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部课改教研工作计划(精选8篇)
1.中学部课改教研工作计划 篇一
课改工作计划
课改是教育教学改革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学期我校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师的观念。组织各类宣传、研讨、评比等活动,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提升教师的改革热情,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意识
为了能把课改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直接参与课改,加强领导和管理。这学期,我校建立了专人负责制度,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室组成三级管理网络,把本校的课改工作抓实抓好。大力宣传和组织学习,不断强化全体老师自觉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并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老师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肩负的重任,做到与课改同行,与学生、学校同发展,与时代同前进。
二、认真组织培训学习
课改的关键是观念的更新,观念更新的途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复习巩固《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新课程怎样教》等有关内容。让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教育理念和具体内容,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促使教师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坚持制度,狠抓落实
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是课改顺利进行的保证。本学期,我校将坚持一些行之有效的课改工作制度。
(1)例会制度。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本校各方面的力量,努力营造课改的浓厚氛围,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型组织。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室每月召开工作会议,沟通教师与领导组之间的联系,了解各学科近阶段的课改情况,总结课改的经验、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意见,部署下阶段工作。
(2)研讨制度。每个周一和周二下五第三节课各年级语、数学科组继续开展集体规范备课,集体规范备课的形式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力求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提高备课的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继续开展教研活动,开课、研讨、示范,座谈、交流、反馈,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3)奖励制度。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竞赛评比活动(校内的和上级组织的),对课改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或先进学科组予以表彰和奖励。
四、立足课堂,打造精彩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可以这样说,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速度和程度。本学期我们仍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改革课堂教学上。加强随堂听课,为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年轻老师也给他们磨课练课的机会,在校内评比的基础上开展校际间的评比。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本学期要求上课改年级的教师继续制定成长计划,加大学习和实践的力度。通过以上多种形式锤炼老师的基本功,提高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学校还将组织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树立典型,督促后进。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摈弃传统的落后的教法,让新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扎根,在课堂上体现,让所有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从而变得精彩起来。
五、重视反思,不断提升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重视教学反思,继续倡导教师写好教学反思。
六、活动安排 3、4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
2、重新学习课改新理念、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3、开展集体规范备课和学科教研活动。
4、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
5月份
1、继续学习新课标、课改新理念、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2、开展集体规范备课和学科教研活动
3、年级教研活动。
4、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
6月份
1、课堂教学的研讨。
2、开展年级教研活动。
3、组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
7月份
1、校级课改教学设计、课件、论文评比。
2、开展年级教研活动。
3、开展优质课展示活动。
4、课改工作阶段性自我评估检查
5、做好学期课改专题总结
课 改 工 作 计 划
语 文 教 研 组
2016年3月
课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学校教育工作的精神,以贯彻落实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为契机,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课堂教改为中心、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方式,继续落实教学常规、规范,落实、优化教学过程,扎扎 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
二、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1、教研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主题内容,定中心发言。每个备课组活动
应以“课改”的精神为指导,正确把握三维目标,同时确立一个专题研究目标,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此外,老师要根据通知准时高质量参与活动。
2、备课:做到“三备”,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同分享,做到备课要“深”。
(教案每学期检查2次)、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师生对话应讲普通话,老师板书写规范字,课后写好教学反思。
4、作业:作业设计要“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
(作业检查每学期2次)
5、辅导:做好自己对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要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二)深化教学研究,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学实效。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发展。每周二下午第三节为语文教研大组活动,学习领会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大家共同收益,共同提高。内容包括: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2)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培养学生语文运用、实践能力的同时,重视人文因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实践过程中积累、感悟。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教学过程看成是老师、学生、文本间平等对话的过程。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习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渠道,增加语文实践机会,提高学习效率。
(6)讲求训练手段的多样性,提高练习有效性,尝试课外作业阶梯式,让不同学生学有所获,具有作业批改的现代理念,包括建立学生的错题记录(鼓励老师们都去实践)。
2、听课:组内公开课必听,边听边思,及时评注,提倡老师相互之间多学习,多交流。新教师和青年教师要多听课。
3、公开课:鼓励教师上公开课或研讨课。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开一节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做到全员参加。并收齐研究课的全部资料存档。
4、利用学习型教师、名教师的优势,以点带面,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5、开展师生共读及共写随笔活动,加强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
6、提高校本课程和结对子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
(三)搞好学科活动,拓宽学生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原则:尽量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参与中运用、在参与中体验。一年级配套课外阅读,激发阅读的兴趣。二年级童话创作,培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三年级体验阅读,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四年级编报,掌握组织材料,编排版面的方法,培养综合能力。五六年级阅读感悟,培养初步的文学修养,做好读书笔记。
2、开展我校“读课外书,写规范字新”活动。一本书,创生一个特色班级,一个故事,创新一次特色活动,丰盛的阅读大餐,激越我们的才气,丰富多彩的活动,焕发了校园的生机和活力。本学期,配合教研室组织开展“读课外书,写规范字”的教研活动,为培养学生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着想,从学生长久发展着眼,引导教师从本学期开始着手,在小 学阶段长期抓两点,“读课外书,写规范字”
3、做好学科整合。如:语文与信息科技的整合,利用信息课查找资料及写话练笔。语文与德育整合,结合活动写小练笔等等。
4、继续开展古诗词及名家名篇诵读活动。
三、具体安排
第一周制订教研组及学科教学计划
第二周校本教研系列活动
第三周教研组组内学习活动
第四周 教师教案检查
第五周
教研组组内学习活动
第六周 学生作业检查
第七周新课程经验交流
第八周师生共写随笔项目组活动
第九周低年级老师教研交流课
第十周期中教学工作大检查
第十一周开展书法比赛活动
第十二周学生阅读比赛活动
(一)第十三周小学生语文知识竞赛
第十四周校本教研系列活动
第十五周学生阅读比赛活动
(二)第十六周
构建理想课堂项目组活动
第十七周教师阅读,教案评比
第十八周期末教学工作大检查
第十九周教研组总结
课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学校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重点,教研活动继续以理论学习为先导,案例分析为载体,以问题为核心,深入常态课堂,跟踪质量,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
本学期继续加强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有着课程改革的材料和相关理论文章,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努力追求真实、有效,高效的课堂,要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努力锻造课改精品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准。发挥集体的作用。继续加大对数学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的教学常规管理。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数学教学的五个常规工作
1、备课。教师备课遵循“研讨~个性备课~教后反思”的模式。在备课前,教师先对某一单元的教材、教法等进行研讨,以便教师准确把握教材,采取适当教法,融合集体智慧;然后每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进行备课。各教师再根据自己执教情况记下自己的教学反思。
2、上课。各数学教师在课前应熟悉教案,上课中注重动态生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执行课堂常规。
3、作业。数学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份量、难易要适中,作业布置应有明确要求,批改及时规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作业批改中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订正后的反馈,且注重批改的格式,同时对学生强调作业书写的格式。
4、辅导。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因人制宜地进行辅导。课外辅导要有计划,辅导形式要多样化,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了解学生在家的自学情况,争取家长、社会密切配合。要做好“辅优补差”工作,各教师可以利用早上、中午等课余时间,努力使辅优补差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提高 学科教学质量。
5、考试。认真进行质量分析,总结教学经验与教训,讨论有效的改进措施。
(二)认真开展数学教研活动,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功能
1、按照学校教导处要求,以“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方式,确保数学教研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新课改理念及业务能力。力求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与开展教学实践相结合。建立正常的以听课、说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常规教研活动,加强评
课环节,提高教研水平。
2、坚持我校教研的一贯要求,落实听课、上课、学习心得、教学论文等环节。本学期教研组将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开教学活动。
三、具体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教研组教研活动安排:
周次 教研内容制定教研计划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数学作业检查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组织期中检测、分析、反思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作业展评,组织观看教学视频
探讨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课改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低年级教研组将继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采用多种措施,多种教研形式,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推广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新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新对策,让课堂充满勃勃活力和生机,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求教研工作做到“实、广、活、新”,使教研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二、方法措施
教学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把科研工作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努力做到以制度为保障,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研工作真正地做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1、坚持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网络研讨、集体备课研讨、专题辅导、课题活动、校本研究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2、坚持备课“十字诀”:阅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深究
(深入钻研教材,把握作者意图和教材内在联系)→定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理路(理清作者思路,拟出教路,安排学路)→切实(从教材、教师、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有效的教法,指导学法、组织教学结构)。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九大要素要齐全。教案的设计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并坚持集体备课研讨制度,真正体现出每节备课都是大家研讨的结晶。
3、作好课堂教学指导,强化质量意识。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将严把课堂教学质量观,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教师的重点工作。严禁教师无准备上课,无教案上课,努力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4、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实行推门听课、跟踪听课、点评交流、量化打分,对教师们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听课每月4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教师之间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加强教学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5、以学科为单位,拟定单元教学目标和期中、期末考试目标。学科实行单元过关制,作好质量分析。培优辅差要采取课堂内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学期初制定培优辅差计划,教师辅导须到位。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6、开展网络教研,创教研特色。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为学校教研工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网络教研这个新生事物,突破了地域限制、时间限制,缩小了学校、地区的差距,拉近了教师和专家的距离,为教师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近年来我们数学教研组充分利用学校比较先进和完善的网络环境,对课堂教学及教研活动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为教学教研工作注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在本学期,我们将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努力把网络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让网络教研成为数学教研组的一大特色。继续实行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集体备课,开展网络备课研讨,努力开发建设“数学教学资源库”,打造优质课堂教学,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发挥网络信息交互作用。
低年级教研组课改工作总结
工作实践中,大家主动参与,强烈弹奏出“学、看、做、写”四部曲:
学:即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新经验和新成果,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实际,学习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以往的教学,对新旧教材的优势和不足加以比较,使之更有利于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办公室内,同伴间相互交流、讨教,取长补短,集体攻关,资源共享,蔚然成风。
看:踊跃观摩特级老师、优秀老师及本校老师的公开课,体会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学习,借鉴同伴的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形成自己鲜明的教育教学特色。
做:精心钻研教材,按要求设计好每一节课,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作业,抓差补缺不放松。
写:一是写教后反思,教后记和课堂教学观察,记载和分析教学过程的得失,记载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意外感悟以及失败教训记载下来,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还要写经验总结、教学论文,不时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认识,使自己不断充实,不断长进。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课改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在此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非常不利。新课改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肯定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师存在这种思想,必定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仅仅成为课堂的一种装饰。还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指导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于当堂课无关的事情。
在课改教学中,有些语文课堂上,学生就是按导学案的设计学习,学生把导学案看作是试卷对待,有些学生把课文泛地读一遍,就做下面的环节,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给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一场“活跃”。还有,小学课改惯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表扬式”,学生谁回答对了,教师就让大家鼓掌边叫:“好,好,你真棒!”以此来激励学生,这对一、二年级学生很管用,但对五、六年级作用不是很大。总之,在课改中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任务,适时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不要无所事事,要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小组中去指导,监控学生的合作。对于一些教学模式要根据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管用一种模式。
语文教研组课改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很快过去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从课题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具体如下:
一、规范管理,全面提高
“六认真”水准,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继续学习学科课程标准,领会素质教育、主题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刻内涵。
2、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力度。以阅读、写作教学为重点。要求各自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说课定稿,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3、围绕六认真工作执行细则,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本学期配合学校教导处对位老师的背备课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检查。并在教研组内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4、立足课堂,抓好常规,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促使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努力创新。充分发挥调研的目标、导向、调节等功能。配合学校各个班级进行了调研,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此促进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1、35周岁下的青年教师是我们语文教研组的骨干力量,是校语文工作的生力军。为切实加强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 活动。
2、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共同探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
三、不断充实自我,以更胜语文教学工作。
我们语文组教师都十分注重自我提高,大家工作一丝不苟,不但能无私地传授教学经验,还能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精神可佳。大家都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课余认真研读课标,浏览推荐书目,自读汉语词典,上网等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对网上的教案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去粗取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组内团结合作,共同探讨有关教学问题,谁有困难,大家热情帮忙。大家都意识到,只有真正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四、存在问题
1、小组工作还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2、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都应尽力地给予别人关注,有好的想法或思路大家共同分享探讨。
3、差生辅导工作任务艰巨,不容松懈。
4、教师要积极的写出更多更优秀的文章来发表,交流。
老师彼此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分享,在合作中反思,在反思中进取,教研氛围浓浓,心情其乐融融,我们还将继续在教科研,教学中践“五个一”上做文章(即精读一本书,精写一篇文章,精备一节课,精讲一节课,精心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争取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依托课改,合作共赢
——数学组教研总结
【前言】: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工作就要结束了,时间在平凡、忙 碌中匆匆而过,回顾一学年的教研组工作,算不得有什么经验,有的 只是在这份工作中能多思、多想,团结同事,共同努力,争取把这项 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这样的思想和行动。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的工作,在教务处和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数学教师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展。一学期来,数学组的老师兢兢业业共同合作、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重点】: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数学教学研 究的重要课题。“面向全体学生,引发学生的内在机制,使学生生动 活泼自主地进行学习,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早 已为大家达成共识,我们组从三方面改变教学理念:(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2)注意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目的】:依托课改,合作共赢——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流程】:
一、学习新课程,转变教学观念:
本学期,教研组利用每周三下午教研活动,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再 次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 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 时了解课改动态,多渠道多方位获取信息,提高理论水平。
二、狠抓组风建设,凝聚集体力量:
我们数学组每位教师有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讲师德,图进取,有民主、竞争、团结、高效的组风。如三年级课组的教师为了抓好起始年级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数学成绩,培养良好习惯,我们新老结对,老教师无私奉献,新教师虚心好学,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六年级课程难,老师们辅导学生非常耐心,遇到问题总是共同探讨,经常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非智力因素,努力缩小落后面,教学效果很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师惜时如金,我们经常一起研究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交流从前带班的经验。数学组形成了一个团结勤奋,锐意进 取的战斗集体,充分体现了教研组的整体功能。我们经常通过电话、网络进行交流、沟通,把平时教学中的困惑共同探讨,相互提升。
三、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组织校内活动:我们组的教研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教师经常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研气氛浓厚,每位教师听课都在15节以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2、积极组织校外活动:
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校外活动,进行大教研组听评课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讲课、评课、说课、结合教学中的实例找出 困惑及其解决对策的经验交流,此次活动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高度重视、充分肯定,为我们的共同进步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舞台,为 我们的交流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为我们的当面切磋创设了一个和谐 的氛围,活动效果很好。
四、做好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在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 督。本学期,教研组配合教务处共进行四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内容 包括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板书设计,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等方面,是否写作业记录,检查结果是否令人满意。
五、注意自身提高,加快专业发展:
我们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十分注重自我提高,不断给自己加压,以便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在进行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潜心研究,自觉反思。不断地总结与提高,教研风气浓厚。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在这一学期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集体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制订了语文教研组长倪育红老师,数学教研组长倪运芳老师。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 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7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作课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让老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 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结合我区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
“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5、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2.中学部课改教研工作计划 篇二
第一, 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 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坚持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政治理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 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勇于实践,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 还需勇于实践,
·校长参考2011|05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 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 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 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为人师表,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 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 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第二,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 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改进教法,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 要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教学及时反馈, 及时补缺, 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形成知识树。
第三, 创设活动情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教学中要扩展学生的参与面, 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 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 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 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途径, 学校应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组织学生成立社会实践小分队, 到工厂、农村等开展社会调查, 体验生活。增长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应成为学生了解社会, 迅速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增加学生第二课堂内容, 尤其注重思想政治理论与法制教育方面,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学习、知识竞赛等活动。
第四, 形式多样的课堂导入, 增强课程吸引力。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我们在平时生活水平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 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部好的电视剧, 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 我们定会目不离屏。同样, 一堂好课, 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 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们的授课中,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效率。上课之前, 为了使学生从下课的兴奋状态中转到上课的气氛中, 可以经常用一些诗歌音乐等导入新课, 结果, 绝大部分的学生, 马上就完成了状态的转换, 从而使整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3.课改背景下的教研工作 篇三
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通过课程实施将改革方案付诸实践。课堂(包括各类实践教学场所)是实施课程的主渠道,而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教研人员必须研究课堂,进行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研究。
在传统的教育视野中,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教师的“教”成了课堂教学的“独角戏”,而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常常被忽略,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实践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全,与社会需要的素质全面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不相适应。为此,《计划》要求“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学习导师’转变”。
《计划》提出的“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要求教师以新的课程教育观实施教学,即视课堂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教研机构应把提升教师、发展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作为课堂研究的宗旨,而课程的实施与资源的开发、教学的过程与活动的特点、教学的评价与教学的要素等是课堂研究的内容。
行业专家、市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的教学研究课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样本和典型,是我们研究课堂、改进教学的宝贵资源。以此为研究素材,组织教师们观看研究课录像,以化解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为立足点,以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切入点,以新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为着眼点,帮助教师发现教学的特色及存在的不足,以实例说话,用典型引路。这些亲身经历的课堂研究,包含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策略的实施、师生互动的建立、质疑探究的引导等,兴奋了研究的神经,焕发了课堂的生机。如中华职业教育中心南君老师开设的“创意发型设计”一课,围绕2008北京奥运主题,展示了大量富有新意、别出心裁的发型造型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奥运相关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设计出了“火炬”、“鸟巢”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创意发型。玄武中专校王宁华老师的“整体造型的色彩搭配”一课,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把色彩基本知识与形象设计专业实践应用于一体,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情境。课堂上既有学生们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又有对专业技能的亲手实践,显示了教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观。
课堂实践的集体研究活动,让教师们共享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作法,共同探索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传播了课改信息,转变了教育观念,变革了教学方法,创新了教学思路,取得了研究的实效。
课堂研究是现阶段工作重点之一,是提高教研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推进器,也是自身从“知识课堂”转向“生命课堂”的催化剂,是连接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纽带。
二、科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动力
科研是教育发展的动力。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需要长期和艰苦的努力。为了加快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速度,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教研机构须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项目,以项目的实施来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我们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的研究中,凝聚全市职业学校体育骨干教师的智慧,围绕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开设了80多节相同研究主题、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教法的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每次开课都组织教师们说课、授课、评课;此外,还举办教学论坛,组织说课比赛、教学基本功大赛,构建教学研讨的平台,熏陶教师的科研意识(尤其是问题意识带来的探索精神,使“教师即研究者”成为固化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是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在科研实践中强化研究型教师必备的素养。
科研促进教学,科研催化观念,由“学习的受体”成为“学习的主体”,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由“授受教学”到“互动教学”,由“评定”到“评促”,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的转变,正是在教育科研的源头活水滋润下展现的蓬勃生机。
三、评价研究:检验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标尺
《计划》对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学评价提出了目标:“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机构加强对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和监控机制。
长期以来,教学评价是束缚课程改革的瓶颈。深入开展评价研究,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反馈、促进和发展的功能,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是教研工作必须突破的难点。
。
科学的评价标准及正确的评价方法,是课程改革的导向和动力。在课程评价过程中,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是必备的基本要素。但是,如何在这些表象的评价手段中注入教育科学的内涵,使其真正能够真实并合理解释教学规律、准确而公正判定教学效果,这才是需要加以研究的。
为发展学生个性而注重“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对学生是否具有基本知识、能力和情感所作的评价,对于辨识学习困难的原因,实现个性化教育、分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评价标准和方法中,注入了“个人进步程度”、“前后相对比较”的相关内容。
为调整教学方案而加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改进教与学提供信息反馈而进行的评价,是检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有效调节的手段。据此,我们根据不同专业、性别,给教学双方一定的“自由度”(自定一部分评价标准),提倡教学双方互相观察、总结、改进、提高。
为测定教学效果而进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课程结束后对教学结果做出的综合总结和成绩评定。研究证明,这种评价不仅是教学鉴定和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更是为后续乃至终身教育进行评估、提供动力的重要方式。
4.教师个人课改教研工作总结 篇四
城西一中
刘文华
2001年以来,我能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教研工作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为进一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好课改实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教研活动,认真开展教研工作,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要求为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改理论为依据,制定每学期个人教研活动计划。
2、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学区、学校举行的各种理念培训学习,特别是在有效教育(EEPO)的培训学习中表现突出,能做好执教、主持、点评、中心发言人等角色,抱着谦虚严谨的态度出现其中。通过培训学习,切实转变观念,夯实了自己的理论基础。
3、认真学习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进行分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精心备课。
4、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生喜欢语文课,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中,学生提高了语文素养、人文素养。
5、作为玉州区有效教育(EEPO)百名“四会”教师,我积极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为搞好学校的教研活动贡献力量:①以骨干教师的身份设置有效教育课堂,能把自己所学所懂的和同事们交流学习,80%以上的教师走近、了解了有效教育。②指导教师参加有效教育学习方式讲课比赛,有欧海霞、张媚、张耀清等教师获得一等奖。③按时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精心上好移植课。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事们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理念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研力。
6、自学相关的教育教学文章、书籍,作好学习笔记。并做到学以至用,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如通过边学习边实践,对“教学行为的改变,给学生学习方式带来哪些转变;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评价”等教研专题进行积极探讨。而且,经常对照理论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每月作好总结和课后反思。
7、平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评价。
8、工作成绩:学校“EEPO实验推广活动”的主要负责人.玉州区EEPO百名“四会”教师的骨干,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2002年曾代表玉州区执教玉林市课改优质课<<夏>>、<<中秋咏月诗词五首>>,获得好评.2003年被评为“玉州区课改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2006年参加“EEPO讲课比赛”获一等奖.被评为“玉州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两基工作先进个
人”.有多篇文章发表,获奖.德育论文《依托德育读本,循情入理抓德育》获得“全国重点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科研论文“EEPO解读”参加“我与有效教育”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文章《您的微笑对我们很重要》获得心理育人优秀评比一等奖,文章“因为选择,我爱”在“玉州区教师的爱和责任”征文活动中评为"三等奖.
通过几年的工作,我在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提高,也有不足和困惑,如如何利用团队协作的力量提高教研的质量?如何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评价?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更讲究工作方法,提高效率,把工作做得更好。
5.中学部课改教研工作计划 篇五
***
471003
立足校本教研,扎实推进学校课改工作 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改进程的首选策略,其重要性正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显突出。但校本教研对于我校教师而言,又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方面也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深入探究的问题。本着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我校在推进课改进程中,扎扎实实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推动了课改实验不断向纵向发展。
一、构建“研训一体、管研结合”的校本教研制度,是推进课改实验的机制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程改革刚刚起步,许多教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还根深蒂固,对实施新课程感到茫然无措。因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必然要求和制度保障。
1、建章立制,健全校本研究的组织机构。首先,我们根据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学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为以校为本教研研制度,为它的实施提供机制保障,其次,成立了校本研究小组。我们成立以“校长——教导处——各科教研组”为主线的校本研究小组,各部口各司其职,任务明确,职责清楚。校长负责校本研究的监督和指导,教导处布置教研任务、具体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落实,各学科教研组则针对课改实验中的各种问题,开展研讨活动,并对教师开展行动研究进行业务指导。
2、加强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理念和专业素质。课改实验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打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推进课改实验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我们组织教师观看专家讲座、课标解读、课例光盘等,利用暑假举行新课程研讨周活动,举行通识培训。我们要求全体实验教师要做到“三熟”、“三练”。“三熟”即:熟悉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熟悉任教学科教材“新”之所在;熟悉学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三练”即:练说,每个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都要发言,每学期至少中心发言一次;练笔,教师要坚持写教学个案、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篇论文、案例或教学随笔、反思等获区级以上的奖励,或发表在市级以上的刊物);练教学基本功,教师要勤练“三笔一话一画”和信息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3、搭建平台,积极开展新课程研讨活动。新课程研讨活动中,我们力求做到“近、实、活”,即研讨的问题贴近课改实际,贴近教师的教学生活;研讨活动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力求每次活动都有实效;研讨活动形式根据需要,灵活多样。我们认真调研,注意收集课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预先布置教研任务,有的放矢地促进广大教师深入钻研,推动课改实验不断深入。教学研讨中,我们努力做到:教研下移——即教学研究深入到学科开展;中心转移——即从研究教师为主向研究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转移;研究前移——即教学研究先于教学实验的进程。
4、加强管理,提高以校为本研究水平。第一,确定一天作为学校的校本教研日,举行听课、评课、说课、座谈、研讨、反思、案例交流、问题会诊等校本教研活动,让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改实验的全过程,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第二,切实做好课改实验教师每个月的“三个一”管理:写一篇教后记(教学反思)、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上一节组级、学科级或校级以上的研讨课。目前,我们已初步形成了“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校本教学研究方式,提高了课改实验水平。
二、立足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三个要素”,是全面推进课改实验的关键。
开展校本教研以来,我们本着“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基本内涵,牢牢把握“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团队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个核心要素,扎实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促进了两个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自我反思贯穿教学全过程。在开展以校为本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发展。
(1)、教学前的反思:教师教学之前要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从而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因此,各教研组分学科、分年段自定时间(每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做到“五个定”:①定时、②定内容、③定人员、④定场所、⑤定记载(指定专人记载,记录研讨时间、地点、参加者、研讨内容及遇到的困惑等),同时留出一定时间,让不同教学点的教师交流教学设计,评点各自教学设计的优缺点。(2)、教学中的反思: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做出调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活泼、主动的发展。校长、教导、学科指导小组的成员每周都要深入课堂听课,与实验教师共同探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妥当等,帮助教师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3)、教学后的反思:我们要求实验教师以研究者的态度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记录下闪光点,及时作好问题分析、理性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各校每周都定出时间,举行研讨课活动,邀请学区教研员和学科指导组成员前来听课、评课,深入剖析教学行为,提出困惑,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解决的策略。
2、同伴互助显成效。专家说得好:“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要求教师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又要注意开放自己,加强切磋,共同分享教学经验、教研成果等,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1)、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我校提倡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课前、课后、课间十分钟,鼓励教师都能针对课堂上出现的教学现象或围绕某个教学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我们还举行了专题讲座、课改沙龙、与骨干教师对话等活动,让教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对话交流,大家畅所欲言,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促进了教师知识的互补。
(2)、教师之间互相合作。我们以校、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围绕某一个课题开展研究,共同合作,集思广益。我们申报了“作文个性化教学”、“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与“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研究与比较”等一批国家级、省市级研究课题,组织一批教师进行实验,参与实验的教师共同查阅资料,共同参与研讨,共同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共同分享实验成果,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学校文化。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在校教龄5年新教师和老教师的互助性教研,签订协议,制定服务细则,共同定制学期教研计划,取长补短齐发展。
(3)学校、教师之间结对帮扶。我区的几十所小学规模不等,教研力量不均衡,我们根据派出骨干教师到教研力量相对较强的轴二小、铜小、英语学校学习和交流,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孤立无助的现象,从而带动了我校教研的发展。
3、专业引领增强针对性。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和指导是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没有专业引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就会停滞不前,表面化和形式化。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学习先进理念,我们为各校购买了许多有关课改的资料、专家讲座的光盘和书籍,组织教师观看和阅读、写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提高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能力。二是邀请“新基础教育”课题组的专家前来指导课题实验,邀请进修学校的教研员前来开办讲座,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对话,为教师指点迷津,解答困惑,让实验教师少走弯路,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三是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网上虚拟教研,与同行互相交流,向教研员请教。四是充分发挥本校“土专家”的作用。规定我校省级骨干教师每学期参与校级公开课点评、开展一次教学讲座,优秀教师、教改能手等每学期上一节观摩课,并及时挖掘校内优秀人才及时开展沙龙活动进行专题讲座或展示,通过传、帮、带树立教研得优秀典型人物,使她们起到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总之,开展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以来,教师学习、研究的气氛浓厚了,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初步形成了浓郁的学校教研文化。我校的彭静老师的“三位一体教学法”英语实验课被评为国家级一等奖,且其录像课在全国发行交流;杨玉萍老师的“作文个性化教学”实验课被评为国家级一等奖;刘燕老师的英语课被作为“精品课”在全区展示;张利如、谢宁平、孙雪丽、吕艳玲等老师也在全校上了较有影响的示范课。本学期,全校有二十多篇文章在省、市、区获奖或发表。
6.中学部课改教研工作计划 篇六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为了继续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根据本学期初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组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打算,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试验,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研讨。现对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力推进新的课程改革。不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都必需以新课程标准的观念来领导改革.研讨。我们教研组采用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学习与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认真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把前握课程标准传达的新的理念,新视角,新要求。牢固建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实质观,着眼器重“三维目的”为标记的语文综合素质砚,关注、双基的同时,亲密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坚持语文实践观。增强语文与学生生活,与其它学科的接洽;倡导自主、合作、控究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内容的整合,全面打造高效课堂。
二、本学期围绕“革新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效率,注重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竞赛”公开课和试验课等一系列活动,施展骨干作用,汇集集体智慧,提高实践程度,提高研讨质量。
三、增强了教学质量的管理,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议性的作用。因此必需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纳入教学的重要议程,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动中。特殊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教学中严格要
求,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采用随机抽查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口语交际面试,口语的规范考核,知识积聚的调测,体现了考核的全面性。
四、加强课题研究和讨论。全体老师根据教研组确定的主课题,选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转化弱科生”“如何构建活力课堂、绿色课堂”等子课题作为自己的研讨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的,人人都有研讨的对象。
五、增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早出造诣,出好造诣。本学期在学校的领导下,教研组组织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名师课堂教学片断观摩等活动,通过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但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今后我们还将在教科研,教学实践上做文章,争夺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7.中学部课改教研工作计划 篇七
一、职教课改对职教教研的新挑战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江苏省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 从省市行政到基层职校, 从领导到老师, 均已不同层次地投入课改大潮之中, 并正在遵循“理论先导、点上实验、面上推广”的工作方针, 分区域、分层次、分专业稳步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这场课程改革中, 职教教研部门应该做些什么, 应该如何发挥教科研部门的作用, 还缺乏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是, 对职教课改的指导和服务又是迫在眉睫。由此, 就生成了职教课改对职教教研的挑战。如果职教教研部门能够有效应对这个挑战, 将会赢得发展的机遇, 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助推器。反之, 则可能会形成深化职教课改的干扰波。
为此, 有必要对职教教研机构的功能进行研究和梳理, 在当今职教课改的背景下, 尤其显得重要和迫切。
二、关于职教教研功能的辨析
1. 影响职教教研功能的要素简述
影响职教教研功能的要素众多, 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
外部要素从外部对职教教研机构不同程度地施加着影响作用, 有直接影响的要素, 也有间接影响的要素, 有主要的影响要素, 也有次要的影响要素。本研究认为, 涉及确定职教教研机构功能的直接而又主要的要素是:教育行政机构、市级职业院校、学校课程产品、学校教师队伍、上级教研机构, 以及普教教研机构等, 这些要素在影响和规定着市级职教教研机构功能的外延。
内部要素则主要是指, 影响职教教研机构或机构功能发挥的自身内部因素。即教研的文化氛围、领导的理念和魄力、单位的运行机制、成员的组合结构、教研的开放程度、教研员的工作待遇, 以及教研员个体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指导能力等。这些要素则在根本上影响着教研机构功能的发挥 (见图2) 。
此外, 职教教研机构的功能还受到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制约。职教教研机构的功能确定最终取决于其服务领域的价值取向。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就可得知, 职业教育有着十分明确的价值取向, 即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数以万计的合格劳动者。在此意义上可以说, 职业教育也是一种基础教育。职教教研机构的工作也就应该以此为落脚点。
2. 职教课改背景下的职教教研机构功能
本研究的定义域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研功能, 即根据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本质特点及任务要求而应该具有的功能。功能的定位将规定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的工作方向, 导引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的工作转轨的策略。
(1)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在于它的原创性、系统性、整体性。
原创性是指职教课改往往是由下而上的, 需要从课程的源头做起, 即需要从课程开发, 从市场调研开始。同时, 新的职教理论也必须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逐步完善。
系统性是指职教课改是系统工程, 涉及专业课程、文化课程、德育课程的改革, 又涉及课程内容、课程模式、课程环境、课程资源、课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改革, 还需要学习制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 乃至教师培养制度的配套改革。
整体性是指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视野要宽广, 必须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行业、企业对员工的素质需求, 毕业生进入就业领域的互动对接, 以及实施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双师型培养等整体的改革行动。
我们认为, 职教教研机构工作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紧紧把握住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和要求,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职业实践为线索, 关注未来劳动者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并可以据此思考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功能问题。
(2) 基本功能与拓展功能。作为职业教育教研机构, 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的功能可分为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
基本功能一般是依据相关文件的要求、教研同行的共识而形成的。当前较流行地表述为三大功能:研究、指导与服务的功能。我们认为, 这三者应该是:“服务———研究———指导”的逻辑关系。“服务”是教研机构的工作宗旨和逻辑起点, “研究”是衔接“服务”与“指导”的中间环节, 是决定服务水平高低的基础, “指导”是决定服务质量优劣的关键要素。
拓展功能是根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而延伸出来的职教教研机构的功能, 是在基本功能基础上衍生而成的。本研究认为, 市级职教教研机构的功能应从一般的“服务、研究、指导”衍生为“服务———研究———咨询———推介———发展”的功能。
从职教教研机构的本体角度出发, 发展应作为其重要功能之一来考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职教教研也要姓“职”, 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真正发挥职教领域的教研作用, 在此基础上构建职教教研的特色文化;职教教研机构同样应采用“跳出职教教研看职教教研”的视野, 从“教育行政———基层院校———职教教研”的狭隘职教圈里走出来, 主动与行业企业加强联系和沟通, 尝试共同开发一些项目, 使之发展成校企所 (室) 合作的平台;职教教研机构尤其要抓住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机遇,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求取自身的发展, 将此作为教研机构自身的内在驱动力, 在推进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进程中, 获得自身内涵方面的发展。 (见图4)
三、市级职教教研机构在职教课改中的功能诠释
我们认为市级职教教研机构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主要有五大功能:服务、研究、咨询、推介、发展的功能, 市级职教教研机构应当围绕五大功能, 形成观念更新机制、工作创新机制、开放流动机制。教研人员应当成为市级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活动的组织者、联络者、参与者、咨询者。
各项功能的具体诠释———以服务为宗旨, 研究为基础, 咨询为重点, 推介为手段, 促进发展为动力。
服务:包括课改信息服务、课改技术服务、资源整合服务。提供优质的教科研服务是职教教研机构的工作宗旨、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职教教研机构存在的理由。职教教科研机构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水平、服务的质量, 将决定着该机构的生命力和生存状况。其服务的对象也从基层学校与教育行政的范围, 扩展到为行业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方面。
研究:包括调研、教研、科研。着重研究职教课改领域的重要课题, 以及推进职教课改的工作策略。研究的对象、范围已经从课堂延伸到课程, 从学校拓展到行业, 从教育领域涉及到了经济社会领域。如必须研究当地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动态需求, 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供给需求等情况;研究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学校专业建设主要症结、学生就业情况与就业指导策略;研究课程改革关键问题、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等情况;研究教学规范管理、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转换、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情况。
咨询:包括沟通、指导、评估与鉴定等。咨询已经成为职教教研机构的新的功能, 已经成为主要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 是处于“指导”上位的概念, 沟通、指导、评估与鉴定都是咨询的方式和手段。沟通的目的主要在于沟通信息、沟通理念、沟通语境。指导则主要在职教课程开发指导、项目课程实施指导、重大实践课题指导。评估是更有效的指导, 是更积极的咨询内容。
推介:包括总结、推销、介绍。推介的功能也是职教教研机构的重要功能, 尤其在课程与教学改革进程中, 善于引进新的课改理念和课改技术, 并结合地区特点进行及时推广与介绍, 使得本地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得以持续、健康地得到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优秀人才进行总结提炼, 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传播和推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课程理念、课改技术、课改经验、课改成果等, 向社区、学校、行业、社会, 乃至教育行政机构推介课改动态性信息, 达到信息沟通、情况交流、智慧共享。
发展:包括转轨、提升、扩展。发展的功能既包含促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也包含教研机构本体自身由普教教研模式转为职教教研模式, 由本地区一般的教学研究扩展到主动进行项目开发。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 因此教研机构或机构要力争在服务中获取信任, 在服务中赢得尊重, 在提供优质服务中得到发展。
总之, 职业教育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市级职教教研机构应当“刷新”自身的教研功能, 使之成为职教优质智力资源聚合的平台、政府决策咨询的智囊、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的中心、指导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团队、服务一线教师教学工作的专家群体、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方面的职业信息推介中心、职校师生职业技能提升的培训基地、区域内外乃至国内外职业教育交流的通联中介。
参考文献
8.新课改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思考 篇八
【关键词】新课改 中学生 德育工作 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1-02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在教好书的同时,要落实育人的工作。班主任德育工作是育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行的主要途径。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中学生的思想行为已发生了较大转变,如何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更好地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成为每一位教育一线工作者的难题,也是不断发展初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因素。笔者结合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从以创新管理方法、完善管理理念等方面,阐述了新课改下强化中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新思考,以促使中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以爱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尊重、理解学生的人格发展
爱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构建师生相互尊重、理解的基础。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理解中学生的心理实际与思想实际。也就是说,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强调学生德育素质的综合培养,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1)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要求,特别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师生建立平等关系的基础。当前,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学生将人格看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以人为本”开展德育工作。作为班主任,谆谆教导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的错误,一味的进行批评教育,反而会恶化师生关系,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应讽刺或挖苦学生,这容易造成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也就是说,以“尊重”为工作基点,有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引导学生的行为思想。
(2)以爱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溶化内心的“冰墙”。爱是相互的,教师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这种相互爱与尊重的师生关系,是开展德育教育、行为引导的基础。班主任要让每一位同学,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对大家的爱,班主任批评大家,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良苦用心。师生之间坦诚相待,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消除学生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行为思想的形成,逐渐将师生间的“冰墙”溶化,深入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二、落实班级量化管理,严格要求学生
创新班级管理一直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点,但如何管理,依托何种管理方法,可以实现有效的德育工作,是创新德育工作的前提。近年来,经济管理中的量化管理方式,已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有所使用,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道:“无论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也就是说,落实日常班级德育工作,严格要求学生,是务实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对于量化管理而言,其具有强化的效果,也体现管理中的民主性,比较适合中学生德育工作。中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时期,已具有一定的自控力和独立性,那么其已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对此,量化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量化管理的出发点非常明确,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为出发点,并在管理中体现管理的严格性,突出管理细致入微。在开展量化管理的过程中,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为基础,落实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正确的思想的培养,以提高中学生的德育素质。这样,才能从本质上强化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学生良好德育素质的培养。例如,对于学生“迟到”、“早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登记、点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惩罚,进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当然,中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也需要家庭、社会的积极参与,共同为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德育工作开展创造条件
我国初中生的学习生活相对比较单一,多半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班级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庭,对于学生思想品行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德育工作务实开展的有力条件。班级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教室环境与思想环境两部分。在教室环境的营造上,班主任可以布置“班级空间”,主要张贴班级集体照、运动会等照片;学生学习专刊等内容,这可有效的提高班级温暖感,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团结友爱。在初中生的眼中,班集体是家、师兄弟姐妹共同奋斗的地方。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塑造良好的班风,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是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体现。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活跃班级的德育氛围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不是枯燥的形式化教育,而应该是践行于实际的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活跃班级氛围,提高德育激励效果的前提。教师可以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合理地评比,并在评比的过程中设立“德育流动红旗”、“德育标兵”等荣誉奖励。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强化德育意识,并不断地规范自我的思想行为。同时,营造班级积极的学习之风,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鼓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让其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激发努力学习的动力;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进一步引导和强化。这样,班集体的学习之风蔚然,学生以学习成绩好为荣,以行为思想好为高尚。
教师这个职业普通,但又伟大,其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在教好书的同时,务实育人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一天的忙碌。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于强调“以生为本”,教育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的行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同时,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班主任始终保持一颗“爱生”的心,投入到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以促使中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姚云舟.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新课程(教研版),2010(03)
[2]沈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要注重创新[J].成才之路,2012(25)
[3]李玉祥.陶人之常情,扬我之个性—初中班主任的德育艺术[J].教师,2012(34)
【中学部课改教研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中学音乐教研工作计划07-02
xxxxxx中学教研处工作计划06-26
中学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09-18
白鹤中学2013年春季英语教研计划08-19
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10-04
大上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10-06
中学政史地远程教育教研工作总结07-03
中学教研部研训的工作总结07-04
甘棠中学2011年秋政史组教研工作小结09-24
大王庄乡中学数学课改汇报材料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