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说课稿

2024-10-15

大班数学说课稿(共9篇)

1.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一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幼儿在认识5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的组成。通过学习,能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为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

观察、比较以及操作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说教材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材,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数字5的组成,知道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总数为“6”。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我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学习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教学难点: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二)为了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小鸡图片、小虫图片若干;画有算术题的作业纸每人一份;铅笔、橡皮、数字卡片若干

三、说教法

现代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追求整体效果的最优化。根据本活动内容、目标及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演示法、操作法、练习法和游戏法。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开始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他们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和理解不能靠成人灌输,必须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操作活动来进行。皮亚杰也曾说过:“数学开始于对于物体的动作”。足见操作法具有实践性、主动性和发现性等优点。每个幼儿的心理发展潜能是不同的,教学实践表明,幼儿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为此,我在教学最后环节,运用活动,让幼儿进行练习,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我启发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比较,在操作中自主学习,使幼儿真正成学习的主人。

在视觉、听觉与运动觉的结合中,回顾了5以内的组成。在操作中,幼儿自由探索6只小鸡的分法,并归纳小结,使幼儿获得的组成的经验更为清晰化、系统化。之后,在分组活动中,幼儿进行练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最后,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气氛中找合起来是6的朋友,真正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教师请幼儿玩碰球游戏,引起学习兴趣。)

师:我的1球碰几球?(我的3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4球……(让孩子在动中复习了5的组成,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运动觉,提高了幼儿多感官感知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为后面学习6的组成打下基础。)

(二)、初步理解“6”的组成

1、师:今天草地上来了一群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

幼:一共有6只小鸡。

2、师:你们看这里有两幢房子,怎样来安排6只小鸡住进这两幢房子呢,小朋友你们想想办法,你是怎么分的?谁来告诉我?(让幼儿帮助小鸡,一下子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

3、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并说出分解方法,教师一一在黑板上记录幼儿所说的分法。

4、师小结:这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的总数都是“6”。

5、师:小鸡们都住进了新房子高兴极了,“咕噜噜——”它们的肚子饿了,这可怎么办呀?别担心,鸡妈妈给它们准备好了香喷喷的小虫呢!(教师出示画有6条小虫的图片)

6、师:现在左边住了一只小鸡右边住了五只小鸡,有谁愿意为它们送食物呢?(教师把其余图片平放在幼儿面前供挑选,要求一一多应)

7、师:如果左边住了2只小鸡右边住了4只小鸡,你会怎么分小虫呢?

8、师:如果左边住了3只小鸡右边住了3只小鸡,你会怎么分小虫呢?

9、师:如果左边住了4只小鸡右边住了2只小鸡,你又会怎么分小虫呢?10、师:如果左边住了5只小鸡右边住了1只小鸡,你又会怎么分小虫呢?(引导幼儿说出两张图片交换位置即可)

11、师小结: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并且多了一组分法。

(三)、幼儿操作

1、为了让幼儿有挑战的机会,张老师这边给你们准备了几道难题,看你们能不能挑战成功。

2、出示图纸,这张纸上的分解法要小朋友自己完成,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把分解后缺少的正确数字写在空的圆圈中。小朋友快速完成后,请马上在位子上做好。(请幼儿把6的组成式补充完整。)

四、游戏结束

如何再次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呢?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贯以有情节、有趣味的游戏,能使幼儿对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同时将游戏与学数相结合,也符合多途径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原则。因此,我设计了音乐游戏“密码配对”,让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数字卡片,去寻找一个与自己的数合起来是6的朋友。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熟悉6的组成。

1、游戏《密码配对》规则:师:今天张老师得到了一张密码数字,看看老师的密码是多少?(数字5)师:要破解这个盒子解除的密码必须是6,这个盒子才能打开。我要找我的好朋友,合起来的密码是6,那我要找的另一个密码是几呢?(数字1)

2、幼儿游戏:请小朋友把自己桌子里的数字卡片拿在手中。请幼儿观察自己的密码是多少?你要找的另一个密码是多少?

师:想清楚别找错了哦,你的手中的密码数与你要找的密码是合起来是6,才可以把盒子打开。

3、幼儿游戏结束:放音乐幼儿手拉手唱歌。

2.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选自江苏省职业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 设计时间三课时. 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三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确立本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情境导入新知以及巩固和深化知识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小组竞赛的方式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予以突破.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

本次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过数列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薄弱, 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来增强自信.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很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分层教学、评价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本次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进行发现思考、归纳总结的活动. 让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引领学生如何学.

四、教学实施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将其制作到ppt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查阅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环节. 课前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组.

本次课的教学有三个任务, 1. 认识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以上三个任务我分别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分配情况的展示.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三课时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这三课时大致是按照这条线来设计的: 由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最后反思小结. 剩下的时间里给出一道拓展题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每一课时.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本次课问题情境环节和建构新知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1:认识等差数列

问题情境环节的安排:

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1 结合了学生的专业; 实例2 结合了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数列中的每一项 ( 提问的学号也组成等差数列) , 这样做既渗透了“等差数列”, 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别叫三名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结每个数列的特点, 并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下面揭示概念, 并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 之后希望学生继续探究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师: 对于一般的数列{ an} , 数列有n项怎样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生: 计算a2- a1, a3- a2…an- an - 1,

师: 如果n很大, 那是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一般的式子来说明?

生: 只要an- an - 1= d, ( n≥2, n∈N+) 就可以了.

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探究, 层层深入, 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任务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 引入“一站到底”这档节目, 抽取题库里的一题目让学生回答, 给予所在小组加分. 接下来提出: “这个数列中的第6 项是什么?”学生会小声议论出第6 项. 学生是利用了an= an - 1+ d这个公式经过几步的推导得出答案, 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要求的项呢? 顺利地引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 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得到了发掘, 从而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新知教学的每一环节.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任务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情境源于历史, 富有人文气息, 激发学生兴趣; 图中算数, 形象直观, 可启迪学生思路.

自然地引出了问题1 + 2 + 3 + … + 100 = ?

学生对于高斯的做法很熟悉, 学生答出结果. 接下来,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我设计以下几步:

一、请同学们根据高斯的做法探讨还有什么求1 + 2 +3 + …100 的方法?

1. 猜想

101×100/2=5050可写成101×100/2=5050, 在这个式子分子中的“101”由 (1+100) 得来, “100”代表个数.

2. 推导

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二、由特殊到一般, 能否探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 水到渠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经历公式了推导过程, 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 优化了思维品质, 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

例题环节:

通过整合课本中的题目, 选择6 个典型题目作为本次课的例题, 每课时2 个例题. 例题的选择首先基于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应用公式的能力. 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注重了分层原则.

练习环节:

通过练习,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题中还补充了等差中项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论.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如: 一些题目选用口答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 小组抢答完成相关题目等方式. 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环节: 本着以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反思小结: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来回忆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到的思想方法.

作业环节:

此环节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布置知识链接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接下来的课题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3.大班社会活动《过生日》说课稿 篇三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社会的宠儿和期望,为人父母者无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成长。可是,有90%以上的家长对独生子女成长焦虑的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一些非智力因素。众所周知,现在的许多家庭是“有爱无教”,具体表现:孩子是家庭里的特等公民,只享有权利没有义务;一切都属于孩子任其独享;一切都由着孩子迁就放任。由此,孩子们普遍贪图生活享受、缺乏劳动能力、怕苦怕累、独立生活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等等。陶行知先生说:“人格教育始赖于6岁前培养”,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节,《纲要》也明确提出:要萌发幼儿热爱劳动等的思想情感,现实生活中的独生子女教育状况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过生日》这一社会活动,通过给幼儿过生日,包生日饺子等活动,培养幼儿与伙伴之间的交往,使每一个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群体中,体验到不同于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体验到集体的力量。让幼儿在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在互相传递信息、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学习分享、体验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这不仅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需要,更是大班幼儿步入小学以及将来走向社会,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前提。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兴趣,让幼儿享受通过自己双手收获的劳动成果的乐趣。(重点)

(2)使幼儿初步理解生日的含义,让幼儿练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难点)

(3)通过群体活动,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幼儿的集体观念。

三、重、难点分析

饺子对每一个幼儿来说都不陌生,品种繁多的芹菜馅、韭菜馅、三鲜馅等幼儿都吃过。在家里吃的饺子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包好的;在饭店里吃的饺子是厨师们包好的;在幼儿园吃的饺子是伙房的师傅们包好的;唯独没有吃过的饺子,是在幼儿园这个群体中由幼儿自己包的。即使饺子包的不像那么回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顿饺子比任何一次吃得都有味道、有意义、甚至是终生难忘,因为这是幼儿亲身实践和劳动的结果。因此,我把包生日饺子的过程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虽然这次只是给某一个小朋友过生日,但是大家在一起分享快乐、欢乐融融的气氛、情景会使幼儿联想到这是给自己过生日,每一个幼儿都会从心底萌发出一种心灵的感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激发幼儿有感而发,会极大地调动幼儿想说、愿意说、敢于说的冲动。

四、活动准备

场景布置;音乐;幼儿在家学包饺子的生活经验;包饺子所需要的材料:和好的面、调好的馅、电磁炉、锅、漏勺、筷子、围裙、盘子、等。

五、活动过程

(1)教师请幼儿观察教室,想一想,我们的教室布置得这么漂亮,今天是什么日子?请你猜猜看。

教师运用直观演示法和启发教学法,向幼儿展示色彩艳丽的彩色拉条,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幼儿运用感官进行观察活动。好奇心是幼儿观察的动力,也是教师在培养幼儿观察兴趣中所必须利用的有利条件,这时幼儿有急于想知道的心理,在音乐声中主人公李想小朋友出现,老师和幼儿一起拍手唱生日歌,祝福主人公生日快乐。

(2)跟随音乐大家围成里、外两个大圆圈(女孩在里圈、男孩在外圈),跳《生日祝福舞》,活跃气氛。

(3)今天,老师也给李想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这就是让我们大家一起为李想小朋友包顿“生日饺子”。①教师示范包饺子的方法,幼儿观察。②幼儿穿上围裙,坐在桌边开始学习包饺子。

教师运用激励法、实物法、交谈发、操作法、实践法等,让幼儿边包饺子边交流,分工合作。幼儿和幼儿在共同的劳动过程中,分享经验、分享快乐,从而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展,体现了幼儿的自身价值,感受了集体生活的温馨和愉悦。

(4)煮饺子、品饺子。放着轻柔、舒缓的音乐,幼儿的内心世界一定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法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让幼儿在吃饺子的具体实践中充分体验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5)活动结束,师幼一起收整物品,打扫卫生。教学反思: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指导思想,在内容的选材上,教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选择了幼儿常见的、但也有一定难度的生日展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透彻,突出了活动重点;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教师运用情境、实物、现场、演示、启发提问等教育手段与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这样更能体现幼儿对劳动的社会意义理解,对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合作能力、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寓教于乐,知识与情感交融,调动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在煮饺子环节幼儿等待的时间较长,可以考虑增加煮饺子的炊具。

作者简介:

4.大班数学优秀说课稿 篇四

大家好!我是大苹果幼儿园的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整点》,选自新教材大班探索求知。

下面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活动准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一、设计思路

我们的《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应结合日常生活进行。

时间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我们的一日生活都要遵循时间的约束,才能有规律。在幼儿园,我们孩子们每天都要遵循各班的《一日活动安排》进行每天的活动。大班孩子马上要进入小学了,在入学前,为孩子建立一定的时间观念,让幼儿了解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学习认识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目标:

1、 学习认识整点的时间,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与判断力。

2、 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要求进行自主操作,并能用数字一一对应的表示表盘上的时间。

3、 培养幼儿认识时间的兴趣,了解时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与判断,让幼儿熟练认识整点的时间。

难点:能够按照1:00——12:00的顺序,将表盘依次排序,并用数字一一对应的表示表盘上的时间。

四、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教师充当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激励幼儿通过多种感知通道进行活动。因此我采用的教法有:

1、 演示法:通过直观形象的拨动钟表时针,让幼儿观察1:00——12:00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2、 提问法: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贯穿始终,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求知。

3、 分组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对学具的操作,巩固认读整点,并能用相对应的数字表示,也加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4、 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学习方法了,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所以,在活动的最后一环节,我引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经典游戏,稍加改编,通过游戏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检验。

五、学法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变”我要学“,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跟随活动进程主动探究学习。因此,本活动的学法有:

1、观察法:观察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才能在生活中活动中有所发现。在本节活动中,我在基本部分的第一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1:00——12:00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得出结论: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数字几即为几点。

2、谈话法:谈话不仅能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老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掌握情况,进而进行适时教育。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引用谈话法,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谈话,让幼儿了解时间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励幼儿认识时间的兴趣。

3、操作法:幼儿通过对教具的操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4、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种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活动中用游戏调节学习形式,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六、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认识时钟的基本结构,能辨认时针、分针、秒针。

物质准备:可拨动的钟表、幼儿操作袋(1:00——12:00的表盘各一个,1:00——12:00的数字卡片个一张)每组一袋

5.大班数学活动《单数双数》说课稿 篇五

贾川中心幼儿园 毛晓丽

一、设计意图

区分10以内数的单双数是大班初期幼儿的基本要求,这个数学活动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感觉很枯燥。我就想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因此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 10 以内的单双数。

二、活动目标

1、在幼儿购物的游戏场景中来体验、感受单双数。

2、在幼儿交流、分享中引出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3、能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1——10

2、小熊图片若干 彩笔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感知“单”和“双” 森林里要开动物PARTY,老师和小朋友去参加,但是小动物们要考一考小朋友,我们身上哪些东西是“单”的?哪些是“双”的?(在谈话中,幼儿说嘴巴是一只,眼睛是两只,教师小结,像嘴巴、鼻子这样只有一个 的,叫“单”,像鞋子、手、眼睛这样两个两个成双成对的,叫“双”。)

2、参加动物PARTY1.小动物圆舞曲 故事情境:今天来了好多好多的小熊,他们要结伴跳圆舞曲了,帮他们找找舞伴吧!幼儿操作动物卡片,两个两个拉在一起。教师:发现了什么? 幼儿:有的小动物剩下一只,没有舞伴;有的小动物都找到舞伴了。

教师:哪些小动物剩下一只没有舞伴?这些小动物是几只? 幼儿:(3 只)、(5 只)教师:哪些小动物都有舞伴?这些小动物是几只? 幼儿:(4 只)、(6 只)教师小结:两个两个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个,孤孤单单没有朋友,这样的数叫单数; 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没有剩下,这样的数叫双数。

3、幼儿和老师将黑板上1—10的数字卡片按单双分开。

4、总结规律:双数的左面右面是单数;单数的左面右面是双数。

5、巩固练习

请幼儿将黑板上图画中的双数用彩笔图出来。

6.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资源包(A版)大班上册,10月份主题《我是中国娃》下的一节数学活动。

二、说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分类与数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处可见,幼儿园男女孩的分类与数数、桌子与椅子的分类与数数、筷子碗的分类与数数、玩具的分类与数数……这些分类与数数给我们生活带来许多便捷。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二、说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说重难点

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不同物体的不同特征,并进行大胆自主的分类与数数活动。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分类与数数并初步进行统计。

四、说活动准备

课中所用小动物的图片、树叶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统计数据的作业单

五、说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我爱我的小动物》(播放课件)

(二)创设情境

1.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2.找幼儿试着分并说出这样分类的理由。

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活动的范围分: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动物身体的大小分,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例如:“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燕子、啄木鸟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小鱼。总共4只小动物住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

(三)简单归类并统计数数

看草地上有什么?(小兔、小猫、小鸭、小羊)数一数,并统计(播放课件)

(四)游戏——图形宝宝分类并数数

按形状分类并统计 按颜色分类并统计

(五)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

(六)结束活动:

户外活动

六、说教法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

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

1.观察法:

活动中通过实物观察数数记录,引导幼儿发现简单的分类与数数的特征,建构知识系统。

2.自主探索法:

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分类与数数。

七、说亮点

首先,老师与幼儿一起准备了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在教学中,教师用幼儿感兴趣的、真实的周边事物为引题,因为幼儿一同参与了收集工作,所以孩子们的兴趣很快被激发。

其次,注重在引发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在活动中,幼儿的第一次操作,就是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幼儿按照颜色、数量、等特征进行分类与数数,幼儿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

7.《花钟》说课稿 篇七

(教材分析略)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进行表达。

2.初步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二、紧扣重点说教法

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围绕“花钟”这个主线, 借课件入手赏花钟———以读为本识花钟——合作交流探花钟——延伸拓展编花钟, 让学生主动求知, 品读感悟, 理解、积累、运用。

三、以人为本说学情

三年级正处于由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主向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主的过渡阶段, 我力求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四、以学定教说流程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 悄然入情赏花钟

为了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的目的, 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日内瓦大花钟, 与学生共同欣赏, 并激情导入。

(二) 品读美文识花钟

钟面上有哪些花, 它们怎么能组成一座钟呢?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 我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利用自然段的特点, 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 轻声读描写花开的句子, 找一找课文中写了哪几种花。

我把从网上搜集到的9种鲜花的图片一一展示给学生欣赏, 并配上音乐和简单的介绍, 为学生的品句作铺垫。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

文, 把写自己喜欢的花的句子体会着多读几遍。学生美读句子时, 我及时点拨, 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品词析句。

4. 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对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我设计了一个比较题, 指名学生读句子进行对比。省略号是这篇课文的又一个亮点, 我会问:同学们, 你们平时观察到哪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呀?借机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和生活积累,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填补课文中省略号的空白, 以突出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的引领作用。最后, 图文结合, 引读美文, 让教师、学生、文本融为一体。

(三) 合作交流探花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归纳原因, 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先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卡片, 接着按照“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三个层次组织教学。

(四) 拓展延伸编花钟

发现了鲜花的秘密, 了解了其中的原因,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 再次播放大花钟让学生欣赏。

2. 抓住“大致”一词, 让学生读句子体会:

与前面写花开的时间范围词一样, 也是语言的一种准确的表达。

3. 一起来做一个花钟, 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4. 推荐科普书籍, 如法布尔的《昆虫记》, 让学生课外阅读。

5. 布置读练结合的作

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花草并写一篇日记, 为本单元习作打基础。

五、浓缩文本说板书

8.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时钟 篇八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时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时钟1

题目: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以时间为主题设计的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一、教材分析:

大班幼儿思维特征已经从具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转化,而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是无直观形象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00起床,8:00入园、11:00吃饭,12:30午睡,2:30起床,4:0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

幼儿情况分析:在时间概念中,小班幼儿对一年四季有了较初浅的感知,对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概念也有了清晰的感知;中班幼儿则对昨天、今天、明天掌握较好,而大班幼儿则对时间更加敏感,对于大人手上的手表更加感兴趣,总是会提出怎么滴答滴答的响,为什么这个细细的针会动呢等等。而现今每家每户都配有时钟,幼儿则更加向往了解时钟和时间的关系并希望能读懂时钟。而大班幼儿对时间的了解掌握也可为入小学幼小衔接做好准备。因此我以时间为主题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二、说目标

目标是教学活动起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结合科学领域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特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从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入手分别制订为:

1.知识目标:认识时钟,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能叫出名称。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记录、交流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情感目标: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掌握整点、半点记录的方法。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大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大班幼儿理解水平方面,对时钟的半点整点运转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规律是非常重要。而记录时间则又为幼儿提升了一个高度和难度。

四、说教学准备

准备分为前期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学准备

一)前期知识经验准备:

1、首先教师设计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发给每位家长,在这张表中有如下内容:幼儿起床时间、早点时间、入园时间、中餐时间、午睡时间、午睡起床时间、晚餐时间、晚上入睡时间。并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进行相应的一日活动。

2、指导家长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初步的带领幼儿感知时钟的整点和半点。

3、班级主题墙饰中布置有各种各样的钟已经进行展示(可用蛋糕盒制作)

二)物质准备:

1、ppt幻灯片“我的一天”从小明起床到晚上入睡的作息活动情况,在每张幻灯片上都画有相应的时钟和记录的时间(如7:00用数字7、冒号两点和00数字来表示和记录)

2、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操作钟,让幼儿在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教师自己使用的示范钟表。

3、操作记录表一:这份操作记录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突现(如在半张a4纸上画有时钟已经显示好的时间,又有小明起床或者进餐、午睡的图画)请小朋友记录时用文字表示,在这张图的右下角有—:—的图示,意思是让幼儿记录数字即可。

4、操作记录表二:这份记录表上有图片,只有记录时间—:—的图示但没有时钟做衬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记录自己午睡的时间等

三、说教学流程

设疑激趣,引入主题——观察操作,分享交流——合作探索,记录验证——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四、说教学环节

一)、设疑激趣,引入主题(提问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播放幻灯片1,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钟、记录的数字)小明在什么时候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观察操作,分享交流

环节分析: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

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和自我实践操作。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游戏法。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钟面上有什么呀?”“这钟面上都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等,来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时钟。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朋友们,谁能看出这三只小时钟上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纠正幼儿用宁波方言说的几点,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如:7时半;八时等)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能马上得以巩固。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突破重点。

环节分析: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3.看图拨时间

考考小朋友,看谁把刚才的知识学会了。”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后运用图片上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并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活动渗入到常规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索,记录验证

环节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是突破难点解决目标2记录的方法,在上一环节的铺垫下,幼儿已经对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理解的比较透彻,在此基础上深化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性的记录从而突破难点。我园一直以来以数学活动为特色幼儿在对数学的掌握较好,但记录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还是第一次,所以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次环节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要运用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1、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了三种操作卡片一种是上一环节中能力较弱的幼儿还未掌握的运用图文并茂的操作卡片进行操作;一种是有图没有时钟标志,但却有记录标志的;一种是有图片指示既无时钟指向又没有记录时间标志的操作卡片。

2、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卡片

3、操作前出示操作卡片请幼儿说说记录的正确方法,在操作时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在一天当中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分别在什么时候。(教师详细介绍记录的方法:时间的记录用数字表示:如7时半,用数字7、冒号和30表示,而7时则用数字7、冒号和00表示)

4、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感知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

5、将记录的结果以自由讲解的方式在集体内互相交流。

四)、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1、小朋友知道时间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除了以上的这些生活中最常用的时间,你还会在哪些时间做什么事情呢?比如游戏、玩玩具、做客。

2、你还将用宝贵的时间做哪些事情。时间很宝贵,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希望小朋友们像小明一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名能干的孩子。

五、说本次活动亮点

1、数学活动生活化、数学活动游戏化。幼儿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坚持师幼互动原则。整个活动创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身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3、,注重个体差异性,通过幼儿自我操作实践建构知识经验。通过不同的操作卡,让每位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时钟2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3: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

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

在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时钟3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笼统的因此,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 8 00 入园,3 30 离园 … 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识别整点、半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协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协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 7 00 时,提醒幼儿分针在 12 上,时针在 7 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局部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时间,人们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局部

活动中我防止了一言谈 ” 和 “ 自问自答 ” 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 “ 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 12 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认识整点、半点,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本环节中,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拟,最后得出分针指向 12 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 12 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 点到 3 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看图拨时间

9.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九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学习《7的分解组成》是在幼儿学习6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在设计活动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较强。由此,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各种事物,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理解抽象的数概念,学习7的分解和组成。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对教材的分析,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操作活动和探究学习7的组成,理解总数和部分数的关系。

2.能够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初步了解分合规律。

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喜欢数学的情感。

三、说活动重难点

大班幼儿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学习7的分解组成,理解总数和部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活动中,体现“做中学”的思想精髓,采用情景体验法、游戏法、观察法、总结归纳法等形式,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成功的.乐趣。

说学法:运用操作法、讲述法等,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学习新知识。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五、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下: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掌握6的组成,并具备用语言讲述的能力。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1—6若干,塑料雪花片、小鱼等每人一套,记录单。

布置场景:苹果树一棵,大小、颜色不同的苹果若干;小猫钓鱼背景:大小、颜色不同的鱼若干;游乐场背景:大小、颜色不同的汽车若干。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环节一: 游戏导入,复习6的组成。

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注重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碰球游戏,出示数字6,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你的1球碰了5球,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环节二:通过操作活动,学习7的分解。

抛出问题,帮助小鸭分吃饼干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大班幼儿活动中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不断提高,在操作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方便操作的塑料雪花片、小鱼等玩具,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7的几种分法,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操作习惯。

环节三: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大班幼儿好学、好问,学习内容应有一定的挑战性。为此,我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提高幼儿的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四:找一找,合一合,学习7的组成。

在周围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特点,进一步掌握7的组成。这一环节是让幼儿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同时要求他们进行记录和同伴交流,有利于发展他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环节五:游戏:鸭宝宝找朋友。

为使活动前后呼应,通过游戏鸭宝宝找朋友,促进幼儿与同伴间的交流,使幼儿有目的的学习。引导幼儿每人选择任意一张点卡(1—6),引导幼儿学说:1和6合成7,2和5合成7……所有的鸭宝宝找到朋友,游戏结束。

七、说教学评价本次活动以游戏导入,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达到教学目标。重点部分的教学,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7的分解组成,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充满激励的语言,会带给幼儿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过程,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会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大班数学《学习7的分解组成》说课稿】相关文章:

1.大班6的分解组成说课稿

2.大班数学学习7的组成教案

3.大班数学10的分解和组成教案

4.大班2的分解组成教案

5.大班6和7的组成说课稿

6.大班数学说课稿及教案:6的组成7.《5的组成和分解》说课稿

8.5的分解组成说课稿

上一篇:培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下一篇:c学生学籍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