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工作总结钟姣

2024-09-11

语言文字工作总结钟姣(共7篇)

1.语言文字工作总结钟姣 篇一

(一) 加强语言文字组织管理工作, 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进程

1. 健全语言文字领导机构, 打造语言文字工作网络。

学校应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范围。学校领导要坚持讲普通话、用规范字, 起到表率作用。学校应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 并配备足额教师和学生推普员, 各科组、任课教师积极配合语言文字领导小组工作, 使语言文字工作逐层深入、有序开展, 要让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学校各个部门的各个工作环节———工作会议、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团队活动、校园广播、外出交流等, 确保推普工作能长期坚持, 收到实效。

2. 建立健全推普制度, 明确工作职能。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需要制度的指引和督促。学校在学生常规管理制度中、学生评优工作中、在教职员工考核制度及教职工评选先进等各项制度中都注重语言文字工作的制度化落实。学校应结合国家相关语言文字工作法规和本校实际, 制定相关推普制度, 包括管理制度、工作制度、表彰制度等。学校要从制度上进行规范, 从具体工作上进行督促, 提升师生自觉规范用语用字的意识, 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水平。

3. 制定推普工作计划和方案, 统筹安排相关工作。

为提高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应认真制定语言文字工作总体规划, 在每学期初根据上级文件指导精神和学校实际, 制定学期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和推普宣传周活动计划等并付诸实施, 在计划和方案中呈现出学校语言文字建设工作相关活动安排和考核标准要求, 并在期中进行自查整改, 及时调整计划内容,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另外, 学校在期末及时总结计划实施情况, 查找存在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4. 收集推普相关资料, 建立工作档案。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应有较详细的记录, 有关文件、资料应及时装订成册, 收集归档, 并建立语言文字工作电子档案, 收集整理语言文字工作相关影像资料、文字资料以及相关教材、教案、学生作业纸、活动图片等。

(二) 加大语言文字宣传工作力度, 营造推普良好舆论氛围

1. 丰富宣传途径, 营造良好推普氛围。

良好的推普氛围, 对于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积极探索语言文字工作宣传途径, 不断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力度, 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学校不仅要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站、标牌、橱窗、宣传栏、张贴物、公告、校报以及各种宣传资料宣传规范用语用字的重要性, 还要充分结合班级文化建设, 将推普深入到每个班级, 提高学生自觉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意识和水平。

2. 以推普周为契机, 有效组织开展各项推普活动。

学校应充分挖掘推普周在学校推普活动中的巨大潜力, 将学校推普工作和全国性的推普活动融在一起, 以语文组教师为主力, 开展语言文字宣传活动:可以在周一的升旗仪式由校领导和相关教师作语言文字规范运用的专题讲话动员, 让学生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各个年级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具体工作, 如墙报评比、朗诵比赛、主题演讲比赛、古诗词鉴赏课件评比等。另外, 学校还可以在推普周组织学生走向街头社区, 查找商标广告牌不规范用字、向行人散发推普宣传单等, 进一步宣传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意义和作用。

(三) 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水平

1. 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说好普通话, 用好规范字, 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科教学都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规范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课堂中师生交流使用普通话, 语言力求清晰明了, 板书工整有条理, 不写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要求用语用字规范化。学校还应定期对教学活动进行检查, 开展学生作业、作文用语规范性检查, 发现在课堂不能很好使用普通话的师生, 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与此同时, 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寻找适宜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新举措。

2. 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和录用的内容和条件。

教师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学校应把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录用和上岗的条件, 并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还应加大对教师进行普通话训练的工作力度, 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 另外, 要充分发挥教师推普员的作用, 推动校园语言文字工作的检查督导工作。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扩大推普范围。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活跃师生文化生活, 还是增强师生推普意识, 调动师生推普积极性, 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例如, 开设推普讲座, 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 自编舞台剧, 组织“啄木鸟”行动、社区服务活动等, 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真正落实到各个方面, 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

2.搞好语言文字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篇二

语言文字工作 素质教育 校园语言环境

笔者曾与朋友讨论什么是素质教育,有朋友认为,让孩子多学一门才艺,如绘画、舞蹈、钢琴、演讲等就是素质教育。事实上并非如此。

一、何为素质教育

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以下表述是比较有影响的:“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相对立的,‘应试教育’则是以考试为手段、以把少数人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惟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

但是,如果仅仅将“应试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对立面,那么就大大地窄化和浅化了素质教育的意旨和内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根本,就在于通过教育活动,主动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充满自信,注重培养孩子有强烈的“亲社会行为”,善于合作,充满爱心。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语言文字工作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语言文字是素质教育最基础的基础

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有赖于语言传播,高尚的情操,圣洁的灵魂也需要语言表达,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语言文字都不会读,不会写,没有一定的驾驭能力,那么,他又怎么可能有能力去学习别的知识呢?也不可能更有效的表达自己,去与别人沟通。

2.语言文字规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普通话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歌一样,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做好语言文字教育工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民族文化先进性的体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程度是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搞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加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语言文字规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有力措施。

三、通过语言文字工作促进素质教育的途径

1.创设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在校园内大力营造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氛围。将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与学校的文化建设统一起来,让师生通过校园中的规范用语、用字来充分感受汉语言文化的丰富,获得审美愉悦,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断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丰富精神文化的内涵。

2.语言文字工作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

教师不仅要将普通话作为职业语言,在课堂上使用,而且要成为生活语言、家庭语言。教师在平时的备课板书中一定要使用规范字,可以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案、批改学生作业情况都成为考核教师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学生也是如此,让班干部起带头作用,不仅自己带头每时每刻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而且也随时监督同学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组织各项活动,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水平

(1)在教职工中间组织书法比赛,各类朗诵、读书演讲、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学校充发掘语文教师和部分中青年教师的语言文字优势,从中选出部分教师,发挥他们的推普骨干作用,推动校园语言文字工作的检查督导工作。开设有关语言文字的知识讲座,不定期对全校大部分教师进行培训,或举办类似沙龙似的活动,负责全校师生语言文字宣传教育,针对师生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进行技术咨询指导,从而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活动。

(2)精心策化、认真组织,在同学中组织古诗文背诵,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电脑小报及网页制作比赛等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高年级同学,鼓励他们养成写日记和写网络博客的习惯,随时记录自己的点滴。一方面,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因为如果他们的汉语拼音不规范,在电脑上打出来的字就不准确;另一方面,培养他们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由此来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同时,也让广大师生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3)老师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与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美读,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文欣赏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文字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让学生“感其神,悟其髓。”叶圣陶说过:“令学生吟咏,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是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背过,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

(4)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如《小学生最喜爱的100个故事》《人生启示》等虽然简短,但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可以选出其中的精彩故事或片段来分析,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得到教益,懂得与人为善、清白做人的道理,从而促进良好品质的形成。

3.语言文字工作总结钟姣 篇三

一我国语言文字工作主要任务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语言文字工作主要任务经历过三次重要变迁。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制定了积极而稳步地进行文字改革的方针,确定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项任务。第二次是1985年12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将语言文字工作主要任务确定为: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第三次是1997年12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的语言文字工作四项任务: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大力推广普通话;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努力推进全社会用字规范化;加大中文信息处理的宏观管理力度,逐步实现中文信息技术产品的优化统一;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扩大使用范围。

应当说,三个时期语言文字工作主要任务都符合当时时代的特点,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因此,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国家语委根据新时期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目标和“建设、推广、监管、服务”四大任务(赵沁平,2007)。在建设方面,既要做好语言文字资料库、信息化等资源建设,也要重视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机构、队伍和法制、规范标准建设;在推广方面,要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成员牢固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切实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和水平;在监管方面,要针对党政机关、新闻媒体、教育机构和公共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应用不规范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和研究,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同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在服务方面,要组织协调、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语言文字方面的咨询、培训等相关服务。

但是,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尚未写进国家语委的相关文件中,没有明确完成任务的手段和措施,也就是说,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在认识上尚未统一。

二关于语言文字未来发展的预测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沟通工具,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同样,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影响语言文字的发展。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突出表现为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些都将对语言文字当前及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工业化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当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1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50年则将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人员流动的增加,以及信息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进一步普及的客观需求,各种人群尤其进城务工人员有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客观和内在需求。美国学者乔纳森·普尔(2001)研究发现:“语言的统一性是经济发展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是语言统一性的充分的但不是必要的条件。没有(或甚至有)语言的同化,经济增长可能不会发生,但是如果经济增长确实发生了,那么语言的统一(首先是通过语言的学习,然后是通过语言转用)也将接踵而至。”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强势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普及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这是语言文字主体性的表现。同时,方言可能出现变异和融合,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可能分化,网络语言、外语字母词等受到部分人群尤其年轻人的热捧。语言文字仍将呈现多样性。语言文字工作应顺应趋势,强化主体性,尤其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规范及应用水平还远远不够,应坚持主体性地位不动摇。同时,应强调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多样性,坚持主体性和多样性的统一,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规范和引导网络语言、外语字母词等。

(二)随着国际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外语、网络语言以及方言等对通用语言文字的冲击不可避免。这种冲击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尽管通用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冲击并不可怕,但不可放任自流,管理和引导是必要的。管理和引导的重点是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管理和引导中要注意处理好与人的价值多元化、语言文字实际应用的多样性的矛盾。有专家指出,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矛盾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技术规范的统一性与语言文字实际应用情况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韩清林,2009)。因此,语言文字工作应坚持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不动摇,同时,要考虑不同阶层人员和各类群体的需要,考虑语言文字应用的实际情况和复杂性,考虑语言感情,避免语言冲突。

(三)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技术之一,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化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突出体现。一方面,信息化对语言文字自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语言文字信息化处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孕育新的突破,甚至可能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中国技术前瞻报告》中指出,未来10年我国最有可能的科技突破集中在10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已纷纷开始着力研究语言文字信息化处理技术,其中,国内很多优秀信息技术企业成就于中文信息化处理技术,并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另一方面,信息化加速了各语言间的竞争,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各语言的地位差异在信息化时代有扩大趋势———“国盛语愈强,国衰语愈弱”。因此,各国纷纷加强本国语言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设,为本国语言在虚拟信息世界谋求话语权。传统语言文字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如何“结合教育、结合文化”上。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新时期必须思考语言文字工作在“结合信息化”中的定位、目标和措施,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

(四)国际化发展的同时,民族化也在蓬勃发展。发展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世界性的文化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是避免被国际化浪潮所冲垮或被民族化锁国所误导的根本。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基础,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没有时代性就很难为大众所接受。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和国际化的发展,随着我国网民人数的快速增长,“汉语热”将持续,国际汉语教育、中文网络将得到大力发展。语言文字工作应适应新形势,借助“汉语热”、中文网络大发展、网民人数快速增长的时机,借势借力,相得益彰。

(五)没有母语的训练,一个人是不能实现素质的提高的。爱因斯坦如果不是用母语———德语来思考,是达不到他的高度的。一个不重视母语教育、母语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国家,不可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也成就不了文化的辉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国民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语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客观及内在需求,同时,具备双语能力甚至多语能力成为人才发展趋势。语言文字工作应该为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供服务。

三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主要任务的思考

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必须围绕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必须适应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必须尊重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符合语言文字发展趋势。根据这些要求和语言文字工作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当前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应该在“建设、推广、监管、服务”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具体可调整为四大项:推广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监管社会语言文字生活,发展语言文化,服务国家建设,可简约概括为“推广、监管、发展、服务”。主要变化之处为“发展”取代了“建设”。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发展语言文化是必然选择,而四大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建设”,“建设”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因此,未将“建设”作为一项任务。

下面分别对四大任务的必要性、相关基础工作、完成任务的措施进行阐述。

(一)推广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推广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历史文化认同传承,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民的权利,事关人们的学习、生活、就业和发展。当前,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率、应用的规范性和应用水平还不够,应力争2020年在城镇普及、农村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推广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需要夯实有关基础工作,具体如下:

1.制定和完善有关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推广。

2.针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有关规范标准,加大规范标准宣传力度,提高应用水平。

3.根据新形势,从系统工程角度制定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方略,大力提高推广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力度和效果。

推广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点仍为各级各类学校、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领域,尤其要加强农村学校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和党政机关推广及普及工作。

要继续完善推广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手段,具体包括:

1.宣传仍是重要手段。要制定推广及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战略,将一般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将“推普周”办成语言文字工作者及爱好者的节日,办成国民学习和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节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完善宣传手段,尤其要加强网络宣传,要重视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工作。

2.加大示范作用。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领域开展示范活动,加强示范校(单位)的建设、表彰和巩固活动。

3.建立、健全和贯彻有关行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坚持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将普通话的等级要求作为公务员、演员、导游、讲解员等录用、上岗、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将汉字应用能力作为编辑、记者等的资格认定条件;新闻发言人必须将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

(二)监管社会语言生活

当今我国社会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丰富多彩,但社会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甚至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安全。各级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有责任全面准确把握社会语言生活动态,加强对社会语言生活的监管和引导,促进语言生活健康、和谐发展,努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监管社会语言生活需要夯实有关基础工作:

1.建立语言生活监测平台,全面准确把握社会语言生活动态。

2.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尤其要制定和完善外语、网络语言、广告语言等使用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监管。

3.制定和完善有关规范标准,加强规范标准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对社会语言生活的监管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1.社会语言文字使用。如新闻媒体和汉语文出版用语用字,公共场所、广告、招牌、产品说明书等用语用字。要把城市尤其国际大都市语言生活作为重点监管和指导对象。

2.语言文字舆情。透过语言舆情了解语言生活,透过语言生活制定、完善有关语言政策。

3.面向人们日常生活的应用系统(如出版、银行、民航、邮局等服务行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保证人们便捷、安全地使用。

加强社会语言生活监管的主要手段有:

1.规划。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相关行业工作规划中,尤其各级各类学校、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和出版机构、公共服务四大领域,必须将语言文字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加强本行业领域语言生活的指导和引导。

2.评估。开展城市语言生活状况评估,将其纳入文明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评估指标体系。鼓励社会机构对各行业语言文字社会生活状况进行评估或评价。

3.示范。在上述四大领域开展和谐语言生活示范活动,在城市开展示范社区、示范街等活动。

4.认证。对面向人们日常生活的应用系统(如出版、银行、民航、邮局等服务行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符合性认证。

(三)发展语言文化

语言文字既是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汉字是世界古老文字中唯一沿用至今的文字,它不仅是华人的骄傲,更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化资产之一,提升文化软实力,不能忽略和忽视语言文化。特别是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并具有普适价值的语言文化,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一项重要工作。

发展语言文化需要夯实有关基础工作,具体包括:

1.建设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和监测平台,及时掌握语言发展变化情况。

2.系统梳理汉语汉字和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历史,建设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库,建设各民族经典文库和经典资源库,建设“中华诵·经典诵吟写讲”基础资源库,构建网上中华语言文字博物馆。

3.建立国际汉语教育规范标准体系。

发展语言文化的重点是构建公共语言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语言文化服务网络(如语言文字博物馆、语言文字网站、语言文字系列出版物)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开展“中华诵”“推普周”等系列活动,使之成为语言文化的精品工程,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成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国民语言文字素质的重要平台,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普及活动;加强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开发和利用;开展国际汉语教育等。

发展中国特色语言文化要特别注意在“资源”“民间”“向往”上下功夫(小丁,2009),要建设语言文字品牌资源,要特别注意鼓励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吸纳民间资本和力量,要建立中华语言文字的吸引力。

发展语言文化的主要手段为:

1.开展语言文化宣传普及活动,如中华民族经典诵写讲系列活动、“推普周”活动等。

2.与信息技术结合,开发丰富多彩的语言信息技术产品。

3.充分发挥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传播作用。

(四)服务国家建设

语言文字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自觉地融入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要服务于国家战略,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语言文字工作服务的领域非常多,当前应重点服务于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要为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供咨询、服务,要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攻关,促进语言产业发展,通过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服务国家安全稳定。

语言文字工作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为:

1.规范标准建设。建立国民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及测试方法,配合有关行业建立相关职业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及双语、多语能力评价标准及评测方法,完善语言文字信息技术标准,并组织开展相关标准的培训和咨询。

2.语言职业发展。会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设立语言职业,确定相关执业任职资质,开展执业资质认证,促进语言职业发展,促进社会就业。

3.语言信息技术攻关。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语言文字专家与信息技术等方面专家开展语言信息技术攻关,全面提升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水平,促进语言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中国技术前瞻报告[R].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8.

[2]韩清林.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战略的若干基本问题[R].2009.

[3]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新时期语言文字法规政策文件汇编[Z].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4]乔纳森.普尔.国家发展与语言多样性[A].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5]小丁.中国特色软实力[Z].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46163,2009.

[6]赵沁平.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J].语言文字.2007,(2).

4.语言文字工作总结钟姣 篇四

为更好谋划“十三五”语言文字工作,发挥语言文字工作服务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作用,11月30日至12月4日,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带领部分省直单位、高校分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赴上海市和湖南省考察学习语言文字工作。

在上海市,考察组一行先后到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教育考试院、教育评估院,通过听介绍、看现场、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了上海市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法制建设、监督监测、联合执法、中华经典诵读、高校评估、有声资源数据库建设、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等的经验做法,还实地考察了上海市部分区域社会用字管理情况。在湖南省,考察组实地考察了湖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与湖南省语委部分成员单位进行了交流座谈,着重了解了湖南省开展语言文字开展法制建设和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经验做法。

王创在考察学习时指出,上海市和湖南省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他强调,广东省要科学规划“十三五”语言文字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设计。一是要贯穿“一条主线”,语言文字工作的科学定位是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要以服务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线。二是要抓好“两个支撑”:立法支撑,启动语言文字立法工作,将语言文字规章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机构支撑,成立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全省语言文字工作力量。三是明确三个重点: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启动“语保”工程,科学保护地方语言与文化;开展高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将语言文字工作与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有机结合。四是做好四个保障:经费保障,不断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经費投入;科研保障,启动省级语言文字科研工作;队伍保障,不断壮大语言文字工作专家队伍;督导保障,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供稿)

5.班主任语言工作的魅力 篇五

关键词:语言;交际工具;班主任;工作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际中使用最普遍的工具,无论是无声语言,还是有声语言,在使用中都会焕发出不同的人格魅力。人们赞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面对的不是钢筋水泥,建造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一颗颗稚嫩的心。教师手中的工具不是圆规、尺子,不是图纸、电脑,而是活生生的语言。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

一、严于律己,自我完善

如果说课堂是一辆前进的火车车头,那么,班主任的舌尖便是点火器。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尽量锤炼自己的语言,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曾在一次大型教学比武课上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位教师在教完《圆明园的毁灭》后让学生自由提问,一个学生质疑,他认为书上所说的八国联军入侵年限与场景与他从网上所查有所出入。这位资深的执教者无视学生等待的眼神,不客气地说:“这没什么好讨论的,肯定书上说了算,网上的东西不可信。”这名学生惊呆了,默默地坐下,接下去的提问不了了之,场面有些冷,原本不错的一堂课就这样草草收场了。同样的课,同样的问题,在另一个年轻教师那儿却被处理得非常完善,他说:“是吗?那课后我得好好查查。嗯,你课前预习得很认真,还会上网查资料,真好!”然后他又将这个问题布置给全班同学一起回去查,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后面听课者都为他的机智与敬业所折服。可想而知,接下去的自由提问活泼、多样,为这堂课的成功画下了点睛之笔。

二、尊重学生,讲究方法

学生是人,是有着七情六欲的鲜活的个体。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收放自如。所以,作为班主任——学生思想的教育者与塑造者,与学生谈心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项工作也对教育者的语言是否准确,是否具有说服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反复法

做小学生的思想工作很难,一个问题有时反复了好几遍,学生还是记不住,常常再犯,不做到不厌其烦都不行。这时,耐心与爱心尤其重要,千万别骂学生“老顽固”“朽木难雕”“屡教不改”之类的话。要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应与学生多谈心,多鼓励,在鼓励中批评他,在批评中教育他。如果谈一次话能解决一个小问题,那么在多次的反复谈话中就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反复中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2.缓冲法

有时遇到问题,不能靠班主任的权威强加于人,而是作适当的让步,说一些诸如“我能理解你当时的心情”“你会那样做,也有你的道理”之类的话,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通情达理的老师,一个能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的朋友,学生就会尊重你,就会很乐意与你沟通。这一点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说,尤其重要。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也曾碰到过这样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故意叫老师的名字,老师批评他,他就在地上打滚,嚎叫,甚至喊“救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有的还跟着起哄,全班乱成了一锅粥,老师喊了这个逃了那个,最后都气哭了。班长叫来了班主任,其他人都自动回到座位。班主任心平气和地拉起还赖在地上的那个同学,拍掉他身上的土说:“没事,他今天心情不好,有点过火了,大家先继续上课。”在老师的宿舍,班主任让他坐下后,又端来一杯水给他喝,然后才问:“你平时都那么聪明,有时课后爱搞个恶作剧什么的逗同学笑,但都没有违纪,老师也很欣赏你的滑稽。”那个同学有点受宠若惊地抬头看着班主任:“我……你都知道啊?”班主任半开玩笑半威严地说:“哈,我有一双火眼金睛嘛……但你刚才把这闹剧带到课堂,这唱的是哪出呢?”学生低下头,眼泪就掉下来,愤愤而又委屈地说:“我都六年级了,她老为丁点事不问青红皂白地当众呵斥我、损我,我也要让她尝尝丢面子的滋味儿。”原来是不服老师的教育方式,找到根源,事情就好解决了……后来他在这样的急事缓办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当众认了错,写了保证。那个科任老师也为班主任的办事方式折服,还虚心向他请教呢。

3.委婉法

王希杰在《语言学百题》中指出,为了减少话语的刺激性,缓和说话的语气,使说话收到较好的效果,不直截了当道出本意,而是委婉曲折地把本意说出,这样的用语就是委婉语。简单来说,也可以叫暗示。这种方法有时可以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对高年级的、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尤为适用。

除上述之外,还有激励法和自责法都是作为班主任尊重学生的方法。

三、拥有爱心,乐于奉献

好的班主任就像孩子的妈妈。孩子的事情繁琐、细密,班主任要善于哄,善于周转。一个充满爱心的班主任,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才不会陷入职业倦怠中,甚至走入自己工作的瓶颈。在长期的基层教学中,才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语言工作能力。

总之,语言思想的直接现实,是班主任传递信息,影响感染学生并与之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一言以兴人,一言以丧人,驾驭好语言这门艺术,方可轻松驰骋于教书育人这个舞台上。

参考文献:

[1]马卡连柯.父母必读[M].耿济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2]王希杰.语言学百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01.

[3]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05.

6.语言文字工作总结钟姣 篇六

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在公文写作语言文字的表达要求方面体现了规范性和科学性

1.把公文处理的“要求”上升为“原则”表述,更强调突出了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第一章“总则”中关于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要求的原文件的表述为:

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按照行文机关要求和公文处理规定进行的原则,做到准确、及时、安全、保密。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一章第四条)

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一章第四条)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将原文件中的第四条表述,在不改变义项的情况下,做了文字移位和整合编排的处理,变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的第五条,即: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修订去掉了“及时”,把“做到……”的要求性文字合并入基本原则,把原来的长短结构(实事求是、精简……)变为四个四字短语(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显得更精练、规整了。

这“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16字公文处理原则中,其中“准确、规范、精简”6个字主要是针对公文语言所作的规定,因而这6个字也是公文语言文字规范的基本原则。

2.“公文格式”中增加了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在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章“公文格式”中,完善了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使文件规定更具体、科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

第十一条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删除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在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并用汉字和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按其习惯书写、排版)”这一条款,新增的关于中外文字符、少数民族文字和计量单位、标点符号的使用要求。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国家现已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所以必须依规而行。而新增的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文,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体现了对少数民族文字使用权的尊重,同时又体现了国家推广汉语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的政策导向。

3.公文拟制中对语言文字表达的要求和审核重点概括精当,清晰明了。一个法规制定的科学与否,一是看其原则性规定是否把握得正确,另一是看其具体要求和重点是否有针对性,契合实际,方法上便于操作。《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在语言文字表达要求方面的规定比之前规定,既概括得当,重点突出,又简明扼要。试比较分析之。先看原文件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草拟公文应当做到:

(二)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五)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六)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七)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八)文内使用非规范化简称,应当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九)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第十六条起草公文应当做到:

(三)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表述准确。

(四)开门见山,文字精练,用语准确,篇幅简短,文风端正。

(五)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准确。公文中汉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符合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案,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符合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

(六)文种、格式使用正确。

第十八条公文校核的内容是:

(六)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和文字表述、密级、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是否准确、恰当,汉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的用法及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符合本条例的规定。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对语言文字表达要求的条款设立过于细实,结构层次的具体要求、数字使用的一般要求虽然列举了几种具体表达法,但难以穷尽,且每一具体表达法的要求与原则性规定(结构严谨、文字精炼、用语准确等)并列呈现,逻辑上层次区分不够清晰。

此外,《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第十六条和第十八条中对语言文字表述的要求有重叠之处,失之冗余。

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在“公文拟制”这部分,就语言文字表达分“公文起草”写作要求和“审核重点”两个层面进行表述:

第十九条公文起草应该做到:

(三)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

第二十条公文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

(四)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

第十九条之(三)中后三点“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属于公文写作的语言文字表达层面的总体要求,概括得十分精当。

第二十条从审核的角度具体列举了公文写作中在语言文字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的规范情形。同样十分得当,简明。

写作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而写作最重要的又是语言文字的组织和规范。所以作为公文处理的法规,对于公文的主体———文体写作的语言文字要求,必须规定得具体明了,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比之前的规定,在表述上做到了原则明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符合法条设置的技术要求。

二、新《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在公文写作语言文字的规范要求方面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的地方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尽管对公文写作语言文字的规范要求做了调整,更趋合理,但仍有值得完善的地方。我认为至少有下列两个方面可以斟酌商榷。

一是“规范化简称”表述可以更规范。在“第三章公文格式”的第九条之“(四)发文机关标志、(八)主送机关、(十一)发文机关署名、(十六)抄送机关”等多处对于机关名称的表述都使用了“可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另外还有涉及使用机关名称的地方,如“(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中未明确表示该“发文机关名称”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前后规定不统一。

在“第三章公文格式”的第九条之“(十三)印章”部分规定“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这与“(十一)发文机关署名”必须“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的规定不统一。一般印章都是刻印机关的全称,如果发文机关署名必须加盖印章,且与署名机关相符,该机关署名只能是全称而不能使用简称。

关于“简称”的表述,我认为可以集中在一处,建议在第九条最后增加一条:(十八)机关简称。机关名称除署名有特别规定外,可使用规范化简称。同一文件中使用简称前后必须一致。

二是增加“格调庄重,文风平实”的要求。一部规章的制定,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七条规定,其立项申请时必须说明“立法项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依据的方针政策和拟确立的主要制度”。作为规范机关公文处理的规章《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其立法意图自然也需包括确立主要制度和解决主要问题两个方面。尽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已经涵盖了主要制度的规范和主要问题的解决之内容,但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没有引起重视,那就是语体和文风问题,在该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没有涉及。

文风问题是近年来党政机关出现的一个重大问题。文风问题反映在公文写作中,其表现为:套话假话泛滥,语言空洞啰嗦,枯燥乏味,大白话多,缺乏雅洁感。这是公文处理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在公文写作中涉及修辞理念、语体把握、用词造句等诸多方面,最终表现为文风问题。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在条例中增加语体和文风方面的规定。建议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十九条之(三)款中加增。

第十九条“公文起草应当做到”之(三)原文为:“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增加“语体庄重,文风平实”的要求,并对词语顺序稍加调整,改为:“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内容简洁,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语体庄重,文风平实。”

摘要:《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修订,突出了语言文字规范要求,增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在“简称”的表述方面以及“语体”和“文风”的要求方面还有待于加强和完善。

关键词: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语言文字规范

参考文献

7.护理工作中的语言艺术 篇七

1护士的语言修养

护士的语言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护士良好的愿望, 美好的心灵, 热情的态度, 诚挚的关心, 都必须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作为媒介。

1.1 语言要求

护理用语一定要做到语言的规范性、情感性、保密性、逻辑性、艺术性、科学性, 并符合道德规范, 禁止使用指责、压制性、对患者有伤害性的语言。要求护士对患者要富有同情心, 语言要温和, 语速要缓慢, 并配合适当的手势和表情, 从而显示护士温文尔雅的风度, 切忌声调娇滴滴, 用语要恰当, 有一定的严肃性, 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是对医护人员在语言上最起码的要求。

1.2 积极性的语言可使病情好转

良好的语言能提高患者的积极情绪, 使体内各器官功能状态处于最佳协调状态, 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每天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就是护士, 对患者要多给予一些安慰和鼓励性语言, 和患者交谈时, 语言要诚恳, 态度要和气, 不管患者做任何检查和治疗都要向患者解释清楚, 并且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语言技巧[1]: (1) 新入院患者, 由于环境陌生, 再加上对疾病特有的恐惧和紧张心理, 使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和孤独感, 因此护士一定要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制度, 及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内容, 使患者尽快转换心态进入角色; (2) 慢性病和危重患者, 由于疾病原因引起身体和心理的痛苦, 使其情绪低落, 对治疗缺乏信心, 必须耐心地开导患者, 讲清忧思悲观, 情志内伤之弊。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常规和疾病恢复的过程规律, 使患者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稳定情绪; (3) 手术患者, 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容易产生紧张, 焦虑情绪, 所以对术前患者应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的相关知识, 术中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需求, 术后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 指导患者做一些利于康复的运动, 了解一些促进疾病恢复的常识, 取得患者的谅解和信任, 使病情尽快好转。

1.3 消极的语言可使病情加重

患者住院后, 由于环境的变化, 疾病的影响, 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变化, 性情变得脆弱, 对医护人员的语言尤其敏感, 因此, 消极的语言可以使患者情绪波动, 心情沉重, 精神颓废, 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 尤其是患癌症的患者更加忌讳消极性的语言。总之, 语言美能换来患者的最大信任, 能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来接受治疗。

2非语言护理沟通技巧[2]

2.1 定义

非语言沟通是以人体语言 (非语言行为) 作为载体, 即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

2.2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特点

2.2.1 多渠道:

非语言沟通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包括时间、身体、声音和环境进行传送和接收。

2.2.2 多面性:

指非语言性沟通可有多种目的, 如当护士向一位腹痛患者了解病情时, 可通过患者的痛苦面容来了解程度轻重;非语言沟通也可用来说明语言行为, 如患者用手势来形容其每餐用于酒杯的大小;非语言沟通也可用来管理护患之间相互作用的时间, 如护士匆匆看了一下手表, 这一非语言性的行为预示:护患间的谈话马上就要结束了。

2.2.3 真实性:

非语言行为是无意识的, 不象语言沟通中词语的选择是受意识控制的, 而是一个人真实感情的更准确的流露和表达。

2.2.4 文化的差异性:

非语言行为是具有地区和文化差异的。例如, 亲吻在西方国家中是一种普通的问候方式, 包括在同性朋友中, 但在中国, 这种行为通常是不被接受的, 因此不能用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解释另一种文化的人的非语言行为。

2.3 非语言沟通的类型

2.3.1 面部表情:

表情肌是面肌中最丰富的源泉, 面部表情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情绪状态, 也可以与实际情绪相矛盾, 同时也可以掩饰一种情绪。患者时常会观察护士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的疾病轻重程度, 因此, 护士应尽可能的控制一些会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非语言性表情, 如厌倦、敌意、不耐烦等。

2.3.2 眼神的传递:

目光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 表示尊重并愿意倾听对方的讲述。此外, 还可以通过目光的接触来判断患者的需求指数。目光接触的水平也影响沟通的效果, 最好护士坐在患者的对面保持和患者的眼睛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样既可以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 也流露出护患之间的平等关系。

2.3.3 触摸:

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可以交流关心、体贴、理解、安慰、支持等多种情感。触摸是受性别, 年龄和文化等因素制约的, 如对婴幼儿可以通过触摸来解除其皮肤饥饿感;对临终患者可以用温暖的触摸来传递护士的关心。总之, 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适当的触摸是非语言沟通中的一大要素。

2.3.4 护士的仪表与举止:

护士端庄稳重的仪表, 和蔼可亲的态度, 高雅大方训练有素的举止不仅构成护士的外表美, 而且能反映其内心境界与情趣, 如直立的身姿以及快速稳健的步态表示自信和健康;垂头弯腰, 缓慢托着脚步则表示情绪抑郁、失落。因此, 护士的外表会直接影响医患之间的交流。

综上所述,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来增加护患之间的有效性, 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护士要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广泛内容的措施和全方位的服务, 要会护病更会护人, 使护理程序成为患者一种美的享受, 用美好的语言和最佳的服务接待每个患者, 成为患者忠实可赖的朋友。

关键词:心理治疗,护理,沟通, 语言, 艺术

参考文献

[1]张惠娟.语言艺术对病人的心理影响[J].中华综合医学理论与临床, 2001, 1:66.

上一篇: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下一篇:8上物理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