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相关知识

2024-11-07

消毒隔离相关知识(共8篇)

1.消毒隔离相关知识 篇一

传染病及消毒隔离知识试卷

姓名:

科室:

成绩:

一、单选题

1、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有:(E)

A.三类35种 B.三类36种 C.三类37种 D.三类38种 E.三类39种

2、有关消毒的描述,错误的是(E)

A.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B.可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C.可防止患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D.即使有了强有力的消毒措施,医护人员也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E.对不同的传染病消毒效果相似

3、有关消毒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E)

A.微波消毒属高效消毒法

B.异丙醇属中效消毒法

C.通风换气属低效消毒法

D.高效消毒可杀灭一切微生物

E.病原体及消毒方法相同,在不同的物品上消毒效果相同

4、有关隔离的描述,错误的是(D)A.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B.便于管理传染源 C.可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给他人

D.根据传染病的平均传染期来确定隔离期限

E.某些传染病患者解除隔离后尚应进行追踪观察 5、2%戊二醛对医疗器械浸泡消毒和灭菌的时间分别是(A)

A.20分钟达消毒要求,10小时达灭菌要求 B.15分钟达消毒要求,4小时达灭菌要求 C.45分钟达消毒要求,9小时达灭菌要求 D.15分钟达消毒要求,8小时达灭菌要求

6、有关标准预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B.强调双向防护

C.所有的患者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者

D.要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E.脱去手套后可以不洗手

7、甲类传染病是指(A)

A、鼠疫和霍乱 B、白喉和梅毒 C、炭疽和淋病 D、流感和腮腺炎 E、流脑和乙脑

8、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

A、消化道传播

B、母婴传播 C、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D、注射途径

E、输血或血制品

9、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C)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洗手 D、隔离传染病人。

10、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B)

A.消毒法 B.灭菌法 C.一般消毒 D.清洗处臵

二、多单选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B)

A、密切接触 B、经呼吸道 C、经消化道 D、经昆虫媒介 E、经血液及血制品

2、个人防护用品包括(ABCDE)

A.口罩; B、手套; C、护目镜; D、隔离衣; E、防护服

3、灭菌后的物品在何种情况下视为已被污染?(A B D E)

A、手感潮湿; B、与潮湿物接触或浸水;C、在有效期内; D、包装松散; E、无菌包不慎掉地。

4、压力蒸汽灭菌器有(ABCDE)

A.立式或卧式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 B.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C.预真空脉动压力蒸汽灭菌器

D快速蒸汽压力灭菌器

E.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5、常用的紫外线消毒器有哪几种(ABCD)

A.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B.紫外线表面消毒器

C.紫外线饮水消毒器 D.紫外线消毒箱

E.紫外线消毒锅

6、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物品消毒温度和时间要求,哪几项正确(ABC)

A.硬物裸露物灭菌,在121℃,需要15分钟 B.硬物包裹,在121℃,需要20分钟 C.织物包裹,在121℃,需要30分钟

D.硬物裸露物灭菌,在132℃,需要4分钟

E.织物包裹,在132℃,需要4分钟

7、甲类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应在()小时内进行报告,其它乙、丙类传染病在()小时内进行报告。(A E)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8、下列概念正确的是(AB)

A.杀灭或清除媒介物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水平的处理为消毒。B.杀灭或清除媒介物上所有微生物的处理为灭菌。C.抑制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的处理为消毒。

D.杀灭或清除媒介物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水平的处理为灭菌。E.杀灭或清楚媒介物上的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的处理为灭菌。

9、下列哪些方法可以达到灭菌(ABE)

A.热力法 B.电离辐射法 C.新洁尔灭浸泡 D.2%碘酊浸泡 E.2%戊二醛浸泡

10、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责任报告人员有哪些(ABCDE)

A.疾病控制人员 B.乡村医生 C.开业医生 D.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 E.检疫人员

三、填空: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手卫生)泛指通过洗手、手部消毒或者外科刷手等方法来清洁消毒手部。

3、无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25)cm的柜内,过期物品应(重新)灭菌。

4、抽出的注射药液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

5、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及有效期),物品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6、物品的浸泡消毒、污染物具的表面擦拭消毒、饮用水和污水污物的消毒宜选用(含氯)消毒剂。

7、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四、判断题

1、输液输血器材、注射器、针头、导尿管、活检钳等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严格灭菌.。(√)

2、臵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应注明开启时间,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3、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 而采取的措施。(√)

4、新洁而灭不能用作非一次性的器械消毒用。(√)

5、门诊日志至少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9项基本内容。(√)

6、传染病报告卡的诊断日期必须具体到小时。(√)

2.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二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必须按各区的着装要求落实,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及手卫生工作。

二、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之间的物流由污到洁;人流由洁到污,设备、物品及工作人员相对固定做到,做到洁污分明,不交叉污染。

三、专人或专车回收使用过的污染物品及器具,在回程过程中注意不要污染周围环境,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穿防护围裙,在固定专用的房间里拆包、分类。

四、清洁去污一律戴手套、口罩、眼罩、穿防护围裙,手套应使用橡胶手套,如果手部有伤口应有效包扎并带双层手套,做好职业防护。

五、工作人员按规定执行各类器械的清洗、消毒、上油保养,干燥过程及步骤,以确保证达到去污、洁净的效果。

六、进入包装室的物品,每件器械应采用目测或光源放大镜检测,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关节,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七、包装材料选择灭菌气体能完全穿透的,对细菌有隔离性的,一用一清洗。无菌包必须使用双层包装,包布大小适宜,能将器械物品紧密完整的包裹于内。每一消毒物品必须粘贴灭菌指示带,无菌包内放化学指示卡。

八、严格执行灭菌器装载及卸载操作规程,确保灭菌质量,认真做好灭菌泄漏、B-D、工艺、化学、生物等检测工作,所有灭菌过程监测均合格,记录并存档。

九、灭菌物品检查包装完整、干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均匀,标签项目清晰完整,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间内,无菌物品的贮存、周转,取、用应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

十、无菌物品贮存架或柜必须离地面20厘米,离墙5厘米,离天花板50厘米。存放间应保持正压,每天湿式清洁二次。贮放架、运送车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清洁消毒处理,限制人员进出。

十一、认真落实科室无菌物品送检培养,工作区空气质量、环境、物品表面及手卫生检测工作,保证各项工作质量。

3.学校消毒隔离制度 篇三

一、学校制定有消毒隔离长效管理制度。二、一旦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传染病病人。因病隔离,必须是该传染病隔离期满为止,或凭医生的治愈证明方可返校复课。校医务室检查核实后方准其上课。

三、学校卫生老师为消毒隔离责任人,负责督导校内落实消毒措施、检查消毒工作质量及效果评估。

四、落实专(兼)职消毒工作操作人员,专(兼)职消毒人员需经过专项业务培训,掌握消毒工作基本技能,并能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认真操作。

五、预防性消毒 每天对卫生室及教室(公用教室)内的空气实施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分钟以上,紫外线灯每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每周一次对卫生室及教室(公用教室)内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实施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

六、传染病消毒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对患病学生(教师)所活动过的室内、场所进行疫源地消毒,并以公用教室和活动场所为重点在全校实施终末消毒。

七、洗手间内配备洗手液或肥皂。

八、消毒灭菌保障措施:

1.备有必需消毒灭菌器材 如喷雾器、紫外线消毒灯。

2.备有常用必需的消毒药(剂),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并定期检查消毒药(剂)有效期限。

3.准确选择消毒对象、消毒剂、消毒方法,准确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所需消毒液用量。

4.有详细完整的消毒记录。

学校消毒及隔离制度

4.消毒隔离原则 篇四

凡是受体内物质污染的物品,都应按有传染可能对待,不论是再使用还是放弃,都必须先消毒后处理,以防污染面扩大造成医院感染。

1、工作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操作前后洗手,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医护、医技和清洁卫生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食堂、营养室或上街等公共场所。

3、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治疗室、换药室等空气消毒每日2次,采用通风或紫外线照射,地面、桌椅、门把、诊察床等,每日清擦或消毒,遇特殊污染应及时消毒。

4、进入人体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无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器具必须达到灭菌。

5、医院采购和使用的消毒药械,厂家必须具有卫生许可证和消毒灭菌合格证。

6、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根据其用途,应达到无菌或消毒,并有标记,进货时检查其包装,应是完整、无污染,明示厂名、产品批号、灭菌或消毒方法、灭菌或消毒日期和有效期。

7、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换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血库、供应室及各病区治疗室等必须设有紫外线灯消毒空气,每日消毒2次,并每月进行空气培养。

8、紫外线消毒灯辐射强度不得<70uw/cm2,每次照射时间为30~60分钟,保持灯管

面 清洁,每 周 用

95%酒精纱布擦拭1次,平

时 发 现 表 面 有

灰尘、油

时擦拭。

9、抽血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血、静脉点滴等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带一巾,用后集中无害化处理,病人使用后的止血棉球,应集中回收后焚烧,防止随意丢弃而污染环境。

10、输血、输液,除抢救或手术等特殊情况外,均用密闭式。

11、各种导管应一人一管一消毒,长期使用者应定期消毒。

12、各

管、引

瓶、气

管、牙

管、呼

囊、舌

钳、开

、氧气鼻管及连接管、雾化吸入螺纹管及面罩等用后先经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清洗、应采用高效消毒剂消毒或灭菌处理。

13、无菌镊子筒必须灭菌处理后才可使用,一般每周更换1~2次(消毒液同时更换),干燥使用的无菌持物钳筒每4小时更换一次(无菌状态下)。门诊换药室、注射室、口腔门诊等使用数较多,应每天或隔天更换。浸泡液面为容器的2/3,容器高度应为镊子的3 / 5左右,一筒一件。

14、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保持无菌。

15、一次性静脉注射针头应穿刺一次换一次,不宜反复穿刺。

16、针灸针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穴,使用后先灭菌处理,后修整,再灭菌后备用。治疗过程中防止针具再污染。

17、血压机、听诊器、手电筒等诊疗器械应定期消毒。

18、压舌板使用后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备用。最好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19、体温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消毒液浸泡后取出擦干备用,消毒液每日更换(含氯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20、凡用口杯的科室均使用一次性口杯。

21、无菌溶液或无菌包(容器)开启后应立即使用,特殊情况需继续使用时,应标明开启时间,保存时间应<24小时。

22、凡存放药品用的冰箱,应物品放置有序,每月清洁一次,保持清洁整齐。不可存放私人物品。

23、污水处理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综合性医院污水余氯量控制在4~5mg/L(4~5ppm),含结核杆菌的污水余氯量控制在6~8mg/L。

24、废血必须经消毒后再处理,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焚烧法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法(消毒液的有效氯含量应达10000PPM)。

25、传染科、检验科等凡有污染的废纸、挂号条、便盒等污物,必须按医疗废物规范处理。

26、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及医用塑料物品,均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理,避免造成社会公害。

(2)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为加强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一)基本原则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洗手指征:

1、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前述基本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二)洗手方法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手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二、洗 手 与 外 科 手 消 毒(指

务 人

员 用

皂(皂 液)和

洗 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一)基本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洗手方法:

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2、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下臂下1/3。

4、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三)外科手消毒方法

1、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 揉 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 5749 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免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四)注意事项

1、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2、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3、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4、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三、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1: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四、培训: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必须接受手卫生培训,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手消毒效果。(3)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一、一般措施

1.执行清洁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

2.进入感染性病人单位时应依病人的病情,加穿隔离衣或加戴口罩、手套、帽子及换鞋或鞋套等。

3.生活环境表面分两类,一是手很少接触的表面,如墙面、天花板、窗等。二是手经常接触的表面,如桌面、门把手、卫生间等。

4.经常接触的表面每日进行常规清洁与除尘工作,采用湿式打扫,清除室内物品表面之灰尘时避免灰 尘飞扬;有污染时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5.手很少接触的表面,每周进行清洁消毒。

6.清洁工具保持干燥,晾挂放置。

7.抹布:治疗室、办公室、病房应分开使用;病房抹布一床一用一清洗。

8.拖布:不同区域要使用标色不同的拖把,蓝色用于病房、黄色用于办公室、治疗室、红色用于卫生 间、白色用于廊道。

二、一般病人单位的清洁

1.常规清洁原则

(1)地面无明显污染:通常采用湿式清扫,用拖把做整体地面清洁1-2次/日,有污染时随时进行清 洁。

(2)拖 地 时 所使用 的水和拖把应注意更换或清洗,尤其有明显脏污时。

2.消毒:有血液、体液污染或是感染性疾病患者接触后需要消毒。(1)地

面 :有血液、粪便、体液病原菌污染:戴手套→用纸巾等清除污迹→放入黄色垃圾袋中→毛巾 或拖布+2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洗作用30分钟→用拖把整体清洁;用完后的拖把用有效氯 2000 mg/L消 毒 液 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净 晾干备用。

(2)墙面: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用化学消毒剂擦洗,一般2.0-2.5m 高 即可。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洗,作用30min。

(3)病房各类用品:一般情况下,室内 物体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用清洁的湿抹布擦拭、椅、凳、床头柜、床栏等,1次/日。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被血液污染的环境,使用75%酒 精或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4)床

单位:包

床、床

垫、枕

芯、毛

毯、棉

等,用

面,用

器(臭 氧)消毒床垫等,按说明书操作(条件不具的科室,采样暴晒消毒方法)。

3.终末处理(病人出院、转床或死亡)

(1)地面、家具、浴室进行彻底的清洁与除尘处理。有污染时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

(2)窗、墙壁、天花板按常规清洁。

(3)病床单位消毒:更换清洁床单、枕套、被套。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用床单位消毒器(臭氧)消毒床垫等,按说明书操作(条件不具的科室,采样暴晒消毒方法)。

三、医院环境消毒管理

(一)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消毒

1.先使用蘸有浓度为5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布或卫生纸覆盖在呕吐物、排泄物等上。如 消毒剂溶液不足,可以在覆盖物上连续滴加,以不流水为宜,作用30min后用

覆 盖 物 包 裹 呕 吐 物、排泄物一起丢入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2.以污染物为中心从外围2m处,由外向 内采用蘸有浓度为1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进行擦拭,包括该范围内 的各类物品表面如病床、床柜、墙面及地面等作用30 min 后再用清水清洗。3.如患者呕吐于洗手盆中,则以洗手盆为中心从外围1m处,由外向内采用蘸有浓度为1 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的抹布擦拭各类物品表面,如水池、水龙头、墙面及地面。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清洗。

4.在实施覆盖消毒时,应在覆盖消毒区域附近的显眼处竖立醒目的消毒警示牌,告知此处正在实施覆 盖消毒。注明消毒作用时间的起止点以及消毒责任人,最好有联系方式等信息。

5.不得对环境物品表面污染的呕吐物、排泄物等直接采用普通的拖把、抹布进行清洁处理。

三、空气消毒采用物理的方法对污染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1.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时间在30 min以上。

5.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篇五

一、布局合理,区域间标识明确,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通风不好时应进行空气消毒。

二、各区域应保持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整齐,无肉眼可见灰尘和污渍。病房地面应每日进行湿式清扫,保持清洁,遇污染时立即进行消毒。每周彻底清扫1次。

三、各病区末端至少设一间隔离病房。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放置,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以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应大于0.8m。病情较重的患者和特殊感染患者应单人间安置。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 3床,双排不应超过 6床。

四、工作人员进入病区要按要求进行着装,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

五、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应先清洗,然后根据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被朊毒体、急性坏疽及突发性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除外)。

六、患者使用吸氧装置每24h更换一次,湿化液应为灭菌水。墙壁阀门处、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泵等仪器应每日清洁,每周用75%乙醇擦拭消毒。

七、血压计袖带应保持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保持清洁,可用75%乙醇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乙醇浸泡30min,干燥保存备用。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八、患者的衣服、床单、被单、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被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九、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十、患者之间食品、物品不得混用,不得互串病房。

十一、患者排泄物及呕吐物、引流液、体液可直接倒入厕所。

十二、隔离病房的废弃物一律视为感染性废物,置于黄色专用塑料袋内,双层包装,标记清楚,及时密闭,医院统一回收。

十三、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患者的衣服、床单、被单、枕套等及时换下清洗;床垫、被褥可用床单位消毒机进行消毒;床、床头桌、仪器、设备等表面,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消毒(贵重仪器、设备表面可用75%乙醇擦拭消毒)。

十四、抹布、拖布的消毒

(一)擦床抹布(小毛巾):抹布使用后先在含有效氯250mg/L消毒剂中浸泡消毒30min,然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二)用于治疗室、换药室、办公室等抹布分别使用,不得混用。用后应先在含有效氯250mg/L消毒剂中浸泡消毒30min,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使用时可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

(三)拖布: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区使用。

1.一般病室、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走廊每次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2.病室、治疗室、换药室等地面有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先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适量倒在污染地面作用30 min后,再用拖布拖干净。使用后的拖布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6.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篇六

为严格控制传染病的扩散,进一步落实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病例的隔离工作,预防相关疾病的医院感染,经医院研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隔离的管理

1.各科室应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规定,落实相关疾病的隔离工作。

2.在新建、改建或扩建时,医院感染委员会应对建筑布局进行审查,使其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3.科室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

4.各科室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

5.各科室建立并保持科室个人防护用品的基数,随时补充,随时可取。6.科室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二、患者的隔离

1.针对所有的患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应分开安置。条件受限时,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4.隔离病室应悬挂相应的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出入。5.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隔离预防措施(见附表)。

三、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1.医务人员在接诊所有患者时,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依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风险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2.已知患者所患感染性疾病时,应根据该感染性疾病传播的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参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附件各种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措施 附件

消毒灭菌制度

为保障我院医疗器械及环境的清洁、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因消毒不规范导致的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

1.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均由消毒供应室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内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可以根据国家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4.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5.不与病人直接接触的物品(输液网兜、换药盘等)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洗,如遇污染及时消毒。

6.诊疗环境表面保持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

7.感染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用双层医疗垃圾袋盛装,并贴上标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8.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应按照《攀枝花市妇幼保健手卫生制度》执行。9.科室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从事消毒灭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二、日常管理细则

1.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1.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1.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1.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常见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2.1可重复使用的低度危险性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应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先及时清洁,然后采用中、低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2.2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2.3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2.4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2.5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后进行床单元终末消毒。

2.6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羊水穿刺室、检验科等科室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5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 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 mg/L-2000 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3.使用中消毒剂和消毒用品的管理

3.1各科室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擅自使用未经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审核的消毒产品。

3.2临床科室常用消毒制剂的使用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科室自配消毒剂,如用于物体表面消毒的含氯消毒制剂,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限应=24小时。

3.3保洁使用的擦拭巾使用后应由保洁公司进行统一清洗和消毒;各科室自己使用的擦拭巾,使用后应清洗干净,在250 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3.4拖布使用后立即清洗干净,在500 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三、监测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各项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B-D测试由相关科室按要求定期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进行督导。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按相关规范的要求,开展针对空气、物体表面、手、暖箱(湿化瓶)用水等的卫生学监测。

四、术语与定义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植入物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4.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5.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6.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7.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制度

一、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1.普通科室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每日两次;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消毒1次,作用30分钟;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毛巾或纸巾等)去除可见的污染物,清洁后再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使用后的吸湿材料作为医疗废物处理。

2.普通科室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病房用品如桌子、椅子、卫生间等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每日一次;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1次,作用30分钟;当物体表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处理方法同地面消毒。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并做手卫生,若戴手套应更换手套并做手卫生;各种擦拭布巾应分区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3.感染高风险的科室和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包括住院部的各护理单元、手术室、产房、计划生育手术室、羊水穿刺室、口腔科、检验科、急诊室、供应室等部门的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清洁,频次和方法同普通科室;每日消毒一次;地面和物体消毒均采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方法同普通科室。

二、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1.科室应保持床单元的清洁。

2.床单元中涉及物体表面和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同上。

3.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4.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床垫应保持清洁,患者出院后用“床单元消毒机”进行终末消毒,小面积污染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大面积污染、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置。5.病床隔帘应保持清洁,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普通科室每季度清洗一次,高风险科室(同上)每月清洗一次。

三、常见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

1.治疗车、护理车、治疗室的操作台等诊疗用品每次用后清洁、每周消毒一次,如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清洁、消毒,清洁和消毒方法同物体表面。

2.患者床旁使用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微泵、监护仪器等平时保持清洁,患者使用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用含消毒液(75%酒精)的布巾或棉签擦拭。

四、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定植患者的环境消毒按照我院多重耐药菌防控制度执行。

五、电梯的清洁消毒

电梯内应保持清洁,每日常规湿式清洁1次,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电梯内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采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六、清洁用品的使用规定及清洁消毒

擦拭布巾和拖布头分区使用;擦拭布巾应每床一巾,拖布头应每间病房一个;用后的清洁用品包括擦拭布巾及拖布交由保洁公司集中清洗和消毒。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购进、使用及用后处理各环节的管理,避免对病人和社会造成危害,特制定本规定。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后勤保障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使用。

二、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及备案凭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等持有效证件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原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

三、每次购置回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四、医院保管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账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五、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六、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大包装后方可进入治疗室,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八、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向医务科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同时报告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后勤保障部等部门。

九、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后,按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医院感染管理科对一次性医疗无菌用品购进、使用、用后处理进行监管,定期和不定期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处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进行审核。若因违规操作而引发差错、事故或纠纷,其后果科室自负。

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分管院领导汇报,重大问题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同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进行通报,并提出改进措施。

4、药剂科、后勤保障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并按有关要求做好记录。

5、药剂科、后勤保障部应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6、药剂科、后勤保障部应将拟购进消毒液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计划,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进行资质审核,资料由药剂科、设备科保存。

7、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相关部门。

8、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的消毒、灭菌药械。

手卫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减少医疗活动中病原体在医务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传播,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手卫生的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手卫生的管理制度》。

一、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全院各科室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教育,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活动,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严格遵照执行, 加强所有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及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二、全院各科室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1.设置方便医务人员使用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按要求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各诊疗区域均配备手卫生的五要素即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或抗菌皂液、干手纸巾、手卫生宣传图以及垃圾桶;治疗车上配置速干手消毒剂;每床均须配置速干手消毒液。

2.外科手消毒设施:按要求配置洗手池、清洁剂、清洁指甲用品、干手物品;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手消毒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三、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我院手卫生标准操作流程(见附件2),严格按照洗手卫生指征和手卫生方法执行手卫生。

四、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手卫生巡查,按计划抽查各部门手卫生设备设施情况和执行状况,将抽查情况列入科室考核指标。各科室应每月对本科室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予以科内通报,记录于《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本》上,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五、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7.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篇七

1.目的:

规范病区消毒隔离,减少病区内感染隐患,保证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2.范围:

医院各部门/科室、医院员工、病人、来访者。3.定义:无

4.内容:(PCI7.1,ME1-2)4.1.病区消毒隔离:(PCI8, ME4)4.1.1.患者安置,应遵循隔离感染源原则:

4.1.1.1.传染患者与普通患者严格分开安置。

4.1.1.2.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区/分室安置。4.1.1.3.感染患者与高度易感患者分别安置。

4.1.1.4.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4.1.1.5.可疑特殊感染病人(包括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单间隔离。4.1.1.6.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患者。4.1.1.7.成人与婴幼儿感染患者分别安置。4.1.2.病区定时通风换气,保持整洁无异味。

4.1.3.病床使用一次性扫床湿巾一床一套;擦拭床头柜毛巾一人一桌一巾,使用后清洗消毒晾

干备用。

4.1.4.病人被服出院后更换一次,长期住院患者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换下污衣被

服密闭暂存。

4.1.5.医务人员工作服应每周至少清洗更换一次,如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工作人员不得穿工

作服进入食堂及医院以外的地方。

4.1.6.衣物被服用户按照一般污染、重度污染、工作人员衣物被服三种分类回收打包。被血液

体液污染的被服放入重度污染袋内,隔离病人被服在重度污染袋上贴“感染”标识。

4.1.7.住院病人宜定期淋浴或洗澡、理发、洗头及剪指甲,保持清洁卫生。

4.1.8.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现急性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并及时上报疫情,具体隔离措施见《隔离种

类、适用疾病及标准操作规程》。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在病情稳定后转送 传染病医院。在转院之前,必须采取各项隔离措施。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子、鞋套,并严格洗手和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血压计、体温表等器具专人使用。(PCI8, ME4)4.1.9.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病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床单、枕套、被罩及有污染的

褥子撤下清洗;清除床垫下、床头柜内杂物,病房内所有物体表面用500mg/L的含氯消 毒剂擦拭消毒,并进行紫外线消毒30分钟。(PCI8, ME4)4.1.10.设备设施的清洁消毒见《诊疗仪器用品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4.1.11.保洁用具分开使用,标记明确,定点放置,用后清洁消毒,悬挂凉干。4.1.12.医疗废物的处理见《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4.1.13.做好住院病人的卫生宣教,多种形式宣传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如洗手的方法等。4.2.母婴同室消毒隔离:

4.2.1.室温应保持22-28℃,相对湿度50-60%,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少

于30分钟。

4.2.2.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

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4.2.3.病房和走廊地面每天湿式拖地2次,有污染时用消毒液擦拭消毒。4.2.4.产妇哺乳前必须洗手、清洁乳头。4.2.5.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4.2.6.新生儿洗澡后脐部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并保持干燥。婴儿用的眼药瓶、粉扑均

一婴一用。

4.2.7.实施婴儿护理时,应先护理非感染婴儿,后护理感染婴儿,发现有感染婴儿应立即采取

相应的隔离措施。

4.2.8.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和浴巾等物品,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遇有医院感

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4.2.9.注射器应一人一针一管使用,禁止重复及多人使用。

4.2.10.室内用品、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温箱应及时清洁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4.2.11.母婴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如脓胞疮、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

4.2.12.病室应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做好卫生宣教,方便工作人员及家属接触婴儿前后做好手卫

生。

4.2.13.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4.2.14.对传染病的患者,应实行隔离治疗;所有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单独处理。4.2.15.严格执行探视陪住制度。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母婴

应开窗通风,并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措施。

4.2.16.每季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进行微生物培养,并保存监测记录;监测结果不

合格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4.3.病区装饰物及玩具清洁消毒:

4.3.1.病区装饰物品应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洗及符合防火要

求。

4.3.2.病区可以摆放假花,但每周须用皂液和清水清洁1次,有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4.3.3.护士站、治疗室、换药室、病区等诊疗区域均不宜放置花和盆栽植物。4.3.4.有免疫力低下患者区域(如NICU)不宜放置玩具、花及盆栽植物。

4.3.5.玩具应放置在不易被患儿口唇触碰到的位置。如患儿口唇碰触后,立即用75%酒精或

500mg/L含氯消毒剂或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

4.3.6.患儿使用的玩具必须容易清洗和消毒,如硬质塑料玩具、布料玩具等。4.3.7.玩具至少每周用皂液和清水清洁一次,遇有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

4.3.8.感染性疾病患儿的玩具应专人专用,不可与其他患儿分享,每日使用后应清洁消毒。4.3.9.玩具如被患儿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时,先清洗,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

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4.4.治疗室消毒隔离:

4.4.1.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4.4.2.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戴口罩,操作前应洗手。4.4.3.私人用物禁止带进治疗室。

4.4.4.保持室内物面整洁,每日空气消毒2次,并记录;每周彻底清洁卫生1次,治疗室保洁

用具单独使用,标识明显,使用后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4.4.5.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放置专柜保存,并有灭菌标志和灭菌日期、失效期等。

4.4.6.注射采用一人一针一管。

4.4.7.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各种溶

媒注明开启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4.4.8.消毒液启用时应注明开启时间,100ml以下(包括100ml)启用后有效期为一周,100ml 以上瓶装消毒液启用后有效期为1个月。

4.4.9.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发生无菌物品被污染或疑为污染时应重新

灭菌处理。

4.4.10.无菌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一次。

4.4.11.室内一切物品定点放置,治疗车物品摆放整齐,备速干手消毒剂,每做一次治疗前后应

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4.4.12.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4.4.13.诊疗仪器设备应保持整洁,具体要求详见《诊疗仪器用品清洁消毒管理制度》。4.4.14.医疗废物处理,详见《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4.4.15.妇科检查室、接种室、听筛室、采血室、注射室(输液室)、处置室参照本制度执行。

5.相关文件:

5.1.《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第五版)》 5.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367-2012)5.3.《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311-2009)5.4.《手卫生管理制度》

8.消毒隔离工作预案 篇八

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及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消毒隔离工作,使我院消毒隔离工作更规范、有序地开展,经医院院务会讨论决定,特制订本工作预案,望全体职工遵照执行。

一、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切实提高防治不明原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及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能力。

二、组织体系及各部门职责

(一)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桂锦良 副组长:王小琴 王华

组员:严云超、李华萍、顾国平、毛永盛

2、领导小组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制订医院消毒隔离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检查督促贯彻落实情况。

(2)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考核标准。(3)负责检查各科室消毒措施落实情况,特别是抓好预防性消毒、经常性消毒和终末消毒。检查消毒效果,解决消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具体职责划分: 桂锦良——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各部门消毒隔离的各项工作。王小琴——负责指挥流行病学调查、采样等工作。王华——负责组织指挥医疗急救以便最大程度减少损伤。严云超——负责流行病调查、采样等工作落实。李华萍——负责现场指导、检查消毒隔离措施执行情况。顾国平——负责消毒用具、药剂的供应准备及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毛永盛——负责消毒效果监控。

(二)质量监控小组

1、质量监控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王华、王小琴

组员:严云超、李华萍、顾国平、毛永盛

2、质量监控小组职责:

(1)负责对医院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测试。(2)负责制订医院消毒隔离工作质量标准。

(3)负责对全院消毒隔离质量的监督检查(每月至少1次),并有记录,且检查结果必须与被检查科室见面并有记录。(4)每季度召开1次质量讲评会,制订相应整改措施。(5)具体职责划分:

王华、王小琴——负责组织质量监控小组成员对全院各部门消毒隔离各项工作质量控制。

严云超——负责对防保科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

李华萍——负责对各护理单元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顾国平——负责对各后勤部门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毛永盛——负责对各乡村卫生室和各中心卫生站的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

(三)工作小组

1、作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王华、王小琴

副组长:严云超、李华萍、顾国平、毛永盛

组员:杨骏骅、王柳娟、徐辉、陈惠珍、侯联华、匡勤、金芳、胡永、陈文华、孙国玉、俞荣兴、杨斗昕。

2、工作小组职责:

(1)参加医院或上级组织的业务和政策培训,并组织各自科组人员学习、掌握有关政策和知识。

(2)理解、掌握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要求,并认真按要求逐项组织实施。(3)负责检查各自科室人员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抓好预防性消毒、经常性消毒和终末消毒。检查消毒效果(每月不少于4次),解决消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订整改措施,并有记录。(3)具体职责划分:

王华——负责全院消毒隔离业务培训及质量讲评。

王小琴——负责全镇各乡村卫生室及各中心卫生站消毒隔离业务培训及质量讲评。

严云超——负责防保科消毒隔离业务培训及质量讲评,特别要关注重点部门(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的工作质量。

李华萍——负责护理部消毒隔离业务培训及质量讲评。顾国平——负责后勤部门消毒隔离业务培训及质量讲评。

毛永盛——负责对各乡村卫生室和各中心卫生站的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培训及质量讲评。

杨骏骅-——负责医院总部门诊护理组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特别要关注重点部门(总部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王柳娟、徐辉——负责医院一病区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

匡勤——负责医院分部门诊护理组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特别要关注重点部门(分部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陈惠珍、侯联华——负责医院二病区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

金芳、胡永——负责医院三病区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

陈文华——负责医院总部门诊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特别要关注重点部门(总部检验科和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孙国玉——负责医院检验科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杨斗昕——负责医院分部门诊消毒隔离工作的业务指导及质量控制,特别要关注重点部门(分部检验科和口腔科门诊)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上一篇:兼职业务员薪酬方案下一篇:中房集团南宁房地产开发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