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个案护理(精选8篇)
1.急性心肌梗死个案护理 篇一
个案护理报告
题目:急性胰腺炎患者个案护理报告
姓名:陈琛
专业:护理
科室:消化内科二病区
工号:4939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个案护理报告
【病史介绍】 主诉:腹痛一天
现病史:患者,女,60岁,上腹痛一天,伴乏力,出汗、无晕厥,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心慌、胸闷,无发热,无咳痰、咳喘。就诊于当地医院,入院后给予抑酸,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我院,急诊以“急性胰腺炎”收入院。自起病以来,患者未进食,睡眠差。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祥。个人史:出生长大于原籍,否认长期外地居住史,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毒物放射物质接触史,否认烟酒等不良嗜好。婚育史:月经史144550,20岁结婚,育有2女2儿,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2628家族史:父母已故,有一姐、一哥和一妹,均体健。【初步诊断】
1、急性胰腺炎
2、胆囊炎 【治疗方案】
1、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整体护理,禁饮食。
2、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五项、生化全项等。
3、给予胃肠减压,抑酸,抗炎,抑制胰酶分泌,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护理诊断】
1、疼痛:与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炎症、胆道梗阻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呕吐、禁食、渗出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呕吐、胃肠减压和大量消耗。
4、潜在并发症:MODS、感染、出血、胰瘘、肠瘘、应激性溃疡等。
5、焦虑:与急性腹痛腹胀致严重不适、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目标】
1、患者疼痛缓解、仍有轻微腹痛
2、病人水、电解质平衡、生命体征平稳、无休克发生
3、病人营养适当,体重较发病前无明显下降。
4、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上述并发症。
5、焦虑较入院前有好转。
6、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
【护理措施】
1、疼痛 与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炎症、胆道梗阻有关(1)禁食、胃肠减压(2)协助病人取屈膝侧卧位
(3)遵医嘱给予止痛药(杜冷丁)、抑制胰酶药(奥曲肽)
(4)按摩背部,增加舒适感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呕吐、禁食、渗出有关(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水、电解质(2)密观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皮肤温度、颜色(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导尿(4)备好抢救物品、注意保暖。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呕吐、胃肠减压和大量消耗有关
(1)观察营养状况
(2)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如脂肪乳、氨基酸、卡文等)
(3)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后可恢复饮食
4、潜在并发症:MODS、感染、出血、胰瘘、肠瘘、应激性溃疡等
(1)吸氧、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型态
(2)检测体温和血白细胞计数,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
(3)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大便情况及有无腹膜刺激征
(4)鼓励患者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5)给予心里护理、消除患者的消极紧张情绪。
5、焦虑 与急性腹痛腹胀致严重不适、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1)关心病人、了解病人需要
(2)做好家属沟通、加强陪护
(3)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有关
(1)嘱患者在床上勤翻身
(2)疼痛减轻时嘱患者多下床活动
(3)患者疼痛严重无法活动时可给予定时翻身拍背
(4)保持床单位整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
(5)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急性心肌梗死个案护理 篇二
最早症状:AMI患者多数是突然发生, 疼痛部位性质及放射区域与心绞痛相似, 多无明显诱因, 常发生于静息时。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 可达数小时或数天, 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常烦躁不安, 出冷汗, 恐惧或有濒死感。部分典型者可无放射痛, 少数可出现无痛性AMI, 开始就呈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 应加强夜间巡视, 警惕并发症早期出现。如患者表情淡漠或疼痛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 做心电图了解有无急性缺血, 梗死范围是否扩大等情况。严格卧床休息, 协助各种生活需要, 按医嘱协助患者床上活动或被动活动。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 防止不良刺激, 缓解焦虑, 绝对卧床休息1周~2周。
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 但不一定是休克, 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80 mm Hg时, 又烦躁不安, 面色苍白, 皮肤湿冷, 脉细而快, 大汗淋漓, 尿量减少 (<20 m L/h) , 意识迟钝, 甚至昏厥者, 则为休克表现。出现以上休克症状时, 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抢救措施:给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填写特殊处置记录单、准备好除颤器、抽好药物备用, 建立有效心搏, 记录尿量和注意补液速度。
胃肠道护理:过度劳累、精神刺激、情绪激动, 饮食不当及用力排便等都是AMI的诱发因素。因此要对陪护家属进行卫生知识宣教, 宜少量多餐易消化、低钠、低脂肪而少产气的饮食, 可用番泻叶、蜂蜜冲水饮, 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可用石蜡油、缓泻药或低压灌肠, 腹胀可肛管排气, 针灸或服消胀片, 大承气汤对心肌梗死后腹胀效果好。指导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和协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合理休息护理:绝对卧床时可做卧位肢体主动被动活动。待病情稳定后, 心电图ST段恢复到等电位或T波倒置由深变浅后, 让患者半卧床3~4次/d, 每次30 min, 也可坐在床上吃饭、饮水、服药。如病情无其他不良变化, 可坐在床旁或椅子, 3次/d, 每次30 min~60 min, 逐渐离床、室内近距离走动, 或走得稍远些, 直至散步。只有休息好, 才能恢复快、预后好。
并发症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心音、心率、节律、血压和胸痛等变化, 及早发现早期诊断处理, 积极预防并发症。心律失常是AMI的常见并发症, 常常发生于24 h之内, 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CCU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
心理护理:大部分AM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 应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 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 病情严重, 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可致患者死亡[1]。因此, 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对防止其发生、发展, 减轻患者痛苦、挽救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合理安排饮食, 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使用适量止痛镇静药物,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病, 做好康复指导,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3.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篇三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34-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心肌严重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好发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故不少人对它“谈虎色变”。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的死亡率已明显减少。我院近2年内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无一例死亡,现将有关护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1 心理护理
重视心肌梗死的病人心理护理,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由于发病急,心前区剧烈疼痛,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和悲观等心理障碍,缺乏心理承受力。故应首先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与心态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比较安静的患者,多从心肌梗死病的易患因素方面进行开导,使其心理上有所准备;对于情绪急躁,波动较大的患者,要着重从心理上给予安慰,讲解情绪因素与该病的关系,以及不良情绪对该病的预后影响,使患者以乐观的心理对待疾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护理。
2 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饮食治疗,大便的处理,起居的规律等均是确保心肌梗死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
2.1 协助翻身,特别是强调发病后第1~3天病人的制动,减少自身用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荷。
2.2 宣教早期床上大小便,腹部按摩、增加腹蠕动,促进排便,必要时口服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诱发心绞痛,每天早晨6时督促病人排便,以形成条件反射。
2.3 饮食给予流质(24h内可禁食),适量增加粗纤维食物,有助肠蠕动,进食应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 疼痛护理
鼻导管持续吸氧4~5L/min,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心肌供氧,减少因无氧代谢产生的致痛物质,必要时肌注度冷丁50mg。
4 机体活动护理指导
对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早期活动对预后可产生有益的影响,一般发病后4天可自动翻身,一周后在床上活动,包括床上洗漱进餐。两周后可在室内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4.急性心肌梗死个案护理 篇四
【摘要】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月~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87例与对照组8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依从性、治疗时间、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 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饮食与运动、用药知识、疾病知识、自我监测等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加快恢复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人性化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细胞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持续性缺氧而导致坏死的一种危重急症[1],临床中十分常见。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生活节奏的加快,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2]。除了相应的临床治疗,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发展同样重要。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我院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制定的一系列人性化护理措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月~201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且排除合并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87例与对照组86例。护理组男53例,女34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56.8±3.4)岁;初中及以下34例,高中及以上53例;前壁梗死30例、下壁梗死32例、后下壁梗死25例。对照组男52例,女34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56.8±3.4)岁;初中及以下33例,高中及以上53例;前壁梗死29例、下壁梗死32例、后下壁梗死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患者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及自身病情不够了解,易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向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护理流程、我院相关疾病的成功案例,以安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舒适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满足其合理要求,增加患者的安全感。饮食护理:应叮嘱患者戒烟戒酒,避免暴饮暴食,科学作息、饮食,使用低胆固醇、低热量、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高蛋白食物,禁止使用刺激性或油腻性食物。
1.3 评价指标
胸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饮食与运动、用药知识、疾病知识、自我监测等方面健康知晓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健康知晓率
护理组饮食与运动、用药知识、疾病知识、自我监测等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不断提高[3],已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发现[4],药物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不可或缺,但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变化同样密切相关。人性化护理是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推广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5],主要是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帮助患者从生活细节、治疗态度等方面改善病情,从而达到缩短疗程的目的。我院制定的人性化护理,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与健康指导,不仅帮助患者配合治疗,早日出院,对于患者出院后的长期发展同样具有深远影响[6]。
本次研究证实,我院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制定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加快恢复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静.综合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1(5):632-634
5.个案护理 篇五
题目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脑梗死患者的个案护理 职称主管护师 姓名潘春燕 科室风湿科
所在医院重庆市中医院
联系电话
***
目录
封面„„„„„„„„„„„„„„„„„„„„„„„„(1)目录„„„„„„„„„„„„„„„„„„„„„„„„(2)引文„„„„„„„„„„„„„„„„„„„„„„„„(3)
一、临床资料„„„„„„„„„„„„„„„„„„„„(3-4)
二、护理问题„„„„„„„„„„„„„„„„„„„„(4-5)
三、护理措施„„„„„„„„„„„„„„„„„„(5-7)
四、护理评价„„„„„„„„„„„„„„„„„„„„(8-10)
五、体会„„„„„„„„„„„„„„„„„„„„„„(10)
六、参考文献„„„„„„„„„„„„„„„„„„„„(10-11)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脑梗死患者的个案护理 [摘要] 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对一例合并脑梗死的患者从病情观察,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及预防感染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护理,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明显好转,从而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梗死;个案护理
[前言]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
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与遗传、内分泌改变、病毒感染、日光照射、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呈缓解与复发相交替的现象。临床上许多患者多次复发入院,使病情逐渐加重,降低了生活质量,缩短了生存时间,SLE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机制与脑血管炎有关。1病例介绍:
1.1患者罗越秀,女,35岁,因“雷诺现象10余年,左侧肢体无力5小时”于2015年08月12日15时15分收入省中医大学城医院风湿科,西医诊断:1系统性红斑狼疮 2 狼疮性脑病 3 脑梗死(急性,右侧额顶页)4 脑软化灶大脑中动脉闭塞 6 脑萎缩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中医诊断:1 阴阳毒(气血亏虚,痰瘀内阻)2中风-中经络(气血亏虚,痰瘀内阻)入院症见:神志清楚,精神疲惫,左侧肢体无力,口干,近期脱发,舌淡暗胖大,苔薄白,脉细滑,纳眠可,小便可,大便烂。
1.2病情简介:患者双手雷诺现象10年,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3年,院外门诊正规治疗,2014年7月院外查抗心磷脂抗体阳性(41.12GPL/ml)考虑SLE继发抗心磷脂综合征,继续予激素+来氟米特+羟氯奎+阿士匹林治疗,2月前外院就诊,患者有生育要求,停用阿士匹林,改为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患者未遵医嘱用药,于8月12日清晨醒后发现左侧肢体无力,不能活动,入我院急诊,MRI结果示右侧额顶、左侧半卵圆中心脑缺血梗塞灶、右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变细、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结合病史,考虑狼疮性血管炎闭塞,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神经外科会诊后考虑狼疮脑病可能,入住风湿病科。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减弱,左上肢腱反射(+++)左下肢腱反射患者不能配合。入院血检查提示:降钙素原0.09ng/ml,WBC:9.93×109 /L,Hb:79g/L,HCT:23.6%,plT:79×109 /L,心酶:LDH:335Uu/L,AST:45U/L,生化:K+3.26mmol/L,Cr:112umol/L,风湿三项:hsCRP:6.8mg/L,免疫6项:C3:0.73g/L,ESR:21mm/h。心脏彩超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中度狭窄及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入院后第三天出现高热,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衰竭,转入ICU治疗3日后转回风湿科,8月20日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房颤,给予抗心律失常,营养心肌后好转,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甲强龙冲击疗法,护胃,营养神经,补钙及康复理疗治疗21天后,病情好转出院。护理诊断
2.1自理能力缺陷:与偏瘫有关。
2.2 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瘫痪有关。
2.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4焦虑:与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有关。2.5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3 护理措施 3.1一般护理
3.1.1实行床边24小时专人护理,病室清洁、整齐。患者外出时应采用遮光措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面部出现红斑者应用30℃的清水洗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用刺激性的化妆品、染发剂等,宜用盐水清洗有皮疹、红斑或光敏感者。
3.1.2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受压,每两小时翻身一次,每日用温开水及香莲洗液擦洗会阴部及尿管周围,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床单。
3.1.3保暖注意病人保暖,病室温度宜保持在25—28℃。患者发热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予患者行床上擦浴时避免患者受凉,注意保暖。
3.1.4吸氧采用双腔鼻导管吸氧,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注意保持吸入氧气湿化,吸氧管每周更换,防止交叉感染。吸氧时注意观察患者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等情况有无改善。根据医嘱予抽取血气分析,判断缺氧程度,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调整给氧流量。3.1.5口腔护理
指导患者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以免引发口腔感染。操作前应与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漱口时避免呛咳,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观察口腔粘膜的完整性以及舌苔的颜色、舌面的完整性。保持口腔及唇舌的湿润,口唇干裂者,用石蜡油或润唇膏润唇。3.2病情观察
3.2.1安置心电监护,密切注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改变。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观察患者血液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和肾功能的变化,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2.2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而体温升高常与疾病加重密切相关,当患者高热时,应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并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3.2.3密切观察患者偏瘫肢体的肌力及活动度的变化。
3.2.4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时注意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有无瘀斑,使用大剂量激素时应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和剂量,注意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还应及时观察口腔粘膜情况,发现有无真菌感染,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瞳孔等的变化观察病情是否好转。CTX冲击时静滴速度一定要放慢,防止液体外漏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服用免疫抑制剂时应多喝水,以减少肾脏的损害。3.3 功能锻炼
急性期预防关节弯曲、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保持左侧肢体关节功能位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肩、肘、腕、膝、躁关节等的屈、伸、外展、外旋、环绕活动,每天进行2~3次,每次4一5分钟,不可用力太大,防扭伤骨折,恢复期指导患者自我练习用健肢活动患肢逐渐离床扶行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3.4饮食指导
神志清楚时及出院后都应进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饮食,控制动物性脂肪摄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增加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少量多餐。3.5用药指导
护士应及时告知患者严格按医嘱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加药量,加强用药后的观察,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3.6情志护理
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从不同的角度关心体贴病人,建立信任感,解释疾病相关知识,消除病人和家属对SLE的不正确认识和误解,引导病人以积极稳定的心态对待和克服各种不适。并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要求家属配合鼓励、安慰患者。让患者充分感觉到家人的关爱,增加患者战胜精神动力。3.7健康指导
SLE患者出院后常因自我护理不当导致复发,有时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如突然停药所致的撤药危象,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出院指导相当重要。应叮嘱患者出院后必须做到:定时定量服药,不得随意停药或减少激素用量;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遮阳,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目前已公认性激素在SLE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因而,对育龄活动期患者应采取避孕措施,原则上尽量选择工具避孕,避免药物避孕。坚持定期复查,告知门诊随访的重要性等,这样才能保持病情平稳,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4 护理评价 2015-8-14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较前好转,左侧肢体肌力自觉好转,能保持依靠坐位,舌淡,苔薄白,脉细滑。T37℃
P 70次/分 R 21次/分 BP 104/68mmg(1)指导患者家属床边松动患侧肢体大关节,注意保暖,防止受凉。(2)遵医嘱予功能电及中药离子导入刺激神经肌肉群。
(3)今日加强龙冲击疗法,严格遵医嘱时间执行,并控制滴速。2015-8-16 15:00 T 37.5℃
P120次/分
R 25次/分
SPO2 90%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左侧肢体肌力同前,患者出现胸闷,气促,心悸,血气分析示:BE-10.3mmol/L,PO2TC56.3mmhg,PCO2TC16.1mmHg,pHTC7.489.患者因呼吸衰竭,心房颤动转ICU继续治疗。2015-8-19 11:00 患者病情好转,由ICU转回我科继续治疗,T 36.8℃ P 110次/分
R 20次/分
BP120/75mmHg SPO2100%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左侧肢体乏力,左手手指可活动,咳嗽,咳泡沫痰。左侧肌力0-1级。
(1)指导患者注意保暖,持续低流量吸氧,绝对卧床休息,使用床档,预防坠床。(2)指导患者家属活动患肢。2015-8-20 10:00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自觉心悸,咳嗽无痰,左侧肢体乏力同前,心电监护示房颤,T 37℃心率150次/分,BP117/71mmHg R 21次/分,治疗仍给予补钾,抗感染利尿等对症治疗,并给予益气化痰,活血除湿的中药汤剂。
(1)患者卧床休息,每两小时翻身拍背,仍坚持功能锻炼。(2)详细记录出入量。(3)做好会阴及口腔护理。(4)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滴速。2015-8-24
11:00 患者神清,精神明显好转,左上肢肌力明显好转,左上前臂肌力2级,上臂肌力1级,手指肌力5级,左下肢肌力1级,咳嗽好转,偶有胸闷,可平躺,T 36℃
P 77次/分
R 20次/分
BP118/72mmHg SPo2 99%(1)指导患者饭后半小时温服中药。
(2)少量多餐,进食清淡营养的饮食,多食瘦肉,牛奶等。
(3)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仍遵医嘱予电针,功能电等刺激肌肉神经。2015-8-27 10:00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明显好转,纳眠可,舌淡暗,苔白微厚,脉细,生命体征正常,偶咳嗽,无痰,无胸闷,左上肢肌力3级,握力可,下肢肌力一级(1)指导患者每日早晚吸氧2小时,卧床休息。(2)指导按时服用口服药。
(3)指导补充营养,多进食禽蛋,瘦肉等。2015-8-30 11:00 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正常,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左上肢可抬举,左下肢肌力无明显改变,舌淡暗,苔薄白,脉细。(1)指导患者坚持功能锻炼。
(2)加强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转归:患者于9月1日病情好转出院,予出院指导,嘱患者院外继续康复治疗,定期复诊,遵医嘱服药。5 体会
SLE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病程迁延 ,病情反复发作 ,须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和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由于患者多为育龄妇女,患病时间长,病情易反复,加之疾病引起的脱发、面部红斑等症状,情绪波动大,故应针对其心理状况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急性期患者对本病认识不足,产生情绪低落、焦虑、恐惧、忧郁、绝望等心理反应,故应做好心理护理及用药、饮食护理。SLE患者常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改变病情抗风湿药,会使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甚至合并多器官损害后导致死亡。因此,应做好重症患者的护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还应加强感染的预防措施。通过对SLE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和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疾病的好转及康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 张智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 [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317.
6.异位妊娠个案护理 篇六
分享者:广医二院 妇科 李彩婵
时 间:2017
一、病史汇报
1.基本情况:黄xx,29岁,2016-16-6收入妇科。2.主诉:停经52天,下腹痛5天 3.诊断:①异位妊娠。
4.体查:T :37 P :119次/分 R:20次/分 BP:103/79mmhg,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外阴发育正常;白带不多;,无明显溃疡,出血点、宫颈无明显肥大、无举痛;宫体正常大小,前位、质中、压痛、宫体前后壁无触摸结节、宫体活动好;双附件区增厚,有压痛,右附件区压痛明显。
二、诊治经过
6-6 行妇科B超检查,盆腔杂乱回声待查,范围约44mm*28mm,盆腔不规则液性暗区,74mm*29mm回声欠均匀。考虑异位妊娠待排。6-6 完善术前准备,备皮及交叉配等。
6-6 在手术室予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右输卵管切术+部分宫角切除术,术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注意阴道流血情况,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补充每天身体需要液体量,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6-7 术后第一天,患者无阴道流血,无头晕、头痛,肛门未排气,指导患者床上翻身,导尿管通畅,尿色清。腹部切口无渗液,腹部敷料干结。于除尿管,患者自解小便,继续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补充每天身体需要液体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6-8 术后第二天,无头晕、头痛,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少,肛门已排气,指导患者饮食半流,腹部切口无渗液,腹部敷料干结,予益比奥皮下注射。
6-9 术后第三天,患者一般情况可以,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大便已解,小便通畅。指导患者饮食普食,腹部切口无渗液,腹部敷料干结,继续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予益比奥皮下注射,补充每天身体需要液体量。
三、目前情况:患者一般情况可以,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大便已解,小便通畅。
指导患者饮食普食,腹部切口无渗液,腹部敷料干结。.四、检验检查情况 1.实验室检查报告:
6-6 WBC:15.54x10E6/L;HGB:95G/L;HCG:949.46U/L;PGN:20.70NMOL/L 6-8 WBC:6.63x10E6/L;HGB:64g/L;HCG:240.40U/L 2.影像学检查:B超:盆腔杂乱回声待查,范围约44mm*28mm,盆腔不规则液性暗区,74mm*29mm回声欠均匀。考虑异位妊娠待排 3.动态血压情况: 6-6入院时:103/79mmHg;
6-6手术前:95-113/71-79mmHg,术后:92-116/57-70mmHg;
五、术后护理(-)护理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患者的年龄29岁,职业无业 2)病情情况:停经52天,下腹痛5天 3)既往史:无
4)婚姻史:未婚未育。4)服药:无 二)护理诊断:
1、疼痛:手术伤口有关;
2、潜在的并发症:出血与手术创伤有关;
3、在的并发症感染:与手术伤口及留置导尿管有关; 4部分生活自理缺陷:与手术及术后疼痛有关。5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疾病知识。三)护理目标:
1、患者疼痛减轻
2、术后出血少
3、患者感染得到控制
4、患者能部分自理生活
5、患者掌握一定的疾病知识及术后护理知识
(四)护理措施:
(一)患者麻醉清醒后有轻微的伤口疼痛,可不使用止痛药物严重疼痛应立即报告医生。患者肩背疼痛或腹胀痛时,则协助患者勤翻身,多活动,适当局部按摩和热敷或腹壁轻轻加压,将气体排出。可协助患者取膝胸卧位,让气体上升向盆腔聚集,以减少对膈肌的刺激,胀痛难忍,按医嘱使用镇痛剂缓解疼痛。
(二)患者术后回病房,护士要及时观察穿刺孔敷料有无血液外渗、皮肤有无淤血肿块及阴道流血等,若伤口敷料有血液应及时更换敷料并给予压迫止血,24h内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病人面色、神智、肛门有无坠胀感。
(三)预防感染 合理应用抗菌素。严格按无菌技术清洁伤口和更换敷料。监测患者有无感染症状和体征,定时测量体征和脉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四)协助患者术后床上翻身,把生活用品放置患者可接触的地方,方便患者使用,指导患者家属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五)向病人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及术后护理,解答患者的疑问,发放相关疾病宣教资料。
六、现在护理要点:
1、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公园漫步,避免重体力活; 2.保持心情舒畅,遇事自我开解;
7.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篇七
1 临床资料
本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0例, 其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男30例, 女10例;年龄48岁~82岁,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无一例死亡。
2 护理
2.1 监护
入院1 d~3 d住ICU, 由专人护理, 急性期发病48 h~72 h, 90%以上的病人可发生心律失常, 随时可出现休克症状。应给予心电监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记录24 h出入液量, 如果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观察病人意识及对外界反应和肢体活动情况, 了解有无缺氧病变, 控制输液速度, 以免加重心肌负荷, 诱发肺水肿。对疼痛持续1 d以上不能控制, 心电图呈广泛前壁或前、后壁梗死, ST段显著抬高成单向曲线、心肌酶谱大幅增高者应高度重视, 复查血清心肌酶谱、血常规、凝血4项等, 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如除颤器、多巴胺、利多卡因等。
2.2 心理护理
心肌梗死病人住在监护病房, 监护病房的紧张氛围、仪器产生的噪声等;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较高, 典型的胸痛、心前区压榨、窒息样或紧缩性疼痛, 常伴有濒死感;病人失去与亲人的近距离联系;病人担心疾病发展及预后, 对医疗费用的担忧。以上因素会导致病人焦虑、恐惧不良情绪的发生。不良的情绪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脉搏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 加重心肌缺血和坏死, 诱发心律失常, 直接影响疾病转归。所以, 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解决病人心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应安排一定时间给予病人心理疏导, 使病人的亲情需求得到满足。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病因、发展、变化及转归。平息病人激动、烦躁、焦虑的情绪, 给予病人心理、精神、生活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使病人在尽可能稳定的情况下接受治疗和护理。
2.3 疼痛护理
心肌梗死所致胸闷、胸痛可兴奋交感神经, 加重心肌缺氧, 扩大梗死范围, 所以, 迅速止痛极为重要。观察疼痛的部位和程度, 剧痛时给予吗啡5 mg~10 mg皮下注射或哌替啶50 mg~100 mg肌肉注射, 有呼吸功能不全或休克的病人慎用, 以疼痛完全消失为目的, 同时静脉输注硝酸甘油 (10 mg/min~20 mg/min) , 疑有冠脉痉挛者也可用硝苯地平5 mg~10 mg舌下含化。
2.4 休息与活动
机体活动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而心肌的血氧供应主要来自冠状动脉, 由于心肌梗死病人的冠状动脉急剧闭塞, 若增加肢体活动量, 可使心肌进一步缺血缺氧, 增加梗死面积。因此, 急性期, 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严禁翻身、禁止或减少亲友探视, 防止情绪激动。进行护理操作时一次完成。第1周, 绝对卧床, 饮食及大小便均由护理人员协助。第2周, 如病情稳定, 可在床上翻身, 肢体被动活动。第3周, 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下床站立或床边慢走, 以不疲劳为宜。第4周, 床边活动, 若无不适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心肌梗死病人完全恢复需5周~8周, 活动量应依疾病不同时期、程度而定。
2.5 吸氧
吸氧可改善低氧血症, 利于心肌恢复。急性期心排血量减少, 加重心肌缺血状态, 48 h内氧流量3 L/min~5 L/min, 48 h~72 h氧流量2 L/min~3 L/min, 以后根据病情适当调整。鼻塞吸氧, 病人易于接受, 无痛苦, 每日更换鼻塞和湿化蒸馏水, 保证鼻腔通畅。
2.6 饮食
开始2 d~3 d流质饮食, 以后逐渐改为半流质或软食, 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者限制钠盐摄入, 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 禁烟、酒、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 少食多餐, 避免过饱加重心肌负荷。
2.7 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包括舒适的卧位、舒适的环境、适当的按摩、心理调节和情感的支持等。通过舒适护理, 使病人的心理得到支持, 情绪得到稳定。
2.8 保持大便通畅
病人常因精神因素, 卧床过久, 使规律的排便活动受抑制, 影响肠蠕动, 易致便秘。所以, 应嘱病人不可忽视便秘, 力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并定时督促病人排便, 以形成条件反射。指导病人床上排便, 取较为舒适的体位, 如病人不能卧床排便, 可略抬高床头, 按摩腹部, 增加腹压和肠蠕动, 促进排便。对于习惯性便秘者服缓泻剂, 对于3 d未大便或有便意者给开塞露。必要时低压灌肠。对有并发症的病人排便时可在心电监护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 mg, 以保障安全。
2.9 溶栓疗法的护理
严格执行医嘱,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确保溶栓药物的顺利输入。溶栓开始3 h内要30 min复查12导联心电图1次, 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同时注意皮肤黏膜、咳痰、呕吐物、尿及大小便有无出血现象, 注射部位有无淤斑、水肿, 定时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的相关指标。
2.10 并发症的防治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为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起病后24 h内, 是致死常见原因。护士应多巡视, 严格床头和书面交接班, 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特点, 避免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 防止休克出现。密切观察使用血管扩张药物病人的心律和心率、血压,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备好强心利尿药, 严重心律失常者输注利多卡因能明显减少室颤, 减轻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
3 体会
8.急性心肌梗死个案护理 篇八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26-02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功能受损,左心排出不能满足机体代谢及血液循环需要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1]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大面积心肌梗塞心衰的发生率更高,[2]也是心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正确的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
1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遵循下列原则
尽早开通梗塞相关血管,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坏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3]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是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原因为:
1.1 左室大面积坏死、梗死,左室顺应性下降与心肌收缩力降低导致左房压力上升。
1.2 右心室梗死的表现 ①漂浮导管的检查,测肺毛细血管楔压、热稀释法测心排血量或心脏指数、肺毛细血管楔压可以间接估计左室充盈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和热稀释法测心排血量可作为收缩功能;②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以左心衰竭为主;③胸部X线显示由肺泡水肿与肺间质引起双肺上叶肺静脉充血,严重时肺门云雾状阴影向外扩展。
1.3 小部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
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以灵敏的观察力充分评估病人有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杜绝不应发生的任何问题,最大限度地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减轻病人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为病人的康复做出最大的努力。[4]
2 基础护理
2.1 体位 严格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增加肺活量以利呼吸,使痰较易咯出。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积极纠正缺氧是治疗的首要环节。及时协助病人咳嗽、排痰,并观察记录病人的咳嗽情况及痰液的性质、量。[5]
2.2.1 鼻导管给氧 可用单侧或双侧鼻导管持续高流量给氧(5-6L/分)。鼻导管插入深度以8-10cm为宜,并要求患者闭口呼吸,否则很难提高肺泡氧分压。若用单侧鼻导管吸氧,一般8-12小时后应换另一侧。
2.2.2 面罩吸氧 普通面罩给氧气时,吸入氧的浓度与鼻导管法相似。
2.2.3 加压给氧 对神志不清严重缺氧的患者应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2.2.4 酒精湿化吸氧,降低泡沫表面张力以使泡沫破裂,亦是改善通气和保证供氧的重要措施。经鼻导管给氧时,可将氧气通过含20-25%酒精的湿化瓶,与氧一起吸入呼吸道。初始流量2-3L/分,待患者适应后可增至5-6L/分,间断吸入。20%酒精经超声雾化吸入,可吸20分钟,停20分钟。酒精与氧气混合后有易燃、易爆的特性,故应注意远离火炉、油炉和电炉,禁止吸烟。酒精对肺泡及支气管粘膜有一定刺激性,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宜间断应用。
2.2.5 必要时查血气分析,及时调整用氧浓度及方法。
3 病情观察
3.1 及时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准确记录患者意识、体温、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及有创血压的监测。
3.2 观察呼吸困难的程度,包括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鼻翼动、三凹征、痰鸣音以及口唇紫绀的程度。
3.3 循环系统除观察心率外,还应注意心律是否规则、心音是否有力和末梢循环等情况,包括面色、肢端温度和颜色。[1]
3.4 准确记录尿量,对病情变化进行正确的判断。
4 用药观察
4.1 镇静剂 首选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更小剂量,除镇静作用外,亦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负荷,使呼吸减慢,改善通气功能和降低耗氧量。
4.2 利尿剂 宜选用速效强效利尿剂,以减少血容量,缓解肺循环的淤血症状。首选速尿或泽通静脉注射。速尿静脉注射还有扩张周围静脉作用,降低心脏前负荷。注意准确记录尿量,防止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4.3 血管扩张剂 通过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和/或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常用制剂有硝普钠、硝酸甘油等,使用输液泵控制液体滴数并严密观察患者血压波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4.4 平喘药物 氨茶碱0.5G稀释缓慢静滴或喘定0.25G稀释中缓慢静推,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
4.5 激素类的应用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納50-100MG稀释后静推或甲强龙40-80MG稀释后静推,注意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
4.6 洋地黄类制剂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禁用。
4.7 IABP的治疗护理 使用IABP治疗心力衰竭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能量消耗并能促进梗死或缺血区的侧支循环的形成。在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血栓、气栓的形成,出血,感染、血小板减少、主动脉破裂、下肢血栓形成等。严格掌握停机、拔管指证。
5 心理护理
5.1 首先应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主动积极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在尽力终止病人不断加剧的紧张情绪和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再配以适当的语言安慰,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5.2 其次在合适的情况下,应向患者家属做好必要的病情介绍,讲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稳定家属情绪,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并影响、感染患者的情绪,使救治顺利进行。
5.3 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言谈举止得体、大方,仪表的整洁、端庄,首先会在心理上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印象,再加上扎实的基本功,执行医嘱的准确无误,技術操作的熟练利落,就会让患者看到自己康复的希望,在安全感中很快进入被救治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抢救成功率。[6]
6 体 会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均要进入CCU进行监护并且立即抢救,根据病情进入抢救流程。经过精心的救治和护理,大多数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均能度过急性期,好转出院。然而有少部分严重心力衰竭病人,并发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救治无效而死亡。[5]
参考文献
[1] 连莲淑,章安安.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1).
[2] 焦永凯.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的治疗[J].实用医技杂志,2004.10,11(10)上半月版.
[3] 张长群.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9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06,5(6).
[4] 张金英,穆希珍.心肌梗塞发生心力衰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工企医刊,2003,16(5).
[5] 周慧敏.32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抢救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4):1276-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