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法规(精选8篇)
1.会展法规 篇一
我国护照的期限。普通护照的有效期:持有人未满16周岁的3年;16周岁以上的5年。护照的种类有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普通护照分为因公和因私普通护照。()
出入境管理与边境检查也叫边防检查,是指各国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禁止非法出入境、便利进出境人员和交通运输畅通,在对外开放的港口、机场、国境车站和通道以及特许进出口岸设立边防检查站,对进出国境的人和物进行检查。包括海关检查、安全检查、卫生检疫。()
航空运输管理的安全法规包括商检、动植物检、卫生检疫、出口货物原产地检查、国际航行船检查、基因生物检查等六大范围的法规。
5、出入境管理,首先应当依据的法律是1986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
1993年9月2日中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并于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包括:采用假冒或仿冒等混淆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搭售行为;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诋毁商誉行为;投标招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强制交易的行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竞争行为。
最早使用不正当竞争概念的是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该公约第10条规定:“在工业或商业中任何违反诚实习惯的竞争行为都是不正当的竞争行为。”1896年德国制定了第一个专门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反不正当竞争法》,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反不正当竞争的特别法。
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销售者如果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则不必承担赔偿责任。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产品质量法是指1993年2月22日颁布,同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年7月8日修订。
要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牌产品,杜绝有侵权行为的假冒产品,避免低档次展品。要提前搞清楚展会对展品种类是否有限制,因为国外个别展会明确规定某些产品不可以参展。
合同的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与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版权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的保护期限为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70年
公司是西方概念。魏源《海国图志》第一次引进这个词语。
孔孟之仪、泰山崇拜、红色革命根据地、特色产业、齐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了山东节庆的文化核心。
与会展业关系比较密切的法律、法规有: 2006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国家经贸委 2002 年 12 月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行业标准SB / T10358-2002 专业性展览会等级的划分及评定》;商务部颁布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关于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办法》、《关于在我国境内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有关管理事宜的通知》、中国贸促会重新制定了《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审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文件。
会展交通运输的类型包括会展航空交通运输、铁路、会展公路交通运输、会展水路交通运输。
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的原则是: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生产者的法律责任是当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时,无论生产者处于什么心态,都应承担赔偿责任,这是严格责任。
国内商品展销会举办单位资格的规定:具有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与展销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场地和设施;具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具有一定的措施和制度
会展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的 :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使用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财产所有权和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包括: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采矿权、相邻权、继承权;债权。包括合同债权、不当得利债权、无因管理债权等 ;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等;人身权。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婚姻自主权等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所谓会展就是会议和展览的总称,它包括:会议;展览项目;文化活动、体育赛事;公关推广、假日节庆
会展组织者可以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全民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
会展法规的作用是构建文化艺术市场规则、依法生产经营、依法管理、依法惩处
政策具有以下特点:阶级性、正误性、时效性、表述性。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于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
财产关系指的是财产所有权、财产流转中的合同关系、知识产权、权利与义务。
会展的安全保护措施有保安;不允许照明;恢复原状;加入保险。
消费者的权利有 安全权、知情权、自由选择、公平交易、追求赔偿等。航空运输禁运易燃易爆、腐蚀性、毒性、强酸碱性和放射性的各种危险品。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论述当前会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我国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筹规划与宏观调控,缺少行业约束机制目前,国内会展业缺乏行业自律,多头审批,获得办展资格和展览立项比较容易,造成各地区、各部门多头办展,会展市场资源分散,无序竞争,价格混乱2.展馆建设缺乏组织规划,设施基础差、功能单
一、利用率低
第一,从展馆功能和服务水平来看,一般化的传统型展馆较多,能够举办大型和专业展览的展馆偏少,展馆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到位,自动化水平和服务水平不高,与会展业快速发展中的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二,从展馆面积来说,展场面积超过10万平米的大型展馆仅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几家,与国际知名展览中心如米兰国际展览中心65万平米的展馆相比,国内场馆举办特大型展览、会议难度较大;而且我国展馆设施如餐饮、交通、通讯等配套设施相对于国外也有很大差距,尤其网络信息技术在国内展馆的应用还不普遍,制约了国内展览水平的提高。第三,从展馆的布局来看,结构性的矛盾比较突出。
3.展会项目重叠,数量多,层次低,品牌少,效益不高目前全国已有近600万平方米的展会面积,每年举办贸易类展览会4800多个,仅北京在2008年举办会展就达到150!200个。然而世界展览强国的德国,一年的展会虽仅140多个,但平均每个展会面积都在5万平方米以上。目前,我国每年举办展会项目超过5000个,平均每天有10个以上的展会在举办,但平均每个展会面积不及德国的20%。同时,重复办展、时间密集、秩序混乱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客观存在。在相同或者邻近城市、相同或者邻近的时间,举办同类展会,由此而带来的互相争夺参展企业和客商资源争夺的现象也比较普遍。4.专业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
会展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无论是展览组织者、管理者、施工人员还是为展览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的素质总体来看都不高,同时,我国展览业信息不完整的现状,展览理论研究缺乏的状况也使得展览从业人员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相对滞后。展览从业人员分工不明确,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专长,这种情况使得我国的展览业缺乏竞争力。
三、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会展环境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培植世界级的会展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在经济、交通、信息、人才、服务等方面有综合优势,会展业已初具规模,国家应重点扶持和培植;国家还应成立全国展览业行业协会,制定规划,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尤其是对会展主办者及参展商的资质和信誉进行严格的审查。国家甚至还应该制定有关会展经济方面的法规来规范整个会展经济的行为,使会展经济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发展会展经济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规律办事,实行政企分开和市场化运作,让企业和消费者真正成为会展经济的主体。这样就可以防止??会展泡沫 和??政绩工程 的出现,真正发挥会展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的作用。
2.加强规划、优化会展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
我国商务部应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全国会展行业的规划。根据各区域经济产业优势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科学的行业发展规划。首先,将重点抓好展馆建设规划和品牌展会的规划,做好综合展会和专业展会、地方展会和行业展会,以及东中西部各地区展会之间的分析,明确发展重点。各地展馆建设规划一定要综合考虑展馆的功能定位,城市产业发展的规划,配套产业及自身区位的优势,产业的规划、收入水平等等,要合理布局,完善配套。各地的展会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市场容量、配套设施及条件,立足于自身的优势,举办特色的展会。3.做好会展项目策划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会展市场上,搞好项目策划应重点 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合法原则。笔者所指的合法,侧重于符合国家政策这个涵义。在当前全国几千个会展项目同台竞技的大环境下,策划者必须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当地(或全国)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专业性会展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势头强劲;以经济较发达地区流通中心、物流中心、集散中心等为基础的综合性会展可持续发展势头强劲;以政府重点发展、鼓励发展、优先发展产业为基础的会展项目可持续发展势头儿强劲;以较特殊行业产业为基础的会展项目可持续发展势头儿强劲。三是专业化原则,通过一个点深挖下去,把与这个??点 相关的产品资源、人力资源、企业资源一条线整合起来去做品牌,方能大放光彩。四是因地制宜原则。会展项目的策划运作,一定要考虑产业状况、综合环境状况、经济文化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去策划项目。4.重视会展领域的研究,加快会展人才的培养
我国各地商务部主管部门和协会要组织会展企业,同时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加强会展业基础理论和前沿理论的研究,系统深入地把握国内外会展业发展情况和规律,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搭建联合研究的平台,研究会展业的重大动态,实施组织一些会展业优秀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动。积极鼓励支持大专院校、各级培训机构开设有关展览展示专业,培养展览方面的专业人才。特别需要加强会展策划、展馆设计、会展项目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加快建立会展业的培训基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商贸、科研单位、企业培训基地相关机构为载体,加强会展业的基础工作,推进职业资格证制度建设,大力培养实践型、综合型人才。此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国外高层次的会展管理人才,特别是国际顶尖级经营管理和高端混合型人才,为推动我国展览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会展法规 篇二
1 目前专业展会的特点及问题
一个世界顶级展会, 不仅需具备发展会展经济的外部条件, 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 依托的相关产业, 市场的需求, 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还需要有关软硬件的配套服务, 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然而, 相比之下, 我国许多城市、地区的专业展会就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 甚至相差甚远。如今房展会已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房地产市场出现, 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
(1) 无序竞争, 资源极大浪费。目前, 房展会的主办方既有政府主管部门, 又有不同媒体组织, 也有企业自办或委托会展公司承办。有时一个月内在一个城市就能赶上两三个规模小的房展会、家装会。由于常出现题材相同、地点相同的展会, 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低价竞销、争抢客源等现象。
(2) 重形式, 轻效果。由于过度竞争, 致使许多主办方把大部分资金和精力都放在了拉展和拉参展商的事情上, 无暇顾及对展览专业观众的组织和对参展客商的服务, 因此导致展览效果大打折扣。
(3) 宣传不到位, 或有夸大之嫌。不少展会时间普遍都较短, 又没有前期调研、后期宣传等一系列工作的配合, 无法扩大展会的实际效果。而有的展会邀请函上明明写着规格是“中国”“省区”甚至“国际”的名头, 但布展后规格下降成“地市”, 成了“大杂会”;有的展会仅一二十个展位, 也打着全国甚至国际展会的旗号, 效果、影响可想而知。
(4) 办展不规范, 专业性不强。有的展会主办者没有办展的经验, 有的虽是由会展公司承办, 但由于一些地方会展公司准入门槛标准较低, 没有形成行业标准和管理的约束力度, 加上从业人员多数没参加过专业培训, 无论从设计、创意到服务等方面, 总体水平偏低, 也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 考察不严, 经济纠纷不少。不少展会组委会在招商过程中, 对参展商家的考察不够严格, 与展会宣传的主题不符;或没有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进行监管, 没有严格的准入标准;一些小型的展会上, 连清理仿冒产品的执法部门都没有, 参展商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消费者更是极大的受害者。
(6) 布局不合理, 环境混乱。有的展会不注重现场展示功能的区分, 展品布局混杂, 以至于有真正消费意向的买家到了现场后, 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商户, 大大降低了贸易洽谈的有效率和成功率;而一些展会不管是否有必要、有联系也招来其他参展商, 演变成了混搭展会、综合性展会, 展场上喧嚣嘈杂, 好不热闹。
(7) 展示不直观, 无新意创意。多数房展会上, 消费者只能看到沙盘模型, 却看不到户型的真实装修效果, 想看到样板间还得搭上大量时间与精力奔波于城市各处。加上一些展会同质化问题严重, 布展又没有特色, 只好以竞相压价、打折送礼为诱饵吸引客户, 不少市民去过一次后就不感兴趣了。
2 更新办展理念
要改变那些不良的会展现象, 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 如办展理念、办展形式以及配套服务等, 要以自身的不断创新推动房展会的发展。这里先着重谈办展理念的问题, 它涉及的是办展方向的关键问题。
2.1 有品牌意识、做大做强理念
随着展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 商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档升级, 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 各专业展会要想做大做强, 拥有那些外在的产业环境还不够, “只有加强内在修炼, 走品牌化道路, 专业会展才能迈上高端” (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秘书长孙翌伦语) 。
目前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房地产发展呈现多层次的差异性。尽管地产市场上仍存在着部分低价搜寻者, 但品牌已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品牌房展会同样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它的宣传效应、示范效应、广告效应要远远大于新起步的展会。要建立会展品牌需从几方面下功夫:
(1) 联合办展, 促进区域合作。要使会展业良性发展, 联合办展是一种有效方式。要有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气魄, 还要有改变传统观念以及狭隘的地域观念的勇气, 打破行业界限, 组织更多的相关行业企业参与。只有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 加强区域发展资源的整合, 才能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可尝试多种层面的合作模式:如省市政府有关部门与各县 (市) 区合作, 或与周边省市跨地区联动, 甚至与周边国家的联合;也可是政府部门与企业合作, 或是企业与企业合作等。
(2) 遵守规则, 保持健康发展。要适应国际展览业的运行规则, 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逐步将会展业的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由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专业会展公司和专业人才以市场化方式进行操作, 以吸引多元化的开发投资主体和社会力量来参与房博会的举办。政府在房博会举办中应转换角色和功能, 脱身于业务经营者的角色, 重点是在政策的制定、资金的支持及整体发展计划和开发规划上起重要的作用, 使会展业真正走上产业化的道路。同时, 从房地产市场考虑, 每年举办两届与房地产行业有关的高品位的展会就较合适。也可采取上、下半年, 省、市相关主体轮流办展的方式。通过加强行业自律, 整合行业资源, 实行有序竞争, 顺应会展经济基本规律, 注重良性循环和社会效益, 必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 品牌经营, 打造专业形象。除了价格之外, 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购房的重要选择标准之一。以前卖房就纯粹是卖房, 现在卖房子就是卖环境, 卖生活, 卖品质和文化, 看重的是企业品牌的认知度。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的跨越已是大势所趋。房展会对于企业来讲, 就是一个拓展品牌、加大企业影响力的有利平台。企业应改变过去只看中短期售房业绩, 放眼中长期销售, 注重品牌经营, 并抓住房博会这一重要商机, 加大宣传自我品牌力度, 一展企业风采。专业展会组委会也应在做专、做强上下足功夫, 通过对行业市场的大量深入调研, 逐渐掌握全区、全国相关行业的供求信息, 并不断更新扩大, 以帮助企业与客户有效地对接。
2.2 有文化意识、勇于创新理念
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曾说:文化是展会的灵魂。谁懂得会展文化, 谁能把会展文化的理念很好的体现出来, 谁就能胜出。《中国会展》杂志执行社长倪玮也说:只有拥有文化优势、创新优势, 才能真正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
这些都表明文化是展会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多同类会展中, 能留下的品牌展会, 都因为主办企业懂得创建企业文化, 并将这种文化延伸、反映到会展中来, 以此来感染参观者。而会展文化也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理念, 它贯穿、渗透在展会的各个层面, 体现在会展布设的过程当中。只有这样, 展会才有自身发展的空间, 在成就客户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创建会展文化需要把握好几个问题:
(1) 准确定位, 突出自身优势。房展会要想持续发展, 需要依托本地产业和文化优势, 朝着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和特色化的道路发展。而每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有自己发展的背景和空间, 举办房展会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如其在城市、周边地区、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如何, 有无自己的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有无懂会展管理的人才, 包括服务水平、外语水平、教育水平等。如能在展会上突出各地、各民族在建筑文化方面的独特风采, 展现各地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的区域特征等, 将会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来享建筑文化盛宴。
(2) 开设论坛, 提升展会档次。展会要想与国际接轨, 必须转变展会与论坛的主次地位, 形成以论坛带动展会发展的模式[1], 以高品质、高规格的论坛促品牌升级。举办家居文化讲座等文化交流活动, 也是一种文化营销模式, 它以文化为载体向消费者传递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将更有效地带动销量的增长。
(3) 整体策划, 树立大展观念。针对目前房展会过多过滥, 展会效果严重“摊薄”的问题, 主办方要想脱颖而出, 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树立大会展观念。由于, 房地产市场与城市的发展、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是可以形成“会、展、节、演、赛”的综合理念, 实施“会展、文化、贸易、交流”互动战略, 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 进一步整合会展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推动会展配套活动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2], 将房展会办成一个盛大的节日, 让抱着各种目的而来的人们在展会上都能有所收获。
摘要:房展会等专业展会在各地已成为一种热门的经济现象, 但目前国内的展会与国外的展会相比仍存在较大的距离。要探寻专业展会发展的成功之路, 需要把握其特点及规律, 不断更新办展理念, 建立会展文化, 以自身的不断创新推动展会的发展。
关键词:会展,理念,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赵丽芳.三大举措促专业会展步入高端[N].深圳商报, 2007-1-23.
3.会展经济与会展人才 篇三
[关键词] 会展经济 会展人才 培养模式
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产业为中心,其他相关产业为依托而形成的新兴经济形态。会展经济以它对城市经济的巨大推动力而被称为“城市发展的面包”,因此造成的影响而成为“城市的金名片”,会展日益受到政府,行业和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
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及发展水平要求通过展览、展销和信息交流等有效形式,进一步扩大影响,拓宽营销渠道,研制适合市场要求的新产品,实现科、经济、文化的交流,于是会展经济运动而引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类或相近企业的聚集,从而形成会展产业链。会展经济的综合性和全方位的功能,正在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和概括:会展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发达国家为1:9 ,2004年世界性会展直接效益达到2800亿美元。按照行业拉动系数统计,为世界经济带来增长总额超过25000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据行家分析,我国会展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效益系数预计为1:6。我国至2005年底,国内展览项目已达3800个,展览收入总额达127亿元,带动的经济增长不可忽视;其次,会展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充分利用其聚集效应,品牌效应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籍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成功的会展将相同或相近的企业聚集在一起,交流产品信息,引进先进的营销理念,引领产品发展的趋势,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推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会展经济是一个综合的产业链,不仅是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知识、技能、信息、管理的展示,更是多产业的融合,商品流通、加工制造、交通运输、旅游餐饮以及文化娱乐的多产业的参与。可以说,会展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这样的成功事例,在发达的会展国家和地区已日益彰显。在我国,义乌小商品第12届国际博览会共有161个国家的商客16000多人参加。有8000多外商长期驻留商城,向中东和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销900个大类40多万种商品,由此而带来的相关产业的繁荣,更印证了“助推器”的功能。再次,会展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成功的会展城市不仅有强劲的经济实力支撑,而且极大地推动城市竞争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城市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就业率和现代化建设。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会展可以是一种教育事业,是一所面向全社会、面向不同年龄、性别、知识水平,面向不同专业结构和社会阶层的社会化大学校,在展会里感受科学精神,创新意识,职业道德和审美情操,提升人们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
会展经济以独特的经济形态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已经列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全国“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到发展会展业,有27个省、市、自治区把会展业列入本地区发展规划,大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兴建大型会展中心,扶持和培育会展品牌项目,使我国会展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据《中国会展》07年1月统计,我国得到国际展览协会认证的国际会展品牌达58项,仅次于德国、俄罗斯。国内专业展览公司已达4900家,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五大城市会展十分活跃,基本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新兴会展城市不断涌现。会展经济步入快车道,必将有力的推动现代化建设。
二
会展产业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会展产业的管理人才既是专才,也是通才,需要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才能胜任会展管理工作。近年来,在会展经济每年以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发展的同时,会展教育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会展人才紧缺,或会展人才素质极待提高的状况。有资料显示,南京高薪待遇招募不到合适的会展人才;深圳会展人才缺口达到50%以上;杭州会展人才需求势头迅猛,每年需要1200名以上会展人才。会展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另外,现有的会展从业人员,多数是半路出家,未受过系统的会展专业教育。如上海在职会展管理人员50%未受过专业教育,浙江受过专业培训的仅占10%。我国较发达城市会展从业人员大学以上学历的比例不超过25%,同发达国家会展从业人员本科率达71%相比,在学历层次上有较大差距。我国会展人才高、中、初级层次结构为1:2:7,中高层次人才尤为紧缺。以上海為例,在今后五年内,将需要2500名高级会展人才,目前获“高级会展师”证书的仅有50人。层次结构的不合理已经直接影响展会的做大做强。目前,全国约有60所高校开设会展专业或方向(本科专科各占一半),虽然有利于人才紧缺状况的改善,但在近期仍适应不了会展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会展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具有现代会展的策划、文案、招商招展、项目宣传推广、展台设计、展会服务管理等特定知识体系的专业人员来运作会展项目,提升展会的质量和效果。会展活动是一个团队的分工合作的结果,成功的展会总是形成特色、发挥优势、注意细节、通力合作的结果。在这里,展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思想、文化素养起着决定性作用。笔者以为一个优秀的会展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应当是:首先,掌握会展组织与策划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有关会展的法律法规,并能积极有效地从事会展项目的策划与管理工作。所谓会展,是展览、展销、会议等集体活动的简称。通过产品的展示,技术的交流和信息的交换等方式进行物质文化交流活动。就展览管理而言,有项目的选择,项目的管理,市场调查,参展商管理以及展览的后勤服务、财务会计等必须关注解决的问题;就会议管理而言,则有主题的选择、与会者的组织、会议的组织与安排、会议的后勤与服务等大量细致的工作;就大型活动而言,有大型活动的概念及创新、活动效果的调研、活动参与者的组织、音乐与娱乐的安排。以上各类会展活动均有展台的设计,展台施工以及展台的安全等工作需要完成。可以说,会展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业,会展从业人员不论处在哪个层次上,必须具有综合服务的会展意识(为参展商服务、为消费者服务、为城市的大多数人服务),会展专业知识和会展基本规律的把握均服从于综合服务的需要;其次,现代会展是一种文化现象,拥有文化优势,创新优势,才能真正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会展能否成功,关键是看它反映的是什么样的文化,有什么样的灵魂。中国会展应是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诚信的经营价值观,尽责的服务意识和共赢的协作精神。这种会展文化的营造对会展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文化素养的要求。此外,我国会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展览与会议与各类节庆活动结合。在展览的同时举办文化节或艺术节,或者以节庆活动推动经济活动(通常称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以特有的民族、民俗和地域差异构成绚丽多姿的健康生动的节庆内容,使会展与节庆的结合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会展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无论是会展的观念,或是展会的内容,无不渗透着文化的灵魂。会展的从业人员应当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应当有扎实的人文社科知识,通晓本地区的历史、民俗、文学、艺术,应当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崇尚科学精神,追求创新实验。人文社科素养与自然科学素养,如鸟之两翼,将使会展从业人员在会展活动中自由翱翔;再次,展览、展示、会议或大型活动均是一种双向的传播活动,一方面参展者将产品信息、科技成果、学术思想通过会展平台有效地进行传播,另一方面,参观者(与会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参展品作出评价,提出建议,以利于参展产品的改进与提高。这种传播活动可以缩短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改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通过演示新产品与购买者面对面的接触,形成销售领先地位。会展从业人员只有从传播学的高度认识会展活动,才能自觉地成为展会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此外,一个成功的展会必须通过现代传播手段,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向社会宣传介绍,以便有效地组织消费观众和商务观众。会展组织单位在展会的策划中,通常将宣传策划当作重点之一,理由也在此。会展从业人员属物质的、文化的传播工作者,这样的意识有利于展会的品质的提升,有效地纠正会展组织中种种不良现象。最后,优秀的会展从业人员还应当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善于处理各类人员的关系,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在会展业走向国际时克服语言障碍,顺利实现交流也成为必备条件。
三
中国会展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国会展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供了巨大动力,从2004年至今,全国共计已有12所高校被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许多高校在一些相关专业中开设会展管理方向。社会上也出现会展人才培训机构和会展项目培训班。但是,从事会展的机构与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会展毕业生和专业受训者却找不到岗位。这里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一位会展界颇有知名度的资深人士说,大学优秀毕业生,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很难上手,如企业给其工作打分,最高也只有60分,如果该人工作勤恳,富有敬业精神,那么2年~3年内才能达到80分。高等学校会展教育的问题是突出的:会展教育核心课程未定型,会展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會展实践经验。此外,会展业的综合性使其知识系统性和特色较差。针对这样的现实,高校会展专业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人才培养有效模式。
会展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专业,高校会展专业应该而且可以利用多学科优势,拓宽知识面,打下扎实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基础,加强文字表达能力训练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为进入会展行业作好充分准备。为了从根本上缩短教育与实践的距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实践环节,实行边学习边实践(即集中学习与分段实习相结合)或“3+1”模式,(第四学年集中实践),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经常性的活动,创立学生创业中心,自主承当相关的会议组织和展览,发展学生的策划创意和公关交往能力。笔者所在学校,为了使会展人才培养始终趋于稳定,高效的状态,与杭州市西博办联合建立了“会展研究服务中心”,中心下设教学培训部,项目执行部,会展研究部,将产、学研融为一体。教学培训部负责教学活动的组织,给学生系统的会展理论和管理知识,通过成功的展会案例,掌握展会的规律;项目执行部则提出“项目驱动”的理念,根据项目要求,组织短期培训,组织学生直接参与项目运作,研究中心则主要指导学生进行理论研究。此外,还与浙江世贸国际展览公司、中汽会展有限公司、杭州和平会展中心、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等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历届西博会、世界动漫节、世界休闲大会。所有这些实践安排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会展实践经验,适应会展业发展的需要。高校会展教育的改革需要有会展行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会展界要将会展人才的培养当作事业发展的需要,给予会展教学更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的提升,给会展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更多的关注,放手让他们在业务部门历练,缩短学校教育与实践的距离。
会展需要人才,会展事业的发展推动会展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健康任国岩:《会展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于世宏刘洋:会展业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效应.中国会展,2007年1期
[3]2006会展100——2006年中国会展年度盘点.中国会展,2007年1期
4.会展旅游 南京会展旅游分析 篇四
会展旅游是借助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论坛等会务活动以及各种展览会而开展的旅游形式,是各会展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重点。目前,国际会议旅游具有组团规模大、客人档次和消费额高、停留时间长、涉及相关服务行业多、成本低、利润丰等特点,在欧洲、北美、亚洲的香港和新加坡,会展旅游已经成为一门产业。
尽管会展业和旅游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但是会展与旅游的相互介入是经济活动发展普遍联系的外在表征。会展业和旅游业同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举办会展不仅使当地的展览馆、饭店、餐饮服务业受益,而且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事会展业是旅游有多元化战略之一,而会展业则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国家重要门户城市,是江苏省省会。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面积6597平方公里, 人口640 万
南京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南京素有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和“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是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中心城市, 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大运量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高铁南京南站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心,拥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在会展旅游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如今南京具有展览性质的会议也在迅速增加,过去的2011年,南京会展业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南京全年举办大中型展览和规模以上会议共1782个,比2010年增长32%,其中展览190个,会议1592个;展览总面积达到170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5%;展览中1000个摊位以上的大型展览有28个,比2010年增长15%,会展业发展势头强劲、总体趋好。目前各国、各地区都不断开始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虽然南京会展市场发展速度迅
猛,南京市的会展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 尚不具备行业规模和明显的产业特征。
为什么一个十分有市场和利润的会展旅游市场为什么在南京却没有成为规模效应。政府、企业、会展协会等企事业如何“吃”下这个大蛋糕。
也许一个中青旅的负责人能打开这个谜底,江苏中青旅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的团队旅游设计出一条线路便可长期使用,但会展旅游不一样,必须详细了解参展客户的所有需求,一般从会前准备到展览布置,以及会后旅游,全部要个性化制作。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布展、公关、组织旅游等综合服务能力,南京的旅行社往往缺乏这样的专业团队。
那南京发展会展旅游上有什么劣势和优势呢?
优势之一:强大的接待能力
“十一五”期间,南京旅游产业环境日益优化,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竞争力日益提升。2010年,全市共有国家级旅游景区48个,其中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10家,年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的景区11个,年接待量超过50万人次的景区21个;共有旅行社465家,国内百强旅行社3家;共有各类住宿接待设施1700家,旅游星级饭店123家,其中,五星级15家,四星级21家。这也证明了南京有足够大的接待能力,也是发展会展旅游成功的关键。优势之二:完善的交通网络
南京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09年航班起降106142架次,旅客吞吐量10837222人次,货邮吞吐量200099吨,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机场第14位,货邮吞吐量排名全国机场第9位。市区有4个长途汽车客运站和虹桥旅游汽车站和先进的地铁、公交网络系统。高铁的开通大大了方便了南京对外的交流。优势之三:高度发达的区域经济优势
城市的经济条件可以看作会展旅游发展的“源”动力条件。南京位于最发达的上海经济圈内,近几年南京的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已跻身国内生产总值千亿元城市之列。南京在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中名列第六名, 是国际上看好的21 世纪亚洲环太平洋地区最具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在全国综合实力
“五十强”评选中名列前茅,这为南京发展会展经济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优势之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城市形象
南京作为十代故都,文化底蕴极厚,虽许多地面文物荡然无存,但保留的老地名仍让人追昔不已。南京是中国最早传播佛教文化的地区之一,也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也大大增加了城市年轻的活力与魅力。
优势之五:具有成功的办展经验
南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筹办大型展会的经验, 如金秋经贸洽谈会、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世界华商大会、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特别是2001 年第六届华商大会和2005 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 这是对南京在硬件上和软实力的最大考验,进一步提升了南京在海内外的声誉和办展能力。
看似完美的南京在发展会展旅游也存在很多致命的短处。
劣势之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健全的行业约束
会展业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综合性服务行业。纵观世界上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 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南京尚未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行业协会, 从而缺乏对会展的管理、协调与引导。因为南京目前的会展业还缺乏专业管理, 小规模重复办展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从而使会展业与旅游业在很多层面难以实现良好的有效对接。
劣势之二:专业人才的匮乏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展是城市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专业的人才数量也是代表这座城市的会展发展程度。目前,我国仅在上海、北京等会展中心城市有一定数量的会展专业人员。即使在上海,拥有经验的会展高级项目经理还不足50 人,人才缺口很大。而南京的会展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专业的会展服务队伍。劣势之三:缺少明星会展品牌,缺少拳头产品
品牌是展会发展的灵魂, 目前我国国内也初步涌现出一批知名品牌展, 如厦门“投洽会”、广州的广交会、深圳的高交会、杭州的“西博会”。但南京的会展业还未形成自己的品牌, 品牌的认知度较低。打造品牌展会有助于提升
城市影响力,吸引更多展会落户南京。
城市发展要善于取长补短,发展城市的优点,同时也正视自己的短处,抓重点,重发展。抓住机遇迎头而上。
一、抓紧制定行业政策与行政法规目前, 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商学院联合起草的《南京会展发展纲要》正在论证编制中。但仅有“会展经济规划”是不够的, 还须加紧完善会展政策并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 以保证展会的长久发展。同时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鼓励政策, 扶持符合城市发展展会及新型展会给予资金和税收的优惠, 以鼓励政策替代不规范的直接参与和支持。这方面要积极借鉴国外会展中心城市的先进经验。
二、加强南京会展业的硬件建设,一些全国性大型展览先后到南京考察后, 失望而归。因此, 加紧提升硬件设施显得极为重要。一方面,根据场馆强度设计的原则,适当对原有的场馆进行改造升级,扩大展览面积。另一方面, 适时兴建新的规模大、功能全、布局合理、技术含量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会展场馆。
三、发展与市场对口的专业人才,以现有的大学资源,结合国内外会展教育,走出一条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及时的把会展企业中优秀的员工输送到学校中,把丰富的实战经验教授学校,充实会展教育教师队伍。鼓励会展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
四、加快推进南京会展业的国际化、网络化进程首先要有步骤地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 加快南京会展资源地有效整合, 精心培育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会展经营主体, 从而增强南京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和后劲。其次要积极开展与其他城市合作或者共同承办一些展会,学习其他城市在举办同类活动的先进经验。
会展旅游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生命力, 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提升和经济拉动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南京会展旅游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但是我们也要相信, 只要能充分发挥、利用南京的资源优势, 抓住“长三角”地区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
5.会展法规 篇五
从学生的会展实践反思高校会展专业
随着我国会展业的`高速发展,高校会展专业也迅速发展起来.随之而来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又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国高校会展办学中的问题.本文从会展专业学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探究了我国高校会展专业中诸如专业定位、师资和校企联合办学的问题.
作 者:姜小红 作者单位: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11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8)分类号:G640关键词:会展 会展专业 实践
6.会展法规 篇六
自从 1850 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个展览会以来,国际会展业已经走过一个半世纪了,如今的展览会已远非昔比,不论是展会规模,还是科技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国际展览会不仅作为各国厂商的集聚地和经济贸易与科技交流的中心,更被作为重大的经济活动而令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举办一个大型国际展览会,少则几
十、多则上百个国家或地区参加,还有成千上万家参展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观众,巨大的人气使许多展览会成为国际商业的亮点。2 世界会展业的发展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 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欧洲人利用展会开拓市场、扩大贸易的成功经验,正在被世界各国所效仿。利用展览会促进和扩大贸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业内人士计算,商家日常推销的支出为展览会的8倍,比如:日常花8元钱推销一件产品,在展会上花1 元钱便可办到。由于展览会成本低、效益高,因此一直被商家所看好,展览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德国是世界第一号会展强国,全国拥有23 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0 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8 个。另外,还有5 个展出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 多万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个展览中心,德国就占了三个。展览面积居全球之冠的汉诺威国际展览中心,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多达1500个。其中,信息展、工业博览会、机床博览会等,都数世界一流。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会展业的实力最强,所举办的专业性的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也最好。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 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有130 多个是在德国举办的,几乎占了三分之二,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净展出面积达690 万平方米,参展商多达17 万家,其中有48%来自国外,参观者已逾千万。在世界会展营业额最多的十大展览公司中,其中有六个是德国的。德国贸易展协会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2000年德国贸易展的参展商增加了3%,其中外国参展商比上年增加了4.5%;2001?2002参展费用总预算约为270 亿马克,平均每个企业为43.9 万马克,比上增加了14%。2000年德国贸易展览会实际售出的展馆面积为7000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增加了3%。目前德国展览馆还在不断地扩大,可供用于展览的新增展馆面积增长了2%,大有步步为营、欲吞天下之势。
英国虽举办过世界第一个博览会,但目前因国内展馆不多、规模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 万平方米,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也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伦敦曾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外汇兑换额超过纽约、东京和巴黎之和,但后因经济衰退走了下坡路。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复苏又有了生气,为缩小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伦敦不断增加投资建设展馆,欲在21 世纪东山再起,重整河山。
法国每年展览会多达300个,有近一半是在“展览之都”巴黎举办的。凡尔赛虽有40多万平方米的展场,但还是经常因展馆面积不足,将展商拒之门外。为保持世界三大展览胜地的盛名,近年来,巴黎正在抓紧改造老展场,兴建新展场,其展览总面积将翻一番,达到80 万平方米,巴黎博览会即将恢复往日的辉煌。
意大利有40 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 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早已闻名世界,共有38个展馆65万平方米展场,是世界三大展场之一。为在国际会展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米兰国际展览公司对17万平方米的老馆作了大修,投资2600亿里拉兴建了20 万平方米新馆,还修建了10.4 万屋顶停车场和3 万平方米的地面停车场,欲在21 世纪和国际会展业一争高低。
美国和加拿大会展业目前仍保持着增长势头。每年举办的展览会近万个,其净展出面积达5 亿平方英尺(约4600 万平方米),参展商120 万,观众近7500万。最著名的会展城市有拉斯维加斯、芝加哥、纽约、奥兰多、亚特兰大、新奥尔良、旧金山、波士顿和多伦多等__城市。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办展模式和风格。近年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经济贸易展览会也逐步发展起来。据估计,整个拉美的会展经济总量约为20 亿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办展约500 个,经营收入8 亿美元;阿根廷名列第二,每年约举办300 个展览会,产值4 亿美元;第三位是墨西哥,举办的展览会近300 个,营业额2.5亿美元。其他拉美国家的会展经济规模很小,很多国家现在仍处在起步阶段。
非洲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南非和埃及。南非的会展业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对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遥遥领先于整个非洲南部地区,每年举办的展览会约300 多个。
非洲北部的会展业以埃及为代表,埃及凭借其有利地理位置,近年来会展业突飞猛进,展会的规模和国际性大大提高,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已达30 多个。首都开罗成了举办大型展 览会的好地方。除南非和埃及外,非洲其他地区的展会规模都很小,一个国家一年只能举办一二个展会,一时还成不了气候。
大洋洲会展经济发展水平稍次于欧美,但规模则小于亚洲。该地区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有300多个,参展商超过了5 万家,观众达660 多万人次。发展势头良好。
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比拉美和非洲要高,仅次于欧美。日本、中国和中国香港地区、西亚的阿联酋和东南亚的新加坡,由于基础设施发达、市场潜力巨大,并有较高的国际开放度和有利的地理优势,分别成为该地区的展览大国。新加坡会展业70 年代中期才起步,但政府对会展业十分重视,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专门负责推广会展业,加上其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水准的服务业、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等,2000 年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并连续17 年成为亚洲首选会展举办地城市。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和大型会议达3200 多个。
同新加坡相比,同处东南亚的泰国会展经济则相去甚远,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几十个。随着东南亚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泰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1998 年只有23个展览会,而2000 年展览会已上升到63个,会展经济总量约达1.5 亿美元。从香港旅协出版的《香港未来会议及展览目录》中可以看到,香港的国际会议展览已经排到了2008年,各种各样的展览和会议令人眼花缭乱。在中国香港特区,贸发局一年仅举__办 20 多个展览会,但不少展览会规模、知名度和排名都位居世界或亚太地区前列。如香港玩具展,其规模仅次于纽约和慕尼黑的玩具展,排名世界第三;香港服装节堪称亚洲之最;香港的钟表、珠宝展名列世界第一。3 世界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由于各国经济实力、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不同,各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
举办展览会的数量和规模,与主办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讯、服务业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处于主导地位,并占有绝对的优势。欧美的德、法、意、英等工业发达国家一直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目前,各大会展国都在加紧建设国际展览城,以保其霸主地位。如德国的汉诺威及慕尼黑、美国的芝加哥、法国的巴黎等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展览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展览会的办展方式和办展技术,网上虚拟展览会和各种电子媒体为实物展览会插上了翅膀,给会展经济的世界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会展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和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展览集团开始把自己举办成功的品牌展览会逐渐移植到其他国家。德国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每年春秋两季在德国本土举办的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e)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消费品展览会。前不久,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分别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举办了以Ambiente 命名的展览会。
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e China)即为法兰克福国际消费品展成员之一。Ambiente 品牌下的展览会,展品范围皆以其在法兰克福举行的旗舰展会相同,包括 餐桌及厨房用品、美容及化妆品、室内装饰及摆设、礼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
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展会总经理石碧天小姐说:"选择上海举办这项展事,是因为上海乃中国国内最繁盛的大城市,GDP 每年有10%的增长,今年预计人均GDP将超过4000 元。上海拥有700多家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其零售数字占全国总零售额的5%。同时,1400 万上海居民向来也是潮流及消费模式的先驱,影响着中国国内的其他城市。
实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展览会,但这些展览会一般都有发达国家展览公司的参与、管理,甚至直接控制。世界会展大国欲通过国际会展业来整合世界经济的苗头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国际会展经济的全球化整合迟早会到来。
7.会展法规 篇七
黑龙江省会展产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随着黑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关注程度的提高, 近年来会展行业发展迅速, 会展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自2005年至今, 黑龙江省相继有8家学院开设了会展专业。学生就业空间有限, 会展院校之间的竞争明显加剧。目前的总体状况是会展人才的培养与产业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行业、院校、学生三者之间对会展人才的理解不同, 从而造成培养方向与行业期望的不同, 最终导致会展人才的“供需错位”。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胜出, 培养出企业欢迎的动手能力强, 实践能力强, 与企业岗位结合紧密的毕业生, 各个院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努力提高本校学生的竞争力。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也在积极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 会展策划课作为会展产业相关学科专业的一门核心骨干课程, 必须进行改革实践。在整个会展项目的运作中, 策划是会展活动的灵魂, 把会展策划的知识体系和会展策划的基本操作技能融为一体, 全面掌握会展策划的基本操作技能, 熟悉现代会展的策划运作。
二、课程改革的成果
(一) 改革思路
《会展策划》课程的改革已经具备了四个成熟的条件:
1.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已经实施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学生在开设《会展策划》课程之前已经开设了《市场调研与分析》、《节事与活动策划》、《会议运营与管理》、《会展文案》等相关课程。
3. 学生已经进行了第一、二阶段的综合实训。对展会流程及现场管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4. 会展策划课程自2007年以来一直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 《会展策划》课程设计以商业性展会的策划、执行为主线, 其中涉及的会议论坛、开幕式等只作为展会的补充部分出现。其中的展会论坛和总结大会与会议运营与管理课程合作完成。完全让学生自己动手策划组织和管理控制,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课程实践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运用,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教学内容的改革
《会展策划》课程是以会展相关课程作为支撑, 是会展专业的的综合实践环节, 所以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展会项目作为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综合能力训练项目, 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实际岗位对展会项目的策划与实施的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顺序, 根据展会的操作流程课程共设置五个任务单元, 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工作任务, 每个任务单元又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通过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全面了解展会运作的各个步骤,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从而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 获得企业认可, 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另外课程内容的重点放在项目计划的实施上, 不放在策划案的撰写难度上, 只要方案完整、合理、可操作性强就行。
(三) 教学方法的改革
从会展行业高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为出发点结合专业特点, 设计教学模式, 将项目驱动、企业化实践、现场实训等教学模式进行融合, 采用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方式讲授课程重点、难点改为较多地使用案例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任务、训练式教学和兴趣式教学等。
1. 在知识能力培养部分主要采用描述型、解释型和决策型案例教学法, 即给学生一个案例,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针对展会项目的相关知识从案例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2. 在项目筹备阶段,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团队, 以团队学习为中心, 以素质培养为目的, 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参与性, 并实行教师指导、组长负责制, 由各学习团队全体成员主动探索,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共同努力完成任务专题。然后各个团队之间相互交流, 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3. 在项目实施阶段, 按照企业实际项目操作时的组织机构将学生进行分组, 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 总体情况由指导教师掌控。
(四) 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的课程成绩采用综合评价的考核方法, 在考核标准中既设定量化的绩效考核也设置定性评价考核, 各考评主体所占权重和考评重点如下表:
三、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1.在课程实践中注意将高职的实践教学与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区分开来
高职层次实践教学是通过实践提升水平, 培养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 培养他们决策、沟通、策划、组织和协调能力, 将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会展管理人才。而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更多的是侧重于服务和服从性, 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所以, 在课程实践中指导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向学生灌输全面的管理理论知识和会展专业知识。
2.注重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升
在会展策划课程的实践中指导教师不仅要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更重要的是能对项目操作过程进行专业性的指导, 这样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展会运作的流程。所以指导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是课程实践成功的关键。
3.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后续的总结评估工作
在教学实践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项目实践的理论准备, 提醒学生关注专业知识掌握的重要意义。项目实施之后的总结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这两个方面的工作缺一不可。
4.需要获得学院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
会展策划课程的改革需要依赖于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 包括在实践经费和教学管理上。学校要给予会展项目一定的启动资金, 使会展项目能够开展, 另外还需要给予学生在经费使用上的自主权, 需要学校相关部门能够充分理解会展策划课程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和创新性, 采用开放式的态度积极支持项目的开展。
摘要:按照高职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 以为黑龙江会展产业提供人才保障为己任,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会展策划课程在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 突出了会展策划课程在会展学科中的核心骨干课的作用, 同时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会展策划,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春雷.项目驱动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旅游科学, 2010, (6) .
[2]池丽华.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思考[J].出国与就业, 2009, (23) :16-18.
8.会展法规 篇八
为了更好贯彻上述文件精神,做好展示设计制作专业领域人员的规范与引导。5月16日,由《中外会展》杂志社主辦、北京新展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展示设计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推进展示设计、会展制作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专家座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商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勇、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刘海莹、北京新展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展示设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伟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会议对“会展展示设计师”和“会展制作师”标准进行了介绍,并通报了第九届会展设计大赛的情况;向与会专家颁发聘书;主办单位和相关支持单位进行签约仪式。
本次座谈会邀请了全国会展展示设计领域和全国会展制作领域的29位专家参加座谈,与会专家就“会展展示设计师”和“会展制作师”标准进行全面热烈地讨论,并就相关题库考试的改革方向进行了积极深入地探讨。
记者从座谈会获悉,“会展展示设计师”和“会展制作师”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初级会展展示设计师更侧重于专业知识,中高级会展展示设计师更注重于工作技能;而初级会展制作师更侧重于工作技能,中高级会展制作师均注重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
会展展示设计作为展台设计制作的前期基础性环节,本次座谈,展会设计组的谈论成为关注焦点。与会专家纷纷围绕着“会展展示设计师”和“会展制作师”标准的制定以及题库设置的定位和意义进行探讨。他们认为,首先,该规定旨在提高会展设计人员从策划到设计的理论基础阶段上升到专业技能运用阶段的综合能力,该标准的制定和题库的设置作为会展行业人取证的依据,应该更有社会权威性,拥有一定的学业、就业参考价值,建议商务部和人事部相结合,同时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联动作用,通过政府和行业共同运作,将社会资源有效整合,提高证书的权威性和含金量。其次,对于题库题型的设置应精细化,可参考广告设计和室内设计有针对性出题,并在题量上有所精简。例如初级策划师的题库设置应注重基本理论和技能,中高级策划师的题库设置更侧重策划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使从业人员既能将各种技能充分发挥,又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清晰会展市场定位,培养专业会展人才,使会展从业资格认证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