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案例

2024-09-25

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案例(共8篇)

1.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案例 篇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12.3《科学教育前沿》第三期ISSN1004-1621(2012)03-043-02

梁雪梅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643000)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摘要]有效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转变观念,理顺“四个关系”;强化管理,抓好 “四个落实”;优化教学,实现“四个转变”;开发资源,突出“四个创新”。从达标硬件建设,逗硬过程管理,务实师资培训,丰富活动形式,发挥资源效益等方面进行有效性探索,是新课程“教学和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具体体现。

[正文]物理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立足生产生活实际,更加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实践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自贡市初中物理于2002年进入新课程改革,期间经历了“两基”的省检和国检。现在,学校的校舍修好了,实验教学器材配备完善了,市教仪电教馆组织了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的创建,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教师自制教具展评系列活动,学生的实验操作也纳入了中考计分。应该说学校对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学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在现实的实验管理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1.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些学校的制度成了挂在墙上的装饰。

2.器材管理不规范。实验器材的归类入柜、造册建账、购置报损、使用记录等比较随性,“帐、卡、物”不吻合现象普遍。

3.管理人员不稳定。实验管理人员变动大,业务不对口,缺乏专业培训。有的学校由任课教师兼任器材管理和实验员工作,有的学校各种政策和福利都向教学一线倾斜,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认定不合理、待遇偏低。

4.检查监督不到位。不少学校没有相应的检查监督机制,缺乏对实验教学的评价。

5.学生活动无保证。大部分学校没有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几乎没有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无从涉及。

6.实验资源严重不足。有的学校盲目扩张办学规模,大班额教学,甚至挤占实验室,无法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需要。

(二)教师思想意识不够到位

1.不少教师在思想上认为实验课难上,既要提前准备实验器材、预做实验,还要应付难于把控的课堂纪律。相对于实验课,老师更愿意选择在黑板上“画实验”,口头“讲实验”,让学生通过黑板、多媒体“看实验”,通过试卷机械的“写实验”。

2.没有摆正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中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讲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等,学生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按照老师规定的程式进行实验,并整齐划一的去验证教师所要求得到的实验结果。

3.团队协作和教研意识不强。不少学校集体备课形同虚设,教师教学各自为阵,教师要么就教材讲教材,要么讲知识练试题。大部分教师不善于利用日常器具,也没有自制过教具,更谈不上对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不系统,没有建立教学资源库。

4.实验组织能力弱。教师缺乏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的技能技巧,实验小组人员分工不明确,职责不落实,实验中学生“做”实验的人少,“看”实验的人多。

二、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原因分析

实验教学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影响实验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本原因是实验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1.实验教学观念烙上了浓浓的应试教育色彩。不少学校看重的依然是重高升学率,考试分数是考核教师业绩的主要指标。相当一部分领导和教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认为实验教学仅仅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在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中,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思维能力。

2.大部分教师普遍采用“操作模仿式”教学。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得不到落实,学生探究意识得不到培养。

3.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单一。自贡地区目前实验考查方式是书面形式和操作观察两个方面。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集训式应付实验操作考试。就自贡地区而言,操作实验20个,各个实验难度差异很大,而且各个考区对评价标准的把握难以统一,公平竞争的平台难以搭建。

三、有效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笔者所在学校以创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为抓手,转变观念,理顺“四个关系”;强化管理,抓好 “四个落实”;优化教学,实现“四个转变”;开发资源,突出“四个创新”,从达标硬件建设,逗硬过程管理,务实师资培训,丰富活动形式,发挥资源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转变观念,理顺“四个关系”,是有效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前提。

以学校“绿色教育,和谐发展”为办学宗旨,确定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重点的实验教学目标,理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实验课与理论课、培养能力与思维发展、实验教学与实验活动的关系。

学生在实验活动要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数据、分析论证、交流与评估等思维程序,在分析问题、反复尝试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设计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基本仪器使用方法,又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追求科学真理的不懈精神。因此,实验教学要课内外结合,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家庭实验等舞台的作用,丰富实验活动内容,拓宽实验教学渠道,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多元的实验环境。

(二)强化管理,抓好“四个落实”,是有效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

坚持建、配、管、用,研、培、考、评并重的工作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装备资源,通过抓“四个落实”,强化实验教学。

1.加强领导,责任落实

成立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实验教学的组织、协调及经费保障等,教务处具体牵头负责相关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推行“教师人人做管理”,营造 “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氛围,努力调动每个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组织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

2.强化队伍,人员落实

按照《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要求,配齐人员,保证实验教学及实验管理的需要。组织各科实验教学及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鼓励自学、进修、自培。稳定管理人员队伍,认真落实管理人员的待遇,在晋级、评职、评优与教学一线人员一视同仁。

3.建章立制,管理落实

建立健全各项职责、规章、制度。制定和落实实验学科组工作职责,集体备课制度,实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定期维护、损坏赔偿,试验资料归档制度等。

4.注重过程,考评落实

由教务处、教科室组织对实验教学课程计划执行情况、实验开出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技能考试、仪器设备管理、实验课题研究、“五个一”(教案、论文、课件、课堂教学、主题活动)评比、学生“三小”(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等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定期组织总结分析反思,考评结果纳入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和个人绩效考核。

(三)开发资源,突出“四个创新”,是有效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核心。

1.创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实验法、探究法、活动法逐步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逐渐成为学生常态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平台,建立以教学管理、教学软件、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案试题、教学论文、音频视频材料等为主要内容的系统资源库。

2.创新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发展

一是探索教师培训“四种模式”。即专家引领模式,同伴互助模式,自我研修模式,名校联姻模式。二是实施教师成长“两个工程”(“名师工程”和“蓝青工程”)。以学校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任务驱动各“梯级教师”积极参与有效实施实验教学的课题研究之中,培养名优教师,成长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三是抓实集体备课“三个活动”。既教学研讨“六课”(调研科、研讨课、诊断科、专题课、示范课、汇报课)活动,“结对帮扶”活动,“竞赛评比”(实验操作技能竞赛、自制教具展评、教学课件评比、教师发展论坛等)活动,提供教师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机会。

3.创新课程建设,促进个性成长

本着“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工作思路,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让学生“动”起来,学习“活”起来,活动“亮”起来。实行每周半天的“走班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科学实验探究、摄影、环境科学等)。课程设置的改变,既能充分发挥实验室、实验器材的作用和功能,又能引导教师对教材实验的拓展,对实验器材的改进,对实验教学的延伸,有效地链接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情感。

4.创新交流方式,互动学习提高

学校要敞开胸怀,加大和市内外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优质学校先进的实验教学经验,引领薄弱学校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一是大量的选派老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培训活动,了解先进发达地区的实验教学现状;二是请进教育专家(如初中物理人教版国家教材编委彭前程和杜敏老师等)到学校实地指导;三是派出名优、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上示范指导课、进行课题指导、开设专题讲座,辐射影响,互动提高。

(四)优化教学,实现“四个转变”,是有效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

要使实验教学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就必须改革以往单向传输的操作模仿式教学方式,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

1.变学生地位被动为主动。一是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实验计划的制定,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作用的理解。二是增设学生自主实验环节,在实验课的后期,学生可以在给定的范围内,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自行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并分析处理实验结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2.变教师角色监管者为引导者。以往的实验课,教师更多的是监督者,监督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按规定的步骤操作等。新课程倡导教师角色为学习的引领者、探究的合作者,重在引领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大胆实验,协助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科学的实验结论。

3.变学生部分参与为全体参与。改变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的怪现象,采取各种措施,激励每位学生都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开放实验场馆、实验资源、实验时间,鼓励学生利用课间、午休、放学后、选修课等时间走进实验室,允许学生使用和接触实验室器材,解决在课堂实验中的疑惑。丰富实验活动,提供学生实验的机会。如结合学校“垃圾减量”主题环境教育,开展“废旧利用”“做身边的小实验”活动,用废旧报纸搭桥做承重实验,利用牙膏盒、药盒、输液瓶,饮料瓶、易拉罐等做光学、声学、力学实验等。结合学校每年一届的科技劳动节,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活动、实验操作技能比赛、科技小论文评比、实验设计方案竞赛等。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制作、操作、改进等环节中,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训练动手实验能力、整理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升华创造意识,总结创造成果

4.变评价方法重结果为重过程。建立正确的实验教学导向,注重教师的实验教学过程和活动,注重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实验态度、参与实验状态、科学探究的精神等,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总之,只有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营造有效的实验教学环境,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创新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的实施实验教

学,使学生手、脑结合,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态度、意识、能力也得到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参考资料:

1.杨型会《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2年第1期

2.鹿炜锋《物理实验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案例 篇二

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 而不是重复别人的事情。”为了达到《标准》中“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课程目标”的要求, 我们把实验教学分成了基础实验、重点实验、综合实验三个层次。基础实验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温度计的使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等。重点实验侧重于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的能力。如测量物体的密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而综合实验侧重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如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等。从基础到综合, 在学生两年的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

实验教学的实践活动是必须要开展好的,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手。

1. 重视基础实验, 锤炼学生实验的基本功

例如“温度计的使用”这个实验, 八年级学生开始上实验课, 感到很好奇, 甚至很好玩。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就想把温度计放到水中去看一看会怎么样。这样的实验课达不到要求。我先是要求学生学会观察, 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比一比谁观察得最仔细, 并且给予表扬。再让学生阅读书上的使用说明书, 也要求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看谁归纳得最好。最后让学生讨论使用过程的注意点。这一切做好了, 再让学生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学生会发现这挺简单的。其实他们已经训练了观察、记录、归纳总结等科学实验的方法, 以及耐心、细致、严谨的实验态度。有了扎实的基本功, 以后不论遇到多么简单还是多么复杂的仪器设备都有这样的方法的态度。

2. 开好重点实验,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必须开好重点实验, 不能像以前那样教师“讲”“画”实验, 学生“听”“记”实验。重点实验的安排, 学生不仅对基础实验中学到的操作技能进行了反复训练, 还学习了一些新的实验方法, 实验技能, 提高了动手能力。

3. 创设综合实验,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开展一些综合实验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来进行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后的一大尝试。其目的就是要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 经历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讨论、交流与合作的科学探究过程, 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1) 好组织动员工作, 明确综合实验的方向。

(2) 参与资料调研, 切实制定实验方案。大部分学生刚开始查阅资料无从下手, 在具体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指导。经过学生之间, 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讨论后, 确定实验实施方案。为保证综合实验顺利开展, 老师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方案要进行认真审阅。

(3) 自主实施实验, 保障实验顺利完成。这期间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实验过程, 保障实验完成,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仅仅做必要的指导, 启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

(4) 认真分析实验结果, 进行自我评价。在实验结束后, 我们要认真与学生交流讨论, 让他们分析实验结果, 撰写实验报告。在这个实验报告里由学生自己就实验态度、技能、完成质量、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 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对综合实验进行总结, 找出成功之处, 分析不足的原因。

三、结束语

3.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案例 篇三

1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实际上,所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目标的翻转,而且是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翻转.首先就教学理念来说,传统的教学理念主要强调的是教师为主体和中心,传授方式主要是单纯的单向式传授,学生缺乏主体性,很少有参与的机会,只能被动接受,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它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除了关注学生知识学习外,更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在此之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教定学”,而现在强调的是“以学定教”,即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的;其次,就教学目标而言,传统的教学目标无非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课下让学生完成作业.而进行翻转教学,教学目标更加精细化,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和阶段,具体可分为课前目标和课中目标,如此设置主要是为了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再者,教学方式发生了一定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但是翻转课堂却有很大不同,虽然课堂上老师也会进行知识传授,但是更加注重学生课下自学,要注意的是,课下自学不等同于传统的课前预习,这里课下自学指的是学生在老师所给教学视频的指导之下进行的预习,这样预习效果会更佳.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感觉个性化十足,时间和空间更加充足;最后就是教学评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评价,而翻转课堂则有很大不同,它更加强调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评价.比如说,教师在课上发现某个学生存在疑惑,及时给予其帮助,通过这样的反馈评价模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对于其后面的学习是极为有利的.

2初中物理翻转课堂实践探究具体案例

在翻转课堂中,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更加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学生提供一个合适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对课堂互动交流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定位,能够对学生课前视频预习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相互探讨,有必要的话教师也可以参与进去,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排疑解难,达到彻底理解知识的目的.这里以初中物理中一个典型的实验“测量电阻”为例,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2.1课前自学

要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就要确定教学目标,就电阻测量实验来讲,学生通过课前视频进行课前自学,主要目标是要掌握伏安法测电阻有哪些具体步骤,对采集得到的数据如何进行分析和处理.在课上,教学目标则有所深入,既要求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还要求能够进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不仅如此,还要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提高相互交流和协作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对于课前教学视频,教师可以自己进行录制,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但内容都应该和教学目标相一致,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即可,视频录制完毕,立即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们通过网络就可以进行学习了.

其次就是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后,能够基本掌握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实验步骤,了解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式,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做一定的笔记,重点关注不理解的地方并有所记录,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如果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比较强,可以尝试手画实验电路图,进一步加深理解.

最后就是学生进行自学反馈,找出自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困惑,这样学生就可以与同学进行探讨交流,也可以请教老师.当然老师也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

2.2课中强化

在课上,学生可以相互间进行互问互答,回顾视频教学中的内容,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势必存在一定缺陷,通过学生相互探讨,可以巩固加深课前预习内容的印象,回顾过后就可以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了.进行实验时通常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具体说来就是将班级所有同学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随后由实验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老师在全程要格外关注,一旦发现学生实验有问题,应及时进行相关引导,但不必告知学生如何做,与此同时,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验情况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也可以通过组与组的方式进行探讨.学生讨论过后肯定还会存在争论性的问题,这时候老师就要积极给予疏通并加以总结,可以向学生提出诸如“在只有一只定值电阻和电流表的情况下,如何得到电阻阻值”等问题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先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探究,然后再由老师进行解答.这些步骤结束之后,就可以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反馈评价,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反思该实验的数据分析、实验方法和基本原理,进行总结和归纳.当然了,学生在课下还可以观看教学视频,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4.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篇四

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摸索探究进行高效的物理科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参与完整的自主学习过程,如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能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乐意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能力,是目前物理老师所关注的问题。针对我校物理教学现状,结合我校物理科学习实际情况,我组确立了“增强学生物理学习力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子课题进行研究。而其中研究探索提高物理学习力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提高合作学习的策略,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合作学习在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具有显著实效,而且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被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案例:

在学习《认识动能和势能》这节课时,上课前,我按全班学生的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动手能力强的和动手能力差的分到一起,分成15小组,每组4人,每组配备钢轨、小球两个、纸杯、斜面、盛沙子的盒子(内有三个小球)、木块、橡皮筋2条等器材,教室的布置尽量营造一种随意宽松的氛围。

整节课的重难点是: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我是这样安排的:大家根据生活经验来分组讨论,动能、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各小组学生猜想让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小组长合并类似猜想,我综合总结可能的因素。接着,我把整个实验探究交给各小组来完成,并提醒各小组成员在讨论实验方案中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生活实例、经验或可利用分配给小组的器材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如果不同意其他成员观点的,要提出反驳。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都能先根据猜想讨论后,得出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分工。有的负责设计实验表格,可以填写实验数据,有的负责操作实验,有的负责测量实验结果,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完成实验而竭尽全力。大约20分钟后,我要求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因为质量不同的小球,在铁轨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后,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动能的大小跟质量有关。”

“因为质量相同的小球,在铁轨的不同高度自由滚下后,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高度有关。”

“因为质量相同的小球,在铁轨的不同高度自由滚下后,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有关。”

“因为质量不同的小球,站在的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后,盒子里原来平坦的沙面凹陷程度不同,这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跟质量有关。”

“因为重力不同的小球,站在的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后,盒子里原来平坦的沙面凹陷程度不同,这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跟重力有关。”

“因为质量相同的小球,站在的不同高度自由落下后,盒子里原来平坦的沙面凹陷程度不同,这说明重力势能的大小跟高度有关。”

“根据橡皮筋的形变程度不同,这说明弹性势能跟它的材料有关。” „„

我把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全部写在黑板,再让各小组讨论、交流、反思,最后总结出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且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来分析:

1、“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的车型的限制速度不一样?”

2、“一盆花放在你的身边,你会看到它的美.可是当把这盆花放在楼顶的边沿处,你从下边走过时,这时你注意到的不是它的美,而是心中充满了恐惧.这是为什么呢?”课堂在学生热烈的讨论气氛中结束。

案例分析:

上面这个案例,借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合作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的启发诱导更不可少,教师是“学生中的首席”,要参与到讨论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度掌握教学节奏,不断的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整堂课中,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在关键时刻进行点拨。改变了以往传统式教学以“教”为中心教师滔滔不绝的课堂气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的诸多功能。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为避免课堂教学中那种仅仅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深刻领会合作学习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总结这次课题研究的经验,要保证合作学习较高的实效性,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这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组合,并且让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分工。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一般每个小组可以4—7人划分,小组座位的编排的空间格局可以为“T”型、“马蹄”型、“田字格”型等,按照“组内合作、组外竞争、促进发展”的理念,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分组完成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明确的组员分工及合作意识的启发,既要使组内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又要让他们知道作为小组的一员,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进行配合,懂得学习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道理。

2、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灵活、开放,也要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有一定的难度、问题的结论要有开放性和挑战性。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学生用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3、把握合作学习最佳时机。合作的目的是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清晰、全面。它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我们应当正确把握合作时间,合理分配合作时间。一般是在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只有当学生遇到了个人难于解决的问题的情况下,且跃跃欲试的状态下,交流才有意义。或是学生迷惑、混沌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帮助学生澄清概念,加深理解。或是在出现矛盾时进行,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形成独特的认识。

4、教师要监控和适时指导、点拨或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学生合作学习,并非意味着教师可以作为旁观者。相反,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的监控和适时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如有时学生在实验猜想后,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时,可能会偏离实验主题,或者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交流,教师都要及时加于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主题来。

通过近半年的课题实践与研究,我们物理组成员在“增强初中生物理学习力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受益匪浅。在教学策略上,我们积极、大胆地实施激发兴趣、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的各种教学方式,创设一个全员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氛围,实行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尝试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对比实践,改善了课堂内外的物理学习气氛,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课题实践与研究,我组在不断深入和合作学习方式的逐渐推广,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改进:

1、小组个别成员,特别是下层生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不肯自己动脑子想,但凡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去找组里的好学生询问。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也不利于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

2、组成员的参与机会不均等,由于组员的学习能力不同,有的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故而有时有限的小组合作时间成了好学生的一言堂,中差生只能做听众、当陪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5.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 篇五

篇一: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做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案例: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

生: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生:这种方案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

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摩擦力与前面学过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通力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篇二: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

一、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舞台灯光”视频,在展示过程中也不断调节音量。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灯光的变化和音量的变化。展示调光台灯的应用,灯光的亮度同样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思考:调光台灯为什么能够调节灯的亮度?是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呢?(让学生各抒已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教学

1.自制调光台灯电路实验

学生根据看到的调光台灯实物,利用手边的器材,连接一个调光台灯的电路。

器材:电源、电珠、开关、电流表、电阻丝、导线若干。

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

学生动手实验接电路,教师对学生进行部分指导。

实验成功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实验电路,以及如何操作使得电灯的亮度发生改变,教师提问:根据你的观察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在你的操作中你改变了什么从而使灯的亮度发生了改变。

答:灯的亮度是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的,在操作中我改变了电阻而实现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了灯的亮度的变化。

教师提问:在操作中是如何改变电阻的?

答:用导线一端固定,导线另一端在电阻丝上滑动改变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的大小。

教师讲述:像这种能够通过改变长度从而改变电阻值的电学元件叫做滑动变阻器。

提问:结合刚才的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讲述: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演示幻灯片):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2.认识滑动变阻器

教师提问:在刚才的实验电路中,对于灯的亮度的改变还不够多,是因为电阻线太长了不方便,如果还要进一步改变电阻值的大小比较多,那么滑动变阻器该做成什么形状?

答:将电阻线密绕成螺旋状。

各组分发滑动变阻器,学生仔细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试说出各个构成部件的作用。

提问:根据对实验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猜测滑片顶端所标规格的含义?

答:变阻器上所标规格的含义:最大电阻值;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3.滑动变阻器接法的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器材:电源、电珠、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滑动变阻器在连接时只能用两个接线柱。实验同样要达到调光的效果。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接法,教师对学生进行部分指导。(在指导、巡视的同时,将某些接法对于改变电流无效的进行全班探讨)

提问:如何接滑动变阻器才能有效地改变电流,让灯的亮度变化明显。

学生总结出“一上一下”的接法,以及两种不能改变电流的接法。滑键位于远离下接线柱的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

三、为滑动变阻器编写一份说明书(包括结构及接法)

四、教学反思: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质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这种教学理念在教授“变阻器”这个内容时,我就充分注意到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开展实验探究,从自身的实验探究中寻找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

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电学元件,重点在于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的一步步认识。教学的手段&方法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学生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下面列举教学中具有意义的几点:

1、在教学的引入中,新的物理课程却是要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所以引入的视频是一位歌星的演唱会片断,这样的引入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具有兴趣的,再联系到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调光台灯,所以更加激发学生想了解调光台灯的原理的热情度,同时拉近了课程与生活的距离。在教学中先充分调动血色和那个的学习热情,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义务和责任。

2、在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原理的实验中,教师本人给每一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块自制钉有电阻丝的木板,学生可以根据这块木板上的电阻丝自己独立思考在把电源、电灯、开关接入电路的同时,如何运用电阻丝改变灯的亮度。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电阻与长度有关,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学生能体验自身实验探究成功的快乐的同时确实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在课堂的实验探究中应该充分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乐是教师所包办不出来的。

3、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提出两个学生能自己评价自己的问题(1)今天这堂课你最有兴趣研究的问题的是什么?(2)在今天的实验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在本节课的引入以及两个实验探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提出这两个问题能够体现善于欣赏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自己在学习中的不断进步,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责任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问题,列举缺点,营造一个活跃合作的课堂气氛,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创造性的学习,自主提高留有充足的空间,帮助学生尝试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篇三: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案例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三、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6.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索 篇六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大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认识到当前教学的困境,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只有学生的地位得到了重视,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高中生是我国现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在现代社会里,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就是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同时,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伴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⑴。

二、离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转变观念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被忽略,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于髙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2]。

7.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案例 篇七

1、农村初中本身实验器购置投入较少, 教师随意取消实验操作的教学内容;

2、教育教学思想不端正, 只注重学生考试分数, 片面追求升学率, 部分教师黑板上画实验, 学生本子上练实验;

3、教改实验顾此失彼, 一些教改实验项目具有普遍适用性, 难以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等。

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教学内容的确定受教材内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局限性及教师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没有一个简单的固定模式。但课堂教学思路的清晰、科学与否, 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初中学生由于受抽象思维的局限, 开展实验探索教学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为思维的加工及拓展提供大量的素材, 而且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依据启发教学的原则, 我根据多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理解, 以突出实验教学为宗旨, 充分体现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课堂教学思路, 用实验导入新课,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 使学生具有学习新知识的意识, 明确学习目的, 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 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同行们探讨, 共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 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实验现象, 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 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但更重要的是, 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方法, 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要注意:一是选择趣味性强的实验;二是巧妙设计实验教学程序, 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 激其情又引其疑。下面是我从教学中所体会到的实验导入实例。

1、惊奇有趣的实验现象导入, 是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

特现象, 唤起学生的注意, 引起学生思考,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 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 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 当把手移开后, 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 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大气压知识的兴趣;在介绍气压降低时水的沸点降低的现象, 我用“冷水浇开水”的实验导入:在烧瓶内装1/3的水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后, 停止加热并塞紧塞子后, 学生看似没什么奇特现象, 当我把它倒置后用冷水浇烧瓶底部, 这时, 没有沸腾的水又沸腾了, 学生感到十分好奇, 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2、历史故事导入

在介绍浮力一章知识前, 为吸引学生学习浮力的兴趣, 我先介绍三国时曹冲称象的典故。在古代, 没有大称, 如何才能称出重几吨重的大象呢?三国时, 小小年纪的曹冲七岁就能办到, 并当着众位大臣们说出了称象的方法。古代三国时才七岁的曹冲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 而引入学生学习浮力的新课知识的兴趣;在介绍有关重力知识时, 为激励学生学习新知识, 我把知识面拓宽了一些, 介绍了重力随地理位置从地球赤道向南北极移动时, 重力发生了变化, 是什么原因呢?我先介绍了几百年前一名西方商人从地球赤道附近购了一批货物到北极附近某城市去出售, 从采购、运输、出售、核算等各个环节都没有出错, 并核算了都要赚钱, 结果, 亏本了, 是什么原因呢?叫学生思考。该商人最终找当时的物理学家才解开了亏本的原因。这样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就加深了印象。

3、生活现象导入。

在讲解物质三态变化这一章知识前, 我先不急于介绍本章知识, 而是与学生一起讨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 如常见的云、雾、露、冰、雪、霜是怎样形成,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 它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产生的原因、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又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呢?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物态变化知识的兴趣。

4、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导入。在讲新课“简单机械”一章以前, 为吸引学生学习简单机械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怎样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杠杆问题。我请同学们帮我完成一件工作:谁能仅用自己的双手把钉在一起的两块木板扳开? (同学们纷纷举手, 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请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上台, 但怎么也扳不开。) 看来仅凭我们的气力是难以完成这一工作的。类似这样的工作很多, 好在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 创造出一定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难题。谁能利用一把大的螺丝起子把这两木块分开? (请一位小的女同学上台, 轻而易举地把木板撬开了) 。这个同学使用的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 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把木板分开?它有哪些应用?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实验导入的类型很多, 同一个新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一般在学习单元开始时或课题比较平直, 可以考虑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演示法和故事法;如果学生存在着较顽固的错误概念, 就需要选择能激起强烈思维冲突的方法;如果课题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 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足, 则选择复习导入的方法;应用性较强的课题, 多引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年龄较小的学生, 可多用竞赛的方法。

经我的理解小结, 实验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步骤是:

1、创设实验情境;

2、激发思维冲突;

3、明确学习目标;

4、铺设达标阶梯。

8.对一道初中物理实验探索题的思考 篇八

题目:陕西省渭北有卤盐资源,当地中学生的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了1000ml卤水样品,为了测定卤水样品的密度,学生们来到学校的物理实验室,教师拿出了如下器材供大家选用:天平和砝码、弹簧秤、压强计(U形管内的液体是水)、量筒、烧杯、刻度尺、带提手的小桶、小铝块、水和细线。学生们利用以上器材设计了多种测卤水密度的方法。现请你参加他们的活动,自行选用器材,设计测定卤水密度的方法。要求:(1)写出要用的器材;(2)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3)写出计算卤水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这道实验题,集重力、密度、压强、浮力等知识于一体,对学生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增强使用基本物理仪器的技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下面根据题目给定的器材设计其实验方案。

分析:要测定卤水的密度,必须设法测定其质量和体积。而题目给定的器材多、杂,明确器材的用途,按其归类是设计实验方案的关键。

方法一:

(1)选用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或小桶。

(2)实验依据:密度的意义。

(3)步骤:a、在烧杯中盛适量卤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m1;b、把烧杯中的卤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卤水的体积V;c、称出烧杯和烧杯中剩下的卤水的质量m2 。

(4)数学表达式:

方法二:

(1)选用器材:天平和砝码、烧杯、水。

(2)实验依据:借助水的体积推得卤水的体积,再依据密度的定义。

(3)步骤:a、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b、在烧杯中盛满水,称出水和烧杯的质量m2;c、倒出水,把烧杯擦干后,再装满卤水,称出其总质量m3 。

(4)数学表达式:

方法三:

(1)选用器材:弹簧秤、量筒、小桶;

(2)实验依据: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3)步骤:a、在小桶中倒入适量的卤水,称出它们的重力G1;b、把小桶中的卤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卤水体积V;c、称出小桶和剩余卤水的重力G2。

(4)数学表达式:ρ=

方法四:

(1)选用器材:弹簧秤、铝块、烧杯、细线。

(2)实验依据:浮力跟密度的关系。

(3)步骤:a、用弹簧秤称出铝块重力G1;b、在烧杯中盛适量卤水,用细线系住铝块、用弹簧秤称出铝块完全浸没在卤水中的重力G2。

(4)数学表达式:ρ=

方法五:

(1)选用器材:压强计、烧杯、刻度尺。

(2)实验依据: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3)步骤:a、在烧杯中盛入适量的水。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卤水中一定深度、用刻度尺测出深度h1;c、记下压强计U形管中两边水的高度差h2。

(4)数学表达式:

开放性试题综合性强,条件庞杂,这就要求学生理清题目依据的原理,学会分析,学会梳理,在名目繁多的条件中提取、筛选、归纳,最终找到解答策略,促成问题的解决。

上一篇:环保生活作文950字下一篇:物态变化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