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实习质量

2024-08-14

提高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实习质量(精选4篇)

1.提高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实习质量 篇一

工资待遇

截止到 12月24日,37866位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4473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2199元,0-2年工资3657元,6-7年工资4005元,8-工资4499元,10年以上工资5499元,3-5年工资7129元。

就业方向

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义齿加工企业、科研及医药销售公司等单位工作。

就业岗位

口腔医生、口腔科医生、口腔医师、销售代表、牙科医生、口腔修复医生、义齿销售总监 义齿销售业务员、销售员、口腔全科医生等。

城市就业指数

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昆明。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31个]、广州[18个]、杭州[17个]、深圳[17个]、上海[16个]、成都[12个]、南京[11个]、佛山[7个]、宁波[7个]、昆明[6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昆明[11135元]、鄂州[8999元]、无锡[8124元]、宁波[7599元]、青岛[7374元]、太原[7000元]、江门[6999元]、牡丹江[6624元]、沈阳[6443元]、宁德[6350元]、金华[6199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口腔医学类,其中口腔医学类共2个专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在口腔医学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23位。

在口腔医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学,精神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营养学,中医学,医学检验,中药学等。

2.提高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实习质量 篇二

对往届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发现, 多数口腔修复工艺学生就业时专业不对口, 进入义齿加工行业的学生更少。调研发现, 学生专业不对口和企业招工不专业是目前口腔技工行业的普遍现象, 主要原因是培养的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从相关院校近5年培养的口腔专业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 多数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学生在工作中存在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的现象, 工作综合素质不够理想。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工作综合素质是目前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1 国外校企合作模式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成熟很多, 口腔医学技术教育比我国历史久, 校企合作已形成一定规模, 校企合作模式也各有特点。以下是我们了解到的国外校企合作模式, 希望职业教育工作者能从中得到启发。

德国采取的是“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 即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 学生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是企业的学徒, 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学生。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培训, 培训内容与企业生产技术相关。英国采取的是“工读交替”模式。工读交替制课程一般要4年, 第三年为工作实践。一年的工作实践通常由企业来安排解决, 学生在实践期间也可取得相应报酬。美国采取的是技术准备制度。它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学校课程与职业课程呼应;在培养模式上要求学校学习与工作学习吻合, 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工作素质的培养, 并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日本的校企合作模式包括:共同研究、委托研究、捐助金研究及其他合作模式, 高职学校可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承担执业资格考试任务, 开办各种公开讲座和培训等[1]。在日本, 口腔技师取得执业资格后就会开业, 类似我国的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日本的口腔技师资格考试也是很有社会影响力的。毕业后想深造的学生, 可以参加相当于研究生课程的专攻课程。许多学生从毕业到适应临床至少需要2~3年时间, 学生的实践操作学习多是在自己学校的技工室完成, 因此, 学生在进入企业时多是毕业后几年并获得了资格证书[2]。在新加坡, 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和融洽,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校企合作模式对与企业建立多元化、多层次战略性的校企合作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走出了一条“双赢”的路子[3]。

2 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目前, 我国的口腔技工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合作模式多样, 有顶岗实习模式、半工半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集中培养模式, 还有教学、校办企业工厂模式。

顶岗实习是要学生第三年在工厂进行工作体验从而代替第三年的实习;半工半读要求学校与社会企业紧密结合, 即“半读”以学校为主, “半工”以企业为主, 学校按企业的要求构建专业教学体系,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设备和实训, 教师按照不同学习阶段, 安排学生多次去企业顶岗实习, 实行工读交替、分段考核、循序渐进的“学校学期”、“工作学期”两种学习环境;订单式培养是指学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签订用人订单,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 这样可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困难、部分学生经济困难等问题;企业集中培养模式是指定时聘请企业专家来学校讲课指导, 讲授一些临床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学工厂模式是把学校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 将学校按工厂模式建立, 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 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 让学生通过生产, 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校办企业模式则是学校自己创办义齿加工厂, 企业为教学服务的同时对外加工, 为学生提供便捷的见习、实习机会, 还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 这类似于日本的技工培养模式。

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虽然开展起来方式不同, 但都有一个中心思想, 就是培养真正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有用人才。国外的合作模式已经比较成熟, 政府关注度明显超过我国, 对职业培训资格获取等都已上至法律, 不同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 要根据我国及自己学校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 我国校企合作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校企合作的关系不稳定。这和我国校企合作开展时间短、合作模式不够成熟且政府参与较少有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强力主导, 大力提倡校企合作并鼓励推行校企合作教育, 为校企合作提供条件。

(2) 职业学校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在已经开展校企合作的学校中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产学合作的学校比例较低。学校对校企合作没有形成充分认识, 没有严肃对待, 有的学校即使进行校企合作也是流于形式、应付上级, 没有真正认识到校企合作对教学的重要性。

(3)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强。企业处于市场竞争之中, 急需能够直接上岗、顶岗的实用型人才, 对参与长期教学的积极性不强, 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来企业实习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企业认识不足是一个原因, 我国口腔技工相关法律不健全也是一个原因, 目前口腔修复工上岗以及资格证的获取没有形成法律条文, 行业管理不严, 企业在用人方面随意性较大。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 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鼓励企业参与技工培训, 促使校企合作顺利发展。

(4) 学生对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就业认识有偏差。很多口腔修复工艺学生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 认为技工低人一等, 工作累、收入低, 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个职业的前途。要解决这个问题, 在校期间就要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 指明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 在发达国家,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被称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国外社会认为职业学生学到一技之长, 将是以后生活的有力保障, 学生也因此而充满自豪感。我国的重学术轻技术、重学位轻职业资格的传统观念导致毕业生职业素质下降。在实际教学中,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工作素质, 包括工作毅力和不怕困难的坚韧品质,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等文化课程的学习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 建议与对策

(1) 明确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的是实用性技能人才, 是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要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技术工作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 不是机械模仿和简单劳动, 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因此, 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

(2)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明确职业教育的特征,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要求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 用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教学手段指导教学改革,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吸收、运用、采纳最新教学成果, 创造出全新的教学模式。此种创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创造性地教;二是学生创造性地学。学生由被动学习知识技能变为主动探求知识技能;教师由单一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多方位的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者转变;学校由传统的重视理论、忽略市场实践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实用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

(3)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开展校企合作关键是在学校先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改革课程体系是加快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核心。调查发现, 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毕业生进入职业岗位的适应期较长。尽管有的学校有半年甚至一年的顶岗实习过程, 但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为了确保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就必须高度重视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通过行业调研, 对行业、企业的典型义齿加工生产过程及相关岗位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调查、分析, 确定几个关联紧密的工作任务, 由这些工作任务集合构成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习任务。对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习任务的行业特点、达到目标及具体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整理出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习任务的具体内容, 采用项目教学法、行为引导法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采用讲练结合、边学边练的教学方法, 融“教、学、做”于一体,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 既掌握了专业知识, 又学会了职业技能。与课程改革相呼应, 考核与评价也要改变传统方式, 要进行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考核, 评价主体可是教师、学生及行业专家, 全方位评价才是对课程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情况的科学评价。

(4) 重视教师培养。国外经验证明,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与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有关。新加坡在师资方面就有严格的教师选任资格制度, 多渠道引进优秀教师, 在担任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上, 讲究理论水平达到“理解”, 实践水平达到“能做”, 鼓励教师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进入社会, 也欢迎“走出去”的教师再回来授课。这样, 通过企业、学校互动, 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都可得到提高。新加坡要求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的进修和到企业进行体验性学习, 同时要求教师每隔2~3年就要从事一段时间的工业项目的研究, 使教师能不断从生产实践中汲取营养, 充实自己。新加坡的技术教育现处于世界前列, 我们应从中吸取优秀经验, 重视师资建设。

(5) 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 重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 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及社会相关资源的整合。建立教学实训基地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有力保障, 教学实训基地不仅可用于常规的实践课教学, 还可模拟企业环境开展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提前体验到在企业工作的真实感受, 对将来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实训基地教学可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真正做到零距离岗位对接。

参考文献

[1]黄燕.日本高职校企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1 (2) :102-105.

[2]宫川藤一郎, 张建中.日本齿科技工的培养[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1992 (1) :43.

3.提高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实习质量 篇三

1 存在问题

早期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被定位为医学学科范畴[1], 2010年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更名为口腔修复工艺专业, 但至今仍受到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 课程结构与比例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基础医学、口腔疾病的课程安排偏多。如开设人体解剖、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等与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再加上本专业教师对修复工艺技术知识不甚了解,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侧重于临床知识的讲授, 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记忆的手段, 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 对实践技能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突破医学学科定位的限制, 更谈不上与当代义齿加工企业实际需求接轨。因此, 经过3年的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 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表现出对医技衔接环节认识欠缺, 义齿的加工工艺、色彩、美学等方面基础知识相对不足, 对义齿加工企业的相关文化了解不够。这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原则和指导方针存在偏差有关, 最终导致课程建设缺乏鲜明的专业特色, 未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思路

我专业将立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以能力为主、需用为准、够用为度, 广泛开展义齿加工企业的调研, 邀请省内知名口腔专家、企业主管技师召开研讨会, 根据岗位需求设置课程。课程必须明确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 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并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结合, 学业标准与职业标准衔接, 从而培养高质量实用型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人才[2]。

3 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方案

3.1 确定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对省内外义齿加工企业调研, 了解口腔义齿制作过程、使用工具和工作方法, 对初次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 并按照口腔修复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对初、中、高级口腔修复工的具体工作要求, 与行业专家一起确立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我们确立的典型工作任务有:

(1) 会制作口腔修复体各种模型;

(2) 会进行支架设计和弯制支架;

(3) 会制作口腔修复体各种熔模;

(4) 会雕牙、排牙及进行树脂成型;

(5) 会铸造、铸型和焊接;

(6) 会打磨抛光口腔修复体金属部分、树脂部分及瓷部分;

(7) 会进行烤瓷修复体的上瓷、上釉及修整瓷体外形。

3.2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重构课程体系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 引入行业任职标准, 围绕一线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使课程的核心不再是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 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专业课程是从一个个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 即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3], 实现与未来职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因此, 新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三大课程模块。

3.2.1“基本素质”课程模块

此模块主要有德育、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着重讲述文化基础知识, 保证培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健康。

3.2.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此模块主要有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学、口腔生理学、疾病学基础、美学基础等课程, 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好储备, 并帮助其掌握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2.3“专业”课程模块

此模块主要有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口腔疾病概要、口腔修复材料学基础、口腔预防保健等课程, 使学生掌握各类修复体的设计、加工、制作、修补方法以及熟悉、了解口腔相关学科内容, 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3.3 结合专业特点, 创新性开发特色综合实训课程

实践操作环节是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最重要、最突出的特点, 也是培养学生临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阶段。通常情况下, 我国中职口腔医学技术教育采用的是“两年基础知识+一年临床实践”模式, 最后一年让学生进入临床实践, 这使得他们接触义齿加工制作的时间非常短暂, 许多学生还没有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实习就已结束, 紧接着走上工作岗位, 所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而又不能解决的现象屡屡发生[4]。因此, 为了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 熟练掌握常见的义齿加工流程和方法, 实现学习情境与实际工作任务对接、实践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 应将义齿制作所涉及的实践内容单独从三大课程模块中提取出来, 结合专业特点和典型工作任务, 形成专门的特色综合实训课程。该课程涵盖了义齿加工企业最为常见的工作任务, 有口腔修复体的模型入检与制作、口腔固定修复体的制作、瓷修复技术、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全口义齿基托制作与排牙技术、口腔固定可摘联合修复体的制作、口腔修复体的成品检验七大实训内容。实习前综合强化训练这些内容, 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 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拓宽渠道。

3.4 根据重构的课程体系, 改革、完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与课程内容一样体现出职业岗位的能力和要求, 可以将传统的“2+1”教学计划变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式的“1+1+1”模式。其中, 第一、二学期在校内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 并在此期间到义齿加工企业见习2周, 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体验职业生活, 对未来职业角色有所认识。第三、四学期进行专业课学习, 除采取课堂教学外, 增加临床现场教学, 学生可根据自行情况每周在课外安排4学时临床见习, 感受职业氛围, 形成职业意识, 并在学期末参加社会实践, 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第四学期14~17周、第五学期1~4周开展为期8周的综合实训, 学生分别进入医院、义齿加工企业顶岗实习。

这种教学计划秉承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最终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 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

3.5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构建“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将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在口腔技工实训基地或聘请行业专家和加工厂“能工巧匠”进课堂指导实践教学, 他们将丰富的经验带入课堂, 把医院和工厂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缩小理论和实践的距离。首先, 每次实验课前做好实践教学的仪器、设备、工具等准备工作;制定好教学程序, 准备好教案, 校内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师集体讨论备课, 由同一教师统一操作标准, 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 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操作;学生反复进行实训操作时, 指导教师及辅助实训教师巡回指导;指导教师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随时具体辅导, 对普遍性的问题应及时叫停做补充讲解[5]。另外, 由于每位学生操作能力不同, 操作熟练程度、正确与否也不同, 指导教师巡回时应对操作较好的学生予以表扬, 并让其示范, 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对操作失败者, 要先肯定其优点, 再指出不足, 使学生吸取经验, 加深印象, 避免今后犯类似错误。而对于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 教师在下课前总结时, 给予集体矫正, 并通过实验报告及时得到反馈, 让学生满载而归[6]。这样通过核心课程与实训的有效整合, 让学生真正实现“边学边做”。

3.6 建立与岗位能力标准一致的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

为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需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专业课程,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3.6.1 形成性评价

采用过程考核方法, 校企教师共同考核学生口腔修复体制作方案的设计、各生产阶段成果、操作规范熟练程度、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 分别占成绩的10%、20%、70%。最终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

3.6.2 终结性评价

必备的专业知识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学生实习结束后, 医院、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试题、考核标准, 考查学生对修复体整体制作方法和操作步骤的掌握程度, 学生现场抽题, 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在日常教学中, 还要进行相关拓展知识的考核。采用开卷、布置课题等方式, 让学生利用信息化资源提交读书报告或综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7 课程改革的保障———实训基地建设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需要仿真的学习环境。目前, 我校建立了4间实训室, 1所口腔门诊部, 总面积近1 200 m2;有学校投入、香港华夏基金会两次资助和省政府配套资金购置的价值400万左右的校内实训设备。虽然目前实践教学可以顺利进行, 但设备日益陈旧, 很难保障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急需通过增加投入, 购买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物展示台、仿头模、CAD/CAM系统等, 或借助医院、企业增加校外实训基地, 为广泛开展“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4 结语

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不是终极目标, 而是前进目标。示范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 课程体系改革是重中之重。我们相信, 通过不断的调查、分析、研究与实践, 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定能构建符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口腔修复工艺专业课程体系, 从而最终提升学校的社会竞争力, 起到真正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勇, 唐成芳, 方远鹏, 等.口腔工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23) :3671~3672.

[2]植瑞东, 梁琼芳, 赵思婷, 等.基于工学结合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8) :32~34.

[3]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 (一) [J].职教论坛, 2008 (2) :1.

[4]李相如, 季旭东, 刘爱莲.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改革与思考[J].医学信息, 2011 (7) :3405~3406.

[5]黄强生.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 2011 (6) :8.

4.提高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学生实习质量 篇四

1 影响实习的因素

1.1 主观原因

1.1.1 专业知识不扎实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受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 自信心不足, 对前途感到茫然, 过分强化了“拉关系, 走后门”等不良社会现象在就业中的作用, 认为学与不学不太重要, 在校期间未将学习放在心上;而另有部分高职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 聊天、玩电子游戏、看影碟等, 将学习抛之脑后;还有一部分分学生干部因为忙于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而忽视了学习。

1.1.2 实践经验不足

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学到理论知识就足够了, 实不实习无所谓。有些学生觉得实习就是为那些医疗机构和制药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 而且自己又不可能留在这些单位工作, 所以选择逃避;一些学生认为自己马上毕业参加工作了, 以后就没有机会玩了, 他们趁实习这个大好时机到处玩耍, 造成实习质量低下。

1.2 客观原因

1.2.1 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需要和社会发展

部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扩招”过程中, “育人为本”重心发生了倾斜, “教学核心”的思想发生了动摇, 学校的“规模”、“层次”成了众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追逐的目标。“扩招”基本是在原有学科专业结构框架内进行, 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于市场, 学不能用, 用非所学, 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 就业竞争力不强。如两年前药学专业学生到了实习岗位后, 普遍反映她们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尤其是药理学, 这门课程中所举的药物, 在临床上早已淘汰了。

1.2.2 实习单位不够重视

很多医疗机构、大型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 把实习生看作是累赘、负担, 对带习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些单位怕泄露技术机密, 往往不愿安排学生到关键岗位, 一方面怕学生操作不熟练影响生产, 另一方面他们不愿花时间在实习生身上, 所以他们只提供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岗位, 如:包装、过筛、药房发药等, 这样学生接触先进仪器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机会减少, 实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带教教师知识深度有限, 有时学生提出稍微难一点的问题他们就无法回答, 大大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时间一长学生也不愿再问问题了。双方就会因缺少沟通而影响实习质量。

2 提高实习质量的措施

2.1 学生可采取的措施

2.1.1 夯实基础知识

学生实习期间要端正实习态度, 加强理论的学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 一定要即时翻阅专业书, 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网上聊天的方式加强与学校任课教师的联系, 以便解决实习中的难题。即使实习的内容都会也要随时翻阅课本, 或者到图书馆、书店或网上查阅资料, 因为药学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 其发展速度很快, 内容更是日新月异。实习过程加强学习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实习质量。

2.1.2 掌握实践技能

实习生只有在实习阶段才能进一步掌握实践技能, 理论课的内容将在此阶段得到应用, 学生通常在此阶段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践一一对应, 并得到验证和强化。要鼓励学生跟随教师参加药物咨询, 掌握处方结构、调配程序和原则,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药品清领登记、消帐手续等,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学校可采取的措施

2.2.1 进行教学改革

为让药学专业教学更贴近学生、贴近专业和贴近社会, 杜绝课堂与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 我院一方面将社会知名专家和生产一线的行家请进学校、请进课堂, 保证药学专业教学与实践紧贴、与市场联动。如:每年四月底, 将知名制药企业、药检所、药监局、各大医院的专家请到学校举行“药学专业研讨会”。

另一方面, 我们学院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和药学专业的要求,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岗位群需求, 组织专业教师以及相关企业人员共同编写教材, 尤其是一些实训教材, 正式出版或校内自行出版, 以供学生使用。

2.2.2 加强实习管理

我院在安排就业时采用以下几种方式:a.允许自愿采取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方式,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一定程度反映出学生的就业意向, 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b.剩余没有联系到实习单位的学生, 学校主管部门公布现有的实习单位采取学生自愿预报名和学校结合实习单位具体的接收的能力, 合理分配科学利用现有的资源。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 院、系专业老师定期对实习生定期进行实习巡查, 这是学校联系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的纽带, 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完成实习任务情况;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相互反馈;能及时向学生传达校方的有关指示, 并向校领导反馈教学实习单位的建议和要求等;同时根据教学大纲及生产实际, 为完成本年度实习安排及完善下年度实习计划提供依据。

2.3 实习单位可采取的措施

2.3.1 重视实习生

实习单位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单位, 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 多提供一些岗位, 尽量让学生在实习期间接触更多的环节和内容, 包括一些技术性强的关键岗位, 并应该指定专门的教师指导, 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 奖惩分明, 保证实习质量。

2.3.2 注重带教质量

实习单位要严格制定带教教师的选择标准[3]。集中培训带教教师, 强调规范化训练, 与学校多交流, 探讨带教方法, 以提高教师的带教水平, 加快师资的培养步伐和力度, 解决师资不足与教学之间的矛盾。

药学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答疑是举一反三、启发学生综合分析的最佳对策。在答疑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不懂问题的关键点, 由高年资、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引导和启发, 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使学生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 相信自我, 不断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讲解与反馈, 增强实习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结束后, 由实习学生对带教教师进行教学评估。积极提出各种建议, 对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让带教教师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调整带教方法, 以更好的带教方法迎接下一届实习生。

2.3.3 加强实习考核

实习学生在不同实习部门完成实习后, 首先由实习生进行自我鉴定和总结, 然后由部门负责人对实习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4]。考核内容包括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及完成的情况, 此外, 在实习表现和劳动纪律方面, 根据实习人员在各部门的实习情况, 由部门负责人对其进行综合打分。实习各项考核及评价的结果均记入实习手册中, 作为该生的实习评价。

3 结论

通过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三方面的努力, 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实习质量, 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院2008届和2009届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100%。

参考文献

[1]盛英淼, 陈淑芬.高职生就业心理特点及就业指导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3) :81-83.

[2]陆倩倩, 唐林伟.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向生涯发展中心的转变[J].职教论坛, 2009 (23) :24-27.

[3]李乐, 唐辉, 韩博等.药学专业毕业实习及教学方法改进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2) :124-125.

上一篇:采油厂环保自查报告下一篇:自贡烈士陵园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