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财务管理经验交流

2024-09-06

学校财务管理经验交流(精选8篇)

1.学校财务管理经验交流 篇一

2013年全镇教育工作会议汇报材料

嵩县大章镇任岭小学

2012年是我校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环境条件旧貌换新颜,课改工作稳步推进、初见成效。

首先,借“扮靓校园”和“春雨计划”两项行动之东风,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我校实施“两项行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校实施两项行动共投资8万多元,起初的资金都是我从亲戚朋友处借和用透支卡套现来的。验收合格后上级部门为我校奖补了4万多元,目前仍有2万多的欠账。为了节省开支,我校的全体老师牺牲了很多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义务劳动,在这里我要由衷的向我的同事们说声谢谢。同时也要感谢兄弟学校的刘新亮、王福喜、高书锋等几位校长的帮助。

从去年6月份正式启动“扮靓校园”和“春雨计划”两项行动到10月12日在我校召开现场会,5个月的时间我基本没有过过一天的节假日,去年暑假两个月的时间我总共休息了两天时间,整个假期就是在学校忙碌或是参加培训。在这期间有两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

第一件是在暑假快开学的一天,我一个人在学校修剪树木,天快黑的时候我正好在一棵大杨树上砍树枝,一根树枝落下时正好把我上树的梯子砸倒了,正在发愁下不来树的时候忽然就是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我被困在了树上,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四周也见不到一个人

影,雨水湿遍了全身,那时候我在树上是又冷又怕又无奈,最后没办法我只好抱着树干滑了下来,下来之后身上到处都是划伤。

另外一件就是临近现场会召开的前两天,王局长、范镇长等到我校视察工作,提出了几条整改措施,为了赶在现场会前完成整改要求,我连续两个晚上睡觉时间加起来不到两个小时,同时请了几拨匠人和本校的教师、兄弟学校的几位校长等轮流上阵,两天时间昼夜不停完成了学生伙的吊顶、墙壁内外粉刷、铺地砖、粘墙砖、更换门窗、环境布置等改造任务。现场会当天王局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其次,稳步、扎实的推进课改工作。

我校的课改工作从课堂教学改革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两方面进行。

课堂教学改革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学习认识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校的主要做法是组织教师浏览了大量的有关课改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网络资源,派出人员先后到田湖洒落小学、田湖纸房小学、洛阳西下池小学、唐宫路小学、凯旋路小学等学校参观学习,并对这些学校的课改经验进行分析对比,在教师会上讨论学习、资源共享,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让每位老师对新课改的理念越来越清晰,思路越来越明了。

第二步是确定我校的课堂模式阶段。

本阶段我校全体教师在一起讨论研究,兼顾外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了“1+5”的课堂模式。即:课前制定

学习目标,课堂分自学、释疑、展示、检测、反馈5个基本环节。我们的课堂模式遵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精讲多练”的原则,遵从“先学后教”基本方法,坚持把激励机制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基本点。学生分组座位,分组学习。要求教师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同时也要足够的掌控课堂。

第三步是实施、反馈、改进阶段。

我校于2012年11月30日召开全面落实课改工作会议,会上每位教师人手一册《任岭小学课改手册》,并把会议内容制作成了课件,全面具体的安排了课改实施阶段的各项操作要求。

现在,我校的新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初见成效。

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我们主要做法有:

1、每个教室内外的空闲墙壁各刷制了4块黑板,用作学生展示作品的平台;

2、成立舞蹈兴趣小组,每年的“六一”和“元旦”两个节日分别举办文艺演出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对演出录像,并制作成光盘。

最后是我校在新的一年的目标计划。

在2013年我校将继续扎实推进课堂改革,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成绩。在近期内高标准的完成舞蹈教室、学生美工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课改办公室等功能室的建设。大课间普及广场舞,把“舞蹈”和“美工制作”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我们决心在2013年内把我校建成全县一流的小学!

2.学校财务管理经验交流 篇二

笔者有幸作为评审专家, 参加三轮委托管理工作的绩效评估。尤其是在去年5~6月份对奉贤区8所学校委托管理绩效评估中, 我感到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思考和推广。

一、营造良好氛围:委托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委托管理”, 即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通过签订契约, 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相对薄弱学校 (受援学校) 委托给城市优质学校和教育专业机构 (支援学校或支援机构) 管理。其显著的特征和标志: 一是办学责任主体的转移, 即受援学校在办学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 将办学责任转移给支援学校。二是支援学校托管团队进驻, 即支援方派出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组成团队常驻受援学校开展托管工作。

记得6年前, 委托管理启动推开时, 受援方的一些同志还不太理解, 尤其是对支援方“派出校长, 全面接管”表现出情绪抵触。访谈、座谈会中听到的多为抱怨声音, “鬼子进村了, 学校被占领了……”受援学校中领导和教师感到压力和委屈的有之, 感到有失面子、抬不起头的有之, 消极被动观望的有之, 感到不服气不买帐的也有之。郊县镇政府领导也有不服气、不以为然的、不太合作的。由于人们对委托管理认识不够, 缺乏相关托管经验, 托管工作策略不当, 造成了托管双方情感和文化的冲突。6年过去了, 随着委托管理工作不断改善、扎实推进, 农村受援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情况已大为改观, 理解、认同、合作、积极主动已成为受援方心态的主流。在参与第三轮委托管理绩效评估的奉贤区8所学校 (江海一小、江海三小、奉城二小、庄行学校、胡桥学校、四团小学、肖塘小学和奉教院附中) 中, 校长和教师表现了对委托管理的热情欢迎、真诚感谢和高度评价。究其原因, 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是顺利实施委托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奉贤区教育局行政领导思想重视、措施给力, 具有远见和行政智慧。陆建国局长对委托管理给予高度关注和热情, 多次到市里争取受援学校名额, 把委托管理看作是引进优质资源、开拓本区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可多得的契机。同时, 区教育局将委托管理看作是干部学习、校长培养的大好时机。其中一个十分有效的做法, 就是将提拔的新校长放在受援学校任校长, 并通过委托管理来锻炼培养干部。这些新校长上任伊始, 较少面子观念和历史包袱, 工作热情高, 学习愿望强, 往往主动要求接受委托管理。

2.支援学校的“和谐托管”理念、真诚帮助的态度情感引领了委托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与上面提到8所受援学校相对应的支援学校和机构依次是:黄浦区卢湾一小、杨浦区阳浦小学、黄浦区梅溪小学、静安区教育学会、福山教育文化传播与管理中心、普陀区武宁路小学、甘泉外国语中学。其中静安区教育 学会徐承博领衔的管理团队提出了“和谐托管、有效托管、真心相托、方法管用”十六字的托管方针。甘泉外国语中学提出了“强内涵, 提升特色;重合作, 协力同行”的指导思想。阳浦小学提出以“责任、服务、和谐”为核心价值观引领, 以感情融合为基础, 确立托管双方民主参与的托管机制, 平等合作、和谐共进的关系。8所受援学校和7个支援学校 (机构) 双方的认同、热情和真诚, 为委托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受援学校区教育局高度重视, 支援方各区教育局也给予高度关注。在期终绩效评估期间, 杨浦、静安区教育局分管局长率领基教科、教研室各科室现场观摩、听取汇报和评审。静安区教育局还成立委托管理项目领导小组, 并对受援的奉贤区学校给予经费的奖励和支持。

二、责任双主体:委托管理实践的新发展

委托管理工作, 按顶层设计的要求, 办学责任主体转移, 即支援学校 (机构) 是责任主体, 为第一责任人。在几轮实际操作中, 有三种模式:一是支援学校 (机构) 托管责任人直接派出新校长, 担任受援学校校长, 全面接管。二是聘用受援学校的原校长, 并由支援 (学校) 机构建议, 受援区教育局正式下达委任文件;建立委托管理委员会, 支援 (学校) 机构负责人担任主任、校长担任副主任, 实行托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三是聘用受援学校的原校长, 支援学校 (机构) 派出副校长, 整合进学校班子, 同样实行托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第三轮评审的奉贤8所学校, 属于第二种模式有5所, 属于第三种的有3所。不论是采用何种模式, 8所学校的共同点之一, 是建立了明确的议事决策机制和行政例会制度, 定期召开托管委员会会议, 重大事项、重大活动由托管委员会集体决策定夺。共同点之二, 是支援方管理团队多为资深的名校长和优秀校长。这些理念先进、视野开阔、有经验、有办法的教育能手和管理行家, 受到了受援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欢迎和好评。其中刚退休的梅溪小学吴建国老校长和武宁路小学陆宇福老校长经验丰富, 事业性强, 主体责任意识强烈, 虽不担任名义上的校长, 却处处将自己当做学校主人, 出谋划策、管理指导服务, 深受受援学校领导、教师尊敬和爱戴。管理层双方达到了1+1>2的效果, 客观上形成了学校办学责任的双主体, 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

双主体现象的形成, 似乎与原先支援方为第一责任者的设计有所不同, 但从受援方的角度看, 委托管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使其放弃或推卸管理责任。主要原因是, 目前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 校长是学校法人。学校如果出了问题, 自然由校长这个法人负责。校长们心里都十分清楚, 一轮托管两年后还是自己当校长, 学校办得好坏, 责任与自己这个校长密切相关。所以, 尽管市里文件明确规定了委托管理的责任主体转移, 但受援学校校长并不敢有丝毫懈怠。同时, 按理说受援方的区教育局在托管期间也是支援方负责人的领导, 但实际上往往是主人与客人的关系。在局领导的眼中:人家从城里大老远地来到乡下, 承担委托管理工作是来支援、帮助和指导的。主人对客人一般都比较客气、宽容, 受援方的局领导对支援方负责人 (资深的校长、局长和专家) 更是以肯定、支持和感谢为多, 这与上级对下级的态度和要求就大不一样。而区教育局对所辖的本地校长就有一个考察、管理、培养的任务, 从来就没有因为委托管理而放松对本地校长的要求。评估表明, 奉贤区8所学校的校长都相当负责、敬业和称职。

市教委的委托管理责任主体的明确, 奉贤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关注、支持和领导, 提升了支援方和受援学校双方责任意识和办学积极性。可以说, 一所学校, 有两位负责人同时在操心, 在为学校发展规划、运作和管理。两位责任人只是分工不同, 形式不一, 更多的是支援方负责人在幕后, 受援方校长在前台, 大家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自然就达到了1+1>2的效果。

在三轮委托管理工作中, 从全市范围看, 采用第一种模式, 支援方派出新校长直接接管学校的, 也是有的。有取得成效的案例, 但同时也存在不太和谐的现象。总体上看采用第一种模式的难度比较大, 双方磨合期较长。而一轮托管两年, 如果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磨合, 很难达到最优化状态。从观察和访谈看, 受援方校长和教师更欢迎第二种、第三种管理团队托管模式。奉贤区实行聘任原校长继续担任校长、采取托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模式, 其思路和效果值得肯定的, 其经验可以借鉴和推广。

三、规划引领:委托管理的重要载体

学校的领导,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评估发现, 支援学校 (机构) 领导十分注重观念价值的引领, 十分重视将“学校发展规划”的拟订作为提升校长领导力和教师主体意识的重要契机和载体。在学校规划的拟订过程中, 许多托管方和受援方注意征求学校管理层、教研组、年级组和全体教师等各方意见, 不断修改完善, 由此形成共识和学校发展的动力。如江海三小在教师中开展了“进一言, 献一计”的活动, 在听取了管理团队的建议和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上形成方案, 并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专家组对奉贤区8所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进行了认真审阅, 认为规划文本清晰规范, 并具有如下的特征:

1.拟订的三年发展规划, 按“SWTO”模式对学校现状进行诊断, 大部分学校对发展优势和存在困难的基础分析十分到位, 规划的拟订能从学校实际出发, 提出适当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2.规划具有明确办学思想、理念;十分关注学校的办学目标、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 学校近期目标和发展愿景。有自己学校传统和特色, 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评估中发现, 有的学校发展规划明显呈现出支援方的影响。如江海三小的发展规划提出“三精” (精细管理、精致教学、精美文化) “四园” (美丽的花园、温馨的的家园、启智的学园、成长的乐园) 学校发展愿景, 提出“将江海三小建设成为文化管理日臻成熟、教学有质量, 学生有特长, 办学初显特色, 社会声誉度较高的远郊窗口学校”。规划体现了有学校特点的发展理念, 同时也明显带有支援方阳浦小学的影子。

3.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有基本策略、主要项目, 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并附有各个条线的实施方案, 具体规划有的按“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四大部分展开, 有的按“队伍建设、德育工作、课程教学、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五个方面设计, 并配有年度目标和主要措施,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同时也发现, 个别学校拟订规划的目标过高, 定位不准, 近期难以实现。应该指出的是, 规划必须从学校的现有基础出发, 切忌追求“高、大、全”。如有学校提出“从精细走向卓越”, 目标要求高没错, 但近期内显然难以实现。因此, 需区分学校愿景的长远目标和近期努力达成的目标。

应该说规划的拟订, 也是支援方和受援方校长的再思考、再实践、再提升的过程, 对受援方校长也是一个再学习、再培训的过程。应该说通过委托管理, 学校、尤其是校长拟订学校发展规划水平明显提升;学校以发展规划为引领, 从“事务性”管理逐渐向“计划性”管理转化, 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过渡, 校长和行政班子的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四、项目推进:委托管理的成功路径

在委托管理中, 各支援学校 (机构) 除了派出管理团队, 还分别派出了教师骨干团队指导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针对农村受援学校的一些薄弱环节, 如管理粗放、简单, 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漠, 教育视野相对狭窄, 教育教学理念、学生观相对传统滞后,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症状, 支援方以“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师资队伍提升和学生发展”为重点, 以提升学校内涵发展为出发点, 结合受援学校的实际, 进行了全面的委托管理工作。

1.“示范引领”, 提升教研水平。示范的形式, 一种是支援学校派出骨干教师深入蹲点班级, 亲自带班, 以点带面;另一种是如“相约星期二、相约星期四”的形式, 支援学校方定期派出骨干教师送优质课上门, 并开展说课、听课、评课, 提升教研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2.“同课异构”, 进行课例研究。支援方和受援方各派出教师上课, 课后研讨, 推进学校的校本研修。

3.“异地交流”, 现场体验。大多是组织受援方学校教师到中心城区学校观摩考察, 既有公开课示范, 也有各种主题活动。如一师附小的“愉快教育理念下的学习设计”展示活动, 福山外国语小学的外语节, 甘泉中学的樱花节、国际理解教育等主题活动。

4.“跟岗学习”, 受援方的校长、书记、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等管理层人员到支援方学校进行为期一周或两周的浸入式学习。

5.师徒结对的“导师制”。有的学校还建立“双导师制”, 即支援方和受援方各派出一位资深教师担任导师, 带教青年教师。实践证明, “双导师制”有利于挖掘双方的资源, 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在奉贤区的项目推进中, 各校各具特色。静安区教育学会支援团队根据胡桥学校的实际, 提出了“学校管理项目、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德育工作项目、课程教学工作项目”。甘泉外国语中学从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中实际出发, 提出了“建设学校文化、打造专业师资、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德育实效”四个项目。武宁路小学根据肖塘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技能和素养的不足, 申报了《依托中心城区优质资源, 开展校本研训的实践研究》市级课题。黄浦区梅溪小学在奉城二小实行“实施教师自主发展”项目。阳浦小学根据江海三小的实际, 帮助学校建立了《农村小学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策略研究》市级课题。福山教育文化传播与管理中心结合四团小学的实际, 在“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主题”中:分别开展了语文组“有效作业”;数学组“精讲多炼”;英语组“以学定教”;综合组“多彩课程”专题研究。

3.学校财务管理经验交流 篇三

【关键词】乡村学校 管理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9-02

乡村学校是地方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其办学理念和管理思维直接影响着办学水平,关系到各级组织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和师生满意度。乡村校长在职业化工作中,升华管理经验,培育教育理性,整合核心价值观,达到最优化的“人文校园、精神乐园和生命家园”的效果,实现教育家办学,这是文化管理的终极追求。

一、几个常见的管理误区

人们常说,三流学校抓分数,二流学校重特色,一流学校塑文化。因城乡教育环境的殊异,人才资源的奇缺,乡村校长在管理工作中常常有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鞭打快牛”:为了完成各项工作,校长长期只用能力强的下属做事。无论是学校日常管理,还是紧急任务下来,校长总是把心中党性强、能力强、效果显著的某一个下属摆在首要位置来做事。尽管这个人任务已经很多了,校长还是想到他,因为把让你无交给这个人放心。

二是“感情用事”。学校是知识分子扎堆儿的地方,乡村学校概莫如是。乡村学校,环境不大,人员交流密度却很大。不少学校像四合院,教师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因此建立缜密的同事生态。校长是广大教师的工作同事,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交往中,自然而然把私人感情摆在第一位开展工作。

三是“动口不动手”。在乡村学校的教师群体中,校长应该是教师期盼、组织信任、老百姓认可的优秀教师。然而,在久而久之的行政事务中,不少校长忘记自己本分,官本位思想滋长,习惯了动口指挥,重心下移、靠前指挥成为空谈。

四是事无巨细当“管家”。学校工作是一盘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师资建设、民生保障等等,千头万绪。校长在校务会布置工作后,在中层管理者布置工作时,随意添加意见和建议,甚至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大事大管,小事小管。这样说,那样做,打乱中层人员思维,致其无所适从,做“齐抓共管”的校长。

二、经验管理带来的危害

一是如果校长“鞭打快牛”,能力强、职业精神好的人就不堪重负,上蹿下跳、忙前忙后。而另外有些人,则会轻轻松松。久而久之,一些特潜在能力强的人会选择少干多看,因为他们不平衡。

“鞭打快牛”式管理或许能给工作一时带来良好推动,但从长远看,害处很大。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发掘出来,没有激活学校一盘棋。久而久之,学校会舆论四起,校长唱独角戏,最终陷入死水一潭。

二是由于个体成长背景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以及性情修养不同,造成个人生存价值、待人处事的不同。这里面包括为了达到个人某个目的,在校长面前耍小动作、打小报告、搬弄是非的“坑人”教师。

校长室不是信访室,校长是学校的领头雁,中心工作是集众智、汇群力办好组织满意、师生满意和老百姓满意的教育,让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和教育成功。校长应激发优秀教师的才敢,凝聚群力的力量,不能感情用事,应多贴近基层走近教师,听民声,汇民意,体民情,不偏颇、不倚重、不带感情色彩,理智清醒、正确甄别在面前说人长短、打小报告的人。否则会误判下属的德、能、勤、绩,会对自己工作带来被动。

三是乡村学校并非人才济济,大多数校长就是农民的儿子,起点低,出生寒微。与其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校长的身体力行,会对一线教师以示范和影响。校长不只动口,还在动手,“领头羊”、“领头雁”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就会任劳任怨地干。

四是校长不该出手时一定要收手。如果校长大事小事都去管、都去参与,就会让中层管理者会敏感校长对我工作不放心,甚至不满意。这样不仅给中层人员以依赖思想,自己工作起来很累。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校长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在才是行政上的管理。如果校长当官,当“甩手掌柜”,动口不动手,工作重心不下移,工作作风不前移,没有体验,没有带头,“走着瞧”,学校的教育思想将会缺失。

三、文化管理策略综述

学校管理是一种制度文化,学校文化管理是整合利用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实现教师主体行为的提升和学生主体的价值的创生。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进程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教育是慢的艺术,管理是规则的达成,文化是熏陶的塑就。可见,学校文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思想,更是一个实践模式。

所以,我认为,学校文化管理,一定要在“活、色、声、香、风”五方面狠下功夫:以“活”动文化引导人,以特“色”文化熏陶人,以“声”响文化愉悦人,以书 “香”文化涵养人,以“风”气文化激励人,最终形成教育管理气场,形成学校的管理文化。

李嘉诚有一个著名的“鸡蛋理论”:“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只有带来活力和动力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学校文化管理是以文化为基础,用文化管理學校,所以它高于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

最是书香能致远,校园最浓是书香。教育是等待,是影响,是浸润,学校要强化书香育人,书香涵养人,切忌急功近利。日久天长,不同学校培养的学生,其精神气质就不同,学生就成了学校的标签,这是学校注重书香育人的显现,这是校长办学成功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学校文化管理》(孙鹤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

4.学校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篇四

有人说,在学校的舞台上,校长是领跑者,校长跑得多快,老师们就会跟着跑多快;校长是船长,是掌舵的,你要指挥学校这膄航船乘风破浪远航,达到理想的彼岸。因此,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应具备五种意识。

一、校长本身应具有健康的心态,不断创新的意识

要领导一所学校,首先是领导学校的教育思想,其次才是领导行政事务。起初田集中学教师思想换散,工作责任心不强,这是现实,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改变教师想法。利用每周一次的全体教职工会议与教师们沟通。我们是教师,我们也是孩子的家长,当你孩子的老师不负责任,不认真上课误人子弟,你会怎么想?你的孩子想找个什么样的老师也请你做这样的老师。当教师的价值在哪里?是做生意?是抄股?是家教挣钱吗?不是。教师的价值是教书育人,多培养几个有出息的人才。我校会议室正前方的标语是: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人人都能做到这样,我们的学校还办不好吗?校长是师者之师,更应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熏陶人,以娴熟的业务促进人,以实际行动感召人。

二、对学校,校长要用发展的眼光,具备企业管理意识。

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关键在校长。学校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完全取决于一校之长的教育理念、胆识、魄力和工作水平,作为领导,既要有服务意识,又要有超前意识,既要是教学能手,又要是管理行家,身先士卒,敢于突破创新。

三、对教师,校长要用欣赏的眼光,树立公仆意识。

我们常说学校工作需要靠青年教师发家,靠中年教师持家,靠老年教师看家,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类型的教师有其不同的特点。用人当用其长,校长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到他们的优点、长处,最大限度的合理开发,利用好这些人力资源。作为学校管理者,最令人欣慰的莫过于拥有一个和谐卓越的团队,一群同心协力的教师伙伴。

四、对学生,校长要用鼓励的眼光,树立与之和谐共处的意识。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是人才,我们必须尊重、鼓励每个学生。在学校这个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校长讲的大小道理大家都懂,教师很大程度上不是看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如果一所学校校长都能平易近人地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想什么、做什么、需要解决什么,校长的服务意识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也就强了。

五、对家长、校长要用友善的眼光,树立为之服务的意识。

5.学校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篇五

尊敬的朱主任、徐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在这里交流管理经验,对我而言说不上什么经验,只是一点心得,很大程度上是向大家学习的一次机会,取“他山之石,补我之需”的机会,望大家批评指正。

江津区永兴小学校地处江津西南边陲,距江津城区58公里,创建于1909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有在校学生1600余人,2014年9月迁入新校区,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小学,近年来,学校以“竞立于世,和润于心”为办学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规范办学行为,依法治校,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有力推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搞好学校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是一名校长最基本的工作职责。而如何去完成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管理水平是办学的关键。

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怎样做才算是高水平的学校管理?根据自己几年来的学校管理经历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校长是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的权力人物,校长的权威来自于自律,而不是来自于权力。校长的一举一动,对教职工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校长的自身管理更要严于教师和其它基层领导。当校长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凡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要正直,胸襟要开阔,允许别人发表不同意见,善于求同存异。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威信,取得大家的信任。才能带动广大师生实现教育目标,创出最佳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二、组建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个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对于年轻中层,信任有加,肯定他们那股闯劲。我始终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保护他 们的积极情绪,充分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做事,努力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领导的器重。

我对班子成员有三点要求: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多琢磨事,少 琢磨人。多改变自己,少埋怨别人;多捡重担挑,少推卸责任。多用 时间来瞻前,来实干;少用时间去顾后,去空想。要时刻注意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自己的工作。否则,害人害己,两头不得好。几年来,学校的每一位领导成员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不论是负责教育教学还是从事学校管理,每个人都能独挡一面,展现在老师们面前的都是正派、积极、坦诚、讲究原则、乐于奉献的崭新风貌,为 全校老师作出了表率,赢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赞誉。

三、以人为本,关心教师

在学校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校长要宽容对待教职工,尊重教职工的人格,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使每个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尽可能发挥教职工的智慧和良策,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作。校长要和教师多交流,培养感情,关心爱护每一个教师,用情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帮助教师解决困难,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了解掌握教师的心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如果校长与教师关系融洽,合作愉快,就能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凝聚力。

四、营造优雅的文化环境。近年来,我校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注重营造优雅的校园文化,形成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无论是体现我校师生风采的橱窗,还是走廊墙壁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无论是一块块简洁明快、意蕴深刻的警示牌,还是凝聚师生智慧的班级文化;„„学校的每一处角落都是一张无声的画,一首无言的诗,都成为师生信息交流、展示自我、体会成功的“快乐驿站”,都彰显着无尽的教育内涵,无不启迪着学生的心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我校始终把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学技能培训的重点。现阶段,我校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利用远程教学和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为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且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励、鼓舞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为此,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各方面的管理机制,注重发挥典型教师的辐射和引带作用,从而增强广大教师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其勤业、精业的师德风范,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达到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成为我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学校也连续被评为“江津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同时被命名为重庆市“足球特学校”和江津区“体育人才后备小基地”。

六、建设平安校园 在安全防范上,常规工作措施到位。学校加强了门卫的管理,加强了学生进出校园管理,学校领导教师二十四小时值班。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我们做到了以会代训,逢会必讲。组织师生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进行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和宣传,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由于高度重视、制度保障、措施得当、常抓不懈,管理到位,学校、老师无任何违规办学行为;安全工作管理规范,责任到人,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6.__学校管理经验交流 篇六

清凉寺小学汪华国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说经验交流不存在,借此机会,我把我们清凉寺小学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学校概况

我们清凉寺小学始建于1947年,当时,是一所完好的寺庙。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初具规模。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学校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明确了优化环境、健全制度、高尚师德、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制定了“爱学校、爱学生、爱事业;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师德发展目标,确立了“人人争创优秀学生”的学生培养目标。我校在我们罗集乡属较大型村级小学。现有教师18名,406名学生,12个教学班。

二、常规管理

1.组织健全,制度完善。

我校有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少先大队等组织健全;在学校管理方面,有校委会、教务处及各教研组。这些组织缺一不可,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学校注重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建设。每年的秋学期开学前,都要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在教师会上通报,张贴在墙上,遵照执行。

2、对教师管理上

上学期,我们清凉寺小学已完全执行绩效工资制,执行指纹签到制,实行多劳多得,优酬优绩,全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另外,学校通过和教师签订几个责任状来管理约束教师:安全责任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责任状等。

3、学生管理教育

【1】.德育先行,塑造品格。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关心每一位学生成长。劳动实践,科技文体活动及课外阅读、演讲会,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尊敬师长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规范行为,习惯养成。我们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培养计划,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小学生习惯培养领导小组”,有学习、有检查,有巩固。学校始终以习惯细节训练为重点,遵循“细、小、实、恒”的原则,引导学生从生活、学习中的点滴小事、小细节做起,积极开展养成教育,造就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3】.家校共建,合力育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几个学期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我们做到,每个学期每个班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上就安全问题,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交流,并就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向家长咨询,便于有的放矢教育。许多家长在散会后不肯离去,围住老师详细的询问学生情况,与老师一起探讨教育措施。为便于家长、老师(学校)沟通,学校还建立了家校联系卡。联系卡内容包括每次联系的原因、家长的话、老师(学校)的话等内容。通过联系卡,老师根据“家长的话”进行针对性的家访;家长根据“老师的话”改进家庭教育。教师将家校联系的材料归类整理存档。

【4】学生学习成绩,常抓不懈

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突显教育特色,学校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学校坚持各项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导和要求学校各层次、各部门的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我校有12个

教学班,由于教师较少,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所有授课教师,每周授课24节,早读在外,这样才能保住正常的绩效工资,同志们从未叫苦叫累。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育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并安排教研组集中学习讨论“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办学效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规范教学过程中的“备、教、辅、批、考”五项基本环节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着想,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乐学、好学、善学、会学、学会的目的,并努力在特色教育,特长教育等方面寻求突破。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如果在小学阶段,应该读的没有读,应该看的没有看,应该做的没有做,那将是学生终身的缺失,终身的遗憾。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唱歌、学会做操、学会扫地、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教育创新

(一)教师培训创新

以“策略”为抓手,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为适应课改要求,转变教学观念,让新理念、新思想走进课堂,学校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一是重视教材培训。上学期我校有一名教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回校后进行了二级培训,全校教师收益很大。二是搞好专题培训,如上期我校的李名新老师参加了教育技

术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学校给予大力支持。

三、全校教师都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师都能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二)教学研究创新

1·备课管理,注重实效。加强备课管理,针对农村小学的教学状况,学校对备课进行统一要求,所有教师都必须备课,不准用旧的备课笔记或不备课上课,学校分教研组实行月查制,检查结果,及时公布,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并且要求教师,备课必须达到“三个能说”,即:说教材安排,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学策略,从而保证备课质量。

2.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深入扎实地推进课程改革,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我们要求教师将新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注重了教师听、评课的研究,具体有如下几种做法:观摩课例、拓展视野、向名师请教、看名师教学录像、分析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如上学期,我校派了几位年轻教师到兴隆小学听课,回校后再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传授。教师相互交流、达到共识。骨干示范、典型引路,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帮扶结对、共同成长:为加强教师间的协调合作,共同提高,我们进行帮扶结队,以优带新。要求每位骨干教师帮扶一名弱师,每周听一节课,交流一次心得,提升水平: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3.作业布批,规范合理。学校严格按上级要求布置作业,一是重视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布置,结合班级情况和学生差异,分层设计作业内容。二是教师能依据学校规定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批语具有鼓励性、指导性、针对学生分类要求性,对学生的辅导能做到认真及时,突出个别辅导和分类辅导,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提高。三是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布置,努力做到能较好地体现活动性、实践性、开放性,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中英学校体育文化交流体验 篇七

中英体育文化交流团互访是在北京承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伦敦承办2012年第30届奥运会的背景下, 由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英国埃塞克斯郡议会合作开发的政府间体育交流项目, 旨在通过具有中英两国特色的体育活动和文化交流, 推动两省郡学校体育交往, 培养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拓宽国际交流视野。

一、丰富多彩的体育交流活动

访问期间, 26名江苏学生与26名英国学生混合分为4组, 共同学习中国教师教授的武术操以及英国教师教授的体育舞蹈。同时, 英国教师还分组教授中国学生板球、曲棍球, 中国教师则分组教授英国学生三门球、中国舞蹈。为加强中英学生混合团队建设, 安排了障碍跑等团体项目, 要求英国学生用中文引导中国学生、中国学生用英文引导英国学生。

除此之外, 学生游历了伦敦、剑桥两处历史文化胜地, 英方还带领他们参观了世界十大著名体育馆之一的温伯利体育馆 (英超球队热刺队的俱乐部主场) , 并组织学生现场观看了热刺队与东方队的热身赛, 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英国球迷的热情与疯狂。

交流团在英期间采用一对一住家方式, 使学生充分体验了英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和英国文化。接待家庭每天都会为学生准备英式的午餐便当, 每晚还会带学生体验不同的运动, 如打高尔夫、游泳、溜冰等。

总体而言, 交流团在英期间, 活动内容的安排充分体现了中英传统体育特色;活动的组织精细到位。

二、难以忘怀的体验过程与收获

代表团为期十天的交流访问, 对每位团员来说都收获颇丰, 主要的收获及感受有:

1. 展示了中国体育及体育文化, 体验到英国体育及体育文化

交流团在英期间开展的系列活动紧紧围绕体育主题, 使江苏师生充分感受到英国作为现代体育发源国的体育氛围, 也使英国师生充分体验了中国体育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交流期间, 江苏教师带去了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操、太极拳, 以及教师自创的新型球类运动:三门球。中国武术与太极拳早已声名远扬, 江苏师生的现场表演更是让英国团大开眼界。三门球作为我方教师首创项目也深深吸引了对方, 他们纷纷参与比赛, 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回国前, 交流团将三门球作为礼物赠送给英方, 相信三门球运动必将在埃郡学校内引起新的热潮。

2. 通过交流, 增强了江苏学生强身健体的意识

此次参加体育交流的中英学生年龄相仿, 但在基本的体育技能及体格方面, 江苏学生明显劣于英国学生。尽管英国学生每周仅有1~2节体育课, 但在课余他们经常参加社区或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 体育运动的普及程度较高。相比之下, 中国学生则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应付“题海”, 很少有时间开展相关的体育运动, 因此在基本体育技能方面不如英国学生。通过此次交流, 江苏学生逐步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通过国际交往, 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此次出访, 中英学生一对一配对开展各项活动。英方的配对学生同时也是中方学生的接待家庭成员。学生通过与英方学生及其家庭的朝夕相处, 深入了解了英国文化, 体验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在10天的活动中, 学生间的交往越来越自如, 这些交流经验, 大大增强了学生国际交往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发人深省的启示

1. 多样化是新世纪体育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在10天的交流活动中, 英国师生不可思议地把中国武术和英国现代舞蹈结合起来, 编排了同时兼有中、英特色的体育舞蹈, 展示了他们善于学习、兼收并蓄、崇尚多样化的教育素养。

新世纪的体育教育, 无论是教育功能和目标, 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 都需要多样化。英国体育教育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们尊重个性和独特性, 追求多样化。他们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追求多样化, 而且在体育教育功能和目标、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也追求多样化。例如, 在体育教育目标上, 他们不仅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更重视健康心理和积极情意态度的培养, 所以英国学生不仅阳光、自信, 而且意志坚强、勇气十足。

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环节

中英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期间, 中英双方的指导教师分别给另一方的学生上课。英国教师一开始非常满意, 中国学生守纪律、听指挥、学得快, 但是到要求大家自主学练时, 中国学生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 不会提问题、不敢提问题, 只等着老师来安排和指导。与此相反, 中国教师对英国学生一开始的表现并不是很满意, 听讲时学生表现得很随意, 似听非听的样子让习惯于讲全、讲深、讲透的中国教师十分无奈。有时教师还没有示范动作甚至还没有讲解完, 学生就自作主张跑去练习了, 场地上乱哄哄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磨合, 中国教师却越来越喜欢这些英国学生, 他们喜欢提问题, 喜欢自己去尝试和探索, 有自觉运动的意识和习惯, 懂得很多健康和运动方面的知识, 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西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肖川教授说,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 意味着人的存在的转变。”这次中英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

3. 体育教师要真正成为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人

这次和英国同行一道工作、生活, 让我感动的是他们都很敬业, 体育专业水平很高, 不仅受学生欢迎, 更深得家长敬重。究其原因, 他们都是因为喜爱体育运动才选择体育教师这个职业的。英方指导教师丹尼尔原来是一名数学教师, 由于喜爱体育运动, 又去报考体育专业, 取得双学历后成, 为了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英国体育教师的工作强度很大, 不仅要在学校上课, 还要在社区担任教练。他们几乎整天都活跃在各个体育场馆中, 有时连周末都不休息。但他们感到很充实、很快乐。成为一名体育教师是他们非常引以为荣的事情, 而教育环境的相对宽松也让他们有很大的自主性, 他们在体育教学中充当的是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 课堂气氛民主、宽松, 师生关系融洽, 教师授课时心情很愉快。

8.学校财务管理经验交流 篇八

目前,国内大部分民办学校的教师在社会保障方面参加的都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由此产生的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是,在现行的社会保障体制下,民办教师在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将比相同资历公办教师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少50%以上。

这种承担同样的社会职责但却因为学校的所有制差异而导致的对民办教师的身份歧视,已经成为近年来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也是各省民办教育地方立法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潜在的系统风险

从目前各地的实践来看,若要解决民办教师身份歧视问题,就要让民办学校教师参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以便他们在退休后领取的养老保险金能够与公办学校教师相当,或至少能够缩小目前存在的巨大差距。

民办教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对于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的稳定性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养老保险相对于现期收入而言,毕竟不是影响就业选择的核心要素,如果民办学校不能为其教师提供高于公办学校教师的现期收入,即便如上述方案解决了养老保险问题,仍然难以提高民办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这个问题之所以之前并不突显,一个重要的背景是民办学校教师工资普遍高于公办学校。

但是,这种曾经的薪酬优势目前正在消失,并且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以后将会普遍消失。到那个时候,民办学校在为教师提供利益保障方面将会普遍不如公办学校,民办教育整体走弱的系统性风险将难以规避。

因此,与前述所有问题相比,民办学校教师工资成本的持续增长的现实是影响民办学校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用公共财政为民办学校教师提供与公办学校教师同样的工资待遇,民办学校则在民办教师所得到的财政工资以外追加学校工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办学校教师相对于公办学校教师的薪酬优势。

但这却会是一个令许多人都激烈反对的政策方案。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如果政府有財力给民办学校的教师提供财政工资,那为什么不自己办学校呢?有哪一个政府会这样做呢?但事实上这个公共政策方案已经有人实践了,而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这个实践者,就是河南周口市。

周口的实践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临安徽省,国土面积11950平方公里,总人口1068万人,辖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等11个县市区。该市现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483所,在校生17.73万人,教师11562人,分别占河南省民办教育学校数、在校生人数和教师人数的17%、19%和16%。

由于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周口市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区位优势。但该市民办教育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河南省堪称独树一帜。他们的经验和做法被归纳为“一是优惠政策和真诚服务;二是规范和促进”。

综合相关报道和笔者在周口实地考察的结果,周口在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方面的政策大多数是全国各地共同的经验,也是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有明确要求的做法,他们的创新举措是:对于达到一定办学要求的民办学校,其教师由当地财政发放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水平的工资,并在《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其他各个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待遇。

正是这样的政策才彻底解决了民办学校教师的队伍稳定性问题,也只有这样的政策,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民办学校的办学成本,从而使民办学校能够在较低的成本上保持市场竞争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周口对外地举办者有吸引力,从而能够实现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关键原因所在。

在浙江省的一些地区,当地政府也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以扶持民办教育发展,比如设立民办教育专项基金、为在民办学校入学的学生提供“教育券”、为民办学校提供一定的公办教师编制、让民办学校的教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以后,这些做法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出现,对促进当地民办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除了周口以外,国内目前还没有其他地区政府明确规定为民办学校提供财政工资的扶持政策,从而使这一政策具有了制度创新的特别价值。

充分发挥公办教育的公共资源性

实际上,对于“让民办教师参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从而稳定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做法并不是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民办教师即便参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在养老保险方面也没有取得与公办教师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仍然不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的规定。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口的政策实践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政策范本。在周口这个公共财政如此薄弱的地方都能做到的事,其他地方没有理由再以财力不足为借口拒绝落实。

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已经颁布实施四年,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相当一部分官员,仍然错误地把教育公共财政等同于公办教育财政,以致中国社会在历经了三十年的深刻变革后仍然无法充分发挥公办教育的公共资源性。

众所周知,保持民办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是民办教育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虽然民办学校吸引教师的因素并非只是物质待遇,但没有这个为基础就不可能长期吸引足够数量的优秀教师。在以往的调研中,笔者发现,为了同时满足民办学校教师待遇增长和控制办学成本两个相互矛盾的要求,各地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周口实践是这些探索中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基本特征是在公共管理领域大力提倡“公私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国内在规范“国有民办”、“公办学校转制”、“民办公助”等政策主题上却要求“公私分明”、“不进即退”,这不仅与国际潮流背道而驰,也反映了目前国内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理论界仍然受到计划经济的严重束缚。

“周口经验”正是在教育领域对现代社会提倡“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普遍原理的一次成功检验,它表示在中国即使在非经济活动领域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普遍原理也仍然是有效的,这极大地拓展了在教育领域开展“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政策空间。

一直以来,由于狭隘地理解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总则第二条的规定,即“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片面地理解为“民办学校不能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从而使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常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今天,“周口经验”为我们正确认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规定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意味着,在满足“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的同时,政府仍然可以合理合法地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支持它们的发展。

上一篇:电教论文幼儿园下一篇: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