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见习

2024-06-20

汉语言文学专业见习(精选8篇)

1.汉语言文学专业见习 篇一

大三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见习报告

大三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见习报告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大三下学期了,紧接着很快就要进入社会工作了,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在大学里学习到的都是理论知识,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都还只是纸上谈兵,对于真正如何上好一节课,还是有很多的迷茫和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一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很多都不了解,还有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很好的贯彻到教学环境中,所以通过这次的见习之旅,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的汲取知识的养分,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远走越宽。

一、见习目的

由于潮汕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对于教育方面的投资相对比较缺乏,以致于先进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而相对而言,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有足够的后备资金去引进优质的师资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深刻地贯彻在实践中。

此次去见习,我想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一线老师,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经验之谈和中肯的建议,能够接触到各种教学实际,对于即将步入大四的我们,我们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继续好好充实自己,找到自己很多问题的缺失,有一定的时间去补救,巩固和应用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理论知识,看看各位名师们是如何巧妙,如何智慧地去实施教学过程,从中汲取养分,在这个过程中,认真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教学呢,一句话:找出差距,继续修炼,铸造全新的自己。

二、见习概况

在2015年4月23日到25日,我们班27位同学,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去珠三角进行教育见习。

本次见习采用集体见习的方式,主要见习的学校有中学、一中,另外还有与一所大学的文学院的交流座谈会,在那里,我们受到了各位师兄师姐的热情款待,感受到了作为校友的骄傲,一代代校友薪火相传,我们得到了很多同门师兄师姐们的浓浓关爱。

三、见习内容

由于我们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我们更多的是寻找与名师交流的机会,观摩各位一线老师的课堂,参与到听课、评课和交流的过程中,特别是老师们的建议,都是十分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的。

在此次观摩之前,我们在学校也有进行小组的试讲,不过因为没有中学生作为我们实战的对象,所以对于现在的中学生的很多心理方面和学情分析上,都有很多了解的缺失,和我们想象中的中学生不一样,所以更要好好利用此次机会,去发现自己很多认识上的不足,更好的进行教学。

四、见习过程及体会

(一)、我们全班是在中午12点多到达的,接着就去一所中学的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去观摩学习。

此外,不得不说,我们真的很幸运,我们有机会在该中学语文学科广东省名师工作室见习,听了很多一线老师针对中考提出的各种复习教育,以及在一线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我们都收获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我们在中学听了两节课,第一堂课是:文学类复习专题之中间段落的作用;第二堂课是《格列佛游记》艺术手法之讽刺。现在我结合各位一线老师、评委、名师们的建议,说说我自己在该中学的收获。

1、这两节课都是中考复习的难点,都是名著复习课,所以他们的课堂都是扎实、朴实、真实的,没有什么花样,都是踏踏实实地在呈现出中考的备考的基本状态。、2、正如那个评委老师所说:“复习课,也是课,也是最难讲好的一个课时安排。”所以对于很多一线老师来说这是一块硬骨头,很难啃,不过仍然在坚持努力地探索中。

3、关于名著如何复习,很多专家、老师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

(1)、要有整体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许有时候切入点虽小,但是能够扩展开来,就具有以小见大的作用,真正让学生从教室里走进来和走出去都有不同的变化,不同的成长。

(2)、课时目标要更加明确简练,因为要在课堂开始之前,先告诉同学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在一节课开始之前,明确作为学生我需要学习什么,就更加有效率,更加的节约时间。

(3)文本意识,回到原文中去,教会学生们立足文本、读懂文本,自己真正全身心去领会其中的各种深刻含义,而不是由老师硬是给很多名著人物贴上很多标签性的文字,这样子,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4)规范意识,名著阅读是拉开水平,拉开学生差距的一部分,所以考生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答题技巧,比如分点学习,这对学生思维、思路的引领十分重要。

(5)每一个老师都对学生做出来的答案认真的评价,找出学生问题的所在,耐心地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找出问题,抓住一个点,把一个点打死、讲透。

(6)关于写字的问题,写字是语文老师要教育的一个方面,对于在中考中用笔问题、书写大小之类的问题,都应该予以关注。字写得好,分数肯定会比较高的,需要和学生们加以强调这一点。

(二)、第二天早上,我们就去另一所中学听课,一位安徽师大的名师上的是冰心的《观舞记》,从中我深刻作为一个老师的强大气场,要多看好书,厚实自己的文学底蕴,能够很好地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另一位老师上的也是中考复习课:伏笔和铺垫的区别和应用,这是一个非常难讲清楚的问题。

此外,我们的师兄,给我们讲了很多他自己对于语文教育的看法,还有很多一线优秀语文老师们的建议,我们都收获颇丰。

下面,我就结合师兄师姐们说的很多看法和建议,说说我自己的收获。

1、在珠三角地区,有两个先进的理念:分小组合作和不预习不上课。

在该中学,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分成4个学生一个小组,形成一个玫瑰型,一般是两个男生,两个女生,这样的搭配有利于学生各种思路的碰撞,学会团队合作。此外,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更要让学生有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很多时候,给学生这样一个锻炼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2、作为老师,要注重文学的积累,而且现在,小组合作是一种常态教学,所以要多点领会,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从中发现问题,派代表发言,老师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堂课结束之后,还要给去反思一下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如何,比如我怎么教,才能够让学生有更大的进步。

3、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做到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引领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进行有效地生成。

4、关于如何写教案,写有关于小组合作的教案,分为三个方面:课前预习案、课堂学习案、课后练习这三个方面。

5、多锻炼不同的课型。如记叙文、说明文怎么教,心里要有好几个套路,心中有谱,就能够比较从容淡定地处理好紧急情况。

6、老师说得少,学生讲得多,要以学生为主体,多让他们回答问题,精讲多练,如:老师15分钟、学生20分钟、老师总结10分钟,不过也要在不经意中展示你自己的教学才华。

(三)、那么作为一个新老师,如何比较快速地成长呢?

1、走出题海,跳出题海。

对于中考的试卷,我们要去做,要去练,要去反思,才能对于中考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于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提升。师兄就说,他曾经一个暑假做了一百套中考题,收获颇丰。

2、要自己进行小专题的研究,写小论文,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能够做出自己的成绩来,正所谓厚积薄发,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所以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去整理出自己对于一个小专题的教学方法,很多就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之谈。

3、读几本书,能够形成自己的综合实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如《语文教学80讲》、《文本细读》、《文本讲话》、《论教育》和钱穆的书,都是十分有价值的书籍。

真正做到能说、能写、能上课,才是真正的人才。

4、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要有意识地去积累这个资料库,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就有存货,就能够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了。

(四)、中学校长的分享:

1、做好一个语文老师,这是一种情怀。

2、讲究学导练一体化,要强化学生的训练方面的东西,只有练得多,并且加以反思,才能真的让学生有所收获。

3、先进理念的开发,高校课改,以后高中会有大学这样的选课;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了什么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没问题的就不讲了,节约时间的成本。

4、打造两支队伍,教师团队和学生团队。教师团队,负责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学生们就要进行德育量化。

5、要善于学习,去发达省份、重点中学和名师工作室等等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再把这些理论贯彻到实践中,才能有所进步。

(五)、4月24日下午,我们和一所大学的实验班的同学交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交到了很多好朋友,见识到了人文科学实验班的独特风采,而且对于他们开展的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活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晨跑,这是一个加强学生体魄的方式,我想最为重要的是那种每天坚持身体锻炼,注重身体健康的理念深入地贯彻到年轻人的血液里,从长远上看,对于我们的人生的各方面,是有很大裨益的。年轻的时候,更是应该多多锻炼,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

2、电影沙龙,这也是我最为感兴趣的一部分,他们每个星期五都一起欣赏一部经典的电影,接着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而且还是分各种系列,能够满足各种人群的需求,在这个层面上说,可以很好地拓宽视野,很多东西,如果加以谈论,就可以对一个问题能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真的好有意义。

3、大三的8个月的实习,还很巧妙地利用了寒暑假的时间,让学生在大三的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那么就还有时间可以补救,可以抓紧时间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一个有效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就业和未来的方向,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想法。对于实习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一门必修课,需要多好宝贵的时间加以训练。

4、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其实很多工作基本上都是重复的,那么我们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学会在常态中寻找新常态,特别是要处理好细节的问题,有时候一件小事就决定你的成败。

5、每一学期都要30篇的写作任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能写,会写,真的非常重要,要写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体悟,自己的想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6、泡图书馆,讲座,也是我们学习的好地方,只有真正静下心来,和智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对话,厚实自己的深厚底蕴,才能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加地有底气,更加地自信。

7、在大四的时候,能够去长崎国际大学交流学习,真的是非常好的走出国门的机会,能够更好的了解到日本的文化,我相信这个于他们而言,都是一场十分有价值的经历。只有把眼光放长远,海纳百川,才能有容乃大,开阔视野,有胸怀,有抱负。

(六)、总体的收获:

1、我们一定要学习珠三角地区的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犹如一缕徐徐吹来的春风,带给我心灵的滋养。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好多老师摒弃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思路,老师们利用丰富的经验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而且,分组学习,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一个先进理念。

老师们在教学课堂中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首先,进行座位的调整,一个学习小组4到5人围坐一圈,上课后组织教学。其次,通过学生自主看书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提醒学生该注意的问题,注重学生看书的效果,强调学生对重要信息提取。再次,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当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再进行解决。最后,对于重难点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谈论、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在过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树立。

这就是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应用,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2、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极具亲和力和气场,笑容可掬,普通话标准,要善于鼓励每一个学生。比如“我喜欢这个词,非常好”、“掌声鼓励一下,祝贺你”、“这说明你们记住了,了不起”,能适当的鼓励,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也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融入课堂,在适当的时候,抛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和思考。

3、经过这次见习,听了那么多一线老师的建议和经验,才更多的发现自己在实践方面的诸多不足,只有不断地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去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特别是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多磨课,什么样的文体类的课文都要去尝试,都要去经历,去反思,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系主任说希望我们卓师班的同学都能够成长为“品德高尚、学养深厚、理论创新、技能突出”的毕业生,要特别注重阅读和写作的培养,要做到,不管什么作品拿到手,都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读能力。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对此,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

在这次的见习中,特别感谢老师们的陪伴,正是出于对我们的殷切期盼,所以才有了这次的独特的见习之旅,都希望我们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能够有更多全新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每一天都进步一点点,就是一份十分伟大的力量,笨鸟先飞,总能找到自己想要走的路,只有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才能到达最先要去的地方。希望我们都不会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2.汉语言文学专业见习 篇二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现状

1. 教学限制性强, 应用性不够

我国汉语言专业历史久远, 早在“五四”时期就已经确定了其基本内涵, 而其专业课程系统却是在前苏联的影响下, 确立于20世纪中叶,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汉语言文学培育人才的方式是知识性的, 学习的仅仅是知识传播的衍生品, 却没有本质的能力。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 展示才华的唯一方式便是写作, 而写作能力却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占任何优势。除了写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可从事的工作还有诸如:秘书、行政管理、语文教育。新闻类等。但是, 这类型的工作都有其相对应的专门学科, 这自然又削弱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 从提高应用性出发, 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2. 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兴趣不足

在我国古代, 教学的主要科目就是文章, 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 可是现在, 我们考试不考八股文, 我们需要的是综合素质更高的人才。但是在传统语文课的教学中, 学校和教师恨不得沿用古时教学方法, 在教学行动之前制订教学计划, 必须完成不能更改。在教学过程中, 每天又制定相应的教案, 致使教师们以教案为中心, 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己任, 置学生于不顾。这是一种教学和课堂的独断专权, 迫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单一而无趣的教学方式只能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自然无法提高。

3. 老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 还有出口成章字字珠玑的文采。因为该专业特有的文化特征决定了教师人文素质对学生对课堂情感的影响。但是, 现实却是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按部就班, 语言魅力缺失, 常常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积极性不高, 思维也受到限制, 使学生对汉语言学习产生出一种乏味和厌烦的感觉,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 如果只具备文化底蕴却没有实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那么课堂就会变成一场精彩的演讲, 学生听得激情澎湃, 课后却没有收获现实的知识, 这显然也不符合当代教学的要求。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改革的途径

1. 以应用性为目标, 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 让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立足, 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 用就业的观点来指导教学改革, 结合该专业的就业方向, 对学生进行培养。突破专业限制, 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要认识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比较广, 但是每个专业都不精, 竞争力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 鉴于这个特点, 可以对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进行分流。按照学生自己的就业倾向, 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相关职业技能。比如想从事新闻学的学生, 可以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加上新闻学, 学习剪辑等知识;想从事行政管理的学生则可以选学公文写作、行政管理了等课程, 这样就打破了人文设定的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束缚, 更大限度地发挥其专业优势, 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从业能力。

2. 进行教学方式改革,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要引入“去中心”的现代平等教学理念,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构建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关系, 反对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教学控制, 制定学生、教师、课本三者相结合的教学计划, 这种教学计划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产生, 根据课堂现场表现进行随时调整, 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意外事件临时构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要倡导“对话教学”, 所谓对话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增加老师和学生的的互动, 促进师生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教学氛围, 也要求老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 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的老师, 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对我国汉语言文化深厚底蕴的把握, 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老师会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共鸣, 让学生对老师充满羡慕和敬意, 对中国文学充满向往和憧憬, 有了这种渴望, 学习有被动变成主动, 课堂效果自然会提高。其次, 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的老师, 除了具备人文素养以外还要有创新性和创造性, 只有有了足够的创新性, 才能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新的教育动态, 让理论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 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的道理, 依次来满足新时代教学的新要求。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专业之一, 是各类高校中设置时间最长的一门专业, 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但是由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知识性阶段, 缺乏应用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进行教育改革, 实现应用性教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继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现状,改革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 (11)

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篇三

一、引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一个专业,也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可以从事社会人文领域的很多工作。但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专业的细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开始倾斜。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本身原因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应用性的缺陷,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大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重纯文学,然而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内容偏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集中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度非常辉煌,学生能够拥有稳定的职业,一度拥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与专业自豪感,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失去了过去的专业优势。

再加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高校依然抱着传统优势专业意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找准定位,更没有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反差。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优势专业成为了劣势专业。

2.2教学内容重纯文学轻社会学

教学内容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因而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然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远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社会学科,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格格不入,脱离实际,只会做文字游戏。

教师所教、学生所学,都是闭门造车,对于热点的生活,广阔的实践,基本没有接触。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都陈旧落后,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把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综合应用型现代化人才上。当代社会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和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重应用,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另外随着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运用现代媒体,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有过硬的写、说能力,还懂得编辑与制作,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汉语言文学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厚基础、多方向、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

4.1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科研的能力,是一个应用型模块。主要开设语言教育提高系列课程,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发展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件制作、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材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现代职业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4.2提升课程

主要提升专业理论,训练科研能力,着眼于学生升造。可开设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逻辑学、汉语语法学史、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影视艺术欣赏、杂文创作艺术论、外国文学专题等类课程。

4.3应用行文课程

开设应用行文相关的理论、实务、实践系列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工作能力。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广告学、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学、办公室礼仪等课程。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5.1全程辅助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学一年级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理念,介绍就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四年规划。对二年级则进一步深化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夯实基础。大三这个年级阶段我们应注重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几种职业去向,是深造读研,当公务员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或是自己创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个别辅导等形式集中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到了大四进行考研与就业分流,对考研学生重点进行学科纵深教育,对准备就业学生重点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和参加专业技能实践。

5.2增加实践环节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各门课程都要围绕这一主旨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能力,以适应、胜任未来的工作。

从大三开始分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就业意向,在所开设的课程中添加实践内容。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落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公务员、教师方向的,其秘书学、行政管理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设置三分之一的实训课程,主讲教师一边讲理论,一边带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实习,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见习、实习让学生查找理论学生中的不足,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加以弥补。

依托实验室优势,强化学生办公、制作等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每一个实验中去。进一步强化学生办公技术和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

4.汉语言文学专业 篇四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人文学科基本素质,有较好的母语写作与表达能力、较强的古典文献阅读和欣赏能力、具有一定文艺理论素质和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发展和嬗变的历史知识。涵泳生命于传统道德,兼重知行合一与人格塑造。能在传媒、出版、教育、文艺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网络、广告及各类文化产业等行业从事相关的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系统学习汉语言文学及相关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修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通识素养,连通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有较强的人文精神与素养; 2.专业素质,获得扎实的文学理论功底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实践能力,拥有较强的行为活动能力,形成知行合一的行为风范;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文学

2.学科类:中国语言文学

四、主干学科 汉语言文学

五、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历代文论、比较文学。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55学分

八、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英语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较强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宽广的中西方文化知识背景及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能熟练地用英语在教育、经贸、农业科技、文化、旅游、涉外企业及外事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文化交流等项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接受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训练,掌握政治、经济、外交、国际贸易、社会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具有运用英语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和国际交流工作的业务水平。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与外事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3.掌握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5.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文学

2.学科类:外国语言文学

四、主干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五、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语言学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毕业最低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新闻学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较高的新闻职业道德素养、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和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和大众媒体传播的操作实务,适应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在新闻、出版、宣传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从事媒体记者、编辑、公关、文秘及各类商业性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宽广的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采、写、编、评、摄、录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及新闻传播的方式方法;了解国内外新闻传播工作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文学、历史、新闻、公共关系、广告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了解新闻的传播特色与采访制作;

3.具有扎实的新闻采写理论基础和制作能力;

4.掌握新闻学、公共关系学、广告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具有基本的英语技能;

6.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文学 2.学科类:新闻传播学

四、主干学科 文学与新闻学

五、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学、大众传播学、新闻摄影、新闻评论学、新闻编辑学、新闻伦理与法规。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舞蹈学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能在专业表演团体、学校、科研单位、演艺机构等从事中国舞、芭蕾舞、现代舞等舞蹈、舞剧表演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系统地掌握舞蹈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有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吧、各类舞蹈及舞剧作品的创作(二度创作)与艺术体现,以及具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舞蹈表演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舞蹈角色(人物)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3.具有舞蹈表演的基本能力和技术;

4.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舞蹈表演体系的前沿状况、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掌握舞蹈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艺术学 2.学科类:音乐与舞蹈学

四、主干学科 艺术学、舞蹈学

五、主要课程

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中国舞基本功训练、现代舞基本功训练、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外国民族民间舞蹈、舞蹈赏析、艺术概论、舞蹈概论、贵州少数民族舞蹈、中国舞蹈史、外国舞蹈史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广告、包装、形象、品牌策划、会展设计等领域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创作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注重对现代设计理念与设计技能的掌握,学习期间通过视觉传达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视觉传达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其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3.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5.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动态,能独立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创作实践。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艺术学 2.学科类:艺术学

四、主干学科 设计艺术学

五、主要课程

构成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图案鉴赏、形态创新、专业技法、专业设计、艺术设计理论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环境设计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环境景观规化、园林绿化、室内外装饰等领域从事环境设计创作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注重对现代设计理念与设计技能的掌握,学习期间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及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3.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5.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环境设计的发展动态,能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创作实践。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艺术学 2.学科类:艺术学

四、主干学科 设计艺术学

五、主要课程

构成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图案鉴赏、形态创新、专业技法、专业设计、艺术设计理论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绘画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备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所学艺术专业领域内从事艺术创作、艺术教育、推广和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美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期间通过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绘画技能和创作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较强的独立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3.掌握绘画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造型艺术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5.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关于绘画的发展动态,能独立进行艺术创作和相关研究。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教育部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类)1.学科门类:艺术学 2.学科类:艺术学

四、主干学科 美术学

五、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素描、色彩、油画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法学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能适应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及外事、外贸管理法律事务等工作要求,又能作为律师独立执业,或承担公证、金融、保险、外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事务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处理法律问题和法律事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知各种基本法律制度;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了解法学理论的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创新精神,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6.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

7.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8.鼓励和支持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法学 2.学科类:法学

四、主干学科 法学

五、主要课程

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总则、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 物权法。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

行政管理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系统培养掌握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以及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政治情况,能在各级政府机关、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宣传策划、人力资源管理和高级文秘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悉和掌握公共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度的公共服务精神和责任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公共管理者。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从事现代行政管理职业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行政管理学科发展方向,专业知识结构全面;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政策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熟知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等现代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组织、策划、沟通和执行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公共管理类

四、主干学科 公共管理

五、主要课程

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地方政府学、公共经济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管理以及市政学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公共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相应的经济学和法律知识,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能应用相关理论知识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并具有科研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环保、非营利组织营销部门,医药经济、健康管理、公共安全等公共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在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研究政府对公共事业的管理以及公共事业部门内部管理的规律与方法,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应用型专业。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现代管理科学、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公共事业或公用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我国公共事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制度; 3.具有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能力,通过相关大学生计算机知识考试,能够应用计算机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4.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数据的搜集和处理能力、统计分析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公共管理学 2.学科类:公共事业管理学

四、主干学科

政治学与公共事业管理学

五、主要课程

政治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管理信息系统、公共经济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经济学以及市政学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以及生产管理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设计和应用电子信息设备的基本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电子信息类

四、主干学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复变函数、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应用技术、EDA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原理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通信工程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科学素质,具备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络建设方面基础知识,能在信息通信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产品开发、生产及通信系统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信息理论及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系统原理、实现方法和工程实践应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想和逻辑思维训练,初步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的建设开发和调试运营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2.系统地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入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

3.了解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通信技术前沿动态; 4.具备利用中外文进行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及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电子信息类

四、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复变函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以及生产管理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设计和应用电子信息设备的基本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电子信息类

四、主干学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复变函数、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应用技术、EDA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原理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及开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从事计算机系统、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分析、开发、维护、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行业相关的法规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学习跟踪新技术的能力;

5.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得信息的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方法分析与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物联网工程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科学素质,具备较强理论基础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系统维护、应用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网络与通信等物联网工程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熟悉物联网体系结构,初步具备设计、研发和应用物联网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2.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相关的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网络与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熟悉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安全与传输等相关知识,初步具备物联网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能力;

4.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动态及行业标准、应用前景;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计算机类

四、主干学科

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物联网产业及技术导论、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金融学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以金融学专业为核心,以当代经济类相关知识为辅助的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达到金融学专业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资产保全和管理机构、房地产企业、评估类中介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以金融学专业知识为核心,以经济学、数学等课程为辅助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4.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经济学 2.学科类:应用经济学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金融学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财政学、市场营销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的理论分析以及实务操作能力,具有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开放化和信息高速化的商业环境下从事对外经济活动所必需的业务素质,能在进出口企业、驻外办事机构、涉外金融机构、三资企业、跨国企业等各种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以及政府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的实务、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对外贸易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和统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了解中国及国际相关商务法规和政策,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 4.了解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熟练掌握英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经济学 2.学科类:经济与贸易类

四、主干学科

西方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经济法。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工商管理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悉企业管理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惯例,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或管理培训、研究及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善于思考,有自信,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2.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和素质;

3.掌握运作管理、组织理论与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财政学、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4.具备实际运用管理技术的能力,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等;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6.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7.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8.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工商管理

四、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管理学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财务管理、战略管理、营运管理、管理沟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财务管理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理财、金融、会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系统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财务管理操作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各类工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事业单位、金融部门、政府部门等从事财务、金融、会计等工作以及在教学、研究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财务、金融、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会计、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会计、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会计、经济法、税法等方面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金融、会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述、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会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财务、金融、会计、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7、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财务软件从事业务工作。

8、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具备某方面职业技能,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财务管理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财政学、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旅游管理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在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或相应业务部门从事管理和基础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旅游服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的基本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实际问题。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善于思考,有自信,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2.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旅游业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述、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5.鼓励和支持学生具备某方面职业技能,取得《导游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旅游管理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管理学、旅游管理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旅游学、旅游经济学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

工程管理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管理及其相关的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项目建设领域工程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建设项目综合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工程建设法规、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经济学和建设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组织施工、编制工程概预算、编制招投标文件及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 2.掌握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 3.掌握工程施工技术知识;

4.掌握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掌握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基本知识;

6.掌握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的能力; 7.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8.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9.具备综合应用建设项目管理知识从事建设项目管理的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管理科学与工程

四、主干学科 管理学、土木工程

五、主要课程

管理学、房屋建筑学、工程建设法规、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施工组织、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5.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 篇五

内容摘要: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激情,这是人们对灵感来源的最朴实的认识,诗歌的创作、小说的创作都是作者长期生活积淀和突发灵感的智慧结晶。没有灵感就写不出好诗,就不可能成为诗人,灵感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生活中,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而突然产生的创作思路,灵感的获得是艺术作品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艺术家每次灵感的迸发,都会有更新的作品展示给世人,这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拓展。灵感除了突发性、偶然性、独创性外,最主要的还是非自觉性,非自觉性是灵感表现最显著的特征,本人从灵感的非自觉性特征入手,对灵感的来源、灵感非自觉性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肤浅的探讨。关键词:灵感 来源 非自觉性 特性 表现

灵感是人类一种自觉的心理状态,它不仅存在于现实客观事实,而且在小说、文艺等创作中是一种珍贵的精神现象,它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灵感不仅来源于生活,灵感更来源于激情,诗歌的创作小说的创作都是作者长期生活积淀和突发灵感的智慧结晶。《现在汉语词典》对灵感是这样解释的:灵感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生活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心理学》教材里面是这样解释:灵感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没有灵感就写不出好诗,没有激情就不可能成为诗人,因此灵感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生活中,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而突然产生的创作思路,灵感的获得是艺术作品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艺术家每次灵感的迸发,都会有更新的作品展示给世人,这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拓展。灵感表现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意识处于十分清晰和敏锐的状态,思维极力活跃。灵感出现时可以使久思不解的问题迎刃而解,并伴随着无法形容的喜悦。所以灵感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积极作用。

灵感就是艺术家才气与智慧的蓦然迸发,因灵感爆发而创造出来的作品,具有真情实感,富于独创性,所以从古到今许多美学家总在不断地探索灵感的奥秘。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就指出了没有灵感就不能成为诗人,在灵感之下创造的诗是美的;柏拉图认为,凡是高明诗人都是因为得到灵感,陷入迷狂,才创造了优美的诗歌;康德把灵感归为特殊的超人的天斌才能;黑格尔则将艺术家的想象知动和技巧运用的能力称为灵感;叔本华、尼采视灵感为无意识。纵观两千多年的西方美学史,不知有多少先知先哲涉足过灵感这块神奇的土地,他们从中采撷美丽的鲜花,编织出五彩缤纷的灵感理论的花环,创造出令世人仰慕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为作家们带来巨大的声誉。可见,灵感在艺术创造中确实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人们对灵感的认识和灵感产生的基础

有一部分人们认为:灵感是聪明人的聪明表现,是奇人的突发奇想,并不一定正确,但似乎也有些道理。也有人说:灵感是天生的,是生来就有的,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还有唯心论者将灵感看作是神灵的感应,这是没有丝毫道理和科学根据的。其实,灵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所固有的,而是经过艰巨劳动的长期酝酿促成的。它是一朵长期积累后偶尔得之的思想火花,“灵感”是经过艰巨劳动的奖赏。不管作何种解释,灵感是一种真实的现象。事实上,从心理的角度研究灵感的工作早已经开始了,例如钱学森同志《关于思维科学》一文中曾经说过,研究潜意识是搞清灵感思维机制的起步方向。这就充分说明了灵感与潜意识的关系,即与无意识的关系,无意识不仅是人;心理结构的一个独立领域,而且又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一种不可缺少的特殊形式,它能够使它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治疗疾病和创造性工作,所以它早已引起了学者的兴趣。无意识的创造性功能,对灵感来说主要体现在信息的不自觉蓄积和不自觉加工两个环节上。灵感虽然“得之在俄倾”,但却“积之在平日”,而无意识恰好是一个为灵感积累信息的庞大贮存器。无意识贮存的信息还有一部分来自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证明,意识与无意识虽属两个不同的心理领域,但二者并非永远固定不变,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构成灵感激发的基础是无意识中贮存的或加工过的信息深浅不等地潜藏。例如一位外国著名作家笛福,他的一生坎坷多艰,沉浮于苦难的波峰浪谷,长期被压抑的生活体验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创作欲望,但在他近六旬之间都来捕捉到创作灵感。十八世纪一个英国水手被弃置荒岛四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又被一个航海家发现带回英国。这件事触发了笛福的灵感,于是他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震惊世界的著作《鲁滨孙漂流记》,这个水手的经历象一根擦亮的火柴投到了油桶里,原来潜伏在作家心灵深处的信息顿时燃烧起来,爆发了其创作灵感。

提取潜意识信息的另一种含义即是指作家在没有外界之物触发的情况下,头脑里无意识中突然闪现出原先不曾有过的意象,这种意象大都产生于作家艺术构思的困境之中。列夫·托尔斯泰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这个人物的灵感,就起缘于头脑中偶然产生的一个意象,他回忆说:“早钣后,我躺在一张沙发上,„„忽然间在我眼前闪现出一双贵妇人的裸露着臂肘,我不由自主地凝视着这个幻象,又出现了肩膀,颈项,最后是一个完整地穿着浴衣的美女子的形象,好像在用她那忧郁的目光恳求式地凝望着我,幻想消失了,但我已经不能再摆脱这个印象,它白天黑夜追逐着我,我应该想办法把它体现出来。《安娜·卡列尼娜》就是这么开始的。”托尔斯泰创造安娜形象的灵感并不是由外界事物的信息引发的,而是凭借头脑中偶然产生的意象。可见头脑中刹那间闪现的意象,同样具有提取无意识中潜在信息的功能。

很多比较出名的作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也这样认为,不管灵感的来源如何,它来临时都会给艺术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即使是无名小卒们也有同样的感受,我在语文教学中也有同样的体会,记得去年中考前夕,为了搞好中考,整天挖空心思地东找题,西找资料,可是效果却不明显,学生着急,我本人也非常着急,在中考前夕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中考已经结束,作文题目是《我的渴望》,醒来后我非常奇怪,梦里的场面清清楚楚,第二天,我就让学生写了一次,《我的渴望》,中考时真是那个题目,当我知道时惊喜非常,我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想起来可能就是所谓的灵感了。只因为灵感而获得了一次成功,还有不少小人物也因为灵感一举成名,大家一定喝过雪碧这种饮料吧,当你拿着饮料瓶子时,你一定不会想到瓶子的设计出自一名无名青年,有一次他看见一位穿着短裙子的少女轻盈漂亮,而腰身又非常细,他就想,如果把瓶子制成中间一个细颈状,手拿起来非常方便,肯定很不错,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伙伴,伙伴们非常赞同这个想法,于是就告诉了制造商,现在我们喝雪碧时看见那个漂亮的瓶子这个艺术品时,就得于那个小青年一刹那间的灵感。艺术灵感的获得,是艺术作品得以成功的重要环节,这已为无数的创作实践所证明。何其芳称灵感是诗人在想象中捕捉住了动人的不落常套的构思,这话颇为深刻、准确。文艺作品既非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如实复写,也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机械模仿,而是一种天才的创造物,艺术创作贵在独创,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家每次灵感的爆发,都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拓展。

二、灵感的重要特性——非自觉性特征

非自觉性是相对于自觉性而言的,许多文献资料中是这样解释的,它是指一个人不能够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行动、目的和意义,而且也不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去了从某种既定的目的。无庸直言,人作为一种社会因素中的动物,其思维活动从总体上说是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就这种活动来看,都是受人的自觉意志控制的,大脑神经中枢随时都对有目的的思维活动发号施令,因此,人和思维活动表现出极大的自觉性。但是在思维活动的某个环节上,这种控制有可能丧失,比如对突发性的灵感状态活动就无可奈何。灵感激发系统的一般模式表明,不管是随机的外界偶然事件引发的灵感,还是由积淀意识提供和内在思想闪光触发的灵感都不受大脑机帛严格直接的控制,因而才使灵感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具有突出的非自觉性。

灵感有很多特性,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真正起主要作用的应该是非自觉性。以往流行的理论,大都将灵感的特征概括为要突发性、偶然性、直觉性、模糊性、独创性等等,这无疑是正确的。可是我认为艺术灵感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非自觉性,李泽厚先生曾直接称灵感为非自觉性现象。他的《形象思维再续谈》一文中说:“艺术创作,形象思维中经常充满了种种灵感,直觉等非自觉性现象,我不否认或忽视这种现象,但认为产生这种现象有一个基础。”长期以来,人们都在争论不休,之所以大都以灵感为开端,其原因也就在于灵感具有明显的非自觉性。早在1840年俄国的别林斯基就对灵感的非自觉性作过精辟的概括,他说:“艺术家的灵感是这样自由,他自己不能命令它,却只能听命于它,因为他包含在他里面,但却不要他支配„„他等待灵感,却不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艺术灵感固然不象柏拉图所说的那样,是什么天帝神赐之物,但也不是作家在思维活动中清醒意识到的高度理性化的自觉状态。艺术家不仅不能命令它,反而却只能听命于它。艺术家几乎完全成了灵感的奴隶。在中国美学史上,魏晋时代的陆机在《文斌》中也描述过灵感的这种非自觉性,他只是没用灵感这一概念而已;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这里的“应感”,其涵义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灵感基本相同。这段文字可以说是我国较早对艺术灵感非自觉性的形象描述。

三、灵感非自觉性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典型作品

灵感的非自觉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的每一个方面都体现了艺术家因灵感的触发而创作出的好作品,许多艺术家的重大贡献都是因灵感而触发想象创造出了惊世之作。

(一)是表现在艺术家对灵感来临时的独特思维。一般人的思路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社会生活和社会阅历发表人们对某人和某个事例的看法和意见,而艺术家则不同,他们总是从另外的角度、另外的途径、另类的思路去搜索其中闪光的东西,可能是正确的或正面的,也可能是片面的和局面的,但他们总是能从中找出让人惊叹和让人回味的艺术作品供人们在精神层面去吸吮。许多好的小说和诗歌中都隐显艺术家的这种独特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例如在郭沫若的诗歌中、在法国大师罗丹的小说中,都将这种独特、独到、独立、独自的东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是表现在艺术灵感何时到来艺术家无法预料。创作中的灵感现象虽然发生在艺术家主体身上,但是他却不能准确地预测它在何时何种情况下到来,急需灵感时不能招之即来,不等它时它却不期而至。艺术灵感大都不是出现在艺术家孜孜不息的有意追求中常常在不自觉中而又十分偶然的情况下忽然降临。正如费尔巴哈说:“热情和灵感不为意志所左右的是不由钟表来调节的是不会依照预定的日子和钟点迸发出来的。”有的艺术家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为求得艺术灵感,真是呕心呖血在所不惜,可又无处寻觅,总是不能招之即来。而有时又往往在不经意之中,甚至睡眠之中突然与灵感邂逅,于是堵塞了艺术思维活动顿时豁然贯通,文思泉涌,立即一挥而就。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怎样做诗》一文中,曾经写到他写诗的一件趣事很能说明这一点。他说:“我曾经为了写一个孤独的男人对他唯一的爱人柔情而整整想了两天。他将怎样保护她和疼她呢?第三天夜我倒下去睡,头是疼的,什么也没想出来。夜里一个定语终于想到了。于是写到:我将保护和疼爱你的身体就象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兵士爱护着人唯一的一条腿。我半睡半醒的跳下床来,在黑暗中用一根烧焦了的火柴棍子在卷烟盒上写下了“唯一的腿”,然后睡着了,早上起来我想了两个小时,在烟盒上写的“唯一的腿”是怎么回事,上是怎么来的。”马可夫斯基的经历告诉我们,灵感往往能给人们预料外的惊喜,灵感 来临时虽然无法预料,但只要能很好地把握,在它来临时捉住它,不让它逃之夭夭,一定会象马雅可夫斯基一样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

(三)是表现在艺术家对灵感缺乏明确的目的。俗话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艺术灵感一般不是艺术家带着某种既定的目的去寻觅时才捕捉到的,而往往是在无意之中突然爆发的,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无意得到的。艺术创作贵在独创,决不可循规行事如法炮制。艺术创作中最富于创造性的的灵感,更不可能预先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严格按照这个要求去寻找。谁要是真的这样做,灵感肯定不会拜访他。法国雕塑大师罗丹在《回想录》里谈到他创造《流失的犹太人》的经过时说:“有一天,我整天都在工作,到傍晚时正写完一章节书,猛然间发现纸上画了一个犹太人,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是怎样画成的,或者是为什么要去画它,可是我的那种作品全体便已具形于此了。”罗丹在纸上画那个犹太人毫无具体动机,完全是无目的的,更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这就是引爆他创作灵感的导火线,几乎整个过程都是一种自发的非自觉性活动。然而正是这无明确目的而产生的灵感却给了他艺术创作上的巨大成功。这种无意求工而自工的艺术规律,在我国古代文论和画论中说得更加明确具体。例如明代的胡应麟曾经说过:“两汉之诗之所以冠古绝今,率以得之无意。”

清代张庚在《浦山沦画》中谈到气韵时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发于无意者为止发于意者次之,发于笔者又次之,发于墨者下矣。”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谈到如何插科打诨时指出:“科诨虽不可少,然非有意为之。如必欲于某折之中,则是觅妓追欢,寻人卖笑,其为笑也不真,其为乐矣,亦甚苦矣。妙在水到渠成,天机自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斯为科诨之妙境耳。”诗之意境“得之意”,画之气韵“发于无意”,曲之科诨“非有意为之”。这都表明艺术创作中神思妙想的灵感现象的出现都不是艺术家有明确目的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无意为之。无意之中获得的灵感常常能催生出优秀的有意之作,连艺术家自己也感到始料不及,剧作家曹禺在《雷雨》中的序文中说:“有些人已经替我下了注释,这些注释有的我可以追认——譬如《暴风大家庭罪恶》但是很奇怪,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认为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明显的意识到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摧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抨击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先我初次有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不可言喻的情景。”曹禺之所以写出了大家喜爱的《雷雨》,这也得归功于灵感,是灵感 使他起了一个很好的题目,也是灵感使他的构思奇妙精巧。在无意之中得到创作的源泉、真谛,这正是艺术灵感的一种特性。而作家无法把握,事先也没有明确的目的,但灵感一旦到来,作家却无法控制,即对作家的创作有极大的帮助。

(四)是表现在艺术家对灵感来临时不能自觉地控制自己。艺术家的思维活动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出现阻滞,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一旦获得了灵感,文思突然畅通,进入一种欣喜状态,立即就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

三、感。灵感作为一种特殊的情感状态,实质上是一种猛烈的猝然爆发而又短暂的情绪体验,属于情绪的激情部分。其生理特征是大脑皮层失去了对皮层下神经中枢原有的抑制和调节作用,因而让大脑皮层下的神经中枢占了“统治地位”,这时体验到一种很难掩盖的强烈情感。因此有时还伴有激烈的意外的无规律动作和无逻辑言词,呈现出种种极度兴奋的迷狂状态。郭沫若在《我的作诗经历》中,谈到他创作《地球,我的母亲》的体会时,就描绘了诗人那种兴奋和情感状态,有一天他正在图书馆里看书,诗兴突然袭来,他顿时激情澎湃,不能自恃,于是便跑出室外到僻静的石子路上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她的皮肤,爱她的拥护。另外郭沫若说:“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中分成两全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课堂上听讲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便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出了那首诗的前半。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意趣又袭来了,伏在枕上用着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却有点作冷作寒,连牙关都在打战。就那样把那首奇怪的诗写了出来。”

灵感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来源于对真善美的追求,灵感根植于广大的人民群众,艺术家创作出成功的艺术形象实际上是千千万万人民的化身。我们只有在各种创作中不断积累,把握灵感,让灵感闪现火花,同时又不为灵感所左右,才能创作出流芳百世为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姚文放 《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2版。

(2)夏中义 《艺术链》,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第2版。

(3)董小玉 《文学创作与审美心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4)《现代汉语词典》 吕淑湘,丁声树,商务印书馆,1996年

(5)《心理学》齐森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6)《新编文学理论教程》李衍桂,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7)《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8)《形象思维再续谈》李泽厚,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9)《雷雨》曹禺,人民出版社,1936年

(10)《沫若文集》郭沫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11)《托尔斯泰传》康·洛穆诺夫,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12)《鲁滨孙飘流记》杨耀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6.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 篇六

2、北京大学

3、南京大学

4、复旦大学

5、四川大学

6、北京语言大学

7、南开大学

8、武汉大学

9、山东大学

10、华东师范大学

11、首都师范大学

12、福建师范大学

13、中国人民大学

14、上海师范大学

15、南京师范大学

16、暨南大学

17、安徽大学

18、中山大学

19、山东师范大学

20、华中师范大学

7.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研究 篇七

一、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缺陷的分析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能被很好地开发、锻炼,其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解,没有独立思考时间,灵感的产生仅仅是一瞬间。可是,学生在课堂上还要听老师讲解,在这一过程中,灵感磨灭了。此外,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只是讲解书本上的文学常识,让学生对这些文学常识进行记录,学生只是了解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却没有对这些作品进行细细品读,在考试阶段,老师也是让学生将书本上的文学常识背诵下来,并没有涉及到阅读鉴赏之类的考试内容。这样,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就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而对文学作品却没有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学生与老师不能良好的沟通,老师只是滔滔不绝地讲授,学生只是忙碌地做笔记,老师和学生之间不能够在沟通中学习。

二、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创新

(一)在新时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应该实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

在原有的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滔滔不绝,总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但是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学生在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时,不能接受那么多的知识,很多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消化和吸收,而且,师生之间也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老师与学生在课下也没有针对一些问题进行沟通,老师下课就不会与学生沟通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记忆,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也不能畅所欲言,时间长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就会比较倦怠,不会在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而是盲目地接受。在新时期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通过在课堂上发现,充分开发自己的思维,使自己的思维能够得到发散性的发展。

(二)在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在课堂上应该形成良性的自主探究模式,增强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会将大量的文学常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记忆,在考试中也重点考查这些文学常识,这些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占用了很多时间,学生在记忆这些文学常识的时候,没有以具体的课文为依托,导致了他们在记忆这些文学常识的时候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方式在考试中能够获得好的效果,可是考试一过,学生就把所学的知识都遗忘了。有的学生甚至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产生了逆反心理,将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当作负担,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文学常识可以不做为课堂的重点来讲授,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些文学常识,而在课堂上,主要是以课本的探究为主,老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文学作品的看法,从而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在听取他人的发言后,也可以获取很多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将被动地传输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究,使课堂更加有活力。

三、结语

8.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篇八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院校中普遍设置的基础性文科专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发展历史较长的专业。随着建国后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各科教学大纲的颁布,汉语言文学专业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逐渐表现出不足,专业定位不合理,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等。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突破人才培养的固有模式,从汉语言人才的社会需要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当前汉语言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汉语言专业是一门语言学科,高校汉语言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基于理论教学和专业教学为主,形成了系统的教学体系,这是对学生汉语言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但在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能力。学生学习到的是汉语言的专业知识,学习的知识面比较窄,却失去了自身语言能力发展的机会,对以后的就业能力也有影响。

另外,汉语言专业的课程缺乏时代感,课程设置落后于社会需要和专业发展,学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也很少针对学生进行课程设置调查。对课程的理论分析很多,却缺少实践经验,汉语言很少进行针对性写作能力训练,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降。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还是有很大的不足。

2.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定位不合理

社会在发展,教育培养也要紧跟时代步伐。近几年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但高校依然没有准确定位汉语言专业的社会需求价值,未能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也没有考虑到就业市场的需求,因此汉语言专业的学科定位不准确阻碍了汉语言人才的培养。

3.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法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灌输式方法显然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总是死气沉沉,教师一个人在讲,课下学生们无精打采。一言堂的教学使教和学分离开来,不能形成课堂互动,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不积极回答,教师对学生的情绪调动不起来,形成了尴尬的课堂45分钟,教学效果有怎么会好呢?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1.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修养

新型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包含了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也必须要注重文学修养的完善。尤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这项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专业,需要现代化人才以自身的高素养,像种子一样把汉语言知识发扬光大。扎实的心理素质也是中文系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应该通过营造中文系特有的文化底蕴,深入事物实际的基本心理素质和工作素质,培养学生遇到事情诚实务实,锻炼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突出文学基础功能

随着汉语言文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出现,人才培养从学术研究到复合应用的转变,对课程设置应遵循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突破原有的体系框架,对课程设置进行整合,形成以文学基础为主的语言功能,再以文艺学辅助,两者相辅相成,构建实用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强构建学科基础与技能、素养有效结合,拓宽学生知识结构。任何专业的设置都应在专业基础上增强学生能力培训和实际应用能力培训,更贴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应遵循此目标,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能力,促进专业设置。

3.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式课堂

教学方法的转变要以符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自觉将创新教育和发散性教育运用到教学的环节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要避免一言堂,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经常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上也要重视汉语言写作课,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加强写作实践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书面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汉语言和实践相结合,做到汉语言文学的实际应用,强化学生的社会技能。

4.调研社会需求,合理定位学科价值

高校在定位学科价值时,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比如,汉语言文学重点院校在师资力量、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教学及各行的文字工作,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科研和管理、文学和艺术、素养和知识的全面发展。再比如,汉语言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重要,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言,对高技能的汉语言人才的需求是极大的,因此,高校也要尽快调整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在汉语言领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彩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76-78

上一篇:关于友谊的优美句子下一篇:开网店的一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