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的分类(精选9篇)
1.中国诗歌的分类 篇一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
1.古体诗特点: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篇无定句,句无定字,自由换韵,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
(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2)楚辞:六言为主
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五言为主
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
(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
1.近体诗特点:出现在唐朝,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2.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
诗: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是由
(四)联
(八)句组成,每联两句,第一联被称为(首联),第二联被称为(頷联),第三联被称为(颈联),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绝句是由
(四)句组成,根据每联的字数,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曲特点:(1)曲盛行于元代。(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3)曲有曲牌。(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
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4、怀古咏史诗;
5、边塞征战诗;
6、惜别送别诗;
7、思乡怀远诗;
8、山水田园诗。
三、古代诗歌按表现形式划分:
1、叙事诗;
2、抒情诗。
2.中国诗歌的分类 篇二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有以下几种:
一、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 , 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 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 (huánɡ) 》, 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 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 这里不一一列举。
当然, 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 不过它的抒情要求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段的叙述, 但不能铺展, 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二、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的。
1.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 (或音节) 、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 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 无固定格式, 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 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 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 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 (1819—1892) 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 《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 激情 , 常常富有哲理, 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篇幅短小, 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如鲁迅的《野草》。
3.姚孝锡诗歌分类 篇三
关键词:姚孝锡 借才异代 抒怀诗
姚孝锡先生本为江苏丰县人,宣和六年登科,为代州兵曹,宣和七年冬,金人来侵,代州沦陷,被授五台簿,没多久,他以病去职,此后居住于五台。姚先生是金代文学初期,也就是金建国到海陵王迁都之前“借才异代”时期的作家,他也是入金不仕的代表文人,他的诗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具有研究价值。姚先生著有《鸡肋集》,已佚失,现存诗保存于《中州集》中,笔者根据他的现存诗歌来进行研究姚孝锡的诗歌分类。
元好问在《中州集》中收集了姚孝锡先生的诗32首,这32首诗按照题材和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抒怀诗,咏物诗。
一、抒怀诗
姚孝锡先生作为“借才异代”时期滞金文人的代表人物,眷恋故土思念亲人的心情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抒怀诗是他诗歌的重中之重。在《中州集》的挽词中,第一首“掌饮令胥持国云:‘山东夫子老河东,谁与先生嗅味同。早岁遽辞名宦里,百年常乐圣贤中。醉轩风月千秋恨,蜗室樽罍一梦空。白玉楼成人不见,空余乡泪托东风。”可以看出姚孝锡的抒怀情感分为三种:去国怀乡、眷恋故土之情;描摹老年孤苦无依之景;闲居恬淡的隐逸情怀。这三种情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他的诗歌中相互杂糅、融合的。
元好问将《睡起》作为姚孝锡的开篇,足以见得这首诗中的情感可以作为姚孝锡思想的典型代表:
生涯甘分寄畊桑,山色围门水绕墙。困病久惩耽酒癖,爱闲犹有和诗忙。檐冰滴砌春犹冷,野马浮川日渐长。旧事老年多记忆,故园归梦正悠扬。
在这首诗中,前面讲了诗人刚刚辞官归隐后,愿意将自己的一生寄情于山野田园之中,闲来无事的时候还可以与人和诗酬唱,诗酒自娱,描述了刚刚睡起的闲适心情。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人老年之后旧事的回忆更加频繁的涌入脑海,即使是在睡着后,故园之梦也不停歇。整首诗含蓄内敛,舒缓沉重,基调先扬后抑,既描写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归隐之情,又有对年老多病的时光消逝之伤感,还有思念故园,怀想“旧事”,抒发去国怀乡之感叹。
(一)去国怀乡之情
姚孝锡作为滞金文人代表之一,他怀念故国,思念家乡的诗歌值得我们探究。他虽然入金,心中仍然感怀故国,处于归国的漫长等待之中,常常借酒浇愁,“空余乡泪托东风”。在《岁晚怀二弟》:
少易成欢老易伤,壮游垂白未还乡。烟尘无复音书到,魂梦犹疲道路长。爆竹又惊新荐岁,屠苏空忆旧传觞。年年此日遥相忆,鸿雁何时续断行。
少年怀抱壮志而远游,但是到了老年仍然没有回归故乡,战乱导致家书难传,魂魄和归乡之梦尚嫌道路长,思乡之情难以得到排解,更可想见作者心中家乡不复见之悲。
姚孝锡后半生被带去金朝,虽然入仕,但是他的内心还是保有对故国的忠诚和愧疚之心。但是这种感情表现比较含蓄,是以题词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在他的最后一首诗《题滕奉使祠》中:
本期苏郑共扬镳,不意芝兰失后凋。遗老秖今犹涕泪,后生无复识风标。西陉雁度霜前塞,滹水樵争日暮桥。追想生平英伟魄,凌云一笑岂能招。
通过题北宋滕茂实的祠堂诗中展示作者内心对于自己故国的忠诚,表现隐晦。“凌云一笑岂能招”,对故国的忠诚从对于前人的追想中得到了表现。
(二)孤苦无依之悲
姚孝锡一生从1099到1181年活至八十三岁,他同期的朋友都作古,身边没有人与其交谈和诗歌唱和,他的内心常常伴随着浓烈的无人陪伴孤苦之感和贫病交加的痛苦。同时诗人入金后,辞官而去,放浪山水,寄情诗酒。但是诗人仍旧怀念故土,无法摆脱乡愁,漂泊之感深重,高洁孤苦之情更是无人可共享,也常常难以被他人感同身受,曲高和寡。例如《次韵李相公偶知》:
帘鸟唤归梦,竹风追夕凉。感时空有泪,却老分无方。流水依山白,孤云带日黄。无人共樽酒,散发卧藜床。
诗人老年之后,年老体弱,疾病缠身,旧日朋友已不见,孤独无依,无人为伴。内心的孤寂和巨大的失落之感跃然纸上。
(三)隐逸情怀
和“借才异代”时的大多数诗人一样,思念故土和孤苦无依之情在他的诗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却并不是他诗歌中的不变主题。他的诗歌中大多数情感反而是在山水中自得。中年以后他渐渐放浪山水,以诗歌自娱,超然世外,追求归隐,他的诗歌开始逐步表现隐逸的情怀。他的追求隐逸之情异于其他人的重要一点在于他不是消极归隐,而是自得于山水之中,流连于景色中,深切的体味生活。闲适诗风在他的诗歌之中有所展现。《村居偶成》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静爱柴门野兴幽,杖藜徐步到岩丘。深林有兽鸟先噪,废圃无人泉自流。土瘠税租随力办,年丰禾黍过时收。客来不虑无供给,白酒黄鸡亦易求。
这首诗就展现了村居生活闲适怡然自得状态,生活富足,静“爱”柴门野兴幽,“爱”字展现了姚孝锡对于寻常人家生活隐逸的满足之情。
以及《柳溪别墅》中“容膝易安聊自适,瓮天闲看舞酰鸡”。类似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安于村居的平淡生活。他的这一风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朝中期的诗歌风格。
二、咏物言志诗(不包括咏物抒怀诗)
姚孝锡的咏物诗除了上文中的表现自己难以抒怀的情感外,还常常借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志向。咏物诗有《东轩琴示儿子沂》《芍药》《芭蕉》《蜀葵》。
《芍药》:绿萼披风痩,红苞浥露肥。只愁春梦断,化作彩云飞。
芍药喜阴凉,适应性强,粗放管理,而绿萼和红苞在环境好的时候长的很好,可是在春天结束之后,就只能化为彩云败落,但是芍药不是。姚孝锡在诗中表示了自己在不好的环境中仍旧坚守自己。
像同时期的大多数诗人一样,姚孝锡的经历注定了他的感情牵绊,他的人生大多数都沉浸在思念故土,渴盼回归故国的感情中。但是面对恶劣的环境,他并不是消极隐逸而是寄情山水之中,满足于自食其力的农耕生活。他的诗歌相较于同期的诗人多了一份看淡世事的顿悟智慧,给“借才异代”时期的凄寒、情切的诗坛带来了另一种风格。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阎凤梧,康金声.全辽金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3]张晶.辽金元文学论稿[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4]胡传志.入金不仕的宋人诗歌及其文学意义[J].求是学刊,2007,(3).
[5]杨爱敏.姚孝锡诗歌情感探微[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曲的分类诗歌 篇四
【曲的分类诗歌】
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
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剧曲(包括元杂剧与南戏)。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杂剧
杂剧的戏剧形式是由故事情节、曲词、宾白、科介等几部分组成。科介是演出提示,规定表演动作和舞台效果,宾白就是说白,曲词是歌唱部分。
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组成,一套乐曲伴唱一折,所以“折”是音乐的单元,也是剧情的大段落。在四折之外,还可以有楔子。楔子当于序幕,但也像过场戏放在折与折之间。剧本的结尾一般有两句或四句对子,叫“题目正名”,来总结内容,最后一句常用作剧本名称,比如《窦娥冤》 :
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散曲
散曲是可配乐演唱的歌曲形式。根据《青楼集》的记载,元散曲的歌唱有多种形式,像表演唱、舞蹈伴唱、乐器伴唱等。在宴会上,演员解语花“左手持荷花,右手举杯,歌骤雨打新荷曲”;连枝秀“有招饮者,酒酣则自起舞,唱《青天歌》,女童亦舞而和之,真仙音也”。元散曲主要有小令和套数(又叫散套、套曲)两种形式。小令原是民间的小调,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具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
【代表作品】
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曲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马致远
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
郑光祖
字德辉。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白朴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代表作《墙头马上》。
【元曲代表作】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南吕一枝花
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燕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曲的体制】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5.现代诗歌的分类 篇五
诗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又分为古典风体诗歌和古典格律诗歌;现代诗歌又分为现代风体
诗歌和现代格律诗歌。
现代风体、格律诗歌:
这是按照诗歌语言节奏和谐性的层级,是一般和谐还是非常和谐(最高和谐)来划分的。
(1)现代风体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风体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一般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代表作是我国当代诗人于进水的《姐姐》。
(2)现代格律诗歌:就文学体裁而言,现代格律诗歌是以汉语言白话文为载体,以语言节奏的最高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语言艺术。现代格律诗歌的格律要求与古典格律诗歌的要求一样,定字、定句、定节、定平仄、定韵等。
(见于进水《 诗帜 》)
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 古希腊 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 王贵与李香香 》;诗体小说如 英国 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 诗人普希金的《 叶甫盖尼·奥涅金 》。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
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格律、自由、散文和韵脚诗:
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 古代诗歌 中的“律诗”“绝句”
和“词”“曲”,欧洲 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 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 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
迅的《野草》。
(4)韵脚诗 :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每一行诗的结尾均须押韵,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类似流行于网络的方道文山流 素颜韵脚诗。出道于2000年之后。
现代诗、当代诗:
按照诗歌发展的阶段分类。
(1)中国现代诗歌 :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称为 中国 现代诗歌
(2)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
6.从题材看诗歌的分类 篇六
1、思乡怀人诗
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思妇闺情诗也在此外。常用艺术手法有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辞等。常见的意象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例1、《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两首诗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其中“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之情。
2、写景咏物诗
这类诗作,多以自然界的景物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描写、细节描写、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
例3、《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木,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例4、《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托物寓意,借蝉的形状和生活习性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人的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3、忧国伤时诗
这类诗抨击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的腐化生活,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劳动者寄寓了深切同情,忧虑时局,呼唤光明,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常见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常见意象有神州、山河、草木、征夫、烽火、田稼等。
例5、《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4、咏史怀古诗
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孤影自怜,感慨自身,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理想。常用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修辞等。用于此类诗的意象有黍离、商女、明月、城池、流水、野草、燕子等。
例6、《江城子》(欧阳修)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奢侈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逝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5、赠友送别诗
这类诗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或互相勉励,表明心志。常见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想象、烘托、比喻等。用于本类诗的意象有阳关、长亭、劳歌、南浦、柳岸、流水等。
例7、《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送别诗主要篇幅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看到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情与景巧妙妙地结合,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6、羁旅行役诗
这类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修辞等。用于此类诗的意象有油灯、鸡鸣、车铎、板桥、山路、鸿雁、落日、秋风、孤帆等。
例8、《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异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自己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落日”虚实结合,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7、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大多寄情山水,醉意田园,表达了对山水景物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愿望,对清闲安逸生活的羡慕或自得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险恶。有的也反映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常见的艺术手法有侧面烘托、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例9、《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诗描写深山古寺环境景色:古木、山峰,渺无人迹的山径,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声,照在深苍松林上的凄冷日色,还有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么萧瑟暗淡、幽冷阒寂,给人以远离世间尘嚣之感。这既是诗人赴寺途中实见实闻的景物,也是他消极出世的`禅寂心境的写照。诗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他所企求的无烦扰的寂静禅境。
8、边塞征战诗
这类诗或抒发戍卒思归之苦,或抒发思妇忧亲之情,或抒发边关将士立功边陲之志。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豪迈。这类诗描写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主题;有的还指出了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的残暴本质。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事抒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想象、用典、修辞等。常见意象有关山、明月、羌笛、长城、冰雪、羽书、刁斗、瀚海、楼兰、单于等。
例10、《从军行七首》(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其中“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对照着写,更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例11、《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句借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9、身世感怀诗
有的抒发离乱或劫难之余的片刻欢娱之情,有的则表达身世低下的不平之意。前者常用奔流、群山、啼鸟等意象,而后者则多用涧草、山峰等高下之物来表达。
例12、杜甫“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诗人在**飘泊中暂时在成都草堂安生,幸得友人相助,生活倒也恬然自乐,于是有了上述诗句。
例13、<昭君怨>(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以两种生活环境下的梅来喻两种处境,但“一般开”则表达出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孤高傲岸品质。
10、谈禅说理诗
这类诗,或阐发禅理玄机,表达对人生的某种顿悟;或借景说理,表达人情世路中的一些哲理。常用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设疑质问等。常见意象有鸣钟、流水、空城、烟云、大道、富贵等。
例14、《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诗借一鉴方塘的清澈,表达了读书使人头脑清明的深刻道理。
11、悼亡游仙诗
这类诗借写与神仙交游,进入一派极乐世界。虽然有些表达长生不老、醉生梦死的奢侈不切之意,无现实意义,但也不乏一些诗作借在仙境的超脱来反映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也有其积极意义。常用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夸张、卒章显志等。常见意象有醉态、梦境、仙人、深山、怪石、松鹤、棋枰、歌舞等。
例15、《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名为仙境一梦,实为人生一梦,你看:渴慕—迫切—豪迈—虚幻—迷醉—惊险—极乐—幻灭。既然看破了社会官场,不过“古来万事东流水”,也便可以弃之而去,“暂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了。
12 、宫怨诗与闺怨诗
这两类诗都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朱庆余《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歐陽脩《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帘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13、题画诗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诚如清·方薰所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山静居画论》)。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
14、哲理诗
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大都是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这是苏轼的一首哲理诗。说明世间任何活动都必须主客观相互谐调才能成功的道理。写得平白自然,又寓意深刻。
7.浅谈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分类 篇七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分类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除了涵盖中国古典诗词的标准要求外,其音乐演唱上也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比如有戏剧型的唱段、花腔型的唱段、抒情型的唱段、宣叙调等。同时,由于我国的南北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还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因此,中国古典诗词的分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基于不同的分类依据、不同的侧重点,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本文以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为出发点,根据作品曲调和演唱风格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原谱整理类、新谱编写类,其中新谱编写类可以分成复古再现、中西融合、 流行音乐等类别。
一、原谱整理类
本人依据作品的曲调,将沿用古人词谱或是“翻译”古代词谱的音乐作品归纳为原谱整理类。这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均为古人所创作,反映的是古代某一时期的审美状况和社会现象,代表某一时代的艺术风格。由于这类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因此吸引了一大批音乐家和学者对它进行整理和保护。比如姜夔所作的《白石道人歌曲》四卷中,收录十七首古代诗词歌曲,并且标注字谱,使它们得以流传至今。
总之,原谱整理类的歌曲偏重于整理与保护,旨在使优秀的古典诗词歌曲得以流传千古、发扬光大。
二、谱曲重新编写类
近代作曲家、音乐家从现实生活出发,根据时代的需要, 对古典诗词谱曲进行重新编写,从而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审美需要。根据重新编写的艺术形式,谱曲重新编写类可以分成复古再现类、中西融合类、流行音乐类等。
(一)复古再现类。该类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重要类别,音乐家在创作时延用古典诗词,然后谱曲重新编写。谱曲的编写是从古代古典诗词中寻找创作灵感,以诗词撰写的历史背景作为创作基础,新谱的编写尽力模拟和再现古典诗词的音乐艺术风格,力图遵循传统的音乐特点,恢复和传承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音乐魅力。比如石夫先生将《上邪》谱曲成《长相思》,以《上邪》的诗词意境为出发点,模拟《上邪》的时代背景和音乐旋律,谱出旋律古朴典雅的古典诗词歌曲。这类歌曲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近代中国得到大力倡导,从而形成音乐创作的新势力。
(二)中西融通类。随着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西方音乐不断流入中国,对中国传统音乐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加上积贫积弱的民族现状,使中国人普遍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 因此对传统进行革新、改良的声音不断出现,特别是“五四” 运动以后,中国文化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音乐方面, 运用西方演唱技巧和音乐器械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改造,成为振兴民族音乐的重要途径,中西融合类的古典诗词歌曲就在此背景下产生。这类古典诗词音乐在创作上以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作为基础和框架,结合诗词歌曲的意境,吸收和借鉴西方音乐的技巧和创作手法,从而形成了一种既具有民族特色,又有西方音乐色彩的“中西结合”的音乐类型。这类作品的歌词一般选取流传已久并且影响较大的古代诗词,运用西方音乐技巧,结合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对古典诗词进行谱曲创作,借助传统古典诗词的思想意境来表达现实情感。代表作品有黄自的《卜算子》、青主的《大江东去》、江文也的《水调歌头》、冼星海的《古诗十首》、黎英海的《枫桥夜泊》等。
(三)流行音乐类。当今是流行歌曲的繁盛期,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轻松愉悦的音乐特征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相吻合。但若一味地追求通俗,容易走进低俗、庸俗的死胡同,因此,融入古典诗词歌曲的思想意境和韵律,成为提高流行歌曲深度、丰富流行歌曲涵养的重要途径。在现代,很多音乐创作者积极地投入这方面的创作之中,他们直接以古典诗词的词韵和韵律为基础,结合流行歌曲的唱腔和旋律进行谱曲,从而编写出具有深远意境的流行歌曲。比如傅雪漪创作的宋人蒋捷词《一剪梅》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王迪作曲的宋人陆游词《钗头凤》,张乃诚作曲的《关雌》《明月几时有》等,邓丽君的个人专辑《淡淡幽情》 中收录了李煌、苏轼、范仲淹、秦少游等著名词人的佳作, 这些作品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可以说,将中国古典诗词放到流行歌曲中进行谱曲创作,既迎合了人们的审美需要,也提升了流行歌曲的艺术涵养,无疑是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戴勇.论民族声乐作品中古代歌曲的演唱与表现[J].乐府新声,2010(2).
[2][英]梅丽贝丝.邦奇著.韩丽艳,蒋世雄译.歌唱动力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8.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风格分类 篇八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风格分类
文人墨客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之中,文人墨客不同的自身才华、气质、文学修养、人生阅历、思想境界、思想情怀都将影响到文人墨客所书写的诗词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形成了具备着不同特点的各类诗词,因此,并不具备风格完全一致的诗词。但是,在进行对古典诗词的赏析的过程之中,如果只是一味注重诗词之间的个性差别,而忽视了诗词之中的共同特点,就很有可能会引发虚无主义的问题。
实际上,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之中,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点的。例如,东汉著名的诗作“古诗十九首”虽然写作的手法不尽相同,但是这十九首诗之中就拥有共同的特点:诗词写作的风格率真自然,没有奇特的构思,但是可以再平凡之中展现出诗人的真意。凭借此一特点就可以将“古诗十九首”大致的分派到平淡类诗词之中。
一、雄浑类诗词 所谓雄浑类诗词,指的就是诗人在创作这一类型的诗作的过程之中,将自身浓厚、雄浑的创作气势添加在了诗作之中,创作出来的雄浑类诗词之中自然就具有着气势宏伟、内容包罗万象的特点,有着气势磅礴的特点,让人一看就具有着磅礴的气势。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之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就是杜甫,在杜甫的代表作《登岳阳楼》、《登高》之中,都留下了诸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雄浑之作。在进行雄浑类诗词分类的过程之中,凡是诗人所创作的诗词具有着气势雄浑、风格豪放、慷慨悲歌都可以归纳进入雄浑类诗词之中,风格劲健类的诗词具有着诗词内容强健有力,创作出来的诗词气势磅礴的特点,创作出来的诗词也包含着创作者的强烈感情,在这一类诗作之中,无论作者是进行写景还是进行叙事,都在最大限度上使用排比铺陈的修饰方式,并在诗词之中尽可能的增加诗词变换的频率,并通过笔锋的多重变化,使得整个诗篇都具备雄浑的气势。例如,杜甫的名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以及《画鹰》之中,都利用排比铺陈的手法,突出了景色的壮丽和诗人的气魄。豪放类的古典诗词则是创作者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之中,将自己内心之中奔放的情感抒发出来,并利用奇思妙想,勾勒出气势浑宏的诗词场面。豪放类诗词的代表人物有王昌龄、辛弃疾、陈子昂等,王昌龄的代表作《从军行》(一共有七首)以及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都是利用慷慨悲歌的艺术创作特点,使得创作出来的诗词之中充满了悲凉有力的意境美。
二、婉约类诗词 所谓婉约类诗词,指的是文人墨客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之中,利用委婉曲折的表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达到情调缠绵的程度来进行诗词创作的艺术表达风格。在阅读婉约类诗词的过程之中,可以充分的咀嚼婉约类诗词之中蕴含的细致之美和曲折之美。例如,在进行对钱起的著名诗词《归雁》的阅读的过程之中,就可以通过其中委婉的诗词充分了解到诗人对于自身客居他乡,孤独寂寥的心情,在诗词之中,诗人也借用婉约的表达形式,创作出了一副情意绵绵,哀怨悠悠的幽美意境,让此时也旅居他乡的游子也不禁潸然泪下;而在我国著名诗人杜甫的名诗《春夜喜雨》之中,一向一诗词风格豪放著称的杜甫则是走了婉约的风格,借助于描写春夜雨景的美景,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心中的的兴奋喜悦之情,诗词之中,细节安排的合理细腻,有效的将诗人心中的柔软的喜悦之情婉转的表现出来。在我国的古典诗词之中,尤其以词类作品的婉约表达最为卓著,以柳永、李清照、晏殊为代表的宋代词人,都具有着情义婉转悠长,含而不漏的特点。
三、典雅类诗词 所谓典雅类诗词,指的就是文人墨客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之中,使用斯文优雅的诗句,表现出自身清新脱俗的艺术特点。典雅类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斯文的语句,表达出文人墨客心中最真挚的情感。典雅类诗词主要包括的有诗词特点飘逸、清新脱俗、迤逦多姿、洗练凝达的文章,具有着超凡脱俗的艺术表现效果。其中,飘逸的表现文风是诗词作者清新脱俗,不与凡间俗物产生瓜葛的艺术思想,清新脱俗的表现文风则指的是作者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之中,所使用的表现形式意境高远,语言清丽,不与俗物为伍。典雅类诗词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其名诗《山居秋暝》、《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之中都体现出了诗人意境之高远,思想境界之深邃。
四、平淡类诗词 所谓平淡类诗词,指的就是文人墨客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之中,重视诗词立意的自然平淡,诗歌创作所使用的语句也就自然具有着平和宁静致远的特点,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立意深度也和自然景物之间的存在着融洽的联系。在平淡类诗词之中,包含着诗人自然祥和、质朴纯真的思想情怀。例如,我国著名诗人杜甫的《客至》,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都是用平实的语言,恰当的反映出事物的真实精神,给人以自然淳朴之感。
综上所述,在我国浩瀚的古典诗词之中,虽然每一首诗词都因为创作者的思想情怀和创作情境的不同,所表达出来的情怀和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通过不断总结诗词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的特点,仍然可以根据诗词存在的共性将诗词大致分类。
参考文献:
[1] 张学松.论中国古典诗词的和谐意蕴及其现代意义[J].中州学刊. 2009(03):45-47.
[2] 谭玉明.试论中国古典诗词风格的基本特征[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54-56.
9.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 篇九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
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踏莎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例如: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陈亮《梅花》)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例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例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我介绍的只是它们最常见的一种。我们在分析和欣赏诗歌时,还是应该整体考虑的。不过在熟知这些基本寓意的基础上,或许能更顺畅些。
8.古诗意象另外一类分析
动物类:
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白居易《琵琶行》:“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
(杜鹃——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
鸿雁、青鸟、鱼(比目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青鸟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等。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欧阳修《渔家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金志章《鹧鸪塘》:“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啼。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马、乌鸦、沙鸥。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
行为类:
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捣衣(捣练)。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9.古诗意象的具体分类
一、动物类
1、蝉
感身世,诉悲凉: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二、植物类
1、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永《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李白《忆秦娥》中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也是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2、梅
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3、菊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莲 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5、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6、芳草
以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草的无穷体现出情的弥漫与更生。
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朱敦儒《渔家傲》),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中芳草即知音的别说。
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朱敦儒《一落索》)惜芳草就是惜人生。
三、自然现象类
1、明月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2、流水
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
3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U庵只苹璧纳烁型贡硐衷诶氡稹⑾嗨肌⒐朐挂焕嗟母猩顺∶嬷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4、细雨、烟雾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细雨绵绵,愁也弥漫。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归家不得,或者漂泊他乡,不知家在何处,渐渐升起的烟雾使人生出诸多愁绪。
四、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
五、特定地点类
1、长亭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
2、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浸染着离情别恨。屈原《九歌》中有送美人兮南浦的名句。范成大《横塘》又有: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3、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
10.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11.浅析古诗词中“小楼”一词的文化意蕴
南唐词人李煜和南宋诗人陆游在各自的作品《虞美人》和《临安春雨初霁》(同时入选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中,都提到“小楼”一词,同为“小楼”,却有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一、思念之楼
由南唐的末代皇帝,变为北宋王朝的阶下囚。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怎能不让词人伤感、惆怅,怎能不让词人思念过去的幸福时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时的小楼只能勾起人无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孤寂、凄凉、愁苦之情。又如李煜的另一词作《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词中“小楼”与“月亮”、“子规”三者共同构成一幅凄美之景,“小楼”本身也着上了悲情色彩,同“子规”一样抽象为悲情的象征之物,而不再仅仅是一种建筑物。李煜在《相见欢》中还曾写道:“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同样表达出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
宋代词人秦观也曾凭借“小楼”这一意象,在其词作《浣溪沙》中把一个女子的春愁刻画得惟妙惟肖: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正是因为有了“轻寒的小楼”作为主人公抒怀的平台,才有了“晨起如秋”的烦躁,才有了“梦似飞花”的飘零,才有了“愁如丝雨”的感伤,才有了“闲挂银钩”的无聊。
当然,在众多的宋词中,“小楼”这一意象已不再局限于“小”字,出现了朱楼、红楼、高楼、危楼、画楼、青楼(古指富贵人家的住处。)、歌楼、楼台等词语,但其所蕴涵的思念、别离、愁苦、感伤之情却是始终没有改变的。晏殊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范仲淹认为“明月楼高休独倚”,否则,“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李清照为了等待夫君的归来,一直等到“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就连“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也“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看来,一旦遇见了“楼”字,定会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闲适之楼
“小楼”除了用于表达悲情之外,还可以用来表达闲适之情。如陆游写的《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可以想像:绵绵的春雨带着春的问候,和着柔柔的夜风款款而来,此夜小楼不眠,诗人无眠。静下心来抛开一切烦恼、利禄、功名,细细谛听春雨的呢喃,小楼的私语。
这是一个诗意的夜晚:诗意的小楼、诗意的春雨。没有诗人的闲情逸致,没有诗人的浪漫情怀,哪会有诗意的想像和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一夜的春雨让诗人获得了暂时的精神解脱,可以说,诗人在这一夜的春雨和特定的小楼中所流露的情感是真实的、浪漫的、愉悦的、闲适的,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能不心驰神往?而“小楼听雨”便是这一闲适心境的代名词。就像文人们相聚饮酒、吟诗作画一样,它已成为古人闲适生活方式的一种。
辛弃疾在一首名为《临江仙》的词作中对这种闲适之境也有所表露,其中一句写道:“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作者梦醒后是否惆怅,其春雨幽梦应该说是甜蜜的、温馨的。
在古代诗词的乐章中,“小楼”有时是一首凄婉的歌,让人悲悯、怅惘,有时是一支清新的曲,让人欣喜、神往。不同的小楼承载着同样的情感,同样的小楼蕴涵着不同的情怀。借着古代诗词从小楼之窗投射出的光亮,我们似乎能瞥见小楼之中文学大师们或喜或悲的情感身影,想要与古人们对话,那就踏上小楼吧。
12.此物最相思——趣谈唐诗中的红豆
寄情于物是我国古诗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众多的表现相思之情的诗作中,流传最广、最为人喜爱的当推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此诗,宋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是题作《相思子》,《全唐诗》中则题为《相思》一名。那么诗中的红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
红豆产于南方,主要分布在两广、云南、海南等地,属于藤本植物,春夏间开花,蝶形花冠,通常为红色或紫色,其果形体呈卵形,一端(约全体的四分之三)为鲜红色,一端(约全体的四分之一)为黑色,全体光泽如漆,令人喜爱。
关于红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不幸死一边地,悲伤不已,以至于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就称这种红豆为“相思子”,因此,诗中多用它来表现相思之情。
王维的这首诗本是送给好友李龟年的,据说天宝之乱之后,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这首诗,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落泪。但是现在我们却通常用这首诗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相恋相思之情。
在唐代,把红豆写入诗中的绝非王维一人,温庭筠也在自己的诗中不止一次地吟咏红豆。
如他的《锦城曲》中有两句就写到了红豆:“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这里的红豆成了诗人寄与远行之人作为纪念的礼物。还有一首《新添声杨柳枝词》,是这样写的: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是一首感人的男女爱恋的诗,诗中用红豆嵌在骰子中,比喻对对方入骨的相思之情。情深至此,也足以令人感叹不已了。
也许正是由于红豆所代表的那份朋友恋人间的相思恋之情,所以在唐代红豆还是众多富家闺秀们的闺中之物呢。真是:小小一颗相思豆,寄寓几多相思情!
13.“凭栏”与“倚楼”的意境美
古代文人墨客不管是壮山河之美,抒安邦之志,发思古之幽情;还是表闲愁遗恨,达相思之苦,大都“爱上层楼”。登高临远,天地悠悠,或喜或悲,自然一吐为快,从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声情并茂、动人心魄的诗词名句。而“凭栏”与“倚楼”也就成为诗人涉猎最多并且写得最有韵味的一种意境。这在词的芳草地里尤其茂盛。
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唐五代至宋初,因受题材和形式方面的制约,词多以婉约为主,“倚楼”就写得多了。如: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州。
——(唐)温庭筠《梦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唐)白居易《长相思》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南唐)李煜《拟破浣溪沙》。
这三种“倚楼”,都是以思妇为题材,但依楼的时间、心境却不同,抒情也各有韵味。《梦江南》把早起“独倚望江楼”的切迫企盼与“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失望构成强烈反差,又以落日流水的静寂来反衬,肠断之痛令人不堪,以至后人称这首词为《花间集》之冠。《长相思》是晚来依楼,曲折的水流把绵长的愁思延成缠绵的情韵,月光又映衬出相思女子的哀怨忧伤,虽着眼于“愁”、“恨”、“思”,写的却是“爱”,言简意丰,词浅味深。《浣溪沙》则深夜“倚楼”,把边塞细雨、凄清的笙乐和“倚楼”人的泪珠交融起来,充满了感伤和哀怨,因无人倾诉,无人会意,只好“倚栏干”,结尾这三字有“说不尽之意”,把人物的凄苦、孤独、盼望与忧怨都包容进去了。
其实,这个时期南唐的冯延已“托儿女之辞,写君臣之事”,融合多种手法和自己的真实观察与体验,把倚楼人的情感写得别有一番风味,很受人们的推崇。如《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栏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以起兴入笔,写满怀心事的女子,无意于斗鸭取乐的热闹,独倚栏干,头发也懒得梳理,玉簪子歪斜欲坠,整日盼着“不至”的恋人,愁苦之态,哀怨之情,栩栩如生。但“举头闻鹊喜”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俗语云:“喜鹊叫,佳人到”,该是“君”将至了吧。意境如此清丽含蓄,以至于冯延已的主子南唐中主李璟也生了妒意,发出话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又如《清平乐》:“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用江南春景反衬人物内心的孤寂:那楼头新月,砌下落花,怎能不勾起独倚朱栏者的相思之情呢?最后一句更是“雅丽含蓄”,韵味无穷。再如《鹊踏枝》:“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独自依楼,独自流泪,自言自语,已是无法排遣的愁苦,偏又有“双燕飞来”,更反衬出的内心孤苦无依,自然春愁如絮,随风而舞。如此清新的语言,高妙的写法,缠绵的情感,同时又暗藏“君臣之事”,使他的词余味无穷。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在许多写离别伤怀的漫词里更有不少“倚楼”的描写。如《八声苦州》:“想佳人„„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都写得痴情回荡,又缠绵悱恻,着实动人。
也许因为太多词人的渲染,写“闲情”、“春愁”;“思妇”、“离人”,总要凭栏倚楼,连虚怀若谷的政治家寇准,闲来弄笔,居然也变得儿女心肠,柔情似水了。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踏莎行》(菱花:指镜子,慵:懒)
约会已是遥遥无期,相思更是缠绵不断,哪来的心思去梳妆打扮呢?倚楼远眺,芳草连天,愁思如海。末一句的烘托渲染,更显婉丽凄恻。“无情末必真豪杰”,至高至远的胸怀,总是少不了至细至柔的情怀。
而宋代两位大文豪把“倚楼”写得更是愁思如海,九曲回肠。“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背井离乡之愁,贬谪去国之恨,通过动人月色的反衬,更增添了客愁的深长,无怪后人惊叹“铁石心肠之人亦出此销魂语”。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情景交融,清丽缠绵,写得“极切极婉”、“极柔极厚”(唐生璋《唐宋词简释》)。
与“倚楼”的柔婉不同,“凭栏”则显慷慨激越之气,陈悲凉壮阔之情,这无论在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里都有所表现。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五代)李煜《浪淘沙》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宋)王禹偁《点绛唇》
在奢靡中做了亡国奴的南唐后主李煜,终于有了为时已晚的悔意,面对无限江山易主,自己作阶下囚,寄人篱下,自然感伤万分。一句“莫凭栏”,实则时时“凭栏”,只是无力回天,徒留悲壮之气,空洒悲凉之泪。而王禹偁作为宋初诗文改革的先锋,胸怀大志,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怀才不遇,面对长空翱翔的鸿雁,感慨万端,有谁能会意自己的心志呢?一个“凭栏”既写出了壮怀激烈之心,又表现了无奈伤怀之意。
最能体现“凭栏”的慷慨壮烈之气的,还是岳飞的《满江红》和辛弃疾的《水龙吟》: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满江红》(节选)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节选)
这里作者把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以及自己的渴盼充分融入词里,一个“冲冠凭栏”,一个“栏干拍遍”,尽显豪迈洒脱之态,慷慨悲凉之气,读来荡气回肠。
随着南宋王朝的日渐衰落,许多词人多发无奈之叹,“凭栏”都显伤怀悲凉。如“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杨柳参差舞。”(姜夔《点绛唇》),怀古伤今,感慨万分,词境显得空灵而悲凉。再如:“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栏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愁与云平。(吴文英《八声甘州》)如此“凭栏”,只剩下借酒浇愁,自我麻醉的份儿了。
【中国诗歌的分类】推荐阅读:
中国雄起的诗歌09-23
中国最美的爱情诗歌07-31
赞美中国广场舞的诗歌06-25
中国梦的诗歌欣赏10-06
中国梦的诗歌朗诵稿10-13
诗歌古代中国07-23
美文欣赏《我所看到的中国诗歌教育》11-16
中国第一部诗歌08-03
中国诗歌史浅谈09-01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课程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