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语文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024-08-06

发掘语文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精选12篇)

1.发掘语文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篇一

朗读在高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泗泊河小学 何学平

高效的语文课堂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的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美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四、朗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著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对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书名,不了解其内容,有的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但对一些漫画故事、港台小说却如数家珍。为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要使学生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健康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不逊于言情武打小说与漫画故事,使他们对这些书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去读。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名著的节选,我们在指导学好课文的同时,可介绍前后相关情节,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到自觉地去读,提高阅读生活气息浓厚的名著的兴趣。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可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寓言二则》时推荐《寓言故事》,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推荐《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爱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使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也就会逐渐养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从小就做一名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新时代少年。

但是,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恰当、灵活的运用这种方法能让高效语文课堂如虎添翼。高效的语文课堂呼唤有灵魂的朗读。

2.发掘语文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篇二

一、巧用文本“留白”, 加强语言训练

“留白”原本指书画作品中留有空白的地方。 引申到文学作品中, 就是指作者有意留下的文章内容的空白点。 文章“留白”是读者激发想象、激活思维的独特空间, 建立起读者与作者之间“对话”的桥梁, 能够使读者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因此, “留白”现象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训练学生语言的良好契机。

《 惊弓之鸟 》 这则故事篇幅短小、 语言精练, 但是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于是在课文的结尾处, 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环节, 既增强了教学的延展性, 又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师:成语故事到这里结束了。 老师想知道, 此时魏王又会怎么想, 怎么对更羸说呢?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一下魏王的话:

魏王听了更羸的话, 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 ”

生1:魏王听了更羸的话, 佩服地说:“原来是这样的呀! 你真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

生2:魏王听了更羸的话, 赞叹地说:“你真了不起! 真是我魏国的人才啊! ”

… …

除了利用课文结尾的“留白”进行语言训练之外, 课文内容结构中、部分精妙词语及匠心独运的标点等处的“留白”, 也都可以成为训练语言的绝佳素材。 这需要教师反复钻研教材, 深入研读文本, 同时修炼“慧眼”, 善于发现训练点, 并不露痕迹地巧妙“植入”, 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紧扣重点字词, 加强语言训练

字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石, 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 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的字和词, 进行品味和体悟, 对于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揭示文章主题、突破重难点, 发挥着至关重要、事半功倍的作用。

1.借助文本, 积累字词。 首先, 鉴于本文是一则成语故事, 笔者设计了课前猜成语比赛的环节, 利用课件出示题目。

把禾苗拔高一节, 帮助它生长 (揠苗助长)

每天听到鸡鸣后起床舞剑 (闻鸡起舞)

把枣整个吞下去 (囫囵吞枣)

在画竹子时在心中有一副竹子形象 (胸有成竹)

通过竞赛形式,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导入新课, 又丰富了学生的成语知识积累, 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 在本课教学中, 在学生逐步理解了“能手”、“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以后, 笔者再引导和调动他们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成语, 形容“有名的射箭能手” (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等等) , 不仅加深了对“有名的射箭能手”的理解, 而且进一步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和成语储备。

2.抓住文本, 理解字词。 学习课文的过程, 也是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汉字和词语, 并学习运用的过程。 在本文中, 笔者有意识地紧紧抓住个别字词作为训练点, 举其中一例:

师:听到弦响,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 是怎么飞? 老师开始也不知道这个“直”字的意思, 于是就查了查字典。 字典中“直”字有以下几个解释。 请大家思考, 在这里“直”是什么意思?

1不弯, 跟“曲”相对; 2把弯曲的伸开; 3公正的;正义的;4爽快, 坦率; 5一个劲儿地, 连续不断;6竖的;与地面成九十度角的; 7汉字笔形之一, 自上至下……

生:选择5一个劲儿地, 连续不断。

师:在汉语中, 有许多字在不同的词语或语境中的含义是不同的。 当我们无法确定时, 查字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

理解词语有联系上下文、对比等多种方式。 针对一字多义的情况, 查字典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上述这个设计在指导学生品字析词的同时, 教给学生文本细读、 使用工具书等学习方法, 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抓住标点符号, 加强语言训练

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不可或缺。 学会合理、准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对阶段目标的一项基本要求。 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主要标点的运用。 针对本篇课文首次出现的因提示语位置不同, 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有所不同的实际, 笔者将三种不同类型提炼出来, 呈现给学生, 并引导其体会标点符号运用的细微变化。

(1) 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 我不用箭, 只要拉一下弓, 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

(2) “我可以试一下。 ”更羸说。

(3) “是吗? ”魏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问道, “你有这样的本事? ”

师:请同学们模仿以上这三种类型, 分别写出一句话。

3.充分发掘手机在零售中的作用 篇三

移动设备是发现商业讯息的工具,移动支付也将成为常见的支付手段,它甚至可以改善用户在店内体验的方式,缩短结账时间。

对许多人来说,移动电子商务意味着购物。然而,大家忽略了“移动”是商业工具,可以帮助任何人去销售任何东西。

开发商业潜能

由互动媒体和娱乐协会(AIME)、互联网广告局(IAB)和零售团体互动媒体(IMRG)联合发起的一个针对于英国零售商的调查发现,在移动市场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前20名最常被访问的零售商网站里,只有4 家进行了移动优化。有趣的是,参与调查的英国高端零售品牌代表中,有59%预测其下一个年度的移动收入会增长,94%的人认为移动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真正的机会,41%的公司计划在第二年拥有交易型的移动网站或应用。

虽然这项研究是以英国为中心的,但无论什么地方的零售商,面对消费者用手机去寻找零售网站的现实,他们正在迅速行动,去追赶这一趋势。然而,即便是最常被消费者浏览的零售商网站,也没有几家进行了移动优化,这意味着很多零售商有可能错失大好时机。

这些都说明,一个兴旺的移动零售业已经开始,它不是被零售商所驱动,而是客户需求驱动。这项调查还揭示了,移动不仅是一个购买产品的交易工具,更在整个购物过程的体验中——无论是在寒冷冬夜的沙发上,还是漫步在大街上的商店周围,抑或是在穿过一个超市的通道时,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位置服务

确认手机的位置,然后向手机发送附近商店的相关信息,这只是开始。基于位置的服务,很早以前就被认为是手机的杀手级应用了,但直到有内置地图的iPhone面世,以及诺基亚开始成为移动导航专家,位置服务才实现了其之前的期冀。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网络可以对手机进行三角定位,位置变为移动的主要服务之一,在老的命题中,创造出新的价值。零售商正使用这一功能,让用户可以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店面。

这些服务开创了零售业使用位置服务的一种崭新模式,作为第三方提供额外信息,甚至是像谷歌一样做广告业务,让出价最高的公司出现的几率最高。这项服务不但允许用户找到他们附近有什么,还可以查看评论、照片、视频并联系那些零售商,从而高效地完成交易。

但是,位置也并不只是狭义的地图上的位置,利用一些内置到手机的技术,如蓝牙、短信和近场通信(NFC)技术,零售商可以把经过店面的移动用户设定为目标客户。

实体零售店咋办

移动在零售业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领域,事实上,移动设备可以优化店内体验,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IDC“洞察零售”的研究发现,1/3 以上拥有智能手机的消费者(大概占全美消费者24%的比例),已经准备好用移动设备,来改变购物方式。

这些由移动所产生的新的店内行为,包括搜索产品价格和信息、查看现货以及与附近的商店比较价格、查看产品评价及购买商品等。还有在店内使用移动设备,创建一种网络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的体验。这听起来好像《星际迷航》一样神秘,却是合理的。为何只让手机作为代金券或库存信息的渠道,而不是让消费者可以看到,同样的商品,前面一家店更便宜?为何不把一整套信息加载在他们的购物体验中?

英国电信(BT)2011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英国68%的购物者对购物体验产生革命性变化感到非常兴奋,并期待能够看到这些变化的产生。他们甚至“敲着你商店的窗户”,希望可以在你的店内,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来使用他们的手机。

移动设备被认为是多渠道零售环境的黏合剂,零售业全方位的移动体验,将远方的购物者、橱窗外的购物者、店内的顾客,以及网上的社会化消费者连接到一起。移动设备将消费者购物的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并发挥各自的优势。它是营销工具、销售工具、评价工具和支付工具,消费者已经在各个方面使用它。只是,零售商也需要追赶这一趋势,与时俱进。

4.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四

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梦幻

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历程的引路人……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需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第一,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第二,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其次,打开学生视野,加强课外阅读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只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学习。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学习,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阅读活动呈开放学习态势,渗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家庭,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也正因为这种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开放性的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社会化生活化的活动将成为阅读活动空间的新内容。学生一旦冲破空间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顾琳琅满目的“开放生活大书橱”,去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这样逼真的、多元的、开放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角色、任务中展开学习,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使阅读不再是孤立绝缘的操作,而变成活生生的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从而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三、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

[1][2]下一页

西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勇气》是一种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撬地球的“支点”。

5.板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五

作者:张春旺 邢化玲

黑板是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重要、最直观的教具之一,而板书则是为配合教师教学,以形象的框架结构,简明扼要的文字书写在黑板上的重要的教学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接收外界信息,90%来源于眼睛。板书正是教师为促进学生接受教学信息而精心设计的视觉代码。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增强记忆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如果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势必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恰当地利用板书设计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较有艺术性的板书很可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例如:

在讲授契诃夫短篇小说《变色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则板书:

这个板书以简笔画的形式既形象地体现了本文高潮迭起,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又生动地概括了小说所刻画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忠实走狗的形象。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加深了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疏导疑难、化繁为简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事件及人物关系较为复杂的文章。由于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了解较少,导致对其中各种层次关系一时间辨不清、记不准的情况出现。对此如能恰当的利用好板书设计,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以巧破千斤的功效。例如:

在教读《“友邦惊诧”论》时,由于学生对历史背景缺乏了解,对其中的各种关系一时搞不清楚,为此我借助了下面的板书:

(注:在第1课时出示,箭头用笔区分)

学生参照着板书,顺着箭头很顺畅的理清了各方面关系。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再如讲《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可由于条件所限,学生没读过《红楼梦》,对其中的情节及人物关系几乎一无所知,学习本文,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理顺关系及情节,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了如下板书:

配合看板书,学生复读课文,很轻松地理清了人物与情节的关系。由此可见,板书设计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深化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

板书设计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提炼,所以几乎所有精心设计的板书都能辐射出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

总之,一则精心设计的内容准确、形式新颖、条理清楚、字体美观的板书,能够为语文课堂教学增色生辉。

浅析小学语文板书的类型和作用

【作 者】刘邦琨

【作者简介】刘邦琨,四川什邡市白果小学

一个好的板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强烈的思想感染。板书是一种艺术,我们研究教学过程就得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板书,通过板书让学生轻松、愉快、明了、简易地掌握课文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写作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在近二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运用板书这种特殊的教学艺术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道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经过不断研究、修改,并使之更加贴切地体现课文内容和符合学生吸收知识的实际,由此总结出了语文板书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及其作用。

一、文字类:此类板书是按照一定的格式,根据课文内容确定出的书写在黑板上的文字,它能表示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文章结构、写作方法、修辞知识等。

1.重点词和中心句型:这是从课文中找出重点字词来书写在黑板上的文字,以体现课文的内容和要交给学生的知识。

例如:《八角楼上》一课的板书内容就是在课文中找出来,书写在黑板上的。附图

此板书是根据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来设计的,选用了课文中的重点词和中心句,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也便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概括意思型:此类板书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段落、写作目的、篇章结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

(1)关键词句型:这是用关键性的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目的、篇章结构的板书形式。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附图

这则板书以火柴为故事的线索,反映了小女孩的苦难生活,在饥寒交迫时所产生一连串的幻想,以及最后悲惨结局的全过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课文的内容用概括性的词语全部反映在这则板书里,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的街接关系,进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整洁词句型:这是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用相同字数、整洁词句概括出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并用篇章结构的方式书写出来的板书形式。例如:《少年润土》。

附图

这则板书抓住了人物描写的特点和主要内容,从外貌特征反映出少年闰土纯朴天真的形象,用“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几件事集中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机灵和知识丰富这个主题,使得少年闰土的形象栩栩如生。而这几件事又着重从闰土的行动和语言上进行描写,刻划的人物有血有肉,极具个性特征。由此可见,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一目了然。

(3)诗歌型:这是根据具体课文,将文章内容、篇章结构用押韵的诗歌形式总结出来的板书形式。例如:《可爱的草塘》一文。附图

《可爱的草塘》一课,本是一篇比较复杂的且非常优美的散文,但要真正将课文内容浓缩在32个字内,的确不容易。这则板书,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用押韵的诗歌形式来表现,且一点也不逊色于课文中对草塘的美丽的描写,易懂易记,读来朗朗上口。从这则板书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容易理解课文内容的。

(4)写作方法型:就是根据课文内容,除介绍主要内容、基础知识、写作目的外,还应把写作方法放在主要位置上去板书的形式。例如:《鸟的天堂》可作如下板书。附图

这则板书把由远及近、由面到点的写作方法以及动态和静态的写作方法总结出来,学生从这则板书中不难掌握写游记的方法:按照参观的顺序,有重点地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还灵活地运用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对比着写,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从这则板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文章结构清楚、线索分明、中心突出。

二、表册类:即是用表册的形式将课文主要内容、人物心理变化、故事情节、文章线索、写作目的等内容列入其中,给人一目了然的效果,学生易学易记。例如:说明文《太阳》一课。

3万万里

太 有关太阳

130万个地球

没有太

的知识

表面:6000度 中心:6000度×3000 阳就没

植物 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有我们

动物 生存、繁殖

这个美

太阳与地球 人类 吃、穿、住关系密切

丽的世

人类的关系 气候 形成:云、雨、雪、风

界 阳

杀菌、防治疾病

这则板书,把课文内容全部表示出来了,这样的板书符合文章结构形式,系统地简便地将课文内容进行了高度浓缩。学生从这则板书中不难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图示类:用图型辅之以文字说明的板书形式,它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篇章结构、写作目的等,更利于学生吸收和理解课本知识。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板书设计如下: 附图

该板书用图示法表示,既形象,又条理清楚,集中体现了课文内容和写作目的。在诱敌上山的几个环节上的动词,较好地表现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箭头图示形象地表现出了五壮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故事情节,因此板书按课后的五个小标题,用精炼的词语并配上箭头示意。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发生,交代五壮士接受掩护任务。第二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自然段写壮士们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第五自然段描写了五壮士跳下悬崖的动人情景。又如:《飞夺泸定桥》一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附图

这则图示板书巧妙地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又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抢时间、攻天险是全文的重点,抢时间突出一个“飞”字,攻天险突出一个“夺”字。红军北上抗日向大渡河抢进,为什么必须夺取泸定桥?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图示将这一难点化难为易,把红四团和敌人抢时间以及泸定桥为什么是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都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样图文结合能达到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总之,采取何种方式板书,应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吸收知识状况的程度、教师的喜好等众多因素而定,切不可千篇一律。研究板书艺术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又便于学生记忆的板书,在形式上具有美感的效果,才能达到实现教学目的的要求。

浅谈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几种实用形式

安徽省宿松县实验小学 李思迪

【摘 要】

板书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黑板上用文字、图形、线条、符号等再现和突出教学内容的活动。它又被称为教师的微型教案。精心设计的板书,应该是教材的编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是实现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板书设计历来为语文教师所重视。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课例,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板书。【关键词】板书设计 教学手段 教学行为 【正文】

板书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黑板上用文字、图形、线条、符号等再现和突出教学主要内容的活动。它又被称为教师的微型教案。板书设计,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板书设计要力求简明实用、形象直观、构思精巧,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启发性和感染力。

具体说来板书有以下几点作用:(1)浓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注意力;(2)彰显文章思路,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3)浓缩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感知与理解;(4)升华文章主题,有利于学生领悟课文中心;(5)展示内在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课例,介绍几种不同类型的板书。

1.词语锤炼式

板书首先应该着眼于课文的关键字词。如:人教版一年级课文第二册课文《荷叶圆圆》。从课题《荷叶圆圆》入手,抓住荷叶圆、绿的特点,指导学生读文时,提出中心问题:有谁喜欢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以问题为主线,引出小水珠把荷叶当摇篮,小蜻蜓把荷叶当停机坪,小青蛙把荷叶当歌台,小鱼儿把荷叶当凉伞。这样的板书线条流畅,字迹美观,利于学生复述课文,进而背诵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板书。

2.画龙点睛式:

在板书设计中,我们不仅可以提炼文章中的关键词作为板书内容的主体,还可以编拟一些提示语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点拨。这样的做法很有必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积累运用三口语交际《夸家乡》中的板书设计:

夸家乡

宿松县——我美丽的家乡

山水美

物产美 建设美

人心美 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第一步:教师进入课堂,以客人的身份,正话反说,觉得宿松这地方给人印象,只是三个字:真糟糕。激起学生迫不及待地向老师介绍,宿松山水美:有著名的长江绝岛小孤山,有南国小长城“白崖寨”,有国家森林公园石莲洞,有古代名胜“太白书台”……教师故弄玄虚,导出主题:宿松县真的有这么美丽吗?那你们就来夸一夸吧!引入课题并板

书:

夸家乡

宿松县——我美丽的家乡

第二步:收集并展示课前让学生准备的材料。有小孤山、石莲洞、白崖寨等标志的书签、小雕塑甚至游览门票等,把相关绘画作品(课前已布置并提示可以画一画宿松县的风景名胜)贴在黑板上,并出示宿松县风景名胜挂历。

第三步:小组合作,以“导游”和“小客人”的身份互相介绍家乡风景名胜,夸夸家乡的美,然后小组推荐出优秀导游,参加班级擂台赛。集体汇报提到以下几个方面时,教师就适时板书。

山水美

物产美 建设美

人心美

第四步:教师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并提出建议、树立建设好家乡的宏伟目标。

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3.线条连接式:

即在板书设计中借助于各种线条的穿梭和连接,直观而确切地表达出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其中,线条可以表示连接、跳跃、总括、强调等多种含义,直观形象,使人一目了然,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搭桥铺路,降低了坡度。

如六年级第十二册17课《草船借箭》一文的板书设计(如上)。这里借助弧线、曲线、箭头等各种线条,配以精炼的文字,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及相关战况。这样的板书设计,将作战双方的地理位置、两军对垒的情势(曹操在北,周瑜在南,隔江相对、兵力悬殊),故事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等关系表现得机理清晰、有条不紊,从而让学生明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懂天文、识地理、知人善任、神机妙算。如果不借助这些线条的连接,就不可能使板书设计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就不可能包孕如此众多的信息量。

4.课文脉络式:

板书应该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课文内容的重点和关键,准确地扣住作者的思路。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十六课《风娃娃》一文的板书可这样设计:

5.简笔画图示式:

遵循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客观规律,可以运用简笔画手段来进行板书。如《田忌赛马》一课的板书设计。

田忌如何设计,使他与齐威王的两次赛马从大败到反败为胜的复杂况,是课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板书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借助于箭头的交叉,简笔画和文字的呈现,清晰地表现了文字叙述的内涵,使学生一目了然,起了重要的助读作用。另一方面,板书设计又充分剖析了教材的重点: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从这幅板书设计中不难看出。如果没有简笔画的图示,而都要靠文字的表述,是不可能达到如此效果,简笔画在直观形象地解析教材多种信息方面,确实起着重要作用。

当然,板书设计也不能拘泥成法,一概而论,也应提倡百花齐放,设计形式远不止这么几种,其他如启发导读式、质疑设问式、线索串联式、寓含中心式、情节展示式等等。不管使用哪种方式来设计板书,都要因人而异,不必也不能生搬硬套,一切以便利于教学为前提。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既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又能启迪学生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

6.导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六

摘要:“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教学过程中,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总是从导语设计开始的。在初中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好动,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知识层次差距较大,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也不够,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实际情况都需要语文教师很好地掌控课堂。而好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导语设计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语;作用

一、导语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刚开始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大脑还处于兴奋状态,这种兴奋或许是因为和其他同学玩耍的缘故,或许是因为看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或许是因为和其他同学一起解出了一道难题等;有的学生的大脑则处于一种迷糊状态,这种迷糊或许是课间10分钟趴在桌子上睡觉的缘故,或许是上节课产生的疲惫感等;还有的学生的大脑处在游荡状态。如何集中这些分散的注意力,是每堂课成功的关键。有经验的教师就会设计精彩的导语,如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啼笑皆非的故事、妙趣横生的事例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彩的导语就犹如一首乐曲的前奏、一部戏剧的序幕,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散乱的思绪。

二、诱发思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望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引起学生思考,不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养成墨守成规的习惯,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就必须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提高其发散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不少同学就固执地认为文章就是表现了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其实不然,作品中对百草园生活的描写,表现的恰恰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充满乐趣的童年的赞美,而后半部分才影射出封建教育的弊端。学生之所以会如此望文生义地理解主题,正是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因此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时,上课一开始就抛出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在中学阶段会学习鲁迅先生的《风筝》,对《风筝》一文的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审视,而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些导语看似平常,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所以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抛开一些“陈规旧矩”,大胆创新地思考问题,使大脑“想”得更灵活。

三、突破课文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针对课文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来导入新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让深奥的知识变得简单而又生动有趣,从而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例如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利的一篇文章,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上课之前,我让同学来做个小游戏。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另一位同学指挥。蒙住眼睛的同学要在指挥的同学的指令下从讲台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上下讲台两次。两位同学都很认真地完成了。我再请两位同学谈感受和悟出的道理,其他同学谈一个旁观者的感受和悟出的道理。我再归纳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也是这样,被困悬崖的孩子在父亲的指引下一步一步走下了悬崖,由此他有了人生的感悟:关键是化整为零,一步一步战胜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由此导入新课学生就有兴趣了。

四、导语有利于熏陶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努力挖掘这些情感因素,通过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好感情的基调。例如在讲《黄河颂》时,笔者先放了一首《黄河大合唱》,学生从昂扬的乐曲中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豪情壮志以及那颗赤子之心;又如在讲《背影》时,笔者先讲了史铁生的故事,读了他那部感人至深的《合欢树》,学生都被文中所描写的母爱深深地感动。然后,笔者再引入《背影》这篇课文,于是整个教室都沉浸在了情感的海洋之中。

五、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7.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七

关键词:教学反思;语文教学;教学理念;教学实效

反思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反思的重要性孔子说得很清楚,“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整个人类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反思并不断更新的历史。反思,作为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人的进步历程中不可或缺。尤其对于身为文明传承者的教师而言,反思尤为重要。

美国波斯纳将教师的成长用一个公式来表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全国特级教师袁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成功经验也得出类似结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对综合性极强的语文学科而言,及时的教学反思不但能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改进与完善,也有利于语文教师的成长,更是整个教研组乃至学校教研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强大助力。现就教学反思对于语文学科教学实效性意义作简要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利于不断更新和完善科学的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指导,从而将自己的新理念自觉转化成教学行为。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可以算得上各学科之首,丰富的内涵、广袤的外延、强大的张力,无一不使语文成为无所不收的“杂货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做知识的传播者,又要做时代的代言人。紧跟时代脉搏的语言文字学随时处于更新状态。不学习、不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存”,无疑是一名语文教师致命的硬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必须保持学习,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这是内功,毋庸置疑。课堂则是施展和检验“内功”的最佳场所。但是,如果认为拥有超强的内功便可万事大吉,则易入故步自封的误区。假设内功是定式的话,课堂教学则是动态的棋局,充满了太多的不可测。因此,考验教师的还有控场能力。其中固然有许多闪烁智慧光芒的成功典范,却也不可避免遇上一些令人尴尬的“误着”。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反思将担负起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纠错的职责。只有打破成规与经验的束缚,才会有教学创新与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反思并将反思的成果用于教学,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同时,习惯性的教学反思,也是促进语文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习惯性教学反思有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基本就是“一言堂”,学不致用,用非所学成为旧有的教学模式弊端之一。其后果是造就一大批因循守旧的“书呆子”。新课改下的语文课极大拓展了知识的外延,课文选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更富含知识性与哲理性。课后练习也从知识积累转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问题的设置更加注重学生生活实际与文本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并延伸出来,思考与体验其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语文教师如果不及时转变角度来适应新的需求,结果往往是为学生所不喜,教学效率能有多高,可以想见。因此,教学实践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积累的平台,也为教师不断学习与成长创造了条件。

如前所述,教学反思无可厚非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习惯性的教学反思,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便捷的桥梁。换言之,用有效的教学反思所得出的结论指导实践、融入实践。反过来,再在实践中检验反思成果,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双赢,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助力作用。

三、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习惯上认为,教学反思只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事实上,基于教学实效的教学反思同样可以指向团体。就语文学科教研活动来说,教学反思与说课、听、评课是有机统一的。团体式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参与者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经验实现共享,同时也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对自己教学有用的经验资源。多种经验的对照比较,就可以使每一位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反思,而这样的集体反思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普遍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整体上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另一方面来说,语文学科教师集体的教学反思,还将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教学思想,这样的思想对于推动学校语文学科教研工作来说,无疑是大有禆益的。

由此可知,无论是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反思,还是语文学科教研组的集体性反思,对于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都是很有意义的实践与尝试,如果始终将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实践中,成为一种习惯性行为,那么,语文学科教学必将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局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再是单纯的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而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闫丽花.浅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J].才智,2013(31).

[2]钱雅芳.浅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反思[J].成功(教育),2011(2).

8.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八

黎春花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说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三、诵读中表达,在于“情”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

9.发掘语文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篇九

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而言的,传统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幻灯、投影、电影、录音、电视、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等等。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入课堂,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才能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合理的使用传统教学媒体,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地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相辅相成,及时传递教学信息和反馈教学信息。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浅析现代教学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视听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学语文教材主要是由音、形、义、象结合而成的书面语言文字作品,这些作品文质兼美,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然而,作品所反映和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情景(如人物、故事、画面等)以及思想感情意蕴(如人的思想、情趣、意志等),都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借助声、光等第一信号系统还原为生活,再现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事物和描绘的情境。这样,无声的文字就变成了有声的音像和生动的视像,向学生提供了闻所未闻,见所难见的情境,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使学生在雄浑奔放的旋律中感受到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学曹操的《观沧海》,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既向学生展示苍茫无际、波涛澎湃的壮阔画面,又给学生播放海浪拍打岩石和洪波涌起时惊涛裂岸的声音,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欣赏与体会诗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襟。图文并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能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与传统教学教师的板书、口授要生动形象得多,它能使教学内容与它所反映的事物相互联系和映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意识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学《白毛女》、《泰坦尼克号》、《土地的誓言》等课文时,向学生播放有关影片,显然有助于学生对这些课文进行直观的、生动的、立体的感知,又可以更加准确的、深刻的、细致的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看云识大气》、《中国石拱桥》、《万紫千红的花》等说明文时,可以通过教学片的展示,化抽象为上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二、跨越时空,缩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信息原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原先看不到和听不到的事物,可以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展示得以看到和听到;教师难于讲解的内容和难于讲清的事物,也可以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演示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显然有利于缩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一般授课三个课时,而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幻灯、录音配合教学后,只需一个课时就能讲解和评议了,而且教学效果相同;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时,可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播放有关探索月球的形象画面,这样就缩短了学生与遥远月空的距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然也就缩短了学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配合学习比单纯依靠视觉或听觉的学习效果要好。而现代教学媒体能够使各种信号同时传递,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配合学习的平台,激发学习兴趣,缩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投影、电影、录音、电视等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提供动画、图像、解说、文学、音乐等多种信息,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能够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是重点,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没有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特点只能借助文本的语言文字凭空想像和理解,似懂非懂。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播放有关描绘桂林山水的优美画面,使图文有机结合,同时还可以配上动听的背景音乐和解说词,让学生如亲临其境地游览桂林山水,这样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及漓江水的清、静、绿的特点就自然而然地凸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秀丽迷人的景色之中,享受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此时热爱桂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川的思想感情也由油然而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10.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

摘要: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让学生学的兴趣盎然,老师教的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与乐的目的。

关键词:电教媒体;小学语文教学;作用

我们的国家要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二十一世纪中跻身于强国之列,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教育。从战略眼光看,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动都不同于二十一世纪的全新教育;而这个全新的教育又将以“教育现代化总揽全局”方能实现。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阶段的当务之急,必须真正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沉闷气氛,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然而,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因此,必须通过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努力达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而教育手段的科学化——电化教学,无疑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市对所学才来哦的兴趣。”对于年龄尚小,监视狭窄的小学生来说,兴趣不稳定,且自制能力很差,尤其低年级学生。那么,如何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提高其关产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严厉的色彩,逼真的音响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幕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是让学生一边看投影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批颊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上适时适度的点拨,始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情绪预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创设教材意境,以景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主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能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那么,学习也就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的特点,描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老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景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这一课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同学们兴趣盎然。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飞机,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同时播放录音,教师里响起隆隆的飞机声,逼真的声音,仿佛真让学生乘上了飞机,来到了小兴安岭。同学们一睁开眼睛,又从电视屏上看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的景色,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小兴安岭真美啊……学生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新中怎能不涌动起由衷的情和爱?这里运用电教媒体,达到了“入境使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学习呢?激发学生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情景之中产生的。教学中借助图象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景之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象,录象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很快,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爱,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叫的真好听,真希望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出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象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情趣化的教学是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求知”的目的。启发想象,开发创造潜力

想象是借助表象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

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也是教育成功的标志。

教《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更赢只拉弓而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嘶鸣声。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使难点突破,而且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创造成功的愉快。5 形象直观,能化繁为简

电化教学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一些好的幻灯片及课件在教学中运用恰当,能演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是学生一目了然,并不需老师费太多口舌,化繁为简。

如在教《狐狸和乌鸦》一课,“乌鸦嘴里的肉为何会掉下来?”出示幻灯片后,学生就能清楚地了解到:乌鸦嘴里的肉要用“牙齿”来咬住,一张嘴,就会掉下来。这样一个简单的演示,比花长时间的讲解效果更好。

11.发掘语文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一

桂英子

﹙ 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作用:朗读不仅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培养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的能力。朗读也有益于学生领略文章的音乐美,从而感染学生对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的体会,陶冶情操。

关键词: 朗读 语文教学 作用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阅读形式,即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出声的口头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为通过朗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的能力,使学生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领略文章的音乐美, 还能够感染学生对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的体会。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下面笔者就朗读的作用的一些浅见。

1、朗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这是朗读训练作用最浅显,也是最基本的一点。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与默读相比较序可以看出,默读程度较朗读程序大大地简化了,虽速度快了,但使口、耳缺少了锻炼。对语感的培养也大大削减了。由此,从朗读这一原理来看,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他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强了。吕叔湘先生认为:“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常用教学线索,也是一种灵动多姿的教学细节。朗读最浅显最基本的作用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这些能力作用于说话上,学生必然会说得趋于简明、流畅、连贯、得体、有条理,同时,如果学生经常性地朗读,其结果必然是熟能生巧。表现在说话上,学生就能逐步取得发音清晰、音量适中、感染力强的效果。一般而言,朗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也通常比较强。这也验证了朗读能够促进学生说话能力提高这一点。另外,因为朗读时要求采用普通话,这自然会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

所以说,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应切实地加强训练。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语音的感受能力、语义的感受能力和语法的感受能力。如果对精美的文章反复地朗读,会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持之以恒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反之听到不正确的读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就会从感情上感到不适,并加以排斥。

2、朗读能够有助于深刻地体味文章所抒发的鲜明独特的思想感

情。这是朗

读的基本目标之一。

我们常说作家在创作时总是披情入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家塑造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示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作者的语言就好象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学生的头脑中会连续再现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在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教师只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让学生真切地演绎人民对总理的深情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白杨礼赞》这篇抒情散文时,教师可通过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准确把握文章句调、语速、感情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深刻地领会作家通过赞美白杨树意在歌颂北方农民质朴、严肃、不屈的性格和抗日军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力求上进,执着奋斗的精神内蕴。

由此,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朗读,尤其是应该精读的文章,不能粗观大意,浅尝辄止,必须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感,代作者说话,代作者表达思想,抒发情怀。经过这样的朗读,对文章的理解才会加深。

3、朗读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

我们知道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从而显示艺术魁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古今好的诗文莫不如此。在汉语中,汉字有四种声调。由汉字组成的文章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直观体味到汉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独特魁力,感受到文章的音韵美。同时,文章还有急切舒缓、起承转合的律动的特点。学生也只有通过恰当地朗读,才能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特别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它们一般都具有句式整饬、平仄相配,节奏鲜明,句末押韵,好似高山流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古诗所具有的音乐美,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美学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除此,在《荷塘月色》、《春》等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中,朱自清运用了不少的叠词,朗读它们,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贯穿于文章中,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到朱自清散文所具有的音乐美。

4、朗读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的感悟能力。

12.发掘语文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二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班班通”工程的实施,优化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具体表现在:让识字教学看得见,让朗读教学随处可行,让写字教学润物无声;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听觉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和优秀的规范意识。

关键词:班班通;语文教学;杠杆作用

随着祖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也由“一笔(粉笔)、一板(黑板)、一本(全国统一教材)”到“一笔(电子笔)、两板(黑板、电子白板)、多本(不同版本教材)”―― “班班通”的巨大改变。那么由单一的教学模式到立体多维教学模式仅仅只是形式的改变吗?怎样让“班班通”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又怎样发挥现代化设备在语文教学中的杠杆作用呢?

一、“班班通”在基础知识板块中的杠杆作用

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中重要组成部分为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1.“班班通”让识字教学看得见

汉字教学主要是音、形、义的教学。字义教学并不难,相反,拼音及字形成为大多数中老年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情。而在“班班通”中,教师可以选择“聚焦”其生字来展开识字教学,例如,《尊严》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6个,有1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只需要“聚焦”自己需要的生字教学板块,放大后便可灵活地进行字音、字形的教学了。这样的识字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2.“班班通”让朗读教学随处可行

我国幅员辽阔,方言区多,有不少地区的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自己对语文教学的规范语言――普通话学习不够,难以正确指导学生朗读。“班班通”给每篇课文的每个句子分别以“热区”的形式出现,并且语速、音量自动调节。以《尊重》课文为例,只需点击“热区”,教师便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还安排了字词测试板块,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组织朗读测试,情感朗读则在资源库中有现成的朗读视频,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观看。

3.“班班通”让写字教学润物无声

我们大多数教师最头疼写字教学的指导,因为写字教学不仅枯燥无味,而且又耗时费力。在“班班通”中给每个难写的生字都有Flash动画演示笔画过程,每一个笔画都可以拆开来读、来写、来看。以《尊严》生字中的“捶”字为例,只需要点击其下的Flash动画,就会出示“读音”“笔顺”“部首”“结构”四个选项。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取组织教学,这样不仅正确、规范、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让写字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图文并茂。

二、“班班通”在情感体验板块中的杠杆作用

情感体验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并不是很密切,学生也不可能做到“行万里路”。

1.“班班通”给学生的视觉体验

语文知识点多,内容涉猎广泛,加之学生生活经历参差不齐。有一次,我在教学“雪中送炭”一词时,正想详解这个词的含义时,不料一个学生举起手来问:“老师,炭是什么?”这一问,也把我问懵了。这么简单的东西居然不知道?“百闻不如一见”,这时我连忙用“班班通”设备找了炭的图片及资料放映在电子白板上,学生饶有兴趣地看着。这样图片的感知效果就比我口述的效果强多了。像这样的图片在“班班通”课文资源上比比皆是。图片不仅免去了教师过多的口舌,而且在学生理解事物第一印象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班班通”给学生的听觉体验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但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的。如何培育学生的听觉体验呢?正常情况都是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范读等。“班班通”弥补了教材与教师的不足:不仅在课文编排上有朗读热区,在有些课文里还安排了音乐及视频等,如,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中,就插有《天亮了》这一音乐,在课堂朗读时若配此音乐,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就上来了。再如,在《触摸春天》一文中就安排了视频朗读,只需触动鼠标,学生就可以闭上眼睛感受盲女孩安静的聪明、活泼以及对春天的热爱等。在《生命 生命》一文中,可以一边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一边感悟生命的真谛!这些听觉体验的获得真实而又轻松,真正凸显了“班班通”的神奇!

三、“班班通”在养成教育板块的杠杆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个好习惯将决定一个人素质的高低,而好习惯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功不在“一曝十寒”,而在点滴培养。

1.“班班通”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

首先,教师操作“班班通”本身对于学生就是一种操作习惯的培养。记得有一次,音乐教师来我们班上音乐课,看着前面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却不知怎么弄,班长小聂连忙上去操作演示。还真别说,他居然能准确地找到音乐教材。这不得不说是教师操作的引领作用。另外,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顺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书空”练习,“班班通”的有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班班通”培养学生优秀的规范意识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规范意识自然也就跟上来了,也就自然明白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在“班班通”,教师用得最多的工具要算电子笔了,电子笔极其敏感。在电子白板上板书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有一次,我写个“口”,用笔一圈居然出来个“△”。学生在下面哄堂大笑,这时,我说:“同学们,你们平时写‘口’时不也这样吗?为什么你们可以,而我不行呢?”“因为老师是在电子板上写,我们是在纸上写呀!”学生说。“这就对啦,这说明纸对我们同学的要求太松了,你一笔写个‘口’也毫无怨言。但是这样做对吗?”学生立刻明白了不是电子白板要求严格,而是他们平时对自己对写字规范意识太薄弱了。

正所谓“人强不如物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教育用品的发展,逐渐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让学生的“学”更愉悦、轻松,让教师的“教”更轻松、更有实效。“班班通”正如杠杆一样翘起了沉重的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不仅看得见、听得见,更摸得着。

参考文献:

李胜利.“班班通”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J].青海教育,2007(Z2).作者简介:吴登安,男,1983年2月生,大学本科学历,就职于太湖县新城第二小学,小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教研会主持词完整版下一篇:购销协议样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