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

2024-09-17

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共12篇)

1.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 篇一

学校发展、路在何方

——目前学生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在教育市场竞争渐趋激烈的今天,好的学校生源滚滚、财源滚滚,差的学校门前冷落鞍马稀,面临被合并的危险。对于中等学校、特别是差等学校的校长们最大的困惑是:为什么自己的学校总是很难在教育市场脱颖而出?什么时候我们学校才能在区域教育里领跑?一句话,学校发展,路在何方?我们认为,每所学校发展之路各不相同,但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校的上帝——学生家长的择校行为,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市场空间。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学校在2010年12月对初一初二两个班的80名学生家长进行了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心理健康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家教协作、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共九个大项若干个小项的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学校在初中建设工程中以来,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学生的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指明出路。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学校在教师队伍工作、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学生素质发展水平、家校协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同,家长评价都非常高,但也有很多地方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我们认为,家长不满意的或者不太满意的地方,就是我们学校发展的方向。

一、学校发展的核心——有口皆碑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对于一个学校而言,要想立足于教育之林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想立足于教坛就必须全力以赴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根据《2010-2011学家长对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现状总体评价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2010-2011学家长对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现状总体评价的统计结果

评价内容

赋值得分平均值

干部队伍工作现状

2010-201

178.2教师队伍工作现状

2010-2011

83.6

德育工作现状

2010-2011

83.5教学工作现状

2010-2011

71.4体育卫生工作现状

2010-2011

79.7

校园文化现状

2010-2011

82.2

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现状

2010-2011

82.1

家校协作情况

2010-2011

82.3在调查的八大项中,学生家长对我们学校的教学工作现状的满意度只有71.4%,是所有调查项中最低的,说严重一点就是最不满意的。这也难怪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一个好学校,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出类拔萃,没有好的教学工作,就没有好的声誉,就没法吸引家长的目光,家长对教学的苛求就理所当然了。面对调查结果,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今后发展的核心是狠抓教学质量。具体建议:一是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规范师生课堂行为;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三是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狠抓教风和学风。

二、学校发展的前提——高山仰止的教师

国家的富强主要靠社会;社会的好坏主要看主宰它的人们;而那些人们的好坏就是所受的教育的好坏;受教育的好坏,主要看老师。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教师,根据《2010-2011学家长对教师队伍工作现状评价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

2010-2011学家长对教师队伍工作现状评价的统计结果

题号

题目

选项(%)

赋值得分

很符合比较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30

1老师很关心我的孩子,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

51.6

35.8

9.53.284.0

302

老师从不挖苦和讽刺我的孩子

53.7

32.6

8.45.383.7

303

我的孩子认为大部分老师都很公平

44.2

43.2

9.5

3.2

82.2

304

我的孩子有不懂的问题老师能给予解答

63.2

34.7

1.1

1.1

90.1

305

大部分老师讲课我的孩子都喜欢

42.1

43.2

12.6

2.1

81.3

306

我的孩子反映大部分老师讲课清楚明白

36.8

51.6

7.4

4.2

80.3

84%的家长认为老师很关心我的孩子,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90.1%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有不懂的问题老师能给予解答。说明我校教师队伍品德素质还是非常好的,这和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坚持师德为首,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使“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深入到每一名教师心中有关,但只有80.3%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反映大部分老师讲课清楚明白,在教师队伍这几项中满意度最低,说明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还很薄弱,教师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前提,好的教师才能上出好的课,才能让学生听得明白,学校声誉不好,学生成绩上不去,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今后学校发展的方向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教师的业务素质,具体建议:一是引进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充实教师队伍,在他们的带动下,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同时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让老师走出去或请进名师来提高教师水平;二是淘汰一些素质差的教师。

三、学校发展的保障——蔚然成风的学习风气

学校的名声在于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保障在于校园文化建设,其中特别是学习风气,好的学习风气可以使不爱学习的学生主动学习,坏的学习风气可以使一个好的学生放弃学习,根据《2010-2011学家长对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评价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2010-2011学家长对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评价的统计结果

题号

题目

选项(%)

赋值得分

很符合比较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80

1学校的环境整洁、美观,富有教育性

42.6

42.6

12.8

2.181.580

2学校的学习风气良好

29.5

49.5

11.6

9.5

74.8

3老师和家长关系融洽

48.441.1

8.4

2.1

84.0

804

教师之间关系融洽,工作中密切合作

50.5

41.1

8.4

0.0

85.5

805

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

45.343.27.44.2

82.5806

同学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帮助

52.7

35.5

9.7

2.2

84.7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情况良好,85.5%的家长认为教师之间关系融洽,工作中能密切合作;84%的家长认为学校老师和家长关系融洽;但是只有74.8%的家长认为学校的学习风气良好,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大项中,学校的学习风气是家长满意度最低的。如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是今后我们学校发展要好好考虑的问题。具体建议:一是激励与教育相结合,树立榜样,对喜欢学习,乐于学习,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学风浓郁,表现良好的班集体进行表彰。二是强化课堂教学,狠抓师生的课堂常规,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三是努力营造幸福的教师生活和学生生活,使之感受到“我成长我快乐”的幸福的内心体验。

四、学校发展的重任——义不容辞的德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一代,他们肩负的重任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与民族的希望。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是当今社会最关注的教育热点和焦点。总而言之,只有能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才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根据《2010-2011学家长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现状评价的统计结果》发现:

2.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选择乐山某普通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 000份, 收回问卷987份, 其中有效问卷950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96.2%。其中男生400名, 女生550名;一至四年级分别为225, 390, 181和154名;理工、人文、艺术及其他专业分别有285, 143, 394和128人。

1.2 问卷的设计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量表在简明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的基础之上[3], 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访谈学生, 在保留家庭、友谊、学校、自身、和生活环境的5个项目基础上, 认为有必要增添健康状况、学业、课余生活自由、课余生活质量4个项目。共9个问项, 量表采用Likert 7点式计分法, 选项从“特别不满意”到“特别满意”, 计为1~7分。各项目满意度的平均值作为整体课余生活满意度值, 而增加一项“我对课余生活总的满意程度”问项, 作为一个有效性的检查。量表包括环境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3个分量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0, 0.743, 0.659, 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 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NRI=0.907, FI=0.995, RMSEA=0.005) 。9个问项在潜变量上的标准化负荷系数为0.36~0.67。表明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能够作为测量学量表使用。

《学校生活质量量表》采用中文版量表[4]。量表由45个题目组成, 包括整体满足感、负面情感、师生关系、社群关系、成就感、机会和经历7个分量表。量表选项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 计为1~4分。学校生活质量量表 (quality of school life scale, QSLS)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Cronbach α系数为0.896, 重测信度为0.843, 总分与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53~0.815, 各因子之间相关系数为0.269~0.773;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 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统计学要求。

另一部分是学生基本情况, 共15个问项。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方法用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

2 结果

2.1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大学生学校生活质量得分情况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中对家庭和友谊满意度最高, 对学校课余生活质量和自由满意度方面得分较低。课余生活满意度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这和大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方面的评价结论一致: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社群关系和师生关系方面得分最高, 对正面评价的整体满足感方面较低, 而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负面评价方面更低。见表1。

2.2 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学校生活质量的关系

2.2.1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学校生活质量相关性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学校与学校生活质量的总分及各分量表都存在关联, 课余生活质量除了与师生关系不明显之外, 其余Pearson相关系数都达到了统计学水平 (P值均<0.01) 。学校生活质量各分量表与课余生活满意度各方面的影响和关系各有不同, 其中在学校生活质量方面成就感与课余生活满意度各方面的关系都达到了统计学水平。负面情感与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各分量表之间均呈负相关。见表2。

2.2.2 课余生活满意度对大学生学校生活质量影响的回归分析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对学校生活质量进行回归分析, 以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为自变量, 学校生活质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3。除自由变量之外, 课余生活满意度绝大多数变量对学校生活质量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9个变量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解释率为43%。

注:*P<0.05, **P<0.01。

注:F=46.15, P=0.000, R2=0.43。

2.3 不同年级学生学校生活质量和课余生活满意度比较方差分析表明, 年级在学校生活质量和课余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校生活质量量表中机会、整体满足感、师生关系、社群关系、经历和学校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在课余生活满意度量表中健康满意和自由满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其余各维度不存在着年级差异。说明年级对学校生活质量各维度方面影响显著, 而对课余生活满意度只影响2个维度。进一步作LSD分析发现, 学校生活质量和课余生活满意度各维度方面大一学生的得分最高, 说明大一学生刚进校时对大学充满了期待, 小心的应付着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对他们在大学里所学的东西与未来的生活相关及可以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的认同程度显著比其他年级要高, 随着对大学的进一步了解, 这种认同程度逐渐下降, 其他年级之间差别不明显。

3 讨论

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是以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为基础的一种主观感受。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又是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一方面高质量的学校生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另一方面大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不断提高有利于促进学校生活质量提高。

3.1 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当今有不少学生对自己的母校感觉不到归属感, 其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学校没有认同感, 对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了解不多。研究表明, 学生对学校满意度和整体满足感的得分较低, 除加强学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服务水平和硬件条件之外, 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传承精神来引导学生, 以文化教育人, 以文化塑造人, 从而提高学生对学校满意和整体满足感水平。

3.2 定期进行课余生活满意度测评,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定期进行课余生活满意度测评, 特别是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的学生, 因为随着年级越高, 学生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学校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通过测评, 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及时进行分类指导, 如学业满意度下降, 则可以通过改善学习方法, 增加学习努力程度, 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增强自信心, 进而促进自己身心的发展[5]。

3.3 加强学风建设, 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

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学校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都比较高, 这说明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心, 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因此,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学校应该围绕学风建设这个主题长抓不懈。

3.4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普及大众参与的活动项目

研究表明, 参与活动程度高的学生在课余生活满意度和学校生活质量方面得分都比较高。因此,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围绕学生专业开展相应的专业社团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既能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档次,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KARATZIAS A, POWER KG, FLEMMING J, et al.The role o f de-mographics personality variables and school stress on predicting school satisfaction/dissatisfaction: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find-ings.Educ Psychol, 2002, 22 (1) :33-50.

[2]丁新华, 王极盛.初中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 (2) :788-90.

[3]SELIGSON JL, HUEBNERES, VALOIS BF.Priliminary validation of the brief multidimensiond students'life satisfaction scale.Soc Indic Res, 2003, 61 (2) :121-145.

[4]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88-100.

3.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 篇三

[关键词]家长满意度;家校沟通;农村学校;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8)07-0017-03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程度一直是家校关系中的核心概念,可以将其看做是学校教育产出的一个部分。1966年科尔曼发表的报告统计分析证明: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影响并不太大,父母、家庭是影响学生教育产出的最大因子。此后研究者分别从学校、家庭、社区及其相关关系的视角,来分析各类因素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家校联系与合作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许多研究发现,家长提高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会为孩子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并且令家长对学校更为满意;另一方面,学校或教师也可能并不怎么欢迎家长过多地参与学校工作,因此,需要寻找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令双方满意的家校关系模式。

目前,国内家校联系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虽然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已成为共识,但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家校合作仍有诸多困难。我国公立教育体系在近几十年形成了家长既不能“用手投票”又难以“用脚投票”的状况,家长面对公立学校始终处于较被动的状态,农村地区尤其如此。因而,家校联系的程度首先取决于校方的管理模式和行动。我们的调查发现,有的乡村学校几年都不开一次家长会,而有的学校每学期都开家长会,并且以书面形式征求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或意见。这些家校联系状况的差异会带来什么呢?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与家校联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回答这些基本问题,可以对改善家校联系提供一些政策建议,最终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绩效和教育产出。

二、调查数据与方法

本文所依据的数据资料,来源于2006年在西部某省随机抽样选取的20个县(区)内50个乡镇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共调查了161个乡村小学和初中的492位一至九年级学生(其中86%是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的家长(平均年龄为40岁)。

本文首先分析家校联系及相关因素是否影响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然后尝试性地探讨如何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及促进学校主动联系家长。

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本调查询问了家长对学校在以下9方面工作的评价:提高学生成绩,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和计算的能力,传授农村生活知识,关心学生身心健康,重视诚实礼貌品德教育,提供音乐体育美术教育,帮助学习落后的学生,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本文主要以家长对学校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是否满意,作为对学校教学成绩满意程度的测量。

家校联系程度——询问家长是否曾有教师专门与家长取得联系,讨论孩子的情况;学校是否向家长征求过对教师的评价或意见。以这两个问题来区分学校是否主动与家长联系以及联系的密切程度。同时还询问了学校召开家长会的频度,家长联系学校的程度。比如:家长是否专门找教师或校长交流孩子的在校情况等。

为了确切了解家校联系与学校满意度的关系,探讨影响家校关系的相关因素,本文选择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次数、家长会出席率以及学校管理的制度因素,比如:学区校长的任命方式等,来对家校合作因素作出更深入的解释,从而为改善家校合作、提高合作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三、分析结果

在没有正式制度赋予家长参与本地公共教育事务权利的体制背景下,如果学校不主动与家长沟通,家长则难以从正式途径了解或影响学校。因此,目前家校联系主要体现在学校给家长提供了什么交流的机会以及家长有何回应两方面。学校提供的交流机会,主要就是开家长会、向家长征求意见、教师找家长讨论学生的情况等。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多与家长联系,家长就会更了解学校、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就会更加满意,更愿意主动找教师联系。本文将“学校联系家长的程度”分为三种:第一种,教师没有专门与家长联系,谈论该家长子女的教育问题,学校也没有征求过家长的意见或建议;第二种,教师找过家长或者学校征求过家长的意见,二者居其一(表1中以联系程度1表示);第三种,两种联系都有过(表1中以联系程度2表示)。三组家长的人数大约各占1/3。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学校与家长的主动联系程度越高,则家长对学校在提高成绩方面的工作越满意;如果家长主动找过教师谈孩子的问题,那么家长对学校就更为满意。对两者作进一步的检验,结果显示:二者高度相关(Chi Square=70.851***),互相影响。表1同时也显示:当孩子学业成绩较好时,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更为满意。值得注意的是,当学校既不找家长也不征求家长的意见时,子女成绩差的家长明显比子女成绩中上的家长对学校更为不满;而当家校联系较多时,子女成绩差的家长与子女成绩好的家长对学校不满的比例较为接近。这说明,良好的沟通对于子女成绩差的家长尤为重要,它可以更明显地改善这些家长对学校的态度,或许因此还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如果教师常找家长,家长会不会也常找教师呢?从在西部农村的调查来看,家长的文化水平的确会影响他们与学校打交道的勇气。家长没有找教师讨论孩子情况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自己没文化或自家孩子不好好学习,所以不好意思打扰老师”。但在家长文化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学校如果主动与家长联系,那么就会有更大比例的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因此,学历水平虽然会影响农村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但只要学校多与家长沟通,家长就会给学校更多的回应。

按照学校联系家长的程度对家长进行分组后的数据显示:在得不到学校主动联系的第一组家长中,有一半以上回答,其子女所在的学校从不开家长会;而学校联系家长较密切的后两组家长回答,其子女所在学校大多定期召开家长会(chi Square=80.802***)。虽然每组孩子所在学校开家长会的平均次数有显著差异,但只要学校开了家长会,家长的出席率在三组之间就极为接近。这表明:只要学校行动,家长的参与热情就是相似的。有校长谈到,即使开家长会也不会有多少人来,这可能是一种借口。

在我们所调查的50个乡镇学区中,有15个学区在年终考核校长或教师时,将家长或家长代表的评价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如果按照任命学区校长的方式对学区进行分组,则家长参与测评的学校比例在组间有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由教育局任命其学区校长的学区,有更多的学校让家长参与测评,而由组织部或乡镇政府任命学区校长时,学区内联系家长的学校就少多了。学区是农村教育行政管理的最基本单位,学区校长任命权的归属,表示基层管理权力由谁控制,同时也意味着可能实行何种人事管理和业务管理模式。当教育局任命学区校长时,学区对区内事务有更大的人事权,因此业务上更能自主管理。这时候学区及学校会更加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也更愿意听取家长的意见。

研究发现:农村学校是否主动联系家长,对家长关心学校的密切程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无论家长的文化水平高低,只要学校定期开家长会、学校和教师多与家长联系,家长都会更多地与学校联系。这样做使家长更了解学校,而且相对来说,家长会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更加满意。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没有哪个教师不希望家长多关心孩子、多支持学校的。但是,学校是否主动与家长联系、是否愿意提供固定的渠道听取家长的意见,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我们发现学校与家长间多沟通能增进家校间的理解与信任,但当正式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时,学校会在什么条件下请家长参与,目前还说不清。学校间出现不同的家校联系的状态,很可能与学校受到的权力结构影响以及管理者的策略有关。由于学区校长任命权的不同而产生的家校联系程度方面的显著差异,只反映了一个侧面的问题,关于权力结构对学校构成的压力以及它产生影响的机制等问题,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当然,让父母参与学校教育对于大多数农村学校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课题,毕竟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过程。但是一些原则仍值得我们考虑:一是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良好的家校联系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二是每位家长都拥有对子女教育的选择权,家校联系也是尊重这种选择权的体现。

4.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 篇四

通过此次调查,我校及时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深入了解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办学水平,以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针对自己能做的工作,争取把生源数量提上来。

一、存在问题

从这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是很好,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是我个面临的又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信息时代多元化的价值观,人生观,我们的教育要向哪里去,这是摆在我校领导教师,甚至摆在全国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我校要真正从实际出发,通过科研推动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立足现实,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家长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要求开展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课业内容,要求落课的教师补上课,教师要有责任感。(这也是教导处的管理工作没有上去)后勤的供暖,伙食,水等也提出了意见。我们会根椐家长学生反馈的信息,针对每项工作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个别问题个别处理,处理不了,班子和全体教师,把问题摆出来,大家一同坐下来想办法。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提高领导的服务意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开展教师轮流制的校本研修讲座来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借名优工程和班主任远程培训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与师德水平,从而完成教师的专业成长。

2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以教导处与政教处为主阵地,政教主任,教导主任,教导干事,班主任,科任教师做到各事其职,分工明确,针对串课问题我们设计了串课表,教导干事课间巡视课堂,检查教师随意进出课堂现象,教导主任对教师签到考勤要进一步高要求,上档次,教导主任要在例会时强调课堂教学质量,要搞好师生关系,家长与教师关系,要让家长学生的满意度提上来,在教书的同时加强育人工作。加强政教处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的班级活动和主题班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进让所有的岗位都呈现出服务,创新的局面,这不是一件说说就能做到的事,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在人文管理的大方向下用制度管人,制度面前如何做到既有力度又有灵活性,我们要的是结果,是一个学校事没小事,人人见了都要管的责任感。

5.大学生对校园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 篇五

姓名:王闯

调 查 报 告

班级:社区学号:15-1 1520063118 如今各个大学为争生源展开了各个方面的激烈竞争,其中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是各校文化比拼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每一位校方负责人都不敢马虎。

现在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想法、为了提高校园文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了解掌握同学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对校园生活的参与情况、态度和建议,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参考,所以有了此次校园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一、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为对象,采用网上问卷的调查方式,对大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范围覆盖16级、15级两个年级,调查对象涉及到经济管理与人文学院、建筑工程管理学院等数个二级学院及其下属系。其中大一学生3人,占抽取总数的6%;大二学生47人,占总数的94%;大三学生0人,占总数的0%。其中男生31人,占抽查人数的62%;女生19人,占总人数的38%。

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对目前生活满意程度、对校园文化的评价、对学校的建议以及支持活动等内容。

二、调查过程

2016年11月28日进行网上发布,至2016年12月10日答复完毕。

三、调查方式

网上发放问卷及抽样调查。

四、调查总结

《大学生对校园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

如今各个大学为争生源展开了各个方面的激烈竞争,其中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是各校文化比拼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每一位校方负责人都不敢马虎。现在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想法、为了提高校园文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了解掌握同学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对校园生活的参与情况、态度和建议,也为今后能更好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参考。

本次的调查问题一共31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和对回收上来的问卷信息的整理,得到一定的信息,相关数据如下: 1.在问道为何选择本所学校学习时,大家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其中以自己喜欢和分数限制为最多,分别有13人选择各占26%。如图:

2.在回答我校的校园生活文化丰富问题时大家的差异性开始展现出来了。

如图所示,一半以上的人都认为我校的生活文化只是一般而已,认为丰富的同学只有堪堪7人,这幅图也从侧面显示了大家对我校的校园文化丰富程度不满意。

3.接下来在问道校园生活文化对高中毕业生择校的影响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高达96%)都认为校园生活文化对高中毕业生择校的有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的就占36%。4.在问到个人问题“您认为自己的校园生活丰富吗?”时,大部分同学都只是认为自己的校园生活一般,甚至还有几位认为自己的生活不丰富。

5.在问到关键问题“您对您现在大学生活满意吗?”时差异又出来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认为一般而已,得过且过,甚至不满意的也大有人在,这是个重要发现。

6.接下来的问题出乎了我的意料,我一直以为没几个会因为学校的制度或规定而想过退学,但调查的结果是高达62%的受调查同学都曾想过退学,这还是在去掉已经退学过的后得到的数据,但值得高兴的是大多数人还没有实施行动,希望学校能重视。

7.经过之前几题的了解接下来的这一道题倒是不出我所料,“请问您现在的生活和你在高中时所想的符合吗?是更好了?还是降低了?”。

我填的是不符合和降低了,其他人大多与我一样都是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自己当年所想的不一样,一股失望的感情溢于言表。

8.接下来问道自己大学生活充不实时大家的选择就比较分散了。

9.当问到自己的大学生活需不需要改变时大家几乎一边倒的认为需要,由此可见校园改革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如果学校要改革理由,那这个结果便是答案。

10.与之前问题相应的是,在“您认为自己有没有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貌?”问题答案中,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并没有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貌,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家的无奈,不知道这属于什么问题!

11.在“您对您所在的专业和学校感到满意吗?”的问题中,差异性又一次显现,三个选项的选择差不多一样,但结合来看,同学们对此问题还是以一般和不满意为主。

12.接下来的一题我认为对学校是一件好事,“您对学校改革有没有期望?当改革时您会去给与建议吗?”从中既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学校的热爱又看到同学对学校改革的期望。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对此问题表示支持。

13.在问到“您支持不支持由校方或者教育部门来改革? ”时,同学们的需求统一了!从中不难看出同学对学校改革和学校的期望,因为这幅图太明显了。

14.基本上同学们对学校里所有机构都有意见。

15.“您认为学校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在这一题上,大家的回答跟上题并没什么太大相差异,还是想要改革,尤其是在早操和晚自习上,大家的选择惊人的一样,其结果也不言而喻。

16.同学们在回答“您认为学校里的兴趣社团有没有丰富校园生活文化?”,“您支不支持学校增加社团的数量和活动?”两个问题时,大家的选择无甚差别,大家都是持支持态度。

17.从“学校里有没有你感兴趣的社团?”和“你有没有加入社团?”两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差异性,虽然之前的问题上大家基本一致。

18.从这开始,接下来的几题都是答案较为明显的几题,对学校改革具有一定的导向意见,都和早操、晚自习有关。如:“您觉得学校里的早操和晚自习需不需要继续强制要求吗?”,“您认为早操和晚自习对优化校园生活有没有用?”。

从这两幅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同学们对早操和晚自习的又恨又爱。19.同学们对早操以厌恶为主,如:

20.而同学们对晚自习倒是有很大的差异。如:

21.在课余时间充不充足的问题上,大家分为两派,而这两派的人在这之后的延伸问题又有其特定的选择。

22.接下来的图是大家课余生活的选项,之前选课余时间不够用的同学基本都是外向型的,而选够用的大多是在校内。

23.经过调查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呆在校外。

24.接下来这一题是校园生活相对校外生活的优势。主要以消费水平为核心,还有一些生活便利。

25.最后一道问题出现了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优势,希望学校能再接再厉。

六.结论

以上便为各个方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对以上的整个问卷的整理分析,可见本校大学生对目前的校园生活的满意度不高,大多数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意见。出于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生活的担忧,无论哪一方面,校方都有待于加强改革,注意对同学建议的采纳,从而提高学校的校园文化。

6.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 篇六

1、你了解心理健康有关方面的知识吗?

A 非常了解B 了解一些C 不太了解D 很不了解

2、你知道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吗?

A 非常了解B 了解一些C 不太了解D 很不了解

3、你认为心理健康关注的对象是哪些人?

A 一般人群B 有轻微心理问题的人(如考试焦虑)

C 有重度心理问题的人(如自杀倾向)D 其他

4、你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提供给你什么帮助吗?

A 非常了解B 了解一些C 不太了解D 很不了解

5、在你身边,有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活动或组织吗?

A 经常有B 偶尔有C 很少有D 从未没过

6、你会看心理访谈类的节目吗?

A 经常会B 偶尔会C 很少会D 从来不会

7、你会浏览学校的心理网站吗?

A 经常会B 偶尔会C 很少会D 从来不会

8、你会对一些心理测试感兴趣吗?

A 经常会B 偶尔会C 很少会D 从来不会

9、你会看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书刊杂志吗?

A 经常会B 偶尔会C 很少会D 从来不会

10、你知道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名词吗?

A 知道很多B 知道一些C 知道很少D 不知道

11、你认为开设心理健康课有必要吗?

A 很有必要B 有些必要C 不太必要D 没有必要

12、你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给你的帮助有用吗?

A 非常有用B 有些用处C 很少有用D 没有用处

13、你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吗?

A 非常希望B 有些希望C 很少希望D 不希望

14、你对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吗?

A 非常满意B 有些满意C 不太满意D 很不满意

15、你对学校心理辅导的看法是什么?

A 非常赞成B 有些赞成C 不太赞成D 很不赞成16、你喜欢上心理健康方面的课吗?

A 非常喜欢B 有些喜欢C 不太喜欢D 很不喜欢

17你对学校开展的有关心理活动认同吗?

A 非常认同B 有些认同C 不太认同D很不认同

18、你有参加过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吗?

A 经常参加B 偶尔参加C 不太参加D 从不参加

19、你有看过有关心理学的电影吗?

A 经常看B 偶尔看C 不太看D 从不看

20、你有参加过心理知识竞赛吗?

A 经常参加B 偶尔参加C 不太参加D 从不参加

2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曾给你提供了什么帮助?

A 人际关系B 情绪调节C 职业生涯规划D 其他

22、你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建议或意见?

7.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 篇七

一、了解学生性格特点,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动机有很多种分类, 常见的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是为了躲避惩罚或者获得奖赏;内在动机是为了从活动中获得乐趣。内在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更为深远。”[1]教师往往使用奖惩措施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但是, 如果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就会事半功倍。

国际部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年龄阶段, 他们的性格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加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他们在同学、特别是异性面前, 比较爱面子;有些还会产生一种“性别优越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 组织学生团体间进行竞争,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 和婴儿习得第一语言不同, 初中生有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所以, 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我们不必“把汉语作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语言, 把体验式教学作为唯一的教学方式”, 而是要融合一些其他语言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很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设置具体做法

1. 引导学生群体间的竞争和群体内的相互促进

学生在群体中会产生一种自我成就感。这种自我成就感包括群体自豪感和被群体内其他成员认同所产生的成就感。这种感觉可以转换为学生的一种学习动力。作为老师,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完成这种转换呢?

在一个新组成的班级中, 学生群体间的关系往往是竞争性的。学生作为隶属群体的一员, 他的满足感会和群体的成就相关。比如,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竞赛。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因为机械学习产生的疲劳感, 也可以让学生产生为所在群体争光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 群体能对单个学生产生压力, 并把压力内化为他们的学习动力。实践证明把学生按照性别分组, 进行竞争, 效果尤其明显。但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分组阶段会有一个误区:以为经常把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组, 可以培养学生与陌生人交往和协作的能力。但大部分情况下, 学生在新的小组中会产生惰性或者怀有不合作的态度。所以, 分组要按照已存在的群体来进行。这样, 学生才能在群体中产生归属感, 进而产生群体间的竞争感。

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不但能够提升他个人的学习兴趣, 他的进步又会反过来影响群体中的其他成员, 我们可以称之为“群体内的促进作用”。如果学生被群体内其他成员认可, 他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 并且乐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这种地位。值得强调的是, 这种成就感是非常主观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刺激学生这方面的主观感受: (1) 教导学生学会相互赞扬。比如, 在每个学生课堂演讲完毕时, 示意其他学生主动鼓掌; (2) 把握时机, 在学生所属的群体面前赞扬学生的进步; (3) 改变赞扬的方式。表扬一名学生的时候, 不仅要表扬个人的进步, 还要同时表扬他对群体的贡献。

协调群体间的竞争和利用群体内的促进作用, 就能够在一个新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2. 帮助学生归纳语言现象, 利用学生已有的母语知识帮助其理解

初中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不同于婴儿习得第一母语, 他们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所以, 对于一些语法现象和规律, 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进行整理和归纳。比如, 在教到“比……更”句型的时候, 还可以补充“没有……那么”“跟……一样”等句型, 并且归纳其中的相似点, 帮助学生建构记忆链条。这比纯粹的体验式教学更有效率。

我们也应该多利用学生的母语背景知识。例如我们熟知的“雨后蘑菇”与“雨后春笋”。[2]其实, 只要简单地告诉学生这是由于中俄两国物产不同所造成的比喻差异, 然后将“雨后蘑菇”与“雨后春笋”等同起来, 学生的理解会快得多。

总而言之, 只要能够针对初中学生渴望被他人认可的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适当考虑学生既有的知识架构, 灵活地采取教学手段, 就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颂浩.关于对外汉语教材趣味性的几点认识[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 (5) .

8.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 篇八

我调查的对象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在16~20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外表看似成熟,但是经历较少,比较有个性,易冲动,许多事情处理得不够理智,对自己的生活缺少规划,平时的生活习惯也没有得到科学的系统的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决定着学生的终生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

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发放共150份,回收148份,回收率98.6%。调查结果显示,有41.2%的学生表示会吸烟,其中18.9%会经常吸烟。有不少男同学把吸烟作为自己长大成人的“标志”,而吸烟对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烟草中含有的大量尼古丁,对脑神经也有毒害,它会使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调查发现,吸烟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不吸烟的学生低。有关资料表明,吸烟年龄越小,对健康的危害越严重,15岁开始吸烟者要比25岁以后才吸烟者死亡率高55%,比不吸烟者高1倍多。由于人的大脑对氧的需要量大,对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吸多了烟就会感到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头痛、头昏现象。久之,大脑就会受到损害,思维变得迟钝。这样必然会影响学习和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在宿舍吸烟还可能会引起火灾,从而带来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有45.3%的学生会饮酒,其中12.5%有酗酒历史,而醉酒会造成脑伤,容易形成造血功能异常,使得免疫功能下降等,更有可能造成猝死。另外,在校生喝酒,很可能会引发打架斗殴事件,对学校声誉造成很坏的影响。从问卷中得知,许多学生并不了解吸烟和酗酒的危害,他们有些是为了摆“酷”,有些是为了“交际”,尽管学校有明文规定不许抽烟、饮酒,但是真正的打击力度不够,或许当学生明白吸烟、酗酒的真正危害时,他们将主动和烟、酒说再见。学校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加大打击力度,让学校真正成为无烟区,使学生真正远离酒桌。

调查显示,学生日常有害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较为严重。只有38.2%的同学能每天按时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危害有很多:容易患消化道疾病;会降低大脑功能,影响大脑发育,影响智力;长期不吃早餐还容易患胆结石,造成血糖调节功能紊乱等。但是很多学生并不知道不吃早餐的危害,或许当他们清楚这些危害时,才能养成按时吃早餐的习惯。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这是中国营养学会提倡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一个重要原则。从问卷中,反映出学生对饮食营养均衡知识知之甚少,影响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此外,有78.3%的学生对自己的生理结构和特征并不了解,有48.2%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我防病保健意识。

我班有一名住校生,他不想到食堂排队,只到小卖部买点方便面、辣条、面包和纯净水,每天都吃这些食品,使他身体严重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另外,据反映,这位学生每天晚上玩手机很晚才睡,导致他的精神状态很差,很多时候,这名学生处于萎靡状态。我和他谈了几次,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告诉他每天吃的辣条方便面只能提供能量,没有营养,不能促进身体的发育,并和他的家长联系,希望和家长共同做好该生的习惯养成工作。

以上数据分析和案例都说明了中职校的学生由于健康知识的缺失和自我约束能力的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生发展,为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能更有效地进行,作为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讲座或者课程,主要介绍16~20岁的学生生理结构、特征,健康的生活方式,常见病的预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让学生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同时结合安全教育,降低学校管理难度。如果学生有了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必备的常见病预防知识,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会大幅度提高,也会降低学校管理学生的难度。

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和学生谈谈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思想认识,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资料,绘制手抄报、黑板报,并进行评比,和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构建一种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以上只是我以淮阴商业学校部分学生为例进行的调查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讨,旨在希望更多的老师关注中职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尽一己之力,努力帮助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让学生的身心始终行走在健康的轨道上。

9.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 篇九

我 校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努力的整合全乡教育资源,并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系列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

一、在上级有关部门扶持下,匹河民族完小和谐稳步的发展。

我县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体制、学校布局、办学条件改善、教师校本培训、困难学生补助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倾斜政策,保证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健康、稳步、快速发展。学生免收学费、杂费、生活费,切实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在扶贫助学活动中,向农村学生倾斜,扩大资助人数,有效防止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现象的发生。在人事调配上,也采取倾斜政策,优先考虑和解决农村师资需求,增加了教师编制,确保了农村学校师资数量和质量。

二、明确职责,严格管理。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是一项既全面又具体、既系统又繁杂的工作,我校要求日常管理过程中突出“管”和“抓”两个字,在学校内部推行“三全”,即:“全程、全面、全员”的管理办法。“全程”就是从学生入学到离校的全部过程都有管理任务;“全面”就是全方位,学校的每一个场所、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有管理的具体要求;“全员”就是从校长到后勤工作人员,每一个教职工都有管理学生的具体岗位和职责。我们还制定了《匹河民族完小食堂管理制度》、《匹河民族完小宿舍管理制度》、《匹河民族完小宿舍十条线》等对学校的宿舍和食堂管理制度。

强化对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我校在抓好全乡各项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强民族中心完小的学生内务管理,校园内每天打扫三次卫生,学生寝室做到“八条线”:被子枕头一条线、床单拉平一条线、箱子摆放一条线、毛巾挂放一条线、脸盆水桶一条线、鞋子摆放一条线、口缸牙刷一条线、餐具摆放一条线。要求校园内不见一粒瓜子皮、不见一片垃圾,永远告别了学校脏、乱、差的现象。今年三月份,又制订了《匹河完小教师考勤管理办法》和《匹河完小教学质量奖惩办法》,狠抓学校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在全体教工中牢牢树立质量意识

三、我校始终坚持“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为发展目标,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创设舒适的花园式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都是为提高民族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质量,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服务的。我们一直以“优化生活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为办学宗旨,突出本地民族特色,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力争做到让家长放心,学生能学好知识,教师乐教。

四、实施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温暖的生活环境。

农村寄宿制的办学难点就是新生到学校还不能适应离开父母的生活习惯,我们教师热情地逐个带到宿舍,帮忙打好铺盖,整理日常用品,使学生消除失落、寂寞感,安下心来学习。同时,建立班主任责任制,要求班任经常深入寄宿生当中,同他们交朋友谈心,了解掌握每个寄宿生的心理及学习动态,同时学生病了由班主任亲自送进医院要药,给学生端水送饭,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五、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作息时间。

匹河民族完小实行“两操”制,每天早晨7:30早操,上午10:00课间操。晚自习时间教师轮流下到班级,或指导活动,或指导课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想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变“教我学”为“我会学”。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书写评比、读书活动、作业展评、美术作品展览等,激发寄宿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开阔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寄宿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把“三生教育”列入到课程中。

六、注重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寄宿制学校承载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双重责任,所以,抓好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也成为寄宿制学校的工作重点。他们根据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操作要求,从以下方面入手抓好养成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围绕“四个利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即: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课堂教学,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从小处入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针对农村学生从家庭分散生活转入学校集体生活的各种不适,学校大力开展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做事、就餐、就寝、卫生和礼仪等方面的习惯作为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即: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写字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不懂敢问的习惯;着力培养学生上早、晚自习和午休的作息习惯;着力开设好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音乐、体育、美术、舞蹈、武术等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快乐做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能力,从而逐渐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同时,每个领导和教师都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榜样作用。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使学生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成功机会,多了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还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寄宿制农村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七、汗水换来丰硕的果实。

经过我们全体教职工的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我校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在全州期末统考中各年级进入全乡前五名的年轻教师占90%,其中统考成绩进入全乡前5名的有12个教师调入匹河中心完小任教的奖励。经匹河中心校、福贡县教育局推荐,有两位教师(施金波老师、兰咏梅老师)被福贡县政协、福贡县工商联评为“贫困山区教师特别奖”。李建梅老师和刘文青老师被上海梅山集团公司评为“优秀教师”,评出了3位优秀班主任5位优秀教师,2位先进后勤工作者,1位优秀辅导员,1位先进教育工作者,有12名优秀学生获得上海“希望工程宝钢教育奖学金”,有12名特困学生受到支助。

八、确立“四种意识”,做学生满意教师。

我校教师牢牢树立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争做让学生、家长满意的教师。全校老师深切的感受到“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只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才有发展的空间。

民族中心完小学校校园面积小,学生人数多,校园安全成为头等大事,全校师生紧紧绷住安全这条弦,深刻认识到“安全责任大于天”,我们层层建立安全值班制度,值班领导负责全校安全隐患排查,检、查值日老师到岗情况,值周领导、值日教师每天从早上6:30到深夜12:00才休息,班主任、辅导员经常送生病的学生到医院打针、输液,给学生垫付医药费。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去年我校未发生意外安全事故。被匹河乡创建“平安乡镇”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平安学校”。

九、规范三种行为,办家长满意学校。

大力推进师德建设,规范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服务育人观念,进一步规范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依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坚持勤工俭学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目前把匹河民族中心完小建成了花园式的学校,被福贡县环保局、福贡县教育局推荐为省级“绿色学校”;保障学生的权益,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正确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学校每个班都有辅导员,对产生心理障碍的同学及时进行谈心、疏导。

10.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 篇十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全面、系统深刻的,当前的中小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少,学校生活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主要的原因有哪些,是指导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本人采用测量工具《中国心理健康量表CMHI》(青少年版适用于10-18岁),选取甘肃省张掖市和平凉市华亭县作为抽样地区,随机抽样,共四十八个班,发放2256份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压力过人,是造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最重要原因。

在我们的调查中,81.2%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比较大;周一到周五早晨7:00以前起床的占到96.6%,晚上11点以后睡觉的,初中生达到52.7%,高中生达到91.1%;学生感觉有些困倦或很困倦的小学生达到47.4%,初中生达到77.6%,高中生达到85.3%;一半以上的初、高中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负担很重学生的学习任务重,作业量大,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过少,学习内容枯燥乏味,既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浪费了大量的精力时间是初三乃至高三学生的学校生活现状在城市里相当一部分家长周末都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诸如外语提高班、美术班、钢琴班、书法班、电脑班等等,在学校里学生处于高强度的学习中,课余时间又被这些“额外学习任务”挤压,这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许多负担从而使不少学生产生诸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或不安、烦躁等症状,这不仅影响到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更会严重损伤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们通过调查并统计分析发现高一年级学生生活事件因子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由结果显示,学习压力类、人际关系类生活事件是最重要的应激源,这也是学生焦虑行为的重要原因。

第二,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的升学压力也导致了学生的焦虑行为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当前许多学校的现实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行为仍然走“应试教育”的老路,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小考和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等大型考试,压的学校、教师、家长都围着考试转,更甚者考试形式由一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转变为月考加周考、口测,为了“激励”学生考高分,每考必张板公布成绩,开大会小会表彰总结,学生一遇考试就十分紧张,学生中宁可缺考也不愿经历“挫败”的情况时有发生。

第三,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缓慢,

个别地方信息闭塞,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不到位,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都陈旧,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尊重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育方式随心所欲,无视学生的个性、独立性,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相当严重,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表现为心理上的压抑、抵抗意识、对立、多疑、孤僻、粗暴、野蛮,甚至出现心理恐惧或软弱、胆小怕事、心神不宁,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偏执行为。

第四,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教育要面对的现实,学校教育仅仅用成绩、守纪等某些单一的标准把学生划分成好学生和坏学生,则压抑了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的可能性。

第五,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培训不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心理辅导能力缺失

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又由于社会分配不公教师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清苦,再加学校利益分配不当,教师心理不平衡,对自我充电缺乏信心,造成有教师队伍不稳定,全国教师平均工资在不同行业中仍然排名偏后,有些地方甚至拖欠教师的工资,甘肃省这几年来教师虽然工资收入有较大的变化,但仍然比其他行业、阶层要偏低,“孔雀东南飞”的事情每年都在发生,对教师队伍的稳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尤其农村教师工作条件差、生活环境差,教师的经济地位低下,社会地位必然低下,使他们的心理失衡,这种失衡必然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仅为完成学校“评比制度’,下达的教学任务而工作成为教师工作普遍性心理动力,不重视与学生之问的交流,不注重或不愿对学生失当行为进行校正,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跟老师的关系紧张,我们的调查中37.9%的学生认为自己有问题不愿意或没有机会与教师交流,也是这一现象的佐证。许多教师面对经济大潮、面对生活的压力更是热衷于挣钱的门道,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责任心不强,这样的教师自然培养不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总结:

要解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中;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培训;教师要积极进行自我调节,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消除压力,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 专科论文

★ 驻西南某部战士心理健康调查论文

★ 中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 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 专科论文开题报告

11.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安排;社团;社会实践;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293-02

大学生对于所学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的了解和安排、课程的相对减少,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中学较多,那么他们会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就成为此次调查的重点。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学校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社团,培养学院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兴趣,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增长个人的人生阅历为以后的从业形成初步的经验体系。通过这次调查也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学院学生现阶段的思想状况,对人生的态度以及思想价值。文章通过对国贸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开展调查研究,以期为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各项社团活动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制定《学院大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调查表》,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和分散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发放问卷400份,覆盖国贸系所有专业,回收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100%。

(二)实地考察法

笔者深入学院的教室、图书馆、社团活动现场、寝室,充分了解学院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精神面貌、思想状态、社团活动的内容。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目的调查

问题:你认为在大学里最重要的是?

A.专业知识的学习 B.工作能力的锻炼

C.实践能力的锻炼 D.综合素质的提升

58%的人认为综合素质的提升最重要,23%的人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最重要,12%的人认为工作能力的锻炼最重要,另有8%的人认为实践能力的锻炼最重要。从选项的比例上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综合素质的提升最重要。现如今社会高速的发展,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在尚未步入社会的四年时间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当今大学生来说着实重要。通过学生的选择很容易看出学院的学生对自己都有初步的认识,基本看法也是一致的,所以学院以后应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对国贸系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

问题1:你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有安排吗?

A仔细安排,并有相应的计划表

B 稍有安排,但不是特别有计划性

C不安排,相信计划不如变化

D 无所谓,课余就是放假

69%的人选择B 稍有安排,但不是特别有计划性,21%的人选择A仔细安排,并有相应的计划表,9.5%的人选择C不安排,相信计划不如变化,0.5%的人选择D 无所谓,课余就是放假。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课余生活稍有安排,但是不是特别有计划性。从中可以看出学院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状态缺乏计划性。我们都知道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而不能碌碌无为,所以学校应该对学生日常生活规划进行指导,让学生度过丰富而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四年都能够有所收获。

问题2:您认为大学生是否应该参加社会实践?

A 很必要,那是必修课 B 值得尝试一下

C 可有可无,无所谓 D 完全没有必要

60%的人选择A 很必要,那是必修课,36%的人选择B 值得尝试一下,剩下的一少部分人选择C 可有可无,无所谓和D 完全没有必要两项。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极少部分认为社会实践没用。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催进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推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社会实践是十分有必要的活动,学院今后应该多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问题3:您更倾向于参加哪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A 学习参观 B 主题调研 C 勤工俭学 D 公益服务

25%的人选择A学习参观,24%的人选择B主题调研,21%的人选择C勤工俭学,30%的人选择D公益服务。从饼图中来看大家选择相对比较分散,说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能吸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学院应该继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得到充分的锻炼。

问题4:请问您参加社团的理由是?

A 个人兴趣与爱好所在 B 培养自身能力

C 学习更多知识 D结识更多朋友

49%的人选择A 个人兴趣与爱好所在,41.5%的人选择B 培养自身能力,大部分人选择了前两项,剩余的小部分选择了后两项。作为校园文化重要内容的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生在社团担任职务其实是迈向人生辉煌的第一步,他们在社团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加入社团,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策划、组织等各项工作能力,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社团不仅是培养组织协调能力,而且能够培养自己认真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工作过程中,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学院应该多开展社团活动,为同学提供发展以及展示能力的平台,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学生也应该多选择跟专业课程相关的社团,有利于提高自己专业技能或者其他素质,跟就业关系密切的社团,本院的东日证券社团就极具代表性。

(三)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

问题1:您对于人生态度的看法?

A 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B 未来形势严峻,茫然,不知道如何努力

C 无所追求 随遇而安

D 前途悲观,不知道怎样才有意义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有理想有抱负,但是有明确目标的人较少,仍然有部分人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应该如何努力。但是总体来说,大部分的学生拥有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从中可以看出学院的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拥有目标和使命感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和价值,在大学四年中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在各方面丰富自己取长补短。学院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追求有理想的“四有”青年。

问题2:您对人生价值观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A 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B 社会地位的高低

C 金钱的多少 D 个人生活的幸福

27%的人选择了A 对社会贡献的大小,11%的人选择了B 社会地位的高低,4%的人选择了C 金钱的多少,58%的人选择了D 个人生活的幸福。大部分人把自己对人生价值观的判断标准定为个人生活的幸福。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已经相当鲜明,更多的关注与自身的利益,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集体主义取向有所削弱。而且也有一部分将判断的标准定为社会地位的高低,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环境的冲击,社会地位也成为无形的标准。

问题3: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您会怎么做?

A 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B 上前制止

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D看情况

大部分人选择了A 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和D看情况。只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了B 上前制止或C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但是有一部分人的态度是模糊不清的,并没有明确的观点,说明大学生中部分人的价值判断标准具有双重性,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并不明确。学院应该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总体而言,国贸系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是积极向上的, 通过调查的数据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已经相当鲜明,更多的关注与自身的利益,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集体主义取向有所削弱。少数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消极退缩;一些大学生消极悲观。大学生价值观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很大,表现出时代性、复杂性、多元性的特点,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第二,在大学里应该注重各方面技能的培养,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更需要进行工作能力的锻炼,同时也不乏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在大学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应该多组织进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作为校园文化重要内容的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社团,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策划、组织等各项工作能力。学生对学院的各种活动基本满意,也都积极地参与到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第五,学院应该继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得到充分锻炼。学院应该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和支持,同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同时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应该与不同的专业紧密相连,面对现实情况,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应该走多元化道路,一定要符合大学生的需要,因此应该适时地关注相关的时政热点和社会民生,同时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6).

[2]雷骅宇.全国首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大学生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9).

[3]刘淑艳.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12.学生对学校生活学习的满意度 篇十二

而从个体知识建构的角度讲,这些感知、体验以及在思考后形成的看似合理的自我解释,无疑应该成为科学教学的起点。正因为如此,在《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应该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已有认知和经验的局限性,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1]。所以,“从生活走进科学,由科学回归社会”应该是科学教学的基本路径。

《标准》可以说是字字珠玑,相信大部分科学教师都会去认真研读,并在各种培训中聆听过相关专家的解读。然而知道不等于认同,认同不等于会用,能否合理地运用更多的取决于教师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对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认知与思维习惯、路径等的全方位判断与把握能力。但从日常课堂教学状况来看,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离《标准》的这一要求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产生的后果已经在近年来的学业评价中得到了体现,而浙江省嘉兴市2014 年学业考试科学卷第13 题的评价结果体现得尤为典型。

题目:如图1 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镜中的像变大

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命题组对本题的预测难度为0.67,但实际测试结果仅为0.42,而其中错选A的为28.6%,错选D的为24.9%。如果刨去选择题不可避免的猜测与运气成分,真正掌握而答对的考生应该会低于4 成。这一结果实在出乎大家的意料。

每个人(甚而包括各种动物)第一眼看到镜子时总会充满好奇,而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每天都会揽镜自照,故本题呈现的无疑是一个学生极为熟悉的生活情境。而从知识角度讲,平面镜成像又是光学中的基础部分,许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会用如图2 所示的两支蜡烛和一块玻璃板来演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再通过作光路图从成像原理上做出解释。大量的生活体验,加上看似十分到位的教学安排,当然还少不了后续的大量训练,但最后得分率为何如此之低?这是很值得大家思考和玩味的一个问题。

本题的正确选项“B. 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这在日常观察中是不难获得的认知。科学的重要特征是讲求实证,因此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科学学习,都十分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科学教材开篇就专门安排一节有关科学观察的内容,明确指出“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进而提出观察的方法、要求等。但是,教师只是强调了课堂中的科学观察,很少会要求学生把它延伸到课堂外,而课堂外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恰恰是科学观察的基础。课堂上,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对于物与像等大、与镜面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等平面镜成像特点,都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得出,但通常,实验一结束、结论一得出,观察也就此结束。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面对平面镜的时候眼中却不再会有一丝“观察”的光芒。于是,每天的揽镜自照,眼光只是聚焦于自己的容颜,即便凑近镜面也只是为了更仔细地端详而已,根本就不会去关注此时平面镜中的视野大小有何变化。此刻的“照镜子”已经远离科学中的“观察”了。看来,不仅是在知识上,在方法要求上,课内与课外、学习和生活两张皮的状况同样是当下科学教学的严重问题。

再来重点分析错选的原因。

错选“A.镜中的像变大”的学生达到28.6%,这恐怕是令老师们最觉得不可思议的一个结果,甚至是会让老师们大动肝火的一种错误。由于“近大远小”的实际视觉体验而带来的有关平面镜成像的错误认知极为顽固,老师们对此都有充分的认识。于是在教学中总会在这个问题上大费周章,又是实验探究(如图2 所示),又是理论分析,又是强化训练,然而学生总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断犯错,学生与教师在犯错与纠错中不断地轮回。是的,通过实验学生亲眼看到了镜中的像与物始终等大,理论上分析也不难理解,但最后为何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在同样的地方一次次跌倒?其实这并不难理解,课堂中的实验给予学生的科学观察和体验仅此一次,而学生来自生活的错误“观察”和体验却随时在发生,反复的强化使得这种错误的体验在头脑中变得根深蒂固。这种现象在科学学习中十分普遍,其实科学学习的很多难点都是源于这种在生活体验中所形成的错误的前概念。相反,“C. 镜中的像将远离你”由于没有这种来自生活的错误体验的干扰,学生几乎不会犯错。

至于有24.9%的考生错选“D. 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倒并没有出乎意料,其实命题组之所以预测本题难度为0.67(按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属偏难题),主要是考虑到了如下原因:试题情境中的平面镜是倾斜的(尽管这在生活中很常见),而教学中老师实验演示的总是竖直的,而且会反复强调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是玻璃板必须垂直桌面,既不会去给学生拓展演示镜面倾斜的情况(不是不能做,只是操作难度大),也不会对这个问题做理论上的变式分析。缺少变式与迁移,再加上教学与生活的分离,使得学生在面对试题中的倾斜平面镜时,对平面镜成像基本规律的判断自然会出现莫名的困惑。如此学习显得过于机械和僵化,显然是无法培养学生的高品质智慧的。

其实,类似这样的问题同样反映在浙江省嘉兴市2014年学业考试科学卷的第15题中,但本题是从另一角度说明了生活之于科学学习的重要性。

题目:今年5 月4 日(农历四月初六)晚,太阳系的“大个子”———木星与月亮距离达到最近,上演了一幕“木星合月”的美景。木星合月时,我们可以看到的景象为()

其中有29.7%的学生错选B。从评价结果看,尽管学生大多能够区分原本颇为抽象的上弦月与下弦月,因为错选C(月相为下弦月)的仅为13.2%,但却弄不清月球与木星在地球上可看见的大小,这除了理解能力欠缺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及学习中缺少抬头仰望星空的机会。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平时大量的课堂观察,不难看出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相关认知与思维的观照,是导致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其背后所反映的依然是对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地位不够重视。在许多教师心目中,教材的地位远高于学生的地位,致使教学设计中只关注教什么,而不考虑怎么教,更不考虑怎么学。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而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一种更加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分析教材,更需要分析学情。但很多教师的学情分析仅限于“前面已经学过了什么?”这对科学教学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已经学过什么”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学情,因为科学源于生活,学生的头脑中总是充斥着大量与科学有关的前概念,由于前概念是直接来自学生生活的“真实”的反复观察、体验所得,而科学的概念常需在受控条件下才能获得,所以这种前概念不但非常顽固,而且总是存在一定缺陷。当学生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犯错时,通常就是由于受到前概念的干扰。因此,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学生知道一些事情而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才造成了学习的障碍,这种障碍往往就是科学教学的难点所在[2]。但奇怪的是,教师一边在漠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一边却在抱怨学生缺乏生活。

所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根本的其实就是要做到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怎样体验世界、怎样认识世界、怎样在思考中构建知识[3],揣摩学生的困难在哪里,并知道如何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去帮助学生突破各种难点。所以在课堂中一定要多分析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多探究生活中的隐含问题,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讨论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真正体现“身边科学”的理念。

还是奥苏伯尔的那句话“: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而这对于科学学科尤为重要。

摘要: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学问,每个人都会有关于自然的感受、体验甚至解释,因此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认知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已有认知和经验的局限性,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对科学知识的建构。

关键词:教学起点,知识构建,教学与生活,前概念,学生主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2.

[2]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S].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

上一篇:《乡下人家》课堂教学实录下一篇:难忘的一件事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