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试题

2024-10-04

高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试题(精选8篇)

1.高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试题 篇一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中国的“美学之父”是王国维。

2、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3、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4、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相统一;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

5、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其色相俱美的羽毛这并不能证明这种鸟类能欣赏美,而只是出于性选择本能的需要。

6、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文艺学则研究人类的文艺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伦理学则研究人类的伦理现象。

7、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8、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二个条件:有专门的著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9、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形态的对审美现象的思考。

10、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11、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1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美是数的和谐与比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关系)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13、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是德国古典美学。14、1871年,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实验美学、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移情说”美学、以法国丹纳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一种所谓“由下而上”(形而下)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

15、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19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哀尔〉(老妓),老妇人已转化为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思想力量的艺术美了。

16、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第二种观点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因此其研究对象是艺术;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17、美学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该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2)美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 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身应当是与人类一致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4)艺术本质的理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

1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20、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文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它将美和美的东西作了严格的区分。、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指出,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22、费希纳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认为黄金分割段是最美的形式。

23、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他认为任何东西是因为“分享了”美的理念才美的。

24、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但从根本上改变了理念的性质,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二、名词解释

1、美学

2、美学的研究对象

3、悲剧性

4、悲剧的实质

5、喜剧性

6、喜剧中笑的特征

7、贺拉斯的美育观

8、席勒的美育观

9、审美态度

10、艺术敏感

11、艺术意象(审美意象)

12、联想

13、表现说

14、有意味的形式说

三、简答论述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艺术是美学的研究的对象?p21-24 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B、美学还必须呀就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C、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艺术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并通过它去研究审美关系、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这样一种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不仅是对于以前的各种有关观点的综合和取长补短,在理论上有着充分的依据,而且在实际的美学研究中也会是行之有效的,对于促进美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美和美的东西有什么差异?p38-40

3、美和美感有何关系?p111

4、试论康德的崇高观?p172

5、请论述艺术美与生活丑的关系?p208

6、试论艺术存在的方面?p214

7、谈谈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p233

8、谈谈艺术多元化的功能(可总出一论述亦可分别出简答)?p239

9、美育与智育的关系?p226-285

10、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p295-297

11、为什么审美欣赏心理活动不那么容易?p145 名词解释:

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现象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 :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

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这一学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三种满足方式,即巧智、想象、幽默。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8、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向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

9、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天才的独特性表现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10、观、品、悟: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11、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是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感情。它夸大移情的作用,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人的移情,否定美的客观存在。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简答论述

1、美学研究的对象?21-24

2、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为什么会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86-88

3、美和美感的关系?111 -112

4、美和美的东西的关系?38-40

5、为什么美感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时间的产物?112 -113

6、怎样理解人生相与创造相?92

7、欣赏者如何实现艺术重建?264 -265

8、举例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联系?219

9、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37

大题

简答论述题答案

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1)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2)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他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

3)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现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学原则被抛弃,艺术品变成投资商品和收藏品,艺术品与非艺术品区别混乱。这一切使得给艺术和美下定义很困难。

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国际性以及不同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也促使人们放弃原先那种给美和艺术下单一性定义的做法。

3、美感是主体对对象的美的反映,受对象审美潜能制约。美感又受到人的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因而具有社会意义。美感离不开美,但比美的范围更广阔、更丰富、更复杂。美感是创造美的主观原因。美感与美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4、(1)任何美的东西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3)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一种“东西”,因而无法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

5、人的美感与动物的快感有本质区别,动物的快感是本能性的,无意识,无自由,是它的种族属性,人类的美感,不仅是一种种族的生理上的快感,且有个性,是不同的人面队不同的审美对象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这种满足和享受,以人的种族的自然禀赋作为基础,但不只是自然的禀赋,而是在社会历史的过程中,经世代积累,所诞生和形成起来的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的本质力量。正是这种本质力量构成了人的爱美的天性。因此,人的美感不是人的自然的禀赋,而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实践的产物。

6、1)立足于人生的相位来揭示美与人生之间的本质关联。是一个有效的理论视角。

2)审美人生观三个方面:一是人生的意识;二是人生的反思与反悔;三是人生的价值。

3)美和艺术第二相-创造相。一方面人类的生命实践活动或人生境遇,是美和美的创造得实践以明显的重要根基。另一方面,处于审美关系中的美的创造是否充满生机,是否真正发挥,提高和丰富人的本质力量,人生的境况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规定力量。

4)在美的问题上以人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是具有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7、艺术接受的核心是意象生成,即重建。

1)接受者所欣赏的仍然是艺术意象,通过意象欣赏,接受者才能获得审美愉悦和艺术体味。艺术接受中的意象是要* 再生成,而非直接传递的它需要接受主体意思所生成的,艺术品本身并非直接的艺术意象,它是艺术意象的符号化很物态化。接受者要获得意象仍然要* 自身的主体意识活动去生成。

2)接受者意象生成来源于艺术品。艺术品的符号与意义,导致了一个对符号的读解过程,接受者在读解形式符号过程中,根据符号的暗示而由自身的主体意识重建意象。当然接受者重建的意象不能完全脱离原有意象的基础二者之间基本是相通的。因此,意象的重建的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实质就是艺术意象的重建。

8、(区别)

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这是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自然物再美也不能称为艺术品。如一朵怒放的花,一派秀丽的自然风光,可赞美它“风光如”,但它们只是“自然,而不是艺术品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人工制品并非都是艺术品,艺术品是精神劳动的产品,是人的想象活动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如哲学、道德、法律、政治、宗教、艺术都称为精神产品3 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象思维所创造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这是艺术独有的审美本质。

(联系)

1)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2)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很审美意识。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界限日益模糊。如说“这个杯子是件漂亮的工艺品”。表明这个杯子至少有艺术品的某些要素。说“某人做的这块蛋糕简直是件工艺品”。意味着这块蛋糕与某一规范艺术品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

9、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两种类型。

最初由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背后有我之境中的我这一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的渗透于艺术意向中,在艺术品中,有我与无我常常以各处独立与相互渗透的方式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意境。

2.中山大学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篇二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直到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也会得心应手。而且,你还将拥有一笔财富,那就是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6.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业务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比较广,主要有以下几个:

1、教师。要求文笔好,口才好,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2、各类编辑职务。要求写作能力强,知识面比较广,具备一定的策划、组织能力。

3、文秘。要求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扎实的公文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高的英语水平。最好能有相关资格证书。

4、文案策划人员。要求很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广告专业知识。

专业代号:C050114;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序类型课程代标准类考试方向或备

课程名称 学分

号 序号 码 号 1 0 0103706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 2 0 02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 3 0 03005063051写作

(一)7 4 0 04005353049现代汉语7 5 0 05005363053古代汉语8 6 0 06005293110文学概论

(一)7 7 0 0700530305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6 8 0 0800531452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5 9 0 09005346135外国文学作品选6 10 01000532451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611 01100533451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612 012000243021普通逻辑4 13 231000403014法学概论6 14 23205679宪 法学4

相关说明开考方

面向社会及独立办班

报考范全省及港澳地区

型 方式 注

笔试

笔试

考笔试

考笔试

考笔试

考笔试

考笔试

考笔试

考笔试

考笔试

考笔试

考笔试

考笔试

笔试

围 报名 主考学校 课程设置 毕业要求 说明

中山大学

必考课程12门,共68学分;选考课程0门,共0学分;加考课程2门,共10学分;

港澳考生不考001、002两门课程,但须加考231、232两门课程。备注

本文档由深圳自考网编制

专业代号:C050105;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本科段)序类型课程代标准号 序号 码 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00103708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2

考 200203709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考 3003005404556外国文学史6

考 4004005413048语言学概论6

考 5005005373114中国现代文学史6

考 600600538中 国古代文学史

(一)7

考 700700539中 国古代文学史

(二)7

考 8008000373112美学6

考 900907564唐 宋词研究4

考 10 01011342民 间文学概论4

考 11 01106999毕 业论文

不计必

学分 考101000153022英语

(二)14选

考102000313030心理学4

考10300814中 国古代文论选读4选

考试

方式 方向或备注 笔试笔试笔试笔试笔试笔试笔试笔试笔试笔试实践

考核笔试笔试笔试

***现 代汉语语法研究16 201005363053古代汉语

4820200530305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618 20300532451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6 19 23111345文 体写作

选 考 加 考 加 考 加 考 加 考

笔试笔试笔试笔试笔试

相关说明开考方

面向社会及独立办班

式报考范

全省及港澳地区

围报名主考学

中山大学

课程设必考课程11门,共52学分;选考课程4门,共26学分;加考课程4置门,共24学分;毕业要

1、港澳考生可不考001、002课程,但须加考231课程。

2、选考课程不考英语

(二)者须选考102至104课程。

3、中文、中文秘书、新闻、小学综合教育(中文方向)、汉语言文学教

说明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或以上)毕业生

报考本专业须加考201至203课程,已取得相同名称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

4、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申办毕业。

3.高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试题 篇三

思想方面,通过认真学习自考课程,进一步加深了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

学习方面,谦虚谨慎,勤奋学习,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考,较好地处理自考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工作与自考两不误。自从工作以来,没有因为自考的紧张而放松对工作的要求,也没有因为工作的繁忙而放弃自考,能够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另外,注重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4.高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试题 篇四

一、填空题

1、“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春秋谷梁传》(战国时鲁人谷梁赤)

2、晁错:《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西汉论说文。

3、《诗经》中有六篇有目无辞的诗,称为《笙诗》。

4、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的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5、《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最早著录于萧统《文选》。

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包括风、雅、颂。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

7、学著作。

8、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二、选择题

1、周民族的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屈原的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宋玉的作品:《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

3、国别体史书《国语》《战国策》,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

4、汉大赋的特点:其体制特点是篇幅较长,规模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方式。韵散相间,散文成分较多,因此又称散体大赋。因善于铺陈,对事物作穷极声貌的描写,因此又称体物大赋。善用铺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描写事物,不善抒情。

5、《汉书》的体例: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

三、名词解释

1、《春秋》

五经之一,《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内容上,考察政治的得失成败,总结兴亡治乱的教训。

2、互见法

“互见法”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

3、抒情小赋

汉赋的一种,内容上侧重于咏物和抒情,侧重于抒发愤世嫉俗和表现个人情志,形式上篇幅短小,不用问答体,通篇用韵文,文辞清丽。

4、苏李诗

《文选》收入题为苏武所作五言诗四首及李陵所作五言诗三首,一般称为“苏李诗”。苏李诗显然是东汉人所作,附会为苏武、李陵相别而作。从总的内容看,像是居者行者的赠答之诗。

四、简答题

1、战国策艺术成就

(1)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打破编年限制,以人物游说活动为中心,并以此统率记言、叙事,安排情节结构,描写人物,开了人物传记的先河。

(2)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

(3)语言辩丽恣肆、放言无忌。追求铺张夸饰,文笔酣畅淋漓、纵横驰骋、富于变化,往往以气势和辞采取胜,表现出典型的纵横家文风。

(4)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巧于比喻、善用寓言和博引史事。

2、《孟子》和《庄子》比喻手法的比较:

《孟子》的比喻是现实主义的,如《齐桓晋文之事》中 “缘木求鱼”、《鱼我所欲也》中“舍鱼而取熊掌”,都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物;而《庄子》设喻的本体都是奇特怪诞的事物,有很大的臆造虚拟性,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中的鲲鹏、大椿。

从运用比喻的效果来看,《孟子》中的比喻贴切巧妙,通俗浅显,主要用于说明事理,增强说服力。而《庄子》的比喻,往往不直接道破其旨意,而是通过生动传神的描绘,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使人心驰神往,在艺术的享受中领悟其喻意。

3、《离骚》的思想内蕴:

(1)“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

“美政”理想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选贤任能,二是修明法度。

(2)深沉挚着的爱国感情。

屈原的爱国感情,表现在对楚国现实的关切上

屈原的爱国之情,也表现在对祖国的眷恋上

屈原的爱国之情,是同忠君联系在一起的。

运用婚姻爱情的比喻,以男女之间感情的不谐,比喻君臣的疏远。

(3)放言不惮的批判精神。

(4)“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对于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

苦心探索真理和随时准备为理想献身的精神

独立耿介、不随从流俗的操守

4、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1)长于抒情,善于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两者密切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2)善用比兴寄托手法,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3)抓取典型活动、典型细节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而又凝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五、论述题

1、《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写实精神和自然朴实的艺术风格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

《诗经》中,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所谓“赋”,就是不借助其他的创作手法,伴随着强烈的情感,铺开有文采的词藻,直接陈述、叙事、刻划、描写或抒情。

“比”,就是比喻和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来打比方,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真实感、形象感,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一般凭借自然界的事物,先起个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感情的表现方法。多放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兴”的运用,有如下几个特征:

⑴、凡采用“兴”者,文本中都有两种事物。对两事物的吟咏,一主一从,“主”为主旨、主题,是该诗所吟咏的主要对象、主要内容;“从”是次要的、另外吟咏的一种事物。《周南·桃夭》

⑵、凡采用“兴”者,一篇之中或一章之中,在章法结构上,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有先后的顺序。《鹿鸣》

⑶、凡采用“兴”者,诗中两种事物之间,必然有或隐或显相类似的联系:或大小,或颜色,或数量,或动作,或情景,或外表,或本质,或行为状态,或地理方位,或风俗传说,或工具媒介,或相反相成。《关雎》

三、优美和谐的语言艺术

1、句式

四言为主的句式。四言诗的特点:节奏鲜明而迫促。

2、章节的回环复沓

复沓(重章叠句)

重章:一首诗由若干章构成,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周南·芣苢》(作品选4页)、《王风·黍离》(作品选14页)

“叠句”,是指不同诗章叠用相同的诗句。《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词的使用。

“叠音词”,就是叠字词,如“关关”、“夭夭”等等。

双声词是由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所构成的词,如“参差”、“踟蹰”、“栗烈”。叠韵词是由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所构成的词,如“窈窕”、“绸缪”、“辗转”等等。

3、押韵方式

①隔句押韵。《关雎》

②句句押韵。如“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4、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

2、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文学作品,通过写人来反映历史,全书记载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刺客、游侠、商贾等众多小人物,构成丰富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既有各阶层、时代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善于把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通过构造富于戏剧冲突的情节,以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项羽本纪》:鸿门宴

曹无伤、项伯、张良

范增、项庄、樊哙

项羽:豪爽、无谋、轻敌

刘邦:机智、老练、精细

2、人物形象个性化。

作者把能够表现人物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详细地记述和描写,把不能表现主要特征的事件加以摒弃或简单带过,这样就使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突出出来,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1)善于抓住人物一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项羽本纪》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2)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

“互见法”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采用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

(3)善于通过细节琐事展示人物性格。

(4)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个性。

《李将军列传》程不识李蔡李广

二、谋篇布局,匠心独运——《史记》的叙事艺术

1、人物传记的编排体例及篇章结构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

2、叙事深度及主线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史记》每篇都有每篇的立意。

三、浓重的抒情气氛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

“寓论断于叙事中”,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李广列传》以具体生动的事例,描述了李广骁勇善战、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同时也记叙了李广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的钦佩和同情之情。

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

《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游侠列传》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四、雄深雅健的语言风格

1、叙述语言生动传神,且富有气势。

2、人物语言个性化。

3、议论语言包含感情。

六、诗歌赏析

《蒹葭》,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写景,后六句述事抒情。“蒹葭苍苍”等写景句子,作为诗歌的发端,写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洁,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挚烈的追求和纯洁的爱情,同时兼有写景叙事的作用,它是全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主人公触目所见、情之所趋。作者又以秋水的描写连接思念之人的深情。秋水盈盈,似乎是相爱者之

间的脉脉深情;盈盈秋水,又是意中人顾自生盼的眼睛。秋水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又是痴情者的独特感受。

此诗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抒其可望不可及的心情,使抒情不断加深。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5.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科目包括哪些 篇五

在当今这个看能力的时代,少了学历这个敲门砖,就少了很多机会;机会很重要,别因一纸文凭而被淘汰出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科目包括哪些,文章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汉语言文学本科考科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美学、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文学史(2)、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应用写作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毕业论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主干学科为中国语言文学,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欣赏、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历代文论、古典文献学、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外语言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美学、写作为必修科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0门,总学分不得少于64学分。

汉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字学有什么区别?

汉语言文学就是通常说的中文,侧重点在跟文学相关,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等。

汉语言文字学,华中师大将之与中文系分开,独立为语言学系,是全国第一个真正的.语言学系,其他学校都是和中文系放在一块的,但侧重点在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

6.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 篇六

十月份考试安排

外国文学史(005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唐诗研究(09073)、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语言学概论(0054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一月考试安排

英语(二)(00015)、唐诗研究(09073)、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四月考试安排

美学(00037)、现代汉语语法研究(008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7.高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试题 篇七

1、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文学的性质是

反帝反封建。

2、中国近代文化精神主要表现在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发扬。

3、人心思变,要求“以变应变”是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

4、1895年,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论文《原强》,文中引述了英国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5、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于1898年以《天演论》为题正式出版。

6、西方近代文化的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传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部分地改变了近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

7、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王国维。

8、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在近代文学的各个领域中,几乎都得到了表现。

9、黄遵宪是近代最先明确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人。1864年他在《杂感》中提出我手写吾口,1887年他在《日本国志》中对这种思想作了明确的表述。

10、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是裘廷梁。他于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11、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

12、近代文学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

13、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无不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14、近代文学中的审美意识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

15、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致使文学的读者群也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16、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爱国主义诗人有龚自珍、魏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林昌彝。

17、早期的康有为写了不少感慨时事、关心国家安危的诗歌,如《过虎门》、《感事》、《出都留别诸公》等。18、19世纪70年代开始,一大批早期维新派作家进一步改革了散文创作,出现了突破桐城派藩篱的某些倾向。如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薛福成的《筹洋刍议》、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陈炽的《庸书》、马建忠的《适可斋纪言纪行》、黎庶昌的《西洋杂志》等。19、1895-1897年间,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提倡“新学之诗”,开始创作多“寻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新诗。

20、梁启超的散文《清代学术概论》,形成了“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的“新文体”。

21、传奇剧本有梁启超的《新罗马》、《劫灰梦》。

22、《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的《我之节烈观》,胡适的《文学改良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向封建文化发起猛攻。

23、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特性,从鸦片战争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就开始表现出来。其标志是对渐趋崩溃的封建社会进行历史的批判和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文**流的形成。

24、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界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

25、光绪末翻译的外国书籍已有533种。

26、在社会思潮方面,出现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思想,如社会进化论、民族民主革命、男女平权、妇女解放等思想。

27、林纾一人所译的小说,已刊未刊者加在一起,达183种之多。

28、周桂笙译的《毒蛇圈》是当时中国最早的用白话直译的小说。

29、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先后在日本创办了《清译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等报刊。

30、“宋诗运动”代表诗人有程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堤、金和。

31、龚自珍较好地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精髓。

32、梁启超在《清议报》开辟“诗文辞随录”专栏,在《新民丛报》开辟“诗界潮音集”专栏,在《新小说》开辟“杂歌谣”专栏,作为新派诗的主要阵地。

33、“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是梁启超于1902年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来的。

34、南社从1909年至1923年为止,共举行雅集24次,出版南社机关刊物南社丛刻22集。

35、宋诗派标榜宋诗,以苏轼、黄庭坚为宗。

36、宋诗派的诗学观点仍建立在儒学“温柔敦厚”诗教基础上。

37、“曾门四弟子”是薛福成、吴汝纶、黎庶昌、张裕钊。

38、曾国藩打着“中兴桐城”的旗号,选辑《经史百家杂钞》,用以扩充《古文辞类篡》的界域。

39、《艺概》分为《文概》、《诗概》、《词曲概》、《赋概》、《书概》、《经义概》六个部分。

40、“同光体”,是指同治、光绪年间“诗人不专宋盛唐者”的一个诗歌流派。标举“开元”、“元和”、“元佑”的“三元”之说,“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

41、“同光体”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陈衍、陈立

三、夏敬观、郑孝胥、沈曾植、袁昶。

42、陈衍的《石遗室诗话》是“同光体”诗派诗学理论的重要专著。

43、《射鹰楼诗话》的作者是林昌彝。44、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同时提出“文界革命”。45、1909年11月13日,南社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正式成立。

46、在近代社会激变的年代里,随着外来文化的大量涌进,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了全面的冲突与交汇,如西方进化自然观,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康德、黑格尔的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等,被介绍到我国,逐渐形成了以进化论为主线的中外哲学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

47、魏源不但从正面提出了变法的要求,而且最早从正面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理论。他在林则徐编篡的《四洲志》的基础上扩充增补而成的《海国图志》这一有关世界知识的书籍,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地认识世界并认识自己。

48、黄遵宪的一些诗作,如《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等,别具风味地表述了自己幼稚的社会和自然的科学见解。

49、在《人境庐诗草序》中,康有为在清醒认识现实的基点上,盛赞黄遵宪的诗作“精深华妙,异境日辟”。提出“采欧美人之长,荟萃熔铸”。

50、康德、叔本华这些西方哲贤对王国维一生所走过的学术道路,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51、在维新变法前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日本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和介绍,先后出现了不少研究日本的著作。如《谈瀛录》、《扶桑日记》、《游历日本图经》、《日本新政考》、《东槎见闻录》、《使东述略》、《使东杂咏》等。

52、黄遵宪既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又是日本文化的介绍者。他于1879年和1889年先后完成了《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

53、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启发了国内维新派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实行变法。

54、黄遵宪创作了许多反映日本历史、歌咏名胜古迹、描写风俗习惯的诗篇,它有助于我国人民对日本的认识和了解。如《西乡星歌》、《不忍池晚游诗》、《樱花歌》、《都踊歌》等。

55、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发表在《新小说》第一号上。

56、梁启超创作出中国第一部标明为“政治小说”的《新中国未来记》,演述维新派的政治理想。

57、新派诗的主要代表有:梁启超、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夏曾佑、蒋观云、丘逢甲。

58、“四种力”指的是小说“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

59、王维国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60、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又办《国闻汇编》,所译述的《天演论》,便是在“汇编”旬刊第二期上开始连载。

61、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卷头凡例里提出信、达、雅“三点论”,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翻译理论。

62、马君开是我国最早翻译英国拜伦《哀希腊歌》全篇诗作的作家。63、曾朴与丁祖荫(初我)、徐念慈(觉我)一起被视为“清末介绍西洋思潮的常熟三巨子”。64、曾朴特别喜欢法国浪漫派的作品,是介绍翻译法国文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65、从曾朴的整个文学翻译活动来看,是以介绍法国戏剧文学为中心。66、《域外小说集》标志着中国“直译”小说的开始。67、《域外小说集》是中国第一部直译小说集。68、《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情圣杜甫》、《屈原研究》是梁启超后期所撰写的。

69、王国维撰写了如《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红楼梦评论》、《屈子文学之精神》、《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等论文,首次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美学原理以及科学分析方法引进中国的文学批评。

70、王国维自1907年至1921年期间所著的《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著作。

71、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发表于1904年,是作者运用叔本华的美学观,通过哲学的思辨比较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专论。72、郭沫若指出:《宋元戏曲考》最具总结性和学术性价值,被誉为“不仅是拓荒性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73、王国维通过对我国古典戏曲源流的考察、比较和分析,第一次揭示了“真戏曲”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74、鲁迅撰写的《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斯巴达之魂》、《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破恶性论》(未完稿)等宣传科学和文化思想的重要论文。(即鲁迅早期作品)75、出现于鸦片战争前后的爱国诗人的反侵略的爱国诗章,如魏源的《江南吟》、《秦淮灯船引》、《寰海十章》,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张维屏的《三元里》,张际亮的《食肉叹》、《浴日亭》,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贝青乔的《咄咄吟》,林昌彝的《杞忧》。

76、黄遵宪的《今别离》以电报、摄影、轮船、东西半球昼夜相背等近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来表现离愁别绪的传统主题。

77、黄遵宪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大部分是政治诗、时事诗,是纪史议政的史诗。如:《悲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降将军歌》、《度辽将军歌》、《马关纪事》、《台湾行》,读他的诗,犹如一部诗体中国近代史。

78、秋瑾写了一些文字极其通俗,在形式上有重大突破的政治鼓动诗,如《同胞苦》、《勉女权歌》。79、秋瑾所写的白话诗的尝试,有《同胞苦》、《勉女权歌》。80、柳亚子说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南社的天下。” 81、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82、近代主要诗人创作的大型组诗有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魏源的《寰海十章》、姚燮的《南辕杂诗一百八章》、贝青乔的《咄咄吟》、金和的《围城纪事六咏》、赵函的《十哀诗》、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和《己亥杂诗》;丘逢甲的《离台诗》和《澳门杂诗》。83、丘逢甲是新派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丘逢甲的作品集有《岭云海楼诗钞》。84、广东胡晓岑的《火轮船歌》以新事物入诗,融合时事,笔力奇伟,比黄遵宪的《今别离》早了16年。

85、鸦片战争前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乘浙西词派衰颓之机,以比兴寄托相号召,响应者风从,遂有常州词派的崛起。86、蒋春霖是鸦片战争后成就最高的一位词人。

87、清季四大词人是王鹏运、况周颐、郑文焯、朱孝臧。

88、在近代词坛上,朱孝藏享有很高的地位,陈三立曾誉之为“近代词宗”。89、秋瑾前期的诗歌创作多写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是她闺秀生活的反映。

90、“新文体”最后完成,以梁启超从《时务报》到《新民丛报》时期所发表的大量散文为重要标志。

91、魏源的《定庵文录序》主张“经世致用”,以打破桐城“义法”的枷锁,“以经术作政论”,“以朝章国故世情民隐为质干”。

92、冯桂芬的散文从“筹国用”、“改科举”,到“采西学”、“制洋器”、“善驭夷”,都与社会改革直接有关,对后来的散文改革和变法维新具有先导作用。

93、“新文体”又称“时务文体”、“报章文体”、“康梁体”、“新民体”。

94、专门用传统古文的形式宣传变法、宣传革命的作家的代表有严复、章炳麟、刘师培。在《〈天演论〉序》中,严复的古文被吴汝纶誉为“侵侵与晚周诸子相上下”。

95、龚自珍成组的散文文章有《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壬

之际胎见》、《古史钩沉论》。96、冯桂芬的《复庄卫生书》是他倡导散文改革的宣言。97、冯桂芬的散文以政论为主,《校

庐抗议》是他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98、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第一个报刊政论散文作家,他的政治散文集有《

园文录外编》、《

园尺牍》。

99、王韬创作有《漫游随录》、《扶桑日记》等游记散文。

100、王韬根据外国报纸对普法战争的报道并结合自己的欧洲见闻所编译成的《普法战纪》,类似后来的报告文学,日本人将它与魏源所编的《海国图志》相提并论。101、郑观应的散文大多发表在《循环日报》上,后辑入《盛世危言》。

102、新体散文,包括戊戌变法前后出现的“新文体”和辛亥革命前后的早期白话散文与新的散文体式两个方面。

103、康有为的长篇政论文章奏折有《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应诏统筹全局折》。

104、梁启超介绍西学与西方思想学说的文章有《亚里士多德之学说》、《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乐利主义者泰斗边沁之学说》、《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近代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论泰西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105、《瀛寰琐记》是最早的文学刊物。106、1892年上海出现刊登小说的期刊《海上奇书》。10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东京创办《新小说》。108、刊登小说和以刊登小说为主的文学期刊影响较大的有《绣像小说》、《新新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小说时报》、《小说月报》。

109、印刷业的发达,为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110、《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111、《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侠女奇缘》、《日下新书》、《正法眼藏五十三参》。是一部针对《红楼梦》的侠义言情小说。

11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113、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主要作品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庚子国变弹词》。114、《官场现形记》在结构上基本上仿效《儒林外史》的块状结构形式,以官场的腐败黑暗为主线,把20多个没有必然联系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和近百人的活动连缀起来。115、刘鹗,字铁云,别号洪都百炼生。116、《老残游记》形象地塑造了作者所熟悉的张曜、玉贤、刚弼等“清官”形象。

117、曾朴,字孟朴,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曾朴续写成《孽海花》,1905年以东亚病夫笔名由小说林社出版。

118、黄小配,又名世仲,笔名黄帝嫡裔,别号禺山世次郎,主要作品有《洪秀全演义》、《大马扁》、《宦海升沉录》、《

载繁华梦》。119、《洪秀全演义》在结构上取法于《三国演义》的结构形式。120、陈天华的《狮子吼》以舟山岛的民权村为背景。

121、苏曼殊的六部文言小说包括《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

122、苏曼殊的小说题材都是爱情悲剧。

123、鸳鸯蝴蝶派作家成员大多是江浙人,阵地在上海,《民权报》是他们的发祥地。

124、鸳鸯蝴蝶派作家虽然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维系,但他们都在“趣味第一”的旗号下走到一起。

125、鸳鸯蝴蝶派小说的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周瘦鹃、徐枕亚、李涵秋、李定夷、吴双热、王钝根等。

126、鸳鸯蝴蝶派小说在艺术上较多受西方小说的影响。127、《打渔杀家》原名《庆顶珠》,又名《讨渔税》。该剧取材于《水浒后传》。128、汪笑侬、陈去病和柳亚子一起创办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129、汪笑侬主要的京剧剧本有《党人碑》、《博浪椎》、《献地图》、《哭祖庙》、《瓜种兰因》、《三骂》(《骂阎罗》、《骂安禄山》、《骂王朗》)

130、主要的戏曲改良班社有四川戏曲改良公会和三庆会、陕西易俗社、北京奎德社等。131、早期话剧的形成是从1907年王钟声上海成立春阳社和留学日本的青年学生李息霜、曾孝谷、欧阳予倩等人在东京组织春柳社,分别演出《黑奴吁天录》开始。132、1910年任天知从日本回上海组织进化团。133、主要的话剧团体有春阳社、春柳社、进化团。

134、南开新剧团正式成立于1914年11月。1909年演出由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编导的《用非所学》。135、《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中,用似扬而抑的手法叙写扬州景物。136、“九死一生”是贯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全书的中心人物,反映了从中法战争到1906年近20年左右中国官场、商场、封建家族的种种怪异现状。137、年青的鲁迅在辛亥革命这一年创作了文言短篇《怀旧》。138、侠义公案小说主要有《施公案》、《彭公公》、《三侠五义》、《永庆升平》、《圣朝鼎盛万年青》、《英雄大八义》、《英雄小八义》等。139、《三侠五义》原本是唱本《龙图公案》,后演变为章回小说《龙图耳录》,最后经问竹主人修改、润色成《三侠五义》。俞樾修订改名为《七侠五义》。

140、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称《三侠五义》为“绘声状物,甚有评话习气”。141、狭邪小说主要有《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海上尘天影》、《海上花列传》、《九尾鱼》等。

二、简答题、论述题

1、近代文学的分期原则是什么?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近代文学的分期是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初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2)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3)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

4)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时期与中国新文学的萌芽。

2、近代文学繁荣的标志是什么? 1)文学观念更新迅速。2)文学理论成就突出。3)文学创作非常兴盛。

3、辛亥革命后近代文学出现低潮,表现在哪些方面? 1)小说创作的堕落。黑幕小说大行其道。2)诗文创作出现逆流。“同光体”统治了诗坛,“南社”逐渐解体;桐城古文与骈文沉渣泛起。3)戏剧走向没落。京剧改良未获发展;脱离现实的古装戏盛行于北方。

4、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两个方面。1)在题材上,从空间范围来说,有海外题材,也有国内题材;从内容范围来说,出现了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新题材。2)在文学体裁上,在传统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派诗、白话诗、译诗;新文体散文、白话散文;长、短篇白话小说、翻译小说;京剧、地方剧、话剧等新体裁。

5、怎样理解近代文学的过渡性特点?

近代文学的过度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创作方面,表现为新旧杂处,文白并存。

2)在文学思想方面,表现为抱残守缺与观念更新同在。

6、中国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政治斗争的需要。反殖、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文学最重要、最基本的主题。2)西方文化的撞击。中国近代文学题材的扩大,新人物、新意境、新思想、新名词的出现,新的艺术手法的吸取,都与西方文化的撞击有关。

3)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审美意识的变化。在文学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向着文学为大众、为民族、为人生的审美观念的飞跃和转化。4)旧文学的没落和翻译文学的影响。翻译小说的兴盛在精神上给予中国近代小说家以营养。5)社会的急剧变化和读者群的扩大。由于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逐渐形成了以工、农、商、学、兵为主体的新的读者群。

7、如何理解近代文学新与旧的关系? 1)新旧杂处、文白并存。

2)封建文学的蜕变,近代文学的开端。

3)爱国主义出现了新的内容-揭露和抨击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维护祖国的尊严。

8、何谓湘乡派?他们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1)湘乡派是与“宋诗运动”同时发展起来的一个文学流派。19世纪后期,曾国藩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招揽幕府才学,其中大多为桐城古文的名家,逐渐形成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桐城派的别支,因曾是湘乡人而得名为“湘乡派”。2)湘乡派的文学主张有:

A、强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倡言文章要“随时而变”。

B、发展了理学家“穷理而致用”和桐城派“经济天下”的思想,明确地提出将“经济之学”纳入文学的范畴。

C、在文学创作上强调从理出情。

9、什么叫“诗界革命”?“诗界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诗界革命”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文学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899年梁启超在《夏威夷游记》中正式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对“诗界革命”作了理论性总结。

2)“诗界革命”的主要内容有:

A、竭力创造和提倡新体诗,强调革命精神。

B、要求作诗要有新发现、新创造,新意境、新语句、古人之风格。C、强调诗歌创作中“意境”的主导地位。

10、什么叫“南社”?“南社”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南社”是随着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成立,以及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而出现的革命文学团体。1909年11月13日,南社在苏州虎丘正式成立。2)“南社”诗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更强调文学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B、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上,更注重创作的时代精神,强调诗歌应因时而变。C、在文学反映的对象上,突出诗歌的民众性。提倡“布衣之诗”。D、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反对宗派,强调诗人的主体意识。

11、梁启超文学批评的主要内容和评论方式有哪些? 1)非常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大力提倡政治小说。

2)在评论具体作家作品和探讨文学现象的过程中表述文学见解。3)注意吸收和运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学思想和美学观分析作家作品,探讨文学创作现象,进一步丰富了文学艺术的情感,注重文学的审美移情作用。

12、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是如何论述人们“何以嗜他书不如其嗜小说”的原因的?论述的小说“支配人道”的四种力指的是什么? 1)梁启超认为原因有:

A、A、能“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者”,表现异境和理想,让读者开

阔眼界,了解“身外之身,世界外之世界”。

B、能把人们的怀抱经历,喜怒哀乐,“和盘托出,彻底而发露之”,使人们对“行之不知,习矣不察”的思想行为,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C、小说能真实而细致地描绘人生,让人们了解世界和了解自己的本性恒情。2)“四种力”指的是小说“支配人道”的“熏、浸、刺、提”四种艺术感染力。A、熏,即小说能起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B、浸,即小说使读者身入其,其思想感情受到渗透而不断地变化。C、刺,即小说能突然强烈地震动读者的心灵。D、提,即小说能产生一种“移人”的力量。

13、何谓“境界”?王国维从哪几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意境”说的内涵及其审美范畴? 1)“境界”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辩证统一和生动的艺术表现。

2)王国维从情与景、物与我,以及主客观的相互联系中,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和发展了“意境”说的内涵。主要有: A、造境与写境。

B、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C、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D、隔与不隔。

E、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14、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述)1)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有: A、揭露现实,抨击“衰世”。《行路易》、《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等是代表作品。B、反对侵略,要求救国。《己亥杂诗》之八十五(津梁条约遍南东)、《己亥杂诗》之八十七(故人横海拜将军)等是代表作品。C、反对思想专制,呼唤个性解放。《能令公少年行》、《己亥杂诗》之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恃风雷)等是代表作品。

2)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点表现在:

A、构思神奇,想象丰富。如《能令公少年行》、《西郊落花歌》等作品。

B、借物寄情,深遂含蓄。如他诗中一再出现“风雷”、“落花”、“萧剑”等意象。C、形式多样,风格多样。五七言古体诗、七言近体诗、七言绝句等。E、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诗歌语言一般表现为自然清丽,沉着老练。

15、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论述)1)黄遵宪著有诗集《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2)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有:

A、表现帝国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再现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歌颂奋起反抗、效死卫国的爱国将士,讽刺批判贪生怕死、苟且偷安的投降派。

B、批判封建制度的某些方面,呼唤开明政治和变革法度,倡言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建立富强开明的近代化国家。

C、描绘海外山川景物,表现异国风土民情,展现新世界的新气象、新风貌。E、记录与再现家乡客家山川景物、民俗风情,表现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黄遵宪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

A、笔法灵活多变,状物写事生动真切,善于刻画鲜明的形象。

B、风格灵活多变,意境多种多样。早年甜俗浓丽、雄直率真,中年洋溢奔放、豪情勃发,晚年沉郁顿挫、气势磅礴。

C、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大胆创新,创作“新派诗”,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D、集中多长篇巨制,铺陈尽致,经常使用较长的诗句。E、语言浅显,以方言俗谚入诗。

16、比较秋瑾前后期诗歌创作的特点

1)秋瑾的诗歌创作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2)前期多写风花雪月,离愁别绪,是她闺秀生活的反映。

3)后期是她创作的丰收期,后期作品中洋溢着的是忧国忧时的感慨,推翻清王朝的誓言,鲜明地反映出一个女革命家的英雄形象。

17、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述)1)柳亚子的诗词编为《磨剑室诗词集》,散文编为《磨剑室文录》。2)柳亚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

A、政治抒情诗。他的诗紧密结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批判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揭露人权蹂躏、民气不扬的可悲现实。

B、怀友悼亡诗。柳亚子写了大量的怀友诗和赠友诗,表现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C、反清讨袁诗。通过抒写南宋、明末清初的史事、人物,寄寓诗人对满清统治的批判。3)柳亚子诗歌的艺术特点有:

A、激昂慷慨之气与沉郁苍凉之风相结合,形成一种悲壮美。

B、语言、风格多样,富于变化,大多清新典丽,也有时含蓄蕴籍。C、所作多旧体诗,尤其长于七律和绝句。

18、如何评价近代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它是传统散文的终结,现代散文的先导。2)它是中国散文的新解放和新发展。

3)它是通向未来的现代白话散文的桥梁和纽带。

4)它以自己强烈的政治倾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内容,爱国与民主的思想,以及散文体式的丰富性,显示出其时代的特色,表现了强烈的革新精神,呈现出散文近代化特征。

19、近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

1)在思想倾向上,散文作家深重的危机和忧患意识,使散文愈来愈贴近时代,变革思想愈来愈强烈,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2)在文体样式上,显示出空前的多样性、丰富性,新的散文体式出现后,很快便达到极高的成就。3)在语言形式上,出现了部分通俗化的白话报纸和白话文章。

4)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的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为主导的美学风格,展现出时代情感的特有的力度和亮色。

20、《五日风声》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根据是什么?(论述)

《五日风声》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根据是《五日风声》具备了报告文学所要求的新闻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点。1)新闻性。《五日风声》的发表距“辛亥广州起义”失败还不足一个月,再现了革命党人的武装斗争,可见它的新闻性相当强。2)纪实性。《五月风声》的创作遵循着真实的原则,对起义的全过程进行真实的描绘,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3)文学性。《五日风声》比较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着力刻画了黄兴这一革命领袖的形象,性格鲜明,情节生动。作品以富于文学意味的语言,展示了一幅革命党人与清腐朽集团殊死决斗的画面,比较集中地显示了它的文学性特点。

21、近代小说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印刷业的发达,为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中国古代小说,经明清两个朝代的发展,题材、品种、创作手法、艺术技巧等都已经成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民族气派的小说模式。3)西方文学的影响改变了人们视小说为“小道”、鄙夷小说的传统观念,提高了小说的地位。4)城市的商业化和作家的职业化。

5)近代小说理论的崛起和繁荣,对小说创作也起着促进作用。

22、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为例,谈谈主题、人物形象、创作手法的变化(论述)

1)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批评时政、反对侵略、振兴中华是这时期小说的中心主题。眼光多注重现实,写现实,写政治,直论当今。写外国侵略、写社会思潮、革命风暴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时代特点和近代的社会矛盾。如从概貌上反映晚清、民国社会的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等;反映官场腐败的有《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等。2)小说创作艺术有了新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小说的结构形式上。

A、以《官场现形记》为代表的块状结构类型。这种类型与《儒林外史》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B、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代表的网状结构类型。由众多的相对独立的故事联缀而成,但全书却有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故事若即若离,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C、以《孽海花》为代表的类型。这种结构介于网状结构与块状结构之间。

3)在众多的小说中,能体现时代精神,在艺术上又称得上文学典型的正面人物形象,除了黄小配的《洪秀全演义》外,几乎一个也没有。

A、较多集中地写官僚形象,而官僚形象又主要写他们骄奢淫逸、穷凶极恶的淫虐本性,写他们对侵略者妥协投降,求荣媚敌的奴性。

B、体现社会封建意识的崩溃,道德沦丧、尔虞我诈的现象层出不穷。C、写青年男女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的苦闷、抗争与消沉。

23、如何评价曾朴对《孽海花》的修改?

1)《孽海花》初由革命派作家金一写作了六回,后交给曾朴续写。曾朴写成了《孽海花》20回,1905年以东亚病夫笔名由小说林社出版。1907年又完成了5回。20年后,即1927年,曾朴着手修改已经发表的25回,并新撰26至35回。

2)这次改动,不仅调整了章节,内容也有所增删。中心思想变了,由反对君主立宪、鼓吹民族民主革命变成先立宪、后民主共和。

3)小说的布局也变了,把革命派只作为一个派别,而不是以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作为小说的纲来写。

4)内容也相应有了较大的改动,最能体现小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的文字都作了删改。内容的修改,完全改变了小说的基调,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批判科举、批判封建专制变成为科举张目,为封建专制张目。

24、苏曼殊小说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何在? 1)苏曼殊的小说题材都是爱情悲剧,苏曼殊小说的主人公大都具有近代青年人对新生活的渴望、追求和对于旧的封建伦理观念屈从的二重性。

2)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性,虽然它不能给人指出前途出路,但它却提示了悲剧的时代内蕴和社会性,提示了封建道德观念给人沉重的枷锁,造成社会非人性的劣根,这是苏曼殊小说悲剧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之所在。

25、鸳鸯蝴蝶派小说

1)鸳鸯蝴蝶派起源于清末民初,它不是一个文学团体,只是一些文学观点、创作态度、作品的题材与风格大致相同或相近的作家群,作家成员大多是江浙人,阵地在上海,《民权报》是他们的发祥地。

2)这一派作家虽然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维系,但他们都在“趣味第一”的旗号下走到一起。3)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出现是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一步殖民地化和袁世凯复辟帝制、复古思潮泛滥的特有的社会产物。4)鸳鸯蝴蝶派小说在艺术上较多受西方小说的影响,比较注意人物心理、生活环境的描写,西方小说经常采用的补叙、倒叙、插叙等结构形式也常有采用。

三、赏析

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此诗是1839年在特殊情况下,因故仓惶离开北京而写的。他逼于无奈地离开京城的无奈心情,无奈的人生选择,不能有好的政治前途。

2)2)离开北京,放弃了前程,再也不可能发挥自己的才干,自己的政治生命由此终结。这对于有志向、有抱负的诗人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

3)3)作者谋略加到自己的家,通过办教育的方式继续为社会作贡献,希望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他们身上实现自己的愿望,进而发挥自己对社会的影响力。

4)4)作者将自己家乡(杭州)视为自己灵魂的归依,在自己最失意、最落魄的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乡,抚慰自己的情感,调适自己的心态,在家乡重新扬起新的生命的风帆,重新找回失去的事业空间。

二、分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持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1)此诗写于1839年5月路过江苏镇江,应道士的要求而写的一首青诗。

2)2)作者在诗歌当中极力呼唤人才,希望人才不断地涌现出来,充实到国家各级各部门当中,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才干,为振兴国家作出贡献。

3)3)作者对于压制人才的现状表达了强烈不满,对封建等级森严,唯上(为尚)主义深感不满,希望国家改变现有状况,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发扬人才。

4)4)希望社会营造出一个宽容环境,允许更多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希望社会形成一种尊重人才,宽容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谭嗣同《有感一章》:

世间无物抵春愁,全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1)本诗写于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时。

2)2)作者对于自己的祖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心急如焚,寝食不安,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指出一旦割地赔款,就会面临亡国亡种的灾难,中国彻底地成为殖民地,希望全体国民提高警惕,同仇敌忾,共同抗敌。

3)3)诗人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表达了强烈愤慨,指出正是朝廷无能、军队的涣散、大臣的无能,导致战争的惨败。朝廷、军队、大臣应负全部责任,希望清政府从此焕发生机,不要丧失斗志。

四、何绍基的《春江》:

几处渔村矣乃歌,轻烟染就万峰螺。

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

1)1)本诗是作者从江南一带游历之后回到自己家乡湖南道县写的。2)2)作者在诗中采取了多种艺术手法描绘自己家乡之美。(视觉、听觉、体觉、联想等方式)

3)3)作者对家乡体现的自然美不仅是一种审美体现,更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宁静和平凡,家乡对自己心灵的可贵。

8.高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试题 篇八

一、招生对象及条件

本科:凡有国家认可专科文凭者,均可报名。(若在专本科毕业前有把握获专科毕业证的亦可报名)。

二、学制及课程(学制2年)

统考科目:1.教育学

(二)00442 2.教育心理学02111 3.英语

(二)00015 4.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5.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 6.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00538 7.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00539 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校考科目:1.中国古代文论选读00814 2.文献学00818 3.训古学00819 4.外国文学史00540 5.语言学概论00541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7.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05687。

三、三、收费项目及标准

合计(本科):3600元/年.(学费,教材费)

四、报名资料:

1.报名时带身份证复印件和学历证复印件1份;

2.蓝底2寸照4张;

3.本人填写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登记表。

六.报名地址:川大一环路南一段20号普利大厦A座306(公交车红瓦寺站下车,传音酒店斜对面红色大厦)

报名咨询电话:181 1305 5270 QQ:136 068 218 联系人:龚老师

备注:

1.自考两年制,最快可望一年毕业。

2.专、专本科可以同时报读,可望一年半至两年获得专、专本科毕业证。

3.大学建档,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世界认可文凭。

上一篇:xx村建设扶贫工作计划下一篇:应对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