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课改反思

2024-11-07

高一地理课改反思(共12篇)

1.高一地理课改反思 篇一

新课改高一地理教学论文

1芮城县新课改高一地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初中地理“副科”观念的影响

虽然新课改要求进行素质教育,但是芮城县初中教育仍然是向考试看齐.初中中考时不考地理,所以地理在初中长期被视为“副科”,每到考试前地理课就被语数外等主课占用.而且因为地理在初中不受重视,初中地理的师资力量也出现了薄弱现象.芮城县高中地理教师师资不足,受过专业地理教育的教师都进了高中.初中地理课大多是由没有地理专业素养的“主科”教师捎带上,甚至一些乡镇初中都没有安排地理课.那些初一、初二开设地理课的学校,到了初三因为要应付中考也不再开设地理课.总之,初中地理“副科”使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完成,最终造成高一地理教学时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成为高一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1.2教师对现行教材要求难以把握

新课改中教材的改版是一个亮点,教材的编写不再强调学科的系统性,更加贴近生活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新课标要求不具体,加上高考方案尚未确定使得教师对于教材的深度、广度、难度难以把握,导致教师仅仅将课改前原有的知识体系搬到课堂,增加了课时所需,导致课时紧张.又由于高一地理上册属于自然地理,它的学科性较强,相对比较枯燥乏味,这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冲击.芮城县所使用的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特色之处在于设置了大量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指导教师进行活动安排,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是这却成为教师处理教材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活动需要安排充足的时间才能达到“活动”效果,占用大量的时间,这使得教学任务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出现课时紧张的问题.

2.3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

初中地理是“副科”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高中的“重理轻文”思想也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因为现在高考仍然是3+X的考试模式,高中学生到了高二就要进行文理分科.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公民的技术要求较高,理化生的学习成为关键,所以很多大专学校和大学更多的设置了理科类专业.芮城县除芮城中学外,博立中学、陌南中学,风陵渡中学都在高一下学期就已经分科,而且文理科班级设置不均衡.如博立中学高一共九个班,只设置了两个文科班,这样在高一上半学期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会选择理科,所以对地理学习不积极,到了高一下半学期分科后,已经选择理科的绝大数学生根本就不学地理了.

2多种途径提高芮城县高一地理教学质量

2.1努力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在回顾初中知识的过程中并不能把初中所学的知识再重新给学生讲解呈现,然后再学习新知识,因为这会使得课时紧张.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立足于高中的方法,归纳、分析、总结出对应的初中知识.

如在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时,全球气候分布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所以在高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各种气候特点.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初中气候分布的知识已经淡忘或初中没有基础,需要进行复习.

在处理这一节时,教师不必先组织学生学习初中学习过的全球气候分布,然后分析不同的风带和气压带影响下形成的各种气候特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风带和气压带影响产生了哪些气候及其特点,然后根据全球各地区受到哪些风带和气压带的影响,就可以得出该地是哪种气候类型.这样处理既对学生初中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又让学生学会了用高中知识归纳、分析、总结,另外还可以节省时间.

2.2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虽然课本讲解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很枯燥,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学科的趣味性特点:以“奇”引趣,以“新”增趣,以“智”激趣,以“美”诱趣,来设计教学很容易使课堂妙趣横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导入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疑问,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心理需要,从而会萌发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因为需要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之一.

如在“气压带和风带”的学习时,导入设置马纬度的故事,然后提出为什么30°N附近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在听课时就会认真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从中寻找答案.总之,教师应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2.3加强新课标研究,优化教材处理

新课改下课程标准仅仅只是课程教学的标准,教材是课程教学中具体的材料和一个途径,教师要组织课堂教学必须要熟悉课程标准,在透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校情、生源再重新设计一套教学流程.地理教师要做好课程设计首先应该改变以前“教教材”的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新思想,合理选择使用教材.此外在教学的广度、深度方面避免过分专业化的处理.对于新教材提供的充足的可供讲授的内容和学生自学、课外阅读和开展实践活动的内容、资料与方案,教师应该恰当的选择教学内容并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不加选择的全部讲授,必然导致课时紧张.

此外,教师应该恰当处理“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因为人教版教材的特色就是内容大多以“活动”的形式出现.对一些教学价值不大且学生操作起来较难的内容,我们可以大胆的舍弃.如“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活动,地理教育价值相对较小,学生难以操作,应该舍弃.否则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没有一定的教学效益.

还有一些设问不严谨,答案不明确的题目,教师可以选用其他“活动”进行替换.如“冷锋过境时天气状况的判断”的活动,选用了《水浒传》中“宋公明雪天擒索超”的文章,学生理解文章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学生对文章理解不同,答案也会有所不同,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替换为芮城县冷锋过境下雪的天气状况的材料,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会大有提高,而且学生对该天气状况比较了解,所以活动会节省大量的时间.

2.高一地理课改反思 篇二

一、更新教学理念, 用不断的教学反思指导教学实践

(一) 对课堂教学实现学生主体地位情况的反思。

新课改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这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更新观念, 更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教师再也不能只做说教者,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 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中, 注重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 地理教学生活化, 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学会欣赏学生。

借助地球仪、 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 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 在课堂上经常选一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问题, 把问题设置在学生的“能力范围里”。 地理问题生活化, 比如在讲到《地球的公转》一课时, 学生觉得太阳东升西落, 是太阳绕地球转, 这时我们引入坐在火车上时感觉火车道两旁的树在急速地往后退, 而实质是火车在前行。这样让学生得出是地球在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 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生天生就有被人赏识的需要, 他们需要自我实现, 自我尊重, 需要得到老师的欣赏, 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学生, 赞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

(三) 学生合作交流, 反思自己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材只是学科学习的载体, 多彩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体验、奇思妙想和大胆探索都是地理课堂的智慧之源。 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合作探究, 交流互动。 比如讲到中国地形时, 老师画中国版图, 同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动手画出中国版图和中国的主要山脉。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有一定的成就感,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强化素质教育的理念, 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变知识教学为能力培养,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这是当前课程教材改革的主旋律。 我们要勇于摒弃陈旧琐碎的地理知识, 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地理教学之中, 并使其有机渗透于地理知识体系之中,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素质教育包含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 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和爱国文化素质教育三个层次。

(一) 学生潜能力的开发。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地理学习必须突出图像的观察与应用, 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等不仅是地理学习内容的载体, 而且是学生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拐杖。 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每种图的学习技巧, 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 先看面、后看点。通过师生一起识图, 学生不仅能提高读图能力, 而且能不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二) 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新地理教材中自始至终贯穿“方法”, 这里的方法是指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学习的方法。 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什么”,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学”。 比如讲到我国南、北方在房屋的朝向、屋顶坡度、墙体的厚度等方面的不同时, 引出我国南北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 从而使地理教学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 爱国主义文化素养教育。

地理教学中叙述地理知识的同时, 要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观念教育, 特别要渗透我国的国情, 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国情,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在讲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一课时, 让学生了解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必须采用新教法, 这是新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 当前地理教学过程中, 现代化教学手段, 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模式, 利用计算机教学对现代地理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 充分利用多媒体, 使教材多媒体化。

教材的多媒体化是利用多媒体, 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 我们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把每节课开发为地理课件, 使每节课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 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比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图用Flash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八大行星的基本运动规律, 改变了传统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二) 使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时, 地理教学观念的改变是实行新课改的关键。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 形成空间概念。 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时, 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 接着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 年复一年的沉积, 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凸的泥沙沉积带投影片, 说明河床不断抬高, 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 就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

总之, 新课程的推进与开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总结与学习。 笔者将继续努力学习, 力争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 突破旧的思维方式, 多多反思,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更大收获, 这将是笔者的追求。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 高中地理新教材已全面推广。为了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教师应不断反思学习, 做到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理念,素质教育,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单明祥.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考试周刊, 2008 (8) .

3.新课改下的高一英语教学反思 篇三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以老师“教”为主,以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为辅。这样的教学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忽视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就是形成了所谓的“哑吧英语”,而现代英语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去学会学习,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更新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二、创设并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情景,使知识系统化、运用自如化及审美愉悦化融为一体。在一定的情景氛围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和感知并运用语言,使自己置身于具体的语境情景之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更好地在情景活动中领会和运用语言。

三、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求知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把设题分为高、中、低档,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中来,在考试中的设题也是难易适中,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逐渐消除对外语的畏惧心理,鼓励他们学习外语的信心。

四、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每天让每个学生课后找一个适合自己难易度的小文章,课前让他们到讲台表演,这既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又使得他们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们对英语感兴趣了,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简单的口语,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懂得,同时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即使简单的一个单词也行,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既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五、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独立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习每个单元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先预习,找出本单元的语言点及难点和重点,让他们试着自己去总结归纳整理笔记。比如在第一册Unit 4涉及到了定语从句,我就先让学生看课后的例句,并让他们自己发现定语从句的相关知识,了解定语从句相关术语,并尽可能多的提出自己的疑惑,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使师生共同进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至关重要,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每月初我会利用一节课时间深入到学生当中去,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和学习情况以及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素质。

4.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四

地理学习兴趣培养与成功的教学过程互为因果。兴趣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强大动力,它促成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一个分数的出现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只决定于学习的成功,而且是反复的成功,因此,进行教学评价,兴趣状态比分数更为可靠。教师应该经常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状态,作为自己改进教学的基本依据。

影响地理学习兴趣的因素:

学生的兴趣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教学系统的要素:教材(教学内容及其载体,教学手段)、学生、教师都与学生兴趣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

1.教学内容是地理学习兴趣的源泉

地理感性知识鲜明地体现着地理兴趣培养的趣味性特点。由于地理环境的空间广大性,直接观察必须走出教室,大量的间接感知又须借助特定的教学手段、地图等图像和教师、教材的直观性描述,以形成再造表象。正是由于感知困难,使地理事物总是显得那样新奇、生动。地理感性知识是兴趣源泉的源头,它既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获得理性知识的基础。面对学生缺乏表象的头脑,不可能唤起探究的热情。满足了学生感知的需要,就在培养兴趣的道路上迈出了有力的第一步,并且往往由此直接产生探究理性认识的需要。因此,感知教学对于兴趣培养乃至整个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地理理性知识以综合性为其特点,蕴藏着地理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奥秘。对其趣味性的体验在于进行成功的思考。地理概念是概括而来的,区域特征是比较而来的,规律和成因是分析综合而来的。如果要求学生在思考失败的情况下去死记硬背结论,势必抑制兴趣的形成。

知识的意义在于运用。只有通过运用,才能进一步获得对知识需要的体验,感到知识具有使人高尚起来的力量—很难找到比这种感觉更强烈的刺激来推动求知的兴趣了。

地理技能使地理操作活动(智力的、动作的)进行的又快又好,令人钦羡。例如,当学生看到军人、探险者或考察队仅凭地形图即可在陌生的地区活动自如时,自然要激发出掌握读图技能的需要。熟巧的技能又往往是学生学好新知识的条件,使学生在获得顺利完成操作的满足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学习的成功。

渗透在知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使学生经常获得能力增强的体验,不断感受思想感情意外的丰富和满足,从而推动着学习兴趣的发展。

2.地理教学手段是兴趣培养的重要条件

地理教学手段包括地理教具(挂图、模型、标本及视听软件)、地理学具(课本、地图册、作业册、颜色笔等)与视听设备、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图、地理室外观察点等是地理知识内容的载体,是地理教学内容——兴趣源泉流向学生的渠道。它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注意,激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提供相当一部分地理感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需要与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学习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学生是地理兴趣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兴趣发生发展的根据,兴趣培养必须遵循学生兴趣发生发展的规律。

⑴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因为用力跳够得着的果子不仅能使他体验到需要,而且能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可能,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兴奋,获得果然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是我们确定其最近发展区的依据。如果不了解、不顾及学生的基础,盲目地照本宣讲教材,就往往要在教学失败的同时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5.高一地理教学反思 篇五

作为一名刚刚从大学校园里出来的新教师,在这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觉到有许多教学环节都没有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

就教材知识来讲,对重点难点没能很好的把握。现在采用的教材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下重新编排的湘教版教材,和自己以前学习时用的人教版地理教材在编排上有很大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别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

但是,由于自己刚刚进入社会、进入教学领域,缺乏教学经验,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对重点难点的剖析不够深入,在讲解知识点时也不太注意对比较生动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再加上高一地理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中“地球的运动”、“大气环境”等知识是整个高中阶段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难点所在,所以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感到比较吃力,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6.初中地理课改反思 篇六

渐拨迷雾渐晴天

──我在课改中走过的路

渐拨迷雾渐晴天──我在课改中走过的路

新学期开始我接触到了课改,学期结束我重新认识了课改。今年肥城市××中学率先加入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合作,当堂达标。”课到底要怎样上呢?老师们一时还说不清楚,或者说还不能真正领悟课改的实质。当我观看了校领导从莱州双语学校带回来的课堂教学视频时,心里想这可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这样的课堂到底应该怎样上呀?怎样准备啊?凭着对新课改一知半解的理解,开始了我的“课改之路”。

阶段一:教师甩手,主持人站讲台

一开始上课,始终抱着应付校领导检查的心态。上课只要教师站在讲台后面并且不要讲太多话,只要讲台上有学生主持人,只要给学生加分,我就心安理得,好像跟上了新课改的步伐。不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吗,那就让学生领着学生学吧。那时备课的目标就是这部分内容的课件提前弄好,一上课让学生主持人跟着课件讲,说是讲,很多主持人都是读读课件而已,动作表情很是生硬,一紧张就会出错,有的主持人紧张的竟然把全班同学的名字都忘光了,于是每节课都会有闹剧出现,每节课都会有哄堂大笑,气氛好得不得了。

好在我没有长时间迷恋在这种热闹的气氛里,课下,我开始积极和主持人座谈,交给他们一些经验,怎么避免上台紧张,怎样使自己的表情、腔调更像老师,怎样备课,怎样主持讲课,结果最后每个班都培养了三、四个比较优秀的主持人。可是我反思到:主持人是培养

出来了,进步了,可是其他学生还是停留在看热闹的阶段,心思放在加减分上。我们的教育还是要面向全体的,那么怎样面向全体呢?我又开始了思考。

阶段二:每组都有任务,每个学生都讲课

我们地理每节课都有固定的模块,一般有7个或者8个,比如地理位置、气候、河流、资源、经济发展、城市与人口等,每个小组分讲一个模块。每个小组的组长给自己的组员分工,按照分工每个组员都有机会上台讲课。一开始,课上的乱七八糟,每堂课都爆笑不断,教学进度慢的和蜗牛爬一样。我也几乎崩溃。可是我要坚持,改革决不能儿戏,改革决不能后退。于是我开始课堂调控:第一,严格要求每个组长的分工,提前一天我收起每个组长的分工表,而且分工表上要有每个组员的亲笔签字,这样每个组员就真真切切的提前一天知道了自己的任务。第二,我课堂上重点奖励讲课比较流利、优秀的组员和小组。这样的话,每个小组成员为了避免课堂上闹笑话,为了得到奖励分,课下都积极备课,我根本无需布置作业。第三,课堂上我重点奖励讲课效率快的小组,包括上台、下台、讲课用时,这样的课堂再也没有哄堂大笑的场面了,孩子们脸上满是紧张、严肃的表情。我觉得这一阶段我成功了,我欣喜地发现了中下游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

阶段三:自主高效的课堂静悄悄

我分析到,第二个阶段孩子们做的还比较幼稚,比如有的孩子分得的任务仅仅是画画课本的文字,于是他上台就说一句话:请同学们

打开第几页,第几段,请同学们跟着我画课本。有的学生分得到的任务仅仅是带领全班学生齐读知识框架。有的学生分得到的任务仅仅是走上讲台给学生们出一道他提前就背的滚瓜烂熟的题目。这不是我想要改革的结果,学生的表演还只是“表演”而已,在此基础上,我决定对孩子们顺势加以引导:不能简简单单的画课本,要先看知识框架,先填知识框架,然后根据知识框架画课本,知识框架上的知识点都是重点要掌握的,要按照知识框架的知识点画课本,每一段文字都要找出到底有几个知识点;出题也要根据知识点出题,有的知识点适合出选择题,有的知识点适合出填空题。

经过阶段二小组长的分工实践和学生们的备课经验,我们全体学生渐渐摸索并熟练了地理课自学的全部步骤,高效而且简单,连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知道怎么学习地理了,而且知道为什么这么学了。他们灵活地如何处理导学案、课本与综合能力训练的关系。每节课80%的内容他们自己就能学会,然后不会的内容再经过小组合作就能完成。于是我的课堂更多的时间是静悄悄的自习课。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我的讲解仅仅是点拨一下而已。

一个学期马上要结束,我渐渐明白,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的关注点不是有没有主持人,有没有哗众取宠的活动,我们最应关注的应当是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如何面向教室里面的每个学生。华东师范大学钟启全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的人的整个生命。”我认为作为初中生来说,他们最根本的生命活动是学习。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先生曾说过“所谓学习,是与作为教育内容的对象(物)的接触与对话,是与在此过程中发展的其他学生的或教师的认识的接触对话,是与新的自我的接触与对话。”因此学会自学才是每个孩子最长久的荣耀,学会了自学,学生才能安心的、无拘无束的与学习内容(被认知世界)应对,与老师同学应对,与自己应对。正所谓“改变一次,幸福一辈子!”而如何让自学成就学生的精彩,如何让学生珍惜和积累自己自学的荣耀,将是我继续研究的课题与需要提高的艺术,为学生开启一扇扇生命之门,让学生生命的状态日渐清晰,让学生生命的旅程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7.高一地理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七

经过了前半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开始渐入门道,已经渐渐地能在课堂上配合教学,知道了一些地理基础知识,也学会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所以课堂教学进展的比较顺利,但是在这一个月中,由于讲述第二章的内容“气压带和风带”,“常见天气系统”,知识点较难理解,所以学生在掌握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比如,我们去上常见天气系统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冷峰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列表对比冷暖峰的不同。大家对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较晴朗,过境时天气变化显著,常出现阴雨天气现象还是比较了解的,但对于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什么锋?常出现怎样的天气现象等却不是很明白,说明所学的知识离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还不懂得注意生活中的地理,平时没有留意,当然也不会跟所学的知识挂钩。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异,一般采用问题导思,读图列表比较,学生活动及多媒体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问题导思,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入课堂教学。下一阶段,还要更努力地充实自己,吸取其它学校的教学经验,为我所用,把教学搞得更好。

8.初中地理新课改学习反思 篇八

9月21日早6点,杨坡中学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全校一线教师40余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驾乘山路来到马牧池中学学习他们的高效课堂教学先进经验。

到校会,马牧池中学的教导主任郭主任作了先进经验介绍,他说,我们学校先进理念是在县领导的大力帮助支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兄弟学校的相互学习分不开的。全校师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过程性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分组学习,小组中又分四个等级,不同的等级又有不同的学习任务。课堂上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督促,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积极去做。另外学校每周让几位老师把自己的上课的设计思路在会上作出发言,同科的老师作出提议和评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把工作做实做细,大多数老师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然后,我们又听了两节课,一节是赵金隆老师的地理课,他讲的是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课上,他积极参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组内互动,积极学习,同学们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畅所欲言。另外还听了一节杜超老师的数学课,虽是位年轻老师,但是在教学上也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处理问题的方法上和老教师的路子保持一致。体现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小组学习的习惯。课堂上让学生都动起来,课下让学生会去学习,主动学习。最后,老师们应清醒的认识到学校课改虽然势在必行,但离成功还很远,不足之处很多,要加强理论学习,利用好学校网站中新课程资源网,把握好市、县教育局组织的各学科教学活动,坚持课改,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争取更优异成绩。

9.高一语文备课组新课改实施反思 篇九

曹国卿

新课改从12年秋季学期实施,到现在已经近一个学期了。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来,我们从了解到学习,从观摩到尝试,从理论到实践,几经反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我们备课组的课改尝试从培训学习到现在课改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培训阶段

从11年11月开始,我们学校就开始组织高一老师进行了新课改的培训。11年11月组织老师参加新课改通识远程培训,6月份派遣学科骨干老师赴桂林参加全区新课改通识培训,7月份派遣高一老师赴钦州市参加全区新课改学科培训,8月参加新课改学科远程培训,11月派遣骨干老师赴上海,贵州,郑州等地进行跟班学习。

二、研讨阶段

在学期开始之前,全区学科培训之后,我们备课组进行了新学期教材研究和教学安排的探讨。主要解决教材教学课时安排,课文教学重难点的设置,制定集体备课以及教研活动时间的安排。

三、实践阶段

经过培训以及集体研讨后,学期开始到期中考试阶段为实践阶段。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探究,尝试将新课改理念与我校“六导”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备课组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反思总结阶段

在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之后,对发现的问题和实践中出现的困难,进行集中的研讨。从问题中发现教学活动的缺陷和措施存在的问题,集体谈论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和反思,形成理论认识。

通过以上的学习工作,我们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坚持每周进行备课组活动,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难点。这使得许多年轻的或是新调入的老师能够迅速成长,尽快地熟悉教学环节,减少工作失误,很快就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教学能手,提高整个备课组的业务水平。其次,坚持课堂改革学习。在教学之余,本组制定了新课标学习计划,每周都集体学习新课标熟悉教学要求。而且每周都安排交流时间,分享学习成果。在工作中,继续进行课改培训并尽可能安排听课交流活动,让组员有机会到外地进行交流学习,积累经验。老师们提高了新课改的理论认识,也积累了外校的宝贵经验,顺利地实施课堂教学的改革。最后是坚持六导教学模式。其模式是我校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教学理念与新课改精神相呼应,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结合教学实际,改进了“六导”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虽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有了一定的收获,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有两点:

一、教材处理难度大。新课改之后,教材也进行修改,从一学期一本变成了现在的两本,内容增多,而课时却减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要完成所有的课文教学几乎不可能。这需要老师们改变教材观,合理自主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但是老师和学生都不放

心进行教材的改革,总是觉得不上完课文不踏实。这种惯性思维严重局限了新课改的实施。

二、评价方式的模糊性。新课改使用学分制进行学生评价,而传统的评价是单一的机械的考试评价。我们虽然进行了新课改,但是学生评价的方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体制下,这样的共存使得老师也不明确学生评价制度。这给教学评价造成一定的困扰。

10.新课改下的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篇十

苏 旭

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但对于刚步入高一物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往往望而却步,认为“物理难学”。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总结和分析,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引导,其次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教师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对教材的把握上入手,有意识地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防止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将学生引入物理世界的大门,这就要以对每一节教学过程进行及时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把握

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有利于能力的提高。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类教学目标须全面落实。我认为:

首先,对基础知识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致,否则会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并给以后学生的继续学习留下隐患。例如:在讲解“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不透彻,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经常出现摩擦力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

其次,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尽量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能在课堂上一味地增加课堂的容量,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我认为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近感,从内心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使知识变得更容易识记,更容易掌握。例如: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以往的教学过程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板演推导运动规律,接着讲解例题,最后总结解题规律,结束教学过程。表面上看,整堂课讲解了例题,教师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实则不能,很多学生经历了几个星期的学习也不能把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与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记下来,原因是,学生没有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很难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最后,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感觉物理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提高对物理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透视学生观察,实验、思维等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这一点我在对“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体现得很充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重点、难点的把握

在教学中,对重点、难点要把握正确,它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意义,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选择教法的依据,我认为,尽可能多查阅一些参考资料,有利于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选择丰富的教学素材,更有利于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以“自 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为例,这一节中我更注重学习的探究性,让学生在实验室开展分组实验,通过交流与讨论,去产生情感,建构知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外实验:“测定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验,某学生在自来水龙头下入一个金属盆,调节水龙头使第一个水滴碰到盆底的瞬间,第二个水滴正好从水龙头口开始下落,且能持续下去。然后用直尺量出水龙头至盆底的高度h,再用秒表测出某一水滴下落的时间t,代入表达式 求出g的大小,该学生发现结果与当地重力加速度比较相差很远,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实验改进方案,写出g的表达式。”课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大部分原因,显现出了创新的火花,形成了新的实验方案:将测量的时间进行放大,即测量几滴水滴的下落时间T(n>30),则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t=T/n,则有g=2hn2/T2,使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因此所选取的教法必须符合广大学生的认知过程,能让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对此我认为应体现在: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要能顾到绝对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要特别注意,不能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其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时间,教师要注意学法指导,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立于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向活动中的主动参与。

第三,教学方法要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电化教学,特别是制作多媒体动画,演示课件,可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课堂的趣味性,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非常必要的。

四、加强教学的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主要有:

首先,讲授正确,语言要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一门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教师对所教的内容首先不能讲错,推导要循序渐进;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段主次,便于学生掌握重、难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层次清楚,避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

最后,教具的使用要规范,实验操作要熟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上课所用的教具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了如指掌,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由于操作不熟练或操作错误,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

11.高一新课必地理教学反思 篇十一

经过了前半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开始渐入门道,已经渐渐地能在课堂上配合教学,知道了一些地理基础知识,也学会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所以课堂教学进展的比较顺利,但是在这一个月中,由于讲述第二章的.内容“气压带和风带”,“常见天气系统”,知识点较难理解,所以学生在掌握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比如,我们去上常见天气系统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冷峰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列表对比冷暖峰的不同。大家对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较晴朗,过境时天气变化显著,常出现阴雨天气现象还是比较了解的,但对于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什么锋?常出现怎样的天气现象等却不是很明白,说明所学的知识离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还不懂得注意生活中的地理,平时没有留意,当然也不会跟所学的知识挂钩。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异,一般采用问题导思,读图列表比较,学生活动及多媒体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问题导思,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入课堂教学。下一阶段,还要更努力地充实自己,吸取其它学校的教学经验,为我所用,把教学搞得更好。

12.高一地理学科教学反思 篇十二

2007——2008学年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了,下面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反思如下:

教材分析:

这个学期的教材使用湘教版高一必修上册,本册书共四个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大气、陆地和海洋、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都为自然地理的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乃至整个中学地理最难的内容,尤其是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抽象、难理解,要求学生要有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和很强的理解能力。有些知识点与物理、化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要求学生要有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且要有联系实际迁移知识的能力。

学生分析:

这届学生录取时的中考成绩可以说是林业地区相对较好的,但又一些学生根本不具备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针对一些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概况起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完全不学习型:5个班中每个班都有1——2个学生,有的班人数更多,几乎完全不接受学习。他们上课或睡觉,或干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更甚者上课说话破坏课堂纪律。他们中又分为几种情况,有的学生智力水平不低,但是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习惯,所以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学生是因为基础太差,所学知识对他来说如同“天书”一般,久而久之,对学习没有了兴趣,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意识,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知识也不接受了。

(2)能力有限型:这些学生也想学习,也在学习,甚至是努力地学习,但是因为智力水平有限,基础太差,能力不够,即使努力学习但是成绩仍很不理想,甚至很差,这些学生属于根本不具备高中阶段学习能力的人。

(3)自我约束力差型:这样的学生占多数,他们只要努力刻苦学习还是能够跟上进度,能够达到相应成绩的。但是他们自我约束力差,学习目标不很明确,学习时续时断,需要老师经常提醒帮助。老师督促的紧一些成绩就会上去,稍微松一松成绩就会下滑。这样的学生比例较大,如果老师精力有限成绩就不能保证了。

多数学生学习能力较好,基本可以把老师要求的知识掌握,表现还是比较好的。

教师自析:

本人年龄较轻,精力充沛,和学生的沟通比较容易。刚刚送走的高三学生整体水平较高,潜意识中对本届学生的要求也很高,总要与往届的学生比较,而这届学生和上一届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对学生失去了

耐心,工作起来比较辛苦,但在我和学生的努力下学习状况相对还是不错。

总之,在下个学期还要以调整自己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应学生,更贴近学生实际。另外,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分层辅导以提高成绩,完成教学任务。

海林林业局一中 杜广平

上一篇:全季委托经营管理合同下一篇:吃喝玩乐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