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的近义词

2024-10-07

追悼的近义词(精选12篇)

1.追悼的近义词 篇一

×××同志的家属、生前好友、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我们的好干部、好同志×××同志!

×××同志是×××(单位名称)退休干部、农经师,享受副主任科员待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5月×日×时×分不幸逝世,享年79岁。

×××同志于1926年出生于××乡xx村,1951年8月参加工作,任xxx乡文书,1952年9月任xx郊区公所财粮员,从1955年12月到1965年7月,曾先后任xx市委农村工作组、xx市委农水科、××市化肥厂、××市农村水利局办事员,之后在××市郊委从事会计工作,直到1977年7月调入×××公社任经营管理员。1982年3月调回××市郊委,在社队企业办公室工作,区划后的1987年5月任××区××站站长一职,直到1988年12月退休。退休后的×××同志看到×××站工作人员较少,就主动找到组织要求留下来继续发挥余热,这一干就是4年。

×××同志在长期的工作中,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处事公正、廉洁自律;他为人正直、胸怀坦荡、团结同志、热心助人、深受大家的尊重。也为漯河郊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在,×××同志和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学习他那种忠于职守,务实求进的工作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进一步精诚团结,求实创新,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表达我们的悼念之情。

×××同志安息吧!

追悼会仪程

一、×××同志追悼会开始,鸣炮;

二、全体默哀,奏哀乐;

三、请×××致悼词;

四、×××同志家属讲话;

五、向×××同志遗体告别,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六、瞻仰遗容,向×××同志告别;

七、追悼会结束。);document.write();//-->

2.追悼的近义词 篇二

一.“不料”的语义分析

请看下面关于“不料”的例子:

(1) 他出车回来, 正在保养车子, 不料在指挥助手倒车时车子后轮碰倒一根木杆, 砸中他的头部, 不幸牺牲。

(2) 她与焦仲卿结婚后, 夫妻俩互敬互爱, 感情深挚, 不料偏执顽固的焦母却看不顺眼, 百般挑剔, 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

(3) 当他坐在芒果树下回忆童年往事时, 两只熟透的芒果落在他的脚下, 不料却被王爷诬蔑为盗贼。

“不料”是连接两个分句的连词, 因为根据《汉语语法三百问》 (邢福义著, 商务印书馆2002) “不料”具有双向性, 表明了前后两个语法单位的转折关系。我们将“不料”前的分句设为分句A, 将“不料”后的分句设定为分句B, 其句子语意为:分句A是个现时态事件, 分句B在语义上表示对分句A的逆反。从语义指向上看, 连接词“不料”指向分句B所叙述的整个事件, 如 (1) 中, “不料”语义指向“木杆砸中他的头部, 不幸牺牲”这个事件。 (2) (3) 中分别指向“焦母却看不顺眼, 百般挑剔, 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与“被王爷诬蔑为盗贼”的事实。而分句B是在某个正在发生的动态短语背景上发生的, 也就是说, 分句B的语义背景是分句A中的谓语动词。即分句B的语义背景指向为分句A中的谓语动词, 如上例 (1) 分句B的语义背景是分句A中的动词短语“正在保养车子”。同样 (2) (3) 中的连词“不料”, 其语义背景是分句A的叙述事件, 分别为例 (2) 中的“互敬互爱, 感情深挚”, (3) 中的“落在他的脚下”。

二.“没想到”的语义分析

“没想到”是“想到”的否定式, “想到”是个二价动词, 涉及到主语 (谁想) 和宾语 (想到什么) 两个对象。“没想到”用法当同“想到”, 两个价分别是主语和宾语。如下例:

(6) 成都的百姓做梦也没想到魏兵来得那么快, 一听邓艾兵临城下, 纷纷到山上树林里去避难。

(7) 这次中国运动员在全运会上又连破多项世界纪录, 这是我绝对没想到的, 我来之前以为能破一两项纪录就不错了。

上面的例子中, “没想到”指向其后的事件, 如 (6) 中“魏兵来得那么快”, (7) 中“这次中国运动员在全运会上又连破多项世界纪录”, 更确切地说, 是指向紧跟其后的谓语。

“没想到”是动词性的, 词意更强调主观意想, 故主语非常重要, 其语义指向后一分句的谓语, 即现实中发生了出乎意料之事。

三.“没料到”的语义分析

首先, “没料到”具动词性, 如下面的例子:

(11) a.这50多岁的汉子, 做梦也没料到, 大年根儿的, 竟飞了趟香港……

(12) a.抢劫得手的歹徒没料到半路杀出一名威风凛凛的武警战士, 掉头转进一条胡同。

(13) a.卢小波那夜没料到, 居然是这件事将他的父亲击垮。

在以上几例中, “没料到”由主语引领出下句, 如上例主语分别是:50多岁的汉子, 歹徒, 卢小波。其语义指向也是紧跟其后的动词事件, 即 (11) a中“飞了趟香港”, (12) a中“半路杀出一名威风凛凛的武警战士”, (13) a“是这件事将他的父亲击垮”。这里的“没料到”是一个动词短语, 其用法和“没想到”是一样的。

如将“没料到”换成“没想到”:

(14) b当时的她大学毕业不到一年, 谁也没想到这个栏目的前途。 (应将“没想到”换成“没想过”)

(15) b她自己可能也没想到这样的结局, 脸上的表情不大自然。 (应将“没想到”换成“没想过”)

这几例显然不成立 (用?标出) , 这是因为“没想到”是指向分句B所说的事件的, 简言之, 也可以说是指向分句B的谓语动词的。而在例句 (14) a中“前途”, (15) a中“结局”都是名词, 显然这就不能用“没想到” (可以换成“没想过”) 。

再看以下几例:

(16) a.展览室里, 摄制组的女翻译寻机凑上前去说明来意, 没料到特鲁多一听说要谈毛泽东竟欣然应允。

(17) a.一九九四年, 韩福焕种植了四百三十七亩水稻, 没料到遇到了罕见的特大干旱。

(18) a.有一天, 他写了一封言词热情的信给他心目中的女孩, 没料到信未打动对方的芳心, 还被贴在黑板上。

(19) a.从一九九三年底开工以来, 这一工程没有出现任何险情, 没料到在工程过半的时候, 发生了这次事故。

这几例似乎和上面又不一样, “没料到”在这里是用来连接两个分句的, 是个连词。我们试用连词“不料”来置换它:

(16) b.展览室里, 摄制组的女翻译寻机凑上前去说明来意, 不料特鲁多一听说要谈毛泽东竟欣然应允。

(17) b.一九九四年, 韩福焕种植了四百三十七亩水稻, 不料 (水稻) 遇到了罕见的特大干旱。

(18) b.有一天, 他写了一封言词热情的信给他心目中的女孩, 不料信未打动对方的芳心, 还被贴在黑板上。

(19) b.从一九九三年底开工以来, 这一工程没有出现任何险情, 不料在工程过半的时候, 发生了这次事故。

可见, “没料到”用作连词, 和“不料”是有区别的, 区别在于其语义指向发生的背景一为非谓语, 一为谓语。

而只有当分句B的语义指向背景是分句A中的谓语, “没料到”可作连词, 用如“不料” (这样的例子笔者尚未找到, 但不否定理论上的存在) 。

再将上例中“没料到”以“没想到”置换:

(16) c.展览室里, 摄制组的女翻译 (寻机凑上前去说明来意) , 没想到特鲁多一听说要谈毛泽东竟欣然应允。

(17) c.一九九四年, 韩福焕 (种植了四百三十七亩水稻) , 没想到遇到了罕见的特大干旱。

(18) c.有一天, 他 (写了一封言词热情的信给他心目中的女孩) , 没想到信未打动对方的芳心, 还被贴在黑板上。

(19) c. (从一九九三年底开工以来, 这一工程没有出现任何险情) , 没想到在工程过半的时候, 发生了这次事故。

在 (16) c至 (19) c例中, “没想到”指向分句B, 但也指向分句A的主语。这样, (16) c至 (18) c都可以看作一个连贯的共主语句。如将括号中内容省去就成了典型的动词用法。 (19) c中“没想到”没有主语, 应将它看作是个不准确的句子。

综上所述, “没料到”语义指向分句B中的谓语动词或指向名词短语, 并且主语为单独主语时, “没料到”作动词, 用法如“没想到”。而当“没料到”用在复句中, 语义指向分句B时, 应作连词, 一般分句B的语义指向背景为分句A中的非谓语动词, 只是当分句B的语义指向背景是分句A中的谓语动词时, “没料到”的用法如“不料”。

在语义指向和语义背景分析中, 我们发现了这三个词语的差异, “不料”是连词, 其语义指向后一分句, 而这一分句的语义指向背景却在前面, 而且是前一分句的谓词短语。“没想到”一般作动词, 其语义指向也在后一分句, 然而正因为它是动词, 且其特殊的语义限制 (“想到”是个意动词) , 故这一语义指向的分句必须有主语, 且主语为人。“没料到”介于“不料”和“没想到”之间, 它既有动词性, 也有连词性。作动词时, 用法如“没想到”, 不过比“没想到”范围更广, 不仅可连接动词短语, 还可以连接名词短语。作连词时其语义指向后一分句, 该分句的语义背景却在前分句的非谓语动词上。通过对这三个词语的语义指向辨析, 我们对其使用范围就很清楚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汉语的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是不一致的, 因此在相同的句法结构上发现其语义结构关系的差异, 对于分析近义词的使用语境是有益的。词语是在使用中焕发其生命的。通过对其使用情况的分析来辨别其语义指向上的差异, 这是从深层意义上去学习、了解词语。对于一些看起来很难辨别的近义词, 通过语义指向和语义背景分析, 进一步深究近义词间语义的内在区别, 能较容易和准确地辨析其用法, 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近义词辨析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

[2]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周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J].理论观察, 第1期, 2004.118-119.

[5]贺嫁姿、张洁, 浅谈“不料”的词性[J].广西大学学报, 2008第30卷147-148.

[6]肖治野, 不料与竟然—兼谈二词的教学[J].语言与翻译, 2003年第4期27-30.

[7]朱德熙, 语法答问[M].商务印书馆, 1985年第一版.

3.陈毅追悼会前发生的事情 篇三

1972年1月8日,毛泽东圈发了有关召开陈毅追悼会的文件,包括陈毅追悼会的规格。

按照文件所定的规格:陈毅已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的追悼会由中央军委出面组织。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主持追悼会,军委副主席叶剑英致悼词。政治局委员不一定出席,参加追悼会人数为500人,定于1月10日下午3点在八宝山烈士公墓举行。

但是接连两天,副主席宋庆龄来电话,坚持要出席陈毅的追悼会;西哈努克亲王发来唁函,并提出参加陈毅追悼会的请求;许多民主人士也纷纷表示要前来悼念。

这令周恩来十分为难,他不知如何解释为好,只能用天气寒冷、场地狭小等理由反复劝阻他们前来。

1月10日中午饭后,按惯例毛泽东是要休息一会儿的。可是他裹着米色睡衣,在一侧堆满线装书的卧床上躺着,辗转不安。

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要起来到沙发上坐一坐。工作人员搀扶他走进书房。毛泽东坐下后,便随手抓起一本书,看了一会儿又放下,显得心事重重。

自从圈阅了陈毅追悼会的文件,他就一直这样意乱心烦,越加显得面色憔悴,腮边的胡须很长。

当时毛泽东手边没有日历,桌子上没放钟表,也没有任何人提醒他,在追悼会快要开始之前,毛泽东突然抬头询问工作人员:“现在是什么时间?”当得知是1点半钟的时候,毛泽东拍打了一下沙发的扶手:“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说完,他便缓缓站起身来。

太突然了!工作人员愣怔住了。毛泽东没有多做解释,一个人颤巍巍地向门外走去。大家反应过来后,立即通知派调汽车。

这时,毛泽东还穿着睡衣,下身是一条薄毛裤。工作人员急忙拿来他平时出门见客时穿的那套灰色“毛式”服装要他换上,他却觉得耽误时间:“不要换了。”大家赶忙替他披上大衣,再给他穿制服裤子时,他还是拒绝了。

只穿着薄毛裤出门,这怎么行呢?然而毛泽东的脾气大家是很熟悉的,他决定要做的事谁都别想阻拦,他不想做的事你再动员也无济于事。工作人员中有两位搀扶着毛泽东上车,另一位快速拨通了西花厅周恩来的电话。

周恩来得到这一消息,立刻拨通了中央办公厅的电话,声音洪亮而有力地说:“我是周恩来。请马上通知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务必出席陈毅同志追悼会;通知宋庆龄副主席的秘书,通知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凡是提出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要求的,都能去参加。”

接着他又电话告知外交部:“请转告西哈努克亲王,如果他愿意,请他出席陈毅外长追悼会,我们将有国家领导人出席。”

周恩来搁下电话,忘记了自己身上还穿着睡衣,一边让卫士长张树迎赶紧调车,一边匆匆往外走。他要赶在毛泽东之前到达八宝山!

在汽车抵达目的地之前,周恩来才好容易将睡衣换了下来。而毛泽东则将睡衣穿进了追悼会场。

周恩来一下车,三步并作两步,一进八宝山休息室就激动地通知张茜:“毛主席要来!”

神情黯淡的张茜听到这个突如其来消息,泪水长流。

周恩来安慰道:“张茜,你要镇静些啊!”

毛泽东一下车就被人们拥簇着来到燃着电炉的休息室里。他的悲切和疲倦显而易见地印在明显苍老、憔悴的脸上。

张茜看到了毛主席,令人心碎地惨然一笑,多时的委屈化为苦涩的泪花在眼眶里盘旋:“主席,您怎么来了?”

毛泽东忍不住凄然泪下!他握住张茜的手,话语格外缓慢:“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

宽慰和喜悦如温暖的春风从每个人心头吹过,张茜激动地挽住毛泽东的手臂,这肺腑之言虽然姗姗来迟,可它毕竟来了!

杜修贤此时按下快门,留下了这个别有意义的瞬间。

张茜尽力抑制悲痛,向毛泽东告白:“陈毅病危时,还想到主席的寿辰。12月26日那天,他进食已经很困难,但是还吃了一点寿桃、寿面,祝你老人家健康长寿。”

毛泽东眼眶红了,他深知陈毅的至情至诚。他关切地问:“孩子们呢?叫他们进来嘛。”

陈毅的4个孩子进来后,毛泽东和他们一一握手,勉励他们要努力奋斗,深情地对孩子们说:“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立了功劳的。”

“陈毅同志26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主席,从那时起,在你老人家的指引和教导下,他才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正是这样,才有了我们这一家。”张茜表示了对毛泽东的由衷感激。

毛泽东回应:“陈毅同志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做出了贡献,这已经做了结论了嘛。”

听到这,张茜心潮起伏,喃喃地说:“陈毅不懂事,过去反对过主席。”

“陈毅同志和我有过几次争论,那个不要紧嘛,我们在几十年的相处中,一直合作得很好。陈毅同志是执行中央路线的,是能团结人的。”毛泽东表示了对战友的肯定。

谈话告一段落,张茜真诚地请求:“主席,您坐一会儿就请回去吧!”

毛泽东微微摇头:“不,我也要参加追悼会,给我一个黑纱。”

张茜忍着泪水连忙说:“主席,那怎么敢当啊!”

有人进来报告: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来了。毛泽东稍稍地一怔,立刻转身朝门外望。

西哈努克和陈毅相识了十多年,交往颇多,对陈毅的感情很深。陈毅去世后,他几次向周恩来提出要亲自来八宝山,参加追悼会。周总理没法答复他,当时连中央政治局委员都不参加,怎能同意一个外国人领导人来呢?

毛泽东告诉西哈努克:“今天向你通报一件事,我那位‘亲密战友’林彪,去年9月13日,坐一架飞机要跑到苏联去,但在温都尔汗摔死了。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

西哈努克亲王惊异地望着毛泽东。林彪出逃,中国还未向国外公开发布消息,他是毛泽东亲自告知林彪死亡消息的第一个外国人。

“我就一个‘亲密战友’,还要暗害我,阴谋暴露后,他自己叛逃摔死了。难道你们在座的不是我的亲密战友吗?”毛泽东停了会儿,又说:“陈毅跟我吵过架,但我们在几十年的相处中,一直合作得很好。他和另外一些人不一样,例如林彪,他要搞政变,搞阴谋投降苏联。”

毛泽东左顾右盼,竟没有发现几张熟悉的面孔。他开始想念那些和他一起走过近半个世纪岁月的老战友们。在接着的谈话中,他不仅谈起了陈毅,还谈到了邓小平。他说:“邓小平的性质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第一次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归于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毛泽东在邓小平出来工作问题上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毛泽东抱着多病之躯亲自参加陈毅追悼会,是对死者的一种悼念,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

陈毅追悼会由于毛泽东的突然出现,原定较低的规格一下子提了上来。才接到通知的宋庆龄和一批民主人士也纷纷赶来。八宝山礼堂并不宽敞,一下子搁不了这么多人,很多冒着寒风赶来的老干部只能站立在追悼会场外为陈毅元帅送行。尽管1月10日那天下午气温在零度以下,阴沉的天空还飘散着零星雪花,寒风刺骨,可是没有一人退场,没有一人抱怨。大家通过悼念陈毅,表达着内心的不平。今天,毛主席来了,亲自为陈毅元帅送行,人们的心灵得到了些许宽慰!

原准备致悼词的叶剑英悄悄将悼词稿塞进周恩来的手里。追悼会规格提高了,致悼词自然落到周恩来的肩上。

这时,工作人员拿来了一块宽宽的黑纱戴在毛泽东的大衣袖子上,张茜搀扶着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慢慢地向会场走去。

追悼会下午3点整准时开始。会场内没有军乐队,只有一架留声机反复播放着哀乐。

4.追悼会追悼词及仪程 篇四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我们的.好干部、好同志×××同志!

×××同志是×××(单位名称)退休干部、农经师,享受副主任科员待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XX年5月×日×时×分不幸逝世,享年79岁。

×××同志于1926年出生于××乡**村,1951年8月参加工作,任***乡文书,1952年9月任**郊区公所财粮员,从1955年12月到1965年7月,曾先后任**市委农村工作组、**市委农水科、××市化肥厂、××市农村水利局办事员,之后在××市郊委从事会计工作,直到1977年7月调入×××公社任经营管理员。1982年3月调回××市郊委,在社队企业办公室工作,区划后的1987年5月任××区××站站长一职,直到1988年12月退休。退休后的×××同志看到×××站工作人员较少,就主动找到组织要求留下来继续发挥余热,这一干就是4年。

×××同志在长期的工作中,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处事公正、廉洁自律;他为人正直、胸怀坦荡、团结同志、热心助人、深受大家的尊重。也为漯河郊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在,×××同志和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学习他那种忠于职守,务实求进的工作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进一步精诚团结,求实创新,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表达我们的悼念之情。

5.奶奶的追悼词 篇五

今天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怀着悲痛的心情,夹着湿润的双眼,汇集于此,沉痛悼念我的祖母老大人。我万分感激,值此我谨代表全家戴孝晚辈向前来参加追悼会的长辈和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奶奶于1928年2月18日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16岁嫁入我们曹氏家族,与爷爷共结连理。生有8个子女,当2个叔叔还是孩提时,无情的病魔给这个饥寒交迫家庭当头一棒,夺去了爷爷宝贵的生命。从此一家人阴阳两隔,全部的重担压在了奶奶一人肩上,过着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艰辛生活。但奶奶并没有放弃,而是怀着一份韧劲、一份执着、一份责任历经风风雨雨几十载支撑起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现在您的子孙都大了,有了自己的家,本应是您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但好景不长,于3月11号晚您却突患重病,卧床不起,父辈们不甘放弃怀着一丝希望把您送到了县医院抢救,可是您却撒手人寰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3月20日7时世长辞。突如其来的噩耗,我不禁长歌当哭,泪雨纷飞。

还记得,每逢佳节,我们围绕在您身边,共享天伦之乐。您的笑声还在我们耳边回响;您的身影还在我们眼前徘徊。可是,几天前您却丢下我们悄然无息地驾鹤仙去,永远离开了忙碌了一辈子的世界,离开了牵肠挂肚的儿孙,离开了相濡以沫的所有至爱的亲人。怎让我们做晚辈的不痛惜。

奶奶,您安详平静地走了,却将无限的哀痛和思念永远地留给了我们。您的离去,让我们寸断肝肠,撕心裂肺!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您慈祥的笑脸,再也没有机会品尝您做的饭菜,再也听不到您的叮咛与嘱托了。也再没有机会为您捧上一杯热茶、端上一碗饭菜、添上一件喜爱的衣裳了……

奶奶,您的一生是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一生;是勤劳俭朴,艰苦辛劳的一生;是平凡无奇,朴实无华的一生;是宁可委屈自己也要善待别人的一生!您吃尽了人间之苦,把自己一生的全部奉献给了身边的亲人!您那满脸皱纹和坚强瘦弱的身躯,流露着您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您为人和善,一辈子没有与人闹过矛盾,没有和别人吵过嘴;您含辛茹苦抚育子女,自始至终无怨无悔起早摸黑操持家务、农活,无私付出几十载;您疼爱子孙胜过爱您自己。

奶奶,一生度过了87个春秋,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留芳百世的伟业,但您的言行将永远激励着和感动着子孙后代。您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朴实无华,但就是这样朴实的言语和实际的行动通过数十载不懈的言传身教,将子孙后代教育得通情达理、孝顺能干。您那坚强的性格、乐观的生活态度与简朴的生活作风将会成为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也将是我们面对生活不断进取、面对困难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奶奶,您放心的走吧,我们会在泪花和悲痛中铭记您慈祥的面容,我们会在梦中期待聆听您亲切的教诲,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化悲痛为力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孝顺长辈,团结和睦,努力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言有尽而亲情永不可终,愿您在天有灵,原您的心永远与我们在一起。奶奶,一路走好!

谢谢!

6.姐姐的追悼词 篇六

63个春秋,63个寒冬酷暑,您阅遍了人间冷暖辛酸,经历了人间的坎坎坷坷,您仍对生活充满自信和活力,把四个子女抚养成人,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小时候家境贫寒,父亲去世早,母亲又多病,她带着我们艰难渡日,家贫出孝子,您十岁就会做饭,操持家务,照顾母亲,为母亲分难解忧,有时家里没米下锅,母亲碍于面子,您从她手里接过袋子到亲朋家去借米,可想到您当时心情是何等的痛苦。15岁您就掇学参军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从部队转到地方后您知道自己学历低,努力工作,争取了调干学习的机会,由护士晋升为医生。几十年来您勤勤恳恳的工作赢得了病友和同事们的信用和敬佩,您的款款细语使失出了信心的病友鼓起了战胜病魔的勇气,您精细的医术使无数危急病人解除了死亡的警报。您外柔内刚,克勤克俭,小孩多,您和姐夫带着全家开垦了一块菜地,姐夫去世早您为了把四个小孩带大,受到好的教育,历尽坎坷、挫折。您给弟弟妹妹予以慈母般的关怀与照顾,没有您的帮助和教导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永远也忘不了小时候您没吃饱饭就去上学,母亲站在家后面灵官庙前的台上翘首了望您疲惫回来的样子;我永远忘不了1953年我差一点被淹死,您得知这消息后一个人坐在大树下放声痛哭并寄回来书包文具给我;我永远忘不了母亲去世后您给予我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全力支持我继续学习;我更忘不了1987年我不幸得了一场大病,您整晚整晚守护着我,帮我寻找好的医院。我在省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因我当时肠胃功能不好,您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给我煮好稀饭,辗转几十里送到我跟前,然后下午还要赶回去上班。更使我难忘的是您在病危期间您那张清瘦的面孔,那鼻孔里,咀里扦满了管子,望着您那痛苦的表情我的心都要碎了,我多次跪在母亲的遗像前恳求她和上天保佑您手术成功,我宁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您的康复。然而这一切都是徒然。我真悔限当初为什么不坚持要把您转到省肿瘤医院去动手术,我真痛恨那个所谓专家为什么不在手术时清除您体内的癌淋巴,我真痛恨那个疗养院,您在那里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医院,当时并不具备动这么大手术的条件,为了经济利益却拿您做了第一例大手术,我也痛恨我这个做弟弟的这样软弱无能,在您病重期间我竟束手无策。

姐姐呵,您去世五年了,您在天国还好吧?我们都很想念您呵,我经常在梦中看到您那慈祥和悦的笑容,失去您的日子里我常常站在家里的阳台上朝河那边疗养院的方向望出,泪流满面。失去了您,我失去了一位慈母般的姐姐,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师长,失去了一个能耐心倾听我声音的亲人,我有欢乐无人分享,有忧愁无人可倾诉。姐姐呵,您能听到我的声音吗?我相信您一定能听得到。

7.追悼的近义词 篇七

1. 老挝留学生学习汉语近义词偏误类型

老挝留学生在汉语近义词的使用上出现普遍的偏误类型——感情色彩使用偏误、搭配使用偏误、语体使用偏误以及范围使用偏误等等。

1.1 感情色彩使用偏误

诸多的汉语词汇讲究感情色彩, 一般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例如, 结果和后果两个词语都含有“结束”的意思。但是, 结果是一个中性词, 而后果的使用一般是表示不好的, 具有贬义。老挝的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近义词时常常出现与感情色彩相关的错误。如:他爸爸酗酒的爱好已经很长时间了。这里的“爱好”应该改为“嗜好”, 虽同为近义词, 但是词性上的褒贬不可忽视。在老挝语中一般用语气、语调或者是描述性的话语等等来表现感情色彩的区别。例如:

A.一个如此懒惰的人却总是幻想成功的奇迹。 (空想)

B.目前中国的检察院开始采用新的询问程序。 (讯问)

1.2 搭配使用偏误

汉语词汇百变, 虽然是近义词, 但是在实际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词汇也会有搭配之别。例如:宽阔与宽大, 这两个词都有表示“大”的意思。但是, 宽阔一般是用于面积, 而宽大这个词重点表示大小之别, 所以说, 汉语里宽阔一般与面积相关的词汇搭配, 而宽大一般和大小词汇搭配;忽然和突然。一个是副词, 一个是形容词, 虽然意义相近, 但是词语搭配上却各不相同。因此, 这类词对于老挝留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影响使用的大难点。例如:

A.电视里正在播放关于美国911恐怖袭击的的重大信息。 (消息)

B.人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偶然总会遇到麻烦的事。 (偶尔)

1.3 语体使用偏误

所谓语体, 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 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 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习惯用语、常用句式、结构体式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 其中口头语体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 书面语体又分为事务语体、科技语体, 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四类。

所以, 汉语中的某些词语虽然词汇意义相近, 但却适用于不同语体。如果将适用于口语的词语来使用在书面语方面就是喻体使用偏误的现象。近义词的语体使用偏误也是老挝留学生在近义词的使用中经常产生偏误的类型, 例如:

A.因为小明在绘画比赛中成绩非常不理想, 所以他畏惧爸爸的批评。 (害怕)

B.公司开会的时候指导师启示大家踊跃发言。 (启发)

1.4 范围使用偏误

汉语词汇百变, 虽然是近义词, 但是在实际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词汇也会有范围之别, 范围大小不同的近义词也是老挝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难点之一。例如:

A.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教育学生们要遵守交通规矩。 (规则)

B.香格里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里面有很多松鼠, 你留心到了吗? (留意)

C.中国在古时候的城墙都是用巨大的石块拼成的, 所以很牢固。 (坚固)

1.5 语义轻重使用偏误

语义轻重使用偏误在老挝留学生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因为作为具有相近意义, 并且词性的感情相近, 所以留学生掌握的并不是特别好。例如, 批评与批判, 这两个词都含有评价、评论的意思, 但是, 批判的词义比批判要重。例如:上课某些同学总是迟到, 在老师的批判下终于有所改变。这里的批判应该改为批评, 批判词义过重, 含有对错误的言论行为加以否定的意思。例如:

A.社会上所有人都应该崇敬烈日下辛勤工作的保洁人员。 (尊敬)

B.这幅书法作品好像是有性命的。 (生命)

2. 老挝留学生学习汉语近义词偏误原因

汉语词汇的博大精深、数量众多, 近义词的数量也是十分丰富的, 但是老挝语的近义词就相对要少得多, 并且没有近义词这个概念, 所以老挝留学收受到母语的影响容易在学习汉语近义词上产生偏误。

汉语的某些近义词使用区别主要是根据感情色彩、语义轻重、喻体使用、范围大小来等等。在老挝语中感情色彩区别的词汇很少, 一般是通过说话人的行为、语气或句子前后一些描述性的语句来区分的, 用程度副词和形容词来描述和限定语义轻重和范围大小。

综上所述, 很多老挝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不能区分近义词的使用, 在学习中出现偏误的现象不计其数。

参考文献

[1]符淮青.词的释义方式剖析 (下)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2]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9.

[3]宋均芬.汉语词汇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 2002.

8.蔡定剑:一场追悼会教给我们的事 篇八

2003年末,蔡定剑重回中国政法大学当教授。彼时,我在军都山下读大二,一方面对于带着盛名、曾经在全国人大工作的新进师长带有一种莫名的疑问:这个人是不是官当腻了,像许多人一样也来大学博取名声?另一方面,对于法律还不甚了然的我的眼中,宪政只存在于传说之中。然后,我错过聆听他讲课的机会。

毕业后,我进入法治媒体,我的很多同事采访过他,印象里蔡定剑是很容易采访的对象,几乎有求必应,没有专家学者的架子,但我并未亲身体验过。

2010年11月22日上午,我看到很多校友的msn签名上写着:“蔡老师一路走好。”方才得知,年仅54岁的蔡定剑去世了。去世前,他仅有的头衔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后来,我受命与《人民检察》杂志社社长徐建波约稿,他说他不敢轻易动笔来纪念蔡老师。

11月26日早晨,我怀着一颗沉重的心,来到了蔡定剑的追悼会。

这是入冬以来北京最冷的一个早晨,天阴沉着,空气里飘荡着悲伤的气氛。在西长安街沿线快到头的地方,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如既往的肃穆,就像那些长眠在这里的人们。

不到七点,已经有许多人来到殡仪馆的东礼堂开始排队等候与蔡定剑的遗体告别,凡是有法治、社会版面的媒体也几乎到齐,这里将送走一个瘦弱的身躯,留下一个坚定的背影。

追悼会八点开始的时候,送行队伍的末端已经排到了大门,刚刚送到的花圈几乎无处摆放。人群中,有许多熟悉的身影,江平、郭道晖、马怀德……不时有学者互相感叹:“很长时间未见,再见居然是这样一个地点”。然而,更多的还是蔡定剑在法大那些记名和未记名的学生们。

在追悼厅的两侧,摆满了蔡定剑学生整理的他的文章和报道,纪念的文字如潮水般涌来,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世前的几个夜晚、他的生活状态、师友校长的评述……都在第一时间被媒体放大后注入公众视野。我很怀疑自己:还能有怎样的角度来观察?

温和的呐喊者

追悼会上,除了挽联,一些特殊的黑白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泪流满面,拿着一张手写的纸:“感谢蔡老师为消除乙肝歧视所作贡献——乙肝病毒携带者。”

这个叫雷闯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三天之前在他的博客里刚刚写下一篇文章《行者,蔡定剑》,那时他还在深圳。事实上,雷闯从未与蔡定剑谋面。他在2009年曾给中国1983所高校校长寄信,呼吁高考录取时平等录取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内的每一个考生。蔡定剑知道此事之后,联合其他20多名中国法学知名教授,发起了关于《高考招录中拒绝歧视倡议书》。再后来,雷闯在杭州办得了“首张”食品行业健康证,有记者去采访了蔡定剑,在后来的节目播出中,他才算是第一次见识了蔡教授的风采。

事实上,蔡定剑最早接触乙肝歧视问题是在2003年11月,当时,他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组副组长,负责立法规划。蔡定剑曾经收到一份由1611位公民签名的信函,“要求对公务员录用限制乙肝病毒携带者规定进行违宪审查和加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立法保护的建议书”。

这些年来,蔡定剑不管是写文章还是接受采访、开研讨会,都在无数个场合一遍遍重申着反就业歧视的重要性。“现在是推动反歧视立法的最好时机,推动反歧视立法并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推动反歧视,最重要的是国家机关要以身作则,担负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

出台统一的反歧视法,设立一套反歧视程序和制度,建立处理歧视的专业机构,这三点一直是蔡定剑的生前愿望。

其实,除了为雷闯这样的人呼吁,蔡定剑的声音还出现在现代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

他关心拆迁问题,曾实地到维权拆迁户的所在地调研,然后他强调“拆迁的时候没有权利,城市规划的时候没有权利。如果他有权跟开发商进行平等谈判,就可以在经济发展中得到一部分利益,开发商的利润就没那么大,所以贫富差距的造成是由于普通老百姓权利缺失造成的。”

他关心城市底层小贩的生活,并提出:“政府怎么管理社会,管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这是过去传统的‘万能政府’在走向市场经济、走向利益和权利多元、日益民主化的社会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政府总想无所不在地体现它的存在,并且习惯地喜欢把它的意志强加给人民。”

……

“其实,蔡定剑平时为人温和,并不激进,跟普通人一样。”作为老乡的徐建波与蔡定剑有着十几年的交情,今年初还曾共餐,但这个突然的消息令他措手不及。“回想起来,当初聚会他不喝酒,显然已经知道自己生命无多,但却并不想让我们知道。如果知道,也许我会多去看看他,多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在他看来,蔡定剑更多的时候是以“温和的呐喊者”的面目出现的。

正因为这种面目,蔡定剑一直与诸多媒体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蔡定剑在法大的学生认为,“每个拥有知识资本的人都面对出世或入世,践行或鸵鸟的选择,蔡老师给我们法律人做了最好的榜样诠释。”

南开大学副教授宋华琳则在纪念蔡定剑时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现在很多知识分子龟缩在象牙塔里,玩高深的、深沉的理论,却全然不关注中国的现实,全然缺乏批判的精深,缺乏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独立、精深、践行,正是蔡定剑被纪念的内在品质。

留给宪政的背影

由于人多,追悼会的仪式做了最大的精简。除了最初的亲人和师长,大部分被分成五六人一组,三鞠躬,瞻仰遗体,与家属握手哀悼。菊花围绕的遗体,冰冷、苍白,再不复所有人记忆中的温暖。

江平教授在离开时,表情哀伤,令人不忍在这样的时刻去打扰采访。1956年,蔡定剑出生在江西省新建县,中学毕业后,曾在福建从戎报国。1979年,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复校,他成为第一批学生。时任副院长的江平教授曾在写给蔡定剑的一本文集序言中称赞:“蔡定剑是79级一群佼佼者中的佼佼者。”

人群中两名表情悲伤的男子,举着一幅字:“蔡老师一路走好!——中国选举和治理网网友。”这幅字,被留给礼堂门口发放白花的治丧小组。

一些人拿着几张拼接在一起的纸,合起来是:“宪政民主斗士蔡定剑永远活在中国律师心中。”

……

这些几乎构就了蔡定剑一生所系:为民请命,为宪政请命。

事实上,作为宪政学者的蔡定剑,为外界所知的更多是呐喊,为法学界所佩服的却更多在于其一生对宪政的研究与追求。

蔡定剑所著述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书再版五次,这对于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来讲十分难得,一直是研究我国政治体制的必读书目。不仅如此,他还直接参与过我国近年来许多的政治体制改革试点,如四川罗江县专职人大代表工作室、四川雅安党代表直选试验、上海闵行区委全委会改革等等。在追悼会现场,这些他去调研过或者讲过课的党政机关,几乎都以送花圈的形式表达了哀思。

在追悼会现场发放的《蔡定剑教授生平》中如此记述:“他高度重视实证研究方法,围绕我国法治建设和公民权利保障,围绕最具显示迫切可行的解决方案,被学界誉为我国人大制度研究第一人。所著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监督制度》、《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等成为我国宪政建设的理论指导和实行方案。”

虽悲不伤

离开追悼会的门口,我回望门口贴着一副挽联:“定宪论政壮怀未酬幸有遗志启万千,剑胆琴心哲人其萎惟留雄文垂千古。”这副联由蔡定剑的同班同学、中山大学法院教授马作武所题,其头尾藏有“定剑千古”四个字,读上去却虽悲不伤。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有一段对话:落日问道:“有谁继续我的职务呢?”瓦灯说道:“我要尽我所能地去做,我的主人。”

发稿前夕,又得知一噩耗: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陈桂明教授也于11月27日上午去世了,年仅49岁。很多朋友在网上互相感叹:这个无情的11月,对中国法学界来说就是灾难的一月。

我沉默,想起校友论坛上有人转发的王人博教授在法大蔡定剑教授追思会上的一段讲话:“蔡教授不是一个宗教学家,但是他对宪政民主的那种信仰和信念,使他确实成为了一个教徒,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个法学人尊敬的教徒。我们这个国度不缺少学者,但是缺少对民主宪政信仰的清教徒般的教徒。从这个意义上说,蔡定剑教授本身就是树在我们身前的一面镜子。”

这个世界,不少人如我一样,也许不曾完全坚信民主宪政,或者是理想被现实折断了翅膀。然而,像蔡定剑一样的人,已经取得了燃烧的火种,我们不仅当纪念,更当前行。

9.外公的追悼词 篇九

时值3月。春天这个诞生生命的季节,我的外公,周树堂,于20xx年3月9日中午12点23分逝世了。

今天,大家聚集在这里,悼念外公的逝世,使得他的丧事可以圆满。我谨代表全体孝眷对大家的关心表示深切的感谢。也对所有在外公患病期间给予他关心的所有医务人员,所有病友表示深深的感谢。

外公的逝世,于我们来说,仿佛是早晚的问题了。但是,这个噩耗还是让我们无法接受。毕竟,他的音容笑貌,他熟悉的样子,还在眼前。可是,现在,他却躺在这里。没有人可以唤醒,这个时候,除了沉痛,难道我们还能做什么?

外公的一生是不幸福的。辛辛苦苦地来上海工作,用他本不多的工资抚养4个儿女。拉扯大了,眼见着可以享受晚年生活了,又因为我母亲工作繁忙,开始领我。天天带着我过那条马路,去电缆厂的托儿所上课。平时省下好吃的东西,问我要不要吃。我总是很固执,这个不要吃,那个也不要吃。甚至,每次吃饭的时候,外公夹菜给我,我总是不要。我嫌他脏。

好像这一切都是昨天的事情了。我一次一次地看着外公有些难过的表情,沉默后悔之后,还是一样地忘记。这一次,怎样再去忘记。然后,外公就开始生病了。肾不好,于是要做血透。

冷冰冰的针管那么粗,就这样扎了进去。我知道外公是痛的`,可是,他要维系生命。活着,这个愿望,我不晓得哪里有错。医药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一次就要几百。外公开始吝啬。节约下来每一分钱也是好的,也许,一分钱可以维持一秒钟的生命。

而此刻,哪怕我有的是五百万,我要换外公的生命。谁和我换?谁有这个能力和我换?

外公的一生,那么短。他总是想要大家一起来看他,来关心他。但,这个所有老人都有的愿望,所有家人都可以帮他实现的愿望,外公也许是实现了吧,实现的日期却是在这几天,在外公死去了,在他永远再也不会对着我们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都到了他的身边,我们流下了眼泪。这样轻的眼泪,怎样可以去承担一个老人多年来强烈的希望。他终究还是走了。我知道,外公是不想走的。他也没有等我。

握着他的左手,想帮他剪指甲,才发现有多久没有握过外公的手了。以前外公牵着我过军工路,已经是12年前了。

谁也没有想到,再次想到去握住他的手时,血液已经凝固,只剩下一具躯壳,没有回应,没有感情。外公的衣服,睡过的床,喝水用的杯子,牙签,吸管,轮椅,还放在那里。

保姆推着他进来,大年夜那天,他戴着一顶帽子,坐在轮椅上面。后来他就进去了,没有和我们一起吃年夜饭。

拿到外公的压岁钱,我们几个小辈才进去看他。“谢谢外公!”高兴地挥舞着手中耀眼的红包,外公只是躺在床上低低地“嗯”了一声,即便对平时最疼爱的我,也是一样。这是最后一次和外公说话了。他说:“嗯。”妈妈让我去医院看他,我没去。

10.感人的追悼词 篇十

全世界在震惊之余,迅速团结起来,向不幸罹难的七位优秀的太空挑战者发出哀悼。

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在悼词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我们失去了七位最勇敢的公民,他们分别是迪克,迈克,朱蒂思,埃里森,罗纳德,格里高利和科里斯塔,我们今天所说的远远不够表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言语在我们的不幸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力,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所有的人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我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我们在心里知道飞得那样高那样自豪的你们,终于在与天交接的地方找到了上帝为他的子民筑造的美丽天堂的宏伟大门。但愿上帝携带你们的灵魂早日进入我们每一个凡人都梦寐以求的天堂。”

在人类七名最优秀的战士香消玉陨之际,我为能读到这样一份悼词而钦佩感动。在人类未来的发展史上,还会遇到更多的不可避免的灾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相信,再也不会读到比这一篇更感动人心灵的悼词了,因为它已经穷尽了人类智慧的极限。

十七年后,2月1日,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但在着陆前发生意外,航天飞机坠毁。就在离地面还有数十公里的地方,就在再过半小时就可拥抱亲人的时候,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由于左机翼上一个微小的裂痕,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在解体一分钟后,7名宇航员还活着,他们已经做好了弹射的准备,但天意弄人,他们未能安全的返回。

悲剧发生后,在震惊之外,我不无忧虑的想,同样是航天飞机失事,但这一次却是在返回时,美国现任总统布什的悼词还能向里根总统的悼词那样让人感动的潸然泪下吗?

布什总统又一次的聚集了身处悲痛的人们,在他的悼词里,有这么一段:“在今天的天空,我们看到了毁灭和悲剧,但是在我们还未看到的地方,那里有希望和安慰。天空中的那些闪亮的星星和锻造这些星星的造物主知道我们今天缅怀的七个亡灵的名字,他们是:里克,米切尔,劳瑞尔,大卫,威廉姆,卡尔帕纳,伊兰。人们很容易忽视火箭旅行的危险和在地球外大气层航行的困难。这些宇航员了解这些危险,他们愿意面对这些危险,他们知道生命中有更崇高的目标,由于他们的勇气、胆量和理想,我们将更加怀念他们。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已经不能安全的返回,但我们虔诚地祈祷,祈祷造物主能携带在它上面工作过的七个高贵亡灵平安地返回家园。”

11.王重阳追悼会上的屁声 篇十一

刚刚瞻仰完遗体,众位豪杰迫不及待地在灵堂里摆上果盘、香烟、饮料,团团围坐在王重阳的棺材旁开始讨论《九阴真经》的分配问题!!谈判是在柔和的哀乐中进行的,这些英雄们一边假惺惺的寄托哀思,一边为《九阴真经》的归属据理力争。

就在争论最激烈的时候,突然一阵响彻大地的清脆屁声滚滚而来,众人大惊之下顿时鸦雀无声、面面相觑!这屁放的当真是登峰造极,气吞山河、力拔千钧、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但同时却反了武林大忌(尤其是在这么庄严的场合如此不顾影响)!身为东道主的全真七子哪堪如此大辱,闻之全部起身拔剑,摆出了北斗七星阵!

丘处机低声问马锰“老大,会不会是我们内部人放的?”马钰自信的摇了摇头:“应该不会,全真教的内力不至于排气如此失控!”于是几人的目光同时落在了内力修为最差的江南七怪身上!江南七怪仿佛感觉到了什么,飞天蝙蝠柯镇恶脸上青一一块红一块的站了起来,浑身颤抖着道:“哼!你们什么意思,我江南七怪虽然武艺不精,但从不干这种无耻下流、祸国殃民的勾当!”老二朱聪补充:“说的对,我们江南七怪如同一人,在家的时候放屁是七个人一起放,在公共场合也是七个人一起放,你们听到七个音符了吗?”

丘处机深知江南七怪的为人,朝他们微微点了一下头,示意他们坐下!目光转向了平时行迹卑劣的西毒欧阳锋!欧阳锋皮笑肉不笑:“我白驼山庄之屁岂是你们全真七子之辈轻易可闻到的?”说着给欧阳克递了一个眼神!欧阳克身形一动,人稳稳的蹲在了门口的水缸上,只见他丹田运气,一声大吼,一股白烟外加一些黄色液体全从胯下挤了出来。欧阳锋急忙用手捂住了眼睛:“克儿,你个丢人的玩意儿,快滚回来吧,告诉你到江南少吃点冷饮,你偏不听!”众人眼见一缸水已经瞬间变成了黑色,均已心知肚明,老毒物叔侄俩是放不出来刚才那种清正的屁的!

大家的目光顺时针旋转,落在了北丐洪七公的身上,均暗想:“老叫化子平时就不讲卫生,此事必是他所为!”洪七公放声大笑:“哈哈,老夫放屁向来是有动作配合的”!说着打狗棒往地下一戳,PP一扭,一记神龙摆尾,屁声中两名丐帮弟子顿时像火箭一样向后窜射出去。

也不是洪七公,难道会是南帝一灯大师吗?一灯面色苍白:“出家人不打诳语,老纳体内所有浊气已经全部改用一阳指排放了”,说着暗暗运气,朝天举起了中指。摆了一个POSE……渔樵耕读四位徒弟急忙拉住他:“师父,师父,真气宝贵,不要随便消耗了!”

大家只好把目光纷纷转向了东邪黄药师。黄药师虎着脸狂拍桌子,霍然长身而起:“对,对!这些屁全他妈是我放的!”身边的黄蓉急忙拉他的衣服“爹,不是你放的,你承认什么?靖哥哥,你听过我爹的屁声,赶快澄清一下”!郭靖挠着脑袋站了起来:“噢!这的确不足岳父大人放的,岳父大人的屁向来是三分正气、七分邪气,况且稍微懂得点音律的人都会被他的碧海潮声屁震得心神不宁……嘿嘿……回答完毕”!黄老邪生平第一次对郭靖微笑了一想,递过去了一根桃花岛香烟!

现在,只剩下梅超风了,她小等众人发话,自己起身阴森森的说道:“哼!谁他妈放屁不承认,老娘让他的PP如此下场”!说着五指一勾,照站在身后的杨康PP上轻轻一抓,杨康立刻像猫尾巴被火燎了一样惨叫着飞奔出去。梅超风接道“老娘眼睛虽瞎,耳朵却不聋,这屁声乃是来自东经75度,北纬32度”!众人顺着梅超风说的方位,目光全部落在了王重阳的棺材上……

棺材盖子自己开了,众豪杰大惊失色,纷纷狂呼:“老王诈尸呀!”只见王重阳从棺材中坐起身来,嘴里唱着高林生的歌曲:“是我,是我,还是我……诸位英雄,贫道本来已经归西,无奈大家为《九阴真经》争执不休,我怕没等我到上帝那儿,你们就把我分尸,于是就泻出最后一股真气把《九阴真经》给焚了”!说完再次蹬腿气绝。

12.追悼的近义词 篇十二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对此题的讲解就显得至关重要,有的老师采取的是“词海战术”,搜集大量的近义词,注上它们的意思,再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猜题、押题,但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一大串理论来,往往看似全面有效,实则在运用当中由于其过于繁杂使学生难以真正掌握。那么如何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答此类题目呢?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采取造词扩展法解答此类题目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针对一组近义词的意思的辨析扩展引申到对不熟悉词意义的揣摩,尽可能做到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达到对未知词语的理解,达到一种知识迁移的目的,揭开其神秘朦胧的面纱,露出其本来面目,再用具体的语境当中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反过来佐证自己对词语的揣摩理解的正确与否,最后对一组近义词做出正确的理解与选择,从而达到从已知世界向未知世界的飞越,感性思维与理性思辨的完美结合。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_日本侵华历史,引起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_疾病。

(3) 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______了。

A、窜改驱除融解

B、篡改祛除融解

C、窜改祛除溶解

D、篡改驱除溶解

看第一句两个选用词“窜改”与“篡改”,相同之处在于“改”这个词,都有“改动”之意,不同之处在于“窜”与“篡”这两词根。我们可用扩展法来对这两个词根分别组词,“窜”可组成“点窜”等词,侧重于“修改”、“删改”之意;而“篡”则可组成“篡位,篡权,篡夺”等词,这些常用词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一般都知道其中有一种用作伪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意思,有明显的贬义词的意味,由这些词类推,学生对“篡改”一词应有了大致的了解,再结合语境分析,1题中明显出现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用作伪的方法来改变历史,掩盖他们的侵华罪行。这样一来,对词语的揣摩在语境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佐证,使揣摩推测不只是主观感受,而是成为一种科学的理性的分析,那么第一句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以此法类推,第二句两个选用词“驱除”与“祛除”相同之处在于“除”这个词根都有“除掉”之意,不同之处在于“驱”与“祛”这两个词根。用扩展法对这两个词根分别组成常见词,“驱”常组成“驱赶,驱逐”等词,意思偏重于“赶走”之意;“祛”常组成“祛病、祛邪、祛魔、祛祟”等词,这些词学生知道它们往往多侧重于民间习俗或迷信方面,以这些词语类推,“祛除”的意思在学生的头脑里应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再结合语境,出现了“端午节”及“民间习俗”等字眼,答案就不言而喻了。第三句以此类推,也可使问题迎刃而解。

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井冈山、遵义、延安、西 柏坡 , 是中国革 命的几处_________。

(2) “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_________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3) 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_________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

B、圣地、减少、控制

C、圣地、缩小、抑制

D、胜地、减少、抑制

第一句两个选用词“胜地”与“圣地” 最大区别 在于“胜 ”与“圣”这两个词根,而学生调动有限的知识积累,可以很清楚体会到“胜”可组词“名胜”“胜景”等词,多指风光优美之地;而“圣”可组词为“神圣、圣洁”等词,多指一种在精神上意义重大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句中明显表现井冈山等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都是意义重大之地,那么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1题的正确选项为“圣地”。第二句区别在于“小”与“少”两个词根 , “小”与 “大”相 对 ,“少”与“多”相对,结合具体语境,重在“差距”两字,指差距多用“大、小”而不用“多、少”,故选“缩小”。

例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_________,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2) 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 动画学会 签订了合 作_________,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3) 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_________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质对协议不日

B、质对协约翌日

C、质询协约翌日

D、质询协议不日

第一句中“质对”与“质询”区别在于“对”与“询”这两个词根,而“对”可以组成“对证,对质”等词,“询”可组成“询问,咨询”等词,重在“质疑、询问”,结合语境,应用“质询”。“协议”与“协约 ”不同在 于“议” 与“约”两 个词根 , “议”可 组成“计议”、“议论”,而“约”组成的“条约 , 约定”, 这里应该 用“协议”。第三句也可用此种方法解答,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上一篇:高星级酒店平面规划下一篇:《老年社会工作》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