可利用所依托学校的资源,了解对方学校的大学出版情况,与国外的大学出版社进行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学出版社的先进理念、先进管理经验,还可以把我们的知识资源和出版资源推向国际市场,推动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把国外的一些最新学术成果、先进知识等引入国内市场,满足国内读者和研究者的需求。我们还可以和一些同类型的大学出版社建立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互相借鉴,互通有无,使我们的大学出版社有一个更宽阔的国际视野,实现跨越式发展。

和美国相比,我国大学出版的发展历史比较短,社会影响力还不够,现在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能只追求数量的增长,更要重视质量和内涵的提高。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学出版社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出版物专业性强、印量少、单位成本高,但它们并没有放弃或降低自己的学术标准,而且牢固地占领了自己的市场,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读者和消费者。这和它们始终强调出版物的高品位、高质量是分不开的,这条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很难想象,一个出书杂乱,没有特色,内容错误百出的出版社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大学出版只有明确以学术出版为中心,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定位,充分发掘自己的人才优势和学术优势,确立自己的出版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一席之地。

[1]苏秦,赵强.新时期大学出版:抓住机遇,谋求发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2).

9.我的人生之路抒情散文 篇九

1980年,我已经满了7岁,父母们张罗着把我送到了学校。启蒙老师是我们本村挂榜组一个叫陈胜召的年轻男老师,嗓子有点嘶哑,但声音洪亮,吐词清楚。母亲把我领到他的面前,他问了我的年龄,姓名,阶级,家住哪里?我稚嫩的童音,同样清晰的回答他:“7岁,叫宁寄平,农民,就住在对面,”说完我用小手朝自家的方向指了指。他摸着我的小脑袋笑了笑,:“真是个乖孩子,你来当班长吧”。爸妈为我交了4元2角的学费,几天后,陈老师给我发了新书。他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真的让我当上了班长。班长这个头衔

一直伴我到小学五年级毕业。并且只当过一学期的副班长,其余全是正班长。尽管班主任差不多年年换,而我这个班长职位却是江山永固。真可谓是铁打的班长,流水的班主任。因此同学们送我个外号:“老班长”,那可是名不虚传。

由于是班长,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为其他同学做出表率。每天第一个到学校的是我,第一个举手发言的是我,有不懂的问题第一个问老师的是我,最后一个回家的`还是我。五年来,我从未迟到过,早退过,请假过。

上课时我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课堂作业我总是认真做完,再仔细检查,所以我重做的机会很少。放学后回到家里,把家务做好,我便刻不容缓的去做家庭作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懂事早。望着日夜劳碌奔波的父母,我也心有感触,能为他们分担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我是甘心情愿。

可我的功课一点也不能落下,我的作业一点也不能马虎。我那个专心的样子是挺让人钦佩的,曾记得那位叫陈伟生的同学在《我的同学》的作文中写道:“我们的班长,在下雪的天气,认真的在门砍(槛)上做着作业,他不怕冷,很专心,就连披在身上的外衣(滑)落下来也没有觉察得到-----。后来班主任老师表扬了他,我的心里也感觉像吃了蜜一样甜。

同样,我的作文也写得好,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来读,要同学们学习我的写法和风格。有一篇叫《抽屉》的作文开头我是这样写的:“拿出抽屉,就像拿开了我的一扇心门,只见许许多多的心事摆放在里面-----”。有点少年老成或故作深沉的味道,又有一点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的无奈。老师说我写出这样的文字与我的实际年龄实在不相称,太出乎意料之外。其实这也是我的性格,他不大熟悉。但他还是报我以灿烂的微笑,令我很开心。

我的听话和优秀让各位老师都很欣喜,父母亲脸上也很光彩,同学们对我也是信任有加。我也感觉自己就像是泡在蜜罐里般充满着无比的甜蜜和幸福。

每年无论是雪花飘飞的寒假,还是酷热难耐的暑假来临之前我都会捧着那红绿相间的“三好学生”奖状和写满老师表扬评语的通知书欢呼雀跃的载誉而归。父母亲的脸上经常是挂着得意的微笑。

10.伊始之路为谁承接散文 篇十

喜欢听歌,不管是词还是曲,总是有着作者的理解、情感在其中。配合着听者的心情,产生了电台。不同曲风,情感的分类,让这些在生活在天空下的灵魂能够寻得一份寄托。伤感听雨,牵动雨中的孤寂;寂寞望天,望穿白云的依赖。电音摇滚,蓝调古典,我们仿佛总是能在音乐中看到曾经的影子,怀念起过往种种。这个世界离不开音乐,用它来描绘,总有恰当之处。

懵懂的寻求,我们跟广阔的世界牵手,世界迈着沉稳的步伐,带着我们徜徉漫步。经历了恋爱的浪漫,学着印象中的梦幻,浅尝爱情;走过了学业的苦读,听着前辈的勉励,风雨兼程。每个人都有幻想的权利,构筑自己的心灵世界。不知不觉,等待苍老了,梦境枯萎了,物是人非了,人累了,厌了,倦了。成长,从来都是社会风尘下的顿悟,走过了,看过了,明白了这个世界的规律,很多人也逐渐被潜规则,芸芸众生,愿求心安。如果,这个世上只有我一个人,只有这样一个思维复杂的生物存在,或许便能无忧无虑的走自己的路。

踏过一段红尘,时间寻觅着过往痕迹,一切种种都错过了。想找到因为什么错了,结果人心如此,很多时候淡漠着感觉,却执着于复杂的心里矛盾,把本不矛盾的事理解为不可能同在,若干年间,倾诉敌不过猜疑,只身打垮了倾心。面对世事,错的不是我们的本心,欲望吞噬着纯真,尘世蒙蔽了双眼。人的良性有很多,坚持着所有是不可能的,各异的性格驱使着我们走向不同的路,让很多处于同一起点的人奔走到不同的方向,点蔓延成射线。

何为成熟,其实很简单,世间本有诸多道理,伴随着同样的事发生了,我们不需问询为什么,淡淡地一句明白,便已成熟。道理的文本化是给不成熟的人看的,良性是为影响不良而存在的。成长是一个渐渐懂得的过程,懂得越多,也就更洒脱。古人常说活的要潇洒,常人总是容易被困,他们即使知道道理,也不知如何嫁接于生活,让自己释怀。很多时候,淡泊之言都是经历过并彻悟之人的心情,品尝过人间冷暖,知道某些曾经认为争得高贵的事物必然很美好,回头来却发现失去的更多。世界的权衡,让生活不得完满,因此才有用生命换来的财富,用青春祭奠的爱情。那些大彻大悟之人,身陷囹圄终得人生至理,皈依平静终看淡世事。

可是,我们不能总是朝着那些人的方向发展。人,不能停滞不前,寻求方向的时候,一些人早早就看透了一些事物,于是他们听从自己的心,走向一个自认为成熟的方向,继续生活;一些人站在霓虹灯下,茫然地看着看不穿的`未来,静静得发呆,抬不起脚步;还有一些人坚持着本真,或许心灵是单纯的,他们活的纯粹,不管那些俗世。人都有未来,也都有过去,身处现在,有时会感觉回忆过去比迈向未来有些轻松,而过往的种种也就时常浮现在脑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以后的脚步。哲学的理论犀利且深刻,不愿过多吸纳哲学的思想,只因太过精纯,剥开了人的皮囊,直视内在。对于世间的理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哲学作为参考可以,身边并不只有人性窥视。人生总是需要怀念的,我们不能遵循着最深刻的理论活着,那是在为虚无而活,活的没有自我,没有灵魂。行走在单行线,偶遇流星、焰火,我们或许会想起曾几何时身边一起许诺的影子。翻开日记,字里行间,映入眼帘的也有曾经执笔画过的人生。我们缅怀,不仅是有着纪念的意义,曾经种种更是在教会我们未来。

人生旅程,总有曾经相伴的人或事,我们无法一个人走完全程,因为世事总在。人生总有牵动,有的事物并非直接地牵动着我们,而是牵动起了曾经的回忆。回忆过处,或许不自觉的流泪神伤,或许不经意间浅笑安然,而音乐,也恰好是牵动灵魂的一剂良药。有人因往事一蹶不振,后来,看到了类似的事物,难以前进。有些人则化悲愤为力量,昂首阔步。人与人的不同就是这样异彩纷呈的勾勒着世界的框架,这不能明确的评判谁对了,谁错了,并不是所有的成功才是对。能够带着怀念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是值得欣慰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不能总是期盼多数人走向成熟,淡然前行。如若真的如此,那又会有多少其他人面对一个缺少色彩的世界。

上一篇:在春节后收心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办实事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