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9篇)
1.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篇一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改进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学生的差异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也更为突出。基础教育的教师究竟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呢?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校是蒲城县一所边远的农村学校,由于所处环境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政缺少资金,所以对教育的投资不足。再加之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大多家庭经济不好,家长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学生较多,所以家庭教育也跟不上来。从学校方面讲,由于撤点并校,学生流失严重,优质教育资源欠缺,学生基础薄弱,从而农村地区的学困生大大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中小学生所占比重大70%,这部分学生的全面、健康、高质量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兴衰成败。所以做好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简要介绍国内外关于数学学困生的研究现状和界定;
(二)研究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情感特点和心理特点;
(三)从不同角度探究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四)通过案例分析,针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情感、心理特征及其成因,寻找相应的改进策略。
三、课题关键概念界定 从理论角度评价,创新程度不高。但从实践角度评价,具有创新意义。学困生的工作是每所学校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真正从农村、乡镇学校去分析学生存在的数学问题,使得学困生的发展也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工程。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研究农村学校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学困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学校转化“学困生”的主法和途径,以个案为基点,形成适用于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的转化经验和转化成果,并在其他一些农村学校进行推广和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主要调查学困生的课前学习能力、课堂反应能力、课后作业的完成量、对数学学习的态度等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学困生转化特点探析。
主要包括:学困生数学知识水平提高的循序渐进、学困生数学学习期望的攀升。
(3)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主要包括:学困生学习能力改进(优先检测、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实践、优先批阅)、学困生心理定势改变(爱心、细心、耐心、恒心鼓励)
六、课题研究思路、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问题,产生障碍的原因。、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此课题之前的本校的全体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初中学生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准备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1月):(1)确立课题,分解子课题,完成申报工作。(2)明确子课题的负责人。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子课题研究内容和计划。第二阶段
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1)学困生调查,成因分析(2)学困生分类建档
(3)实践探索总结学困生助学策略(4)收集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案例
(5)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
第三阶段
总结结题阶段::(2016年1月~2016年4月)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2)完成课题结题报告。(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八、课题组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组长:刘亚红
2、课题组指导员:梁新武
3、课题负责人:刘亚红
4、课题组成员:范同安
任收寅
南晓花
廉金绚
惠转玲
九、课题研究保障
1、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有着较强的钻研能力。课题组成员由数学组构成,这支年轻富有朝气的数学组,保证了数学教学的活跃性。在公开课的演示中,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均从事教学工作已经有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课题研究工作经验。
2、领导支持:学校领导都大力支持课题的研究,多次召开教研组会议,鼓励课题组开展工作。
3、资料与设备保障:学校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已配置大量教育科研、教育理论类书籍,学校还为各教研组配备了电脑,便于上网查阅资料。
4、时间保障:学校还对课题组所有成员的课时作出适当调整,以便课题组成员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5、研究经费: 个人统筹及学校拨付经费,用于课题研究。
蒲城县荆姚镇原任初级中学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研究》
课
题
组
2.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篇二
要知道“学困生”主要是由于学习成绩差而造成的心理障碍所引起的。所以,教师对“学困生”的教学要讲究一定的策略。一是要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多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对“学困生”要热情、信任和尊重;帮助“学困生”克服应试恐惧的心理;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为他们树立先进的榜样。二是要帮助“学困生”克服思维惰性,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三是采取帮扶措施,提高转化效率,并指导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给予“学困生”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体验成功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论是教师或是家长,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更应给予更多的爱,千万不要冷落讽刺他们。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要主动走进他们的心灵,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他们就会主动把你当作朋友、亲人,融洽的师生关系很自然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转“困”学为“乐”学。
树立自信的一个最主要的前提就是学会欣赏。也就是对“学困生”的期望值要放低、一个眼神,一次宽容,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学困生”最缺乏的是自信,而且教师也会自觉不自觉的忽略他们,如果我们教师、以及家长平时能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对他们的要求适当的降低,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也许他们真的会远离学困。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关注他们,给他们设计一些他们在课堂上能答的问题,能做的活动,给他们及时的鼓励,让他们体验的成功感,成就感。让他们自信起来。“学困生”大多是由于缺乏成功的体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他们自暴自弃,在新的学习任务面前丧失了信心。因此,要转化“学困生”,就要让他们能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抛弃自卑,增强自信,把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学习上的要求变成内在的学习需要,实现自我转化。只有让“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人增强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学困生”之所以“学困”,这就要求各位教师多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充分展示个性、特长的机会。
二、挖掘“闪光点”,以一当十,兴趣是勤奋的动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科说过:“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意思是说教师应善于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并给以表现的机会,尽量不提过去,不揭疤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被教师看重的学生往往进步较快,越变越好;被教师忽视的学生则往往进步较慢,甚至越变越差。教师要洞察学困生心理的微妙变化,把握时机,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恰当的、充分的肯定,培养他们的自尊、自爱,使他们善于自我承认,自我激励,战胜对竞争和挑战的恐惧,逐渐消除他们身上业已存在的“失败者”的心态特征,如自卑、迷惘、胆怯等,使其确立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成功者的信念。另外,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消除怠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鼓励,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做老师的都有这样一句话,任何孩子只要不谈学习,他都是可爱的,这需要教师认真细致的观察。
三、多鼓励,少批评,给学困生足够的尊重
“劲可鼓而不可泄”,作为教师,应多和“学困生”谈心,鼓励他们多提善问,当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耐心、热情的讲解,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要善于鼓励,让他们从很小的成功中体会自己同样很有能力,因而学习信心油然而升。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时采取师生平等相处形式,尊重他们的人格。在平时的语言和行动中让他们感到平等,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走进“学困生”的心里,做“学困生”的大朋友。“学困生”经常受到挫折和失败,所以他们的心里很孤独,特别需要温暖和关爱,走进“学困生”,多了解使他们的学习困难的原因。
四、承认差异,因材施教,以客观态度正确对待“学困生”
作为老师的我们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们也要承认差异的存在。“学困生”是在我们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的,就象我们的手一样,每根指头长短不一,各有功用,我们不是发挥着他们长的长用,短的短用吗?作为老师的我们更是要学生利用学生中的差异,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互助。
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本着“浅、慢、粗”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减少难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的教学。如作业的布置,学困生的作业量可以适当减少,难度适当降低;教育过程举一反三,要注意巩固其基础等,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激励,从而调动学习的兴趣。
着眼于教育的未来,才能使“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一步一步地有所提高;教师的教学重心要下移,对于“学困生”,笔者建议留给适合他们的作业,使他们自己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完成,以免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正是体现了新课改中所要求的是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取得家长的配合,巧妙与家长沟通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充满智慧与挑战的工作,仅凭老师的一人之勇是很难实现的,能取得家长的配合很重要。做为家长,他观察孩子总是从他的生活中去发现;而作为老师,因为学习的任务,我们关注的眼光多从课堂及学习习惯去发现。现在的学习任务对于习惯不太好的孩子来说是困难重重,所以应从孩子的习惯入手,让他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孩子逐步进步。
一般来说,做为好学生,他们希望老师与家长接触,从而使自己的良好表现和优异成绩能让家长了解,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就如同一名优秀运动员在取得优异成绩后绕场一周以示庆贺一样,这里面有夸耀的成分,但也是正常的。而对“学困生”来说,他们则不希望老师与家长多接触,从向家长发出通知的时候起,到家长会和老师与家长约见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他们的心情就一直处于一种忐忑不安中,这是他们最关心的是老师会对自己的家长说些什么,自己回家后会遇到什么样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最希望老师做的就是不要把自己在学校的不良表现和成绩向家长全盘托出,但他们自己也明白,这似乎不大可能,因为在他们看来,老师约见家长的目的就是告他们的状,而我们有些老师也确实是这样做的。笔者认为,应该把学生的这种希望变成可能,因为,这里存在着一个契机,一个机会,那就是老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家长会和约见“学困生”家长向学生传达一个可以使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这就是在与他们的家长接触时,要考虑两点:第一,向家长了解他们在家中和学校以外的活动时重点了解其好的方面。第二,在向家长介绍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时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多介绍他们的优点。这就能通过家长向“学困生”传递一个信息,即我在学校中的形象、在老师的眼里,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糟糕,而老师可把向“学困生”了解的他们在校外和家中的一些优点,个别或公开地予以表扬。请不要忽略了这种友好信息的传递,它有时比老师的直接教育更有效,因为它体现了老师对此时心情的理解和尊重。这种理解,“学困生”是能够体会到的,老师对他们的自尊心的尊重就意味着学生对老师尊重的开始,如果每一名“学困生”都能够真心尊重自己的老师,那么,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和影响才能取得成效。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和约见家长的机会向“学困生”传递友好的信息,以赢得“学困生”的尊重和信任,来影响他们,转化他们,促其向好的方面转化。“学困生”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关注,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3.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73-01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心理、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而导致学习困难,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学困生”这一问题一直困扰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农村初中学校化学学困生的面积过大,整体合格率偏低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也直接影响着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化学教学的合格率,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提高学困生学习化学的成绩,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拟对产生学困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转化策略,以期达到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
1、受家庭、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
农村初中学生均来自乡下农村,他们多数家庭收入比较低,加之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部分学生虽重视对化学的学习,但方法不当,老师也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也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不利的影响,存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学习没有主动性,自觉性差,提不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沦为学困生。
2、学生自身原因
农村初中到初三才开设化学课,学生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它比较难学,要求背相关的化学元素又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大,失去当初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有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完成,课后又不会复习,自我管理能力与学习习惯较差,自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导致厌学现象,从而使得这些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久而久之便使他们成为了化学学困生。
3、在学习过程中,偏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农村初中的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轻过程重结果。主要表现在:化学教师对作业或试题进行评讲时,答对了的就认为自己已经明白,不用再听了,答错的就拼命抄老师写的正确答案,不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向教师请教问题时,一心思关注答案,不认真思考过程和方法;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只是互对答案,比考试成绩,很少有同学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也没有对解题方法、实验设计的创新进行探究,忽视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情感体验,这对今后遇到实际问题就无法去分析解决。
4、农村学校仪器和药品缺乏,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在农村初中学校,由于老师紧缺,而化学实验管理员的更加缺乏,相关的仪器和药品缺乏,有的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许多的化学实验都没办法开展,学生缺少亲身实验的机会,对学习化学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5、受网络游戏影响
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对农村初中学生有吸大的诱惑力,那些自律性差的学生整天沉沦于网吧玩游戏,成了网虫,无心学习。有的甚至上课都在玩手机,课堂注意不集中,精力不足,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然成为化学的学困生。
二、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困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我们知道化学学困生普遍存在着一种自卑心理,对批评较为敏感。为此对化学学困生的沟通与交流显得非常重要。老师在交流中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及想法,寻找不同的情感沟通与交流的方法,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尊重我,爱护我,并没有忽视我和放弃我,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对你的表示敬佩,并对你存有深深的爱。老师还要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困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用赞许情感去感动“学困生”的每一点成功,只有老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听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化学学科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2、培养学困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自我效能感
学困生在学习上一定存在多次失败,他们很容易自暴自弃,老师要引导他们分清学习态度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尽量把考试成绩淡化,突出学习态度,从而减轻他们的失败压力,让学生坦然面对失败,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教学过程中必需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遵循“低起点、小步子、多练习、常检测、快反馈”的原则,适当降低难度,使学困生的挫折降到最低限度,也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重新树立信心。
3、发挥实验教学,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是激发化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两种:一是演示实验,二是学生实验。特别是学生实验,是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知识的生成过程的体验。为此让学困生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他们动手操作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4、教师要建立起良好的监督与反馈机制
在农村初中,在读的留守儿童较多,就我所在的这所农村学校,据调查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农村初中的化学教师即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担当家长监督留守学生的工作。所以教师的监督与反馈转化学困生就显得非常重要。化学教师负责监自己科目的学困生,发现不良现象及时处理,特别是每次考试前及考试结束后,我们教师都及时找这些学困生进行交流,帮他们分析他们存在的各种不足,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挑战自己。如此长效的有目的地监督与反馈机制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
5、做好导向,努力提高学困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大家知道初中学困生,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我们不能因此而将他们与社会分离。为此,加强学校、老师与家长三方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学困生能判别社会上的各种是非,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
4.《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篇四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课题研究单位
上饶县第六中学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课题组
研究期限
2007年2月——2009年1月
课题提交日期
2009年2月
一、课题的提出
为了适应我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发展的形势的需要,江西省上饶县第六中学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时刻把教科研工作放到重要位置,竭力实现由“实干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面对现在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做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学困生始终是困扰教育的难题之一,我校申报的《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就是以新的社会和教育形势下产生的与学困生有关的问题和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试图探索出既便于教师操作,又有切实效果的途径和做法,并最终提高教育教学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开展(一)理论假设:
研究与控讨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符合当前提出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也和马克思主义中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观点和原理相吻合。我们设想通过“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课题的研究,得出一些比我们以前在此方面尚肤的认识得出更深层的理论结论。假设的理论是:
1、初中学困生的主观形成原因的相关结论:
2、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家庭原因的相关结论:
3、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学校原因的相关结论:
4、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社会原因的相关结论:
5、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态度与方法的相关结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掌握初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2、通过研究可以提高相关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从而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3、通过研究还有助于帮助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对学困生形成原因的了解,采取确实可转化的态度与方法,从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
(三)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困生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问题
1、初中学困生的主观形成原因的研究。
2、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家庭原因的研究。
3、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学校原因的研究。
4、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社会原因的研究。
5、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态度与方法的研究。(五)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查问卷法
2、归类对比法
3、经验交流法
4、统计法
5、阶段小结、总结法
6、实践法(六)课题研究步骤
1、时间:2002年7月——2004年6月
2、课题研究阶段: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7年2月
(2)课题研究的酝酿及起步阶段:2007年3月
(3)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阶段:2007年4月——2008年12月
(4)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2009年1月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具体时间及研究的主要问题:
1、课题研究的实施第一步:
(1)具体时间:2007年4月——2007年10月(2)研究的问题:初中学困生的主观形成原因
2、课题研究的实施第二步:(1)具体时间:2007年11月——2007年10月(2)研究的问题:初中学困生的主观形成原因
3、课题研究的实施第三步:
(1)具体时间:2008年3月——2008年6月
(2)研究的问题: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学校原因
4、课题研究的实施第四步:
(1)具体时间:2008年7月——2008年8月
(2)研究的问题: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社会原因
5、课题研究的实施第五步:
(1)具体时间:2008年9月——2008年11月(2)研究的问题: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态度与方法
三、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在“初中学困生的主观形成原因”方面我们取得以下结论性成果:
就主观原因方面,我从任教八年级四个教学班中,抽样20个学困生,通过调查问卷、家访、座谈等途径,经过分析、归纳、总结探究出如下方面的原因: 1.学习目标不明确。
俗话说“伟大的理想,产生伟大的动力”。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把学习看作是他们的愿望和需要.学生没有真正从心底产生学习需要,更没有树立必须学好知识的坚定信念.所以,就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收不到较为良好的学习效果。一些同学学习受不稳定情绪的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苦差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了“不想学”的念头,久而久之,形成了学困生。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各学科中的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面对初中众多的课程,他们还采用死记硬背、搞题海战的方法来学习。更主要的是许多学生不会记笔记,不懂得如何自主地去学习,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感到在本课程学习上毫无起色,硬着头皮学习下去也是白学,因而放弃学习,造成两极分化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能坚持长时间集中,游离于教学之外,课堂学习效果很差。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因素,性格内向,上课总是默不做声,害羞、胆怯、不敢张嘴,生怕出错丢面子。有的学生贪玩、懒惰,没有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而是养成了等待、依赖的习惯,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主动接触新知识,只等教师讲授,只完成简单的抄写作业,有针对性、难度大的作业则通过抄袭完成。3.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情绪。
这是妨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学生的竞争天性能产生焦虑,因为学生喜欢拿自己和同学作比较,一旦发现他人比自己强,表现比自己好时就会产生焦虑.一些同学一走进课堂就产生焦虑心理,生怕不能回答老师的提问,生怕不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生怕被老师和同学评价太低。过分的焦虑会使学生感到不安、失意、自我怀疑、紧张和忧虑,从而使学生畏缩不前,课堂表现差,学习效果差。
4.课堂中的胆怯心理。
刚从小学升到初中时犯错误一般不会感到难为情,学生一般敢于开口踊跃发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情感气质的形成,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避免犯错误的心理,尤其是害怕犯错误的心理,以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课举手、主动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少开口、少出错成了学生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
5、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些寄宿生来自农村各个村学,其所受的小学教育参差不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事实上还未达到应上初中就读的水平和能力就被“普九”普了上来,以致不能适应初中乃至整个中学阶段繁重、艰巨的学习任务,造成逐渐对所接触学科失去兴趣,甚至于厌学逃学。况且农村学生由于视野的限制太多,大多数人不善言辞,在学习方法及情感上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障碍,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在“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家庭原因”方面我们取得以下结论性成果:
1.家长的思想素质差,让自己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及学校大环境.我们在对儿童的访谈和平时的调查中发现有近半数学困生的家长教孩子说:“你不能随随便便让人欺负.”,“他打你,你不晓得也跟他拼?”像这类的教育,哪来的学生礼让的好品德,这样的家庭教育就完成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 这其中也有的家长教子女自私自利,比如有啥好吃的东西,不要拿到学校里去,你自己留在家里吃.纵容子女贪图享受等.让学校的集体主义教育,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事倍功半.而学生也长期处于这样的矛盾中,增加他们的心理承受负担.让自己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及学校大环境中,让他们心理及道德品质得到健康的发展.2.家长的榜样作用不够, 带给自己孩子不良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影响显然大于他人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约85%的学困生父母,都有常成天打牌赌钱的习惯,或父母有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和离异,价值观不正确,或生活能力差,这样难以相信如何向好的方向发展,家庭的影响成了负面的,怎能带给孩子的良性发展.3.家长的文化素养低,不能给孩子以一定的家庭庭辅导,让孩子适应班级课堂教学.学困生,要么是学习障碍,要么学业不良,他们很难与同班同学一道正常完成学业任务,学校里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回到家中父母亲又没有能力(认识水平高,有文化有家长多数都外出打工)或没有精力给予辅导,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更不能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帮助.这样儿童问题自然就越积越多,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动力.甚至会差的越来越差,发展成思想的行为均出现偏差,不能接受家长和教师的教育.4.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欠佳.家长要么过分溺爱,捧他们为掌上明珠,把他们的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要么粗暴无知,“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拳脚相加.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这样的家庭,一般都比较贫困,家长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更不必说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了
5.家庭不能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给他们以良好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对学困生的调查中发现,他们有自卑心理的同学大多属于家庭教育不当,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要么期望过低,教育松散,父母常唠叨,责骂,甚至棍棒教育,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家长不重视情感投入,不关注孩子的精神体验与心理感受,提高他们的“情商”,孩子的自卑感不但得不到及时矫正,还指责加剧,在孩子与大人之间建立健全起一道屏障,导致他们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而无法正常进行学习.(三)在“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学校原因”方面我们取得以下结论性成果:
1、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和对于学生的奖惩制度。
2、用陈旧的观念轻率评价学生优劣,建立“差生”档案 每当教师接到一个新班级,师生刚相处时,有的教师使用自己过去固有的观念对学生进行评定分类,在心目中建立起相应的优生和“差生”档案。例如:(1)、长相不机灵、有残疾的,(2)、穿戴不整洁、爱流鼻涕的,(3)、书写潦草,不爱交作业的,(4)、性格内向、上课不爱发言的,(5)、考试不及格的,(6)、各课教师公认的,(7)、教师看不顺眼的,(8)、学习差,抑制力差的等等,有的甚至与教师个人嗜好有关。
3、能容忍优生的错误,却不能容忍“差生”的错误
对待优生总是一味的呵护、关爱、迁就,生怕伤害了优生,教师满脑子装的都是优生;对待“差生”则指责、挑剔,教师满脑子里都容不下“差生”。特别是在处一些偶发事件时,也总是偏向于优生,甚至会故意把责任推委给“差生”。
4、往往只看到优生的进步,而看不见“差生”的进步 作为教师难道我们就真的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差生”是如此的可爱,“差生”也有很多优点,他们依然有追求上进的需求和愿望,如果教师对他们表现出一点热情和鼓励,情况就会大变。可是我们的教师在工作中无视“差生”的点滴进步,得不到应有的肯定,这样,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你说“差生”能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吗?
5、对“差生”的积极性随意伤害和抹杀
即然“差生”已经进入了教师的“差生”档案,那么在他们的心目中便无足轻重。教师对“差生”随意指责,冷嘲热讽,从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例如在守纪律上,优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教师常常自慰没事,想念学生会改正;而一旦发现“差生”出现了不好的苗头,教师常常会火冒三丈进行严厉指责,从严处罚到底对“差生”有什么用?有没有比打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师对“差生”积极生的抹杀还表现在教师对“差生”学习困难的熟视无睹上,教师常常会去考虑优生为什么优秀,如何把优生培养得更优秀,却不去考虑“差生”为什么差,如何把他们转化过来。教师对“差生”的关注过少,却往往一厢情愿对“差生”提出这样那样不合理的要求,常常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而教师却把这种责任统统推给“差生”。
6、靠边角教学
走进教室,大都会发现每个教室后面墙角里坐的都是“差生”。无论他们身材是高还是矮,教室的角落永远属于“差生”的,这是一个被爱遗忘的角落。“差生”为什么要坐到后面去?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老师眼不见,心不烦,让你破罐子破摔下去;二是不影响其他学生。教室边角是教师造就“差生”的场所,也是教师对待“差生”惯用手段,这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是一种默契,甚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形成一种默契。倒如当教师一说起“差生”怎样怎样,学生们会不由自主把头转向后面的边角。在众目瞪瞪之下,墙角里的“差生”将会怎么想?坐在那里等同“坐牢”。如果你不是“差生”,长期的消极待遇,都可把你潜移默化成“差生”。
7、名利教学
学校为了评估教师工作的优劣,制订了教学质量评估方案,用于年终考核教师工作业绩,这个考核方案重点内容自然是教育教学成绩评估。在评估中,常有内容相似的这么一条,每科60分以下的为“差生”,“差生”不在计算成绩之内(其数量不得超过总数的百分之几)。看到这一条,教师心中便打起了小算盘,既然学校都承认“差生”,为什么自己还要转化“差生”?例如:老师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把班上一半的“差生”转化成不是“差生”了,在期终考核中,这几个学生往往由于分数不高,反而降低了全班的平均分,从而影响对自已的评估,从这一点上讲,教师的努力是得不偿失的。或者教师认为,本来班上没有规定的那么多的“差生”,为了有个好的评估,就人为地规划“差生”,制造“差生”,把某些不是“差生”的人规划成为“差生”,这比把“差生”转化成中等生容易得多,教师少付心血,反而使自己在评估中处于优势,这对于自己评级晋升都有好处。
8、人为树立“差生”
在教学中教师大都有这样的思维:我们班上谁最优秀,谁最差。也常将这种观念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例如让学生评比班上谁最好,谁最差时名单上的姓名往往是相同的,在课堂上,老师常说:“同学们应该向***同学学习,不应该向***同学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是教师为了满足自己教学的需要,为在学生中形成善恶是非树立的典型。光树好的不行,不好的也要树,树不好的这样对比才有明确的“榜样示范作用”。被树立为先进典型自然是幸事,而被树为反而的典型便可悲了,在教师和同学的眼中你永远是“差生”,教师漠视你,同学无视你的存在,在一个集体中,你将何去何从?成为永远的“差生”便是注定的命运了。
9、学校的相关硬件没有跟上
由于地域经济的差异,对于投入教育的费用也存在差异。学校应具有的设施不齐全,操场、实验室、机房、食堂、寝室等等都是又需要改善和改进的。其实这一些因素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因为后进生想通更多的其他趣来建立自己的信心,比如通参加运动会、电脑的操作、实验的操作等等。
(四)在“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社会原因”方面我们取得以下结论性成果:
1、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有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中国古代有个故事叫做“孟母三迁”,说明社会环境对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现在学生离开学校后,在社会环境中受到的影响往往令家长和教师担忧。学校教师流传一种说法:5+2=0,即学生在学校天受的正面教育会被周末2天在社会中受到的负面影响完全抵消掉。当前,令广大教师最头痛的,对学生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上的不法电子游戏室和网吧,可以这样说,初中学生只要迷上了电子游戏和网吧,一般都会成为学困生。这是目前初中学困生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当前,有些人利用游戏机赌博、利用电脑网上骗情等。青少年和中学生由于自制约束力太差,对电子游戏极易上瘾,陷进去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上网聊天,由于网上内容复杂,污秽劣假的东面常常充斥其中,这对感情单纯,好坏真伪难分的未成年人来说如走陷阱路随时可能掉进去。
2、不良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与中学生的关系就像自然气候与植物的关系一样,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流行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如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上曾一度刮起过“走后门”、“一切向钱看”、“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等不良风气,如污秽文化和迷信之风影响。在城镇、农村,迷信活动广为流行,求财、求福、求学、求仕、求妻、求子、求平安,出门移迁、建房造宅、除病消灾、红喜白事,无事不迷信神仙风水。这一系列的污秽文化、迷信之风随时都在侵蚀着一些追求好奇、正误不分、家教不严的孩子。如金钱享乐腐朽之风的诱惑。当前,城镇与农村,或城镇、农村中的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在经济、生活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少贫困人家土房瓦屋不解决,农药肥料买不足,小孩读书送不了;而一些富裕家庭住高宅大院,坐名牌车,穿名牌衣,花钱如流水,生活风流倜傥。这种悬殊之别,常常使一些不安分贫困而又想不劳而获的人,心儿痒痒。城镇灯红酒绿的生活深深地诱惑着这些人,特别是那些好逸恶劳的无知青少年,为了追求金钱享乐而不惜出卖人格。
3、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尤其是读完中专、大学后,就业不包分配或者就业难问题,与当前落后的农村意识相交织,“读书无用论”四处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变得贪图享乐、不思学习,甚至厌学逃学,有的学生父母没什么文化,做生意成了暴发户,这些学生在物质上比其他学生超前消费,手机、电动车、游戏机经常更新换代,课间不停地吃零食,穿戴打扮追求时尚向明星看齐。他们的心态是:我的成绩虽不好,但父母会用金钱为我铺路,帮我找好学校或好工作,只要我有头脑有关系有手段,就算书念不好也照样赚大钱。这些学生还经常嘲笑其他刻苦学习的学生,给他们泼冷水,所以他们的存在也给班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五)在“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态度与方法”方面我们取得以下结论性成果:
1、用“爱心”滋润“学困生”,使其重拾自信。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他们都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因此,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总是用“爱心”滋润“学困生”;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关怀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从而在教学上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用“细心”捕捉闪光点,使其产生学习动力。
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在日常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心理转化始终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为支点,以积极的态度,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学困生”的“闪光点”是多方面的,也是微弱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细心捕捉,一经发现,就应该及时发出表扬的信息,用积极的暗示引导“学困生”不知不觉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正如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多一次表扬,多一次鼓励,多一次进步。”
2、以“耐心”教育“学困生”,迎接其反复挑战。根据我的调查,初中的很多“学困生”都有好好学习的愿望。但是很多“学困生”由于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一旦在学习中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刚刚燃起的学习欲望就又退缩了,所以教师对“学困生”的关心和鼓励不应该是程序式、职业式,而应该是交心式、朋友式,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外对学优生和“学困生”也要一视同仁,一发现“学困生”有退步的苗头,就要及时找出原因,以耐心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的情况要“反复抓”、“抓反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拉大智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学习的毅力、自信心、欲望、动机等内在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 协调学校、家庭教育,协调师生关系,注重情感教育,实施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编制学科“基础作业”,优化评价环境,适时进行教学反思和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使得教学活动切合学生实际。建立班级、年级、学校学困生“三级”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设置学生成长评语,记录学生成长发展过程。
一提到评语,大都认为,写评语是班主任在学期结束时要做的工作,怎样刚开学就提评语?而且评语常常是有些班主任用来束缚学生的“紧箍咒”,是最能拿得住学生的“杀手锏”,更有甚者,常常借此给犯错误或不听话的学生“穿小鞋”.我觉得评语不应该是“结束语”,而应该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友情提醒”。
记得在开学第一周的班会课上,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在等着“暴风雨的来临”。因为上午第三节课间休息时,王同学为争一个乒乓球,将另一位小个子同学打伤了。我平静地走进教室,叫上王同学,让他在原本空白的评语栏里为自己写上实事求是的评价:“我太不争气了,我真恨我自己,我的脾气一上来,就什么都不顾了„„”,“要不要看看老师对你的评价?”,王同学怯怯地点点头。“人在冲动的时候,很容易做出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你性格豪爽,但缺乏理智,为此,你曾付出过沉重的代价。我想,对一名尚未成年的学生来说,犯错误并不是最可怕的,要紧的是,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且做到‘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老师期待着你„„”。一星期过去了,两星期过去了,王同学再没有发生类似的事件。又一次班会课上,我再次叫上王同学,说:“你的行为变了,你的评语也要改,想看看两星期后老师和同学对你的评价吗?在上次评语的后面,我写了一段话:我作为你的老师我很高兴,因为你终于放弃了暴力;作为你的老师我又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终于战胜了你自己;你顽强的意志力让所有人对你刮目相看,我坚信,这个坎你都迈过去了,还有什么能难倒你呢?”,这就是我在我们班所倡导的“学生成长评语”。
在我们班,评语从开学就开始写,描述良好的行为的词语用红色表示,描述不良行为的词语用蓝色表示。两个星期后,利用班会课让学生阅读。并约定,每位学生都可以对自己评语的内容提出修改要求。但更换的的的条件是,必须等自己的言行与该词语名符其实了,才能更换,这一做法实施以后,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首先想到是自己的评语会发生变化,进一步想到怎样通过努力来改写它。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或训斥犯了错误的同学,成长评语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这样做了同学和老师会怎么看我,会给我什么评价,由师生探讨共同商讨形成评语,其意义在于,第一,变外部约束力为自我约束,变他人要求为自我要求,变强迫命令为主动接受。简言之,它使受教育者的心态发生了变化;第二,将教师对学生的爱,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述,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客观的评价,委婉的规劝,殷切的希望,从而达到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提高学生的认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的。
其次 慎用否定性评价确定合理的评价目标与评价标准努力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很多学困生非常悲观,狭隘,不愿与人合作,通常思维懒情,意志薄弱,不是安于现状,就是破罐子破摔.面对任务时,他们总是觉得“我不行”“我恐怕不行”,因而找各种借口逃避困难,拖延时间,导致越来越差.因此,应善于发现并抓住学困生当前的闪光点来使他们放大自我,强化自尊,自信、自强。因此,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开垦出一块肥沃的“土壤”,鼓励大家设计制作一棵属于自己的“优点树”,种在这块土地上。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优点树;还可以增添可爱有趣的装饰品,但不能有树叶。树叶代表优点,必须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贴上去。然后,再展示优点树。比如,我班的一位男生说:“我是班级里最高大勇猛的男生,所以我设计的这颗优点树也是高大粗壮。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的这颗优点树一定会长得枝繁叶茂的!”有位女生介绍说:“我是个爱美的女生,因此,我设计了一颗七彩的优点树。瞧,它像彩虹一样色彩斑斓,多美呀!我还在树枝上挂上了一串风铃,风儿一吹,它就会演奏起好听的音乐。并鼓励他们夸夸自己的优点树,也来夸夸别人的优点树,并努力增加自己的新优点,相信我班的这片优点树林最终会绿树成荫!
人是可以有多方面的发展前途的,人的能力有很大区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都有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即使是学困生,也不可能没有任何闪光点,有的学生学业成绩虽差,但在体育方面可能有特长,或在文艺方面崭露头角,或在助人为乐方面表现突出。我们把学困生的这些闪光点通过种颗优点数作为转化的诱因,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利用它,发挥它,为学困生提供,创造表现才华,特长的优势舞台,使智力的因素都得到充分发展。种颗优点数在教室的墙壁上开垦出一块肥沃的“土壤”,鼓励大家设计制作一棵属于自己的“优点树”,种在这块土地上。
再次 换位思考一让学生也来布置作业。
学困生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做作业。有时,只有一点点作业,也有部分学生“忘”了做.于是,我开始宣布新规:“从今天起,我们要民主布置作业!”以前,有同学不做作业,那不一定是同学们的错,因为作业有时布置得太多了,有时做着没有价值!从今天起,我们请同学们推荐几名同学做监督员,如果发现作业布置不符合教师所说,有权要求削减更换!结果,四位最怕做作业的全被选上了做监督员,一个一个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这些监督员他们敢讲真话,代表全班同学的意见.同时,我班还举办作业展览,比书写比正确率,几个月过去了,我一直坚持着民主布置作业,学生的作业风气已彻底改变,有时还主动要求增加作业,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要求来达到自我教育。
四、本次课题研究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一)本次课题研究的收获
从学生方面看,有的通过转化在思想、行为、学习等方面有了较大转变,这些学生虽然在学习成绩上并不理想,但思想转变大。有的学生尚在跟踪观察中。近年来学校校风学风在不断好转,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老师方面,大家对学困生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思想有了转变,充实了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课题研究工作,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理论经验总结。初步探索初中学困生转化方法,调查摸底选出转化对象;谈话走访确定转化目标;转化方式因人而异。在转化工作中,多数教师能抓住学困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和目标,分层教育。总的说来在以下方面最为实出:
(一)情感教育,关心爱护,无私奉献。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定期做好家访,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三)建立班级、年级、学校学困生“三级”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设置学生成长评语,记录学生成长发展过程。
(二)本次课题研究存在问题 我校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还存在:
1.教师观点仍滞后,不能与课题研究相适应。认为课题研究是表面形式的东西,与具体教学教育工作无多大关系的观念仍在部分老师的心里存在,参与课题研究较被动,缺乏耐心,方法简单随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影响了效果。2.理论学习不够,教师研究工作缺少理论支撑,对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在理论上掌握不够。课题研究工作中由于考虑教师的时间有限,理论学习以个人分散学习为主。这使得这项工作失去了监管,显得随意,其作用大打折扣。
3.对学困生跟踪不到位,档案建立不健全,没有对学困生各阶段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查分析,对比,失去对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的一些重要参数。
4.课题研究经验总结不及时。经验交流总结形式过于单一,造成了一些课题研究成果流失,课题研究工作缺少一定的说服力。
5.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篇五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中学 罗运来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数学学困生的主要特征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 “ 知识断层 ” 现象。
二、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小学数学基础差,初中数学的加深,更加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数学没有情感,自暴自弃,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逃避数学课程的学习。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解题时不善于总结、归纳、推广和延伸。大部分学生只会对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等机械的记忆,缺乏应变能力。对于所学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松散凌乱,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十分吃力,不能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
3.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 “ 应试教育 ” 的困扰,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
4.在农村,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初中生的家长文化素质不高,无法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回到家里只看有无作业,很少和孩子交流学习情况,很少主动来校了解和沟通。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许多家长在外打工,留守学生数量增多,缺少父母管理,沟通;由于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造成孩子心理的障碍,生活上讲吃比穿,惰性心理极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孩子读书无动力、无压力、对学习成绩的好坏不甚关注,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1.教师要乐于投入全身心的爱。每一位“学困生”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尤其学困生中的留守儿童,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可以使他们的自尊和情感得到满足,爱心得到点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困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告诉他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方法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会做人的道理,做“真人”,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
2.教师要善于激励发现闪光点。数学成绩差并不见得其他方面也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心理因素并非全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方面。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到“学困生”中去,善于捕捉信息,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弊病,树立起自信心;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一些鼓励,让他们体会到你行,他行,我也行,增强他们进步的动力促进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
3.教师要注重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1)预习习惯。提高“学困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以保证预习的落实。教师必须指导他们学会预习方法:熟读内容,理解意思,看懂例题,列出疑点,再做练习。(2)听说习惯。教师必须教育“学困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述说自己的想法,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在课堂中,教师应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注在这些孩子身上,听听他们的想法。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肯定的话语会使他们在犹豫中受到鼓舞,自信得到增强。(3)作业习惯。“学困生”往往对新知识理解不透彻,马虎粗心,作业格式不规范,甚至抄袭。因此,教师应对他们提出作业“三步曲”:第一,温习;第二,订正;第三,建立错题集。
4.加强个别辅导。“学困生”知识缺陷多,而数学是逻辑性、连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要使“学困生”在认知上不矛盾,就得使他们前后的知识有机的衔接起来。个别辅导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分析错误,让其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6.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 篇六
同学:
您好!占用你一点宝贵的时间,请你和我们共同完成这项 《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研究》的调查问卷。为了了解我校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请你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校学困生的研究将提供重要的帮助,以便我们优化教育资源,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问卷中的答案无所谓对、错。本次调查不记名,只求真实。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
祝您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
填表说明:
(1)凡符合你的情况和想法的项目,请在括号内划“√”或在 中填写。希望你每题都能打“√”,不要遗漏。
(2)如果有些题目未能列出适合你的情况和想法的项目,请在该题的“其它”栏或空白处填写你的具体意见、建议和想法。
一、基本情况:
1.你的年龄(周岁)
2.性别 男()女()
3.班级:
4.家庭住址:
二、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独生子女 大()一般()小()
2.家庭意外变故 大()一般()小()
3.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而无法实现 大()一般()小()
4.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 大()一般()小()
5.父母在管教方面放任自流 大()一般()小()
6.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一般()小()
7.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大()一般()小()
8.家庭经济条件困难 大()一般()小()
9.家庭学习环境差(父母关系不和、经常赌博、酗酒、品行不端)
大()一般()小()
10.繁杂的家庭劳动 大()一般()小()
11.家长对学生评价观念滞后大()一般()小()
12.家长素质不高导致学习困难大()一般()小()社会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经商潮” 和“拜金主义” 大()一般()小()
2.大学生不包分配,就业难 大()一般()小()
3.社会分配不公及“新的读书无用论” 大()一般()小()
4.经常光顾网吧、录像厅以及观看不健康的影视、小说大()一般()小()1
5.经常参与赌博大()一般()小()
6.参与拉帮结派,结交一些不良朋友大()一般()小()
四、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教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一般()小()
2.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不当 大()一般()小()
3.教师的业务能力低 大()一般()小()
4.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 大()一般()小()
5.教师对学生评价不公 大()一般()小()
6.片面追求升学率 大()一般()小()
7.学校、班级管理不严 大()一般()小()
8.学校班额过大,教师无暇顾及个体学生大()一般()小()
9.学校频繁考试、排名 大()一般()小()
10.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 大()一般()小()
11.课程“繁、难、偏、旧”学习兴趣不高大()一般()小()
12.学习风气不正 大()一般()小()
13.统一的教材、相同的进度、统一的评价要求 大()一般()小()
14.学习资源单一,不符合自己的学习需要 大()一般()小()
五、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孤僻、自卑、悲观的个性 大()一般()小()
2.懒惰、缺乏意志、毅力,自信心不足 大()一般()小()
3.在初中阶段,学习适应能力差 大()一般()小()
4.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大()一般()小()
5.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基础差 大()一般()小()
6.“不会学” 大()一般()小()
7.自控能力差 大()一般()小()
8.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一般()小()
9.缺乏竞争意识,上进心不强 大()一般()小()
10.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大()一般()小()
11.缺乏学习反思 大()一般()小()
12.依赖心理强,坐等坐待老师的讲解和答案,缺乏积极思考 大()一般()小()
13.心理波动大,学的好一些就忘乎所以,学的差一些就情绪低落,思想开小差
大()一般()小()
14.付出得多而效率低、效果差 大()一般()小()
15.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大()一般()小()
16.不能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大()一般()小()
7.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生,教学对策,转化对策
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知识涵盖面比较广,学习任务比较重,面临较大的高考压力,很多教师仍旧习惯于统一化、标准化的灌输性教学,导致很多学生脱离于课堂教学体系之外,学困生的形成也就在所难免。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新课程理念的指导,针对班级学困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对策,提高化学学困生的转化效率,这样才能保证高中化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班级学生的共同进步。
一、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 没有树立化学学习的正确目标
在一个班级当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对高考升学缺乏自信,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多是出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很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存在应付心理,缺乏强大动力,课上不认真听讲、课下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也就非常多见,最终导致学习成绩迅速下降。
2. 缺乏化学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对化学学科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所以学习效率比较低下,在课堂内外的化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与其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基础相关,有时候与化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关,加上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多样性,因此,如果教师不能采取差异化的化学教学措施,就很难保证所有学生对化学课程都产生学习兴趣。如有的化学教师习惯于灌输式教学,在课堂上与学生缺乏有效互动,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缺乏对学困生的有效关注,所以教学常常缺乏针对性,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弱化也就不足为奇。
3. 没有掌握化学学习的正确方法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基本都是以高考为导向,但是化学作为一门集实验性、知识性、应用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在知识学习和化学解题方面存在很多的技巧性,所以学生只有掌握正确、高效的化学学习方法,提升化学课程的学习效率,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有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案主要是面向班级内学习成绩中等以上学生制定的,所以学困生在平时很难获得切实有效的学法指导,这就会降低学生的化学学习信心、学习效率,导致学习成绩“两级分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对策
1. 加强学情分析,尊重学生个性
化学课堂上的学困生,形成原因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针对化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以学情的调查和准确把握为前提,唯有如此,才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平时要重视对学情的调查与分析,认真分析每个学困生的特殊性,并表达出对每个学困生个性素质的充分尊重,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对教师的授课形式和沟通方式产生抵触情绪。例如,对于缺乏学习兴趣的学困生,就应当重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学生,则重点传授其相应的学习技巧;而对于缺乏学习自信心的学生,就要引导他们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2. 注重情感教育,端正学习动机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化学教师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和功能,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端正化学学科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在每个阶段都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目标,让学困生对化学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和信心,促使其学习成绩循序渐进地进步与提高。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学困生的化学学习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潜能,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学困生,高中化学教师一定不要放弃他们,而是要对他们多一些信心和耐心,在课堂上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做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关心,赢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这对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改进是至关重要的。
3. 传授正确学法,提升自学能力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个关键就是要让学困生提升学习效率,尽快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因此,在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化学教师还需要积极传授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解题技巧,最大限度地提升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化学教师个人的教学精力相对有限,所以化学教师要把教学指导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只有当学困生有了相应的自学能力,在课堂内外投入更多的学习精力,才能实现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高中化学教师只有积极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多种影响因素,找出班级化学学困生出现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化学教学与学困生转化策略,调动每个层次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使其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才能实现班级学生在化学学习成绩上的整体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曲涛.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化学学困生转化策略[J].电大理工,2010,(1).
[2]李再军.关于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3]丁春羊.在探究中发现---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11).
8.高一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高一化学;学困生;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26-1
一、高一化学“学困生”的产生原因
1.初、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认知的差异。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知识的展现是“生活实际—化学—社会实际”的模式。内容少,知识形象、简单、易记、易懂,就事论事,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不跳出课本的范畴。教材对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对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太多的要求,基本停留在形象思维的层次,这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事实性知识,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但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较低。高中化学教材较初中知识量剧增,知识难度加大,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注重抽象思维,注重从微观定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注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推导过程、产生条件,有了更多知识迁移内容,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较注重理论的知道和知识的灵活运用,其特点为: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
2.初、高中化学的教材衔接问题。
初中教材对化学概念采用描述性定义,一些原理、定律知识直观性较强,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掌握。整体教材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降低,相当一部分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的知识被删减。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正盐与酸式盐,多元酸和多元碱等。由于知识内容在衔接上的脱节,知识出现断层,很多学生难以适应。
3.初、高中化学的教学定位问题。
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要求较低。而高中化学教学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体系向系统化、理论化接近,学生要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要能在应用中有所创新。这样由于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差异,致使高一新生感到初中到高中化学学习台阶较高、难度较大。
4.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注重对考点知识的学习和热点知识的强化。大部分学生对知识内容很熟悉,但这种被动的接受过程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没有养成。而许多高中化学教师对初中化学的整个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了解不够详细,把握不够准确,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衔接和过渡往往被忽略,课堂教学中会主观认为学生对初中内容已经掌握了,但这正是学生困惑所在,以致学生一开始就出现不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的“不良反应”。
二、解决高一化学“学困生”的对策
1.循序渐进,注重初三、高一化学的衔接教学。
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搞好初三、高一化学知识的相互衔接。老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一教材前,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重事项,使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查,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教师要用较多的时间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重点复习初中化学中的酸碱盐的知识以及初中化学不作要求,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又未提及和深化的内容,为学习高一化学做好铺垫。
2.转变观念、钻研教材、更新教法。
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甚至一些细小的地方,如电子的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等都与旧教材不同,此外,新教材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栏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所有这些都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加强对初中化学课标和教材的研究,加强对中考化学试题的研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认真钻研新教材、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和方法。
3.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直让老师拖着走,不但教者感到心力疲惫,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也不会有真才实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要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化学是一门以理科的逻辑思维为主导,以文科的记忆为重要辅助的学科。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体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实处,使学生终身受益。
5.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9.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 篇九
[摘要]有关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分化问题,数学学困生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已引起很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着重从实践层面和从理论层面探讨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磨练坚持意志;根据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逐步改善认知结构是提高数学困难学生水平的根本出路;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四条防治对策。[关键词] 学困生 兴趣 认知结构 防治对策
有关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分化问题,数学学困生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已引起很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关注和研究,这里所说的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水平无明显缺陷,但非智力因素水平较低而导致数学学习成绩不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看,对其成因的探讨和防治对策的寻求已成为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为此,本文着重从实践层面和从理论层面探讨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从实践层面分析产生数学学困生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从学生方面看有:
①因为不懂或不会,就不爱学;对学习失去信心,上课不认真听,下课不去复习;
②满足于表面现状,不能深入学习,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③眼高手低,缺乏动手能力,题目往往看看,而不去亲自做做; ④学习方法不得巧,题目稍微转个弯,就不会,不能举一反三; ⑤因为老师不太管,放任自流。放任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不善于温故知新,是自己刚刚形成的知识遗忘。
2、从教师方面看有:
①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师对教材没有认真研究,没有吃透课标,对 知识概念的讲授不准确。
②教学水平低下,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③教师不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教学态度不端正,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谩骂学生,致使学生讨厌老师,甚至厌恶数学课。;
④教师本身的心理不健康,常把来自于工作、生活、家庭等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甚至迁怒于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
⑤教师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授课重点不突出,不能抓住实质,不能突破难点,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或者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困难,导致学生产生对数学敬畏感。
3、从家长方面看有: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这类学生的家庭常会是以下几种情况: ① 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
② ②只关心结果,不关心过程,平时放任自流,看到考试成绩后打骂子女,怨天尤人,有的甚至连家长会也不参加。
③关心倍至,方法失当,或过于严苛,或过于娇宠,尤其是单亲家庭。④自身文化太低,子女的学习行为无法监控。
⑤过于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从理论层面分析产生数学学困生的原因有以下二个方面: 1.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影响数学学习
从理论上讲,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往往借助三种动力因素,也称为学习活动的动力因素:推力、拉力和压力。推力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的愿望和追求;拉力是借助外界环境的某些诱惑或吸引而促使的学习,如,好好读书可以获得某种学位或得到比较好的社会地位,这里的学位或社会地位对学习者而言就是一种学习的拉力;压力是迫于某种客观现实的要求而促成的学习,如,考试的压力,学校、家长的要求以及社会现实等造成的压力。但是,压力不是独立作用成分,它或者转变为对学习者的吸引作用(拉力),或者转变为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愿望(推力),压力必须转化为推力或拉力才能起作用(即俗话说的,变“压力”为“动力”)。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效果往往受制于推力和拉力这两种动力因素,数学学习动机就是推力和拉力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形成的。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知识本身和学习活动本身所直接引发的兴趣;间接兴趣并非对具体学习活动和知识本身直接感兴趣,而是对这种学习未来结果感兴趣。间接兴趣是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的,如,认识到数学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意义而努力学习(间接兴趣),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为一种爱好,这时的间接兴趣就转化为了直接兴趣。可见,数学学习关键是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也就是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学习数学、喜欢数学学习,发挥学习动机中的推力作用,才能更好的完成数学学习活动。
初中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意味着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他们对数学学习活动本身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他们对数学学习活动以及数学学习对未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从而数学学习兴趣不够。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数学的愿望,数学学习的推力作用成分缺失或降低,影响数学学习。
2.课堂注意力涣散,影响课堂学习
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个主要表现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注意力分散,导致数学成绩下滑。而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通过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意志努力、情感体验等,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根据个体自觉意识参与程度的不同,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个人在特殊情况下,既无预定目的而又未经任何意志的努力而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个人在必要情况下按照预定目的,并且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主观能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无意注意在小学二年级以前就已出现,以后迅速发展,到初中二年级达到峰值水平,以后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儿童早期,无意注意的作用的水平是低下的,有时是条件反射,表现为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够集中注意,乐于参加,置身于活动之中,甚至达到忘我的程度。相反,对于没有兴趣的活动,则不能集中注意力,表现为漫不经心,甚至会拒绝参加。这时的无意注意的产生,主要依靠外部刺激物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无意注意的原因由外部为主转变为以内部为主,即转变为由于自身爱好、兴趣而产生了无意注意,这是初中生无意注意发展逐步深化的表现。随着年 龄的增长,有意注意也在得到迅速发展,初中学生在其学习活动中的目的性、自觉性、计划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有意注意在初中学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已经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来专心致志地完成任务。这是初中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发展的年龄特点。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这两种注意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表现水平和规律性变化。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达到峰值,产生无意注意的原因由外部刺激物为主变为以内部为主,此时学生出于自身爱好、兴趣发的学习占据主要因素。一部分意志力不够坚定爱好、兴趣又不在数学课本学习的学生,如果课教学中教师对这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关注,没有采相应的教学措施和调整,这部分学生极易发生注力转移,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久而久之,数成绩下滑也是必然的。
总之,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不真正从内心喜欢学习数学,对初中学生而言,往往也看不到数学学习对未来的重要性,数学学习的极性和热情缺失。同时,初中学生往往受爱好、兴趣左右自我,自控能力较弱,对于那些已缺乏数学习兴趣的学生而言,在课堂学习中很容易注意力分散,加之没有坚强的意志力调控,造成这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下滑。以致形成初中数学学困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防治对策
(一)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磨练坚持意志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这会创造出奇迹。”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好奇心的延续和发展,唯有热爱,才能主动长久参与。通过启发、诱导、点拨、观察等手段,将学生引导到探索和挖掘知识的活动中去,变枯燥的学习内容为具有趣味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有趣,产生乐趣,逐步形成志趣。就课堂教学的角度,可以通过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激发学生的求欲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等。就初中学生而言,要注意通过日常的教学工作磨练他们的意志,以应数学学习生活。比如在教学中,通过打桌球的技巧讲轴对称;通过春游拍照片讲黄金分割;通过解三角形求方位瞄准射击目标讲当好一名解放军应具备的基本知识;通过计算仰角求建筑物的高度,做一名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 能。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他们今后生活、工作中的作用,帮助他们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及产生学数学的乐趣。
(二)根据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困生加以特别的照顾。
如回答问题、上黑板板演,只要他们有人举手,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感到在老师心目中有与优生一样的地位。课堂上,为了给学困生更多表现的机会,要经常向他们提一些简单又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如果回答不正确就及时给予启发引导。
2、对学困生的学习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
学习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而且反馈应倾斜,学困生的学习结果出现错误或不足很自然的,教师应着重关注正确的合理的部分,并不吝赞扬话语,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自我欣赏,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改变自我评估状况。同时,要建立适当竞争,主要是他们与过去的自我相比以及同一水平的学生之间的相比。在教学中要对学困生从感情上热情关心,学习中细心指导,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随时给予鼓励,逐步促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3、学困生的计算能力、记忆、再现能力进行分析和专门训练。以记忆能力为例,学困生一般记忆能力并不差,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性质和对象之间的本质关系的直觉性保持能力较差,对数学问题的类型和模式记忆较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形象化,知识系统顺口化等多种有效手段。
4、学困生综合思维能力特点
学困生综合思维能力往往较差,他们对一些简单的概念和运算还是会的,针对这一特点,在讲解较复杂的计算和综合较强的题目时,要尽力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分散难点,把综合题解剖成若干简单的小问题,这样做减轻了学困生的负担,把难于理解的问题变成可以掌握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三)逐步改善认知结构是提高数学困难学生水平的根本出路
学困生显然表现在学习存在困难,但其智力是正常的,所以,要改善学困生的认知结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体系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学困生的教学不能只限于其被动接受,而是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 手段和方法,教师要经常地将类比、对比、归纳、抽象、猜想等手段有机结合,经常使用,要精心设计,放低起点,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观念,从而达到构建体系之目的。如绝对值概念、数形结合等都要有层次逐步递进,左右勾连,上下相通,使之成为网络而不是散点分布。从而达到学困生能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为了能使学困生的数学水平走向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可以在班上让学生结对子,请一名优生帮助辅导一名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并对他们加以方法上的指导。通过理顺教材内容,辅导学习方法,纠正练习错误等形式,可以逐步克服学困生的厌学情绪,减少他们的错误,学习成绩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讲解新知识前,尽可能详细地复习相关的旧知识,为学困生扫除学习的障碍,使他们觉得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难事,从而激发他们向上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自信性。在学困生的原认知结构逐步完善之时,要注意新认知结构的构建。即防止原有学困生在学习了新知后又造成结构不完善,同时要防止新的学困生的再度产生。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新知学习的联系点。新知识和经验、新知和旧知、新知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ASA,AAS,SSS)来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相似的判断方法。
②重视感知全面性。人对事物第一次接触总是最敏感的,如果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出现了片面理解,那么认知结构就不完善了。
③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在教学和学习中注重结论,而往往忽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只是记住了概念、公式、定理、而不会灵活运用,无法解决千变万化的习题,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④教材要适当处理。教材是普遍性的东西,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也根据自己体会在时间分配,内容增删移动组合上进行加工。如平行四边形教学,教材顺序是有一般平行四边形到特殊的矩形、菱形、正方形,但由于这些图形学生都比较熟悉,所以可以把各种图形同时给出,对定义、判定性质进行对比教学,并观察一般和特殊转化条件,揭示从属关系,可帮助学生迅速建立整体的有序的认知结构。⑤重视解题模式建立和识别。初中数学中的解方程组的模式、函数关系式求法模式、线段相等或平行的证法、遇切线连半径模式等,应用广泛的模式。教师要注意归纳、反复刺激,只有让学生掌握模式之后,学生才能灵活变化,对学困生来说,掌握模式尤其显得重要,因为能回 忆解题模式并会识别是提高学困生解题能力的关键。
(四)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困生最怕的莫过于考试,因为考试抖开了他们的老底,他们怕老师的指责,怕同学的讥笑,更怕家长的拳脚。为了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在平时考试出卷时,要尽量增加基础题的分量,对于综合题,尽可能增加几个小问题,以减小难度。对于考试成绩进步的同学,及时表扬,通报家长,对于考的不理想的学生,及时加以辅导,除对他们的成绩保密外,还与家长谈话,让他们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指责。平时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记入他们的小档案。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目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数学学困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数学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
参考文献:
1、马忠林主编 《数学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2、徐崇文主编 《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 百家出版社
3、张桂森。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2005,(12):105—107
4、何义萍。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J)。四川教育学报,2005,21(4):37—38
5、曹才翰,蔡金法著。数学教育学概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0
6、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3—37
7、沈德立,阴国恩。中国儿童青少年注意发展与教育;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50
【初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抓好初中化学竞赛辅导07-08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07-21
初中化学备课范文09-20
初中化学如何复习09-25
初中化学考试说明10-04
初中化学创新教育探究06-29
初中化学课程理念解读07-01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设计07-17
初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09-02
初中化学实验课题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