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学院 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单位

2024-10-24

广州体育学院 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单位(精选7篇)

1.广州体育学院 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单位 篇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查阅和收集资料,对有关“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进行详细查阅。与本文有关学术期刊30余篇,以及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调查问卷》,共发放学生64份问卷,回收62份,回收率96.88%,剔除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60份,占回收问卷的96.77%。发放专家问卷10份,回收9份,回收率90.00%,有效问卷9份,有效率为100.00%。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再测法,对东北师范大学2013级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随机抽取20名学生并发放问卷,在两周之后对20名调查者发放同样的问卷;经重测检验,学生的问卷信度系数R=0.913,说明问卷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1.2.3 专家访谈法

为了本研究的需要,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专家访谈法,通过电话、发邮件和谈话等形式对有关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和请教,并收集相关资料,为本文的可行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4 数理统计法

根据问卷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运用数理统计软件Microsoft Excel 2007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2.1.1 教学准备能力

教学准备能力是全日制体育硕士的一项重要教学能力,本研究主要从全日制体育硕士的说课、教育见习和微格教学几个方面针对调查对象的教学准备能力进行研究。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大部分同学参加的实践活动次数比较多,只有一少部分不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的,经常参加教学实践教学活动的同学的教学能力要高于不经常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同学。全日制的体育硕士研究生只有把理论应用到实践,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学院在培养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面还需加大力度,同时还需鼓励学生进行小团体的微格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2.1.2 教学组织能力

本此调查主要从全日制体育硕士组织体育类比赛、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和组织课堂教学几个方面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教学组织能力的研究。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一少部分同学没有组织过体育类比赛、学生集体活动和课堂教学,大部分同组织过体育类比赛、学生集体活动和课堂教学,在人数方面,组织过比赛的人数要高于没组织过比赛的人数。经常组织比赛的同学的教学能力要高于不经常组织比赛的同学教学能力。全日制体育硕士未来就业,大不部分面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做为体育教师组织体育类比赛、学生集体活动和课堂教学是必备的能力。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建议学院应该多组织类似比赛,让学生来参与组织比赛,为学生创造组织比赛的机会,来培养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学组织能力。

2.1.3 教学创编能力

在《体育与健康》中提到,倡导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同时也要求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和健康知识的运用。

通过调查,有45.0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教案设计能力很强,有26.67%的学生认为自己是教案设计能力很差,有28.33% 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教案设计能力一般。

关于现在能熟练掌握几套广播体操,通过调查有20.00%的学生不能掌握广播体操,有31.67%的学生能够掌握一套广播体操,有48.33的学生能够掌握2到3套广播体操。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全日制体育硕士的创编能力有一少部分同学还很差, 大部分同学创编能力较好,全日制体育硕士的创编能力还有待提高。

2.1.4 教学评价能力

本研究主要从对自身运动技能满意度、对自身理论知识满意度、根据自身表现能做出正确评价几个方面进行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评价能力研究。

关于全日制体育硕士评价能力情况调查,对于“我对自身的运动技能非常满意”一题,有15.00%的学生认为对自身的运动技能不太满意,有66.67%的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非常满意, 有一少部分18.33%的学生表示一般符合。对于“我对自身的理论知识非常满意”一题,通过调查有16.66%的学生对自身的理论知识不满意,有65.00%的学生对自己的理论知识非常满意, 有18.33%的学生对自己的理论知识程谦虚态度。对于“我能够根据自己的表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一题,有74.67%的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增强自身的能力,有26.33%的学生不能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自我反思,自己的不足得不到改正。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全日制体育硕士对自身的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还比较满意,能够对自己平时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但是在自我评价和反思上,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反思,自我反思问题有待提高。

2.2 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 体育硕士教学准备能力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全日制体育硕士的说课、微格教学、教育见习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还是有一少部分的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次数比较少,然而实践教学能力是全日制体育硕士最主要的教学能力之一,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那么未来培养出来的体育硕士就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在日后就业和社会生活中难以有更好的发展。在对全日制体育硕士访谈中,有关“你的教学能力怎么样”这一问题,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能力还是很自信的,只有少数的学生认为自身的教学能力还不够好。可以看出, 全日制体育硕士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大部分同学非常优秀, 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对教学实践能力还是很盲目,教学能力还应该加大重视程度。

2.2.2 体育硕士教学评价能力存在的问题

体育硕士对自身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评价,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比较好,一少部分不能准确评价自身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在什么样的水平上。通过访谈“你对自己的理论知识是否能够用来教学,运动技能是否能够在教学中应用、”“能否做出正确的教学反思”等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水平还可以,少部分学生表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水平还不够,因为没有真正走入工作岗位,缺乏锻炼的机会。关于教学反思,当对访谈者问道“你平时是怎样做教学反思的”大部分访问者表示一般情况下很少做教学反思,只有在出现教学问题的时候才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方式比较单一,总是在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反思,但为时已晚,全日制体育硕士应该在教学的前期中期和教学后期都要做反思。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全日制体育硕士需要对自身的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价,才能全面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2.3 体育硕士组织创编能力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全日制体育硕士教案编写能力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一少部分学生认为自身的教案编写能力很差。在对全日制体育硕士访谈中,提到“你平时是怎样编写教案的”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访问者的回答是“根据教材来编写”“根据具体上课的项目来编写”“根据别人的教案或网络上的教案来编写”。有少部分的访问者回答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和技能能水平”“在网上收集相关的游戏来丰富课堂的教学效果”添加调节气氛 的音乐等”。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在编写教案时是根据固定教材和参考资料来编写,没有重视到学生上课的效果和影响课堂质量的等等因素,在未来的教学中,对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各项因素都要重视起来,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案编写能力还需要提高。

2.3 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2.3.1从体育硕士教学能力培养观念出发

由于对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培养的不足,导致全日制体育硕士自我教学能力的意识淡薄,这直接影响着对体育硕士培养的实施,违背了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应该认识到下面几点:

(1) 全日制体育硕士的培养年限短,学位的开设年限也很短,而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是在2009年才开始招生的。可以看出,对体育硕士的培养教育我国才刚刚开始,经验不是很丰富,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学能力的培养处于摸索阶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加强对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的重要。只有从自身出发,去找问题的原因,把教学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培养具有高水平的体育事业人才,为了我国后续体育人才的培养及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社会的需求和社会的脚步。

(2)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不仅包括教学准备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传授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创编能力、评价能力、组织比赛能力、体育器材制作能力,还包括专项运用与创新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体育保健能力等。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各项能力都应该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3) 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中,建立正确的培养观念,注重细节的培养,为全日制体育硕士提供更多锻炼教学能力的机会,完善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学能力。

2.3.2 从体育硕士的导师培养质量入手

影响研究生培养教育最直接的人就是导师,“导师指导水平的高低是研究生教育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导师指导学生的内容不仅包括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养成和专业探索创新精神等。”但是有很多的导师一般是学术型的,遵循传统教学理念,重理论轻实践,在以前,评定导师水平的标准,要看学术研究成果的多少只有硕士生导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在传统的教学中能够与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自己打造成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硕士导师,才能够培养出教学能力突出的学生。这样会给导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现状,这需要各学校通过各种关系,来鼓励双导师制度,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应聘请教学经验、实践能力丰富的教师或者教练员来长期合作,共同提高体育硕士的培养。参与到教学中进行指导工作,重点突出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提高。为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培养建立起校外导师制度,充分利用校外导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更便利的实践机会,与校内导师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为打造社会需要的体育专门人才共同努力。

2.3.3 从体育课程设置与编排的实际出发

长期以来,对自身专业发展认识不是很清楚,导致了过度重视理论知识,轻视了实践知识的教授。一个优秀的体育硕士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应该遵循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并保持与培养目标一致,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重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相关部门对体育人才的要求相衔接,努力追求理论和实践都过硬的实用性人才。课程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课程,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大胆的尝试创新,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和区别对待的原则。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敢于创新,在教学方法上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培养手段,实践和理论两者共同发展, 提高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学能力。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加大术科课在整体课程中的比重,提高术科课的教学质量,在注重必修课的同时,增加实践课的比重,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兴趣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要以全日制体育硕士实践教学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为目的,开设更多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并借鉴其他学科课程设置的经验,大力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2.3.4 提倡“自主学习”与“自我反思”

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学能力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教导,离不开努力的去学习,更离不开自我反思,反思是一种学习能力,而反思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够不断自我反思;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全力作出纠正,这样就,可以在自我反思中清醒,在自我反思中明辨是非, 在反思中变得有睿智。所谓:“智者事事反求诸己,愚者处处外求于人”。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反思自己所处的境况,并努力地寻找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并能全力以赴去改变,这样我们就可以脱胎换骨,成为能够巧妙运用能力与思想,直至获得成功的智者,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才能有利于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硕士培养方案是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标准制定,学科建设合理,基础教育特色鲜明,有利于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传授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创编能力、评价能力、运动器材掌握能力方面相对较好,能够完成和保障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3.2 建议

建议加强和完善导师责任制,强化校内外导师组联合培养制,导师要多与研究生交流和沟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全面提升全日制体育硕士的教学能力;完善教师梯队的建设,从多层面对全日制研究生进行培养,注重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期培养卓越的人民体育教师;加强全日制体育硕士教学能力的反思,找寻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以期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合理,基础教育特色鲜明,体育硕士研究生在组织能力、传授能力、创编能力、评价能力方面相对较好,有利于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建议加强和完善导师责任制,强化校内外导师组联合培养制,完善教师梯队的建设,从多层面对体育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注重体育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期全面提升体育硕士的教学能力,培养卓越的人民体育教师。

2.广州体育学院 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单位 篇二

【关键词】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On the Approches towar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bility in PE Graduate Students

FANG Shu-zhe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As a require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in graduate students is a must to meet fierce social competition and a guarantee for first-class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cause of construct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The paper, in the light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approaches to increasingly improving innovative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cluding setting up innovation-oriented 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spurring reform in teaching concept and training patter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utor team of innovation and establishing comprehensive incentive mechanisms,etc.

【Keywords】 PE Major,graduate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training approaches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核心目标,是国家繁荣强盛的必要保障。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在校研究生的数量已突破100万人,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大国。但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短,发展速度过快,导致了研究生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相对落后、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鉴于此,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并列为《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2005年教育部又提出了《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研〔2005〕1号)。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

1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分析

面对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浪潮,以及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家教育系统必须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国家教育体系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必然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任务。甚至可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1〕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结构。它主要包括思想意识、思维特征、道德品格和行为方式等四个层面的素质。思想意识是创新能力的深层动力系统,只有从意识层面上有了创新的想法,才会产生创新的动力;思维特征是创新的协调创造系统,是形成创新思路的基本保障,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素质,才能对创新问题进行逻辑思辨和方法检验,以保证从幻想到实践的创新过程;道德品格是创新的伦理保障系统,是保障创新成果能够有益于社会的重要保障;行为方式是创新的实践生成系统,是在具备了创新动机以后经过逻辑思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创新方法和创新成果。这四个层面的能力特质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研究生个体能力素质体系培养和发展的基本内容体系。

总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在从事理论研究、社会实践和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是研究生创新的核心能力特征,只有满足这些特征,研究生才能具有较强的理论构思和技术实践水准;思想意识、道德品格则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软件保障,从根本上保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够造福整个社会和他人;此外,研究生的文字表达、语言组织、沟通协调、人际交往等能力同样是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素质应当在本科期间养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创新的质量。

2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与问题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更应该注意创新性的培养,必须看到,不同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专业差异,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要求和方法是不一样的。

2.1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落后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迄今为止,我国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按照专业课与非专业课来划分和设置的,非专业课即指公共课,含英语、政治等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与培养目标相脱节,很多体育院校还不能把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此外,现行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存在与社会对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要求不相符合,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缺乏跟踪培养、服务社会的教学理念。各不同高校的体育专业,其课程设置也难以突出各个院校的特色,无法体现本校与本学科的学术传统,没有显著的个性特色和学科优势。

2.2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先导,是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的思想基础。然而,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体育专业究生创新意识较差。分析其原因,一是因为目前我国体育专业研生大部分经历的是应试教育,而缺乏素质教育的学习体验,从应试教育考试中形成了应试思维和与之相匹配的学习观念和行动习惯,因此,他们的潜意识更趋向于接受事物、掌握知识、习惯于知识的灌输。二是因为我国从1978年才开始恢复招收体育专业研究生,这导致了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导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创新意识也有待于提高,这也造成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2.3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导向的导师

在研究生层级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导师的作用。导师的教学理念、学术责任和师德师风以及导师自身的创新素质等因素都会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产生深刻影响,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导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作用。然而,很多高校体育专业的导师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与创新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尤其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处理上,体育专业的导师过于重视传授学理知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以及统一、单一的考试方法,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体育专业研究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

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因此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就是竞争的焦点。要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一定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科学技术,而创新正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样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针对体育专业而言,应当从以下路径来积极培育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3.1建立创新能力导向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一个“集静态课程体系设置和动态课程体系安排在内的系统工程”,主要包含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因此课程设置是培育创新能力的根本。课程设置应当在专业化和综合化两个维度同步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课程专业化一方面要求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口径宽广,另一方面要求重视和加强体育基础理论课程。体育基础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取体育专业相关知识的主要方法,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进而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专业课程不仅仅意味着知识面和知识的储量大小,它强调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这会使一个人在信息化浪潮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更为有效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每门基础课程都是内容广博、用途广泛的科目范畴中的范例,它为学生提供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普遍研究世界的深厚基础。

3.2推进教学理念和培育模式改革,强化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体育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严重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各类研究生培养标准整齐划一,缺乏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的制定有笼统化、粗糙化的倾向,不能体现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在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应当积极强化研究的综合素质,如书面和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中,应当贯彻培育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来改善教学效果。另外,还应该加强研究生的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经验,从实践中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3加强创新型导师队伍的建设

高水平、创新能力强的导师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导师对研究生的创新有着重要影响,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导师应当跻身于学科发展的前沿,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用自己的学术知识去诱导学生的创造激情;导师要充分鼓励研究生在体育知识领域中的创新思维,积极帮助学生协调课题研究,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宽松、融洽的学术环境,避免将学生的学术活动投入到知识创新要求低下的横向课题中去;导师还应为从研究设备、图书资料、研究经费乃至生活上关心研究生的成长,积极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研究条件和研究氛围。在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工作中,不能仅注重参选教师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的数量和等级,更应看重参选教师本身的创新素质和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前沿性。另外,还对研究生导师的人才培养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从激励制度上督促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4建立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激励制度

创新型的教育模式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当前体育高校的研究生管理制度往往囿于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更多地强调限制约束和集中统一,忽视灵活性、动态性,更忽视创新性的培育。因此,必须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标准,进一步加大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在研究生录取过程中,应当以各专业导师为主,组成专家评议组,积极发现和遴选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学生,不能以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在培养制度方面,应当鼓励打破学科和专业的固有局限,在一级学科内实现导师与研究生双向互选,也可尝试实行导师组制度,扩大研究生自由选择课程和导师的权限。还应当设置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机制,奖励导师或培养单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鼓励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何德忠,方祯云,张素荷.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2〕张瑞林,张华.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现状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7,(3).

〔3〕张文辉,林基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J〕.高教论坛,2010,(3).

3.广州体育学院 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单位 篇三

甲方(定向单位): 乙方(培养单位):石河子大学

甲方委托乙方 学院为甲方定向培养 专业硕士研究生。双方协议如下:

一、定向培养研究生,是指招生时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研究生。招生工作由乙方负责组织进行。

二、定向培养研究生在读期间不调档案,不转户口、工资等关系。生活费用及医疗费由甲方负责。定向生须按照相应标准缴纳学费。

三、如甲方定向考生按照乙方确定的住宿标准交纳住宿费,乙方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予以安排。

四、乙方按学校的各项有关规章制度对定向生进行管理,定向生在学期间应服从乙方的管理,遵守乙方的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学业,如因各种原因发生学籍变动,须向乙方提出申请,经甲、乙双方同意后,乙方根据有关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五、定向生因各种原因不宜继续培养须作学籍处理者,由乙方决定,由甲方负责安排或处理。

六、定向生变更定向单位时,应及时变更协议,逾期不办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七、毕业(结业或肄业)时,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由乙方寄给甲方,由甲方发给本人,如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开具介绍信,也可由本人领取。定向生毕业后,由甲方负责就业。

八、本协议一式三份,经考生本人认可并签字,甲、乙方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并各自持有一份。

甲方负责人: 乙方负责人: 本人签字: 甲方人事主管部门公章 乙方公章

4.广州体育学院 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单位 篇四

郑州大学(简称甲方):

定向单位(简称乙方):

研 究 生(简称丙方):

一、应乙方要求,甲方同意接受乙方定向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丙方录取通知书由甲方发出,培养工作由甲方负责。

二、学制:甲方培养丙方实行以3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三、培养要求:丙方被录取后,甲方按照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培养。

四、丙方在甲方学习期间,其工资关系不转入甲方。不享受甲方提供的硕士研究生助研奖学金。

五、丙方在甲方学习期间,应认真执行国家及学校相关管理规定,按照甲方培养方案及乙方要求完成学业,毕业后由乙方负责安排工作。如因休学、退学、开除学籍或其他原因中止学习,按照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处理。

六、培养工作结束,甲方负责将丙方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档案材料等,直接寄至乙方。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由乙方转交丙方。

七、甲、乙、丙三方应按本协议规定执行,如不执行本协议,由当事方承担全部责任。

八、本协议内容如与国家相关规定相抵触,经三方协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丙方签名

5.委托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 篇五

一、安徽省太和县委(用人单位,甲方)委托 安徽师范大学(培养单位,乙方)招收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经双方协商决定

从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中,录取郭睿君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录取类别为委托培养)。

二、根据教育部规定,在征得甲、丙方同意并由甲、乙、丙三方签定协议后,乙方确定拟录取名单。报主管部门批准后,乙方发给丙方录取通知书。

三、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全部培养费(不含生活费、医疗费和其他福利费待遇)由丙方付给乙方。

1、学制三年,培养费每生每年5000元,共15000元(上述收费标准如有变化,以国家当年公布的为准)。

2、培养费按学支付,在每学年开学时一次性缴清当年的培养费。

3、委托培养期间,不论何种缘故,少缴或中止缴纳培养费者,将不予报到、注册,并按自动退学处理,乙方不发任何形式的学历证明。

四、乙方按有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对丙方进行培养。丙方应严格遵守乙方的有关规章制度。学习结束后,乙方按学籍管理规定发给丙方毕业证书和办理学位申请。

五、丙方入学时不转人事档案、户口粮油关系和工资关系等,在校学习期间,不享受普通研究生奖学金,毕业后,由甲方安排工作。

六、本协议一式三份,经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共同遵守协议中的各项条款。甲、丙方协议另签,报乙方备案。

七、其他事项:考生领取三份本协议,回原单位办理相关手续,并于一周内将其中的一份寄回我校。我校对逾期未回寄协议书的考生按自费录取。

邮寄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南校区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241003联系人:陈刚锋联系电话:0553-5910126

准考证号:***

甲方:(单位公章)乙方:(单位公章)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丙方:(签字)

6.广州体育学院 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单位 篇六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的培养比较

(一) 培养目标的比较

培养目标是通过培养活动使培养对象在品德、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 学术型研究生主要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 使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具有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能力;而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以培养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 使学生能够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两者之间主要在追求形成的能力上不同, 前者是科研能力, 后者是实践能力。

(二) 培养方案设计的比较

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培养目标紧密相关, 由于培养目标不同, 也就要求在方案设计上要有差异。学术型研究生要培养研究型人才, 关键在于传授其丰富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理论性与系统性, 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主要强调综合性, 突出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培养, 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课堂训练为主, 多采用模拟训练、现场教学。

(三) 导师指导方式比较

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有所差异, 学术型研究生导师指导方式为学科导师制, 专业型研究生为双导师制。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培养科研能力, 由特定的学科方向的导师指导, 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

二、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两者的培养模式设计也应该有所不同, 很多体育院校全日制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还延续着以往的科学学位的培养方案, 对于培养模式不够创新, 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现有的培养模式框架上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在调查过程中, 所开设的课程都是偏理论性的;导师指导制度不够完善, 有一些导师培养专业型研究生时, 还按照学术型研究生的模式。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 优化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着重于强化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 培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管理与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 切实落实双导师制联合指导机制

导师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中流砥柱, 导师要对自己的研究生尽职尽责。校内的导师要多参加一些交流活动, 不断学习总结一套独有的培养方式, 校外的导师要多聘请一些专业人员 (如运动队的高级教练员、体育行业的管理工作者等) 以指导实践技能。

(三) 重视实践环节, 构建双元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实践是研究生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般社会实践最少一学期, 从事教育方向的可以去学校实习, 从事社会指导方向的可以去社区实习, 学校要积极帮学生练习实习基地,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另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生培养方式, 例如美国高校与社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多实行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 这些都可以用来借鉴将专业学位的教育推向校外, 与社会上各企业合作, 互惠互利, 构建双元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四) 严格考评制度

对于考评制度, 没有统一的标准, 学术型注重知识与科研, 专业型注重实践, 所以在考评制度中应增加一些实践能力的测试内容, 不仅仅是完成小论文等作业, 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还要检验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程度。

四、小语

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 在这些差异中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问题与不足, 从而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 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我国自2005年起建立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开辟体育学研究生新的培养方式, 培养目标是培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管理与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相比较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 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导师指导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为此, 文章结合湖南师范大学的实际情况对两者进行比较, 探索出湖南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模式, 以期能够推而广之。

关键词:全日制体育硕士,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学位

参考文献

[1]高玉英.新形势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 :72-74.

[2]郑继超.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3]李国栋.关于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关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 (33) :103-104.

[4]张丽.我国体育院校全日制体育硕士培养现状分析[D].北京, 首都体育学院, 2011.

[5]张园园.全日制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7.广州体育学院 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单位 篇七

[关键词] 英国 拉夫堡大学 体育硕士项目

一、英国拉夫堡大学及其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简介

英国的拉夫堡大学位于英格兰中部,是英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拉夫堡大学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成绩斐然。在2006年《泰晤士报》上公布的年度教学评估中,该大学仅次于剑桥大学,名列第二位。拉夫堡大学还曾5次获得女王周年纪念奖。

拉夫堡大学的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始建于1909年,当时叫做拉夫堡体育技术学院。1919年改名为拉夫堡大学体育设施发展学院。1929年学院加入英国大学体育联盟,培养了众多高水平运动员。1931年体育系成立。1936年开设了体育专业教师培训项目。1937年开始在校园内开展体育游戏和运动训练。1952年开设体育专业课程。1963年更名为拉夫堡体育教育学院。1969年开设世界上第一个体育健身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班。1977年学院与拉夫堡科技大学合并。2002年8月,更名为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拉夫堡大学的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在运动科学、休闲健身管理和体育教育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因研究成果出色,学院1992年和1996年通过了国际知名研究机构认证。此后,该学院继续发展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囊括体育教育、运动科学及康乐管理的研究中心。2001年12月晋升为五星级研究评估机构。

学院设有10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培养了200余名研究生。其中140人进修硕士课程,75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另有80名来自其他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此进修、参加培训并获得体育教育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全英学生成绩、指导教师、学习资源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学位课程教学评估中,该学院被评为“优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由10名教授领衔,在国际上参与关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休闲政策与管理、体育教育和教育学、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关系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学院的毕业生在教育、体育和其他许多领域就业率高。许多学员成为众多体育项目中的世界级运动员和各地体育领域的教师、教练、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

二、体育硕士项目

拉夫堡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项目是该大学的特色之一,反映了英国大学体育研究生的总体情况。该项目的宗旨是培养实用与研究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课程均为一年期硕士学位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学位论文写作。该项目中既有技术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也有为今后研究做准备的研究课程。

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学生除听课外,还要写短文,参加具体项目实习,课堂研讨,听讲座,进行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等。有时也要求学生独立或按小组完成某个项目或撰写一篇论文。

1. 体育硕士的招生

各专业招生大体相似。申请人通常应具有相关学科领域的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资格并对此专业感兴趣。2006年运动休闲管理班的30名学生中,30%的学生本科专业与体育相关,其余70%来自不同专业和领域。本科阶段的平均学习成绩应为“良”,分数达到60分以上。申请时须先递交本科阶段的成绩单、导师推荐信和证明自己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材料,如论文和做过的报告等。然后还要通过面试。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还需要通过雅斯或托福等语言测试。对已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入学分数可略放宽。

2. 研究方向

拉夫堡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项目的10个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体育学科的主要领域。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学、运动休闲管理、体育科学、体育活动与健康、运动心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社会学和教练员培养研究。

3. 课程设置

拉夫堡大学体育专业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应用相互结合。通过“运动与休闲管理”专业可以看出其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体育和休闲资源市场空间广阔,运动与休闲管理领域在多数国家都是重要的产业。该专业的课程为学生在运动或休闲管理方面成为决策者或经理人奠定基础。课程由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和商学院共同完成。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与体育休闲管理领域的从业者密切联系,并与其他组织机构合作,承担许多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合作机构包括体育委员会、农村体育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等。

其中核心课程包括:运动与休闲市场及产业、运动与休闲服务质量管理、运动休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体育休闲经济学、财务管理导论、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运动休闲管理的研究方法、科研项目。具体课程安排见表1。

4. 学业考试

不同学科的考试方式略有不同,但总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阅读和把握信息的水平、交流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研究能力。这体现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和评判标准等多个方面。

(1)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证明:了解了所学的专业内容;能回答该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能将所学知识用于相关产业;能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能以所掌握的各种资料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2)考试中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回答该领域的相关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批判地阅读材料;了解进一步研究所需要的资料;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

(3)对于考试评判的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能正确获取并应用信息,语言表达准确规范。学生在应试中出现以下情况,不能通过考试:完全依赖课堂笔记回答问题;简单地背诵所学内容;使用错误信息;使用无关信息;不懂得所学专业;教师读不懂学员所写内容。

三、分析、比较与借鉴

英国的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在教学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授课形式和学期周期上都有鲜明的特色。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再与我国的硕士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必然对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通常是以教育方针为指导,按照规定、细则的要求来确定,进而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英国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确定,则着眼于就业,按人才市场的需求和预测来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强调核心概念,突出实用性。

英国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堂教学形式的集体培养与导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导师在学生的论文选题和论文写作上给与指导,学生既要虚心听取导师的建议,又要有自己的见解。导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2. 课程设置

(1)学校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师资力量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学校的课程,即使名称一样,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2)专业划分明晰。英国的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专业划分明晰,所设课程与专业密切相关,只开设专业必修课。与英国不同,目前我国一些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内容几乎包罗万象,分为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致使学习周期达两年半至三年。表2为我国某体育专业院校体育教育学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英国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差别明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国研究生培养的观念差异。

(3)重视跨学科和工具课程的设置。英国体育专业研究生在课程设置上,跨学科的内容较多,如“运动休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课,结合了体育学科和法律学科,“战略管理”课,结合了体育学科与商业学科等。工具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和适应社会要求的重要内容。所以这类课程的学时较多,如“运动休闲管理的科研方法”为40学时。

(4)重视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课程的安排使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有机会发掘自己各方面的潜能,如何作演示、写报告,如何有效地组织工作,如何管理自己的小组,如何条理清晰地表述意见等等。

3. 授课形式和培养宗旨

英国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采用面授、自学、参观、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中注重案例分析,小组学习和自学时间安排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安排实践活动和能力培养。在一年的学习中,学生至少做两次学习或研究报告,同时要完成6篇短文和实践调查报告。课后还鼓励学生参加讲座和讨论会等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国目前的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应加强课程内容建设,采用讲座、研讨、文献阅读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英国这种综合的授课方式值得我国借鉴。

英国的院校历来重视研究。以研究为主的研究生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研究能力,这是英国研究生课程的一大特色。不少硕士课程都有研究的成分,有些甚至很少或没有课堂授课,而以研究为主。在教学中,教师会介绍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商业工作、进行科研及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的形式、内容和评判标准对教学过程起着导向作用,也体现了培养宗旨。英国体育专业研究生学业考试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层面的考查,在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4. 学习周期及与其它各院系的合作

英国体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清晰,安排紧凑,学习周期较短,有利于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学生一般9月入学,第二年的6月末结束课程和考试,9月递交论文,10月中旬就能毕业并取得学位。英国体育硕士研究生毕业无论文答辩的硬性要求。

同时,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不局限于一个院、系的力量。这体现了一个学校整合、调配校内教学资源、利用社会优质资源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扩大学科领域,特别是建立新的跨学科专业。

5. 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以2004年建立于拉夫堡大学的奥林匹克问题研究中心为例,它是在英国前3次申办奥运会失败后,为2006年继续申办而成立的。这里的科研人员研究目标明确,即为伦敦成功申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帮助。在2006年,伦敦申办奥运会成功,直至2012年奥运开始,乃至在更长的时期之内,有关部门仍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因此该课题项目至少会持续十年或更久。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参与中心的课题研究,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此种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实用性思路很值得我国借鉴。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训部)

上一篇:种在心田里的善良作文范文下一篇:音乐学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