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青年文摘读书笔记

2024-10-03

中学生青年文摘读书笔记(共16篇)

1.中学生青年文摘读书笔记 篇一

晚上睡前习惯躺在床上看会儿书,昨天晚上看到了XX年第14期《青年文摘》里的一篇文章“不要正儿八经地忧伤”,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写到:对待忧伤情绪还真不能太纵容,首先,培养自己有阳光的眼睛和阳光的心,每天想一些美妙的事情,看一些轻松的文章,写一些松的文字,都会令自己身心愉悦。其次,对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学会放在脑后,不要一次次与他人讲述,你的每次讲述,都是在记忆中进行了又一次的强调,你应该清楚,他人永远不能真正帮助你,能帮你的只有你自己民。最后,改掉情绪自虐的习惯,人为人渲染悲观情绪,是自虐心理在作怪,一个叹息不断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需要的是心灵的放松。

看到这些文字,我不禁想到了婆婆,结婚后生活和原来不一样了,我进入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里。老公是农村的,生活环境与和从小的生活环境太不一样,对于婆婆的很多生活习惯都不适应。现在我怀孕了,老公又不在身边,所以婆婆也过来住了几天,可能是农村人那种切诺的心里,不敢一个人来济南,每次都是一下来三口,由大姑姐带着她加上大姑姐的儿子一起来。怀孕后喜欢安静的我,非常不习惯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由其是这个小朋友,虽然我很喜欢他。生活中的种种不一样的习惯让我对婆婆不满的情绪越来越重,比如说婆婆说她不会做饭,不会买菜,不会这个不会那个,还不能一个人在这个陪我等,让我心里好气还说不出。和老公说吧,他会左右为难,让他在外面工作心里也放不下家里,后来就不和他说。总要有个倾诉的对象呀,所以就和同事们一起吃的我的时候唠叨唠叨。

看到文章里面写着“对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学会放在脑后,不要一次次与他人讲述,你的每次讲述,都是在记忆中进行了又一次强调”,对于婆婆的事我以后不会再提及,这样只会让自己拿着别人的短处不放,婆婆本人是好人,对我也是在尽心尽力的照顾,只是我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造成我对他的成见越来越多。后来我想明白了,她既然不会做我也不会勉强她了,不能用我习惯去改掉她50多年的生活习惯。

为了我们家庭的和暮,我会依旧孝顺公婆,学会接受与承受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2.中学生青年文摘读书笔记 篇二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几点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希望与大家分享。

一、摘抄法

摘抄就是在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把其中优美的句子或段落摘抄下来。摘抄法是做读书笔记做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也是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摘抄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 可以抄录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 也可以摘抄优美的写景片段, 还可以摘抄格言谚语等。例如,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如教《燕子》时我是这样布置预习的:请先默读课文, 然后把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 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预习后, 我作了检查, 情况如下:有的学生摘录了第一自然段, 因为这一自然段语言精练, “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写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神韵;有的学生摘录了第二自然段, 因为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也有的摘录了第三和第四自然段, 说是飞行中的燕子与停歇的燕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做法, 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原文的内容, 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 积累资料, 还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此外, 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二、体会法

读书之后把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 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 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 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 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 写出真情实感来。在指导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时, 我经常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例如, 有个学生在读《鲁滨逊漂流记》时这样写到: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书中主要写了鲁滨逊的航海历险, 他被吹到了一个岛上, 自己丰衣足食, 获取食物, 还当了一回“老师”, 他眼睁睁地看着野人吃掉自己的同伴, 自己造了木船, 还发现了许多矿, 在岛上建了两个家。最后, 历经千辛万苦, 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故乡。

“不管多么困难, 也要有活下去的意志!”我大声地读完了鲁滨逊说的最后一句话, 懂得了这本书的真谛, 窗外细细的雨凉爽的风, 伴我读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 我心中不由地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慨。

我佩服鲁滨逊活下去的意志, 佩服鲁滨逊那顽强不屈的精神, 佩服鲁滨逊……

我读完了这情节曲折、连绵起伏的故事时, 被它感动了, 被它震撼了, 这是心灵的震动、心灵的呼唤。

任性、倔强、娇气、依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许多青少年的最大缺点, 依赖父母、依赖学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试问, 如果父母不在了, 这些青少年能不能靠自己的双手来取得劳动成果呢?这些性格已经成了他们致命的弱点。

读完了这本书。忽然, 我懂得了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人生如一条小溪, 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与艰辛, 如果没有了困难, 一路畅通无阻, 那样的人生也就毫无价值和意义了……

通过这种方法, 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 尤其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笔, 常常是心有话而言不出, 如果经常写读后感, 哪怕开始只是一句话, 久而久之, 想要说的话越来越多, 由原来的一句话变成一段话, 由一段话变成一篇文章。学生由一开始的不愿写、写不出, 到最后不但想写, 而且佳话连篇。

三、批注式

在阅读时, 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可边读边写写画画, 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 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小学生在预习一篇新课文时使用。在教师讲解新课文之前, 学生提前预习阅读, 通过做批注, 把不理解的内容画下来, 在旁边标注, 以便教师讲解时重点关注、理解。学生还可以对文中的个别语段进行圈点, 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如果听课时发现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有出入之处, 课下及时询问教师, 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同时也会及时纠正在预习过程中自己理解的偏差。这样不仅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而且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卡片式

读书时, 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 再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 编上号码, 写出标题, 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3.以读书笔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篇三

【关键词】读书笔记  综合能力  阅读教学

阅读不是简单的阅览书籍,而是需要“手”“脑”“口”并用,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还需要动手记录,也就是记读书笔记。然而,在当前高中阶段,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机会都比较少,更遑论记读书笔记了。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端正认识,认清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自愿地通过记读书笔记切实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一、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读书笔记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十分重要,对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意义重大。

1.读书笔记是对阅读的深化

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对于字词句的体会也是表面的,很多时候阅读都是一目十行,浅尝辄止,使得阅读的效果低下。而记读书笔记则会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放慢脚步,用心体会每一个细节,记录每一句精美语句,感悟每一处思想感情,使阅读成为思想与思想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交流,从而深化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2.读书笔记是写作材料的初步积累

很多学生写作水平较低,针对一个题目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笔。虽然高中生在阅读量方面要远远大于初中生,但是写作水平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其实,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积累,缺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精神。而读书笔记,则是阅读过程中的点滴积累,不仅包括文字、词语,也包括句子、文章大意、写作思路、写作手法等,将这些记录下来,就会变成写作材料的积累,逐渐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

二、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1.鼓励学生动手去记

很多学生会以“没时间”“没精力”“没兴趣”为借口,不去记读书笔记。因此,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首先就要鼓励学生动手去记,去写。比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留出几分钟时间,特意叫学生将自己想写的写下来,给学生创造机会,也可以开展一些读书笔记大赛,激起学生记读书笔记的热情和兴趣,还可以与学生一同记读书笔记,以此勉励学生……总之,要让学生逐渐产生一个“我要记笔记”的想法,慢慢形成习惯,就会主动去记。

2.指导学生方法

记读书笔记虽然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但是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为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告诉他们如何记读书笔记可以既省时间,又省力气,效率又高。比如,对于记录故事情节,完全可以利用简化语言描述:主人公在什么时间段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样简单的语言完全起到了记录事情经过的作用,在今后翻看读书笔记时,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描述回想起故事情节。我们班上有一位学生暑假阅读了名著《傲慢与偏见》,但是读书笔记中只是简单记录了一些名句,而且比较混乱。问之,学生回答:“我不知道该怎么记。”笔者引导他:“这本书是谁写的,她的行文风格怎样,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谁?都有哪些性格鲜明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这本书中最显著的是什么特色?你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发……这些都可以成为你读书笔记中的构成因素,只要你细心阅读,细心记录,就会越来越游刃有余。”

3.拓展读书笔记空间

首先,读书笔记可以不局限于书籍。

很多人一听到“读书笔记”,就会想到书籍,认为其是在读书过程中记录的笔记。其实不然,生活与学习中,学生所阅读的、欣赏的不仅仅是书籍,也有一些诗歌、散文,还有同学的文章、老师的范文,以及报纸、杂志,甚至看电影、看电视、看网络小说……这些都可以记录下来,只要自己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有所获,有所感,就可以及时记录下来,这些可以说是十分宝贵的积累,是一种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的“量变”。

其次,读书笔记可以不局限于笔记。

读书笔记虽然名称是“笔记”,但是可以突破拿笔记录和记在本上的形式。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卡片,将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获记录在卡片上,随时拿出来翻看;也可以要求学生对优美的语句拍照,将自己想要说的东西敲击在键盘上,上传到空间、微信、论坛,不仅有利于今后查找,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还能激发学生记录的兴趣。一段时间下去,班上学生的空间里传满了好词佳句,论坛里也写满了学生的心得体会。

三、结语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就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为此,教师可以以此勉励学生,鼓舞学生无时无刻不记录,以滴水穿石之功,提高自身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秀娟. 让学生走向读写新天地 ——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 冉茂武. 教会学生作读书笔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6).

[3] 李弗不. 不动笔墨不读书——谈谈如何写好读书笔记[J]. 创新作文(初中版),2006(11).

4.青年文摘读书笔记 篇四

周末了,天气变得很冷了,坐在房间里,不时感到一丝丝凉意。我闲着无聊,找来一本《青年文摘》翻了翻,正好翻到一篇标题为《真理是怀疑的影子》,于是我认真的看起来。其实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写下的只是一件小事,但读起来却让人深思。

一位法国教育心理专家,给法国小学生和上海的小学生做了一个同样的测试题: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龄有多大的?法国小学生的回答是,超过90%的同学提出了异议,甚至嘲笑老师的“糊涂”。上海学生的回答是,有90%的同学认真的作出了答案,86――34=52岁。只有10%的学生认为此题荒谬,无法解答。综上所叙,法国学生90%答对了,而上海学生仅只有10%答对。从而,这位法国教育心理专家引出的话对我真的颇有感触,“应当教育孩子尊重老师,但更要教育孩子敬重真理。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没完没了地怀疑才是缺点,只有敢于怀疑,才能减少盲从。有怀疑的地方就有真理。真理是怀疑的影子。”

现在的我虽然是一位老师,其实也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阅读这些富有教育和启发的文章,尤其是像这种杂志,看似简单,但书里面却包含着丰富的哲理。让人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5.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五

李轩

和《教师博览》的结缘是因为学校每年都要订一本杂志,于是我就订了《教师博览》。读着读着,我被这本杂志深深吸引,因为里面的文章大都非常感人,充满了实实在在的感悟和经验,常给我以许多的启迪。当时作为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我越来越觉得教师工作,真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件心与心的事业,教师的职业注定了我们永远都要做一位探索者。

一、要善待每一位学生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激动。所以,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温暖的鼓励,以培植起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充满爱意的关切,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因此,我们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用一个词语、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去善待每一位学生。

二、有温情呵护学生的心田

温情是一种武器,一种通常比“凶”更锐利的武器;温情是一种责任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温情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温情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温情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教师博览》每期都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在感动着我。我始终觉得学生是弱小的,他们永远是弱势群体。在学校里,他们是被动的,他们等着被你安排座位,等着你宣读学校的规章制度,他们准备好接受你上课的方式,接受你布置的各项任务,他们极看中你的评价,他们害怕被批评,渴望受表扬,这一切都掌握在你的手里。他们有太多的被束缚的无奈,却因为你给他们的一点点自主的权利而快乐满足。

微笑是种魅力,教师一定要微笑着看学生!大笑也是一种魅力,教师的笑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花!曾经不止一次有学生跟我说:“李老师,我们喜欢看你笑的模样。”所以我现在非常在意自己有没有经常把微笑留给学生,给他们一种

教师的温情。

三、提升自己,为人师表

教师要用你的沽沽不断的知识源泉去浇灌学生的心田。既然选择了老师,就有责任去当好,就有责任不断地反省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发自内心的有一个一生的追求和目标:当好一名老师,当一名好老师!

6.《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六

吴非老师的书,只看到书名或文章题目便能深深吸引我。他的文字酣畅中流露出浓厚的真情,淳朴中饱含着一颗真挚热忱的心。有时是痛快、不留情面的斥责,有时是幽默、深刻的讥讽,更多时候是一位长者在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内心,表达对青年教师的亲切叮嘱与殷切期望,表达对教育的责之切与爱之深。

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吴非老师在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常识”这个概念。阅读整本书,也仿佛是学习、发现和审视教育常识的过程。

“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难免着急、焦虑、浮躁。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一朵花儿慢慢绽放、一粒谷子缓缓抽穗。我们巴不得一棵小树苗明天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才。我们被比作“园丁”却没有园丁的耐心与安详,我们喊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却做着竭泽而渔、毁林开荒的傻事。工业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模式,商业的浮躁与喧哗在教育中却四处可见,充斥耳目。教育何时能够真正“慢”下来?

“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与人的关系。”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够从心底认同这一“常识”,或许,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便都能够消逝了。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如果能够看到教室里满满坐着的是一个个比我们年幼的人、需要我们帮助与指引的人,那么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则可能少一些声嘶力竭,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颐指气使,多一些春风化雨。同时,我们也能够认识到,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教会作为人的学生善良美好的品德和应对生活的常识,为学生补给终身发展的动力,而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彼此的成绩与分数。

“教师心胸博大,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有的老师为了0.5分的成绩,能够当着学生的面与人争吵。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自己任教学科的成绩,“叮嘱”学生“互相帮助”甚至亲自给学生递答案。的确有的老师为了他看重的东西,连自尊与人格也丢掉了,而且还是当着学生的面儿丢的。即使他做足了装饰、遮掩的工作,但学生还是能够一眼看穿他那些小心眼与小气量。这样的老师教育出的学生,难免沾染上相似的气质,也变得斤斤计较,不够大气。教师需要给与学生的那一桶水里,不仅应该装着知识点和应试技巧,还得有面朝大海的气度和仰望星空的魄力。

“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当我读到这里时,深深感到自责与羞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是在“吃老本”,教小学生识字、写字还用得上多少工夫?即使我们能够用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糊弄得了小学生和学生家长,也能用遥遥领先的教学成绩蒙混得了同事和领导,但是我们没法欺骗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读过一本书了?多长时间没有写过一篇文章了?讲过无数次的同一篇课文,有些许长进之处吗?较之于几年前的自己,除了年龄和皱纹的增长,还剩下什么?这些问题,只有自己能够作答。当“终身学习”沦为一个熟悉的名词而不是具体的行动,我们对着年幼单纯的孩子讲“好好学习”时,会不会感到脸红?当我们真正成为了自己不学习却要求学生学习的人时,“以身作则”被我们置于何地?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够拜读《致青年教师》,实数有幸。吴非老师对诗意人生的追求,对师者尊严的维护,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无不令人动容。读完整本书后的心情并不轻松,也不愉悦,更没有“完成任务”后的洒脱。相反,心中仿佛隐隐有一股力量在压制着自己,沉甸甸的。这股力量敦促着我,让我开始反思:那些关于教育的常识,我留心发现过吗,深入思考过吗,努力维护过吗?

7.青年教师切莫忘读书 篇七

读教材书增底气: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工作, 自然要学习教材。教材包括课本、教辅资料、教学参考、音像资料等。读课本是首要任务, 在读课本时要先读课程标准 (大纲) 。通过学习掌握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结构, 在宏观上把握编者的意图和精神实质;然后逐章逐节地学习, 把握全书的重难点;还要把教材中每课时教学内容的阐述方式、例证、思维的转承过程、作业设计都要读懂读透。在这样的前提下再构思教学方式、学习活动过程、课堂结构形式、多媒体和教具的使用, 现实生活中课程资源如何开发等环节。由于领会了大纲, 吃透了教材, 明确了重难点, 注重了课程资源的筛选和重组, 在课堂上又能表达清楚, 启发有方, 通过反思可孕育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 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

读专业书生才气:学科知识的专业性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学术专著, 只有对自己学科专业理论的深刻把握, 对学科前沿知识动态的敏锐洞察, 才可能吃透教材, 挥洒自如。育人的技能、策略的专业性要求我们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手段, 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只有在运用规律、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 才能科学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才可能称为专业技术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教师必须深入阅读的第一本教育著作。苏霍姆林斯基在其35年辛勤的教育活动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写下了大量的教育著作, 包括42本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

读《论语》书显大气:王财贵博士说过:“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这本书不读, 枉废你是中国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 它集中了儒家思想中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 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目前, 中外企业家都在研读《论语》。古今中外都在关注孔子, 读过之后, 才能真正领略到古人的博大精深、人文修养和从容睿智。作为21世纪的教师更应精读《论语》这本书。

读经典书补元气:经典之所以为经典, 是由于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 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 对人类具有永久的魅力, 它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 我们说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 它永远不会过时。没有传统的文明不成其为文明, 没有经典的文化不成其为文化。经典的范围很广, 建议教师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易经》《礼记》《古文观止》等, 教育方面的如《给老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陶行之文集》, 科技方面的如《时间简史》等。读经典要有选择地读, 要精读、细读, 通过阅读, 在与名家智者的对话中成长。读经典是教师自我充电和成长的必由之路。

读诗词添朝气: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追溯中国诗歌的历史, 早在殷商时代就已成型, 踏着秦砖汉瓦, 穿越唐山宋水, 乘着明月清风一路走来, 其丰沛的情感体验, 超然高雅的审美品位, 华美的章节韵律, 曾经燃起多少人心头激荡的热情, 曾经带给我们多少美的享受, 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多么缤纷绚烂的精神驿站和心灵家园!就诗的本质而言, 它是文化积淀的结晶, 生命光辉的灼射, 情感喷发的形式, 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象征。诗歌是语言的皇冠, 它能用最凝练含蓄的形式打开人们的心灵密码和想象空间;诗歌是一种指向, 一种高度, 她以哲学的释言穿越世俗的烟尘温暖人间, 她以纯粹的感觉帮助我们脱离繁琐与困顿, 迎接生命中迷失已久的感动。一位哲人说过, 一个没有诗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 一个丝毫没有受过诗的艺术熏陶的人必定是缺乏文化品味的人。我们需要诗来抚慰自己的心灵, 透过表层深入内心, 感受生活的美好;需要用诗的智慧来感受历史, 鼓舞力量, 放飞梦想。愿诗歌让更多的人们在奔波之余, 感受诗的灵性和意境, 温暖那些已麻木迟钝的知觉, 体会那些久违的阅读乐趣和情怀。

读休闲书养灵气:读专业书、经典书是严肃的, 久之易累。生命还需要在休闲中滋养她的灵气。因此, 还应该以休闲的心态读书。休闲的书是除专业的、经典的、理论性很强的书籍、大部头著作之外的读物。如杂志、报纸、漫画等可以随手拿来翻看的较小的读物。在所有的杂志中, 品味最高、涉及领域最广的杂志便是《读者》, 其中的文章让人读后总会反思良久。《意林》中一个个精彩的中外故事使人大开眼界, 领悟到许多的人生哲理。工作之余, 一杯茶, 一本书, 便可陪伴我们度过很多的闲暇时光。在书中徜徉, 与文字对话, 心是充实的、快乐的!人生态度也在悄悄地变化着, 遇事不那么急躁了, 工作更踏实了, 待人接物更有度了。正像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所说:“心若改变, 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态度改变, 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 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 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拥有休闲之心, 会将枯乏的哲学著作读出百般滋味;拥有休闲之心, 俯仰得感悟, 一叶一菩提。在休闲中读书, 在阅读中休闲, 从而耕耘心灵和个性, 丰富生命, 孕育灵气。

8.浅谈怎样让学生写读书笔记 篇八

让学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读书笔记之前,我对学生先做了以下启发。

一、告诉学生我的切身体会

我说,在我很小的时候,依稀记得我父亲教给我背诵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当时我尚且不能够正确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是翻来覆去地,还是很清晰地记下了这句话。现在你们也读了这本书,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我父亲叫我背诵这句话?为什么他对这句话情有独钟?这句话为什么有穿越时空的能力?

二、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我上了初中,终于看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知道了这句话的出处,加深了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是一段不能让我的心灵宁静的文字,让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或多或少的思考,给了我很多做人的启示。这本书中心思想是什么?给了你们什么启示?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否读过此书?你们能否交流读书感想?

三、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1.保尔·柯察金何以激励人?保尔·柯察金,是一个英雄人物,无数人听到这个名字,都感觉到激起了无穷的信心,保尔·柯察金,他有着超人的毅力、坚强的信心,他一次又一次地战胜死神,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他从死神手里夺回自己生命的勇敢,他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豁达,他全身心投入到解放事业中的意志,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读者。

2.保尔·柯察金有什么不幸?保尔·柯察金,还是一个非常不幸的人,他的眼睛看不见了,他不能在前线奋勇战斗,但是,他没有忘记过战斗!他没有忘记过解放事业。他把自己的经历认真地形诸文字,真实、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战火纷飞的乌克兰地区。他是无数人的精神支柱,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读者的前进的方向。

3.保尔·柯察金,怎样和病魔作斗争?保尔·柯察金,他的性格非常顽强,他被病魔缠身,不能够战斗,病魔缠身改变不了他的不屈不挠。他认真地学习写作,完成了伟大的著作,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人,在他的心目中,融入工作,努力工作,才是最主要的。

四、我们学习保尔·柯察金哪些精神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想了很多。我从来没有这样静静想过人生的问题:人,为怎么活着,或者为了做些什么,人怎样战胜困难?怎样才能具备坚强不屈的品质,怎样培养在任何困难面前不倒下的毅力,人怎样才能够做伟大的事业,怎样让心胸豁达,不埋怨周围的一切等等。你想到了什么?

五、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的收获是什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从书里面吸取了大量的精神营养,启发读者们感知到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做得很好,遇到了困难,我们决对不能屈服,钢铁的柔韧、保尔的顽强、保尔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召唤我们、激励我们奋勇前进,使我们勇敢地走下去,成熟地面对人生的坎坎坷坷。

六、读后感注意作最后的总结

一本书,不是读了就放到一边,要学会选择书,读好书,记住书的核心内容,领会作者的精神,丰富自己的思想,读每一本书都是如此,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者未虚度昨日,平庸人正蹉跎今朝,钢铁就是这样在不虚度中炼成的,不屈不挠、不言败,我们永远学习保尔的精神,争取和保尔的精神一样永放光芒,为了人生的美好奋斗终生。

综上所述,这样的启示,就是给了学生一把读书的钥匙,在读书活动中,读任何一本书,学生都热情高涨,其乐融融,受益匪浅,至于读书笔记,则精工别致,感慨良深。

9.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九

每每看完一个故事,我就会对照自己,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或者自己没在意这些,而忽略了。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吴非老师第一句就指出:“为了让学生胸襟开阔,你应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作家柏杨早《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窝里斗”。都在社会,到处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时不敢“冒尖”,有时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免不了要看小鸡肚肠们的脸色……追根原因,教师对自身的作为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面对的是一张白纸般的孩子,如何看淡事情、处理事情,孩子们都默默地看在眼里。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度就越高,所以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和反应无不影响着孩子。看来,把自己的胸襟放开,合理处事,扬长避短。我们真是处处该为孩子着想了。

在《老师,你最看重的是什么?》中,吴非老师写到,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新的知识,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不一样,用同一种考试标准,当然会有差距。学生在校通过学习获取能力,他在以后的岁月中要持续发展这种能力,仅仅用几次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是不准确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最好是全面看待学生,综合地评价学生,学校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格基础。有时班级里看到孩子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我们会为之大为着急。其实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样的,我们不能一刀切,用一个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孩子。在幼儿阶段,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生活和学习,才是首选。

整本书中,吴非老师多次提到,教育是一件“慢”事,不能心急,要学会等待学生明白道理,要等待学生丰富知识,要等待学生发展能力,决不可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下子就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东西。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庭,都不要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同时,他也说青年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也是件“慢”事,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反思,才能真正地得到发展和提高。可见,虽然发展是一件“慢”事,但我们仍然要抓紧每分每秒,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才能真正地发展,如果一味地贪图“慢”字,那么,可能花费我们的一生,我们的专业水平还是得不到发展。

10.《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十

这次教导叫我在网上买了这本书,自己也顺便捎上了一本,机缘巧合的拜读了这本对我意义深远的书。说实话在未读之前,我看了书名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抵触。又是一本教训我们青年教师的书,又是一大通关于教育的理论,看着头就大啊!假期中闲暇时我信手翻开了这本被我束之高阁的书。一下子我被他的目录吸引了,“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个个独特的标题就这样把我带进了这本书里。

通读一遍后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如同书中说的就是自己的事一样。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指出了许多误区和错误。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

读着这本书我也时常反思我过去的教学生活,记得我刚工作的两年我的教育成绩可以说是极糟的。现在想想当时的我除了缺教学经验外我还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干”。再想想我现在的教学我更重视学生了,教学过程也流畅了。这些经过挫折而得到的经验跟书中所说的不谋而合。过去我要求学生一天背单词,他们背不出就是训,就是罚。现在看来这是严重违反教育规律的,教育的特征是慢。有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有限逼他们有时得到的恰恰相反。

读完书后我也为作者注重情感和人文关怀而感动。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理想和爱的关心,怎叫人不感动啊!在书的最后两个特辑作者不惜笔墨的告诉我们要心中有理想、心中有爱。这循循善诱的话语我真的记下了!

11.浅谈小学生读书笔记的指导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生;读书笔记;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7-0020-03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里明确指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做读书笔记是课外阅读的一种重要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下面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探索。

一、读书笔记做前的指导

(一)尝试适合学生特点的新形式

传统的读书笔记大多采用摘抄好词好句及写读后感的方式。这样操作时间长了,学生会失去兴趣。我们在传统的读书笔记上有所创新,教给学生多样的呈现方式,要求学生根据书本特点采用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1.绘本式。在阅读的书里,有许多配有插图,也有文字表达耐人寻味却不配插图的。我们引导学生把画画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用图画配文字的形式再现书中的某一人物或情节。如读《埃米尔擒贼记》之前,我们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读完书后,把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画下来,可以结合插图,可以自己创造,并为图画配上相关的信息。这样图文结合,学生乐于尝试。

2.粘贴式。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有时候觉得一个栏目要写的内容较多,但是这个栏目的空间有限,我们就让学生把要写的文字先写到便利贴上,再一张一张叠起来粘贴到读书笔记本上,由于便利贴小巧又有色彩,很受孩子们欢迎。做科普读物读书笔记的时候,孩子们会搜集一些图片,贴在相应的栏目里,作为文字的补充。为了美化,有些孩子还喜欢根据内容贴相对应的活动照片、风景图片,这都值得肯定。

3.表格式。顾名思义,就是读书笔记采用表格的形式。学生在阅读中根据预设表格,边读边思考,边归纳边整理。如《春田狐狸的爱》一书的阅读,可以就自己对狐狸的印象设计一份表格,填写自己原先对狐狸的印象以及阅读本书后对狐狸的新印象。

4.评星式。评星式的读书笔记,一般包含以下栏目:

5.小报式。所谓小报式读书笔记,一般要求版面设计比较精美,内容丰富,书写端正,画面清晰,作品完整,可以用来展览或者用于教室布置,也可以用作收藏。小报式笔记相对费时,但往往有机会得以打印与展示,学生参与兴致高。

读书笔记的形式还有很多,以上罗列的几种可以单独成读书笔记,也可以几种形式组合在一起成一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随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外读物不同风格而变化,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挖掘。

(二)教给寻找读写结合点的方法

形式为内容服务,读书笔记做得好不好,最重要的就是内容了。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读写结合点的方法,抓住读写结合点做读书笔记。

1.连接生活法。儿童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富有情趣的情景画面以及触动心弦的语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读好这些语段,并能联想自己的生活情景,借用文本中的特色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一个体验。如《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当学生读到爸爸变小后,妈妈让他每天装在杨哥的口袋里监督他上学,同时还发生一系列有趣而又神奇的事情。学生读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读完后,就让学生想象写话:如果你的爸爸变小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就可以写一写。

2.人物速写法。故事阅读中,总有让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读完故事后,每个孩子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角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设计人物名片,可以选择人物的外貌变化描述,可以选择人物的性格内心描写,也可以选择人物主要经历,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从多方面写。在《精灵鼠小弟》中,我们就尝试让学生设计人物名片。学生的读书笔记上出现了鼠小弟、野茉莉等多样化人物的名片。毫无疑问,学生的读书笔记内容也丰富多了。

3.换位和想象法。想象自己是一名记者,对书里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采访,然后尝试用被采访者的语气回答问题。或者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人物,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自己会有哪些经历,把它写成日记。还可以给书里自己尊敬或者喜欢的人物写信,请教问题或提出建议。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同书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如阅读《窗边的小豆豆》,做读书笔记时,可以和书中的小林校长或小豆豆对话,然后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回答。

4.故事续编法。我们读任何一本书,总会进入故事中与书中人物一起快乐,一起难受,一起担心,总会带着自己的人生经验产生不同的体验或认识。学生读故事也一样,总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联想。对此,我们引导学生想象,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发生了什么。如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教师引导学生用上一段或者两段话,写一写鲍雷伊以后还会给汉修先生写什么信,学生兴致较高。

二、读书笔记做中的指导

开始阶段做读书笔记,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课外按指定的书去读,课堂做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慢慢放手让学生课外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做中指导,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一)读书笔记栏目的设计

为了降低做读书笔记的难度,我们结合导读课,和学生一起设计读书笔记的栏目。比如读《昆虫记》,我们设计了四个栏目。栏目一:昆虫小名片;栏目二:作家笔下的昆虫;栏目三:我笔下的昆虫;栏目四:昆虫小百科。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可以把这四个栏目都做进去,也可以选择其中几个,或者增设其他栏目。因为有栏目预设,学生就知道如何去做这份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了。

当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设计读书笔记栏目后,教师就开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栏目。如《鼹鼠的月亮河》,有的学生设计了“美丽的月亮河”、“米加的梦想”、“友情的温暖”、“美好的结局”等栏目,都很有创意。

(二)阅读任务单的提供

阅读任务单能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考的路径,提示他们思考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思考,沿着怎样的思路思考等。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据任务单的提示去完成读书笔记。根据课外读物的不同,我们提供的任务单也是不一样的。

1.指向关注人物形象的任务单。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大多是儿童文学,这类作品一般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调皮捣蛋的,有善良天真的,有幽默搞笑的,也有可亲可敬的。这些丰富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看完一部作品时的印象有些凌乱,阅读这类作品时,提供设计“人物名片”、“人物小档案”及“我来描述你来猜”、“人物关系图”等任务单。学生能根据人物特点进行描述,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这本书,并且把这个人物的形象记在脑海里了。

2.指向把握文本内容的任务单。在阅读了整本书后,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这时,可以提供图式化的任务单,以帮助学生对书本内容有整体的感知,使做读书笔记过程变得既有趣又有效。如《爸爸变小记》,提供如下阅读对照表:

3.指向故事情节的任务单。故事情节是小说阅读的要素之一,学生在读整本书的时候,最先关注的一般是故事情节,印象最深的最想聊的也是故事情节。教师针对故事情节特点提供学习任务单。比如,阅读《淘气包埃米尔》,让学生填写“心情日志”:

三、读书笔记做后的指导

学生做完读书笔记之后,教师要进行认真的批阅,在相关栏目运用评语或者表情等符号进行点评。除了点评外,采用“积分换星”的方式进行总评:字体工整积5分,内容质量优秀积20分,版面精美积5分,合计得35分及以上的,可以换一颗星贴上墙。一学期集齐6颗星的,有望评上“阅读之星”,奖励课外书一本。对积分高的读书笔记,及时进行展示与交流。通过实物投影或者将读书笔记拍成照片制成PPT。展示的时候,引导学生关注读书笔记的内容是否丰富,有没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标题是否醒目,编排是否精美,有没有做到图文并茂等。这种展示与交流,也是一种指导,大家在互相观摹中学习,取长补短。对于大家普遍赞赏的优秀作品,教师通过发喜报、把拍成照片的读书笔记上传QQ家长群及陈列到班级展示园里进行奖励。读书笔记展示与交流后,学生对照优秀作品可以再次修改自己的读书笔记,使之完善。修改后的读书笔记,要继续予以加分,让学生尝到努力后的喜悦,激发他们保持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2.以读书笔记深化名著阅读 篇十二

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集中表现在阅读主动性的缺失,不愿意阅读或者只是功利地为了应付考试;阅读收获的缺失,在阅读过程中缺少思考的过程,只是机械地记忆,无法呈现对内容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指导的缺失,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去看,却没有过程的指导监督和评价。于是,初中生名著阅读就变成了为考试而阅读的“假阅读”。

寻找对策 ,改变目前语文名著“假阅读”现状,让学生真正捧起经典阅读,沐浴名著芬芳,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的良知和职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的世界,让学生对名著进行“真阅读”?笔者结合教育实践中指导学生所写的有关《骆驼祥子》这一名著的读书笔记案例,认为可以尝试用“概述式读书笔记———感悟式读书笔记———鉴赏式读书笔记”三维一体的读书笔记写作来解决。

一、以概述式读书笔记为基础,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

【示例】《骆驼祥子》概述式读书笔记

祥子的生活经历:祥子由农村来到北平,开始做苦工,进而转做拉人力车。祥子辛苦节用三年买了新车。由于战乱,他连人带车被拉走,逃出来时捡到三只骆驼。他卧病在床,却不停地叫骆驼,就得了“骆驼祥子”这个绰号。他到“人和厂”刘四爷处租车拉,非常想有自己的一辆车,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他,并引诱了他。他不情愿与虎妞好,到曹先生家替他拉包月的人力车,此时虎妞找来,骗他说她已经怀孕了,并把寄存在她父亲那里原三十多块钱还给他,还设计要让祥子娶她。由于曹先生被疑是社会主义者,受到监察,全家出走,祥子也受到他曾经救过的孙侦探的敲诈,三十多块钱没有了。刘四爷办寿,刘父女闹矛盾,虎妞说她已经怀有祥子的孩子,但刘四爷不承认,更不想让祥子得到他的财产。虎妞诱逼祥子结婚后,搬到贫民小院,但虎妞不愿意下苦力,想占有其父亲的财产,但刘四爷却处理了他的产业离开了,她的计划落空了。祥子坚持拉车,自食其力,虎妞替他买了车,其间小院来了小福子 (小福子被其父卖给军官,军官走后回娘家,照顾其父与两个小弟,祥子觉得她强过虎妞),在拉车时,祥子也病倒过,他开始注意到了自己身体的重要。虎妞难产,母婴双亡,祥子卖掉了车给虎妞安葬,钱财最终花得没有多少了。小福子欲与祥子亲近。他又继续租车拉,后来替夏先生拉包月,遇到与夏姨太的绯闻。再找到曹先生,谈起小福子。回到其原住处,小福子不见了,又到处打听小福子的消息。最后得知小福子被迫入妓院,不堪受辱上吊身亡。祥子自虎妞死后的恶习更浓了,渐渐堕落了,后来吃喝嫖赌样样都来,成了社会的一个蛀虫。

这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全面阅读基础上所要求完成的一篇较为典型的概述式读书笔记。当然,这也是笔者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稍加修改的结果。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一读书笔记围绕祥子这一中心人物,将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加以完整的概述。

学生如果要完成这样一篇概述式读书笔记,前提必定是先认真阅读作品,了解与祥子相关的每一个故事情节,然后概括、提炼,最后才能下笔成文。

笔者认为:完成概述式读书笔记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首先需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既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又让学生在阅读后对情节内容有了思考、梳理、概述的过程,真正走进文本内容。

二、以感悟式读书笔记为核心,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涵

【示例】《骆驼祥子》感悟式读书笔记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

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我们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像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黑暗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完成对名著第一遍阅读、写好概述式读书笔记基础上,着手写作的一篇感悟式读书笔记。同样,笔者对学生的原始作品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完成这篇感悟式读书笔记时,对作品进行了第二次阅读,同时查阅了相关的评论性资料,完成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层次思考。

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只有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考与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达成对作品人物个性形象、思想主旨的理解,甚至是个性化解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感悟式读书笔记在笔者看来,就是让学生在对作品再阅读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实现真阅读的具体物化。这应该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的核心方式。

三、以鉴赏式读书笔记为外延,引导学生汲取写作经验

【示例】《骆驼祥子》鉴赏式读书笔记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来反映其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集中表现在通过祥子在不同情况下对于车的态度来表现他对于车的感情:第一次买车时,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态写心理。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以后,他攥紧了拳头,说了一句话:“我招谁惹谁了?”这是从语言写心理。而有时又通过作者直接的评价,指出心理的变化,他刚买新车不久,就被军阀的大兵连人带车都拉了去。这样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愤怒和悲哀:“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而在眼看自己无法实现理想的时候,作者又写道:“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这表现出对生活失望的心理。作品就是这样通过对祥子一系列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真实地反映了祥子与环境奋斗而终于被环境所征服的全部过程。

这是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完成的一篇鉴赏式读书笔记。它以人物描写的方法为切入口,结合原著内容对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揭示人物心理做出了具体的鉴赏和评价。要完成这样一篇读书笔记,学生首先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寻找到恰当的鉴赏角度,然后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最终形成文字。

在笔者看来,鉴赏式读书笔记是对名著写作特点的一次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名著内容又一次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借鉴某些写作技巧,为提升自我的写作能力服务。

我们经常说: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都应该成为指导学生写作的模板。那么,作为经典名著,我们又为何不充分利用,让其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服务呢?不可否认,鉴赏式读书笔记写作对初中学生来说似乎显得要求较高。但是,教师如果能在教育实践中结合名著阅读指导学生选择与初中写作要求相符合的角度尝试撰写,笔者相信,这不但能实现学生多角度名著阅读,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13.陈独秀《敬告青年》读书笔记 篇十三

1913年陈独秀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当时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他主编的《青年杂志》,他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并且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该文开明宗义指出“人权说”“生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陈独秀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 创刊号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短短数千字就将青年对于社会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说得至情至理、淋漓尽致。

他满怀激情地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他以进化论的观点,论证“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陈独秀“涕泣陈辞”,寄希望于活泼之青年,呼唤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但怎样判断“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巨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呢?陈独秀提出了六项标准。

(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进取的而非退陷的;

(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提出的这六点,总的是向青年人可以做到:民主、科学、人性、理性、改革和开放。我也很同意他提出的这六点,因为,它指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研究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指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弱点,这也更突出了它的呼吁是多么迫切,而且也正如他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将希望寄托于他们身上也是情理之

中。

但是陈独秀也清晰地看到:“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华其发,泽其容,直其腰,广其膈,非不俨然青年也;及叩其头脑中所涉想,所怀抱,无一不与彼陈腐朽败者为一丘之貉。”就是这样的对社会有着重大责任的青年人,其生理年龄虽处于“青年期”,但是思想却极其的陈腐朽败,完全不符合人们对一个青年人的期待,或者说,根本不配称之为青年人。

其实现在我们当代的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我觉得也可能开始有点向非青年人堕落了。现在有的大学生变得很懒散,生活根本没有激情、严谨意识。如果说进入大学前还有“跨过高考这道坎考入大学”的被动的动力的话,现在的他们已经失去了唯一的动力了,开始变得颓废,放纵,堕落。从以前的上课担心迟到到现在的随意迟到和“专业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心理;从以前的门门功课都争取能考多少就考多少最好考满分到现在的所谓的“及格万岁”;从以前的“考试作弊隐秘化”到现在的“复制粘贴公开化”;从以前的放假即学习到现在的学习也放假;从以前的按时休息到现在的晚上熬夜打游戏、看电影白天上课来补觉,甚至有的人一睡就半天;从以前的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到现在的上课随便讲话,睡觉,吃东西,玩手机、电脑„„许多的许多,难道这就是将来要挑起社会重担的青年人吗?

有很多人都有梦想,只是那些梦想同前人比起来太狭窄,还有多少人会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虽然现在这听起来有点和我们不切实际,但前人已经给我们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也应该努力。我们总喜欢瞻仰先人,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但却有多少人会跟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为什么他们能成功?没有人能够预计到自己的未来,包括伟人自己,但是为什么他们最后却成了伟人。我们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他们。但是没有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们能够成功吗?他们能够站到世界的顶端吗?今日之中国,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呢?却是表面平静,内里蕴含着很多不明因素。

我们可以没有伟大的理想,但我们起码要对得起生我们,对得起养育我们的父母,养我们的这片土地,不要因为环境的安逸而造就了我们的堕

14.《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 篇十四

当今的社会虽不再是动荡的社会,却已然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城市里,仰视着的天,快被高楼覆盖;夜晚的星空,已然可以彻夜通明。我们忙碌,或许因为不想面对空闲下来的独处;我们害怕黑暗,或许因为不想坦然面对内心遗留的角落。倘若如此,我们即便不忙也会试图让自己不知所措地忙碌起来,我们即便有时间读书也会没有读书的心境。朱先生的十二封信向每一个青年娓娓道来,细细阐述。在百忙之中,在尘市喧嚷中,我们偶然间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变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

十二封信的第一封便是《谈读书》。朱先生细心为青年讲述,再忙之时,也不应忘了读书。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席不暇暖,平生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只要看孙先生写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便知孙先生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

青年人读书不可仅限于课本,学校功课门类虽多,而范围究极窄狭。念讲义,看课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籍此培养兴趣,颇是难事。关于读书方法,朱先生最后提到。“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采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谈动》与《谈静》分别从两个视角审视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

“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不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一部《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故而朱先生谈动,旨在劝说青年人顺从自然本性,劝导有困惑苦闷的青年多走走,多动动,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

至于静,朱先生妙语连珠,旁征博引。“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目送飘鸿,手挥五妶。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倚仗柴门外,卧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些字里行间,你便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静的景象。懂得静的人,人生亦会更加丰满。

又翻过几页,沉浸于先生的文字之中。《谈多元宇宙》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封信,先生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以前我只是觉得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但却不知这些见解和看法矛盾冲突的时候,领域内所坚持的那一群人与另一领域人的不解,既不是彼此的问题,而是彼此应该坚持自己的信条,才能维护领域内世界的完整性。

科学的宇宙在很大程度上会挑战道德的宇宙,这并非说科学不道德。而是,当科学的宇宙,有时和道德的宇宙相抵触的时候,科学家更在乎真理,而非社会信条。哥白尼的地动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他们在教会眼里都是不道德的,因为其直接辩驳和动摇了宗教与道德信条。两个世界既不是无法理解对方,而是不得不坚持自己世界的真谛,唯有这样世界才是成立的。道德的宇宙依旧有强大的力量,依旧有科学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的宇宙同样而是如此。

有一个故事也是如此:有一天,一个中国人,一个印度人和一位美国人游历,走到一个大瀑布面前,三人都看得发呆,中国人说,“自然真是美丽!”印度人说“在这种地方才见到神的力量!”美国人说:“可惜诺大的水力都空费了。”我们需要看到彼此看到的价值,而不是彼此争执,我们需要感受到彼此能够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彼此排斥。人与人的见解如此,一个领域与另一个领域,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也是如此。

风吹过几页,来到情与理的篇章——《谈情与理》。两者固然都很重要,先生特别强调了情的意义。“如果纯任理智,则美术对于生活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音乐只是空气的震动,图画只是涂着的纸,文学只是串联起来的字。”“因为离开情感,自然没有神奇,而冥想灵通全是迷信。如果纯任理智,则爱对于人生也无意义。”“生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能够知,我们更要能够感。”

15.中学生青年文摘读书笔记 篇十五

关键词:荒原狼,荒唐,永恒,爱恋

久闻黑塞的《荒原狼》一书, 却迟迟未敢触碰, 对于超现实主义且带有很强的心理分析色彩的文字, 我往往敬而远之, 只怕自己涉世尚浅, 在书中陷得太深。前些日子拿起这本书, 翻了几页便被吸引进去, 到底是没能逃脱。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回味无穷, 几天的心绪都为之飘忽迷乱, 沉醉在这种审美体验中, 《荒原狼》便是如此。

千面一身

人有多少个灵魂?在哈里看来, 他的内心中有两个对立的灵魂, 一个属于人, 一个属于狼。不同于擅长逢场作戏、圆融善变、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那些所谓的会做人的人, 哈里的两个灵魂是对立的, 互不相容的, 每当人性的一面使哈里衣冠楚楚彬彬有礼地站在人前讲话时, 那双属于狼的眼睛就在他的身后冷眼窥探着, 仿佛下一秒就要撕破他的头颅, 露出狰狞的面容, 将整个世界吞入血盆大口之中。每个人的心中都隐藏着一只荒原狼, 如果说人的存在是本我, 那么狼的存在就是自我。这个自我是多面的, 不仅仅有狼性, 可能还有猫性、狗性、狐性、蛇性……人本非人, 每个人都是千面之身, 张扬哪一面, 压抑哪一面, 由我们自己掌控, 但这并不容易, 我们被这个世界的“标准”束缚, 本我只能是人性的, 于是我们把自我中的不属于人性的东西一概否决, 不愿意多做了解, 千面之中恐怕只认识到了屈指可数的几面而已, 而回避了那么多的选择, 把它们统统归于面目可憎的狼性。然而, 就算是再刻意逃避, 当本我和自我冲突不可调解时, 人生就陷入痛苦的深渊, 也许我们会如哈里那般, 将自己的生命悬在一把可以割喉的剃须刀上。

笑对荒唐

“可怜的人, 真可怜, 看他那双眼睛, 他不会笑。”哈里的痛苦来自于他太过清醒, 精神方面的高度发达压抑着他的物质生活不断萎缩, 他看透了战争、艺术、性爱, 他只接受超验的审美, 如此一来, 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追求的享受, 在他看来都是庸俗的、糜烂的、不可饶恕的。然而, 他被自己的灵魂戏弄了, 他在魔剧院持枪射击公路上的汽车, 他在假面舞会上与各型各色的女伴跳舞, 他与妓女玛利亚夜晚的缠绵, 这些都使他感受到了无比的快感, 人类潜意识中保留的最原始的冲动将他出卖了。世界本来就是荒唐的, 那些最高尚的情感和体验只存在于精神世界, 如果执念于此, 就失去了人生的乐趣。哈里在幻境中见到他崇拜的歌德和莫扎特, 他们有着高尚的精神世界, 创作出最伟大的诗篇和乐章, 同时也能在现实生活中安然生存, 他们喜欢开玩笑, 喜欢孩子般玩耍, 也会听一些扭曲刺耳的舞曲。对于这一切, 渡边淳一在他打造的复乐园中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应:“Et Aiors” (那又怎样) 。太过执念除了折磨自己别无意义, 既然看清了那些荒唐, 何不对它大笑, 用幽默来回应, 来解脱。

冷色调的永恒

伟大的人总是孤独的。在迈向不朽的道路上, 人总要忍受种种痛苦和孤独, 哪怕只是一小步, 也会异常艰难, 如同刀尖上起舞。永恒的触感是冰凉的, 永恒没有来世, 只有今生。在晶莹透亮的上苍之冰中, 没有日月星光, 没有男女长幼之别, 没有大喜大悲, 下望人寰处, 一切喜怒嗔痴都似一场闹剧, 天上的人们安详地看着, 或点头, 或打盹。如果这是永恒, 我宁可不要。这种看似精神超脱的境界难道不是把自己带入另一个地狱, 一个更隐蔽, 更冷酷无情的地狱。哈里在渴望成为不朽者的同时, 使自己的肉体和精神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甚至扭曲, 倒是帕勃罗活得更为从容, 或许是他明白, 绝对的精神的存在是无法实现的, 或许从来没有什么永恒, 正如歌德所说, “在永恒之中, 你要知道, 是没有时间的;永恒只是一瞬间, 刚好开一个玩笑。”

灵与肉的爱恋

爱情是愈合伤口的良药, 无论是精神上的相通相融, 还是肉体上的放纵欢愉, 都能让人忘却烦恼, 忘却自己。哈里对于他已逝的妻子的爱是理性的, 可以想象他对他的妻子应该是既爱慕又尊重;对于他长久未见的情人的爱是人性的, 他需要考虑对方的感受, 会因为长久未去看她而有少许自责不安;对于玛利亚的爱是狼性的, 是体内的荷尔蒙引发的情欲使他不能自已, 他不需要对他的行为负责, 只需尽情享受。赫尔米娜与她们都不同, 她是哈里心中潜藏的阿尼玛, 是哈里自身的观照。赫尔米娜充满智慧, 能够洞悉哈里的一切, 其实她也是一只荒原狼。不同于哈里想要把自己与世界隔绝, 赫尔米娜把自己融入世界, 在狂热地扭动着身体的人群中, 在靡乱的酒精气味中, 在揉碎人心的爵士乐中, 她戴着虚伪的面具, 而那面具后面的獠牙只有同为荒原狼者才能看到。赫尔米娜既是哈里爱恋的人, 又是哈里的精神导师, 甚至就是哈里自己, 她口中说出的话如同哈里自己的语言一般, 以致最后哈里杀死她时一度怀疑, 这是她的最后一个命令, 还是他自己的想法。哈里将无数个自己化为棋子, 赫尔米娜也许只是那众多棋子中的一个。人生本来就是自己与自己博弈的一局棋盘游戏, 我们要做的, 就是学会微笑着玩好这盘棋。

16.青年教师切莫忘读书 篇十六

读教材书增底气: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工作,自然要学习教材。教材包括课本、教辅资料、教学参考、音像资料等。读课本是首要任务,在读课本时要先读课程标准(大纲)。通过学习掌握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结构,在宏观上把握编者的意图和精神实质;然后逐章逐节地学习,把握全书的重难点;还要把教材中每课时教学内容的阐述方式、例证、思维的转承过程、作业设计都要读懂读透。在这样的前提下再构思教学方式、学习活动过程、课堂结构形式、多媒体和教具的使用,现实生活中课程资源如何开发等环节。由于领会了大纲,吃透了教材,明确了重难点,注重了课程资源的筛选和重组,在课堂J-y,能表达清楚,启发有方,通过反思可孕育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

读专业书生才气:学科知识的专业性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学术专著,只有对自己学科专业理论的深刻把握,对学科前沿知识动态的敏锐洞察,才可能吃透教材,挥洒自如。育人的技能、策略的专业性要求我们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手段,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只有在运用规律、掌握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才可能称为专业技术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教师必须深入阅读的第一本教育著作。苏霍姆林斯基在其35年辛勤的教育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写下了大量的教育著作,包括42本专著、600多篇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

读《论语》书显大气:王财贵博士说过:“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这本书不读,枉废你是中国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它集中了儒家思想中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目前,中外企业家都在研读《论语》。古今中外都在关注孔子,读过之后,才能真正领略到古人的博大精深、人文修养和从容睿智。作为2l世纪的教师更应精读《论语》这本书。

读经典书补元气: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由于它以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对人类具有永久的魅力,它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经典是没有时间性的,它永远不会过时。没有传统的文明不成其为文明,没有经典的文化不成其为文化。经典的范围很广,建议教师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易经》《礼记》《古文观止》等,教育方面的如《给老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陶行之文集》,科技方面的如《时间简史》等。读经典要有选择地读,要精读、细读,通过阅读,在与名家智者的对话中成长。读经典是教师自我充电和成长的必由之路。

读诗词添朝气: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追溯中国诗歌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就已成型,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乘着明月清风一路走来,其丰沛的情感体验,超然高雅的审美品位,华美的章节韵律,曾经燃起多少人心头激荡的热情,曾经带给我们多少美的享受,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多么缤纷绚烂的精神驿站和心灵家园!就诗的本质而言,它是文化积淀的结晶,生命光辉的灼射,情感喷发的形式,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象征。诗歌是语言的皇冠,它能用最凝练含蓄的形式打开人们的心灵密码和想象空间;诗歌是一种指向,一种高度,她以哲学的释言穿越世俗的烟尘温暖人间,她以纯粹的感觉帮助我们脱离繁琐与困顿,迎接生命中迷失已久的感动。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没有诗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一个丝毫没有受过诗的艺术熏陶的人必定是缺乏文化品味的人。我们需要诗来抚慰自己的心灵,透过表层深入内心,感受生活的美好;需要用诗的智慧来感受历史,鼓舞力量,放飞梦想。愿诗歌让更多的人们在奔波之余,感受诗的灵性和意境,温暖那些已麻木迟钝的知觉,体会那些久违的阅读乐趣和情怀。

读休闲书养灵气:读专业书、经典书是严肃的,久之易累。生命还需要在休闲中滋养她的灵气。因此。还应该以休闲的心态读书。休闲的书是除专业的、经典的、理论性很强的书籍、大部头著作之外的读物。如杂志、报纸、漫画等可以随手拿来翻看的较小的读物。在所有的杂志中,品味最高、涉及领域最广的杂志便是《读者》,其中的文章让人读后总会反思良久。《意林》中一个个精彩的中外故事使人大开眼界,领悟到许多的人生哲理。工作之余,一杯茶,一本书,便可陪伴我们度过很多的闲暇时光。在书中徜徉,与文字对话,心是充实的、快乐的!人生态度也在悄悄地变化着,遇事不那么急躁了,工作更踏实了,待人接物更有度了。正像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所说:“心若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拥有休闲之心,会将枯乏的哲学著作读出百般滋味;拥有休闲之心,俯仰得感悟,一叶一菩提。在休闲中读书,在阅读中休闲,从而耕耘心灵和个性,丰富生命,孕育灵气。

上一篇:520送女朋友的贺卡祝福语简短下一篇:阿米巴培训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