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普活动方案(共9篇)
1.气象科普活动方案 篇一
20**年“3·23”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根据国家局、自治区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XX市气象局20**年发展思路和工作实际,宣传的主要思路:围绕天气、气候和水的主题,通过活动宣传人类生产生活对天气、气候和水资源的影响,使社会各界关注气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围绕此内容,进行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宣传,提升公众对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气象科技支撑作用的认知程度,进一步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杨**
副组长:李 * 韩** 任**
成 员:王** 刘** 安** 郝** 白**
史** 哈** 赵** 王** 董**
宣传报道组:董** 闫** 杨*
二、纪念宣传活动内容
(一)要求各旗县区气象局根据本单位实际,做好“3.23”纪念日活动方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纪念宣传活动。活动结束后向市局办公室上报“3.23气象日活动总结”。
(二)市局的纪念活动。主要开展以下活动:
1、组织召开纪念世界气象日座谈会
时间:3月22日
地点:XX市气象局四楼会议室
内容:XX市气象局领导、各科室主要负责人
2、举行《纪念“3·23”世界气象暨气象日专题媒体发布会》
时间:3月22-23日
地点:XX市气象局五楼综合业务平台
内容:XX市气象局气象台刘国义台长、高级工程师王志春等同志围绕气象日主题发表讲话。
邀请赤峰日报、红山晚报、赤峰广播电视台及各新闻媒体驻赤机构记者参加。
3、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等宣传
(1)时间及地点:3月23日(站东居委会)(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牵头,其他科室协助)
制作宣传展板12块,彩虹门1个、悬挂宣传横幅1条,悬挂升空气球4个,宣传条幅4条,组织预报、服务、执法、防雷、人工影响天气、信息保障等气象专家组,就气象法律法规、气象常识、防雷知识、施放氢气球安全和气象“12121”、气象短信等内容组织开展上街咨询宣传活动,向市民进行现场答疑,散发宣传资料;同时组织现场电视播放气象专题幻灯片;各科室气象工作专业人员佩戴授带向公众进行科普知识讲解和问题解答。
宣传形式及有关内容:制作宣传图版12块
业务科(全市开展的气象业务内容及作用)、
气象台(天气预报流程、预警信号发布等)、
法规科(气象法律、法规等)、
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指标及常识等)、
科技服务中心(防雷监测安全常识等)、
信息保障中心(气象信息保障、雷达有关内容)、
人影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2)“3.23”气象报专刊(300份)、气象宣传单(3500份)
“3.23”气象报专刊300份
一页科普——防灾减灾三原则九字决(500份)
一页科普——天气预报用语简介(500份)
一页科普——呵护气候,从点滴做起 节能减排,从我做起(500份)
一页科普——未来天气情况是怎样预报出来的(500份)
揭秘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人类(500份)
揭秘气候变化——气候变化能预测吗?(500份)
气象灾害防护指引——干旱(500份)
(3)在新浪、腾讯网开通微博(赤峰气象),针对“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主题开展讨论。(全市气象职工参与)
(4)组织社会开放活动
邀请政府领导,中小学学生、机关单位、社团组织等人员,于3月23日全天在综合业务平台、南山雷达站科普宣传基地进行开放性展览和观摩活动,同时组织开展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专家咨询等活动,引导公众关心气象、理解气象和应用气象。并在单位门口悬挂升空气球2个,宣传条幅2条。(法规科、业务科牵头,气象台、服务中心和信息保障中心等科室协助)
(5)气象科技进校园、气象科技进农村
在3月19-23日,组织气象科技宣讲团给中小学生讲解主题为“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的讲座。(法规科、业务科牵头,办公室协助)
深入乡镇集市、田间地头进行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和农业气象知识宣传。(办公室牵头,其他科室协助)
(6)自身宣传。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综合信息网、门户网、气象12121平台等进行主题知识和我市气象工作成就宣传。(办公室牵头,其他科室协助)
三、责任分工
(一)市局办公室
制定“活动方案”,负责总体指挥,组织各旗县局开展纪念活动;组织发布会,联系协调媒体采访,组织新闻通稿的组稿审核;对纪念宣传活动及时总结、负责上报自治区气象局办公室。
负责人:王** 董**
工作人员:栾* 杨* 闫**
(二)业务科
负责广场宣传活动。收集拟定气球、彩虹门、悬挂条幅、授带的内容,制定各条幅的`尺寸、规格和数量。选定与纪念主题有关的宣传活动展板内容。审核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宣传材料,负责制作发放气象知识、气象日专刊等材料。对宣传材料内容进行审核;组织人员撰写相关新闻稿件;对纪念宣传活动及时进行总结;负责对需要参观气象业务平台人员的报名组织以及分组安排等。
负责人:安**
工作人员:季*
(三)科技服务中心
3月18日—3月27日期间,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以及广播、气象短信等手段向社会宣传本次纪念活动、气象业务、气象科普知识以及气象工作成就。
负责人:郝**
工作人员:桑** 骞** 包** 王*
(四)气象台、气象服务中心、技术保障中心
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发布会”和“向社会开放、咨询等宣传”,协助业务科撰写相关新闻稿件。
负责人:刘** 王** 史**
工作人员:李** 程** 张** 孙** 晋**
吴** 刘* 常* 魏*
(五)法规科
负责气象科技进校园,提供有关“防雷防静电等气象科普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材料,协助气象学会和媒体记者撰写相关新闻稿件。
负责人:白玉石 原宏伟
(六)人影办
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宣传和咨询
负责人:赵** 陆** 刘** 耿** 董**
(七)后勤保障中心
负责将业务科确定的展板内容、宣传材料的具体制作,负责宣传期间的车辆运输保障等工作、负责参观人员的接送(3月23日统一在文化广场)。
负责人:哈** 曹**
2.气象科普活动方案 篇二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启迪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情趣、提升学生志趣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开展这类学习活动, 没有统一的教材, 大多数地区采取自编教材, 自主研发课程的形式开展活动。大连长兴岛经济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立足于本区教育实际情况, 建设了四大课程体系:科学探究类、艺术创想类、生命人文类和技术实践类, 其中气象科普教学属于生命人文类课程。
生命人文类课程纲要指出: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的本质、人类的优秀文化, 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价值, 当生命受到威胁时树立安全防范的意识;在教育活动中, 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 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关注自然、热爱自然。
长兴岛经济区的课程改革和基地的特色办学是本次课题立项的落脚点。目前, 基地建有室内气象活动室和室外校园地面气象观测站。气象活动室与滨海气象站相结合开展气象科普教育。经过四年的活动探索, 在研发课程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 教学生有用的气象知识。基于此, 笔者开发了3个年级的气象实践活动:四年级 《看云识天气》、五年级 《我是气象工作者》、六年级 《中华二十四节气》。
如果单纯进行系统的气象科学知识学习, 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 学生很难从中得到乐趣, 所以设计一个让气象科普动起来的活动势在必行。日前, 中国气象网展示了气象摄影大奖赛的作品, 这个新闻对于气象科普教育的课程改革来说十分重要。为了改变综合实践课堂教师教、学生做的活动方式, 改变学生活动后不能保持兴趣的现实情况, 气象摄影的小课题成为本学期气象活动开展探究的落脚点。
二、气象摄影的基本特性
(一) 综合性与实践性
综合性和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 气象摄影完全具备这两个特性。首先, 气象摄影综合了气象、摄影、摄像三个课程的内容, 学生既要了解气象的相关知识, 又要掌握摄影、摄像的技巧。如何利用具有摄影摄像功能的设备将天气现象完美定格, 如何利用拍摄技巧凸显天气的千奇百变, 是气象摄影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师将三个课程紧密结合, 体现了综合应用的教学目标。所谓实践性, 就是要求学生眼、脑、手并用, 用眼观察、用脑构思、用手创造。气象和拍摄缺一不可, 两者各有侧重。如果气象元素多一些, 就凸显科学性和人文性;如果拍摄技巧多一些, 则强调画面感和美感。
(二) 探索性和趣味性
学生们在拍摄作品的同时, 需要大量探索和思考。在构图上, 怎么突出气象主题?在选景上, 如何体现天气特征?在时间上, 如何体现气象变化?这都是学生们要思考的问题, 这些问题成为他们探索和思考的源泉。在记录和拍摄的过程中, 乐趣油然而生。这是一件情趣相依的事情, 是一个锻炼学生意志的活动。学生们要从一个简简单单的拍摄开始关注身边的天气变化, 从摄影、摄像中不断提升自己拍摄技术和审美能力, 在平淡的生活中, 给学生们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三) 开放性和体验性
气象摄影包含了气象科普的方方面面, 能够让学生科学、系统地认识天气, 了解气象知识, 是一种十分科学有效的学习手段。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 可能生成多种无法预料的教学效果:他们可能变得更加细心;可能会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可能会更加有毅力。这些能力, 在每天的积累中沉淀下来。只有体验的东西, 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 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 本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镜头下的天气变化也承载着学生的成长变化。
三、气象摄影的实施策略
(一) 在课堂中实现“初体验”
在设计气象活动时, 结合每一个主题活动, 将气象摄影作为其中的子课题呈现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完成气象摄影的初次体验。例如: 《看云识天气》 为一天的活动, 共3课时, 分别为 《云家族》《云观测》 《云摄影》。三个课题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学习云的家族成员后, 仔细探究云家族成员的不同特征, 然后学习云的观测方法。当此教学目标达成时, 开展气象摄影———云摄影。学生们仿照中国云图, 将当天的云彩拍摄下来, 注明拍摄者、拍摄时间、拍摄方向和拍摄地点, 最后将云的分类及名称记录下来。整个过程初步完成了对气象摄影的初体验。学生完成的云摄影作品彩印出来后贴在当天的云观测记录表下方, 由于气象摄影作品的加入, 使得气象观测有据可循, 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的天气情况。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帮助学生们一起研究如何构图, 如何调试相机。教师将基本技巧传授给学生后, 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每一个作品学生都要亲自完成。
(二) 在课后撰写气象日记中巩固提升
学生们在基地进行系列的气象实践活动后, 教师会引导学生将气象科普带回家, 尤其是带给自己的家人, 例如气象灾害的防御方法、天气预报怎样收听、如何根据节气养生等。除此之外, 气象摄影是课后最好的实践活动。目前手机较为普及, 相机也是家庭必备品。在每天观察天气的前提下, 学生们可以利用手机或相机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进行云摄影、节气摄影或者天气摄影等等。有些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 附上气象摄影作品和当日的天气信息, 就成为了一篇气象日记。拍摄不但具有趣味性还有实用价值, 这就是气象摄影的功效性。在旅游出行时, 如果碰上了美丽独特的气象奇观, 可以随时随地地采集这样的影像资料, 这些都是气象科学中十分珍贵的纪实性资料。
(三) 在展览与比赛中展示竞技
依据多年的实践活动经验, 举办展览和开展竞赛是提高全区综合素质、评价教育效果、展示个人才能的有效途径。学生们积累了较多的气象摄影作品, 可以通过实践基地这一交流平台定期展览或者举行大型的竞赛活动。学生们在展览中可以观看到他人的摄影作品, 找到灵感和学习新的技巧。竞赛还能突出个人的思想和才华。在今年的活动中, 基地举办了“北纬39度的靓丽海岛———长兴岛第一届‘佳云’杯气象摄影比赛”活动, 比赛设定了两个主题———“云雾绘风采” 和“节气正当时”。参赛选手可以同时参加两个主题的评选, 每个主题限交一个作品。通过评选, 每个主题均产生一二三等奖, 这些作品都是值得保存的气象资料。
(四) 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收获成长
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气象摄影活动中, 特邀同学关注大连气象微信公共平台, 平台每天都会发布气象课堂、天气随手拍视频和与气象相关的养生知识。学生们在关注天气的同时, 可以了解更多的气象科普知识, 也可以将自己拍摄的气象微视频上传到微信平台参与互动交流。这种活动方式实现了学生和气象工作人员的有效交流, 也实现了气象科学的普及。
(五) 在新闻报道中提升综合素质
在基地开展的气象活动中, 学生比较喜欢的是天气预报员活动, 由于播报的时候需要影像资料作为支持, 所以大量的新闻报道式的影像资料必不可少。根据天气, 学生们会进行实时采集照片, 整理出图文资料, 配以语言播报, 完成整个活动。学生们通过不断地实践, 从最初的图文不符、语言不精练到逐渐娴熟自如。新闻报道可以增强学生搜集资料和采集信息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气象摄影活动存在的问题
时间限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仅能拍摄到早上、中午和傍晚的天气情况, 无法进行上午和下午的照片采集, 尤其是8时和14时的天气照片, 而气象数据采集的时间恰好是这两个时间, 因而对于学生的气象数据采集有很大的局限性。
设备限制。由于普通手机和数码相机的像素局限, 还不能拍出较好的摄影作品。学生在拍摄时不能得到想要的效果。
地域限制。由于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有些天气现象的拍摄对地点有极高的要求。这对于学生的拍摄是不利的。
环境限制。很多学生比较热衷于摄影摄像, 但是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兴趣只能是兴趣, 不能发展成能力。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支持, 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气象摄影作为气象科普教育的实施媒介, 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 提升学生的总体素质。在实施过程中虽然有些限制因素, 但是这些因素并不能影响气象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所以作为一个气象教育工作者, 将气象摄影高效、科学地实施在气象科普教育之中十分重要。我们要不断尝试, 不断更新活动内容, 不断推陈出新, 这样才会让气象科普在校内外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浙江省气象学会校园气象学会.中小学气象科技探究实践[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4.
[3]翟立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与指导[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4]任咏夏.中小学校园气象站[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中小尺度自动气象站组网方案选择 篇三
【关键词】中小尺度;自动站;GPRS;组网方案
1.前言
气象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同样影响深远,因此准确及时的获取气象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1]。地面气象观测是取得气象资料的最基本手段,是大气探测,乃至整个大气科学及气象业务工作基础的基础,凝聚着广大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的心血、智慧和责任。为了获取大气状况的高时间空间密度、高精度、高质量的资料,取代气象观测人员艰苦繁重的日复一日的手工劳动,实现全自动化气象观测,从新中国建立初期起,我国科技工作者就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对气象工作越来越高的需求,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改变我国大气探测严重落后的局面,在国家的关心支持下,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终于得以全面迅速展开,其中自动气象站及其网络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区别与原有人工观测方式,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动收、处理、存储或传输气象信息的装置。传感器将气象参数转换成数据采集器所需的模拟量、数字、频率等,以便进行测量,数据采集器将传感器送来的参量按设定的要求进行处理。经过处理的气象资料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输给用户存储起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国内外生产自动气象站的厂家不断增加,但是在这些自动气象站实现方案中,大部分厂家出于成本和技术限制仍然使用有线数据传输方式。一些传统的无线传输方式如卫星通信,虽然技术上已经成熟,但成本昂贵,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相比之下,新兴的依托于民用移动通信网络的GPRS传输方式非常经济适用,特别是对于中、小尺度自动气象站这种往往要布置在一些偏远地区,不易架设有线网络,数据传输量又比较大的地区,GPRS在气象数据传输方面的优势就更加明显。所以本文就着重与研究GPRS通信方式在中、小尺度自动气象站网中的使用,已经具体的解决方案选择。
2.基于GPRS的应用解决方案
GPRS作为GSM分组数据的一种业务,很大程度上拓展了GSM无线数据业务空间。下面将结合中国移动公司的GPRS业务来介绍一下常用的GPRS解决方案,介绍下主要包括Internet连接、传统WAP接入、虚拟专用网络接入、基于GPRS的终端安装业务、专线接入、GPRS下的短消息服务等6种业务。
2.1 基于GPRS的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
(1)业务描述
这是GPRS诞生之初的主要设计目的,利用手机+电脑店的方式接入Internet如图2.1所示,直到后来手机直接接入网络等应用。
(2)终端用户的IP地址分配方案与网络连接解决方案
电脑通过手机接入Internet业务的用户可以获得一个公有IP地址或者似有IP地址。由于公有地址资源有限,分配私有地址是较为可行的方案。手机登陆网络后就会由GGSN分配一个私有地址,该地址经过NAT转换就可以用于手机将数据发送到CMNET(移动梦网的APN)
(3)Internet的不同接入方式
GGSN接入Internet有透明和非透明两种方式。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各个移动运营商同时都是ISP,因此一般采用透明方式接入因特网,可大大节省成本和接入时间。
此种方案比较适合自动气象站数据端传输,主要是成本较低,但有时会受到INTERNET线路影响。
2.2 基于GPRS的WAP业务
(1)GPRS是承载WAP的最佳选择
在GPRS通讯方式下,实现WAP业务一般由有3种克星的方式:传统电路数据传输、文字短消息、GPRS分组数据传输。与直接使用GPRS分组数据相比,其他方式都有一些缺点:
短消息方式虽然可以实现WAP功能,一条短消息最多只能包括160个字节,对于大数据量数据传输非常麻烦。短消息方式对数据传输质量也很难保证。而传统的电路数据传输方式缺点更多,这里就不再赘述。
(2)IP地址分配方式
WAP业务的用户IP也是由GGSN分配的,当然必须首先由RADIUS授权。
(3)与WAP网关的连接
和通过GPRS接入Internet一样,接入WAP网关也需要分配一个IP地址。由于WAP网管采用的是私有IP地址段,所以GGSN设备需要与WAP网管建立隧道才能连接。
2.3 虚拟专用网络接入业务
(1)虚拟专用网VPN的实现方式
目前几乎所有带GPRS功能的手机和GPRS模块都支持VPN的应用。不过要想通过GPRS方式使用VPN必须首先明确,GPRS数据发送设备是否支持VPN的连接协议,目前主要是PPTP和L2TP两种协议,其中L2TP是VPN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主要依靠其第二层隧道协议整合多协议的拨号以及现有因特网的隧道协议。
(2)GPRS接入VPN的特点
GPRS接入VPN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种由远程网络访问企业内部网络的途径,而且接入设备由于使用GPRS方式更加不受地域限制。这种方式不但支持用户全国范围内漫游,又具有传统VPN安全的特点。其方便灵活快速的能力又是传统VPN方式不能比拟的。
此种方案最适合自动气象站网使用,成本不高,又兼顾了安全与保密。
2.4 基于移动网络终端的数据业务
基于移动网络终端的数据业务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只现在发展迅速的平板电脑等其他带有GPRS网络接入功能移动设备。其接入方式与第一种方案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2.5 基于手机类终端软件的数据业务
(1)业务描述
在GPRS终端设备内置特定Inter
-net应用,即通过手机内置的一些应用软件实现登陆Internet而不需要再连接电脑作为数据源。早期应用主要局限在Email和即时通信服务。但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概念的兴起,此种应用成为GPRS网络的主要使用方式。
(2)终端软件的业务描述
早期手机受限于硬件性能和软件平台,往往只集成EMAIL和IM等少数网络功能。但随着智能手机概念的兴起,尤其近些年来各类性能强大,软件平台完善的智能手机使得各种丰富的网络应用登陆手机。到现在为止,智能手机平台已经基本可以实现PC接入Internet所能完成的一切功能。基于数据终端软件的业务对GPRS网络设备不会产生特别的影响,只需能够接入Internet网络,其他功能实现与计费方式均与Internet接入方式相同。
2.6 专线接入业务
(1)GPRS采用专线接入时,GGSN节点不在对接入的GPRS设备进行认证,GPRS网络可以看做是一种通信载体,只需简单的对数据包做通讯传输,用户端的安全认证和识别也都由业务中心负责。由于专线接入业务的特点,这种方式往往用于对安全性能及数据量较大的场合。如水质和空气的污染检测领域。
(2)这种方式下GGSN发送的数据不再需要ISP进行转发,而是直接通过专用线路(光缆等)直接接入接收数据的中心站。、
此种方案是虽然适合自动气象站网中心站使用的网络方案,但成本较高。
3.系统组网方案选择
数据端的通讯方式较好选择,DTU(全称数据传输单元,是专门用于将串口数据转换为IP数据或将IP数据转换为串口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传送的无线终端设备。)可直接通过RS-232串口与自动气象站相连,使用动态IP方式接入既方便接入,资费也较低。但中心站接入方式就要略微复杂一些,一般分为专线接入、GPRS接入和internet接入。三种方式各有优劣。采用专线接入需要向电信申请专线且需要一台支持GRE隧道功能的路由器,速度快,无干扰,可处理大量站点数据,但投入成本比较高;采用GPRS接入需向电信申请APN服务,传输带宽受到限制;而采用Internet接入成本较低,且不存在跨区域的问题,但会受Internet线路的限制。考虑到气象信息传输的特殊性,在实际使用中中、小尺度自动站网络应该使用前两种方案较为妥当,如图1。但是考虑到本课题中主要研究重点是放在数据端的网络设计,所以在验证数据时将使用第三种方案。
参考文献
[1]李黄主编.自动气象站实用手册[M].气象出版社,2007,10.
[2]胡玉峰主编.自动气象站原理与测量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3]太淑玲,赵月英.浅谈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01.
[4]刘志杰.GPRS性能分析及优化[J].中国信通信,2010,15.
[5]文志成编著.GPRS网络技术[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6]基于GPRS的应用解决方案[OL].http://technic.xkq.com/20090513/96093.html.
4.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方案 篇四
一、目的与意义
20xx年“3.23”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围绕今年的气象日主题和“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展示上虞气象事业的发展成就,我们参考各地以往的宣传形式,对今年气象日的宣传工作草拟了本方案。本策划案中努力做到纪念宣传活动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社会效益显著。
二、纪念宣传活动
1、举行《纪念宣传“3.23”世界气象日记者座谈会》
时间:3月10日
地点:市局会议室或宾馆酒店内容:上虞日报、上虞广播电视台及各新闻媒体驻虞机构的记者参加。局领导和气象专家解答气象热门话题,请支持原创网站邀请与会新闻媒体参与市局组织的各项纪念宣传活动,撰写纪念文章,各媒体应重点宣传全市各地开展“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情况。
要求:活动期间《上虞日报》、上虞电视台《上虞新闻》栏目和电台新闻节目中及时报道纪念宣传活动的开展情况;《上虞日报》开辟专版或专栏宣传气象科技及气象经济;上虞电视台《本周关注》栏目作专题报道。
2、先期宣传造势
a.从3月上旬开始,利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画面和“上虞农业信息网”、“上虞信息港”等网络资源,宣传“3·23世界气象日”;
b.结合市科协《科普画廊》进行世界气象日展览宣传,重点反映上虞气象事业的发展成就和预防及减轻自然灾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c.3月20日,《上虞日报》刊发世界气象日的纪念文章“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d.3月20日,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上虞电视台《上虞新闻》中播发“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气象为农业服务能力”的新闻,对气象台及时准确地发布各类天气预报,科学指导当前春耕备耕生产,以及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趋利避害中的.作用进行宣传报道。
3、广场宣传此活动可考虑与水利局合作举行
时间:3月15日
地点:文化广场
4、开展送气象科技下乡活动地点:1-2个乡镇的集市中心
内容:把纪念世界气象日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市气象局邀请市科协等部门举行别开生面原创网站为的送气象科技知识下乡的活动,选择一到二个乡镇,在乡镇集市设立气象科技服务咨询点,运用展板、挂图、有奖竞猜、散发宣传资料等手段,向农民进行气象常识、防雷知识、气象与农事等方面的科普宣传。
5、向学生开放气象台宣传
时间:3月22~23日
地点:市气象台内容:组织市区中小学气象爱好者分批参观市气象台气象预报业务系统,由气象台专家向学生进行大气探测、天气预报业务知识的介绍,播放气象科普片,传播气象科普知识。
6、纪念世界气象日报告会
5.某市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方案 篇五
20**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weather and climate: engaging youth)。为组织做好20**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根据《安徽省气象局安徽省气象学会关于组织做好20**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2014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组织系列纪念活动,大力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深入宣传我市气象部门在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象为农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气象现代化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加大社会对气象工作的认识,为全市气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组织机构
为保障纪念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XX市气象局2014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周 俊
成 员:余美芬、朱恩源、陈金龙、胡敬喜、葛 曲、王小舟、刘 伟。
三、活动内容及任务分工
(一)举办“天气与气候:青年人的参与”主题报告会
活动内容:由市气象学会邀请专家来马鞍山做世界气象日主题报告会,计划在XX市科技馆报告厅举行。参加报告会的听众包括职业青年、学生以及气象职工。
活动时间:3月21日下午15:00 活动地点:XX市新三馆一楼报告厅
牵头单位:团市委学少部、气象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团市委学少部、办公室、气象学会秘书处
责任分工:学会秘书处负责活动的协调安排;团市委学少部负责联系XX市新三馆一楼报告厅、参会职业青年、学生;办公室负责活动宣传。
(二)召开“3·23”世界气象日座谈会
活动时间:3月21日上午9:00 活动内容:局领导致辞、与会代表座谈、参观气象台、影视中心、科技馆。
活动地点:局二楼会议室。(牵头单位:秘书处。参与单位:办公室、农网中心、气象台)责任分工:办公室负责会务,农网中心和气象台负责参观接待讲解。
拟邀单位:团市委、市应急办、市法制办、市农业委员会、市水利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科学技术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局、市政管理处、市财政局、市旅游局、市教育局、中国电信马鞍山分公司、中国移动马鞍山分公司、中国联通马鞍山分公司、市电视台、市电台、马鞍山日报、皖江晚报、XX区科协、市七中、钟村小学、东苑小学。
市局参加人员:局领导及科室中心负责人。
(三)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开放周”活动
活动内容:3月17日-23日,市气象展馆(展厅)及校园气象站对外开放,集中开展科普活动,普及气象知识。
活动时间:3月17—28日,每天上班时间。
活动地点:市气象科技馆及校园气象站
牵头单位: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学会秘书处、农网中心
责任分工:学会秘书处负责开放活动的组织协调,农网中心负责参观者的接待讲解。
(四)开展“市县二级联动,气象科技下乡助春耕”活动
活动内容:围绕我市春耕生产,组织气象专家赴农村开展气象科技下乡工作,现场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现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帮助农民利用气象知识科学防灾减灾、科学开展农业生产。
活动时间:3月18—26日
活动地点:三区各选一个镇(乡)牵头单位: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防雷中心、气象台、农网中心
责任分工:学会秘书处负责活动协调安排;防雷中心布置宣传展台,农网中心负责活动材料、午餐;气象台、防雷中心、农网中心负责各安排1名气象专家参加有关宣传活动。
(五)科普讲解进社区、进校园
活动时间:3月14—18日
活动地点:3月14日东苑小学15:00 3月18日马向社区14:00 牵头单位: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 业务科、农网中心
责任分工:农网中心负责学校,业务科负责进社区
(六)利用现有媒体资源做好宣传活动
活动内容: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气象短信、马鞍山气象网站等载体,大力宣传世界气象日主题、气象科技知识、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现代化等工作。
活动时间:3月17日至3月23日
牵头单位:农网中心
参与单位:相关直属单位。
责任分工:农网中心分别利用自身媒体资源做好宣传活动;
(七)相关要求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组织领导。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根据方案分工,切实履行职责,丰富活动内容,细化活动流程,落实人员经费,加强协调督促,确保各项纪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2、加强联动,有力提升气象宣传与科普工作效果。要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系,促进交流合作。要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媒体与公众关注的气象热点问题,扩大宣传覆盖面。要加大气象部门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向新闻媒体积极提供纪念活动的情况。
6.气象科普活动方案 篇六
一、活动的意义: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世界各地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明显增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虽然无力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以做到对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前防范,减少损失。2013年3月23日是第53个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庆祝世界天气监视网成立50周年”,大磨滩小学红领巾气象站有着37年的办站历史,我们开展这项活动目的是抓住“世界气象日”这个契机,感受气象与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联系,意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避险自救技能,让防灾减灾意识从小就扎根于孩子们的心里,鼓励孩子们当好防灾减灾义务宣传员,向老百姓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给人们带来的损失。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普及师生气象科学知识,提升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开展活动普及推广气象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综合减灾能力,把不可避免的天气灾害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2、提高广大市民关注气候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减轻天气极端事件的危害,了解气象常识,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常见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方法。
2、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师生和民众认识到极端恶劣天气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危害,感受到气象工作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形成珍惜自然资源、热爱大自然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公德。
2、通过对天气现象的科学解释,有助于学生破除迷信,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
3、使民众和师生关注气候、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广大市民参与环境保护意识。
三、活动的组织与人员分工:
组 长:刘 斌(校长,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各方工作。)
副组长:罗先强:(气象观测工作室主持人兼教务员,负责具体实施开展,并在德育主任的配合下抓好讲座,带领哨兵走上复兴镇街头开展气象宣传,评选科普作品)。
2、参加对象:大磨滩小学1——6年级学生
3、内容及范围:
气象科技小论文及气象观测日记、气象防灾减灾顺口溜(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我眼中的万千气象”:描绘美丽的天空和云彩、气象人员及小哨兵活动场景、气象仪器设备和其它与气候相关的内容,体裁不限(一二年级学生参加)
4、评比方式:先进行班级评比,然后从中选出三幅作品参加学校评比,学校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若干,并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展示在科普活动室供大家观摩学习。
(五)开展气象科普走上复兴镇街头宣传活动
在2013年3月23日上午,辅导员罗先强、周刚配合区气象局带领7名小哨兵到达北碚区复兴镇开展场镇宣传活动,向老百姓散发雷电暴雨灾害小册子,解答有关问题,培养哨兵参与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气象站的辐射作用。
附件1
“气象防灾减灾 从我做起”倡议书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发展如影随形,灾害风险总是伴随在每个人的身边。印度洋海啸、卡特里娜飓风、汶川强烈地震、日本东海地震海啸……一次次触目惊心的灾害,给无数家庭带来灾难,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创。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全国有70%以上的城市和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各种灾害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今年3月23日是第53个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将其主题定为“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庆祝世界天气监视网50周年”,目的就是要唤起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在 “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我们倡议: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一、努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我们生活、出行和日常工作中,灾害风险和事故隐患无处不在。我们诚挚地提醒您:请了解身边存在的灾害风险,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保障您和家人的安全。
二、积极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灾害、了解风险、了解逃生技巧是您远离灾难并减轻伤害的有效途径。请您从现在做起,抽些时间学习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知识技能,让知识成为保护您和家人安全的力量。
7.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 篇七
1 气象科普工作现状
近年来, 气象科普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 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对气象科普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 气象科普宣传形式多样, 内容不断丰富, 宣传对象不断扩大, 气象科普工作效益明显。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主题宣传活动、“全国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以及“5·12防灾减灾日”等重大宣传活动期间, 气象科普工作者纷纷走向街头, 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制作气象科普知识展版、播放气象科普宣传片、向社会公众送科普知识册、设立咨询服务台以及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等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全方位的气象科普和气象科技知识的宣传。同时, 在这些活动中, 气象科普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气象台站均会向社会公众开放, 把关心和热爱气象的人们请进来, 面对面为他们解答关心的问题, 增进公众对气象工作的了解, 加强对气象知识的普及。据不完全统计, 2014年湖北省气象局共接待参观人数就达6 000人次, 气象科普设施、气象科普展品及展项受到了大、中、小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喜爱和欢迎。
2 气象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年, 气象科学普及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 但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相比, 仍有很大的距离。分析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2.1 对气象科普的认识和行动上有差距
虽然每年的各项气象科普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在活动过程中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一时关注, 但活动期过后, 气象科普工作也随之停歇, 没有持续坚持, 气象科普工作没有深入到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中。
2.2 科普工作体系和机制不完善
目前, 全国省级气象部门虽然都设立了气象学会, 负责气象科普工作的总体管理与组织, 但市、县一级的气象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气象科普工作, 均由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兼做完成, 没有统一固定的工作机构和体系, 影响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与完成。
2.3 气象科普宣传队伍不够壮大
目前, 基层从事气象科普宣传的队伍主要是在业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或负责气象学会工作的人员, 业务人员平时忙于业务值班工作, 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对气象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不够, 宣传的方式、方法和效果受到限制。
2.4 气象科普宣传普及面不广
当前, 气象科普活动只限于每年几次固定的科普宣传活动和网络的宣传专栏, 活动面对的受众十分有限, 特别是面向农村地区的气象科普宣传不够, 气象科普下基层落实不到位, 农村的气象科普宣传没有形成常态化。
2.5 气象科普宣传形式和手段相对滞后
目前, 气象科普传播主要通过在活动期间发放科普宣传材料、制作宣传专版、设立专家咨询、定期接受社会公众参观和在气象部门内部系统网上设立气象科普专栏等形式进行, 在传播形式上没有新的突破, 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来传播科普知识[1]。
3 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对策
3.1 进一步完善气象科普知识传播机制
要有组织保障, 成立专门业务机构, 落实具体工作人员, 承办气象科普宣传业务, 明确职责分工, 组成至上而下的专 (兼) 队伍;要有经费保障, 经费要纳入气象事业经费预算, 保障气象科普宣传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要有制度保障, 制定长远规划, 和其他业务工作一样, 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促进可持续发展[2]。
3.2 加快组建气象科普知识传播队伍
建设一支由气象专家、气象部门高层领导、专业气象工作者、气象业余爱好者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传播队伍。专家队伍可由气象系统专家、有关部门专家以及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专家组成;领导队伍可由各省级局领导和有关行业部门的领导组成;气象部门所有气象工作者均应成为“气象科普宣传员”, 同时还要培养一批专业气象科学传播人才;业余爱好者队伍可由离退休气象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科技工作者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可由农村气象信息员、义务宣传员和媒体的气象专线记者组成。
3.3 充分发挥气象科普知识传播通道的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以“12121”气象电话、手机气象短信息和官方天气微博等为媒介的人际传播渠道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由政府、科协和气象部门主导的组织传播通道的作用;三是充分利用好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网络这六大媒体的传播作用;最后就是要利用包括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社区宣传画廊、农村文化阵地等方式传播[3]。
3.4 进一步扩大气象科普知识传播受众
气象科普传播的受众不能只局限于政府领导、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 更重要的是要让普通的老百姓接受, 特别是广大的农民朋友, 还有正接受教育的广大学生, 需要花大力气进行全方位的气象科普知识的普及[4]。
3.5 做好气象科学知识普及效果的检验
对气象科普知识的普及, 不仅要做好传播, 扩大传播范围, 而且要重视传播效果, 要及时了解公众对气象科普知识喜欢的程度, 要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听取意见等方式了解公众的学习和利用效果, 从而及时掌握气象科普知识在社会公众中起到的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气象科普工作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陶晓岚, 叶明.湛江市农村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288-289.
[2]覃峥嵘, 李耀先.广西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 30 (2) :98-100.
[3]王辉, 郑细华, 李勇增, 等.基层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J].广东气象, 2008, 30 (6) :45-46.
8.气象科普活动方案 篇八
在7月10日的启动仪式上,中国气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四川省气象局、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科协、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及协办高校领导向各省志愿者代表授旗,并向北川县的各镇、村代表赠送科普手册,与会领导还与志愿者一起给现场群众发放科普读物并接受气象防灾减灾咨询。
“2011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的活动主题是:“共同应对气象灾害,提高防灾避险能力”。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期间,志愿者将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特点,采取互动游戏、科普短片播放、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到农村、学校、厂矿、社区向广大群众宣传暴雨、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雾等各种气象灾害,以及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的预警和防御知识;深入农村,调查群众的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向当地气象信息员、大学生村官了解各种极端气候事件给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对中小学校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制定情况等进行调查,充分掌握中小学的气象知识普及情况;深入厂矿企业,通过选择因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典型案例对企业负责人和工人进行气象防灾减灾宣传;进入当地行政、事业单位,向各级领导宣传《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气象灾害占到各种自然灾害的71%。今年入春以来,极端天气灾害频发。截至6月30日统计,2011年上半年,全国有2.9亿人次因各类自然灾害受灾,死亡失踪人数达508人,紧急转移安置296.4万人次,倒房27.4万间,损房11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420.3亿元。“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的举办将在更大范围内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强化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灾害及气候变化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应对,同时也为大学生学以致用,参与科普,服务社会搭建起公益平台。
9.气象科普活动方案 篇九
潘庄小学蔡文芳
摘要:外地农民工子女,学生家庭生活困难,有较重的自卑心理,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少,这些学生是刚刚接触科学学科的学习,科学知识缺乏。科技活动课正好为学生提供了表现、思索、研究、创造的机会。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学生在利用废弃物,使用简单工具制作简单仪器的过程中,主动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提高。通过记录一个月内的天气,能够培养学生关心生活,走进生活的意识。
关键词:科技活动、农民工子女、能力培养
一、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及现状分析
外来民工子女一方面沿袭父辈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另一方面又在繁华的大城市中耳濡目染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他们能够深切地感觉到出生地与大城市生活的极其悬殊的差距;切身体验到父母的无能为力;这种强烈的落差再与他们在学习和交往中感受到的排斥和歧视相结合;这很容易就导致相对剥夺感的加强、认同上的危机;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难以与城市生源的学生相融合;并可能引发反社会的行为。据调查;农民工子女普遍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存在“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
二、农民工子女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
由于农民工子女流动性较大,在换学校,换班级,换老师,换同学的过程对孩子的情感感受能力的发展具有制约影响,造成孩子不关心生活,对周围的变化不感兴趣,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其次,农民工子女的家长有的对教育孩子比较重视,但大多数家长为生计奔波,无暇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由于家长学历较低,要求其关注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更是无从谈起。第三,由于农民工子女家庭生活条件有限,获取信息的渠道及其狭窄,制约其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养成。1
三、所开展科技活动的背景分析。
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人们经常会遇到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也经常听广播、看电视中的天气预报。人类预测这些天气变化的方法一定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问题。本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气压、湿度计、雨量器、风向标等简单气象仪器,为将所制作的仪器物尽其用,计划开展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了解气象观测及预报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领域。
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制作天气日历,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的多种方法。基于以上认识,设计了本次活动。学校以四年级为主成立了兴趣活动小组,还吸收了我校所有对科学活动感兴趣的学生。
四、科技活动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活动重点:(1)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几种简单的气象观测仪器。
(2)观察、测量天气数据,制成天气日历。
(二)活动难点:(1)使制作的仪器灵敏实用,并初步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2)分析,处理数据,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三)创新点:将动手制作科学使用器材与科学知识相结合,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自制的气象仪器进行数据的收集,是对第一部分的课外延伸及成果检验,形成连锁效应。
五、科技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了解相关知识
1、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
2、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3、自己设计天气符号记录天气现象。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加深对书上天气符号的认识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让学生有一个发散思维的空间。
第二阶段: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制作气象观测仪器。
1、认识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2、初步引入“天气日历”。
3、了解气温的准确含义。
4、了解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第三阶段:统计天气信息
1、分类整理。
2、分析天气信息
第四阶段: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各小组展示自己组内制作的气象观测仪器。
2、个人解说仪器的使用情况。
3、介绍自制的天气日历。
4、分析天气日历中的各个数据,进一步的出天气变化趋势的数据或信息点。
第五阶段:知识拓展
1、收集气象谚语,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收集的办法,在个人对这些谚语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班汇总。
2、开动脑筋又快又好地制作成自己负责制作的仪器,搞清楚相关的科学知识。
3、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存在的密切的关系。
4、出一张关于气象知识的手抄报。
六、活动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1、评价标准
以评价表的形式对学生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能力和方法。在活动的开展中,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表达等基本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提高。在活动中,有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和一些研究的方法。如资料查阅、实地观察、调查的运用、材料的整理、数据处理等。
(2)品质发展。在研究中,学生是否培养了合作精神及虚心听取意见,乐于助人、自觉主动等品质。学生克服困难精神是否有所提升。
(3)学习态度。学生对活动的投入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能否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做好每次的记录并认真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设想等。
(4)研究成果。气象观测仪器制作;手抄报;天气日历;天气统计表分出等级。
2、评价方式
(1)主要有教学实录、成果集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展示、学生手抄报、自制
天气日历评比等;尽可能多的组织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2)活动后评价:在活动要结束的时候,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可以授予“小小气象员”的称号。
七、科技活动对农民工子女能力培养探索成效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亲身体验中,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注意到天气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以往的生活、学习中已建立相关的经验,如:对不同天气的不同感受,对预报天气的方法和途径,对天气预报的了解,对生物预告天气的了解等等。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是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以前,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不关心天气,当问到学生“今天天气怎样”时,他们往往回答为“挺好、很热、下雨了、太阳很高、树叶落了、小鸟越来越少了等”基本上不能区分天气特征与季节以及其他自然事物的特征。通过本次活动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学生能用专业的气象语言描述天气及气候情况。学生具备了关心生活,关心天气,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
本项活动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活动时,教师坚持自主性原则,没有过分限制学生的活动;适时加强辅导,要求学生务必把有关的要求和要搞清楚的环节,真正弄懂了再做。当学生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的时候,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努力争取成功,达到活动的目的。本项活动的组织安排又有着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在制作活动之后尽可能组织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仪器建立简易的气象观测站,开展一段较长时间的气象观测活动。尽管观测的项目不多,精度也很难达到要求,但对学生来讲,也一定会有较大收获。
所以取得以下成效:
首先,本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气压、湿度计、雨量器、风向标等简单气象仪器,建立简易气象观测站,将会了解气象观测及预报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其次,学生在利用废弃物,使用简单工具制作简单仪器的过程中,会进一步思考怎样使气压计的液滴随大气压变化上下移动得更加明显,怎样使风向标随风转动得更加灵活等问题,进而设法改进仪器。这样,学生的主动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指导学生收集、记录和解释将近一个月的当地的天气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气象科普活动方案】推荐阅读:
中学气象科普工作计划08-29
气象防灾减灾活动策划方案06-26
气象站实施方案06-27
中国气象学会活动指南06-20
“世界气象日”活动策划书07-31
气象局推进我市气象事业发展演讲08-09
气象观测论文06-22
自然气象谚语07-06
气象局08-03
天气气象谚语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