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篇(8篇)
1.寓言故事篇 篇一
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篇精选1:蜥蜴和赤鹿
两条蜥蜴在一垛旧墙的墙头上晒太阳。“多么可怕,”其中一条说,“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着,那是真的,然而那就是全部了,我们在造物中没有地位,而世界也下注意我们;我们是生活在阴暗和孤独之中的。为什么我们不生来就是赤鹿,成为皇家森林里的光荣和胜利?”
他们正在这样谈论的时候,一群猎狗号叫着冲了过来,追逐着刚刚还受到羡慕的那个动物;就在一瞬间,当着两条晰蜴的面,这个动物被猎狗撕成了碎片。
“这就是皇家的赤鹿,你还向往他在造物中的那个地位呢!”聪明的那条惭蝎对他沉思着的朋友说。
“让这成为你的一次教训吧,要感谢命运给了你一个卑微的地位,那里没有危险,要比显赫的高位安全。”
那条不满足的晰蝎默默地接受了他的朋友的忠告,吃下了一顿苍蝇和甲虫的早饭。他吃得比平时更欢了,他的朋友则在一旁微笑。
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篇精选2:仓库里的黄鼠狼
大病初愈的黄鼠狼小姐,瘦弱得像一根豆角。它从一个小小的墙洞钻进了一个仓库,在这里生活无忧无虑,不愁吃穿,肥肉管饱。眨眼功夫它已是肥头大耳,大腹便便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打着饱嗝的黄鼠狼听到了危险的声响,它急忙回到原洞,想逃出去,但洞太小,根本钻不过去。
慌乱中,它以为弄错了地方,转着磨说道:“不会错的,这洞是我一周前进来的通道,要是出不去,肯定会被逮住的啊。”
一只老鼠见它纳闷,忙上前告知:“刚来时你肚子平平,出入方便,如今要出去只能节食减肥。你当初要是,就不会有今天的危险了。”
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篇精选3:卵石和钻石
一颗失落的钻石躺在地上,碰巧被一个商人发现了。商人把钻石卖给国王,国王让人把它镶上金子,当做宝贝嵌在他的皇冠上面。
这个消息传到卵石那里,弄得它十分兴奋;想到自己也许能这样平步青云,头脑简单的卵石心里真是欢喜。它看见一个过路的农夫,就把他拦住了。
“喂,老乡!你上城里去的时候,可得带我一同去啊!我处在泥泞和霖雨之中,心里痛苦极了。据说我们的钻石名气已经很大。它能够享受荣华富贵,我实在弄不明白。这几个夏天它一直跟我一块儿躺在这里;它跟我一样,不过是块石子罢了,它还是我的老伙伴老朋友呢。你一定把我带去吧!他们管保会替我弄个好差使的。”
农夫把卵石放在车底上,他们就立刻出发到城里去了。卵石在车子里滚来滚去,它心里想:“就可以挨着我的朋友,挨着钻石,给镶在皇冠上了。”
然而卯石的遭遇却并不是它所指望的鸿运高照;它的确也用得其所,只不过是用来修补街道罢了。
2.寓言故事篇 篇二
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 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进行教学, 从整体入手, 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在语言教学领域里存在着两种理解、学习直至掌握所学语言的途径:一是“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归纳为:整体———部分——整体, 即从篇章到句子, 再到词汇、语法点等语言知识点, 最后落实到对所学语篇的整体理解。二是“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部分———整体———部分, 即从单词、语法, 到句子, 再到篇章, 最后落实到对语言知识点的掌握。而实质上, 这两种模式并不相互对立, 而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在我们实际教学中的故事课也是运用了这些方法。
一、整体感知故事, 解决阅读难点
这一阶段是语篇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文本材料, 整体呈现课文 (切记不要把课文分解为若干部分) , 使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并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创设语境去学习文本中新的短语或句子, 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并掌握重要词汇。
例如, 我校的一名英语教师在讲授四年级的《Why the rabbit has long ears?》这节故事课时, 她就凭借自己绘声绘色的表演讲述, 使学生在享受听故事的过程中, 感知了整个故事的情节, 也使故事中的难点句型:What happened?和Can I help?得到了很好的练习, 在老师生动讲述的带领下, 老师只是说出了famer和rabbit的对话, 而当老师提到后面的小动物时, 学生自然说出了句型, 而后面的练习也是在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讲述中完成的。这让学生在讲述中感知了故事, 也使学生在故事中轻松学习。当然, 在整个故事的讲述中, 教师也把故事分为了几个部分:famer与rabbit的对话;cow与famer的对话等等。虽有部分之分, 但也是对一个整体的讲述, 这就使整体与部分相辅相成, 使学生在部分教学的帮助下整体感知故事。
二、自主感知品读
成功的语篇教学课,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学生的参与率高, 参与度深, 参与面广。在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学会知识, 发展智能, 完善人格。我把它称为自主品读阶段, 让学生有一个自主体验的过程。但是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并非十分准确, 他们认识事物常常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忽略事物的本质特性。在学生自主体验的这一个环节, 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随后让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阅读能力, 完全独立地自主阅读, 自主体验。
三、后续拓展练习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教师可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 可通过阅读与口语相结合的方法。例如, 复述练习, 从有教师提示到无教师提示, 逐步加强练习, 可增强学生的语感及语言组织能力。如:在故事课《Why the rabbit has long ears?》中让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故事, 使学生对故事有更深的理解及记忆, 并自己总结出故事的寓意。这样, 不仅在枯燥的教学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还拓展了教学内容, 最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 使学生有了学习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语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相关知识, 读懂语篇内容, 还要让学生对语篇阅读产生兴趣, 使语篇阅读延伸到课后。教师可根据教材中语篇内容鼓励学生订阅英语报刊, 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或通过介绍相关的英语故事网站, 让学生在网上阅读小故事。让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中积累知识, 丰富经验, 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养成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课外拓展训练中, 运用课文中所学句型及情景, 将知识灵活运用, 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语篇, 设计合理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中学习词汇、句型、语法知识汇集的语篇, 给学生提供互助、交流、讨论、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篇、掌握语言并能灵活运用。
3.“竹筏的故事”等3篇 篇三
有一个人被歹徒追赶,来到了一条大河边,河水很急,根本游不过去——河上连一座桥也没有,更没有船。
于是,这个人就暂时隐藏了起来,那些歹徒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他,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后来他打算做一只竹筏,然后渡河,到了河对岸就安全了。于是他就夜以继日地忙起来,他砍了竹子,用树皮绑了起来,做成了竹筏。他划着竹筏,到了河对岸,等到那些歹徒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到了河对岸,安全地从险境中逃了出来。
到了河对岸,他对以前发生的事仍然心有余悸,过去那逃亡的日子实在是连想都不愿意想!现在终于安全了,多亏了这个竹筏。他想:“如果不是这个竹筏,现在我的性命已经难保了,这个竹筏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他就把这个木筏背在背上,然后继续向前走,可是木筏太重了,他背着走路十分困难,一天只赶了很短的一段路。几天以后,那些歹徒追上来将他抓住了。原来他们也做了竹筏,渡河过来追赶他。由于他背着竹筏,行走太慢,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歹徒的魔爪。
当他被抓住的时候,他感叹道:“竹筏救我,竹筏亦害我!”■
两顿饭
一个部落的首领叫一个男孩为他准备两顿饭。第一顿饭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第二顿饭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
老首领坐在他的饭桌前享用第一顿美味,有可口的蔬菜和切成薄片的牛舌头。这个年轻人说:“舌头是人类最好的东西之一。舌头能说出充满真理的话语,这些话能够帮助人类成长和成功,能够给我们勇气,并让我们保持正直。舌头还能表达出人们的感情,因为这些暖人心窝的话语,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亲密得像一家人。”首领听了这些话非常感动。
几天后,首领准备吃世界上最壞的东西,却发现这一次与第一次的食物完全相同。年轻人解释说:“舌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但也是最坏的部分。它会说愤怒和沮丧的话语,人们听了会伤心、绝望。舌头也能编织谎言,破坏人们和睦的关系,赶走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老首领慢慢地点了点头。■
国王的智慧
云弓 编译
克利须那神想测试一下各邦国国王的智慧。
有一天,他召唤一位名叫杜尔尤达那的国王,杜尔尤达那以残酷和贪婪闻名于整个大陆,他的国民也成天生活在恐怖之中。
克利须那神对国王说:“我要你走遍整个世界,去为我找一个真正的好人,然后带他来见我。”
过了很长时间,杜尔尤达回到克利须那神的身边,向神复命:“神啊!我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去做了,我找遍整个世界,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好人。但是我无法找到,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邪恶的,无论何处,不可能有您要找的那种好人。”
克利须那神又召唤了一位名叫德哈姆马拉加的国王,这位国王以慷慨和仁慈闻名于世,他的人民都爱戴他。
克利须那神对他说:“我希望你走遍世界,为我寻找一个真正邪恶的人,然后带他来见我。”
4.名人故事篇 篇四
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2、每一个人都有幽默的时候,只是在不要同的地方。就算是周总理,只是在不同的地方。一位记者问总理:“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们问这种问题?大家关注着周总理,周总理肯定的说:“有!”接着“中国的妓女在台湾!”这一答,记者哑口无言。其实这是一个圈套,只要总理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位记者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又不能在外交场合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有时候的幽默,可以用来玩,也可以用来维护尊严。
3、郭沫若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于 1892 年生于四川乐山“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古镇——沙湾。郭沫若四岁半便进“绥山馆”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训导下,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许多古书。因此,他不到七岁,就已能写出满不错的对联和诗词。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天,他碰到在乐山太平场读书的好友余童生,只见小余表情沮丧,仔细一问,才知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了。郭沫若心想,小余聪明好学,很有抱负,如今中途辍学,多可惜呀!于是,他温情脉脉地安慰小余说:“别难过,我去找私塾先生求求情,让他免费收下你。”说罢,当场作了一副对联,送给了私塾先生。谁知,私塾先生接过对联,只看了两眼,就无动于衷地扔到了一边。郭沫若急了,又研墨挥毫,作了一首七绝《怜余童生》:“学海茫茫庭院森,无银不敢拜大成。吾望吾师施恩典,同病相怜应有人。”
私塾先生读了这首情深意切的七绝诗,深受感动,不久就免了余童生的学费,使他得以继续念书。
4、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就用了7支铅笔。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5、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6、1942年7月20日,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陶行知先生发表了一篇讲话,题为“每天四问”。陶先生让育才学校的师生员工每天问自己四个问题,“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从这四个问题不难看出,陶先生让人们要关注身体的健康,知识的进
7、勤学好问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篇二: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爱因斯坦的趣事
爱因斯坦是美国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相对论》对现代物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人类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
关于爱因斯坦,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趣事。每一则趣事,都代表着人们对他的敬爱。爱因斯坦孜孜不倦地从事科学研究,但是对一些生活琐事却常常心不在焉。1933年,他到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院任职。有一天,研究院院长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秘书拿起听筒,听到对方说一口德国口音很重的英语: “请问院长在吗?” “很抱歉,院长出去了。”秘书回答。“那么,也许??你能告诉我,爱因斯坦教授住在什么地方?”
当时大学当局有个规定,绝对不许外人骚扰爱因斯坦,为的是让他能专心于研究工作。因此,她客气地拒绝告诉对方爱因斯坦的住址。这时,电话听筒里的声音变低了:“请你别说出去,我就是爱因斯坦教授,我要回家去,可是忘了家在哪里了。”有关他的谦逊、纯朴和幽默,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一名中学生听老师说,爱因斯坦是位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就写信向他请教一道几何题的解法。爱因斯坦虽然忙碌,但他爱护年轻人,于是亲笔写了回信给那孩子,为他解答了几何题。
爱因斯坦的邻居,有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子,放学后总爱到爱因斯坦家里玩。妈妈知道以后,把孩子责骂了一顿,同时赶紧跑去向爱因斯坦道歉,说孩子不懂事,浪费了他许多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若无其事地笑着说:“您不必介意。她带甜饼给我吃,我教她做数学题。不过,我从她那里所学到的东西,恐怕比她从我这里学到的还要多!”他的著作《相对论》,内容非常深奥,很多科学家都看不懂。有一次,一群大学生嘻嘻哈哈地纠缠着他,要他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相对论”。他神秘地眨了眨眼睛,微笑地说:“你坐在一个漂亮的姑娘旁边,坐了两个小时,觉得只过了一分钟。如果你紧挨着一个火炉,只坐了一分钟,就觉得过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像这一类趣事,简直多得不胜枚举。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科学家。
名人故事:爱迪生童年趣事 爱迪生小时候就热爱科学,凡事都爱寻根追底,都要动手试一试。有一次,他看到母鸡在孵蛋,就好奇地问妈妈:“母鸡为什么卧在蛋?”妈妈告诉他,这是在孵小鸡,过一些日子,蛋壳里就会钻出鸡宝宝来。“
听了妈妈的话,爱迪生感到新奇极了,他想,母鸡卧在鸡蛋上就能孵出小鸡来,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人卧在上边行不行?他决定试一试。爱迪生从家里拿来几个鸡蛋,在邻居家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他先搭好一个窝,在下边铺上柔软的茅草,再把鸡蛋摆好,然后就蹲坐在上边,他要亲眼看一看鸡蛋是怎样孵成小鸡的。天快黑下来了,还不见爱迪生回家,家里的人都非常着急,于是到处去找他。找来找去,才在邻居的后院找到了爱迪生。只见他坐在一个草窝上一动也不动,身上、头上沾有不少草叶。家里人见了,又生气又好笑,问他:“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我在这儿孵蛋啊!小鸡快要孵出来了。” “孵什么蛋,快点出来!“爸爸大声喝道。” “母鸡能孵蛋,我要看看怎样孵出小鸡来。” “不行,不行!快回家!“爸爸又喝斥道。” 妈妈却没有责怪和取笑他,因为她知道这孩子的性格,微笑着说:”人的体温没有鸡的体温高,你这样孵是孵不出来的。“爱迪生虽然没有孵出鸡来,但是通过这次孵蛋活动增长了知识。还有一次,爱迪生看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心想,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能不能给人加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气球没翅膀也能飞上天,那么在人的身体里充上气行不行?于是全找来一种能产生气体的药粉,让一个小伙伴喝了下去,看看他能不能像气球一样飞起来。可是过了一会儿,小伙伴肚子疼了起来,大声哭喊,差点儿送了命。为了这件事,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顿,还说不准他以后搞什么实验了。可是爱迪生还是不服气,说:”我不做实验,怎么会知道人能不能飞起来呢? 名人故事:马克思讽刺小傻瓜的故事 马克思讽刺小傻瓜的故事,这篇文章由成功励志网收集整理,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马克思讽刺小傻瓜的故事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马克思十二岁进了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所中学。
有一次,受人尊敬的老校长来给大家讲课,正讲得津津有味,有个外号叫“小傻瓜”的葡萄园主的儿子在下面吃起糖果来。老校长生气了,突然提出了问题,让“小傻瓜”回答。“小傻瓜”慌了神,不断地暗使眼色,恳求同学们提示,可谁也不理他。最后,他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
马克思瞅着“小傻瓜”那副可怜相,心中一阵好笑。他麻利地写了个纸条,卷成团儿,暗暗递给了“小傻瓜”。“小傻瓜”以为是答案,趁老校长低头翻书的空儿,慌忙打开纸团,一看,竟是一首讽刺诗。诗中挖苦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傻瓜”,胖得像头小猪娃,不动脑筋光贪玩,浑身都是臭泥巴。这下子,可把“小傻瓜”惹恼了。下课后,他拦住马克思就要报复。马克思面无惧色,理直气壮地说:“你办了没理的事,还想找别人的事吗?” 随即又编了一首讽刺诗,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打这以后,那些不守规矩的贵族子弟都很害怕马克思。
名人故事:牛顿有时也 不开窍
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大家一定熟知,然而,作为这样的一个伟大科学家,他有时也不开窍。
牛顿小时候养有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牛顿为了让猫自由出入,在门上开了两篇三: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 1.徐悲鸿: 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在外国学习期间也有过类似童第周的经历,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天生就适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祖国,等到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竟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2.朱自清
他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是我们请华人的骄傲,他曾经参加过1926年的”三一八”爱国游行运动,抗战胜利后,他领衔发表声明,积极支持革命学者的反帝反蒋斗争,”宁可饿死,不吃帝国主义救济粮。”表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自尊和英雄气概。3.“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但是,他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差,只读了3个月就退学了。由于他学习成绩太差,还偏偏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问得老师张嘴结舌,老师非常恼怒,常常当众说他是:“傻瓜”。爱迪生受不了这样的侮辱,眼泪汪汪地回到家中向妈妈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表示再也不进学校的大门了。当过教员的妈妈同情儿子的处境,给爱迪生退了学。回到家,妈妈严肃地对爱迪生说,从今以后,我教你读书,你有没有决心学好。妈妈的话深深地打动了爱迪生的心,他以少有的严肃神情,回答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这就是少年爱迪生最早立下的志向。他一生有约2000项发明,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爱迪生从一个穷苦的、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孩子,成长为首人尊敬的发明家,再世界科学发展史上,它的名字永远闪耀这光辉。
4、落榜秀才愤作《聊斋志异》
大家都知道《聊斋》的故事,这部被称为中国短篇小说之冠的小说集,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红学家李希凡教授是这样评价它的:《聊斋》、《红楼》,一短一长,千古流长,万事流芳。可又有谁知道这样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蒲松龄竟然也是一位考场上的多次落榜者。蒲松龄在19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连续3次考场夺冠成为秀才,从20岁开始,每逢科举考试,他都去参加,但命运好象故意在捉弄他,一直考到老,始终没有能中举,可称得上“落榜冠军了”。但我要讲的是蒲松龄很有志气,他失败后,并不气馁、并不自卑,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有所作为。他一边当教师,一边坚持刻苦自学,发扬了“头悬梁、锥刺骨”的苦读精神。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写出了轰动中国文坛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成为一个成功的落榜者。
5、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的故事
美国是个酷爱篮球的国家,这个国家里有个视篮球如生命的孩子。可是就是这个孩子,中学时居然没有被篮球队选上。可他没有就此放弃对篮球的热爱与追求。
后来,他的软磨硬缠迫使教练让他当了一个上不了球场的“球员”——专为球员捡球、搬运行李和整理球衣。自信的力量就这样使他接近了目标。多年以后,他率领的芝加哥公牛队连续多年高居nba皇冠宝座,他个人也获得了“空中飞人”的美誉。他便是饮誉世界篮坛的.迈克尔乔丹。
6、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王强的读书自学。不久,有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并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哪儿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失去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坚,我才只有19岁,更没有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托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颤一颤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4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10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关东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位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将怎样立志。位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师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得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8、陈景润
歌德巴赫猜想一直被看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200多年前,有不少科学家试图征服它,并因此耗费了巨大精力,却都没有成功。有位中国少年上中学时就暗暗立志摘取这颗明珠,他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他拼命积累知识,奋力演算难题,草稿纸装了一麻袋又一麻袋,最后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想的合力,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这一颗璀璨的明珠,发明了以它的姓氏命名的定理。这位少年是谁?陈景润。
9、积累资料的作用: 爱因斯坦博学多才,在美国时有人问他:“从纽约到芝加哥有多远?”他从容地答道:“请查《铁路指南》。”又有人问他:“不锈钢是用什么制成的?”他回答说:“查一下《冶金手册》就行了。”爱因斯坦在这里使用的是知识外储法。在学习、工作及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得到但又没有必要全部记在头脑里的东西,可以实行外储。
古今中外,通过积累资料而著书立说、有所建树者不胜枚举。
唐代诗人白居易为积累写作材料,编撰了一部类书,叫《白氏六帖》,简称《白帖》。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本草纲目》,翻阅的历史文献达800多种,手抄笔录的材料达1000万字。
5.短故事爱情篇 篇五
他说可不可以陪我喝酒,她当时刚好有几个朋友电话打过来,说一起吃饭,马上就得出去了。她沉默了一会儿,便说,要不你也一起吧,反正都是一般朋友。
于是他来接她,一起赴朋友的约。她跨上他的车,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心情不好。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目光投向窗外,看得很远。并没有看他。他沉默了。其实她想说,这种心情我也曾有过,但她没说。然后彼此都没说话。一起去餐馆。
六七个人一起吃喝。她怕他会有生疏感,有意无意地跟他说话,眼神交会的刹那,她有点恍惚,那种默契令她有相识很久的感觉。她的几个朋友也是豪爽之人,一起猜拳,喝酒。看起来倒是很融洽。她有点放松。
餐后,众人散去,他说我们再去哪里坐坐吧。她婉言拒绝。但他并没有听她,把车直接开到了一个茶馆。她无奈,只好进去。
他喜欢铁观音,滤过一次水,然后一口一口地小品。她不喝茶。怕失眠。她理解,点上一根烟,听他谈自己的工作。他搞的是建筑,他说他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太忙,只有晚上才有空。若不是早半个小时联系上你,可能你已经出门了,再也无缘碰上。她笑笑,很淡然。对于缘字,她早已经看得很淡,因为她最终得到的都是分离的结局。
他说他早年生活很困难,当过兵。现在喜欢登山,喜欢户外。曾登过浙江最高的山。常常一个人在深山里,看天上的星星。而她只是站在窗口看外面的世界,但她并没有说。
凌晨一点,她说困了,回去吧。他点了点头,然后他们回到车上。他翻着车窗前的一张地图,边找什么边说,你知道四海山吗?她疑惑地看着他,听过,你不是现在要去吧?他丢下地图,然后开车。
她叫了起来,你开错方向了。没有。我只想让你陪我去四海山。她有点生气,现在几点啊,你是不是疯了。他说我是疯了。
在她的坚持之下,他只得扭回了方向。他说我晚上只能一个人在山上过夜了。他把车开得很慢。比走路还慢。她有点哭笑不得,不用慢得如此夸张吧。他说我只想跟你多呆一会,你不会讨厌我了吧。是很讨厌。那也好,至少对我会有记忆。如此的男人。她叹了口气。他说他后天下午有时间,可不可以请你品茶,上好的茶叶,朋友送的。她说后天的事后天再说吧。终于还是到了门口。她一进去,就关上门,她不能跟认识只几个小时的男人呆一个房间。在生活上,她从来就不是一个放得开的女人。
她进了自己的房间,隐隐感觉他还在楼下,但她没理会。然后进卫生间洗漱。手机响起,果然还是那个男人:你在四楼,却看不到外面的星星。她笑,你是不是要我探出脑袋,跟你说ByeBye?她打开了窗,他站在楼下对她笑,她扬了扬手,她清晰地听到了他说了声晚安。然后是车子发动的声音。她关上窗。
夜很静,却不能眠,她发现自己除了回忆着这几个小时里发生的事,什么都做不了。她在想,他现在是不是在山里,身上沾着满山的雾气。她在想,爱一个人是不是只需几个小时。
第二天,她没有接到他的电话。第三天,他也没有请她喝茶。她的内心被痛苦的思念所牵扯着。但她却不能冒失地找他。她对他的私生活一无所知。是不是有着自己的家,是不是有着自己爱的人。
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思念开始慢慢变淡。她依旧写字,心情郁闷的时候,站在窗口看外面的世界。只是楼下,再也不会有一个跟她道晚安的男人。
当她快要把这个带给她一天爱情的男人忘掉时,他却出现了,坐在轮椅上,很艰难地朝她前行。
他笑着说,对不起,原谅我后来的失约。那天,我往山上开,雾很大,酒也没完全醒,车子从山上翻了下来……我不能走路了。现在,我可不可以履行自己的承诺,请你喝茶?
她呆呆地看着他,曾经高大的男人,现在只在她的胸部以下。她拼命地点头,想微笑,眼泪却掉了下来。他却说,不要哭,我很开心,真的,如果那天你跟我一起去山上,我会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至少,我没带给你伤害。
她轻轻地推着轮椅,阳光轻轻地拍打在身上,她感觉今天的天气一片晴好。她想有些爱情就是如此不经而遇,刹那的相逢,便可天长地久。
她想,这一次,她不会再让他离开。
★ 动画短剧本范文小故事
★ 短的幽默小故事精选
★ 很感人的爱情短故事
★ 励志爱情小故事
★ 最美爱情小故事
★ 感人的经典爱情小故事
★ 虐心爱情小故事
★ 悲剧爱情小故事3个
★ 古代皇帝爱情小故事
6.科幻故事作文7篇 篇六
篇一:科幻故事
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学生,我看过很多科幻小说,我非常向往未来的世界书上说:“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有很多现代没有的东西,我带着幻想,进入了梦乡。”
忽然天上下起了大雨,一架飞碟被雷击落了,我马上下楼跑到坠毁的飞碟前,把飞行员拉了出来,飞碟立刻爆炸了,那个人没有受伤,他说:“我叫贝贝,非常感谢你救了我,我是因为穿越时空错误才到了这,我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你想要什么?”我欣喜万分,说:“我想看看未来是什么样子的。’’贝一会儿,答应了。他说:“未来的世界可能不大如你所愿。”还没等我问明白怎回事,他便拉着我,一转身,便到了未来。
我们坐在飞艇上,向窗外看,外面是一片汪洋大海,我吓出了一身大汗,这是哪呀!怎么这么凄凉。贝贝告诉我,这是2900年的德州,我心想原来是地壳生了变化,真是虚惊一场,我说:“我要看看美国的样子。”结果也是一片汪洋到了英国、法国等地方,结果都一样,我说:“这是怎么回事?”贝贝说:“现在的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是1:9,南北极的冰化了,地球马上就要变成真的水球了,我穿越时空的目的就是改变历史,让水球重新变回地球,告诉2000年的人们2009 年地球的样子,让人们环保,多种树,保护大气层,还来得及,可是现在已晚了。”忽然地球爆炸了,我大叫一声,惊醒了,虽然这是梦,但我不能当作没有,从现再在开始我要保护地球,多种树,保护大气层,就像贝贝说的,现在还来的及。现在保护环境,绝对不能,让梦里的事情发生。
篇二:科幻公园
今天,我正和周公聊得起劲儿呢!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把我拉回了现实。这个电话告诉我:今天舅妈要带我们几个孩子去科幻公园玩。
终于来到科幻公园了,其实它也没我想象的那么华丽。不过,既然是科幻公园,当然是以高科技为主了。
科幻公园的那些项目是有时间规定的,什么时候该玩什么项目。不过,我们一来到这儿,“西部追忆”就开始了,我们来得正是时候。“西部追忆”是以真人表演加三维动画制作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印第安老人的晚景。也许是太深奥了,又或许是我不感兴趣,所以我看不懂。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影视特技摄影棚”,它将为我们揭开电影特技的神秘面纱。想知道超人是怎么飞的吗?里面也有讲哟:在“超人”的头顶上装一台摄像机。“超人”抬头看,再做动作,这样就“飞”起来了。再做一些修改,配上背景,出现在荧屏上的就是一种不同的视觉效果。
然后,我们来到了“飞越极限”。这是以超大画面和活动座位为主。这两样配合起了,就像坐在飞机上看风景。刚开始时,我还不敢睁眼,渐渐地,我漫漫地睁开了眼睛。天那!我真不敢相信,我竟在“悉尼歌剧院”周围徘徊。我还飞过了“珠穆朗玛峰”,飞上了“东方之珠”,在“自由女神”的周围转了一圈,“北京故宫”尽在我脚下......“生命之源”、“恐龙危机”、“太空山”都大同小异。因为都是立体画面。既然是立体画面,那肯定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加上活动的坐位,更是形象。这唯一的不同就是场景不同。“生命之源”是在深海里和动物们打交道。“恐龙危机”是一场人龙大战,也是恐龙的破坏史。“太空山”是星际大战。说是大同小异,但一坐上来玩,才发现各有各的特点。
最后一个就是“文明之光”了。它将穿越时空,带领我们进入到文明古国里,感受文明的魅力。这里可是一个学习和了解文明国的好地方。
说句老套但又实用的话——科幻公园太好玩了!
篇三:科幻之旅
今天,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格外兴奋。你可能会问:“你是不是考试得了高分哪?”我会说:“不是!是我们今天要去秋游!”
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刚进教室,就听见里面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今天吃什么,玩什么……对了,忘了告诉你,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方特科幻公园”!虽然我去过,但我还是怀着一颗激动的心上了车。一路上伴着美丽的风景,不知不觉就到达了科幻公园。
我们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型室内广场――“银河广场”看了1200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弧形天幕;在“太空山”穿梭了“时空隧道”,乘坐“星际航班”征服了宇宙,“星空走廊”让我们体会到了宇宙的浩瀚无边;在“影视特技摄影棚”看了封老师精彩喜剧的“超人表演”,穿越了神秘的香格里拉森林去“英雄救美”,回到了古老神秘的埃及历险;在“生命之源”看到了地球的演变和形成,在播放的过程中,同学们都伸出手来好奇地触摸这些从未见过的古怪生物,喷水和喷雾更让大家惊奇万分;在“西部追忆”听到了一个印第安老人与一只雄鹰神奇而感人的故事;还在“儿童天地”玩了很多有趣的游乐设施……
在这九个项目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恐龙危机”和“文明之光”。“恐龙危机”是一部四维电影,讲述了未来克隆恐龙实验发生了意外事故,恐龙的基因发生变异,一夜之间迅速生长并冲出实验室进入城市攻击人类,在混乱恐慌之中,大家也陷入这场灾难,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旅程……逃亡快车迅速进入了逃亡轨道,坐第二次的我,心情又害怕又激动,因为我第一次害怕得连眼镜也不太敢戴。但不知怎么的,这次我却不怕了,可能是因为有同学和老师在为我壮胆吧!在逃亡过程中,我们身临其境,好像真的在逃跑,可看到一只只恐龙被消灭,我们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文明之光”,那里有:埃及、罗马、中国等国家的主要古代历史文明,各个古代文明的灿烂和辉煌都依次从我们的眼前掠过,一会儿带我们来到了刀光剑影的古代战场,一会儿又告诉我们罗马角斗场从完好无缺到现在这个样子的来历,一会儿让我们看到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修建过程……沧海桑田,转眼已是百年。我的感触很深,不禁发出感叹:“啊!原来各个国家的古代历史都是不一样的,历经了灿烂的文明,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哈哈,科幻公园真神奇!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篇四:二十年后的聚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就到了2030年了。这一天,我要带着我的新发明——太阳能环保轿车去参加我的同学聚会。
我坐着轿车来到了“不夜天”酒店。来到我们聚会的房间,看见了一个个陌生又似曾相识的同学。我笑了笑,走到一个同学旁边坐了下来。我问旁边的同学:“你好啊,你是谁啊?20年了,我一下子不认得了”。那个同学笑了笑说:“你好,你是xxx吧。我不就是你小学时候最好的朋友咯!”我听了激动地又带着几分喜悦:“你是李梓琳?”“是啊,好久不见,最近怎么了?”“我呀……”我高兴地和同学们聊着天上。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从门口走进来一个很精神的老人。我一看,呀!这不是我们的啊?咦,不会是我们的同学吧!那老人走了进来,笑眯眯地望着我。那种眼神和蔼可亲,很熟悉。哦!我记得了,她是我们的语文的老师林老师啊!我和几个同学走了过来和林老师打招呼,并送上我们的大蛋糕。林老师笑着说我们都长大了。林老师问我们现在是什么职业。有的同学马上回答:“我当上了老师,现在我在教小学的学生呢!”“我当上了医生”“我当上了飞行员”……林老师听着这些声音,觉得很欣慰,流下了开心的泪水。
接着我们整班的同学坐着我的轿车,一起到了母校——新华二小。我们来到了六(3)班课室。还在那里拍了张大合照。我们一边走一边回想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到了傍晚。我们都留好了联系方法后,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同学聚会就在欢笑声和告别声中结束了。
篇五:难忘的月球之旅
我坐着时光机来到了1000年后,哇!3004年真是不同凡响。街道上到处是悬浮汽车,每个人都忙碌着。我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张海报。上面写着月球之旅。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我立刻报了名,开始我的月球之旅。我坐上超光速飞船向月球进发,一瞬间便来到了月球。
月球上什么时候盖起了宾馆。宾馆的招牌上刻着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广寒宫宾馆”,我想,这八成是嫦娥仙子开的宾馆吧!我走进一看,有一个人影向这边奔赴,她身穿彩衣,裹着白纱,手里抱着一只玉兔,美极了!“Hello!欢迎光临!”我说了一句:“谢谢!”我走进宾馆找了个空座位坐下,叫了几盘这儿最出名的酒菜。不一会儿,一桌巧夺天工的酒菜便上桌了。每道菜都有它们自己的特色,就是不知味道如何。我怀着试一试的心理尝了尝,哇!这儿的菜不光中看,吃起来更是让人叫绝。
不知是哪位神仙做的菜,我让嫦娥仙子把这儿的名厨请来。这不是灶神吗?怎么当起厨师了?这时天外来了个旅行团,他们个个都怪模怪样,天哪!我居然看见了UFO!天庭什么时候也开始了外交关系?牛郎织女正骑着牛儿向这儿奔来,你一定很奇怪他们俩怎么能在一起呢?其实王母娘娘早已下令能让众仙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可让猪八戒和吴刚大有可趁,他俩不分昼夜的为嫦娥做义务劳动。希望讨得嫦娥的欢欣。齐天大圣驾着筋斗云来了,瞧!他拿着今年以他做广告的手提电脑正在交网友。宙斯和他的妻子赫拉、儿子赫耳墨斯开着劳斯来斯在天街闲游。许仙、白素贞也在这儿吃饭。法海来了,不用当心,他们现在可是朋友了。
吃完了饭,我便来到了这儿的风景区瑶池仙境。这儿的荷花可真美,还闪着金光,五彩缤纷。听说,这里的水能治百病,我带些回去试试。
旅游时间到了,我依依不舍地乘着飞船返回地球。有时间的话,我还会再来的。
篇六:漫游未来
星期天,我在家闲着没事干,便拿起作文看,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梦乡。
我穿越时空来到了未来的房屋里,刚进去我就摔了一个大跟头,一下子趴在墙上,来了一个“嘴啃墙”。咦?怎么有点甜呀?我舔了舔墙,有点牛奶的味道,原来这就是28世纪的新发明-----食品房屋。
下一站我来到了未来的浴池,未来的浴池可不像现在的浴池这么闷这么热。一进去,就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在这里你不用担心没有位置,因为你进去的时候服务员会发给你一双特殊的鞋子,你穿着它一进入洗澡堂,就会在你后面长出一根水管,让你洗的舒舒服服。
我又来到了未来的学校,教学楼在地上,只不过操场在地底下,可你们也会想到地下很暗呀!这你就不用担心了,原来教学楼的暗处有反光板,就是把上面的阳光反射到下面来。我又去看了看教室里,怎么没有一个学生呀?可是还能听到??的读书声,原来同学们利用书本情景器就可以回到课文讲到的那个情景中了。
最后,我又来到未来的大街上,大街上新鲜的空气扑鼻而来,满是花朵的芳香。
随着突如其来的一声响,我又回到了现实世界。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我相信凭着人们的智慧,梦想也能变为现实。
篇七:奇妙的梦
暑假里的一天夜晚,我躺在屋外的小床上,望着满天的闪烁的星辰,看着那条洁白的、滔滔不息的银河,不知不觉睡着了……
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发光的圆东西,竟然飞到了我的屋里。啊!原来是宇宙飞船!忽然从飞船走上下来两个穿着特殊服装的家伙,他们的模样和我们极为不同,语言却能听得懂。难道他们是外星人?我非常惊讶,大声呼喊却无人应答。这两个家伙粗手粗脚地把我拉上了飞船。飞船速度极快,转眼功夫就飞到了月球上。
来到月球上,我立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天空中布满了飞船,其中一架飞船向下发射了一枚导弹,只听轰隆一声,地面上出现了一个几百米深的大坑。原来,他们正在进行军事演习。
这时,一个外星人朝我走过来,他告诉我说:“我是这里的最高长官,我们在做攻击地球前的重大军事演习。我们这里有威力无比巨大的核武器,一枚炸弹足可以毁掉你们一个村子。知道吗?我说的村子是指人口在两亿人以上的城市或者国家。所以,我们对征服地球有足够的信心。哈哈哈哈……”他狂笑着离开了我。我十分担心,我真怕这些外星人毁掉我们美丽的家园。
大约几秒钟过后,那位指挥官一声令下,无数架飞船猛烈地向地球冲去。“不,你们这些无人性的东西,你们不能破坏我们的家园。妈妈,妈妈——”我对他们的行动恨透了,大声的斥责着、呼唤着……
7.寓言故事篇 篇七
一、阅读前预测———激发兴趣, 搭建语篇学习的整体支架
预测型问题, 就是在读文本标题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提出, 其目的主要就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活, 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 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可根据课题或课文插图, 推测文本中人物 (who) 、地点 (where) 、天气 (weather) 、事物 (what) 、事情 (what doing) 等, 并根据预测信息, 列出文本的主干性信息问题和次要问题, 设计出语篇学习的主线, 初步搭起语篇学习的支架, 使得整个语篇主干分明, 为下面语篇教学的展开做好铺垫。例如, 在教学《on the farm》Unit7前, 笔者在引导学生读课题后提出如下问题。T:What questions do you have when you see the title?And do you guess sth about these question?此时, 学生思维活跃, 学生围绕课题热烈讨论, 大胆提问, 大胆推测, 谁在农场?谁的农场?农场上有什么?他们在农场上干什么?而这些信息, 正好勾勒出了语篇的主旨信息问题和细节性问题。笔者根据学生的预测性问题, 板书Who、What、whose、what doing等。这种在语篇话题基础上提出的预测型问题, 就像是搭建了一个学生进行语篇学习的支架, 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推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均进行了一定的培养,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变过去的教师提问去被动寻求答案为主动想象、主动提出问题, 并通过学习主动解决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语篇阅读中细节问题预测, 搭建语言知识点学习的分支架
英语语篇学习的主题就是读中活动, 同样其也是进行英语语篇教学的核心内容。主要目的就是根据读前搭起的语篇学习支架, 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文本的细节性即整个支架中支脚性信息。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进一步搭建细小的分支性的支架,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获取问题信息。并在此过程中, 获得句法、句型、词汇等语言知识, 帮助学生在语篇解读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语篇意义进行探究。如在教学《on the farm》Unit7中, 阅读前有这样的预测问题:T:What’s on the farm?笔者在学生阅读中抛出这样的问题 (指PPT) :T:Look, What’s on the farm?Let m e guess first, Are these…笔者先进行示范, 给学生搭建起完成具体语言目标的支架, 然后让学生模仿用句型Are these/those…进行预测。T:but what’s on the farm actually?Let’s listen and circle.在此过程中, 学生完成了由教师为其搭建起完成任务的支架, 到根据支架自主学习, 最后达到目标, 获得具体问题信息和相关语言知识的过程。
三、阅读后预测———搭建检测评估, 提升语篇的支架
读后活动则是进行语篇阅读教学的最后升华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语篇主要内容进行了解的基础上, 再根据语篇整篇内容以及细节进行详细讲解。不但要设置理解型、回忆型问题, 对其阅读质量进行检验, 同时还要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可以多设置一些创新型、评价型、开放型以及探究型的问题, 引导学生的思维拓展到最高阶段, 对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训练, 实现其从知识获取到能力提升之间的过渡, 把语篇教学和文本价值的提升进行有机结合。例如, 在学习了《on the farm》Unit7后,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预测:T:what will Mike introduce the farm to his friends after his visiting?然后, 教师为学生搭建活动的支架:Welcome to my () Look!These are () Those are () . () are apples. () are pears.They’re lovely.引导学生根据支架完成活动任务。T:What would Mike and Tom do after they visited the farm?Oh, yes, maybe they would visted the park, the zoo……so life is so interesting and colourful, let’s enjoy it!这些问题和猜测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从低级逐渐向高级, 逐渐上升, 从封闭逐渐向开放进行转变。不但可以对学生的语篇阅读质量进行评估, 还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一定的启发, 对文本空间进行拓展, 提升文本价值, 将语言知识学习、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进行了良好结合, 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进行了一定的克服。
总之, 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 语篇预测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激发, 还可以为其搭建起英语语篇学习的支架。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 将课堂语言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不仅掌握了词汇、句型的运用, 更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他们形成了有效的阅读策略, 有效地促进了语篇教学目的的实现, 有效地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效率。
8.刘少奇文物的故事(廉政奉献篇) 篇八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在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但他功高不骄,位尊不傲,权重不乱,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曾说过:“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没有权利当老爷。”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由衷敬仰和称颂。
常穿的一件羊毛衣
这是刘少奇在1952年到1968年间常穿的一件蓝灰两色羊毛衣。衣长57厘米,肩宽44.5厘米,重350克。整件衣穿得破旧了,衣的里外两面共有20多个小洞,袖口和扣眼已破烂。1983年12月,王光美托当时在北京开会的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秋月带回湖南省委办公厅,后转交刘少奇同志故居。现珍藏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文物库房。经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刘少奇的穿戴一向朴素简单。在王光美捐赠给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文物中,有一部分是刘少奇生前穿过的衣服。这些衣服大部分都已经磨破了袖口和领子,或者洗得褪去了原来的颜色。
王光美回忆说,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刘少奇身居高位,但他对自己、对孩子要求都十分严格,在吃穿用上注意节省,从不浪费。
平常在家,刘少奇最爱穿布衣布鞋。他的衣服、袜子穿破了,总要由王光美给补一补。一件衬衣常常穿到无法再补了才肯换新的。有的手帕磨出了洞也不让工作人员扔掉。洗脸毛巾中间破了,他就让人从中间剪断,把边上的两头接起来再用。
据刘少奇身边工作人员郭晨回忆,刘少奇生前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在家常穿一件深黑色或深灰色外衣。他有一套礼服,穿了一二十年,接见外宾或出席重要会议时穿一下,回来就脱下叠起来。一件毛哔叽大衣,也穿了10多年。工作人员考虑他是国家重要领导人,见他的衣服太旧了,准备给他添置一件新的,但他坚决不同意。
刘少奇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传统。他有一条咖啡底夹有素花的毛围巾,年年冬天都用它,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他常戴的一顶草帽,用了多年,变成了黄色,还长了许多褐色的斑点,边上的线也断了。1958年秋天下乡时,工作人员想给他换新的,却被刘少奇拒绝了。
1963年4月,刘少奇以国家主席身份即将出访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柬埔寨四国。外交部礼宾司通知,请“刘少奇和王光美同志做出国服装”。秘书报告他后,刘少奇说:“有穿的就不要再做了,出国不一定非得穿新衣服。”工作人员将此话转告礼宾司后,司长俞沛文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到刘少奇家,要求看看刘少奇的衣服是否能行。他们打开衣柜把刘少奇和王光美的衣服一件件地认真检查了一遍,不无遗憾地说:“这些衣服都不行,作为国家主席和主席夫人出国访问要按照外交部的规定办”。
俞沛文说明情况后,刘少奇虽然勉强同意做些薄衣服,但还是有自己的看法,说:“我们有我们的国情嘛,不要完全同人家比,俭朴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不是丑事。”
这件羊毛衣,是刘少奇俭朴生活的一个缩影。
临终前穿的破毛裤
这是刘少奇生前穿过的最后一条羊毛裤。羊毛裤裤长106.6厘米,腰围96厘米,重290克,呈灰色。这条毛裤刘少奇生前十分钟爱,经常穿在身上。它曾干洗过两次,现在裤头上还留有当年干洗的编号布条。经鉴定为国家~级文物。1985年,王光美向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捐赠了这条羊毛裤。
刘少奇的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从来都没有因为是国家领导人而有丝毫特殊。据王光美生前回忆,刘少奇平常很少买衣服和做新衣服,他的几件好一点的毛料衣服都是在出国访问前由国家给做的,出国回来以后,就马上收藏起来了,只是在参加重要国事活动或接见外宾的时候才拿出来穿,平时是舍不得穿的。所以至今保存在纪念馆的几件毛料中山服还是比较好的。
刘少奇常对家里的保育人员说,穿的衣服,能缝就缝,能补就补,能利用就利用,不要轻易扔掉。有时保育人员把他们家那些补了又补的衣服,拿到洗衣房去洗,别人竟不相信这是刘少奇和他的孩子们穿的衣服。
1960年冬天,刘少奇去苏联出席国际会议之前,工作人员提出莫斯科天气寒冷,要用组织上按规定发给的置装费给刘少奇做一件大衣,可刘少奇坚持不让做新的。后来大家只好从旧大衣上拆下一条水獭皮领子,加到另一件厚一点的旧大衣上,对此刘少奇很满意。他就穿着这件旧大衣去了冰天雪地的莫斯科,并与欢送群众告别留影。
工作时不知疲倦,生活上不讲条件,这是刘少奇几十年如一日的作风。
刘少奇生前穿的羊毛裤子,已经破烂不堪,并且连裤裆都烂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导致疾病缠身,大小便失禁,自己不能行动,加上无人护理,致使裤子
脏烂不堪,目不忍睹。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穿着这条羊毛裤走完了他一生最后的历程。
这是刘少奇在开封最后27天里为数不多的生活用品。刘少奇逝世后,卫士长李太和将羊毛裤带回北京,交给了中央警卫局。后来刘少奇平反后被退还给王光美。
由于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这条羊毛裤已经被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珍藏。当后人看到这些烙着历史印记的逝者遗物时,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作风肃然起敬……一条褪了色的毛巾被
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展厅里,你会看到一幅刘少奇逝世时襄在身上的旧毛巾被的照片。毛巾被是刘少奇生前使用过多年的床上用品。长208厘米,宽156.5厘米,重1010克,它是一床有着白、绿、蓝三色相间的粗条花纹的毛巾被,在被单一端边缘印有“川沙县公私合营川棉工厂”的字样。
1969年10月,由于中国北部边疆局势紧张,中共中央决定将一些重要的审查对象分别转移外地。刘少奇首当其冲。
10月17日晚上7点多钟,专案组把生病的刘少奇用担架抬上伊尔-14军用飞机,转移到河南开封,监护起来,当时刘少奇就是盖着这条毛巾被。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也是盖着这条毛巾被走完了他一生最苦难的历程。刘少奇把一切都献给了人民,死时却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没有哀乐,没有哭声,没有鲜花,没有党旗,只有这床毛巾被始终如一地陪伴着他。
这是刘少奇在开封最后27天里为数不多的生活用品。刘少奇逝世后,卫士长李太和将这条毛巾被带回北京,交给了中央警卫局。后来被退还给了刘少奇夫人王光美。
1987年l。月,王光美把这条毛巾被捐赠给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珍藏。
1994年,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特殊的地铺
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中南海故居复原陈列室里,有一套没有床架的睡铺引起了前来瞻仰的观众的特别注意。
眼前的睡铺,两个单人橡胶海绵床垫并排摆在地板上,上面铺着白色床单,
同样是橡胶海绵的枕心,套着洁白的枕套。床头的茶几上摆着一盏台灯。这就是刘少奇从1963年至1968年睡了近6个年头的地铺。
地铺所用的海绵床垫和枕心,来自于东南亚的友好邻邦柬埔寨,是1963年5月刘少奇访问柬埔寨时西哈努克亲王赠送给刘少奇的珍贵礼品。
床垫长192厘米,宽105厘米,厚10厘米。枕头长56厘米,宽38厘米,厚8厘米。海绵由橡胶加工而成,当时很少见,不像现在到处有,不稀奇。这套海绵床垫和枕头是王光美于1985年捐赠给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珍藏的。经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提起刘少奇睡地铺的事,还得从他忘我的精神说起。据在刘少奇身边担任过多年警卫工作的贾兰勋回忆:刘少奇长期超负荷不分昼夜地工作,一般情况下,他每天工作时间在十七八个小时以上,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如果遇到紧急任务,则一连几天通宵不睡。刘少奇一心想的是党的工作,个人的一切都已经置之度外。就是这每天三四个小时的睡眠也是靠服安眠药强迫休息一下,以便接连工作。有时晚上就寝时要连服几次安眠药,当药效发生作用后,人便不由自主地睡倒下来。为了防止发生摔伤等意外,王光美和身边值班警卫人员必须随时注意。
1963年,王光美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须下乡工作一段。为了使王光美安心下乡工作,也为了解除身边工作人员的顾虑和不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刘少奇决定改睡地铺。于是,就在王光美临走的前一天,他亲自指挥卫士把床架撤了,将海绵床垫直接搁在地板上。这样他便可以安心地盘坐在床垫上工作,直到药物起作用,听其自然倒下睡觉,大家不用再担心他摔伤或碰伤了。王光美下乡工作结束后,虽然已经回家居住,但睡地铺的习惯一直沿用了下来。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少奇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接着便失去了自由。1967年7月,刘少奇与王光美被分别监禁后,唯有那记录着刘少奇无数个难眠之夜的地铺日夜陪伴着他。在刘少奇逝世后,那对带到开封去的海绵枕头,由警卫员带回北京,交给了中央警卫局。
1980年2月,历史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刘少奇冤案得到了彻底平反昭雪。如今,这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海绵垫子连同其他珍贵的遗物已成为刘少奇生活的缩影和历史的见证。
用过的藤躺椅
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复原的刘少奇在中南海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把破旧的藤躺椅。纵120厘米,横78厘米,座高98厘米。这是一把在当时的普通家庭里都可见到的藤椅,由灰白色藤条编织而成,由于年代已久,有的藤条已断,更显破旧不堪。
然而,就是这把平常的藤躺椅,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一直放在中南海刘少奇那间办公室里,伴随他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刘少奇的办公室设在中南海内一幢两层楼的上层。室内很简单,除了办公桌、书架、文件柜、一对沙发、一把藤躺椅外,没有地毯,更没有什么可供欣赏之类的摆设。
一年中,刘少奇除了外出开会、调查、接见外宾,或和中央其他同志一起去看看节目外,很少出去玩,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起草和批阅各种文件和报告。每天早饭后,刘少奇总是先靠在这把藤躺椅上,浏览一遍当天的报纸。据他身边工作人员回忆,白天工作人员只要给他送进两瓶白开水,就不必做其它事,也不要去打扰他。每天晚上,他总要工作到午夜时分。如果有特殊任务,比如起草紧急的文件报告,或者毛泽东请他去开会研究工作,便常常是通宵不眠。毛泽东习惯于夜间工作,凌晨三四点请刘少奇去研究工作是常有的事。
刘少奇常常是在连续几个小时的伏案工作之后,起身踱步到这把藤椅处,躺下来,将头微微地仰靠在椅背上,闭上双眼,沉静而又极其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许多重大国事刘少奇就坐在这把藤椅上思索过。似乎这把普通的藤躺椅能够使他的头脑更清醒。
刘少奇在担任国家主席和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日子里,这把藤躺椅一直尽职地陪伴他,直到“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迫离开工作岗位为止。后来这把藤椅连同室内其它物品被造反派查抄,交中央专案组封存。1980年刘少奇平反后,专案组将其退还给王光美。1987年11月,王光美将此藤椅捐赠给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收藏。1994年经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1981年回乡睡过的木床
这张木床,长210厘米,宽140厘米,高223厘米。为黑色,保存完好。该床为1959年开放刘少奇同志故居时的复制件。1961年刘少奇回故乡调查时,在他青少年时代睡过的房间里工作和生活了6天,他睡的就是这张普通而简单的木床。“文化大革命”中,因有老百姓借用此床而得以保存下来。1980年刘少奇同志故居重新开放以后,取回陈列,一直至今。同时室内还陈列有当年刘少奇回乡调查使用过的简陋的旧桌椅、古朴的煤油灯以及他回乡调查时伏案批阅文件的照片等。此床为1961年刘少奇回乡睡过的,体现了刘少奇轻车简从,生活简朴的工作作风,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2006年11月经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1961年5月3日,刘少奇回到了家乡炭子冲。他是为了在家乡了解到更多的真实情况,为调整党的农村政策作准备。当时,省委在花明楼特意为他安排了条件较好的招待所,为了减轻地方的负担,他谢绝了。按照一切从简要求,他把自己青少年时期住过的土砖房用作办公室兼卧室。陈旧的桌椅,古朴的煤油灯,简陋的木架子床,陪伴刘少奇整整一个星期。
在炭子冲的日子里,他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掌握了农村工作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使他对由于中央工作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有了更切实的感受,对以后制订调整国家经济的方针有了更清晰的轮廓,同时,刘少奇在家乡进行考察时,当他得知部分群众的房屋在“大跃进”、全民炼钢和办公共食堂中被拆除,现已无房可住,而地方干部却违背他的意愿,将其故居改建为纪念馆,于是他在座谈会上当众宣布:纪念馆不办了,旧居腾出来给无房群众住,屋里的木板,拿去替没门的人家做门。这样,先后有6户村民搬进了刘少奇同志旧居。
几年后,十年浩劫开始了,刘少奇遭受了不白之冤。当造反派气势汹汹要来捣毁“老巢”时,暂住刘少奇同志旧居的农民坚持说这是自己的房屋,不许捣毁!因此,刘少奇同志旧居的绝大部分房屋保存得都比较完好。
1980年2月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消息传到家乡炭子冲,人们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1986年4月18日,中共中央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同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专程从长沙驱车到宁乡花明楼炭子冲刘少奇故居。当毛致用指着一间小房和屋里的硬板床告诉薄一波,这就是刘少奇1961年搞调查研究时办公和休息的地方,薄一波看了看,若有所思地说:“我们要学
习少奇同志这种优良作风,重视调查研究,又不讲排场。”
1991年3月11日,江泽民到刘少奇同志故居参观。他仔细地听讲解员讲解,推推床架,摸摸桌椅,深为刘少奇的艰苦朴素、深入群众的精神所感动,口中赞叹不已。他参观后并题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
戴过的上海表
这块手表是刘少奇生前戴过的,且是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批上海牌手表。上面还有厂家制造的字样,表的编号是“A623”。据说,这是上海手表厂特意为我国领导人生产的。卫士长李太和回忆说,少奇同志就是戴着这块表访问了越南、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不知什么原因,表面上有两处裂缝,一处是在7点至8点处,另一处是在1点至2点处。表显得很陈旧。
关于这块上海表,它还有不少感人的故事。
刘少奇工作十分繁忙,总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因为工作忙,他就顾不上看表。工作、休息不是按照时间来定,而是以工作量为标准。这样,就使得戴在他手腕上的手表真的成了装饰品,他经常性地忘记上弦。这块质量挺不错的手表,因此而常常“罢工”,总是处于静止状态。到了吃饭时间,他也记不起看表。有一次,工作人员曾三次喊他吃饭,刘少奇不理会,总是说“这还不到吃饭时间嘛!”工作人员走过去一看刘少奇的表才明白,他手表早就不走了。刘少奇不能不承认“我忘记上弦了。”此后,这样的事还是常常发生。
1964年7月中旬的一天,刘少奇到上海去视察工作。他在火车上休息时,摘下这块手表,放在茶桌上。旅途中,由于火车颠簸,这块上海牌手表滑进了痰盂里。卫士长李太和趁机说:“反正这表也够旧的,早该换新的了。正好到上海,买块新的得了!”刘少奇却摇摇头说:“这表捞出来洗洗还能戴,即使出了毛病,到上海修理正好方便。”李太和帮忙把刘少奇的手表捞出用水洗过后,刘少奇看看这表没出毛病,于是又继续戴上。
由于时间太久,刘少奇戴的这块手表坏了多次,每次他都叫人带到上海去修理一下。后来,手表又坏了,正好有外宾送给他一块金表,李太和就对他说:“旧表就不要戴了,换新表吧!”刘少奇依然坚持要修。李太和看他态度坚决,就没有再说什么,把表送到上海修好了。表送回来后,刘少奇又戴上了旧表,却将金表交给了国家。此后,他一直没有丢弃。直到逝世,他还戴着这块从痰盂里捞出来的上海表呢。
20世纪60年代,上海手表厂能自己研制生产手表,打破了国外多年的技术封锁,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一次,刘少奇的孩子们让他从国外买几块手表,他指着手腕上的上海表说:你们不知道,在国外,我为能戴上一块国产的手表有多么自豪……
当时,我国的手表工业刚刚起步,市场上手表还是紧俏货。有一次,刘少奇的侄女想请他帮忙用内部价买块表。当时,上海牌手表刚生产出来,曾作价60元送给刘少奇。只要他一句话,侄女的手表就解决了,但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耐心劝说侄女:“你要一块表,我不是舍不得,也不是给不起,不是这样一个问题。我给你一块表,也不能代替你革命。古人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要继续革命嘛!我们有了权不能滥用为自己谋利益。”
现在,这块刘少奇戴过的手表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份珍贵的党费收据
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了一份1981年王光美将出版刘少奇《论党》的稿费作为刘少奇的党费上缴中组部的收据及组织部批件。
原来,刘少奇生前曾嘱王光美将他的全部稿费上交给党组织。多次收到的刘少奇的稿费王光美均按数额的多少,分别交给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特别会计室或刘少奇所属的党支部。1981年10月25日,王光美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转中央组织部写信,信中要求将《论党》的稿费2471.46元作为刘少奇同志的党费,并请指定接收少奇同志稿费的单位。12月底,王光美收到了中组部的党费收据和文字批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转王光美同志:
送来的出版《论党》稿费二千四百七十一元四角六分收到,收据已当面交给送信人。王光美同志及其子女还提出把少奇同志著作的版权和再版稿费交给党来处理,这种关切和忠诚党的事业的高尚品德,是值得我们党内同志尊敬和赞扬的。
经研究,同意将上述款项作为少奇同志党费收下,并按照王光美同志的意见,今后凡出版和再版少奇同志著作的稿费,一律作为少奇同志的党费,可由出版社直接交给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廿六日
这份珍贵的党费收据,它深刻地反映了刘少奇、王光美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体现了他们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
1945年,延安一带遇上大旱,生活供应十分紧张,刘少奇就带头挖野菜充饥。一次,报社送来了2000多元稿费,勤务员把钱送到刘少奇那儿,他却坚决不要,一定让把钱退回去。勤务员不高兴了:“写文章付出了劳动,给稿费是名正言顺的事,难道这也算特殊化?”刘少奇看到他不了解自己的做法,就耐心解释道:“现在敌占区的老百姓都没有饭吃,解放区群众生活也有困难,咱们替人民办点事儿不能额外再要报酬,要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结果,硬是把稿费退了回去。有的稿费刘少奇干脆把它当作党费上交党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虽身居高位,但始终以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要求自己,所得稿费全部上交为党费,带头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