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满分作文(精选10篇)
1.暴风雨满分作文 篇一
雨在歌唱,歌声嘹亮;雨在歌唱,歌声婉转;雨在歌唱,歌声悠扬……雨为何如此喜悦,雨为何如此兴奋?让我们来猜猜:雨到底唱着什么歌?
“哎呀,终于到了!”昨天,我就计划到图书馆自习室写寒假作业。不料,天公不作美——洒下了“千丝万缕”。由于已向爸爸妈妈“通报”,所以只好硬着头皮——披上雨衣,跨上“坐驾”,奔赴图书馆。这不,我终于要熬到头了。
一、“闹”图书馆
咦?图书馆里人好少啊,就只有一位老伯在门口附近。心想:现在是春冬交际,天气乍暖还寒,又下着雨。这位老伯居然这么早就来“充电”,真是自愧不如。外面好冷,还是赶紧进去吧。于是,我迈着步子,走进图书馆。
“喂,小伙子!现在还没到时间,你不能进来。”我回过头,看见那位老伯朝我走来。原来他是图书馆管理员。“你来得真早啊!”老伯沉着头,略有所思地说:“图书馆九点钟才开馆,现在,才八点钟呢。”“什么?这么早?我还要在外面等一个小时……”郁闷的我挠着头,极不情愿地往外走。突然,我灵机一动,讨价还价道:“能不能让我先进去啊?”老伯摆摆手,说:“不能不能,这是图书馆的规定!”无奈,我只好走出图书馆,图书馆重归寂静。
看,雨正在我憎恶的目光下纵情高歌。它和着风,不断地变幻着投射的方向,给人阵阵寒意。
二、“闯”图书馆
过了几分钟,一个女孩挑着一袋书,大摇大摆地走进图书馆,而老伯居然无动于衷。“怎么回事?我是不是跟在她后面就可以进去了?可是……不管了,姑且闯一闯。”我不禁暗自窃喜。于是,我连忙小心翼翼地跟上去。“还没到时间!”老伯大声喝住我。“为什么那女孩可以进去?”我满腹怨气。“她是来上培训班的,现在该上课了。”我鼓着嘴,嘀咕着:“这你也记得?……”我的“闯王计划”宣告失败了,又得继续喝“西北风”咯。
雨时小时大,仿佛变换着旋律,在那拍手叫好呢!
三、进图书馆
“干脆,我就偷偷溜进去吧……”寒风习习,弄得我直打哆嗦。这会儿,我的一肚子鬼主意涌上心头。我向书馆里瞅一眼,发现老伯在门口附近踱来踱去,眉头紧锁,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快步向我走来。我赶紧回过头。“你是来自习的吧,那你有自习证吗?”我摇摇头。老伯叹息道:“有自习证八点种就可以进来啦。”我眼睛一亮,脱口道:“我现在就办。”老伯看了看时间,高兴地吆喝道:“快来,你到综合室问一下。”我又进了一次图书馆,不过这一次办了证,可以“光明正大”地进图书馆自习室了。
瞧!雨这会儿更开心了。晶莹剔透的它如丝如絮,纷纷扬扬。这时,树木迸发出抹抹新绿,草悄悄地探出脑袋,空气更舒舒服服地洗了一把澡,真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啊!听,雨的歌声多么动人。淅淅沥沥,唱着一首赞美图书馆里“老黄牛”的歌……
2.暴风雨满分作文 篇二
一、巧拟题目, 画龙点睛
中考作文中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甚至半标题作文, 都涉及到拟题。我们都知道,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是文章灵魂的一种体现, 好的题目可以给文章增添神采, 所谓“好题文一半”。为此, 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拟题。
1. 修辞式:巧用修辞法, 使标题有新意, 有情趣, 从而熠熠生辉
(1) 运用比喻。如2008年山西中考作文题第二个题目是材料作文题, 有考生以比喻句拟题为《生命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寓意深刻, 使文章笼罩上浓浓的诗意, 深情地呼唤人们去善待生命, 去感恩生命。
(2) 运用双关。如2006年百色市中考作文题是半标题作文“感恩”, 有考生拟题为《感恩那条寂寞的山路》, “寂寞的山路”既是具体的实指, 又是抽象的指“我”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决心和信心, 读来使人强烈感受到一颗对家乡的拳拳之心在活跃地跳动。
另外, 还有设问 (或反问) 、拟人、夸张、对偶、对比、顶针、回环、反语等, 修辞的运用能使标题或生动形象, 或含蓄深沉, 或文采飞扬, 吸引阅卷者的眼球。
2. 引用式:模仿诗句、歌曲等, 可展示出文章标题独特的艺术魅力
(1) 引用诗句。如2009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第二道作文题是以“风雨”为话题, 自拟题目的作文, 有考生拟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考生把风雨比作“柳琴”、“喇叭”、“灯塔”、“悬崖”、“礁石”等, 紧紧围绕“笑迎风雨, 战胜自己, 走向成功”的主题进行阐述, 以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收尾和拟题, 恰到好处。
(2) 引用流行歌曲。如200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题中第二个题目是材料作文题, 有考生拟题为《阳光总在风雨后》, 考生用深情的笔调回顾自己参加体考训练的艰难历程, 并最终赢得体考成功的经历, 与材料中那只虫子何其相似, 从而体现了中学生的精神风貌, 引用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来拟题, 很贴切。
3. 反向式:采用反常理的思维命题, 令人吃惊, 可激起评卷者的阅读欲望
如2008年广西崇左市中考作文题第二个题目是材料作文题, 有考生拟题为《向失败的自己致敬》, 考生抓取文题材料中“其实输也是一种人生”构思立意, 围绕“我”一天的不顺心之事, 大胆发出“向失败的自己致敬”这一反常规的感慨, 给“失败”以新的含义。
二、题材新颖, 不落俗套
题材新颖是说作文在确立主题之后, 要选择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材料来表现主题。选材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关注热点, 与时俱进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意为文章要关心现实生活, 具有时代气息。当今社会, 新事件、新现象、新话题层出不穷, 我们若能把这些“热点”引进自己的作文, 定能使文章出新出彩。以2008年广西桂林市中考作文题“当的时候”为例, 有考生联系发生不久的汶川大地震来写, 补题为“当黑暗降临的时候”, 文章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 以黑暗中学生向老师的诉说贯穿全文, 新颖独到, 真挚感人。
2. 新奇巧妙, 引人注目
那些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是好材料, 能突出主旨, 揭示本质, 但在应试写作中, 最为引人注目的却是那些很少有人、甚至无人涉足的新奇材料。如2007年广西来宾市课改区中考作文题第一个题目是以“读你”为话题的作文, 有考生写题为《我学会了读你———李清照》, 有些古代文化名人的作品因为时代局限或个人经历, 主观意味浓厚, 如果不加选择全盘接受, 很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 文章反映的就是如何对待古人的文化遗产的问题, 很有现实意义, 一般的学生很难驾驭好这样的材料, 而作者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圆满的情节, 自然流畅的叙述, 使文章成为一篇非常成功的考场作文, 选材角度新, 引人注目。
3. 推陈出新, 老树生花
如2008年广西河池市中考作文题中第二道题是材料作文题, 有考生拟题为《永不放弃》,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 文章虽然记叙了苏武对汉家的忠义, 对民族的热爱, 但重点放在对苏武不屈的信念、永不放弃理想的坚贞执著精神的描写与歌颂上, 合乎作文材料的主旨, 是以古文新编的形式来写的, 旧曲翻出了新意。
三、开个“凤头”, 结个好尾
好的开头, 常被人们比喻为“凤头”。常用的作文开头有以下几种。
1. 悬疑式, 吊足胃口
如2009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是个半标题“并没有结束”, 有考生拟题为《征程, 并没有结束》, 开头是:“今天, 坐在中考考场上, 看着中考作文题目‘并没有结束’, 心中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从来没有一道作文题目激起了我如此多的感受:惆怅、感伤、振奋……”。这样的开头, 一开篇就设置了一些悬念。
2. 引语式, 点化名言
如2009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作文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有考生拟题为《尽力而为》, 文章开头引用生活中常见用语“十根手指不一般, 有长也有短”导出“如果我们具备的先天条件不好、能力不足也不要紧, 只要尽力而为就好”的中心论点, 很自然, 紧扣了材料的主旨。
3. 点题式, 开门见山
如2009年南宁市中考作文题是以“力量”为话题的作文, 有考生拟题为《微笑的力量》, 开头是:“微笑也有力量吗?是的, 这是千真万确的。”开头不绕圈子, 直接点题。此外, 这个开头也是另一种开头法:设问式, 启人深思。
作文的开头还有交代式、描写式、抒情式、总起式、联想式、倒叙式、比兴式等, 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编筐编篓, 重在收尾, 作文也是这样, 尾结得好, 能给读者以深刻的艺术感染, 启发读者深入的思考问题, 从中得到教育。那么如何结个好尾呢?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 有利于文章的结构, 要做到辞虽尽而意无穷, 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乐章, 一曲终了, 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常用的作文结尾有以下几种。
1.照应开头式
如2009年广西来宾市中考作文题《铭记》, 有考生这样结尾:“‘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观花’, 让我们一起铭记与书相伴的时光吧。”照应文章开头:“‘书’是多么美妙的一个字啊!因为有了书, 我的心灵才有了归宿。与书相伴的日子, 让我铭记一生。”这个结尾也是篇末点题式。
2.总结式
如2009年广西桂林市、百色市中考作文题《感受节日》, 有考生写成一篇议论文, 发表自己对节日的看法, 结尾进行总结:“感受节日, 我们应该学会学习和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感受节日, 我们更应该懂得传承和发扬本国的民族文化精神。”
3.主题升华式
如2009年广西来宾市中考作文题第二个题目是“陶醉”, 有考生通过自己去乡下奶奶家的经历, 描写了乡村美景, 结尾以“我想, 大自然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 这就需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 有一颗会体验美的心”收尾, 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4. 殷切呼吁式
如2009年吉林省中考作文题第二个作文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有考生拟题为《愿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之心》, 结尾用富于鼓动性的语言作结:“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不公平, 那就学会感恩吧!因为感恩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馨;如果你认为世界公平, 那你更应该学会感恩, 回报这个世界的美丽!”起到“振臂而呼”的效果。
作文的结尾, 还有联想式、鼓舞号召式、戛然而止式、受到教育式、自我勉励式、祝愿式、一语双关式、歌声飘扬式、用幻想表达美好心愿式、高度评价式等, 不再一一赘述。
四、锤炼语言, 打动人心
语言是一种机智, 一种才华, 一种素养, 精彩的语言能让老师刮目相看, 如何锤炼语言, 让语言闪亮起来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运用描写
描写是记叙文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达方式, 常用的描写方式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外貌描写等。例如2009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作文题“给我快乐的”, 有考生拟题为《给我快乐的自然》, 其中“廊内的春风轻轻拂过, 窗外的绿色流光溢彩, 春天的脚步又向我们迈近了”等句子, 景物描写惜墨如金, 一笔绘神。
2. 巧用修辞手法
能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 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反复等。例如2009年广西北海市中考作文题《你和我》, 有考生开篇写到“你是我的启蒙老师, 你是我的指路明灯, 你是我的良师益友, 你是我的前进动力, 我衷心的感谢你, 我的书籍”, 采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 抒发了对书的强烈的赞美之情。
3. 活用句式
为使文章富于变化, 不呆板、不单调, 可以灵活运用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倒装句等, 还要尽量用短句。例如2008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作文题《幸福的颜色》, 有考生写道“努力地为生活而奋斗吧, 你便会拥有最幸福的颜色!”这是祈使句, 作者用自豪的语言解读了色彩的内涵, 语言富有哲理性, 透出理性的光彩。
另外还有引用歌词、名言警句、歇后语、广告、标语、对联等, 增加内涵;准确运用动词或形容词、叠词;语言准确、含蓄、隽永、优美、凝练、有个性等。
参考文献
[1]中考命题大解密满分作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中考命题大解密满分作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中考命题大解密满分作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高考满分作文解密 篇三
一、巧饰凤头,“直”“曲”尽妙
“直”如开门见山,一睹全貌;“曲”似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具体有下列三式:
第一,开门见山,可以快速将阅卷老师带入规定情境和思路中。考生可以用自己对题目的感觉和热情去点燃老师内心的感觉与热情之火。如2008年全国(Ⅰ)卷高考满分作文《生命!生命!!》是这样切入的:
“老师,老师,你快醒醒呀!”孩子们一边抽噎一边摇着关老师。
此时的关老师满脸的水泥沫,两条腿压在水泥板下。
就在5分钟前,8.0级地震袭击了这个偏远的村落,在这个简陋的教室里,关老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果断地将仅有的8个学生护到了墙角,自己却慢了下一步,被掉下来的水泥板砸到了双腿,疼昏了过去。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别致的方法塑造出了关老师的形象,关老师的形象一开始便深深烙在读者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样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妙,非常“抓人”。
第二,讲究悬念和曲折,以引起阅卷老师的关注。“文似看山不喜平”,有时候入题更需要讲究曲折和委婉,尤其要讲究一点悬念,才能引人入胜。因此,有时候,我们不妨多用一点言辞,以悬念抓住读者心理,引起他们的注意和重视。如2008年广东卷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就是这样切入的:
流水之畔,红尘滚滚。问生命:成,你能否有朗月照花,深潭微澜的美艳?你能否有不计顺逆、不计成败的超然?你能否有扬鞭策马、登高望远的旷达?败,你能否有滴水穿石、汇入洪流的意志?你能否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你能否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倔强?
不要轻易说“不”,因为——你能!
此篇命题作文,开头是讴歌生命和考问灵魂的交响乐,如此气派,有波澜也有悬念,叫读者和阅卷者不能轻易说“不”吧。
第三,用强烈的反差、对比和映衬来引出题旨,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如2008年上海春季卷满分作文《细微深处》一文开头:
这个世界真的是“大”千世界。大人物,大环境,大趋势,大事件等等,可以说,一个“大”字,充斥了我们这个日益发达的社会。不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凡是跟“大”粘上边,就是大新闻,就能吸引无数人的眼球。
可那些细微之处呢?我们能够忽略吗?无论是艺术、科学,还是人生,我们都无法忽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正是细微,才有深度。
作文开头一系列的“大”似有离题之嫌,接着笔锋一转,便进入自己早已拟定的题目了。开始的“大”与“小”形成鲜明对比和反差,巧妙、贴切而又发人深省。这样的开篇,不是做到了“开门见山”和“曲径通幽”的完美统一了吗?
二、辞真意深,点“睛”活“龙”
点睛,即点明主旨。因为考场作文阅卷时间少,所以不提倡内容过于含蓄,句可以有“睛”,段有“睛”,文有“睛”,不时地点题。这些点题的语句,位置不拘一格,可前可后,也可在中间;关键是要有新意,要有底蕴,尽可能做到理性与情趣的融会贯通,给人以隽永、深刻而耐人寻味的印象。
第一,用感情浓烈的语词来点睛,引起共鸣。文章在写景、叙事或对论点进行了论证之后,结尾才运用凝练简洁的抒情、议论性的语句点题,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戛然而止。如2008年上海卷高考佳作《他们》的结尾:
他们是父亲,伟大而坚韧;他们是父亲,这个世上最爱我们的男人。也许,我们走出考场时,该给他们来个拥抱,我想他们一定会尴尬一下,然后直至老去,也铭刻于心。
文末写到回报父爱,等待已久,“千呼万唤始出来”。如果此篇是父亲之歌,那么最强音在篇末。
第二,用点明主旨的警句,以期留下难以磨灭的余响和值得咀嚼的东西。如2008年上海春季卷高考满分作文《细微深处》结尾是这样的:
细小之处,微而不浅,“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言大义”,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呢?
连用警句,加以疑问作结,激疑促思,启人心志;驻目沉思,浮想联翩,余韵悠长。
第三,艺术地运用俗语民歌等,以期读者受到感染并乐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我们对俗语、歌词等能艺术地加以改造和利用,并糅进其他修辞手段加以强化,也有可能赋以新意并铸成自己的“名句”,给人以艺术享受与心灵震动,从而达到王蒙所说的“亏他想得出来”。如2008年辽宁卷高考满分作文《坚守心中的道德律》的结尾:
“不论是黄昏,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正如希腊诗人乔治·赛福斯的这首小诗所说,我们青少年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坚守住自己的洁白,坚守住自己的芳香,坚守住自己心中的道德律!
这样就增加了语言的密度、力度。
4.在风雨中歌唱中考满分作文 篇四
“哎呀,终于到了!”昨天,我就计划到图书馆自习室写寒假作业。不料,天公不作美——洒下了“千丝万缕”。由于已向爸爸妈妈“通报”,所以只好硬着头皮——披上雨衣,跨上“坐驾”,奔赴图书馆。这不,我终于要熬到头了。
一、“闹”图书馆
咦?图书馆里人好少啊,就只有一位老伯在门口附近。心想:现在是春冬交际,天气乍暖还寒,又下着雨。这位老伯居然这么早就来“充电”,真是自愧不如。外面好冷,还是赶紧进去吧。于是,我迈着步子,走进图书馆。
“喂,小伙子!现在还没到时间,你不能进来。”我回过头,看见那位老伯朝我走来。原来他是图书馆管理员。“你来得真早啊!”老伯沉着头,略有所思地说:“图书馆九点钟才开馆,现在,才八点钟呢。”“什么?这么早?我还要在外面等一个小时……”郁闷的我挠着头,极不情愿地往外走。突然,我灵机一动,讨价还价道:“能不能让我先进去啊?”老伯摆摆手,说:“不能不能,这是图书馆的规定!”无奈,我只好走出图书馆,图书馆重归寂静。
看,雨正在我憎恶的目光下纵情高歌。它和着风,不断地变幻着投射的方向,给人阵阵寒意。
二、“闯”图书馆
过了几分钟,一个女孩挑着一袋书,大摇大摆地走进图书馆,而老伯居然无动于衷。“怎么回事?我是不是跟在她后面就可以进去了?可是……不管了,姑且闯一闯。”我不禁暗自窃喜。于是,我连忙小心翼翼地跟上去。“还没到时间!”老伯大声喝住我。“为什么那女孩可以进去?”我满腹怨气。“她是来上培训班的,现在该上课了。”我鼓着嘴,嘀咕着:“这你也记得?……”我的“闯王计划”宣告失败了,又得继续喝“西北风”咯。
雨时小时大,仿佛变换着旋律,在那拍手叫好呢!
三、进图书馆
“干脆,我就偷偷溜进去吧……”寒风习习,弄得我直打哆嗦。这会儿,我的一肚子鬼主意涌上心头。我向书馆里瞅一眼,发现老伯在门口附近踱来踱去,眉头紧锁,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快步向我走来。我赶紧回过头。“你是来自习的吧,那你有自习证吗?”我摇摇头。老伯叹息道:“有自习证八点种就可以进来啦。”我眼睛一亮,脱口道:“我现在就办。”老伯看了看时间,高兴地吆喝道:“快来,你到综合室问一下。”我又进了一次图书馆,不过这一次办了证,可以“光明正大”地进图书馆自习室了。
5.励志类中考满分作文冲过风雨 篇五
冲过风雨
人生总有不平,它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它像惊涛骇浪的茫茫大海;它像铺满荆棘的森林。但是每当我怀着坚持不懈的精神,顽强的走过风风雨雨后,我总会看见久违的彩虹。大意失荆州,初淋朦朦苦雨
我在班级里的数学成绩一向是名列前茅,但是那次期中考试却让我愧恨难言。静心反思,考试前我麻痹轻视。可我万万没有想到,考卷上看似简单的题目处处有陷阱。公布成绩后,面对67分的成绩,我脸面全无!再看看别人手舞足蹈的得意样,我真是又气又恨。我输得好惨啊!回家的路上淋着朦朦的苦雨心里也有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我把自己独自关在房间里,背着人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你说风雨中着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这时一阵铿锵有力的歌声在我耳畔响起……是的,这点风雨算什么?我一定要走过风雨,用我的努力获得胜利!
卧薪尝胆,努力重新崛起
为了我数学的崛起,从此,爱不释手的游戏机被我束之高阁;每日必看的漫画书被我打入“冷宫”;而我先前置之脑后的数学卷却成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良友。为了改掉心气浮躁的毛病,我要求自己反复读题三遍;为了避免计算出错的失误,我逼迫自己做了大量的基础题;为了改掉随意涂改的毛病,我强制自己先在草稿纸上算清过程。几个月来,我没有一天敢放松自己。满脑子都是数学。有一次我和同学们打篮球,可“人在操场,心在数”出正想得入神,头猛地被撞了一下,原来篮球砸到脑袋。这一砸倒好,脑子好像开窍了,顿时灵感大现。于是,我顾不上疼痛,连忙把这突如其来的灵感给记了下来。努力的过程是艰苦的,可收获是甜蜜的。走过风雨,重整雄风摘桂冠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不懈努力,我的数学成绩在几次测验中又再次回到位置。终于,我迎来了期终大考。我信心百倍地走进考场。拿到试卷,我仔细审题,认真计算。填空题、选择题得心应手,解答题,综合题一帆风顺。等到公布分数的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拿到了97分的考卷。
6.暴风雨满分作文 篇六
大自然的神秘莫测,只有经历风雨我们才能领略;
人间的酸甜苦辣咸,只有经历风雨我们才能尝尽;
家庭的悲欢离合,只有经历风雨我们才能体会;
人生的真谛,只有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感悟。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晨雨过后,将是灿烂的明天;冷漠释然,将是更动人的热情。只有经历风雨,才能体察人间的冷暖,才能汲取教训更进一步。古人有云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有所成就。正如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小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成功来自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坚持、历经艰难困苦的勇毅;成功来自不怕挫折失败,但最重要的还是得经历风雨。
‘诗仙’李白虽做过官,但是不得皇帝的重用,终于因宦官高力士、驸马张泪和杨贵妃等人的谗毁,被迫离开了长安。他的政治生涯十分坎坷,使他无法在政治上大展拳脚。这一点固然可惜,但政治上的一再挫折、生活上的长期颠沛,磨炼了李白的思想,也开拓了李白创作诗歌的广阔的天地。汉朝的司马迁在饱经风雨,被处宫刑的情况下写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孤独一人的情况下谱写下了着名的《月光曲》;陶渊明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为我们写下了《桃花源诗》的千古名篇。
从古至今,那些有所成就,名留青史的名人,谁不经历风雨,谁没有收获过风雨之后的果实?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错的,那些王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贵种吗?我们远的不说,就说咱们的主席胡锦涛同志。难道他就是天生当主席的命吗?我敢肯定,不是的,是他经历过几十年的风雨,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毅力,战胜风雨收获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只要经受刻苦磨炼,成为一个具备成功素质的人,机遇自然会垂青于你,成功也就近在咫尺。不错的,只要我们把握机会,饱经风雨,战胜风雨,也许下一个胡锦涛,下一个贝多芬,就是我们当中的某一个。
7.杨红樱称自己最怵高考满分作文 篇七
据《新闻晚报》消息, 18岁就当上了语文老师, 如今已是著名儿童作家的杨红樱, 日前在一次签售活动中, 面对而今如火如荼的高考作文话题, 她直言不讳地表示:“现代孩子普遍的冷漠和老成导致了作文素材的缺失”。她表示, 为了自己的童书世界, 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纯粹, 保持着内心的纯净, 而现在的孩子却大多失却了想象力和童心。说到高考作文, 杨红樱自己也有点犯怵:“说实在的, 很多高考满分作文我也未必写得出。”但她同时指出, 不能一味追求“高分”而铺陈词藻:“我常说作文是教不出来的, 作文没有技巧。现在写作的最大问题是无米下锅。对所有问题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自然就写出来了。但今天的孩子缺乏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注。”她建议, 写作文需要“甩掉”作文书:“如果非要问我有什么写作技巧, 我只能概括为‘说真话, 一句一句说, 让人听得懂’。如果对作文书过分依赖则会造成很多高考作文空洞没感情。”
8.如何写就满分作文 篇八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人生漫漫旅途中,让我们在奋斗的同时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让我们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生活如酒,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浅淡则无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显醇厚;生活如歌,过于高昂则刺耳,过于低沉则抑郁,唯有平衡的曲调才显悦耳;生活如画,过于繁杂则缭乱,过于简朴则无韵,唯有平衡的笔触才显美丽。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奔跑中学会憩息。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仍然要在路途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遥望两千多年前,孔子驾车周游列国。游说,辅君,讲学,座下弟子三千,他为了心中的理想奔走忙碌。然而,孔子并不是只知道奔走。他懂得在忙碌的奔走中停下来歇一歇,他能够在奔走中明白停歇的意义。于是我们眼中的孔子,便是那两袖清风至贤至雅的圣人!
反观当下,多少人在匆忙的奔跑中丧失了心力,名利正如那绑在驴子脖子上的萝卜,诱惑着人们不断地奔跑、追求。驴子的结局是力竭而亡,人又如何呢?人成了奔跑的机器,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精神,何其可悲!生活需要平衡,奔跑中需要停歇,唯此,我们才能懂得生活的旋律,诗意地栖居!
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追求中学会享受。因为事业固然是我必须打造的圣殿,但在这圣殿之后还应有一个花园。
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块著名的标牌,上书“慢慢走,欣赏啊!”是啊,在你奋力攀登绝顶、追逐胜利的同时,别忘了享受沿途如画的美景。生命在追求与享受中圆满,人生因奋斗与欣赏而美妙!鲁迅先生执笔时庄严肃穆,那支笔可作棍棒,敲醒百万愚民;又可化为刀枪,直刺敌人心脏。于这样的冷峻、肃穆中,先生为自己心中的事业——中华民族的觉醒耗尽了心血。然而,在萧红笔下,我看到的鲁迅却是一个温和的、懂得享受生活的老人。那青花瓷瓶中插着的小花,那袅袅烟雾中轻缓悠闲的神态,那一本正经探讨服装搭配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别样的懂得生活的鲁迅先生。他不是一生伏于案头的作家,他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享受着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他在平衡的生活中酝酿醉人的诗意,铸就了辉煌而又不失美好平淡的人生。
从儒家的中庸之道一路走来,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都在向你宣告着平衡生活的智慧。让我们且歌且行,于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为便于分析,选入本文时,笔者对文章结构作了微调,特此说明)
这是2013年高考四川省一篇难得的满分作文,堪称高考满分作文的“标杆”之作。我们可以通过对这篇佳作的解剖分析,再通过与其他省份高考满分作文的比对,探寻获取满分作文的秘诀,以利于同学们备战2014年的高考,摘取作文桂冠。细细咀嚼,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亮点:
一是开篇精彩,先声夺人——精“炼”凤头。作者起笔不凡,引用名言,引出中心论点。在此基础上,再连续用三个比喻,把生活比作酒、画、歌,类比得当,形象地揭示了平衡之妙。三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又构成排比,语言气势磅礴,酣畅淋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从古到今,人们写文章都十分注重精“炼”“凤头”。大凡传世之作,无不从“头”精心雕琢。高考作文亦如此。2013年高考全国各地满分作文中,以开篇取胜的不乏其例:
①当暮霭沉沉时,我们被劝说要相信楚天辽阔;当草长莺飞时,我们被劝说要防备前方蜀道之难;当我们成长到某一阶段时,我们都被提醒着完成那个不合时宜的人物。于是童真就如那风铃声,渐行渐远。(2013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遗失的童真》)
本文开篇以排比句式,铺叙了当下青少年的童心正在被泯灭的生活现状,入题迅捷。少不更事的“我们”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催得“被成熟”,“被长大”,变得“大器早成”,殊不知“我们”丢失了几多童心、童趣,遗失了宝贵的童真!
②是什么,让你烦躁时拥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心境?
是什么,让你不安时仍拥有一份闲看天际云卷云舒的畅然?
是平衡,拥有一种平衡的心境,画会儿画,下会儿棋……我愿借得平衡一缕魂。(2013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借得平衡一缕魂》)
这篇佳作使用设问的修辞格,自问自答,点明了“平衡”的题旨。两个“疑问”意在引起读者的注意,有激发阅读兴趣之妙;一个“答案”抖开谜底,巧妙点题。在设疑解疑中,使读者得到了满足,更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同样是一锅沸水,同样的时间,硬邦邦的胡萝卜出来后软了;易碎的鸡蛋出来后硬了;而咖啡豆,虽然出不来了,但它让水变成了咖啡。面对同样的环节,胡萝卜选择了屈服,软化自己;鸡蛋选择了防守,保护自己;咖啡豆选择了改变,成就了咖啡的芳香怡人。(2013高考重庆卷优秀作文《改变自己》)
文章开篇亮人眼目,十分精彩。在沸水中,胡萝卜因“屈服”而变软,鸡蛋因“防守”而变硬,咖啡豆因为顺势而变,“成就了咖啡的芳香怡人”。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在三者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改变”的重要意义。
二是恰当引用,富有意蕴——锤“炼”语言。文章开头引用荷尔德林的名言点明题旨;接着引用屈原《离骚》的诗文,提醒人们,漫漫人生路,要学会享受生活;再引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名言,告诫人们:放慢急匆匆追求的脚步,欣赏路边美丽的风景。大量名言警句的引用,使文章意蕴丰厚,表现出浓重的文化积淀,文采斐然。
“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要做到“有文采”,除了修辞格的综合运用、长短句的交错使用、整齐的句式以及和谐的音韵之外,巧妙引用名言警句也是重要的手段。它既可以反映考生的知识积累,表现考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可以使文章熠熠生辉,增添内涵,真可谓一箭三雕。聪明的考生总是注重在名言的引用上大做文章,为自己的文章增添亮点。2013年众多高考满分作文正是凭借名言的引用而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一举夺魁。请看2013福建卷满分作文《不做流云愿为花》中的一段:
钱钟书说,春天需要放在窗口里看才是美的。是啊,窗口给春天镶上了俏丽的边儿。王蒙说,河流是一种被辖制的自由。是啊,河岸为河流提供了宽厚的臂膀,并在上面挂满了繁花绿荫。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啊,唯有爱得深沉,才会永久扎根,同呼吸,共命运,而不是任由它沉沦。泰戈尔说,天空不会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是啊,有梦想的人,心有慧根,不会在任何一片空荡的天地久留。
这段文字大量借用中外名人的言论,运用排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阐释了“无限制的‘自由必然会造成为所欲为的后果”的主旨,语言优美,底蕴深厚,一气呵成,显示了作者广博的文化积淀。读来痛快淋漓,令人拍案叫绝。
再如2013高考江西卷满分作文《难易相生 怕与不怕相生》一文,作者一开始就引用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的名言,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指出“怕与不怕是相依赖而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畏惧或喜欢”,既巧妙地切入了所要论述的话题,又自然地引出对中学生“三怕”的分析。在具体分析“三怕”时,先引用理查德·怀斯曼的名言,进而引出第一个层面的分析,指出“一个人害怕与否,其能力的高低是关键因素”。之后又化用林徽因的话,从第二个层面展开论述,指出“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难题”。最后又引用徐志摩的话巧妙地结束全篇。这些直接或间接化用的名言,既可以作为文中的论据巧妙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又可以作为行文的线索衔接起论证的过程,同时也彰显了考生丰富的文化积淀。
三是例证经典,以一当十——提“炼”素材。作者选用“孔子”“鲁迅”两个经典例子,古今结合,详略恰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孔子能够在奔跑中明白停歇的意义,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匆忙的奔跑中丧失了心力,成了奔跑的机器。这一组对比,突出“生活需要平衡,奔跑中需要停歇”。“执笔时庄严肃穆”的鲁迅和萧红笔下“温和的、懂得享受生活”的鲁迅又是一组对比,突出“在平衡的生活中酝酿醉人的诗意”。
高考作文素材的选用,要力求典型、新颖、鲜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只有这样,才能给阅卷老师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在素材的使用上,还要注意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既保证文章的容量,又增强论证的力度。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卷优秀作文《爱心暖流带来微幸福》一文,作者引用了美国的沙利文、三个“最美人物”(“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等人的典型事例,做到了中西结合,古今兼备,感染力、说服力极强。2013年高考全国大纲卷优秀作文《天堂的模样》,主体部分用天津的哥马志刚、乌鲁木齐的捐款乞丐、汶川地震失去亲人和双腿的女孩廖智三人的事例连点成线,新颖别致,有耳目一新之感,阅卷老师的眼球一下子被紧紧“抓”住了。
再看下例:
反观刘铁男,一位原本人人敬羡不已的副部长级高官却成了人人唾弃的贪官,究其原因,难道不正因他丧失了内心深处的灵魂吗?做人当诚实,做官当清廉。可是他呢?造假、受贿、骗取国家贷款。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发展迅猛的时代,有太多的事物让人偏离内心的初衷,随波逐流,比如销售假奶粉、毒大米的无良商家,肆意排放污水的黑心厂家,还有那些向黄浦江倾倒了成千上万头死猪的养殖户们。是啊,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内心深处的灵魂,就会像流星一样,只能于天际漂浮。(2013年高考福建卷优秀作文《守住内心的“灵魂”》)
示例通过“点”例——刘铁男和“面”例——销售假奶粉、毒大米的无良商家,肆意排放污水的黑心厂家,还有那些向黄浦江倾倒了成千上万头死猪的养殖户们,以“点面结合”的方式,从反面阐述“偏离内心的初衷”是极其丑陋、龌龊的。这样“由点到面”安排素材,既显得内容充实,说服力强,又显得行文多变,详略有致,足见作者组织材料的娴熟技巧。
四是思路清晰,结构明朗——巧“炼”结构。作者为论述“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这一中心论点,精心拟定两个并列的分论点: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奔跑中学会憩息;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我们要在追求中学会享受。然后分层论证,清晰地阐明了“诗意地栖居”的内涵,思路严谨,条理清晰,表现出作者缜密的思维品质和高超的论证能力。
议论文要做到思路清晰,结构明朗,通常使用并列式、层递式、总—分—总式等结构形式。与例文一样,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不少也是因结构明朗而力压群雄,脱颖而出的。
①并列式。2013年广东卷满分作文《谢谢你的好意》,采用并列式结构,抓住三个家庭都对富翁“表示感谢”这一关键词展开议论,对三个家庭的不同态度作出肯定的思考,扣题严密,说服力强。“谢谢你的好意,我真心真意地接受”、“谢谢你的好意,他日我必定奉还”、“谢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三个分论点,分别照应三个家庭对捐助的不同态度,使得文章结构整齐,层次分明。再如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Ⅰ卷满分作文《携勇气前行》,作者拟定三个分论点构成并列:携勇气前行,便能不畏人生的顺逆交替,成就事业;携勇气前行,便能不畏被浓雾遮挡的前路,开辟新天地;携勇气前行,便能不畏生死、荣辱,坚定心中的信念与信仰。全文条分缕析,与例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层递式。2013年安徽卷优秀作文《追问让梦想更多彩》拟设了三个层次:“我说,要让梦想更多彩,重在方向的确立,重在方法的选择”;“我说,要让梦想更多彩,重在对现实的需求,重在对未来的思索”;“我说,追问让梦想更多彩,因为追问让我们鼓足干劲,让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近”。全文分三层论证,第一层重在论述要有正确的“方向”与“方法”,第二层论述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具有长远眼光,第三层论述要付诸行动,为实现梦想而战。三个部分层层递进,论述深刻有力。
再如2013年全国课标Ⅰ卷满分作文《淡定有勇 花自盛开》一文,采用三个小标题的形式总领三个事例:“一朵花需要一些勇气”;“一个人需要一些勇气”;“一个民族需要一些勇气”。三个小标题暗中构成了层层递进的关系,从物(梅花)到人(林徽因)再到一个民族,犹如游人拾级而上,步步深入,最终领略到巅峰的无限风光。
③总—分—总式。2013年高考江西卷优秀作文《在怕的背后》属于典型的总—分—总式结构:开头紧扣材料中的“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接着从自己(个人)、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设定了三个分论点(“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并逐一展开论证。最后对这三个方面加以总结,结束全篇,铿锵有力,引人深思。总—分—总的结构,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于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现代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确实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
五是对比论证,凸显主题——历“炼”论证方法。例文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文中对比主要有两组:一组是孔子与当下一些人的对比,另一组是“执笔时庄严肃穆”的鲁迅和萧红笔下“温和的、懂得享受生活”的鲁迅的对比。通过比较,孰是孰非不言而喻,凸显了主题,催人警醒。
除对比论证外,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还有因果论证法、假设论证法等。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学会因事说理,不但能有效避免高考作文“观点+材料”式的幼稚病,更能纵深挖掘,在深度和广度上纵横驰骋,获取高分。在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中,因为熟练运用不同论证方法而受到阅卷老师青睐的不在少数。请看以下作文片段:
①面对纷繁嘈杂的社会,周国平毅然选择坚持自己的精神王国,面对世人的不解与嘲讽,他没有退却,没有犹豫,而是选择与清风为友,与天空做伴。心灯在内,他自斟自饮生命之酒,别有一番滋味。
……
曾经看过季老的一张图片,他的目光是那样的清澈,眼神又是那样的坚定。晚年的季羡林,一个人,一只猫,一前一后,漫步在燕园中,成为燕园中一道别致的风景。季老抛却浮名,远离喧嚣,选择在喧闹的社会保留内心的一片宁静。这样的不浮不躁如一首意味隽永、朗朗上口的诗歌,如一曲明亮欢快、节奏清晰的交响乐。
……
反观现在的社会,都市的脚步踏碎了细腻的梦。多少人在钢筋水泥中迷失了自我,他们感叹良辰美景虚设,却又有谁肯将浮名换成浅斟低唱,肯将宝马雕车丢弃,一蓑烟雨任平生?(2013江苏卷满分作文《坚守本真》)
周国平在小镇幽居十余年,晚年的季羡林“选择在喧闹的社会保留内心的一片宁静”,官场压制下的一群诗人不因浮华、利益而停下追求本真的脚步,此为正面论证。然后“反观”现实,概述如今人们迷失自我、心急火燎“熙熙于名利”的事实,从反面指出坚守本真的难得。正反对比,有振聋发聩之奇效。
②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在一次演出结束后,于众人喝彩声中,听见一老人大喊“不好”。散场后梅先生特意将老人请至后台:“说吾孬者,是吾师也,请您指教!”……梅先生不觉得丢脸怨恨,反而拜老人为师。正是因为感谢挑错,改进不足,梅先生才能登上京剧舞台的巅峰,成为一代传奇。(2013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感谢挑错》)
作者在列举事例后,用因果论证法适当展开,证明了梅兰芳先生因“感谢挑错”而获得成功,增强了力度,突出了主题。
③章太炎先生出生于医学世家,自恃医技高明,直至有一次自己生病久治不愈,经名师挑错才知道自己的药方不管用。从此他苦心钻研,在医学领域也有所建树。假如没有那次生病后挑错,章太炎恐怕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发愤学成从何谈起?感谢挑错,成就大师之学。(2013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感谢挑错》)
9.暴风雨满分作文 篇九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边就是左!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题目解读】
今年的安徽课改试验区中考作文一改往年的纯话题形式,采用的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形式。而且这一话题是隐含在材料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广大考生要认真研读材料,把握材料的精髓。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发现,其实这个题目还是比较容易驾驭的,只要我们扣住善待挫折来写就可以了,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应该能够驾驭的写作方向。我认为本题在写作中最重要得一步就是要审好题。因为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更是中考作文取得高分的关键一环。如果审题草率,匆忙入笔,势必影响整篇文章的构建,甚至连题目中最起码的写作要求都难以完成。但是在2006年的安徽省课改试验区的中考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将材料所给内容简单理解为意外的收获或生病=挫折、摔跤=挫折、失败=挫折等,没有或很难理解本材料的内涵是什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抓不住这则材料的关键句: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文章东拉一句,西扯一句,全是与挫折无关痛痒的文字组合。在这一关键句中,有三个思考层次值得注意:①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②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
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③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只要你抓住了任何一句来行文都能在审题上占得先机。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很好。
阳光总在风雨后(童话)
安徽一考生
我是一只幼小的蝌蚪。
经历了从一个卵子到一只蝌蚪的过程,这其中不知有多少险阻:担心人类的破坏,害怕蛇的吞食……终于,我如愿以偿地来到了这个世界。
我的心是炎热的,是兴奋的。水--我快乐幸福的家园。我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来游去,石缝间、水草下甚至石螺洞里都是我的乐园。我的家很大很大,我家的成员很多很多。我们兄弟姐妹爸爸妈妈还有我都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每天,我和其他蝌蚪们成群地游在岸边,望着蔚蓝地天空,鱼鳞般地白云,幻想着自己赶快长大,赶快走出水中去一睹大地地风采。我等着,我等着。可是,好景不长,我们地家--水正在一天天减少,水草似乎也将我们地领地占领,我们地活动空间在一天天减少。
幼小的我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整天只知道玩耍,嬉戏,水还在不停地下降,下降……
终于,那可怕地一天还是降临了。正午的阳光,灼热极了。炙热的阳光烘烤着我们,我的背部难受极了。我想要回到水里去,想要回到冰凉的水中。可是,现在的我正在承受着无比的痛苦,我努力地向那已经浑浊不堪的浅水里游去。可是泥泞的稀泥让我举步维艰。
时间一妙一妙地过去了,阳光也越来越毒烈。我告诉自己,我不能放弃,绝对不可以。我还没有真正地看到这个世界,还没有一睹大地的风采,我不能在没有变成青蛙之前就死去┄┄
我的背部难受极了,感觉像被针扎那样痛。我努力着,拼搏着,与时间赛跑着……
不知不觉中,我爬到了浅水沟边,我用尽全身力气跳跃去,尽管这里的水很少,但是我终于成功了。我欢呼着,尽管没有谁会听见我的声音,也尽管没有谁会分享我的成功。
好景又出现了,傍晚时分,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我尽情享受着雨带来的舒爽,享受着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现在,水又满了,我又一次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由去,又一次在石缝间、水草下、螺洞里嬉戏。
我是一只蝌蚪,一只快乐而又幸福地蝌蚪。
【阅卷心得】
这是一篇获得50分(内容27+语言23=50)高分的考场佳作。优点主要有:
一、成功运用童话的形式和拟人口吻。面对这一材料,小作者没有拘泥于一般的写作思维,而是借用童
话的形式拟人的口吻演绎了挫折这一话题。这是写作的智慧在文章中的成功运用。
二、主题鲜明,结构井然。这篇文章在构建主题时,也有着独到的匠心。一般的考生都是写自己或在这
个材料面前有何思考,或自己有什么样的挫折并如何战胜它等等。但这篇文章却借蝌蚪之口表达了
环保的时代主题。这也是我们给高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这篇文章结构上也做到了首尾衔
10.高考满分作文批判(一) 篇十
笔者专门收集了这类作文,研究了一下它们的“满分之道”,其中还真有不少彼此相承相通的“特色”:花团锦簇,文采粲然;勾古连今,博采众长;处处点题,条理显明。我想,把满分作文当作抽检的样本,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无论是代表性还是可信度,都是相当高的。笔者无意于自出新论,只想罗列诸多非正常现象,以引起同行方家的深思与警觉,也希望高中生朋友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汲取经验教训。
时下的高考作文,写题记成为颇为流行的时尚。不管有无必要,不管什么文体,也不管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都喜欢在标题与正文之间插入一句或一段题记。水村也好,山郭也罢,到处斜矗着题记的酒旗。笔者无法精确统计高考中写题记的作文占有怎样一个比重,但是从公布出来的那些为数不多的满分作文来推测,写有题记的作文确实占据着一个相当高的比例。笔者随手收集到如下题记——2006年,《那些永不停息的人》(浙江考生):“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生无所息。”2007年,《梦里花开》(重庆考生):“我们在过去与未来,在时光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梦。只为在梦里,听见花开的声音。”《品尝高考》(重庆考生):“品尝高考,就是在品味一段酸、甜、苦、辣的人生。”《母语如河》(湖北考生):“唐诗过后是宋词,那么国内的‘英语热’过后呢?我们是否该拾回对母语的尊重和热爱?”2008年,《擦干眼泪前行》(陕西考生):“灾难降临,我们痛苦,我们流泪;痛苦之后,让我们,擦干眼泪,昂首前行。”《夜的最后一章》(陕西考生):“夜仔细想想,灯便亮了。风想吹灭灯光,却吹来了黎明。”《一起动起来》(河北考生):“地震来袭的那天,整个世界仿佛都塌了,同胞们不要害怕,全国人民一起动起来,天佑中华。”《在自然中生活》(重庆考生):“心有自然,满城风景。”《在自然中生活》(重庆考生):“人因自然而生,因自然而亡,只有天人合一才是正道。“《给父亲的情书》(福建考生):“父亲,当别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谢谢您让我选择做了我自己。”《举手投足之间》(湖北考生):“我本风雅。”
因题记而夺高分,因高分而引爆题记大流行。一位满分作文得主不无自豪地介绍了满分的经验,原来她的作文就用了一组排比来作为题记,她估计就是这别出心裁的一招,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得了满分。题记并非她的创举,原来她的语文老师给她找来往年的满分作文让她学习模仿,并传授给她一个技巧:写文章前,用一个题记将作文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整篇文章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不会偏题了。曾经的满分作文对后来的作文满分有着怎样巨大的“示范效应”,这就是一个生动的明证。
我无意于过多地指责这位老师和这位同学,以他们的能量尚不足以影响当下的文风,他们不过是这种风气的顺应者而已。但在关乎一个人命运的时刻,顺应未必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也许是出于一种被逼无奈或者自我保护。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阅卷者特别钟情于题记?为什么写有题记的作文那么容易获得高分?当写题记的风气不断升温并脱离常态时,一些专家为什么不是给以降温提醒而是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暴风雨满分作文】推荐阅读:
暴风雨后见彩虹中考满分作文07-30
暴风雨500字作文08-01
一个暴风雨的晚上小学作文07-06
以暴风雨为话题的作文600字10-20
暴风雨中的勇敢者--读《海燕》有感作文10-17
今夜有暴风雨爱情美文09-25
《暴风雨中的忏悔》有感06-16
风雨作文08-07
风雨之后作文09-08
一场风雨作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