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写作待改进

2024-09-04

指导学生写作待改进(精选8篇)

1.指导学生写作待改进 篇一

怎样指导学生写“随笔”呢?

一、教会学生写随笔的方法

随笔所记内容应是最近一段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容可大可小,随心所欲,但必须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与日记不同的是比写日记更随便,没有一定格式,只要简明流畅,表达清自己的意思,达到练笔目的即可。篇幅也没有规定,可长可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依据实际内容、具体情况来定。

随笔主要是让学生练笔,所以与指导写大作文不同。在开始时教师加一些指导,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写,让他们自己把身边的事写真切写生动,以锻炼他们遣词造句的表达能力。另外,要让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教育沉重不要一味仿写、套写或者说些假话、空话。

二、培养学生写“随笔”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笔是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的,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利条件。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展示机会。

沉重的随笔,许多都是黑板报稿、广播稿的好内容。因此,我们开辟了黑板报“随笔”专栏,并组织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投稿。由于中稿率较高,沉重兴趣盎然。每次指导写大作文时,我也有意让学生翻阅“随笔”,只要有与大作文相符合的题材,“拿”来即可“用”。

2。开展评选欣赏活动。

为了便于长期保存,经常翻阅,我要求学生备用较厚的软面抄,除了写“随笔”,还摘录优美词语句段、名言警句、诗歌笑话,并加以精心美化,使之成为一页页赏心悦目的“手抄报”。每周组织评选,前五名挂于“优秀作业栏”。每两周进行一次相互交换欣赏朗读。

随笔形式灵活,内容广泛,对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作文水平都很有好处。

用经典的方法来写出高分作文

用经典的方法来写出高分作文,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同学们在运用这些经典名句名段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高分作文呢?其实要做到这样很简单,这里有“经典作文十法”,就是告诉你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写出一篇原创的高分作文,来一起看看吧。

一、正话反说,讽刺鞭挞

“正话反说,讽刺鞭挞”即运用反语、夸张等手法,故意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使读者在幽默、讽刺中领会到作者的真正意图。

《独眼龙的求职信》堪称采用此方法的成功之作,作者巧借“求职信”的格式,运用杂文式的反讽手法,塑造、鞭挞了“任人唯亲,唯亲是信”的独眼龙形象,机智、幽默而又辛辣地抨击了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认知事物的社会流弊。

二、换位思考,自我反省

“换位思考,自我反省”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位置,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反省自己,或许可以使自己更加接近真理。

《雾中的战场》写一个“美军陆战队士兵”先是受爱国情的蒙蔽,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看待、参加对伊战争,后受伊拉克战地老人点化,站在伊拉克和世界人民的立场上审视这场战争、自我忏悔。通过换位思考,在自我反省中表明“理智总是会被某种不知名的感情欺骗,最终被驱逐”这一主旨。

三、物化拟人,打造卡通

“物化拟人,打造卡通”就是运用拟人、拟物、想象、夸张等童话、寓言式的手法进行创作。

在《理智·情感·认知》中,作者把“理智”和“情感”看作一对亲兄弟,赋予它们以人格,写成了寓言哲理文,闪现出睿智的光芒。

四、反弹琵琶,推陈出新

“反弹琵琶,推陈出新”即逆向思维,反向立意地构思行文。

《人言诡鬼——舍弃欺诈,还我诚信》即运用此法。作者展开逆向思维的翅膀,反其意而用之,为鬼翻案,把原来受到大家称赞的捉鬼英雄宋定伯描写成一个毫无诚信、专事欺诈的小人,而鬼则是一个诚信可嘉、不幸受骗的弱者,在鲜明的褒贬中表达了作者对欺诈得势的鄙弃,对诚信善良的同情和呼唤。

五、认同求异,新意旁出

这种方法不同于“反弹琵琶,推陈出新”那样运用逆向思维,推出完全对立的结论,而是承认对方某种或某些与自己相同或合理的见解,再运用发散思维的形式,派生出新的意义。运用这种方法写成的文章,态度显得委婉,易为人接受,加之观点较全面、客观辩证,因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如《天平和七弦琴》就是先承认感情容易模糊认知的双眼,理智不可缺少,接着阐述“但我们就能因此完全排除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这样新意顿出,使文章闪烁着思辨的光芒,有力地凸显出文章理性的高度。

六、接龙改写,编构杂合

“接龙改写,编构杂合”即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续写或改写,也可另择名篇大作、名人史事紧扣作文话题进行续写、改写,还可参照材料顺向或逆转编构故事。

《丢掉“诚信”的背囊之后》和《“智子疑邻者”说》就是对高考作文材料的续写和改写。对名篇名着、名人名角续写改写的就更多,如《赤兔之死》和《〈小重山〉后的选择》等,参照材料顺向或逆转编构故事的有《保姆与家教》和《小学的玻璃事件》等。

作文要充分的利用联想和想象

写作文要充分的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事的时候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能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联想和想象的内容,应是与文章中心有关的关键内容。

有一篇题为《卖鸡蛋的老大爷》的文章,它的结尾是这样的:“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在凛冽的寒风中,老大爷用焦急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从红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临的傍晚,一天、三天、五天……这时,我觉得老时,我觉得老大爷给我的不是五个鸡蛋,而是一颗朴实火热的心。”

《卖鸡蛋的老大爷》讲的是一个卖鸡蛋的老大爷,由于看错了秤而少给了“我”半斤鸡蛋后,竟连续一个星期找“我”补还鸡蛋的事,赞扬了老大爷诚实的美德。上面节选的是文章结尾,写“我”收了老大爷补还的半斤鸡蛋后,在回家路上的思想活动。充分运用想象,写了老大爷在一个星期中是如何等“我”的情景。这些想象充实了文章中的关键内容——“连续一个星期找‘我’补还鸡蛋”,具体描述了老大爷在找“我”时,“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的情景,充分表现了老大爷诚实的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所展开的上述想象之所以能起作用,还由于它是合理的。它的引起,是因为收到了老大爷千方百计补送来的那半斤鸡蛋。用“我仿佛看到了”这几个字引出想象,顺理成章。因此,既要充分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又要运用得自然和合理,不能凭空编造,为想象而想象,为联想而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不拘一格的,但必须注意

一要从所见所闻的事或物引发开去。想象或联想要大胆,但不能没有依据地胡思乱想。想象,不是无中生有,它离不开真实,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不是凭空“瞎想”。如果《卖鸡蛋的老大爷》一文的,没有经历过那件事,或者没有收到老大爷补还的那半斤鸡蛋,或者老大爷当场发现称错当场补还的话,是无法产生对老大爷在凛冽寒风中找“我”情景的想象的。

二要让想象、联想为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服务。仍以前面提到的那篇作文为例,写老大爷连续一星期找“我”补还鸡蛋的事,是要赞扬老大爷诚实的美德。而在文章结尾处展开的想象,细致具体地描述了老大爷在寒风中找“我”的情景,不仅与文章的中心相吻合,而且使文章的中心更为鲜明和突出,字里行间流露了“我”因此而产生的敬意,所受的感动。

总之,要作文要充分运用想象相朕想使文章内容丰富、具体,但要想象、联想得自然、合理。

2.指导学生写作待改进 篇二

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呢?我认为, 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的作文指导。

一、重视阅读

阅读不但可以开阔思路, 丰富写作材料, 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规律, 学习写作方法。阅读就是在课堂上老师借课文为例子, 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要写好作文, 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 可以让学生识字, 积累词汇, 掌握句型、句式, 熟悉课文内容, 了解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阅读课不仅让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什么, 更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这些知道的积累都是在为习作做准备, 所以说阅读是积累, 是体验, 也是走近写作的重要途径。

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 而且篇幅较短, 也易于学生背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用或仿用文中精美句段丰富习作。除了课内阅读,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重视课外阅读, 并为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书目。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阅读体会, 使课外阅读变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都是在为写作做准备。真正做到劳于阅读、逸于作文。

二、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要在日常习作中让学生尝到写作的乐趣。首先在写作内容上开放, 不过多地限制写作内容, 让学生“各抒己见”, 自由表达。其次, 针对学生的每次练笔, 教师要少批评多鼓励, 让孩子尝到习作带给自己的快乐, 对写作充满信心。最后, 在日常写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 不说空话、套话, 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日久天长, 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会逐步走上习作之路。不以篇幅长短论优劣, 及时肯定学生习作, 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 能有效指引学生走上习作之路, 伴着教师的鼓励, 学生就会觉得写作之路并非是“山路十八弯。”

三、贴近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老师切忌用单一乏味的形式要求学生写作, 这样非但写不好作文, 还可能会使学生从此害怕作文, 厌恶写作。因此, 习作内容应该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生活即作文, 作文来源于生活。写作教学只有贴近学生实际, 学生才能易于动笔, 才能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比如:四年级学生在写《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表达内容时, 我让学生到田野里去观察, 到树林中去寻找, 鼓励学生走近大自然, 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再如三年级学生在写《美丽的夏天》、《我眼里的秋天时》, 我将写作时间调节到与实际自然景色相吻合, 这样学生眼里看到了真实情景, 也就能较容易地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总之, 不管是学校学习, 还是课外活动, 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观察事物, 用作文的目光留意周围的一切。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才能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四、尊重学生

学生的习作是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教师不应该主观武断, 不分青红皂白妄自加以删改。不要轻易改动孩子的每一句话, 毕竟那是他们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记得一次学生在写《蜜蜂和蝴蝶》这一作文时, 一个女孩写的作文是对蝴蝶大力赞许, 却将蜜蜂批评得体无完肤。行文流畅, 将对蜜蜂的厌恶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尊重她的意愿, 并在班级里范读了她的文章。鼓励同学向她学习, 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会打动读者。学生的话语是她最真实的感悟, 因为我们的不理解就进行的删改, 可能就改变了他们的初衷。所以, 当我们决定要删改习作时, 最好也向学生问个为什么。教师要当好伯乐, 尽力发现每篇作品的亮点, 大加赞赏, 相信在老师欣赏的目光里, 每位学生都是千里马。

五、重视写法

记得有位老师曾说过:“假如我们只顾让学生多写, 而不讲写作的方法、要领, 学生哪怕是天天写, 也未必能够写出好文章来。”我认为, 习作教学是不能忽视写法渗透的。教师对学生写法的指导, 必须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运用具体的习作, 让他们通过实践、讨论交流, 剖析比较来掌握。

3.学生写作指导策略 篇三

一、重视基础知识积累

作文是学生用字、词、句谋篇布局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因为缺乏语言材料就不能进入写作。语言的基础是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汉语的基本词汇,而在积累常用汉字的基础上积累词语,再到句段篇,持之以恒,点滴积累,积少成多,知识储仓中的基本元素就会越来越丰富,语言表达就更加流畅,写起东西来就能得心应手。一是狠抓基础训练。无论做何事,我们都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从每件细小之事做起,方能见成效。要写好作文,就应该从字、词、句、段、篇抓起。在字、词方面,应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去强化训练。对于句子,注意结构,形式特点的把握,以便能够修改基本的句子毛病。段的方面,应学会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段意来安排每个句子顺序的。篇目上,把握每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着重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布局。这样,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就相得益彰。二是注意引导观察。俗语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缺乏对生活、社会的感知、认识,写作将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周围的人、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遵循“处处留心皆学问”之理。没有生活素材积累,学生写作时就无话可说,无事可叙,即使写出来也是既空又假。记得一次我给学生出了一道作文题——《我最尊敬的人》,多数学生把所尊敬的人写得活灵活现,可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贺xx说。“老师,我不晓得怎么写。”为了让他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我让他周末回去跟父母干两天农活,认真观察父母亲的一举一动,周一再交,通过亲身经历,作文中他把母亲的形象抒写得鲜活、真实可信。三是注重阅读积累。古人曰:“读书破问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只要勤奋阅读书籍,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就要把客观生活和阅读书籍结合起来实现开源引流。指导学生阅读首先选好书。选取一些优秀的文章,尤其是经过几千年文明洗礼的至今任放光的古今中外名作,让学生阅读积累。有的篇目,必要时要求学生能背诵。其次,勤于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认识,积累材料。阅读中,我们要善于动脑,换位思考,如果换着我来写这篇文章,该如何构思、如何选材安排?通过日积月累,知识仓库里的储备丰富了,写作的灵感也就来了。

二、加强常规训练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作文靠的是练,需要铁棒磨针、持之以恒的耐力。要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加强常规训练。一是指导写好日记,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想写好日记,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日记,写些什么,怎样写?如果让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让他们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那么,时间长了他们就会有一吐为快的愉悦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指导日记训练,首先要无意识地界定日记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初中生的阅历浅,社会经验少,知识面较窄,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应注意引导他们用正确的观点和立场来看待事物,明辨是非,使他们懂得颂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养成敢说真话,吐真情的严肃的作文态度。二是引导例文仿写。美国作家富兰克林在谈到自己习文时说,他学写作无非在于不断的模仿。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仿写并非一种简单的模仿和抄袭活动,而是提高一个人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是一种作文教学手段。它既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作,又能拓展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和审美取向,使学生在不断比对、借鉴中汲取写作养分。指导过程,一要预防“眼高手低”现象。二要注意选材。三要引导创新。仿写只是一种学习方法,不是最终目的。在练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体现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接纳、吸收别人的优点时,需发挥联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特色,超越对方,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抓好作文评改

一是认真写好评语。叶圣陶说:“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批语要避免指责和笼统,要以正面诱导、表扬、鼓励为主。学生本身处于学习阶段,作文中往往会出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老师在批语中切忌“你的文章糟糕透了”等语言,不然学生习作会敷衍了事。也不能把每篇作文的批语都写得大同小意,如“语言通顺,中心明确”“结构完整”等,这样对学生的帮助也不大。写批语时,千万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对写得较差的作文,要“有意栽花”。哪怕是字写得规范或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都应该赞美表扬,可用“你的书写很规范,进步很大”,“这个句子真美啊”等语言鼓励。优秀的习作或有进步的,可用“可喜可贺,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相信自己,永远是最棒的”等语言赞扬。对表达不到位的地方,应婉转提出建议。如“想一想,能不能换一种说法”,“这个地方能不能用其他词语来表达”等。这样的批语就如春风拂面,亲切自然,能给学生带来欣慰和欢乐,从而乐于习作。二是指导互改作文。提倡学生互改作文,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活动。指导修改,一要引导对字、词、句、标点等问题进行修改。二要统观全局,从文章的主题、观点、材料组合等进行认真审视,仔细琢磨。初次训练时,我们不妨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把事先设计好的“有病”例文运用投影展示,给学生作示范修改。指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去发现和修改读起拗口、听来别扭的地方,即用错标点、漏字、多字、错字、别字、词不达意、内容东拼西凑、语意不连贯、句子不完整、文不对题等毛病,让学生观察批改全过程,了解每一处修改的目的,懂得批改的具体方法。然后,再默读修改的文章,再次修改。经过反复的读、改,文章就会逐步完美起来。

4.关注例文指导学生写作 篇四

【摘要】本文阐述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作文教学的资源,是最直接、有效的习作指导素材。教师利用教材例文的文章结构、叙述方式、优美词句、精彩文段、写作顺序、修辞手法等作为指导学生习作的依据,有助于指导学生将学到的各种写作方法,巧妙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关键词】例文 指导 写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46-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要时刻建立范文意识,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的相关课文作为习作指导范例,不但可以提高习作指导的质量,还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习作要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在利用课文作为指导学生习作范例时,要教会学生把在课文中学到的各种写作方法,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实践中去。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例文指导学生进行习作呢?根据多年作文教学实践和经验,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体会和具体做法。

一、积累优美词句和精彩文段

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下笔如有神”。语言贫乏是小学生作文难的症结,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词都包含着丰富精彩的好词佳段,教师让学生把这些词句、文段抄录或背诵下来,时时翻阅、常常背诵,久而久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写作时就能增加文章的韵味和深度。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描写漓江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这一自然段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再如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同样的写法写桂林的山“真……真……真……”突出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背诵这些段落,同时适当进行段落排比句的仿写,既发挥了学生想象力,陶冶了情趣,又提高写作能力。同样,学生还可以将古诗词中的句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如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写《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诗》作文时,写道:“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幅画,上面写着我最喜欢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文中运用诗句表达作者立志从小努力学习,以免将来虚度光阴,追悔莫及的思想感情。可见,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收集的优美词句、精彩文段及诗词运用到作文中去,学以致用,使习作有声有色,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借鉴例文的结构

小学语文常见的文章结构形式有三种:总―分―总,总―分,分―总。这三种结构形式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用得较多,在说明文和科普文章中也常用。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让学生了解作文在结构方面的要求,借鉴课文写作结构要领构思成文,使习作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先总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再分写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景色,最后归纳总结西沙群岛将会更加美丽富饶。《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先概括叙述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叙述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采用“总―分”结构形式,先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再分写杨梅的生长过程和汁、叶、果的特点。再如《索溪谷的“野”》一课,先概括写作者游览索溪谷总的感受是“野”,再具体写索溪谷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是野的,从而突出了索溪谷天然美、野性美的特点,这样的文章结构让读者一目了然。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渗透文章的基本组织结构,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结构特点,在自己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有条不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学习例文的叙述方式

小学阶段记述文的叙述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小学生用得最多的是顺叙和倒叙。要让学生学会将这些叙述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随机进行指导。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麻雀》等课文采用了顺叙的叙述方式,《麻雀》一课先写在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从树上跳下来的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我”带着猎狗走开了。学生学习课文从中明白了顺叙的叙述方式能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读者更容易理解。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我的伯父?迅先生》《金色的鱼钩》等采用倒叙的方式写作,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作者惊异于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伯父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然后写作者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令她难忘的几件事: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最后得出结论: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结论回答了文章前面所提出的问题。这种先写事情的结果、后写原因的叙述方式给读者创设悬念、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既做到前后照应,又突出文章的中心。教师在进行相关课文教学时,在说明写作方法、特点的同时,还应当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顺叙或倒叙的方法进行习作练习,使得文章结构完整,语言自然顺畅。

四、模仿例文的写作顺序

一篇文章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当按照一个标准,即一定的写作顺序来排列。在小学阶段,课文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几种:按时间先后顺序,按地点变换、空间的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等。学生依据文章中心安排写作顺序,裁剪材料、确定主次详略,再将留取、加工好的写作材料“编织”起来,就为构思文章、布局谋篇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作常见于写人、记事、写景文章,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按“天还没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来写。再如《观潮》一课,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描写了大潮奔腾西去的全过程,这样写作文章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其次,按地点变换、空间顺序写作的方式在参观、游记类的文章中较常用,如《颐和园》一课按空间顺序先写长廊的景色,抓住“长”和“美”的特点,从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到内部介绍,从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到介绍外部环境;接着写万寿山的景色,在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最后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又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接着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这样写作行文有条理,交代清楚。最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即先写事情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按事情的发展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这一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就一篇文章而言,写作顺序是灵活变通的,至于采用哪种顺序,要依据材料的特点、记叙事物的规律来定,尤其是要依据是否能够更好地突出中心思想而定。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作为例文进行写作顺序指导,使文章叙述条理清楚、中心突出,深刻、完整地表现文章中心,便于学生仿写和体会。

五、迁移运用例文的表达形式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怎样将课文中学习过的词语或语句内化成学生的语言,再通过习作练习在迁移运用中转化成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在写作课中进行写文迁移训练。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使文章充满感染力。如比喻的运用生动传神,突出“林之绿”“岭之美”“花之香”,课文中用“像绿色的海洋”这个明喻,展现了小兴安岭的“一碧千顷”,使人如见其景,心旷神怡;又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个暗喻,表现小兴安岭的无比富饶,使人浮想联翩,深感祖国河山的可爱。文中还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写活,如“小鹿在溪边散步……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把小鹿悠闲自得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又如“落叶在林间飞舞,森林向人们献出了……山葡萄……”,“雪花在空中飞舞”句子中的“飞舞”“献”都是用于人的词语,用拟人的手法给无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灵性。教师利用课文中呈现的修辞手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写景状物习作练习指导,让学生将文章修辞手法借鉴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需要学生具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观察事物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教学也在为学生积累作文语言材料,学习表达思想感情方法等服务。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把教材每个单元具有代表性的课文作为习作范例进行有选择性的习作教学,把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教材例文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5.如何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写作 篇五

一、提出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写作提出了如下要求: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然而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面对作文无从下笔,拙笔难挥;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大同小异或者普遍雷同,缺乏作文素材,写不出真情实感,更谈不上有创意地表达了。

二、问题聚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有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首先得足够的占有素材,如何才能积累素材并更好的利用素材进行写作,这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的中学生阅读面窄,又不留意日常生活,不会从自己的身边捕捉素材,但对网络很感兴趣,我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解决“如何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写作”这一问题。

三、实施方案

1、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写作素材

网络最大的优势是信息量大,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料,对于热点问题见仁见智,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能帮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那么如何搜集整理材料,就成了核心环节。

2、教会学生分析、整合资料,形成自己写作思路。

6.中学生写作方法指导 篇六

【特点】

采用议论抒情法记叙动物,要对能给予启示的动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议论或抒情时就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抒情法要把动物的某些特点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要具有的精神、品质、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描写动物特点时,要为议论抒情作好准备;议论、抒情时,要围绕所描写的特点进行。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54、景物衬托法

【特点】

7.如何指导学生寻找写作材料 篇七

(一) 从课文中寻找写作材料

如何从课文中选取写作材料呢?作为语文老师, 平时就要求学生做好材料的积累工作。

1. 笔录工作。

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 对课文内容做分类记录。可分为: (1) 名人名家类; (2) 名言、格言类; (3) 摘抄课文中有文采、优美的句子, 侧重是对偶句、排比句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2. 熟读、背诵工作。

要求背诵的篇章一定要强化学生背熟, 往往这些篇章有很多写作素材, 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平时在做好背诵的前提上, 有侧重地思考记忆一些内容。这些材料都是极好的写作“粮食”, 是写议论文很好的论据。

3. 提炼课文原有的素材, 深化文章的主题。

好文章贵在有自己的风格和创意, 学生必须深入挖掘课文原有的题材, 让他们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而不是拘泥于老师讲授的内容。课文涉及的文学形象、历史人物、历史英雄很多, 同学们思考什么, 就让他们写什么, 他们的功过得失, 让学生去思考评判, 以提高他们认识和分辨事物的能力, 开拓他们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 既可以张扬个性, 又可以增加文章的内容和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 这不是一举三得吗?

(二) 从课外阅读获取写作材料

阅读能丰富人的知识, 阅读可以拓宽人的视野, 阅读能让人学会思考, 提升人的境界, 丰富人的情感体验。在中学阶段, 许多学生只看作文选或高考满分作文, 他们不喜欢看名著, 对老师推介的名家、名篇觉得陈旧、没味, 喜欢的是一些消遣性读物或娱乐性报刊;另外, 一些学校对学生看课外书管制得“苛刻”, 或禁止或收缴, 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作为语文老师, 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 鼓励学生多看课外读物。我的做法是:

1. 加强课外阅读。

每周安排一节“课堂阅读课”, 或去图书馆或在网上阅读。此外, 不管学生各学科作业如何多, 也要求学生每天挤出半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多方积累。

2. 要求订购或推荐读物。

根据学生的经济情况, 要求学生或订或借一定量的读物阅读, 推荐一些篇幅短小而又有思想内容价值的刊物, 学生花钱不多, 又可以看到更多的书, 这个做法学生十分欢迎。

3. 做好课外阅读笔记, 学生交流阅读。

每个学期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课外阅读的本子, 把当天的阅读情况做简要的记录或点评, 每两周检查一次, 每个月分小组互相交流传阅一次。

4. 课堂上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课文作者的相关资料, 并在课堂上说说自己阅读到的与别人不同的信息, 每个学生都非常“得意”地表现一招, 兴致很浓。这样学生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许多自己没有阅读到的东西, 大大提高了阅读量。

(三) 从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

虽然材料是否丰富是检验一篇文章优劣的重要依据。但是, 如果都是照搬别人的材料, 表达别人的生活感受, 难免有拾人牙慧之感。那么, 怎样引导学生写出既有内容又有个性的文章呢?“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他们写作的“活水”。老师应当鼓励学生走进生活, 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人、事, 注意“旁听”周边的声音、言语, 找到适合自己的触发点, 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看法。

高中学生的生活非常紧张, “三点一线”的生活, 学校“封闭”式的管理, 使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 学生常常埋怨没有内容写, 找不到感觉。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学生写作的引航人, 让他们关心生活, 热爱生活, 做生活的贴心人, 从中获取写作材料。

1. 仔细观察身边的人。

校园里有老师、同学、工友, 走读生还天天有机会看到父母。日常生活中, 要求学生对这些人留心观察, 只要留心, 就会发现有很多对象可写。

2. 写自己。

写自己的成长经历, 写自己的甜美回忆, 写现在的内心感受, 写自己对未来生活的设想, 以内心独白的形式或日记的形式都可以, 把自己生活的苦乐都写下来, 或反思自己, 或剖析自己, 或对照别人表白自己, 或为自己喝彩、鼓劲等。

3. 写物。

校园中的自然景物、小动物, 学生课桌上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同学穿着的服装、发饰或者自己的生活用品都可以写, 学生的这一类文章往往写得不太好, 原因就是缺少关注和爱心, 写不出它们细致的特点, 表达不出真切的感受。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多亲近身边的事物, 多思考它们, 引发写作热情, 丰富写作材料。

4. 要求学生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

为了让学生尽量记住一些观察得到的成果, 我要求学生每天把感受最深的人、事或言语写下来, 并且从中写出自己心得感受, 这样, 既可以练笔又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8.加强学生写作的指导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素材积累;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基本理念发生深刻变化。作文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对于教育理念的变更有得天独厚的推动作用。小学作文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小学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写作水平,就要从如下几个角度着手。

一、要指导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的积累

1.在课堂教学资源中积累素材。课堂教学资源最重要的是教科书,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科书中,收录了几百篇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的优秀文章,教师要在教学当中充分利用这些文本,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托课文积累习作素材,能做到现学现用。另外,教科书中的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回顾拓展等,也集中了大量的优秀文化,也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2.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积累素材。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还有各种媒体传达的信息和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等展示的信息,都是积累习作素材的所在,教师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在生活中加强习作素材的收集。

二、要把好习作前的指导关

教师组织作文指导课,应从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出发,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既不应该降低各个学段的作文标准,也不应该不科学地提高各个学段的作文标准。可以把握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进行审题,帮助学生找准关键词,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题眼,让学生定准写作方向,把握写作的范围,掌握写作的重点,在学生动笔前做好最基础的工作。

2.进行写作素材和思想感情的交流,引起学生的过往回忆,让学生描述或在脑中回放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场景、细节,谈谈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使学生在写作前有个大概的框架。

3.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合理进行想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等等。

三、要认真进行习作的批改

批改学生的习作,在整个作文指导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以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保持学生良好的写作态度,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要提高作文批改的质量,应该做好几步工作:仔细阅读,用心体会。

1.批改学生的习作,教师要认真进行阅读,从中体会学生作文的心路,尽量使教师的理解和学生的感受相呼应,理性尊重学生的辛勤劳动。

2.合理评价,鼓励为主。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不要以统一的标准看待学生的作文,无论学生的作文达到什么水平,都应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学生作文当中的闪光点,评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予学生力量。

3.全面梳理,认真总结。在批改时,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习作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优点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为进行作文讲评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要组织有效的习作讲评

进行学生习作讲评,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组织有效的习作讲评,首先要与该次作文的要求相衔接,围绕作文要求展开讲评,要与作文指导相衔接,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到位;其次灵活选择不同的讲评方式,可以采取全景式、专题式、朗读式、修改式等进行讲评,力求发现优点,查找不足,引导学生共同改进提高。另外,精心选择本班或其他班级有代表性的例文进行宣读,扩大学生交流的面,例文能起到以点带面、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要加强个体的辅导

由于家庭、经历、个性、阅读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是不平衡的。对每一个学生,不管他们的作文基础如何,教师都应该因人而异进行个别辅导,作文基础好的可以减少个别辅导的次数,重点是在学生作文的薄弱环节进行点拨,作文基础稍差的学生应该增加个别辅导的次数,辅导工作要更全面些、深入些,逐步提高这些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个别辅导的时候,教师要有耐心,如果心浮气躁,总是恨铁不成钢,那么辅导工作也达不到好效果。

六、适时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布置学生作文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同样的命题进行作文。教师在完成写作后,给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并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写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教师习作的取材和布局谋篇情况,给学生提供形象的例子。同时组织学生对教师的习作进行讲评,谈谈学生的感受。有了教师的示范,可以发挥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综上所述,生活、观察、阅读、写作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在平时能注意重视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加强阅读指导,指导学生用精巧的语言表述,并能满怀激情地写评语,那么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学生就不会因不知道怎么作文而感到苦恼了。

上一篇: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格式下一篇:同等学力西医综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