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4-08-12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选12篇)

1.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一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快乐学习》

第三阶段总结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进入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即实践提高阶段。本阶段我们的计划是课题组织每人上两节研究课,并在平时快乐学习中全面实施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在课件制作上提高个档次等,我们课题组成员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绩,收集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如下:

一、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个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设计的CAI课件,总是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声响,给学生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语文的“兴奋是”,达到“课伊始;趣亦生;深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变抽象的,学生不常见的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 1

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三、注重反思,总结经验。

在这学期对于每节课,研究员都作好细致分析,并听教师评论做好反思,拿实验班与其它班进行对比,总结做好记录。

四、带动全校,实行现代多媒体教育。

全校开展轰烈的“才艺展示课”让广大教师参与进来,能更好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学期的课题研究中既有苦又有乐,以后将继续在此基础上再创佳绩。

2.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二

一、运用有效方法精心导入, 诱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教师的精导妙引, 不仅引起同学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创设了教与学的情景,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胜境, 也很好地组织了课堂的教学。

1. 歌曲导入法。

在讲授《长江的开发》时, 首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这首歌歌词豪迈, 歌声浑厚, 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 也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求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因此把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 想多了解它的知识。

2. 故事引入法。

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 尤其是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 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新疆》一节时, 我用了孩子们熟知的《西游记》中《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情节, 激发学生对故事中的火焰山位置及成因的探究, 从而引入新疆自然环境的教学。

3. 多媒体生活情境展示法。

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优势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 成为广大教师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段。它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手段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具有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 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等特点, 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很难掌握的, 必须借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 电视录像和幻灯片等手段, 把教学内容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教学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学生可以从中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在教学中要把课本插图、地理图片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一幅很好的图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内容, 达到以图释文, 图文结合的效果。教学形象直观, 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 创设地理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 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投影、幻灯、电影、录

像等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优势, 可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 看不见、摸不着。借助电化手段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化静为动, 使学生接受信息时首先有一种严谨务实的感觉, 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配之以精炼的讲解, 知识的重难点会因势利导得以突破, 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3. 认真设计地理略图,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 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 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 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讲解边听边记, 做到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 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中国地理可以简单的描画中国轮廓, 各种地形区以及山脉河流等;世界地理则可描绘轮廓比较单一的国家和地区。

三、巧用趣味语言教学, 感召学习兴趣

中学地理是一门富饶趣味的学科, 它包罗万象, 知识面广, 课上得生动有趣, 能使学生精神振奋,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语言正是传授地理知识, 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了语言组织能力的高低。

1. 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 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 大有使人耳目一新, 引人入胜之感, 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 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 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 气温的下降, 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又如我在讲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时, 分别用“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和“远看是山, 近看成川”来描述,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类似这样的精炼通俗的趣味性语言有很多, 如果课堂教学中引用恰当的话, 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满堂生辉。

2. 谚语的妙用。

谚语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恰当的使用谚语, 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 使课堂妙趣横生, 助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 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 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 雨过山头明”来描写锋面雨, 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得多。

四、利用漫画教学, 启迪学习兴趣

漫画教学, 生动形象, 寓意深刻, 其味无穷, 易启迪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如在讲土地问题时, 用《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两幅漫画, 要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这些漫画的寓意是什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后果是什么?又如讲世界人口增长问题时, 出示漫画《飞来的山峰》说明人口增长, 给资源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3.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58;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160-01

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将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开展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小明和小鹏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小明对小鹏说,“我们赛跑吧,你围着右边的这块草地跑,我围着左边这块草地跑,看准先跑完一圈,好不好?”小鹏说,“那不公平,你跑得路程短,我跑得路程长。”小明说,“不对,我们跑的路一样长啊。”小鹏不相信,于是两位好朋友吵了起来。到底谁说的对呢?你能跟他们评评理吗?(利用多媒体选用不同的颜色展示出小明的路线图和小鹏的路线图)

这样,上课伊始,就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愉快的情绪状态中,为下面的教学营造了一个最佳得背景。

活泼灵动的小兔子,悦耳的小动物声音,充满智慧的争论,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用视频动画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热情高涨,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的基本道理。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从事自己的活动,甚至能克服种种障碍,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教师只有认真去研究,敏锐地捕捉,就会拥有多种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当然,信息技术在此可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其獨特的优势,实现对情境的创设,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人参与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搭配》中,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生活场景视频片段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机智地寻找出了学生兴趣的诱发点。通过运用多媒体,巧导激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兴趣盎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启发引导,辅助学生自主探究

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启发引导,可以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步骤来进行学习。

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信息技术在情境创设中的几个策略

1.知识点切入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操作电脑,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思维训练核心策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帮助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一般品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的训练,帮助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逆向性等进行有效的培养。

4.感驱动策略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功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

5、模拟教学策略。运用模拟教学课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向学生展示教学实践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并模拟动态的变化过程,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尽快把握实践要领和具体操作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模拟操作,尽快掌握操作要领。用计算机辅助练习的方式呈现练习内容,通过即时的反馈、强化,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

6.自主探究学习策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情境创设之中,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特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宇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电化教育研究[J].2003-01-30

[2]谢伟均(导师:李泽宇).论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的整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D].2005-05-01

4.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四

论文题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姓名:曾桂宝 联系电话:***

南 京 市 天 印 高 级 中 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南 京 市 天 印 高 级 中 学 曾 桂 宝

[摘要]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是生动有趣的,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会考,再加上教学不得法,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学科枯燥乏味、缺乏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就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试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问题情境 兴趣

信息技术课堂就好比一个大舞台,教师要成为导演,学生应该成为主角,师生共同合作,表演出精彩的节目。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地显示出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其次才考虑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试想,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还怕要学的知识学不好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教学过程”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激发学习学习的兴趣,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正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古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说的“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正是这个道理,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的有益尝试。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氛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同行交流一下。

1.从学生或人们的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出发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言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点明了本节的主旨,更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只有在学生有兴趣的条件下,学生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我常常从学生或人们的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出发来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以前认为平淡无奇的现象中,找到使他们产生认知冲突、惊讶、迷惑的切入点。

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单元第二节“搜索引擎的使用”的教学中,课题的导入这个环节,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屏幕展示两个案例。第一个是,“你知道福娃的真正含义吗?”。学生回答的不具体。我想,我国是今年奥运会的主办国,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掌握一些关于奥运会的知识都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学生不能准确说出福娃的真正含义,对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紧接着,展示了第二个案例,“你知道蚊子有多少颗牙齿吗?”,学生立刻就小声议论起来了,都感到很诧异,蚊子难道还有牙齿?学生的思维都被吸引过来了。我紧接着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学生七嘴八舌,有的回答,“我们可以去上网搜索”。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下我用幻灯片展示了本节课的课题“搜索引擎的使用”,并强调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被我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学生的兴趣有,我还怕什么。此时此刻学生的心情就是想立刻上网了解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2、抓住契机,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课堂切入口

如果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头就能像一块无形的“磁石”,在短短的一两分钟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将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切入口。

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三单元第一节“探讨信息管理”的教学中,在讲到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对文件进行管理这个环节时,我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首先给学生听了一小段周杰伦的“借口.mp3”(剪辑过的);学生意犹未尽时,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这首歌曲的曲库(有好多好多歌曲),但一时很难找到这首歌(排除用查找的方法);问题1:同学们,你们感觉这个曲库乱不乱?要找一首歌难不难?问题2:那么,假如要给你去管理这些歌,你会怎么办?引出利用资源管理器以歌手为文件夹来对歌曲进行管理。此时此刻学生的心情就是想立刻尝试管理这些歌曲的方法,完成任务的同时还可以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顺利完成了任务。

3、利用精彩的活动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透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信息技术是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各种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利用实验内容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达到理想的效果。

笔者在 “网络安全”的教学中,开展了一个主题是“你的资源是怎么被我窃取的?” 活动。任务布置: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休闲一下,提提神。第一:上网找一幅你崇拜的明星照片,下载下来,收藏到D盘;第二:登录ftp素材库,打开今天的文件夹,下载一游戏,安装,玩一玩。学生一听说有的玩,积极性太高了。纪律也特好,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完成任务。在4分钟的时候,我做了一下调查:两个任务都完成的同学请举手。这时已有一大半的学生完成了(还有2分钟,继续完成任务),紧接着,关注有多少学生已被我控制了(凡是完成任务的学生,都中了冰河病毒,而中毒的电脑我都能控制)。原因是我在游戏软件上捆绑远程控制服务端软件。只要有学生安装了游戏,他的机器就中毒了。我随机抽取了几台机器,将学生下载的明星图片拷到我的电脑,记下了学生的姓名。紧接着我宣布时间到了。同学们,你们能跟我说说你们都喜欢哪些明星吗?叫一两个回答。其实,我早就知道你们的答案了。我将从学生电脑窃取的明星照片打开,并一一指出了下载的学生姓名。学生感到很神奇,小声议论起来:老师怎么知道的?这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知道你们的秘密的?下面给你们2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学生的讨论很激烈。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学生从终于明白,他们在娱乐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机器中毒了。这个毒来自于那个游戏文件,下载的所有内容对我来说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了,最后得出结论:在网络中没有绝对安全可言。所以,我们在使用电脑时,要注意安全。学生掌握了有关的一系列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方面,例子是很多的,只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多动脑筋,多查一些资料,每一章节都会有精彩的教学片断。

当然,创设问题情境时也需要我们注意的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情境的素材要有针对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第二,问题要有方向性。教师通过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第三,问题要难易适度。所谓问题难易适度,是指教师提出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学的精彩在课堂,信息技术教学要紧紧抓住学科自身的特点,紧紧抓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出学科的特色。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并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是新课程追求的教育目标,也是我所追求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学——情境与原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2]《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5.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五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上、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通过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三、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就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如一题多变、开放题、找朋友、做医生等,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四、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设计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这样,他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五、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在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多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跳绳、踢球、赛跑等,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

6.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六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如何巧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

云梦县隔蒲潭中心小学 帅丽萍

【摘要】: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关键词】:学习兴趣 有效课堂 活跃思维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来谈谈小学语文课中如何巧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点”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是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发生兴趣,才会产生探索的内驱力,才会去思考,去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学生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将学生引到情境之中,以激发他们探索发现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课时,我在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自己剪辑的长达五分钟的威尼斯风光片。因为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的课件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乐学、会学,在和谐氛围中,提高智力水平,增强课堂实效。果然,水上城市独特的异国风情、动听的异国音乐,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威尼斯的特点,而且让学生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着画面的不断变换,加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解,看完录像片后,学生 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又如我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我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露珠要做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直观呈现,疏通“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形成重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教材中某些文字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缺少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中间媒介。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小学生由于受认知能力的限制,不但感触不深,还易产生疲倦和厌烦的情绪。多媒体具有丰富的展力,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地再现客观事物,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它集图象、文字、声音于一体,全面刺激人体器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舒畅地多角度接受内容,从而增强学习知识的质量和效率。如果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活化课文内容情景,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直观地演示事物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化难为易,能收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如在《麻雀》一文的教学中,我先用多媒体显示娇嫩弱小的小麻雀,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培养其观察能力,然后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口述小麻雀的动作、样子、神态,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怜悯、爱护这只小麻雀。接着用多媒体真实形象地展示一条凶猛的猎狗一步步逼近小麻雀的情形,让学生亲眼目睹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为突破难点作铺垫。然后运用多媒体电脑动画:“老麻雀像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扎煞浑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通过看屏幕上活生生的老麻雀愤怒地不顾一切地扑了下来,并且配上老麻雀绝望地尖叫声,让学生感受得更真切,理解地更深刻,顿时明白老麻雀怎样落下以及这样做的原因,那就是强大的母爱。这样设计,突出了重点,简易突破了难点,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和人文性。

三、拓展延伸,增大“求知点”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为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更好地实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我经常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补充一些符合小学生情趣的、有吸引力的故事、诗歌、漫画、寓言等,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

例如《海底世界》一文,这是一篇知识性文章,课堂上如何融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海底动物图片及录像,按照“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和迁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分好类,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并通过网络等方式寻找了大量有关资料,又如《海洋里的“飞行家”》、《人类的秘密仓库》等书籍资料或录像片,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教学结束时,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来自《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和网络,还告诉他们这些书上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并在屏幕上出示这些书,鼓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四、活跃思维,丰富“想象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

如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解释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多媒体教学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比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像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像: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

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参考文献】:

①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③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④苏立康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⑤江平、朱松生主编《小学语文教学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⑥赵建华、李克东“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电化教育研究》1997(1)

⑦李如约“谈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功能”,《中小学电教》1995(1)

⑧程翔“谈谈语文课的感染力”,《河南教育》2001(2)

7.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着重考虑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认识能力, 看那些知识点不需要教师讲, 只需要引导自学就能解决的, 教师就不应去讲去练;对那些学生自学后似懂非懂的知识点, 教师应提供学习方法, 作好指导与点拨, 使学生在学业困惑面前通过别人提醒帮助, 经自己努力由模糊到清晰, 由生疏到熟练;对那些让学生自学后怎么也弄不懂的知识点, 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相机去练。处理好上述三种情况后, 学生才能产生自我学习, 自我训练的冲动, 他们的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出来, 这时候不需要教师去怎么教, 而只需要引导学生怎样学, 教师只担当学生学习的顾问和参谋, 尽力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条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才是自己认的, 才能持久、牢固, 这才体现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二、促使自我探究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之后, 教师要促使学生自我探究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 自己设法解决, 以便为今后的自我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终生受益。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减少他们探索的历程和难度, 使他们比较容易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获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愉快, 进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用生动有趣, 富有启发性的话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正如《学记》中所说:"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其意思是说, 教师要启发学生学习, 是引导不是拉拽、是激发不是压抑、是诱导不是代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启发诱导。使学生沿着一定的正确思维路线, 科学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探究和研究就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有通过探究和研究, 才能达到统一认识, 才能掌握知识, 开发智力。否则学生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也就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 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 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 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 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朝多种方向扩散, 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windows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 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 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 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 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 肯定其正确的方面, 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创新设疑启思, 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 而且还培养他们的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 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 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 开阔思路, 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 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 最终得出一个最优化的结论。比如在教学生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 学生要思考用几种软件进行编辑文字, 是在Word中, 还是在记事本中, 或是在窗口画图中等问题, 这时, 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 思维活跃, 思考着究竟用哪种方法比较好呢?这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 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掌握得很好, 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 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 举一反三, 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 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教无定法, 勇于创新;结合理论, 贵在实践,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吕新平:《计算机文化基础》, 2006.2[1]吕新平:《计算机文化基础》, 2006.2

8.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八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地理;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134-02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创建新颖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多种媒体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特别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尤为重要。在新模式下,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 利用计算机的统计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太紧密,逻辑性较差。如果照课本内容讲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够。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设计好每一节课,利用计算机的统计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气候和气温”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一个电子表格,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填写相关数据,再汇出相应的图像、图表。学生通过亲自体会学习过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表格上的数据、文本信息分析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如从本地向其他地区推进讲解,最后总结出我国的气候特征。再根据图像、图标的分析,了解某地区的气温变化情况,指出气温的变化与气候的联系。这样教学,充分发挥了媒体的直观性,激活了学生的灵感,优化了教学时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另外,提倡在班里建立小气象台,填报每天气温情况,要求学生按照气温的变化特点制一个Excel表格,利用暑假期间记录好八、九月份的氣温,再根据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总结。这样教学使学生做到既动脑又动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还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发挥多媒体资源优势作用,激发学生兴奋点,灵活

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学效率

多媒体设备的声光色等特点,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通过多媒体设计问题必须做到直观新颖,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开发引导学生及早地进入学习状态。首先,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刻研究,找出兴奋点,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讲到“西亚和北非”一章时,提问电视里经常报道的巴以冲突的原因是什么,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告诉学生也可以在课文中找答案。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说出冲突是由领土争端、教徒之间的矛盾等原因引起的。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通过师生的共同分析进行总结,并简单介绍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方面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简单介绍宗教知识,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注意力集中,提出的问题很多,师生共同回答,并且指出耶路撒冷成为圣城的原因。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各项任务,比教师一人讲解效果好很多。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也显著。

3 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资源,加强学法指导,提高

学习兴趣,实现合作学习

地理知识也需要记忆,但方法要创新,自编顺口溜很有利于学生记忆。记忆方法虽然有很多种,但用自己编的顺口溜记忆起来效果更好。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在讲“中亚”一章时把5个国家编成顺口溜:“中亚五斯坦,哈萨土库曼,塔吉尔吉斯,乌兹塔什干。”学生愿意接受这种记忆方法,记忆效果好,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

在地理教学中应记忆的内容要反复强化,形式要多样化,允许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开放视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用现代教学手段在电脑上查资料,也可以到图书室查询,等等。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自编地理知识顺口溜,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习的求知欲。在地理教学中,还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的知识信息,通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实现合作学习。

4 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热

情,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提问时间,对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例如,在关于国家的归属问题的教学时,可以在网络教室上课,让学生在网络课堂上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通过交互性学习,使学生理解了一个国家属于哪个洲,是由他的首都所在位置决定的。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在亚洲,所以它是亚洲国家;俄罗斯地跨亚欧大陆,首都莫斯科地处欧洲,它就是欧洲国家。这些知识的获得说明学生已经对地理课产生极大的兴趣,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态度。这种认真的学习态度,一定会有好的效益。

5 运用多媒体进行灵活展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

生的学习欲望

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组织更要严密,要求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动脑动手,人人发言,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讲到“我国基本情况”时,先让学生浏览多媒体课件上的提示信息,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思路详细讲解我国基本情况。有的学生是从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来说的,有的是按照地理区域来说的,有的是按照资源分布特点来说的,还有的是从宗教信仰等方面来阐述的。总之,学生的发言积极主动,学习热情高涨,学到的知识全面细致,教师做最后总结,结束本节课堂之旅。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解决了教师一言堂问题,学生愿意上这样的课,教学任务完成得质量也高。教师要当好导演的角色,过程要合理紧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要突出,学生在当演员的同时学到了知识。

6 科学安排每一节课,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断深化学习兴趣

每一节课内容都要合理安排,利用现有的教具紧密配合教学,教学环节要紧凑,课堂上不浪费每一分钟。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课堂环节更加科学化。每节课前都要检查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形成定势。方法是个别学生在前面黑板上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纸条写答案,写完后用实物展台进行展示。这样可以检查学生对上节内容的掌握情况,也对学生起了鞭策作用。新授课重点要突出,合理安排时间,不能一言堂,利用多种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图片加深印象,每一本书讲完后都要进行总结,观看配套的录像,重点的地方停下来再讲解。用这种方法效果特别明显,学生特别愿意学,教师也愿意教,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地理的作业量要尽可能少留,通过实践这种办法很有效。如果有作业一定要当堂当面批改,发现问题用展台展示,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印象深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 小结

9.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九

杨玉华/江西省南康中学地理组(341400)摘要:《运用信息技术实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课题研究主要依据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运用现代教育的思想和系统论、方法论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高中地理课堂电化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活化地理教学,把枯燥、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多媒体教学转化为简单、直观、主动的地理事物,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尽可能开发学生的潜质和潜能。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高中地理,整合的实质是要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即,学与教的活动要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因特网络等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使教学达到省时、高效、低耗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整合

高中地理学科课程很多是在原有教育、教学模式下进行,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课程整合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综合应用各门学科知识,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把计算机作为地理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它成为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运用多媒体在优化地理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优势:

首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外部特征,内部构造;它可以化远为近,突破距离制约;也可以化静为动,更易于观察事物的变化;还可以通过图片、动画化小为大,利于了解微观事物;当然也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可以观察远古地壳运动及生物变化,突破时间制约,观察动态变化,认识发展规律;观察整个宇宙及天体的运动,了解地理事物宏观的特征。

其次,计算机辅助教学可在地理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在接受大量的地理信息过程中,运用多种媒体把学生的眼、耳、脑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并能及时在饶有兴趣的情况下进行帮助学生综合、归纳、分析,形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尽管我们有了各种教具、实验、演示手段,也出现了各种模型、仪器、图表,从纸到布到塑料制成的各种挂图,但这些毕竟不能把声、像、动态等特点集中于一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则能做到,这是书本加黑板加模型的模式所绝对达不到的。

还有,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是,在多次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多媒体有些“喧宾夺主”,只有形式,内容不够科学。大多数公开课或观摩课都会选择运用多媒体技术,有的课是根据课程需要设计,而有些课则纯粹为了赶时髦,好像不运用多媒体,就会略低人一筹,结果反而一塌糊涂。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发挥的是它的辅助作用,毫无选择的大量运用,则会使课堂失去太多地理的味道,有时候竟象是一节信息技术课或者是欣赏课。起初大多数人运用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行一些图片的直观展示抑或是动态效果,可是如果节节课都在用它,这兴趣岂不没了,都司空见惯了,哪还有兴趣而言。听了很多节展示课,大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把握得住分寸还可以,否则就会让人觉着是为了用才用,倒象个花架子。

二是,如果整堂课都在用,处理得不好可能会没有传统教学落实得扎实,有看电影的感觉—对整节课的情节都知道一些,却不太明确该重点掌握些什么。

优秀的地理多媒体课件,应该是精良的教学工具,是精确的地理信息集合。地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是一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以计算机系统为工具、通过计算机程序提供的技术支持、对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等教学信息的一种认知和实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2 践过程,它构建于地理学、教育心理学、计算机应用以及艺术等学科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方面存在欠缺,都会使课件的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因此,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应强调科学性

地理多媒体课件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件的教学设计中,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等等。具体而言,先要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一节课中什么时候用多媒体课件最合时宜。在多媒体并不日常化的今天,还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能突出计算机多媒体的不可替代的优点。由此可见,科学性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本身的认识水平。

地理多媒体课件的程序设计应强调技术性

与所有用于实际教学的课件一样,地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注重其程序设计的技术性,突出表现在课件程序的精致好用。课件的技术水平主要取决于程序设计者,以及地理教师与程序设计人员之间的配合。地理课件的技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理选择多媒体对象类型

要针对不同的课型和课程内容,选择合理的媒体类型。如以地球运动为代表的要求空间概念很强的内容、只有三维动画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以对流雨地形雨为代表的地理示意图、用二维动画就能较好完成;适当的动画和声音资料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习兴趣,而过多的动画或音乐背景则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无谓加大了课件制作的工作量。又如,区域地理新课教学可用色彩鲜明、注记恰当的地图,在练习时则可用到没有注记的色彩简单的地图;等等。

2、注意程序的流程控制

程序流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地理教学过程的实施。课件流程切忌设计成预先确定运行时间的、单线前进的方式,而应该切合自然的教学过程。如合理安排动画的暂停,可以突出时间过程中的关键点,教师可以从容讲解在实际过程中转瞬即逝的、甚至根本看不到的现象,对典型的时空关系进行分析,而动画暂停的触发,可以是预先设计的典型时间点,也可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实现;流程设计要能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它可能源自教师讲解过程的需要(如着重或补讲某段内容),也可能源自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如突然提问),因此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3 程序要有灵活的跳转,能方便地到达某目的地,又能迅速回到跳转的起始处;要尽量提高程序的响应速度;等等。

以上是我对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几点认识,虽然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对现代教育必定会注入新的活力,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地理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教育研究 2002、4。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2、8—9。

3、李

赫,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中小学电教,2003 2。

4、相清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电教、2002、5。

5、钟启泉、地理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

6、南月省、叶滢、中学地理教学新论,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0.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十

学科:科技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中心学校 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中心学校 姓名:刘军文 邮编:261111 联系电话:0536—7380434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目前学校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上的不足,硬件设施的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原因,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缓解这些矛盾,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最好的方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多方入手,培养自信,激发兴趣

初一的学生对新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感到既神秘又心生胆怯,所以在上第一堂课时,我就明确地告诉学生,在语数等学科面前他们可能已有优劣之分,但在信息技术面前,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是一样优秀,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学好,如此激励学生自然爱听,从而无形中有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由然而生。其二,在学生刚接触电脑时每堂课只布置三个到四个简单的操作任务,比如改变桌面背景和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这些操作学生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就能完成,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给计算机改头换面,或者看到屏幕保护程序的形象、直观、和谐的声音与图像融洽的画面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增强了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二、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工,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浏览信息》这节中,我只是指出重难点,让学生对照课本和重难点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合作学习,保持学习兴趣。

我所教的初一年级每班都有40多人,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我根本忙不过来,有时无意中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每次上机分组时,我都兼顾好中差的原则,让一组学生既有好,又有差,互相合作、探讨学习,由先掌握的同学充当“小老师”,从而减轻了我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我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而我也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通过合作,学生就能互相得到启发,就能较顺利地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挥了主体能动性,保持了学习兴趣。

四、培养创造思维,激发兴趣

以前我喜欢把每一个内容都讲得很详细,上机步骤每一步都规定得很严格,久之我发现了它的弊病,一是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是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了兴趣。如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后,我出示了一幅《月亮》,大部分学生从常规思维出发,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就成了,对这种创新思维,我表示了赞赏,接着,我又出示了一个花瓶,请同学们来画,有了以上的经验,大部分学生很快找到了极具创造性的方法,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造性的火花被点燃,学习兴趣从而更加浓厚。

五、运用对比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理论性很强、专业术语很强的内容,学生往往有一种畏难情绪,处理不好,学生将会失去学习兴趣,对比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文件的操作中我是这样对比的:文件放的位置不妥,可用鼠标拖到我们认为合适的地方;文件不要了,我们可以删除,配合类似于废纸篓的回收站,还可捡回来;我们可以用专用软件把计算机中的文件加密,无关的人打开文件就会看到所谓的“乱码”,这和现实中的记载重要信息的密码文件是一样的等等,于是学生就很轻松地记住了该知识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

11.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十一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信息技术课虽然早已定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但从全社会这一大环境来审视,这门课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除了用电脑来玩玩游戏、聊聊天之外,根本就不知道学电脑用来做些什么的。因此,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学会电脑,但不会使用电脑”的现象。要让学生明确,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本能力之一。目前,一些单位和办公室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学生的学习不仅为了考试,主要是为了方便工作和就业,因此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

二、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1.精心设计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要让学生渴望成功,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好学习目标。首先,学习目标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学员会产生畏难情绪;过低,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学习目标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实”。其次,学习目标要清晰。清晰的学习目标才能指引学生踏踏实实地去努力,不至于半途而废,由此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另外学习目标的形式要新颖。新颖的东西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了“发送电子邮件”的课堂内容之后,让学生进行上机练习。如果只让学生自由地试着发送一个到教师设定的电子邮箱,许多学生会毫无目的胡乱写一两个句子就发送交差。还不如让学生相互索要邮箱地址,给对方发一句祝福的话,或是赞美对方的话,或一个谜语。如在节日前,还可以发送一张充满热情的贺卡。

2.多多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表扬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是各科教学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方法。这种激励方法对于信息技术课教学更为重要。信息技术知识抽象,操作要求严格,初学者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易犯很多错误。教师往往在学生多次尝试仍未成功时,容易变得急躁,大声斥责学生的事情屡有发生,使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变成对失败的恐惧;以至于越来越胆小,越来越害怕上信息技术课,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如果在学生多次尝试仍未成功时,教师要淡化学生的失误,耐心地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同时尽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哪怕这闪光点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往往能把学生刚刚产生的畏难情绪,立即转化为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形成个体的成功体验,从而大大激励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然带来了截然相反的结果。比如,在信息技术的键盘操作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记各字母键的位置。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既枯燥又有困难的事,总有许多学生不能达到要求。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故意以惊讶的口气对完成记忆的那两、三个学生大加表扬,同时口头鼓励那些已能大致记住的学生,说他们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全部记熟就更了不起。再过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查,我惊喜地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记熟各字母键的位置了。

3.坚持以用促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心理学认为: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如果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像处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情一样,从现实的成功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和快乐,必将会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指法时,我让他们输入正在学习的英语课文、英语歌词。学习Word文字编辑时,我让他们在计算机上制作课程表,写作文,办个人小报。然后让他们自己打印出来。作文交给老师,课程表贴在文具盒里用,小报张贴在班级橱窗栏。学会互联网上查询之后,让他们为班上的班会、墙报等等各种活动收集资料。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样一个场面:一个学生将他制作的课程表打印出来,拿给我看,他整个是一副手舞足蹈的兴奋样子。另外在信息技术兴趣活动班学习了Windows的“画图”与Word的“自己动手做贺卡”后,我也给了学员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制作一张圣诞卡或贺年卡,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每一个学生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制作出了自己满意的贺年卡。通过成功地完成这些把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的操作,他们感到自己已经成为计算机的主人了。他们要学好这门课的信心更强了,学习效果也非常显著。

4.尽情创作,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通过成功的创作来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而计算机为创作提供了许多方便。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在计算机学习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而由此所激发出的兴趣是不可想象的。在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内容是制作“动态效果”。在教完书上这节内容后,我启发学员发挥各自的想象能力,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于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或集体的努力编制出许多有趣的内容。下次上课时,我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同学们看着屏幕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欣赏着、讨论着,时而赞叹、时而嬉笑,还不时地进行评价。不少学生都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中,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12.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十二

一、紧跟时代潮流, 培养知识更新能力

时下学习计算机, 流行的就是上网。上网对于我们学校来说,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暂时还不能连接上广域网。但是, 为了让学生尽早的学到网络上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使学生正确的认识网络世界, 同时又便于我的教学。可以收集大量的资料, 专门制作一个供中学生学习的网站, 并把网站发布到局域网内。网站由几部分组成:有专为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网页, 简单明了、图文并茂的描述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98、Word、等时下流行的软、硬件;有专门针对中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的网页;有学生反馈信息给老师的“留言板”;有供学生娱乐的一些笑话、脑筋急转弯、精美图片、FLASH动画等等。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

实践证明, 利用网站进行教学的效果明显好于以往, 学生们能更加快速的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与操作。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压力, 同时又使学生们学到了不少以前学不到的网络知识。

二、利用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喜爱游戏是学生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 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于长时间集中, 极易被其他事情所吸引。所以我在课堂中适当的加入游戏, 把他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手段。如, 我在教学“纸牌”游戏时, 在翻牌的过程中, 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 在移动位置时, 又巩固了拖动操作。这样达到了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的目的。使学生不仅玩得高兴, 而且学得快, 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我精心设计好每堂课要完成的任务 (即课堂作业) , 告诉学生明确的目标。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 也理解了本节课所教学的内容。但是对于有些学生来说, 独立完成所学知识的作业是不太适合他们的, 所以我就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四五台计算机为一组。每一组的成员都必须独立完成规定的任务, 如果不能完成的, 就向同组的同学进行求助, 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同学之间不但是竞争对手, 更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

上一篇:6我的老师教案下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