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原建设厅厅长徐其耀

2024-08-31

江苏省原建设厅厅长徐其耀(共1篇)

1.江苏省原建设厅厅长徐其耀 篇一

如何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规划专业出身并曾在规划部门工作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指出, 着力推进转型、统筹城乡、保障民生, 对在更高层面上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增加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协调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

江苏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先后经历了以苏南乡镇工业驱动的小城镇快速发展、以开发区建设和外向型经济驱动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的发展阶段, 全省城镇化率每年以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 目前已达63%, 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城镇建设和发展, 在拉动投资和消费、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 城镇化发展也遇到了农业人口转移带来的“农村空心化”和城镇承载功能不够带来的“城市病”的双重挑战。

“江苏改革开放30年取得很大成绩, ‘苏南模式’对全中国都很有启迪, 但先发地区也较早遇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周岚说, 如果说前一阶段更多以发展富裕为主题, 那么下一阶段的主题可能是如何发展得更加和谐平衡。从经济发展方式看, 原来以制造业为主的方式, 在土地等资源的约束下, 实际上也面临着转轨升级的问题。

那么, 怎么转变?周岚认为, 首先是思想上要转变:要科学发展, 在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生态保护的同时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众所周知, 在江苏, 社会经济发展也有较明显的区域差异, 城镇化水平由苏南、苏中至苏北呈阶梯状递减。

“因此, 江苏省的城镇化必须采用不同的区域发展模式, 统筹协调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周岚说, 苏南地区城市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用地增量管理, 控制外延式增长, 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内涵发展。苏中苏北城市则尚处在集中发展阶段, 城市规模相对较小, 还需要培育中心城市, 因此内涵式和外延式增长方式并重, 城市新区和开发区建设要强调“集约紧凑”。

据周岚介绍, 今年4月底,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经国务院同意获国家批复, 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区域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战略规划。目前, 江苏正在贯彻落实规划, 向创新要先进生产力, 以结构调整激发发展潜力, 靠综合施策破解发展难题,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争取到2020年将苏南地区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 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

对于苏南来说, 目标是加快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 提高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水平, 加强与上海的产业和空间资源互补, 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地带。而苏中是深化沿江开发, 加快沿江城市建设步伐, 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实施江海联动、跨江发展。苏北则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实施沿海开发战略, 促进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集聚发展, 提升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综合功能。

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

江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生态环境也付出了代价。“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 为太湖水环境敲响了警钟, 让我们反思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周岚说。

为了治理太湖, 从2008年开始, 江苏省在太湖流域15条主要入湖河流全面实行“双河长制”。每条河由省、市两级领导共同担任河长。河长的主要责任是组织编制并领导实施所负责河流的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抓好督促检查, 确保规划、项目、资金和责任落实, 带动治污工作的深入开展。周岚被任命为宜兴市陈东港的河长。

如果入湖的河水保证不了水质, 那么湖水水质自然就好不了。”按照陈东港治污规划, 经过沿线控源截污和生态修复, 如今陈东港基本实现了水质改善、形象提升的阶段性目标, “河水开始变清, 沿岸村庄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也初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实模样, 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周河长又盘算起了下一步的计划, “当然还得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将控源截污和生态修复拓展至上游和更广地区。”

太湖治理的历程让周岚感慨颇深:“在省情上, 江苏是经济密集、人口密集、城镇密集。我们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 城镇化率高出全国十个百分点, 因此城镇也高度密集, 高密度高强度的特征就决定了我们的环境容量是小的。对新型城镇化来讲, 必须坚持生态优先。”

“过去进行城市规划建设, 比较强调人工的建造, 现在的理念要反过来, 要‘先底后图’。”周岚解释说, 所谓‘先底后图’, 就是根据自然山水背景和生态平衡要求确定增长的边界。然后在这个底子上再来绘制规划图, 讲求的是土地集约和生态维护。在建设时, 要抓住快速城镇化阶段大量建造的机会, 推进绿色建筑, 同步推进低碳生态城镇规划建设, 走空间集约紧凑、资源能源节约高效的节约型城乡建设道路。

她强调说, “我们在大量建造的阶段同步推进绿色建设, 这个时候所花的钱, 与改造已经基本稳定的城市和建筑相比, 若达到相同的环境标准、建筑节能标准, 成本大约只有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规划建设生态城镇, 有后发优势。从城镇化大的态势看, 西方的城镇化是先工业化, 然后城市化, 70年代能源危机后才开始关注生态, 重视生态文明, 然后是信息化和智慧城市。我们的城镇化如果能够抓住新能源革命、新产业革命、新技术革命的机会, 我们建设的城镇就比他们的更节能、更环保、更智慧, 更符合未来社会发展导向, 形成中国特点的城镇化模式——生态导向四化同步的新型城镇化。”

协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江苏省增加的城镇人口总共超过四千万, 同期江苏城镇的人均住房面积从6平方米增长到30平方米以上, 城市道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从短缺到基本适应、适度超前。

但周岚指出, 目前世界对中国城镇化的认同主要集中在庞大规模城镇化的住房和基础设施的及时供给上。要形成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还面临诸多挑战。下一步更加重要的是提升城镇化的品质, 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城镇化联系的另一头——农村, 为农村留守者做好基本公共服务, 为进城务工者提供市民待遇。

因此, 要更加重视“城乡发展共赢”, 通过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双轮推动, 通过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使乡村在城乡结构重组中不应该是人才、资源流失, 而是能够实现与城市的优势互补和发展协同, 通过城乡统筹、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健全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逐渐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而在城市, 要围绕人的需求、人口的市民化展开工作。通过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住房保障体系, 为城镇的低收入住房群体、社会的“夹心层”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足够的住房保障支撑, 把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落脚在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经济活力和促进就业上。

周岚告诉记者, 为加快缩小城乡建设发展差距, 江苏省启动了“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计划, 全面推行农村全域覆盖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以整治生活垃圾、疏浚河道沟塘、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等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 计划在“十二五”期末, 全面改善全省20多万个村庄面貌, 使全省村容村貌更加整洁,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乡村特色更加鲜明, 公共服务更加配套。如今, 这项行动初见成效, 已经形成了一批“布局合理、道路通畅、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的康居乡村。

围绕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江苏已率先从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目前, 广大中西部地区还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 而江苏更加重视转型升级, 从这个意义上说, 江苏的探索, 必将对其他地区产生借鉴意义。

“当前, 我们正致力于更加强调以人为本, 围绕转移人口市民化, 有效降低城镇化的门槛, 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住房保障体系, 将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落在提升经济活力、促进就业、改善人居环境上;更加突出软硬件协调, 在空间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 高度关注农民市民化以及居民流动度增加后的城市管理与社会和谐;更加重视生态优先, 抓住快速城镇化阶段大量建造的机会, 同步推进低碳生态城镇规划建设;更加彰显文化特色, 努力塑造高品质的城乡空间、精品建筑和经典园林, 建设形神兼备的‘美丽城乡’。”周岚充满信心地说, “我们希望江苏省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塑造现代城乡形态、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实现江苏从历史的‘人居天堂’到21世纪可持续宜居家园的跨越, 结合省情探索城镇化转型发展之路。”

上一篇:小学化专项治理方案下一篇:学校年终寄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