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中文翻译版(精选6篇)
1.项目管理中文翻译版 篇一
ASTM E10-10中文翻译 培训版
布氏硬度测试的使用意义
4.1 布氏硬度是一种能够针对金属材料提供有用信息额压痕硬度试验.该信息与拉伸强度,耐磨强度,延伸性或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都有密切关系,在选材和质量控制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4.2 布氏硬度在商业上产品接受与否是很重要的,以此为目的,在行业中应用广泛
4.3 在某一/某几点上对布氏硬度的测试所得的结果不能代表铸件整体的力学性能
5. 布氏硬度测试原理
5.1 布氏硬度测试基本原理包括两步:
5.1.1 压球垂直作用在表面上,施加F力, 施加规定的时间,然后移开
5.1.2 压痕直径测量是采用呈90°的两个方向的测量法进行侧梁的,布氏硬度值是由直径测量的平均值.5.2 布氏硬度试验机 – 布氏硬度试验机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试验机, 支持着样板并将压力施加在于表面垂直的试板上;另一个为符合布氏硬度测试原理的测量压痕平均直径的系统.测试机应设计成在施加压力过程中,压球不会震荡也不会侧向移动.,保证压强的平滑输出.5.3 压球 – 布氏硬度试验的压球为碳化物球,四种直径为1, 2.5, 5, 10mm,压球应符合附录A3中的要求
5.4 压球上不允许有油,赃物,或其他异物的出现,因为这会影响试验结果.5.5 测量设备 – 测量压痕直径的设备有两种,一种为与测量设备一体的,此为类型A;还有一种是独立的单机系统,为手持显微镜,为类型B..6. 测试规程
压痕直径应在球直径的24 – 60%之间,对于以上压痕直径范围大概的布氏硬度值请见表3
表4十倍的压痕深度,的试片厚度
对于硬度大于650的材料(10/3000)不建议采用布氏硬度.可以对使用不同scales的试验的布氏硬度值进行直接对比,前提是保持force diameter ratio ①(见表3),在相同检测材料上的布氏硬度试验,但使用的是不同force diameter ratios①的,会产生不同布氏硬度值
例如 – HBW10/500的实验结果往往与HBW 5/125的值接近,因为这两中scales的force diameter ratio都是5,但是在相同实验材料上,160HBW 10/500的值大约与180 HBW 10/3000的值大致相同,因为是不同的force-diamter ratios ①(分别是5,30)
每日核实 – 应按照附录一中的要求在设备使用前, 对测试设备进行每日检查.硬度的测量只能在试块的校准面上进行测试,同时也建议在变换压强,铁毡(anvil)或钢球之后都要按照附录一的要求进行每日测试
压痕规程 –布氏硬度测试试验应按如下执行:
压球要与试验表面垂直,避免震荡或震动.压球力线与试块表面的角度应垂直
施加试验力F的时间应在1-8s之间.如果可以证明检测结果不受影响,可以使用稍快的速度
保证所施加的试验力时间在10 – 15s之间, 以下情况例外
若材料在施加过力度后, 表现出过多的塑性流,那么在压球开始压入本体内就应该考虑些特殊因素了.对于这种材料的试验,压球的附注时间要比以上所描述的时间要长一些,这些都应该在产品规范中加以描述.若使用延长的时间,那么实际的附注时间就应该在检测结果中记录并报告
压球停留时间之末, 应迅速无震荡,震动的拿开.压痕的测量
应从两个方向(两者呈90°)来测量每个压痕的直径.也可使用其他附加的的压痕直径测量法.对于布氏硬度的计算,要使用arithmetic mean(算术平均法)
对于日常检测,当使用A型试验机,压痕直径,若使用B型机, 注意一半的刻度间隔 在平面上检测, 除产品规范中有规定外, 对同一个压痕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不能超过0.1mm,例如anisotropic grain 结构的差异可为0.2mm.若在曲面上检测, 表面最小的曲率半径(radius of curvature)应为压球直径的2.5倍.曲面上压痕应为轻微的椭圆形(elliptical),而不是标准圆形, 压痕的测量应为大轴和小轴(axes)的平均值
7.7 压痕间距 两个相近压痕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应至少为平均压痕直径的3倍.7.7.1 任何一个压痕的中心到试块边的距离应至少为平均压痕直径的2.5倍
7.8 应在环境温度(10 – 35℃)的条件下进行布氏硬度试验.操作人员应注意实验材料温度和硬度试验机的温度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因此操作人员应保证试验温度不会对硬度测试产生不好的影响.① force-diameter ratio 意思是公斤压强KG比上球直径mm的二次方所得的比率数
报告
检测报告中至少应含有如下信息:
9.1.1 按照E29的要求,将布氏硬度值结果H修约至3位有效数字,例如.125HBW或99.2 HBW.9.1.2 检测条件, 使用的压力3000kgf可以不同,但是直径为10mm的钢球,压力施加时间为10s – 15s不变,9.1.3 使用A型压痕测量器时,需要注明;使用B型时,则不需要
9.1.4 若环境温度超出10 – 35℃, 需要在报告中注明
2.项目管理中文翻译版 篇二
1.1 背景介绍
诗歌被誉为人类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五百年前。中国唐代 (公元前618-907年) 国力强盛, 经济繁荣, 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中国古典诗歌在唐代得到空前发展, 达到极盛时期。
自从1815年马礼逊第一次翻译并发表了一首唐诗, 世界各地的学者便开始研究并翻译唐诗。1919年, 英国汉学家弗莱彻出版的《中国诗文萃珍》成为第一本专门针对唐代诗词翻译的著作后 , 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中国唐代诗词, 发表了许多关于唐诗词翻译的文章或书籍, 包括《宝石山》和《英译唐诗三百首》。
唐代伟大的写实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 其作品深刻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疾苦, 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 表达强烈的忧患意识。杜甫生活在战乱的时代, 他的生活充斥着各种战争。“三吏三别”诗组, 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依杨伦《杜诗镜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 第219-225页) 作于公元前七五九年安史之乱期间, 深刻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被称为杜甫的杰出代表作。戴维斯指出“三吏三别”标志着杜甫诗歌创作的顶峰。 (Davis, Tu Fu, p. 65) .
1.2研究目的和方法
诗歌包含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特有的文化, 杜甫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以及战争带来的灾难。翻译“三吏三别”时应注重形和意的传达。文章旨在探究翻译“三吏三别”的方法, 使译文达到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
文中将筛选杜甫“三吏三别”诗中能反应中国文化的词汇, 并按照特有文化词汇、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文化术语把六首诗中包含中国文化的词汇分为三组, 并对其翻译进行比较研究。
二、文献综述
2.1 诗歌与文化
奈达指出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语言构成了各个文化所独有的特点。“文化是由社会的信仰和风俗构成, 在这些风俗习惯中, 而语言在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奈达《语言、文化与翻译》p. 139) 。这表明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通过语言得到传播。“诗歌被誉为语言艺术, 构成中国文学语言的标志”。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诗歌能讲述事实、传达思想、表达情感, 由此可见诗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歌包含并反映社会文化。
2.2诗歌翻译
“读诗难, 写诗难, 译诗更难。”因为诗歌具有一定的结构和韵律, 并反映社会文化, 诗歌的翻译是要将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 使译作与读者之间的共鸣达到或接近原诗与读者之间的共鸣。一些学者认为“诗歌中的深厚内涵和文化底蕴可以通过语言表达, 但是无法在不同语言之间转换。” (Constructing cultures, p. 57) 翻译的诗歌无法再现原诗的韵律和文化, 所以认为诗歌不可译。苏姗·巴斯奈特则认为诗歌经过翻译不会变得索然无味, 相反翻译能丰富诗歌内涵。
诗歌翻译中常用到“直译”和“意译”这两种文学翻译方法。约翰·德纳姆爵士指出“诗歌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 而是把原语言的诗歌转换成目标语的诗歌。诗歌所传达的意境很微妙, 诗歌翻译需要再现其意境, 否则无法称之为诗歌。” (Savory, The art of translation, pp. 79-80) .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提出诗歌翻译不仅要做到“形似”, 还应该达到“神似”, 而意译能传达诗歌所包含的内涵, 从而做到“神似”。
2.3文化不可以性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文化传统、文化心态、习俗风尚和宗教信仰等。那么在语言相互转换的时候, 其所包含的文化是否能够得到再现, 也就是诗歌中的文化是否可译。卡特福德认为“当源语言所描述的场景与源语言文化联系紧密, 而这些文化无法在目标语中得到体现时, 文化不可译。” (Catford,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 p. 93)
诗歌体现一个社会或者地区的文化, 翻译诗歌不仅要译其形式、内容、情感, 更应该注重文化内涵的翻译。所以诗歌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更多取决于其所包含的文化是否可译。巴西诗人奥古斯都·德· 坎波斯认为诗歌没有地区限制, 是无国界的。这便提出诗歌翻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4动态对等
“对等”被视为翻译中所遵循的中心概念, 是指“原文本 (ST) 和目的文本 (TT) 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使得目的本文可以作为原文本的翻译”。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是指“源语和目的语对各自的读者产生同样的效果”。 (Baker & Malmkjar,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 p.77) 关注“译语接受者与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以及原语接受者与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 (Nid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P167) 动态对等注重译文自然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三、数据分析
杜甫“三吏三别”诗中能体现中国文化的词语被分为三组, 分别为特有文化词汇、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以及文化术语 . 其中特有文化词汇包括 :“中男”、“笙竽”; 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词汇为 :“贼”;文化术语为“拜姑嫜”。
1. 吴钧陶将“中男”译为“teen-agers”, 采用了意译的方法来告诉读者“中男”是没有成年的男性。这达到了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的要求。然而萧涤非先生在《杜甫全集校注》中指出, 根据唐代的法律, 刚出生的男婴被称为“黄”, 十四岁之前称为“小”, 年龄到十六岁被称为“中”, 当男孩年到二十岁才被称为“男”。所以“中男”一词原意为年龄超多十八周岁且低于二十周岁的男性。而英文中“teenager”和“boys in their teens”则是指年龄在十三到十九岁青少年 (Soanes & Stevenson,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翻译虽达到动态对等, 但是没有完全传递中文古诗中所包含的文化。所以“中男”应译为“teenagers or man, aged from eighteen-year-old to twenty-three”, 采用意译加注的翻译方法。
2. “笙竽”是中国古代两种非常流行的乐器。“笙”是竹管制成的吹奏乐器, “竽”为古簧管乐器, 两种乐器均为中国特有, 具有浓烈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吴先生将其翻译为“martial music”, 而“martial”是和战争相关的事物, 无法传达源语言所包含的文化达到动态对等。“笙竽”的翻译应采用“直译”加注的方式 : “Sheng and Yu ;Sheng:a reed pipe wind musical instrument used in ancient China; Yu: an ancient wind musical instrument”。
3.“贼”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指小偷, 而是指邪恶的人。“三吏三别”中特指反叛势力。译者采用意译方法, 将其译为“foes”和“the rebellion”, 体现了诗词中所包含的深层意思, 达到动态对等。
4. 按照中国传统习俗, 已婚女性居住在自己丈夫家里, 并且要照顾丈夫的父母。
“拜姑嫜”便是指结婚后拜见丈夫的父母。诗中描写的这对新婚夫妇, 新良还未来得及拜见公公婆婆, 新郎就被应征入伍。译者采用意译的方法, 将其译为“treat yourparents as mine”和“go and serve his parents”, 传达了中国的文化, 达到动态对等。
四、结论
首先, 杜甫的边塞诗和三吏三别中所包含的文化难以通过翻译传达。为了探究这些诗歌中文化的翻译, 本文选取带有文化含义的字词进行研究发现, 不论是特有文化词汇、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还是文化术语, 都应该采用意译和直译加注解的方法。
3.中文翻译日文练习 篇三
1)我每天早上起床洗脸吃早饭然后去公司上班。
2)我们的公司又大又干净。
3)每周的星期天和朋友一起骑自行车去图书馆看书。
4)房间的桌子上有蛋糕,请吃那个蛋糕。
5)桌子上有字典,本子,日语书等各种各样的东西。
6)我每天在如皋学习日语,日语的学习有点难但很有趣。
7)明天是我的生日,我从夫人那里得到了这个礼物。
8)我爱人过生日我总是送他白色的衬衫。
9)我是中国人又是秋田的研修生。
10)我先告辞了。
11)老师明天去旅游,我们在教室学习日语。
12)我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9.30分睡觉。(一天睡几个小时也要说出来)
13)A:苹果多少钱一个?B:300日元2个。A:请给我6个苹果。B:(完成这句话)
14)上课结束后,请打扫教室。
15)A:什么时候去日本?B:10月分去。
16)我用日语给社长写信。用英语给部长打电话。
17)我是中国人,不是日本人。
18)去日本是乘船还是乘飞机?
19)我只有50元。
20)只有小王不说话。
21)我认识小李,她不认识小李。
22)房间里有谁?谁也没有。
23)A:已经吃中午饭了吗?B:是的,已经吃过了。C:没,还没有。
24)这个是圆珠笔,那个也是圆珠笔。
25)A:旅行怎么样啊?B:有点累但很有趣。C;天气好很快乐。
26)请在这里写上你的名字和住所。
27)小李正在办公室打电话,小王不在房间看电视。
4.英文简历中文翻译 篇四
Male, 21 years old
Expected salary: 2000 yuan
Working area: hebei - shijiazhuang - xinhua xinhua rd
Working experience:
Job seekers had not fill in working experience.
Educationexperience:
Job seekers had not complete education experience.
Introduce myself:
Job seekers had not fill in to introduce myself.
Give me a call, please make sure that in the xx nets see, thank you!
翻译
yjbys
男,21岁
期望工资:2000元以下
工作区域:河北 - 石家庄 - 新华 - 新华路
工作经历:
求职者暂时没有填写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求职者暂时没有填写教育经历。
自我介绍:
求职者暂时没有填写自我介绍。
打电话给我时,请一定说明在xx网看到的,谢谢!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英文简历范文中文翻译
★ 英文自我介绍范文加中文翻译
★ 英语自我介绍带中文翻译
★ countryside什么意思中文翻译
★ signal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
★ spoil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
★ absorb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
★ price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
★ 学校面试自我介绍
★ 学校新教师自我介绍
5.阅读Cathedral中文翻译 篇五
雷蒙德·卡佛著 潘国庆 译
这个瞎子是我太太的一位老朋友,他正在路上,要到我家来做客。他的老婆已经去世,他是去康涅狄格州看望他亡妻的亲戚;从那儿给我太太挂了个电话,预先约定,他准备乘五个小时的火车来这儿,我太太到车站去接他。十年前的一个夏天,在西雅图,我的太太曾在他那里工作过,后来他们就一直没有见过面。可是她和瞎子始终保持联系。他们灌录了录音带,经常通信。他这次来访,我并不欢迎。我跟他素不相识,又是个瞎子,使我心烦。对于瞎子的概念,我是从电影上看来的。电影里,瞎子走路总是慢条斯理,并且从来不笑。有时,他们还要由一条狗领着走路。所以我从来不指望有什么瞎子上我家来。
那年夏天,我妻子在西雅图,急于找个工作做。当时,她身无分文。夏天过后准备和她结婚的那个男人还在军官训练学校读书,而且他也没有钱。不过,她很爱那个家伙,他也爱她,如此等等。有一天,她在报上读到一则广告:招聘助手——给盲人读书,还有电话号码。她打通了电话,到瞎子家里去,当场就说定了。她跟这个瞎子工作了整整一个夏天。她给他念些材料,诸如案例研究、报道等等,还帮他整理在县里社会服务部的那个小办公室。从此,那个瞎子就和我太太成了好朋友。我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呢?那是她自己告诉我的,而且她还告诉我一些其他的事。她在他的办公室工作的最后一天,瞎子问她,他是否可以摸摸她的脸蛋。她表示同意。他用手指把她面孔、鼻子——甚至头颅——到处摸遍了。这件事,她是永远忘不了的。她甚至想写一首诗来描绘这件事。她一直想做诗的。每年,她总得写一二首诗,那总是发生了什么真正重大的事情。
我们第一次一起出去时,她就把她那首诗给我看了。在诗里,她回忆他的手指抚摸她脸上的方式。在诗里,她还谈到她自己的感觉,当瞎子摸她鼻子和嘴唇时,她脑海掠过什么念头。我记得,当时我觉得这首诗并不怎么样。我当然没有对她说。也许是我对诗歌一窍不通。老实说,有时候我想随意找点东西读读,也不会想到这首诗的。
话得说回来,那第一个和她相爱的男人——未来的军官——却是她从小的恋人。所以,没事。那年夏末,她让瞎子摸了她的脸蛋之后,就与他告别,还是去嫁给她从小的„„当时,他已经是个正式军官了。她从西雅图搬走了。不过她和那个瞎子仍然保持联系。他们之间的第一次通话大约在一年之后。有一天晚上,她从亚拉巴马州的一个空军基地里打电话给他。她想跟他谈谈,这样他们就谈开了。他叫她寄盘录音带给他,谈谈她近来的生活。她照做了。她把录音带寄过去。在录音带上,她告诉瞎子她和丈夫在军营里的生活情况。她告诉瞎子说,她爱她的丈夫,但她不喜欢他们住的地方,更不喜欢他干的军事工业那一类工作。她告诉瞎子,她已经写完了一首诗,把他也写了进去。她还告诉他,她正在写一首诗,谈谈当一个空军军官妻子是什么味道。这首诗没有写完,她还在写。瞎子录了一盘磁带,寄给了她。她又录了一盘磁带。这样寄来寄去,还几年没有间断过。我妻子的那个军官丈夫驻扎的基地常常转移,她也接连从美国穆边空军基地、麦圭尔基地、麦康内尔基地,最后从萨克门托附近的特拉维斯基地寄了磁带给他。在特拉维斯,有一天晚上,她突然感到孤寂,觉得她在这种到处流转的生活中和她的亲密的人们隔绝了。她觉得她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她走进房间,吞吃了药箱里所有的药片和胶丸,又喝了一瓶杜松子酒把药灌下去,然后,她走进了热气腾腾的浴室,昏厥了过去。
但她没有死,只是得了一场重病,上吐下泻。她的军官——何必提他的名字呢?他是她童年时的恋人,还要说什么呢?——从外面回家来,发现她病倒在那儿,就叫了一辆救护车。她又马上把这些情况录在一盘磁带上,寄给了瞎子。好几年来,她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录在磁带上,一刻不停地给他寄去。此外,她每年还写一首诗。我想这是她主要的消遣。在一盘磁带里,她对瞎子说,她决定跟她的军官分居一段时间。而在另一盘磁带里,她又告诉他她离婚了。于是我和她开始一同出去,当然她也告诉了她的瞎子。她有什么事都对瞎子说,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有一次她问我,我是否愿意听听刚从瞎子那儿寄来的磁带。这是一年以前的事啦。她说,磁带上有我。于是,我说,好吧,我倒要听一听。我取来了酒,我们俩坐在起居间准备听了。她把磁带放进录音机,调了调几个开关,然后她按了一下启动键。磁带吱吱地响,有个人扯着大嗓门开始讲话。她减低音量。他无关紧要地扯了几分钟,我就听到在这个陌生人——素不相识的瞎子——嘴里提到我的名字。接着,我听到这句话:“从你讲的有关他的全部情况来看,我只能说——”这时,好像有人敲门,就把我们听的打断了。我们再也没有回头来再听这磁带。不过,那无所谓。反正想听的,我都听见了。
现在,这个瞎子要到我的家里来过夜。
“我也许可以带他去玩玩保龄球。”我对我的太太说。她正站在滴水板前切土豆片。听到我的话,就放下小刀,转过身来。
“你要是爱我,”她说,“你可以替我招待他;要是你不爱我的话,那就算了。你要是有朋友,不管什么朋友,只要来我家,我都会让他们过得舒舒服服的。”说完后,她用餐巾擦了擦手。
“我可没有瞎子朋友。”我说。
“你是什么朋友都没有的,”她说,“没有什么可说的,而且,”她接着说,“天晓得,他的妻子刚死呢!难道你连这个都不懂得吗?他刚丧妻!”
我没有理她。她又讲了一些瞎子老婆的情况。她的名字叫比尤拉。比尤拉!这是一个黑女人的名字呀!
“他的老婆是个黑人吗?”我问道。
“你疯啦!”我的太太说道,“你到底是说气话还是怎么着?”她捡起一块土豆。我看见她把这块土豆使劲地扔到地板上,滚到炉子下面去了。“您怎么啦?”她说,“喝醉了吗?”
“我不过问问。”我说。
这时,我的太太把许多内情详详细细地告诉我。我实在不感兴趣。我喝一口酒,坐在厨房里的桌子旁,听着她说,慢慢地把她说的零零碎碎的情况串在一起了。
比尤拉是在我太太离开瞎子那个夏天去跟他工作的。很快比尤拉和瞎子就在教堂里结了婚。这场婚礼规模很小——本来谁回去参加这种婚礼呢?——只有他们两个,外加牧师和牧师太太。不过这到底还是名副其实的教堂婚礼啊!瞎子说,这是比尤拉的主意。可是,就在那时候,比尤拉肯定已经长了乳腺癌了。他们就这样难舍难分——用我太太的话,难舍难分——生活了八年后,比尤拉的健康开始迅速恶化。她是在西雅图一家医院里去世的。去世时,瞎子坐在她的病床边,紧紧地握住她的手。他们俩结了婚,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当然有性生活),最后他还得给她埋葬送终。他干了这些事,可那倒霉的女人长得什么样子,他却始终没有看见。这是叫我怎么也不懂的。听完我太太的话,我为瞎子隐约地感到有点难过。我募地想到那个女人的生活多么可怜,很觉得遗憾。想想看,一个女人从来不知道她自己在爱人的眼睛里是什么样,那是什么滋味!一个女人竟这样一天一天地生活下来,而从来没有听到她心爱的人儿说几句最最起码的赞美的话儿。一个女人,她的丈夫永远不能看到她的脸上表情——悲惨还是欢快。有的人爱好打扮,有的人喜欢保持天然本色——这对他又有什么两样呢?他的老婆要打扮的话,也尽可以在眼睛周围涂上黛色,在鼻子外面镶上别针,穿上黄色的运动裤和紫色的鞋子,不管穿什么都行。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人世,让瞎子抓住她的手,瞎眼里流下了热泪——这是我现在的想象——在她临死前最后一闪念大概是:他连她的模样如何都不知道,而她就这样匆匆地进入坟墓。她给罗伯特留下了一笔小数目的保险金和半块墨西哥二十比索的硬币。另外半块她带进棺材里去了。真惨哪。
瞎子来访的那天,我的太太到火车站去接他。我没事可做,只好坐在那儿干等,心里直犯嘀咕。我喝着酒,看着电视。这时,我听见汽车开进车道。我手里拿着酒杯,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到窗前,向外观看。
我瞧见我的太太满面笑容,把汽车停下。我看见她从车里出来,关上车门,脸上还挂者一丝微笑,真叫人奇怪!她绕到车子另一边,瞎子正在从这边门里走出来。瞧这个瞎子的模样,——还有满脸的络腮胡子!这是瞎子的脸上的胡子!我说,真够呛。瞎子把手伸进后车座,拉出了一只手提箱。我的太太挽起他的胳膊,关上车门。她一路上说着话,领着瞎子走过车道,踏上台阶,走进门廊。我关掉电视机,喝完酒,涮了涮玻璃杯,擦干手,然后走去开门。
我的太太说:“我介绍你见见罗伯特,罗伯特这是我的丈夫。他的事情,我都跟你谈过。”她笑容满面,扯着瞎子的大衣袖口。瞎子放下手提箱,伸手过来。
我握住他的手。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一会儿,就放开了。
“我觉得你的面好熟,我们好像以前见过。”他大声地说道。
“我也觉得这样。”我说。我不知道另外该说些什么。我接着说:“欢迎你来。我常听见我的太太提起你。”接着,我们三个人一起从廊门里走进了起居间。我的太太挽者他的胳膊,领着路,嘴里唠叨着:“向左边走,罗伯特。对啦!当心,那儿有一把椅子。到了。你就坐在这儿。这是沙发,两个星期前买的。”
我开始谈了一些那只旧沙发的事。我十分喜欢那只旧沙发,不过没有说出口来。接着我随便谈了一点其他的事,谈了乘火车沿哈德逊河观看风景的经验。你到纽约去的时候,就应该坐在火车的右边:从纽约回来的时候,就要坐在左侧。
“你旅途愉快吗?”我说,“顺便问一下,你在车上坐哪一边的?”
“哪一边!问得真傻,”我的太太说,“坐在哪一边又有什么关系呢?”她追问道。
“我不过问问吧。”我回答说。
“我坐在右边,”瞎子说,“我差不多有四十年没乘火车了,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坐过一次火车。跟着大人坐的。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我快要忘记我当时激动的心情了。现在我这把胡子已经留了一个冬天,”他说,“是人家对我说的。亲爱的,我看上去很神气吗?”他问我的太太。
“神气的很,罗伯特,”她回答道,“罗伯特,”她接着说,“罗伯特,见到你太高兴了。”
最后,我的太太把眼光从瞎子身上转过来,看着我,我有一种感觉,她不喜欢看见我这个样子。我只好耸耸肩膀。
我从未碰到过也不认识瞎眼的人。这个瞎子将近五十岁,长得很粗壮结实,秃顶,弯着肩膀,好像压着沉重的东西。他穿着棕色的运动裤,棕色的鞋子和浅棕色的衬衫,还戴着一条领带,外面穿了一件运动员的外套,蛮好看的。他满脸胡子,但他没有手杖,也没戴墨镜。以前,我总以为墨镜是瞎子必戴的东西。说真的,我倒希望他戴一副。乍看起来,他的眼睛跟常人也没有什么两样。不过,你要是仔细瞧瞧,准能瞧出一些毛病来。首先的一点是眼膜里眼白太多,两个瞳仁似乎不由自主地在转着,他自己也控制不了,看了真吓人。我定睛望着瞎子,看见他的左眼的瞳仁似乎转向鼻梁,而他右眼的瞳仁却似乎尽力地保持不动。可是尽力也没有用,他那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在转动着。
我说:“让我给你弄点酒来喝喝。你喜欢喝什么?我们什么酒都有一些。喝酒可是一种很好的消遣。”
“老弟,我是个苏格兰人。”他说得极快,而且嗓门很大。
“没错,”我说,“老弟!你是苏格兰人,我早就知道了。”
他用手指摸了一下放在沙发旁边的那只手提箱。他的手在探测我们的态度,这一点我倒不怪他。
“我把那只箱子提到你房里去。”我的太太说。
“不必了,那样搁着很好。”瞎子大声说道,“等我上楼时,可以随身带上去。”
“苏格兰威士忌里掺点水,好吗?”我说。
“很少一点儿。”他说。
“我知道。”我说。
他说,就要一点儿。你们知道那个爱尔兰演员巴里.菲茨杰拉德吗?我很像他。菲茨杰拉德说,我喝水的时候,就喝水;我喝威士忌的时候,就喝威士忌。我的太太笑了。瞎子用手拢起他的胡子,放了下来。
我调好了酒,三大杯威士忌,每杯只掺了一点儿水。然后,我们舒舒服服地坐着,谈起罗伯特的旅行来。首先谈了从西海岸长途飞行来到康涅狄格州。接着,他从康涅狄格州转乘火车来到我们这儿。谈到那段旅程时,我们又喝了一口酒。
我记得在哪儿读过一篇文章,说盲人不会吸烟,因为据推测,他们看不到自己吐出的烟雾。我想,对于盲人,这一点我是知道的,也只是这一点。但是这个瞎子却与众不同,他吸烟一直吸到烟蒂头,接着又点上一枝。不多一会儿,他的烟缸已经磕满了烟灰。我的太太把烟灰倒掉。
当我们坐在桌旁吃饭的时候,我们又喝了一点酒。我的太太一个劲地往罗伯特的盘里夹菜,什么牛肉块呀,土豆片呀,绿豆呀。我给他涂了两块黄油面包。我说:“请你吃黄油面包。”我又吞下几口酒。“现在让我们祈祷。”我说。瞎子俯下了头。我的太太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一愿电话铃不要响;二愿饭菜不会变凉。”我祈祷道。
我们开始专心致志地吃起来,桌上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得干干净净,好像今天吃了就没有明天似的。我们一声不吭,只顾埋头吃饭。我们戴着餐巾,大口大口地咀嚼着桌上的饭菜。我们确实认认真真地在吃饭。瞎子马上就能确定饭菜的方位,并且能准确知道每样菜放在他碟子里哪个地方。我看他用刀叉割肉的样子,很为赞赏。他切了两块肉,叉进嘴里;接着全力以赴地去吃土豆片和绿豆。他撕了厚厚地一块黄油面包,塞进了嘴里;然后,他又端起牛奶杯,满满地喝一口。有时他还用手去撕菜,似乎也并不在意。
我们把饭菜吃得精光,连板块草莓馅饼都没剩下。我们坐在那儿,仿佛有点头脑发昏。汗珠从脸上流下来。半晌,我们才立起身来,桌上杯盘狼藉。我们看也不看,径直地走进起居间,又回到老地方坐了下来。罗伯特和我的太太坐在沙发上,我坐在大椅子上。我们又喝了两三口酒。他们俩在谈论十年来他们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在部分时间里,我只管听。有时我也插上几句。我不想让他觉得我不在房间里,也不想让她觉得我有被遗忘之感。他们畅谈这十年中他们所经历的事情,把我晾在一边。我盼着听到我太太那张甜蜜的小嘴能说起我的名字,说“于是,这时,我的丈夫进入了我的生活之中”诸如此类的话,可是我始终没有听到。他们谈得更多是罗伯特的事情。罗伯特什么都干过一点,似乎是个十足的万能瞎博士。但最近一二年来,他和他的老婆搞到一个艾米维分送货物的工作。虽然不怎么样,看来他们靠它也能凑合着过日子。瞎子也是业余无线电收发爱好者。他粗声大气地谈着他跟其他爱好者的通话,他们有的在管道,也有的在菲律宾,另外一些在阿拉斯加州,连塔希提岛也有他的同好。他说,他要是想去那些地方玩玩,朋友可多了。他不时地把他那张瞎了眼的脸转向我,捋着胡子,问我一些问题。我在现在那个职位上干了几年?(三年。)我喜欢我的工作吗?(不喜欢。)我还准备继续干下去吗?(别的还能干什么呢?)最后,我看瞎子开始犯困了,就站起身去开电视机。
我的太太恼怒地盯着我,快要发作了。接着,她把目光转向瞎子,说:“罗伯特,你家有电视机吗?”
瞎子回答说:“亲爱的,我有两台电视机,一台是彩色的,另一台是黑白的。那台黑白电视机可是一件老古董。我要开电视机,这似乎很滑稽,可是我三天两头开电视机,一开就开那台大彩电。你不觉得好笑吗?”
听完他说的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根本也没有什么可说的。毫无意思。因此,我只管自己看新闻节目,想听听广播员再说些什么。
“这是一台彩电,”瞎子说,“可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反正我能辨别。”
“我们才买了不久。”我说。
瞎子哑了一口酒。他捧起他的胡子来,嗅了一下,又放下了。他身子从沙发往前靠了靠,把咖啡桌上的烟灰缸放好,用打火机点上一支烟,然后把身子靠回去,两腿交叉着。
我的太太捂住嘴,打了个哈欠。她伸伸懒腰,说“我想我该上楼去穿件睡衣。我该换件什么别的衣服。罗伯特,你舒舒服服地随便坐着吧。”她说。
“我很舒服。”瞎子回答说。
“在这里,我也希望你舒舒服服,像在家里一样。”她说。
“我很舒服。”瞎子说。
我的太太出去后,我和他坐着听天气预报和体育比赛综述。那时,她已经离开很久了我不知道她会不会下再下楼来。我想她可能已经上床睡大觉了。我希望她下来,我可不愿意这么一个人跟瞎子呆着。我问他要不要再来一杯酒,他回答说当然要。我又问他想不想跟我抽些大麻。我说,我刚刚卷了一枝,其实我并没卷,不过准备待一会儿就卷。
“试试看。”他说。
“他妈的太妙了,”我说,“就是这东西。”
我喝了酒,和他一起坐在沙发上。然后,我卷了鼓鼓的两枝大麻烟。我点燃了一枝,递给了他。他用手指夹住,放进嘴里,吸了起来。
“尽量多抽一些时候。”我说,我敢说他连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我的太太穿着粉红色的睡衣,趿着粉红色的拖鞋,从楼上下来
“我闻到什么气味?”她说。
“刚才我们想吸些大麻来提提神。”我说。
我的太太恶狠狠地盯我一眼,然后把目光转向瞎子,说:“罗伯特,我想你是不抽大麻的。”
他说:“我现在才开始抽的,亲爱的。万事总有个开头。不过我还没有什么感觉。”
“这个东西挺醇厚的,”我说,“这东西很温和。这是一种安神的东西,我想你懂得的,”我接着说,“不会把你搞得头昏脑胀的。”
“老弟,少不了会把你搞得头昏脑胀的。”瞎子说着放声大笑。我的太太坐在沙发中间,我和瞎子坐在她的两旁。我把烟卷递给她。她接过去,吸了一口,递还给我。“这有什么好抽的?”她说。片刻,她又说:“这口烟我不该抽。说实话,我眼睛差不多要睁不开了。那顿饭把我撑死了,刚才我不该吃那么多。” “都是草莓馅饼,”瞎子说,“就是草莓馅饼搞的。”他说着,放声大笑。然后,他摇摇头。
“草莓馅饼我们还有。”我说。
“你想再吃一点吗?”我的太太问。
“也许过一会儿想吃一点。”他答道。
我们俩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我的太太又打起哈欠来了。她说:“罗伯特,你的床已经铺好,你什么时候想上床睡觉都行。我晓得,你今天是挺劳累了。什么时候准备上床,说一下。”她拉了拉他的胳膊:“罗伯特?”
他醒了过来,说:“真的,我今天过得很愉快。这比录音带好多了,是不是?”
我说:“你来瘾了。”说着,我把那枝烟塞进他的手指间。他吸了几口,把烟含了一会儿,然后再吐出来。他很老练,似乎从九岁起,就一直抽烟了。
“谢谢,老弟,”他说,“不过我以后这一切都是为我准备的。我觉得我已经开始抽出味道来了。”他夹着燃着的烟蒂头,递给了我的太太。“我也有这种感觉,”她说,“没错,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她接过烟蒂头,递给了我。“我就在你们两人中间坐一会儿,闭目养养神。可别让我打扰你们,好吗?你们两个我谁也不打扰。要是打扰你们,说一声。要不然,我就闭目坐在这儿,等到你们上床睡觉,”她说,“罗伯特,你的床已经铺好。你什么时候去都可以。你的房间就在楼上我们房间的隔壁。你想要睡觉,我们就领你去。喂,你们两个得叫我一声,要是我睡着的话。”她说着,就合上了眼睛,进入了梦乡。
新闻节目播完了。我站起身来,换了个频道,又坐回了沙发。我心里暗想,但愿我的太太没有搞得筋疲力尽。她张着嘴,头靠在沙发的后背上。她侧了一下身子,睡衣在她的腿上松开来,露出了白胖的大腿。我伸出手去把她的睡衣扯好,同时瞟了瞎子一眼。真见鬼!她又把睡衣扯开了。
“什么时候想吃草莓馅饼,就说一声。”我说。
“我会说的。”他说。
我说:“你觉得困了吗?要我领你到床上去吗?你准备上床睡觉吗?”
“还不想,”他说,“不,老弟,我想同你多呆一会儿,如果这不妨碍你的话。我要呆到你想上床睡觉。我们过去还没有机会好好聊聊。懂我的意思吗?我觉得今天晚上都让我和她两人独占了。”他捧一捧胡子,又放了下来。他捡起香烟和打火机。
“好吧,”我说。接着我又说:“我很高兴跟你做伴。”
我猜我是很高兴的。每天晚上,我抽些大麻,在睡魔来前,尽量地多坐一会。我和我的太太几乎没有同时上床睡觉过。在我睡得死死的时候,我总是做噩梦。有时,我从梦中惊醒,心里还发慌。
电视机里播放着关于教堂和中世纪的节目。这可不是你爱看的那种通俗节目。我想要看一些别的节目。我换了几个频道,上面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因此,我换回到原来的频道,并且想他表示歉意。
“老弟。没关系,”瞎子说,“我觉得挺好的。你想看什么都行。我总能学到一点东西。学无止境嘛!今天学一点东西也不会对我有什么坏处。我的耳朵挺管用的。”他说。
我们俩默默地坐了一会儿,他欠着身子,头转向我,右耳朝电视机的方向。怪难为他的。他的眼皮不时地要垂下来,他又使劲地睁开。他不时地捋胡须,用力拉扯,好象在冥思苦想从电视上听来的东西。
电视机荧光屏上,一群戴着头巾的人们正遭到身着骷髅服和扮成魔鬼的人们的攻击和折磨。扮成魔鬼的人们戴着面罩、头角和长长的尾巴,这是游行仪式中的一个部分。那个解说的英国人说,每年西班牙都要举行一次。我没法向瞎子介绍电视画面。
“骷髅?”他说,“我知道骷髅是什么东西。”他说着,点点头。
这时,电视机里出现了一座大教堂。接着是另一座大教堂的长长的慢镜头。最后,画面转到巴黎那座有名的大教堂。这座教堂的飞拱和尖塔直耸云霄。摄影机拉得远远的,把高耸天际的大教堂全貌拍了下来。
解说的英国人常常停下来,让摄影机绕着大教堂转,或者让镜头环绕着农村,拍摄农夫在田野里赶着牛群。我耐心地等着。后来,我觉得该说些什么。于是我就说:“现在,电视机里出现的是座大教堂外部构造。各种奇妙的雕刻!小雕像刻得像妖怪似的。我猜想,那是在意大利。对啦,是在意大利。这座教堂的墙上有图画呢。”
“老弟,壁画吗?”他问道,又啜了一口酒。
我伸手去拿酒杯,里面涓滴不剩。我极力想回忆一些我尚能记起的事情。“你问我这些画都是壁画吗?”我说,“你问得好。我可不晓得。”
摄影机转到里斯本郊外的一座大教堂——葡萄牙大教堂。同法国和意大利的相比,差别不大。不过还是有差别,大多在于教堂内部的差别。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就说:“我想到一个问题,你知道大教堂是怎么样的吗?也就是说,大教堂的样子如何?你懂得我的意思吗?如果有人向你谈到大教堂,你知道他们在谈什么吗?嗨,你晓得它与浸礼会教堂的不同吗?”
他慢悠悠地吐着烟雾。“我知道,盖这样一座大教堂要花成千上百个劳力,时间需要五十到一百年左右,”他说,“当然喽,这只是我刚从解说员那儿听来的。我知道,他们一家几代人都继续盖着同一座教堂。这一点我也是听解说员说的。那些工匠们毕生盖着那个大教堂,可是他们就甭想看到那教堂完工。在这点上,老弟,他们可同我们一样,对吗?”他说着就大笑起来。不一会儿,他的眼皮又垂下来,脑袋不时地往下垂。他似乎在打瞌睡。也许他在幻想他身在葡萄牙。这时,电视机出现了另一个大教堂。这个教堂在德国。英国人继续喋喋不休地解说着。“大教堂,”瞎子说着,坐直身子,脑袋来回摇晃,“你想知道底细的话,老弟,我知道的就这么多。我刚才讲过的。这些东西我都是听你说的。不过你或许能够向我描绘一番?我倒希望你能试一下,我可喜欢听呢。你知道,我实在说不太清楚。”
我目不转睛看着电视上的大教堂镜头。我打哪儿开始描述大教堂呢?这可简直要我的命。这个疯子一定要我描绘个教堂什么的,那简直是对我生命的威胁。
我又注视了一会儿,画面转到乡村去了。我干着急也没用,只好转向瞎子,说:“首先,教堂都是很高大的。”说着,我环顾了一下房间,想寻找一些线索,能启发思路。“它们向上高耸。越耸越高,一直耸入云霄。它们特别大,有几座大得非要支柱撑着不可。这支柱就是把教堂支撑起来的东西。人们叫他们拱架。不知为什么,它们总让我想起高架桥来。也许你也不知道高架桥吧?有时大教堂有妖魔鬼怪,这些都刻在门口;有时也刻些公爵和贵妇。别问我这是为什么。”我说。
他不停地点头。他的身体的整个上部似乎在来回摆动。
“我讲得不太好,是吗?”我问道。
他停住点头,把身子靠在沙发边上,一边听我讲,一边捋着胡须。我看得出我没给他讲清楚。不过他还是等我讲下去。他点点头,好像在想法子鼓舞我。我绞尽脑汁,想想我还有什么别的可说。“真的,教堂非常大,”我说,“非常之庞大。它们是用石头砌成的,有时也用大理石。在过去,人们盖教堂是为了更加接近上帝。在过去,上帝是人们生活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从他们盖的教堂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对不起,”我说,“我能为你效劳的似乎就这么多了。我本来就不善讲解。”
“很好,老弟,”瞎子说,“嗨,听着。我希望你不介意我向你瞎问。我能问你一些事情吗?让我问你一个简单问题,一个简单的‘是’或者‘不是’的问题。我不过是好奇而已,并不是想跟你找麻烦。你是我的主人嘛。不过我只想问问,你到底信不信教?你不介意我的瞎问吧?”
我摇摇头,可他看不见。反正向瞎子眨眼或点头没有什么两样。“我想我不信教。什么都不信。有时候做到这点是很难的。你懂我的意思吗?”
“当然懂喽!”他说。
“那就好啦!”我说。
那个英国人还在那儿没完没了地唠叨。我的太太在睡梦中叹着气。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继续做她的美梦。
“请你一定要原谅我,”我说,“我无法告诉你大教堂到底是什么样子。做这件事,我可不在行。我已尽了我的力量,我可无能为力了。”
瞎子默默地坐着,低着头,听着我说话。
我说:“说心里话,教堂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一点也没有。大教堂嘛,它们就是晚间电视节目里看到的那种玩意儿,不过如此而已。”
这时,瞎子清了清嗓子,吐出一点东西来。他从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然后,他说:“我有办法,老弟。这办法挺好。也是碰巧想起来的事。不用为此焦虑。”他说:“嗨,听我说。你能帮我一个忙吗?我有了一个主意。你能给我找几张厚一点的纸来吗?还要一枝钢笔。我们要干一点儿事。我们俩一起画一个教堂。去弄枝笔和一些厚纸来。去吧,老弟,把那些东西拿来。”
于是,我就上楼去。我觉得我的腿一点儿劲都没有。我的腿就像跑过了一阵以后那样提不起来。在我太太的房间里,我四下里打量,发现在她桌上小蓝里有几枝圆珠笔。我想,到哪儿去找他说的那种纸呢。
走下楼来,在厨房里,我找到了一只买菜的纸袋,袋底里还留着洋葱皮。我掏空了纸袋,抖了抖,随手就拿进了起居室,坐下来,把那些东西放在腿旁。我移开了一些东西,压平了纸袋里皱纹,把它平铺在咖啡桌上。
瞎子从沙发上下来坐在地毯上。
他用手指抚摩着白纸。他把纸的正反两面上上下下摸了个遍,连纸边上都摸到了。他还摸了四角。
“好吧,”他说,“好吧,让我们动手吧。” 他摸到我拿笔的那只手,握住我的手。“来吧,老弟,”他说,“画呀,过一会儿你就会明白。我跟着你画。这样就行了。现在就照我跟你说的那样去画。一会儿你就会明白的。画呀。”
于是,我开始画起来。一开始,我画了个箱子,看上去像一座房子——大概就是我住的房子吧。然后,我在房子上面添了一个屋顶。在屋顶两端,我又画上了几个尖塔。疯啦!
“不错,”他说,“太好啦。你干得真棒。”他接着说,“老弟,你大概从来没想过,在你一生中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吗?哎,生活真是奇妙,我们大家都知道。继续画下去,别松劲。”
我添上了拱形窗,画上了飞拱,装上了几扇大门。我无法停笔。电视机已经停止播放。我放下笔,把手指伸缩,松动一下。瞎子摸了一遍白纸,再用手指尖在我画的图上摸一遍。边摸边点头称赞。
“画得真好。”瞎子说。
我又拿起笔,他按住我的手,我又继续画了起来。我决不是什么画家,可我还是继续画下去。
我的太太睁开眼睛,愣愣地望着我们。她从沙发上坐起来,睡衣敞开着。她问道:“你们在干吗呀?快告诉我,我想知道。”
我没有理睬她。
瞎子答道:“我们在画大教堂。我和他已经画得很像样了。加把劲。”他又对我说,“对了。挺好的,”他说,“不错,你到家了,老弟。我敢说。你原以为你不会画,不过你画得挺好的,不是吗?你现在成了行家了。你懂得我的意思吗?真的,过一会儿,这张纸上就会有很美妙的东西出现。那个老式的弯曲处怎么样?”他说,“那儿再添几个人。没有人在,教堂又像什么样子呢?” 我的太太追问道:“出什么事啦?罗伯热,你们在干吗呀?到底出什么事啦?”
“没事。”他回答她说。“现在闭上你的眼睛。”瞎子对我说。
我闭上了眼睛,我就照他说的那样闭上眼睛。
“闭好了吗?”他问道,“别出声。”
“闭好了。”我回答说。“就让它那样闭着。”他说,“别停下来。画呀。”
于是,我们继续画下去。我的手在纸上移动时,他的手随着我的转。我活到今天,还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事。
这时,他开口道,“我想就是这样了。我想你已经画好了,”他接着说,“睁眼看看。你觉得怎样?”
但是我的眼睛还闭着;我想再多闭一会儿,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
“嗯?”他说,“你在看吗?”
我眼睛仍然紧闭着。我在我的家里,这点我是清楚的,但我又觉得我超然于尘世之外。
“确实有点美妙。”我回答说。
读卡佛的《大教堂》的感想 卡佛的大教堂要表达什么,可能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切入角度,获得的阅读感受差别也是非常大的。在我看来,卡佛的大教堂是表达一种孤独的感受,这种孤独在《大教堂》里,犹如一道牢不可破的铁栅栏,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分割开来。我想卡佛在写“大教堂”的时候,分明听到时间犹如一道静谧无声的河流,不停的冲刷着隔绝着每个人的铁栅栏时的沙沙声,他看到生命在时间的河流中消逝、沉沦,但始终走不出围困他们的孤独的铁栅栏。
“大教堂”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小说叙述者“我”、瞎子罗伯特、以及叙述者“我”的妻子,当然还有其他人物,“我”的妻子的前夫,瞎子罗伯特的已病逝的妻子比尤拉。后面两个人物只是附带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卡佛要写出这三个人的孤独感,以及把每个人的孤独感形象化为可以感受的具体艺术形象时,他是如何在这三个人物身上用力的,就成为这篇小说能否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讲,短篇小说或者是对一个生活横断面的截取,或者是对中心人物某个性格层面的展示,或者讲述一个妙趣恒生的故事,再或者就是对某个寓言的阐释。短篇小说必然是在环境、人物、故事、主题方面突出其中的某一个,因为短篇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均衡用力,在这几个方面面面具到。但是在我们读大教堂的时候,发现起码在人物形象或者人物内心及性格的刻画上,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都很突出,如果我们用孤独来概括三个主要人物的状况时,我们会发现三个人的孤独是各不一样的,而且正是这不一样的孤独,使三个人物发生了他们自己都无法明了和无法控制的关联与交错。换句话说,孤独是他们的共性,但是孤独在每个人身长造成的差异形成了这篇小说的叙述逻辑和情节发展的动力。
那么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就是,卡佛是如何在一个短篇中同时完成三个人物性格或人物生存处境的艺术塑造,而且这么三个人物又如何形成了这个短篇的有机整体性?
小说首先是以“我”的口吻,介绍了“我”的妻子以前的境况,这一段可以看作是整个小说的引言,把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给我们介绍清楚,但是在概略式的引言中,通过叙述者“我”的眼光,把“我”的妻子的形象给我们揭示出来了。其实在介绍叙述者的妻子时,如果我们细心领会的话,卡佛其实在叙述视角上做了手脚,本来以“我”来说的妻子的以前的境况时,是带有限制性的视角,但是我们看到“我”在讲述“我”的前妻和瞎子的工作关系,以及和前夫的关系时,不只是对外在事件的描述叙述,而是不断突入到“我”的妻子的内心,写妻子的生活感受和内心世界,这些对“我”而言本在他的叙述之外的。诸如她和瞎子分别时的内心感受并写了一首诗来纪念他们这段交往,和前夫在一起时的生活感受,因为军人丈夫因工作家庭不断迁移,和亲人疏远之后的孤独,等等这些有关“我”的前妻的内心感受本来是很难出现在限制性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中,即使出现也只能说出叙述者“我”的感受,但是我们看到卡佛频频越界,这段关于“我”前妻的生活境况更像是前妻自己的回忆和介绍。这样来说,在叙述视角上这段概略式的叙述其实是由限制性的第一人称变为非限制性的第三人称的叙述。那么在这种不着痕迹的叙述视角的转化中,就给读者提出一个问题,叙述者“我”是如何这么清楚他的妻子去生活的内感受的?我们从后来的叙述看到,这对夫妻其实已经很隔膜了,只是勉强的生活的在一起,那么叙述者“我”怎么会这么清楚她妻子的过去生活的内心世界?在这儿小说有关“我”和他妻子的生活几乎没怎么写,那么唯一的答案就是过去这对夫妻生活的非常和谐,互吐衷肠,非常理解对方,那么是什么原因又使他们变得冷漠和隔阂了,小说依然没有说,当我们清楚了“我”和他妻子的这层关系之后,瞎子的出场就非常自然也非常重要的,正是瞎子的出场,把“我”和他妻子之间很多无法言传的东西小说给我们表达出来了。在“我”近于冷漠的概略叙述中,妻子的形象依然很鲜明的凸显出来。这个女人原来出于对爱追求和军官丈夫结合,但是爱情婚姻生活并没有把她融入到生活中去,她反而感觉到和生活越来越隔离,用小说的话说:
她突然感到孤寂,觉得她在这种到处流转的生活中和她的亲密的人们隔绝了。她觉得她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
但是在死而复生之后,正是瞎子的存在,使她重新燃气突破孤独,和人交流的希望火焰,而且和第二任丈夫近于冷漠的生活状况,更加迫使她对于和瞎子的交往寄予了更多的热情。一盘盘反复往来的录音带,就是她心灵呼唤的明证。在样一个背景下,瞎子的到了,在她和她丈夫之间就有不同的心理期待。丈夫“我”除了略微对瞎子的嫉妒厌烦之外,对生活听之任之,他已经习惯冷漠和孤独,情愿一个人在自己的冷漠孤独中生活,也不愿意对自己的现状,或自己的生活有进一步的改变,那么正是叙述者“我”和妻子对生活的不同态度,以及对各自孤独境况的理解和接受的生存处境中,小说为瞎子的出场营造好了叙述的张力,这就是这个瞎子的到来,能给这对貌合神离的夫妻带来什么改变?
小说在交代清楚叙述者“我”和妻子的生存状况的同时,也在不遗余力当然也是不着痕迹的把瞎子的生存境况给我们交代清楚。瞎子始终生活在一种被遗弃的孤独中,瞎子由于本身的生理缺陷,很容易遭人冷落,这一点从“我”对瞎子的偏见中表达出来。即使瞎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妻子,但死神无情的从他身边夺走了他爱妻。问题是瞎子一直没有放弃和别人的交流,无论是和我的妻子的录音带的交流,还是通过无线电和世界各地的朋友的交流,他始终带着一颗积极的心试图融入别人的生活,换句话说瞎子是意识到孤独但不为孤独所束缚的人。我们从瞎子的健谈,以及对电视的爱好,以及瞎子凭借听觉所锻炼的出过人的想像力中可以看出,瞎子心灵中所有的生活热情远远超过了正常人。那么这样三个具有不同心理状况的人在一次短暂的交流中能有什么样的奇迹出现?就是小说给读者带来的期待。
小说用带有象征色彩的大教堂给我们把三个心灵处于隔绝状态的人联系在一起。瞎子用耳朵的听完整的看到大教堂的形象,而叙述者“我”虽然健全,但对大教堂基本是盲视,一者他不相信任何东西,二者他本身对生活极度冷漠。瞎子的提议让他重新来感受世界,小说极富意味的是在瞎子引导“我”来画出大教堂的时候,“我”的妻子沉睡于梦中,这一细节小说告诉我们,妻子始终是生活在自己梦境中或者幻想中,她是一个在自己孤独的幻想中寻求安慰的人,当她醒来惊奇的看到瞎子和“我”画大教堂时,她极度震惊不知所措。而“我”则在闭上眼睛享受一种奇迹的幻想中不愿睁开眼睛,“我”仿佛看到了生活中的一种神秘力量,那种力量似乎把他带到一个神奇的世界,他愿意在这样一种神奇中陶醉而不愿意面对现实。可以说小说在最后把三个人不能明言的东西告诉了他们每个人。正是在这一点上,小说由故事的叙述变为诗性的阐释,卡佛意识到生活中有一种不能明言但是却又活生生的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他试图用小说来揭示这写不能明言的东西,而且这种东西不是一个故事所能胜任的,那么引入诗性意味的表达就是成了这篇小说写作的核心。
当我们领悟到这一层面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卡佛的小说在结构的深处存在着一个诗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把那些散乱,甚而貌似无关的东西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小说写作不是对可言之言的表达,而是对无法说出的东西的表达,要说出这些无言之言,必须在叙述中激活一种诗性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小说家不断的把僵硬的外在生活穿透并融化,换句话说,小说必须用我们能说出的东西来表达无法说出的东西,只有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小说的整体性和有机性才能出现。
从“大教堂”中我们会领悟到卡佛小说在叙述之后的诗性意味,这种诗性不是作家自己简单的抒情,也不是带有神学色彩的象征,而是回到生活并直面绝望之后的一种心灵呼唤,而且这种呼唤不但是把小说中的人物内心揭示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激活读者对这一呼唤聆听,而这正是卡佛小说表面貌似平静,而内里极度疯狂和焦灼的根本所在。
6.翻译中文化词汇的处理 篇六
翻译不仅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间的信息的传递, 它还包含相关的文化的交流。人类在语言使用上有许多共性的特点, 它有助于减少翻译中的很多障碍。然而, 在很多方面, 每个国家都有其不同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差异。因此, 翻译必须顺应其中的变化。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处理好两种文化的关系在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也是复杂而难以把握的。作为语言的核心部分, 词汇承载着文化的各个方面, 由此产生了极具文化色彩的文化词汇。在翻译实践中, 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 掌握其特点, 才有可能减少文化词汇翻译的失误。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文化词汇翻译的影响, 并探讨相关的文化翻译对策。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文化词汇翻译的影响
(一) 词语的表面意义对翻译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词语有其特定的含义。人们习惯于通过词语的字面意思来联想并推测其含义, 由于对其文化意象不够了解, 因此造成一些错译的现象。
例1:...if I did, I would look like a bad sport.
“bad sport”的字面意义似乎应该理解为“不擅长体育运动的人”, 但其真正含义是指“有风度, 拿得起, 放得下的人”。这句话的正确译文是“如果我那样做, 我就会显得像个心胸狭隘的, 输不起的人”。
例2:Those signs or cues include the thousand and one ways with which we are familiar in the situation of daily life.
如果将 “the thousand and one ways”直译为“一千零一种方法”, 是望文生义的表达法。thousand and one在英语中用来泛指“多”的含义。此句应译为“这些标志和提示包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很多办事的方式”。
(二) 习语对翻译的影响
习语、俗语、成语等习惯表达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 有着语言简洁、表达生动、含义精辟等特点, 也是翻译的难点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差别使得文化内涵的差异在习语中的表现尤为明显, 译者需要深入理解, 克服其中的文化障碍。
例3:It was a memory of tunnel vision.
汉语中用“井底之蛙”形容人目光短浅, 但英语表达方式却是“tunnel”, 并非“well”。
例4:In an emergency, an airline pilot may need to play it by ear if the normal techniques that he has been taught to use are not working.
这句话中出现了一个俚语“play it by ear”。它的本意与音乐有关, 指“不看乐谱演奏”, 后引申为“在特殊情况下随机应变”。它被译为“在紧急情况下, 如果平时所学的技术派不上用场, 飞行员需要见机行事”。这一习语的正确理解离不开对其文化背景的熟悉。
例5:……结果必然是半瓶醋。
如果将“半瓶醋”直译为“half bottle of vinegar”, 不通晓中国文化的人一定会对此感到困惑不解, 因为在英语中没有在意义上与之对应的习语。译者根据文中的语境, 将其意译为“I would have been a scholar with a smattering of knowledge...”, 即在知识的掌握上略知一二, 并不精通的人。
(三) 宗教对翻译的影响
东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体现为西方人多信仰基督教, 而佛教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某些固定表达方式均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例如英语中的一些习语来自圣经故事或者古希腊罗马神话。
例6:But as a teenager, it was my “duty” to go against my parent's ten commandments. 但是作为一个青少年, 我有义务反抗父母定下的十条规矩。
这句话中的“ten commandments”指十大戒条, 它出自《圣经 旧约 出埃及记》, 作者借此指代父母给自己定下的规矩。
例7:I could see his Adam's apple bobble.
Adam's apple 出自圣经故事。上帝警告亚当和夏娃无论如何不可摘取伊甸园中那两棵树上的苹果来吃, 但禁不住毒蛇的诱惑, 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树上的禁果。亚当在吃的时候有一块苹果卡住了喉咙, 后来 “亚当的苹果” (Adam's apple) 便成了“喉结”。此句应译为“我看到他的喉结在动”。
(四) 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翻译的影响
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有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汇。但由于不同民族在历史、习俗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例8:“...We have to be the best, the-”
“Top dog?”
汉语中与狗相关的成语多带有贬义, 如“狗仗人势”, “狗急了跳墙”等。但英语中的top dog 却表示“最出色的”。
例9:It wasn't butterflies. It was a feeling of seasickness.
汉语中的蝴蝶一词在英语中有了一个引申含义“紧张、心慌”。其文化内涵有着天壤差别。 这句话可译为:这不是紧张, 而是晕船的感觉。
(五) 饮食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 但多年来中国菜名的英文翻译呈现杂乱无章之势。如何给中国菜统一规范的英文译名是一项意义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中国的饮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些菜名往往伴随相关的历史典故。如何将一道菜的特色与其文化内涵结合起来是译者必须克服的障碍。目前众多专家学者更倾向于采用直接音译为主, 并在菜名后附加材料、味道或历史故事的方法翻译中国菜名。
例10:麻婆豆腐——Mapo Tofu (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
例11:四喜丸子——Four-Joy Meatballs (Meatballs Braised with Brown Sauce)
三、文化词汇的翻译策略
翻译的功能之一是向目的语读者介绍源语文化。因此, 保持源语的文化特征是译者的首要任务之一。同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语言结构、语言习惯和语言心理。就文化词汇翻译而言, 译者应尽可能地实现源语与目的语词汇的语义对等的目的。作为跨文化翻译的两种普遍采用的方法, 归化与异化也大量应用于文化词汇的翻译中。两种方法的优劣一直是专家学者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认定其中之一优于另一方法, 而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灵活运用。
首先, 翻译必须是易懂的, 合乎逻辑, 且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刘宓庆说, 如果译文不能被目标语读者读懂, 这样的翻译是没有意义的, 也失去了其社会交流价值。因此, 当翻译中出现文化冲突的时候, 译者必须对译文做出相应的语言结构及文化方面的调整。总的说来, 当源语和目的语在语言习惯上有差异时, 必须首先考虑目的语。
例12:……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
本句中“川”字的翻译涉及到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对于不懂汉语的西方人而言, 人们在苦恼时前额上出现的“川”字是他们很难理解的, 因此此句译为...I always see the same tearful eyes and the same worried look and knitted forehead.
例13:……花草养活了, 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 开花, 多么有意思呀!
由于对汉语成语文化内涵不够了解, 很多学生将本句中的“三年五载”误译为“three or five years”。“三年五载”中的“三”和“五”均表示大概的数量, 并非指三年或五年。张培基先生将其灵活地译为“year in year out”。
例14:Born prematurely by caesarean section in 1980, with a malformed heart outside her body, Aisha was never expected to live.
1980年剖腹产出生时, 她是个早产儿, 并有一颗畸形的心脏长在体外, 因此爱莎立即被断定为不能存活。
该句中词语“caesarean section”源自传说罗马皇帝恺撒剖腹产出生的典故。如果将其按照字面意思直译, 不仅无法以简洁的方式传达信息, 也会干扰目的语读者的思路。
归化的译法使译文通俗易懂, 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含义。但归化不能很好地传递源语的文化信息。原文中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的俗语则更多地采用异化的方法处理, 力求再现原文的风格, 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
例15:洪喜道:“不用怕, 娘, 杨花在那边拴着她哩, 一根线上拴两个蚂蚱, 跑不了那一个, 就跑不了这一个。”
“Don't worry, Mother. With Yanghua over there, this one's not going anywhere. They're like locusts tied together with a string. One can't get away without the other.”
译者按字面意思直译俚语“一根线上拴两个蚂蚱”, 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例16:不想朋友是个粗心的人, 借出去的书成了肉包子, 几个月过去, 杳无音信。
Alas, my friend was a careless man. Books lent to him would never come back, just like meat-buns thrown at a dog.
此句中“肉包子”是歇后语“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的缩语。此译文很好地诠释了原文未表达的意思, 也保留了源语的文化内涵。
归化与异化在翻译中的使用有其相对性的一面。归化更易为目标语读者接受, 但对源语文化内涵有一定的破坏性;异化有利于传播本民族文化, 但不熟悉源语文化的读者理解会有困难。译者应将这两种互为补充的文化翻译策略结合起来, 灵活使用。
翻译文化词汇过程中还会遇到源语中的文化因素在目的语中缺失的情况, 包含很多文化术语的翻译。通常,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步骤:解释含义, 直译附加解释说明, 直译。
例17:Domino-effect
初期, 译者要向不熟悉西方文化的读者解释术语的含义, 因此可将其译为“一事件引起的连锁反应”。当人们通过阅读翻译作品逐渐了解了西方文化, 译者可向直译过渡, 译为“多米诺效应” (指一事件引起的连锁反应) , 直译附加解释说明的办法使读者掌握其确切含义。当目的语读者已完全接受术语的时候, 就可以采用直译的———“多米诺效应”。在这一过程中, 译者必须根据读者对文化术语的熟悉程度采取不同的译法。
四、小结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文化依靠语言进行传播、交流。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汉互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使其对文化差异保持高度敏感度, 并通过大量翻译练习, 分析学生的翻译失误, 针对普遍问题, 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在翻译实践中面对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 译者应兼顾源语和目的语文化, 做出适当的调整, 使译文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接受, 又能丰富不同的语言与文化, 实现通过语言来传播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atim, B.and Mason, I.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London:Longman, 1990.
[2]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New York:Prentice Hall, 1988.
[3]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
[4]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5]王文思.此时, 彼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6]王文思.深红准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项目管理中文翻译版】推荐阅读:
2005--2014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word版)06-17
物业管理中文简历07-06
图书管理员中文简历写作08-11
简单版项目承包合同08-10
项目建设推进会议纪要版10-29
经济与管理学院翻译10-20
工程项目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区别07-03
项目管理的绿色管理10-13
项目经理如何抓好项目财务管理06-18
项目管理系统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