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优秀作文

2024-08-28

全国卷优秀作文(通用14篇)

1.全国卷优秀作文 篇一

我始终认为手是造物者最精巧绝伦的工艺品,它是那样的灵巧、欢动。伸出时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时是放飞的梦想,张开是刨造的力量,举起是腾飞的姿态。以我手画我心,展现生命最傲人的芬芳。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语言,但我认为最浅显易懂同时又最优美的语言是手语,它以一个个常见的符号和动作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曾经一个由特殊学校的学生用手语表演的《感恩的心》的节目让所有人都倍受感动,他们以自己有残缺的身体语言表达和传递出了目己对社会的爱和感恩之情,那一个个柔弱的小手表达出的都是满满当当的大爱。这是爱的姿态。

在NBA赛场上,由于比赛的节奏快,队员们之间往往很少有在场上交流的机会,所以也就产生了许多的经典手势:在每场比赛开始之前,每队所有队员都会紧握单拳、将拳头靠拢在一起,由队员说一些激励的话语,每每看到这种场面,我都是热血沸腾,我多么希望自己是其中的一员,那高举的拳头让我感受到他们必胜的信心。每当詹姆斯在开赛前将沾满镁粉的双手搓两下,一下抛举到空中时,我似乎在银光闪闪的镁粉中真的看到了霸王的形象,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王者的霸气和决胜的信心;每当穆大叔盖帽之后扬起那硕大笔直的食指井轻轻摇晃之时,我看到那是大教练心中舍我其谁的气势的展现,更是激励队友的绝招。这是信心的姿态。

曾经看到电视上白沙烟的广告,这广告让我深受触动。那段时间因打球受伤住在医院,心情十分忧郁,无意看到电视中两三只白鹤飞过,紧接着一双手大拇指交叉紧扣,其余八个手指头舒展开呈飞翔的翅膀状态。看到这个手势时我心中的积郁一扫而光,因为我从这个手势中看到了自由的心,梦想的心,那是追逐梦想的姿态。这是自由和梦想的姿态。

不管生活多么艰辛,时刻谨记以最积极的姿态迎接明天,伸出你的双手、向别人传达你的爱意;举高你的双手,让他人看到你的.信心和勇气:放手你的双手,让你的心灵和身体挣脱束缚,以最自由的姿态追逐人生的理想。

2.全国卷优秀作文 篇二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卷Ⅰ高考作文命题的三个特点:一是从命题形式来看每三年一大变;二是从开放程度来看遵循“开放———限制———开放”的发展曲线;三是从改革力度来看不断探索新的命题形式, 敢于弃旧迎新。根据这三个特点, 我们不妨作如下推测。

一、从命题形式来看, 大势所趋

全国卷一向是“稳中求变”, 这既强调了“稳”, 也同时强调了“变”。没有“稳”, 便会显得无所适从;没有“变”, 又会觉得停滞不前。所以最终选择了三年一大变、每年有所微调的方式。每三年一次的大变化有目共睹, 不必多说, 相信2009年全国卷一定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即使是小变化, 每年的微调也有小规律, 以2006年至2008年这三年为例, 所选择的材料分别是“寓言型”“比喻型” (图画) 和“直述型”。材料不同写作要求当然也不同, “寓言型”可以不引述材料, 只要观点符合其材料含义即可;“比喻型”圈子缩小, 应该看到“摔了一跤”不过是人生挫折的一个比喻, 写作时需作引申类比;而“直述型”最好能引述材料, 至少也要在材料的含义内 (跟灾难有关) 写作, 否则将视为偏离题意。由此可知, 在全国卷大张旗鼓地“放开”审题的同时, 其实从来就没有放弃对审题的限制。这就是每年的“小变”。而2009年的“大变”将是什么样呢?我们拭目以待。

二、从开放程度来看, 艰难抉择

从全国卷自身的发展曲线来看, 应该向“限制”发展。不论是从这九年间的走向来分析, 还是从最近这三年的趋势进行研究, 都在表明全国卷在高呼“放开”的同时, 时时刻刻又在思考着如何“限制”。顺着这个思路探究下去, 2009年全国卷将向“思辨型”新材料作文发展。也就是说其审题难度将进一步加大。而采取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给出一个本身有争议的材料, 就像2008年课标卷“小鸟放生”和2008年辽宁卷“道德调查”一样, 其本身不能就事论事说对错, 应该把它放在更宏观的视界或更具开放性的视角进行研究;二是给出几个材料, 进行对比对照, 从而发现本质推究本源;三是给出一些很虚的材料, 比如诗歌, 通过分析其含义探析题意;四是给出一些抽象的材料, 而不是以往感性的材料, 让考生用智慧和理性去面对。这些命题的大前提都是强调“思辨”, 需要考生全面地、辩证地、深入地去认识与发掘。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 比如从2008年上海卷的角度去分析, 现在高考作文的趋势正全面走向“放开”。以上海卷“他们”为例, 审题的门槛更低, 并且在立意上已经真正意义地走向“多元”, 立意完全发展为“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上海的改革有掌声, 也有质疑, 但确实让一些人看到了希望, 受到了启发。为什么高考作文不能向这个方向发展呢?从这个意义上说, 2009年的全国卷很有可能还会继续放开, 甚至会变化为“命题作文”也未可知。

三、从改革力度来看, 值得期待

全国卷2006年的改革是借鉴和修正了2005年湖北卷和2005年上海卷的材料作文体例, 从而开创了现在的新材料作文体例。其改革既能表现出敢于向省市卷学习的勇气和魄力, 也展现出善于提炼、点铁成金、高瞻远瞩的眼光与见识。所以2009年的改革就更会是一个未知数。

不妨作以下几种预测:一是继续新材料作文, 但变感性材料为抽象材料, 把新材料作文发展为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二是借鉴上海卷“他们”的经验, 结合自己新的思考, 变新材料作文为新命题作文, 把命题作文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三是既非新材料作文, 也不是命题作文, 而是一种新的命题方式, 比如出一个问题让考生来用作文回答;四是变单一型一个作文为选题型两个作文, 让考生选择的机会更多。其实, 选题作文早已有之, 像2007年江西卷“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 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8年浙江卷“触摸城市”“感受乡村”都是选题作文, 只不过这两个选题作文只着眼于立意, 没有着眼于文体。

200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变脸”, 不可能照搬照抄2008年某一省市的命题形式, 但极有可能会借鉴某些省市极有创意的命题设计。所以分析2008年有代表性的作文是备考的一个重点。

不论2009年最终如何命题, 都值得期待。

四、从复习备考来看, 有的放矢

从整个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来看, 话题作文虽然还有省份偶尔会用, 但早已不再是原来三分天下甚至一统天下的情形了。所以全国卷也基本上不再会出现话题作文, 备考的重心应该放在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上。

对于新材料作文,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课标卷和2008年辽宁卷的思辨型新材料作文;二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湖南卷的诗句分析型新材料作文;三是分析并掌握2007年全国卷Ⅱ多个材料对举型的新材料作文。三种材料不同, 审题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

对于命题作文, 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上海卷和2008年江苏卷的词语类命题作文;二是分析并掌握2008年安徽卷句子类命题作文。这二类一个强调了“放开”, 一个强调了“限制”, 都有一定的典型性。

从思维训练来看, 应强化训练两种思维:一是发散思维, 二是聚合思维。发散思维为我们打开思路, 聚合思维为我们彰显层次、扣住中心。

从文体训练来看, 应侧重记叙文、议论文及常用应用文的训练, 讲究文体色彩鲜明, 不能把文章写得不伦不类, 更不能写成套话作文。

3.全国Ⅱ卷高考满分作文 篇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文题剖析】

2016年全国Ⅱ卷的作文写作,审题极为关键:“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乃“比较”二字,即需要三个角度结合来作分析。“课堂有效教学”涉及面较广,要比单一的教学模式如填鸭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激趣式教学等更有得聊;“课外大量阅读”,可以写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内容丰富;“社会生活实践”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还是实践出真知,考生也有话可说。

总的来看,针对任何一点分析都不难;难的是,三个线头要拧到一起,结成一股绳。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有大局观。简单地来,选择一个成功的文学家的成长之路,参照他是怎么在三者之间游刃有余的,再结合自己的体会相互串联;复杂地来,三者合一,择优录取,通过三个不同的事例完成自己的作文,三者之间不可孤立,各说各的,会落下乘;冒险地来,可以三条途径选其一或者其二(更推荐其一)重点论述,别的途径作铺垫,主次分明。

4.高考优秀作文全国卷 篇四

18岁的少年们:

你们好!

18年前是千载一遇的时刻,百年的更迭,千年的交替都汇于同一年,在这一年,作为:“世纪宝宝”的我们出生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18年后的今日我们已如冉冉升起的太阳,阳光照耀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艾青有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受得深沉。”是的,我爱这土地,我爱她——中国。

她是时代前列高举火炬的热血青年,也是断垣残壁中哇哇大哭的懵懵幼童。

8月18日,熊熊圣火在北京鸟巢燃起,火光照亮了沧桑的古都,也照亮了年轻的中国。巍巍中华,泱泱大国,悠悠上下五千年,古灯青卷里,浮浮沉沉的中华已称得上是沧桑。可若从新中国成立算起,从改革开放算起,中国便是那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热情洋溢,朝气蓬勃。

当北京欢迎你的歌声洒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当每一位中国人都振臂奋起为奥运健儿呼彩,每个人的脉博都随着中国的呼吸而跳动。

205月12日,大地的震动惊醒酣眠的人群,刹那间,人声鼎沸的城市沉寂了,温暖和谐的家庭破碎了,幸存者撕心裂肺的哭泣声如一把尖刀插入中国的心脏,年轻的中国在颤抖!长歌当哭,可悲痛中的中国仍在行进,大灾岂敢漠视,人事岂能怠慢,各级政府与部队在紧张行动,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迅速响应,中国人前所未有的团结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悲伤倾尽,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我们守望相助。

这一代的我们,听着中国的脉搏,与她同喜同悲,中国梦为中国标明了方向,也是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目标。精准扶贫的开展,一带一路 的繁盛,中国高铁的奔驰,中国从未如此接近伟大复兴的梦想,而移动支付的普及,共享单车的发放,也标志着我们也前所未有的与这个国家紧密相连。

两年后,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到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年,也是你们18岁那一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也是青年一代的,那时作为青年一代的你们又将写出怎样的明天!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希望18岁的你们能穿过时光之海,带着中国梦扬帆起航!

此致

5.2012全国大纲卷作文 篇五

高碑店一中雅岚

如果担心衣服脏湿便做不好农活,如果担心浪费嗓子便不能唱出动听的歌声,如果忧虑滑倒便无法学会滑冰„„过多的顾虑会像小山一眼,压得我们走不到终点,顾虑越多,成功离我们越远。我们应该甩掉顾虑,全身心地做我们自己的事情,这样才能成功。

许多成功人士都是能够丢掉顾虑,全心做事的。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在小时候就显示了这样的品质。在一次课间,居里夫人在全神贯注的看一本书,其他同学认为她是书呆子,先戏弄她一下,在她的周围架了许多桌子,而居里夫人毫无察觉,直到她看完书起身时才发现。居里夫人全身心的做她自己的事情,没有顾虑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没有担心别人是否排斥她。正是这种甩掉顾虑、全神贯注的优秀品质,使她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只有甩掉顾虑,才能内心轻松,从而专注于所做的事情,收获希望与成功。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中,中国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二的好成绩。在这些夺得奖牌的运动员身上,我们也不乏看到全神贯注、轻松上阵的精神。跳水小将何姿凭着出色的技术、稳定的发挥让人们印象深刻。在采访中,记者问她比赛时是否紧张,她说她在跳板上的时候只是在想怎样把动作做得最好。正是她没有顾虑什么其他的事情,没有去想跳好怎么办、出了差错怎么办、舆论会怎么说等一系列与比赛无关的问题,只是全神贯注的跳水,才赢得了金牌,获得了“跳水公主”的称号。

同样,在男子1500米游泳比赛时,因为发令枪问题提前下水的孙杨没有受到影响,他甩掉顾虑,十分淡定的继续全身心比赛,不仅夺得了金牌,并且打破了世界纪录。如果在提前下水后他没有能调整好心态,过多的顾虑他人的议论等,很可能就不会获得这样的成绩。所以是他的甩掉顾虑,全神贯注的精神助他夺得了金牌。

6.全国卷优秀作文 篇六

一、可写性———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可写性是指试题的内容不深奥, 考生不陌生。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 围绕“父亲开车打电话, 女儿该不该举报”话题命题。材料源于2015 年5 月9 日《楚天都市报》的一则简讯, 属于近期的社会新闻事件。二卷围绕“三个当代风采人物, 谁更具风采”话题命题, 材料同样来源于现实生活, 如“大国工匠”就是2015 年五一劳动节期间播放的系列记录片《大国工匠》的内容。

可见, 作文题目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和考生的生活经历及人生体验息息相关。如果考生只忙于低头读书, 陷于题海, 能应付这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吗?难道不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吗?据此, 我们的对策是:关注生活, 积累生活, 思考生活, 表达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体验人生, 关注社会热点, 激发写作欲望”。

考生可以有选择的看电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专题片等。可以有选择的阅读报刊:《半月谈》《中国青年报》等有关时事的文章。

自然也要阅读生活, 以“我”为圆心, 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为半径。对触动自己心灵的事件, 对社会热点问题, 要记录、要思考、要表达。

当然, “可写性”中还包含公平性。高考命题不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不会违背学生认知规律, 尤其是全国卷, 一定会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考生实际。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有了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就不难写出洋溢着时代气息的考场作文。

二、选择性———巧于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

选择性指考生对立意角度、文章内容、文体样式、表达方式等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和多样性。前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立意自定”, 后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文体自定”。

从立意角度看,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作文的立意就呈现出多个角度:如写给小陈, 可以点赞, 对她举报父亲的行为表示理解和赞同;可以质疑, 批评她举报父亲有违伦理常情;也可以点赞质疑并存。如写给老陈, 可以宽慰和劝导, 可以批评和指责, 可以批评和劝诫, 可以分析和说服, 也可以几点并存或任意组合。如写给警方, 可以点赞, 称赞他们依法办事;可以质疑、商榷或批评, 指出他们执法不够人性化;也可以几点并存。除此之外还可以写给网友, 写给媒体, 写给社会公众。

从文体角度看,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二卷要求考生“明确文体”。文体可自己选择。

据此, 我们的策略是: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

在立意选材方面, 本着熟悉而独特的原则。要立足材料, 重点发掘自己独特的生活积淀和情感体验, 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这样, 相对于其他考生, 自己便立足于高原之上了。全国二卷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面对三个当代风采人物, 最关键的是梳理三类人不同的“出彩点”, 对接到与自己理想相对一致、领域相对熟悉、思考相对深入的方面, 这样便可彰显自己的才情与深度。

在文体方面, 有的考生长于议论, 有的考生长于记叙, 如若文体自选, 便可扬其所长。2015 年贵州一考生的作文《“摄影机”如是说》, 就以记叙为主, 兼以抒情议论, 张扬了个性, 取得了与众不同的效果, 被评为一类文。

选择性客观上为那些并非“全才”而在某一方面又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用武之地, 如果是“通才”自然会锦上添花。

三、导向性———永远传递正能量

导向性是指试题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的意向, 实际上就是试题潜在的思想性。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作文题用“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的新闻事件, 二卷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 都是基于“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 渗透了依法治国理念,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试题的教育功能的确得到了彰显。对此, 我们复习应考的策略是:立意积极向上, 永远传递正能量。

好文章是靠主旨的光彩照亮的。那些彰显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 总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而有些传递消极虚无的思想情绪、违背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的文字, 其作文的等级自然是末位的。

在文章中很好地传递正能量, 一要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二要积累这方面的素材, 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三要有意运用, 考场作文一定要“以意为先”。

思想让文字更为亮丽, 亮丽的文字照亮了阅卷老师的眼睛。

四、探究性———理性之花最美丽

探究性指试题要引导考生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 尤其要加强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就需要考生对“女儿该不该举报父亲”的事件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 提出公允的观点, 进行理性的分析、严密的阐述及丰富的论证。二卷让考生在三个当代风采人物中选择“谁更具风采”, 题目中的“思考、权衡与选择”直接反映出考生思维能力的差异, “更”字更显思辨能力。

从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中可知: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作文等次的高低。对此, 在备考中要加大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是在理论上武装自己, 掌握人生哲理的一些原理, 尤其是有关辩证分析的思想, 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 不说“过头话”;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观点不“近视”;用全面的眼光分析问题, 言理不“一根筋”。

二是多阅读一些富有理性思辨内容的材料, 如故事、名言、警句等。

三是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如果是写记叙文, 在讲究形象生动的同时, 也要追求理性, 如叙事类的文章, 要着眼于事件所蕴含的思想;写人的文章, 要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发掘;想象类的文章, 也必须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如果写议论文, 论点要能体现考生对生命、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与思考;论据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联系;论证时要注意结构的逻辑层次、事理结合、辩证说理。

理性思辨不仅是艺术问题, 更是思想问题。反映了考生对客观事物的尊重, 对他人的尊重。

五、防套性———带着镣铐跳舞

防套性是指防止考生拿别人或者自己的旧作稍加改动作为应试作文。

多元立意角度的文题给考生提供了充分的作答空间, 但也出现了虚构和套作的问题。为此, 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基础上, 增加了任务型指令。如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父亲”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的谈问题、讲道理。在内容及文体上都有一定的限制。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中学会“带着镣铐跳舞”。

一是仔细审题, 严格按指令要求写作。如2015 年新课标全国一卷, 任务是“请给小陈、老陈和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阐述你的看法”。任务的形式是书信体, 任务的内容是“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即用“信”的形式表明态度, 阐述看法。书信其外, 思辨其中。无论形式和内容都要满足, 才算完成写作任务。

二是正确处理“限”与“不限”的辩证关系。如新课标全国二卷要求自己“明确文体”, 这是“不限”;一旦确定了某种文体, 写出的文章就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 这是“限”。如全国新课标一卷“选好角度”, 这是“不限”;但无论选择哪个角度, 都必须满足“书信其外, 思辨其中”的形式和内容, 这又是“限”。总之, 既要按规定动作跳, 又要跳得精彩。

六、难易度———在准确与别致上下功夫

难易度指高考作文试题的难度。试题的难易与试题本身是否容易理解有关。

难于理解的题目常常表现为主旨隐含在材料中, 思考的强度大, 可开掘的角度多。对于这类题目, 最重要的法宝就是按“焦点立意”进行写作。

所谓“焦点立意”就是核心立意, 是能覆盖整个材料内涵的立意, 是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一则材料尽管角度很多, 但有主有次, “符合题意”与“基本符合题意”是有等次上的区别的。如新课标全国一卷的立意焦点是“法治理念”, 二卷的焦点是“人生价值”。瞄准“焦点立意”写作是“切合题意”的有效方法。

对于审题难度不大的试题, 要在内容上追求深刻, 在表达上追求新颖, 在书写上追求美观, 体现出“别致”的风采。

一般地说, 全国卷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主要考查考生的基本素养。功夫在平时, 考生要努力培养自己健康的思想、良好的思辨能力、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参考文献

[1]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J].语文学习, 2015, (Z1) .

7.全国卷Ⅰ作文题干评析 篇七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题干有3个关键词:“结合”“选好”“明确”,这既是对我们写作的限制,也是我们写作的3个步骤。经验告诉我们,不能轻视题干,更不能完全不顾题干。新材料作文题的题干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暗藏玄机。下面,我们联系近三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的题干看看:

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4高考全国卷Ⅰ)

②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

③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5年高考全国卷Ⅱ)

总结全国卷Ⅰ的写作要求(题干),我们发现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从材料引述到任务指令 ②从简单论证到入情入理的说服 ③从粗糙的表态到深入的理由阐述 ④从封闭的自圆其说到开放的文明交流 ⑤从替圣贤教训人说神话说套话到表达自己的思考说人话说真话说贴心话……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论证过程,论证过程重在说理过程,说理思维体现了从简单粗糙到认知深化的变化,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体现了思维的多维度、思辨性、探究性。浏览三年精彩的考场作文,发现其在说理方面做到了以下几点:既倾诉自己观点,又聆听他人想法;不在压倒对方观点,重在厘清己方概念;深入分析,表达善意。

看看下面的两组文字。

第一组:

(1)马云,高考数学21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商业巨头。所以,家长不必在意分数。

(2)内地首富马云也并不是名校毕业生,但这并不妨碍他在电子商务界呼风唤雨。由此可见,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是的,无法否认,一个优秀的成绩或多或少会对你的未来有所助益,但为了这个苍白的理由而牺牲孩子的童年,扼杀他们的梦想,未免太残忍了一些。

同样以马云为例,同样想表明分数不能代表一切的观点,(1)掩盖了马云成功的很多其它重要因素,武断地以分数诠释成功,这个前提显得简单粗糙,站不住脚。(2)以退为进,在不否定分数对人生很重要的情况下,分析分数不是人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显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

第二组:

(3)差别对待,心情欢愉,从而引导孩子有向上的动力。一个幼儿园,老师极度偏心那种学得快又开朗的孩子,而那些孩子也非常聪明优秀。那些孩子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受到极大的鼓舞和自信,不断地学习和认真,然后,小学、初中和高中都非常有自信,并且都非常认真并且好学。

(4)是的,社会需要差别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发需精确到小数点后十多位,而汪洋恣肆的书画只求身形具备即可;正如廉颇以身经百战显赫战功位列上将,蔺相如以如莲巧舌精巧说辞拜为上卿;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铺”写精致,《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一双双巧手以古物“刻”写精华……各行各业,各得其所。以不同的标准,相同的诚意,培养出各取所长的栋梁之才!差别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准则,同样的期许。

这一组文字都强调要差别对待。但(3)的论述会带来争议,是不负社会责任的言辞。同时,在因果关系上也显得勉强。(4)以排比的形式展示了社会各行各业因为差别对待,所以各得其所的现象,再转入到教育领域,有条有理,思想深刻,令人信服。

所以,不要再以为阅卷老师只看你的观点是否正确,只看的文辞是否精彩。文明开放的说理是作文中的重中之重。

我们再来看一篇今年高考的满分作文。

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

犹记美国女诗人艾米利希金森的一句哲理诗: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然而太阳已使我的荒凉/变成更新的荒凉。其意在于,本来知足的人们会因新生的或更好的事物逐步提高自己的标准或要求。不满足,是因为可以更好。其实,我们需要这种不满足来追求更高的标准。(紧扣写作任务,表明态度,入题快,构思有创意)

或许,很多人认同傅佩荣的这句话:人生种种,无论悲喜逆顺,都水过无痕。而懂得知足,则会在这平静的水面上感得半许清凉。常言“知足常乐”,我并不认同。我所说的不知足,不是贪得无厌,而是严格要求。比如两个孩子,一个考了不及格而下一次及格而获得表扬,这是一种知足,但更多的是赞扬他的进步。而另一个孩子,上一次考了满分,而这一次没能拿到满分而受到批评,不是不满足,而是本可以做到更好。(厘清概念,不知足具体是指严格要求自己的一种表现,结合寓言故事,具体分析)

不是说梭罗“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星”的隐居生活不值得羡慕,也不是说古文人“天子呼来不上朝,一心只谋三分田。餐风饮露好风雅,被天席地度韶华”的胸襟不值得赞扬,而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同的时代下。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然,我只想强调前半句。当今竞争激烈,人们进入“竞速时代”的背景暂且不提,难道我们不应该顺着时代潮流,筑梦人生吗?(以退为进,扣住题干中的“任务”,分析原因,这里深入分析,表达善意)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翻译《追忆似水年华》的徐和瑾,“在德国最需要道德领导力”之时迎难而上的默克尔总理以及凭一己之力穿梭在战场,以笔为刀剑炮火表达其人道主义情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不知足,不屈服,有执着,有信念,才能站在令人敬仰的巅峰。(从成功人士层面,紧扣“伟大”一词,运用例证法和因果分析法证明观点,但引证、例证都只是一句带过,同类事物反复渲染,加强观点)

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一句话,唱出多少人逐步走向理想殿堂的青春心声。说到此,我还得对艾米利的诗反驳一番。逐梦青春的路,再多汗水和泪水也不会是荒凉。是啊,假如我不曾见过太阳,我本是偏安一隅的小草,可既然有了太阳,为何不趁大好时光追逐他的步伐?(从人存在的价值层面,再次分析不知足的原因,思辨性强)

知足,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知足,才能在燃烧的青春中绽放。我曾见过太阳,所以我不满足,我要追随它的脚步,诗酒趁年华!(重申论点,结束全文)

总评 第三段和第四段的说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条理性和深刻性。说话不偏激,让人耳目一新。

今后的作文,更多的是围绕具体的任务而写,试题不同,任务不同,思维与表达就不会完全一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学生要有想法,有主见,会分析,懂表达。

8.全国2卷语文作文 篇八

大家好!

我来自中国,很高兴能参加本届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中国有句古话: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句话表明了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青年胸怀锦绣风雨无阻愿意与世界青年携手并肩共创未来的决心和梦想。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世界各国人民求同存异慷慨互助,体现了同一个世界的荣辱与共。面对共同的敌人,世界青年们更是热血沸腾空前团结,共同致力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断。

当我们中国处在抗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海内外青年毅然走上街头为我们募捐物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日本国初二年级的女学生,他在瑟瑟寒风中抱着募捐箱不停给行人鞠躬致礼,为的是为中国捐赠一些抗击疫情的物品。当我读到这则消息,我的心涌动着对日本女孩的敬重,涌动着对世界青年善举的敬意。当我国青年踊跃为国外捐助物资时,也同样体现了世界青年的伟大力量。

朋友们,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底蕴,青年人才是世界发展的力量。我号召全世界的青年要团结起来,摈弃种族、地域、历史的影响,携手共同致力于社会未来的发展。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是的,青年朋友们,我们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吓到,也不要被种族之间的隔阂而阻断我们共创未来的步伐。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青年朋友们,我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需要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热血沸腾;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爱憎分明;又因为我们年轻,我们难免冲动草率。在此我呼吁全世界青年朋友们:一定要尽快成熟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不要被别人利用,更不要陷入茫然和消极。要时刻用自己积极的心理因素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做个有责任、肯努力、敢担当的正能量使者。

朋友们,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归宿。“山和山不能相遇,人和人总能相逢。”希望大家摘掉有色眼镜,重新审视自我,缜密分析世界的发展。全世界的青年朋友们,我们可以设想:在大家的努力下,这个世界会变得更有色彩,更有生命,更有前途。反之,如果大家尔虞我诈相互为敌,那我们生存的星球将会千疮百孔奄奄一息,我们整个世界也将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直至陨落。

女士们,先生们,青年朋友们,我来自中国,我愿意为全世界青年朋友携手共创未来而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9.语文全国卷3作文 篇九

在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浩劫里,“白卷英雄”张铁生当年凭借“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和手上的老茧上了北大。这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深深伤痕。

40年高考之路不寻常,无论多么艰辛,但毋庸置疑,高考是我们国家向前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战略举措。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拿什么标准去选拔国家所需要的人才?那就是高考!高考有利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它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

当代中国,高考的本质远远超出了考试甚至是教育本身。它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经济,一种政治,一种各方面关注的社会活动。作为一种公正公平的选拔标准,高考是维护社会安定,保证社会公平,主持社会公正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确在过去的岁月里为我国各高校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不管现在社会怎么诟病高考,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一种考试制度能够取代高考。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在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时代,这无疑是对读书人绝对的诱惑与鞭策。一考定终生,我为考试狂。时至今日,这种极端思想仍流毒无穷。如愿的,好似得了人生“免死牌”,在原本圣洁的大学殿堂里,俨然一个混世魔王,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最后成为社会垃圾人;失意的,消极颓废,“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游戏人生,甚至上演跳楼自杀的人间悲剧。

不可否认,高考让多少有志青年、寒门子弟,完成了鲤鱼跳龙门的华丽转身,通过这一跳板,在人生路上春风得意,阔步向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青春的路上,我也曾为三天六份考卷近乎疯狂拼命。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岁月砥砺,我懂得一个道理:追求幸福生活的路万千条,高考只是人生列车的一个小站,未来的路还很长。

10.全国卷优秀作文 篇十

纵观新课标全国卷I近五年高考作文题:2011年,《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调查中国崛起的六个特点;2012年,油漆工刷漆顺便补洞,船主孩子驾船出海得救;2013年,师傅指导徒弟成功切割钻石:不去想价值的事,手才不会抖;2014年,规则是学生相遇时将对方抵下桥自己通过为胜,一组相抱转身双双通过独木桥;2015年,女大学生小陈举报了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这一事实,引发多角度的讨论。连续五年,命题形式均为新材料作文,且命题材料趋向为情节叙述型的,注重社会问题的思考分析,材料角度呈多样性,体现较强的思辨性。今年高考结束后,于丹老师这样评价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的作文题:“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的主观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目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面对这样的命题趋势,我们要有相对应的作文复习策略。

1.强化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如果走错,将满盘皆输,因此备考复习,必须重视审题立意训练。除了两周一次的大作文训练,我们还要进行专门的审题训练,审题训练的的时间和形式都可以多样化的。时间上要有先对集中的时间作系统化的训练,把新材料作文审题的步骤和方法教给学生。常用的如:主旨倾向法(概括材料的要点,确定材料的性质,筛选材料的观点);抓关键词、句法(找出材料中具有暗示材料主旨的词语和句子);求同分析法(此种方法适合于材料多则且内涵具有相同点的)等。

2013年广西高考作文题,材料大意:年轻人捡到尚先生的手机,尚先生要求归还,可年轻人不愿意。后来尚先生出2000元把手机买回来,可是年轻人又改变主意,无条件归还。原因是年轻人看见手机里面很多内容是关于地震尚先生捐助的内容。

把这个题目拿到班级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审题,其中一位学生把写作角度确定为“批评年轻人的见利忘义”,就是属于对材料主旨倾向把握步准确的。年轻人虽然动过把手机占为己有的念头,但当他得知尚先生前不久刚给芦山灾区捐过款时,还是无条件归还手机。年轻人受尚先生所感动,守住了道德底线。整则材料要宣扬的时正能量,善的力量,爱的传递等。

学生如能运用“主旨倾向法”,确定材料的性质,明确出题者的命题倾向,审题就不会出现偏差。

学生掌握了以上的审题方法之后,课堂上,老师提供材料,要求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审题,然后说出自己的审题思路和写作角度。

除了相对集中的训练,审题训练还要贯穿于平时的教学当中,偶尔拿出一节课作审题训练,或以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老师提供一组材料,让学生课外审题,然后把写作角度和写作提纲写在作业本上上交,老师要即时批改即时反馈。

2.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

“世事洞明皆学问”,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重丰富生活的积累,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仔细观察生活,多方位地感知社会,感知人生,把握当今时代脉搏,生活是最生动的写作素材。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阅报、看电视、上网等手段,多渠道的积累写作素材。每位学生都要有一本专门的素材本子,每天至少积累一则素材,老师定期检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积累足够丰富的写作素材,方能在写作时做到游刃有余。

3.加强议论文思辨思维训练

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在写作议论文時懂得在思辨中理论构思,在论证分析中体现思辨色彩。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呢?可以适当开设几节思辩思维训练课,给学生推荐一两本比较简单的哲学书,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深入看待事物的思维习惯。高三的学生,看待事物,看待问题,不能还只停留在表面上,而应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揭示问题的原因所在。

在一次的作文训练当中,一位学生的论题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从正面举了两个事例:“史泰龙经历了1849次碰壁之后,终于在第1850次获得成功”和“爱迪生经历了25000次失败之后,发明了蓄电池”。然后该生分析,“可见失败是成功之母,人只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样的分析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现实生活中屡败屡战,最后终于没有取得成功的,也大有人在,一个反面的例子能把他的分析驳倒。可见我们不仅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还要有面对失败的智慧,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在不懈的努力之后走向成功。

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较全面深入地看问题,才能将这种能力转移到作文中,作文才能更具思辨色彩。

4.重视作文修改和作文升格

每次作文批改完成之后,老师要把学生作文中的典型毛病打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修改,避免同样的毛病在下一次作文中重复出现,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优秀作文对他们来说似乎太遥远,但毛病是可以避免的,毛病一样一样的避免了,作文水平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学生中的优秀作文也要打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欣赏学习,同学的优秀作文,比网上来的什么名校学霸的作文更有说服力,因为它就实实在在在我们身边。这样,让学生在欣赏优秀作文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老师评讲完作文之后,让学生着手修改自己的作文,在修改中获得启示,升格自己的作文。

此外,还要加强议论文的开头段结尾段的训练,加强拟写标题训练,加强书写训练等,还要让学生了解作文阅卷标准,鼓励学生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自信心。

11.山东拟部分恢复高考全国卷 篇十一

据《齐鲁晚报》消息, 2012年2月初, 记者从山东省教育厅了解到, 教育部门拟将理综、文综两科目恢复使用“全国卷”, 目前已报教育部待批, 具体方案将在3月左右出台的《考试说明》中明确。省教育厅学生处有关负责人介绍, 山东确实考虑2012年在文综、理综两科使用“全国卷”, 语、数、外等科目则继续使用“山东卷”。这位负责人强调, 在部分科目中恢复“全国卷”并不是一时决定。虽然近年来高考“山东卷”在探索改革过程中质量逐渐提高, 但经过长期的调研和评估发现, 全国卷的考察形式更能体现大纲要求。他表示, “毕竟全国卷有专门的命题专家库, 专家命题水平相比一个省的专家来讲更高一些。”省教育厅学生处该负责人还解释说, 目前, 在文综和理综科目中恢复使用“全国卷”的方案已经上报教育部, 并已获得原则性同意。

12.全国卷高考作文素材 篇十二

今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内容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这是一份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内容管理从业人员进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网络舆论生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网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给从业人员立规矩,是确保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关键一招,是适应舆论工作形势发展的新需要,也是符合党的主张以及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

办法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管媒体”原则。18+1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闻舆论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作为新闻舆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接受党的领导,牢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此次办法出台,将加强对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平台从业人员的管理,有利于建设良好网络舆情生态,有利于凝聚网上网下共识,有利于强化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办法的出台,有效保障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近些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超过7.5亿,这是一个体量巨大的舆论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要发展,必须适应人民的期待和需求,才能在舆论场上激浊扬清。“人”是其中的关键因素,需要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从业队伍。办法在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三个方面作出规定,基本上确保了主管机关有办法监管、行业主体有办法管理、从业人员有章可循。这既是加强监管层面的需要,也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办法的出台,积极回应了广大网民对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呼唤。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无须讳言,现阶段网上依然存在大量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新闻信息。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既是网民的期盼,也是摆在监管部门、行业主体、从业人员面前的现实课题。习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上信息管理,网站应负主体责任,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此番出台的办法,既是对重要指示的落实,也是对人民心声的回答。

13.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 篇十三

敢于创新敢于舍,结局必有得【1】

我听过一个富豪小羽的发家史,看似简单实则绝非偶然。

那是起于一种创新,对传统工艺的革新铺陈出光明的前景。

创新是人类不竭的动力,历史的车辙转过时间的经纶,无数的事物被创造,被赋予新生,也有无数的旧物被淘汰,被时代遗弃。

推陈出新,就如同物种的进化,就如同工业革命,就如同信息化产品的频频换代,是世界太过于正常的现象。

物极必反,伪劣产品就是打击新锐的利器。

那么最终成为一届富豪的小羽,是靠什么扭转局势的呢?

答曰:一为创新二为取舍是也。

所谓创新,小羽产业的兴起,是因为对工艺的创新;而扭转乾坤的关键,是对自身定位,产业结构的创新。

通过试验个专利,一个新的产业平地而生;通过规范整个想要分蛋糕的人的市场,来促进产业的集体发展,树立自己的声望。

所谓取舍,试想,倘若小羽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又何尝能想到放弃独断,公开工艺,通过宏观的产业调控产业规则来实现致富呢?他舍弃了正版和专利的独断性,收获了名望、财富和由技术者像领导者的完美蜕变。

想要成功,要有从内部打破鸡蛋的勇气,要学会创新,告别固步自封。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自然世界的.法则;闭关锁国和改革开放,这是历史的教训……凡此种种,不尽详述。

想要成功,还要有敢于取舍的魄力,果决地主动出击和懦弱的坚守逃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轨道。

各有对错,但是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被动的一方,没有选择成功与失败的权利。

一个成功者,当是自己的主人,对于自己的意志,要有当有的决断。

有舍必有得,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

言而总之,敢创敢舍的天下,说的就是小羽这类人的成功之道吧。

语文和国家密不可分的关联【2】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更注重“鞭打快牛”,追求好上加好,容易忽视“鞭打慢牛”,促使迎头赶上。

对待优者,过于苛刻,对于差者,过于宽容。

实际上,优者,更需要宽容。

俗语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健康的社会评价心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公平、公正社会的基本保障之一。

对于个体而言,关系到个人前途命运;对于单位和组织而言,关系群体的生存发展,对于国家而言,关乎国运兴衰。

今天的中国,升腾着伟大的梦想。

这需要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敢于担责,勇于创造的“能臣”和“干将”来支撑。

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区域发展的带动者,无疑是助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快牛”,对于他们,应该给予更加科学社会评价和激励,以激发和带动全社会、多领域更多的人,想事干事、创新创造,让中国加速向梦想航行。

对于混在一些重要领域、行业和单位的庸官、懒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其无能力、不作为、不担责,所形成的庸政、懒政,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甚至令人发指,超过一些有为但有过的官员。

这里指的是谁,你们自己清楚,请自觉对号入座。

对于这样“慢牛”、“懒牛”、“害牛”,决不能仅仅因为一些浮闪的表象成绩而给予过高评价,而应该看成绩背后的本质和基础,务实评价,严加处置。

环视中国社会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持续增速发展,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在全球范围,依然保持相对较高增速发展。

国际国内一些舆论就因此看衰中国经济,对中国给予不客观的评价。

在中国民主政治、人权、民生、环保等事业不断进步中,国际国内一些舆论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对于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民主、人权等方面改善,舆论却大加赞美。

这无疑也是一种不科学的认知。

作为领导者,当我们“鞭打快牛”时,更应该关注更多的“慢牛”,适当的时候,也应该抽打几下;作为舆论的关注者,当我们从“鸡蛋里挑骨头”看待优秀者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后进者那里,给予必要审视;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我们学会用宽容的心理,容纳“快牛”之“慢”,我们就更懂得如何让“慢牛”变“快”。

如此,国家将更美好。

至于收货,要量力而为【3】

秋,这个熟悉又充满诗意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同时对于不同职业的人们来讲却意义不同。

有人曾说宰相肚子里能撑船,我想这句话并不是说那么简单,多数人认为是说这个人有度量,能宽松别人,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认为是他真正的看到了自己的标准。

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是,那是多么的自豪,一直被光环所为绕,可是什么都改变了,你的到的不是真正的自己,一切都已改变。

你前进会有无数的掌声,以及父母的疼爱和吻。

可是人有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多的诱惑在身边。

身体的原因和种种过错,那么你稍微的摆动,结果可想而知无数的流言蜚语向你扑面而来如同春天绽放的花朵的芬芳,挡不住,然而压力的过大,确实会让你崩溃。

家是人们精神的慰藉和停泊的港湾,然而时代的不同更多的家长要孩子攀比,比学习比孩子得的奖,然而你们真的能明白,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孩子们真的能收获多少,这是教育育人。

不是看分数而评论孩子的努力,尽自己的全力那就是成功,让孩子心里有负担有压力,并不代表会成功,反之确会加剧他们的心里情况。

这些你们真的想到了吗?

叔叔阿姨们?孩子们的未来是他们自己来决定的,你们只是他们的引路人,但不要把自己的过错没完成的愿望让孩子们去做,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并不是责备和敷衍,是用心去给他们爱,让他们去收获,真正的自己。

14.2014年高考全国卷压轴题浅析 篇十四

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三份理科数学试卷比较平稳, 遵循“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有利于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试题涉及知识点覆盖面广, 思考容量大, 重点考查基础知识 与基本技能, 突出基本方法, 特别是知识点与方 法的融合, 体现综合性与灵活性.相比往年, 2014年的难题分值明显减少, 由过去的20多分变为10分多, 总体上让考生感觉到没有“不可一试”的题目.三份试卷凸显导数应用特色, 突出考查转化与化归数学思想方法, 体现灵活探究与变式构建, 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积淀以及数学素养要求较高, 发挥区分、承载选拔的功能.笔者根据自己的解答撰文对三个压轴题作评析, 供读者参考.

所以, h (x) max=h (1) =1/e,

即h (x) ≤1/e, x∈ (0, +∞) .

评注:对大多数考生来说, 本题第 (Ⅱ) 问有些出其不意, 这与笔者寻访的结果一 致.事实上, 平时这种应用最值比较来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是常见的, 譬如2012年我在自主招生培训时引领学生证明过不等式, x∈∈ (0, +∞) ” (详见2012年第35期《考试》 (周刊) P68:导数与单调性问题归类解析, 例7) , 就完全是这道题, 因此, 第 (Ⅱ) 问应该是命题组推陈出新之作.

试题2 (新课标卷Ⅱ) 设函数f (x) =ex-e-x-2x.

(Ⅰ) 讨论f (x) 的单调性;

(Ⅱ) 设g (x) =f (2x) -4bf (x) , 当x>0时, g (x) >0, 求b的最大值;

(Ⅲ) 已知, 估计ln2的近似值 (精确到0.001) .

解析: (Ⅰ) 第 (Ⅰ) 问考查基础知识.由导函数f′ (x) =ex+e-x-2≥0知, f′ (x) 有唯一零点x=0, 且在x=0两侧都取正号, 所以, f (x) 是增函数.

(Ⅱ) 第 (Ⅱ) 问凸显应用单调性与最值逐步接近目标, 考查综合探究能力, 同时, 也适宜应用直击目标的极端性思维方法.

令δ (x) =f (2x) -4bf (x) , x∈[0, +∞) , 则δ (0) =0, 且导函数δ′ (x) =2e2x+2e-2x-4-4b (ex+e-x-2) =2 (ex+e-x-2) · (ex+e-x+2-2b) .

综上所述, 满足条件的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 (-∞, 2], 即bmax=2.

(Ⅲ) 考查以不等式逼夹方式求ln2的近似值, 是一个新颖别致的小题.

由 (Ⅱ) 的结果可知, 当b≤2时, 有f (2x) >4bf (x) , x∈ (0, +∞) .

当b>2时, 由 (Ⅰ) 的推证可知, f (2x) <4bf (x) , x∈ (0, a].令, 即 b-1+, 所以,

综上所述, 0.6928<ln2<0.6934, 按精确度要求ln2≈0.693.

评注:尽管探究恒成立不等式中参数条件的 (Ⅱ) 遵循近些年导数应用的命题规律, 可以按部就班陈述解法, 但是, 喜欢分离参数的考生很容易陷入困境:化为, 再求的最小值 或“下确界”, 这样下去 不可避免 地要求函 数的导函数, 其中运算 极其复杂, 导致半途而废, 这一点务必重视, 引导学生认识分离参数通常导致函数复杂, 运算烦琐, 甚至无法求解.

试题3 (大纲卷) 函数f (x) =ln (x+1) -ax/ (x+a) (a>1) .

(Ⅰ) 讨论f (x) 的单调性;

令f′ (x) =0, 得x=0, x=a2-2a>-1.

若a>2, 则列表如下:

∴函数f (x) 在区间 (-1, 0) 上递增, 在区间 (0, a2-2a) 上递减, 在区间 (a2-2a, +∞) 上递增.

若a=2, 则f′ (x) 有唯一零点x=0, 且两边均取正号, 所以f (x) 是增函数.

若1<a<2, 则a2-2a<0, 列表如下:

∴函数f (x) 在区间 (-1, a2-2a) 上递增, 在区间 (a2-2a, 0) 上递减, 在区间 (0, +∞) 上递增.

(Ⅱ)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由数学归纳法可知, 不等式得证.

评注:本题第 (Ⅱ) 问考查数学归纳法递推证明的同时, 也向试题2第 (Ⅲ) 问一样考查应用 (Ⅰ) 寻求放缩不等式.经历递推传递之后, 如何从 (Ⅰ) 中选取特定的参数a得到有用的放缩不等式仍是一大难点, 据笔者寻访, 学生普遍找不到相应的a, 递推传递之后继续推证目标需要两个放缩不等式.

总之, 三道试题以导数应用为特色, 延续近几年的压轴试题模式, 但都有创新.试题1形式上完全延续以往命题形式, 以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立意, 有误导学生上套之嫌.既承载选拔功能, 也指导中学数学教学要不断地形成思维定式 (解题模式) , 更要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发散思维) , 不断打破已有定式以创建新的思 维定式, 但它基于2012年的文献资料设计, 似有失公平.作为原创型试题, 是否该避开时间上太近的文献资料?试题2的第 (Ⅰ) 问与第 (Ⅱ) 问完全延续以往命题形式, 第 (Ⅲ) 问以不等式夹逼近似值立意, 实属创新型试题, 但让学生找不到目标, 难以破解题意.试题3第 (Ⅱ) 问把数列不等式引入导数应用, 以应用数学归纳法与构建放缩不等式立意, 凸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试题新颖别致, 实属原创试题, 但它对第 (Ⅰ) 问的依赖程度较高, 也要求对第 (Ⅰ) 问的理解深刻到位, 才能应用于第 (Ⅱ) 问.笔者一直在想 (教学中的考试命题也是这么做的) , 高考命题是否可以更多地植根于教材, 即使是原创性试题也明显基于教材素材立意, 更好地指导中学教学, 以触动“高中三年用一年备考”的 (极大浪费) 教学模式, 引起基础教育重新思考与谋划, 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 更有利于探索素质教育.

上一篇:《蜻蜓和蚂蚁》阅读答案下一篇:猜谜语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