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情况

2024-07-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情况(精选12篇)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情况 篇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区、市工作部署,立足当前实际,我县扎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前期工作。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和办公室,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为搞好部门协

调,调动全社会积极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4月10日,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原创:http:///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金秀瑶族自治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充实到办公室,从事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

二是召开动员会,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声势。2006年4月21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动员会,县四家班子领导,县直各单位负责人,乡(镇)书记、乡(镇)长和分管领导,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人员共151人出席了会议。会上,县长陈建强作了动员报告,内容包括: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三是调查摸底,筛选试点村。从2006年1月份起,我们组织有关单位人员,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抽调人员深入全县10个乡(镇)的重点村,摸底调查,掌握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广泛征求乡(镇)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村民的意见后,选定了3个乡的4个村作为2006—2007年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这4个村是三江乡的古范村、大樟乡的渔头屯、长垌乡的三合屯和同皇屯。

四是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新任务、新课题,为了使新农村建设标准更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我们在参观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做法的基础上,依据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组织农业、计划、城建、发改、国土、交通、水利、扶贫等部门负责同志、专业技术人员和乡村两级负责人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发放征求意见表,多方收集好的意见,切实做好调研,于5月16日制定了《金秀瑶族自治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

五是编写县新农村建设简报,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为了更好地反映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风貌、新经验和新典型,加强指导宣传,促进互动交流,我们编印了《金秀瑶族自治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报》,目前已出版了3期,主要内容包括:领导重要指示、工作进展情况、先进典型经验、农民群众心声、工作亮点展示和热点问题聚焦等。同时,为增加对新农村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我县于2006年5月25日由县委副书记黄建祥同志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曾兰宏同志,率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人员、相关乡镇领导及村民代表赴恭城考察学习。

六是及时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会。为了解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和推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6月1日,我县召开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会。会上,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就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做了汇报,县委副书记赵贵坤、黄建祥同志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曾兰宏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和强调。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推进了我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试点村基本情况

(一)三江乡古范村基本情况

古范村是全县距离国道线最近的瑶族村寨,距国道323线二级公路仅3.5公里,全村有104户,总人口500人,耕地面积581亩(其中水田259亩,旱地322亩),有林地面积7072亩(其中可进行林种调整3750亩)。古范村主要以种植水稻、八角、甜茶和养殖羊、猪为主。截止到2005年年底,全村家家户户有闭路电视和沼气池,程控电话和摩托车入户率均达60以上,90的农户住房实现楼房化,人均拥有楼房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古范村村风文明、村容整洁,村级绿化率达60以上。该村是来宾市民委的民族工作示范点,2004年被来宾市授予“来宾市‘五个好’党支部”荣誉称号,同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委授予“全区第十批‘文明村’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计生协会建设先进村”称号。该村具备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群众基础,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因此我们把她定位为“生态民俗旅游村”。

(二)长垌乡三合屯基本情况

三合屯原名青山屯,该屯由于连年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山体滑坡侵袭,形成严重危房,因此该屯整体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情况 篇二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思考

一、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档案是农业发展历程、农村各项工作和农业生产、生活的真实记录, 是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资料和基本依据, 是新农村建设全面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 也是维护广大农民权益的重要凭证。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机遇意识, 创新发展思路, 拓展服务领域, 提升工作水平。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虽然有明显进步, 但与群众的需求和工作的需要比还有很大差距。乡镇机关综合档案室保管的基本上是文书档案, 村级档案管理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大部分村档案无专人管理,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执行不到位, 档案丢失现象严重。因此,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克服畏难情绪。

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 全面提高农业农村档案管理水平, 要认真学习, 吃透标准, 要在此项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农村档案工作, 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

二、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

1、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

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尚未引起乡镇和村委会主要领导的足够重视, 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认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 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档案工作。在农村缺少档案工作的管理人才和知识, 农村经济条件较差, 工作繁杂, 档案工作容易被忽视, 造成多数乡镇农村建档率低, 村级档案工作质量不高。

2. 投入不足, 设备滞后。

农村档案管理投入少, 经济条件落后的村子, 连固定的办公场所都没有, 村里的文件材料只好存放在村文书家里, 有存放档案的柜的, 但多为老式的木质柜, 不具备档案保管的“八防”设施。某些较早建立档案室的乡镇、村委会, 档案管理工作停止不前, 有的甚止走下坡路。

3、制度不健全, 档案保管不善。

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档案资料收集不全, 整理不及时, 文件资料丢失严重, 档案管理混乱, 借出的档案又不履行任何手续, 时间一长档案资料就不知去向。档案保管条件简陋, 保护措施不到位, 许多档案资料已经被虫蛀被鼠咬, 甚至发生霉变腐烂。

4. 人员不稳定, 素质亟待提高。

乡镇秘书调换频繁, 有的一年内两次换人, 村委会由于换届选举是海选, 村文书变化更为频繁, 还没等人员未进入角色, 即被调换。这种农村档案干部队伍不稳定的现象, 增加了档案业务培训的负担, 也使农村档案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难以提高。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任务

1、成立档案工作机构。

乡镇、村委会都要成立档案工作领导组织, 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 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并为乡、村档案工作解决好经费、设备、人员等各种实际问题;乡镇党政办公室作为乡镇档案管理主管部门, 具体负责本乡镇档案管理工作, 并在管好用好乡镇机关档案资料的同时, 要加强对乡镇所属单位和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行政村的档案工作, 村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 村文书具体做好档案工作。

2、标准化档案室建设。

乡、村两级要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达到有库房、有人管、有制度、有设备, 改变现有档案保管条件, 购置电脑、打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设备, 尽快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 要具备“防火、防潮、防虫、防鼠、防尘”的基本要求。

3、档案资料收集。

广泛挖掘收集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活动所形成的各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 重视收集现代农业生产、特色品牌产业、土地林地流转、集体资产债务管理、国家支农补贴管理、救灾救济、宅基地、低保、合疗、人口计生、新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活动、重要工作、文化建设、历史沿革等方面形成的文件材料、照片、声像等档案资料。

4、集中整理档案。

涉农部门、乡镇、试点村要抽调人员集中整理相关档案, 将涉农档案收集齐全、规范整理、集中统一管理。各乡镇档案人员对村级组织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和检查, 做到档案收集齐全、规范整理、集中统一管理。村委会档案工作不能有空白点, 坚决杜绝成捆、成堆随意放置的混乱现象。结合县档案局开展的“年度归档”工作, 要将本单位上年度工作形成的文件资料全部归档整理。

5、抓点带面, 整体推进。

为了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建立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协调机制, 制定《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乡镇、村实施方案》, 按要求积极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乡镇不但要普遍达到建设标准, 还要建立乡、村档案室亮点。要加大宣传力度和交流力度, 提升整体水平, 优化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环境, 规范档案管理, 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6、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对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民生档案建立专题目录数据库, 完成档案目录著录, 将农民急需的、有用的、可公开的有关涉农政策、婚姻、移民安置、林改、知青、干部任免等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处理, 建立专题档案数据库。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 公开新农村建设、惠农政策、农业科技等档案信息, 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以方便利用档案信息。

7、积极开展查档利用。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情况 篇三

本刊讯4月5日上午,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毛福民就认真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档案工作,专程到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农村进行了工作调研。他先后听取市、区档案部门和潭柘寺镇关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汇报,实地考察了赵家台村、平原村,与镇、村干部和当地村民进行亲切交谈,深入了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档案工作,并就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作了重要讲话。

毛福民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全局的发展,中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重大的历史性任务提出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档案工作,为推动农村发展服务。这是档案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毛福民强调,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规划都将新农村建设作为突出的重要任务。档案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参与谋划,服务决策,协调实施。一方面就是要准确、全面地记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各项服务。他结合档案工作的特点,就档案工作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提出三点意见。

第一,要管好用好农业经济科技档案,为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提供有效服务。加强农业经济科技档案工作,有着广阔的服务领域,全国不少地区、包括北京市在为“三农”服务方面都有许多很好的经验。比如协助、指导农民建立农业科技档案、特色农产品档案、市场供求信息档案、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档案等等,都在为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很受农民欢迎。

第二,要健全和完善村务档案,满足农民群众需求。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首先要求健全和完善村务档案。凡是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都应列入村务档案,健全村务公开制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都需要档案工作的支持。

第三,要提倡建立农村农户档案和村民档案。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公民建档率都在70~80%以上,我国的公民建档率仅在20%左右,农民建档所占的比例极小。做好这项基础工作,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管理,都具有长远意义。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和平,北京市档案局局长陈乐人、副局长姜之茂,门头沟区副区长王智慧及区档案部门负责同志一同陪同了调研。

潭柘寺镇位于京西门头沟地区东南部,总面积67.25平方公里,全镇四面环山,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多为山坡地带。该镇辖有10个自然村,农业人口8512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4%。毛福民一行首先实地考察了赵家台村,在区、镇领导陪同下,分别察看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民管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档案资料。看到管理规范、摆放有序的各类档案,档案管理人员熟练的业务素质,毛福民非常高兴。他亲切勉励在场的档案人员:你们所做的是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些档案不仅要管好,还要善于开发利用,为村民生产增收服好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

从赵家台村委会出来,毛福民等就近走访了一户农家院,与这家农户主人进行了亲切的交谈,简要了解了村民生活及农村建设概况。随后,又来到该镇的平原村进行实地调研,就建立健全村务档案,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为农村建设服务方面的工作,与村干部们交换了意见。最后,毛福民一行同参加这次调研活动的各方领导及潭柘寺镇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亲切座谈。

会上,市档案局局长陈乐人从“巩固村级组织建档成果,强化农村基层档案工作”、“加强指导,为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建立各类农民需求档案,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大力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等四个方面汇报了全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根据国家档案局部署,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从三个方面提出近期的工作思路。

王智慧副区长在座谈会上作了简短的讲话,他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国家档案局和市档案局领导给予门头沟区档案工作的关心、指导表示感谢,同时表示,对全区档案事业的发展将继续给予应有重视和支持,让档案工作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门头沟区档案局馆的领导重点汇报了利用农村档案资源、开展“红色旅游”活动、拉动山区经济发展方面的工作。潭柘寺镇负责同志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图文并茂地演示了旧村改造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档案工作。

座谈中,毛福民对大家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还就有关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他在讲话中就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局,在做好各项档案服务工作方面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情况 篇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的具体行动。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中央1号、省委5号以及市委8号文件精神,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近期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于3月20日成立了“xxxx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副书记xxx任组长、分管区长xxx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协调、指导全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地点设在区农委,并从相关单位抽调6人负责具体工作。各乡镇、试点村也相继成立了组织机构,确立专人负责,从而保证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建立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制,明确完成时限,制定了《xxxx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期任务分解表》和《xxxx主要领导、区直机关和有关企业新农村建设对口联系点》,要求有关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能,找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履行好各自职责,形成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合力,扎扎实实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向前进。第三,强化考核督查。区新农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半年一督查、一年一核查、一段一评比的办法来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并出台了《xxxx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把建设工作列入各级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二、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针对部分干群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较为模糊的现实,区委区政府及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一是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来抓。年初,区委书记宋金虎,副书记郎平、马建亭等,先后与四大班子领导一起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如何推进xxxx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制定并出台了《xxxx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二是召开了全区干部大会,动员、部署全区广大干群,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区政协还邀请了市委党校教授为全体政协委员举办新农村建设专题讲座,使广大委员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三是组织区、乡(镇)主要领导参加国家以及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和学习考察活动,提高组织领导水平。区有关部门及乡镇也多次举办了新农村建设学习活动,进一步明确了目标要求,理清了工作思路。四是结合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时把新农村建设列入重要内容,层层发动,广泛宣传,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总体要求、工作内容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如向阳村在小区建设、自来水和农电改造中,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村民参与的主导作用。在社会治安方面通过与村组签订目标责任书的方式引导农民自觉维护本村的生产生活秩序。

三、加强村镇规划指导,提高规划编制水平。

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区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十分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市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建设思路、目标和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任务。一是按照省市两级建设规划部门的要求,完成了全区三个乡镇的村庄布点规划工作,已通过市级评审验收;二是统筹安排试点村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派专人协助试点村镇对产业发展、生产生活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全面进行规划,已提交市新农办审核;三是正在进行试点村的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各村均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参与编制工作,预计七月底可上报省建设厅审批。力争通过加强规划管理,使未来的向山镇、银塘镇成为辖区内的农业生产指导中心、教科文卫服务中心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心;各村委会所在地的中心村能更好地履行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和管理的职能;使每一个自然村都能成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四、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我区的新农村建设已取得初步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有了新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继续扩张,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6个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半年共完成产值4.8亿元,农村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增民营企业195家,完成农业“三资”323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农民生活有了新提高。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我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84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4%;人均文化娱乐消费较上年同比增长0.3%。三是基础设施有了新改善。上半年完成村村通公路里程达16.8公里,自来水新增受益人口6148人,维修改造农电线路13.7公里,绿化村组道路7.5公里,新增农机动力533千瓦。四是环境整治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共撤除违章建设2.05万平方米;清淤沟渠达37.6公里;部署开展了除四害行动和村庄垃圾清理工作,示范村已开展垃圾集中处理试点;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和标准化养殖技术,减少了农业资源污染。五是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农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城乡教师交流任教制度已经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已达100%;村级卫生网点建设正在实施,全区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4.8%;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农村困难群体实现了应保尽保;村镇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及图书室建设已摆上日程,有线电视开通率达65%;六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上半年,各乡镇均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农民的思想观念正逐步改变,农村社会已初步形成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科学文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区委区政府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的意见》以及《xxxx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管理考核办法》,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区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矛盾和问题。一是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部分干群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上存有偏差,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调查发现,基层干群虽然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不少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工作缺少主动,致使推进缓慢;二是缺乏长效投入机制,建设资金普遍不足。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上的项目较多,而各级财力支持有限,多数村集体经济薄弱、运转困难,可支配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太少,因此办事缺钱的难题亟待破解;三是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传统农业仍是部分农民收入的主要,由于生产成本持续攀高,市场风险逐渐加大,农民依靠传统农业实现增收的愿望越来越困难。尽管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但由于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缺乏一技之长,无法保证劳务收入成为其稳定的增收。因此,农民依靠自身力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能力不足。四是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存在包办代替倾向。调查发现,各级政府和部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非常高,工作力度也很大,但是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有效措施,导致上热下凉,农民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例如很多新农村规划,是按上面要求做出来的,农民没有真正参与。发展产业也是领导一厢情愿,没有与群众深入交换意见等。五是政府及各部门的指导和服务还没有完全到位。各级各部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财政、税收、土地、建设等方面,然而,这些措施多数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成了躺在上的一句空话,群众没有真正得到实惠。六是点上关注较多,面上指导很少。试点村先行不等于其他村就不动,只要提到新农村建设就认为是几个试点村的事,检查、考评、资金、项目的都围着试点村转,试点村普遍感到压力大。而一些贫穷落后的村难以获得更多的关注与扶持,结果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落后村老百姓看不到希望。偏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宗旨。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情况 篇五

今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全区新农村、新社区建设,各项指标均保持了良好增长的态势。

3、工业经济(30分)。完成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15亿元,同比增长17.8%。(自评30分)

二、现代农业(150分)(扣1分)

范文网

今年以来,我区以发展都市农业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以农村新型合作体系为平台,坚持“培龙头、建园区、促联结、创品牌、大招商、抓投入”六措并举,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4、农业生产企业、大户数量(20分)。全区现有占地500亩以上的农业生产企业和大户30多家,其中今年新增百亩以上的农业生产企业、大户有7个。(自评20分)

8、专业村镇建设(15分)。现全区共有“一镇一业”示范镇1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8个,主要是蔬菜、葡萄、食用菌、鱼虾等产业。其中今年新培育大于许贵樱桃谷鸭和烟墩新街、横城、保兴三个蔬菜村。目前一些特色村的特色产品在合肥市已小有名气,如大圩镇新民、晓南,淝河镇卫乡等村,市民一提起葡萄就会想起大圩葡萄,一说起番茄就会联想到卫乡番茄,各镇各村都渐渐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初步形成。(自评15分)

1、农民人均收入(60分)。去年我区实现农民人均收入6339元,今年预计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05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其中大圩镇和其他10个省、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均高于这个水平。(自评59分)

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村地处镇东北部,市级公路穿境而过,镇级道路四面贯通,交通便捷。村域面积2.14平方公里,总户数1682户,常住人口4368人,全村耕地面积2562.59亩,有12个村民小组,59家个私企业。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62元,集体可用资金达到181万元。曾荣获**市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市文明村等称号,2005年被列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下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镇里也及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在镇**届人大**次会议上讨论通过,我们**村根据上级精神及镇规划要求,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基础,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我村积极探索实现经济增长的新路子,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根据我村有近70%的劳动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的特点,及时确定思路,根据自愿、有偿、集中的原则依法进行合理流转,并通过招标方式向种植大户集中,近两年共流转土地近400亩。二是扶持企业发展。及时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做好参谋工作,想方设法为企业解决技术、场地、信息、人才及资金方面的`难题,激发企业的创业激情,2005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11850万元。同时,利用集体土地、三产用房、企业用房出租和集贸市场收益以及村企合作开发、盘活存量土地等方式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而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二)聚合力,创建和谐农村新社区

广泛宣传动员,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结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省级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利用宣传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采用广播讲座、会议动员等方式,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卫生保健知识等多方面的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健康文明的精神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倡导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努力把全村人民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把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发掘出来,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村民利益。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0%。全面实行了土地被征用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村落文化宫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人口学校、业余党校、农民学校、法制学校有序开展;护村队员昼夜巡逻,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三)树形象,打造绿色生态新农村

制定完善规划,加快旧村改造。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总框架下,编制了**村旧村改造规划,充分利用市镇两级旧村改造和村庄整理政策,加快推进步伐,到目前,自然村中的零星、杂、乱、脏房进行了基本梳理,已拆除旧房97幢、263间,占地面积4平方米,并及时进行有效复耕。新区建房做到三统一,现有新区住户109户,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形成整齐划一美观的新景观。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先后实施了村主干道路硬化工程,到目前为止全村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实施了村主干河道疏浚、砌坎工程;建成村落文化宫及健身场,2005年又新建沿江休闲带。仅去年一年基础建设资金投入达400万元。

推进庭院整治,争创绿色村庄。坚持把庭院整治和绿色村庄创建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庭院整治带动绿化建设,以绿化建设促进庭院整治,齐抓互动、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到去年底村民共投工投劳4000个,村投入资金达120万元,整治效果十分明显,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村绿化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6.3%。同时消灭了露天粪缸和简易户厕,落实了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环境整治成果不断得到巩固拓展,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观。

(四)抓重点,构建村务管理新格局

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只有村级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好的,农村一切工作才能纲举目张。我们重点抓好以村党总支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组织班子成员参加岗位培训、科技知识,法制培训和学历培训等,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加强了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健全了工作网络,形成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为主体、老年协会、计生协会和群团组织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

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情况 篇七

尚志市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是在非常薄弱的基础上起步的。几十年来, 经过尚志几代农机培训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培训了大量的农业机械驾驶员, 为保证尚志市农业机械的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将极大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机事业的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尚志市的粮食增产,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尚志市农机教育培训现状

现在农机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 电化教学基本普及, 综合办学实力得到了提高, 显著地增强了培训能力, 保证了农机人员的培训质量, 使农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最大的效益。我校采取多种方法, 确保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农民群众的技术需要,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任务, 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确保教育培训质量。

具体工作:一是我们以市农机校为主要场所集中办班进行培训, 主要培训农机管理技术员、农机维修服务员、农机经营销售员;二是下基层, 到乡镇农机站、各乡镇的村屯等场所进行现场培训, 发放技术资料。

培训内容包括: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技术;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扶持政策;农机推广的理论与方法。对科技示范户、农机手、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机大户等农民技术人员, 主要采取现场实训。并针对农民工返乡提出的技能要求, 开展就地转移培训。所有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全部得到培训, 使每个机手能够达到懂原理、会操作、能保养。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化理念、掌握农机化新机具的新型农民, 加快先进农机化科学技术向现代生产力转化。

二、尚志市农机教育培训今后改革与发展对策

正确认识农机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是农机教育培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农机培训工作要与农民需求和市场发展结合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 各乡镇、平川区与沿山冷凉区各区域的农业特点不同, 农民发展农机化的要求也不同。因此, 农机培训工作要以促进产业发展、尊重农民发展农机化的需求为出发点。

为了了解农民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需求, 切实增强农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问需于民。要以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 在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上求突破, 组织开展调查摸底, 比较系统的掌握农民群众的培训需求, 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

2.加强学习, 更新知识, 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首先要提高农机人员科学文化素质, 普及农机化知识。重视农机校教师的培养和再教育。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将会不断地被引进。因此, 现有农机培训机构应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和再教育, 通过不断“充电”, 接受新知识、新观念, 使全体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以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3.树立技术技能观念, 开展农机使用人员的教育培训

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情况 篇八

1.要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德政之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宏伟工程。自2006年以来,我省始终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和总的抓手,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事业进步,基础设施改善,干群关系融洽,农村安定和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各个方面密切协作、合力攻坚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全省新农村建设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已由过去几年的面上部署动员、点上探索实践,开始向大范围抓点带面、试验示范和点面结合、完善提高、整体推进转变。因此,形势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要求更加严格,我们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当前,在具体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各级领导同志要坚决克服以下四种倾向。一是坚决克服忽冷忽热的倾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推动“三农”、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并坚持中心不转、力度不减、要求不变。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重视程度忽冷忽热,导致工作责任落得不实,帮扶任务抓得不紧,甚至个别地方和单位出现了虎头蛇尾的现象。因此,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不断强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始终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坚决克服短期行为的倾向。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既有近期工作目标,又有中期和长期建设任务,我们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搞好统筹规划,区分轻重缓急,扎实有序推进,坚决防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短期行为。三是坚决克服畏难厌战的倾向。新农村建设任务点多面广,投入大周期长,而各级财力有限,实际困难较多,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我们必须勇敢的承担历史任务,不断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以贯之地把新农村建设抓紧抓好。实际上,在近些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国家向“三农”的倾斜政策越来越多,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只要我们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政策,进一步宣传、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帮扶,就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和新业绩。四是坚决克服与己无关的倾向。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市和农村,发展工业和农业,推进农民和市民相互融合、共生共荣、平等进步的历史性任务,这项工作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大专院校、部队建设息息相关,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社会各界都要履职尽责、积极参与、努力工作,不断营造全社会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到高度重视不动摇,加大投入不动摇,合力共建不动摇,常抓不懈不动摇,不断开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2.要始终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

当前,农村改革日益深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农村建设正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又好又快推进。

2.1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任务,包含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体现了城乡统筹、工农联动、经济与社会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科学把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当前,就全省整体而言,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认真落实新时期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市文明逐渐在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中得以体现。具体讲,就是要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快乡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综合信息、农民危房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搞好农村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养老保险、扶贫救助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等,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关系明显改善。

2.2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关键性问题 一是统筹城乡,必须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即:要下力量建设好长、吉两个特大城市,7个市(州)所在地区域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四个层面构成的城镇化发展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县城、中心镇,以及中心村和重点屯共同发展,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同步建设。具体说,既要积极推动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也要考虑农村人口不可能都转移到城市居住的实际,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二是推进“三化”,必须打牢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在同步推进“三化”中,不能忽视农村、冷落农民、弱化农业,要坚持把“三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快农村繁荣进步。三是改善民生,必须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就是要改变过去村落分散、管理落后、服务匮乏的农村社会结构,着力推动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活环境优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吉林市九座农民新村,集中了6个行政村、2851户、近万口人,探索了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商贸、服務和农村社区管理的新模式,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城镇郊区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实践证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有利于节约土地、节省投入、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3认真遵循新农村建设原则要求 我省东、中、西和城市郊区经济基础、地域特点、民俗文化、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新农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更不能齐步走、一刀切,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分步实施;既要体现差异性和代表性,又要突出区域特色;既要明确主攻方向,又要选准突破口;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原则要求贯彻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以求真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昂扬的干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要切实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也是直接受益者。农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主要靠农民群众艰苦奋斗努力完成,社会各界积极帮扶。第二,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规划设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等等,都要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和赞成。第三,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也要保障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这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在实践中,各地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农民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其原因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我们工作方式方法问题。从体制机制看,一方面,过去“大帮哄”时期遗留的影响在农村还比较深,许多人一定程度上存有依赖政府的心理习惯;另一方面,实行家庭承包后,不少农民集体观念淡化,加之固有的小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合作与联合产生碰撞和摩擦。尤其对公益事业主动参与兴办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在工作中,我们通常强调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哪些方面主导,农民承担哪些主体责任,如何确保社会主动参与,都需要进行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巩固提高、不断完善。从工作方式方法看,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和单位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这样和那样的一些问题,有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有的注重形象、做表面文章,有的忽冷忽热、缺乏持久热情。加之,工作中宣传教育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甚至引发一些群众不满。农民问题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建设新农村,不重视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考虑农民的真情实意,不尊重农民的意愿,新农村建设不但建不成,即使少数地方建成了也持久不了。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他们参与建设的熱情,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许多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比如,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重大农业技术补贴、牧业小区补贴、农业产业化补贴、农业保险、棚膜蔬菜)等几十项;在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有:农业综合开发、耕地深松深翻补贴、重大水利、土地整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标准良田建设、黑土地治理)等十几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有:乡村道路、农村电网、扶贫开发、信息工程、绿化美化等若干项;在农村公益事业和民生方面的政策有:泥草房改造、安全饮水、清洁能源、环境整治、社区建设、兴边富民、农村教育、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家书屋等几十项。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已经覆盖了农业和农村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最近中央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又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防灾减灾、农田水利、民生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等诸多方面政策措施,全国未来十年总投入4万亿元,年均比2010年水利投入高出一倍。这些重大强农惠农政策可以说对新农村建设将起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扶持力度。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把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问题。去年我省选择了9个试点县,今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已经全面铺开,这项政策涵盖小型水利、村级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要项目,并按照“先干后补、多干多补、据实补贴”的原则兑现,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解决资金短缺的重要政策,必将有利于广泛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希望各地一定要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好这项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加深入扎实地展开。

4.要注重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典型的作用是无穷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即使新农村建设是在新形势、新阶段和新的环境下展开的,注重培育和推广典型,靠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和培育新农村建设的典型,靠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工作。一是要按照不同区域和不同层面发现和培育典型。省里实施的“千村示范”是根据各地多种类型特点,经过层层筛选确立的,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希望各地要按照全省的总体部署要求,集中力量把1000个示范村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和标杆村。市(州)、县(市、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也要从实际出发,精心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二是要注重典型的集群式发展和连带效应。实践证明,典型虽少但并不孤立,集群式、组团式培育典型往往更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这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已经得到印证,新农村建设也不例外,这可能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因此,各市(州)和县(市、区)要遵循规律,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强化措施,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集中连片、具有区域特色、深受农民群众认可欢迎的样板村和示范区,以此引领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组团发展。三是要加强典型的宣传和推广。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新闻媒体要广泛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大力宣传典型经验,烘托典型效应,使典型经验在面上开花结果,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健康发展。

5.要注重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

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介绍汇报 篇九

XX村属XX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座落在XX乡东北面的一个小山凹中,地处东风湖畔,距乡政府驻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3公里,距天谷山庄、恐龙湖开发区2公里,东面与东风湖相通,隔河与XX县相望,南、西、北三面分别与本乡XX五村为邻,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小河谷盆地”。平均海拔103xxxx,年平均气温17.6。

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天然小温室”的誉称,境内居住着汉、苗、穿青等民族。全村辖xxxx村民组25xxxx101xxxx,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38.xxxx,劳动力78xxxx。耕地面积65xxxx(习惯亩),人均耕地0.xxxx,是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之一。

二、麻窝村的现状

近年来,麻窝村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麻窝村的生产生活设施已日趋完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正在向小康迈进。

1、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在全县大力兴起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时机,麻窝村“两委”积极带领全村老百姓依托区位优势,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一是依托素有“天然温室”誉称的小区气候发展农村特色经济,结合麻窝村种植柑桔、樱桃的传统,发展以早熟果蔬和经果林为主的农业经济。同时,利用本村荒山荒坡较多的优势,以种植绿肥加工转化利用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二是放手发动群众,转变群众观念。在各级各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该村探索出了一条“绿肥---猪---沼---果(蔬)”循环发展的路子,积极转变群众观念,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科技意识,分别召开了村民委员会、村组干部会、支部党员会和以村民组为单位的群众会,宣传依靠科技兴村、发展特色经济的前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陈之以利,讲清发展的道理。三是努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促进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瞄准市场建起了25xxxx柑桔基地、20xxxx樱桃基地、25xxxx早熟玉米和蔬菜基地,新建了五个草莓大棚,全村基本实现了向产业化早熟农作物经济发展的转型。

2、农田水利建设及耕地整治情况。

3、村容村貌建设情况。

在建设过程中,麻窝村把完善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各种建设作为改善村容村貌的基础,积极组织全村老百姓投工投劳参与本村的建设。一是争取渴望工程资金xxxx元,修建大水窑四个,安装了自来水管到各家各户,解决全村xxxx村民组11xxxx46xxxx345头(匹)大牲畜饮水问题;二是争取到上级扶贫资金xxxx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100xxxx个,硬化了乡间连户步道300xxxx米;三是投资xxxx元,修建了村党员活动室;四是争取到教育资金1xxxx元新建了麻窝村小学教学楼;五是在水保部门的支持下,修建了长80xxxx、宽xxxx的排洪大沟,解决了全村洪涝灾害及污水排放的问题;六是搞好垃圾处理,还给了全村老百姓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4、照明用电及通村公路的建设情况。

为了使全村村民用上安全的照明电,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村民积资340xxxx元,投工投劳240xxxx个,更换了水泥电杆、新安装了变压器,并安排了专人管护,使村民用上了照明电。同时,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整合各种资金4xxxx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200xxxx个,硬化了2公里

的通村公路和1.5公里长的村委——尖山、村委——包包的通组公路,村委会到飞龙潭180xxxx长的旅游公路正在修建之中。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水道路通村到组。

5、农村新能源的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麻窝村老百姓积极探索在荒山、荒坡和林下种植绿肥、通过绿肥加工转化利用发展养殖业的路子。2000年6月,在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麻窝村第一口沼气池破土动工。试验成功后,该村先后建起了189口沼气池全部投入使用,并配套进行了“五改”(改厨、改炉、改灶、改圈、改厕)。沼气建设的全面铺开,为麻窝村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拉开了帷幕:沼液、沼渣是优质的农家有机肥,既可代替化肥喷施果树及蔬菜,又能改良土壤,还可以喂猪,猪粪进入沼气池后产生的气体可用来点灯、煮饭,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反复探索,全村已基本形成了“(绿)肥—猪—沼—蔬”、“(绿)肥—猪—沼—果”的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生态发展模式,有力的推动了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6、广播电视及网络设施的建设情况。

为使广大村民拓宽视野,增加知识,更多地了解山外的事情行情,2003年,县委组织部根据发展的需要,把麻窝村作为我乡及至全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村,村委建起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占并配齐了相关设备设施。站点建成后,在地委组织部及县文广局、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局的帮扶下,全村安装了闭路电视,开通了程控电话及移动网络,远教育室时装上了宽带网络,形成了“天网、地网、闭路电视”为一体的网络体系。

>

7、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情况。

人多地少,人力资源相对过剩,这是农村普遍存在共性问题。麻窝村虽然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人民收入不断增加,但仍有部分劳动力闲置于家中。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鼓励闲置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并组建了以支部书记为首的专业建筑工程队,专门在外面承接民居建筑等工程。至目前为止,累计举办15期培训班,共培训110xxxx人次,有150位农民获得绿色证书,组织输出富余劳动力80xxxx人次。

如今,走进这个“天然小温室”这中,展现在眼前的全部是现代化的文明景象;水泥公路直通村寨,硬化过的联户步道交叉贯通,贴满瓷砖的平房整洁成排而又独立成院,自来水、电灯、电话、电视成了每家的必备之物,面包车、摩托车、移动电话等现代通讯工具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经时林区与农户生活区布局合理,田园里果实飘香,圈舍赶时髦猪牛成群,2005年,人均占有粮食274公斤,人均纯收入283xxxx,人民生活正向小康迈进。

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规划

在麻窝村的建设,由于老百姓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经营化水平不高,加上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依赖性特别强,对本村的规划建设缺乏主动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弱,发展蔬菜、水果生产的灌溉用水问题还没有解决;二是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懂技术、会经营方面的能力还需提高;三是资金投入的渠道较单一,跟踪服务需进一步加强。

针对麻窝村的现状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继续推进现代农业的新发展,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是培育农村市场的新主体,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转移就业能力、科学种田水平;三是完善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四是创造乡村生活的新环境,进一步搞好农村饮用水、道路、电网改造、沼气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搞好垃圾处理,治理乡村污染,美化乡村环境;五是树立乡风民俗的新风尚,发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六是营造农村和谐的新局面,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

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情况 篇十

自查情况的报告

一年来,在县纪委的精心指导下,AA乡党委、政府、纪委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来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以保证党的惠农政策落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推进全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乡党委、政府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与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乡纪委书记任副组长,乡纪委委员为成员的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总结考核。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乡党委每年年初下发党风廉政任务

1分工,并与村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进行目标管理,狠抓责任目标的落实,在全乡形成了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乡纪委组织协调、各支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同时,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针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环节,建立健全了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体系,营造了落实责任制的浓厚氛围。

二、狠抓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一是开展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时机,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法纪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精神、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腐倡廉重要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等理论学习和有关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学习教育。

二是开展廉政培训。组织召开了乡村干部廉政教育报告会,通过召开座谈会、观看电教片,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参会人员达178人。乡

党委、乡政府制作廉政宣传栏3块,横幅标语13条,形成浓厚的廉洁行政氛围。

三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村组干部观看了《落马贪官七笔账》等电教片。同时邀请县纪委工作人员,采取案例讲解、廉政法规知识培训教育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了再培训,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狠抓制度建设,筑牢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工作防线一是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健全乡、村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制定了《党委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四议两公开》全面推行和完善决策事前调研制、决策过程议决制、决策事项公示制、决策实施跟踪制、决策失误追究制,落实包括重大事经济开支、重大项目建设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在内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目前全乡9个村全部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做到了“四有”,有人员、有阵地、有制度、有章子。并制定了工作职责,规定了工作程序,通过运行收到良好效果,得到群众好评。

二是坚持集体财产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制度。特别是去年村级两委换届中,召开专题会议4次,下发了工作实施方案。选派2名指导员指导村委会开展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继续坚持村账乡管制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坚持月报账制度和财务审计制度,乡财政所集中利用1个月时间对全乡9个村的账务进行了集中审计,进一步强化了财务纪律。

三是坚持公开公示制度。深入推进乡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基层站所的事务公开。对群众关心的财务问题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防止“两张皮”现象发生。同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总之,在县纪委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下,全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纪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改革、创新、发展的精神,推动我乡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

中共AA乡委员会

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十一

牛变秀(北京农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赖于高效借用、开发和推广农业技术,并提供特定的制度保障,进而有赖于适宜的观念文化基础和土壤,即制度安排必须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中,与人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相适应——“技术推广一制度创新一文化制约”三者互动关联。

必须立足于“农民、农业、农村”实际,探讨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与农业技术借用、开发和推广所必需的制度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制度创新与文化进步的张力互动中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刘德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

在我国,新农村已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如江苏华西村、河南刘庄、广东南岭等。他们在发展中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不仅改变了物质面貌,而且改变了精神风貌,焕发出勃勃生机。若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往往在解决温饱后陷入“温饱陷阱”和精神沙漠,即使物质上富裕了,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谐,不会保持充足的后劲。

建设一个好班子、选拔一个好班长是他们成功的奥秘。通过当前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要重点培养造就大批的好班长,带出好班子,从而改变旧农村的面貌。

刘选启(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政府副区长)

“三农”问题,基础打在农业,重点放在农村,关键落在农民小康社会,最紧要的是必须不折不扣地解决好农民问题。

如今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很多,得狠下功夫加以解决。首先要选好“领头人”,让农民信任你。其次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脱胎换骨,真正变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再次要形成和谐共存的局面,让农民“公平地吃饭、自由地讲话、尽心地干活”。最后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农民尽快走上小康之路。

高文峰(山东省汶上县白石乡党委书记)

新农村的“新”,不仅在于发达的城市反哺还不发达的农村,强大的工业反哺尚很弱小的农业,更在于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自查情况 篇十二

一、领导垂范, 完善机制, 高起点开局

示范县创建工作一方面, 标准高, 要求严, 涉及面广, 工作量大, 另一方面, 对第一次开展争取国家级荣誉的同江档案人来说, 需要搬掉缺乏人员, 缺少资金, 缺少档案资源积累等诸多拦路虎。为确保创建活动深入、健康、有序、有效开展, 实现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两促进, 两提高”的目标, 我市按照“加强领导, 分工协作, 完善机制, 合力攻坚”的工作思路, 高起点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

(一) 领导垂范, 领导小组强力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我市在创建活动伊始, 常委会上就专题研究确定示范县创建活动, 成立了同江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 由主管市领导、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余鸿任组长,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主管农业副市长为副组长, 各乡镇、各涉农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市委书记隋洪波、市长王金均多次听取创建活动汇报, 为创建活动提要求、想办法、解难题。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余鸿同志多次深入乡镇、村屯, 与档案工作人员、乡镇、村领导一道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创建关键节点上, 如示范村的确立、示范村经验的推广、整改提高等重要节点, 她都亲自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验收。领导小组的高效运转, 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 创新工作机制, 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同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 累计投资30余万元, 从根本上改变了同江市档案保管、保护、管理条件。提出了“全省争一流, 全国争上游”的工作目标, 为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的有序开展和取得实效夯实了基础。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将档案工作列入全委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予以安排。市委书记隋洪波在示范县创建情况汇报上批示“坚持高标准, 在现有基础上, 实现档案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市委常委会将示范县创建列为专题进行研究, 将之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市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同江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方案》和《同江市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意见》, 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保障措施。创建领导小组召开各乡镇、涉农部门示范县创建调度会, 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 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 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都结合实际, 制定档案工作规划, 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 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 齐抓共管, 分工协作, 层层有人抓, 层层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三) 广泛发动与跟踪督办相结合, 确保创建工作高效运行。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对于从零点起步的同江来说, 困难与机遇并存, 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从抓思想认识入手, 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 解决基层干部、责任人心中的畏难情绪, 提高领导干部和专兼职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 强化做好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0年以来, 我们充分利用档案在维护农民利益、解决生活难题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 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召开乡镇、村档案工作人员座谈会, 交流工作经验, 研讨解决问题的新路子, 从而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 我们抓住示范县创建工作列入市重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机遇, 市档案局积极发挥主体作用, 细化目标考核标准, 认真检查, 并及时与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沟通协调, 对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点督办, 激励先进, 鞭策落后, 调动了各部门的创建积极性。

(四) 业务指导与通力协作相结合。市档案局举全局之力投入到示范县创建工作中, 由业务局长带队, 率领全部业务指导人员深入试点乡、示范村, 手把手教, 一件一件整理归档。即推进了工作, 又提高了乡镇、村档案专兼职人员的业务水平。为促进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我们还与民政、林业、农业等部门组成联合工作推进组, 联合检查, 联合调研, 联合发文, 联合指导。为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成功, 我市制定了《同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考核办法》及验收标准, 其中对涉农部门、乡镇和村三级档案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明确了申报审核、检查考核、考核标准及对象、完成时限等内容。对达到要求的村由档案局、民政局、农业局根据《同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验收标准》, 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乡镇进行实地检查考核, 经审核确认达到合格标准的, 给予乡镇一定工作经费补助。对审核不合格的, 不予补助, 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 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创建任务的完成和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二、突出重点, 解决难题, 扎实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

在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 我们规范工作程序, 严格工作标准, 提高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截止2014年6月, 我们共完成10个乡镇, 85个行政村的规范化建档任务。主要包括文书档案、土地台账、林权档案、财务档案、养老保险档案21 400余盒, 为今后乡镇、村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典型引路, 全面推开。一是建立示范点。在创建伊始, 我们结合同江实际, 将向阳镇、乐业镇、红旗村、奋斗村、新兴村、向阳村、东升村、一庄村、青年庄村、东方红村、曙平村确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点, 市、乡、村抽调专人, 统一归档用具, 统一工作流程, 统一保管规范。在示范乡、示范村形成后, 组织其他乡镇村前来参观, 以点带面总结经验, 推广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二是组织培训。为提高涉农部门、乡镇、村屯广大专兼职档案员的业务素质, 我市指派专人负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2011、2012、2013年各举办一期涉农部门、乡镇、村级档案员培训班, 进行现场指导, 全市各涉农部门、各乡 (镇) 、各行政村档案人员170余人参加了档案规范化培训, 使档案业务人员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为按时完成创建任务提供了保障。目前全市10个乡镇、11个涉农部门均达省三级档案规范化要求, 村级达市级机关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三是集中整理档案。11个涉农部门、10个乡 (镇) 、9个试点村抽调人员集中到档案局和乡镇政府整理相关档案。重点将各乡 (镇) 、村以及农业、林业、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水务、卫生、教育、环保等主要涉农部门涉及民生的档案收集齐全、规范整理、集中统一管理, 现所有涉农部门、乡 (镇) 、村文书档案及其他门类档案均已整理完毕。

(二) 严格标准, 狠抓质量。为提高农村档案管理整体水平, 我们认真贯彻国家标准, 特别是对重点单位要求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不急于求成, 严把质量关。一是乡镇档案实现达标升级。各乡镇严格执行《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 在管理体制、基础设施、业务建设、安全保护、档案利用等方面, 都要严格按照升级考核标准执行。市档案局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和不定期下乡镇进行现场操作和指导。同时还利用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进行业务交流, 使乡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保证档案达标升级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村级档案实现优质建档。首先, 我们将村委会建档职责列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的职责范围, 要求村委会建档应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镇档案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建档工作, 每一个新建的村级档案室, 必须保证档案门类齐全和整理规范、有人员管理、有装具、有制度。其次, 对涉农工作如农村党建、村务公开、文明建设、综合治理、文教卫生、扶贫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林改、社保等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确保村级档案的完整齐全。同时, 加强了建档的后续管理, 加大监督指导力度, 确保了档案质量。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省级标准。我市投入经费30余万元, 加强了软硬件建设, 完善了管理体系, 使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统一购置铁皮柜、微机、卷皮、卷盒等设施和装具, 有效改善了基层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条件。几年来我们从狠抓质量入手, 严格标准, 促进农村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轨道, 为农村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由创建领导小组组织组织部、民政局、档案局等部门对乡镇、村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结合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方案, 要求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迅速开展查漏补缺, 完善各类资料,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三) 健全网络, 信息共享。一是整合馆藏档案资源。充实乡 (镇) 村档案、涉农档案信息, 尤其是土地、林权、社保、婚姻、医疗、教育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文件, 构建尽可能覆盖农村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对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民生档案建立专题目录数据库。把各级政府制定的惠农政策和各职能部门制定的配套措施已公开现行文件编印成册, 下发到各乡镇、村。二是开通“同江档案信息网”, 开设“三农”档案信息专栏。2013年我局建设开通了同江档案信息网站, 及时上传更新有关“三农”的政府公开信息、已公开现行文件、可公开档案信息、开放档案目录等, 各乡镇还统一安装了文档一体化专业档案管理软件, 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以方便利用档案信息, 实现农村档案信息“共享”, 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实惠, 更好地推动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服务。

三、围绕“三农”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水平

积极探索利用好档案信息资源, 努力使农业和农村档案信息成为各级领导的好参谋, 农业科技部门的好帮手, 农民致富的好顾问。一是为农业发展服务。围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加强了农业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 及时搜集和记载粮食、蔬菜、畜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档案资料, 做好品种、产量、商品率、产出效益等资料的归档工作, 为相关部门掌握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为农民增收服务。及时抓住和找准农村档案工作与各项改革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做好农村税费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务输出、农产品销售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领域的建档工作, 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二三产业提供了参考信息, 使农村档案在服务改革、服务群众、促进增收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三是为农村政治建设服务。适应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把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作为农村档案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要求各乡镇、各行政村把民主选举、民主理财、民主议事过程中形成的决定、决议及村级班子的承诺进行归档, 促进了干部规范行使职权。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 建立选举档案, 将选举的记录、表册、选票、公告、选举结果等资料收集整理, 为判定选举过程是否合法提供依据。围绕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认真指导乡镇村做好诸如土地承包合同、农村宅基地审批、林权转让、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档案工作, 真正使农村档案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稳定中发挥评判和查考作用。

上一篇:期末口号下一篇:云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