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2024-06-25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共8篇)

1.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篇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多台输送泵进行集中浇灌,如有条件可加入塔吊及溜槽辅助。同时厚达3100,为保证施工质量,利于混凝土早期散热,应对厚混凝土进行相对较长的分层施工,分4层,每层约800~900深(每一大层内仍须做到斜面分层),待每层达到预定高度后略作停歇,约2~3h后混凝土完成相当部分早期沉缩,及散发了大量的早期水化热,此时再集中覆盖下一层混凝土,并于两层混凝土之间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振捣时间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振捣棒插入振捣拔出后原位孔洞能立即恢复为准),确保深厚混凝土施工质量。

在混凝土表面振捣抹平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帘、湿麻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得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于湿润状态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持续浇水养护14d。混凝土浇灌计划安排应考虑天气状况,及时联系气象台,取得近期的天气状况,避免雨天施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同时足够的抽水设备和防雨物资。

温控措施:

一、水化热温升控制措施

混凝土升温时间较短,根据以往工程实践,一般在浇筑后的二至三天内,其间混凝土弹性模量低、基本处于塑性与弹塑性状态,约束应力很低,当水化热温升至峰值后,水化热能耗尽,继续散热引起温度下降,随着时间逐渐衰减,延续十余天至三十余天。

混凝土降温阶段,弹性模量迅速增辊,约束拉应力也随时间增加,在某时刻如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便出现贯穿性裂缝。因此控制降温曲线对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尤为关键,但该问题属于热传导的混合边值问题,理论求解相当冗繁,且由于许多施工条件难以预测,理论结果亦很难严格。现国内施工界普遍采用王铁梦于《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专著中根据多年现场实测数据统计而成的经验公式,偏于安全地以截面中部最高温度降温曲线代替平均降温曲线,求解近似值。因该公式经多年施工实践证明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本工程亦按此选取最大承台厚度3100进行近似计算,作为工程预控指标,并借此提出保温与降温措施。

1、标准水化热温升值Tˊ(于一般两层草包保温养护条件下)

按工程进度计划,地下室底板混凝土于5月初进行浇灌,此时本市已基本进入高温天气,应按表格中的夏季取初始值,但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如此厚度的大体积混凝土,单靠后期保温措施无法控制内外温差。如排除浇灌后期的降温措施方案,则只有于混凝土浇灌前降低入模温度,为达到此目的,必须由混凝土供应厂商提出切实可行的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措施,具体如下:

(1)采用冰水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厂址配置有深水井,采用冰凉的井水配置;

(2)粗细骨料均搭设遮阳棚,避免日光曝晒。

(3)选用低水化热的P.O.普硅水泥,并利用掺合料减少水泥单方用量。以上措施第(2)条所有厂商均可实施;第(3)条可通过优化配比与原材实施,已有以往成功经验;而第(1)条对降低入模温度最为关键,在对混凝土供应商考察时作为重点考虑,并要求其提出详尽的专项大体积混凝土供应质量保证措施与承诺书,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依据。如混凝土厂商对于大面积应用冰水或深井水配比有困难时,可只配相应电梯井厚大承台部位,混凝土浇灌前厂商应落实一切先期准备,在混凝土浇灌时与施工现场紧密联系,待现场发出电梯井浇灌用混凝土要求时及时进行配置,并专车运至工地进行浇灌。同时,施工时除浇灌操作流程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外,深厚井坑的浇灌尽量避开中下午炎热天气,最好是安排在晚9:00-晨8:00之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厚大井坑的混凝土入模温度。

通过以上措施,将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20ºC,根据王铁梦著作,因无混凝土入模温度20ºC指标,采用中间状态插入法计算确定:Tˊ=32ºC。

2、修正系数

(1)水泥标号修正系数k1=1.13(525号);

(2)水泥品种修正系数k2=1.2(普通硅酸盐水泥);

(3)水泥用量修正系数k3=W/275:

W为实用水泥量(kg/m3),根据以往已有成功经验,C30S8混凝土通过一级粉煤灰与高效复合防水剂“双掺”技术,单方水泥用量可控制在310kg甚至更低,现暂以310kg/m3计,则k3=W/275=310/275=1.127;

(4)模板修正系数(木模及其它保温模板)k4=1.4。

3、修正水化热最高温升值

Tmax= Tˊ•k1•k2•k3•k4=32*1.13*1.2*1.127*1.4=68.5ºC

考虑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0ºC,则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达88.5ºC。根据近年工程经验,混凝土最高温升值一般发生于浇灌后二至三天的白天,估计室外温度约在30ºC,则混凝土中心温度峰值与表面大气温差约在58.5ºC,仍需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以保证从混凝土中心至大气的温差梯度及混凝土本身的降温梯度满足合理的预控指标。

二、延缓温差梯度与降温梯度的措施

1、厚大承台、桩帽均采用双层麻袋片浇水养护及保温措施,专人负责,覆盖于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原则上维持五天湿润覆盖状态,视测温结果而定,如五天内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大气温度温差已小于10ºC,可视情况提前撤除,如五天仍达不到此标准,则继续湿润覆盖,但浇水养护期始终不少于14d。

2、对于厚大基础,除按第1条覆盖之外,另需采取以下措施:

(1)该部位混凝土浇灌完毕并可上人后(满足上人条件即可,不必等至混凝土终凝),于集水坑内注满凉水(可兼作降低混凝土初始温度之用途),初期蓄水时应避免直接冲刷强度仍很低的混凝土面层,该部分水原则上不作它用,该部分吊模可于保温养护期完全结束抽取井坑积水后再作拆除。(2)该部位混凝土终凝后于深坑周圈用M5水泥砂浆MU7.5粘土砖砌筑100高挡水檐,内侧抹20厚1:2.5水泥砂浆,表面压光。

(3)第(2)条挡水檐砂浆凝固后进行蓄水养护。因此时混凝土已明显处于升温阶段,为避免凉水浇至混凝土表面造成骤冷表面混凝土开裂,注水时水管应伸入已先期灌满水的电梯井坑,由井坑逐渐溢出直至流满整个蓄水池。因电梯井坑内的水经热能交换平衡,与混凝土温度已基本一致,将不存在骤冷突变情况。

(4)第(3)条100高蓄水作为混凝土与外部大气热能交换的一个缓冲层,将理论上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各控制在25ºC以内的常规温控指标转换为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蓄水温度之间的差值。因此保证蓄水部分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指标内对于保温效果非常关键,因水的导热系数较小,保温效果佳,因此实际上根据以上流程实施后,即使不采取其它措施,根据以往经验,一般水温介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相邻处大气温度之间,对于保证温差控制与延缓降温梯度相当理想。

(5)为温度变化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每次进行测温记录时还须测量测温点位置水温,如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差在20ºC以上时,测温人员及时将测温结果反馈于工程技术部,由项目部对蓄水进行应急措施:

1)由养护人员负责烧开水,并运至现场,与蓄水溶合;

2)由二线配合人员拉灯牵线,采取点钨灯取暖升温措施。

(6)如遇大风天气,需采取搭设防风棚措施,简易防风棚采用DN48*3.5标准钢管及雨布制作,由架工与普工协同落实。加密测温时间间隙,并视测温情况采取第(5)条措施。

(7)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或浇筑后,特别是混凝土开始处于降温阶段时,如遇大雨甚至暴雨天气,应搭设防雨棚,搭设材料与人员配置同第(6)条。加密测温时间间隙,并视测温情况采取第(5)条措施。

2.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篇二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

混凝土裂缝是难以避免的,是目前混凝土工程中的质量通病之一。结合笔者的相关经验,谈谈有关降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施工技术。

1 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1.1 施工材料的选择

1.1.1 水泥的选择

由于矿物成分及掺加混合材料数量不同,水泥的水化热差异较大。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含量高的,水化热较高;混合材料掺量多的水泥水化热较低。为减小水泥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和混凝土内部温度,从而减小内外温差,应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产品。

1.1.2 骨料的选择

在骨料选用上,砂子、石子尽量使用密度大、级配好、弹性模量高、粒径较大、导热性好、线膨胀系数低的骨料,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小温度应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限制混凝土收缩开裂。

1.1.3 粉煤灰

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以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施工操作,而且对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有益。在混凝土工程中,掺人粉煤灰时应满足以下1)选用细度合格、质地优良的粉煤灰。2)粉煤灰的掺量一般以15%~20%为宜。

1.2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优化

通过试验室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试验和研究,选用最佳配合比作为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配置如表1所示:

2 设计措施

1)采取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合理的分块。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如果允许设置水平施工缝,应根据温度裂缝的要求进行分块,且设置必要的连接方式。2)设计中大体积混凝土宜选用中低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35范围内,避免采用高强混凝土。3)合理设置分布钢筋,避免应力集中,尽量采用小直径、密间距布置。4)适当的地基处理可以以减小温度应力,避免发生温度裂缝。当地基为软土层时,可以优先考虑采用砂垫层加固地基;当地基为坚硬的基岩或老混凝土基层时,可以考虑在基础底部设置滑动层。

3 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

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有效措施。

3.1 混凝土浇筑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分为全面分层法、斜面分层法和分段分层法三种(如图1所示)。选择某种浇筑方式,要根据混凝土结构,平面尺寸,钢筋疏密情况及混凝土供应情况等来选择。全面分层法能够使混凝土均匀散热,不宜产生垂直裂缝,但要求混凝土的拌和、运输能够满足混凝土在初凝前连续浇筑,不产生水平施工缝;斜面分层法适用于平面尺寸较大但厚度较小的结构物;分段分层法适用于混凝土拌和能力低,对大体积混凝土抗渗要求不高的结构物。

3.2 混凝土振捣方式

混凝上浇筑时应采用振动棒振捣,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上进行二次振捣,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对于浇筑后坍落度己经消失,并开始有些凝结的混凝土,如果在适当的时间内再给予重复振捣,即所谓二次振捣。二次振捣的好处主要是能消除沉陷的影响,减少孔隙和塑性收缩裂缝,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

3.3 泌水处理

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

3.4 降低浇筑温度

降低浇筑温度的具体措施包括:1)浇筑前预冷混凝土;2)降低原材料温度3)采用冷却拌和水与加冰拌和;4)减少运输途中的热量倒灌,采用特制的保温罐车,用保温材料包裹混凝土泵送管道等。

3.5 预埋冷却管加强监控措施

埋设水管用连续流动的冷水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也可以把混凝土块体冷却到稳定的体积。冷却水管大多采用直径为25mm或19mm薄壁钢管或铝管,按照中心距1.5~3m交错排列,水管上下层间距宜为1.5~3m,并通过立管连接。当冷却管进水口水温6~8℃时,混凝土降温值△T与水管间距的关系如表2所示:

Â3.6加强施工管理

在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的强度不是均匀的,裂缝总是从强度最低的薄弱处开始,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离差系数大时,裂缝就多。为防止裂缝,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7 加强混凝土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分段浇筑完毕后,应在混凝土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一次振捣或进行表面的抹压,用木拍反复抹压密实,消除最先出现的表面裂缝。在冬期施工的条件下,混凝土抹压密实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再覆盖保温材料 (岩棉被、草帘等) 。非冬期施工条件时,可覆盖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也可在混凝土终凝后灌水进行养护。

4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不可避免的,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合理研制混凝土配合比就可以把混凝土裂缝的有害程度控制在某一有效范围之内,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申爱琴.水泥与水泥混凝土[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2]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9.

3.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篇三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引言

目前大体积混凝土还没有确切的定义词。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厚度80厘米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和混凝土内外温度将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美国混凝土协会(ACI)规定:“任何现场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由水化热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开裂”。

近年来,由于高层建筑的发展,基础采用箱形基础和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

2.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性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

(1)高强度混凝土设计,单方水泥用量较多,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比普通混凝土大得多;

(2)在结构内的截面配筋比较多,较高完整性;

(3)基础结构是埋在地下,虽然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但需要高抗渗性。

因此,温度对混凝土裂缝控制引起的应变差异,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开裂和抗侵蚀性能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一个关键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目前国内尚无正式规定,在过去提出了应该在20摄氏度的温度差控制中,近年来在南方一些地区的控制在25 °C内,从国内的施工实践来看:混凝土的温升和温差与表面系数有关,单面散热的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75㎝以上,双面散热在100㎝以上,双边的冷却混凝土水化热的内部结构将造成超过25摄氏度的温度差异,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80年代以来,在全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建造了一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这些建筑物的基础,都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通过这些工程的实践,促进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

80年代以来,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了很多高层建筑。这些建筑物的基础都采用了大体积混凝土,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研究,取得不少成就,主要是:

(1)在设计上,为改善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约束条件以及结构薄弱环节的补强,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2)在施工技术上,从选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施工季节的选定和测温养護等,采取一些综合性的措施,有效地克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3)在施工组织管理上,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的问题,在精心组织、协调指挥。

3.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3.1材料要求

3.1.1水泥

(1)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发热量270~290kJ/kg)、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2)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量大,水泥用量多,水泥供应难以做到按施工要求的品种标号一次进场,因此要加强水泥进场的检验和试配工作。

3.1.2骨料

(1)粗骨料。碎石和卵石均可,并采取连续级配或合理的掺配比例。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间距的3/4。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控制增加水泥用量,可参照表5-7-13选用。骨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其含泥量应<=1%

(2)细骨料。宜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应≤3%。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其细度模数以2.6~2.8为宜。控制细砂以0.3㎜筛孔的通过率为15~30%;0.15㎜筛孔的通过率为5~10%。

(3)粉煤灰。为了减少水泥用量,可掺入水泥用量10%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粉煤灰应符合《技术条件103—56》的要求,其烧失量应<15%,SO3应<3%,SIO2应>40%,并应对水泥无不良反应。

(4)外加剂。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

3.2配合比设计

3.2.1基本要求

(1)设计配合比时尽量利用混凝土60天或90天的后期强度,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的要求。但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和满足施工荷载的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使用的材料通过试配确定。一般要求水泥用量宜控制在260~300kg/m3。水灰比应≤0.6。砂率应控制在0.33~0.37(泵送时宜为0.4~0.45)。坍落度应根据配合比要求严加控制,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的增加应通过调整砂率和掺用减水剂或高效减水剂解决,严禁在现场随意加水以增大坍落度,并应控制在10~14㎝为宜。

3.2.2设计步骤

按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3.3施工准备工作

在施工前的大体积混凝土准备工作,除了一般的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材料的制备,设备的准备,技术准备和现场准备,根据其结构的特殊性,做好配套材料和辅助设备的准备,如冰水箱(池),真空设备,水泵,温度测量设备等。特别是做施工方案的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及编制原则如下:

3.3.1编制的原则

(1)在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原则下,采用分层分块浇筑时,尽量减少浇筑块在硬化过程中的内外约束,分层的时间间隔做到既有利于散热,又考虑到底层对上层的约束。

(2)控制内外温差,加强养护,防止产生贯通裂缝和其它有害裂缝。

3.3.2编制的主要内容

(1)根据减少约束的要求,确定分层分块的尺寸及层间、块间的结合措施。

(2)通过热工计算,确定混凝土入模温度以及对材料加热或降温的措施。

(3)确定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的方案。

(4)制订混凝土的保温方案。

(5)明确对混凝土的测温方案。

(6)有关保证工程质量、方案。

3.4施工工艺

3.4.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般要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最高温度小于等于30摄氏度的温度为宜,应该认真分析和温度应力计算(包括收缩),以降低温度,减少温度应力和相应的措施。

3.4.2搅拌后的混凝土应被运到浇注位置,浇筑入模。在运送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现象,砂浆坍落度损失、改变,如离析现象的发生,必须进行人工二次拌合后方可入模。

3.4.3混凝土浇筑要点如下:

(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全面分层。即将整个结构浇筑层分为数层浇筑,当已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凝结时,即开始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工程。一般长方形底板宜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浇筑;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②分段(块)分层。适用于厚度较薄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从底层一端开始浇筑混凝土,进行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它各层。

③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工程,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2)当基础底板厚度超过1.3m时,应采取分层浇筑。分层厚度宜为0.6~1.0m。对于大块底板,在平面上应分成若干块施工,以减少收缩和温度应力,有利于控制裂缝,一般分块最大尺寸宜为30m左右。

(3)分层浇筑时,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在下层混凝土经一定养护其强度达到1.2N/㎜2,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稳定时的室外温度之在25?C以下时进行。

(4)分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大气平均温度为好,即水化热温峰值以后,一般为3~5天,因此间隔时间以大于5天为宜。

(5)暑期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实际温度。

①降低混凝土入模浇筑温度如拌和水中掺入冰块、使用冷却水作拌合用水、砂石采取遮阳措施和喷冷水降温等;

②骨料中掺入适量毛石;

③掺入适量的粉煤灰。

(6)为了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当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下落。串筒和漏斗的布置应根据浇筑面积、浇筑速度和铺平混凝土的能力确定,一般其间距不得大于3m。

(7)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一下振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以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分层浇筑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振捣时要防止振动模板,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铁锹摊平拍实。

(8)混凝土养护的时间和方法为:

①养护时间:为了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具体要求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大坝水泥、矿渣大坝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21天。

②养护方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方法,分降温法和保温法两种。降温法,即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蓄水、洒水或喷水养护;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使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如塑料薄膜、草袋等)及薄膜养生液养护,可视具体条件选用。

夏季施工时,砼一般可使用草袋覆盖、洒水、喷水养护或喷刷养生液养护。

冬期施工时,由于环境气温较低,一般可利用保温材料以提高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和四周温度,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另外亦可使用薄膜养生液、塑料薄膜等封闭料,来封闭混凝土中多余拌合水,以实现混凝土的自养护。

(9)混凝土测温。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湿度影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控制。

①测温点的布置 必须内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筑的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500~800㎜;平面则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平面测点间距一般为2.5~5m。

②测温制度 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4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h测一次,同时应测大气温度。

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进行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

4.施工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4.1泌水和浮浆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分层浇筑,上部和下部结构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5 ~ 3h,即凝结前控制),所以通过层混凝土层易产生水,混凝土泵送施工,特别严重的。解决的办法是,在侧模的结构设置在排水孔的底部,使多余的水从自然排放孔,或用槽形式设计的或人为的“池”,从特殊的柔性轴或隔膜泵泵排出多余的水。对墙壁和其他垂直结构,可以配合比和坍落度的解决方案。

4.2后浇缝的留置与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的分缝分块,不仅可以减轻约束作用,缩小约束范围;同时也可利用浇筑块的层面进行散热,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另外,尚可满足绑扎钢筋、预埋螺栓等工序的操作需要。但接缝的处理必须满足防止渗漏水的要求。

后浇缝的设置和处理如设计无规定时,其间距一般为20~30m,缝宽1m,可在后浇缝形成40d后封闭,冬期可适当延长。封闭前,应仔细凿毛,并将钢筋按设计要求连接好,再用比原设计砼强度提高一级补偿收缩混凝土(亦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将缝灌密实。

4.3模板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模板承受着混凝土的侧压力及振捣混凝土的振动力,因此必须保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可靠性,防止模板产生过大的变形。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模板,不能完全套用一般常规方法进行配置,而应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对模板、立柱、拉杆以及支撑系统的所有构件,都要进行设计计算,争取足够的安全储备。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对模板的刚度要求较高,在有条件时,宜优先使用钢模板。采用木模时,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防止木模吸收混凝土表面水分后膨胀变形。

5.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措施

(1)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选择,尝试用稳定性好、水化热低的水泥,并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从实际经验,在450kg/m3水泥剂量的控制可以防止裂缝。

(2)控制石子、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和3%。

(3)根据施工季节的不同,可分别采用降温法和保温法施工。夏季主要用降温法施工,即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入冰水,一般温度可控制在5~10?C,在浇筑混凝土后采用冰水养护降温,但要注意水温和混凝土温度之差不超过20?C,或采用覆盖材料养护。冬季可以采用保温法施工,利用保温模板和保温材料防止冷空气侵袭,以达到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的目的。

(4)采用分层分段法浇筑混凝土。分层振捣密实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尽快散失。还可采用二次振捣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抗裂能力,使上下两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良好。也可采用在下层混凝土面上预留沟槽,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连接。

(5)作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以及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25?C。

(6)在混凝土中掺加少量磨细的粉煤灰和减水剂,以减少水泥用量。也可掺加缓凝剂,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7)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8)改善约束条件。根据工程特点,可以采取某些措施,降低外约束力。例如 在大体积混凝土下设置滑动的垫层,通常作法是在垫层混凝土上,先铺一层低强度水泥砂浆,以降低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约束力。为了防止护坡桩对混凝土的约束力,还可在大体积混凝土四周与护坡桩之间砌筑隔离墙,既作为模板,又减小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外约束力。

(9)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约束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10)当分层浇筑时,为了保证每个浇筑层上下均有温度筋,可建议设计者将温度筋作适当调整。温度筋宜细密,一般用?8鋼筋,间距15㎝,双向布筋,这样可以增强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力争在浇筑下层混凝土后进行,这样便于混凝土的保温覆盖和保持钢筋的整洁。对于一次绑扎成形的钢筋网架,混凝土下料高度过大时,应采用溜槽或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离析。

6.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材料、设计、施工、维护等四个方面进行解决。设计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结合成熟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和实用的控制措施,在实践中,经济合理。物资调配科学、施工组织合理安排,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程序,提高了操作流程和加强养护,防止和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工程裂缝的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篇四

随着科技和现代文明的进步,高层建筑物、高耸结构及大型设备基础大量的出现,大体积混凝土已被广泛采用,而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等特点,因此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了解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应力状态对结构的影响,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尤其重要。

邢台市名仕华庭高层住宅楼工程地上14层,局部15层,地下2层,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27216.6m2。施工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以该工程为例,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一、商品混凝土的拌制运输

搅拌混凝土严格按试验配比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未经试验人员同意不得加减水用量,每工作台班至少做两次坍落度试验。混凝土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允许偏差为30mm,采用搅拌车运输。

二、泵送混凝土的浇筑

采用泵送混凝土。由于混凝土量较大,为保证良好的整体性,故混凝土要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施工缝。要求搅拌站的混凝土供应量能满足混凝土输送泵连续工作。混凝土浇筑时均衡摊铺,保证各处均匀上升,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过大高差。各个转角钢筋密集处以及地梁部位要特别注意振捣密实。混凝土输送应按指定线路,浇筑到标高时,要认真收活,整平压光。

大体积混凝土按斜面分层,连续浇筑,依次振捣。如遇意外情况,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易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泌水较多,派专人随时清除泌水。

三、混凝土的养护

根据热工计算,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不大于25度,混凝土浇筑完抹面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及时蓄水养护防止混凝土韧馕虏罟大而造成温度裂缝。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如果当温差大于25度时应加强保温材料,如覆盖岩棉被等,以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温差应力和裂缝。

四、混凝土的测温

1、测温管理,

设专职测温员,将当日测温表项填写完整并签字后,及时交给技术管理人员,使管理层掌握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各管理层应及时对有代表性的孔位掌握测温记录值,绘制该孔位的中部温度和上部温度变化曲线,以便准确推算温度变化趋势,确认是否增加覆盖和采取其他措施。

测温范围包括: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养护温度。

测温次数:大气温度每天测四次,即每天2时、8时、14时、20时;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4小时测温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小时测温一次。

2、测温点的布置。为保证测温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混凝土测温孔按不大于25mm一个孔的原则布置,工程共布置56个中层测温点和56个表层测温点。

中层测温点处预埋600mm长测温管,测温管用DN20铁管制作,底部用铁板封死,埋入混凝土内550mm,上部外露50mm。表面测温点预埋200mm长测温管,埋入混凝土内50mm,外露50mm。待底板钢筋绑扎好后,将测温孔的铁管点焊在排架钢筋上,上部管口用塑料袋包住以防灌进混凝土。测温管口在测温和不测温时,都要用棉花堵紧,测温仪在测温孔停留时间应在大于3分钟时进行读数,并作好记录。注意: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不能采取通过沿孔洞高度变动测温探头的方法来测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根据底板的高度测温点可分为表面测温点、中部测温点、底层测温点,每处距表皮不小于50mm。工程基层已设置滑移层,可以抵减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内外约束,因此未考虑底层测温点。表面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0mm;中部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50mm板厚。

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浇筑、抹面完成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浇筑完成8小时后进行浇水养护,7天后检查混凝土表面颜色发青,且未发现裂纹,达到了有效控制内外温差,减小变形,防止有害裂缝的发生和发展的效果.经热工计算后,节省了保温材料工900m2,每平米按6元计算,共节省成本费用11400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试题及答案 篇五

一、单选:

1、大体积混凝土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B)m。A、20 B、40 C、60 D、80

2、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C)d。A、1 B、3 C、7 D、21

3、大体积混凝土的拆模时间,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C)℃。

A、5℃ B、15℃ C、20℃ D、25℃

4、混凝土浇筑宜从()处开始,沿(B)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A、高 长 B、低 长 C、高 短 D、低 短

5、大体积混凝土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C)。

A、3d B、7d C、14d D、21d

6、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C)℃时,可全部拆除。A、5 B、15 C、20 D、30

7、炎热天气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B)℃以下。A、25 B、30 C、35 D、40

8、冬期浇筑混凝土,宜采用热水拌和、加热骨料等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C)℃。

A、15 B、0 C、5 D、10

9、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可不应少于()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C)次。A、2 2 B、2 4 C、4 2 D、2 2

10、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C)%。A、30 B、40 C、50 D、60

11、大体积混凝土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凡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C)mm布置。A、400 B、500 C、600 D、800

12、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B)处的温度。A、40mm B、50mm C、60mm D、70mm

13、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D)℃。A、25 B、30 C、40 D、50

14、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C)℃。A、20 B、22 C、25 D、30

15、大体积混凝土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B)kg/m3。A、150 B、175 C、190 D、210

16、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B)℃/d。A、1 B、2 C、10 D、25

17、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B)℃。A、15 B、20 C、22 D、25

18、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应大于(D)℃。A、15 B、25 C、50 D、60

19、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7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D)kJ/kg。

A、210 B、240 C、250 D、270 20、大体积混凝土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C)mm。A、110 B、130 C、160 D、170

二、多选题

1、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下列整体连续浇筑厚度合宜的有(BCD)。

A、200 mm B、300 mm C、400 mm D、500 mm E、600 mm

2、大体积混凝土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在(ABC)部位布置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

A、外面 B、底面 C、中间 D、两边

3、大体积混凝土的配筋应满足下列要求(ABC)。

A、结构强度要求 B、构造要求 C、应结合施工方法配置构造钢筋 D、应保证温度收缩影响

4、水泥进场时应对(ABCD)进行检查。

A、强度等级 B、水泥品种 C、包装或散装仓号 D、出厂日期 E、安定性

5、水泥进场时应对(ABCD)性能指标进行复检。A、强度 B、水化热 C、凝结时间 D、安定性

6、关于大体积砼骨料选择,下述正确的是(ABCD)

A、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3%; B、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1%; C、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 D、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

7、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AB)。A、引气剂B、引气减水剂C、缓凝剂D、减水剂

8、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ABD)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

A、水化热B、泌水率C、砂率D、可泵性

三、判断题

1、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使用或拆除过程中,必须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2、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3、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不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

4、设计中不宜采用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的技术措施。(×)

5、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除应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尚应根据预拌混凝土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有关参数。√

6、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

7、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经补充外加剂或快速搅拌已无法恢复混凝土拌和物的工艺性能时,不得浇筑入模。(√)

6.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篇六

1混凝土拌制配料前.各种计量仪器必须经计坛部门进行标定,称料误差符合规范要求,严格按确定的配合比拌制,

2水泥使用前充分冷却,施工时水泥温度< 509(: ,

3堆高骨料、底层取料、用水喷淋骨料。

4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使各种材料充分拌合均匀,

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5避免模板和新浇筑混凝土受阳光直射,人模前的模板与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9v,采取夜间浇筑。

6当气温高于人仓温度时.加快运输和人仓速度.减少混凝土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回升。混凝土运输车经常洒水降温。

7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用水量。

7.浅析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篇七

在建筑工程中, 经常遇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例如:高层建筑大型基础底板、深梁、大型设备基础等等, 由于混凝土的体积大, 聚集的水化热大, 在混凝土内外散热不均匀以及受到内外约束的情况时, 混凝土内部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导致裂缝产生。避免裂缝问题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 文章针对此问题进行论述。

为避免结构埋下了严重的质量隐患, 甚至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对裂缝及其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损坏的控制, 需贯彻“防、放、抗”相结合治理的原则, 从设计、材料、配合比及施工等方面综合考虑, 统筹处理。

1 裂缝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 但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水泥水化热的影响。混凝土由干硬性转向泵送大流动性预拌混凝土施工, 水泥用量, 用水量都增加, 水泥活性增加, 比表面积加大, 砂率提高等, 导致水化热及收缩变形显著增加, 体积稳定性下降了。混凝土的水化热是由水泥水化作用而产生的, 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试验研究表明, 水泥大部分水化热在1d~3d内放出 (放出的热量占总热量的50%左右, 7d内可达到约75%) 。由于混凝土体积大, 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可使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到50℃ (冬) 至70℃ (夏) , 而混凝土表面则散热较快, 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 表面产生拉应力, 而拉应力超过极限抗拉强度时, 混凝土表面将产生裂缝。 (2) 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升温的时间很短, 大约在浇筑后的2d~7d, 这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很小, 约束应力很小, 但降温阶段很长, 可延续10d~30d, 甚至更长时间。当混凝土降温时, 由于逐渐散热而产生收缩, 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 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和水的水化和蒸发, 以及胶质体的胶凝作用, 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 在收缩时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 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 (拉应力) , 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 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 这种裂缝有时会贯穿全断面, 成为结构性裂缝, 带来严重的危害。 (3) 外界气温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 外界气温的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有着重大影响。混凝土内部的温度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绝热温升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叠加而成。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 外界气温愈高, 混凝土浇筑温度也愈高。 (4) 现浇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刚度增加, 抗震烈度提高, 结构约束比过去显著增大, 如框架梁柱约束了楼板的变形, 桩基约束了大体积承台的体积变形。 (5) 与材料性质和配合比有关的因素。水泥的非正常凝结与非正常膨胀、骨料的级配不当及含泥量过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水泥因素大, 用水量大, 砂率大等) , 选用的水泥、外加剂, 掺和料匹配不当, 造成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 (6) 与施工有关的因素拌和不均匀, 振捣不密实、坍落度过大、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模板支撑下沉, 过早拆模, 硬化前受扰动或承受荷载, 表面抹压不及时、养护不当等。

2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措施

实践经验表明,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由荷载引起的可能性很小, 大多数是温度裂缝。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

2.1 合理选择材料、限制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

(1) 选择水泥:选用中热或低热水泥品种, 是控制混凝土温升的最根本的方法。如强度等级为42.5矿渣硅酸盐水泥早期的水化热与同龄期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 3d的水化热约降低30%, 而强度等级为42.5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3d的水化热约降低60%。 (2) 掺加磨细的粉煤灰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 宜为水泥因素的30%~50%利用粉煤灰“滚珠效应”可改善混凝土的粘聚性和流动性, 大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还可节约水泥, 降低成本。根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每增减10kg, 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1.2℃。 (3) 掺加优质外加剂: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抗裂、防渗高效增强剂。如J M-Ⅲ改进型, 其减水率可达20%左右, 3d的水化热为纯水泥浆体的74.2%, 水化热峰值明显降低。水灰比的降低, 可有效地减少收缩, 提高混凝土长期体积稳定性, 同时使混凝土的孔结构得到改善, 使密实度及早期抗拉强度明显提高, 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例如某建工大厦地下室承台, 底板厚度为1.5m, 采用C30P6级抗渗混凝土, 2007年6月上旬施工, 旬平均温度21.5℃-22℃, 选用42.5矿渣硅酸盐水泥, 掺用JM-Ⅵ缓凝减水剂和YF-7, 混凝土成型后采用蓄水养护, 未发现裂缝[2]。 (4) 在混凝土中掺加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用于控制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作用, 已得到许多研究和工程应用的证实, 掺有体积率为0.05%~0.2%的合成纤维,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即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根纤维, 平均每立方厘米混凝土中就有几十根纤维, 这样在基体的水泥砂浆中布满了横竖交叉的立体纤维网, 对初期硬化的基体的干缩和塑性收缩起到了较强的约束作用, 从而阻碍了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 (5) 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实践证明, 掺优质粉煤灰混凝土后期强度较高, 在一定掺量范围内60d强度比28d强度约可增长20%左右, 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宜用90d甚至180d龄期的强度。如将混凝土28d龄期C30改为60d龄期C30, 这样可使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50kg。混凝土温度相应随之降低。

2.2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根据由搅拌前混凝土原材料的总热量与搅拌后混凝土总热量相等的原理, 可求得混凝土的出机温度, 说明出机温度与原材料的温度成正比。为此对原材料采取降温措施。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的温度, 砂的温度次之, 水泥温度影响较小。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 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砂、石的温度。可采取以下措施: (1) 用冷水冲洗石子:在夏季气温高时, 为防止太阳的直接照射, 在砂石堆料场搭设简易的遮阳装置, 砂石温度可降低3℃~5℃。 (2) 在搅拌混凝土用的贮水池内加入冰块, 可使水温降低5℃~6℃。 (3) 对混凝土泵管进行覆盖, 保温, 减少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升温。 (4) 由搅拌、运输到混凝土入模, 当气温不高于25℃时, 持续时间不宜大于60min。当气温高于25℃时, 持续时间不宜大于60min。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 从而使入模温度大为降低。

2.3 加强混凝土的支护模板、浇筑和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选用木模或砖胎模, 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热量的散发。如果采用钢模板, 必须采取保温措施, 因其散发热量较快, 会加大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和浇筑方案可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 以及混凝土供应等具体情况, 采取分层分段斜面分层等方式进行, 使混凝土沿着高度均匀上升。混凝土宜专人振捣, 振捣前进行交底培训, 边角部位安排专人看护模板, 防止漏振或振捣不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除进行正常的振捣外, 在混凝土初凝前宜进行二次振捣, 排除大粒径骨料和钢筋下的空气, 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 并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的干缩裂缝。

2.4 混凝土配比

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用水量, 骨料级配适当, 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 模板的支设和拆除应有专题方案, 混凝土浇筑时要防止钢筋、模板、定位筋等的移动和变形。大体积混凝土一般是通过泵送浇筑的, 因此根据泵送要求和降低单位水泥用量两个方面来考虑配合比的设计。水泥用量一般为280kg/m3~300kg/m3, 不超过400kg/m3;砂率控制在40%50%左右;石子要求级配良好, 且粗骨料的最大粒径d和泵管直径D的比值应满足d/D≤1/3;坍落度可控制在12cm~18cm。混凝土必须用机械搅拌, 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 搅拌时间相应延长, 一般为2215min。混凝土的运输可采用手推车!翻斗车及混凝土罐车等, 混凝土罐车边走边搅拌, 其质量易得到保证。需要说明的是, 运输中如产生沁水现象必须重新搅拌。

2.5 加强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

混凝土抹压后, 当人踩在上面无明显脚印时, 随即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实, 不使透风漏气、水分蒸发散失并带走热量, 且在薄膜上盖两层草包保温保湿养护, 也可以采用蓄水保温养护的方法。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 延长散热时间, 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确保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超过25℃。例如某市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工程地上十九层, 地下一层, 总高度96.5m, 基础形式为混凝土灌柱整板基础, 基础总长54m, 总宽32.6m, 厚度以3.5m为主, 电梯井部分厚4.0m。施工中采用42.5矿渣硅酸盐水泥, 选用质地坚硬的石子, 并在混凝土中掺加VEA-H膨胀剂及YJ- (3) 型缓凝减水剂。混凝土养护采用一层塑料膜、两层草袋的蓄热养护法, 未发现裂缝及渗漏现象。

3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提高其抗渗抗裂抗浸蚀能力, 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从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 材料选择、温度理论计算、施工技术、跟踪测试、信息化施工等方面,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进行综合控制, 对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是非常有效的。综合工程的应用经验提出以下防裂缝建议:第一, 合理分段 (层) , 科学施工;第二, 重视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第三, 选择合适的保温养护方法;第四, 计算机辅助分析运用;第五, 跟踪测试信息化施工技术。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 经常遇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例如:高层建筑大型基础底板、深梁、大型设备基础等等, 由于混凝土的体积大, 聚集的水化热大, 在混凝土内外散热不均匀以及受到内外约束的情况时, 混凝土内部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导致裂缝产生。因此, 避免裂缝问题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 文章针对此问题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以期对建筑施工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瑞华, 梁斌.混凝土施工中非结构性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M].北京:华厦出版社, 2002.

[2]赵茂海.厦门邮电大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2001.

[3]丁大钧.混凝土结构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8.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篇八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施工前准备工作

1.1、材料选择

(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525#,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采用中砂,山砂 (45%)+人工砂 (55%),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5)外加剂:设计无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混凝土确定采用"山峰牌"(减水剂),每立方米混凝土2kg,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1.2、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采用由本公司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计算

根据设计要求,对基础底板混凝土进行温度检测;基础底板混凝土中部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该温升值一般略小于绝热温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以后趋于稳定不在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规范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度;本工程设计无具体要求,即按规范执行。表面温度的控制可采取调整保温层的厚度。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3.1、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

由于基础底板尺寸不大,底板厚度均为500mm,因此基础底板为一个自然施工段。混凝土的浇筑顺序由A至E轴方向从1到27轴向后浇灌。基础底板外侧四周砌筑240厚砖墙,然后水泥砂浆找平层,采用逆作涂膜防水,在851涂膜防水层上抹1:3水泥砂浆3d后作外侧模板。基础底板上的预留基坑、积水坑部位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的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

3.2、钢筋

钢筋加工在现场钢筋场进行,暗梁主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底板钢筋采用冷搭接。基础底板钢筋施工完毕进行柱、墙插筋施工,柱、墙插筋应保证位置准确。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施工完毕,组织一次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送筑。

(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钢筋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即在己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12短插筋,长度1米,间距50mm,呈梅花形布置。

(3)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遠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1~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

(5)现场按每浇筑100方(或一个台班)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l组作仍14d强度备用。

3.4、混凝土测温

(1)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测温管的长度分部为两种规格,测温点约布置见附图2。测温线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每组测温线有2根(即不同长度的测温线)在线的上断用胶带做上标记,便于区分深度。测温线用塑料带罩好,绑扎牢固,不准将测温端头受潮。测温线位置用保护木框作为标志,便于保温后查找。

(2)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

(3)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 强度,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

(4)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部门温度之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3.5、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二层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

(2)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

(3)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

(4)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

4、结语

对于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而言,必须首先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还应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来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进一步加强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这样方可确保高层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田金红.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2] 李福民.关于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探讨[J].China's。Foreign Trade, 2010,(24)。

上一篇:云南丽江古城的导游词600字下一篇:《出彩中国人》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