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家教教案_功

2024-10-02

初三物理家教教案_功(共7篇)

1.初三物理家教教案_功 篇一

xxx专用 高二年级物理第1次课

高二年级物理----电磁感应

一. 考点热点回顾.

发现电生磁的科学家是()

发现磁生电的科学家是()电磁感应现象:

(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

(2)感应电流: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以上表述是充分必要条件。不论什么情况,只要满足电路闭合和磁通量发生变化这两个条件,就必然产生感应电流;反之,只要产生了感应电流,那么电路一定是闭合的,穿过该电路的磁通量也一定发生了变化。

磁通量的定义

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平面的面积为S。

(1)定义: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B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公式:Φ=BS

当平面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 Φ=BS⊥=BScosθ(θ为两个平面的二面角)(3)物理意义

穿过某个面的磁感线条数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简称韦,符号是Wb。1Wb=1T·1m2=1V·s。关于磁通量变化

在匀强磁场中,磁通量Φ=BSsinα(α是B与S的夹角),磁通量的变化ΔΦ=Φ2-Φ1有多种形式,主要有:

①S、α不变,B改变,这时ΔΦ=ΔBSsinα ②B、α不变,S改变,这时ΔΦ=ΔSBsinα

③B、S不变,α改变,这时ΔΦ=BS(sinα2-sinα1)

感应电动势

定义: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做感应电动势。方向是由低电势指向高电势。

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是: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这里不要求闭合。无论电路闭合与否,只要磁通量变化了,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产生。这好比一个电源:不论外电路是否闭合,电动势总是存在的。但只有当外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会有电流。

物理意义:感应电动势是反映电磁感应现象本质的物理量。xxx专用 高二年级物理第1次课

楞次定律

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在应用楞次定律时一定要注意:“阻碍”不等于“反向”;“阻碍”不是“阻止”。

A、从“阻碍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无论什么原因,只要使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产生。

B、从“阻碍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楞次定律的这个结论可以用能量守恒来解释:既然有感应电流产生,就有其它能转化为电能。又由于感应电流是由相对运动引起的,所以只能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因此机械能减少。磁场力对物体做负功,是阻力,表现出的现象就是“阻碍”相对运动。

C、从“阻碍自身电流变化”的角度来看,就是自感现象。自感现象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自身电流的变化。

2、实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3、应用:对阻碍的理解:(1)顺口溜“你增我反,你减我同”(2)顺口溜“你退我进,你进我退”即阻碍相对运动的意思。“你增我反”的意思是如果磁通量增加,则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反。“你减我同”的意思是如果磁通量减小,则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来的磁场方向相同。用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其步骤如下:

1)确定穿过闭合电路的原磁场方向;

2)确定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如何变化的(增大还是减小); 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应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典型例题+拓展训练

一)、典型例题

例1: 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安培 B.赫兹 C.法拉第 D.麦克斯韦

例2: 发现电流磁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______,发现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规律的科学家是________,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_______,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的科学家是________。

例3: 下列现象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A.磁场对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B.变化的磁场使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C.插在通电螺线管中的软铁棒被磁化 D.电流周围产生磁场

知识测试:

1.关于电磁感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磁通量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B.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两端会产生电压 C.感应电流的产生是因为静电力做了功 D.发生电磁感应,外界不需要提供能量 xxx专用 高二年级物理第1次课

2.插有铁芯的线圈直立在水平桌面上,铁芯上套一铝环,线圈与电源、开关相连,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的瞬间,铝环跳起一定高度.若保持开关闭合,下面哪一个现象是正确的?()

A.停在这一高度,直到断开开关再回落 B.不断升高,直到断开开关再停止上升 C.回落,断开开关时铝环不再跳起 D.回落,断开开关时铝环再次跳起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当有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时,指针向右偏转.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当把磁铁N极向下插入线圈时,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 B.当把磁铁N极从线圈中拔出时,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 C.保持磁铁在线圈中静止,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D.磁铁插入线圈后,将磁铁和线圈一起以同一速度向上运动,电流表指针向左偏. 4.下列实验现象,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A.导线通电后,其下方的小磁针偏转

B.通电导线AB在磁场中运动

C.金属杆切割磁感线时,电流表指针偏转 xxx专用 高二年级物理第1次课

D.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相同 B.磁通量是矢量,其单位是韦伯(Wb)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为0,该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0

三.总结:

课后练习:

2.初中物理《功》教案 篇二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机械功、功率。机械功、功率是“机械和功”这一章的第二节,是为下一节学习“机械能”打基础的,同时也是本章学习研究“功的原理”的基础,更是高中学习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知道功的概念,知道功率的意义。

在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学过“力”、“物体的运动”相关知识,对“力”和“距离”这两个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容易将生活中的“做工作”与物理学中的“做功”混淆,对费力而未做功的现象不易理解。因此要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让学生知道功的概念。

做功有大小,做功有快慢吗?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呢?本设计期望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找到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不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建立功和功率的概念,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计算功的大小,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功率有关的问题,从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单位。(3)能用公式P = W / t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和方法

经历比较做功快慢的活动,认识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中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功的概念建立。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弹簧测力计、木块、铅球、秒表、矿泉水瓶、直尺等。2.各种做功和功率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阅读活动卡p16小故事,讨论回答问题。在两人用力大小和移动物体距离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人贡献大小(让学生充分讨论)?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力的大小”及“移动距离”这两个量。

(二)新课

2.机械功(1)问题

做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观察、讨论

观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视频,描述观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讨论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3)阅读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公式:W = F·s。

单位:1焦=1牛·米 体会1焦的大小。

(三)知识应用

3.应用

(1)问题

任何情况下力都对物体做功吗?

(2)活动

进行活动卡p17活动,通过对表格中实验结论的分析,体会机械功的含义。(3)例题

计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做功值。教科书p14例题1、例题2。(4)布置作业

①教科书p17,1、2、3题。

②学生实验(这一内容既是这节课知识的应用,又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

测一测自己上楼做的功。设计方案,测量自己走上楼和跑上楼做的功及所用时间,将测量数据填入活动卡p18的活动表格中。

(四)【板书设计】

一、做功

1、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二、功的公式

W=F·s——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米)

|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牛)

3.初二物理功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o功的单位

o运用功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o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使学生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的公式,掌握功的计算。

知道什么是机械功以及怎样量度机械功的大小。

会理解和计算机械功

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o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o通过实验演示现象得出结论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功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2.2 教学难点 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工具

弹簧秤、直尺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我们前面已经对“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练习,在力学这一部分,基础知识我们已经复习完成,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力学的另一部分重要内容进行复习,那就是功

6.2 新知介绍

【师】看老师推这个讲台,没有推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讲台有没有力的作用?有力的作用,那么请问有没有功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下,如何才算是对物体有做功呢?

【生】要推动桌子才算。

【师】对,那么在推动桌子的过程中,大家觉得,施加给桌子的力和桌子的移动方向有什么特点?然后试着归纳下,做功的相关条件。

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要素,力才对物体做功.

【师】所以,刚刚老师推讲台这个过程,是没有用做功的,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是对物体有力,但是没有对物体做功的呢?

又或者是,物体移动了,但是没有做功的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概括下,这些不做功的情况:

【师】现在要使两辆完全相同的以同样速度行驶的汽车停下来,同学们想一下,可以采用怎样的两种方法?

【生】急踩刹车,让车子迅速停下,或者轻踩刹车,让车子慢慢停下。

【师】对,很好,那么这两个过程中,车子从受到的阻力大小和通过的位移大小考虑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较大的阻力,通过较小的位移,使车停下;还有一种是车受到较小的阻力,通过比较长的位移使车停下。

两种方法在改变车的运动能量上是等效的,可见,做功也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做功是和两个因素相联系的,一个是力,还有一个是在力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大小。

【师】根据杠杆说的,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不做功的三个情况:

1、物体有运动,但是没受相应力

【师】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而是靠惯性运动,例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尽管它通过了距离,这个时候有没有力对它做功呢?

【生】讨论。

【师】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尽管它通过了距离,但是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所以没有力对它做功.

例如:足球在草坪上滚动(人对球不做功)、子弹在空中飞行(枪膛对子弹不做功)

2、有力,但是在力上没有移动距离

如果物体虽然受到了力的作用,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则这个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例如建筑工人双手捧着一摞砖站在原处准备装上车,他虽然对砖有一个向上的托力,但是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因此他没有做功.

例如:

小明没有推动物体

3、有力有距离,但是两者方向垂直

如果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同时物体也在运动着,但是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垂直,那么力也没有对物体做功.例如我们用手提着一桶水在水平路面上行走时,虽然我们对水桶施加了竖直向上的拉力,但是由于拉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因此我们并没有对水桶做功。

【师】通过刚刚的几个实例及总结相信大家对做功的判断有了一个好的理解,那么接下来,光会判断功有无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具体求功大小的方法。

二、功的计算

功的计算

【师】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研究,知道了做功和两部分因素有关:一个是有力,另一个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求的功的大小,也是这两方面来的。大家可以试着推导下,功的计算公式。

【生】讨论公式

【师】功的大小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写成公式,即为: W=FS=Gh

式中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单位用牛;S表示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单位用米;W表示功,单位即为焦.1焦=1牛·米.

【师】在用公式W=FS计算功时,必须注意三点:

①F与S的同方向性,即S必须是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或F是在S方向上施加的作用力.

②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③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段时间。

三、功的原理

【师】同学们都知道,生活中我们使用机械,可以省力,那么现在我们来思考,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能不能省呢?

【生】能省?还是不能省?

【师】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因为,虽然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但是省力必然费距离,省距离必然费力,即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不变量。

功的原理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机械做功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四、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概念法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根据功的概念,可以从物体是否受力及在该力的方向上是否移动了距离来进行判断。

【师】如冰块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华东,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只是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支持力,因此,水平方向上没有力对冰块做功,而竖直方向上,重力,支持力的方向都与冰块运动的方向垂直,所以重力,支持力也没有对冰块做功。

4.2010高考物理功教案 篇四

要点一 功

即学即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B.当作用力不做功时,反作用力也不做功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一定大小相等,正负符号相反 D.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也可能做正功 答案 D

要点二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即学即用

2.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M的长平板A,如图所示,平板上放一质量m的物体B,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今在物体B上加一水平恒力F,B和A发生相对滑动,经过时间t,B未滑离木板A.求:(1)摩擦力对A所做的功.(2)摩擦力对B所做的功.(3)若长木板A固定,B对A的摩擦力对A做的功.答案(1)(mgt)

(2)(mgt)2M22mgFt22m

(3)0

题型1 功的正负判断

【例1】如图所示,小物块A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从地面上看,小物块 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

A.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

B.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答案 B

题型2 恒力功的计算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μ,现使斜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距离l.(1)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物体与斜面相对静止)

()A.0

B.μmglcosθ D.mglsinθcosθ C.-mglcosθsinθ(2)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做的功为 A.0()

B.mglsinθcosθ D.mglsinθcosθ

C.-mglcosθ(3)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A.0

()

B.mgl C.mgltanθ D.mglcosθ

(4)斜面对物体做的总功是.各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答案(1)C(2)D(3)A(4)0 0 题型3 变力功的计算

【例3】用铁锤将一铁钉击入木块,设木块对铁钉的阻力与铁钉进入木块内的深度成正比.在铁锤击打第一次后,能把铁钉击入木块内1 cm.则击第二次后,能击入多少深度?(设铁锤每次做功相等)答案 0.41 cm

题型4 传送带问题

【例4】如图所示,光滑弧形轨道下端与水平传送带连接,轨道上的A点到传送带的竖直距离及传送带到地面的距离均为h=5 m,把一物体自A点由静止释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先让传送带不转动,物体滑上传送带后,从右端B水平飞离,落在地面上的P点,B、P间的水平距离OP为s=2 m;然后让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转动,速度大小为v=5 m/s,从同一高度释放的物体进入传送带,一段时间后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从右端B水平飞离.g=10 m/s.求:(1)传送带转动时,物体落到何处?

2(2)两种情况下,传送带对物体所做功之比.(3)两种情况下,物体运动所用时间之差.答案(1)5 m(2)

32(3)0.45 s 25

1.如图所示,木板OA水平放置,长为l,在A处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现绕O点缓缓抬高A 端,直到当木板转动到与水平面成α角时停止转动.这时物体受到一微小的干扰便开始缓慢地匀速下滑,物体运动到O点,在整个过程中

()

A.支持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mglsinα C.木板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答案 AC

B.摩擦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D.木板对物体做的总功为正

2.如图所示,物体沿弧形轨道滑下后进入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以图示方向匀速运转,则传送带对物体做功情况可能是 A.始终不做功

()

B.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D.先做负功后不做功 C.先做正功后不做功 答案 ACD

3.如图所示,定滑轮至滑块的高度为h,已知细绳的拉力为F(恒定),滑块沿水平面由A点前进s至B点,滑块在初、末位置时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α和β.求滑块由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绳的拉力对滑块所做的功.答案 Fh(11)sinsin4.(2009·昌平模拟)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视为质点)从某一高度由静止下落,与地面 相碰后(忽略碰撞时间)又上升到最高点,该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如果上升和下 落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相等,求:(1)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2)物体下落过程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大小.(3)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所做的功.(取g=10 m/s)答案(1)1.5 m

(2)4 N

5.高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篇五

选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根据动能定理∑W=ΔEk,有 由几何关系,有sinθL=h2-h1 即FL-fL=E2-E1=ΔE 引导学生理解上式的物理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1)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是使物体机械能发 生变化的原因;

(2)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机 械能的变化量。这是物体机械能变化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2.对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W外=E2-E1或W外=ΔE 其中W外表示除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E1、E2 分别表示物体初、末状态的机械能,ΔE表示物体机械能变化量。

(2)对W外=E2-E1进一步分析可知:

(i)当W外0时,E2E1,物体机械能增加;当W外0时,E2 (ii)若W外=0,则E2=E1,即物体机械能守恒。由此可以看出,W外 =E2-E1是包含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内的、更加普遍的功和能关系的表达式。

(3)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过程,其实质是其它形式的能 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例1.质量4.0×103kg的汽车开上一山坡。汽车沿山坡每前进100m,其 高度升高2m。上坡时汽车速度为5m/s,沿山坡行驶500m后速度变为10m/s。已知 车行驶中所受阻力大小是车重的0.01倍,试求:(1)此过程中汽车所受牵引力做功 多少(2)汽车所受平均牵引力多大取g=10m/s2。本题要求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求解。

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

(1)如何依据W外=E2-E1求解本题应用该规律求解问题时应注意哪些 问题 (2)用W外=E2-E1求解本题,与应用动能定理∑W=Ek2-Ek1有什么区别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教师明确给出例题求解的主要过程:

取汽车开始时所在位置为参考平面,应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W外 =E2-E1解题时,要着重分析清楚重力、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以及 此过程中物体机械能的变化。这既是应用此规律解题的基本要求,也是与应用动 能定理解题的重要区别。

例2.将一个小物体以100J的初动能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向上运 动经过某一位置P时,它的动能减少了80J,此时其重力势能增加了60J。已知物 体在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求小物体返回地面时动能多大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1)运动过程中(包括上升和下落),什么力对小物体做功做正功还是做 负功能否知道这些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比例关系 (2)小物体动能、重力势能以及机械能变化的关系如何每一种形式能 量的变化,应该用什么力所做的功量度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教师明确指出:

(1)运动过程中重力和阻力对小物体做功。

(2)小物体动能变化用重力、阻力做功的代数和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用重力做功量度;机械能的变化用阻力做功量度。

(3)由于重力和阻力大小不变,在某一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比例关系可 以通过相应能量的变化求出。

(4)根据物体的机械能E=Ek+Ep,可以知道经过P点时,物体动能变化量大小ΔEk=80J,机械能变化量大小ΔE=20J。

例题求解主要过程:

上升到最高点时,物体机械能损失量为 由于物体所受阻力大小不变,下落过程中物体损失的机械能与上升过 程相同,因此下落返回地面时,物体的动能大小为 E′k=Ek0-2ΔE′=50J 本例题小结:

通过本例题分析,应该对功和能量变化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应注意 学习综合运用动能定理和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后练习):

(1)运动中物体所受阻力是其重力的几分之几 (2)物体经过P点后还能上升多高是前一段高度的几分之几 五、高一物理功和能课堂小结 本小结既是本节课的第3项内容,也是本章的小结。

3.功和能 (1)功和能是不同的物理量。能是表征物理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 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物体的能都相应随之变化;做功是 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物体能量的变化可以用相应的力做功量度。

(2)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不能理解为功变成能,而是 通过力做功的过程,使物体之间发生能量的传递与转化。

(3)力做功可以使物体间发生能的传递与转化,但能的总量是保持不 变的。自然界中,物体的能量在传递、转化过程中总是遵循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 律的。

六、高一物理功和能说明本节内容的处理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基础较好,可介绍较 多内容;学生基础较差,不一定要求应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解题,只需对功和 能关系有初步了解即可。推荐访问:高一 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功和能 高中物理必修二功教案 高一物理功

6.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教案 篇六

课外小实验:测出自己上楼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

要求:

1 .测出:

( 1 )体重 G ;

( 2 )楼层高 h ;

( 3 )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时间 t 1 ,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 t 2 。

2 .计算:

( 1 )上楼所做的功;

( 2 )两次登楼过程的功率。

【 板书 】

第一节 功

1 .功的定义:

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 .功的计算:

功=力×距离

公式: W = Fs

单位:焦耳 符号: J

3 .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用 P 表示。

公式: P = W /t

单位: W

7.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 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 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 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 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S----____-----_________()

在国际单 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 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

【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

所做的功是多少?

五、拓展提升

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3.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 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A 6×103J B 9×103J C 3×104J D 3.9×104J

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 750J B 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A 拉大车做的功多 B 拉小车做的功多

C 拉力对两车 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A 只适于甲 B 只适于乙 C 只适于甲和丙 D 甲、乙、丙都适用

上一篇:期末大学生动员考诚信应考主题班会方案设计下一篇:学生工作总结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