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批评与自我批评doc

2024-10-27

任正非.批评与自我批评doc(共4篇)

1.任正非.批评与自我批评doc 篇一

怀揣着大把的现金,以及头顶“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和“国内最受关注的企业之一”的桂冠,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以及它的创始人任正非,始终会把人们关注的焦点停留在他们的节点上,进入,华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年报显示,华为销售收入已达125.6亿美元,跻身世界通信设备商的前五强,似乎应该是庆功的时刻,然而,任正非却在华为公司喊出了“冬天论”,而这已经是任正非在第三次警告冬天,而且,这“冬天”一过就是八年。

早在,华为以全年销售额152亿元,利润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其创始人任正非却大谈危机和失败。最著名的就是其长达13000字的《华为的冬天》,这篇被企业界广泛推荐并应用在企业管理中的经典文章,已经成为了中国企业界作为居安思危、寻求自身变革的案例。

而在汽车业界,李书福的“冬泳论”同样引起了行业的巨大反响。李书福在一次吉利公司高层管理形势分析会上,针对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汽车行业和市场现状,为吉利汽车今年下半年的目标任务完成确立应对策略而提出了“冬泳论”。该论调认为:汽车行业和IT产业不同,汽车企业不能被动“过冬”,而是要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胆识去进行“冬泳”运动,要善于在大冬天里找到大商机,创造大希望、形成大优势。

在中国IT 业界和汽车业界,华为和吉利应该是两个标杆性的企业,不仅仅是他们代表民族企业在与国外品牌竞争时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于这两个企业的领导人,分别在某一方面代表中国企业家不同的企业经营方式和企业对外传播的思路以及带给中国企业业界的思考。

在中国企业界,任正非是一个教父级的人物,其在中国企业界的影响力在目前还无人能出其右。作为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留给后人的文化产品肯定不仅仅是狼文化。他的《我的父亲母亲》、《北国之春》、《华为的冬天》、《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等饱含感情和思辩的文章一定不仅仅是我们这代人争相传阅的,后来的研究者也许也能从这些文章中寻找任正非的性格、人品、经历的蛛丝马迹,以及华为管理和经营理念的精髓。

而李书福及其吉利汽车作为中华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在汽车业界的言论足以引起汽车行业的地震,同时也使得李书福成为吉利汽车活生生的形象代言人和传播载体。虽然汽车业界都称呼李书福为“疯子”、“狂人”,但似乎李书福对此乐此不疲,欣然接受。也许,这种宣传效应,在媒体的始作俑下,可能比花个几千万的广告费还管用。

同为冬天,任正非“过冬”,李书福“冬泳”

IT业界的冬天由来已久。基本上每隔四年,任正非便会抛出“冬天论”,以不断提醒华为全体员工注意行业冬天和经济周期冬天的来临,

在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一文中,在文章开头,任正非便抛出“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的话题,并且在文章中说道“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谈完理念后,任正非指出了十个措施,包括改进管理,要抓薄弱环节,找最短的木板,要坚持均衡发展,不断地强化以流程型和时效型为主导的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优化工作,提高贡献率。在文章的结尾,任正非谈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二、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股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也许正是依靠这种危机意识,华为的发展一日千里,并成功渡过行业冬天,成为世界通讯行业巨头。

而李书福抛出“冬泳论”的时候也正值汽车行业所谓的“寒冬”。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20上半年,有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受雪灾、股灾以及CPI高企影响,虽然有奥运会的拉动,但难以改变今年经济状况低迷的局面。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今年上半年的整体表现也是让人感觉“寒气逼人”,虽然汽车市场保有量仍然保持增长,但增幅已经达到今年新低,市场急剧下滑。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国内汽车市场呈平稳但偏低的增长态势,6月份乘用车总销量为517469辆,同比增长13.0%,环比下降-1.3%,连续三月下滑。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对于中国年产销量突破千万辆,达到千万辆时代提出了质疑。

作为汽车行业中的一名新兵和后来者,吉利很明显地感觉到了行业寒冬的来临。与大众、丰田、通用、福特等汽车行业巨头相比,吉利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而优势可以说基本上是空白,或者说刚刚开始。也许,对于丰田、大众等行业巨头来说,加一件衬衣就可以渡过行业寒冬,吉利也许需要穿数件加厚的棉袄才能战战兢兢地在寒冬中发抖。而对于李书福来说,在此时抛出“冬泳论”,无非是为了发挥自己一贯的优势,那就是抢占舆论高地,这其实也是李书福的强项。曾经荣幸有几次机会亲自可以聆听李书福对于世界汽车行业、对于中华民族汽车工业的高谈阔论。说句实在话,这个个子不高、其貌不扬的浙江人对于如何造势和研究媒介策略还是深有造诣,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针对什么媒体或者受众,发表什么样的谈话。而他的谈话,基本上是可以赢得台下数次的掌声,相比于同台竞技者,属于李书福的掌声无疑是最多,也是最热烈的。

在“冬泳论”中,李书福强调,所谓冬泳就是在冬天的环境里面展示健康的体魄,现在无论是国家经济还是汽车行业,都已经进入了无可争议的冬天,吉利很早就判断到了经济运行的态势,并为之做了很多的准备。吉利不能只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需要抓住冬天里的商机,要在冬天创造大希望、形成大优势。李书福不仅仅希望吉利想过好冬,还希望能够破冰,能够在冰冷刺骨的急流中“游泳”。

2.任正非.批评与自我批评doc 篇二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近日在后备干部项目管理与经营短训项目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他指出,华为以后的干部要有基层实践经验,“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将来要实行项目全预算制,解决几关庞大冗余的问题;华为将坚持以奋斗者为本,破格提拔将基于:贡献、责任、牺牲精神;以及希望华为能培养出一大批思想家和战略家,并推荐了3本加强宏观思维的书。

以下为任正非此次讲话的全文:

一、现代化作战要训战结合,干部要有基层实践经验为任职资格,“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与过去时代不同,这个时代需要现代化武装才能上战场。用短期赋能的方式来指导你们,华大给了你们一大堆表格,告诉你们如何使用这些表格、如何指挥现 代化作战。这些内容已经过了时间检验,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当然,不是赋能了就自然会作战,而是看你们自己的理解。没有实践支持,不能理解这些理论;没有理 论基础,不可能深刻感受实践。华为公司未来新的战斗将越来越复杂,比如,攻占大数据流量制高点,你们能给客户讲清楚大数据流量及其模型是什么吗?首先要自 己深刻理解后,才能让客户去接受。所以,你们要能把这些表格活学活用。

青训班赋能后,上战场去实战,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将军。只要奋斗了,就无怨无悔。真正的英雄,都是从本职工作成长起来的,在本职工作中展现出自己的 才华,不能刻意塑造将军。你们经过培训,掌握了工具,但要通过创造价值,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才会逐渐承认你们,我们才会给你们去“诺曼底登陆”的 机会,死了就是英雄,不死就是将军!

未来机关各级干部如果没有成功的项目实践经验,就没有资格担任管理者,否则一定是瞎指挥。自己搞不明白,开会做不出结论,没有实践经验而造成管理复 杂。当然,我讲的是明天的问题,今天还可以担任,所以大家需要补课,各级干部一定要在实战中去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我们坚定不移地在代表处代表和地区部总 裁中贯彻末位淘汰制,经营不好的干部要下台,否则都不改进,都来讲故事,讲故事的钱从哪来?下台后,就做专家或普通员工参加重装旅打仗去。若真有本事,一 定会脱颖而出。

未来的世界谁主沉浮?不知道。真正的英雄在哪儿?也不知道。我们是在实践中选拔干部,没有受过培训的,也会有伟大的英雄。谁培训了毛z东、邓x平? 华大的培训模式也正在转变,越来越不像个大学,就是真正的大学。将来的讲师都背着一个电子屏幕跟着行军作战,前面操作,后面屏幕闪,跟着跑的人边看边实 践,谁看明白了,谁有可能是将军。华大老师说“我培养了将军,我为什么不是将军?”那你也可以上战场去实践。

(田涛:任总对华为大学一直强调“训战结合”,显然“训”和“战”都很重要。经过青训班五天学习后,大家还得回到实战去,最终能不能成为将军,在实战中去体现。训战结合,两者都不可偏废,最终一个干部的成长要立足于“战”和“战”的结果。)

二、将来实行项目全预算制,项目大小是按对公司的贡献来定,而非仅以规模。

我们将来实行项目全预算制,先提取空耗费用,因为公司把“电”传输过来是有损耗的,剩下的钱全在项目。项目拿着钱去买炮弹,供应链把炮弹卖给你,机 关把服务卖给你,公司向你要预算。你们拿钱购买资源,我想卖一个东西给你,你们不要,为什么?因为对于你们是多余的,浪费钱,多余的就应该裁掉。现在功能 部门没有预算的压力,他们没有把资源卖到项目里面去的动力,这就是机关庞大的原因。所以要有项目计划、预算的管理,项目做完要核算,项目赚没有赚钱,赚多 少钱还是亏损了多少钱,这就是对项目经理的评价。

未来一系列项目分配原则正在试点,我们现在描写的是未来领域的一个模型,你们应该有心理准备,开始逐个试点。(梁华:去年已经有十六个管理服务项目 在做试点,有十个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项目核心团队可以从项目经营改善和成本节省中获得利益分享。在区域,一些地区部和代表处也在试行项目经营激励,根据 事先确定的项目经营目标和核算的经营结果,对项目经营团队和关键人员进行激励。)

另外,我们不能以国家大小来定代表处级别,而要以贡献来定。首先入多少资源,然后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什么叫大项目?赚大钱的是大项目,赚小钱的是小项目。项目大小与对公司产生的价值相关,而不是完全与规模相关。小项目可以变成大项目,小代表处也可 以变成大代表处。在干部评价系统中,以管辖面、组织层级、功能部门有多少…来确定干部级别,如果这样评价人,结果不会是英雄辈出。

三、华为公司坚持以奋斗者为本。

我们已经在公司干部大会讲过,首先肯定金字塔模型这么多年对华为公司平衡的伟大贡献,接着还要继续改良,面对项目的复杂程度,一定要使金字塔模型异化。破格提拔是基于:贡献、责任、牺牲精神。

其次,华为公司到底是肯定英勇作战的奋斗者,还是肯定股东?外界有一种说法,华为股票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华为员工的奋斗,如果大家都不努力工作,华 为股票就会是废纸。是你们在拯救公司,确保财务投资者的利益呢?作为财务投资者应该获得合理回报,但要让“诺曼底登陆”的人和挖“巴拿马运河”的人拿更多 回报,让奋斗者和劳动者有更多利益,这才是合理的。

华为确保奋斗者利益,若你奋斗不动了,想申请退休,也要确保退休者有利益。不能说过去的奋斗者就没有利益了,否则以后谁上战场呢?但是若让退休者分 得多一点,奋斗者分得少一点,傻冒才会去奋斗呢?因为将来我也是要退休的,如果确保退休者更多利益,那我应该支持这项政策,让你们多干活,我多分钱,但你 们也不是傻冒。因此价值观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传这种话的人都是落后分子。华为将来也会规定,拥有一定股票额的人员退休后不能再二次就业。

(田涛:华为之所以二十多年来没有因为分配问题,而带来分裂和内讧,是因为体现了奋斗基础上的分配共享。二十多年来的评价系统是单一标准,而不是多 元的。一个人所得到的股权、奖金、工资,是基于是否奋斗了,是否贡献了,是否给公司提供价值了,就是责任、贡献和牺牲精神。如果这个标准出了问题,公司干部的提拔、利益的分配要靠巴结各级管理干部,那华为就真出问题了。建立在单一的、简单的、透明的评价系统基础上的奖惩系统,是华为二十多年来“以奋斗者为 本”的生动体现。)

四、希望华为能产生一批设想挖掘“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这样具有大视野的思想家和战略家。

青训班赋能和前线实践中,我们希望培养出一批英勇善战、不屈不饶、富有牺牲精神的勇士们,但是华为公司更需要一大批思想家和战略家。昨天在上研所召 开了高级专家座谈会,我希望上海这些高级专家能担负起成为思想家的任务。上研所有很多Fellow,为什么总是关在上研所门槛里去打上、下班卡?是否敢于 参加国际会议,和世界级人才喝咖啡?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是否敢于在各个大学演讲?演讲有可能涉及华为机密,但思想没有机密和疆界。能否与博士、准博士 建立朋友?两个喇叭口中间是结点,上喇叭口接触全世界,喇叭口向下进入准博士状态。如果在博士、准博士培育未来的战略思想,就能构建未来的能力。

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视野看世界。就像1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挖掘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一样,在那种历史条件下,设想出挖这两条运河,是何等伟大的 视野和战略决策。在大数据流量里,岂止才有两条运河,我们有没有可能挖掘出千百条“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当然,这需要在数学领域要有巨大的造 诣,世界上有非常多的数学科学家集中在无线领域,有线领域也可以征集数学科学家。未来整个战略高地上如何认识和提高修养,不能要求你们重新读数学博士,也不现实。但是诺曼底登陆需要战略领袖,需要战役指挥能力,如果我们也能产生这么伟大的思想家,如果我们也有诺曼底登陆的指挥能力,抢占世界大数据流量的机 会点怎可能不行?但是,现在离我们要求的目标还很远。

公司战略沙盘很快会给各级干部公布,每一个大数据流量机会点,华为所占市场份额要在1/3左右,剩下的留给竞争对手。当我们抢不到大数据流量的机会点时,就会被边缘化、死亡;当我们全部占领大数据流量机会点时,也会是惰怠,也会是死亡。

(黄卫伟:任总对你们期望很高。能把事情的细节做好,同时又有宏观思维,这两方面结合才有可能成为将军。

在细节上,建议大家研究:成功的项目为什么成功,失败的项目为什么失败,盈利的项目为什么盈利,亏损的项目为什么亏损,好好解剖几个项目就能获得进 步。代表处面对的是一个国家的市场,应当在国家的层面上思考问题,华为说要帮助客户成功,你能否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客户在这个国家里如何赚钱、如何成 功,经常这样思考就能锻炼自己的宏观思维能力。宏观思维建议看一点历史和哲学,我做高研班引导员时曾推荐看三本书。德国虽然在二战失败了,但有三位德军的著名将领/元帅留下的三本书,对德国二战 战略有非常深入的思考。第一本:古德里安的《闪击英雄》,对如何用新技术改变战争模式以及德国进攻苏联的战略有细致的思考和讨论;第二本:隆美尔的《战时日记》,这个日记是英国大战略家利德尔哈特亲手整理的,看这些内容才能琢磨出如何在运动中集中兵力,在点上突破进而取得全局胜利,以及领会当将军的真谛; 第三本:曼施泰因的《失去的胜利》,要领悟他决战欧洲大陆的战略是怎么构想出来的,马其诺防线是怎么被废掉的,他构想这个战略所依据的战略原则是什么.)

3.任正非管理日志 篇三

内容简介:作为中国最有思想,最有号召力、领导力和影响力的CEO之一,华为总裁任正非已经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家竞相学习的标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已经为华为20年来的经营管理实践所证明。本书第一次以“管理日志”的形式,全面梳理、总结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以国际视野对任正非的经营实践进行分析、评述,回顾了任正非在华为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所发表的观点及背景,探索了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并针对其他企业给出了具有实战意义的“行动指南”。

一月愿景与价值观(1)一月愿景与价值观(2)一月愿景与价值观(3)二月人定胜天的企业文化(1)二月人定胜天的企业文化(2)二月人定胜天的企业文化(3)三月待遇(1)三月待遇(2)三月待遇(3)四月财务管理(1)四月财务管理(2)四月财务管理(3)四月财务管理(4)四月财务管理(5)五月供应链(1)五月供应链(2)五月供应链(3)五月供应链(4)六月不断清零——华为的人才观(1)六月不断清零——华为的人才观(2)六月不断清零——华为的人才观(3)六月不断清零——华为的人才观(4)七月学习观(1)七月学习观(2)七月学习观(3)八月品牌(1)八月品牌(2)八月品牌(3)九月技术(1)九月技术(2)九月技术(3)九月技术(4)十月干部(1)十月干部(2)十月干部(3)十月干部(4)十一月国际化(1)十一月国际化(2)十一月国际化(3)十二月责任(1)十二月责任(2)

通信行业是直接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的行业之一,国家产业政策的走向对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影响重大。因此,任正非十分关注国家通信产业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在通信产业体现得十分明显。在初期,中国没有能力制造程控交换机等复杂的设备,只有依赖进口产品。随着华为等一批本土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程控交换机研制上取得重大突破,外资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有望被打破。但是,由于外资企业依旧享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对国外整机进口的产品免税、减增值税,对国产产品则是纳全税,实际上导致中国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并没有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更何况,外资企业的资金雄厚,加上母国政府的支持,在中国市场上便显得异常强势。

作为民族工业的代表,任正非早在1994年就敏感地认识到国家的这种产业政策对本土企业十分不利,应该及时调整。于是,他进行了积极呼吁。

行动指南

争取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争取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在什么时候都意义重大。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适当保护本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本国企业并没有进行特殊照顾,而仅仅是保证竞争环境的公平,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与发展市场经济并不矛盾。

1月3日

大家与小家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的事情。

要关心时事,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提高自己的觉悟。但不要卷入任何政治旋涡,指点江山。公司不支持您,也不会保护您。公司坚持员工必须跟着社会潮流走。要承认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否则就会陷入无政府主义。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没有稳定,没有强有力的领导,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是不可想象的。

摘自《致新员工书》

背景分析

企业都面临着大环境与小环境,前者是指企业所在的国家、所处的社会,后者是指企业内部的环境。两个环境都很重要,企业家必须能够平衡两者的关系。任正非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一名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强烈的爱国意识的企业领导人,他的政治意识非常强,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是他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也是他对公司员工的最基本要求。很难想象,一个连国家都背叛、连民族尊严都舍弃的人,会对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因此,任正非明确要求员工必须做到对祖国忠诚、对党的领导坚决拥护。虽然任正非对员工有这样的政治要求,但他又禁止员工参与到政治事件中。因为,他很清楚,在商言商,商人的焦点是商业,企业家的焦点是经营与管理企业。华为人必须在政治大环境下与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又要在小环境中恪守自己的本分,安心经营。

行动指南

时刻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这不单单是商人角色的需要,更是一个企业、一个人的生存技巧和处世原则。

1月4日

华为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公司的发展为所在社区做出贡献。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努力。两部发动机——为国家,也为自己与亲人。实事求是,合乎现阶段人们的思想水平。客观上实现了为国家。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背景分析

对于电子网络产品,大家担心的是该产品将来能否升级,将来有无新技术的发展,本次投资的产品会不会因技术进步而被淘汰。因此华为公司若不想消亡,就一定要有领先世界的概念。华为最近制定了要在短期内使接入网产品达到世界级领先水平的计划,使华为成为第一流的接入网设备供应商。这是公司发展的一个战略转折点,他们经历了10年的卧薪尝胆,开始向更高目标冲击。

行动指南

千万不要忽视员工的个人利益,不要过分要求员工舍弃小家(自己的利益),只为大家(公司利益),只有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员工才会对公司有更多的认同感,有更充足的干劲。

1月7日

榜样

我们要秉承毛泽东搞两弹一星的气魄和决心,响应党中央科教兴国的伟大号召,跟随五中全会跨世纪的宏伟规划,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立和发展华为产品体系。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专家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以充分满足用户的最高需求。

摘自《在第四届国际电子通信展华为庆祝酒会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1995年,“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改革开放已进行了17年,中国政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中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立的华为,成长速度非常快。华为以大市场、大科研、大系统、大结构为目标,建立了一个运作良好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此时的华为有1750名员工,其中1400多人受过本科以上教育,有800多名博士、硕士。在公司全体人员中,研究开发人员占40%,市场营销人员占33%,生产人员占15%,管理人员占12%。这是一个良好的倒三角形组织结构。按照计划,1996年的华为将发展到2500~2600人。华为已经形成了覆盖全中国的营销网络及延伸到美国和香港地区的采购网络。同时,在近几年市场销售的激烈竞争中,一批久经考验、高素质、高水平的企业管理队伍也被逐步磨砺出来了。华为正在积极争取在20世纪末成为大公司,并进入国家大公司战略系列。

行动指南

创业阶段,精神鼓励是必需的,树立一个典型的学习榜样是领导人常用的做法——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

1月8日

决不退步

我们一定能生存下去,为中华民族的通信产业发出光和热。历史给了我们巨大的压力、危机,也给了

行动指南

求人不如求己,无论做人还是做企业,都是如此。企业家要有如此的心胸,更要让员工如此工作。

1月10日

不追求利润最大化

核心价值观的第一条是解决华为公司追求什么。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追求企业最大利润率,而华为公司不需要利润最大化,只需要将利润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尺度上。我们追求什么呢?我们要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来为我们的顾客提供服务。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背景分析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把人类行为抽象为经济人的行为,并将之作为经济分析的前提。经济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主关心的是从企业中尽可能多地拿走他“应得的份额”,企业员工追求的是通过出卖劳力获取最多的工资或薪金。在这种假设前提下,无论是企业主还是企业员工关心的都是自身的直接物质利益,这只有通过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才能得到满足。因此,追求最大利润即成了企业第一目标。但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企业经营目标开始由追求最大利润向获取适度利润转变。但是,迄今为止,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以传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追求利润最大化。尤其是在当代中国,大多数企业还在为生存而奋斗的时候,利润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是企业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

但是,任正非不这样认为,他明确提出华为公司不需要利润最大化,只要将利润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尺度上即可。华为追求的是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如果说,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过于看重眼前利益,那么,追求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则看重的是长远发展。

行动指南

解决生存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成为一个百年企业才是有远见的企业更重要的事情。

1月11日

本职工作

中国是人均资源较少的国家。唯有科技兴国一条出路。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国家过去在导向上有失误的地方,总是宣传要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结果人人都去关心国家大事,不去关心怎么把本职工作做好。华为公司正相反,不鼓励员工都去关心国家大事,而是鼓励员工把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搞好了,公司发展了,对国家的贡献大了,国家的大事也就容易解决了。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每一个员工都要立足本职,有所作为。那些一心想做大事而本职工作做不好的员工要下岗。

摘自《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背景分析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

成功要靠艰苦奋斗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市场工作原则,几年来感召了多少英雄儿女一批一批地上前线。商场如战场,却比战场更加持久的残酷与艰苦,苦难的历程又抚育成长了多少市场营销干部。没有他们每一滴汗、每一滴泪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月销售额突破12万线的好成绩。我代表公司向市场部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祝贺。

在全国多个市场上,各省管局都较大幅度地接纳了C&C08。预计6月份的市场份额将上升10%。这些与科研人员日夜的辛劳、计划生产系统优良的管理、公司各部门的努力服务是分不开的。我代表市场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摘自《胜利祝酒词》

背景分析

华为成立之初,员工只有几十个,资金短缺,为了节省成本,员工们工作、生活都在一层楼上,由于交货时期紧张,很多人几个月不下楼,很多同事在这里工作几个月了,对周围的交通、环境还没有什么概念。在创业初期,华为人没有更多资源可以利用,唯有通过艰苦奋斗来改变现状,弥补资源的不足,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在资金异常匮乏的情况下,华为投入全部资金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程控交换机,一举奠定了其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创业初期,华为人为了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拿的工资都不高,他们还经常加班,但公司很少发加班费。很多华为高层,一直到1999年还都居住在深圳郊区的农民房内。为了理想,他们对此无怨无悔。在这种拼搏精神的带动下,华为取得了高速发展,年销售额增长幅度超过100%。1996年,华为产值达25亿元。1997年,华为产值达50亿~60亿元,员工则达到了3100人,其中40%从事开发与研究,35%从事市场销售和技术支持,12%从事行政管理,13%左右的人员从事生产制造。1999年华为公司发展到五千多人。

上述话就是任正非在这个背景下说的。任正非反复强调,相比国外的大公司,华为还显得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他时刻向员工强调,艰苦奋斗的作风一定要保持下去,这是华为能够发展、成功的关键。

行动指南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甚至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2月3日

男女平等

华为公司从不歧视女员工。我们女性员工总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25%左右,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我们在安排安全退休金以及其他方面,都是体现男女平等的。

华为公司聘用员工的男女比例是遵循客观规律的,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我们去大学招聘科技、技术人员时是没有性别歧视的。

摘自《在秘书座谈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在中国某些地方,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法制不健全、不完善,女性在就业方面受到歧视是很常见的,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就写明“男士优先”。虽然这样的性别歧视现象是法律所禁止的,但在现

摘自《北国之春》

我们可能活不成了,信息产业总的来说是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商品过剩,以前用技术门槛来封锁对手进入市场,现在技术门槛也没有了,只能靠市场推广,产品低价也卖不出去,这种恶劣的情况会维持七八年。

摘自《在泰国的发言》

背景分析

一直以来,危机意识已深入了任正非的骨髓,成为其做事的首要原则。即使在华为高歌猛进,销售额直线上升的时候,任正非考虑更多的还是危机、危机……

讲上述话的时候,华为的销售额已经飙升到220亿元(合同销售额超过265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员工人数达到16000人,在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虽位居第10,但利润高居榜首。

然而,任正非看到的是华为一派繁荣背后的危机。他提醒华为人,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华为该怎么办?华为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会成为华为的灭顶之灾。在华为形势一派大好的时候,任正非清醒地看到,华为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效益下滑,很多产品还存在瑕疵,售后服务尚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华为已经开始沾染大企业病,一些干部的官僚习气正在加重,创业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正在被淡忘……

无论是华为内部自醒还是与国外大企业相比,华为都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任正非反复强调华为的危机,他希望华为人永远都不要大意,永远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行动指南

没有永恒的成功,只有不知疲倦的奋斗和追求。

2月6日

“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

人的才华的外部培养相对而言是比较快的,人的德的内部修炼是十分艰难的。他们是我们事业的宝贵财富、中坚力量,各级干部要多培养、帮助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大发展的时候,多么缺乏一群像他们那样久经考验的干部。

“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有些火烧得短一些,有些火要烧得长一些;有些是“文火”,有些是“旺火”。它是华为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价值观,也是华为挑选干部的价值标准。

摘自《不要忘记英雄》

背景分析

毛生江进华为公司后做产品开发,不久便担任了华为拳头产品08机的开发项目经理,参加了第一台08机的开发。1994年,华为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华为干部能上能下、打造职业管理队伍和制度化让贤的序幕被拉开。辞职意味着可能降职、降薪、地位更换,意味着离开自己熟悉的岗位从头做起,从头学起,也意味着将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那是一种脱胎换骨般的新生阵痛。

经过短暂的阵痛后,毛生江别妻离子,全身心投入到了山东市场的开拓上。山东是华为的传统市场,1于她的出路,党中央已提出“科教兴国”,以此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基础,同时强调要深化管理,使知识产生价值,以创造民族的财富。

以色列这个国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它说它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脑袋。一个离散了20个世纪的犹太民族,在重返家园后,他们在资源严重匮乏、严重缺水的荒漠上创造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他们的资源就是他们聪明的脑袋,他们是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创造了世界奇迹。

摘自《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背景分析

以色列是一个生存环境恶劣、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近一半是半沙漠和沙漠地区,但它却在1948年建国以后的五十多年里,在人口增加了6倍且经常处于战争状态的同时,把自己建成了中东非产油国家中工业化程度最高、最富裕的国家,跻身于世界20个最发达国家之列。以色列疆域小,政局也不太稳定,但它发达的科技、繁荣的经济及其在中东的独特地位,尤其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任正非极其推崇以色列人的这种不畏艰险、努力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他希望华为人学习这种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奇迹。事实上,华为成立20年来,一直在创造奇迹,在资源极度匮乏、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获得了超速发展,成为让世界同业畏惧的后起之秀。

任正非提醒华为人,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华为人必须发挥聪明才智,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

行动指南

一个民族需要精神支柱,一个企业同样需要精神力量。

2月9日

发展自己

不管社会上怎么攻击我们,我们从不解释,因为我们没有工夫,我们的重心是建设自己。

摘自《在秘书座谈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企业,华为当然也不例外。虽然华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但是外界对华为的质疑和批评从来没有停止过。与很多民营企业一样,华为经常被人问及其原罪(originalsin)问题。原罪一词来自基督教,它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圣经”中称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原罪论是基督教的重要神学命题之一,这种“罪”与生俱来,故被称为“原罪”。在一般意义上,民营企业的原罪是指民营企业创立过程中不规范的甚至违反法律规定的做法。国内学界对民营企业所谓的原罪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被宽恕,因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采取一些非常手段,应该被理解和容忍;一种认为,应该追究原罪,让相关人士承担法律责任。

华为也曾经遭遇了这样的“原罪”质疑,主要是针对其发展初期的营销策略以及全员持股等问题。境内外的传媒界也有一些不利于华为的报道和言论,比如,在IT泡沫破灭的时候,有报道称华为即将破产了,更有国外个别媒体别有用心地称华为有军方背景。近年来,也有一些管理界人士质疑任正非的

3遇,高级管理和资深专业人员除享受医疗保险外,还享受诸多健康待遇。华为坚决推行在基层执行操作岗位,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定酬的以责任与服务作为评价依据的待遇系统,以绩效目标改进作为晋升的依据。

在华为,能力比资历更重要。

行动指南

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企业家在追求尽可能多的公平、公正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是保证机会的均等。

3月2日

从管理中要效益

行政管理是综合评价,责任管理是参数评价。逐步探索出对员工工作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大大提高效率。

管理中最难的是成本控制。没有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企业就处在生死关头。全体员工都要动员起来,优化管理,要减人、增产、涨工资。明年生产要翻一番,但人员不一定要翻一番。从管理中要效益,只有在管理上进步了,我们才可能实现干部与研究、市场同工同酬。

摘自《再论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背景分析

国外大企业,如苹果、IBM等大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占领一个又一个的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能够不断地革新技术,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赢得更大的利润。华为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华为创建之初,也犯了和中国传统企业同样的毛病,就是高投入、低产出,这种粗放式经营模式显露出种种弊端。后来,任正非大力加强研发的投入,为提高技术下足工夫。经过努力,华为的销售额也以每年100%的增长率傲视群雄。而员工的报酬也是与企业的效率挂钩的,企业成本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利润增加了,员工的薪水才有可能相应增加。所以,员工要想获得工资的增长,必须同心协力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

行动指南

企业是个有方向的循环系统,比如必须是先有投入才有可能有产出,有了产出,才有可能有分配。只有效率提高,产出效益大了,所有员工获得的收益才能提高。

3月3日

改善待遇

我们是会富裕起来的,生活、工作环境都会逐渐有较大改善。我们要从管理上要效益,从管理效益中改善待遇。我们不断推行严格、科学、有效的管理,要逐步减少加班,使员工的身体健康得到保障。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利于思想上艰苦奋斗。我们要对早期参加工作、消磨了健康的员工,有卓越贡献而损害了健康的员工,担子过重而健康不佳的高中级干部提供好的疗养条件,使他们恢复健康。百年树人,不能因一时的干旱,毁坏了我们宝贵的中坚力量。我们已走出了困境,我们有条件帮助历史功臣,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勋。

摘自《不要忘记英雄》

5酬薪的制度。

其他企业的员工都羡慕华为员工的高薪待遇,其实,这与华为员工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也正是这种强调付出和回报平衡的良好体制吸引着员工心甘情愿地为华为工作。

行动指南

羡慕别人收获的时候,先想一想别人付出了什么。

3月6日

冒险投入

公司创业之初,根本没有资金,是创业者们把自己的工资、奖金投入到公司,每个人只能拿到很微薄的报酬,绝大部分干部、员工长年租住农民房,正是老一代华为人“先生产,后生活”的奉献,才使公司挺过了最困难的岁月,支撑了公司的生存、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华为。当年他们用自己的收入购买了公司的内部虚拟股,到今天获得了一些投资收益,这是对他们过去奉献的回报。我们要理解和认同,因为没有他们当时的冒险投入和艰苦奋斗,华为就不可能生存下来。我们感谢过去、现在与公司一同走过来的员工,他们以自己的泪水和汗水奠定了华为今天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们奠定与传承了公司优秀的奋斗和奉献文化,华为的文化将因此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摘自《天道酬勤》

背景分析

1988年华为创业之初,任正非手上只有资金两万多元,员工也只有十几个,如果没有第一代人的艰苦奋斗,不计较低微的薪水,华为是无法发展起来的。因此,任正非经常在公开场合表达对那些默默付出的华为人的感激,他也提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观点。当华为在销售额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后,员工的薪酬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如公司让每个员工持有公司股份,实行年终分红的制度等,都是在对员工待遇的改善。

行动指南

伟大的人物往往并没有高贵的出身,这在企业上同样适用。

3月7日

计量工作制

1997年我们要全面推开干部考核与员工计量工作制,按能力、业绩及贡献,合理地安排员工的报酬。考核是完善价值分配的基础。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尽管我们的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准确,但公司是坚决要推行的,全体员工都要善意地关心它,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拒绝考评的干部,我们将拒绝提升。

只有坚持数年,我们才可能产生一个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希望考评体系天然合理,是一种幼稚的思想。各级管理干部都要去坚决推行,在推行中去改良、优化。在推行中,加强各专业干部的建设,提高管理的力度与深度。

摘自《艰苦的1997》

背景分析

7工作总量越来越大,但人员的增长要低于产值与利润的增长。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流程,都要在努力提高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益,否则难以维持现行工资不下降。

摘自《狭路相逢勇者生》

背景分析

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众多国有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在改革前,内部普遍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减员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华为也一度面临同样的问题。1998年,经过1997年前后大规模扩招人才,华为员工已经突破8000人,而华为在海外市场上的业绩仍然没有多大的起色。这导致华为人均效益的下降,任正非认为,如果效益无法提高,利润无法获得增长,那么现行的工资将无法维持,减员增效势在必行。

行动指南

人均效率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4月1日

预算

每个员工都要投入到《华为基本法》的起草与研讨中来,群策群力,达成共识,为华为的成长做出共同的承诺,达成“公约”,以指导未来的行动,使每一个有智慧、有热情的员工,都能朝着共同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使《华为基本法》融于每一个华为人的行为与习惯中,我们正在强化业务流程重整的力度,用ISO9001来规范每一件事的操作,为后继的开放式网络管理创造条件;用MRPⅡ管理软件,将业务流程程式化,实现管理网络化、数据化。进而强化我们公司在经营计划(预算)、经营统计分析与经营(经济)审计上的综合管理。

摘自《再论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背景分析

MRP(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即物资需求计划,是指根据产品结构各层次物品的从属和数量关系,以每个物品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时期为基准倒排计划,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个物品下达计划时间的先后顺序。MRP解决了物料的计划与控制问题,实现了物料信息集成。但是,它还没有说明计划执行结果带来的效益,是否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效益是用资金表达的,因此,还必须把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集成起来,也就是把成本和财务系统纳入系统中来,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的集成,这就产生了MRPⅡ。为了评价效益,必须将MRP同企业的宏观决策规划进行对比,才能知道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在MRPⅡ系统中,必须把企业的宏观决策层纳入到系统中来,就是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的销售、生产规划。包括决策层、计划层、执行层。在MRPⅡ中,包括人工、物料、设备、能源、市场、资金、技术、空间、时间等制造资源都被考虑进来了。

MRPⅡ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订生产计划,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按时进行生产。MRPⅡ主要环节涉及经营规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与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管理、物料管理(库存管理与采购管理)、产品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从一定意义上讲,MRPⅡ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集成。由于MRPⅡ系统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一个完整而详尽的计划,可使企业内各部门的活动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它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正因为MRPⅡ的先进性,华为很早就开始引进,任正非希望通过MRPII管理软件,将业务流程程式化,9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华为基本法》对成本控制做了详细的解读,第八十二条规定:“成本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制胜因素。成本控制应当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权衡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益,合理地确定控制策略。应重点控制的主要成本驱动因素包括:1设计成本;2采购成本和外协成本;3质量成本,特别是因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问题引起的维护成本;4库存成本,特别是由于版本升级而造成的呆料和死料;5期间费用中的浪费。”第八十三条也规定:“控制成本的前提是正确地核算产品和项目的成本与费用。应当根据公司经营活动的特点,合理分摊费用。公司对产品成本实行目标成本控制,在产品的立项和设计中实行成本否决。目标成本的确定依据是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必须把降低成本的绩效改进指标纳入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与部门主管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建立自觉降低成本的机制。”

任正非反复强调,如果华为不能控制成本,随着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将面临很大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任正非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华为现在每年销售额有几百亿元,但如果公司以后的销售额还是跟现在一样,那么就很难生存下来,因为公司所用的成本太高了。他预言,今后电信行业,利润会越来越低,那么公司就必须竭尽所能地降低成本,那样才能盈利。因此,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避免浪费,控制成本。

行动指南

成本控制是企业永远要做的功课。

4月4日

规划财务

财务在账务正规化建设上做出了努力,逐渐建立了明晰的分层结构的模块管理构架,为公司的财务进步打下了基础。在融资方面,理顺和拓宽了渠道,缓解了公司资金困难的局面,逐步对国际融资有了探索。公司的内部审计系统,在流程及制度审计方面做出努力,开拓对不同业务进行审计的能力,找出了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正在为建设一个健全的审计系统做出努力。

摘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促进管理的进步》

背景分析

美国人詹姆斯-C-范霍恩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1998年版)中对财务管理的定义是,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臵、融资和管理。作为至今仍然不是上市公司的华为,其融资手段是十分有限的。创业初期,华为通过内部员工持股融资,甚至借高利贷应付资金短缺。1996年以后,华为主要是靠银行贷款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为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任正非要求公司内部审计系统在流程以及制度审计方面应该进一步完善,通过借鉴国际融资方式,提高华为的财务管理水平。

行动指南

融资管理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4月5日

考核制

1财务管理在1997年全面达到国际、国内高水平规范化的账务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成本控制管理。从预算管理入手,以成本管理为基础,深刻地去优化财务管理制度与经济指标考核制度。要努力去实现核算体系规范化、科学化,财务管理制度化、流程化,组织建设专业化、国际化,业务处理模块集成化、标准化,为财务走向规范管理打下基础。要坚决地在财务系统推行ISO9000及MRPⅡ。建设符合华为特点的流程控制及管理框架。聘请顾问公司,加快国际接轨的步伐。

摘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促进管理的进步》

背景分析

公司成立不久,华为就成立管理科,不断招聘管理学硕士、博士来抓公司的管理。从1991年到1995年,华为的管理体系建设主要靠自己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公司计划管理、产品开发项目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但是还比较落后,在很多方面走了弯路。1996年,公司在管理建设方面改变思路,全面借助外力建立公司的管理体系,请KPMG公司建立财务管理系统。1997年,华为在财务管理体制方面进一步引进美国先进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加快了财务管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2001年,华为将公司1997年以来实施的“全员持股”逐步改造成与公司净资产相匹配的“虚拟受限股”,以使内部财务管理更符合国际惯例。

行动指南

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财务管理也必须与国际接轨。

4月8日

激励

我们要尊重那些踏踏实实、认真努力、恪守职责并不断改进自己工作的老员工,要给予他们多一些的培训机会。他们是我们事业的基础。要帮助他们进行工作适应性调整,使他们在合乎自己能力的岗位上发挥作用。通过不断改进本职工作,来提升自己的待遇。对于一些具体的操作岗位,绩效改进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越来越困难,如财务的账务体系、生产的一些流程……那么我们就推行岗位职责工资制。定岗、定员、定待遇。从他们的责任心、负责精神、服务意识中,进行晋升。

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给那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工作高度投入,追求不懈改进,时而还会犯小错误和不善于原谅自己的员工。只有高度地投入,高度地敬业,才会看破“红尘”,找到改进的机会,才能找到自身的发展。

摘自《小改进,大奖励》

背景分析

健全的财务体系必然有一套健全的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员工的潜能,达到“小改进,大奖励”的目的。前面我们提到过《华为基本法》第六十九条关于报酬与待遇的规定,通过这种按贡献定报酬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投入更大的热情,以便得到更大的回报。这种财务管理体系大大增强了公司的活力。

行动指南

有动力,才有希望,才有发展。

4月9日

3随着IT建设的全面展开,Intranet网络专线连接了华为在国内的所有机构及在拉美、独联体、欧洲等的海外机构。硬件、软件,加上高素质的IT化财务人员,华为财务体系终于实现了国际化。

行动指南

财务管理的国际化是中国公司在管理中遭遇的最难啃的骨头。

4月11日

内部审计

要在流程中设立监控点、审计点,各级干部要对不同的监控、审计点负责任,要深入到实际中去,亲自审核数据,不要浮在水面上,要让自动审计成为可能。审计是否已去剖析流程的合理性,深刻认识与分析计划模型在实践中的实时控制和调节能力?计划、统计、审计是否充满在每一个环节,使之形成管理的三角形?如果每个管理环节都为三角形叠加,公司的稳固性与在大发展中的适应性就有了很好的基础。

摘自《狭路相逢勇者生》

公司内部审计是对公司各部门、事业部和子公司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各种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核实和评价的一种监控活动。公司审计部门除了履行财务审计、项目审计、合同审计、离任审计……基本内部审计等职能外,还要对计划、关键业务流程及主要管理制度等关系公司目标的重要工作进行审计,把内部审计与业务管理的进步结合起来。参考和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包括审计方法、监控体系等等。

摘自《华为基本法》

我们要深入理解计划、统计、审计三角形管理的深刻内涵。碳元素平行排列,形成石墨;正三角形排列,形成金刚石。三角形循环管理的组织、流程体系是我们大发展的基础。在管理上坚定不移地推行内部审计,任何部门及高位的领导都必须支持。

摘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促进管理的进步》

背景分析

近些年,华为大量招收综合素质较高的IT审计经理,这些人有的被长期派驻到华为的海外分支机构,主要进行风险评估、规划部门IT审计工作;有的审计ERP系统、应用系统、操作系统、网络架构、电脑中心等IT相关系统和设施;有的为业务主管提供应用系统安全控制的建议;有的为部门评估、开发审计软件以提高审计效率,配合业务审计开展工作,及为其他同事提供IT审计培训。显然,要担负起上述繁杂的审计工作,必须具备包括IT技术、会计学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因此,在招收这样的员工的时候,华为明确提出,要求求职的人员具备大学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或相关专业知识;熟悉OracleERP系统、电脑操作系统、数据库、路由器、防火墙、应用系统开发语言及流程、项目管理。此外,如果长期驻扎在外,还被要求熟练掌握普通话与英语。

任正非一再强调,他反对公司内部任何形式的行贿、受贿等贪污腐败行为。因此,在管理上,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内部审计,这样才能使公司的财务更加透明。华为的财务报表由KPMG公司审计。审计无疑是个复杂的工作,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充分的责任心和耐心。对管理者来说,要对不同的监控、审计点负责任,要深入到实际中去,亲自审核数据,落到实处;对于被监控、被审计者来说,要积极配合审计工作。这样审计工作才能形成一种制度,才能正常地运行。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背景分析

供应商的利益、客户的利益、企业(制造商)的利益,各方面的利益都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不能忽视的。供应商作为原料的提供者,理所当然需要获得利益,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又会同供应商的利益发生一定的冲突,二者之间会产生利益的博弈,这就需要企业有健全的采购管理系统。采购人员通过谈判、协商,最后使企业和供应商达到利益的平衡。另一方面,客户的利益也至关重要,为了维护客户的利益,企业必须不断地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企业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必须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

行动指南

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利益链条演化、平衡的过程。

5月21日

擅自扩张就是自杀

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擅自扩张,那只能是自杀。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产品既不可靠,也不优良,仅仅是我们的广告和说明书写得很好,我们一下子撒出去一大批产品,那会是什么结局?如果我们又没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保障,我们面对的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如果我们的制造体系不是精益求精、扎扎实实寻求产品的高质量和工艺的先进性,那么我们产品使用在前方会有什么问题?当我们的服务系统不计成本进行扩张,我们也会走向死亡。这些假设的问题都是要解决的,就是要造就坚实的发展基础。坚实基础如何造就?要靠我们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来推动公司管理的全面进步。

摘自《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

背景分析

因盲目扩张而倒闭破产的企业不胜枚举,如德隆集团,德隆是一个拥有270亿资产,超过200家企业的大集团,它参与了十几个产业的经营,横跨一、二、三产业,从农产品加工到金融、证券、飞机厂,走上了一条危险的扩张之路。再看亚细亚,它的破产同样是由于无度扩张。还有美国著名的安然公司,也是由于盲目扩张而破产。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强调的就是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在任正非看来,公司的扩张必须充分考虑公司的供应链系统,包括售后服务、制造体系等。供应链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所以,在任正非看来,在各方面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条件下盲目扩张无疑等于自杀。

行动指南

稳固的基础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

5月22日

进步

美国可以在产品技术得以突破之后,高举产品的大旗,招聘有各国工作经验的人才,就可打遍全世界,而华为公司取得产品技术突破之后,不仅不能打遍全世界,在家门口也未必有优势。我们作为小公司,也可能会有世界级的发明,超时代的发明,但这个发明一旦被西方大公司察觉之后,他们在很短时间完全可能做出超过我们很多的产品,当他们的产品覆盖全世界时,我们的产品就不可能卖出去了。因

75月24日

工艺

这段时期以来,生产系统无论从产值上、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今天开这个会的宗旨就是要使这个进步更进一步。生产制造是产品线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研发、设计、中试同样的重要。而我们在这方面是十分薄弱的,将来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的竞争本质是技术先进、服务优秀、质量可靠。我们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弱的,尤其是后者。我们对工艺与制造的重视程度还没有提到像德国、日本那样的重视程度,标志是我们的能工巧匠太少。我们要培养一支精良的工人队伍。

摘自《能工巧匠是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

背景分析

任正非非常重视生产制造环节,他认为这是公司产品达到技术先进、服务优秀、质量可靠的先决条件。他说:“生产系统目前的管理还处在一个很不成熟、非常幼稚的状态。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生产系统下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苦练基本功,从上到下每一个员工都要苦练基本功。我曾经讲过可以把那些插件能手放在一条生产线上去,把这条生产线的定额定下来,不怕他们超定额,不怕他们高工资,要给其他人树立一个榜样。要把一些认真负责的能工巧匠的工资提起来。但不要一提“比武”就是比速度,我认为不要忽略质量、遵守规章、处理问题的能力。”德国企业强调质量过硬,在机械化时代,德国制造曾经风靡一时;日本企业强调精致,成为电子时代的技术标杆。两国企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生产制造环节的优势。

行动指南

生产制造环节是产生优质产品的前提。

5月25日

客户关系

第三点我想说的就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市场举措是建立地区客户经理部(地区客户代表处),要以改善客户关系为中心来建立,到时我们的客户代表管理部、国内营销部、区域机构管理部可共同对这个地区客户经理部或地区客户代表处实施管理。这就是说我们要把碉堡建到每一个前沿阵地去。中国总共有334个本地网,将来即使联通或是其他网络营销商估计也会按这种结构来布局,我们不分对象都提供优质服务。所以我认为我们地区客户经理部的建立是非常正确的,它会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因为各个层面客户满意度的提高是保证我们持续增长的基础。

摘自《凤凰展翅再创辉煌》

背景分析

《华为基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华为向顾客提供产品的终生服务承诺。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向顾客提供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服务。顾客的利益所在,就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我们要以服务来定队伍建设的宗旨,以顾客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如今,华为公司已成立中东、北非地区技术服务培训中心,为埃及及其周边国家培养了大量电信专业人才,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了为该地区客户长期服务的承诺。至此,华为的地区客户代表处已遍布亚、非、欧、美等地区。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供应链条正常运转的保障。

行动指南

9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太残酷了。华为追赶世界著名公司最缺少的资源就是时间,要在10年内走完它们几十年已走过的路程。华为已有7种产品世界领先,4~5种产品为业界最佳之一,这是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以生命销蚀换来的。

摘自《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背景分析

客户和货源,似乎是不相关的两个词汇,但它们都是供应链管理系统非常重要的环节。货源的内涵很丰富,包括原料的采购、产品的研发以及生产制造等。首先,解决货源问题要有一流的采购队伍,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使成本降至最低。其次,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华为每年将销售额的10%以上投入研发,体现了对产品创新的追求。而货源问题解决了,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公司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任正非说:“公司一万五千多名员工中,从事研发的有七八千人,而四五千市场人员,又是研发的先导与检验人员。从客户需求、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公司建立了一整套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及组织体系,加快了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缩短了产品开发时间,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加强。”因此,任正非把客户和货源看成是商业群体生存下来的两个基本因素。

行动指南

要抓住主要矛盾。

5月28日

集体大辞职

市场营销系统的自我批判,因为身处最前线,最敏感,也最活跃。只有自我批判,迅速地调整、改正一切必须改正的错误,否则早就被逐出市场了。集体大辞职,就是他们一次思想上、精神上的自我批判,开公司干部职位流动的先河。他们毫无自私自利的伟大英雄行为,必在公司建设史上永放光芒。

摘自《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背景分析

《华为基本法》第三十二条讲道:“我们重视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团队精神的销售工程师与营销管理者队伍,重视发现和培养战略营销管理人才和国际营销人才。我们要以长远目标来建设营销队伍,以共同的事业、责任、荣誉来激励和驱动。”由于华为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营销额快速增长,市场营销系统的改革也没有停止过。如由当初营销方式上的土狼策略向国际化营销方式转变,由注重市场到更注重客户反应转变。市场营销系统的自我批判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华为的企业文化。

行动指南

企业也要“每日三省吾身”。

5月29日

太急功近利会丧失竞争空间

承担制造的企业是不能随意卖出产品的,这就是IPR(知识产权)之争。台湾工厂靠代工,主要靠大规模的生产和大规模的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它们获得的利润大概毛利只有3%~5%;由于高科技IPR,使产品的毛利有可能达到40%~60%。因此将来的市场竞争就是IPR之争,就是未来的企业之争。所以将来没有核心IPR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工业强国。我们国家提出要自主创

1它们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合作制造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任正非认为,只有正确认识华为在供应链系统所处的位臵,并处理好与供应商、代理商以及客户的关系,华为才能更好地发展。

行动指南

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5月31日

一步到位

任何产品一立项就成立由市场、开发、服务、制造、财务、采购、质量人员组成的团队(PDT),对产品整个开发过程进行管理和决策,确保产品一推上市场就满足客户需求,通过服务、制造、财务、采购等流程后端部门的提前加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和体现了可安装、可维护、可制造的需求,以及成本和投资回报。并且产品一旦推上市场,全流程各环节都做好了准备,摆脱了开发部门开发产品,销售部门销售产品,制造部门生产产品,服务部门安装和维护产品的割裂状况,同时也摆脱了产品推出来后,全流程各环节不知道或没有准备好的状况。

摘自《华为的战略》

背景分析

任正非说过:“华为公司是一个包括核心制造在内的高技术企业,最主要的包括研发、销售和核心制造。这些领域的组织结构,只能依靠客户需求的拉动,实行全流程贯通,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即从客户端再到客户端。因此高效的流程必须有组织支撑,必须建立流程化的组织。建立流程化的组织,企业就可以提高单位生产效率,减掉了多余的组织,减少了中间层。如果减掉一级组织或每一层都减少一批人,我们的成本下降就很快。规范化的格式与标准化的过程,是提高速度与减少人力的基础。同时,使每一位管理者的管理范围与内容更加扩大。信息越来越方便、准确、快捷,管理的层次就越来越少,维持这些层级管理的人员就会越来越少,成本就下降了。”在他看来,供应链系统是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从采购到售后服务,只要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提高效率,公司这部“大机器”就可以更好地运转,最终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水平的目的。

行动指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月1日

实践

人才是企业的财富,技术是企业的财富,市场资源是企业的财富……而最大的财富是对人的能力的管理,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摘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促进管理的进步》

实践改造了人,也造就了一代华为人。您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工人做起,这在公司里已经深入人心。进入公司一周以后,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在内地取得的地位均消失,一切凭实际才干定位,这已为公司绝大多数人接受。希望您接受命运的挑战,不屈不挠地前进,不惜碰得头破血流。不经磨难,何以成才?

摘自《致新员工书》

3对各种形式的独裁专制,而避免这类现象的最好方法就是成立一套完备的体系,这样公司才能得到“无为而治”。在华为,民主集中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管理方式。

行动指南

没有民主就没有自由,社会就会只有一种声音,就会是一潭死水;没有集中就没有统一,就会一盘散沙。国家如此,社会如此,企业也是如此。

6月3日

摆脱对人才的依赖

工程化设计方法使软件的开发设计摆脱了对人才的依赖,不管谁离开公司,都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为产品提供了安全性。因为我们没有对人才的依赖,便没有对人才的造就。每个人都必须开放自己,吸收他人的经验,形成一个和谐的奋斗集体,使集体智慧在产品设计、中试、生产过程中得到最佳的发挥,产品会越做越精良。

摘自《上海电话信息技术和业务管理研讨会致谢词》

我们要逐步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对资金的依赖,使企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管理机制。当我们还依赖于技术、人才和资金时,我们的思想是受束缚的,我们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体系还存在某种程度的扭曲。

摆脱三个依赖,走向自由王国的关键是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构建起一个平台,使技术、人才和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对人的管理才是最大的财富。

摘自《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背景分析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两句经典台词: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这两句话在电影里面虽然是调侃,但在21世纪,人才日益受到重视是大势所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企业间人才的竞争。华为对人才的重视也是毋庸臵疑的,华为每年从各大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如今在华为,80%以上的员工具有本科学历,硕士、博士所占的比例也是逐年增长。华为在人才培养上花费巨大。这些都显示华为对人才的重视,但对人才的重视不等于对人才过分依赖。任正非认为,每个员工都是公司的一部分,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负责、脚踏实地,不能自视甚高,应该不断向周围的人学习。《华为员工手册》第三条规定员工要“顾全大局,善于合用”。为此,华为实行自由雇佣制度。

行动指南

拥有好的人才不如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管理体制,这样公司才能不会因某个人才的流失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6月4日

长远投资

“高投入才有高产出”,我们的成本比兄弟厂家高,因为科研投入高,技术层次高。科研经费每年8000万元,每年还要花2000万元用于国内、国外培训和考察。重视从总体上提高公司的水平。这种基础

5行动指南

实践出真知,即使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如果没有经过一线工作的锻炼,还是很难快速成长。

6月6日

年轻的优劣势

我们的队伍平均年龄在25岁,21世纪刚刚进入成熟期。而发达国家的一些著名公司,刚好处在老人退休、新人交替的历史时期,刚好会出现三五年的时间缝隙,给了我们突击的机会。我们有没有能力在这个时期确立自己的国际地位,这对我们年轻的队伍是一个考验。21世纪初我们具有年龄优势地位,与国内巨大市场支持的优势地位,这将促进我们在国际市场占有有利地位,这是十分有希望的。如果我们不继续艰苦奋斗,不努力使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大好形势就付诸东流。到21世纪初,我们一点优势都没有,只有进入破产整顿,千万不要盲目乐观,一定要戒骄戒躁。

摘自《再论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背景分析

1996年华为公司员工发展到3100多人,但全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才26岁左右,其中已经有60%取得了硕士、博士或高级工程师的学历和头衔,许多人已经掌握先进技术并从事电信研究工作达5年以上。正是这些高素质、高学历的青年男女在积极地推动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可见,随着公司员工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公司人才也越来越年轻化。华为某一员工曾对任正非提出一个问题:“与外国竞争对手相比,华为最大的优势与劣势在哪里?”任正非说:“华为最大优势和劣势都是年轻,因为年轻,充满生命活力;因为年轻,幼稚病多,缺乏职业化管理。”因此,任正非认为,年轻有优势也有劣势,但只要对年轻队伍正确地培养、引导和管理,就会涌现出一批有才干的年轻人。

行动指南

毛主席曾经对年轻的学生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所以年轻就是优势,但年轻人应该被正确地引导和培养,才能成才。

6月7日

强化竞争机制

我们正在深入进行组织改革、企业文化教育。大量的优秀人才正在成长,优秀的老员工正在加紧学习,强化管理层和员工内部竞争机制。你追我赶的热潮正在进行。由莫贝克开始招考基层干部后,生产总部也在实施招考,市场部较大规模地推出新建职位的考选计划,一场由人们竞投基层职位的有益的活动正在兴起,它深化了我们组织改革的内容,是华为人才辈出、欣欣向荣的一个侧面。同时我们正在引入外国工程人员到我公司工作的计划,为二三年后进入世界市场做好准备。这对我们人力资源是一个大的挑战。

摘自《再论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背景分析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竞争往往体现在资源占有、现实利益分配,以及对未来发展空间的争夺上。竞争是为了发展。竞争是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范畴,也是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竞争是经济学家的主要范畴,是他最宠爱的女儿,他始终安抚着她。”马克思,恩格斯,《马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要求越来越强,因此,21世纪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通才。从企业的角度看,只有每个员工都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都成为专家,企业才有可能具备核心竞争力。

6月9日

人力资本增值大于财务资本增值

1996年最突出的是开始了各种干部考核制度的试行。全面地开展“大比武”,创造优秀人物脱颖而出的大环境,对劳动态度、敬业精神、责任心、团结合作进行了大规模的评比,用物质文明的手段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华为基本法》关于人力资本的增值大于财务资本增值的观点得到了认同。

摘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促进管理的进步》

背景分析

华为所服务的领域属于高科技领域,专业性强,这样的行业最大的特点是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显著,人才是这样的企业的最大资本。华为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但人力资本的增值靠的不是炒作,而是靠有组织的学习。

所谓人力资本增值大于财务资本增值,一定意义上,可以解释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比例,要超过在公司盈利等方面的投入。在人力资源方面,华为的投入可谓大手笔。

2004年元旦前,广州大学敲定在大学选修课程中设臵关于华为产品的相关课程,由华为免费提供价值200万~300万元的产品设备,学生通过选修相应的课程,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到华为的通信产品。作为回报条件,毕业时,华为的合作公司可以从中挑选相应的合格者。这是华为培养后备军的一个途径。这样的培训,每个人的成本接近1万元,而这样规模的培训华为每年都要进行成千上万项。不完全统计,华为每年在员工培训上的支出就有上亿元之巨。

行动指南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

6月10日

能力的管理

人才是企业的财富,技术是企业的财富,市场资源是企业的财富……而最大的财富是对人的能力的管理,这才是真正的财富。

摘自《自强不息,荣辱与共,促进管理的进步》

公司1997年管理力度最大的是对人的管理,它的重担落在了全体干部的身上。人力资源委员会要充分调动各级行政部门的力量,深化考核评价体系。我们要用两三年时间理顺公司的内部关系,建立起科学合理、充满力量的内部动力机制。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中级干部,形成华为的核心力量。公司将在人力资源管理部建立荣誉部,在人力资源委员会建立纪律检查领导小组。让一批最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和现职主官参加纪律检查,这是对高中级干部是否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管理进行检验的一块试金石。要加强公司的廉政建设,这是攸关公司生死的问题,要坚决提倡廉洁奉公的作风,要加强管理干部的审计。

9摘自《从二则空难事故看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我们要特别对从前方回来的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改进培训的手段,大力发展电化教学,使公司各种好的培训能普及到天涯海角。我们任何一个到前方去的技术与管理人员,都至少要抽一个小时在办事处讲一课。做不到这一点的,考核中的团结合作,就要打折扣。每一个市场人员,都要利用点滴时间自我培训,每天、每时,与每一个人打交道,您都是受着不同方位的培训,只是您不自觉罢了。

摘自《不要忘记英雄》

背景分析

如今,无论是在国外企业,还是在国内企业,新员工在上岗之前,都必须经过培训,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对员工培训。在华为,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才能上岗。任正非曾经说过,刚刚走出大学的毕业生,会面临着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在公司所用的实践知识不一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首先是进行培训。华为将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人才可持续成长的重要条件,永不停息地致力于建设一个学习型组织。为此,华为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华为公司员工的培训体系包括新员工培训系统、管理培训系统、技术培训系统、营销培训系统、专业培训系统、生产培训系统。华为培训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教学设备和环境为一体,拥有专、兼职培训教师千余名。建在深圳总部的培训中心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拥有含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在内的各类教室110余间,能同时进行2000人的培训。教室的装备和设计满足教师授课、基于技能的培训(TechnologiesBasedTraining,TBT)、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的需要。培训中心还拥有三星级学员宿舍、餐厅、健身房等生活、娱乐、体育设施,为培训学员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华为员工的主要培训方式为: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上机操作、工程维护实习和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广泛采用多媒体CD培训、视频培训、音频培训等教学手段,并逐步发展基于互联网和电视网络的远程教学,使学员无论何时何地均可得到华为系统化、个性化的培训。

行动指南

培训是员工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阶段,它决定着员工未来的工作质量,培训过程是再学习的过程。

7月3日

业精于勤

希望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日本人的踏踏实实、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真正生活中能把某一项技术精通就是十分难的。您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不然就很难熟能生巧。您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任何一件事对您都是做初工。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我们要造就一批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有真正动手能力、管理能力的干部。机遇偏爱于踏踏实实的工作者。

摘自《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同样,每个员工都要以绝大部分精力学好自己的专业,学好技术,学好业务。业精于勤。

摘自《谈学习》

背景分析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观,有的人喜欢博采众长,兴趣爱好很广泛;而有的人则是专攻一项,心无旁

1背景分析

任正非一贯主张华为应该向优秀企业学习,无论是国外先进企业,还是本土企业,无论是华为的竞争对手,还是华为的客户。世界上优秀企业千千万万,结合自身特点,找到自身的差距,才是客观理性的学习行为。同城兄弟中兴通信是华为的老对手,两家公司虽然在很多领域直接交手,甚至争得你死我活,但是,任正非看到更多的是中兴通信的优势,以及华为公司的劣势,主张多向对手学习。1996年中兴通信公司宣布上市;1998年,中兴通信上市的第二年,公司实施向准事业部制转变,初步搭建起先进的经营管理平台;1999年,中兴通信通过试行经济责任制,进一步优化这种体制“硬件”,使之成为符合自己产品线特点和市场特点的先进现代企业体制,充分发挥出体制优势;2000年是中兴通信的“速度年”,公司将“规模”和“效益”作为重要的经营指标,通过市场和企业的互动,不断优化企业管理中的“软件”部分;2000年,中兴通信业绩喜人,各项业务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逾45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1%;2001年,中兴通信主要用“周转率”这一经营指标来推进经营工作,以此反映公司的计划、预测、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效率。任正非虽然十分自信,并推崇IBM等公司的管理经验,但他对中兴通信的成就也十分关注,并虚心学习中兴通信的一切先进做法。任正非很清楚,作为非上市公司,华为的很多行为更需要完善的流程指导和规范,因此,华为花大工夫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体制,改革流程。华为的改革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兴通信类似。

行动指南

竞争并不只意味着你死我活的对抗,更意味着多了一个学习的参照者和督促者。

7月6日

区别对待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优势,我们只要正确看待,向它们学习,自己的民族就一定会富强起来。俄罗斯也有许多不好的地方,就像我国的伪劣商品、不法商人不代表中国一样,那些也不代表俄罗斯。不要专去看人家的弱点,那将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摘自《赴俄参展杂记》

背景分析

1996年,任正非赴俄罗斯考察市场,在那里,他看到俄罗斯人民在那么高的通货膨胀的痛苦中,给了政府很好的理解与支持,仍然彬彬有礼,秩序井然。许多科学家、艺术家,许多高级知识分子,都一下子变成了穷人,但是他们仍然很乐观。任正非由此认为,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虽然此时的俄罗斯在消费品的供应上比较困难,但在宇航、尖端科学、文学艺术、基础资源、能源、森林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基础,因此俄罗斯一定会很快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经济、政治体制,还是文化体制,对苏联都有学习和借鉴,甚至把一些制度照搬照抄了过来,后来,由于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的实际,人们对苏联的经验往往褒少贬多,但任正非认为,虽然俄罗斯已经不再是超级大国,但是还有很多方面值得中国学习。

中国社科院于2006年1月6日发布的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中认为,俄罗斯综合国力排名第三,综合实力恢复很快,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主要大国中排名第六位。可见,任正非的预见非常正确。

行动指南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优点,不要因为其国力暂时处于弱势而否认其优点,放弃向其学习的机会。

自愿

我们今后的学习,不强调硬性的组织学习,而是允许兴趣相投的人自愿组织学习研究小组,去深刻地改进您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推进国际接轨的步伐。但不学习的科级以上干部、工程师要受到考核。

摘自《不要忘记英雄》

背景分析

《华为基本法》指出:“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人力资本的增值靠的不是炒作,而是靠有组织的学习。”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3~5年内就会变得过时,而从前这段技能淘汰期是7~14年。特别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的不足1/4。因此,学生在学校里注重培养的不是学习具体的知识,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学习”。在走出校园之后,学习也变成随时随处的必要选择——很多美国人的生活经历就是进进出出校门几十年。知识更新换代的频率不断加速,如果不及时进行充电,人力资本就会贬值。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组织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坚持终身学习,是个人通行于新世纪的免签证护照。

在华为,学习没有迟到者。华为有一位员工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为了适应公司向海外拓展的形势,他自费参加英语培训班,从ABC开始学,与一帮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起同室求学,老人家没有一点隔阂感或代沟的感觉。他说,当他第一次上台大声、流利地用英语演讲时,他感到了一种莫大的成就感。在任正非看来,老人家的好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有这种精神,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不会落后。这正是任正非所强调的自愿学习。

行动指南

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能使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显,学习说到底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7月10日

削足适履

不要把学习英雄停留在口头上,要真正用心去学习。用户服务中心员工向我们展示的是什么呢?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华为文化,只有它才会生生不息,把我们带向繁荣。

不追求达到最佳,但应该能先用起来。“削足适履”、“穿美国鞋”固然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最终还是使一个系统跑起来了,这样学习就产生了效果;如果好高骛远,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致使系统无法运行,也许我们只培训了几个专家,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的学费我们交不起。

摘自《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背景分析

任正非所表达的意思是,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学以致用。信息爆炸的时代,同时也是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不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的放矢,结果就会湮没在信息海洋中而得不到提高。华为公司反对空洞的理想,倡导点点滴滴地改进工作,就是既要努力学习,又要做实,做不好本职工作,实质上就没有学好。学习是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一些改革,可能会导致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失、权利受到制约,这样的学习阻力是显然存在的。从1997年开始,华为先后聘请了一些著名顾问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为了顺利实施新的流程,华为以“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的学习原则强力推行。

5工艺精湛,内秀外美;质量可靠,服务优良;消费者对它有信任感、安全感和荣誉感。因此,名牌包括名牌产品、名牌商标和名牌企业三方面。

华为在创立之初,任正非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国际电信市场三分天下,华为必有其一。也就是说,华为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蜚声国际的名牌。

1997年,华为员工达到5600人,销售额达41亿元,同年推出GSM设备。经过近10年的发展,华为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千万高校学子的理想归宿。华为的影响力也已不仅仅限于国内。曾有某一国外媒体夸张地形容:“华为的壮大,是跨国公司的灾难。”在任正非看来,名牌就是承诺,就是以诚信为本。任正非认为“诚信”包括了人的诚信和技术的诚信两个方面。华为的服务是面向人,而不是面向设备的,因此在工作中永远不能抛开对人的因素的考虑。要以诚待人,和客户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良好的工作关系和“诚信”的建立是华为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其次,和客户交往,要信守承诺,无论事情大小,承诺的事情一定要按时实现,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实现,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解释。比如说,在协调会上说第二天8点开始验收测试,结果迟到了5分钟,虽然仅仅迟到了几分钟,但在客户的眼中华为就有可能成了不守信用的人。因此,任正非告诫华为人,要从根本上重视承诺,不要随意承诺,承诺前仔细想一下,我们将要做的承诺的含义到底包括那些内容,是否办得到,这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最后,基层的工作必须强调务实,务实的含义就是面对所有的问题我们都要认真去做,所有问题解决后都要按流程给客户回复确认。

行动指南:

诚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一诺千金应该是商人的为商之道。对于品牌来说,诚实守信更是基本要求。

8月2日

优质优价

作为高技术产品的程控交换机,同时也是高投入的产品,厂家只有紧跟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在开发上大量投入,才能保证设备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只有在市场、培训、服务上投入,才能保证设备在交换网运转良好,适应高质量通信网建设。但目前市场并没有体现“优质优价”,做长线产品需要大量投入技术与设备,负担重,发展遇到重重困难,而短期行为投入少,利润却颇为不错。如果国内厂家几年之内,继续无资金进行更新改造,加速科研投入的话,几年后将被外国企业一扫而空。

摘自《对中国农话网与交换机产业的一点看法》

背景分析:

从表象上看,品牌是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商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记号、象征或设计,或其组合;从本质上看,品牌是一个系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反映。作为一个系统,品牌主要由三个子系统构成:产品服务与功能(用途、品质、价格、包装……),企业及产品形象(内在形象、标识、音乐、广告、色调……),消费者心理(认知、态度、情感、体验……)。

因此,名牌首先是质量过硬,是技术含量高的体现。任正非知道,华为要从零开始,打造出品牌产品,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1994年,国家紧缩银根,大幅度压缩贷款比例,华为在资金异常紧张,员工工资一半是现金、一半是白条的情况下,不惜借高利贷,坚持技术创新。同年年底,华为筹建北京研究所,开始数据通信研发。但是,此时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已经进入“乱世”,无序竞争严重,国内企业拼命压价,国外企业也开始大幅降价,价格成为首要的竞争砝码,导致高质量的产品很难卖得上高价。这种情况下,巨大的研发投入,很难获得相应的回报。在品牌创立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撑,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78月5日

好产品来自高素质

华为在这6年的发展中,以大市场、大科研、大系统、大结构为目标,建立了一个运作良好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现有1750人中,1400多人受过本科以上教育,其中有800多名博士、硕士。

摘自《在第四届国际电子通信展华为庆祝酒会上的发言》

8年来,华为走过了艰难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成熟,成为一个高科技企业。我们现有员工2000多人,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硕士、博士生占60%以上,而且每年都要在国内名牌大学选拔毕业生。

摘自《加强合作走向世界》

背景分析:

2006年5月初,华为公司质量部高立群等一行受美国质量协会的邀请,代表华为质量体系参加在美国密尔沃基举行的第60届世界质量大会,同时,他们此行也带着在美国寻找高端质量人才的任务。在短短的12天时间里,华为人参与质量会议、会见质量同行、参观美国公司,收获了大量宝贵的业界质量信息,也深刻体会到美国社会和美国成熟企业浓厚的质量底蕴。

在一家200多人的芯片外围设备商M公司,华为人了解到,该公司定义了一个基本质量工作步骤,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就是:1检查自己工作输入的质量,2检查自己工作过程的质量,3检查自己交付结果的质量。

在该公司茶水间的墙上有两副画着大陆、岛、帆船的巨幅油画“质量航海地图”,上面描述了这个公司从1973年成立以来所经历的所有有关质量的重大事件,包括在1991年获得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通过参观考察,华为人发现国外公司对质量非常重视,并为此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否则就无法在高成熟度的工业界环境中长久生存。华为也在推动质量管理水平上不断改进,并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行动指南:

当顾客、企业老板和雇员,都在追求高质量、追求改进、追求卓越的时候,企业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改进。

8月6日

二次创业规划

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们已制订了第二次创业规划,我们将在科研上瞄准世界上第一流的公司,用10年的时间实现与国际接轨,这个目标我们分三步走,3年内生产和管理上实现与国际接轨,5年内在营销上实现与国际接轨,10年内在科研上实现与国际接轨。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所谓的营销国际化,不是在国外建几个工厂,把产品卖到国外去就够了,而是要拥有5~6个世界级的营销专家,培养50~60个指挥战役的“将军”。

4.任正非讲话实录 篇四

20多年的奋斗实践,让任正非认识到,自我批判对一个公司的发展有多么重要。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坚持这条原则,华为绝不会有今天;而未来,华为还能向前走多远,则取决于华为人还能继续坚持自我批判多久。

此外,任正非反复强调“开放、妥协、灰度”是华为文化的精髓,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世界上只有善于自我批判的公司才能存活下来

华为公司发展到目前的规模,面临的挑战只会更大。要么停滞不前,逐渐消沉,要么励精图治,更上一层楼,在世界一流企业之林占一席之地。正所谓不进则退,成功不是走向未来的可靠向导,我们需要将危机意识更广、更深地传播到每一个华为人身上。谁能把我们打败?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能适时地调整自己,不去努力提高管理素质、强化管理能力,不将艰苦奋斗的传统保持下去,我们就会把自己打败。古往今来,一时成功者众多,持久的赢家很少。失败的基因往往在成功时滋生,我们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感,在内部形成主动革新、适应未来的动力,才可能永立潮头。(来源:《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1997)

我们在关键流程的改革中,有些人不了解业务流程却去开“流程处方”,流程七窗八孔地出问题,这也反映了幼稚病。编码标准化工作上也有同样的问题,听过编码工作汇报后,我实在担心:在这样的编码系统上如何实施我们的it。其实华为各级管理部门都存在幼稚病,各级机构没有建立体系,不能正确认识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不先反管理幼稚,改革的失败机会将多于成功。搞体系建设,先要站在自我批判的角度,不能故步自封,否则我们就不能成功地引进和实施it。(来源:《以it推动管理进步》,1998)

华为要不断进行自我批判,抛弃一切可以抛弃的东西,虚心向业界最佳学习。中国人就是因为太聪明了,5000年都受穷。日本人和德国人并不比中国人更聪明,但日本人和德国人比中国人富裕不知道有多少倍。中国人如果不把这个聪明规范化起来的话,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来源:《ipD关系到公司未来的生存与发展》,1999)

华为公司到底能活多久?如果从华为公司的现实来看,是一天不改进就会死亡,多改进一天,生命就多延长一天。只有我们不断去改进,生命才会不断延长。包括比尔•盖茨都说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也不敢说三年后他的公司是什么样子,更何况华为公司连管理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能盲目乐观吗?(来源:《大树底下并不好乘凉》,1999)

我们的管理系统,是从小公司发展过来的,从没有管理,到粗糙的管理;从简单的管理,到ipD(集成开发)、isc(集成供应链)、财务的四统一、it的初步建设。公司的管理正在走向职业化、规范化,正在走向与国际接轨。如果我们不是不断地自我批判,而是说哪位领导制定的管理动不得,某某领导讲的话不能改,改动一段流程会触及哪些部门的利益,导致要撤销XX岗位,都不敢动,那么面对全流程的管理体系如何建设得起来?没有这些管理的深刻进步,公司如何实现为客户提供低成本、高增值的服务?那么到今天市场产品竞争激烈,价格一降再降,我们就不可能再生存下去了。管理系统天天也在自我批判,没有自我批判,难以在迅速进步的社会里生存下去。(来源:《为什么要自我批判》,2000)

如果一个公司真正强大,就要敢于批评自己,如果是摇摇欲坠的公司根本不敢揭丑。如果我们想在世界上站起来,就要敢于揭自己的丑。正所谓“惶者生存”,不断有危机感的公司才一定能生存下来,因此华为公司是一定能活下来的。(来源:任正非在华为技术、安圣电气研发体系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2001)

只有强者才会自我批判,也只有自我批判才会成为强者

我们一定要推行以自我批判为中心的组织改造和优化活动。自我批判不是为批判而批判,也不是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优化和建设而批判。总的目标是要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来源:《华为的冬天》,2001)

前几年华为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说是华为的冬天。其实这篇文章不是想说自己多么有水平,而是对我们自己犯的错误进行自我批判,当时我们也冒进、盲动了。当时为什么不冷静呢?如果当时冷静,不跟着潮水盲动,不抢占滩头阵地,我们到今天还会是几十个人的公司,个人收入可能比现在好一点,但公司永远没有规模,仍然是很小的公司。所以我们跟着浪头前进,幸好我们划水的手劲不大,划不快,朗讯、北电跑在前面,浪太大,呛水了。我们看到他们呛水了,我们就往回跑。华为的冬天就是这样,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错误,批判我们的错误,真真实实地改进我们的错误。当花儿开的时候,花蕾没有了,我们不要悲观,花蕾总要长大的。当花儿谢了,果子长出来了,我们也不要失望花儿没有了。任何否定之否定,都会伴随新的生命成长。华为这些年自我批判也是从花儿变成了果实。(来源:任正非在2004年三季度国内营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多年的奋斗实践,使我们领悟了自我批判对一个公司的发展有多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坚持这条原则,华为绝不会有今天。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会认真听清客户的需求,就不会密切关注并学习同行的优点,就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必将被快速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所淘汰;没有自我批判,我们面对一次次的生存危机,就不能深刻自我反省,自我激励,用生命的微光点燃团队的士气,照亮前进的方向;没有自我批判,就会故步自封,不能虚心吸收外来的先进东西,就不能打破游击队、土八路的局限和习性,把自己提升到全球化大公司的管理境界;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能保持内敛务实的文化作风,就会因为取得的一些成绩而少年得志、忘乎所以,掉入前进道路上遍布的泥坑陷阱中;没有自我批判,就不能剔除组织、流程中的无效成分,建立起一个优质的管理体系,降低运作成本;没有自我批判,各级干部不讲真话,听不进批评意见,不学习不进步,就无法保证做出正确决策和切实执行。只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人,才有广阔的胸怀;只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公司,才有光明的未来。自我批判让我们走到了今天;我们还能向前走多远,取决于我们还能继续坚持自我批判多久。(来源:《从泥坑里爬起来的人就是圣人》,2008)

自我批判是无止境的,就如活到老学到老一样,陪伴我们终身。学到老就是自我批判到老。学了干什么?就是使自己进步。什么叫进步?就是改正昨天的不正确。正是因为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自我批判,不断反思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自我批判,不是自卑,而是自信,只有强者才会自我批判。也只有自我批判才会成为强者。自我批判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精神。是自我批判成就了华为,成就了我们今天在世界的地位。我们要继续提高竞争力,就要坚持自我批判的精神不变。(来源:《从泥坑里爬起来的人就是圣人》,2008)

我们提倡自我批判,但不压制批判。为什么不提倡批判?因为批判是批别人的,多数人掌握不了轻重,容易伤人。自我批判是自己批自己,多数人会手下留情。虽然是鸡毛掸子,但多打几次也会起到同样的效果。(来源:《从泥坑里爬起来的人就是圣人》,2008)

人类探索真理的道路是否定、肯定、再否定,不断反思,自我改进和扬弃的过程,自我批判的精神代代相传,新生力量发自内心地认同并实践自我批判,就保证了我们未来的持续进步。(来源:《从泥坑里爬起来的人就是圣人》,2008)

这个时代前进得太快了,若我们自满自足,只要停留三个月,就注定会从历史上被抹掉。正因为我们长期坚持自我批判不动摇,才活到了今天。今年,董事会成员都是架着大炮《炮轰华为》;中高层干部都在发表《我们眼中的管理问题》,厚厚一大摞心得,每一篇的发表都是我亲自修改的;大家也可以在心声社区上发表批评,总会有部门会把存在的问题解决掉,公司会不断优化自己的。(来源:《用乌龟精神,追上龙飞船》,2013)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进攻就是进攻我们自己,永不停歇,直到死的那天。每日三省吾身,坚持自我批判。全世界美国和日本自我批判的精神最强,他们天天骂自己,美国大片里描述的不是美国打输了,就是白宫被夷为平地了;日本也天天胆战心惊,如履薄冰。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批判,现在我们很多人就容不得别人说半句坏话,进攻就是进攻自己,永无止境。(来源:《风物长宜放眼量》,2014)

在继续前进的过程中,不能沿着过去成功的老路走下去,首先要自我批判,想到自己与别人相比还有哪些不足,一定要好好向别人学习、改进。自我批判就是纠偏。(来源:任正非在消费者bg 2015年中沟通大会上的讲话)

开放、妥协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好灰度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时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强调规模,转向以强调效益的管理变革,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从而获得持续生存的能力。在这个变革时期,我们都要有心理承受能力,必须接受变革的事实,学会变革的方法。同时,我们要有灰色的观念,在变革中不要走极端,有些事情是需要变革,但是任何极端的变革,都会对原有的积累产生破坏,适得其反。(来源:《持续提高人均效益,建设高绩效企业文化》,2004)

开放、妥协、灰度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中华文化之所以活到今天,与其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是有关的。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华文化,早已不是原教旨的孔孟文化了,几千年来已被人们不断诠释,早已近代化、现代化了。中华文化也是开放的文化,我们不能自己封闭它。向一切人学习,应该是华为文化的一个特色,华为开放就能永存,不开放就会昙花一现。在前进的路上,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必要的妥协是重要的。没有宽容就没有妥协;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不能依据不同的时间、空间,掌握一定的灰度,就难有合理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开放、妥协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好灰度。(来源:《逐步加深理解“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2008)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定时期里达到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来源:《开放、妥协与灰度》,2010)

“妥协”一词似乎人人都懂,用不着深究,其实不然,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而懂得它与实践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我们华为的干部,太多比较年轻,血气方刚,干劲冲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协,也会产生较大的阻力。我们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变法,虽然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不灭的影响,但大多没有达到变革者的理想。我认为,面对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他们的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如果他们用较长时间来实践,而不是太急迫,太全面,收效也许会好一些。其实就是缺少灰度。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是一条直线,也许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在某些时段中来说,还会画一个圈,但是我们离得远一些,或粗一些看,它的方向仍是直指前方。(来源:《开放、妥协与灰度》,2010)坚持正确的方向,与妥协并不矛盾,相反妥协是对坚定不移方向的坚持。当然,方向是不可以妥协的,原则也是不可妥协的。但是,实现目标方向过程中的一切都可以妥协,只要它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为什么不能妥协一下?当目标方向清楚了,如果此路不通,我们妥协一下,绕个弯,总比原地踏步要好,干吗要一头撞到南墙上?(来源:《开放、妥协与灰度》,2009)

在一些人的眼中,妥协似乎是软弱和不坚定的表现,似乎只有毫不妥协,方能显示出英雄本色。但是,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认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在解决问题上,它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有不少的好处。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一味地让步。明智的妥协是一种交换,是一种让步的艺术,为了达到主要目标,可以在次要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妥协也是一种美德,而掌握这种高超的艺术,是管理者的必备素质。(来源:《开放、妥协与灰度》,2010)

如何理解“开放、妥协、灰度”?不要认为这是一个简单问题,黑和白永远都是固定的标准,什么时候深灰一点,什么时候浅灰一点?领袖就是要掌握灰度。(来源:任正非在与法务部、董秘及无线员工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

用规则的确定来应对结果的不确定 未来形势扑朔迷离。我们要用规则的确定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这样不管形势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不会手忙脚乱,沉不住气,没有主意。(来源:《市场经济是最好的竞争方式,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2009)

首先,为什么我们要搞ifs?实际上我们要做一件事情,我们要以规则的确定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我们对未来公司的发展实际上是不清晰的,我们不可能非常清楚公司未来能到哪一步,因为不是我们可以设计这个公司,是整个社会和环境同时都来设计这个公司。所以我们不可能理想主义地来确定我们未来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确定一个过程的规则,有了过程的规则,我们就不会混乱。(来源:任正非与ifs项目组及财经体系员工座谈纪要,2009)

华为公司未来的胜利保障,主要是三点要素。第一,要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团,但这个核心集团要听得进批评。第二,要有严格有序的制度和规则,这个制度与规则是进取的。什么叫规则?就是确定性,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用规则约束发展的边界。第三,要拥有一个庞大的、勤劳勇敢的奋斗群体,这个群体的特征是善于学习。(来源:《遍地英雄下夕烟,六亿神州尽舜尧》,2014)

上一篇:大道123教育集团硬笔书法测试(米字格模版)下一篇:中国梦飞翔作文