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工作总结

2024-09-19

感恩工作总结(12篇)

1.感恩工作总结 篇一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工作 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

看完《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后,我带着思考看了几遍《感恩的心》这一章。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在水文事业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老一辈水文人将那颗炽热的家庭责任心藏在心底,时刻把下游人民的安危放在心头,他们不求索取,只是默默奉献,把青春年华献给了自己衷爱的事业,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责任心。而现代的水文人一旦来到水文工作的环境便开始怨天尤人,工作强度太大,工作内容太乏味,这样的工作只会恶性循环,让人走入了郁闷的漩涡。有的人总是抱怨问题太多而机遇太渺茫,其实

要想抓住机遇,就要解决问题,因为机会总是乔装成“问题”的样子。工作就是解决问题,衡量一个人对工作的责任心、感恩心。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让我们都以感恩的心去对待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吧。心怀感恩去工作,为单位的工作做的更好、给单位事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人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想付出比得到更能让人回味。因为有了感恩的心,你不再抱怨单位的福利待遇如何,也不再埋单位的规章制度严厉,你会愉快的把以往一些不必要的“烦心事”摆脱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我们要懂得感恩,因为我们是如此的平凡,却又是如此的幸运。能共同在一起生活、工作,为能和大家相识而幸运。所以,以感恩的心去工作,如果没有济生,也许过去的时间依然一无所成;要感恩,是我们的单位让我成长、成熟;要感恩,是我们的单位让我们拥有了体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

坐标。我要衷心的说声:“谢谢你们!”我的领导,我的团队、我的朋友……任凭时光飞逝,我都不会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们,那些给过我以便利、信心、希望的人们。我将和大家一道用一份感动,体会爱的存在;用一颗感恩的心,在工作中体验收获的快乐。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做个好心人,有一颗感恩心,这就很好。

想想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人数众多不说,其中还不乏位数众多的研究生,看看他们凝重的神色,再抬眼望去,大门之外焦灼等待的年岁渐老的父母们,对比他们,我们不管怎样,拥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拥有一份足以生计的薪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不珍惜这份工作并热爱这份工作呢?每次看到新闻中播报辗转于求职路上的大学生们,我便油然的从心底萌生出一种庆幸,毕竟我们正拥有它。人都应该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为了一些飘渺的意愿而摧毁唾手可得的幸福,那真的是愚痴了。有

工作本身就是幸福的,快乐的,我们应当认真地享受这份快乐,珍惜这份幸福。工作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感恩是对工作最有力的回报。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去工作。感恩是美德也是一种智慧,能成就生命和事业的辉煌!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可以带着感恩的心生活,却不能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由此,我不禁想起了朋友给我发的一条短信:“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个深爱你的人,一帮与你同舟共济的同事。”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却是多么的温馨和幸福。对我而言,肩上有一份责任,心里有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手头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和努力的方向,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在身边默默支持我的家人就是一种无价的幸福。感激上苍赐予我的这一切,也因为这种无价的幸福教我学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产生

抱怨;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感到乏味;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会觉得工作是为自己;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在受到批评时就不会感到委屈;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才能真正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人要懂得感恩,不要将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作为个人,对单位,我们要心怀感恩,单位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优厚的待遇和物质生活的保障,更为我们构建了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使我们的聪明才智找到了茁壮成长的土壤;对领导,我们要心怀感恩,没有领导的信任支持,我们的努力最终都可能是一场空,领导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和空间,使我们得以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对同事,我们要心怀感恩,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还是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有了大家的共同奋斗,才会创造业绩的辉煌.....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会更加忠

诚敬业。感恩既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又是一种奉献精神。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会工作得更快、更出色。许多例子告诉我们,感恩的心态是我们工作动力的源头活水,只要感恩,就有使不完的劲。马云曾说过:“是一种感恩的心情改变了我的人生。当我清楚地意识到我无任何权利要求别人时,我对周围的点滴关怀都怀抱强烈的感恩之情。我竭力要回报他们.要让他们快乐。结果,我不仅工作得更加愉快,所获帮助也更多,工作也更出色。我很快获得了公司加薪的机会。”

2.感恩工作总结 篇二

曾和一名企业家有过交谈, 问他在企业经营中感到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他毫不犹豫地说是员工的凝聚力, 他说:“当工人们爱厂如家, 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 拧成一股绳, 厂子的效益就指日可待, 工人们的利益也有所保证。”

他的一番话让我思考良多, 但员工的凝聚力从何而来?我觉得除了在岗位上拥有敬业精神, 还应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就是感谢拥有一份工作, 感谢工作能使我们有机会创造物质财富、创造自身价值, 能在社会上立足、能在人世间安身立命。其实在某种意义上, 我们不妨把自己的企业看作是自己的衣食父母, 和它同呼吸、共患难, 真正做到风雨同舟、做到“爱厂如家”。而“爱厂如家”体现在很多环节上, 我想除了工作中一丝不苟的责任感, 还有对单位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件做到细节上的爱护珍惜, 如不乱拿单位东西据为己有;不谣言惑众, 损害公司形象;能诚实守信, 保守企业机密;能言行一致, 做到慎独、自律, 这样才真正体现主人翁的风采。

曾看过一个资料, 讲的是某个城市国有铸造厂的兴衰史, 开始几年那个企业非常景气红火, 后来从领导到工人在心态上都发生了变化。领导腐败, 时常倒卖钢材, 工人们也你追我赶偷些破铜烂铁去卖, 人心涣散, 一个好端端的企业终难逃破产倒闭的命运。其实有时企业的衰落除了经营上的不善, 也有人为的原因, 那个企业正是因为从上到下的领导员工对供养自己的企业缺乏感恩之心, 常常肆意掠夺, 才集体打碎了自己生存的饭碗。

3.班主任工作之感恩教育 篇三

关键词:班主任;感恩;教育

我们知道,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感恩节”,中国却没有。其实,“感恩”并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在我们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都与感恩有相通之处。很多西方人在用餐前都有一个习惯——祷告,感谢上帝赐给他们食物。在我国不分阶层,不分性别、年龄、职业,却基本上不懂得感恩。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对这一点可以说根本不在乎。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如此美好的生命,没有父母,我们也不可能成为万物之灵;其次,我认为应该感恩我们的师长,是他们给了我们知识,开启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的人生有了精彩的创意;第三,我认为应该感恩我们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给了我们美好的环境,让我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让自己生活得更有价值;第四,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朋友,是他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为我们排忧解难,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父母付出了很多的代价,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如果没有给予他们一种非常基本的品质,孩子就会非常苛刻地评判他们,并会非常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除非父母在社会上非常成功,否则孩子第一个看不起的很可能就是自己的父母。在日本、韩国,很多孩子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孩子知道父母为他们付出了多少,今后应该如何回报。孩子更知道,尽管自己的父母是非常普通的人,但是他们活得很诚实,很执著,很努力。因此,即便父母是最平凡的人,但却是我们最重要的人,最值得尊敬的人。

善良的人们总是用“施恩不图报”来自勉自慰。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应当是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当然,感恩必需精心地栽培和有爱心的滋润。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长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在对待学生时应该很热心。“热心”是指在强调“人文关怀”的今天,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学生面前应当放下教师的架子,少一点师道尊严,要让学生常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就算是对待学生一点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热情的表扬。乌申斯基说: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认可的那些教师。因而,只要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他们足够的关心,那么学生就会打心底里喜欢你,自然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常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照顾生活,让学生知道对他们的关爱。尤其是高一新生,他们所面临着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怎样适应高中学习的问题,从初中到高中的知识跨度大,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这一过渡阶段中,许多学生面临学习方法与学习量的转变,许多学生在转折过渡时期不知所措,一时难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作为高一的班主任,我认为应该做好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生活的“引路人”,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他们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知道,在高中阶段许多学科的难度一下子提高,介于此,我们加强学生的学法引导就非常必要了,从而让学生受益,让学生有恩可感。

当然,感恩教育并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很多,不管我们做什么都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们都是为了他们好,同时应该让他们明白老师、社会对他们的爱,懂得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施华芳.让感恩之花处处绽放[J].学生之友:小学版,2009(07).

[2]张爱国.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教研版,2010(12).

4.感恩工作总结 篇四

感恩,是一个普通的字眼,是一个经常挂在我们嘴里的字眼;感恩,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怀,我们应该用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感恩企业、感恩同事、感恩顾客。

感恩企业珍惜工作,因为有了企业平台,我们才有了工作机会,我们才获得了精神和物质的回报。

在信和,我已经算是一位老员工了,慢慢的熟悉了按部就班的工作,慢慢的觉得自己的工作乏味了,有时甚至满腹牢骚,充满了对工作和待遇的抱怨,觉得工资少了,或者觉得工作时间太长了。其实,这些行为和抱怨是稳定的工作使我们忘记了应该珍惜工作的机会,忘记了是企业和工作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条件。

来的这个这里,我们不是苟且偷生的,是希望通过努力工作是自己的生活更加的美好。这一切都是我们辛勤工作为前提的,那么谁给了我们工作?是企业,生存需要工作,生存需要付出,工作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

我们有养家糊口的责任,我们有实现自己价值的本能,而这些都是需要工作来实现。工作意味着责任,感恩让我们担负起责任。企业是平台,工作便是礼物。

感恩顾客激励前进。是客户的抱怨为我们的工作改进提供了契机。举个例子,比如有的顾客买了一个皮包没几天就被染色,于是见到我们的同事就不依不饶的,要求换个新的,难得我们就不气愤吗?明明染色就是因为她自己的使用不当造成的。但我们和顾客的矛盾就是产生了。怎么办?

我们就没有责任吗?或许我们在介绍商品的时候不只是注重优点,同时也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不足之处在说的仔细点,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有很多顾客或许很苛刻,但正是他们让我们的工作不断改进,所以我们也应该感谢这些苛刻的顾客。

其实,感恩的道理很简单,感恩就是心中那一阵暖流,当顾客收好货物说声“谢谢”后转身离开时我们的那一句“您慢走。”

让我们感恩工作带给我们的恩泽,用感恩的心对待我们每一天的工作,尽己所能的回报企业;让我们感恩客户对我们始终如一的支持和信赖;我们的成功因为在一路有您。

5.感恩工作总结 篇五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带着激昂的热情对工作尽职尽责,相信我们距离成功就不会遥远。也许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平淡乏味,也许会认为工作琐碎繁重,但只有站在低处才有机会仰望高处的风景。只要你愿意怀着感恩的心,快乐地投入工作,那么在潮起潮落的人生舞台上,我们便能够轻松的战胜一切困难;用洒脱恬静的心态去面对喧嚣的红尘,便会体验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易如反掌的转换。感谢这个节日让我们有机会反省自己心态,感谢领导的知遇之恩,感谢同事的无私帮助,感谢挫折带来的成长。

心怀感恩,生活里才会少一些怨恨和烦恼;心怀感恩,心灵上才会多一份宁静与安详;心怀感恩,工作中才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心怀感恩,我们才会更加热爱自己和他人;心怀感恩,我们才会更加珍爱亲人和朋友;心怀感恩,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和将来。感恩,让我们领悟和品味命运的馈赠与生命的挫折;感恩,让我们明白自己拥有的一切原来如此美好。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快乐工作。快乐源于积极的付出,源于良好的心态。学会快乐地工作,就是学会发掘自己蕴藏着的内在活力、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就是学会享受每一天的幸福。如果说良好的心态是前提,适当的压力是促进,工作业绩是激励,那么快乐的工作就应该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没有好的心情,很难谈得上工作效率和成绩。有时我们感叹自己的工作平淡乏味,有时觉得自己的工作琐碎繁重…其实,这一切缘于自己的心态,只要愿意怀着快乐感恩的心,愉快地投入工作,那么你就可以体验到平凡与精彩、烦恼与快乐、腐朽与神奇原来是如此容易转换的,会发现启迪自己力量和智慧、给予灵感和快乐的东西--即感恩的心。

6.感恩行动工作总结 篇六

以感恩、感悟、服务、奉献为宗旨,我院学生感悟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地震灾区及受灾学生的关心、帮助和扶持,用实际行动服务灾区和回馈社会,通过“学生感恩行动”激励灾区人民把感恩自强转化为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灾区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我院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了感恩行动。

: 暑假期间,很多小朋友都外出乱跑,很不安全,而且需要家长照看,耽误家长的工作。为此我们组建了“快乐暑期班”,开展义务支教活动。由志愿者担任老师,针对灾区孩子的不同年龄和学习阶段,分类开展好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手工、舞蹈、健康教育等工作,做好科教文化下乡工作,为灾区孩子在暑期更进一步的加强学习提供条件,同时担任起了照看小朋友们的责任。

在平时的教学结束后搞一些游戏和体育活动,让同学们劳逸结合 ,让他们自己通过合作参与告别晚会的演出;对当地居民进行家访,和他们拉拉家常,拉近与居民的距离,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物捐,让我们能更好的感受他们的生活,得到教育;慰问老人,买一些礼品给他们,带去一些关怀与欢乐,让老人们觉得这个世上还有很多这样的热心人,激发他们对生活得热爱;并让孩子和居民都能参与其中,给大家带来一场精彩且充满爱的演出。行动实施详细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工作

第一天:清点活动用品,从学校目的地进发。到达目的地后安排好食宿,熟悉环境。再次明确强调细节工作,并做好第二天活动的准备。第二天:队员们两人一组,走家串户进行支教宣传,鼓励他们将小朋友送到我们的“快乐暑假班”。第二阶段:中期工作

第三天:将来到“快乐暑假班”的小朋友根据年龄和人数进行分班,由队员分别担任各科及特长学习的小老师。熟悉小朋友,向他们讲明我们教学的安排和注意事项。

第四天至第九天:将“快乐暑假班”按规定的进程开展。上午学习,下午游戏。

第十天至第十四天:继续“快乐暑假班”的教学。第三阶段:后期工作 第十五天:走进敬老院 活动的成果有:

1、我们的队员均为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理工科和文科及有各种特长的人均具备,出色的做好了当地小学的义务教育。我们将结合当地的教育特点,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2、在活动过程中纪律严明,分工明确,有很强的责任心与团队精神,能吃苦耐劳,有极大的社会实践热情与积极性。

3、我们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及环境有从分的了解,而且我们与当地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他们全力配合我们的这次活动。

4、我们队调研活动前已经拟定了宏观的计划,有明确的活动流程。我们此次事件活动中主要以关注当地儿童义务教育为主,各种娱乐活动为辅及宣传农用科技、农民维权等。出发前我们充分考虑各个

环节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并且拟定了有效的应急方案,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中还是有许多的不足,比如活动中有小朋友秩序比较差,多次提醒后,有部分志愿同学耐心有些不足;与小朋友们在户外的活动安排较少。

7.感恩工作总结 篇七

所谓感恩, 是指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 表示感激的行为。懂得感恩, 对于一个人来说, 是有德行, 有素质的表现, 是处在社会上不可缺失的品德。作为一名班主任, 一定要学会循循善诱, 正确引导。一位哲学家曾说过, 天空收容每一片色彩, 不论其美丑, 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 不论其大小, 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 不论其清浊, 故大海浩瀚无比。这位哲学家的一席话, 让人回味良久。的确,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 达到这样的境界, 是学生的幸运, 因为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信、乐观、积极向上, 当然, 也会学会感恩。而这个过程, 也不能急于求成, 要循序渐进, 尊重和爱护孩子们, 晓之以情, 动之以理。

二、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是最起码的修养, 是一种责任。现在的初中生, 基本上是零零后, 习惯父母的宠溺,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从不主动为他人着想, 任性, 叛逆, 个人主义严重, 没有感恩意识。初中生这个年龄段, 正是最需要加以引导和教育的阶段, 从而, 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早日成才, 所以, 作为班主任责任重大, 一定得搞好教育工作。不但要做文化的传递人, 而且要做好孩子们的心理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 做到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动和教育孩子们。

本文是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通过积累、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在初中教室里, 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是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 由于孩子少, 长辈常常过分溺爱, 使孩子缺失了传统教育的洗礼。就这个现象, 我展开一些探索和思考。全文大体上涵盖了两点内容:尊重和爱护孩子, 及正确引导、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由于我的知识面比较窄, 所以未能面面俱到, 但是我希望能够引起广大社会实践工作者和热爱身边文化的朋友们的注意。

参考文献

8.班主任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 篇八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感恩教育;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政策的普遍实施,孩子成为家庭的主心骨,大部分孩子被娇惯、被宠溺,但是这种家庭教育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面对这样严峻的教育现状,教师作为教书育人工作的承担者,必须摆正学生的心态。其中最关键的是灌输感恩教育。感恩是源自内心的一种精神动力,是学生待人处事的源泉,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更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灌输感恩教育呢?

一、身正为范,用言传身教滋润学生的心灵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不成熟,不能很好地理解运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润物无声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笔者自从业以来,为给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直主动坚持无偿献血,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社会的感激之情。每年领取的纪念品笔者都会奖给班上品德最棒的学生,希望以此来激励和陪伴学生的成长。其实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每时每刻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记得去年冬天送学生放学途中,看到这样一幕场景:天气寒冷还飘着雪花,一位骑着电动车的妈妈来接学生放学,妈妈立刻把身上的雨披给了孩子,一旁的孩子却说:“妈妈,你也冷,我们一起穿吧。”这位妈妈在寒风之中绽开了美丽的笑颜,母女二人幸福地消失在茫茫风雪中。笔者和学生看到这一幕,内心都深有感触,于是笔者让学生以此为材料,写一篇感恩作文。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具有更真实的教育意义,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恩例子,滋润学生的心灵。

二、用真实故事培养感恩意识

让学生懂得感恩,最重要的是培养感恩意识。笔者自担任班主任以来,在班级后面开辟了一块“图书角”,里面放着一本《爱的教育》,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去品读。每次带领他们去图书馆看书的时候,笔者都会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推荐一些关于感恩教育的图书。小学阶段没有什么深奥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这是享用一生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在每年的感恩节,我会要求学生一起分享感恩教育的故事,虽然这是西方节日,但是感恩的主题却经久不衰。学生在班会课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来自父母、教师、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帮助,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通过这样的学习交流过程以及图书的熏陶,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润化他们的幼小心灵。

三、通过多媒体进行感恩教育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电视、电脑具有强烈的画面感,鲜活生动,可以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每年师生一起观看《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节目,这个节目自开办以来就收获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关注。令笔者和学生最动容的一个故事是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小主人公——何玥。她年仅12岁,本该是花季最美的时刻,却不幸被病魔缠身。在她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为了表达对社会和父母的感恩之情,她勇敢地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她的器官在三个不同的鲜活的生命中得到延续。她的事迹让学生纷纷掉下了感动的泪水。在生命终结的那一刻,她微笑着说:“是很多好心人让我活到了现在,我感谢她们,我想让自己继续活着去报答爸爸、妈妈和那些爱我的人。”她带着天使的翅膀飞向了遥远的国度,可是却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大地。

每一年度的《感动中国》都是鲜活的教育素材,它给学生上了最珍贵的一课,在他们热泪盈眶的背后,更多的是感动。看完之后,笔者都会要求他们写读后感,让他们记得感动背后的故事,并将感恩的力量传递下去,成就更好的自我。

四、布置周末作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每一周我都会在家校联系本上备注“为家人做的事”,学生可以为工作一天的父母和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并且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但是还需要班主任给他们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学生从小感恩父母的付出,一个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会懂得感恩社会。每次看到家校联系本上家长的反馈信息,如帮妈妈洗脚,帮爸爸捶背,帮姥姥、姥爷扫地等,笔者的内心无限感动,希望将这种感恩教育永远持续下去。

感恩是一生都学不完的教育,在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智慧,在教学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并将这种感恩意识付诸行动,给学生一个更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李胜伟.班级管理新探索[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9.幼儿感恩教育工作总结 篇九

济宁高新区黄屯镇中心幼儿园

李长艳

幼儿感恩教育工作总结

李长艳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过去了。回顾这学期,忙碌而愉快的工作在我班老师的团结协作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这里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个小结,并从中拮取精华加以保存,寻找不足加以弥补,争取在新的一年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本学期中,我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教研活动,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园内安排的各项工作。在教育工作中,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准备教具。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保证好幼儿每天的游戏活动及户外活动时间,提供幼儿活动材料,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力。同时每月撰写教育随笔,以提高自身能力与写作能力。在保育工作中,协助保育老师做好各项工作。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幼儿添减衣服,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和午睡习惯。使幼儿的生活习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除此之外,同家长密切交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在家长工作中,我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家长的到来,和他们聊聊天,了解幼儿在家时的表现情况。与家长共同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听取家长提出的要求和宝贵意见,充分与家长做好同步教育工作,并在亲切的交谈中增进家园的感情。

总之,一学期下来,收获自然不小。在工作中我不仅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做为一名教师,在工作的各个地方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但是我都会努力进步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对幼儿加强德育教育,加强幼儿常规教育,注重幼儿自身能力的培养。并与家长密切联系,实现家园同步。与配班教师团结协作,共同确定教育活动主题,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和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时,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大胆地创新教学方法,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吸取先进经验运用与实践中,力求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下面由我来谈谈对感恩教育的反思,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却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脆弱,敏感,任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

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如今,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些家长视其为“小皇帝”、“小太阳”,这些孩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接受快,联想多,聪明可爱。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因此,加强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一)什么是感恩?

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潘岳的《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有“感恩戴德”之意。古代幼童启蒙教材《三字经》有这样的句子:“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义深长。”这个“黄香扇枕温席,让父亲休息”的故事,世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感恩情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优良的道德文化世代传承,滋润和熏陶着我们的民族。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二)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二、幼儿没有感恩心态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自我意识强烈

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幼儿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爷爷,奶奶颐指气使。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一些家长对孩子样样给予呵护迁就,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所以导致幼儿合群性弱,加上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中心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二)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

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消费观念逐渐改变,也使得人们的需求结构由单

一、低层次向多样化和高层次发展,因此,一些父母千方百计满足独生子女的物质需求。致使幼儿的物质欲望高且小小年纪就养成与人攀比的习惯,造成一些孩子行为自私、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倾向。

(三)习惯于依赖,心理脆弱,敏感

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家长对幼儿十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样样安排妥贴,致使幼儿不用动手动脑,习惯于依赖别人,造成不少幼儿娇气,害怕困难,劳动观念淡薄,遇到较复杂的事情,不作努力就轻易地求助于人。

此外,幼儿所表现的冷漠、自私,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在幼儿园所受到的教育有关。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各方面研究的新进展,人们的儿童观有了很大的改变,逐渐认识到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着独特思想的个体,应当尊重儿童。随之而来的便是教育观的改变,在幼儿园,儿童是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儿童来展开,鼓励儿童的创造性,特别是受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主张个性的张扬,已经达到顶峰。我们不否认这些改变确实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无形之中使幼儿形成一种优越感,唯我独尊。比如自己做了错事,就是不肯承认;有的小朋友把自己不喜欢吃的饭菜用盘子盖着,偷偷地往桶里一塞就走了;老师让大班小朋友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有的小朋友却说:“我没有弟弟妹妹,我是独生子女。”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些小事情,但如果不抓紧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可见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感恩教育应当走进幼儿园。

三、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幼儿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极柔,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正由于从源头上的一丁点引导,河流便有了不同的流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我认为少儿们的精神正像河流的源头一样容易引导到东或者西。”而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应当引入幼儿园,那么幼儿园该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

(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周围环境中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在晨会、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2.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3.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三)加强家园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10.感恩着工作快乐着工作 篇十

在工作中,如果领导分派的任务不是很平均,你会抱怨吗?如果你加班完成的稿件被领导打会重写,你会抱怨吗?如果你为了完成本职工作到兄弟部门沟通调研遭到白眼,你抱怨吗?如果你好心提醒同事注意事项而遭到不屑,你会抱怨吗?如果„„?其实你大可不必抱怨。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那么我们在工作中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你整天怨天尤人的抱怨工作的付出与收入不公,抱怨着别人不跟你配合,抱怨着企业或领导没有给我什么,却对我要求太多;却没有想过为了得到希望从事的岗位和薪酬,我还缺乏什么,做到够不够,哪些地方还有待提高,不应该总是抱怨的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长此下去,在抱怨中会丧失许许多多的机会,最后老是落在别人的后面。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一直在抱怨中度过每一天。

如果以积极的心态、感恩的心态面对所有工作中的挫折和不如意,你将以愉悦的心情工作,少却了很多烦恼,得到工作中的快乐,并快乐的工作。明白这个道理,并以感恩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工作,工作不再是负担,而是自我提升,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机会,那么你得到的会是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如果领导分配给你的工作比别人多时你要感恩,因为你又比别人多了一个锻炼的机会;如果领导布置的任务被打回重做时你要感恩,因为你又得到一个提高的机会;如果你为了工作沟通遭到了白眼但还是把工作完成时你要感恩,因为它锻炼了你的沟通能力,培养了坚韧不屈的精神;如果„„

11.感恩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感恩教育;路径

为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机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事实上已成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的一个亟待解决不容回避的问题。教书育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职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也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开展,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才。在这个过程中,“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教育被资助学生懂得感恩,是我们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一些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淡薄、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道德修养和感恩意识。应该通过向大学生进行传统的感恩思想教育,引导和点拨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自觉地修身、修养、修己,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的关怀呵护,并使感恩成为做人的基本准则。感恩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面对人生,有助于大学生心胸宽广,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增强社会责任感,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感恩意识的养成和教育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感恩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大学生德育的一部分,也是德育的一个突破口。如果能够与一些课程结合起来,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价值等内容来教育引导,使让学生在生活中体悟做人的道理,了解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教育的效果会远远好于空洞的说教。感恩教育让大学生不仅学会对父母、老师感恩,而且能够学会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感恩。感恩教育可让德育焕发出新的动力,是提高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新途径。

二、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原因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感恩教育的现状

国家和各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都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措施给予帮助。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种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且逐年增加助学力度和投入。这些措施对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被资助的群体中却存在着不懂感恩的现象,认为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无偿资助的方式虽然能解“贫困生”的燃眉之急,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很明显的弊端。一是部分“贫困生”产生了当然和依赖的心理,认为学校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二是学生对待贫困的态度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学生伸手“要”补助的现象比以前相对更为突出,个别学生出现购买高消费品的情况;三是部分学生为拿到困难补助和老师拉关系、找人情,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二)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1.资助的形式多样,但对被资助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感恩教育重视不足

学校比较注重通过多种多样的资助形式和发放资助的形式来开展教育。但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教育则明显不足。个别部门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经济问题,认为只要资助到位,把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解决了,就不存在其他问题了,缺乏与多元化的资助体系相配套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更是重视不足。传统的德育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没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在学生的内心真正引起共鸣,学生觉得单调、空洞。

2.被资助学生自身存在的道德困惑

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权力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强烈,但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淡薄,享乐思想、依赖思想严重。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差,不仅认为父母和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且还怨天尤人,抱怨社会对他们的不公平,而对自身的基础文明修养缺少反思,对父母如同仆人,对师长如同陌生人,对不文明的行为习以为常。在日常生活中将道德规范挂在口头上,而行动上却是另外一种情况。有远大志向,但缺乏具体的行动;对社会上各种丑恶感到现象深恶痛绝,但往往置身其中;期待合理的道德秩序,但自身又不能严格遵守,比如有的同学经常带早餐去教室上课,还有个别同学经常穿拖鞋上课等。在评价标准上,往往采取双重标准,常常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他人,却用利己主义的价值对待自己,现在的大学生在诸如入党、做学生干部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

三、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渠道,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必须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比如,通过开展心理课程教学,实现健康知识多学科渗透;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疏导;通过开展集体心理讲座、团队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建立贫困生激励和制约机制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不能强迫,不能依靠外力,它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我校通过召开座谈会、辅导员谈心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知恩感恩教育。通过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鼓励他们“勤奋学习、树立良好心态、立大志、有作为”,使学生们深深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另一方面让他们知恩感恩,教育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奋发图强、回报社会。学校要求辅导员要通过一对一的谈心活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学校还通过报告会、网络、短信等途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教育,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他们受助思恩、受助思学、受助思报,做一个知恩图报、献身祖国的有用人才。

(三)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带动感恩教育

爱是感恩教育的基础。教师首先必须有“爱”心,要懂得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要注意营造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和谐教学环境,设法让学生理解和尊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教师辛勤的付出,让学生发现关爱,珍惜关爱,学会关爱。任课教师要将育人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教育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国家和社会的栽培之恩。高校应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增加或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中的育人考核指标,并作为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任和评优选模的重要依据。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感恩教育任重道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讲,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与心理上的疏导。因此,要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学生以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资助,做到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促进资助育人工作更加健康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巨思义.上好感恩教育这一课[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1).

[2]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13.

[3]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

[4]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30-33,115.

[5]蔡景华.当代大学生感恩情怀培养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6.

[6]裴巧玲,姜德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6):59-60.

[7]刘欢.以感恩教育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11.

[8]简宾,刘新华.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恩教育[J].教育战线,2009(3).

[9]孙长锁.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北京教育,2010(1):39-40.

作者简介:王姗(1985—),女,江苏连云港人,宿迁学院五系辅导员。

12.感恩工作总结 篇十二

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高职生的感恩教育,引导高职生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显得尤其重要。

1 基于国家奖助学金工作的高职生感恩教育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为了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期中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国家助学金等资助项目,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奖励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奖励资助5000元,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2010年提高为每生每年3000元,国家奖助学金既资助了贫困学生,又奖励优秀学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笔者所在的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奖助学生的政策,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各类社会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学生奖励资助体系,对各种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应享尽享的原则,严格把关,择优、助困,奖助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以2010年国家奖助学金为例,我院共有2817人获得国家奖助学金,期中1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97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506人获得国家助学金,总计奖励2817人,占总学生人数的38.47%,总金额804.7万元。

从学院的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工作可以看出,无论从奖励金额,还是从资助人数比例,无一不体现了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作为参与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老师,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现象一:国家奖助奖助学金的资助名额相对有限,有一些同学为了获得资助,互相拉拢,以获得“高票”,甚至有些人在班级诋毁同学、破坏团结,一旦得不到,就会认为有失公平。

现象二:对于国家奖助学金,有些人认为这是“不要白不要”,通过各种途径争着获得资助,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融洽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些学生还对贫困生材料进行造假,形成了部分“假贫困生”。

现象三:获得资助的部分学生不仅不感激学校为他们争取来的利益,反而认为这些是他们应得的,甚至有些学生带有埋怨情绪地催促学校间发资助金。

现象四:部分贫困生学生拿到奖助学金后就开始胡吃海喝,或者换新手机,或者买化妆品,有的甚至买件衣服就要花费三四百。

笔者认为国家奖助学金的奖励不单是一个简单的资金资助,更重要让高职生认识到其中的精神助推力,让学生懂得的感恩,并争取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学校对自己的帮助与鼓励。而上述现象却恰恰反映了当前部分高职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2 高职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高职生跨入社会重要的转折点,不仅应该交给学生专业技能,还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点,加强感恩教育,决不是简单地培养一种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意识,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是追求一种人生成熟的精神境界。

2.1 通过感恩教育促进高职生的自我和谐

人的自我和谐分两个层面,一是外在的和谐(身体),二是内在的和谐(精神),内在的和谐尤其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内在和谐应该是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且对周围的人和事有良好的认同接受程度,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恩教育使高职生具有良好的心态,让人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能正确地看待他人,从而达到自我和谐。引导高职生在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及时疏导消极情绪,珍惜他人对自己的付出,积极对待人生,保持自身的和谐。

2.2 通过感恩教育促进家庭和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教育高职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人们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我们不仅能时时刻刻都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乐,也能同时对家人的付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高职生在感恩教育的熏陶下,必然能够尊敬长辈、赡养老人、互敬互爱、互相关心,促进家庭的和谐。

2.3 通过感恩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人与人的和谐。感恩教育在使高职生实现自我和谐、家庭和谐的基础上,进而做到关爱社会其他成员,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高职生们在接受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尊重劳动、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等优良传统、,并能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提供健康的社会氛围。

3 高职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现在高职生感恩之心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高职生即将面对的是社会,因此,怎样才能让高职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步入社会、用一份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笔者认为高职的感恩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3.1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让高职学生识恩、知恩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父母的养育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天下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贫困生父母身上体现得尤为深刻,他们承担着生活的重担,默默的付出供子女上大学。感恩教育就要抓住这个很好的切入点。第二,要积极向学生宣讲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政策。很多学生虽受资助,但对国家资助政策认识不多,很难产生感激之情。学校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让学生了解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制定的缘由,从而使他们意识到资助是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也让他们明白他们所受的资助不是理所当然应享有的。第三,要挖掘学生身边和社会的感恩案例,利用榜样的力量。高职贫困生中大部分同学是懂得感恩的,很多人虽贫困但自强,他们通过勤工助学和自己的辛苦劳动,减轻家里负担,甚至还帮助其它有困难的人,陕铁院通过每年定期举行的青春榜样评选活动,对这些同学学加以表彰,树立榜样。

3.2 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培养高职学生的感恩情感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有导向、熏陶、激励、辐射的功能。开展感恩教育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感恩环境,创造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生活其间,也浸润其间。采取营造感恩校园环境的多种活动形式,如举办感恩电影展、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等等,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社团、网络、宣传栏等校园载体,把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广发宣传感恩的意义和重要性,树立感恩的典型,让学生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感恩的氛围,并从这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3.3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磨炼个性和锻造人格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才能为大学生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对接找到突破口,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提供新的平台,产生情感体验,转化为他们的内在品质。高等院校开展感恩教育要通过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升华他们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大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总之,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培养高职生的感恩意识是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我们要从根本上认识和审视高职生的感恩观,反思现代教育中感恩教育的不足,努力探讨和研究感恩教育开展的目标、内容、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感恩教育在高职院校早日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斯拉.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恩教育[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97-99.

[2]王升臻.感恩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载体[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1):130-131.

[3]萧加芳.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上一篇:创卫时尚宣传标语下一篇:关于匆匆那年的话题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