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习困难的认识和解决

2024-06-26

中小学学习困难的认识和解决(精选10篇)

1.中小学学习困难的认识和解决 篇一

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体验主要是指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亲身经历过程。小学时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需要积累生活经验,这就需要亲身体验。而音乐是一种丰富学生情感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现实世界的各种情感,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较为重要。因此,我们的音乐教师有义务在音乐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成果。

一、小学音乐“体验学习”的理性思考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特点,通过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的机会与想象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产生情感,保持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

音乐的体验式学习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自身对于音乐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与热爱。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本身就是一种内心体验,能够促进小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促进小学生培养音乐艺术情趣,为培养审美情操打下基础。

顾名思义,音乐体验式教学在于通过体验学习从音乐知识的殿堂中汲取养分,掌握深厚的音乐知识。小学音乐教育一直是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教育手段,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参加音乐活动,将自身经历与情感与音乐融为一体,就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音乐知识与音乐技巧,为小学生欣赏并创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音乐“体验学习”的积极意义

小学音乐体验学习的实施可以为学生带来很大的进步,使得小学生们更加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气质出众、个性独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感与气质

大部分学生通过体验式的音乐教学热爱音乐,与音乐成为挚友。体验式的学习方法能够让所有的小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表达意愿、尽情展现内心情感的平台,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了小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感。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在不断的接触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通过对于这些作品的比较而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树立自己的音乐风格,形成良好的气质。

(二)形成个性化的音乐学习方法

尽管小学生在课堂中受到老师的引导是一致的,学习的内容也是相同,但是每个学生体验的内容却是不同的。学生通过音乐播放设备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由于小学生各自的经历不

同、个性不同、对于生活与情感的理解也有差异,因此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对于音乐的见解也是多元化的,这就使得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创新性,表现个体差异性,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三)开拓学生审美途径,获得审美自由

体验式学习摆脱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主张将小学生自身的体验作为欣赏音乐的新途径,教师协助小学生自主体验音乐,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认识了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拓宽自身的审美途径。同时,老师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增强学生自身的审美信心,也能够让学生获得审美自由。

三、小学音乐“体验学习”的实施对策

从小学音乐体验学习的实施原则来讲,小学音乐体验学习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以课时为具体的单位,熟练掌握体验式学习的技巧,引导每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鼓励学生的不同的感受音乐的方式。

(一)情境体验

情境体验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教师可以通过道具、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图像、表情、声音、动作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使得这种情境体验能够触碰到学生的情绪领域,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能力。

(二)参与体验

参与体验是指学生参与音乐作品的聆听与表演,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情趣。教师通过播放不同的音乐作品,组织音乐活动,鼓励学生都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来,全方位的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塑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表演中来,展现音乐才华与创作,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沉浸体验

沉浸体验主要是指教师利用自身的语言感染力,引导学生对于音乐作品进行情绪思维上的体验。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经过了长期的教学实践,不仅具备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具备着丰富的生活阅历,能够在展示音乐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理解,赋有语言魅力。这就为小学生提供了愉悦、享受的课堂氛围,通过教师对于音乐作品情节的介绍,能够打开小学生想象力的大门,培养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

四、总结

音乐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大众。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丰富了不仅

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激发了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热爱与兴趣,提高了人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我国自从推行素质教育以来,一直在不断的改善教学方法,迎合时代需要,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现代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情操。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中小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参与式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各种小学校应该不断地贯彻实施体验式学习方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2.中小学学习困难的认识和解决 篇二

2008级和2009级300多位翱翔学员的研究性学习体验表明, 由所在学校、基地学校和科学实验室共同提供一定主题的问题解决、知识建构和研究方法习得过程, 使得每一位学员都经历了全面的训练, 不仅促使他们完成了一定主题的探究任务, 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借此获得了自身对于科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素养的深刻学习。实践也表明, 指导教师在高中学生进行上述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交流几点认识, 并针对高中教师如何指导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论文写作与交流等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关于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当今的基础教育, 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大学教育, 占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基于教科书开展讲解、传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听讲理解、课堂讨论、解题练习并接受测试的把现成的人类创造的知识按照一定学科、一定主题编制成教材所进行的传递式、接受式教育 (新课程实施以来, 也渐渐开始有了互动建构式教学) 。这些方式对于引导学习者有效认识、继承前人知识无疑是必要的, 但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角度来看, 仍然是基于现成知识的间接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 就是鼓励学生在继承性学习的同时, 也能获得一定社会与自然真实问题探究过程的知识建构、技能习得和价值观体悟。这种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 引导学习者进入一个客观存在的、尚没有答案的、没有被知识化的问题情景。“翱翔计划”在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由于没有现成的结论, 因而需要学习者亲自去观察, 亲自去采集数据, 亲自去发现事实、组织事实, 并且在完成上述探究过程中形成研究报告并经历严格规范的答辩, 从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和能力提升。学习者在此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生成性知识 (即在导师指导下最终修订完成的论文) 以及他们对于自身学习过程的深刻体悟就成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能力发展性学习。

已有翱翔学员的实践体验表明, 这种涉及真实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对于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有效的。我们认为, “翱翔计划”凭籍上述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及其成效已经逐步成为一种有特色的课程和教学方式。以下先就我们的认识做如下交流。

第一、国际实践:为本土实践提供借鉴

“翱翔计划”立项前期, 北京市教委要求北京教科院开展国内外已有实践经验的考察研究。北京市教委于2003年组团到美国中部地区专门考察了天才教育制度, 还深入伊利诺伊州数理高中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团发现, 该学校倡行“基于探究的学习”理念 (Inquiry-based Learning) 。2008年, 再次追踪考察, 发现他们把这个词变成了内涵更为丰富的“基于探究的教育” (Inquiry-based Education) 。他们对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方式及学业成就评价更多地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密切结合。

为此, 在课程资源、教师指导、教学管理和学业成就评价等方面开始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教育制度。我们考察的足迹延伸到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在那里, 我们非常惊奇地发现, 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借鉴中国“重点中学”教育制度, 在国家财政实力并不丰裕的情况下, 先后创建了500多所“新星学校”, 集中来自城乡社会各阶层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 以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为主线建构课程体系, 实施了国家和地方共同合作的天才儿童教育, 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 如今已经成为国家培育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的重要基地。

2010年, 我们又有机会深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考察两国天才儿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我们从中发现澳新两国天才教育的基本实践理念在于:借助富有个性的探究性体验学习方式, 将儿童的先天的各种“超常禀赋” (giftedness) , 经过教师指导和个人努力转化为后天他人及社会认可的“天才表现” (talentedness) 。参与这种转化过程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正规学校教师、民间团体教育工作者和大学及专业机构研究人员。澳大利亚依据天才儿童培养的需要, 分别针对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特长学生的需求尝试中学与高等院校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新西兰则从幼儿园开始就尝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组织实施天才儿童教育所需要的教师专业培训与研发项目。

上述实地考察显示, 培育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及其它综合性优秀品质, 需要在实施传授式教育的同时, 加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使他们有机会获得有激励性的学习成就体验, 进而激励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知识建构能力, 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追求和学习自信心。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作用、课程资源结构以及学习者自身努力成为天才教育的核心要素。

第二、唤发学习主体性:探究-探究式学习-探究式教育

谈到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家不由地会涉及一组词叫做“探究”、“探究式学习”和“探究式教育”。所谓探究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也就是说要善于为学生的有意义探究学习过程搭建脚手架。比如我们曾经与北京五十中共同规划开展世界遗产教育, 组织学生去北京猿人遗址。怎样去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呢?我们在学生去之前提示他们可以从多种视角进行考察。例如可以从生态环境对人获取食物、提供栖息地的事实, 考察环境对于人类的影响;从考察石器的发明、火种的采集来看科学发现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从考察在野兽横行的蛮荒时期, 北京猿人为了个体的存活, 集合起来抵御野兽的攻击, 以及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了解文化对人类的影响。同学们借助环境生态的视角、文化的视角、科技的视角、审美的视角去收集资料, 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很多专题性的观察。上述实践案例表明:有指导的探究能够促使学习者获得成就体验。在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选题。有了选题之后我们就可以依据现有条件确定探究的具体方案。依据方案, 学生借助各种方法采集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经过整理加工梳理之后形成研究报告或论文。初步完成的论文必须经过反复的交流和修订, 才能逐步成为针对一定主题的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过程。

第三、问题解决:在建构知识中发展能力

多年以来, 我们一直在讨论在学生的知识获得和能力发展之间, 师生之间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有人说以教科书为本, 以教师为本, 后来就是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但是这些理论不够操作化。实际上, 我们更加关注教师怎样指导, 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发挥哪些指导的作用, 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翱翔计划”提供给学生的就是在一定程度的科学探究实践中去学习, 从而将一定主题的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过程作为课程与教学实现方式。在此过程当中, 翱翔计划首先要带给学生一种直接体验, 不论这种体验是起始阶段的实验室现场参观, 还是直接亲身做实验, 或者去实地采集标本和数据, 都是力图带给学生创造性解决未知问题的体验。学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获得比课堂教学丰富得多、深刻得多的学习体验, 因而, 这种学习体验更能内化为学习者的自觉行为, 并带给他们富有可迁移价值的能力发展。

第四、多本转化:文本-事本-话本-人本

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仅靠书本学习是难以奏效的, 而必须极大地拓宽学习者认知、技能、情感的多方位学习, 以便他们获得深刻的理解与感知, 并内化为实践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里所说的教育不仅包括通常学校教育课程提供的基于教科书和其他媒介的文本学习, 富有意义的实践体验学习 (即以事为本的学习) , 也包括通过个别交流、小组讨论、答辩互动交流等“话本学习”, 最后还提倡通过与人际交往、反思自身实践体验开展互为资源的“人本学习”。翱翔学员所经历的课程学习, 除了必修课、选修课之外, 还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去发现知识, 与同伴交流, 与指导教师交流, 跨校交流, 特别是在“翱翔计划”成果交流专题答辩环节, 专家以提问和评论的方式, 参与这种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欣喜地发现, 翱翔学员借助上述多本互动转化过程, 其对于与研究的主题、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都得到显著增强。“翱翔计划”地理学科学员、来自北京八中的刘逸侬同学从事的是关于生态治理蝗虫的专题研究。为此, 他花费半个月时间去河北坝上草原采集标本, 进行实地观察, 获得了令科学家非常赞许的研究成果。回顾自身学习体验, 他非常感慨, “以前总以为科学考察很是浪漫, 身处其中方知并非如此。成绩背后流淌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体验过才知道:每天都要面对密密麻麻的蝗虫尸体需要怎样的坚持;才知道每天都重复着几乎一样的劳动需要怎样的毅力。尽管这次旅途是这样的艰辛, 我却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因为艰难困苦只是表面现象, 而战胜艰苦和疲惫之后, 我所取得的成果, 收获的知识, 得到的快乐是无价之宝。”“翱翔计划为我撑起了一片天空, 让我携着梦想展翅飞翔。”许多翱翔学员都有同感。他们认为, 最有价值的是让我们学会了坚持, 学会了同伴合作, 学会了自信的表达。他们感叹, 这番难得的学习经历能够让我们受益终身!”[1]

第五、论文写作:将有意义探究过程转化为理性化的学习过程

论文写作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发展机制。写作学术论文的价值首先在于促使研究者全程客观地记述学习者结合某个有价值的主题而开展的研究过程及其结果。另外, 论文还是一种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知识建构和能力建构的载体。完成一定主题的研究论文是“翱翔计划”的教学要求, 也是体现学生在科学家身边获得有意义成长的重要记录。我们并不指望高中学生都能够有多少独创性的科学发现, 但更看重有成果的研究性学习应能带给他们一种真实的、全程性的知识建构体验 (哪怕是现成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其实, 写论文本身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论训练。

我自己曾经在80年代有机会去国外学习。其间, 让我受益最大的是我的导师跟着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我的论文, 前后一共改了六遍。当时, 自己觉得每改一遍都特别煎熬, 充满焦虑, 常常有寝食俱废的感觉。历经磨难之后, 才发现最让我受益的是那沉沉的六个版本, 它们成为我学习进程中的阶梯, 促使我在厘清主题、建立逻辑的艰苦求索中, 学会了忍耐寂寞, 学会了研究方法, 并从中积累了自信。其实, 翱翔学员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相似经历。

二、关于翱翔学员的论文写作要求与指导策略

关于研究论文的写作, 从“翱翔计划”学员一开始确定题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而不是等到所有的资料都收集完了才开始。第一次跟导师谈论文选题和写作方案的时候, 我们需要就自己感兴趣的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涉及哪几个相关具体问题, 从哪里以何种方法找资料和数据, 大致研究进度如何安排等问题有一个初步考虑, 而不能依赖导师告诉你做什么、怎样做。其实, 刚开始学习做研究, 我们对于上述论文规划要素不一定十分清楚。我们对于研究过程与方法的了悟过程, 往往伴随研究性学习的体验和反思逐渐明晰起来。在与导师的交流沟通过程中, 我们还需要不断修订主题、调整方法、重组资料, 甚至做到半途突然发现刚开始的设想很可能就是错误的。但是, 如果没有那个起点, 缺了这种试误性摸索, 我们或许就找不到通向成功的门径。也正是因为论文写作的上述特点, 才使得学习者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基础上, 不仅完成一定主题的问题探究和知识建构, 还能够从中获得方法论的有意义训练。关于论文写作, 我们有以下认识与建议。

(一) 选择恰当的主题

选择恰当的论文主题特别重要。论文的主题应该是与学习领域相关的、具体的、有意义的题目, 并且通过在规定期限的研究完成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形成研究报告, 若此, 就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反之, 如果选了一个很难、很大的题目, 势必耗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 难以如期完成, 于是便蒙受挫败感。在实际教学中, 高中生常常也会因为没有经验而需要修订或改变研究主题。其实, 这都是很正常的, 甚至可以说是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因此, 指导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兴趣特长以及研究资源前提下, 为他们提供特定学科领域的问题背景, 讲解论文性质及规范, 介绍相关研究方法, 以便学习者聚焦有价值的问题, 确定自己的研究方案, 并开始围绕主题进行文献考察、实地调查、访谈调查、或实验室工作等相关研究。

(二) 论文结构的基本体例

在完成文献研究、资料数据采集、获取资料数据分析、围绕研究主题形成研究基本结论基础上, 研究者就获得了写论文所需要的素材。论文体例大致要考虑:封面、目录、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件。首先要有封面。封面要标明研究题目、研究者、所在学校、基地学校、实验室、指导教师。还要注明提交日期。最后, 还需要对于帮助过你的重要人物给予认可, 对于指导老师表示致谢。

(三) 论文主体部分

1. 题目。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的识别标志。因此, 题目一定要有问题价值, 简明扼要, 用词力求准确。题目一般应该在20个字以内, 必要的时候可以副标题方式界定主标题的范围或侧重点。题目不能过大过泛。比如, 一位同学提出“北京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的研究”。这个题目不可避免地要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甚至终生教育, 才能撑起北京教育改革发展主题, 这需要一个综合研究团队才能做, 而绝不是一个人甚至一所学校所能够完成的。不言而喻, 题目过大容易失之以空泛。同学完成的研究中有许多好的题目, 比如“探究硬酸纸显现指纹最佳的PH值”——题目十分准确、简明。“套外对茄子农药残留量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城市绿地灌溉分析”——读者一看就觉得很实用。不仅如此, 题目简明实用也会为资料数据采集、问题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结论提供清晰无误的研究工作路径。

2.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主题、研究内容及其价值的高度概括。摘要需要回答的问题包括, 我为什么做这个研究?我用什么方法开展研究?我的主要发现和基本结论是什么?有经验的读者一般会根据摘要判断是否要阅读。为此, 摘要就应特别突出论文关注的新问题、新发现、新观点等创造性成果。例如, 北京二中孙汉鑫学生研究的是“循环排气吸附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他的摘要强调“本课题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循环排气的吸附技术。无需外接气源, 而是通过机构的主动按压使吸盘产生持续的吸附作用。在此原理基础上, 设计出循环排气吸附模块, 仅用一套机械机构就能够使多个吸盘同时吸附在地面上, 具有结构紧凑、能耗低、吸附安全等特点, 并结合这种吸附技术应用爬臂, 吸附门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2]作者仅用了五行字, 就把整个论文的价值, 连同应用价值也说明白了。需要强调的是, 中学教师指导学生写论文摘要, 实际上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反思自身研究价值, 从中培养概括能力的有益方法。

3. 关键词。

论文为便于检索一般都需要确定三到五个关键词。关键词一般都是从论文题目或者论文涉及关键概念中提炼而来。以下选取2008级同学若干论文为例, 加以说明。

“北京青岛两地大气氡浓度变化规律研究”一文的关键词“氡;放射性;大气运动”。

“西城区王府的保存现状研究及GIS应用”一文的关键词“王府现状;西城区;衰落;保护;建议”。[3]

4. 正文结构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主体部分。其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文献综述、数据资料分析、结论等部分。

(1) 引言

引言的目的就在于帮助读者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引言一般要设计对于所研究问题的必要性及其价值的说明、问题的背景、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过程、以及对于本论文大致内容结构的说明。有经验的读者看论文除了看题目、摘要之外, 常常会浏览一下引言部分, 由此决定看还是不看。一位日本教授回忆自己写博士论文的经历, 说引言就耗费了他写作整个论文五分之四的时间。引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我们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 在引言中关于研究方法的段落, 学生应说明所采用方法对于获得有价值资料、数据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 采用文献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和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而研究者如欲取得独有的新发现, 借助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等方法去获得。其实,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 我们通常需要综合采用若干具有互补性质的方法来保障数据证据的可靠性。

(2)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价值在于呈现研究者对于研究主题相关的已有研究知晓多少、研究者如何分析认识和评判已有文献的价值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文献综述往往为特定主题研究的展开奠定理论基础。文献综述是一项学术研究基本功, 集中体现学习者的文本学习和概括组织能力。一份主题鲜明、引文权威全面、条理清晰、有建设性的文献综述本身就可以作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一般来说, 文献综述在论文中要占一定的比例。没有已有相关研究做背景, 我们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就很难体现。

文献综述中如何处理好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关系, 是困惑同学们的一个难题。直接引用过多显得有些资料堆积;间接引用或综合评述又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归纳概括能力。我们建议, 当我们提及“有很多研究表明, ……”, 那就意味着至少要有三个以上的文献支持方可。经典性的事实、权威话语或者结论, 一般要用引号, 而且要说明出处, 甚至要标明来自哪一本书的第几页。

文献综述一般应采用客观口吻叙述, 例如“已有研究表明……”;或者“某某某研究发现, ……”。不宜出现“我认为……”, 而应为“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紧随其后就需要提供一组文献去佐证。文献综述的结语部分, 我们可以说, “综合以上文献, 我们似乎可以形成以下共识……”。

缩略语是我们常常会在引文或者正文中遇到的问题。一般来说, 行文中第一次出现缩略语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全称, 后面用括号注明。例如,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简称“申遗”) 。同样, 文中第一次出现英文术语或缩略语时, 需要用汉语加以说明。还有, 如果文中出现图表或照片, 也需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并注明资料来源。

(3) 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往往能够体现研究者借助自主研究方法获得的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有价值的事实、数据及其他重要信息。它们将成为提出观点、做出判断与形成结论的最为重要的基础素材。所以, 其客观性、可靠性及其内在的逻辑性应能经得起推敲和不同角度的解读。讨论需要说明的是, 这部分内容篇幅比较大。陈述顺序可以按照与主题相关的系列分主题按序表述。

(4) 讨论与分析

如果论文写到这里之前基本上还是以客观口吻进行叙述的话, 讨论与分析就应当是研究者在占有并充分理解上述资料形成的主观判断以及对于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良好的讨论与分析应能够体现“揭示主题, 归类事实, 呈现逻辑、彰显属性、预示规律”等方面的特点, 进而实现围绕研究主题进行知识建构的价值。

(5) 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部分是一篇有价值论文最为精华的部分。结论是对于研究工作的评价, 一般需要涉及对于研究主题的价值、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及其科学性进行确认;通过结论作者还要向读者以高度凝练的话语说明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发现及其对于前人研究的补充或发展。此外, 在结论末尾, 还应就本研究的缺陷与不足以及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提示。因为, 科学研究旨在深化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问题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而不是企图去终结问题。实事求是地陈述自身研究的局限, 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恰恰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标志。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标注是衡量一篇论文科学水准的一项重要指标。读者通过浏览文献目录可以判断研究是否具有前人研究的基础。有经验的读者甚至仅仅凭借文献目录就能够判断一篇论文所具有的价值。

在参考文献中, 研究者直接阅读过的, 或者是论文当中直接引用的资料, 不论是公开发表的, 还是没有发表的文献, 都应对于出处如实加以说明。

参考文献的标注一般包括随文注释、随页注释和文末标注。按照我国现行的文献标注标准, 专著用“M”表示, 论文用“C”表示, 报纸文章“N”表示, 期刊文章用“J”表示, 学位论文用“D”表示, 报告用“R”, 标准则用“S”表示。

(7) 致谢与附录

借助“翱翔计划”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科学品质的过程, 也是感悟学术道德规范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在深刻反思总结自身学习经验时, 对于导师和在研究过程中提供过帮助的组织和个人表示应有的感谢。那种在采集基础数据资料, 讨论修订论文过程中受益于调研对象、指导老师或同学, 然而在认可成果归属的时候, 却惟独只有自己名号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关于附录, 也需要说两句。附录收入的应当是对于理解论文特别重要的东西, 例如:量表、问卷等工具, 以及难以寻觅的重要文献等。

(8)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这里不仅有语言表达不准确, 导致国外读者难以理解的问题, 还需要强调的是英文中极少用“本文介绍……”之类的句型, 而宜用被动语态以保持客观性。例如,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Many studies have undertaken……;It has been proved that……”;“It was concluded that……”。

(9) 研究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

论文原创性声明不仅是诚信的宣示, 也体现作者自觉承担责任的意愿。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如果引用了别人的东西, 我们就需要说明;否则, 就意味着那是我自己独创的。所以, 我们通过学习论文规范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尊重他人知识劳动的意识。

(10) 其他

“翱翔计划”作为一项研究性学习项目, 我们不仅希望每个同学能够借助一定主题的研究过程, 获得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的学习体验, 还热切期待同学们能够对于他们自身全身心投入的学习过程进行深刻反思, 并由此形成对于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深刻体认。我们认为, 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论认知将会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科学探究发现过程中发挥久远的积极影响, 甚至超过某项研究课题本身。因此,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自主反思和相互交流, 也是发展他们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三、如何进行论文陈述和答辩

最后, 本文将与老师和同学们谈谈论文的交流问题。许多人认为, 完成了论文, 就可以去陈述了。其实不然。论文陈述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一般只有10分钟, 顶多一刻钟时间。而且要求作者要围绕若干问题进行简明直观的演讲, 而不是念稿子。这就需要报告人要有取舍。我们都知道, 念文稿和演讲是两种不同的话语表达。口头表达要有重点, 能够吸引别人, 甚至有体态语、有故事和必要的绘声绘色的表达;而文本表达则要求非常严谨的用词和逻辑性表述。就一定研究主题进行报告, 许多翱翔学员的经验表明, 陈述实际上是基于主题学习的经验交流, 包括:“我研究的题目是什么?”“我为什么选择这一题目?”“前人在相关问题都做了什么?”“我用什么方式开展探究, 从中获得了哪些重要的发现?”“由此形成了哪些新观点?”最后, 如果有时间, 还可以陈述, “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这段学习经历, 对于我有什么价值?”当然, 这只是一点提示, 实际上每一位发言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特点及所拥有的时间加以取舍。在过去两年实践中, 有些学生容易在时间分配上犯错。要么开头耗时太长, 结果来不及讲他最有价值的结论和发现。在此, 我们尝试提出一个大致的时间分配建议:选题说明2分钟, 讲方法及过程1分钟, 研究发现和结果讨论4分钟, 结论2分钟, 学习体会1分钟。大家看得出来, 我们希望学员将主要时间放在最有价值的研究发现及其结论的表述方面。

在主题陈述和答辩过程中, 我们认为要把握以下要则。首先是“听众友善”。为此,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们自然站立发言, 眼睛正视听众, 用自己的表情、语速、声调以及手势等来传递自己对于课题的兴趣、理解和自信。计算机投影 (PPT) 如今已经成为学术交流必不可少的辅助表达方式。听众希望看到的是朴实、简明、色差显著、直观的文字和图示。切忌那些自己觉得好看, 但是坐在后面的观众看不清楚的效果。

说到“听众友善”, 这里分享一个故事。我曾经到美国去考察世界最有名的生物研究基地, 每年有很多重大的研究成果。所长是一位享誉国际的科学家, 他简要介绍研究所后就请大家提问。坐在前排的一位同学低声问道, “您原来是一个科学家。如今当了所长, 您认为应当怎样处理好当所长和当科学家的关系?”但是, 这位学生提问的语言有些语无伦次。所长努力搞明白了问题, 突然面向所有人说, “刚才这位女士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她的问题是……”, 他把问题的语言进行了重新组织, 以便让每一个人都听清楚。而后, 说道“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体察提问者, 也体察听众, 所长的表现让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忘记。

其次是“善于应答”。陈述之后专家或听众要提问。这时一定要迅速记录, 尤其是连续两三个问题提出来, 记不下来, 就很尴尬。其实, 答问实际上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包括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应变能力、口头表达, 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自信心。

第三是“勤于练习”。翱翔计划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在自己所在学校同学中演讲, 再修订后给自己学科的同学演讲, 最后登上翱翔学科论坛演讲, 每讲一次其实都是学习和完善的过程。翱翔学员都有体会, 他们上述反复演讲答辩过程中得到了难得的学术交流能力。

论文的写作和交流其实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将实践体验知识化和能力化的深刻学习过程。论文写作是一个充满焦虑, 但是能够带给人自信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 学习者不得不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 不断完善才能形成具有一定水准的研究论文。同时, “翱翔计划”已经收获的学员的成果也将成为后来学员借鉴学习的重要资源。实践表明, 有意义的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手段。

回顾两年多来的探索, 我们深刻认识到翱翔计划所倡导的“让学生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全新理念, 不仅驱动学习者在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当中有效地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促使教育工作者在培育新人过程中, 开始了育人模式及教学互动关系的变革过程。

参考文献

[1]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编.我看高中课程改革:来自北京高中学生的体验[C].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0.

3.中小学学习困难的认识和解决 篇三

一、“体验学习”的具体内容

体验学习法的心理学基础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华生的刺激—反应论,它的核心观点就是将抽象难懂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客观事物,通过体验这种易认识现实事物让学习者更加深刻、透彻地理解原来抽象的东西并将其内化运用于生活当中,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刺激—感知—理解—内化—运用的过程。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体验学习”就是要求教师通过使用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情绪,从而提升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以及个人内涵。

二、实施“体验学习”模式的方法

1.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其体验自主性

小学生一般都有随性的特点,他们只喜欢干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事情,如果教师过于强制反而会起逆反心理。而体验式学习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学生的充分配合,没有学生的参与体验学习也只是口上谈兵,毫无意义。因此,音乐教师在实施这一教学法时,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体验的欲求。如,创设学生喜爱的音乐体验情境、讲述学生关心的音乐故事或者采用赞扬、奖励等方式抓住学生的心,提高其音乐体验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2.引导学生感受,切身融入环境体验

学生进入体验的过程缺不了教师的引导,在诱起学生的体验欲望之后,教师应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参与到个体体验当中,让他们切身感受音乐的感情基调,初步了解所体验的音乐的样子,这样一方面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觉太突兀,降低教学的难度。

3.帮助升华体验,培养其音乐创造力

在整体体验、感知之后,教师还应进一步帮助学生吸收自己的体验,即努力将之前体验所获得的音乐感想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开放化,例如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体验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即兴创作,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等。

体验学习教学法是在教学改革中衍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并且实践证明,它对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校的教学水平有着很实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

黄敏青.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4.中小学学习困难的认识和解决 篇四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这80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也是所谓中国国情(特殊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中国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实现农业产业化、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以及人口城市化;同样的,教育的普及、民主化、法制化等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有赖于广大农村和农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鉴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三农”问题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力军以及农民占人口的比重,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好如何动员和领导农民的问题,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才能建立自己领导的政权。1945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指出:“中国现在的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城市经济在损害农村一定利益的情况下发展更为迅速。但是,要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就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一系列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可以说,“三农”问题解决之日,就是中国现代化实现之时。因此,无论是从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阐述毛泽东思想,还是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特点和规律,都需要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农”问题。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指导思想的提出,同时也指导了“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不仅是共产党认识的三次飞跃,同时也是“三农”问题的三次转折。

回顾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从建党到建国,在土地革命、解放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从建国到文革结束,强调农业为工业、农村为城市提供积累,农民就地发展,主要依靠农业致富,提出了农业合作化、农民集体化、农村公社化等理论后来发展为农业工业化、社会化,此后升华为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形成一系列思想理论、政策措施和法律制度。

5.中小学学习困难的认识和解决 篇五

学号: 123310145178

2对电大的认识和对开放教育学习方式的认识和感想

时间过的真快,在电大学习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这个月的学习过程中,使我对电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以前,也有过一些函授班,他们的学习方法主要靠自学,老师辅导也很简单、死板,因此在每次的考试中,总有一大部分课程不及格,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这次我又一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了宁波电大,当看到这里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流的教学设备,它采用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现代化远程开放教育,我又了解到了电大是时间上最大的大学,使我对这一次的学习增加了信心,我们的管理老师也非常耐心、热情,每次来上课,同学们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课,一起讨论,做作业,非常团结、热心,使我感觉又到回到学生时代。

6.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认识和思考 篇六

一、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重大意义

总经理***提出的“四个过渡”之一,就是“未来发展由适应型企业向学习型企业过渡”。特别强调一要终身学习;二要全员学习;三要团体学习。在总公司“增强党建力,培育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中,对学习的问题也提出要求,即:做到深入学习;做到深入

人心;做到学以致用。高伟书记在五届二次职代会讲活中也特别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这是我们企业文化创造的优势,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把它坚持好,发挥好,利用好,真正为企业的发展打造出强劲的文化优势。

综上所述,我觉得对待学习这个问题,总公司党委站得更高,思想认识更深刻,对未来的思考更长远,是一个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前瞻性的战略决策。

心里学研究证明:人所具备的能力和他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可见认识面越广,对问题的分析就愈透彻,领导的能力和水平就会越高,从而做出的决定才可能是科学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学习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就必须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热切的期望,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实际的而不是空洞的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并指出,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当时我们党只有几万名党名。会战时篝火旁学两论,大家以“大地当书房,有空读几行”的满腔热忱,围着篝火学两论,运用两论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处理会战中的困难和矛盾,统一了思想认识,解决了生产建设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为石油大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知识的积累在于学习,厚积而薄发;管理的创新在于学习,博学而目明;环境的适应在于学习,识已而知彼;应变的能力在于学习,思敏而路阔。在当今时代,社会的趋势是知识化,即产业知识化,管理知识化,业务知识化。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创新的氛围非常浓,不学习就要落伍,不创新就要被淘汰。在经济发达国家,昨天你是教授,今天可能是国务卿,昨天你是律师,今天可以当总统,基本上实现了领导学者化了。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学习,不断丰富完善自我,尽快的从经济型、管理型转向知识型、学术型,努力做到全局眼光,战略思考,脚踏实地,追求价值。

二、在学习中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第一,致力于在学习中提高。目前,我们有些同志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习是个苦差事,贪图安逸不想学;觉得年龄大了,不思进取不愿学;感觉经验丰富了,自以为是不用学。为此,我们各级干部要树立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激发深入学习,努力实践的内在动力,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要求,当成一项历史责任,作为成就事业的第一需要,牢固树立学习即工作,学习即素质的理念,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学而不信,学而不思,学而不行的问题,增强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学性。

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紧密相连,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要经常给自己出题目,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要增加学的“广度”。不仅要学政治理论,还要学习市场经济,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要找准学的“角度”。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有侧重的进行学习;要注意学的“深度”。不能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要认真研讨,举一反三,不断开阔眼界,启迪思想;要加大学的“力度”。把学习同改革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在提高“五种”能力,增强“六种素质”上下功夫;把学习同企业经营各项重点结合起来,在理清工作思想,完成工作指标上下功夫;把学习同维护稳定大局结合起来,在增强政治敏锐性,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上下功夫,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本领。

7.对小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认识 篇七

一、坚持自我与合作学习并非水火不容

由于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自我约束能力尚未完全形成, 所以, 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要正确地去组织、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有些人认为, 坚持自我就是要将自己的观点坚持到底, 丝毫不动摇, 哪怕是错的, 也不会改变, 其实这些想法是狭隘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坚持自我指的是要有自己的思维, 不能没有经过大脑思考, 就直接与别人交流, 盲目吸取别人的意见, 这是不可取的, 合理的坚持是在有自己思维和观点的前提下, 筛选那些对自己的观点有用的、积极的、正确的想法。合作学习的重中之重, 就是如何有选择地取长补短, 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对自己的观点肯定的, 要加以深入研究, 并且进行完善;对自己的观点否定的, 要进行思考, 看看是自己的观点中是否欠缺了哪些信息, 或者是自己的表述不清晰, 给人造成了误解, 要加以改正。

这样, 在我们上课的时候, 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 要先给学生几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 再进行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并且对别人的观点进行点评。所以说, 我们不应该把表面上的“热闹”与否当做判断学生思维是否活跃的主要标准, 更不能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对立起来。这样才能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知识,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知识, 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重要的现代教学理念。

二、如何做到“合作”

1. 学会如何与人沟通

可能有些人认为, 对于小学生来讲, 与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很简单, 因为他们很单纯, 没有那么多的是非利益, 其实并不然, 他们之间虽然不存在利益关系, 但是他们的自尊心尚处于形成时期, 很脆弱, 要加以呵护。特别是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 更要注意这一点, 坚决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要采取多鼓励、耐心指正的方式来教育。而且,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要注意不能使用刺激、伤害的字眼, 鼓励每个学生要虚心, 尊重他人。

2. 学会正确的自我定格与评价他人

学会自我定格重点是克服骄傲自满情绪, 在肯定学生的能力之余, 一定多提醒他们要谦虚, 多向他人学习, 还有, 有的学生内向、自卑, 要多加鼓励和肯定, 使其认识自我的价值, 增加自信心。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地评价他人, 才能做到做到不悲己、不妒人, 相互鼓励, 共同进步。作为教师, 我们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给学生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多多挖掘学生的潜在才能, 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 鼓励发散性思维, 开展有效的合作学是实现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探索过程。我们相信, 在广大农村教师的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与交流中, 这方面的认识将会不断加深, 经验将会日趋成熟和完善。

3. 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 在给小组分组的时候, 要将性格和成绩不同的学生平均分配;其次, 一定要带动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互动;再次,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最后, 强调小组的成绩为评判的标准, 让学生注重团体的利益, 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

三、合作学习的突出优势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使其能力快速地成长

2. 改变师生角色定位, 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3. 尊重个性, 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参与的意识

4. 增加同学间的感情交流, 改善人际关系

5. 打破原填鸭式教学模式, 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6. 小组内外积极交流思考, 及时讨论与总结

7. 合理引导学生, 教师要充当组织者、指导者

8. 改变学习的动力刺激源, 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9. 从小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引入合作竞争机制

1 0.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自我价值观, 增强民主意识

8.中小学学习困难的认识和解决 篇八

“高中腔”是指常态语境下的一种超常态的表达方式。具体表现为高考作文中针对比较现实的话题说出的那些空话、套话、大话,甚至假话,最终演变为一种拿腔作调式的表达习惯,即内容深刻却表达幼稚,唱着高调而浑然不觉的写作状态。在各地每年向社会公布的“满分作文”或“优秀作文”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种比比皆是的怪腔调。

某省的高考作文题目是根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和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关于选择什么样的时代与地点出生的话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思考性的文章。该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选登了6篇高考优秀作文,它们虽然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堪称优秀,但在表达上却处处流露出考场作文中常见的“高中腔”,举例如下。

例一:……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生逢其时》)

例二:我想生活在唐朝,无论是盛唐还是衰唐,它都是诗化了的世界,充满了诗意,……唐朝,一个诗的朝代。(《我想生活在唐朝》)

例三: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各有千秋》)

例四:生不必逢时,纵时不就我亦应由我就时,以心坚而成大事,不甘认时任命,甘让己生碌碌无为,此乃弱者所为,余鄙之。(《生不必逢时》)

例五:我爱这个时代,因为建设它的责任已来到我们的肩上。……这份光荣的使命让我们怎能不心潮澎湃,心怀自豪!这个时代,既是我责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我为这个时代而激动自豪,我为这时代而梦寐思忖。……我爱这个时代,我的根、我的梦、我的责任所在!(《我爱这时代》)

例六:洪荒宇宙之中,岁月长河之上,我们就降生在这一时代,不偏不倚,不快不慢,诞生在属于我们的时代。(《生于此岸,心无岸》)

例一中的“我们都该”、“都应”一厢情愿地告诉别人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拿出一副道德的面孔,居高临下的说教;例二描绘出的是诗化的唐朝,暴露出的却是考场作文中极端化的理想认知;例三和例四使用的是两元对立的逻辑,是一种把问题简单化了的逻辑思维,会推导出一种被夸大了的逻辑结果;例五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们感到熟悉,但是这种熟悉源自于一个人人说大话的特定历史时期;例六则是一个考场作文常见的气势恢宏的开篇,正文自然也就围绕“灵魂”、“信念”、“道德”、“价值”、“思想”等“大词”去表达。

这些例子不仅仅是广东省一个地区的问题,全国其他地区的应试作文也大体是这些腔调。产生这些“高中腔”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受制于高中生自身的心理、生理、认知能力、思想发展水平以及生活阅历外,我们的教育理念、写作要求和评价体系起了较大的误导作用。

误导之一是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总喜欢把智育与德育捆绑在一起,导致学生一开口讲话就是“上纲上线”,甚至无限的联系,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误导之二是我们的写作要求中总有“观点(思想)要正确”一说,至于什么才是“正确”的,学生心里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尺度,因此写出“积极向上的态度”便成了最为稳妥的选择。误导之三是我们的评价体系偏爱那些“把话说得很漂亮”的作文,学生除了刻意去堆积辞藻和运用修辞手段外,还要满篇都写上“爱”、“理想”、“责任”和“奋斗”这样漂亮的空话、大话、假话、套话,因为这样评卷老师才会给高分,上述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

如何解决高考作文中的“高中腔”问题呢?由于这种腔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要从基础抓起,要从低年级段就开始注意这种“不良倾向”,给予学生明确而有效的写作指导。

首先在选编语文教材时要把好第一道关,把那些有着“假大空”话语导向的课文尽量剔除出去;其次是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精神的“向导”,不刻意拔高课文的思想高度,不过度诠释课文中的相关细节;再次还要关注学生内心真实的声音,给敢于写真话的学生以积极的鼓励。另外,改善我们的教育理念、写作要求和评价体系才是问题的关键。这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思考、探索和改革,当然改革的前提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高中腔”这个问题的普遍存在及其危害。

9.中小学学习困难的认识和解决 篇九

探究性学习是从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最早提出的,他提出了“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nrning)方法。施瓦布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指这样一种过程:学生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发展探究意识和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所必需的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理解探究性学习。从广义上理解,它是一种学习观、一种学习方式,泛指学生主动的理解、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解决问题,可以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从狭义上理解,它可以看作一种操作模式和方法。是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方法。施瓦布的探究性学习既可以表现在课堂教学上,也可以表现在学生课外的主动探究上。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主动获取知识,进而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学会合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高中生探究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意义

首先,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探究学习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更多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似真的学习、探索过程.也能更深地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另一方面,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应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事实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探究性学习无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手段.

其次,探究性学习符合学生心理的需要.“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自己的欲望.探究性学习正符合学生这样的心理需求,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学习潜能.同时,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是适宜进行探究学习的.

因此,在我国的数学教育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探究性学习,呼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数学课程要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所以研究并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我国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我国现阶段高中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情况又如何呢? 2高中生探究学习现状

笔者以湖北省天门市几所高级中学340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将高中生探究学习的现状归纳如下: 2.1对探究学习兴趣一般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非常喜欢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的学生只占20.8%,认为无所谓的占52.7%,而有21.5%的学生不喜欢课堂中开展的探究活动.另外,在教科书或参考书中遇到一些探究性问题时,会主动去收集信息,查阅资料,通过各种方法将问题解决的学生仅占18.8%,会去试试,但遇到困难即放弃的学生占73.9%,还有12.4%的学生根本不愿去解决问题. 2.2开展探究活动时的态度比较认真

不管是否喜欢探究学习,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某些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时,学生的态度还是比较认真的.他们在探究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总能先独立思考,制订一些探究计划,然后与小组的同学展开认真的交流,交流探究的心得、过程、方法.他们能认真地听取老师在探究过程中的指导,并及时对自己的探究活动作出必要的调整,有些学生还会向老师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调查显示,有45.6%的学生会主动的与同学交流探究心得、过程、方法.有28.6%的学生还会在完成老师规定的探究活动之外,提出一些相关的探究性问题要求老师指导.所以,学生还是具有比较认真的探究态度的.

2.3年级越高,探究学习开展的越少

本来,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独立探究能力都相应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生应该更可以进行探究学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高一年级中,教师在一学期中还会专门安排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而高二,高三由于分别要应付会考和高考,课堂教学中专门的探究性活动就不再安排,取而代之的是教师讲题目,分析试卷.我校为了配合新教材,给高一每个班配了一个笔记本电脑,刚开始都还为用电脑排定计划,后来电脑就只是个摆设了。也说明了这点。而在课外,高一学生中,有28.3%的学生会选择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而高二,高三的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17.4%和8.2%.由此可见,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师生还是把顺利完成考试任务作为首要目标. 2.4探究学习过程中障碍较多

探究性学习作为较先进和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意志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确实也遇到较多的困难.

首先,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收集和处理信息作为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探究学习能否取得理想的效果有重要作用.调查发现,能多渠道收集信息的同学只有33.3%,认为能收集到有用信息的占28.1%,能对收集来的信息,资料加以合理归类,分析,提炼的同学占23.5%.

其次,缺乏必要的指导.因为在高考中涉及类似探究性学习内容的试题不多,致使教师也不重视探究性教学.当学生就一些探究性问题去请教老师时,老师或是敷衍了事,或是告诉学生不要深钻。还是多做几个与考试有关的题目.更不用说在探究方法等方面加以指导了.教师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学生渐渐地对探究学习失去了兴趣,真正还在进行探究学习的往往是很热爱数学的少数几个学生.

再次,探究学习的结果不理想.调查显示,在进行探究学习的学生中,有近6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探究活动往往得不到理想的结果,有22.2%的学生认为探究所得的结果还可以,还有15.8%学生认为通过自己探究还是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的. 3结果分析

从当前高中生探究学习的现状来看,高中生对探究学习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对此有以下的分析. 3.1数学课堂缺乏真正的探究学习活动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能做的是听讲,记忆,模仿,机械的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实行新课改以来,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由于在课堂里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很高,教师要收集探究性的素材,要设计问题系列,要做好课堂管理,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要有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要有较高的认知发展水平,这些远比传统的讲课要费时费力得多,而且。短期效果并不一定会好,应付考试也并不管用,所以,不少教师并不重视开展探究性学习,即使有的,也往往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流于形式.

3.2适宜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材较少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正在深入的开展,探究学习也已被广大师生所熟知.可相应的教材改革显得有些滞后,尤其是适合开展探究学习的教材更是不多,不少数学教材还是太过注重形式化.教材中重结论,轻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揭示的矛盾依然突出,轻应用,轻探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即使有些教材安排了探究性学习的素材(如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等),可这些素材所处的地位并不高,未能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可操作性不强.而学生课外遇到的一些参考资料往往都是用来帮助学生应付考试的.

3.3过大的考试压力和过重的教学任务阻碍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受到考试在师生心中的地位和份量,尤其是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由于它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使得师生和家长都特别关注数学成绩.为了所谓的决战高考成功,教学任务不得不加重,书上的内容远远不够,还得加入许多参考书中的知识,技巧,方法.这样,学生的负担也相应的加重,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除了机械的记忆,模仿,练习,没有多少可以自己学习,探索的空间.有的甚至为了应付高考,提前一年将整个高中的内容讲完,可想而知,这么短的教学时间,这么重的教学任务,教师会引导学生开展“费时又费力”的探究性学习吗?学生还有精力去自主探究吗?久而久之,教师愿灌,学生愿受,师生的探究激情都消失殆尽,也无法体会到数学探究所带来的快乐,更是使学生丧失了获,导探究能力的绝好机会,给学生的终生学习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4建议

4.1改革接受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从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积极的探究学习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实现:第一,以趣引探,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素材,建立在实际背景上的数学问题总能使学生很快的进^探究状态.另外,也可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创设开放情境,应用情境,易误情境等等.第二,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探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地渗透学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掌握探究方法,如收集资料的方法,分析信息的方法等.第三,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和交流,学生通过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可了解别人所用的探究方法,从而认识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自己的探究水平.第四,尝试运用案例开展探究教学.早在1962年,施瓦布(J.J.Schwab)曾提出“利用分析科技文章进行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新颖做法,即在科学课程中加入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科技(或科普)文章的活动.即从科技(或科普)杂志中选取能够反映科学过程和本质的文章,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过程本质特征的认识.而实际上,我们可以将这种做法发扬光大,教师选择一些较优秀的或不成功的探究学习案例,让学生去分析,讨论.从中领悟探究学习的过程,本质和精髓. 4.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数学界一直存在这样一个共识,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实质上是围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层面展开的.因此,产生问题对于数学探究学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一部分由教师给出。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发现.所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顺利开展探究学习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提问欲望的情境.如:对学生面临要加以理论解释的现象或事实,布置旨在解释现象或寻找实际运用该现象的途径的问题性作业;激发学生比较对照事实、现象、定义、行为;给学生们介绍那种似乎无法解释却是学科史上曾导致提出科学性问题的事实等.

再则,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合理的提问一般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明了提问的种类,如低级认知提问(知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及其内涵与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中分别提出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训练,使学生的一次次提问由模糊变为明晰,由体态语言变为口头语或书面语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个重要环节.另外,教师应积极评价学生提问的过程,结果.即使学生有些问题提得不合常理,教师也应积极的鼓励学生的提问行为.

4.3淡化考试,注重多元评价 考试的存在是必然的,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检查.但我们不能把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方式,更不能使师生认为考试是唯一的终极目标.我们应该注重评价的多元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重视定量的认识,又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习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若我们真的能从新课改对学习的评价的精神出发,建立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摆脱考试至上的桎梏,那么师生定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愿意探究,乐于探究.

10.中小学学习困难的认识和解决 篇十

第一次接触测控技术与仪器这个专业,自己脑中搜索一下,这方面的印象几乎为空白,仅仅能够猜测它是一个现代化测量专业。但是随着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发现这个专业不记得,别有洞天。

首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储存、传输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而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学科交叉及多系统集成,是多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典型之一。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由精密仪器、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电子仪器及测量、几何量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试、光学计量测试、无线电计量测试、检测技术与精密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这十一个专业归并而来。这是顺应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潮流,培养符合人才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虽然测控技术与仪器这个专业所包含的内容多而杂,但是任然具有它最基础的知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系统网络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础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核心是信息、控制与系统,研究的是如何运用各种技术工具延伸和完善人的信息获取、处理、控制和解决能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学科是:仪器科学与技术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光学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相关学科是:控制学科与工程学科、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形成了信息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测控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源头,是信息流中的重要一环,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仪器仪表学科是多学科技术交叉的综合性的、边缘性的学科,它以信息的获取为主要任务,并综合有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基础知识及应用,从而使仪器仪表学科的多学科交叉及多系统集成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属性越来越明显。

生活中,除了卫星测控、航天、航海等非常专业的领域外,日出生活中较少听到“测控”这个名词,我们经常听到某个企业的生产是“自动化的”,某个工艺是“自动控制的”的等,实际是这些说法的本质都是测控技术。测控技术不仅广泛用于现代生产、科学研究、航空航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表现。

测控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航海、航空、军事、电力和民用生活等哥哥领域。小到普通的生产过程控制,大到庞大的城市交通网络、供电网络、通信网络的控制等都有测控技术的身影。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需要,对测控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测控系统从最初的控制单个机器、设备,到控制整个过程,乃至控制整个系统,特别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中,测控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大成果的获得都与测控技术分不开。这几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我对这一专业充满信心。

下面让我来谈谈我的学习规划吧。大学的开放式教育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让我们可以克服时间、地域的限制共同学习,现结合实际制定一个新的学习计划。

一、积极参加面授。在面授课中,注意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上课时

集中思想,把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弄清,把有限的上课时间充分地利于提高听

课质量。并争取通过电大本科教学管理专业的所有必修课,取得电大毕业合格

学分。

二、合理分配时间,争取一次过关。充分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理解

知识,充分利用时间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成立学习小组,解决学习困难有组织的学习和讨论,有什么事情大家还可以互相通知、转告,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我们有些同学平时所学的知识与现在所读专科的专业不一 致,既要学习现在的知识,又要补充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知识,这样有了班级通讯录,成立了

学习小组,大家就可以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四、积极参与网上学习交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广博专业知识,促进

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五、极完成课后作业,及时消化和巩固知识。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

立思考核和独立操作,做到“做作业和考试一样,考试和平时做作业一样”。

六、对于 作业做错的原因,应认真分析,对症下药,直到弄明白为止;对于难题,应认真钻研,加深对难题的理解,直至问题决。

七、做好课后复习。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制定了这个学习计划,对我今后的学习打有帮助,我将有计划、有条理的去学习。

八、将每学期的专业课和所开设的各科基础课学好,保证每天晚上有温故知新的时间,大概两个小时。坚持英语学习,当然每天早晨要有足够的时间朗读外语,早饭前四十分钟。周末进行课外拓展,大概经行三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以开阔眼界。

在四年学习结束之际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业完满结业的基础上专业课能够有所突破。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将所学专业运用自如。

上一篇:口腔病例范文下一篇:初中生毕业学生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