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

2024-07-31

意见(共8篇)

1.意见 篇一

中共旬邑县交通运输局委员会

“交通为民”干部大下乡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征求意见阶段安排意见

各党支部:

按照县局《关于开展“交通为民”干部大下乡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安排意见》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现就活动征求意见阶段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征求意见时间:5月下旬—6月底

二、征求意见的层面、对象和内容

全系统党员干部、包抓村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包抓村村委会班子成员;在党员干部中征求他们对局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农户和村委会班子成员中征求他们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征求他们对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征求他们对交通运输干部队伍的意见和建议。

三、征求意见的主要方法

各调研领导小组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党群连心卡、个别谈话、问卷调查、设立征求意见箱、开通意见专线等形式广泛在包抓单位、企业、村镇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归纳和梳理,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意见征求的重点

各党支部要紧紧围绕县委文件要求,下基层、进农户、走企业,搞清群众职工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及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搞清中、省、市、县各级惠民惠农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情况;搞清群众特别是困难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当中最期盼、最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搞清当前农村发展、改革、稳定、增加群众(居民)增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搞清当前制约群众致富的道路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党员干部要积极走进困难下岗职工、城乡低保对象、农村致富能手等家庭,围绕如何提高群众收入、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展开调研,调研过程中要诚恳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既要注意掌握共性问题,更要注意掌握个性问题,特别是对个性问题,要具体到每一个村、每一户、每一个群众,要做好调研台账建立工作。

五、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党支部要迅速成立调研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调研活动的组织实施。要把调研作为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制定实施方案,作出具体安排,确保调研活动各项要求得到落实。

2、紧密联系群众。局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深入基层、村镇、企业中,广泛征询意见,坚持到矛盾最集中、困难最多的地方去,倾听呼声,查找差距不足。把最迫切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

3、保证调研质量。调研结束后,要及时将调研成果梳理归纳、总结提炼,经局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后,形成有分量、有价值,群众认可的高质量调研报告。要将好做法、好经验,作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

2.意见 篇二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和国内节能减排力度加大, 化工中小企业发展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发展水平不高, 产品结构不合理, 技术档次和附加值较低, 抵御风险能力弱, 面临的生存压力大。二是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少, 技术人才缺乏, 创新能力弱, 自主专利技术比重偏低, 基础管理相对薄弱, 缺乏持续竞争力。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和安全生产矛盾突出。一方面资源短缺, 另一方面粗放经营导致资源、能源浪费严重, 高耗能企业的无序发展加剧了资源不足的矛盾。一些企业重经营轻管理, 重利润轻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不仅影响社会形象, 也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四是企业社会责任亟待增强。部分企业在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员工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仍达不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为应对发展挑战, 推动行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最近, 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共同研究形成了《关于促进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目前正在面向全行业征求意见。指导意见的基本思路如下——

一、指导方针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企业前进中的问题, 切实转变发展观念, 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着力点, 使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投入转向依靠人才和技术进步, 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淘汰落后技术装置, 加大信息技术应用, 提高管理水平, 引导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上下游一体化方向发展, 走规模效益、集中治理、循环发展道路, 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形成一批拥有专有技术、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一批资源消耗低, 循环利用好、规模化、集约化、上下游一体化、具有区域或行业品牌优势的中小企业化工基地;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70%的发展目标。

二、重点发展的领域和技术

(一) 鼓励开发的关键技术

1、工程塑料、功能复合材料、可降解塑料合成技术和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如以非食用生物质合成生物基可降解聚氨酯材料等。

2、丁基橡胶、乙丙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生产工艺技术, 异戊橡胶和特种橡胶生产技术。

3、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清洁生产以及绿色环保等新技术。

(二) 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领域精细化工

1、发展汽车化学品, 建筑化学品, 电子和信息产业用功能材料;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造纸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密封胶粘剂, 以及生物化工等。

2、发展有机硅、有机氟、聚碳酸酯、聚甲醛、聚酰胺、PBT、LCP、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工程塑料, 聚氨酯 (如零ODP值发泡剂的硬质聚氨酯材料等) , 膜材料, 信息化学品, 纳米材料, 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等。

3、发展新一代生物技术, 发展生物质能源产品, 重点突破纤维素制乙醇技术。通过生物化工技术制备1, 3-丙二醇、尼龙1212、氨基酸、单细胞蛋白、酶制剂、生物试剂和生物传感器等。

4、发展节能、环保型和耐久性涂料, 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涂料等。发展适于绿色染整技术和环保印染工艺的染料新品种。

5、发展汽车及机械用新型橡胶制品、精密电子和电器配套的橡胶制品、建筑用橡胶制品、聚氨酯节能保温材料和防水材料等。

(三) 调整发展的产业

1、化肥和农药工业。加快结构调整, 按照基地化、大型化、向能源产地和粮棉产区集中的要求, 提高农药企业市场准入标准, 淘汰一批产品质量差、环保不合格的农药企业和小化肥企业。鼓励开发高效农药新品种、新制剂和新技术, 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

2、基本化学品制造业。控制总量, 严格行业准入, 防止盲目扩产, 提高产业集中度、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 推进清洁生产, 加速淘汰落后生产技术、产品和排放不达标又不能有效治理的企业。

3、橡胶工业。控制总产能, 鼓励发展无内胎和公制宽基轮胎的全钢子午胎;积极发展工程机械用子午胎;限制发展斜交轮胎。积极促进橡胶工业的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加快胶管、胶带等产品的升级换代, 提高胶鞋档次, 培育自主品牌。

以再生胶、胶粉为主, 提高废旧橡胶综合利用率,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子午翻胎工艺、预硫化胎面和中垫胶制造技术攻关, 开展废旧橡胶的综合利用。

(四) 限制和淘汰发展的领域

大型煤化工项目, 如煤液化和煤制烯烃, 属资金和技术密集型, 环保要求严, 不支持中小企业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2005年本) 中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的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

三、具体措施

1、加强政策指导, 促进结构优化。要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引导中小企业根据本地区能源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容量, 制订创新发展战略, 选准发展方向。化肥、农药、纯碱、烧碱等多数传统产品市场供需已趋平衡, 竞争激烈, 应立足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市场前景好, 适合中小企业投资发展, 催化剂、助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投资较少, 适合中小企业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和能源、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原则上禁止新建电石生产项目;中西部主要电石产区要根据本地区资源、电力、交通、环境承载能力, 统筹规划, 合理调整布局。

2、实施创新战略, 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企业自主研发或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研发行业重点关键技术, 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应纳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 保证其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税收政策的落实。对企业投资于科研成果产业化, 实施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信息化等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进步项目, 应优先协调投融资渠道, 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支持。对取得授权专利的企业, 视情况给予专利申报及管理保护费奖励。对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新技术优先列入各级政府采购目录。对企业实施的技术创新项目, 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应予以支持。

3、鼓励集聚发展, 破解发展难题。以循环经济为指导, 打破行业、地区界限, 促进化工企业的园区化发展, 逐步实现生产装置集约化, 公用工程、污染治理、物流运输等设施和资源的共享化, 提高原料、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改善对环境的影响,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化工园区建设必须符合发展规划, 体现区位优势和产业提升、循环发展的内在要求, 园区建设方案具有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已经形成的化工产业集中区, 要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环境治理与监测服务平台, 组织服务资源, 开展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诊断咨询、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与信息发布, 引导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产业技术升级。

4、提高人员素质, 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培育行业创新型人才, 通过组织技术攻关、技术革新, 实施科技带头人制度和奖励、激励机制, 培养锻炼科技人才队伍, 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造活力。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科技人才现状, 作好需求预测, 制定培养计划, 建立健全行业高科技人才、技能人才职业国家标准和评价体系, 完善质量监督和保障机制。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制定实施行业人才培训规划, 建立健全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创新培训内容, 完善培训机制, 整合培训资源, 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情况, 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逐步推进重点、危险和关键岗位资格认证体系和劳动准入制度, 积极开展同行业、同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交流, 鼓励从业人员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继续教育, 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3.正确处理意见箱中的意见 篇三

同学在城郊一所新创办的学校工作。暑假中,他向我倾诉了一件郁闷的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同学所在学校的校长是名市级名师,从其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来看他确实是位极具思想和理想的教育中人。新官上任的校长举措之一就是在每层教学楼设置意见箱,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的发展及教育教学提出建议或意见。校长还在教师大会上承诺一定会认真对待每一条意见,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同学也是个充满教育激情的人,面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提了两个意见,其中一条反映的是办公室有老师利用上班时间打游戏。结果校长很快对此事作出了反应,并且还把问题和处理意见在政治学习时进行了公布。当时校长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却指出哪一间办公室存在上述现象。结果在随后的工作中,同学处处感受到挨批同事那异样的眼光,并经常为此饱受冷嘲热讽。

听了同学的倾诉,我首先对校长设置意见箱这一举措完全赞成,因为有时一些教师即使有了想法或好的建议,也不愿直接到校长室反映,而意见箱就成了校长与教师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使得校长能及时了解教师心声,掌握学校动态,纠正或提出办学措施。所以校长的这一举措对学校发展是有利的,但校长最后的处理方式却值得商榷。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把问题摆出来并公布处理意见未尝不可,但不能一概而论,而必须根据问题的不同区别对待。如果是关于大政方针类的,校长就可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等组织的作用,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尔后逐渐完善或优化,最后利用学习等机会予以公布。但如果是关于教师敬业爱岗或教书育人等方面的问题,校长就不能采用类似做法。因为这样做就很可能引起或激化教师之间的矛盾。就拿同学那件事来说,校长当时虽未点名,但具体到哪一间办公室了,到底是说谁,当事人心知肚明,到底是谁检举的,大家都面面相觑,导致互相猜疑。最后,挨批的老师就极可能采取冷报复来消极抵抗甚至可能采用直接报复的方式对待同事。此时,提出意见的老师就会感受到压力,以至于以后心有余悸,不愿也不敢再提出意见了。同学也对我说,为了办公室的“安定团结”,以后再也不愿提出意见了。由此可见,本来有利于学校建设的一条意见,却由于处理不当导致这意见箱不是收集意见,而是产生意见了。其实,校长在得知这些问题的存在后,首先应通过明查暗访了解具体情况,最后采用“归过于密室”的方式进行处理。就以同学反映之事为例,校长在掌握第一手情况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单独的机会旁敲侧击,点醒梦中人。如果情况确实比较严重或有教师屡教不改的话,则也应个别谈话,或委婉或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所在。这样的处理方式比在公共场所进行公布更显人性化,也更容易让人接受。我想,这样一来,问题肯定会得以解决,而且也不至于让同事为此产生矛盾。所以,设置意见箱完全可行,关键是校长要注意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操作的不好,则会使意见箱弄出意见,最终背离我们的初衷;操作好了,意见箱就会成为干群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使学校迈上发展的康庄大道。

责任编辑:陈国庆

4.意见 篇四

入党培养人意见:

***同志在思想上一贯要求进步,靠近组织,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按时参加政治学习工作认真负责,学习态度端正,善于团结同事,虚心接受批评不断克服自身缺点,思想逐步成熟,进步较快经党小组会议讨论研究,一致推荐***同志为培养对象。

入党培养人意见:

***同志思想进步,工作学习表现积极,团结群众乐于助人,拥护党和国家,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表现突出,经党支部委员会讨论研究决定推荐***同志为入党培养对

象。

负责培养人考察记录:

1***同志自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以来,能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接受党组织的培养与考察,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学习态度端正,关心同事,为同事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但还应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与同学的沟通交流还应加强。今后应更

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正不足,争取进步。

2、***同志经近期党组织的考察在思想认识与实践基础上进步很大,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向党组织靠拢,积极表现,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与方针政策,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找出自身的缺点,取得进步

3、经过近段考察***同志较前段有更大的进步,他积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在学习生活中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事,热爱生活,在同事当中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应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多关注时事,政治敏锐性与把握大局的能力有待加强

4、近段时间***同志积极参加政治学习,经常主动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学习上积极努力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好评。同时主动做其他同事的思想政治工作,表现比较突出。不足之处:联系群众还不够广泛。希望今后加强同群众的联系,5、这三个月当中,***同志积极表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基本素质,继续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超越自我,在学习与生活中全面学习习近平衡提高,继续发扬自身的优点,团结同志,共同进步,希望能持之以恒,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多做自我剖析

6、***同志在考察期内,自我发展稳定,一方面认真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理论,应用先进的方法论指导实践,在理论上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关心时事另一方面在学习生活当中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志,全面学习综合全方面望持之以恒继续发扬。

7、***同志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主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关心时政,有较强的政治敏感度。学习上,***同事态度认真严谨,在工作中,她工作认真,乐于助人,积极组织参加各项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心。

8、***同志工作积极,要求上进,对党有一定的了解,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按时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注意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在学习上,努力肯干,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表现比较突出。能够认真学习并践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议。

9***同志能够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能针对自身的不足,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特别是经过校党校的学习,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入党态度进一步明确,动机端正。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发挥带头作用,群众基础良好。希今后再接再厉,用进一步的行动向组织靠拢,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支部考察意见

1***同志,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努力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党组织靠拢,积极表现,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与方针政策,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找出自身的缺点,多多团结身边的同志,争取共同进步。

2***同志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思想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入党态度进一步明确,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希望加强理论学习,端正入党动机,改正不足。

3***同志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提高很快,不断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在同学中的威信进一步增强,能积极主动地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今后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端正入党动机,不断提高自己。

4***同志入党动机端正。、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关心校内先进性教育和系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动态,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得到众多认可;生活朴实,为人热心,主动关心帮助周围的人,多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并体现出社会责任感。

5****同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入党动机端正。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为人讲原则,做事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有很强的责任心;生活上关心体贴同事,想事情周到细致,常常人心帮助周围同事。在各方面行动上表现出了他的先进性。

6****同志有强烈的入党愿望,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自主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烈的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学习上,***同志刻苦认真,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工作上认真踏实以身作则,为他人服务意识强,思想积极进步。

7***同志,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努力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向党组织靠拢,积极表现,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与方针政策,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同

时,也应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找出自身的缺点,多多团结身边的同志,争取共同进步。

8***同志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和培养联系人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主动征得党组织和培养联系人的帮助和指导,进步比较快,学习成绩提高较大,更多的参与到公益活动,乐于帮助同事,望进一步努力表现

9***同志能从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正自身不足。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有很大提高,入党动机端正。在同学中能够发挥模范作用,群众基础良好。今后要以党员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组织靠拢

党小组考察记录

1***同志经过党组织的考察,光荣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这充分显示了其在本阶段在思想认识与实践基础上的进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努力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坚持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找出自身的缺点,多多团结身边的同志,争够联系群众,热心助人,2经过半年的支部考察,***同志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学习生活中能起到带头的作用。但是,还应该看到在自身性格的历练方面应多多加强,待人接物应更加热情开朗,做事也应更加大胆,争取自身的全面突破。

3经过半年的支部考察,***同志较前段有更大的进步。这段时间内,***同志认真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积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用先进的方法论指导实践,在理论上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事,热爱生活,全面学习,平衡提高。不足之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待提高,望以后努力提高。

4经过半年的支部考察,***同志在培养期能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对党有一定的认识,入党动机端正,能以党员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遵纪守法,学习认真,工作勤恳,乐于助人。能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较好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不足之处: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争取更

5经过半年时间的考察,***同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段时期内,***同志积极向党组 织靠拢,积极表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基本素质,继续加强理论 方面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超越自我,在学习与生活中全面平衡提高,继续发扬自 身的优点,团结同志,共同进步,希望能持之以恒,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多做自我 剖析。

6***同志在考察期内,自我发展稳定,一方面认真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学习党的各 项方针政策理论,应用先进的方法论指导实践,在理论上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关心时事,另一方面,在学习生活当中,用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志,共同进步,全面提高。

确定发展对象的培养人意见

经过一年的培养考察,我认为***同志入党动机端正,靠近组织,要求进步,主动汇报思想,征求同志们的批评意见,并努力改正。工作积极主动。生活作风上能够严以律已,抵制不正之风,深受同志们好评。因此,我认为***同志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可以确定为发展对象。

确定发展对象的党小组意见

***同志被确定为培养对象一年来,能够完成党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听从培养人的批评指导和教育帮助,特别是对缺点和不足认识深刻并努力改正,思想提高和工作进步都很明显。特别是该同志业务熟练,工作认真细致,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经党小组讨论,认为***同志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可以确定为发展对象。

确定发展对象的党支部意见

5.教师征求意见座谈会意见梳理 篇五

本次座谈会上党员干部带头做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全体教职工也纷纷就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了自我检讨并提出了提升自我修养、提高教学水平等要求。教师们对于学校整体发展,校风、师风、学风建设等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为学校的发展提出许多合理化的建议。

现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如下:

一、现存的工作情况

1.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下,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心系全校师生。

2.学校加大了办学资金投入力度,近几年设备陆续更新。3.工会活动多姿多彩,教师业余生活特别丰富。

4.工会工作更实际,切实贴近群众。如:登山、体检、体育器材的投入和各种协会的成立等。

5.学校领导平易近人,和普通老师接触较多。

二、提出的建议

1.由于计算机教学内容更新迅速,现有的实验设备更新速度还是不能满足共同课教学软件更新的速度,希望能进一步加快更新实验设备的力度。

2.多给教师提供一些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以便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

3.希望能有独立的教工食堂和教工浴池,方便教师用餐和洗浴。4.除课堂外,希望学校能多提供一些和学生交流情感的活动。5.网络维护受自身技术条件限制,希望能多参加一些技术培训。6.党员活动方面希望能增加一些公益性质的活动。

7.经费报销问题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师教改和科研立项的积极性。

6.意见 篇六

东莞市实行党政领导干部 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建设幸福东莞,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责任,积极构建“党委核心领导、政府引导监督、行业动态管理、企业自主负责、社会综合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等规定以及黄华华省长《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市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充分认识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是我市“十二五”规划的核心,要求东莞今后的发展不但要注重经济总量,更要注重经济质量和以人为本。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 会稳定大局。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幸福东莞的必然要求。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是每位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一岗”是指领导干部职务对应的岗位;“双责”是指领导干部对所在岗位既要履行业务工作职责,又要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利于全面建设幸福东莞。各镇(街)、市直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主动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充分认识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始终坚持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幸福东莞”为统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各项工作部署,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夯实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落实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最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幸福东莞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三)全面明确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的任务目标。全市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零增长”或稳中有降;确保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实现稳步下降;确保不突破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发生,力争全市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

二、强化责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

(一)各镇(街)(含松山湖、虎门港,下同)和市直部门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本辖区、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切实做到党政主要领导对本辖区、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副职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全体党政领导干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各镇(街)党委主要领导对本辖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承担领导责任。其主要职责有: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主持制定安全生产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一并研究部署;每年不少于两次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专题汇报;每年召开一次以上党委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监督、检查、指导党委其他领导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各级领导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政令畅通。

(三)各镇(街)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辖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有: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政策措施;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基本任务,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不少于两次听取安全生产工作专题汇报,每年召开两次以上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每季度主持或委托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抓好本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经费等的落实;签署本级政府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负责所在地重大和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监督、检查、指导政府副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四)各镇(街)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是本辖区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本辖区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监管责任,并对分管领域内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责任。其主要职责有: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主持研究制定本辖区安全生产监管的办法和措施;指导和协调本辖区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考核,落实本辖区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加强考核,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负责、协调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

(五)各镇(街)分管其他工作副职对分管领域内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责任。其主要职责有:负责抓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 政策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在分管工作范围内的贯彻落实;坚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分管业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实施、同时考评;督促分管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适时组织开展并参加安全生产大检查,协调重大事故隐患整治工作。分管领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灾难时,按规定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协调事故抢险救援和善后工作。

(六)市直部门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承担领导责任。其主要职责有: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党委(党组)会议的重要议事日程,与本部门重大事项一并研究部署;定期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定期召开党委(党组)成员会,及时研究解决本部门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监督、检查、指导本部门其他领导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七)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抓好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落实。其主要职责有:负责抓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在本部门的贯彻落实;组织落实上级和有关部门下达的安全生产专项目标任务;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本部门行政会议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本部门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坚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本部门的业务工作同时安排部署,同时组织实施,同时考核验收;组织和领导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发现的重大隐患,督促制定整治措施并加以落实;明确本 部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并改善其工作条件,保障必要的装备和经费;签署本部门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本部门主管行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启动应急预案,并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和善后工作。

(八)市直部门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副职是本部门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抓好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落实。其主要职责有: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示;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主持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主持召开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贯彻上级指示,分析安全形势,部署工作任务;组织本部门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督促相关业务部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督促、指导本部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水平;本部门主管行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和善后工作。

(九)市直部门分管其他工作的副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分管领域内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责任。其主要职责有:组织制定和落实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检查、督促分管领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分管领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灾难时,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救助,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三、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追究制

(一)严格安全生产基层检查制度。各镇(街)和市直部门党政领导干部要坚持下基层检查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了解和掌握本单位、本部门负责的安全生产情况。党政主要领导每半年开展一次安全生产调研检查,党政副职领导干部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生产调研检查,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碰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二)严格安全生产履职情况考核。

要制定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各镇(街)和市直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每年对各镇(街)和市直部门党政领导干部严格进行一次定量定性考核(或考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各镇(街)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报告制度。凡辖区内或主管范围内发生较大以上责任事故的,镇(街)人民政府(管委会)或市直部门,需向市政府作出书面说明。

(三)严格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把安全生产作为评价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各级组织、人事、宣传、监察、机关工委、综治、精神文明办等部门,对负有安全生产责任的人员在评定先进、优秀、劳模和晋升之前,应主动征求同级安全监管部门的意见。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考核均为“优秀”的镇(街),市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辖区内或主管范围内发生较大以上责任事故的相关责任人,一律不得评先评优;对安全生产“一岗双责” 考核不合格的相关责任人,一年内不予提拔重用。

(四)严格责任追究及监察制度。

1、严格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生产安全责任追究制,落实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严肃认真查处生产安全事故。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必须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和“四不放过”原则,查清原因,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故,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

(1)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党委、政府领导应及时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到事故发生单位召开安全生产现场警示会,处理好事故善后工作,并积极配合事故调查,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落实整改责任和整改措施;

(2)发生一次死亡6至9人的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起一次死亡3至5人的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镇(街)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应向上一级党委、政府作书面检讨,并及时报告整改措施及其落实情况,相关党政领导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对每起较大事故,将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事故相关情况;

(3)对发现的重大隐患整改不力或不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造成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相关党政领导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

(4)辖区内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经核实负有 主要领导责任或重要领导责任的镇(街)党政领导干部,依照《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中办发〔2004〕13号)、《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广东省各级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的要求,应当引咎辞职;(5)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拖延不报,或者不及时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扩大或社会影响极坏的,给予领导干部告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和党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对各镇(街)和市直部门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事故单位(人)的责任追究,由事故调查组提出责任追究意见,报市委、市政府审查批准执行;

(7)市安委会办公室会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本级安全生产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

2、严格考核工作监察制度。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监察,被考核单位和个人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资料和数据作为考核(或考评)依据,考核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考核办法和规定进行考核。凡查实有提供假情况、假资料等弄虚作假行为的,被考核单位和个人一律定为考核“不合格”。

(五)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维权意识。各镇(街)以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向社会公布安全生产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社会监督。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严重忽视 安全生产的典型事例、重大安全隐患加大查处力度,并予以曝光。

各镇(街)、市直部门要参照本意见,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制定实施办法,落实镇(街)、市直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各镇(街)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力度,增加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和人员待遇,杜绝缺编、占编现象,不断提高安监人员素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培训,不断加大安全生产培训投入力度,提升基层安全生产水平。有力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建设幸福东莞提供安全保障。

市安委会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按照《东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东安〔2011〕1号)的规定。

按照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原则,在莞中央、省属行政单位的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参照本意见的规定执行。

7.意见 篇七

关键词:政府筹资职能,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均等化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卫生总费用并未突破社会平均支付能力,然而围绕“看病贵”等问题的社会反响却愈演愈烈[1,2,3,4],医疗服务供、需和组织三方处于严重的失衡状况[5,6]。在卫生费用快速增长中需方个人承担了所有负担,而政府未承担相应责任[7]。需方反响与卫生费用快速增长趋势呼应。三方均表现出强烈不满,需方对组织方的不满尚处萌芽但正逐步聚焦,已成社会稳定隐患[8]。

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牵头十六个部委展开了对医改方案的讨论和研究。2008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9]。国家发展改

革委员会于2008年10月14日在其网站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意味着10年来的医改进程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极度重视,电视、广播、杂志、网站等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意见报道。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网络成为意见发表的最重要的平台。考虑到网络资源的更新时效,笔者以热点词汇“新医改”、“新医改方案”、“医改征求意见”、“(新)医改意见征集”、“(新)医改意见收集”等为检索词,于2008年10月14日至11月15日(意见征集期间)收集发表于各主要网络媒介(如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等)和各主要报纸杂志网络版(如东方早报、人民日报、重庆晨报、文汇报、法制日报等),剔除网络间的相互转载及纯粹的新闻报道,共收集到236篇观点鲜明的文章。

对于征求意见稿,各方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在众多观点中,各方均将政府职能的明确,尤其是政府对医疗卫生筹资职能的完善作为整个方案的灵魂。因此,本文将着重从该方面入手,聚焦征求意见稿的重中之重,旨在梳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为回答政府究竟应如何正确高效地行使其各项职能尤其是筹资职能,究竟是“投供方”还是“投需方”等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

1 强化政府职能,增加政府投入

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明确指示了政府在新医改中的责任和方向。

在236篇文章中,共有139篇文章(提及比例58.9%)提及医改中政府的作用,其中26篇(11.0%)为专门讨论征求意见稿中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由此可见政府在医改中的责任是不容推脱的,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时,在各方的意见中,主要关注于以下三个方面。

1.1 政府投入不落实,医改将成空谈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10],目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还不到6%,而国际上许多不发达国家投入也达到7%以上,发达国家更达到15%-20%[11]。在这样的前提下,公立医疗机构主要依靠以药补医和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行,实行创收归己、自行支配的政策[12],直接导致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职业道德建设薄弱,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负担加重。公共卫生领域,虽然SARS危机之后,我国政府对其投入急剧增长,但仍然不足,且存在着极度的不平衡和投入的差距[13],如慢性病控制部门的经费,往往只相当于艾滋病防制部门的零头。很多专家担心,一些投入严重不足的领域导致的经济负担可能危及医改[1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等人在《柳叶刀》中国特刊发表论文称[15],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及经济负担,给中国最近宣布即将开展的卫生服务改革带来了巨大压力。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和他同事的研究也表明[16],2005年中国各种疾病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占GDP的12.9%,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到2020年将占到GDP的20%以上。作为医保基金的直接管理者,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巡视员张大发的忧虑更是溢于言表[17]:“现在医疗支出的增长太快,北京市每年门诊方面费用的增长幅度就超过了20%。我们十分担心,(这样下去)医保基金会出现窟窿。”

然而,虽然新医改方案提及需要增加政府投入,但是并未明确筹资总额究竟应为多少?筹资增长机制应该怎样?对公共卫生、对公立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等的筹资比例又分别应是多少?这些问题也均未明确。如果投入得不到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就无法得到保证。

1.2 政府责任与市场化并举

一个月的时间里,从批评医改市场化,到冷静客观地分析市场化利弊、探讨新型医改之路,可以说,社会各界对中国医疗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看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走过的20年,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变化的20年。从1985年开始至今,医疗改革一直是在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之下进行的。财政投入的捉襟见肘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主导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医疗改革进程[18]。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医疗体制内的各方人士,都是抱着“先改改看”的心态。政策上的放权和实际操作中的财务包干促成了当时医疗体制的两大特征,并为日后的医疗公益性下降和以药养医的医疗经营模式埋下了伏笔。

回顾医疗体制改革的历史,我们发现,所谓的医改市场化之过,确切地说应该是缺乏有效管理的市场化之过[19]。由于相关部门一直缺乏对医疗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规划,导致了原本因投入不足而采取的医疗机构完全市场化生存模式变为常态。因此,有不少人把穷人看不起病归结为市场失灵。但在这样的改革过程中,市场失灵应该视为是监管失灵的外化表现。

然而,不成功的医疗改革并非一无是处。在城镇中成功地建立起统筹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在农村中试行合作医疗模式,都是过去20年医疗改革的成功之处[20]。即便是在遭到批评最多的医疗机构民营化方面,多方资本的进入对缓解政府财政投入压力、提高医疗设备水平和服务质量,也起到了相当明显的作用[21]。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仔细辨析失败原因的细节,笼统地否定一切并不可取。

因此,虽然在对医改方向进行讨论时,一直以来存在分歧,比较明显的是两派,即政府主导派和市场主导派,但汇集大多数文章的观点是:这个领域完全市场化是不合适的。政府责任与市场化并举或许才是明智之选。

1.3 避免增大行政寻租的空间

新医改方案规定: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及项目、定价原则及方法;省或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部门核定基本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可见,在新方案中,不仅药价由政府决定,医疗服务价格也被政府管制,而这种管制方式给腐败提供了绝好机会[22,23]。

《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文章称[24],新的医改方案在解决“看病难”这个难题上,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但这只是浮在水面上、需要时日方才有可能兑现。普通民众看不到、也看不懂的水面之下,仍然存在大量问题。

而在民众普遍抱怨的药价虚高方面,医改方案延续了之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通过“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药品定价方法,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上市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行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价格制度。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这样的规定[25],将普药定价大权集中到政府手中。

由于医药领域的特殊性,药紧紧围绕医[26]。新医改前,药品流通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原则,但当面对一个行政性垄断领域,即公立医院,市场与非市场之间产生了严重扭曲[27]。新医改方案提出的解决思路,令医药领域更感焦虑,即在“以药养医”体制不破解前提下,已经市场化的药品行业将怎样面对一个计划经济体系模式;药品流通体制重归行政计划模式,能否解决之前的药品流通体制弊病。医药界担心会出现更大的行政寻租空间。

2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关乎国计民生

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前,国务院医改协调小组曾邀请独立的非政府机构提出医改意见[28]。其中主要争议之一是:政府投入究竟是直接资助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补供方),还是补贴消费者购买医疗保险(补需方)。

补需方,实为对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新医改征求意见过程中,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呼声都在呼吁着同一个主题: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主体,其他各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才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引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教授的一句话[29]:新医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和基层医疗机构(简称“双基”)的建立、完善能否实现。可见医疗保障体系在新医改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涉及医疗保障体系方面的文章有56篇(提及比例23.7%),专题阐述的有22篇。

尽管医疗保险机构以及卫生部门都在积极推动小病进社区,部分地区医保社区管理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患者大多仍选择到大医院就医[30]。这其中除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原因外,医保管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医保的门诊保障能力不够[31],纳入门诊报销的病种非常有限,很多地区都只有常见的几种病可以报销,而且起付线过高,报销比例却不高,报销额度的上限过低;其次,医疗保险虽有针对社区就医的优惠支付政策[32],但优惠程度有限,还不足以吸引患者到社区就医;另外,医保的支付方式也存在严重不足[33],目前按项目付费的方式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愿意通过“多看病”的方式来获利,而不愿意加强健康管理,通过积极的防控让人们少生病或不生病,这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

2.1 稳定筹资增长机制,实行区域间“漫游”

新医改方案公布后,在农村地区引起热烈讨论,农民群众对医改热切期待[34]。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也对农民的切身利益十分关注,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方面的意见集中于:“医改方案”对农村卫生投入的规定应再“刚性一点”[35]。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很快,但筹资机制尚需完善,只有建立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另一方面的意见集中于:针对目前报销难的现状,务工者期待“跨地区漫游”(可借鉴“安国模式”)。截至今年10月,河南省信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在上海安国医院的县(区)已增加到8县2区,并全部实现就地参保、就地报销,也就是说信阳籍近50万在沪农民工中的参合人员全部可以享受到新农合的保障政策[36]。另据悉,截至目前,上海安国医院直接报销信阳“新农合”参合患者212人,报销金额26万余元[37]。上海安国医院副院长梁长玉说[38]:“安国模式”更形象地说是新农合的“跨地区漫游”,这种模式操作起来其实并不困难。

2.2 建立医疗费用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就医风险

新医改方案强调公益性原则,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公平与效益的统一,关键在于医疗费用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39]。在筹资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应明确国家负责基本医疗保险,由劳动保障部门具体负责[40];大病统筹设定封顶线,超出封顶线的大病应启动带有商业性质的医疗保险。建议制定和出台医疗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强制性的医疗保险[41]。同时,应发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调节作用,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医疗保险经费随病人转移,由独立第三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院实施财务结算,维持医疗保险基金不出险,并保持医疗供需平衡。

3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关注公平性

“补供方”,则应包含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等部分,前者将在系列文章《各方对<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综述2)——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是医改的核心环节也是难点》中详细介绍,下面着重介绍有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方面的观点。

在众多热议中,对公共卫生的提及率虽然达到28.8%,但专题论述的文章仅有11篇,这并不说明公共卫生问题不重要,而是由于2003年非典后,社会各方对公共卫生的政府筹资职责已达成共识,而新医改方案中也较其他领域更为明确。这是新医改方案被多方公认的亮点之一。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42],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扩大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政府投入,完善公共卫生的经费保障机制,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43]。

可见,从政策层面的大方向上,国家非常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对于这点,无论人民群众还是学者们都是赞同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异议的声音,在具体的公共卫生筹资和公平性上,仍然有着不少的呼声。

3.1 政府责无旁贷:公共卫生服务应主要由政府“买单”

首先是经费从何而来的问题。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报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中给出了明确答案[44]:“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卫生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

3.2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农村最需要医改阳光的照耀

根据“广覆盖、低水平”建设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原则[45],政府将加大公共卫生的投入,以提高农村卫生消费水平。政府有关部门承诺,每年将投入300-350亿元到农村,另外投入相同的资金到社区。

对于缩减城乡差别,注重公平性的做法,群众反响是积极的。就医保体制改革而言,目前实现全民医保难度很大,应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但是,在有限的医疗资源里,总要有个轻重缓急,那么目前谁最需要医保?是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偏远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46]

2008年医疗卫生绿皮书发布[47],中国新农合医疗制度覆盖率已达80%,基本实现了中国农村地区的全覆盖。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出席2008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时也提到[48]: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实现了全面覆盖。

这些权威数字足以说明,农村和农民目前是最需要医保的地方,而现阶段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长期以来对农村公共卫生的忽视,甚至可以说是对农村医疗投入上的“欠账”。现在提出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49],就是要改变过去的医改思路,把医疗资源公平地分配到农村和农民那里。且不说要还掉历史上的“欠账”,至少不要或尽可能少地再产生新的“欠账”。

公共卫生的公平性比经济收入和财产分配的公平性更加重要,因为身体健康关系到每个人生命的质量和谋生的潜能。即使不从道义的角度思考问题,为所有人提供基本卫生保障也是建立完整公共卫生系统的前提,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须步骤。制定公共政策,应尽可能地符合公众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4 完善政府筹资职能,聚焦“看病贵”问题根源,为改革成败关键

一个月的时间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新医改方案意见的征集过程也是曲折的,由前五天的激烈抨驳,到之后十天的逐渐讨论研析,再到后来的成熟提炼,新医改方案意见的征集终将趋向科学、理性。

由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可知,我国“看病贵”问题的根源是政府财政对医疗机构投入逐渐萎缩、对需方即医疗保障体系的投入明显不足,即医疗卫生服务筹资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通过对医改意见的提炼、总结发现,超过一半的文章(58.9%)都认识到了造成我国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和百姓“看病贵”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的筹资职能不到位,并且在各方聚焦中达成一致的观点:快速摆脱唯GDP论的束缚和对社会事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形成社会事业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各级政府应有清醒的认识,构建稳定的医疗卫生服务筹资保障体系,是从源头上解决伴随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系列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8.意见 篇八

一、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继续教育承担着前所未有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将继续教育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并列为教育的八项发展任务之一,并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大力提升继续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能力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开发人力资源、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二、《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共分八个部分、三十二条。

第一部分:切实把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主要阐释继续教育的内涵、重要意义、地位、作用、成就、问题与挑战等。

第二部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阐述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目标和基本任务。

第三部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针对不同类型继续教育的现状和不同人群的继续教育需求,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会生活教育,重视开展扫盲教育,加快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要求。

第四部分:优化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办学体系的发展与服务定位问题,提出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开展继续教育,支持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教育网络,提高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办学服务水平,发挥传播媒体和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继续教育服务功能等五方面要求。

第五部分:着力加強继续教育质量建设。包括全面提高学历继续教育质量,增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加强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强继续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内容。

第六部分:大力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强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等三个方面内容。

第七部分: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包括建立政府统筹管理体制,健全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激励制度与机制,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制度与机制,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监管制度与机制,大力推进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等内容。

第八部分:切实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包括落实各级政府管理职责,加强指导和支持,构建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环境等内容。

三、对《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的重点内容如何理解

第一,《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并从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社会生活教育、扫盲教育、学习型组织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二,《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整合并发挥学校、行业企业、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传播媒体和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城乡社区教育网络,优化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体系的措施和意见。

第三,《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划了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了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招生制度,构建沟通衔接的证书体系,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度,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认证标准和开放共享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第四,《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强调了保障继续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如实施继续教育和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沟通与衔接的制度;建立共同分担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继续教育投入制度与机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与机制;推进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等。

(摘自教育部网站)

上一篇:企业融资说明书下一篇:庆三八主持词(11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