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统计分析报告

2024-08-21

人才统计分析报告(精选9篇)

1.人才统计分析报告 篇一

摘要:本文以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展开论述,从地方高校对应用统计学专业教学的调整要求入手,分析了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统计学;研究;地方高校转型

一、前言

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而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与办学历史悠久、专业发展成熟、服务对象稳定、社会普遍认同的成熟大学相比,必须错位发展,找准自己成长的特殊领域;与高职院校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技能型人才的定位相比,必须凸显优势、差别竞争。本文结合河池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开放合作、学教互选、注重应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对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模式及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建立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统计专业创新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地方高校转型对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挑战

河池学院2008年开始招收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现已输送4届统计学毕业生。从2015年开始,河池学院把统计学专业分为应用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两个专业进行招生。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统计学专业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矛盾。地方高校统计学专业开设时间较短,课程设置中对学生专业背景的考虑缺乏经念;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对统计理论很难理解;应用统计专业是在统计学专业的基础上招生,数理方面的理论性课程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实践课时还比较少,特别是专业性应用性强的实践课时还明显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不能很好理解课程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联系,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应付考试的思想,没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的自主学习。缺乏实现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2.“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倾向依然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不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般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熟练地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很好地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说明。

3.师资队伍的发展瓶颈问题。作为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新办的应用统计专业在师资队伍方面,具有博士学历、教授职称的人数少,教师的学历职称还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人数少,具有实际经验的教师还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双导师”制还没有完全落实,聘请兼职教师少,安排兼职教师给学生授课还没有真正实施。面对产学研融合的发展趋势,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仅存在思想观念问题,而且也有能力欠缺问题。

4.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手段模糊。人才培养过程以学校为主,主要以课堂授课的模式来实现,理论教学比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单一,缺乏行业、企业支持实践环节并提供生产岗位,产教融合度少。

三、转型背景下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本科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适应用人单位需要,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我校的应用统计学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首先素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党群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统计调查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应用统计专门人才。为实现我校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坚持“开放合作、学教互选、注重应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措施

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科的完整性与知识的应用性的关系;二是构建实践教学模式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关系;三是教师个人发展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四是课堂理论教学与生产应用实践的关系。

1.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要实现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对接,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陶冶、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必须构建合理而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注重专业的发展性,建立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及办学资源配置,适时地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建立灵活而突出应用的人才培养机制。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目标主动地优化课程结构,使专业技能课程有其专业基础课的支撑体系,避免出现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的脱节、颠倒和缺失现象。无论是课程体系改革,还是课程结构优化,必须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应用过程对接,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照生产工作逻辑重新编排设计课程序列,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

2.改革实践教学,培养应用能力。在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以“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培训、论文报告、课程实习见习、毕业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模式。校内实践教学要结合行业、企业实际在实验室进行,并邀请校外行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环节。校外实践要在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到实习基地开展。同时,对学生的成绩考核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指标的模式,要结合教学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来评定学生综合成绩,努力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技能及创新精神。

3.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做引导者、传播者,在转型背景下,统计学专业老师更应该是复合型的高级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数理统计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和各种统计软件,并且还必须具备通识与统计学应用领域有关的其他各种知识背景。我校已采取“双师型政策”,鼓励教师积极考取各领域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挂职进修,参加技术培训、工程实践等活动,提升自身应用水平。我校统计学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行业背景少,数量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所以急需加强统计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选派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进修锻炼,提高统计工作实践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吸引有能力、经验丰富的统计学老师来校任教;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举办学术活动、技术交流,指导毕业设计等,实施“开放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措施,以优化统计学专业的资源配置,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目标。

4.拓宽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基地。为了提高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应该在原有统计学专业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新的实习和培训基地,拓展校外实践空间,寻求与学校周边政府、企业合作,建设稳固而利益一致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为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服务,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反补教学,巩固所取得的实践成果,使教有所得,学有所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助于未来的就业中很快地出色地完成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校企合作是高校教育教学与社会经济合作的具体化形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地方高校要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就地取材,积极拓宽学生的实习和实训基地,与政府、企业建设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坚定走应用型发展道路。

五、结束语

地方高校普遍存在专业培养经验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滞后,就业创业渠道狭窄等问题。本文从地方本科高校实际及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出发,提出了“开放合作、学教互选、注重应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培养措施,仅供学者们商榷。培养优秀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需要高校与政府、企业建立利益相关的管理机制。坚持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健康发展,必将推动我校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快速成长。

作者:侯宗毅 单位:河池学院

参考文献:

[1]谭希丽,杨月婷,战英杰,李晶.地方综合性大学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视野.[2]陈树良.统计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32-134.[3]李壮壮,孙善辉.新设应用型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206-207.[4]黄杰华,吴啸天.高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探索———统计学院为例[J].科技广场,2013,(4):144-147.[5]吕孟仁.准确定位创新模式———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4):110-112.[6]何庆光.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2,6(08):79-81.[7]徐龙华.地方高校统计学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安康学院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5,(2):115-117.

2.人才统计分析报告 篇二

统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 特别是高校的教育统计和一般统计工作一样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是数量, 严格按照评估数据统计学生人数;按不同价值数统计教学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教育经费的收支分类计算;校舍、场地面积的计算等, 统计工作是靠数据说明问题, 通过数据信息反应教育现象;第二是时间, 统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信息和数据, 从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高校的统计工作具有严格的时间性, 一般以一个学年度为时间范围, 这样获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照性;第三是科学性, 统计数据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精准, 采集到的数据要运用现代技术和手段进行统计分析;第四是法制性, 教育信息的统计要依据《统计法》的相关规定, 更要遵照《教育统计暂行规定》, 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 不得瞒报、谎报、漏报, 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及时上报, 任何人不经允许不得修改统计信息;第五是数据统计的动态性和全面性。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加速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学生数量的激增, 高校的教学经费逐年增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所有这些情况都在统计信息中。这种动态性的数据信息也是学校发展的标志, 是高校办学成就的展示。数据统计既要全面展示成果, 又要真实反映缺陷。

二、正确认识高校教育统计在人才培养评估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教育统计工作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这是我国高校现有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学术地位、经费等情况的监测仪。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确定教育评估标准的重要参考, 高水平的教育统计是影响主管部门进行教育评估的重要因素。主管部门可以从统计资料的分析总结中发现高等教育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确定管理和监督的方向。从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总结中, 制定监督、检查、评估的条件, 重点监督和评估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开展情况, 对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 从而能够明确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 并予以增加投入, 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及教学环境的改善, 增强办学的实力。现代化的统计手段, 可以进行多种数据的分析, 进而总结出数据之中隐含的规律对高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教育质量等方面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高校统计是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 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把脉, 有效地发挥了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管理和决策的监督作用, 统计信息以报告的形式上交, 也是学校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

三、正确认识教育统计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发挥的作用

高校教育统计的重要性使得该工作在教育管理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统计工作是高校科学管理的体现, 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监督的途径, 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高校教育统计为高校的评估提供数据参考, 高等教育评估对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高校教育统计坚持真实、可靠、科学、规范的原则开展工作, 为政府及社会对高校的监督提供了详实的数据资料, 是确定高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的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指标比率来考量学校是否达到要求。其次高校教育统计对于高校自身的管理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信息统计, 把学校运行情况真实地呈现在管理者的面前, 对于管理层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也起着辅助作用。统计工作涵盖的范围, 包含了高校管理的全部工作, 对于人才的培养, 高校的评估, 都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育统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更大, 师资名册的统计, 分门别类, 对于管理层掌握及调配人力资源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还可以对教职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四、正确认识高校教育统计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教育是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 教育统计是对高校现有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术地位、科研水平、财务状况、校办产业创新情况的共度汇总。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对于师资、学生、教学、资金、仪器等情况的汇总统计, 对于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分析数据, 高校的管理上去了, 教学水平自然提高了, 高端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自然可以实现。还可以和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横向比较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知识创新、产业开发等差异, 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 及时调整高校的办学思路。

高等教育评估, 是国家作为评估主体对高等学校办学状况的考量。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对高校的发展起着监督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这样的评估, 调整学校管理中的弊端, 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教育统计是对教育发展情况的归纳和分析。高校教育统计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认识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科学准确的信息统计可以为制定教育政策、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同时也是高校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统计和监督, 了解和掌握教育的发展情况。做好高校的教育统计工作, 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育统计,发展,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穆圣华, 提高高等教育统计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发展[J].科教探索, 2008 (11) .

3.人才统计分析报告 篇三

一、总体概况

2010年第四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的单位共4006家,招聘职位数71300个,登记求职人才248866人,人才供求比为3.49(即人才需求或职位数为1时,人才供给或求职人才数为3.49,下同)。

二、人才供给情况

2010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共登记求职人才248866人,较第三季度下降5.22%。其中求职人才数量处于前十名的职位类型见下图:

如图所示,上述十个职位类型的求职人才数量总计149356人,占总求职人数的60.01%,其中求职人才数量超过2万人的职位类型有销售类、行政/文职/后勤类和建筑/工程类。

求职人才学历分布如下:

三、人才需求情况

2010年第四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的单位共4006家,较第三季度下降了41.27%,其单位性质分布见下表:

2010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人才需求量即招聘职位数为71300个,较第三季度下降20.15%。招聘职位数处于前十位的职位类型见下图:

如图所示,上述十个职位类型的招聘职位数总计43914个,占总招聘职位数的53.74%,其中销售类的招聘职位数为16775个,占比达23.53%。

四、人才供求特点

2010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需求量季节性大幅下降,总体供大于求趋势明显,人才供求比由第三季度的2.94上升至3.49。

(一)各职位类型的人才供给总体小幅下降,少数波幅较大

各职位类型的人才供给量与第三季度相比,小幅下降5.22%,但总体而言,多数职位类型的人才供给量仍很充足,仅有3个职位类型的人才供求比小于1。

1、机械制造类和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人才供给大幅下降

第四季度,进入求职淡季,人才求职意愿不是太强烈,导致半数职位类型求职人才数出现下滑,部分职位类型的求职人才数下滑较大,例如机械制造类和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的求职人才数较第三季度分别减少4453人和3858人,降幅分别达到47.90%和16.31%。

2、法律/法务类、计算机软件类和证券/金融/投资类等职位人才供给大增

2010年第四季度,也有少数职位类型的求职人才数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法律/法务类、计算机软件类和证券/金融/投资类等职位类型的求职人才数较第三季度分别增加512人、666人和568人,涨幅分别达到30.48%、24.87%和20.44%。

(二)受季节性变化影响,第四季度招聘单位数量下降较大,人才需求较弱

年底是用人单位招聘淡季,在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进行招聘的用人单位数量大幅下降,较第三季度下降了41.27%,对应的招聘职位数也较第三季度下降20.15%,这是导致第四季度供求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

1、多数职位类型的人才需求大幅下降

2010年第四季度,仅有6个职位类型的招聘职位数出现小幅增长,其余职位类型的招聘职位数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其中销售类、机械制造类、建筑/工程类、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和市场/策划/推广类等职位类型的招聘职位数较第三季度分别减少3472个、1837个、1766个、1705个和1097个,降幅分别达到17.15%、65.98%、24.64%、28.28%和38.75%。

2、人才需求骤降导致部分职位类型的竞争更加激烈

由于人才需求下降幅度大,部分职位类型的人才供求比变化剧烈,例如市场/策划/推广类的招聘职位数下降了1097个,降幅达38.78%,对应求职人才数增加88人,人才供求比从2.93上升为4.84,近5人竞争一个职位;人力资源/人事类的招聘职位数下降了390个,降幅达30.42%,对应求职人才数仅减少42人,人才供求比从7.54上升為10.78,超过10人竞争一个职位。

(三)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回升

2010年第四季度招聘进入淡季,用人单位在网上招聘高校毕业生的意愿不是很强烈,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职位也有所减少,同时用人单位进入校园进行招聘也使得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招聘职位数下降较大,仅有14092个,较第三季度下降22.44%;但是2011年的高校毕业生逐渐开始关注就业,第四季度有85866人上网求职,较第三季度上升了15.04%,高校毕业生供求比达到6.09。2010年各季度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见下图:

同时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各类职位人才供求比差异较大,如行政/文职/后勤类为17.59,文教/科研类为15.75,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为22.08,而百货/连锁/超市/零售类为0.48,房地产/中介类为0.89。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高校毕业生的人才供求对比情况见下表:

4.人才统计表通知 篇四

各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好5月9日全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县各类人才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决定建立全县人才信息数据库,现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具体分工。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党政人才,县人劳局负责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县科协负责农村实用人才,县工业局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县民政局负责社会工作人才。

二、报表填送。各单位要按照县人才办统一制定的表格,对每类人才逐人进行填报建库,每季度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整理。根据统计摸底情况填好汇总表。各单位留存一份,县人才办备案一份。

三、各单位要指派一名业务干部和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此项业务。这次报表务必于6月25日前报县人才办。

附:

1、庆城县—人才花名表。

2、庆城县—人才汇总表。

庆城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5.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汇报材料 篇五

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汇报材料根据全省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市、区、县统计局的全力支持和全市旅游系统、涉旅企业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任务。现针对《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调查登记表》、《旅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表》、《人力竞争力调查列表》、《乡村旅游经营业主调查表》的统计结果,做出如下统计分析。

一、旅游人才资源基本情况分析

我市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范围为《旅游人才资源统计调查登记表》所列31类涉旅单位人员。全市未占编制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未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的涉旅企业人员未纳入统计范围,非法人的乡村旅游农家乐未纳入表1的统计范围之内。截止XX年年31日,全市----------------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涉旅单位304家。其中旅游行政管理部门9个,旅行社14个,旅游饭店70家,旅游餐饮29家,旅游景区48家,旅游商贸免税公司2家,旅游文化单位5家,旅游工艺品商场1家,旅游纪念品商店2家,其它旅游单位8家,非法人乡村旅游农家乐113。家我市旅游人才总量总计为2783人。

从岗位结构看:行政管理人才191人,占%,经营管理人才286人,占%,专业技术人才142人、占%,服务技能人才261人,占%,服务人员664人,占%。从管理人员级别看:县处、地厅级人员9名,占行政管理人员的%;公务员47人,占%;行业组织人员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96人,占%。有高层管理人员107人,占经营管理人员的%;中层管理人员82名,占%。有高级职称2人,占专业技术人才的%;中级职称15人占%。有高级技师6名,占服务技能人才的%;技师16人,占%。从学历层次看:有博士研究生1名、硕----------------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士研究生9名,占% ;本科103人,占%;大专284人,占% ;中专222人,%;中学846人,占%;小学45人,占%。

从年龄分布看:25岁以下388人,占%;26-50岁1025人,占%;51岁以上97人,占%。

二、旅游人才队伍主要特点

根据旅游人才资源统计数据分析,我市旅游人才队伍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全市旅游人才资源呈现增长状态。行政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技能人员持续增长,增长方式主要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考、招录等。我市旅游人才资源快速增长,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全面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出台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全省旅游行业全面开展人才提升工程等举措是密不可分的。

2、旅游人才资源结构日趋合理。全市旅游人才分布情况为:旅游行政管理部----------------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门57人,旅行社61人,旅游饭店831人,旅游餐饮企业242人,旅游景区264人,旅游免税商贸公司5人,旅游文化单位5人,旅游工艺品商场3人,旅游会展中心4人,旅游纪念品商店7,其他旅游单位31人。旅游人才分布与旅游业发展、行业管理、涉旅企业的经营、管理基本匹配,分配较为均匀合理。同时,随着近年市、区旅游行政机构逐步健全,行政人员编制增加,各类涉旅单位人员均有增长,大大改善了旅游人才队伍缺乏的局面。全市县处、地厅级人员7名,占行政管理人员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84人,占经营管理人员的%;中层管理人员70名,占%。在专业技术人才当中,有高级职称的2人,占专业技术人才的%;中级职称15人,占%。有高级技师6名,占服务技能人才的%;技师16人,占%。具有技术职称的专技人员提高了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大改善了初级人才偏多、中级人才偏少、高级人才缺乏的局面。

6.人才统计分析报告 篇六

在全县人才工作活动开展以来,我局根据县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通知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加强统计系统干部综合素质建设,不断提升全局党员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注重结合,突出实效,全面推进活动向纵深发展。现将全年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广泛发动,营造了浓厚的全面提升氛围人才工作开展以来,学习贯彻动员大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局开展人才工作活动。会上,局党支部书记、局长就开展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成立了以局长为为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督促协调和检查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为全面推动康巴英才雄鹰计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明确提升目标,逐级进行分解,构建了有力的目标责任体系按照关于人才工作活动的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了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提升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加强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局党员干部及干部职工推动科学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各种考验能力,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基础不牢、业务不精、视野不宽、思路不广等问题,建设务实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干部队伍,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明确了开展人才工作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一是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干部职工开展工作的创造力得到了提升。为推进人才工作活动深入开展,结合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建立务实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干部队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大力加强机关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不断完善和规范工作制度,建立目标任务、落实责任、监督考核“三个体系”。在人才工作会后,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集中学习提升活动,每位干部职工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特点,对照先进找差距、对照要求找不足、对照问题找原因,认真查找了工作标准不高、工作程序不足、大局意识不强、辩证思维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了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锻炼的力度,结合日常考察和后备干部选拔工作,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二是组织开展“以会代训”,干部职工开展工作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按照上级要求积极组织了党员干部学习,为全局党员干部上课,进一步开阔视野;通过开展集中授课、业务轮讲等方式,形成人人能上讲台、人人能讲业务、互通有无、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提升干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局结合现有人才不多、引进相对困难这一实际,加大了自身选拔、培养的力度、大力培养各类人才队伍。今年以来,我局举办统计培训班2期,培训企业、乡镇统计人员45人次。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还有一些差距。对理论知识学习还不够系统,思考还不够深入,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有些方面的工作满足于按惯例和传统办事,在用新观念审视问题,用新思路谋划工作,用新形式履行职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在自身建设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局党支部学习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对全局性、趋势性问题的学习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自身建设的指导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党组成员与机关干部职工谈心交流还不够。在提高机关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选拔、交流、增强工作活力和潜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三、下步工作要求

7.人才统计分析报告 篇七

统计基本素养是指人们掌握统计基本知识的程度, 如对统计调查、平均数、简单估算等常识, 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经济增长 (发展) 速度、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等常见统计指标的了解程度。这些统计基本知识越普及, 被认为统计基本素养就越高;统计专业素养是指掌握统计理论方法水平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统计思想素养, 即具有统计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具体来说, 统计素养应包括以下几种基本能力:1.收集统计数据的能力。具体包括:能设计一般的统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能组织一般的统计调查;能通过各种出版物获取次级资料等。2.对统计资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已有的统计资料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分组和汇总;对一些经过某种程度加工整理, 但不能满足统计分析需要的次级资料进行再分组和整理。3.能够读懂统计资料, 掌握一些常用的经济统计指标。4.利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具有科学的统计思想[1]。表现在: (1) 对统计的重要性要有一个足够认识, 懂得统计是从事任何活动都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这样一种意识后就会提高对统计数字的敏感性, 能从统计角度去认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 (2) 能从数量方面去认识和解释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3) 能够用统计思想指导单位或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6.其他辅助素质, 比如:熟悉统计软件的使用,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财经方面相关知识等。

二、统计素养缺乏的表现及原因

(一) 能自觉运用统计学方法的学生较少

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 无论是平时的课程论文还是毕业论文, 很少有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在统计学中所学的方法去分析自己要研究的问题。这反映了当前学生统计素养的缺乏。当然, 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统计数据获取难、平时缺乏写作训练、对毕业论文要求过低有关。

(二) 对统计课程的开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这主要体现在对统计学课时的不适当压缩。目前很多学校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定为60学时左右, 其中有几个学时上机实验。实际上, 统计学是两门课, 一门是统计学理论课, 一门是统计软件的操作实验课, 60学时显然不能完成这样繁重的任务, 从而统计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统计软件的操作、统计方法在本专业中的运用也无从谈起, 统计学教学体现不出有用性和重要性, 学生对学习统计学没有兴趣, 统计学成绩不及格率呈直线上升。

(三) 学生缺乏统计实践锻炼的机会

从目前情况来看, 本科生能够与教师合作做课题的机会很少, 当然也就很少有机会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去亲身经历问卷设计、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统计数据分析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四) 乱用、滥用统计数据和统计方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统计方法就是为了应用, 但在应用统计方法分析统计数据时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统计学专业知识和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和原则, 这样才能避免滥用和误用, 不致因引用偏差甚至错误的数据分析结论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但也有些人是为了用数据而用数据, 为了用方法而用方法, 因此, 乱用、滥用统计数据和统计方法的现象时有发生[2]。有的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搞一些复杂的统计公式符号故弄玄虚;有的偷换统计概念、扭曲统计数据含义;有的因数据分析结论与自己事先的设想结论或目前大家公认的结论不一致而篡改数据;有的不

三、提高本科生的统计素养, 培养应用型经管类人才

(一) 努力提高统计学应用领域的知名度, 培育统计需求

通过对统计学利用领域进行大力宣传以及任课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程论文写作中使用统计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学不仅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医学、生物学、保健、生态学、测量与评估等学科有着广泛的运用, 而且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学生只有认识到统计学的重要性, 才会激发学习统计学的热情。同时,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政府统计部门提供的各类统计信息, 尤其是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的统计信息, 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时时处于统计信息环境之中, 使他们离不开统计, 依赖于统计, 这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学习统计、运用统计的热情和积极性, 从而为提高学生统计素养营造良好氛围。

(二) 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数量性思维。数量性思维就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通过数量来认识客观事物的思想, 也就是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一是懂得数量的类型与含义;二是懂得运用数量说明问题;三是懂得对数量进行分析。数量性思维的目的并不是数量本身, 而是帮助管理者提高认识能力。 (2) 调查性思维。调查性思维并不是要求管理者凡事都自己去调查, 而是指要深刻理解调查的重要性并清楚知道想要调查什么, 懂得调查的一些基本常识, 懂得多渠道搜集信息, 舍得在调查上投入, 能够组织安排有关人员负责与调查有关的工作, 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帮助开展调查工作。 (3) 推断性思维。统计推断有两种类型:一是根据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获得的部分数量信息得出关于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即由部分推断整体;二是根据事物过去发展的数量信息来分析和研究其规律, 并据以对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的结果作出定量的预测, 要求学生具备推断性思维, 善于利用有限的统计信息, 通过科学的统计推断来洞察全局, 预见未来, 始终把握事物发展的主动权和优先权[3]。

(三) 以统计软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统计学是一门从数据中发掘有价值信息的学科, 统计软件的引入可以使复杂数据的统计处理简单化、高效化, 使统计数据处理、显示、分析和推断变得快速而简单, 从而使统计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 也可以使学生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 提高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 Excel或SPSS较适合作为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的辅助手段, 这样就将现代化的计算和分析工具与传统统计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将统计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分析结合起来了。弥补。选修课的内容可以包括:生活中的统计学;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获取样本、如何分析数据、如何提炼结果、如何展示成果;常用统计软件介绍;统计案例分析等内容。案例的选择应尽可能与本专业相关, 体现统计学与本专业的结合, 使学生明白统计理论和方法如何在本专业领域应用。

(五) 正确使用统计方法

首先, 不能过分夸大统计的功能。不能认为任何定量研究问题都可以用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上, 统计方法可以帮助其他学科探索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而对这种规律性的解释并进而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 只能由各学科自己来完成, 也就是说, 统计分析结果只反映从观察和试验资料来看事情是怎样的, 而不能说明为什么会这样。另外, 通过统计方法途径作出的选择也不是完全可靠的判断, 而只是具有一定的概率保证。

其次, 要防止统计方法滥用、误用。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 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 明明简单的统计方法就可以很好解决的问题却非要用公式模型来完成, 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 滥用、乱用、错用公式模型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 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当然, 这并不否认有些问题必须要用复杂的方法来解决。很多统计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 在使用这些方法之前, 不能不弄清适用条件就加以运用。

(六) 加强统计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

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决定了学习该门课必须加强实践操作。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学会用统计手段去设计、搜集、整理本专业的数据, 用所学的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的统计素养得到提高。实践项目应当是真正的实际问题研究, 而不是假设出来的, 比如, 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调查、在校本科生手机普及情况调查、图书馆利用状况调查、逃课问题调查等都是较好的选题, 并且大多数项目适宜直接在校内收集资料, 然后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直至得出结论。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 如到大型调查公司参与一些更大规模的调查项目, 也可以安排学生全过程参与一些教师课题的研究,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统计方法在实践中究竟是怎么用的。然而, 许多学校经管类非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没有设统计学实践教学环节, 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摘要: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统计素养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在介绍统计素养的基本内涵以及提高统计素养意义的基础上, 分析了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统计素养缺乏的原因:能自觉运用统计学方法的学生较少、对统计课程的开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缺乏统计实践锻炼机会等, 最后提出以统计软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正确地使用统计方法等建议。

关键词:统计素养,应用型经管类,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继云.如何提高非统计专业本科生的统计素养[J].统计教育, 2007, (12) .

[2]李金昌.论统计素养[J].浙江统计, 2006, (1) .

8.人才统计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应用统计学 人才培养方案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11年3月22日将作为二级学科统计学提升为“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1]。新的专业目录分类将分散在各个学科下面的统计学集中起来,将统计学作为一级学科,而数理统计、社会经济统计、生物卫生统计、金融统计、应用统计等作为二级学科进行建设[2]。此改革之后,各高校纷纷开设和发展统计专业,许多地方性二本院校也卷入了这股浪潮之中。

据我们对近两年的应用统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看,统计专业的应用主要面向中大型城市的中大型企业,当地区域和地方企业对统计专业人才需求甚少,或者说当地区域和地方企业对统计人才的运用仅仅是初步的、最基本的,也就说统计人员在当地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上的作用未发挥出来,然而中大型企业对统计人才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又达不到,继而形成了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一旦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必将影响学生的就业情况,从而影响学校的招生和发展[3]。

那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既突出应用又着眼点区域经济或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继而实现地方院校和中心城市重点高校的错位发展,保证人才的出口和入口,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结合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统计专业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一、地方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

(一)口径窄。主要指培养的学生就业口径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的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但近几年,随着统计的发展,统计学的应用已不再单一地面向机关事业单位,来自企业的统计专业人才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一些新型行业部门给统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尤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专业人才越来越多地被需求和重视。我们急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二)单一化。指课程设置单一和考核方式单一。课程设置单一主要指专业拓展课程方向单一。统计是一门工具,服务于各行各业,统计的应用必定要求了解一定领域的知识背景。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基本上是不管什么课程统一闭卷考核,导致学生考前一个个死记硬背,把统计学当成纯文科来学。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考前压力,而且根本实现不了课程教学目标。

(三)理论型。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现有的统计师资队伍和实验室条件限制,人才培养依然是注重理论,忽略实践。一来,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地方高校师资队伍本就比不上中心城市的高校,教师多缺乏实践技能,又由于地方高校经费紧张,教师的进一步进修和提高受到限制。二来,地方高校的经费紧张必然导致实践教学条件的匮乏。基于以上,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难免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四)知识陈旧。近几年随着统计专业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时代和数据科学的到来,市场对统计专业知识的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地方高校统计专业教师结构老化,学习和进修受到一定限制,统计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大多未能赶上市场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措施。

(一)明确培养目标。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教育实践活动才能走上正轨、稳步向前;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才能正确指导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学生的就业才有保障。

社会需求决定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继而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专业设置的基础。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为指导方针培养统计学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务必符合市场的需要,既要在某一方面具有宽厚的应用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各种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技术,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保证学生的就业。

(二)根据市场需求完善课程设置。统计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应用服务于各行各业。我们的课程设置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作为首要目标,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最终导向。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统计学专业人才时,可根据市场需求和统计专业的职业方向划分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方向课程,即专业拓展课的设置应该多元化。如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拓展课程:金融统计方向、社会统计方向、商务统计方向、管理统计方向等。金融统计方向可设置会计学、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货币银行学、保险理论与务实等课程,社会统计方向可设置统计案例分析、描述性统计等课程。

(三)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4]。应用统计学作为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务必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建设。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务必向实践教学倾斜,深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专业实践协同、课程实践教学与课外团学活动联动。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实践项目,确立实践课程,建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推进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精减验证性实践,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开发工学结合的项目实践。最终形成“四年满打算,四年不间断”梯度式逐渐提升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基础实践到提升实践再到关联课程综合实践,从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到社会调查再到校企合作的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另外,我们应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周开展各种学科竞赛、专业资格培训、创新创业训练、职场招聘模拟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和就业技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地域因素的限制,在引进人才方面本就具有一定劣势,因此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学校在待遇和福利上应该给予更多优惠政策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对在职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进修机会,并给予相应的经费补贴;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读硕、读博、学着访问;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既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校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接轨,又能帮助教师形成科研项目,实现生产、科研与教学一体化;引进企业中的优秀统计工作人员为兼职教师或是请他们做讲座。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主动更新知识和观念,由理论型教师向实践型教师转化,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注重互动教学、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曾五一,肖红叶,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4-6.

[2]罗良清、郭露.新专业目录下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3(5):29-32.

[3]祝长华.地方高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92-96.

9.人才统计分析报告 篇九

班级:调查时间:年月日

一、您的基本信息

性别:男

现任职务和岗位:

学历:

现岗位工作年限:

二、您所在单位的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外企□合资

□国企□民营

□其他

人员规模:

□50人以下□51-100人

□100-400人□400人以

经营规模(年产值):

□50万元以下□51-100万元

□101-500万元□500万元以上

企业主营业务方向:

业务主要面向行业:

现有会计人员:

现需要会计人员:

使用的会计软件:

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应掌握的知识

□政治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

□计算机知识□英语知识□统计知识□会计业务知识

□财务管理知识□市场营销、保险、证券基本原理 哪些知识更重要

□政治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

□计算机知识□英语知识

□统计知识□会计业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市场营销、保险、证券基本原理

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应具备的能力

□会计手工核算处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税务业务处理能力

□财务管理能力□审计能力

□社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择业创业的能力

哪些能力更重要

□会计手工核算处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税务业务处理能力

□财务管理能力□审计能力

□社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择业创业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几级

□一级□二级

□三级

英语应用能力

□很重要□重要

□不重要

高职应届毕业生欠缺的能力主要是

□会计手工核算处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税务业务处理能力

□财务管理能力□审计能力

□社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择业创业的能力

五、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应具备的素质

□理论政策水平□专业知识消化吸收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

□文化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职业道德与忠诚度□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心灵

□心理调适能力□公关能力

□潜在的领导能力

哪些素质更重要

□理论政策水平□专业知识消化吸收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

□文化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职业道德与忠诚度□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心灵

□心理调适能力□公关能力

□潜在的领导能力

培养学生需注重

□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培养

□专业理论知识灌输□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我院开设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体育、就业指导、经济数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应用、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原理、经济法、税法、管理学基础、基础会计、财务会计、非盈利组织单位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

您认为其主干课程是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税法

□会计电算化□审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管理会计□经济法您认为实用性强的课程

您认为还应增加的课程

您认为可以不开设的课程

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哪些较重要

□认识实习

□财务会计实训

□会计综合实训

□毕业论文

高职会计专业是否有开办的必要

□是

七、高职会计专业市场需求信息

以往招聘毕业生的学历层次结构(%)

研究生:

大专:

以往招聘的毕业生工作稳定情况

□多数能长期在本单位工作且工作安心

□不足半数能长期在本单位工作且工作安心

□只有少数能安心工作

□只有极少数能安心工作

公司以往招聘途径

□网络招聘

□人才交流会

□ 其他

是否与高职院校合作

□是

八、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信息

如有合作,其合作方式是

□学校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

□学校承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

□企业接收学生实习

□企业接收毕业生就业

□学校聘请企业专家为实践指导教师

□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如有合作,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美丽家园实施方案下一篇:关于生活感言的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