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6介绍家乡名人

2024-06-28

习作6介绍家乡名人(精选2篇)

1.习作6介绍家乡名人 篇一

马复兴,男,回族,1959年3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教师,青海省残疾人自强模范,西宁市优秀教师,多次被授予湟中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1981年,马复兴开始在下麻尔村小学教书。马复兴没有双手,却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32个春秋,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马复兴是个地道的农民,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莫如志(1908年-1995年),字能容,号牧牛翁,青海省湟中县人,祖籍安徽,先迁南京、后迁西宁居住。莫如志幼入私塾,少年入学校学习。曾任青海省政府公德会计室秘书,1944年任大通盐务局代财务科长。1949年青海解放后从事劳动改造,在新生印刷厂从事写字工作5年。1956年留厂工作,绘石板、照相板,为三级工。1963年到农村湟中堡子村家中从事农业劳动。1988年分别获青海省首届老年书画电视大赛、首届“青海美”书画大赛一等奖、全国农民书画大赛三等奖,入编在上下五千年电视纪录片中。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会员、青海书协原理事,人称农民书法家。他是享有盛誉的青海书坛三老之一,以泰山金刚体在书界独树一帜;他兼擅于右任标准草书体和魏碑楷行书体,且皆自出新意,堪称一绝;他是1989年“老有所为精英奖”得主,曾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乔应菊出生于1960年,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扎扎村人,受家庭的影响,乔应菊从小喜爱民间工艺,七八岁的时候就跟母亲、姐姐们学习刺绣、剪纸、香包等手工艺。1993年跟塔尔寺艺僧智华学习了堆绣制作,从此走上了堆绣创作的艺术之路。乔应菊经过研究创新,尝试着用国画、农民画的构图、配色技法,丰富堆绣题材,将制作国画体裁的花、鸟、古代仕女、飞禽、走兽及现代体裁的民族风情、民族人物等素材通过唐卡的堆绣工艺表现出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和喜爱,吸引了大量客户,作品销往北京、云南等地。经过十几年自强不息的努力,乔应菊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一种汉藏结合的堆绣艺术道路,打造出了自己独特的品牌。乔应菊的堆绣作品《大观园》在2002年由全国妇联、文化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家庭文化艺术节中获优秀才艺奖。《刘海戏金蟾》《唐蕃古道》《金银滩》《彩云追乐》等作品在第一届、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展中获奖。我曾三次参加了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被青海省评为二级民间工艺师和;双学双比;女能手,授予;西宁市文化中心户;荣誉称号,还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现在,乔应菊已做了近千幅的堆绣作品,产品销向省内外,有的还远销国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乔应菊在塔尔寺商业旅游步行街开了自己的;锦绣轩;店,先后收了20多名徒弟,其中有4名残疾人,他们的年收入都超过了万元,乔应菊和她的徒弟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还成为了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2.习作6介绍家乡名人 篇二

一、学习范文沈平平《银杏》(书101页)

1、指名读范文。

2、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二、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家乡产品,逐一作介绍。

1、提前一周让学生回家找。

2、现场产品如下: 麦:大麦、小麦

豆:黄豆、蚕豆、红扁豆 米:粳米、南优、糯米

其它:山芋、萝卜、胡萝卜、芋头……

3、让学生说说他所了解的一种产品,做个产品推介。

A、介绍外形。B、用途及制作。麦:大麦(酿洒)小麦(面粉)豆:黄豆(豆腐、卜页)……

米:粳米、南优、糯米(包粽子、蒸年糕)其它:萝卜(做菜、腌制)……

三、以其中的大米为类作如何谋篇布局的指导。

1、简介水稻,引入大米。

2、家乡的三种大米:粳米、南优、糯米

3、简写粳米、南优的样子、特点、用途。

4、重点介绍糯米的样子、特点及其用途。

5、总结。

四、读下水文:

家乡的大米

大营中心校 陈俊阳

家乡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一入金秋,田野里稻花飘香,一派丰收景象。伴着隆隆的收割声,金黄色的稻谷晒满了整个谷场,不久新米就上市了。

家乡的大米主要有粳米、南优、糯米。以前我们这儿南优种植比较多,现在渐被淘汰。这种米,个儿小、硬道、有嚼劲,做成饭吃在嘴里得慢慢咀嚼,因而人们都习惯用来煮粥吃,在锅里熬上一阵子,吃起来很香。现在人们主要种植粳米了,这种米个儿稍大,用它来煮饭,等饭煮熟,锅盖还未揭开,厨房里就溢满饭香,吃进嘴里更是温润爽口,深得人们的喜爱。

这两种米,我们一日三餐不可或缺。但我觉得最值得介绍的是家乡的糯米。这种米身材小巧,其貌不扬,真可谓深藏不露。在家乡,它虽然种植得少,可人们却离不开它。

每到端午节,人们都用来包粽子。翠绿的竹箬包裹着乳白圆润的糯米,放在锅里煮上一个多钟头,我们就可以嗅到那竹箬与糯米掺和在一起的清香,那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食欲大增。剥开那竹箬,露出黄润剔透的糯米仁,咬上一口,满嘴清香,那糯米会紧紧贴着你的牙,令你满嘴清香,久久回味。

家乡人炸肉圆都爱煮上半锅糯米饭,伴着生姜、鸡蛋搅匀在肉末里。这样炸出来的肉圆色泽老红,吃着嘴里,清香脆酥,肥而不腻。

一到腊月,人们就会淘好糯米,再淘少许粳米放在水里浸上一夜,然后把他碾成粉。虽还未到春节,但人们已忙着蒸年糕了,人们把那米粉划成一块块放在笼上蒸,刚蒸出来的年糕透出阵阵糯米的香,捏在手里软软的,吃在嘴里黏而不粘,即使你贪嘴吃多了,也不腻人更不伤胃。

家乡还有个习俗,谁家养了小孩,总会熬上几锅糯米粥,盛在碗里,放在红糖,这叫“糖粥”。全庄人都会去吃糖粥,一方面都来庆祝小生命的来临,庆祝村庄人丁兴旺;另一方面这粥还会给吃粥的人带来吉祥与好运。这一天,整个村庄好像都会飘散着粥香,洋溢着喜庆。

上一篇:道德讲堂教案教案下一篇:创建周恩来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