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赛课总结心得(通用6篇)
1.物理赛课总结心得 篇一
数学赛课心得体会
王琴
4月2日和3日,我参加了全市数学赛课和听课活动,2日那天是每位教师的20分钟模拟课,我是第一次来参加这类活动,上的课题是四年级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1》,心理素质太差了,只上了17分钟就提前结束了,并且板书也出现了错误,给学生探索的时间不够……,下来想一想:我为什么不再做一个练习呢?这样的话时间刚好。说明我灵活调控课堂的能力太差了。3日,我听了六位优秀老师的实践课堂,让我深有感触。通过这次的赛课活动,从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从那些有经验的教师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的自信和对工作的热情,大方得体的教态,想想自己,真的太需要多去吸取这些好的东西。真的很感谢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
这次的赛课,我的课完成得不理想,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课堂的准备工作和教学的丰富多彩,是我今后工作当中需要不断进取和钻研的,虽然这次我上的课不好,但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又成长了许多,结果不是最重要的,过程才是让人记忆深刻的,同时,我也希望以后能多开展一些有关方面的业务培训,让我能在实践和学习当中学到更多宝贵的知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更加努力,以饱满热情的工作态度,上好每一天班!
我并不是一名在教学上充满灵气的教师,但我会努力做一名勤奋的教师。赛课对于我来说已经达到了它本身的目的,带着新的收获,开始新的工作。
2.透过浮华看“赛课” 篇二
如今,各级各类的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观摩评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不可否认,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和教师的交流互动、提高教学研究实效及教师的专业水平发挥着积极、重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本着善意的态度,结合日常教育教学的实际为优质课评选活动“找茬”,吹毛求疵地进行挑刺、思辨,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的“吐槽”言语或许有失偏颇,权当抛砖引玉,以期引发大家的思考。
一、 课前:起点不一、主客有别
以笔者所在的边远海岛为例,我学区共10所小学,每次赛课均由个人申报、学校推荐,先是参加片区的选拔赛,从提前分好的3片中每片选出一名教师参加学区比赛,再遴选出1名教师代表学区赴县参赛。我校的参赛教师以获得三等奖者居多,二等奖也有,但不是常态,我学区近五年甚至十年来能冲出县区赴市参加赛课的老师更是凤毛麟角。这说明在农村完小任教的教师如果能够过五关斩六将,参加县级赛课并取得名次已属难能可贵,含金量很高。而与农村基层学校近乎残酷的淘汰不同,市、县直的实验小学教师比赛的起点颇高,他们往往一出马便是市级或县级的荣誉,再加上有强大的智囊团作后盾,站得高,跳得就更高。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总是慢人家一拍,如何破解这一僵局呢?窃以为,除了切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行同伴互助外,还应该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从城市学校中选派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校传经送宝、指点迷津,再从农村薄弱校指派事业心强、接受新理念快的年轻骨干教师到城市学校跟班学习,缩小城乡教研力量之间悬殊的差距。
同时,优质课评选还有一个特点:比赛的承办校往往有主场的优势,集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有利条件,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这个学校的参赛教师不出大的意外,大多能荣膺一等奖,且代表所在地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这种现象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评委老师在观摩评分、交流意见时往往得小心翼翼地照顾东道主的“利益”,对于主场的参赛教师高估一筹,对于客场选手则寻弊索瑕。“我劝评委重抖擞,不拘校别荐人才”,作为评委老师应该抛除赛场外的人为因素,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审慎严谨,实事求是。
二、 课堂:不同寻常、包装过度
日常教学中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老师怕别人听课,正应了这样一句话:生手怕熟手,熟手怕高手,高手怕失手。如果随机展开调查的话,估计十人中有八九人不愿意人家听课,主要是担心课前准备不全,临时仓促上阵则容易出糗献丑。特别是每次上面开展教学常规检查,老师们不怕看作业、查教案,就怕推门听课,这种“突袭式”的课堂观摩让老师们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因为上好了相安无事,上不好,既丢自己的面子,还影响学校的评估成绩。
但如果是参加优质课评选便不同了,本着“好课都是磨出来的”信念,参赛老师会热情、诚意地邀请教研组的同事建言献策、集思广益。每节优质课都是经过摸爬滚打、苦磨细练中出来的,集合了众人的“集体智慧”,代表着所在校的教学研究水平,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参赛教师前后往往得忙乎一个月,甚至更长。从确定课题、撰写教案到试讲、修改、再讲,如此反复。每一环节应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花多少时间,都经过精心的预设。再加上绚丽多彩、夺人眼球的课件制作和准备齐全的教学用具,仿佛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让旁观者眼花缭乱。这样的课如同一件包装精美的商品,令人爱不释手;又如同一道精心烹饪的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但这样的“商品”可能标价虚高,这样的“佳肴”可能营养失衡。因为为了展示的精彩、方法的多样、思维的创新,执教者就得让少数的“优等生”出手,学困生便成为陪衬的绿叶,加剧了学情的差距,这种教学行为带有深厚的表演色彩。如此卖力地作秀,自然难以反映日常教学存在的问题,一线老师更难以复制和借鉴。它没有“家常课”粗茶淡饭的实在,很多时候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并不理想,过后往往还得“回炉加工”。
这两种现象在教学中普遍存在,是课堂教学的两个极端,一个是考虑不周、匆忙上阵、随心所欲;一个是准备充分、精心预设、包装过度,这都是不可取的。期待着我们的教学能追本溯源,摆脱浮华,不取悦评委,不迎合听课教师,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弹性地控制教学环节,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我们的课堂应成为学生灵性迸发的空间、智慧展示的平台、精彩生成的码头、思维碰撞的场所、快乐成长的驿站。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课堂不是舞台,教师不是演员,教案不是剧本,学生不是道具。
三、 课后:疏于反思、涛声依旧
每一次的赛课,业务能力提升最大的是执教者,其次是其背后的教研团队。然而执教者和参与者过后往往很少有意识、自觉地将磨课的经历趁热打铁地记录下来,未能静心思考,将琐碎、零散的教学经验感悟上升到理性层面,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
而作为听课者,往往听时心潮澎湃、有所触动,回来尝试失败、热情消退,最后涛声依旧、老调重弹。笔者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执教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已将很多可能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状况通过精心的预设消除掉了,而这恰恰是教学研讨最有价值的地方。可以说,执教者痛苦抉择、数易其稿的心路历程比赛场上的精彩呈现更迷人,而这些是听课老师无从知晓的。如同厨艺比拼一样,品尝者除了品尝到丰盛可口的美食外,更需要了解掌勺者的食材选择、火候掌握等制作过程,因为听课老师也要“掌勺烹饪”,也需有高超的“厨艺”。
有的活动还安排评课环节,但经常虎头蛇尾、草草收场,未能收到预期效果。有的老师爱说套话空话,不痛不痒,纯属耽误功夫,没有什么教研价值。又或只讲肯定和表扬的话,用美丽的语言掩盖教学不足,导致执教者处于陶醉和麻痹之中,问题无法被发现和解决。又或没有深入思考,东谈一句,西聊一段,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评课者,课前得做足功课,熟悉教学内容,把握学段目标和编者意图。课堂上得有一双火眼金睛,用心聆听,透过纷扰的课堂表象直抵问题的实质。点评时得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地为课堂教学把脉。
针对当前优质课评选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笔者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种形式,可以让赛课成为一场盛宴,不用顾及出处?有没有一种形式,可以让上课成为一种研究,不用顾及成败?有没有一种形式,可以让评课成为一席畅谈,不用顾及情面?如此,方才能发挥优质课评选的“正能量”,从而展示当前课改的新成果,引领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发现、挖掘新人,也不枉费我们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3.赛课心得体会 篇三
首届“光明杯”民办学校教学比赛终于圆满结束,虽然不是作为一名参赛老师去亲身体验比赛的精彩,但整个参与过程却丰富了我的教学经历,给我许多启迪与思考。
让我感受最深刻的首先是集体的力量,这次活动我们学校也派出一名老师参赛,作为辅助小组的一员,我们几个人需要帮她“磨”课。说起来,这“磨”课也不是一件好差事,这段时间,前前后后加起来,听同一节课不下五次,开展“磨”课的研讨也不计其数,每次的确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看到每一次经过修改的课都有质的蜕变,惊喜也一次次打动了我,让我感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次,也感觉到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自己的教学手段还是要继续磨炼。听了几节课,有初中的,也有小学的,深深折服于参赛老师们的精湛水平,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引用九寨沟的美景,与罗布泊的沙漠形成了强烈对比,学生身临其境,受到了良好教育;《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老师的精彩板书,将之串连起来居然是一幅巨人图;《可贵的沉默》中老师独具匠心的故事《最美的姿势》,催人泪下;《生命,生命》中创设情境,对人性的呼唤„„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本次活动,让我收获颇多,信心也颇多。
4.教师赛课心得体会 篇四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1亮点启迪
——临江镇中心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总结(鲁仲兵)
我校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经过三天的紧张角逐,已顺利落下帷幕。首先我代表我们B组评委感谢这些青年教师的献课,在此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本次赛课活动不仅为我校数学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也为全体数学教师创造了一次面对面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我组9位参赛教师扎实的课堂教学和百花齐放的教学风格,让我们见证了亮点,收获了精彩、启迪了智慧。
1.精心准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得以落实
所有参赛教师都十分重视此次赛课活动,把它作为提升自我的一大契机,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此次活动中。按照课堂教学模式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积极探索教法。大部分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积极认真制作课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种动态、生成、开放、生动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使单一的说教变得多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出教者清新自然,让学生学习自主乐学的课堂格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赛课活动的一大特点,让我们看到了这段时间以来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的成果。
2.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巧妙点拨,启发诱导是本次赛课中比较成功的一面。绝大多数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常以问题为诱因,设疑重点处,点拨关键处,敲打易错处,不断唤起学生求知的主体地位,做到眼、耳、手、脑并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较好地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课标理念。理解→掌握→应用,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循序渐进。把课堂还原为学生学习的天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3.教学风格各异,百花齐放。
本次课堂教学,可谓是一次真正的优质课,为我们呈现了许多教学亮点。如:付作锋老师教学的《克和千克》,通过让学生对实物掂一掂的操作,感受到了质量单位的大小。轻松地突破了对物体质量选用合适的单位的难点;黄红梅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在情景中边摆边找中发现规律,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很好地实现了本课的三维目标;在练习中把图形排列改用数字的排列,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真正感悟了循环排列的规律。其练习的创新,让学生举一反三,思维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胡英老师教学的是同一堂内容的课,却为我们展现的是同课异构;通过自制的形象逼
真的水果图教具,让学生上台展示,一方面是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为培优补差提供了课堂资源,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情感得到了升华。郑小忠老师是一位新手,也有独到之处,其教学的三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为我们展示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其优化;向良海老师的课更是充满了活力,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雷鸿国老师教学的《植树问题》,其教学语音的优美,课堂教学的语言的精简,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学生的参与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体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方面。让植树问题这一抽象数学原理与手指相联系,学生轻松地理解,快速地掌握其实质。黄其桃老师执教的是同一课题,首先激趣抛出问题,进行质凝,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给予关键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杨静老师的一堂《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更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活动中感悟、交流、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了能力的培养。把本次赛课活动推向高潮。李春芝老师教学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商品价格入手,以同学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为知识的突破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掌握了小数的意义。为这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划上了园满的句号。
4.训练扎实,教学效果充分得到保障
绝大部分教师的练习设计都能做到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通过对比练习、题组训练的设计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体会数学思想。通过举一反三,拓宽了解题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不就题讲题,不求全不求难,选题精当,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启迪。
本次赛课,成效显著、优点较多,不便一一列举,但不得不说,在这些精彩课堂呈现的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些启迪:
1.如何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内容既丰满充实又形式多变、别具一格。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摒弃程式化和呆板的老一套,不唯书、不唯我、只唯生。既注重学法指导,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堂课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高度,这应当是我们上课首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目标已定,就应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一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其达到既定的要求。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个别教师只顾完成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兴趣不高。
2、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即有效价值及策略。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提问的艺术。(1)切忌课堂提问简单、随意、重复。如我以前在万县三峡服装学校(说明)曾在向继文校长邀请
下听了一位高中毕业的代课教师的一节数学课,那位老师在课堂上每讲两三句就是一句“是不是?”,职中的学生不象小学生,一句简单的“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倒下了一大片。课结束了,向校长给老板说,让他结账走人。从他的课堂教学提问这个角度来看,这种课堂教学有效吗?所以,最后就结账走人。(2)课堂提问切忌过大,没有目的指向,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想让学生观察钟面有哪些数字、刻度、指针,给学生提的问题是:“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下老师带来的钟,你看到了什么?”结果学生回答花样别出,有说看到了玻璃,有说看到了那上面有只公鸡,象是在叫哦;有说,我看到了钟上面还有两个耳朵哈,另一生接着说,是铃铛嘛,还有一生说,老师,我还想看看你那个钟后面是不是和前面一样的??整个教室非常热闹,老师却一下无法收场,最后急得哭笑不得,板着面孔,教鞭一敲“有个机器,听我的”。这怪学生吗?是你这样问的,不该这样去看吗?如果是你,该怎样问呢?所以,提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才能体现提问的价值性。今后,我们还要在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效益上下功夫,我推荐一本由孔凡哲编著的《上好课,有效技能》一书,仔细读读,会有很大的帮助。
4、数学课中适时适当的小结,为学生提供了顿悟情景,也为课堂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画龙不点睛,在知识传授上,教师费了很大的功夫引到了关键点,但往往就戛然而止,关键之点又没讲了或者由老师代替学生回答了,使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学生的恍然大悟得不到激发。
5、认真阅读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老师都想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怎么合作?怎么探究?教材中对问题的解决往往是通过人物的活动、对话,以及教材中卡通人物聪聪和明明的旁白来实现的,我认为那就是我们设计探究合作学习的主线索、主元素。
6、板书设计。板书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形象、直观、简洁等特点。边讲边写的板书,更生动更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写结合,还可避免单调和生硬。我们有的老师,用了课件,忘了板书,讲过了才记起还没板书,才返回来补,还有甚至连课题都不板书,使教学大打折扣。课件仅是一个辅助手段,帮我们完成无法演示或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东等。
总之,本次赛课活动,收获是主要的,不管是我们参赛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获得了一次较好的培训。每位教师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以失败而灰心,努力学习,认真揣摩,你们有年轻的资本,这种赛课的机会还有很多,明日“华山论剑再论高低”,只待刘校长定佳期。希望老师们借此次赛课活动的东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进一步锻炼、提高,并以此推进全校的课堂教学更上一个台阶,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得以再提高。Over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2工作两年,第一次去参加县级比赛,虽然没有能拿到第一的名次,第二也算经历吧。这次比赛的指导专家刘军老师在语文教学方面讲了很多实用接地气的方法,受益匪浅。由于关注我的公众号的都是一些教师同行,所以将这次比赛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总结如下:
首先,先说教案、导学案以及PPT的设计。
第一、教案设计。专业的大咖级教师评课很专业,重在评教学环节设计。教案的设计重在问题的设计。尤其是同课异构课,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出彩的地方。环节设计的立意点要新颖,才能对这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环节之间的衔接,要语言清晰,不废话,自然过渡。同时注重学生问题的生成,在学生生成的问题上进行引导。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上课之前要对孩子的生成问题进行基本预设,可以有充分准备。如果学生生成的问题与你预设不同,不要强求,顺着学生问题探索下去。教学流程的设计要完整,从导入到小结环节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体现这堂课的紧凑感。
第二、导学案设计。导学案的作用有两个,一、预习的作用;二、为了更好的控制课堂。自主学习部分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同时在上课时候对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进行迅速反馈,不能浪费更多时间。自主合作探究部分问题的设置就是教案的设计环节,问题切忌过多,毕竟一节课40分钟时间有限,就一个点讲解清楚,出彩,达到教学目标就足够了。当堂检测的设计要注意要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测,也要和平常的考试题联系到一起,毕竟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还是接地气比较好。
第三、PPT的设计。切忌华而不实,不能过于冗长,要简单大方。字数简短,字体颜色统一,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展示答案的地方。关于教案中问题的设计可以适当在PPT中展示,不用面面俱到,更不能过于依赖PPT。
其次,课改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黑板不是老师的专属,讲台也不仅仅是老师的地盘,要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放开手让学会在课堂上尽情的展示,黑板、白板充分利用展示课堂学习效果。
最后是老师的基本素养。一堂课下来,要有一个环节展示教师的基本素养,板书、配乐朗诵、唱歌、背诵一篇古文、或者书法展示、即兴作诗等等。给评委一个夸你的理由,即使这节课不成功,也能给评委留下一个好印象,说某某某,你的教师基本素养还挺好的。再一个就是激情。这次比赛拿第一的那位教师,属于爆发力很强,自带气场,感染力很强。一张嘴就把学生带入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堂课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抓住了学生和评委的眼球。
我现在反思我的课存在的问题,以免大家步入后尘。我的问题如下:
1、欠缺激情以及感染力,不足够的自信。气场这点很重要。为什么有的销售一张嘴,你明明知道忽悠你的,可是还是控制不住想买他的产品,这大概就是个人魅力以及感染力吧。这个我得好好查查资料,学一学;
2、教学设计环节虽然完整,但是衔接过渡语言不够精炼,废话太多;
3、有些着急,在学生生成的问题没有做出充足的预设,导致紧张。
4、课堂环节的设计,有些地方创新要么让人耳目一新,如果做不到,简单大方又不失方寸也是亮点,重在讲解语言的设计,我的语言过于苍白。
5、这次大赛评委都是女教师,幸好专家是位男教师。女评委评女教师的课比较犀利,所以一节课要么就让她们心服口服,要么就让自己淹死在她们的唾沫里。
6、还有就是大家常说的,如果你只有一碗水,能给学生的也就一碗水。如果你有一片大海,那就可以给学生江河小溪。因此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是我目前要做的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3六月的花儿开了,开的红火。姹紫嫣红的花朵装扮着我校的风景,绿意深深的叶子掩映初夏的风情。蚊虫和小鸟都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夏日美好的时光。就在这美的时节,我校迎来了六枝特区第七教研协作,教师集体听课活动让我对教学更感兴趣,每项参赛活动都让我有收获。
一、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七位教师质朴的语言,对学生那种无限的关爱,对知识的那种持之以恒的学习,在教学当中充满智慧的教学艺术,都让我感动。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魅力能激起学生的心灵深处。赵红琼老师在教学《瑞恩的梦想》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边寒地带一些孩子饥饿交迫的场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她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她放手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瑞恩的梦想”的相关段落,然后他自己又做了哪些事?最后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同时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艰辛。
二、把握教材的方法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刘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她的课“环环相套,丝丝入扣”。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流畅。“把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从而解答疑惑”让体验思考所得,起学生我能行,我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文老师的课亲切,看似平淡,却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技能风采
这些教师对所写的下水文、三笔字、美文诵读等,他们选材典型、切入度新;字体间架结构表现出中国汉子的形体美。尤其在美文诵读时,抑扬顿挫、充满诗意、让人有异同的感觉。
总之,这次现场大赛的开展,展示了我们南部片区小学语文教师的风采。这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取得的成果。我深信,精彩的现场活动今后我镇会让课堂改革更加升华。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4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周三跨学科大教研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听了多位青年教师的课,参赛教师的个人风采、课堂教学的设计水平、教学模式的探索、新课改理念的体现等诸多方面都让人耳目一新。现将本次听课情况总结如下:
第一,在教学理念方面,所有教师都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韩静静老师的课,虽然英语课内容无法听懂,但是老师的表现深深打动了我,整堂课老师精神抖擞,肢体语言丰富,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和谐,轻松,紧张,有序,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议中学,在议中品,在议中悟。王娟老师的《一滴水经过漓江》,学生反复品读课文,品读的过程中添加字词的学习、句子的理解、写作手法的运用、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写好一篇游记的要素等通通解决,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不禁感慨,原来语文是可以这样教,这样学的。
第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每个参赛教师都充分地挖掘了教材,拓展了知识,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学习知识,获得感悟,同时非常熟练的利用了科技手段,真正让科技手段为教学服务。比如胡吉强老师的《集体的力量》,大量使用视频动画,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集体的力量的作用、集体的荣誉感,化琐碎的知识为几个活动,既活跃了课堂,同时也激发的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有王鹏老师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中活动的地球仪的屏幕展示,让人耳目一新,既直观形象又有趣,同时两个旅游团的旅游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学起来非常轻松。
第四,教师的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教师不单单是在设计活动上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开启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板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此外,同学们都能各抒已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师生配合融洽。“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些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真正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欣赏了不同学科、不同老师、不同风格的教学展示,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永远在路上。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5从上学期参加科学赛课以来,我就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赛课结果不重要,我觉得只要经历了,尝试了,我的教学人生就会变得更精彩,教学生涯就不会留下遗憾。
从抽签到备课、磨课,再到最后的赛课,这个过程对于一个执教老师来说,是一次又一次的磨练。听不如看,看不如上,上不如赛,老师只有在赛课过程中,收获才会大,提高的速度才快。虽然不免有失误,不免有心酸的时候。但是,如果没有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每一次赛课,过程虽然辛苦,但我觉得有付出就有收获。只有走出去,才会成长,才会提高。我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及教导处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对科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教学能力有了提升。
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闭门造车”、“井底之蛙”是断不可取的。这次赛课,我深有感触。不是说一堂课,我认真准备了,认真上了,就行了。这样的课堂不会是最精彩的,也不可能是与时俱进的,特别是对孩子的能力培养是没有多大帮助的。社会在发展,孩子在变化,他们的意识也在不断地更新。我们作为老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取长补短,把最新的知识教给他们,要敢于走出去。通过和实验校的老师接触,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使我茅塞顿开,我很感谢他们,让我这个“井底之蛙”视野变得开阔了,教学环节优化了。课堂生动了,也能上出精彩来了。
教到老,学到老,如果有机会,我觉得我还应该在不断地学习教学技能,磨练自己,充实自己,努力成为一位与时俱进的综合型的小学教师。
20xx年5月16日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611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区进修校组织的青年语文教师赛课,上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搭石》。知道要参加赛课的那一刻,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已经大半年没有摸过书本的我,能否担起这个重任?曾经犹豫过,但是转念一想,这也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如此难得的一个学习机会,为什么不好好把握?于是,在王兰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我的赛课之路。一开始拦在我面前的,就是选课这一难题。选课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关系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由于本次赛程要求的是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在选课时,要选择结构清晰的课文来上,这样,对于课时的划分比较容易掌握。其次,在题材选择上,要兼顾自己的比较擅长的文体,更利于一堂课的发挥。在这两个问题上,我纠结了很久,虽然可以选择其他版本教材,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新老师来说,选择比较熟悉的人教版教材,更容易掌握和运用。结合自身实际,我选择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搭石》作为本次赛课的内容。在确定了内容之后,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动笔之前,我思考了很多,这堂课该怎么上?我想达到怎样的目的?怎样的教学方式才适合四年级的学生?许多的问题纠结于脑海中,不知所措。最后,我决定抛开一切,从原点开始。我把自己当成学生,拿起教材,边读边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从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我应该学懂些什么。带着这样的目的,我再次研究教材。
第一次,我将本次学习的重点放在《搭石》,并写出了第一份教案。在书写教案时,我遇到一个难题:怎样来理解体会重点句,即人们走搭石的句子,而本句的重点又再于“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三个四字词语上,而怎样理解这三个词又让我犯难了。通过参考其他优秀课堂,我发现,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可以很轻松的理解这几个词,从而体会课文内容。于是,我将这样的设计放入教案中并在四年级一班做了第一次试讲。然而,这次试讲的效果不太理想,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
首先课程的设计还不够合理,还需要再钻研。
其次,在设计上,对读的训练还不够;老师的语言不够精炼,提示语不够丰富等等。
结合老师们的意见,我对教案做了第一次的修改。然而,接下来在育才小学的试讲之后,莫主任和彭老师指出我这堂课最大的一个硬伤,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深,课时的划分是最大的问题。对于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有一个基本的环节,而我这堂中,忽略的最重要的两个,检查预习,即对生字新词的把握及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于是,带着这两位老师的意见,我对教案做了第三次修改,这次修改可以说是一个“大手术”,几乎推翻以前的一切,重新来过。重新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词语的识记、课文内容的把握。在经过两天的修改之后,我又到育才小学做了第二次试讲,这次,点评老师是张校长和莫主任。她们首先肯定了我对课时的把握,也提出了更多更具体的意见:比如对词语的理解比较表面,不够深入;对孩子们读书的训练也不够到位,只是蜻蜓点水的读了,并没有指导孩子读出感情;对学习方法的渗透不够到位等等。带着两位老师的意见,我对教案再次做了一定的修改,定下了最终上课的程序。上课前,王兰老师再三的说,我一定要克服语言罗嗦、重复学生话的习惯,让语言更加的精炼。就这样,带着大家的期望,我站上了赛课的讲台,顺利的上完了这节课。也许这堂课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我觉得,那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从中学习到了在随堂课中学不到的许多东西,我知道了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究竟该怎样上,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从这次赛课中收获的东西,将使我这一生都受益!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7郎岱镇中心小学 杨相翠
六月的花儿开了,开的红火。姹紫嫣红的花朵装扮着我校的风景,绿意深深的叶子掩映初夏的风情。蚊虫和小鸟都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夏日美好的时光。就在这美的时节,我校迎来了六枝特区第七教研协作——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教师集体听课活动,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更感兴趣,每项参赛活动都让我有收获。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七位教师质朴的语言,对学生那种无限的关爱,对知识的那种持之以恒的学习,在教学当中充满智慧的教学艺术,都让我感动。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魅力能激起学生的心灵深处??如赵红琼老师在教学《瑞恩的梦想》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边寒地带一些孩子饥饿交迫的场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她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她放手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瑞恩的梦想”的相关段落,然后他自己又做了哪些事?最后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同时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艰辛。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刘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她的课 “环环相套,丝丝入扣”。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流畅。“把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从而解答疑惑”让体验思考所得,起学生我能行,我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文老师的课亲切,看似平淡,却彰显出
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这些教师对所写的下水文、三笔字、美文诵读等,他们选材典型、切入度新;字体间架结构表现出中国汉子的形体美。尤其在美文诵读时,抑扬顿挫、充满诗意、让人有异同的感觉。
总之,这次现场大赛的开展,展示了我们南部片区小学语文教师的风采。这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取得的成果。我深信,精彩的现场活动今后我镇会让课堂改革更加升华。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8我校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经过三天的紧张角逐,已顺利落下帷幕。首先我代表我们B组评委感谢这些青年教师的献课,在此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本次赛课活动不仅为我校数学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也为全体数学教师创造了一次面对面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我组9位参赛教师扎实的课堂教学和百花齐放的教学风格,让我们见证了亮点,收获了精彩、启迪了智慧。
一、亮点。
1、精心准备,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得以落实。
所有参赛教师都十分重视此次赛课活动,把它作为提升自我的一大契机,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此次活动中。按照课堂教学模式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积极探索教法。大部分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积极认真制作课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种动态、生成、开放、生动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使单一的说教变得多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出教者清新自然,让学生学习自主乐学的课堂格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赛课活动的一大特点,让我们看到了这段时间以来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的成果。
2、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不同程度地得以体现。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巧妙点拨,启发诱导是本次赛课中比较成功的一面。绝大多数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常以问题为诱因,设疑重点处,点拨关键处,敲打易错处,不断唤起学生求知的主体地位,做到眼、耳、手、脑并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较好地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课标理念。理解→掌握→应用,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循序渐进。把课堂还原为学生学习的天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3、教学风格各异,百花齐放。
本次课堂教学,可谓是一次真正的优质课,为我们呈现了许多教学亮点。如:付作锋老师教学的《克和千克》,通过让学生对实物掂一掂的操作,感受到了质量单位的大小。轻松地突破了对物体质量选用合适的单位的难点;黄红梅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在情景中边摆边找中发现规律,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很好地实现了本课的三维目标;在练习中把图形排列改用数字的排列,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真正感悟了循环排列的规律。其练习的创新,让学生举一反三,思维得到了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胡英老师教学的是同一堂内容的课,却为我们展现的是同课异构。
通过自制的形象逼真的水果图教具,让学生上台展示,一方面是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为培优补差提供了课堂资源,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情感得到了升华。郑小忠老师是一位新手,也有独到之处,其教学的三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为我们展示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其优化;向良海老师的课更是充满了活力,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雷鸿国老师教学的《植树问题》,其教学语音的优美,课堂教学的语言的精简,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学生的参与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体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方面。让植树问题这一抽象数学原理与手指相联系,学生轻松地理解,快速地掌握其实质。黄其桃老师执教的是同一课题,首先激趣抛出问题,进行质凝,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给予关键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杨静老师的一堂《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更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活动中感悟、交流、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了能力的培养。把本次赛课活动推向高潮。李春芝老师教学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商品价格入手,以同学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为知识的突破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掌握了小数的意义。为这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划上了园满的句号。
4、训练扎实,教学效果充分得到保障。
绝大部分教师的练习设计都能做到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通过对比练习、题组训练的设计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体会数学思想。通过举一反三,拓宽了解题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不就题讲题,不求全不求难,选题精当,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启迪。
本次赛课,成效显著、优点较多,就不列举,但不得不说,在这些精彩课堂呈现的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些启迪。如何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内容既丰满充实又形式多变、别具一格。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摒弃程式化和呆板的老一套,不唯书、不唯我、只唯生。既注重学法指导,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堂课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高度,这应当是我们上课首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目标已定,就应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一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其达到既定的要求。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个别教师只顾完成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即有效价值及策略。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提问的艺术。
(1)切忌课堂提问简单、随意、重复。
我以前在万县三峡服装学校曾在向继文校长邀请下听了一位高中毕业的代课教师的一节数学课,那位老师在课堂上每讲两三句就是一句“是不是?”职中的学生不象小学生,一句简单的“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倒下了一大片。课结束了,向校长给老板说,让他结账走人。
(2)课堂提问切忌过大,没有目的指向。
有位老师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想让学生观察钟面有哪些数字、刻度、指针,给学生提的问题是:“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下老师带来的钟,你看到了什么?”结果学生回答花样别出,有说看到了玻璃,有说看到了那上面有只公鸡,象是在叫哦;有说,我看到了钟上面还有两个耳朵哈,另一生接着说,是铃铛嘛,还有一生说,老师,我还想看看你那个钟后面是不是和前面一样的。整个教室非常热闹,老师却一下无法收场,最后急得哭笑不得,板着面孔,教鞭一敲“有个机器,听我的”。这怪学生吗?是你这样问的,不该这样去看吗?如果是你,该怎样问呢?所以,提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才能体现提问的价值性。今后,我们还要在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效益上下功夫,我推荐一本由孔凡哲编著的《上好课,有效技能》一书,仔细读,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数学课中适时适当的小结,为学生提供了顿悟情景,也为课堂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画龙不点睛,在知识传授上,教师费了很大的功夫引到了关键点,但往往就戛然而止,关键之点又没讲了或者由老师代替学生回答了,使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学生的恍然大悟得不到激发。
认真阅读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老师都想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怎么合作?怎么探究?教材中对问题的解决往往是通过人物的活动、对话,以及教材中卡通人物聪聪和明明的旁白来实现的,我认为那就是我们设计探究合作学习的主线索、主元素。板书设计。板书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形象、直观、简洁等特点。边讲边写的板书,更生动更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写结合,还可避免单调和生硬。我们有的老师,用了课件,忘了板书,讲过了才记起还没板书,才返回来补,还有甚至连课题都不板书,使教学大打折扣。课件仅是一个辅助手段,帮我们完成无法演示或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东等。
总之,本次赛课活动,收获是主要的,不管是我们参赛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获得了一次较好的培训。每位教师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以失败而灰心,努力学习,认真揣摩,你们有年轻的资本,这种赛课的机会还有很多,明日“华山论剑再论高低”,只待刘校长定佳期。希望老师们借此次赛课活动的东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进一步锻炼、提高,并以此推进全校的课堂教学更上一个台阶,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教育质量得以再提高。
教师赛课心得体会911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区进修校组织的青年语文教师赛课,上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搭石》。在知道要参加赛课的那一刻,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已经大半年没有摸过书本的我,能否担起这个重任?曾经犹豫过,但是转念一想,这也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如此难得的一个学习机会,为什么不好好把握?于是,在王兰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我的赛课之路。
一开始拦在我面前的,就是选课这一难题。选课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关系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由于本次赛程要求的是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在选课时,要选择结构清晰的课文来上,这样,对于课时的划分比较容易掌握。其次,在题材选择上,要兼顾自己的比较擅长的文体,更利于一堂课的发挥。在这两个问题上,我纠结了很久,虽然可以选择其他版本教材,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新老师来说,选择比较熟悉的人教版教材,更容易掌握和运用。结合自身实际,我选择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搭石》作为本次赛课的内容。
在确定了内容之后,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动笔之前,我思考了很多,这堂课该怎么上?我想达到怎样的目的?怎样的教学方式才适合四年级的学生?… ….许多的问题纠结于脑海中,不知所措。最后,我决定抛开一切,从原点开始。我把自己当成学生,拿起教材,边读边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从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我应该学懂些什么。带着这样的目的,我再次研究教材。第一次,我将本次学习的重点放在体会搭石的美上,并写出了第一份教案。在书写教案时,我遇到一个难题:怎样来理解体会重点句,即人们走搭石的句子,而本句的重点又再于“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三个四字词语上,而怎样理解这三个词又让我犯难了。通过参考其他优秀课堂,我发现,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可以很轻松的理解这几个词,从而体会课文内容。于是,我将这样的设计放入教案中并在四年级一班做了第一次试讲。然而,这次试讲的效果不太理想,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首先课程的设计还不够合理,还需要再钻研;其次,在设计上,对读的训练还不够;老师的语言不够精炼,提示语不够丰富等等。
结合老师们的意见,我对教案做了第一次的修改。然而,接下来在育才小学的试讲之后,莫主任和彭老师指出我这堂课最大的一个硬伤——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深,课时的划分是最大的问题。对于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有一个基本的环节,而我这堂中,忽略的最重要的两个——检查预习,即对生字新词的把握及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于是,带着这两位老师的意见,我对教案做了第三次修改,这次修改可以说是一个“大手术”,几乎推翻以前的一切,重新来过。重新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词语的识记、课文内容的把握。在经过两天的修改之后,我又到育才小学做了第二次试讲,这次,点评老师是张校长和莫主任。她们首先肯定了我对课时的把握,也提出了更多更具体的意见:比如对词语的理解比较表面,不够深入;对孩子们读书的训练也不够到位,只是蜻蜓点水的读了,并没有指导孩子读出感情;对学习方法的渗透不够到位等等。带着两位老师的意见,我对教案再次做了一定的修改,定下了最终上课的程序。上课前,王兰老师再三的说,我一定要克服语言罗嗦、重复学生话的习惯,让语言更加的精炼。
5.数学赛课心得体会 篇五
一、本次赛会的特点及认识
(一)参评教师与专家、听课教师的互动成为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
录象课的教师在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设计及整个教学过程后,有约15分钟与评委及听课教师的互动,当场可向参评教师提出问题,包括为什么这样设计,某个环节如何处理,有些问题处理不当等等,也可提出自己良好建议。这给参评教师和听课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大大调动听课教师的热情,增强了会议的吸引力。另外,大家更想倾听各位评委的现场提问及点评。这一环节,增强了会议的学术气氛,使观摩教师从互动中得以提高。
(二)课堂实录的播放,成为与以往的说课活动最大的不同点
每位参评教师都加入了自己这节课的实录(部分,5―7分钟,一般以体现这节课的亮点的部分),即改“课前说课”为“课后说课”。一方面把你这节课最精彩或最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部分展示出来,另一方面,还需要在说课中把这些内容恰当地解说并连接、穿插好。例如,有些环节是怎样处理的?难点是如何突破的?重点如何突出等,这些环节不光是说一下,而是展示了自己在上这节课时的具体做法,和学生是如何互动的,具体的做法是什么等,非常的直观,大大改变了以前说课的方法,解决了说课和讲课“两层皮”的问题,大大增强了说课的直观性,效果较好。
(三)锦上添花――专家点评和讲座
两年一次的全国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的评比已连续举办了六届,每次大赛都不断促进教师的能力提高、理念更新和促进课改的深入实施。这次说课增加了视频展示,由简单说稿到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参评教师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改进和不断进步,这与这么多年专家的指点和老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专家讲座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次会议,顾泠沅教授做了《课堂教学的水平演变与观察改进》的报告。他说:“数学的本质在哪里?不是简单的重复、大量的技能训练,而是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教师的讲课水平在大幅度提高,概念教学已做的很好,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仍需提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仍需探究。”
二、参加比赛的感受与收获
从参加全市的说课比赛到参加全国的比赛,这两年的四次比赛经历对我对于课堂教学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感觉从中受益颇丰,在此仅简要
总结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希望能对想参与赛课的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有所帮助。
(一)参加优质课比赛是年轻教师成长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加工作来,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我刚上班不久上的一堂公开课。记得当时是我校的教学节上的一堂公开课(相当于市级的):市教研员、校领导及一些外校的老师来听课。或许是因为对公开课还没什么概念,我当时并没有感到太多的压力和紧张,准备之后先试讲了一节课,组里的老师进行了认真点评,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在正式上课的那天,教室了来了十多位外校的老师,紧张的感觉骤然而至。在巨大的压力下我开始上课,紧张感也慢慢消退。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第一次公开课也许算不上十分成功,但是其意义是深远的,因为在这以后我的公开课上,我再也没有感觉到像第一次公开课上的那种紧张感,这让我能以一种很放松的心态去上课。这可能就是每一位老师都会经历的第一次公开课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经历。
优质课也是一种公开课,特别之处在于,在优质课比赛中,教师往往是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学生(我在伊春参加东北三省的比赛就是这样,当时我讲的是初三复习的专题课,原定是初三的学生,等到伊春后才知道都用初二的学生,且参赛的选手所用的都是用同一个班的。我是上午第四节课,等我上课时已经是接近中午12点了,这些不利因素都是事先未曾预料的,再加上学生饥饿、疲劳,评委疲惫,当时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我利用学生下课休息的间隙,和他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和沟通,展示了我的亲和力),而且机会只有这一堂课的45分钟,显然它对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时有的选手一节课竟上了长达六七十分钟。在伊春比赛前,我还请同往的带队领导和参赛老师给我当学生模拟试讲,让他们在个环节尽可能多地提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锻炼和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和驾驭课堂能力。在我自己看来,这四次比赛(两次做课两次说课)让我收获最多的不是最后的上课和评比,而是在准备过程中同组的老师给我的建议和帮助,从这些富有经验的老师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对于课题的把握、课堂时间分配、教学语言组织等。有了这样的经历,也许你会用一种更新的眼光来看待平时的教学。
现在我们的教师有了更多的参加校内和校外各种优质课评比的机会,这无疑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来实现自我的提高,年轻教师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其中。
(二)选题与入题:决定课堂成败的重要因素
要上一堂课之前必须确定上课的主题,有的比赛会将内容限制在几个可选的主题之内;而有的比赛并不限制课题,选手可自由选题,新课、习题课、专题课均可,如在年的这次全国大赛上,只要符合新课改理念即可,只要求各地推荐的选题要避免重复。
选题的时候有很多综合的因素需要考虑,比如课题的难易程度、自身的理解与喜好、客观条件的限制等。比如在参加市优质课比赛时,我选的是“方案设计问题”这个专题,设计了以“买布―制衣―销售―合作”为主线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在东北三省比赛选题时,许多老师建议我选新课,这样比较保险,但我还是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专题课。传统的新课虽然一般不会出错,但要能上出新意,还是会有一定难度。在选题时,还需要考虑整节课的布局构思、
如何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理念及课件效果等方面。在参加东北三省做课比赛时,因为有市级赛课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由于是在“林都”伊春举办的,我就以当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以学生熟悉的“木材”为主线,设计了“购买木材―制作家具―销售家具―合作共赢”这一问题链,得到与会领导和教师的好评。而这节课也是十佳优质课中唯一的一节专题课。
参加全国说课时,我选择了新课―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第二课时。这节课,我认为有几点新意:一是把数学课堂(说课)变成“讲故事”,把整节课的内容变成一个民间故事:阿凡提与财主斗智过程;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三是在数学课堂中大胆引入实验,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等新课改理念。
可以说,一节课在最初的几分钟内能否吸引学生、调动起学生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之后的课堂质量,可以说是决定课堂成败的一半因素。为了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教师经常需要一些教材之外的素材,所以平时的注意观察和积累显得很有意义。当然,说课比赛,关键就是要吸引评委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尤其是像人数多、水平高这样的国家级比赛。
(三)细节决定成败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对做好小事概括为两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由微小的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也有一些细节不容忽视。
在准备时尽量争取做到信息通畅,知己知彼。要做到“知己”,先说下讲课,试讲是很必要的,往往当你感觉已经准备得不错了,一试讲才发现感觉很糟糕,这个时候要及时调整心态,多听听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多和试讲时的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看法,再进行方案的修改。我在两次比赛之前都进行了四五次乃至更多次的试讲,试讲要尽量选择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获取更多经验和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应对复杂局面。随着试讲次数的增多,对于课堂的感觉也越来越真实,对于课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但是也许试讲次数过多并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课堂上需要一些让教师和学生都能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说课方面,在定稿后,首先要对整个结构、内容要非常熟悉,在熟悉的基础上对手势和表情进行“规范”,实现是说课、讲课,而不是“背稿”。那时,我是上班背、下班背,路上背,回家背,达到一说话就是说课稿的内容,连我四岁的儿子都能熟练地背出我说课稿的第一段;其次要锻炼敢于面对陌生人、在陌生环境去进行“表演”。我曾面对老师说、学生说、家人说、朋友说,在两次大赛前,我还在当地的学校门口、操场上进行表演,还甚至给收发室的老大爷讲过呢!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不怯场,才能表演得好。那时压力确实很大,同去的有牡丹江的观摩选手,有省内的比赛选手,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的选手,我想,决不能给四中丢脸。赛后的一段时间,总想背稿,不背稿,总感觉少点什么。回来后,爱人问我,这次去桂林都到哪看看,我说,就是赛后去游了漓江。因为我是去比赛,而不是旅游。 在“知彼”方面,我认为知道一些以前比赛的情况还是可行而且也是很必要的,可以从中取长补短。从网上我找到一些关于上届比赛的信息,其中有听课的老师对比赛的评价;我查看了上一届比赛的教案和课件;另外咱校有一些老师也曾参加过全省和全国的比赛,他们有参赛的经验,从他们那里我收获了很好的建议。 另外,现在无论是做课还是说课,都需要多媒体课件,切记它只是辅助教学,千万别让它做“主角”,出风头。避免华而不实,过多的修饰和动画反而影响了教学,尤其是讲课时(学生会注意那个动画效果,忽略了题目本身)。
(四)优质课比赛对平时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这样大型的活动之所以每两年就要举办一次,因为每次都会对新课程改革有很大的促进。无论是主办方,参加比赛的各位教师,还是前往观摩听课的老师,关注的最多的便是参赛选手有没有在课堂上体现新课程的思想和精神。
6.我对赛课的认识 篇六
关键词: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巩固新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72-1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英语教师,为了促进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进步,自然要参加一些比赛。在比赛中,能够学习到平时课堂上不能学到的“东西”。无论是赛课前的准备和上课中,还是课后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要有笔者所说的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必须真正地重视起来,认真地去准备,否则肯定没有任何收获。相反可能还会令自己产生一些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的情绪。
这次笔者参加的是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坛新秀”评比活动,通过理论考试和说课,笔者进入了赛课环节。通过抽签,笔者上课的课题是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6 A PE Lesson A部分课文教学。拿到这个课题后,笔者头脑里立刻出现一个问题:“这么多的新指令,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节课时间内掌握呢?”平时上课时,笔者都是先上B和C部分,这样就可以分散课文中难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更有利于学生的课堂表现。
当笔者真正开始准备的时候,发现本课虽然新句型多,但多为简短易表达的句型,如:Put your hands on your head. Touch your left knee with your right hand. Turn left and right three times等,不必过分担心学生是否能掌握,关键要看怎样设计才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设计教学,笔者认为就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当把问题都解决的时候,你的设计也就成了。在设计这课教学时,笔者遇到了好多问题,这里笔者选几个重要的与大家分享。
第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无论你做什么,总要有个目标,不然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飞,不知所措。本课是以马老师上一节体育课为内容,涉及引言和上课内容两个部分,当然,上课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上课部分又以学习发号命令的表达为主。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一些命令的英文表达难度不大;并且他们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激情都很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确定听懂和能够发号命令为本课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得为它服务。
第二,如何让整节课完整连贯?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如何让上课内容连贯起来,当然还得靠语言本身。笔者把这节课分为三块:利用前面所学的与学生讨论学科问题,自然地讲到体育课;以体育课自然引导到马老师的体育课;说完马老师的体育课,激发学生自己来上一节体育课。这三块自然地把本课的引入、呈现和巩固连起来了,把这一课的教学有机的连贯起来,使整节课上起来很自然,很流畅。
第三,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课堂的四十分钟,是学生的,也是老师的,但归根结底是学生的。老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不是在表演,不是在打发时间,而是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学到学,因此,这四十分钟归根结底是学生的。明白了这一点,设计教学的时候,笔者尽量多的让学生多说,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导入环节,笔者让学生同桌间讨论自己喜欢的科目并汇报;在呈现新课环节,充分发挥好小老师的作用;在巩固环节,鼓励学生大胆的发号施令,执行命令等。总之,让学生在这节课上得到充分的训练。
第四,怎样才能很好地巩固新知?语言来源生活,还语言学习与生活,应该是没有错的。因此,本节课笔者让学生回到体育课上运用和巩固新知。笔者利用课件创设一节体育课的场景,让学生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新知,大胆地去发号命令,去执行命令。学生既感兴趣,也易掌握知识。
分享完设计教学所遇的问题,下面笔者将讲述一下自己课后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不求多深的理论,不求完美无瑕,只求能把自己一点点拙见及时地记录下来,希望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语言学习最重要的问题是情境,如果不解决情境问题,无法获得预期的效应。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我们的母语无时不在,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都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这次去比赛,笔者在课堂上用简单的英语组织教学,刚开始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Today I am your new teacher. Im... I come from...等等,用的虽然是极易的句型,但这样一说,就在无形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英语,进入了英语学习当中。在上课时笔者用一些英文来表扬评价学生,如:Good ! Very good! Wonderful!等,既有利于激励学生,又创设了英语的情境。上课时笔者设计,如pairs、groups、performance、dialogue等语言交流活动,让英语变成学生自己的需求。
二、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注意到阶梯的搭建,只想通过各种的活动讲授新知,巩固知识,没有想到活动间的联系,没有考虑到活动的梯度。这次的教学设计,在前辈的指导下笔者注意了活动间的联系以及活动的梯度。本课学习指令,先学习四会指令:Turn left and right... times. Put... on... Touch... with...;再学习三会指令:Jump up and down... times. Stand in a line. Put your feet together; 最后学习指令:Lift up... lie on ones back.这样就有了梯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呈现课文时所提的问题应该合理有效。合理即符合课文的内容,与课文联系紧密;有效即问题不应过难,或者过易,过难学生很难回答,过易学生不屑回答,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