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团队辅导方案

2024-09-23

心理健康团队辅导方案(共8篇)

1.心理健康团队辅导方案 篇一

《心理班团课》人际调试篇

第八课时 驿站传书 ——人际沟通与合作

高中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辅导目标】

1.让学员习得工作执行的方法,提升执行力; 2.认识到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意义; 【辅导准备】

桌椅位置纵列摆放,从左到右,每列一组,PPT,平均每组人数,先安排了两位助手观察员,分管3组的比赛,一名成绩记录员; 准备好3轮数字纸条(全是3位数)【辅导过程】

一、暖身导入

二、驿站传书 规则明确:

1.每队成员排成一列,每个人就相当于一个驿站;

2.每队成员共同配合将信息卡上的数字信息传给最前面的队员; 3.每队最后一名队员将会收到一张数字信息卡 4.最前面的队员将收到的信息填写到便签纸上

5.比赛共分两轮,哪一队用时最短并传递信息最准,将胜出

6.团队成员不能讲话,不能用唇语,不能在手上或背上写字;身体姿势即可 7.当最前边的队员获得数字信息写在纸条后,上交,注意示意裁判停止计时 解释清晰

第一轮没有沟通,全军覆没

第二轮先讨论3分组,完成还好,多是手指,快的20s完成; 第三轮要求讨论3分钟,改变策略;

三、分享 提问:

1.助理分享观察到的和感受; 《心理班团课》人际调试篇

2.获胜者代表分享技巧和经验看法; 3.失败组找方法 4.是否还要更好的方法

胜利的组别,第一组借用外界资源,数强势的格子,不受干扰快速完成; 失败的组别,讨论不足,配合不够,投入不深;相互指责,推卸责任。两位助手观察比较细致;

借用镜子,由第一位到最后一位直接比手势,快速准确 借用教室镜面反应,比手势 声音干扰大,凡是拍手拍桌受干扰

四、关于沟通的思考引导参考

沟通:双向沟通优于单项,统一沟通方式达成一致;摇头点头反馈,避免模糊信息无效传递

思维定势和创新:一般背上写字、拍等模糊性大,易受干扰;稍作改变的是背点或划横

资源利用:镜子、激光笔

态度:认真、专心、投入、用心、配合

时间多出,大家开脑洞想创新方法:有效使最后一位人准确接收信息

1.在团队管理中讲究的是打通管理语言的一致性,这样才会让信息传递以同样的方式进行下去,否则因为每个人背景和倾向的不同,在信息传递中就会失真和选 《心理班团课》人际调试篇

择性缺失。团队完成一个目标和活动,需要大家口径一致,就如同部队的统一口号与行为一样,这也是保证执行力到位的重要因素。

2、在沟通管理方面,指鹿为马自然不妥,而在沟通模型中从A端传递信息到B端,中间会有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就如同谍战片中间谍们都会有统一的解码手册一样,如果大家所使用的解码频率不同那么则会误解、曲解。

3、在团队中,建立统一的沟通频道,打通管理语言的一致性可以采取全员培训、讲座、团队文化标语、海报宣传、知识竞赛、网络推广、手机短信、集团彩铃等方式,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让受众产生对该事物的认知,没有认知何谈运用。

4、沟通的原理,语言和反馈的重要作用。游戏可以设置为第一轮用非语言的沟通,之后可以加入语言变化为“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形式,这样可以引申到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如果仅仅是单向沟通,而缺少沟通原理模型中的反馈,那么被沟通者所获得的信息也只是片面的,有效的沟通应该是在反复的反馈和纠偏中才能保证信息尽量少的失真传递。

5、团队中为什么会提要建立反馈机制,也是这样的道理。漏斗的原理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从团队的金字塔顶端所贯彻的任务和要求,随着向下运行的过程会逐步减少,就如同漏斗一样。金字塔和漏斗是两个很有意思的模型,关联也在于此。团队所颁布的政令和规则制度、愿景、任务、目标,都需要接受者提供反馈,团队才有机会加以修正,否则不能做到兼听则明。而作为执行者而言,也只有通过反馈、确认,才能领会到任务目标要求的真正内涵,而不至于出现执行偏差。

6、不理解的执行造成偏差。在游戏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有这样一种人或一种心态,当游戏进入到混乱状态的时候,人们往往无法很快理解上一位伙伴所传递的信息,随之而产生一种心态,那就是:我不知道他传递的信息是什么,我只要记住他做的动作,依样画瓢传递给下一位就行了。这种心态往往是很可怕的,可怕的不在于他模仿,而在于这种心态。

《心理班团课》人际调试篇

7、团队中也有这种人,流于形式,或者懒得深入理解与研究,我们还期望这些休克鱼们执行到位吗?那么如何处理呢?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是最好的办法,这是商业社会,商业价值是团队所追求的结果,对员工而言依然如此。

8、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驿站传书的游戏还可以体现出团队的整体性,缺一不可,每一个人都模拟着产、销、研、供、财等各个模块,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若出现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不行。放到班组来看,每条生产生,每个岗位和工种也都同样重要,这个岗位的人员的理解能力、执行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决定着是否可以干好这一岗位工作,因此才有了岗位技能提升的说法,就因为每个岗位都不可或缺。

9、注意是不可或缺,意思是说这活不能少,但并非同样的岗位都很重要,在驿站传书的游戏中,排头兵就很重要,如果出发点理解错误或者没有能力更好的诠释信息给其他人,则会导致必然的失败。团队中,岗位价值评估就是要在每一个岗位都不可或缺的情况下评估出岗位的价值共享度。

2.心理健康团队辅导方案 篇二

篮球运动是一项典型的集体运动项目, 对运动员能力的要求除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战术外, 团队精神是影响球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目前在运动员团队凝聚力培养中, 教练员主要通过建立球队目标、加强球队队伍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培养核心队员等方式, 培养运动员的团队精神、提高运动队的凝聚力。这些方法是通过外在的管理教育来促进和强化运动队凝聚力, 运动员多为被动的接受, 而且形式枯燥乏味, 缺乏针对性, 效果十分有限。运动员作为体育运动的主体, 本身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篮球运动员, 他们反应敏锐, 观察、协调能力强, 感知能力深刻而全面。因此, 在篮球运动员团队凝聚力培养中, 应结合篮球运动员特点, 在球队形成的团体情境中开展心理辅导和训练, 积极调动队员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营造良好的人际互动环境, 引导队员由主观体验到自我反思, 再向认知与行为改变的过渡, 从而进一步提高运动队的凝聚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28名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21岁, 平均训练年限5~7年。

2.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书籍、期刊等文献资料, 对本研究的现状有所了解。

(2) 问卷调查法。第一阶段发放《运动员群体凝聚力问卷》问卷28份, 收回有效问卷27份;第一阶段发放《运动员群体凝聚力问卷》问卷28份, 收回有效问卷28份。

(3) 数理统计法。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 (SPSS 15.0) ,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文对研究对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前、后不同时期的团队凝聚力进行问卷调查, 将调查结果及反应团队凝聚力的主要因子进行差别显著性比较, 结果显示篮球队团体辅导前、后的团队凝聚力发生变化, 其差异达显著水平 (见表1) 。在反应团队凝聚力的四个维度中, 群体任务吸引和群体社交一致性这两个因子比较, 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团体心理辅导对运动队凝聚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首先, 团体心理辅导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通过不同的辅导形式, 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并可从不同心理层面激发队员的参与性, 强化个体的主观体验感, 激发队员的主动性。其次,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题鲜明。根据辅导的总体目标, 不同阶段分别具有阶段目标, 不同环节的辅导主题鲜明、任务明确、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4 运动员团体辅导的方法及原则

影响运动队团队凝聚力的因素较多, 其中主要有团队目标整合、运动员与教练员心理的相容性、队员间互补能力、外界压力以及运动队规模大小等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训练、情景体验、交流分享等方式, 对运动员进行引导教育, 进一步打造运动队的凝聚力。

4.1 运动员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4.1.1 签署团队公约, 形成团队观念整合团队目标

“团队公约”是所形成团队成员之间共同遵守的一种约定, 它具有公众性、集体监督性、成员认同性等特点。在刚刚组建的篮球队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制定并签署“团体心理辅导公约”是首要完成的任务。在公约书中, 应对本次辅导的目标、队员的责任与义务尽心明确规范, 并引导队员在公约书上签署自己的名字, 形成团队意识, 强化团队规范, 澄清权利和义务。

4.1.2 拓展心理游戏, 增进队员的心理相容性

心理游戏通过队员间人际交互作用, 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调整和改善与队员之间的关系, 彼此接纳, 培养信任感与责任感。针对篮球运动需要队员间相互信任、团结协作这一特点,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开展“信任之旅”、“人体座椅”、“巧解千千结”等心理游戏, 在丰富感知体验的同时, 激发队员思考的主动性, 如何信任队友、相互支持对于团队的重要意义以及团队目标的作用, 扩大队员间心理的相容性。让每一名队员都明确的意识到, 单一队员的优秀无法代表整个队的成功, 只有整个球队团结协作取得成功才能算得上是队员的成功, 而其中“信任”、“支持”、“目标”是重要的组成因素。

4.1.3 加强自我探索, 培养成员互补能力

加强自我探索是促进队员更全面进行自我了解和客观评价的过程, 主要是关于队员能力、兴趣、想法、特长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客观评价, 比如:“人生五样”、“特点集合”、“人生之最”等等。在篮球运动员的团体辅导中进行的自我探索, 应根据不同时期的辅导主题设置不同的情景, 比如在团队形成初期通过“优缺点”点评, 使队员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自己。在团队比赛之前通过“难忘记忆”展现最难忘的一次比赛情景, 分享“难忘”的原因, 引导队员进一步澄清自己的价值取向。在模拟情景中进行自我探索, 应注重辅导教师对队员自我价值评价的客观、正确引导和价值澄清之后的教育。

4.1.4 注重交流分享, 营造良好团队氛围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本身就对队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 在辅导中所创造的信任、温暖、支持的团体气氛营造的良好了的团队氛围。在交流分享中队员可以以他人为镜, 自我反省, 深化对辅导主题的认识。在日常的训练生活中存在的矛盾与困扰, 也可以在团队中有所交流, 队员间的分享与集思广益的形式, 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队员间关系协调有着积极的作用。

4.2 运动队团体心理辅导原则

4.2.1 系统化原则

在运动员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应作为运动员心理能力培养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应纳入到年度运动员培养计划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训练及比赛周期, 制定每一阶段的辅导主题, 坚持团体辅导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4.2.2 日常化原则

在运动员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应坚持日常化这一原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不仅仅对一个运动队的凝聚力有所影响, 作为一种心理教育形式, 它对运动队的每一名成员的心理素质及内在心理潜能的提升同样具有作用。坚持普遍的教育与专门的辅导相结合, 尊重每一名队员的个体差异, 满足组内成员对理解、尊重、认同等不同的心理需要, 注重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来化解队员的心理困扰, 激发心理潜能, 提高运动队的整体心理素质。

4.2.3 主题化原则

运动队的团体辅导以提高运动员心理品质、培养运动队凝聚力为目标, 根据不同时期队员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辅导专题, 运动队组建初期围绕认知和适应主题开展团体辅导, 如:“自我探索”专题;训练中期围绕能力培养为主题开展辅导, 如:“领导能力”、“合作共事”专题;在比赛前、后期围绕情绪管理和规划为主题开展辅导, 如“情绪控制”、“职业规划”等。团体辅导的主体化, 重点在于突出核心任务, 确保团体心理效果显著。

5 结语

运动队的凝聚力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培养团队凝聚力的方式和手段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团体心理辅导对培养团队凝聚力的实践研究中, 创编了适用于运动队团体辅导方法, 并依据辅导方法提出在运动队中开展团体辅导原则, 为在运动队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提升团队凝聚力提供保证。

摘要:本文以体育院校篮球队为实验对象, 对球队开展团体辅导之前、后不同时期的凝聚力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球队在团体心理辅导之前、后不同时期的凝聚力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本文针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提出团体辅导的方法与原则, 使团体心理辅导在团队凝聚力的培养中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凝聚力,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邢秀茶, 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6) .

[2]孔明, 傅文青, 刘伟, 等.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

[3]王威贤, 王欣, 陈秋梅.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尊影响的长期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7) .

[4]赵蕊.大学生人际团体辅导研究述评[J].才智, 2011 (3) .

3.心理健康团队辅导方案 篇三

关键词 高职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79-02

1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背景

生涯规划是对个人从事的学习、工作、娱乐等生活模式进行的长远规划。它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包含学生时期的规划及退休后的规划,直接关系到个体的成长成才。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业、职业、事业三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指导,敦促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使学生具备规划意识和生涯理念,增强学生知己知彼的探索方法,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自我,提升综合素质[1]。

高职学生无论在生涯觉醒、自我探索、环境探索、决策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当前,传统的生涯规划形式无外乎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学生被动接受,听过就忘,没有亲自实施,效果极差。采用团体辅导进行生涯探索,可使学生亲自体验和主动参与,一改被动规划的陋习,优化了规划的效果。

2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设计的原则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和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单元设计上要遵从实际具体的原则。“方案设计要结合实际,具体可行,掌握团体的目标和性质,要了解自己的特质、能力、偏好及带领风格,也要考虑成员的特性。”[2]同时,要遵循系统化、口语化、体验式原则。各部分之间要循序渐进,连贯性、易操作,语言要口语化、通俗易懂,切忌生硬苦涩,使学生从内心上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探索、自我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3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构思

1)要明确团体辅导的名称和目标 确定一个富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名称很重要,诸如“成功,从职业规划起航”“放飞梦想”“生涯大探险”等。

2)确定团体目标,使成员在经验分享与互动中得到温暖与支持;协助学生明确生涯内容与空间,探索个人生涯发展任务;协助学生评估个人兴趣、性向、能力、个人特质价值观;学习生涯决策技巧,帮助学生如何作决定;拟定生涯计划,整合个人资料,学会生涯规划的技巧;通过谋职演练、参观活动,帮助学生探索个人择业潜力及工作适应方式。

3)明确设计思路。根据团队目标设立团体规划的基本思路,使参加团队的成员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寻发展目标,每一步骤可有若干单元组成,一个方案可包含若干个单元。各单元之间循序渐进、互为铺垫,形成生涯规划的有效环节。

4)要明确团体的性质和教师。根据生涯规划的要求,生涯团体的性质必须是结构性强、封闭的、稳定的成员[3]。团队辅导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和实操训练,对辅导对象有清晰和全面的了解。团体规模一般控制在30人以下。团队学员可以通过公开招募,也可通过课堂、心理普查筛选,根据团体成员的困惑、问题进行适当的分组。场地可选择咨询室、室外均可。

5)结果评价和调整。要了解活动的效果,看是否达到团队辅导的初衷,改进不足.需要对过程进行跟踪,主要通过学生现场表现、参与度等及时反馈,通过学生的感悟、评价,指导者的意见建议和跟踪辅导来进行。

6)对方案的评估。通过心理测量对团队辅导方案进行鉴定,对受训的学生进行训练前测和训练后侧,了解学生参训前后心态变化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情况;也可对参训学生和未参训学生进行对照分析。

4 具体方案和单元目标

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利用团体动力学原理,遵循职业类型理论、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职业人匹配理论、社会学习论、特质因素论等理论,从组建小组到活动结束,使学生亲身体验团队的形成和活动的整个过程,如表1所示。活动以团体方式进行,聚会时间每周一次,每次1.5学时,共四周六学时,以此来增强学生探索自我、挖掘潜能,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5 某一单元团体活动具体安排

活动一:接龙、模仿秀、松鼠与大树、微笑握手、连环自我介绍、滚雪球、事业与我

1)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由于组员初次见面,互不认识,比起一般的自我介绍,这一活动能够较好地让大家互相熟悉。

2)方案目标。

①单元目标:增进组员之间相互了解;组员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发个人参与团体的兴趣,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组员对他人的分享作有效的回馈。

②具体目标:接龙、模仿秀、松鼠与大树、微笑握手、连环自我介绍、滚雪球增强组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信任的氛围;组员之间相互支持、反馈。

3)具体操作。

①每人写胸卡,注明班级、姓名、专业。

②热生从接龙开始,以活跃团体气氛,并用非语言形式促成成员交流。

③快速相识:两人组自我介绍;四人组介绍朋友;八人小组连环介绍。(为什么参加此次活动?有何期望?上大学的目的?)

④回到大组,各自介绍自己的朋友。

活动二:团体契约

1)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经过大家的自我介绍和熟悉后,大家对职业规划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建立契约,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2)具体操作:

①活动前准备好A4纸和笔;

②组长鼓励组员主动发表自己对本组的相关要求和对团体的期望;

③组长结合组员的发言,整理归纳团体规范。

活动三:生涯联想问卷调查填写,讨论生涯规划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由于大学新生以前很少对自己的职业做过系统的思考,通过本问卷,使组员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作出系统思考,进而更好地指导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2)具体操作:

①活动前准备好问卷和笔,对活动作必要的说明;

②大学生为什么要生涯规划(大学生活要有目标,要有效率;提高个人抉择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③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给出回馈。

活动四:幻想交流

1)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通过上述活动,大学新生对职业规划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畅谈自己的大学职业规划及人生规划。

2)具体操作:

①对活动作简要说明;

②组员分享自己对职业规划的看法,分享这一思考过程的感受;

③其他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给出回馈。

参考文献

[1]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心理健康团队辅导方案 篇四

四川省东电中学林义香

内容摘要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市许多孩子的社会支持系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身心反应非常明显,因而,对灾后孩子们的心理进行即时的干预,帮助他们尽快建立新的社会连接,找到安全感和归宿感和控制感,加快孩子们精神家园的重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灾后的心理干预的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团队心理辅导的强大功能及明显优势。但也深感要有效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要求。本文主要阐述团队心理辅导在灾后学校心理干预,精神家园的重建中的强大功能、明显优势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灾后学校心理干预需要团队心理辅导

(一)地震使许多孩子的社会支持系统遭到到了很大的破坏,身心反应非常明显地震后许多孩子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交往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支持系统遭到到了很大的破坏。身心反应非常明显:学生们灾后普遍出现焦虑、恐惧、悲伤、内疚和自责、愤怒等。他们有的畏惧夜晚、听到响声就害怕、睡觉容易惊醒、不明原因的生理问题,情绪及行为的反应不稳定且容易失控、爱打架了、对父母的依赖更强等。震后学生情绪低落,不爱上学、上课不易专心、兴趣降低,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是普遍现象。

东汽中学高三146个孩子中,东汽中学高三146个孩子中24.6%失去亲人和89.7%失去朋友,创伤性反应非常明显,约75%的同学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莫名疲倦、神经过敏。54%的同学心情起伏不定、觉得无助、害怕地震相关信息。部分同学拒绝面对现实、或者悲观绝望。往日的社会支持系统被彻底颠覆了,丧失了社会连接感,没有了安全感和归宿感,对生活失去了控制感。

08年11月,5.12 心理守望团队对绵竹的13所学校的学生的开展的心理评估数据显示,PTSD综合症,老师的比例为70%,而学生的比例为60%。

(二)心理学研究证明,重大的灾害性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和应急性,会使人出现心理失衡,从而产生思维不清、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危机。心理危机一旦得不到及

时的疏导,轻者将导致神经衰弱,重者将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等严重的精神疾病(PTSD综合症)。

(三)青少年是危机的敏感期,对青少年的心理援助应该提到首位。

有很多孩子在地震中受害,他们由于年龄小,所受挫折不多,成熟度还很低,抗压

能力也比较弱,特别容易在灾难之后留下比较深的心理阴影。

根据我国的一项最新的调查,童年创伤与青少年后的自残自伤行为有高度的相关。另外根据国外的研究,边缘性人格障碍病人中有85%以上的有童年的严重创伤。

5.12 心理守望团队对其项目试点学校开展的老师和学生心理评估数据显示,学校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具有焦虑和抑郁症状,部分学生甚至有自伤和自杀想法,学生有自杀想法的高达40%(远高于北京的20%)。

所以,对青少年的心理援助应该提到首位。

(四)然而,与数量巨大的需要干预的学生群体相比,我市的心理教师师队伍却严重不足。

地震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德阳市全市28所高完中学校只有7所学校配置了专职心理教师,9所学校设置了兼职心理教师,12所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师。单设初中及小学师资问题更严重。值得担忧的是,在外地专家纷纷离去之后,恰恰到了灾后应激心理创伤的高发期,仅有的心理教师队伍面对数万需要心理干预的群体,那是杯水车薪。如何有效的对灾后孩子们的心理进行即时的干预,加快我市精神家园的重建,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们尝试着采取了包括心理讲座、团体咨询、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对灾后的孩子们进行心理干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团体咨询在灾后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中有着独特的、无法替代的功效。

二团队心理辅导具有明显优势和独特的、无法替代的功效,是全面实施心理重建的经济有效效途径

在灾后的心理干预的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团队心理辅导的强大功能和明显优势。

(一)优势明显

团队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的形式之一,它通常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使个体在观察、学习、体验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建立新的连接,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

团队心理辅导以其强大的功能通过专项训练、游戏、表演等趣味性很强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自动学习、自我评估、自我改进, 不仅咨询见效快,而且效果容易巩固,特别适宜于儿童和青少年。

团队心理辅导的力量很大,而动力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存在于成员之间。有效的利用和引导这一动力,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能,省时省力,而且能最大限度的扩大咨询的功效和个人的成长,效率高,辅导效果易巩固。

(二)功能强大、功效独特

1、团体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安全、温暖的“情绪抒泄”的氛围。

在团队心理辅导中由于孩子们之间的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容易相互理解;而且

团队的规则特别是保守秘密,尊重每位成员的隐私,不把在团体活动中了解到的信息外传和尊重他人,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等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控制感,孩子们获得了情感的支持 ;情绪抒泄、感觉被关注,被他人接纳让孩子们尽快减少恐慌、远离孤单、强化社会支持、增加社会连接感,能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如在东电中学的绵竹籍的学生团体辅导团体活动进行到倾诉环节的时候,一直表现冷静的杨X说着说着哭了起来。她说起地震中奶奶离去了。“我是奶奶养大的,可奶奶走时我却未能看她一眼”杨X说自己一直压抑着心中的悲伤,不敢对别人倾诉,直到现在。“说出来,大声说出来。”我用力抚摸着她的背,“喊着说出来。”杨X失声痛哭,边哭边倾诉着内心的伤悲,直到声音越来越小。等她慢慢平静下来,我问,现在好些没有。她擦着眼泪,点了点头。我再一次请大家深呼吸,让悲伤“伙伴”感受到同心圆的支持,这时有人给悲伤的“伙伴”递上了纸巾,让他们的眼泪尽情地流,让悲伤尽情地宣泄。

接下来我通过保险箱冥想放松练习为揭开的心灵伤疤包扎。,让学生释放不良情绪,同时获得安全感,稳定情绪,让宣泄的的情绪在可控的范围内。

2、团体分享让孩子们感到自己问题的“一般性”,行为的“正常化”,降低了焦虑和恐惧和孤独感

在团队心理辅导中,孩子们透过各自的自我分享,往往会听到其他同伴说和自己的问题有相似之处,了解到这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问题,其他人也有类似的情况。自己的这些行为都是正常的反应,也放松了自己,从而减低了焦虑和恐惧。,如 在东电中学的高二三班的辅导中为了引导一名男生把焦虑“正常化”,我引导学生们“你们都说说,自己现在有什么感觉” 大家争先恐后,“我也是,只有站在开阔的地方才感觉安全。”“我前几

天晚上焦虑得睡不着觉。”“我听到响声就害怕、睡觉容易惊醒”得知大家的焦虑和恐惧之后,这名男生的表情轻松了许多。

3、团体给孩子们“灌注希望”并提供突破眼前困境、寻找自身资源、等行为“行为仿效”对象。

在团体中孩子们有机会亲耳聆听其他人的故事,别人所做的较佳适应和进步的情况往往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鼓励作用,以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

在东汽中学心灵守望者团队心理辅中,在分享地震后面对现实,走出困境我能做些什么时,同学们十分关注的前年父亲病逝、地震中又失去母亲的高X的话让同学们非常感动,他说,我知道,我将来的路只能靠我自己去走,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做好我每天该做的事情,包括当好班干部---------。听完高X的分享,同学们纷纷从寻找自身资源的角度来寻求突破眼前困境的途径。

4、在团体中孩子们尝试积极体验享受亲密感、建立新的连接学习真正平等的沟通、体验互助互利,获得助人自助的感受

在团队心理辅中,特别是小组中每个成员会有很多机会彼此帮助。由于彼此间的温暖和安全气氛,由于有机会听到别人所给予的鼓励,由于自己与他人接触而获得帮助,孩子们往往会渐渐离开狭隘的个人困扰,尝试学习帮助他人。

如在东汽中学心灵守望者团队心理辅中,“盲行”和寻找有缘人活动,孩子们深深的体会到 被人关爱和关爱他人是非常幸福的。

5、团队心理辅是孩子们澄清认知、获得“正确知识”的平台。

在灾后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非理性认识以及各种谣言频传,使孩子们焦虑和恐惧情绪升级。在小组团队活动中,就如何正确的看待余震、如何正确对待焦虑和恐惧、如何正确对待兴趣降低,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都是孩子们感兴趣和迫切需要的。经过充分辩论,孩子们认知得以澄清。在这里每一个组员都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接受者。

6团体辅导也是筛查出 “高危人群”的有效方式

团体还是对孩子们进行观察、分析、筛查、评估的有效方式

团体辅导可以筛选出了“高危人群”,并利用团体的力量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可以为心理创伤者把力量感带回来,并为其建立新连接,其痛苦有“伙伴”分担,减轻心理压力了,但在经过团体咨询或个别咨询后,仍然表现出行为失控、退缩、精神涣散、或不明原因的生理病痛等,则须与当地的精神医疗或心理辅导之专业人员询问或转介。

总之,在灾后团体辅导实践中,我们看到和感受到团体咨询的力量很大,而动力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存在于成员之间。有效的利用和引导这一动力,能最大限度的扩大咨询的功效和促进个人的成长。因此团体咨询在灾后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在灾后的心理辅导中无疑拥有独特的、无法替代的功效。当然,要使这些功能及势要得到充分的实现,我们还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要求。

三灾后的团队心理辅导我们应注意些什么?

(一)团队心理辅活动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

活动的总体目的是通过团体共同经验疏解创伤情绪,培养和强化学生安全感归属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尽快地让学生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发现需要个别干预的对象。但是直接经历了灾难或者受灾难影响的孩子和经历了关系、角色以及常规生活的重大破坏,导致长期的变化与紧张的孩子以及在灾难之前有心理或者学习障碍的孩子,他们所受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辅导对象设计相应的团队辅导活动。

为此,在辅导之前,要先对孩子们所受的危机的情况做一个评估,包括性质评估、程度评估和后果评估。同时要了解孩子们的需求与意见。

(二)团体辅导的小组建立

1前期要有充分的准备。(包括动员、时间、场地、道具等)

2充分的热身和破冰十分重要。因为地震后的许多孩子缺乏安全感、控制感、社会连接感、社会支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充分的热身和破冰可以更快打破参与者的心理距离,建立新的连接。应由孩子们共同制订团体规范,特别是保守秘密、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尊重他人。不仅让他们感受规则,更重要的是增强他们的控制感

(三)辅导的模式与环节

1灾后团体辅导的模式主要采用“认知—情感—行动”的模式。即由处理认知开始,认知改变,可以恢复合理的思考,而后进入情绪表达和宣泻阶段,最后学习应对技巧。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管理创伤和失落情绪,以便更好、更快适应未来的生活。

2、灾后团体辅导的环节应包括三个环节即宣泄、重构和升华。这样可以避免打开受灾者的心理伤口但却不去包扎,反而强化了受灾者的心理创伤,使得他们长时间沉浸在恐惧之中危险。

(四)团体辅导技术、技巧的正确使用对于成功进行灾后心理辅导非常重要

团体辅导中温暖、尊重、同理与接纳与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澄清与具体、面质、即时性、幽默等技巧被灵活的使用,但情绪处理技术、情绪表达技术、情绪稳定技术、情绪支持性技术在灾后团体辅导活动中,往往需要系统使用。

通过情绪表达技术如绘画渲泄、哀伤告别仪式等让孩子们的悲伤、内疚等情绪得以渲泄,同时我们也要通过情绪稳定技术如安全岛、遥控术、保险箱等冥想放松练习,让学生释放不良情绪的同时获得安全感,稳定情绪,让宣泄的的情绪在可控的范围内。最后,须采用情绪支持性技术引导想象等把孩子们的情绪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就是要引出他们正向的心理力量成长。充分挖掘了孩子们自己的资源,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五)灾后心理辅导形式多种多样,但内容却相对固定

形式可以是心理游戏也可以是心理剧、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等,但内容却相对固定基本包括

1、了解症状,使非正常状态下反应正常化

2、接受和面对危机带来的困扰

3、减轻症状,减少不可控制感

4、获得团体的支持和关爱

5、探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活动结束时

在团体辅导之后,至少

一、两个辅导者和教师应进行追踪,继续观察学生个人状况和班级状况。最简便的方式为,稍为花些时间与学生交谈,以得到一些信息来判断他们生活的取向。比较正式的作法是第二周花一部分时间和学生谈一,周以来的生活,从学生选择谈论的主题,可以判在经过以上团体的压力处理课程后,若发现学生仍然表现出行为失控、退缩、上课精神涣散、或不名原因的生理病痛等,以进一步与当地的精神医疗或心理辅导之专业人员询问判断断他们是否还留在创伤事件,情况严重则须转介。总之,团队心理辅导在灾后学校心理干预中的功能及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但要得到充分的实现,则需要我们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进行。同时,老师还要拥有一颗兼卑的心,以一个学习者和陪伴者的、引导者的身份和态度来参与,将孩子们自身拥有的自我自愈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孩子们就会尽快地从地震阴影只走出来,校园里也将尽快重新迎来孩子们幸福的笑脸。

5.职教中心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案 篇五

一、咨询形式

(一)、门诊咨询

即在心理咨询室坐等来访者上门咨询,一周集中两天进行,具体

安排如下:

每周二、三中午1:00——2:00下午5:00——7:00(冬令时)

中午1:00——2:30下午5:30——6:30(夏令时)

若在咨询时间外有来仿者,也接受咨询。

(二)、书信咨询

即通过书信交流形式进行心理辅导。操作简单,运用方便,非常适合对自己的心理障碍有顾虑,比较胆小、怯懦的学生,这种咨询方式随时进行,及时回复。

(三)、电话咨询

公布办公室电话、小灵通与学生通过电话进行交谈。

(四)、专栏咨询

专栏咨询是结合我校实际,通过广播、校报等形式对群体的典型心理辅导进行解答。这可充分调动学生会、广播站学生共同完成。每期办板报一次,广播则可根据实际随时进行。

(五)、开展团体心理讲座

即针对团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当面集中指导和咨询。结合我校实际,本期最主要的团体咨询对象是高三参加高考的学生及即将就业的学生,解决他们升学压力及就业压力问题。

二、考核方式

1、门诊咨询接受行政考核

2、对来访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随时记录并收集资料。

3、通过广播随时将学生普遍性的问题作出解答。

4、每期办板报至少一次。

5、期末有针对解决心理问题的研究成果。

三、建议

1、在心理咨询室挂上心理辅导工作职责,使学生充分产生信任感。

6.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方案 篇六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介

(一)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教师开设线上课程。根据大纲要求的各学段主要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自我认识、青春期、学习方法、学习动机、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培养出一批阳光热情、充满活力、坚毅向上、友善会爱、耐挫力强的好学生。各校心育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标准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课、听课。

(二)区骨干心育教师(含心理兼职教研员)开发微课程。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的内涵、亲子沟通、时间管理、情绪调适、专业和大学选择、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效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青春期、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等,感兴趣的家长或者学生可在公共教学服务平台进行学习和观看(与其他学科课程同步上线)。

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在区德育与心理研究室各学段心理教研员的带领下,整合顺义区未成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志愿者力量,组建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志愿服务团队,为区内中小学急需心理疏导与支持的师生和家长提供公益的心理咨询服务,做好疫情的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服务方式主要为一对一的在线咨询服务,可通过扫描如下二维码添加咨询师为QQ好友,预约时间后方可进行咨询(开放时间:从2月3日起,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均可进行预约与咨询)。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介

(一)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教师开设线上课程。根据大纲要求的各学段主要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自我认识、青春期、学习方法、学习动机、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培养出一批阳光热情、充满活力、坚毅向上、友善会爱、耐挫力强的好学生。各校心育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标准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课、听课。

(二)区骨干心育教师(含心理兼职教研员)开发微课程。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的内涵、亲子沟通、时间管理、情绪调适、专业和大学选择、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效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青春期、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等,感兴趣的家长或者学生可在公共教学服务平台进行学习和观看(与其他学科课程同步上线)。

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7.心理健康团队辅导方案 篇七

良好积极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存在着诸多人际交往问题,如宿舍矛盾、异性交往问题、人际交往技巧欠缺等。有关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80%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有关,可见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所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刻不容缓1。团体心理辅导克服了个体咨询耗时多、受众面窄、解决问题单一等弱点,作为助人的一种普遍且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方式,有效率高、感染力强、效果容易巩固等优势,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通过设立特定的场景活动,利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辅导目标

通过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会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学会主动交往,学会沟通,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另一方面使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缺点,悦纳自我,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发挥个人的潜能,健康快乐的生活。

三、辅导对象

大学生,特别是有人际困惑的大学生。

四、辅导材料

“寻人信息卡”、笔,背景音乐等。

五、辅导过程

(一)预热阶段

通过“滚雪球”的活动让团体成员打破陌生,相互认识,为团体辅导打造良好的团队气氛。

首先,每人先想一句介绍自己的话,包括姓名、来自哪里、性格特点以及爱好。比如,第一个人说:“我是来自驻马店的、性格比较内向的、喜欢读书的周蕾。”那么第二个人就说“我是来自驻马店的、性格比较内向的、喜欢读书的周蕾———旁边的来自漯河的、性格比较矛盾的、喜欢打篮球的李玮。”第三个人需要说:“我是来自驻马店的、性格比较内向的、喜欢读书的周蕾———旁边的来自漯河的、性格比较矛盾的、喜欢打篮球的李玮———旁边的来自郑州的、性格比较善良的、喜欢小动物的贾晓燕。”以此类推。全组人都需要集中注意力,相互提醒,在多次重复中不知不觉记住他人的信息。

(二)主题活动阶段

1. 寻人行动

(1)活动目的:通过寻人行动让学生学习主动交往;学生在交往中介绍自己、了解他人,发现共同的兴趣爱好。

(2)活动时间:大约需要25分钟。

(3)活动道具:“寻人信息卡”、笔。

(4)活动程序

第一步:“寻人行动”要求学生根据“寻人信息卡”上的信息,在10分钟内找到具有该特征的人简单交流后签名。

第二步:大家交流“寻人信息卡”,看看谁的签名最多。主持人邀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如签名最多的和某一特征签名最少的。

第三步:交流完毕后,主持人在全班梳理信息,请具有同一特征的人站立一排相互介绍与交流。

2. 了解你我他

(1)活动导入:对于我们繁忙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大家是否疏忽了对自己和他人静心地去认识?是否忘却了寻找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如果是,那我们就失去太多了,生活中能够经常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会促进我们更好地完善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长,下面的活动,将会给大家机会去寻找这笔成长财富。

(2)活动内容与规则。第一步:活动分小组进行,围圈而坐,学生依次坐在中间,由四周的学生分别说出他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对他的“第一印象”和“现在对他的认识”分别是什么?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对他的友情提示有哪些?第二步:所有学生表述完后,该学生要说出自己的感受。第三步:轮换下一位学生坐到中央。

(3)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当别人赞美你时,你的感觉如何?你赞美别人时,通常赞美哪些地方?你能给所有的人不同的赞美吗?你在赞美别人时,感到自然吗?为什么会这样?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三)尾声阶段

通过“快乐大转盘”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被别人用不同方式对待时的内心体会,从而掌握对待他人的正确方式。

1. 全班同学在团体辅导室内四处分散站立。

2. 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仰头面朝天花板,面无表情地随意走动,遇人则马上避开。

3. 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低头面朝自己的脚尖,面无表情地随意走动,遇人则马上避开。

4. 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保持正常平视状态,面无表情地随意走动,遇人则马上避开。

5. 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在团体辅导室随意走动,面带微笑,遇人握手。

6. 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在团体辅导室随意走动,面带微笑,遇人握手,并在心中说“我欣赏你”。

7. 学生按教师要求,每人在团体辅导室随意走动,面带微笑,遇人握手,并于口中说“你很棒”。

8. 集体分享不同待人方式的不同感受。

9. 教师总结:友善待人,他人才能友善对待自己。

六、辅导反思

团体心理活动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本辅导方案设计适用于由共同目的性———改善人际关系而组成的陌生团体或某些固定团体的初始阶段,此时团队成员相互比较陌生,个体对他人的开放程度和接纳程度较低,成员间的互动性较少,通过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营造出比较轻松愉快的团体氛围,缓和团体成员间的陌生感,增进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信任感的建立,使个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放自己,接纳他人,形成更和谐的人际关系2。

参考文献

[1]仝丽花,郑晓边.大学生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8).

8.论高校专职辅导员团队构成及建设 篇八

[关键词]高校专职辅导员团队建设

[作者简介]丁志卫(1970- ),男,江苏江阴人,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苏州215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辅导员构成、素质及影响力分析研究”(项目编号:07SJD7100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5-0060-02

高校专职辅导员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担负着基层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伴随着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视,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辅导员还必须承担学生的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就业服务等工作内容。为保证辅导员工作任务的完成和作用的发挥,我们必须关注高校专职辅导员的团队建设。

一、高校专职辅导员团队构成的现状分析

1.高校专职辅导员存在缺编现象,团队构成不完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事实上,许多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科建设和创收上,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抱着“不出事”的心理,忽略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才能产生实效的事实。当辅导员转岗或因其他原因离岗后,往往需要一定的程序、经过一定的周期才能得以补充,造成一定时间内辅导员的缺编。在现实中,部分一线辅导员还常常出现兼职的情况,如行政方面的兼职、管理方面的兼职,甚至部分基层学院一线辅导员还存在“在岗不在职”现象。这些情况应该属于“隐性”缺编现象。

2.高校专职辅导员存在知识、能力结构上的缺陷,与现实需求有一定距离。目前,各高校通常采取“留校”的方法产生专职辅导员,即选拔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担任辅导员工作。一些高层次学校甚至还设定了学历杠杆,只有研究生毕业才有资格参与选拔。但在当前就业压力下,许多高校更多的是采取自身选留的办法,这样容易造成“近亲繁殖”,不利于交流和融合。而高校内部二级学院在选聘辅导员时,同样也更多地选择“自己看中、感觉放心”的本院学生,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线专职辅导员专业结构的单一性。然而,当前的现实环境对专职辅导员的工作要求是多元化的,如要求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撰写发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科研论文等,这对理工科出身的专职辅导员往往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我们在选留品学兼优的学生时,依据的标准可能更多的是学习成绩,但学习好的学生未必就是一个管理人才。辅导员自身的特长、才华所展示的人格魅力,往往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辅导员很多的时候需要专才,同时也有全才的要求。

3.高校专职辅导员团队存在局部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影响工作效果。专职辅导员事实上是后备干部的人选,但金字塔形的管理模式,必然是少数辅导员能“上”,而更多的是滞留、等待。辅导员要“转”,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容易。“转”到其他一般的岗位,原有的优越感就会降低,尤其是许多高校采取了一些保护、激励专职辅导员的做法;“转”到平行管理岗位,岗位上通常也有资深职员,他们的年龄和资历远非专职辅导员所能比拟的;“转”专业,即做专业教师,一是学历层次不够,提升学历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影响正常的辅导员工作,多少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味道;二是与同年龄层次的专业教师相比,已经远远落在其后,追赶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在不少高校的二级学院内,辅导员配备齐全,但有的团队成员年龄偏高,虽经验较为丰富,但工作的激情却有所下降,同时彼此之间年龄档次相近,也容易产生“内耗”;有的团队整体年龄偏小,有工作热情但经验不足,没有像学科建设那样的“梯队”,出现任命二级学院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的现象。当前,很多高校在内部不同学院之间并没有建立辅导员交流轮岗的机制。

4.高校内部二级学院专职辅导员之间没有共通的平台,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在目前的体系下,高校二级学院相对独立,造成辅导员之间也存在条块分割,尽管表现为校、院双重领导,但更多的因身份隶属关系以二级学院为主,各自开展工作,各自组织活动。因辅导员工作的共性,彼此之间的工作和活动非常相似或相近,如果说存在差异,也就是因不同学院专职辅导员自身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从高校全局发展来看,各学院之间的工作和活动无疑是存在重复的。而高校各学院的学生较少地感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工作和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教育和影响。

二、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措施

1.提高专职辅导员个体综合素质,保证辅导员团队的综合实力。高校专职辅导员团队建设,首先要从辅导员个体入手,强势的个体才能塑造出高素质的团队。因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好辅导员选留关,把真正高素质的毕业生选留到辅导员工作岗位。建立辅导员选留制度,制定辅导员选留的考核标准与体系。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在科学评价选留辅导员个体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辅导员个人专长和特点,以及与团队建设需要的切合点,把优秀的毕业生选留到合适的团队。

二是打破框架和条块,开放性地选择优秀人才担任辅导员。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文化底蕴,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从外校选留辅导员,可以加强不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内的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多方位地吸收好的经验和做法。也可以从社会上公开选聘专职辅导员。目前,高校对社会优秀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选聘专职辅导员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同时社会性的辅导员与学院派的辅导员之间可以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三是建立完善的培训和培养机制,不断提升专职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目前,许多高校存在辅导员不培训或短暂的形式培训后就直接上岗的情况,缺乏对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新辅导员更多地是在摸索中开展工作,耗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除常规的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外,要注重对辅导员专业的训练,为辅导员个人魅力的打造提供有效帮助,拓宽辅导员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活动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如表演、舞台艺术、写作、演讲、沟通技巧等,使他们能够在特定领域内形成自己相应的权威。更为重要的是,对辅导员自身也要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并根据辅导员自身职业规划制订长期的培养计划。

四是加强辅导员思想品德教育,帮助辅导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很难想象,“己身不正”的辅导员如何去引导和管理学生。因此,要促使辅导员正确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具备从职业走向事业的理念和无私奉献精神。辅导员个体良好的品德,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和互敬互让,有助于凝聚力的产生和团队精神的形成。

2.适时进行有机整合,科学构建辅导员团队。高校基层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其他与学生有关的各项事务性工作,能否取得优秀业绩,与辅导员个体有关,但更为关键的是与是否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关。面对众多的具有各种需求的学生,只有发挥团队的作用,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进行科学整合,打造高素质的辅导员团队尤为重要。

一是考虑辅导员年龄因素,进行有序整合。高校在保持内部二级学院专职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应该打破传统的归属框架,在全校范围内适时有序地进行调配,使各个二级学院专职辅导员团队在年龄层次上保持依序排列的框架,从而避免出现有的二级学院辅导员高度积压而有的二级学院辅导员队伍“群龙无首”的状况。当然,在整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辅导员的工作表现和业绩。

二是考虑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行有序整合。一个二级学院的辅导员团队,应根据其工作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需要,进行相应的调配和调整,避免出现相近知识和能力者之间的重复配置。一支优秀的辅导员团队,需要有文科专业出身者(写各种总结、报告、新闻宣传的需要),需要有工作对象所属专业出身者(对与学院教师的沟通以及学生就业时与企业的联系将会有所帮助),需要一定的特长者,如音乐、体育、表演、计算机(开展工作和活动时需要)等。只有当每个团队拥有合理的人力配置时,才能较为顺利地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

三是考虑辅导员的性别配比,进行有序整合。这是一个显而易见但往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性别的配比,既能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便利性,同时也有利于在特定环境和特定对象面前发挥各自的优势。

3.打造辅导员团队形象,为辅导员个体作用的发挥创设环境和条件。高校专职辅导员团队在高校中的地位,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辅导员团队在高校领导及广大教师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领导和教师对辅导员工作及辅导员个体的关心和支持;辅导员团队在广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广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和响应。个体和团队在人们的心目中通常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彼此的界限并不明显。个体会影响团队,团队也会影响个体。

一是高校应充分认识专职辅导员队伍在帮助引导学生成长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制度的方式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个体发展,在待遇、福利、学习机会、职称评定等诸多方面给予保障,肯定辅导员队伍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辅导员团队应发挥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学校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坚持学习,努力工作,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严格自律,塑造良好形象,以自身的优异成绩在高校中取得应有的地位。

三是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意识和职业荣誉感。打造辅导员沟通交流的平台,为辅导员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帮助,如建立高校辅导员俱乐部、高校辅导员联盟等。

四是充分发挥辅导员专长优势,实现辅导员资源整合。伴随着辅导员学历层次的提高,在一定专业领域内话语权的增强,辅导员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的专业优势也逐步显现出来。学校对此可以以项目和课题的形式进行组织,如大学生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等方面的策划、宣传、指导,完全可以由辅导员组织相应的团队来操作。这不但体现了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同时也是辅导员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表现。

五是合理利用资源,建立辅导员的外围团队,让更多的人了解辅导员工作。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与学生有关的事项几乎都与专职辅导员有关,但很多时候我们对辅导员的工作存在不甚了解的情况。因此,除加大对辅导员工作的宣传外,要让一定的人群参与到辅导员工作中去。主要的办法有:面向高校内外,招聘兼职辅导员;建立、建设好以专业教师为主的兼职班主任队伍;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邀请专业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等。

总之,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强、作风好、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辅导员队伍的作用不能被忽视,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中的长远效能不能被忽视。我们期待专业辅导员成为一项可以终身从事的光荣事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0-15.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http://

www.moe.edu.cn,2005-01-13.

上一篇:我知道了生活饮食要健康优秀作文下一篇:《素数和合数》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